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四气

2024-07-07

中药的四气(通用4篇)

1.中药的四气 篇一

说说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的关系 什么是四气五味

很多网友现在都很关注食疗,尽管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的张悟本被打压了,但是其推行的食疗思想仍深入人心,因为老祖宗的经典《黄帝内经》中对此早有论述。毕竟,与服药相比,食疗既简便,又安全,最重要的是,因而掌握好食物的四气五味,对帮助我们建立起了一套正确的养生理念,对于预防很多生活方式病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四气五味最初主要针对的是药物,但基于药食同源的理论,食物自然也会有四气五味,在本篇文章中,我们重点讨论食物的四气五味。

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

什么是食物的四气五味呢?在说定义之前,我们先说一则生活中的小常识,给大家一个直观形象的印象。当我们外出淋雨感冒了,很多有经验的老人,都会熬上一大碗的生姜红糖水,然后让你趁热喝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汗出寒去,生姜红糖水对于初期的感冒,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那生姜为什么要和红糖放在一起熬呢?它又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这里,就用到了食物的四气五味。这个案例,我们稍后作详细分析,先来看看食物的四气五味的定义。

什么是四气呢?简单地说,就是食物(包括药物)的四种属性,即温、凉、寒、热,因此,也有人把四气称为“四性”。

四气的由来。那四气是怎么由来的呢?它出自于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本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食物的四气,究竟是怎么来的,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四季,春、夏、秋、冬,因而食物也就对应有了温(春)、热(夏)、凉(秋)、寒(冬)的属性。

四气的衍生。我们都知道,中医的精髓就是阴阳学说,那对于温热凉寒来说,是不是也符合阴阳呢?实际上也符合。在中医里,阴就代表着寒,而阳就代表着热,至于温和凉而言,只不过是热和寒的程度问题。历史上,曾经有一种说法,将四气,归纳成三气,或者是三性,即热、平、寒,这同样也符合自然规律。举个例子,我们知道,水的平性就是以液体形态存在的,热性是以气体的形态存在,而寒性是以固体的形态存在。从水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的食物和药物,同样也都有寒热平三性。有些文献中,人们为了把这三性做更精准地表达,又加入了微寒、微温、微热,和大寒,大温,大热这些级别,以程度的方式来区别。由于无法量化,因而在使用上,也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什么是五味?辛、酸、咸、苦、甘,这就是五味。它对应的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色是白、绿、黑、红、黄;对应的五脏是肺、肝、肾、心、脾。五味入五脏,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在中药里,还会有淡味和涩味。其中,涩味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至于五味的阴阳属性,则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那食物的四气五味,到底与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接着往下看。四气五味与养生

在养生的总体原则上,《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食物的四气五味,与养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什么叫“法于阴阳”?法,是指自然界的规律,比如,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每日就经历这种从白天到黑夜,从太阳到月亮的过程,这就是天体运行的规律,这也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再比如,生育期的女子每28天来一次月经,这也是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有关,故而叫月经,这种也是规律,也是法。因而,符合规律,符合法的,符合阴阳之道的,事物运行就平稳。不符合的,那一定是出了问题。比如,有的妇女,月经期不是28天,要不提前,要不错后,这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所以叫月经不调。这种不调,必定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所以,《黄帝内经》为什么强调养生的总体原则要法于阴阳,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话,什么叫和于术数?和,和谐也。术数指什么?如果法是代表着自然界的规律,那术,则是代表着一个具体事件的操作规范。与法是自然形成不同的是,术,往往是人们规定的,便于执行和操作的流程。比如算术、武术等,它在不同的领域里,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数,指的则是量的概念。比如,如果体温达到37度,就被认为是发烧。这个37度,就是“数”。

那“和于术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现在是夏天了,天气非常的热,我们会开空调进行降温。那多少度合适呢?25度比较合适,太低、太高了,人体都会感觉不舒服,容易生病。那为了给身体降温,我们就需要开空调,这就是“术”,而把温度控制在多少合适呢?因此,降到了25度这个“数”了,就是“和”了。

