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

2024-09-01

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共10篇)

1.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 篇一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要求 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在专业中的地位

本教学要求适用于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第四学期)用。

《平面构成》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要求:

1、系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内容并能融会贯通。

3、课程教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4、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启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在正确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与设计相关的自然科学。

5、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录象、光盘教学、幻灯、图片等一体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在创作中要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美,形成美的境界并在作品中熟练运用。

6、、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观摩和欣赏古今中外优秀设计师的艺术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7、、教学以课堂讲解和课堂辅导的教学形式进行。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要求中,有关名词、概念、基本知识等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是省校统设课程,总学时数为36学时,2个学分,平均每周2课 时,一个学期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

第一章 概述(1周)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2周)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形式(15周)

五、教学媒体的应用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洪兴宇编著,书号为ISBN7—5314—2340—5的《新编平面构成》一书。

六、考核方法:

1、以平时习作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2、期末考试以省校下发的考试大纲为依据各教学点自行命题。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发展,掌握其特点和分类。

(二)、了解点、线、面的概念,掌握其形态、作用、性格,掌握其错视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说明:

第一、二章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资料、图片的观摩,使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后可布置少量作业加深其印象。

(三)、了解重复、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矛盾空间、肌理的概念,了解想象的特点,掌握他们构成的形式,通过对参考图形的临摹、研究,熟练运用各种方法,采用各种材料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

说明:

本章通过教师的讲解、资料的欣赏,配合大量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进入平面构成的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世界。

作业:(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另作安排)

1、选择优秀作品临摹。

2、利用重复构成的原理做单位基本形重复或单元基本形重复。

3、以近似的基本形做重复练习。

4、分别以渐变原理做以抽象、具象为主的构成设计。

5、把渐变原理运用到标志设计中。

6、以发射原理作构成设计的的练习。

7、分别以自然形、抽象形为元素,作特异构成和对比构成的练习。

8、用矛盾空间的原理作构成设计。

9、利用矛盾空间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10、运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各种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11、分别以重象和变象的原理想象图形。

12、以重象或变象的原理做一张海报设计。

本课时的安排仅供参考。由于各章、节之间有着相关的联系,各教学班可根据本学校的教学实际,对所分配的课时进行适当调整。(本课时的安排包括讲课与练习)。

与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1、电话025-58771679

2、E-mail:zhawj@jstvu.edu.cn

3、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网页中的中高职论坛

责任教师:查文静 2010年1月

2.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 篇二

一、平面构成教学现状及问题

1、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

在新时代背景下, 在不同的教育思潮、观点及教学理论的浪潮中, 我国的平面构成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逐渐加大的教学背景下, 教师及学生对平面构成这样的基础性课程加大了重视程度, 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 使得我国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平面构成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 是学生学号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平面构成也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的课程,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 平面设计的概念外延不断扩大, 与之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也被引入课堂教学, 因此就对新时期的平面构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新时期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艺术设计能力、审美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的培养, 由外到内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深入了解。

2、当前平面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平面构成作为一个基础性课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 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当前的教学环节来看,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主要是针对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进行讲解, 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深入研究,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显得相对陈旧, 缺乏新意, 对于基础理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主要是通过方法引导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构图技能, 对于理论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教学方式重视不够;二是在教学中, 教师对课本的依赖性较大, 从而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拓;三是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片面性,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主张用传统的手绘方式去完成平面构成的作业, 学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完成平面构成的作业上, 一方面是对于电脑设计盲目崇拜, 忽视了学生手绘能力的锻炼。四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设计专业的认识较浅, 缺乏系统的专业认识;五是平面构成课程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学科, 同时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 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脱离的问题。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改革思路

1、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性课程,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构图能力和创造能力。世界万物是变化万千的, 各种物质形态又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平面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构图能力, 还需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掌握形态创造和造型的方法。虽然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加强了对平面构成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 但是就平面构成的教学现状来看, 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教师和学生在对平面构成的认识上还不够深入。因此, 需要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 将平面构成的理性特征和形式特征加以深入理解。在当前社会审美能力普遍提升的背景下, 平面构成设计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因此作为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 首先就需要加强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针对刚入门的学生而言,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平面构成的课程目的及课程性质, 从刚入门开始, 加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重视程度。

2、培养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当前变革平面构成教学现状的重要路径和目标,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 对平面构成的教学而言, 则是要培养学生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能力, 更好地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化, 具体来说, 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提高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首先教案设计方面,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的提出多元化的、多样性教案,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改变整个教学过程缺乏重点,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小, 教学的适应性不强的现状;其次是要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多组织学生到户外或其他教育基地进行实习, 吸收不同的平面构成教育理念, 通过实践, 更好地体会平面构成教学的深刻内涵。另外, 要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些平面构成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 在思想博弈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发散性思维, 将现实中具体的印象, 通过艺术再创造转化为抽象的平面构成元素。

3、人性化的平面构成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 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也使得整个教学更加人性化。平面构成教学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中也应该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的人性化发展。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突出人性化不仅是指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平面构成中学生的人性化意识, 换言之, 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平面构成一方面要彰显艺术, 体现艺术的价值, 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其人文价值, 即从人的需求出发, 避免视觉污染和材料污染, 以一种更加绿色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新时期的教学发展为平面构成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面对社会与日俱增的审美要求, 培养一批优秀的设计师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关键。职业院校的平面构成专业作为整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 在培养学生构图能力、框架能力以及整体平面构成设计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平面构成教学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新时期教学改革背景下, 要变革当前的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就需要从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 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 一方面提高师资办学水平, 一方面转变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最终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力的设计师努力。

参考文献

[1]郭红娟.平面构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1 (06) .

[2]陈可.形态构成学在艺术设计教学当中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 2011 (41) .

[3]张建军.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 2002.

[4]杨光宇.艺术设计教学中非具象能力的培养[N].美术报, 2000.

