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2024-10-18

《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共10篇)

1.《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篇一

第16课 遨游因特网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信息技术 3.课时:1 4.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ppt;

(2)设置好网络连接,保证能够上网;

二、教学课题:

本课旨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Internet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通过学习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以及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材第16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教材以了解“中国少年雏鹰网”为内容。为了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增加了浏览“泰兴银杏网”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在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网络、认识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后,介绍浏览网页需用的专门软件,介绍IE浏览器的窗口引入“网址”——“网址”就如同学校或家庭的地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浏览“泰兴银杏网”,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从而引入链接及其作用,接着再以自学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探究园”尝试使用IE浏览器窗口工具栏中的按钮,在尝试中了解这些按钮的作用后,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有趣的网站网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喜欢的网址进行练习,有利于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

①初识因特网,学会打开IE浏览器窗口,认识IE浏览器窗口,学会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② 学会使用工具栏中“前进”、“后退”、“刷新”等工具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实际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原则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尝试、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②体会网络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③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泰兴的情感。

④适当介绍现在网络的现状,教育学生上网要注意网德。3.教学重点

认识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上有用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4.教学难点

正确输入网址登录网页;网页中“链接”的概念;灵活运用工具栏中的“前进”、“后退”、“刷新”等按钮浏览网上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

四、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2)协作学习法;(3)自主探索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泰兴。你们肯定都认识家乡的银杏树吧,那你们了解银杏树吗?知道银杏树的动人传说吗?知道它的药用价值吗?

生:了解,它的„„

师: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的?

生:看电视上的,听大人说的,还可以到网上看„„

师:是啊,我们了解一种事物或者一个地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当今社会中“上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种方法。那我们上网做什么?怎么才能上网?

好了,下面我们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教师活动:PPT展示各种各样的网站首页截图,如网易电子邮箱()等,要求同座学生讨论因特网的功能。

学生活动:分小组一起看PPT上网站截图,讨论因特网的功能。教师总结:因特网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它包含有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到新闻时事、娱乐休闲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我们可以方便的交流、查找信息、娱乐休闲等。

【设计意图】了解自己家乡的银杏树,能更好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信息技术课充满人文关怀。

(二)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一:浏览“泰兴银杏网”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网上去进一步了解美丽的银杏树。【设计意图】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具有“情境性”,让学生感受家乡的银杏树,激起他们进一步了解银杏的欲望,兴趣油然而生,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索和学习。

师:在上网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是IE浏览器,它是我们上网浏览信息常用的工具之一,看清楚它的样子。师:我们在电脑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它?尝试一下如何启动它。

学生尝试操作,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遗忘,而要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成功。

教师介绍浏览器各部分名称。

标题栏(Title bar)——显示当前网页的名称。

菜单栏(Menu bar)——包含了“文件”、“编辑”、“查看”、“收藏”、“工具”、“帮助”6个菜单项。

工具栏(Tool bar)—— 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工具按钮,每个工具按钮代表一个常用的命令。

地址栏(Address bar)——显示正在浏览的网页所在的位置。输入网址可以访问对应的网站。

浏览区——显示网页信息。

状态栏(Status bar)——位于窗口最底一行,用于显示当前的状态信息及相关信息。

师:因特网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浏览器是出租车,乘上出租车,你只要说一下你要去的地址,它就会带你到达目的地。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网址,网址就输入在地址栏中。同时让学生了解网址通常有它固定的格式,出示“泰兴银杏网”的网址:“http:// ④卡卡乐园:http:// 通讯地址:泰兴市鼓楼小学城西校区 邮编:225400 本人担任学校的专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积极与同行讨教经验,共同探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堂上,我开拓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平时,我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以备撰写论文所用。经过不断努力,在去年举行的泰兴市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获得了二等奖。

2.《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篇二

教学模块:第二单元《遨游因特网》第九课《网上诺贝尔》 设 计 者: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

邓亚玲

导读:

教学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教学策略:包括对教材的处理意见、课时安排和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包括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简单概述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针对教学策略及教学目标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参考资料: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理论为实践的深入提供支撑力量 我在我搜索(搜索无极限)