我们还是举前面说过的姜糖水治感冒的例子,详细分析一下食物的四气五味在其中的作用。雨,一般多在夏天下。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因而人体为了排汗的需要,汗毛孔更是处于张着状态。而淋雨时,当我们的汗毛孔完全关闭之前,会有一部分的寒湿进入到我们的皮肤腠理之间。当淋雨过程结束后,人体为了排出腠理之间的寒湿,就需要发汗。但有时,当人体的身体状况不佳时,人体内的阳气不足以将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人就会生病。这就是同样是淋雨,为什么有些人生病,而有些人不生病的原因,身体免疫力强弱差异使然。

身体健康之人,由于自身阳气足,因而可以自行排出体内的寒湿;而对于身体状况稍差的人,我们就需要借物一些外力帮助发汗和排寒湿,这里就不能不提姜糖水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四气五味。性味与养生实例

生姜红糖水,是我们治疗风寒感冒常用的食疗方子。它就两种食物,一是生姜,一是红糖。但它为什么能治疗风寒感冒呢?下面我们从食物的性、味方面分析一下。

生姜:在性上(四气):微温,味(五味):辛,归肺、脾、胃经。生姜的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红糖:在性上(四气):温,味(五味)甘,归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在了解了生姜和红糖的性、味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用生姜红糖水来治疗风寒感冒了。《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间。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些都是基本的用药规律。

在性上,风寒感冒,一定是人体受寒了,因此,我们为了让身体排寒,自然我们就需要用到温热的食物,生姜和红糖恰好都符合这点。因此,从食物的性上都是适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那在味上(五味)呢,生姜味辛,而红糖味甘。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两种食物的五味属性是如何定义的:辛: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我们知道,人感冒以后,大都食欲不振,而中医认为,人的胃气很重要,故而有:“有胃气生,无胃气死”的说法。生姜,入肺、脾、胃经,它不仅能驱除掉呼吸系统中的寒,而且能开胃;而红糖不仅同生姜一样性温,而且,它味甘,入脾经,同样有健脾开胃,提升胃气的作用。再加上把两个食物放在一起加热熬,又给这个生姜红糖水提供了更进一步的阳气,这样就很容易将人体内的寒湿去除,寒湿一去,感冒自然就好了。这就是古人,在利用食物的性味上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那平常我们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 如何辨食物性味

既然食物的性味这么重要,那对于我们普通的网友,如何分辨食物的性味呢,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简便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吸收的寒气和水分几方面来看。

从颜色来看,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是阳光,故而性偏热。

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从生长环境来看,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带、紫菜等。而一些长在陆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药、姜等,由于长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较少,故而性热。

从生长的地理位置来看,背阴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湿气重,很少见到阳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长在高空中的食物,或东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于接受光热比较充足,故而性偏热。

食物寒热性还与吸收的寒气和水分有关。生长在冬天的大白菜、香菇、白萝卜、冬瓜等,由于吸收的寒气多,故而性偏寒。在夏季生长的西瓜、黄瓜、梨、柚子等,接收的雨水较多,故而性寒。

当然,掌握原则,并不等于能百分之百地把握食物的性味,有的还需要我们查资料。有些,根据制作方法不同,性味上也会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生姜,在性上,是微温,而如果是干姜,在性上则是热了,性味只是相对的,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养生,这也就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2.中药的四气 篇二

关键词:炮制,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药性影响

中药炮制有增强中药疗效、降低中药材毒性等作用, 特别是能够改变、缓和中药的某些药性等。本文拟就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药性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1 中药药性概述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是指各种中药材本身具有的性质、作用, 是我国历代医学名家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基础,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关于中药材性质、功能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般情况下, 中药都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有毒无毒等基本药性。一般认为, 适宜的炮制可以使中药的某一个或某些药性占主导地位, 从而发挥其特殊治疗功效。总之, 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利用炮制方法可以更好的促进中药某些药性的发挥, 使中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2 炮制对中药材四气五味药性的影响

中药四气也称中药四性, 主要指中药材本身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源于中药材作用于人的机体后而产生的反应、效果不同而概括总结得出。中药五味是指中药材本身的辛、苦、甘、酸、咸五种味道, 反映了中药材的滋味、功效等。中药材由于其性味多偏胜或者偏弱, 不能直接用于临床。为了能够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需要通过炮制方法改变中药药物的大部分偏性后, 才能用于临床治疗。目前公认的炮制会对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其具体产生的影响,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缓和中药的寒凉、温热之性