3.平面构成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平面构成 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是从点、线、面、体开始的,学习的几何图形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不大。有的学生学了,也只知道上的是平面设计基础课,不知道如何去灵活运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学过的内容。学生作业也大同小异,很难挑出有创意和想法的作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认识上不重视平面构成,而产生了单调的重复性的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不急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工夫。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扩展想象空间的思考。

一、观察生活,寻找灵感

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校园,感受自然界中的美的事物,感受美的存在。再让学生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去记录,带学生到室外写生、拍照等,让这些基础较弱的中职生能联系生活,避免因过多理论而产生的枯燥感。

例如,通往宁波的跨海大桥,让学生理解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夜晚桥上的灯光个体视为点,点的不断连续为线,还有桥体真正的线,桥面视为面,桥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大小不同的点,但相对大海这个大的面而言,跨海大桥概括为线。学生可以通过实例,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巧用兴趣,启发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切成功的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在一次教学近似构成的设计中,一个女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而且比较善于观察。她设计了一组小猫的动作,很可爱,也可以看出她绘画的基本功,她画出了小猫46种不同的动作,而且每个动作都画得很生动。在展示作品的时候,学生们都在惊讶平时不善言辞的她能画得那么好,都向她投去了羡慕的目光。该女生也比较有成就感,以后再学习构成时也更加主动、积极了。

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找来大量的图片及作品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渐变构成中,老师展示一组图片:一个苹果由完整渐变为大半个、最后只剩下果核。学生思维很快,联想到一条完好的鱼,渐变为一条鱼骨头。这样就在单向渐变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手绘,发挥想象

学习设计离不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表达设计意图的手段。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脑越来越普及,在设计中的运用也比较多。但是,设计家好的设计思想最初是从手绘中表达的,之后再运用电脑进行处理,可见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以手绘为主,而且要求手绘工整、细致、干净。但只注重手绘能力是不够的,手绘是基础,培养思维能力是目的,也是较难的一部分。后期如何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让学生拓展了思维,可以不断提高想象力。在训练中,教师对一个规律要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一个独立发挥的空间。学生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学习兴趣会更浓。

四、评价作品,提升理论

班级里的学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作品评价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评价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自评,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念,让别人来了解这幅作品。其他学生可以从作品的形式、创意、色彩、绘画的基本功、认真的态度等方面来进行互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指出画的优点和缺点、值得学习与改进的方面。最后老师进行补充,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建立起信心,也找到自己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

平面构成可以在二维空间,利用黑白关系表现设计的规律和要求。学习平面构成可以让学生开始思考设计的来源、设计需要那些方面的技能,开始思考联想与创新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 篇四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方法。

平面构成主要是解决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点、线、面三者基础上延伸出图与底的关系、基本形与骨架的关系。

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平面构成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等表现手段展开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平面构成要素(点、线、面)

1、点

什么是点?点在设计中的作用?点的线化?点的面化?点的视错觉?点的构成?

2、线

什么是线?线在设计中的作用?线的种类和特性?线的表情?线的形态感觉?线的视错觉?线的构成?

3、面

什么是面?面在设计中的作用?

面的种类和特性?(几何形、自由曲线形、偶然形、人为形、自然形)

面的多种构成手法?(分离、相切、覆叠、透叠、结合、减缺、差叠、重叠)图像与背景?面(形)的视错觉?

二、单元形

1、了解单元形的概念

2、掌握单元形的组合关系

三、骨骼

1、掌握重复与近似构成的使用技巧

2、掌握发射与密集构成的使用技巧

3、掌握渐变与特异构成的使用技巧

4、掌握肌理构成的形式的使用技巧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掌握对比与统一的使用技巧

2、掌握对称的使用技巧

3、掌握均衡的使用技巧

4、掌握比例的使用技巧

5、掌握节奏与韵律的使用技巧

五、平面构成的表现方式

5.浅谈平面构成基础教学论文 篇五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6.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 篇六

摘要:平面构成是三大基础课程之一,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实用的设计有着本质的不同,重点研究在二维空间内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介绍了平面构成的概念,进而引申到探讨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详细阐述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平面构成;创造性;基础教学

平面构成概念

“平面”是针对我们的三维生活空间而言的二维空间的概念。“构成”是与视觉艺术形式相关的造型活动。平面构成,指在二维的平面中将具象形态或点、线、面抽象形态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分解、组合,形成一个理想化的纯粹形态的构成方法。

平面构成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课程,不同的专业之间的侧重点应该发生变化。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不同专业在授课的过程中会出现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图形创作,并未从本专业的角度结合平面构成中的知识点做相应的练习。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出有目的性构成的作业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平面构成类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图形创造能力,不被模仿左右或循规蹈矩地去进行创作。平面构成教学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1、表现手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主张用传统的手绘去完成平面构成作业,使学生没有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推敲、构思作品内容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甚至有意识地贬低电脑工具的作用;二是,对电脑设计有盲目崇拜,有电脑万能的错误认识,从而轻视手绘课程的训练。这两种观念都是非常片面的,只有手绘和电脑二者结合运用,相辅相成,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讲理论,后做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先讲理论课,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做相应的构成练习,学生做完作业后教师进行讲评。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能熟练地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适应本课程的学习,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3、教材的局限性。受编者个人知识局限性影响,每一本教材的优势与不足都各不相同;有的教材重视图例,对理论方面却常一带而过;有的教材理论强,但内容精炼;有的教材知识陈旧,缺乏对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的把握,虽对设计构成的演变和形成过程有一定的阐述,但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阐述。

4、教学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没有连续性。平面构成课程是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它还与现代设计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常常不注意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联系,造成学生学习后不知道与其专业的联系,且学习过后不知道将平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措施

1、结合所学专业。自然之神是伟大的,神奇的,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也创造了人类,自然界中的形态是神奇的,被观察的对象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的眼睛像是一架相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从自然中看到的画面记录下来,从而使具象的形态进行提炼和概括,转化成抽象形态,所以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师艺术的呈现。

2、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3、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注意构成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本课程的知识以外,还要重视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平面构成研究的是在长、宽二维空间内点、线、面等造型因素的构成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按照美学形式法则进行组合的规律。

