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2024-10-04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共9篇)

1.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一

小学数学老师优秀案例 个别对待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不是自己亲自教过的学生,我是不愿意相信一个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做应用题,只是简单地把几个数字用加减符号拼凑在一起,胡乱写出答案的孩子,是能够学好数学的。

可是,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孩子,真的可以学好数学,而且越来越棒。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写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

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个别对待。

回想自己教过的这些孩子,有一些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数学是非常吃力的。我曾经多次跟家长沟通,我说,孩子的计算学的很扎实,基本上没有问题,可是遇到解决问题的题,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应用题,孩子就会蒙,就会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自己用加法或减法,随意写了一个算式就算是答案了。

欣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一直上不去,考试六七十分,是很正常的现象,在班里算是数学学的比较

第 1 页 差的孩子,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她会学不好数学,总是鼓励她大胆思考,鼓励她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动脑子去想问题,哪怕想错了都没有关系。这样的鼓励,一直持续到她上四年级。

在面对这样的孩子,是有“个别对待”的态度在里面的,我不在乎她的分数怎样,我在乎的是她的学习方法,教会她学会独立思考是最关键的,其他的都不重要。很显然,她是不能和班上经常考试一百分,九十多分的优秀孩子相比较的。这样的鼓励一直持续着,在课堂上,总是挑些简单的问题来提问她,一次次的鼓励,一句表扬的话,一个激励的眼神,都放在她身上,可是,整整两年过去了,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孩子的数学成绩依然保持在六七十多分。似乎让人看不到希望。

然而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慢慢的发生变化,越来越自信。她始终喜欢学习数学,始终喜欢上数学课,我从来都不觉得分数是最重要的。随着她渐渐地长大,在一次次鼓励和引导下,她的学习在发生着变化,慢慢地学着自己去思考,去解决一些问题,尽管这变化在表面上看起来,微乎其微。到四年级的时候,她的学习成绩忽然就开始了突飞猛进,考九十多分,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要知道,越往高年级,数学的解决问题是越来越难的,可是她居然解决起来,不再费力气。难题通过她自己的独立思考,居然都能正确地做出来,第 2 页 就像奇迹发生了一样。

可是,回想一下,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尽管前面的路走的很坎坷,孩子走的也是一路跌跌撞撞,从一个不会思考的孩子,到最后学会独立思考,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这与对她的“个别对待”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幸亏自己没有拿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情况。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如果深刻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对待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我们需要“个别对待”了。

第 3 页

2.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二

【案例背景】:本案属于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的第二框题“学会调控情绪”内容。本节课原本是我准备在我校初一二班上的一节常规课, 可是刚好上这节课之前, 我刚刚在其他班级处理了课堂突发事件让我的情绪糟糕极了并且授课效果不尽人意。怎么办?我突发奇想:这节课我不按常规模式上了。

【案例描述】:走进教室, 我面带愁容地对学生说:“上节课我们在一起了解了丰富多彩的情绪, 可是今天老师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心情糟糕极了。”学生一听, 都来了精神, “怎么了?老师”!“老师, 老师, 我们帮您”!

面对学生的热情, 我向学生叙述了刚刚在其他班级课堂上发生的事儿:上节课我在某班上课时, 发现有个学生在摆弄手机, 于是我就毫不留情地把他的手机没收了, 并在课后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我生气地批评了他并指出他的错误, 但他却毫不在乎, 还小声嘟囔说:“我又没有影响课堂纪律, 再说了我品德成绩也挺好的呀, 又不是什么主科?”虽然他的声音越来越低, 但还是让我听到了。看到他不以为然的样子, 我真不知说什么好。现在的老师, 简直就是一颗炸弹, 一引即爆。其他老师都劝我不要生气, 先平静平静再处理这件事。同学们, 老师知道以这种情绪处理事情一定不会达到好的效果, 可是我的情绪真是难以平复, 老师应该如何调控这种情绪呢?

学会调节情绪, 正是我们本节课将要讨论的内容。在此, 我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一个情境抛给学生, 希望他们能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深入地探讨本课的内容。

我的话还没说完, 下面已有好多学生跃跃欲试。我先叫起了最先举手的丁新悦, 她说:“老师, 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他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呗, 别管他了, 还惹您生气。”我将信将疑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不理睬”3个字。随即, 又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样不行, 您不管他, 他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以后您没法管他了。”又有个学生说:“老师不管他, 以后会有很多同学也会上课玩手机的, 再说了, 老师也不能不管学生呀?”我认真地对学生说:“是呀, 作为老师我不能坐视不管。这是不负责的表现。”这时, 大家一致否定这一条“不理睬”。我也做以适当解释:“我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问题, 而是要解决问题!”

这时又有个学生说:“老师, 我觉得您同事的建议不错, 您不能带着情绪去处理这件事。”我赶紧追问:“那老师要怎么调控我糟糕的情绪呢?”

“老师, 您去看看电影吧, 这样就会很快忘掉不愉快的事情的。”

还有一个学生说:“老师, 您也可以散步去, 心情会好一些。”

“老师, 您去唱KTV吧, 当你大声唱出来的时候你会感觉很舒畅的。”

“老师, 我看这个学生就是欠收拾, 你好好教训他一顿, 他就老实了。”

“老师, 您去找咱们学校的陈老师聊聊天吧, 她是心理老师一定会帮助您的!”

“老师, 我平时一生气就会买好多零食, 我吃完就好多了, 您试试。”我笑着说:“老师好怕胖呀!”调节了一下课堂的气氛。

“老师, 您去逛街吧。我妈妈和我爸爸生气的时候, 就去逛街, 买完东西就好了……”说完, 全班学生哈哈大笑, 班级气氛前所未有的热烈。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 都积极热情地给我出主意, 连班级最不爱说话的陈丽都告诉我, 不要和那位学生生气, 因为学生的想法和成年人不一样。并告诉我要站在青春期少年的角度想一想, 就会不那么生气了。我听得心花怒放, 感觉自己从来没有和学生配合得这样默契。而且我把学生的建议都写到了黑板上, 非常真诚地感谢了他们对我的帮助。

