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精选11篇)
1.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 篇一
机械设计制造与检测课程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教 学 院:XXX 系
别:XXX 学生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X
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检测课程的心得体会
学习完张跃明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张老师与众不同的讲课方式让我对机械设计制造与检测这门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更激发了自己相当浓厚的兴趣。张老师不拘泥于课本形式,从他自己的课题项目出发,包括在科研的路上遇到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他都一一给我们详细的讲解,让我们能够更真实具体的学到知识,同时也分享一些生活趣事,将一些人生的哲理告诉我们。总之,是让我带着兴趣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
记得刚刚上课时,给我的第一个认识就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深刻,咱们中国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国家强大了,与欧美差距越来越小,这就让我本能的忽略这种差距,我发现我错了,差距是减小了,但那也是好几十年的差距。让我了解到“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面临的无数尴尬。冷静分析之后发现,这确实是因为咱们国家的制造业的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制造精度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于机械工程的我来说,我忽然发现我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中国制造业要想腾飞,必须要靠我们每一代的不断努力。
印象最深的就是机器人手臂中的齿轮传动,我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齿轮传动本来就会有误差有振动有声音,普通的机器对其要求就已经很高了,但作为机器人手臂的传动齿轮精度要求就更高,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在这一点都不为过,那次上课您把这样的齿轮带到了课堂,有幸近距离一观。那次课让我学习到了轮式机器人,步行机器人,操作臂型机器人技术和应用,了解机器人创新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要求,学习了不同机器人的优点和不足的新的知识,也激发了我对新知识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前进,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机器人的应用更加广泛。
机器人技术作为高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最新成果,代表着高技术的前沿。随着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推动了人们对机器人技术作用和影响的重新认识。机器人技术正在成为21世纪研究的热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高低。
而他们都离不开的便是机械工业。机械工业不仅是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谈到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我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就民用而言,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比如,数控换刀机床,其精致程度还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应届毕业生都喜欢体面地工作,开发研究技术型人才少之又少。
4、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5、很难实现飞跃,现在的国民对自己的产品都不自信,外国制造就是好的。而且从业人员的细心程度远远不够。
还有一次印象较深的是老师您讲的凸轮机构,小小的凸轮机构就有大大的学问,还有RV减速器等等。给我们讲解各个方面的知识,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及与欧美各国的差距,咱们中国制造所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了解到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工业实力还是太弱,虽说全球各地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可是并不是“DESIGNED IN CHINA”。就是说,大部分的产品中国没有知识产权,不能搞自己生产。即使生产的也是技术含量很低的产品。中国不是制造大国,只是世界的廉价工厂。中国卖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资源,付出了污染环境的代价,可是利润却被美国等其他国家拿走。一架波音飞机能换几万吨的螃蟹和虾。意大利设计的一件衣服要靠几十个中国工人日夜加班的工作来制造,或许还没有加班费。意大利人拿走了90%的利润,中国工人只有1%,剩下被中国的那些没有自主产权的老板拿走了。可以说这些工人是新时代的包身工。
前段时间看到中国的稀土矿以极低的价格被外国人买走,要知道稀土可是先进武器不可无缺的原料,美国已经封闭了自己的稀土矿,全部进口。而中国虽然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矿,却毫不制约任由一些无良商人卖给外国。这些商人没有技术,只能当成原材料卖给人家,价格极低。而有些稀土经过外国人加工后又专卖给中国,价格相差不至几百倍。白花花的银子就是这样流了出去。还有最近粮油也涨价了,也是外国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了中国的企业,牵着我们的鼻子走。看到满大街的外国汽车,心中就像人家拿着刀割着你的肉放到用你拣的柴火上烤着吃。工业,机械,金属,就像夜晚的星星不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烁。催促着我向前进,无论如何要为我们的工业挣一口气,无论如何也要为中国的机械在前进的道路上推进一点点,你们德国能做到0.00001毫米的精度,我们也能,你们能造的发动机,我们也能。总有一天,我们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要让一台台汽车排在港口,运往世界各地,让老外争相买我们的机器。那个时候海外的华人才可以真心地为“MADE IN CHINA”而自豪。
今后的世界格局便是科技战,我们如何在今后的世界中立足,就要看我们如何将机械工业发展壮大。从点滴做起,发展机械工业,创新革新,推陈出新,不再模仿,而要超越。相信在未来,中国制造不再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仿冒品来源,而是一个实力的象征,一个创新的象征。
机械设计不同于艺术类的工业设计或者视觉创意之类的,机械设计更需要的不单单是我们的创意,思维,想法而是我们实施这个创意,让创意变成现实的过程。不同于空想,我们更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支持,更需要更多的各方面的知识来支撑自己。物理,力学,机械,材料….都是必不可少,更加考验我们的综合能力跟综合素质。小到创意的文字表述,大到团队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通过这门课程,让我的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更新,抛弃了一些以前固化在大脑中的过时了的思想,汲取了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一些新鲜血液,使我对机械有了全新的认识。再一次感谢张老师的教导。