5、重视教材的选编。一本好的教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教材,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在对教材的编写和补充时,要主语在讲清形态要素、形式美法则基础上,注重把握时代的节奏,将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内容、最新的资料和实例介绍给学生,体现平面构成设计的现代特点和国际化趋势。与此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些前言资讯,既进一步补充完善教材,也实现了互动。只有学会自主收集学习资料,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6、重视草图的设计。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因教师强调作业工整细致性,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制作上,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研究,造成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制作前的草图设计。

平面构成形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也给设计带来的全新的元素和灵感。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

参考文献

7.平面构成教学计划免费 篇七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实力迅猛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变化,精神上也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已不再满足简单的衣食住行生活模式而追求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在此当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带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原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高校执行扩招政策后,虽然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覆盖面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期中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变革与创新尤为重要,怎样把基础课程教学结合实际的专业运用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效果和质量是当前艺术类高等教育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工业化进程逐渐深入,作为艺术类专业也顺应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由当初单一的纯艺术培养拓展到如今美术绘画,艺术设计等众多设计专业。而艺术设计专业在市场的细分下又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等,其宗旨都是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为市场培养更多针对性适用人才。

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虽有进展但变化不大,很多都是建立在当初原有的基础培养模式上进行逐步转变调整,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在各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培养中有着基础教学培养的共性。例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等,这些基础性课程的培养对今后从事各专业方向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学好这些基础性课程才能更好的完成后期专业深造。

如今许多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对基础课程学习的投入,在思想认识上轻视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后期专业学习过程中非常吃力,反观现在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当中对基础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力度不够,容易造成学习的枯燥性和后期专业联系的不连贯性,如何将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平面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一门重要基础性课程。最早提出设计专业学习三大构成的是包豪斯学院。平面构成课程是对设计专业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开发,让学生认识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分析,掌握在今后专业设计中的设计原理并合理运用各个元素进行创意活动。

在我国各高校教学中,平面构成课程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对点,线,面各要素的理解并怎样组合各要素,以手稿创作为主,常以抽象图形表现形式来表达设计思维,训练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意构思能力。见图1-2。

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一开始就从平面构成理论讲解入手,结合一定的课题练习对理论知识加强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容易使学生理解,在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当中可以从以下方式中进行探究。

1 实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伊始,给学生介绍对实际生活中有关平面构成方面的实体,物景等进行观察,并分析这些实体或物景与平面构成的关系,让学生能非常直观的了解和认知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于没有接触过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讲肯定很难分析到位,甚至什么都不懂,这就达到教学第一个目的即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就容易激发学生思考意识,面对实际设计案例使他们认识到,平面构成课程跟今后实际设计案例的联系是非常的紧密,不至于造成很多学生认为平面构成等基础性课程学习更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

上图为生活中的装饰画就直接是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构成元素的运用和夸张变形手法的体现。这种装饰画在现代家居设计中作为软装饰运用非常广泛,学生能有切身的体会,培养他们观察生活中物体的主动性,由实际的生活物品来激发他们对专业基础的认知和学习热情。

2 结合实际设计案例讲解

把实际设计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理论讲解,深入分析平面构成理论知识,让学生比较直观的认识到设计中构成元素的重要性,了解构成元素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运用的范围和运用的方法及运用后的效果。并且基础构成课程不仅仅运用在广告设计领域,在任何设计领域内都有大量的体现。例如世博展馆的外墙立面造型,除了立体构成元以外,平面构成要素也运用其中。

3 课堂练习作业要结合实际设计进行

传统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练习偏重于抽象的思维练习。见图7。

这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模式练习容易造成学生枯燥而失去对平面构成课程学习的兴趣,若结合实际设计进行平面构成课堂作业练习,则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意识,让其对基础课程的重视意识提高,从而可提高作业质量和教学效果。

4 结合作业让学生讲解平面构成知识

此方法可以使学生积极分析所做练习的构成要素,督促其思考问题。通过对作品的讲述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提升胆量与自信,通过讲述也可进一步加深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并发现学习的不足以此更好的进行专业学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让学生在平面构成课程学习当中不仅对平面构成基础课程重要性有了较详细的认识,对平面构成课程在今后专业设计当中的作用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范围和运用方法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关键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结合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专业学习和今后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当中,我们遇到学生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平面构成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学好平面构成课程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程都将直接影响着后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学习心态。目前的基础教学方法还不大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活动,如何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艺术类高校首要解决的问题。

8.关于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八

关键词:平面构成;教学方法;思考精神;新材料;新技术

一、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以点、线、面为理性的视觉元素,按照一定法则组构形态,以理性的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创造出理想形态的设计基础课程,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实验,最后通过思维方式开发培养的一种创造观念。

二、现有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背景的讲述机械化、模式化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现有的教材却教条化、僵化,图示陈旧呆板,理论背景知识讲述概略不详,“三大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一统天下的讲课模式已经越来越显出冰冷枯燥、缺乏热情和创新精神。

2.课时安排与教材的问题

平面构成课时周期短,习题量大,不能充分在思想上形成有效的影响,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和走马观花。现在市面上的部分教科书,在章节分布上呈现三成理论,七成范例,缺少图文并茂的精品教科书,不能充分地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练习如何进行创意时,学生往往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缺乏真正发自内心的思考和调动不起主观积极性,发挥不出内在的艺术潜力,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3.重形式,少趣味,难以形成创新精神

国内的教材对于基本形式法则的概念过分强调,重点都放在探索形式法则的“形式”推敲上,而从国外的一些艺术设计的教材来看,并没有教条式的去区分经纬横竖,而是强调综合运用能力和理解的融会贯通。包豪斯时期康定斯基和伊顿等人就是用这种“基础课程”去训练学生的造型、审美和创意能力的,但其目的性并不是像国内现在的教学现状这样。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怎样运用更积极和快乐的心态去改造和提高。

三、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

1.快乐教学

快乐是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也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能力。使其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自觉的发现的过程。首先,作为教师,要放低一些姿态,不要高高在上地照本宣科式地传经诵道,而是要营造出平等的融洽的教学氛围,互学相