中药药性如果过热会对机体之阴造成伤害, 药性过寒则会对机体之阳造成伤害。实践证明, 炮制可以缓和中药材本身的寒热药性, 防止由于药性过强对机体产生伤害。缓和中药药性的方法, 可以分为以热制寒、以寒制热两种。如:吴茱萸汁炮制黄连, 虽然经过炮制后黄连本身的生物碱种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但吴茱萸汁中的酚酸类、苦味素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却有效增加了, 上述成分含量的增加则可以减少黄连之寒性;而经甘草汁炮制后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也发了变化, 含量出现了下降, 可以缓和吴茱萸的温燥药性。

2.2 增强中药的寒凉、温热之性

中药药物药性太胜会对人的机体产生损伤, 但是如中药药性太弱则起不到预想的治疗效果。炮制方法可以有效增强中药材的某些药性。如:当归药材性味辛热, 直接用于临床治疗起不到预想的活血通络效果, 主要原因是其这方面的药性不足;已有研究证明, 人体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含量过多是导致人体发生血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人体血液中的氧自由基。事实证明酒炮制能够增加当归的药性, 酒当归较生品当归治疗血瘀效果更理想。另外, 中药材本身某些药性可能已经很强, 但临床重症患者药效需求来说可能还不够, 可以利用炮制方法尝试解决。

2.3 改变中药材本身的寒热之性

中药材生品的药性比较固定, 但是经过适当炮制后其药性会发生部分改变, 这就使中药材有了生品没有的治疗功能, 扩大了中药材本身的应用范围。如:天南星生品性温和, 经过胆汁炮制后其药性会转寒, 原因是由于胆汁成分浸入到天南星内, 影响了天南星的理化性质, 使得天南星的药性发生变化, 即由温转寒。再如:地黄经过炮制会降低其内部梓醇含量, 是地黄药性发生改变的证据。

3 炮制对中药材归经药性的影响

3.1 炮制改变中药材归经作用

经过炮制的中药材其归经药性可以发生改变, 并且同一种中药材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 归经药性变化不尽相同, 从而应用于不同病症的临床治疗。如:生姜入肺经, 有发表散寒之功效;炮姜专入脾经, 有暖脾止泻之功效;干姜入心经, 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研究表明, 经过炮制生姜中的色氨酸成分会消失, 经过干燥或加热炮制的生姜的姜辣素会转变成姜酚, 成为干姜的主要成分, 而干姜经过砂烫炮制后炮姜, 姜酮则成为其主要成分;成分不同其归经作用也就不同。

3.2 炮制增强中药材归经作用

同一种中药材可能会归几经, 近而可以作用于人体多个脏腑、经络, 同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炮制可以增强中药材的某一种归经作用, 从而增强其对某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事实上中药炮制都是以归经理论为指导, 特别是辅料炮制中药材方法, 如:青皮入肝、胆、胃经, 经过醋炮制的青皮其肝经作用明显增强;益智仁入脾、肾经, 盐炮制过的益智仁会以入肾经为主;醋炮制过的柴胡借助醋的酸味可以入肝经, 发挥其疏肝解郁功效;知母入胃、肺、肾经, 经过盐炮制后主要作用于肾经。

参考文献

3.中药的四气 篇三

2、什么是两种食物(药物)同用后,相互牵制,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8. 指两种食物(药物)同用后,相互牵制,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单项选择)B A.相须、相使

B.相恶

C.相畏、相杀

D.相反

B.温、平、寒、凉

C.温、热、平、凉

D.温、3、什么味具有行气、行血、发散的作用。(单项选择)B A.苦味 B.辛味

C.甘味

D.酸味

4、什么是性能基本相同的食物(药物)配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单项选择)A A.相须、相使

B.相恶

C.相畏、相杀

D.相反

5、什么是当两种食物(药物)同用时,一种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降低或消除。(单项选择)C A.相须、相使