接着我又问:“同学给老师这么多建议, 都是合理的吗?我要不要都采纳?”这时一名学生举起手说:“老师, ‘教训他一顿’这条建议不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 老师不得体罚学生, 那样做是违法行为。”我笑着说:“谢谢你的忠告, 老师当时真的想好好惩罚他了。”又有学生举手说:“老师, 一生气就去买东西, 也不可取呀, 会带来很多浪费。”我于是在这两条上打上了“×”。又有学生提出:“老师, 我觉得陈丽说的有道理, 您讲过青春期的学生有个逆反时期, 那位学生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您不用这样烦恼, 以后他就会明白的。”我点了点头, 谢谢他如此心细。接下来, 我总结了大家提出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看电影、逛街、找人聊天……这些方法属于转移注意力。唱KTV、散步等属于合理发泄。但要注意:是“合理”发泄, 而不是随意发泄。如教训别人、疯狂地吃零食、买东西都属于不合理发泄。合理发泄就是在发泄自己情绪时不得损害他人和自己的利益。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 让学生继续小组合作探究:“当我们产生了不良情绪时, 应该如何排解呢?”学生热烈地讨论着……

【案例分析】在学习“学会调控情绪”时, 我在前几个班按照原来设计的教学内容讲, 学生都不出声, 无人回答, 我感到很尴尬, 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在出现课堂突发事件后, 我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 并触发了我的灵感, 上了一节通过为老师答疑解惑让学生研究并思考最后解决课堂问题的课。这种现身说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果是传统讲述的方法肯定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3.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三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列举福建主要灾害种类,并尝试以滑坡、泥石流为例构建自然灾害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设计:

《福建主要地质灾害与防治》

滑坡泥石流

1.分布 2.成因 3.危害 4.防治措施

灾情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陈群莹:介绍学生运用乡土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绩,为小教师上台做好铺垫,引入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收获。

一、福建主要灾害种类

学生颜雅婷:首先让我们通过福建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一起来了解一下福建省的自然灾害种类。

(示福建地形图)(示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与同学互动读图总结出福建主要灾害种类及其关联性: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

教师陈群莹:(提问颜雅婷)福州内涝的自然原因?(气候、地形等),再比较厦门与福州地形条件的差异?

福建省内从沿海到内陆活动断裂带贯穿了全省,山地面积大,加上不稳定的季风气候以及台风引发的暴雨等的影响,在福建也经常会有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那么滑坡、泥石流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有请小兰同学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有请。

学生谢小兰:(示新闻报道、滑坡泥石流照片)以新闻告诉同学山体滑坡等等地质灾害就在身边。

教师陈群莹:(提问谢小兰)俗话“山剥皮”和“出龙”指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灾情是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共同作用,接着让我们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的角度来构建知识体系。

滑坡泥石流

1.分布 2.成因 3.危害 4.防治措施

灾情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受灾体

接着我们来讲一下人为因素,在人类活动中,会对泥石流产生什么影响呢?请看一组小实验。

实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制

学生王圻梨:(实验)现在由我带领大家通过一组实验,更直观地了解人类活动对致灾因子的影响。(即人为因素的影响)

汉城和海缘同学模拟他们各自家的后山所造的两座小山丘。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这两坐小山丘有什么不同之处,大家仔细观察下实验中两座小山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当暴雨来临时,植被覆盖率低的这座小山丘滑坡泥石流现象严重。而海缘家,因为植被覆盖茂盛,现象却是不典型的。

教师陈群莹:(参与实验让学生观察)当我们加大雨量、提高坡度的时候,他们各自间现象的对比更加的明显。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来影响致灾因子,“扩大”或者“缩小”灾情。接下来我们还是请小兰带领我们继续学习滑坡、泥石流的其他相干知识。

学生谢小兰:(示案例)请同学们看一则案例来进一步分析滑坡泥石流会造成哪些危害?

滑坡泥石流既然带来这么大的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加以防御呢?接下来请圻梨上来为我们讲解。

学生王圻梨: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就得出了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来防止或者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所以防治措施的第一点是:(板书)A.增加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示护坡工程图】请大家看,这是福厦高速公路旁的护坡工程。请问,为什么我们要在高速公路旁建设护坡工程呢?

(板书)B.建设防灾减灾工程

我们都知道当灾害发生时,首要的救护对象是人。当我们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自救呢?

【示滑坡、泥石流试题】【同学回答滑坡、泥石流试题】在陈老师的要求下,尝试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了一道综合题,大家请看。与同学互动完成自己根据课标设计的练习。并根据自身经验介绍“农民在施肥的时候也是会提高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的。我是比较有体会的。我们家有茶山,我爸爸在施肥的时候,为了能让茶树充分地吸收施下去的肥料。在施肥前就会把茶树周围的草先锄掉,而这样就会破坏了草被,就会加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听讲。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新理念,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让学生模拟教师自主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同时准确运用地理语言上台讲课,教学方式的创新让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兴趣也得到有效地激发;教师几次问题的适时插入,犹如一粒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既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活跃了课堂,让课堂气氛一直高涨,师生、生生互动良好。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小实验还有待增强有效性,学生教师由于紧张而出现的口误,提醒今后多加注意。

4.教育案例--学生和老师的恩怨 篇四

7年前,一初二男生被老师责骂,一气之下大打出手,怀恨在心。7年后,他提菜刀回校找老师,劫持学生,被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一个学生因老师的批评,产生的恨意有多深?

彭州的文老师也许不曾想到,自己曾教过的学生张润(化名)在离开学校后的7年期间,练散打,是为报复老师;他把自己工作中的一切不顺,也都归结于老师的教育问题;毕业7年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疯狂的报复举动:先是提着钢管到学校,被发现后翻墙而逃;此后,他又拿着菜刀踢开学校大门,举刀追向曾经的班主任老师,并挟持两名学生,要求老师当面道歉,直到警方赶来将他当场抓获。

这一切,竟源于7年前老师对他的批评,“我想忘却忘不了”。一群人欲解开他的心结,爱的力量有多大?