长,共同发现和进行挖掘,“三人行,必有我师”,学生新鲜的思维也可以在互相的交叉和波动中引发出新的灵感之光,使每一次的教

学过程都是新颖不枯燥的。

具体可以采用引导置入的方式,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进行理论讲解的过程中,穿插讲述当代杰出的艺术作品与创作与构成之间的联系,多播放影像和视频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之意识到基础课程和实际艺术创作之间的必然关联性。比如讲述点的基本特性时,教师可以介绍草间弥生的作品和一些用点进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家如波洛克等,使学生对于点的存在状态有

一种宏观上、感性上的认知,使他们感觉到好像每一个点都是一个鲜活的会呼吸的生命体。讲解线的时候可以介紹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人的作品,也可以讲一些基本的美术史发展的脉络。等学生逐渐清晰基本理论之后,教师再深入介绍具体的平面设计类作品,或者是自己创作的一些主题性的运用中设计元素的有趣的图示。还可以把设计中实际运用的方法进行引导教学,使学习的过程转化成是一个自然生长的快的过程。

2.采用多种综合手段辅助教学

单一的课堂灌输式的讲课方式显然已经滞后于现在活跃的艺术氛围和设计的发展,应该采用更加自由和多样化的方式,这样可以给思维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存在空间。比如可以播放视频、影像或者音乐,推荐不同种类的参考学习书目和教材,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参加户外采集的构成元素的活动,头脑创意风暴、学生小组共同用构成的方法创作作品等。比如在学习构成元素点线面的表现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情绪感受的音乐,来用具体的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情绪进行通感式表达,这样作业的结果形式多样又具有创新性,学生也会发现彼此之间的不同而引发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构成元素,进行归纳和自行梳理,如可以进行场地的设定,或者进行比赛式的学习,在同一个空间存在中,寻找自己能够发现的构成。再进行作业的统一点评和互评,这样得到的构成本身就是一个很美的作品。

3.重视新技术的使用,传统手绘与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

平面构成课课时短,作业练习量大,耗费时间多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电脑技术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在制作方面节约时间成本,把思想在创新上加强倾向。在传授平面构成理论的同时,结合电脑教学示范,诸如基本形的制作、骨骼、重复以及相关形式法则的范例制作等,使得学生知晓应用便捷的电脑手段即可完成

复杂的构成作业。应该声明的是电脑和手绘都只是表达平面构成作业的手段而已,没有必要将二者割裂开来,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作业需要,选择表达的手段和工具。不拘泥于形式和工具,能够在思想和观念上达到学习和认知的目的才是关键。鼓励学生探索新的材料和制作方法,介绍一些最新的装置艺术的制作方法和材料,比如树脂、海绵、金属、油脂、沙土、木材等,体会使用新材料创作构成作品时带来的新鲜感受和不同的机理效果,对以后学生的艺术生涯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4.发挥个性特长,注重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

平面构成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其他专业学生

的选修课,所以课程中的学习者可能本身是有着不同专业方向和

特长的学生,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兴趣点和特长,进行指导和挖掘。比如,有的学生是摄影专业的,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影像拼贴的方式进行创作;有些学生是服装专业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用布料或者针线之类的材料进行构思创作等,这样,一方面会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对其自身的专业方向的发展有所帮助。

另外,每个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和性格特点,教师要把握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引导他们向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进行

探索和挖掘,让他们真正认清自己的内心所向,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直观地感受美,认识到美的存在。基础课程是知识的传授,但也是艺术之路的启蒙之旅,在起点的开始阶段,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对他们以后建立起自我的艺术精神世界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开端。

5.不脱离现实,注重实际应用和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础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石,即是为了以后更多课程的学习

埋下踏实的根基,又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从事艺术创作而存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授本课程的知识以外,应该还要重视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设计类其他的专业课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会展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都会涉及创意、形态、美的形式规律等等,因此平面构成的学习是一个启蒙的过程,也是一个中间过渡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个因素,使整个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学习其他打下基础,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认识和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延伸。否则,设计失去了其功能性和应用性,学生便会产生一种仿佛置身空中花园一样的虚无感,这样会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也会倦怠和消极。

以上是笔者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期待学生设计出各具特色、思想清新的作品才是教学成功的唯一评价。使学生注重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才真正是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9.平面设计免费简历 篇九

简历中的模板设计、语言组织,一个简历的创新元素等等,这些都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实力。因此,简历也就是影响到求职的成功率。以下是,希望能帮到你!

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xxxx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湛江

身材: 172 cm60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29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广告制作/平面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经理、平面设计师:高级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策划:广告平面设计策划

工作年限: 7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广州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黑蚁广告有限公司起止年月:-10 ~ -09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任高级设计师

工作描述: 主要负责客户的品牌策划设计。包适产品包装、形象画册、企业户内外广告宣传策划设计等。

离职原因: 业务量少

公司名称: 广州天使丽人化妆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5-12 ~ 2007-09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日用生活服务

担任职务: 任设计主任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品牌形象、产品包装、促销活动的.平面设计工作,包括企业产品、对外宣传画册、海报、宣传页面、印刷资料及户外广告的设计制作等工作。

离职原因: 换环境

公司名称: 深圳市南拓广告工程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2-07 ~ 2005-12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广告,策划,营销

担任职务: 任平面设计师

工作描述: 负责公司客户平面设计,如:画册、包装、折页、单页等印刷类配套宣传物料的设计工作;并对客户后期在印刷厂加工过程中的质量跟进工作。

离职原因: 想到广州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湛江海洋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获得学位: 设计 毕业日期: -07-01

所学专业一:平面设计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5-09 -07 湛江安铺一中 基础教育 优秀毕业生

1998-09 2001-07 广东湛江海洋大学平面设计 三等奖学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计算机技能:

熟练操作多种设计软件。熟练组建和维护办公室电脑网络,精通电脑软/硬件的使用、安装及维护。

相关技能:

本人专长为广告平面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策划(CI策划)、视觉识别(VI设计)、标志设计(LOGO)、包装设计(PACKAGE)、广告设计(AD)、品牌设计。