----《网上诺贝尔》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教材原目标是以诺贝尔奖作为人文主题,通过让学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来进行网络搜索引擎以及关键词使用的学习和练习;同时,将IE浏览器使用的基本操作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2.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普遍对网络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方式,对网络搜索引擎及导航网站的简单使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策略:

1.对教材的处理

保留教材的人文主题,并适当增加与学生更密切的内容,如浙江IT成功人士的搜索,钱学森信息的搜索等;把IE浏览器的学习目标延后,而是拓展了百度的搜索类别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使用。由于目前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分类也更细致,所以舍弃了教材中关于搜索引擎种类的知识;但仍保留了关于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原理的了解要求。2.

课时安排

由于搜索引擎在目前的网络应用中较为广泛,故在原有1课时的基础上拓展增加了1课时,所以共计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要求学生会使用关键词找到问题的答案或相关信息资料,提升学生对关键词的分析和提炼能力;第二课时主要要求学生会通过百度的分类搜索目录为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和服务,在完成生活模拟考验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络搜索引擎的价值理解。

3.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主要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小组间为竞争者,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集体团结意识;小组内鼓励先进带动后进,以达到整体均有所提高的目的。课堂活动中,把学生的体验操作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经验知识交换过程,以达到分享技巧、提高效率的效果。第一课时:我在我搜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原理; 对“关键词”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价值。2.

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关键词进行资料信息的获取;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词进行简单的选择和提炼。3.

情感目标: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巨大贡献,感悟科学家对祖国的挚热情怀,体味科技为国、知识就是力量的重大意义。

了解家乡名人在科学界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之情;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恰当合适,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关键词的提取,既需要对需要解答的问题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和提炼,又需要学生个人知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经验水平的综合发挥。因此,关键词的选择会因人而异,教师在要求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时,既要把关键词的恰当提取作为一个亮点,同时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把找到问题的答案作为最基本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我在我搜索.xls电子表格文件。其中包括三个工作表,分别为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题目。第一关主题是诺贝尔奖,第二关主题是浙江IT人,第三关主题是钱学森。

2.我在我搜索.xls的答案文件 我在我搜索key.txt,其中内容为三关题目在搜索时关键词的最佳选择及三关问题的答案。

3.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把其它关键词和语法的简单使用只作为演示,提前将操作时的窗口界面抓图,以便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展示和简单说明。

4.在机房白板上等距离粘贴五福娃画,用五福娃图片作教师机桌面背景。5.在上节课后通知预习本课,主要为结合操作经验,浏览和了解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一、序曲 情景:学生一进机房首先看到机房白板上的五福娃图片,也有学生看到教师机桌面上的五福娃图片,于是很多人围绕过来,唧唧喳喳说起他们所知道的关于五福娃的话题,如它们各自的名字、所代表的动物、它们的寓意等。这一实景环境让学生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同时他们不知道五福娃和将要进行的课堂有何关系,所以充满期待。

师:大家今天一进机房都显得特别高兴,因为多了五个小伙伴,大家一起来说说它们分别是:?

生: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师:对,它们就是刚刚公布的200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那么你们对它们究竟了解多少呢,你都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话题和信息呢? 生:福娃简介,象征意义……

师:如何知道更多更全面更详细的有关福娃的资料和信息呢? 生:上网查找。(动手查找并争相说查找到的信息)师:请一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福娃信息最全面和详细的页面,并请他说明自己使用了哪个搜索网站,输入的关键词是什么。

师:演示,通过 关键词加简单语法“福娃 site:2008.sohu.com”搜索福娃的所有话题信息;同时并解释,已知2008.sohu.com为北京奥运的加盟商,所以只在此站点内搜索福娃关键词,可以缩小搜索范围。

说明:教师此演示,仅在解决序曲提出的问题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悬念和感觉,搜索信息的技能决不止于他们平时的简单认识,还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实际需求服务。