目前,该案已经移送彭州检察院审查起诉。彭州市检察院的办案检察官了解到这一特殊的个案,开始了一场化解仇怨的行动:

前往学校、家庭,了解事发的根源;到看守所和张润倾心交流,安抚情绪,并请来大学教授和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等,一起化解这场师生恩怨。

终于,几天前,在彭州市看守所,张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和当年的班主任老师三次拥抱在一起,一场埋藏心底7年的恩怨就此消融。

因为老师的责骂留下了“心理阴影”,为了报复,彭州男子张润在离开学校后的7年间练散打,甚至提着钢管、菜刀闯学校。在落网后,他说,“希望判我死刑,不然出来后,我还会找老师的麻烦。”

就在几天前,师生两人紧握双手、三度拥抱,张润流下悔恨的泪水,对自己给老师带去的伤害深表歉意;昨日,他还向学校全体师生以及受到惊吓的学生和家长写了两封悔过信。

究竟是什么,让他放下心结,拥抱老师? 他的怨恨

我从小锻炼,就是为了报复他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彭州市磁峰镇中远学校,该校保卫兼授课的黄老师说,他目睹了劫持事件的整个过程,而且事发前,他接到了张润父亲的电话,说张润提着菜刀朝学校去了。

据检察官介绍,去年9月24日,张润在彭州市磁峰镇小石村的家中与父亲发生了矛盾,他想到这几年工作也没有赚到什么钱,将这一切都归结到曾经的班主任文老师身上。张润决定到学校找文老师理论,并抓起了家里的一把菜刀。

黄老师说,事发时间正值中午,当他从宿舍赶到校门时,张润已经踹开学校的铁皮大门,挥舞着菜刀在追赶文老师。当时正值放学时间,很多学生纷纷跑开。文老师见势不妙,慌着往教学楼跑,德育办公室的老师赶紧打开门,把文老师藏了起来。找不到文老师的张润,开始在全教学楼搜查。而这个时候,学校已广播全校把教室门全部关上。张润用脚踹教室的门,当到达4楼的时候,踹开了一间教室的门。此时,七八名民警接警后已赶到学校。随后,张润将两名学生劫持,拉到阳台上作为人质,要求学校交出文老师。

黄老师走到离张润2米远的地方说,“你必须把学生放了,否则将酿成大祸。”“哥,不关你的事,你不要参与进来。”正在黄老师与张润对话之时,赶来的民警从教室的后门进入,迅速夺下了张润手中的刀,将他制服。“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一二十分钟。”而去年6月份,张润也曾从围墙翻进学校,手里举着一根钢管,那次文老师不在学校。

张润的家距离学校不到两公里。昨日,张润的母亲向成都商报记者展示了几份张润的自述信件。

张润在信中写道:时而听得见时而听不见读书上课(张润5岁患了中耳炎,听力受到影响),我上课只好睡觉。初二上学期,一次文老师骂我,我记在心里。我就想报复他,让他丢脸。

后来,张润走进校门时,又想起文老师的责骂,一气之下就跑到教室,和文老师打了起来。父亲追过来,一巴掌接一巴掌地打张润的脸。

“这些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七八年来,我一直想忘却总是忘不了。我从小一直锻炼就是为了有一天报复他,要在他身体和心里留下同样的伤痕……”张润说。

解开心结 送书、请教授

检察官5次看望 他听进劝说

在彭州检察院审查起诉此案时,按照法律规定,承办检察官必须会见讯问犯罪嫌疑人张润。“张润总是认为老师对他如何如何,学校如何消极对待,而丝毫不说自己的问题。”检察官说,张润曾在看守所撞墙、用圆珠笔芯切脉自杀等,还一连两天绝食。

这是一起非常极端的个案,不能简单办完案了事。如果简单将被告人公诉到法院定罪量刑,他和老师之间的仇恨还是没能消除,不排除以后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于是,一场化解师生恩怨的行动开始了。

第一印象 他很偏执,会见持续了近3个小时

此前,检察官前往看守所,张润明确表示,“我希望法院判我死刑,否则出来之后,我还会找老师和学校的麻烦。”听到这句话,承办检察官怔了一下,后来通过讯问发现,“张润很偏执。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他的心地很单纯,我把他看成一个可以挽救的娃娃。”

“第一次会见就持续了近3个小时。”由于张润听力不好,检察官一直都在大声说话。这一切张润都看在眼里。“我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我这样苦口婆心也是为了让你感到公平和温暖。”检察官告诉张润,老师也会犯错误,老师都原谅你了,你也应该原谅老师。经过几个小时的接触,张润从检察官身上感到了耐心。

5次前往 和管教民警一起与他拉家常

检察官多次走访学校、家庭,前后5次前往看守所,与张润交谈,并进行心理疏导,还和管教民警一起商议,安排了看守所服刑较好的人员与他在一起,进行心理疏导,化解恩怨。“张润表现偏执。”管教民警说,他们与检察官等一起与他拉家常。“有了一定的效果,但他还是很偏执。”检察官说,后来张润觉得我们对他很重视,才慢慢听进了我们的劝说。

正是检察官这种温暖人心的态度,让张润渐渐放下了抵触情绪。“自己的心结老是打不开,老是不由自主地去想。”张润告诉检察官,想要一些正能量的书籍充实自己。检察官上午从看守所出来后,就找了一本“心灵鸡汤”,下午就给张润送过去了。

亲情攻势 多想想父母 遇事要有耐心 接下来,检察院又开始了亲情攻势。“你作为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生你养你,你这么轻生走了,你父母怎么办。”检察官从这方面开导他,让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有耐心。通过这一点,张润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在此之后,检察官又联系大学教授、家长、教育部门人员包括文老师等,一起参与化解学生的仇恨,分别到看守所探望,和他交流。

修复师生情 联系文老师 一起去看望他

之后,检察官通过教育局联系了学校相关人员,又通过学校联系到了文老师,并让文老师到检察院参加座谈。“文老师现在困扰比较大,生活压力也比较大。”检察官说,文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没有错,只是张润的举动出乎他的意料。检察官认为,文老师正是出于师德,他认为有必要原谅他,包容他,挽救他并鼓励他。文老师也认为师生之间不能积怨,因而他有责任去修复这份师生情。后来,文老师和检察官一起来到看守所看望张润。

冰释前嫌

三次拥抱老师 他流下泪水

20日,彭州市检察院的公诉人、海南师范大学王习明教授与张润父亲、辩护人、校方代表、文老师一起到彭州市看守所探望张润,表达了对他的关心,希望他能够放下仇恨,争取宽大处理。

张润向父亲表示,一定会认真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孝敬父母。面对文老师,张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对自己给老师带来的困扰表示深深的歉意。他对老师说,“老师我错了,我的行为给学校,也给你造成了这么大伤害。”文老师对此表示,老师原谅你了,你在里面好好改造。之后,师生二人紧握双手。文老师感慨万分,主动起身和张润拥抱在一起。