2.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 篇二
1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 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 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学中, 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 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 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指南与典型题解, 建立了网络课程, 以方便学生自学。这种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 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可供参考, 这无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学中, 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 将整机 (减速器) 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己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 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 最后到设计出一台完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 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后, 把学生编成小组, 给每个学生进行分工, 让每个人有事干, 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学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 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学, 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融入研究的理念, 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但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 获取学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预习、同学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 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 但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 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学计划, 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 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 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 提出挑战性问题, 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 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学的知识, 启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 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 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学习讨论, 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学方式, 互相促进, 而且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 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学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 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 发现相应的缺点, 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 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 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 画出正确的结构图, 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 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 充分地将学生调动起来, 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 一般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学生自行决定, 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 力学好的同学可以进行运动学或动力学的分析、研究, 制图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画图, 其余的同学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 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 享受探究带来的学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 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组内讨论分工协作, 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按研究任务的不同, 展开项目实施工作 (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使他们学会思考。) →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学生的知识评价, 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 通过探究性的过程, 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 主要依据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 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 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 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 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 占总分的40%。
3 结语
研究性学习在我校还是刚刚开展, 这中间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过这种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还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采用研究性学习, 无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还是对后续课程的学习, 都有极大的好处!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基础和教学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提出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进入自主学习阶段,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CAD 机械设计 应用
人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3D实体,是有颜色、材料、硬度、外形、尺寸、位置等概念的实体,甚至是带有相当复杂的运动关系的3D实体。由于以前的表达手段有限,在机械制图中人们不得不共同约定了与第一象限平行正投影的规则,用几个相关联的2D投影图表达自己的3D设计。这种信息表达是不完整的,而且绘图、读图要经过专门练习,假如能直接从3D概念开始设计,这样的3D模型就能表达出设计构思所需的全部几何参数。只有从三维开始设计,CAD软件对设计的辅助作用就会很轻易扩展和贯穿到产品开发全过程。
从3D开始的设计,仍然需要2D工程图的表达,而且要遵守传统设计的规范,因此作为CAD基础软件,必须具备从3D白动生成2D的工程图。并且具有双向关联的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零件质量属性分析、空间运动分析、装配千涉分析、数字控制可加工性分析、准确的2D工程图生成、外观色彩和造型效果评价、装配产品爆炸图、产品设计数据治理等一系列的需求都应能充分予以满足,这才是CAD技术对设计全过程的有效的辅助,而且是有明确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CAD.因此,传统的以2D工程图为主的图形设计的资料治理将变成3D设计数据的保存和治理,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机械制图课就可以大幅度删减,尽量保留学生的3D原始概念,随之而来的是2D工程图的画法也应随之大幅度简化。
美国Autodesk公司的产品INVENTOR是目前很好用的软件之一。它是建立在AutoCAD的基础上,具有AutoCAD的全部2D图形处理功能,并且增加了大量针对机械设计的支持功能。它对于3D造型,是基于特征、基于尺寸约束和儿何约束的参数化造型方法,有较好的3D与2D双向关联的能力。对于3D曲面,有良好的造型、修整功能。INVENTOR的另一大特色是为其他公司的应用软件集成到特定的用户环境下提供了相当方便的二次开发接口,这也是对传统AutoCAD开放结构的有效继续和发展。对于复杂的投影线生成,漏标尺寸,漏画图线的问题,在INVENTOR中是很轻易解决的、在INVENTOR中,并不直接生成2D工程图,而是首先绘制草图,仅对某些标注尺寸而要人为作些修改和补充。
对于部件机构的空间运动和动力学的分析讨论,在完成了3D设计的概念后,在INVENTOR中加载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就可以进行,其操作和结果都和我们很熟悉的AutoCAD用户界面相似。对于应力应变分析,我们同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如(Dynamic Designer , Visual Nastran FEA),可以对复杂的机械系统进行完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能够计算出机械系统零件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和作用力及反作用力,还可以作零件的强度和结构分析。
由于INVENTOR是以参数化三维特征建模为设计数据的表达,所以对于数控加工的分析处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基于INVENTOR开发的多种CAM软件也有许多,如从2D到3D粗加工、半精加工到最后的精加工,从刀位轨迹生成到数控(NC)代码转换,都是十分顺利的:处理速度也相当快。对于设计的更新与修改,INVENTOR也有独到之处,NIVENTOR中的三维建模模块本来就是3D参数化造型系统。例如尺寸修改,可以在3D造型上修改,也可以在与之相关2D工程图上修改,然后重新生成3D模型和2D相关图纸。对于设计下程治理,这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因为我们的设计习惯和治理要求与国外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优秀的软件和解决方案,如(Morrowsoft,CAXA)协同治理解决方案,通过应用OA,ERP等现代信息化治理工具,将极大地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生产流程治理能力。
对于三维CAD技术的应用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把握和运用3D设计软件是有难度的
据笔者的经验,高职学生年轻,学得快但用得不好;面向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大多数已不适应按3D概念进行设计构思,他们用平行正投影表达3D实体的思考方法已根深蒂固了。在学习3D设计软件之前,针对高职学生就是首先要解决基础知识和技术预备的问题。
二、任课教师本身的水平和经验不够,这可能是教学中最致命的问题
比起2D图形处理来说,3D设计更需要进行培训,不少学生用AutoCAD画2D图相当熟练,但在进入3D设计时,无论从概念还是造型技巧上,都感到相当生疏。高职院校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对任课教师培训,使他们尽早成为“双师型”。
三、学校实训设备问题
在CAD系统中有三个成员:硬件、软件和使用者,使用者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设备在CAD系统的应用效果上起着要害作用。必须明确使用CAD系统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的结果才是想要的?什么功能对学校的专业设计是最要害的?并不是软件功能越多、越强就越好,要看做什么用。所以必须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和教学实际需求,合理有效并且经济地配置资源。
4.机械加工技术短训学习心得 篇四
机械加工技术短训学习心得
来
机械加工技术短训学习心得
在培训过程中进行了热加工工艺的学习,内容主要包含铸造、锻压、焊接以及金属材料的前沿知识知识。
铸造是历史最悠久的制造工艺。通过铸造,可以得到内腔和外形很复杂的毛坯,可以针对各种合金进行铸造,并且铸造件的尺寸大小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波动。但是同时,铸造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组织疏松,晶粒粗大,力学性能较差和难以精确控制等。尽管如此,随着铸造技术的发展,特种铸造工艺的诞生,铸造的精确度已经可以提高到T4,表面粗糙度最小可以提高到0.8um。各种材料的铸造性能有很大的差距,这主要由金属的液态成形特征决定。
锻压是对金属坯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以改变其形状、尺寸,并改善其内部组织性能,从而获得所需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锻压包含锻造和冲压两种。锻压不同于铸造的主要是金属的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加工形态,通常锻压的毛坯是由铸造所得到的。锻压件的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明显好于相同化学成分的铸件。锻造的过程主要是金属晶粒的变形,金属晶粒变形的特性和锻造流线的连贯性决定了所锻造出来的锻件的质量。锻造分为自由锻和模锻,模锻的精度要高于自由锻。自由锻投资费用低,但是只适用于单件及小批量生产。模锻是整体成形,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它只适用于中、小型锻件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并且需要专门的模锻设备,投资较高。冲压主要是正对金属板料的加工,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以及铜、铝等有色金属通常用于冲压板料。对于板料的冲压通常有冲裁、弯曲、拉深、胀形等。除此以外,锻压还包括精密模锻、挤压成形、轧制成形以及精密冲裁等。