二、入题

师:上节课讲到,超链接将许许多多的网页和网站相互链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无边无际的互联网络。因特网上的信息丰富繁杂,究竟如何才能获取到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呢?刚才我们对福娃信息的获取,就是通过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来获得的。搜索引擎和关键词,就是我们的千里眼、火眼金睛,让我们能够在茫茫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师: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也注意到很多同学都使用过搜索网站从网站上搜索过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经常使用哪些搜索网站,经常搜索过哪方面的内容。生:Google、Baidu、Yahoo!中国、Yisou……

生:游戏、音乐、动漫、电影、小说、明星、军事、考古、汽车、科学、体育、鬼故事…… 说明: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表现极为踊跃,作为一个现场的实际简单调查,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言,以示学生对搜索知识的普遍单一化。

师:从刚才的一个粗略的调查来看,同学们的关注内容基本都围绕着娱乐休闲方面的话题。这些内容在网上的专门网站比较多,如游戏、音乐等,只要输入简单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大批的结果,这种搜索相对比较简单,也是最初级的搜索操作。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题目或问题需要回答,那么又该如何利用好搜索引擎这个网络工具呢?通过今天的课堂,我们将对此进行一次体验学习。师:首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第九课教材内容的预习效果,看看你们对这节课学习目标的理解程度。

情景:随机抽取学号,请学生来说说“网上诺贝尔”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是讲网上的诺贝尔。

生:是讲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

结论: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上关于诺贝尔奖的一些相关资料。针对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关键词,提高搜索效率。

三、过关斩将

师:正所谓“过五关,斩六将”方显英雄本色,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就来一次龙争虎斗,看哪个组的实力最强,看哪些同学在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方面技高一筹、艳压群芳。

情景:将学生按机房自然位置分为贝贝组、晶晶组、迎迎组和妮妮组,教师为裁判欢欢。情景:给学生下发“我在我搜索.xls”电子表格文件,说明三关题目,演示如何切换关卡及如何填写表格(主要为在单元格内输入或粘贴文字资料)。

要求:每组先完成的同学可以起来走动查看并帮助组内其他同学。说明:我在我搜索.xls中的三道关卡分别罗列在三个工作表内: 第一关主题为诺贝尔奖,题目如图所示:

第二关主题为浙江IT界的成功人士,请学生先随意查找几位IT界的大腕人物,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搜索出IT界的知名浙江人士,并请罗列出他们的姓名、所在企业或公司、他们的籍贯等。

第三关主题为钱学森,由神六发射中用到的钱学森公式引出钱学森,请学生搜索钱的简单资料及其为国家所做的贡献。

四、我在我搜索

情景:请第一关全部完成的小组代表回答三个问题的答案,其中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可展示名单所在的网页。情景:请该小组的成员说说各自都使用的关键词和选择的搜索引擎、所用时间及查询到的结果数等,请其他组的学生注意和自己填写的内容进行比照,假如认为自己的关键词效率比他的高可以举手说说自己的答案。

情景:教师演示使用比较合适的关键词,如何缩小查询范围,快速获取到问题的答案。合时的关键词选用的是提前提供好的“我在我搜索key.txt”中推荐的最佳关键词。情景:第二关、第三关开始。第一关没有完成的学生继续完成第一关。情景:根据小组完成情况宣布获胜组,请他们先讲问题的答案,再总结经验、说说感想体会。

五、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师:学习,就是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上层楼。网络时代,我们对搜索引擎的使用已经开始习以为常,那么你知道搜索引擎是怎样来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的吗?

情景:请学生先浏览教材“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原理”内容,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简单陈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生:搜索引擎网站有一种特殊的搜索程序叫做蜘蛛,蜘蛛先在网上收集网站信息,并将其加入自己的数据库中;用户搜索信息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在数据库中查找相应相关的网站信息进行匹配,然后将匹配的结果显示出来。

说明:因为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比较抽象,所以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学生只需通过阅读教材说明内容,然后进行简单的了解、会简单陈述搜索的过程即可。

六、小结 师:搜索让网络生活有了更大的人性化和自主化,它就是网络的经纬度,让你可以找得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用好搜索引擎,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教学反思:】