后来他们又聊起了师生情,中间三次紧紧拥抱在一起。就这样,一场困扰了双方七年的仇恨坚冰随着两人的三次拥抱而消融。

昨日,张润写了两封悔过信,委托彭州市检察院公诉科科长李贞转交给彭州市教育局和中远学校全体师生,以及被劫持的学生及家长。“因为我的行为,给学校师生以及受到惊吓的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伤害,我深深悔过。”

文老师:

当初该用更温暖的方式沟通 昨日下午,文老师说,受此事影响,他曾经一段时间睡不好觉,现在师生关系矛盾化解了,自己心情也好多了。

文老师对自己的行为做了反思,觉得当初自己对张润的处理太简单了,如果现在来处理,自己会用更温暖的方式对待张润及其家庭,做好沟通。文老师希望,张润早日回归社会。

面对面

检察官就像亲生妈妈

昨日下午4时许,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彭州市看守所,面对面对话了张润。成都商报:你用劫持学生的手段报复老师,有没有考虑过被你劫持的两名学生? 张润:当时没有想过,只是想和老师做个了结。这件事是我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成都商报:你当初想让法院判你死刑,现在怎么想?

张润:我现在不想被判死刑,死了对不起父母,当时是自己愤怒、是失去控制后的一种表现,不想让一点点阳光照进来。自己遇到一点点挫折,就采取极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检察官他们都是为了人的好。

成都商报:你现在有什么愿望?

张润:当我看到别人被欺负时,我一定要站出来,当然不是采取暴力,而是采取法律。(他对着检察官说,您就像我的亲生妈妈一样)感谢检察官将我一点点纠正过来,现在想想以前的事都应该像沙子一样浪一拍就消失了,没必要刻在石头上。我还要孝敬父母,与老师好好相处。

成都商报: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张润:妈妈,你要按时吃药,不要在意我的事情。我会在监狱好好改造,错了就不怕承担后果。等我出来后,一定和妈妈好好生活,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成都商报:想对老师说什么? 张润:我保证不再找他(指文老师,报复)了,以后尽量想一些开心的事情,现在心情也已经敞开多了。

他的家庭 说到教育孩子

母亲两次说:“我更不懂”

昨日中午12时,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张润在磁峰镇小石村的家中。此时,他的母亲正准备下地干活。张母说,她在家务农,丈夫则在外打工,挣不了多少钱,自己身体不好,还要吃药。

5.《我当老师》音乐情境教学案例 篇五

教材分析:

《我当老师》是一首天真活泼、极富儿童情趣的歌曲。节奏活泼明快,旋律幽默诙谐,歌词具有很浓的童话色彩,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歌曲采用了二四拍,节奏较复杂,每个乐句都采用问答式的一呼一应,前几个乐句都用了休止符来停顿断开,而最后一句则运用了扩充的手法,将乐句拉长,表现了小动物的可爱。演唱歌曲时应做到吐字轻巧,声音有弹性,唱出俏皮、幽默、快乐的情绪。教学目标:

1、用活泼、轻巧的声音唱出《我当老师》的幽默天真。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培养学生创造力。教学工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掌握四二拍的节奏和休止符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歌,创设情境

师生共同表演唱《动物说话》,简单律动。

[设计意图:复习歌曲,为导入新课作铺垫。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二、趣味猜谜,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依次猜出猫,狗,鸟,羊这些小动物。

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说妙妙妙。黑夜巡逻眼似灯,老鼠见了四处逃。是什么动物?(猫)

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黑白灰黄花皮袄,坐着反比站着高。(狗)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燕子)年龄并不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了谁都会喊妈妈。(羊)

[设计意图:简单形象的谜语,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较容易,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倍增,加上丰富的幻灯片图片展示,动物形象更深入人心,学生对下面的学习充满好奇心。]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师范唱歌曲,让学生听听老师教小动物什么本领?学生通过倾听来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与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熟悉歌词,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还不是很大,好多的字不认识,老师只有通过各种节奏训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歌词,为正确的演唱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歌曲取名,出示课题——我当老师,要教会小羊的叫声,这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叫声开始教学(小猫 唱歌 喵喵 喵,小狗 唱歌 汪汪汪,小鸟 唱歌 喳喳喳,小羊 唱歌 咩咩 咩。)

[设计意图:学生对这些熟知的动物叫声并不陌生,拿出来做节奏训练有两点好处;第一,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了起来,第二,为歌曲末尾那句小羊学会咩咩咩,咩咩咩,叫呀叫妈妈,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那句与众不同的歌唱方式不担心会给学生带来阻碍。] 学唱歌曲。a.听音乐来默唱。b.听琴声分句唱。c.师生接口唱。d.完整的唱全曲,找找歌曲中哪一句你觉得自己唱得还不够好?e.小组接口唱。个别同学唱,其他同学评价。f.完整有感情地唱。g、创编动作表演唱。

[设计意图:在初步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生看到这些小动物就会身临其境,采用老师范唱,听录音学生默唱、模唱、接口唱等多种形式,力求每遍都有所不同,让学生有浅入深地唱歌曲。]

四、合作创编,展现自我

1、小朋友们,除了我们歌曲中学到的这些小动物,你还喜欢哪些小动物,你准备教它们什么本领呢?(师归纳学生说的关键词,写下来读一读,唱一唱,共同编排第二段歌词)。

[设计意图:唱会歌曲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歌曲重编歌词,并大胆地用歌声、动作表现、表演给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

六、拓展教学,延伸感情

师:有关小动物的歌曲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有《小兔子乖乖》、《小燕子》等,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6.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六

老师是否幸福,关键在于是否找到适合教育这个学生的方法,如果找到了,并且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我觉的我就是幸福的。

我班有个孩子叫李宗辉,总被学生告状,说宗辉打他了,经过对宗辉的几次批评教育,效果不明显。一天,在改他的日记的时候,他写到,我今天上课迟到的原因,是因为看到一位老奶奶提着很重的东西过马路,我不忍心,便送他回家,所以迟到了。这件事情,让我心头一惊,谁说这个孩子好打架,原来他也这么善良。

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孩子,打架,是因为别的孩子上课捣乱,或者欺负其他孩子,只是好打抱不平,不善言谈,并不是故意找事。他拥有正义、善良、热心、助人的品质。那么,我该如何把他这些闪光点放大呢?经过和班委会协商,最后大家一致推选他为纪律班长,让他在班里维持纪律和正义。当他知道要当纪律班长时,非常高兴,但我告诉他,当了纪律班长要学会约束自己,只能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讲道理,不能动用武力。他欣然答应。在他当纪律班长的那段时间,班级自习课多次被评为满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老师要善于用爱的眼睛去发现他们,并用赞赏的语言去引领他们,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放大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激励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引导每个孩子走好成长的每一步,这将是我们教育事业永远追寻的一个方向!