详细个人自传

我从事广告平面设计策划工作七年,专长为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策划(CI策划)、视觉识别(VI设计)、标志设计(LOGO)、包装设计(PACKAGE)、广告设计(AD)、品牌设计、海报、画册及户内外广告。操作过各企业品牌设计运作项目,并积累了一定的市场经验。曾独立完成的部分品牌项目:(化妆品:SGOL、天使丽人、碧澳活泉、雪妃、秀妃、皮特利亚、诗漫丹、加茜亚、商务男粧系列、蜂之素)、(化工涂料:花中王漆、健邦漆、赛丽特漆、邦力士、爵士王、)、(食品:什锦泡菜、美好鲜肉多、牛初乳、明朗橙汁)、(医药类:丽科博系列)、(地产广告:自在城市、南方碧水康桥)、(男装内衣:JUSTFEEL芦荟抗菌系列内衣)、(电器:鸿智电器、三菱重工)以及三圈霸道电池、固特异轮胎(Excellence)

本人性格沉稳、细致、上进心极强,而且为人随和,易于沟通,能够轻易地融入工作群体,发挥所长。能独立完成工作。但愿我们的合作能给贵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收获,并能自如的发挥本人的创造力。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159XXXXXXXXXXX

家庭电话:

手 机: 159XXXXXXXXXXX

QQ号码:

电子邮件:

10.平面构成教案 篇十

形态构成是没有具体目的的视觉创造,它通过形态要素极其空间组合原则的研究、创造独特的新形象。通过对《平面构成》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构成美的形式法则,并对形态要素及其空间组合原则有所掌握,能够初步创造出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6学时

第一章 概述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 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平面构成的形象

一、形象(形态)的分类

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

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

2、现实(形象)形态

自然形、人为形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二、形象的组成元素

形状 大小 色彩 肌理

第二章 基础构成

第一节 认识形态

宇宙万物都以构成的方式存在,大到宏观中的星球、天体、小到化学元素、晶体的构造组合,均为形态构成的结果。在我们视觉能感知到的世界里,五官和肌肤能感知到的一切均以形态形式存在,甚至大脑的幻想和心灵感应也伴随着形态而存在。由此我们可以给形态一个定义:“形态是人们经验体系内能够被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形。由人的感知方式可把形态分为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

一、现实形态

在人的经验体系中,能看到或触摸到的,实际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形态即为现实形态。现实形态被知觉系统感知为形状、色彩和质感,因而被我们理解。现实形态又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大类.二、非现实形态

非现实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形态即为非现实形态。非现实形态又分为概念形态和意幻形态两大类。

概念形态是不能直接知觉的,表达抽象概念的形态。将事物抽象成概念,有利于对事物做本质的分析研究。概念形态必须转化为可见的形态构成要素,视觉研究才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转变后的形态构成要素具有概念抽象、概括的品质,成为造型研究的基本要素。蒙德里安的《苹果树组图》 意幻形态指存在于人的梦幻、预测和意念之中的形态,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意幻形态往往与自然规律相悖而呈现出怪异、荒诞的面貌和理性特征。和概念形态一样,意幻形态也必须以具体可视的面貌表现,才能被我们理解。

达利作品《我的漫无边际的生活体验》、埃舍尔的作品《凹与凸》

第二节 基本形的创造

造型设计领域中的“形”,是指那些通过人的知觉系统,进行积极的视觉组织而建构的形,而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造型艺术中的形,应是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清晰地显示,形与形之间关系明确,并且每个“形”都有独立的品格。虽然“形”是由基本造型要素组成,但并非是所有构成成分的总和。

一、形的概括

现实中借鉴的形纷繁复杂,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其进行变化改造。在把握形的本质特征基础上尽可能将其概括成简单的甚至几何化的形。形的概括过程也是抽象化的过程,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把握形的概括,大师们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毕加索的作品《公牛的变形过程》

二、形的省略

不完全的形往往意味着艺术上的更高阶段。成熟的作品中反映出来的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魅力使人回味无穷。

在形的创造中,如何通过形的省略使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增强,是艺术家造型的重要任务。

三、形的组织

形的组合涉及到空间关系,图形中形的组织,有“形”与“形”的空间关系问题,也有“图与底”的关系问题。

(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

“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图与底”的正负变化:限定黑白两色表现,设黑色为正形白色为负形,则有4种配置方式。白图白底或黑图黑底均不显示图形,称作“消失”。黑底上的白图称为负形,白底上的黑图成为正形;黑底上的白图为“图”黑底为“底”,白底上的黑图为“图”白底为“底”。如果图形是实形,这时“底”就是实行周围的空白的空间,这种形象就是“正形”。反之,如果图形是“底”所包围后形成的空白空间,这种形就叫做“负形”。

(2)两个形相遇,则有几种结合方式:分离 相遇 复叠 透叠 联合 减缺 差叠 重合

(二)、形的组合

(1)共用组合:两形相遇,便有共用的部分轮廓,即共用线或共用形。共用线使形与形之间的近似因素有机结合,因而使主题得以深化。

(2)重叠组合:形象在相互遮挡中显示出前后的位置关系,产生空间层次感,并使形与形之间互相牵制,产生凝聚、强化的作用。

(3)透叠组合:在透叠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的—部分相互叠加,各自争夺共同相交的部分,于是,我们面临一种空间尺度的矛盾,到底是此还是彼。解决这—矛盾必须假定图形有一种透明性,即它们能相互渗透而彼此不被破坏。

(4)移动组合(基本形的群化构成)

移动组合是由形与形之间一系列近似的变化组合而成的,是多种叠加的组合。移动组合又是运动的知觉整体,显示出同一物体在运行中的不同体位,以时空观念的四维手法呈现出物像内在的变化特征。

(三)、分解形

分解的实质是“减”。从一个较大的形中切除一个个较小的形,分解后的形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特征。将一个形直接切分则可产生若干近似的、新的形,将这些新的形象进行再组合,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画面效果。

第三节 造型要素—点 线 面

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一、点

点是相对较小的元素,它与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较而形成的,同样是一个圆,如果布满整个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构成中可以多处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1.点的视觉特性:

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图1)。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图2)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图3、4)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进行聚集,一个点在平面上,与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视线的(如下图)。

2.点的构成形式(方法)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点的线化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点的面化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二、线

线是具有位置、方向与和长度的一种几何体,可以把它理解为点运

动后形成的。

与点强调位置与聚集不同,线更强调方向与外形。

线: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画 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1.线的视觉特性:

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图1)曲线优雅、动感,(图2)曲折线不安定,(图3)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图4)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

2线的错视(以下的直线都有弯或者不平行的错觉)3.线的构成形式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5)立体化的线(6)不规则的线

线可以构成面(只要线出现了封闭,就是一个面了)线可以突出形,勾线具有美化作用

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畅,让人想象到头发、羽絮、流水等,有强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以及自由。

三、面

与点相比,它是一个平面中相对较大的元素,点强调位置关系,面强调形状和面积,请注意这里的面积是讲的画面不同色彩间的比例关系。1.面的构成形式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5)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点和面之间没有绝对的区分,在需要位置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把它称为点,在需要强调形状面积的时候,我们把它看为面。

群化的面能够产生层次感,所谓群化,就是一大堆,一群群的,想象一下一只绵羊和一大群绵羊相比,就能明白什么是群化了。

面可以进一步成为体,即体化的面

(不能再讲了,再讲就是立体设计的范围,如下图)

作业:

1作10*10的点的构成 4张

2作10*10的线的构成 4张 3作10*10的面的构成 4张 4作30*30的点.线.面的构成 点、线、面命题组合构成(以表现情感、感觉、音乐、心理状态、视觉因素、抽象因素为主,如以喜悦、悲伤、热恋、心神不定、温柔、烦躁、乡间音乐之旋律、爵士乐等为题)注重点、线、面构成表达主题的形式效果和主次关系。

第四节 骨格

我们在设计中常借助骨格来构成某种图形。骨格有助于我们在画面中排列基本形,使画面形成有规律、有秩序的构成。骨格支配着构成单元的排列方法,可决定每个组成单位的距离和空间。

骨格-----规律性骨格--------作用性骨格 无作用性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有精确严谨的骨格线,有秩序的排列。基本形按照骨格排列,有强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复、渐变、发射等骨格。在平面构成上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多。骨格线的确定一般采取正方形格式,便于基本形方向的变换,构成灵活多样。也可用长方、斜向、水平错位、波形曲线等格式

作用性骨格——每个单元的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格线内,在固定空间内,按整体需要安排基本形。

基本形可在骨格组成的空间位置中作位置、方向、正负的变化,甚至越

出骨格线,超越骨格线部分需切除,基本形产生变化。(有时骨格线不一定都表现出来,可在整体构图中作灵活取舍,使基本形彼此联合,产生丰富的变化。)

无作用性骨格——是将基本形单元安排在骨格线的交叉点上。基本形可以有大小方向的变化,并产生形的联结。当形象构成完成后,将其骨格线去掉。无作用性骨格的表现方法,主要靠基本形的大小不同,形成疏密关系的变化,特别是表现渐变效果,使画面呈现较强的韵律感。

非规律性骨格——在规律性骨格的基础上加以变动,使其成为无规则的多边形。是比较自由的构成,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形单元可通过无规律性骨格形成比较自由、随意的构成形式。非规律性骨格的构成尽量简洁,否则基本形在画面内的构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平面构成上非规律性骨格应用较少。

可见骨格与不可见骨格:可见骨格是骨格线和基本形明确地表现在构图中,有明确的空间划分;不可见骨格是画面中见不到骨格线,只是作为基本形编排的依据。

第五节 错视 错视,就是眼睛对形态的视觉把握和判断与所观察物体的现实特征有误差的现象。错视导致视觉映像与客观真实的矛盾状况,因而使知觉系统疑惑。由这种特殊刺激导致的视觉紧张激起心灵探索的欲望,使人感受到创造的喜悦。错视总是伴随眼睛对形态的观察而产生,作为一种普遍的视觉现象对造型设计有极大影响,设计师都想创造出既可以预测控制又能够诱导视觉美感的作品。在造型设计中,我们必须研究错视的规律性,利用错视的原理,使设计方案更精密、巧妙和富于创意。

一、尺度错视:尺度错视就是视觉对形的尺度判断与形的真实尺度不符的现象。尺度错视又叫大小错视。

(一)长度的错视——长度相等的线段,由于所处环境差异或诱导因素不同,使视觉辨识产生错觉,感觉它们并不相等。

(二)面积的错视——面积相同的图形,由于图底关系不同或是周围形的诱导因素不一,产生面积上并不相同的视觉感受。另外,向某一点集中的线形成潜在的透视结构,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的影响,使得同等大的形,由于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而产生视觉上大小不等的错视。

(三)角度与弧度错视——由于周围诱导因素不同,致使相等的角或弧度看起来并不相等。

二、形状错视:视觉对形状的认知与形的真实状况不符的现象即为形状错视。产生形状错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扭曲错视——由于相关因素的诱导、干扰,或是由于背景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形的视觉映像发生变化,使形状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现象。

(二)由于本身或背景环境的线型诱导,会导致形状的变化或产生某种动感。

三、空间错视:由于视觉判断的出发点不同,使得形象在空间中的位置或图 底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即为空间错视。

(一)空间立体的错视——由于观看方向的改变,或是由于注目点的转移,形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产生忽远忽近、忽前忽后,摸棱两可的变化。

(二)矛盾空间——是真实空间里不存在的,只有在假象空间中才 存在,存在着不和理性的空间。

(三)图底反转——视线在图与底之间切换,使图和底的意义产生变化,相互转化的现象。

第三章 形式美的规律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以完美的状态存在,悦目人们的视线,美化人们的心灵,这些美丽的事物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长结构,符合数学秩序的规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长结构从小到大、从密到疏、从中心向外渐次扩散,都具有优美的比例关系和较强的韵律。这些美的因素,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接受以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视觉经验。