1.因为一般来说,在使用搜索引擎的过程中,答案一般都是能找到的,虽然说关键词的选择可以提升搜索的效率,但是这个对学生的影响还不是很大,他们更多地是关心能否找到答案,所以关于关键词的提炼只需要告诉他们它的积极作用,但并不对全体学生做要求,只是鼓励基础好的学生多尝试和练习。

2.由于搜索引擎网站的剧烈竞争,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搜索引擎的使用愈来愈人性化。在此基础上,对作为学生的一般使用者,要求并不高,所以在初中课堂上,对搜索引擎的技巧强调得并不是很多,只需要他们能够针对问题,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找到答案即可。

3.课堂上的过关练习题实际上是进行分层教学活动。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第一关(基础关),而第二关第三关则主要是为了拓展他们的能力,并且进行人文和情感教育。4.课堂上的小组内合作主要表现为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帮助和指导,其实就是很好地利用了学生人力资源,并且在同时使得学生之间有了直接的交流和学习。

5.由于电子表格初一的学生基本都从未接触过,虽然教师在使用前有所演示和指导,但是学生在实际使用中还是花了一些时间在如何填写单元格内容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进行的效率。可以尝试将过关题目做成可交互的网页,当初选择使用电子表格,是考虑到随堂课,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设计网页。第二课时:搜索无极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各种搜索引擎目录在搜索中的人性化使用价值。2.技能目标:

学会使用百度“更多”中的搜索目录;

学会利用搜索目录为日常生活与学习服务。3.情感目标:

感受科技带给人类生活的便利快捷。

【教学重点:】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更多搜索目录,查询出行、日常、通讯、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实用信息。

【教学难点:】

针对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判断出该使用哪一个目录搜索效果更好、速度更快。

【教学准备:】

文本文件“搜索无极限之百度更多.txt”,其中罗列了出行、日常、通讯、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世界无限大,网络更精彩。科技的发展总是能够促进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节课我们一起对搜索引擎进行了一次感悟认识。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再次来领略它的魅力精彩。

师:假如你要出行,想知道目的地的天气、想查找火车车次或飞机航班……等等,如何通过网络解决这些实际生活需要方面的问题呢?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针对一些典型的生活问题,请大家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更多搜索服务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搜索无极限

情景:教师演示百度“更多”搜索目录,简单指出几个与本次搜索任务相关的搜索服务,如地图搜索、常用搜索等。至于具体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或相互探讨学习交流。情景:通过电子教室软件给学生下发文本文件“搜索无极限之百度更多.txt”,请学生针对文件中的具体问题通过百度搜索目录进行查询,并将结果填写在文件问题的下方。

说明:因为是随堂课,主要是注重全体学生的搜索体验,所以并没采取任何竞赛机制的活动形式,只是让学生都来积极参与,看谁做的快又做的好。提前完成的同学可以起身去查看和指导其他同学,大家相互之间也可以讨论如何来使用百度搜索找到答案;但是提醒大家注意相互监督,绝对不能通过共享或QQ拷贝答案,这样就失去了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的机会。比如说,题目中有道问题是查找桐乡市的自来水抢修电话,这个问题就比较实际,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

情景:请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并说明使用了百度中的哪个搜索服务。对部分学生使用不熟练的服务,请其他学生演示,或由教师来演示讲解。

三、小结

正所谓“搜索无极限”。搜索引擎已逐渐成为信息网络时代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使用好它,就能给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方便。我们所进行的两次课堂活动仅作为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好搜索引擎,用好网络。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作为网络搜索引擎学习的一个拓展课堂,把学生的体验作为第一位的考虑因素。2.本节课堂完成之后,笔者无意中在网络上发现了中搜正在举行的超级搜索大赛(http://cs.zhongsou.com/index.htm?url=shouyewz),将其网页上提供的一些搜索攻略整理到一个网页中来。但由于课时紧张,可能无法再在搜索这块拓展一个课时,于是此资料只好先作为备用资料,待下次有机会时再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体验。