焊接通常需要加热或加压,使工件的原子互相结合。由于机械制造基础学习的是关于金属的知识,因此没有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焊接。焊接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制造方法,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需要焊接。焊接方法可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种,主要用于制造金属结构、机器零件和工具等。焊接省料省工并可以简化工艺,所得焊件质量轻而性能好。但是焊接是不可拆卸连接,而且焊缝会存在力学与结构上的缺陷,因此焊接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常用的焊接方法有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电弧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摩擦焊和钎焊等。焊条电弧焊是手工焊接的主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埋弧自动焊主要用于成批生产的平焊和平角焊;气体保护焊得到的焊件质量较好,并且能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等离子弧焊广泛用于航空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航天等军工和尖端工业技术上。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焊接性,通常按照碳当量来计算和判断。
金属及其合金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人性和疲劳强度等。金属所具有的性能特性决定了金属的加工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场合。除此以外,这一章还介绍了金属的晶体结构的知识,主要类型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等三种,通常一种金属在固态下存在一种晶格形式,有些金属在固态下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格形式。在金属里,最重要的是铁碳合金,铁碳相图则是这一章的核心内容。铁碳合金随着温度的变化会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形态。随着碳含量的不同以及温度的不同,铁碳合金会成为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于钢来说,热处理包括普通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其他热处理。通过热处理以后钢材的力学性质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这主要是因为热处理使得钢材的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热加工部分主要就是学习了这些内容,对热加工的学习为冷加工奠定了基础。冷加工中的坯料都是由热加工所得到,并且进行过冷加工以后通常要进行热加工改善零件的性能。
在冷加工的学习过程中,最先介绍了加工精度以及表面质量的知识。每种加工方法有各自的尺寸公差等级范围和表面粗糙度Ra,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不同的构件在不同的使用场合具有特定的精度要求。如一半的车削加工,加工精度随着车削阶段的不同变化,粗加工精度可以达到11级,而超精密的切削加工可以达到高于3级的精度,表面粗糙度仅为0.012或者更低。
冷加工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切削加工,它的本质就是将材料从原来的坯料上减去,与铸造等恰恰相反。切削加工可以分为机械加工和钳工加工两类,机械加工的方法又有车、钻、镗、铣、铇、拉、磨、珩磨和超精加工,钳工的加工包括划线、锯削、錾削、锉削、钻孔、扩孔等。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吃刀量是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切削加工中最重要的是刀具,不同形状的刀具有不同的用处,如端头车刀主要车断面,车孔刀主要用来车内孔,外圆车刀主要用来车外圆等等。金属的切削过程实际上是金属塑性变形的过程,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对金属进行切削。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积削瘤和切削热,对刀具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切削会使物体内部具有参与应力,不利于优化产品。
磨削通常用在对产品的精加工上,磨削的本质其实就是无数个小的切削、刻划和摩擦抛光过程的结合,在切削的过程中,磨粒不断脱落,露出里面新的磨粒。磨削可以分为普通磨削、无心磨削、高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效磨削、低粗糙度磨削和砂带磨削等,通常他们都被用来加工高硬度材料,塑性很大的金属除外。普通刀具的加工中车削加工主要可以加工外圆、孔和平面,钻削主要是钻孔、扩孔、铰孔和锪孔,孔的加工中第一步通常是通过钻孔得到的。铣削加工通常用来铣平面和沟槽,刨削也可以加工平面和沟槽,但是两者比较来说,铣削的效率高于刨削,加工范围也更广,但是成本高。
接下来就是精密加工了,精密加工可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提高到1~0.1um,表面粗糙度为0.1~0.008um,主要包含研磨、珩磨、超精加工和抛光等。在这些加工方法中,研磨需要很多的时间,而珩磨可以通过机械化实现,广泛用于大批大量生产。除此以外,各种不同的加工方法都有自己的加工特点。
特种加工工艺是为了解决前面的加工方法所不能达到加工目的的问题而探索得到的。特种加工可以直接利用电能、电化学能、声能或光能等能量对材料进行加工,得到的零件机械应力不明显,并且可以加工各种材料。
电火花加工是一种运用很广泛的特种加工方法,主要运用的是电蚀现象来切割和成形。电火花加工必须提供一个脉冲电源,采用自动进给调节装置来保证间隙,还要在有一定绝缘度的液体介质中进行。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工任何高齐纳高度硬度和韧性的导电材料,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可以在一台机床上进行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程序,但是电火花加工有可能导致电极容易损耗。并且效率低精度也不高。电火花可以用来磨削、镗孔、切割和成形。
电解加工是电化学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利用的是金属在电解液中产生阳极溶解的电化学原理来进行的。电解加工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工件阳极和睡不断消耗而工具阴极和氧化钠并不消耗。电解加工的生产效率较高,能以简单的进给运动一次加工出形状复杂的形状与型面,并且不受材料本身的限制,但是看它需要的附属设备多且造价高,加工稳定性尚不够高。电解加工主要用于电解锻模型腔和整体叶轮,她解决了一直以来叶轮为分体结构最后再连接起来而导致的硬度与刚性不够的问题。除此以外,电解还用来去毛刺。