7.“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案例点评 篇七

案例:有几个调皮小孩, 手中拿了一只小鸟, 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被公认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将小鸟藏在身后, 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 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 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证明老师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 他们仿佛已胜利在望。于是, 他们找到了这位老师:“请问, 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 等待着他们心中期待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孩子, 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点评: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回答呀!这位老师并没有像所谓的判断题一样, 非此即彼地回答, 而是以超乎孩子想象的方式回答, 不仅体现了该教师的智慧, 更重要的是能富有人情味地善待这几个孩子, 而不是训斥他们, 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成长环境。“智慧”, 不是指聪明, 也不是指某一种超群的能力, 其实就是人生智慧、融会贯通的大智能。换句话说, 不论人有多少种智能, “智慧”二字已涵盖了将各种智能融会贯通的妙境。我们的教师就是要成为有智慧的教师, 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

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教师

案例: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 一个有三十三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课上得很成功, 听课的教师都被这位历史老师高超的授课艺术迷住了, 都忘了记笔记。课后, 大家问这位历史教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 历史教师回答:“对这堂课我准备了一生, 可以说, 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 则花了十五分钟。”

点评: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堂课, 意味着我们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博览群书, 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库, 使自己的知识如潺潺流水, 永不枯竭。唯有这样, 当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和上好一节课的时候, 平时的积累才容易使教师达成自己的愿望。记住这些谚语:“功夫在诗外”, “磨刀不误砍柴功”。

做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教师

案例:一个学生由于匆忙, 在赶回教室的途中不小心碰碎了教学楼里的花瓶, 恰好被德育主任看见。令人遗憾的是, 德育主任没有询问学生是否被碰疼, 而是严厉斥责学生并要他赔偿。在一节获得专家好评的公开课上, 学生正在黑板演示, 黑板上挂的教具突然掉下来, 砸在学生的身上, 学生被吓了一跳。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没有慌乱, 而是镇静地将教具捡起, 挂在黑板上, 继续讲课。砸没砸伤学生?吓没吓着孩子?始终没有过问。

点评: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好好反思。我们不少教师口口声声要以“学生为本”, 但是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往往违背自己以“学生为本”的承诺, 这说明这些教师在潜意识里还是对学生缺乏感情, 还是没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务必记住: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的过程, 更是对学生倾注浓厚的人文关怀的过程。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够真正以“学生为本”。

做一个坦诚的教师

案例:特级教师于漪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她执教《木兰辞》, 听到有个学生嘀咕说:“写得倒蛮好, 不过是假的, 吹牛”。别的学生也跟着七嘴八舌地说:“同行十二年, 这么长时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根本不可能。”“一洗脚, 小脚就藏不住了。”在一片喧嚷声中, 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裹小脚。”谁知这个回答还不能化解学生的疑问。学生又问:“那么, 中国的妇女什么时候开始裹小脚的?”这一来, 可把于老师给问住了。于老师老实地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 课后请同学们一起帮老师解决, 好吗?”课后, 于老师立即查阅了很多书, 最后从《陔余从考》中查到了“弓足”的说法, 知道中国妇女五代时才有裹足之事。后来当她把这一知识告诉学生时, 学生无不为她的求知精神所感动, 也更为她对事业的忠诚和做人的坦诚而敬仰、折服。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 难免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超出教师的认识水平, 为此, 我们的教师要坦言自己也不知道, 然后将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教师坦言自己不知道, 更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因为教师坦诚的态度会赢得学生的敬佩。

做一个善于对“差生”纵向比较的教师

案例:放学路上, 一个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被班里的一群“差生”拦住打了一顿。事后学校调查得知, 原来这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被班主任“拿来”作为“参照物”教育那些“差生”, 以至于引起“差生”嫉恨。正如其中的一个“差生”所说的, 班主任在批评他们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某某学生, 同样的教室, 同样的教师, 他怎么就能够学好, 你们怎么就学不好?”

点评:因为嫉妒恼恨就殴打别人无疑是“差生”的过错, 但是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也值得反思。动不动就拿“差生”和“好学生”比来比去, 不但伤害了“差生”的自尊, 也使那些“差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动力。这不是关爱这些“差生”, 而是在挫伤这些“差生”的自尊心。教育学生, 横向比较是必要的, 但对中小学生而言, 更多地要教育他们和自己作纵向的比较。这样的比较往往可以把学生的自我特征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使其不断超越自我。愿我们的教师都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对“差生”纵向比较的教师。

做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教师

案例:某老师上课时看到一名女生没有注意听讲, 而是偷偷地在一张纸条上写着什么。她走近前去把纸条拿过来一看, 竟是写给同班某男生的一封情书。老师本不想追究, 不少男生却不依不饶地起哄, 一定要老师当场把纸条上的内容读出来。这位老师面对大家, 清清嗓子高声读道:“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然后, 她又饱含深情地看了那女孩一眼, 一声不响地回到讲台继续讲课。据说, 那位老师后来没有去找那女孩谈心, 可那女孩却在一个晚上主动上门找到老师, 和老师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的心里话。她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并下决心努力改正, 还一再感谢老师维护了她的尊严。

点评:要教育好学生, 就要懂得教育艺术, 而教育艺术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不是对学生的欺骗, 而是为了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善意的“谎言”只有在心灵深处爱着孩子的教师的心窝里才能流淌出来, 它凝聚着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 汇集着教师精湛的教育技艺。教师务必要明白:评价学生时的“有效性”比“真实性”更重要!