3.看过山东李妮老师为高中学生设计的搜索引擎教学的课例之后,发现高中和初中在教学目标要求上的确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但尽管如此,李老师的设计还是给人带来很多启发:课堂教学需要不断挖掘。

【参考资料:】

3.《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 篇三

在设计课程时,我首先结合文本展开教学,让学生读懂文意,能够归纳出课文大意,了解在没有汉字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来记事的。所以,在第一课时,我重点结合课文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来概括文意,明确汉字从无到有、从简单的符号和图画演变成为现在的字体,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这样学生就对汉字的起源有了概念性的认识,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学好课文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汉字的起源整体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分小组来展开综合性学习,围绕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拍洋学生策划、组织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形成手抄报,这样在学生手中就有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还不够,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来展示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根据第一课时归纳的汉字的起源来整理的,学生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既进一步加深了对汉字的起源的理解,又在表达的过程当中培养其口语交际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让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悟出汉字构字的规律,这些对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增强对汉字的情感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4.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 篇四

这组教材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基础,遵循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所以他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学生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5.《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篇五

这组教材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基础,遵循着“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学生在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去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所以他受到了老师们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在学习本组教材之前学生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个单元由“有趣的汉字”与“我爱你,汉字”两个综合性主题学习活动组成。每个主题学习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这些主体阅读材料之前都有一个“导语”,“导语”中主要提出学习任务,之后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从教材的编排结构中,我们能够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活动的基本思路。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无论是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都要力求突出它的趣味性,要有生活气息,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整个实施活动要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并寓教于乐、启智于趣。

例如:在“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学生的兴趣需要,从内容上划分,帮助学生分为了:汉字之源、汉字之趣、汉字之奇、汉字之美、汉字之用、汉字之情六个研究小组。丰富的研究内容,细致的研究分工,使学生在研究之初就找到了适合于自己兴趣需要的、能够力所能力的研究内容,而且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研究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在研究中教师要启发学生适时适当的运用上网、查阅工具书、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等方法解决困难,并指导学生恰当的处理资料。例如“汉字之源”研究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面对堆积如山,有些甚至是枯燥无味的大量的文字资料,有些学生有些愁眉不展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发现》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旧知,帮助这个小组理顺研究思路,使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了解他们基本的演变过程,才是我们小学生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目标,学生又恢复了最初的研究兴致。

在“汉字之趣”的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内容自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使得学生的研究状态一直呈现着兴致盎然之势。当老师发现学生们只是沉浸在寻找、阅读的乐趣中时,便及时引导学生多种文艺形式来呈现研究所得,让更多的同学从他们研究小组为大家带来的游戏或活动中共同分享他们的研究所得。于是学生们开始深入分析他们收集的资料,设计了“字谜擂台”“多音字对话”“巧对歇后语”等形式,在汇报交流时,他们不仅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字林拾趣”的无限乐趣,而且游戏中学生们认识到了汉字表音和表意的特点,从而更加喜爱并乐于运用汉字。

具体操作时我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进行。在进行课内活动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别加入了一些活动组。有猜字谜组,谐音歇后语组,谐音笑话组,汉字故事组等。组长分配任务后,利用双休日的搜集、查阅资料,然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的活动成果。就说字谜组吧,找了很多字谜让同学猜,学生们积极性很高,甚至那些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还有那些有趣的笑话,听了让大家捧腹大笑,回味无穷。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获得了知识,感受着汉字的奇妙、有趣。但毕竟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祖国的文字有更多的了解,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我又指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寻找错别字(可从自己的作业本找,同学的作业本找,街头招牌等)、自制手抄报(内容可为字谜、歇后语、汉字的来历及起源、演变等)、书法比赛等。我鼓励每个同学积极参与这个全新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思维得以碰撞,知识能力得以提高,情感价值观得以提升。毋庸置疑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广袤天地。但也意味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学生付出更多。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二