超声波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型孔型腔、进行切削加工、清洗和焊接。它还可以用于测距和无损检测,并做成超声手术刀。激光加工也是特种结构的一种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透过透明材料进行加工,而且可以反射和折射,具有光的特性。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的主要区别是粒子种类的区别。电子束加工主要靠热效应进行加工,可以用于打孔、切割、焊接、蚀刻和光刻等,离子束加工可以用来蚀刻、沉积、镀膜和注入。
另外,培训还介绍了关于结构工艺性的知识,例如壁厚原则、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拔模斜度原则、圆角原则等。在最后,老师还带领我们了解了关于数控机床和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让我颇有收益。
5.学习机械设计的方法 篇五
当然理论是做一个合格设计者的必要条件,还有一个条件,就是经验,这个经验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亲历亲为的经验,还有一个就是别人传承下来的经验,下面我就说说就我个人而言这些经验的获取方法:
第一:拍照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看着比较好的机械机构拍照,把一些细节拍下来,留着以后设计的时候参考,上次我设计了一个小车,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是看到我拍的一个液压车的机构图片,一下有了思路,做出来还很可靠。平时出门我也会带着相机,像娱乐场里边,那些海盗船,旋转木马,碰碰车一类的,玩的时候顺便拍一些照片,看看那些机构是怎么链接的,动力是怎么传递的,防护措施是怎么做的,控制系统是怎么样的,这样的照片多了你就算见多识广了,以后有类似的设计时候,你马上就有思路了,我觉得这些相片很有用,拍的要是很多了,电脑上放不下,就放在网上的相册里边,我就是这么做的,
第二:笔记
我说的这个笔记不是工工整整的那种笔记,而是类似与札记或者还不如札记的,就是一个一般的笔记本,平时就放在手边,听见别人说了 一个关于机械的什么想法的时候,就写下来,像我,我们经理坐在我的后边,有时候客户打来电话问设备的事情或者设备有问题的时候,他会说很多机械上的概念和一些处理办法,我真的学习了很多,还有就是自己设计出来的时候主管或者别的领导点评的时候也一点点记下来,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数字,反正自己能看懂就行了,比如我在笔记本上有一天记录了一个确认,我现在一翻开就看见,意思就是我设计所有涉及到的外加工产品。或者电机功率,或者冷水机大小我都要确认清楚,不能外边的东西到我的设备上装不上。
第三:论坛
6.机械设计心得 篇六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感觉无从下手,这太大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于是就拼命地从百度文库上下载这方面的文件,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才有了一点思路。最主要的是这帮我解决了完成这个设计的顺序安排的问题,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而且百度文库提供了很多计算公式,让我能够很快计算出结果。可以看出借鉴别人的既有方法是如此的重要。
当然在完成这个设计的过程中也查阅了不少的机械设计方面的资料,犹以机械设计手册查询的最多。真的不敢相信没有这些手册会怎么样。
7.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 篇七
一、高职“机械设计基础”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 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且涉及面也相对较广泛, 同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得也相对较少, 因此,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往往会感到非常的吃力。此外, 该课程中含有较多的图表及公式, 内容也比较枯燥和单调, 往往造成教师即便讲了多次学生依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的现象发生。此外许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将教师讲解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虽然有融入多媒体教学, 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逐渐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 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许多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往往都以理论教学为主, 忽略了实践教学, 许多高校甚至没有完善的配套实训教材, 而且实践教学往往是由相关老师决定的,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从而使其能很好地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需求, 而且, 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也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终严重地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该方式就是以某个案例为依据, 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某个观点、理论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 同时要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及争议性, 通过学生间及师生间的讨论、分析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启发及学生的讨论分析能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 在加深其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能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实践教学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针对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章节, 教师要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指出其不足之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情景模拟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形象的语言、现代化技术手段、直观的教具等的应用, 对抽象的内容进行模拟, 触发学生直观的感受,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加强其对相关知识的把握和认知, 培养其观察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 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企业单位逐渐加大了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视,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唯伟.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 (2) :89—91.