做一个尊重学生的教师

案例: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学女老师参加新课程教学比赛, 课前她做了充分的准备。比赛那天, 她穿了一条贴满五角星的漂亮裙子, 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讲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每当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老师就从裙子上摘下一颗五角星贴在学生的脑门上, 学生开心极了, 课上得很顺利。这时, 老师裙子上的一颗五角星掉了下来, 恰好掉在一个还没有得到一颗五角星的学生旁边, 该学生将其捡了起来, 犹豫了好半天, 很想把这颗五角星贴在自己的脑门上, 一番思想斗争后, 她还是把五角星交给了老师。老师接过五角星顺手将其贴回自己裙子上, 然后继续上课, 没有任何表示……在整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又一颗五角星从老师的裙子上掉在了一个一直没有得到五角星的学生旁边。这时下课了, 这位学生也很想将这颗五角星据为己有, 在思想斗争后, 他还是跑到办公室将五角星还给了老师。这位老师却说:“课上完了, 五角星没用了, 你把它扔了吧。”……

点评:我们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生本意识”不强, 把原本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变成了只为“公开课”服务、为教师表演服务。贴五角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这位教师却把贴五角星当成目的, 失去了激励学生学习的机会。教师一句“课上完了, 五角星没用了, 你把它扔了吧”, 不但让神圣的五角星变成了一文不值的道具, 而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伤害。很明显这位教师的眼中只有这节课, 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 五角星也好, 学生也好, 一切都是为她这节课的成功服务的。这是多么可怕的功利思想呀!

做一个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的教师

案例:某班主任深知, 给学生写评语总要写几句优点鼓励一番。但当他给A写评语时却一时想不出什么优点。忽然, 他记起有一次A做错事被叫到办公室, 竟大胆地承认错误。虽然只一次, 可就事论事, 谁能说这不是优点呢?于是该班主任在A的评语本上写了十个字———“有时能大胆地承认错误”。其他教师对此不以为然, 因为表扬中包含了批评。不管怎么说, 该班主任终究捕捉到了一条优点, 并将它写进优点栏。结果, A看后很激动:“没想到我也有优点……”从此, A有了长足进步。

8.案例分析:老师我很生气 篇八

关键词:生气 控制 “停滞效应”

一、该生基本情况分析:

男,18岁,高三。父64岁,母61岁,都是小学文化。父母均离婚后再婚,第一次婚姻都各有子女,再婚后又生了小超,小超有一个同母异父姐姐和同父异母哥哥。家人要求小超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听父母的话,不管父母的话对与否。如果小超不听父母话,姐姐、姐夫就会关起门来不分青红皂白的揍小超;哥哥、嫂子和父母一起溺爱他,但爸爸又会经常打他,尤其是他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只管孩子吃饭穿衣,很少和孩子沟通与讨论,对孩子过分保护。

二、该生对发生问题的自我描述:

老师,我很生气,我们班同学都欺负我……有一天早自习前,我正在吃面包,和同学闹着玩,随口说他象猪,他妈是老母猪——其实平时我们经常开这样的玩笑的,但那个同学竟然“咣”地给了我一个耳光,连我的眼镜都打掉了。我强忍着继续吃我的面包,等吃完了,过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跟老师说我耳朵不舒服,趴在桌上哭,可是同学竟然取笑我,说我哭起来象婴儿一般的哼哼着哭;有一次,全班有一半的男生捉弄我,还把我的眼镜弄坏了,我要求参与的男生赔,从此以后,大家却说我太小心眼;最可气的是,有一次,班里一个男生小明假装成女孩和我短信聊天,说喜欢我并想和我约会,但却把整个聊天的过程随时播报给全班,只瞒着我自己,让我成为全班的笑柄,等我发现后,非常难受,要求小明给我精神赔偿3000元,弄到教导处解决也无所谓,后来班主任做工作,他给我道歉,我很大度没再坚持要他赔钱,原谅了他,但是我心里还是挺难过,为什么同学们这样对待我?!

三、班主任老师观察和评价:

小超,1米9的大个子,个子高,块头大。戴着看起来有点怪的大大的绿色耳机,没有毛病的眼睛上课时也戴着墨镜。经常穿着不合时令的衣服和鞋子。小超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过度需要别人关注。有一次老师表扬:小超你这次考得不错。小超大声回应:哎,老师,我就是不错!要下课了,小超大声喊:“老师你刚才说我什么来?”要求老师再次当众大声确认他考试考得好。其他时间也很喜欢干能表现自己的事:如当众唱歌等。

在和同学相处时表现出与高中生年龄不符的言行,比较幼稚,常成为全班同学取笑的对象。

大事小事喜欢告老师,和几乎全班的男生对立。

平时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小超会说:“老师,我今天带钱多,你帮我拿着吧”;或者“老师,你借我10 块钱吃中午饭吧,我没带钱”;“老师你给我100块钱买双鞋吧,我没鞋穿”,老师低头一看,快下雪的天气里他脚上穿着拖鞋来学校了,因为他的父母不给他钱买鞋。

做事没有分寸,给老师写检查的时候甚至诅咒自己的父亲早死。

学习有起伏,但成绩仍然不错。

全校很少有人没有注意过小超,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是你们班的?他真有特点呀。

四、同学观点:

小超太幼稚,我们都没法跟他玩,“告老师”这是小学生喜欢的办法,但他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告老师,我们都很讨厌他这样。说老实话,我们大家都有点看不起他。而且小超也不懂事,他曾经跟我们说,那次因为自己逃课,他父親要到学校来跟老师谈这件事,小超竟然骂自己父亲老不死的。

五、师生互动:

班主任老师曾多次在小超与同学们发生矛盾后,单独找他谈话:“老师经常感觉同学不尊重你、欺负你,你很生气。”没有想到,这个1.90米的大男孩竟然很大无畏地说:“我不在乎!”