一、说说对“综合学习”目标定位的认识

接到任务,曾经把两个星期的活动想得很完美,很“大”,希望学生能通过研究获得很多知识,颇有一番“不做出一点轰轰烈烈之事不肯罢休”之味道。但深入实际,经过实践之后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汉字,那是一个多么宏大的话题,汉字的历史,汉字的表现形式,书法,对联,谜语……任何一个领域都如浩瀚的海洋,带领学生去做研究,想要在知识领域有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定位,开始不断调整,重新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语文课程标准》,习得关于综合学习的精神大体如下:它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于是,我开始冷静思考:我希望通过活动,让孩子得到什么?反复思量,订下以下目标: 知识能力:

1、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受。

2、能设计一份可实施的活动计划。过程和方法:

1、过程中培养查找资料,运用、分析资料的能力。

2、各组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做准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小组间的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愉快,能感受到汉字的独特之处,拓展视野,能在日常行为中有所触动和行动。

二、说说对此次活动的过程

本次活动,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成六个组:汉字之源、汉字之趣、汉字之奇、汉字之美、汉字之用、汉字之情。主要学习时间在校内。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三项:

*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第一份活动计划书。能根据本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及汇报形式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同时了解计划书的基本要素,学写计划书。

* 通过网络和图书收集有用的资料,学习并努力消化有用的信息。在此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需要收集、删选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内化知识,根据汇报形式完成相应工作。

第二阶段:以周末社会调查实践为主,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整理资料,确定展示的形式。

回顾活动的过程,有两点值得总结:

1、学生参与应有层次。综合学习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学生外出活动的安全。综合学习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学生的参与也可根据其本身的学习能力,家庭实际情况,做出有层次的规划,这样的思路既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收获,同时,又促使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家庭条件许可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只要后期推动恰当,学生中优势资源同样可以成为全体同学进步的共同资源。我们班的这次综合学习在设计上特别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校内,通过查阅、删选、学习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邀请书法老师做讲座,通过向语文老师畅谈想法,通过请求美术老师、电脑老师的帮助这样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第二阶段的推动时分成了三个层次,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参与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实践,得到锻炼。

2、教师指导应有层次。时间不够,精力不够,知识领域不够宽泛,这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学习上最容易碰到的问题。试想,短短两周,会牵涉到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等各方面的问题,要完成对学生各类活动的指导,教师的压力可想可知。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小组,教师应该学会有侧重地指导,如面面俱到,精力不够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这是有违于综合学习本质特点的。为使活动有效进行,教师的前期策划非常重要,哪些点需要全面铺开,集体指导,哪些点需要个体交流,点上指导;哪些活动需要扶着学生做好活动计划,哪些活动可以完全放手,哪些活动应该全程参与,教师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说说汇报成果形式 “成果汇报课”,无论是从网络还是报刊杂志,所介绍的形式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呈现,每一组上台介绍时就如“演员”,没有轮到的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形式类似于班队活动课。怎样体现语文的味道?这些“小观众”在听的过程中能收获些什么?基于这样的疑惑,我对这堂课的有了这样的定位: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小组的优势资源能有共享的过程,能带给同学以新的视野和知识。汇报不应该仅仅是成果的一种展示,它更应该成为每个同学积极参与的,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知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情感价值观提升的过程。

6.《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功用,培养幼儿对太空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2、创造性地想象太空中的各种物体,并通过画、捏、拼、贴、用废旧材料做等形式大胆地进行制作,体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宇宙飞船及太空科学知识方面的图片和资料。(教师将有关太空的图片贴于活动室墙上进行环境创设,并分四个区角:建筑区,拼插区、美工区、益智区)

2、画纸、彩笔、橡皮泥、积木、各种废旧材料等。

3、课件:课件《奇妙的太空》、PPT太空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听说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进活动室。

3、观看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看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吧!”

二、感知太空

1、刚才,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员叔叔等)

2、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奇妙的太空》。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幼儿带入太空的境界,欣赏不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让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感知太空的奥秘。

三、构思太空。

1、请幼儿讲述从视频上了解到的或已知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展示PPT太空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美丽的太空欢迎每一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今天,请大家一起用能干的小手把太空世界展现出来吧!

四、建造太空城。

“这里有我们一起收集的各种材料,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想做什么?怎么做?”