对称与平衡 变化与统一 对比与调和 节奏与韵律

对称:指将中心两侧或多侧的形态,在位置、方向上作互为相对形式的构成。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显示出规范、严谨有序、安静、平和的形式特征。如中国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构成、唐代铜镜上的纹样构成、我国传统的建筑(特别是宫殿、庙宇的建筑)形式、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门窗的布局.我国民间结婚用的双“喜”字、新年时家家大门上贴的门对以及一些奖章、标徽的设计等都采用了对称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对称美的形式也随处可见,如人的身体构造,从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躯干四肢都是对称的、蝴蝶的双翅、各种树木、果实、花卉的生长结构都呈现出对称的形式美感

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画面多个重心相互作用,对整体的和谐完

美起效应,使作品看上去舒适,各组成部分穿插得当。它不像对称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稳定的中心线上而给人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画面达到一种平衡的美感即可。因此,在平面设计中,平衡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构成的整个印象给我们以平衡之美,因而会有较高的自由度。如运动的人体、飞翔的鸟、奔驰的兽、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现这种平衡美的时候,保持形象的动势和重心的平稳即可。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

第五章 设计法则

第一节 重复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

2.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3.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4.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5.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6.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7.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第二节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近似的分类:

1.形状的近似:两个形象如果属同一族类,它们的形状均是近似的,如同人类的形象一样。

2.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复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说骨格单位的形状、大小有一定变化,是近似的。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1.关联——即一组基本形,同属于一个类型,一个品种、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为近似的基本形。例如我国古代相传至今的“百寿”“百福”。一百个“寿”和 “福”字,有篆书,隶书,草书……。它们彼此间有形状和大小的变动,但都表达了“寿”和“福”的意念,所以都列入近似范围。2.相加相减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相加(联合)或相减(减缺),由于加减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获得一系列近似的形。

作业:重复、近似

要求:

1、作业尺寸30X30cm,纸张尺寸40X40cm.2、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

3、基本形可有大小、正负、方向的变化。

4、画面边框可做处理。

第三节 渐变

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极为常见。它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如一天的时间从零时到24时,人从幼年、青年、壮年到老年,树木从小苗到参天大树,植物树叶由大到小的排列,火车从起点到终点等,包括季节的更替,月亮的盈亏,水纹的运动等都是渐变现象,就像是画一幅画,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完成,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都属于有秩序的渐变现象。渐变是一种变化运动的规律,它是对应的形象经过逐渐的规律性过渡而相互转换的过程。渐变构成是指将基本单元逐渐地、循序地、有秩序变动的集合表现。它给人以节奏、韵律的美。在设计中渐变的构成,显示出渐增渐减进展的速度感,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被经常应用。

作渐变处理时,特别要注意形象的过渡性,保持整体节奏。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则会产生重复之感,但有时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

从一种形象逐渐过渡到另一种形象的过程,就是形象渐变。形状可以由完整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渐变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像等。

2、大小和间隔的渐变

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基本形的间隔渐变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当基本形变大时就感到离我们较近,变小时感到离我们远,这样的大小渐变就产生了远近的深度感。除了使线的间隔有秩序的渐变外,也可以使线的间隔相等,而线的粗细从窄到宽,或同时将线的粗细变化从宽到窄,其间隔则相对的从小到大。

3、方向渐变

基本形的方向,通过平面旋转,发生有规律的逐渐变动.不改变基本形的形状,造成平面空间中的旋转感。

基本形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旋转时,产生从正面到侧面、再到背面的逐渐变动,其形状由宽逐渐变窄,直至成为一线。

4、位置渐变

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须用骨格,因为基本形在做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格的部分会被切除掉。基本形在有作用性的骨格中,有规律地作上下、左右或对角线方向的平面移动,从而产生位置的渐变。

5、虚实渐变

即正形与负形的渐变,也称“图”与“底”的渐变。是用黑白正负变换的手法,将一个形的虚形渐变为另一个形的实形。这种渐变方式巧妙地利用共用边缘线,完成空间与图形的转换,中间过渡地带有似是而非的特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渐变的速度,“图与底”的渐变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容易引起视觉跳动,应以一种自然的、不知不觉的转换,构成虚虚实实变化莫测的视觉空间。

渐变的编排可由上而下或者由左而右的平行进展。也可由中间向四周渐变排列的扩张进展,或者依照曲折方向有秩序地渐变。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把以上介绍的渐变结构,重复组合成为一个更大结构。

作业:形状渐变一张

1、纸张尺寸40X40cm

2、原始图形采用英文大写字母

3、做12个渐变步骤

4、要求12个渐变过程中有3个具体形象

第四节 发 射 发射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中广泛存在,随处可见,太阳的光芒、水中的涟漪,盛开的花朵、贝壳的螺纹和蜘蛛网等都形成的是发射状图形。发射骨格的种类

根据发射方向的不同,在构成形式上,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归纳起来有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多心式、移心式几种形式,在实际设计中,常多种形式结合使用。

1、离心式发射

这是一种发射点在中央部位,发射线向外方向发射的构成形式。它是发射骨格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从中心或附近开始向外面各个方向扩散,常用骨格线有直线、曲线、折线、弧线等。

2、向心式发射

是与离心式方向相反的发射骨格。其发射点在外部,从周围向中心发射的一种构成形式。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基本单元由外向内收进。而中心并非所有骨格的交集点,而是所有骨格的弯曲指向点,各级骨格线弯折并指向中心。

常用骨格线有向内折线、向内弧线等。

3、同心式发射

同心发射是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基本单元一层一层地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展开,骨格线形之间的间隔可等宽、渐变或宽窄随意变化。常用骨格线有圆形、方形、螺旋形等。

4、移心式发射

发射点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动势,有秩序地渐次移动位置,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5、多心式发射

在一幅作品中,以数个点进行发射,有的是发射线互相衔接,组成单纯性的发射构成。这种构成效果具有明显的起伏状态,空间感较强。该构成形式的特点是画面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基本单元依托这些中心以放射群形式体现。发射骨格和基本形的关系