并且在老师多次与他共同分析事件之后,请他想想他能够通过怎样努力改变他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甚至说他们是因为妒忌我,所以我跟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不在乎他们说什么,甚至说他们这样对我让我觉得我是明星,受人关注,挺好的。

六、心理老师对案例的分析:

从小超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自我情绪的感受、表达的偏差中,可以初步认为,小超同学的心理发展出现了停滞,是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儿童通过与人打交道,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学会怎样看自己,怎样看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和手段。儿童的社会化最初的阶段是在家庭中完成的,但在儿童社会化的中期和末期阶段,同伴和家庭以外的群体对儿童的影响往往大于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影响,以至于后来周围群体的力量慢慢的占据主导地位,这样才能够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快速学习和掌握社会规则。

如,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东西:从穿着、发型、说话的口气和用词,到所爱好的音乐和形形色色的各类明星。他们大多不会回到家里跟父母滔滔不绝地讲这些事,他们越来越觉得跟父母没有共同语言。他们也不会傻到经常干多数同学都恨的一些事,如向老师打小报告。一旦一个班的学生都认为某个老师不好时,他们会齐心协力地和这个老师作对,背地里说他的坏话,给他起外号。小超同学的成长经历似乎与大多数儿童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差别:无论小超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他感觉委屈,他就可以象小孩子一样用无助地哭来发出求助的信号,爸爸妈妈就以最快的速度来找老师或者同学理论,替小超“撑起一片天”,虽然父母年过60,但小超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及嫂子以非常有力的“爱”来弥补父母的不力,继续呵护这个18岁的、没有长大的“小”弟弟

与很多父母子女矛盾重重的家庭不同,小超的家庭唯“爸爸妈妈的话”是从,只要小超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其他的似乎都可以由父母和哥嫂、姐姐姐夫来完成,对于小超来说,似乎最有安全感的做法就是听爸爸妈妈的话,其余的什么问题都可以忽视掉,当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找家人或者告老师,而无需自己去面对与同学相处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初步判定,小超的心理成长受到“停滞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家丹尼斯和纳亚连在育婴堂儿童剥夺研究中得出,育婴堂儿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儿童在学习上有一种停滞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剥夺环境而缺少学习机会造成的,不是学习潜能本身的发展停滞,这种现象被称为停滞效应。小超父母特殊的婚姻经历,以及小超的家庭成员的复杂化,使得小超同学的成长更多地被父母家人所“控制”:父母和哥嫂对小超的极度关注、关心,剥夺了小超学习和他人相处过程中需要习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做法,阻碍了小超同学的正常的社会化进程。这表现为小超身为高中生,无论遇到大小问题,仍然跑去“告老师”的现象。

丹尼斯和纳亚连的研究同时指出:为矫正一个特定儿童的生活条件所必需做的事,是可以让他处于富于学习机会的环境。可见,为小超同学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他自己的学习机会,对他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此,要改变小超的“幼稚”,需要他的父母和家人做出更多的努力,象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小超,逐渐减少对小超的关注和保护,让他尽量独立地感受和面对自己身边的事情,尽量帮助他逐渐有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要使得后续的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小超,恐怕需要邀请小超的家人一起来参与咨询的过程,提供更多的成长环境的改变,给小超同学提供改变的机会,让他尽快地长大,不仅能够说出自己的痛苦,也能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并且有一天,能够自己从这些情绪中跳出来,自己想办法做些调整的尝试。

9.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九

一个语文老师和她学生的故事

事件发生的背景:偶然的机会我成了他们的语文老师

偶然的原因,我成了117班的语文老师,开始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117班是从其它班级分出来的。学校出于管理需要,将一个规模较大的班级分成两个班级,学校在找了好几个语文老师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我被学校领导要求代上了117班的语文课。我以为自己能力还可以,教任何班级都问题不大,曾经教过全校闻名的“霸王班”,工作也小有成绩,自信教好117班没有问题。

问题的出现:学生并不欢迎我这个老师

第一次上课,我给学生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日本两个著名武士的故事——“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想告诉学生学会反思比简单刻苦更重要。其二是,外国教育家的故事,想告诉学生,自由掌握在每一个人手中。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希望老师我怎么对待你们,是亲切的笑脸,还是一脸的严肃?”可当我讲完后,学生没有想象中的安静,或者热烈的讨论,似乎我什么也没说。我从学生的反映中知道,这个班级不太好教。心里顿时蒙上一层阴影:以后的教学不会太顺利。

果然不出所料,接下来的课堂中,我感到非常辛苦。117班课堂纪律实在太差。无论男女生,80%的学生都有随意讲话的习惯,高兴了就说,55个人的班级,就像菜市场。尤其是后边的男生十分无理,聊天的声音时常盖过了我讲课的声音。但我还是本着耐心说服教育的原则,对他们启发开导,希望他们能够觉醒懂事,能够慢慢明白我的教育思想,学会师生合作,学会彼此尊重。但是,这一切努力收效甚微。一天上课,学生实在太过吵闹,我再也按捺不住,对他们进行大声呵斥,告诫他们,不要误以为老师的善良就是无能等。课后,我又把几个特别吵得学生留下来,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理解教师,珍视自己的尊严,也尊重别人的情感。总而言之,我想让他们懂得我的学生观:只要这个学生是正直善良的人,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成绩的高低、基础的好差,在我这儿永远都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

经过这次近距离接触,学生在课上稍稍有些收敛。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的数学老师找理由“逃掉了”,其他学科的专业老师也不断抱怨,他们的班主任上英语课,课堂纪律也无法维持。班主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整顿,学生基本上仍是我行我素。班主任陷入了困境,正准备全身而退。而我这个无法退却的语文老师,就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问题的症结:原来他们对学习不够喜欢

苦恼中的我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班级的现状呢?同时我也在繁重教学之余跟学生聊天,终于找到班级的一些特殊情况。

首先,班级的成员较复杂。这个班级是个大拼盘,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有些学生来自普通高中,为了参加相对容易的高职考,有些来自兄弟职业学校,因慕名本校某些专业而来,还有的学校来自本校综高班,专业基础差,专业学习困难;还有一部分人,是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报的职高,学习动机不强。这样背景复杂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能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纪律吗?能,但确实很难。

其次,学习的动机不强烈。这个班级的专业难度相对较小,学习压力没有其它专业大,学生拿到专业登记证书以后,升学时可以加几十分,学生感到随便混混也能上大学。所以,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上课迟到、早退屡屡发生,作业不做更是家常便饭。学生没有学习愿望,要强迫他认真听课,自然很难。

最后,长期的不良习惯。这些学生基本上以往的学习失败者,普通高中考不上,只能读职高,上了普高还是被淘汰再读职中,其他好专业无力学习,勉强选择了目前的专业。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有成功的体验,长期的学习失败,逐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对学习丧失信心,自我放弃,把自己定位于差生,尚可就压抑难受,只好在吵闹中证明自己的存在。长期的学业失败,影响了他们情感的正常发展。