1、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2、幼儿游戏:自选(建筑区游戏,拼插游戏、美工区游戏、益智区游戏),教师巡回引导,观察,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城,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城,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新奇的太空物品。

2、请幼儿在表演区听音乐自由表现遨游太空的动作。

教学反思:

开展《遨游太空》的科学活动,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太空知识,认识了几颗人造卫星及宇宙飞船,了解了它们的功用,对太空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能够展开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制作太空飞行器及物品,幼儿有了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鼓励幼儿自己去想象,提出建议,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愿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创作,学会思考、学会协商、学会合作,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发挥。活动结束部分,展示幼儿创作作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让孩子们倾听他人的介绍和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设计,发展了口语表述力,同时学会欣赏同伴的智慧,学习吸收他人的闪光点,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

7.《遨游因特网》的教学反思 篇七

【摘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不同的方式连上了因特网,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几何指数增长。但是,如何利用因特网资源支持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使技术和教学达到有机的整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上述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且系统的认识。

一、WebQuest的创建

1995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的伯尼?道奇博士和汤姆?马奇创建了一种课程计划,由于该课程计划和万维网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将其命名为“WebQuest”。在这类课程计划中,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特定的假想情景或者一项任务,通常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个需要完成的项目,课程计划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因特网资源,并要求他们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综合来得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在以后的3年中,许多教师开始编写自己的WebQuest,并开始在和课堂中展开WebQuest的教学实践。借助电子邮件,沟通了WebQuest使用者和编写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能够交流使用心得,并就探究结果进行探讨。因此,WebQuest网站在因特网上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并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二、WebQuest的定义

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部分或者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是来自因特网的资源,有些甚至还提供了录像参考资料。在整个WebQuest中,共包含2个水平层次:一种是WebQuest短期,另一种是较长期WebQuest。

(一)短期WebQuest

短期WebQuest是专门为1--3课时的课程单元设计的,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获得和整合,所以,在每个短期WebQuest结束的时候,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大量新的信息,并且理解它们。

(二)较长期WebQuest

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典型的较长期WebQuest一般将持续1周到1个月,其教学目标是知识的拓展和提炼,所以,在完成了一个较长期WebQuest以后,学习者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能够将知识进行某种方式的转换,并要求他们通过制作一些可供他人在线或离线交互的多媒体作业来证明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WebQuest的构建结构

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网上充分地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须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而且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概括和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无论是短期WebQuest,还是较长期WebQuest一般都由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共6个模板组成,其中每一个构建模块都自成一体,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

(一)简介

WebQuest简介部分包括2方面目的:

第一,让学习者明确将要学习的是什么;

第二,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这两方面目标,应该使主题

----与学习者过去的经验相关;

----与学习者未来的目标相关;

----具有吸引力,看起来有趣;

----因为其全球性影响而极具重要性;

----因为急切需要解决而紧迫;

----因为学习者将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有一些产出而好玩。

(二)任务

WebQuest的任务模块对学习者通过练习将完成的所有事情作了描述。其形式可能是一个HyperStudio或者PowerPoint演示,也可能是一个能够对一特定的主题进行解释的口头陈述。

与其他网络课程的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完成的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务。这种任务通常是成人工作或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微缩版本。完成WebQuest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更高级的思维技能来解决问题或作出决策,这些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创造性、分析、综合、判断和问题解决,等等。

(三)过程

在WebQuest的过程模块中,教师将完成任务的过程分解成循序渐进的若干步骤,并就每个步骤向学习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议,其中包括将总任务分成若干子任务的策略,对每个学习者要扮演的角色或者所要采用的视角进行描绘,等等。教师还能够在这个模块中为学习和交互过程提供指导,如怎样开展一个头脑风暴会议。

(四)资源

WebQuest的资源模块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将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其中大部分资源是包括在WebQuest文件中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学生使用的所有链接都由设计者预先设定是WebQuest区别与其他网络活动的又一特征,所以,也可以这样说,相对于信息的搜索,WebQuest更侧重于信息的使用。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的发现,它还可以包括一个与远距离专家的音频会议、一个与不远的教师的视频会议,一个录像带,一份评价报告的精装本、教科书、录音带,以及与他人面对面的访谈。由于这些资源是预先选定的,而且还包含有明确的指针,所以,学习者在网络空间将不再因迷失方向而完全满无边际地漂流。通常,明智的做