1、发射骨格内纳入基本形,即把重复或渐变的基本形纳入发射骨格内。在一般情况下基本形只能纳入较为简单的发射骨格内。采用有作用或无作用性处理均可,但必须使基本形的排列清晰、有序。特 异

在自然界中,美的形式规律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有秩序的美,这种美在自然中是大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有意地打破整体的秩序。这些少数个别的与整体程序不符的形象显得突出,吸引观者的注意。

第五节 特 异

在自然界中,美的形式规律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有秩序的美,这种美在自然中是大的和主要的表现形式;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打破常规的美。特异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美。

一、定义

特异,就是指在整体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现一些异质形象,有意地打破整体的秩序。这些少数个别的与整体程序不符的形象显得突出,吸引观者的注意。在生活中,这种特异的变化比比皆是,如:绿叶丛中的一朵红花、星空中的一轮明月、鲜花丛中的几只蝴蝶、一群年轻学生中的一位老教师等,都是特异现象的例子。

二、特异产生的条件

1、特异的产生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的“环境场”(就是画面中强烈的秩序感和规律感)作为其条件,以便衬托出这个突然变化的强音效果。

在保证画面构成的绝大部分基本单元的大小、形状、位置、方向、色彩等一致的情况下,使极小部分基本单元形象故意偏离这种秩序。

2、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使产生变化的形象从形态、色彩、创意等方面作出令人感到意外的突变。

如:平静-骚动、完整--破碎、黑暗--光明、浑浊--鲜艳、秩序--混乱等相互对立的状态。

三、特异构成注意问题

1、特异就是在规律的骨架及基本形之中,产生了不规则的变异骨架和基本形。产生变化的小部分元素与大的整体虽然有对比,但相互之间也要有一定的联系,这一小部分的特异才不会觉得不和谐。

2、特异要素的面积要小、数量要少(甚至只有一个),这样才能形成视觉中心。

3、整体的规律中,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要依照具体设计时的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对比差异过小易被规律埋没,难以引人注目,对比差异过大又会失去总体协调,应与整体的规律有一定的联系,以不失整体观感的适度对比为宜。

四、特异分类

(一)特异基本形 绝大部分基本形保持一致,其中一小部分产生突出的变异,这一小部分基本形就是特异基本形。

1.大小的特异 在相同基本形的构成中,极小部分基本单元在大小上做些变化,这种大小特异的对比可打破整体画面的秩序性而形成焦点作用。这是最常见最容易使用的一种构成形式。

2.形状的特异 小部分基本单元在形状上的变化,这种特异部分的变化可打破画面整体的秩序性而形成焦点作用。特异部分也是以少为宜。

3.编排的特异 特异部分的基本形违反整体的编排规律,造成规律的转移。包括形的方向、位置或位缺的变化。特异部分一定要大大少于整体部分。

(1)位置的特异(2)方向的特异.色彩的特异

5.肌理的特异 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

6.其他特异构成 特异构成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基本单元在骨骼线上的变化(如采用拉伸、压缩、扭曲等形式),还可以几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同时运用等。

第六节 聚 散

聚散是对比的一种特殊形式。聚散结集的现象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夜空中闪烁的星群、广场上散布的人群,均是有疏有密、有聚有散。

一、定义

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数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产生疏密,虚实、松紧的对比效果。密或疏的地方引人注目,常常成为设计的视觉焦点。聚散构成在画面中造成一种视觉的张力,象磁场一样,并具有节奏感,是一种富于动感的结构方式。

二、聚散的构成方式

1、在平面构成的设计中,基本形可借助规律性骨格(重复、渐变、发射骨格)做聚散的安排。

2、按照视觉判断来斟酌处理,非规律性地编排基本形得到聚散的效果。

三、聚散的基本形

1、基本形的数量一定要多一些、密一些,使之排列完成后更有聚与散的感觉。

2、基本形的面积要小一些,才能形成疏密、聚散的效果。

3、基本形的形状可以是重复的(比如都是圆),也可以是近似的。

4、形状以简洁为宜,不可太复杂,以便突出疏密有致的编排特点。

5、基本形大小、方向最好进行调整改变,使画面看上去更灵活多变。(综合)

6、在各种规律性的骨格中,应用重复骨格,能造较好的聚散的效果。P108上图

基本形在有作用重复骨格内,可做位置的变动,可居中,也可作上、下、左、右或其他位置的变动。当基本形移出了骨格单位之外,将会受到骨格线的切割。基本形的联结和切割,造成形的密集和形的疏散,自然构成了形的聚散关系。

当基本形的面积较为细小时,可在有的骨格单位内放置二个或更多的基本形,并作位置的变动。有的骨格单位内,放置一个或不放基本形。这样,由于骨格单位中纳入基本形数量多少的不同,而产生疏密聚散的关系。

四、聚散的编排

1、当画面中有多个密集中心时,要有主次之分。可从密集面积和密集程度上进行调整。

2、密集中心可以是以点为中心的密集,也可以是以线

或面为中心的密集。关键是要处理好密集构成的形,要既能使人感到完整,又要使密集图形互有穿插变化。

3、要使主要密集点与次要密集点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各形象间的互相关系有一定的呼应。

4、密集形象的运动发展趋势,要形成—定的节奏和韵律感。

第七章 肌理技法探索

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肌理(概念)

二、肌理的形式

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四、作业

一 肌理的概念

物体表面的纹理。“肌”——皮肤;“纹”——纹理。质感、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质属性,因而也就有其不同的肌理形式,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三、制作肌理效果的几种方法 1 色彩的特殊用法 2 工具的特殊用法 3 纸张的特殊用法 4 电脑底纹设计 1 色彩的特殊用法

渲染法 吹散法 流淌法 水油法 浮彩法 飞白法 工具的特殊用法

喷洒法 弹线法 抖落法 挂擦法 刻印.压印法 擦印法

3纸张的特殊用法

揉纸法 揉皱拓法 撕纸法 拼贴法 4电脑底纹设计

作业:

肌理技法作业20张

上一篇:《夜》教学设计下一篇:园林绿化方面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