B.相恶

C.相畏、相杀

D.相反

6、什么味具有收敛、固涩、开胃作用。(单项选择)D A.苦味 B.辛味

C.甘味

D.酸味

7、什么味具有和中、缓急、补益的作用。(单项选择)C A.苦味 B.辛味

C.甘味

D.酸味

8、什么是两种食物(药物)同用时,会产生毒性反应或明显副作用。(单项选择)D A.相须、相使

B.相恶

C.相畏、相杀

D.相反

9、多少年以前,就有“神农尝百草”之说。(单项选择)D A.3000年

B.4000年

C.5000年

D.6000年

10、什么味具宣泄、清热燥湿作用。(单项选择)A A.苦味

B.辛味

C.甘味

4.领导当有四气 篇四

所谓领导力,是领导者在具备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决策、用人和做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如果领导者不具有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管理思想,如果领导者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可能形成很强领导力。

领导魅力,是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行为的能力。领导魅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为此,领导干部要以***精神为指导,注重涵养“四气”,提升领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带动干部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领导当有“四气”:多点底气,遇事不萎缩,解难有分寸,凭能力自立,靠智慧取胜;多点豪气,褪去女人味,肝胆沥云霄,少落俗流套,不拘繁琐节;多点霸气,困苦中坚毅,挫败前挺立,山崩不变色,舍我又其谁;多点生气,诙谐驱烦闷,幽语解千愁,赠别人笑声,给自己愉悦。如此,已乐,众人乐,无虞矣。

领导“四气”:

1、底气

信念,是一种心理因素。信念领导力是战胜挫折、赢得机遇的前提,也是切实的方法。自信的人首先忠诚于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融入你的言行、举止,让你的举手投足都在辅助你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因而让人们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作为一个领导者,自信念是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力排干扰,把握时局,打开局面,果断决策和树立领导威望的一个重要的心理优势。

有了自信念,才能以最佳心态开展工作、履行职责;有了自信念,才能以饱满热情开创事业、完成使命。运动员在赛场比赛,要争得第一,争得一流,不可没有信念;求职者在人才市场应聘,要技压群芳,求得赏识,不可没有信念。一名领导干部,无论是作竞职演讲,还是就职表态,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坚定的口气、热情的态度、积极的表现来赢得上级和群众的支持,那么信念是第一不可少的。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古往今来,每个有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信念为先导。拿破仑就宣称:“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信念,才激发出他无比的智慧和能力,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统帅和名将。一代伟人***,写起字来大气磅礴,吟出诗来气吞山河,干起事业来惊天动地,皆源于他那奔放的情感、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

2、豪气

干事有胆气。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仍待完善,需要的是有胆气、有魄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遇到的事情往往急、难、险、杂,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要不畏难、不怕险,坚持原则,敢于碰硬。

3、霸气

主要领导者的霸气表现为有大气、大战略、大思路、大决策。主要领导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涵养大气,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出大战略,要有聚集智慧的能力才能出大思路,要有无私无畏的魄力才能作大决策。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断则断,机遇无限。主要领导者的智慧集中表现在大决策上,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基层主要领导在民主、法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要有力排众议的霸气。有霸气、有王道,但不能霸道,不能“天下老子第一”,什么都是本人说了算,不听民声,不解民意,不纳民谏,一意孤行,把单位、部门搞成家天下,以庸俗的家长作风来管理团体。主要领导的霸道行为是自掘坟墓的行为,是自我消亡的行为。

4、生气

亲爱的领导,当你看见大部分老师的盘子里有剩菜的时候,请不要生气,我们大都是农家子弟,懂得节约资源,也知道珍惜粮食,每一分的浪费,每一次的奢侈,对我们来说都让人无比的痛心,除非这一次有了非常“盐重”的问题,或者饭菜中有了“不明飞行物”,大家才有这样的反应。没有人骂娘,没有人质问,大家只是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在向一群有这反思能力的领导表达自己最朴素的诉求。

亲爱的领导,当我没按你的要求做的时候,请不要生气。教育本来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艺术工作,对待不同的人就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来要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完成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问题,一些细枝末节之事,就交给我来完成,你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也要相信我有能力来完成那份属于我的工作。虽然我们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是你要给我的是做好每个细节的提示,而不必深入于我操作的每个细节,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你要告诉我罗马在哪?什么时间到?其余的交给我来完成。管的太过琐细会让人觉得婆婆妈妈,全没了统观全局的雍容大气,也没有运筹帷幄的从容淡定。

上一篇:工作户籍证明下一篇:在朋友婚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