8.《机械制图》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八
一、精彩的见面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对于任何陌生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把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激发出来,首先要给学生“闪亮”的第一感觉,让学生有兴趣了解教师,从而进一步研究教师所教的学科。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话语、幽默风趣和博学多才都能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美好形象。许多时候,学生对某位教师的敬爱会延伸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带着“爱”的心学习,当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反之学生如果讨厌这位教师,就会讨厌他的课,他教的学科。上课不好好听,课后作业打折扣,最后一塌糊涂。而学生对教师的喜好,往往在前几次的打交道中就初步形成。因此,在开始的几节课,特别是第一节课,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让学生喜欢上你。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节课由不同教师上,教学效果可能会迥然不同,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带来的差异。如果执教教师语言呆板、空洞,课堂死气沉沉,很容易让学生乏味、厌烦、昏昏欲睡。相反,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运用语言,快速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并迅速地对这些信息做出综合性分析和判断,采用适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知识点上,就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重要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1.教师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对于一般的描述性内容就用一般的语调,对于重要的原则性内容要用严肃的语调,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目标适度变换自己的语调,但要注意不可大起大落,故作腔调。
2.要有节奏感。语速不要太快,太快学生来不及思考、理解,更别说消化,囫囵吞枣的结果是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语速也不要太慢,更不要颠来倒去地重复,这样既浪费教学时间,又会使学生厌倦,打不起精神。语速一定要适当,让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3.要有情感。缺乏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是失去美的教学,是没有灵性的教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有智慧、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当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情感投入学习时,其智慧得到更好地发挥。刻板的、僵硬的教学关系难以激活学生的灵性,难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民主、融洽、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制图这门学科需要将空间物体表达成平面图形,或由平面图形想象空间物体,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如果教师一味地对着平面上的图形讲课,就如纸上谈兵,学生被动地接受不感兴趣的东西,有时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使他们视学习为负担。反之,教师若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组合体的视图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电脑三维立体图,将组合体上的每个部分都用不同颜色线条绘制出,并让学生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分析,那他们就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其立体结构,再根据其结构绘出三视图,这样就可避免学生因想象不出组合体的立体形状而作不出三视图,从而失去学习制图兴趣的情况。另外,电脑中的色彩、立体造型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能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疲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避免厌学情绪,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在装配图部分的学习时,由于一张装配图上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零件,学生从未见过,如果没有感性认识,看着平面视图向学生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很空洞。如果进模型室或下厂直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再经过装、拆实践,学生不但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很容易理解其装配结构及工作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橡皮泥等材料自制模型,边做边学,既有趣又形象、生动,从而很好地掌握知識。
四、组织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几次制图竞赛,如抄画图形比赛、三视图补图、补线比赛、读零件图、装配图比赛。每次比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并准备一些小奖品、一支钢笔、一块橡皮、一本作业本,营造争当制图能手的浓烈气氛,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都多一些,尽量让多一些的学生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更努力地学习,同时鞭策后进,使整个班级一起进步。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课堂上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精力都投入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2]冯桂辰,崔素华著.你不可不知的机械制图200个关键点.
9.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篇九
紧张而充实的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早这两周中,体会到了很多以前没有体会到的东西,感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感触到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点: 要有解释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得心应手。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由于理论知识的不牢固,在设计计算中有时候会手足无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以为自己学的好的地方其实并没有学的透彻。这导致了设计计算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团结就是力量。刚开始我们组的进度偏慢,就是因为我们组没有很好的团结每一位同学,后来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每个人都积极参加,进度很快赶了上来。
这次课程设计巩固了以前的理论知识,让我对设计有了初步概念,同时也增进了与本组成员的交流和友谊!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本学期开始两周为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的学生,我们的课程设计为减速器的设计。