问题的解决:他们终于承认了我这个老师 117班的问题之严重,解决已是迫在眉睫的事。经过再三思考和比较,我决定还是坚持原来的原则,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态度,继续与他们对话,使他们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知,不仅会影响升学,而且也会影响自己以后踏上社会后的工作与生活。对于这些孩子,不能直接讲道理,必须从情感入手,首先让他们在情感上接受我这个老师,而后再接受我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最后主动接受我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或许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还是先从那几个篮球队员入手,他们号称“四大金刚”,是班级中最捣蛋的分子。于是,我再度恢复了自己的笑容,声音也亲切起来。并且主动关心那几个篮球队员训练情况以及比赛结果,表示自己愿意前往比赛场地为他们呐喊助威。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对我还以友善的微笑。

一天课间休息,“四大金刚”中的X问我,能否帮他查一下有关土耳其的知识,我问他有什么用,他说一个朋友需要,我立即答应了,尽管我自己这段时间很忙。我帮他找好了,还打印好交给他,他很高兴,因为我使他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后来,他特意找到我表示感谢。

一次,我下课拖堂,影响了学生吃饭,有学生抱怨,X站出来帮我维持秩序,并指责那个学生。尽管那个学生也没什么大错,但我还是很自豪X能为我挺身而出。我觉得,他已经在努力体谅一个老师的苦心与好意。

此外,我还在聊天时给学生讲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但不说教,让他们自己回味其中的道理。渐渐地学生喜欢与我交谈,还帮我算什么星座之类。我欣然与之讨论,体会他们的精神世界。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断发生着。

一天上完课,一位女生找我商量,她的小灵通被班主任缴了,并告诉我班主任要叫她的父母来,但是小灵通是她自己用积攒的钱所买,父母并不知道,所以他很着急,问我怎么办?我分析情况以后指点她,把告诉我的话直接跟班主任说,争取班主任的理解。结果班主任把小灵通还给了她。

有一位女生要参加朋友的婚礼,征求我的意见,应该穿什么衣服?要知道我的着装向来简朴。她问我,无非是信赖我而已。还有男生问我该不该去参军?有女生问我要不要放弃学业去打工?我突然之间忙了起来,突然之间,我成了他们可以信任的长辈。这真使我意外,也使我高兴,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居然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我逐渐地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了,这使我的课堂更具有情感色彩。而我慢慢发现,语文课的纪律有了好转。尽管这离我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接下来就要进行月考,上次摸底考试成绩,我所教的3个班中,117班平均分最低,但我相信,这一次,他们会有所提高,这是他们给我的信息。可是,就在今天,我听到了一个消息,117班要换班主任。在这个班级的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的情况下,再换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利吗?频繁更换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会不会给学生一种暗示:“你们班不行了,老师们失去了信心”。那这个班还真有彻底转好的一天吗?

反思与讨论:真诚与忍让使我站住了脚跟

我与117班的学生相处了两个月,这两个月,他们逐渐地接纳了我。虽然我为自己被他们接受而高兴,但毕竟宝贵的两个月消失了,而且117班的课堂纪律依然散漫,有不少人对语文学习依然没有什么兴趣。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前面的路依然困难重重。但是,这已经过去的两个月工作,确实给了我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即时的总结与反思,一定会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首先,作为个人而言,我是第一次担任高三年级的课任老师,思想与经验的准备都不充分,不管怎样设想高三学生情况,还有有点猝不及防。教优秀教师的班级自然障碍少许多,教松散的班级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高

一、高二的学生毕竟好教,尤其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教,学生一开始就认可了你,自然一切都较为顺手。到高三去接任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接触完全陌生的学生,自然很难。学生对你会比较冷漠和挑剔,会同他们先前的老师相比,排斥和拒绝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职高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与同龄的普高生还是有差距的。另外,由于升学的压力,自己的情绪也有一点紧张,势必影响到师生的相处。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研究,以前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周围的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一直较高,自己就有点满足,有些大意,对困难的准备不够。没想到迎面碰上高三年级的刺头班,就是软硬不吃,让我无从着手。再三碰壁后,只好回到教育的起点,从人开始,从认识学生与学生教朋友做起。教育工作真是半点偷懒不得,半点省略不来。我的大意,让自己无端地兜了一个圈子,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与人打交道的学问,真是永无止境,教到老,学到老。

其次,作为学校管理工作来说,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从一开始学校就应该按照专业分班,那样就没有了先前的混乱,以致延及到后来分开的两个班级。学校对课任老师与班主任的配备也应该谨慎,中途最好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影响学生情绪的稳定和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能逐渐适应学生,并为学生所接受,我以为还是得益于这几年自己的学习,包括教育硕士的学习、省级名师班的学习,以及自己爱好看书的好习惯。理论知识的掌握,使自己在碰到问题时能及时发现问题,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不会让问题严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在面临问题时,自己也能及时反思,转变想法,能从改变自己做起调整师生关系,而不是一味怪责学生,那样也只能于事无补。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往往占据着主动权,支配着相互关系的发展,教师适当的忍让是必要的,这意味着老师的真诚与善良,而不是软弱。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学生的问题从教师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不果断中止说教,不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并为学生所了解,那么我的困惑始终不能解决。我哪怕再投入心血于教学也没什么用处,因为有的学生不要学,想学的学生也没有好环境,教师教得再精彩又怎么样呢?教学与教育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离开了育人,有时你欲教书而不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不断变化的人,而不是待装知识的娄子,哪怕是高三的学生。

当然,117班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一个科任老师的影响再大也是有限的,我非常愿意与即将接任的班主任合作,彻底扭转117班的风气与学风,树立一个崭新的117班形象。相互的支持,任何时候都比一个人埋头努力更有成效。

目前,我最大的遗憾和困惑是117班的学生不以学习为乐,他们最大的愿望也就是能考上大学,知识的魅力、求索的趣味,他们似乎体会不到。这样的学习境况,让人格外感到辛酸和同情,这样的学习一定像一座大山似地压着学生。我想,我能否让学生有一个全新的体验,能否对此有所作为,对我的学生有所帮助呢?另外,我还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被他们爱戴的老师。

[案例评析]  符合案例格式要求;  案例标题富有吸引力;  案例背景提供了框架性认识;

 案例的事件描述带给读者悬念与思考;

上一篇:《金银岛》有感下一篇:诗经中祝福前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