法是将资源清单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资源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学习,另一些则可以由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或持某一特殊观点的学习者阅读。通过这种给予学习者不同数据资源的方式,不仅增强了群体之间的合作和依靠,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相互学习的意识。

(五)评估

为了证明用网络来拓展学习是可行的,所以在WebQuest模块中新增加了评价这项内容。对于基于因特网的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形式,WebQuest采用评价测评表来考察学生作品的不同方面。评价人员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或同学。另外,根据学习者学习任务的不同,评价测评表的形式也表现为书面作业、多媒体创建、网页和其他类型。

(六)结论

WebQuest的结论部分为总结学习内容和经验、鼓励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拓展和推广提供了一个机会,它的另一个作用是为教师提供可以在整个课堂讨论中使用的问题。虽然,结论部分算不上是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但是它为整个文件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给读者一个结束的感觉。

四、WebQuest的非关键属性

(一)团体活动WebQuests很可能是团体活动,虽然在远距离教育或者图书馆中人们可以想象进行个体独立的探究。

(二)动机元素在WebQuests的基本结构中可能包含动机元素来增强其效果,这些动机元素是让学习者扮演角色(如,科学家、侦探、记者),模仿角色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互,并且模拟一个特定的工作情节(如,美国国务卿要求你就本周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所发生的事情向他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三)单一学科或者交叉学科

8.走近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八

(1)初步了解Internet的应用。

(2)认识浏览器。

(3)掌握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上网浏览的基本操作;

(2)难点: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上网实践的条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第一次走近因特网,你一定会被它的神奇与博大所震撼,它是一个浩瀚无边的的信息宝库,在因特网上,地球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村庄,来去方便、快捷,如今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能看到网络的身影,你知道哪些设备能够上网浏览这个信息宝库呢?对的,大家知道的可不少呢。那怎样才算是网络呢?网络就是每台计算机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在一起。现在我们来试一下组成一个网络。书本P41试一试,连连。

二、认真讲解

过度:网络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网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话题,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在因特网可以做哪些事呢?

1、认识浏览器

提出:什么是浏览器?

2、讲解什么是浏览器。

A、标题栏

B、工具栏

C、地址栏

D、内容区

E、状态栏

3、认识网址

4、上网浏览

A、讲解如何上网浏览。

B、学生交流。

C、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三、分享感受

四、总结

9.初中信息技术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 篇九

本节课以“关注空巢老人身心健康”为主题,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长辈,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需求。整节课,尊重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教材,通过大胆实践探究新知,尝试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纠正学生以往浏览网站的不正确的经验。学生自始至终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但进行到后半部分,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较少,老师的评价语不够积极有效,今后应注重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的积累,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厚,更加立体。

 

10.《遨游汉字王国》教学反思 篇十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有趣的汉字;二、我爱你,汉字。介绍了我国汉字的产生、发展、演变及汉字的构造规律。这个单元怎么教?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经过反复琢磨,最后决定将这个单元放在家里自学。通过网络把互连网上丰富的资源与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弥补缺陷,再则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各种不同基础知识学生的需求。利用网络平台这一互动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可以充分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学生通过上网还可以了解字谜的知识,网络还能够将文字、图片形象、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比单纯的讲解效果好。于是,我在学生放假休息的这一星期里(班上因十来个同学感染上了流感而休息一星期)布置这一作业,最后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出来。

作业呈现上来了,班上61名同学收到了55张小报。其中4名同学因打吊针没做,两名特殊学生没做。这55张小报尽管显得很稚嫩,但可以看出他们了解了很多知识,他们是动了脑筋的。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探索,学会了理解运用,品尝到了获取知识的喜悦。只是这六名同学还需要补课。

上一篇:外国的英文励志名言下一篇:珠宝店社会实践报告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