我们组的题目是 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减速器是许多动力机械的必须结构,完成减速器的设计,能使我们对机械零件的结构,机械零件的设计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课程设计能使我们对已经说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综合应用,能让我们感受到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过程的成就感(虽然我们只是做了个模型)。
课程设计能让我们加强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完成一项自己一个人完成起来颇费时间精力的任务。
通过做课程设计,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以后要多加努力学习,以期弥补。
在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的是轴的设计,轴承的设计,键的设计,零件及箱体proe图形绘制,装配。
两周的课程设计,虽然工作繁琐,但是我认为非常值得。在我们步入职场之前有这么一次相当于实践的机会,增加了以后工作的信心。感谢老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的帮助,感谢队友的协作。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检验。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模型的设计以及各种参数的计算,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是: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据指导老师说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题目,但实际做起来并没有感觉到轻松。平时不论是考试还是作业只是对我们所制作的零件的部分参数经行计算,实际做起来减速器各个零件的数据都或多或少有些关联,需要统筹考虑。组内成员分工时需要统一数据,统一尺寸,同一材料。
我所负责的部分是:电机的选择,传动比的设计,各轴转矩、转速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及校核,箱体草图的绘制,设计书的完成; 通过课程设计,对之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复习;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刻感受到设计计算一定要细致,有些初始数据计算错误,或导致后面的数据受连带错误,无尽的烦恼。前期数据计算细细慢慢做,后来就不需要返工;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到无论什么任务,无论开始看来多么无头绪。只要设计好步骤,一步一步来,慢慢的任务会完成的;通过课程设计,认识到做任务是一件需要互相配合的事情,我的不足可能会是队友的强项,加强团队合作,会事半功倍;通过课程设计,是我了解到我们知识的不足,很多东西都需要各种查资料,各种找教程。
同时要感谢老师的帮助与讲解,感谢队友的分工配合。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为期两个礼拜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团队一起做项目,大家分工合作,其乐融融。我在团队里主要负责编写设计书,轴承的校核,相关图形的绘画。在此过程中,我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齐心协力的完成,虽然这个结果还不是很完美,存在很多问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一定的欠缺,今后我还要好好充实自己。尽管遇到很麻烦,但是过程是很快乐的,让我收获更多的是:我们像是一场两人三足赛,只有大家互相协作,力像一处使,我们才能越走越快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周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刚开始的两天还没有进入状态,感觉仍没有从暑假的休闲心情中转换过来。可以说课程设计的前两天是一段磨合进入设计状态的过程,刚开始的任务并不重,只是初步了解一下各自小组的题目、设计任务等等,接着就是借绘图板、各种参考手册,这次设计采用的是分小组兼队长负责制。以小组为单位,说明接下来的工作会很重。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一定要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两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我和我们组六个同学共同努力去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接下来我说一下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的贡献以及自己的收获,首先我们去做了二级展开式减速器的拆装实验,然后用了很多时间完成了实验报告,然后帮着同学计算一些设计传动比、齿轮、轴,以及查询需要用到的表格数据。然后设计绘制了箱体的草图,最后把整个设计过程输入电脑中整理出来,然后我们基本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10.机械加工设计心得 篇十
随着毕业日期的一天天临近,我的毕业设计也接近了尾声。从十月份开始,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为即将走出校园步入工作岗位做一次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明白了自己原来知识还比较欠缺,有些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AutoCAD绘图的技巧也不够熟练等。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树立了我对自己将来工作能力的信。
在做这次的毕业设计以前,我们曾以课程设计的方式接触过一些较为浅显的设计项目,如花键轴的课程设计等。这一次老师要求我们设计的是法兰盘,和我们以前的设计大体相似。对于以前一些不规范的计算方法和绘图方式,在团队同学的热心帮助下,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都得到了较好的纠正。所以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
本次毕业设计由于是团队设计,这就要求各个同学进行相互交流,互相协调,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整套设计。这对于我们的沟通协调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我是组长,在团队设计初期,大家接下来的毕业设计都很茫然,既不清楚具体要做哪些内容,也不清楚怎么做。一直以来都是以本专业课程学习为主,虽然也学习了一些相关专业的课程,如机械制图,工件测量等,但是真正落实到一个团队项目设计上,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的基础概念都不是很清晰。在接下来做设计的日子里,我们团队设计的小组经常在一起交流最新的设计进度,一旦发现有疑问的地方就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随着时间的推进,我的设计进程也一点点向前推进,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完成这个团队设计的项目。在会签图纸的那天,大家都有些疲倦的面容上掩藏不住的是看到自己努力了几个月的成果的那种欣喜感。
11.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思维定式 假想模式 发散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242-02
《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内容在于空间思维能力与机械图样的国家标准,思维能力是学好该课程的基础。根据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的跟踪和剖析,形成了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定式角度出发的教学思想,其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空间立体”的思维定位、“假想思维”的基本模式和“发散思维”的分析方法。“空间立体”是学习《机械制图》的指导思想,建立“假想模式”是学习机械图样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既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也是思维过程的方法和技巧。
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以“空间立体”思维定式为指导,以“假想思维”为基础,以“发散思维”为方法,笔者探讨机械制图课程中所蕴涵的能力要素,意在更好地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
一、“空间立体”的思维定位
“空间立体”思维定位就是建立将一切平面图样要素首先看成为空间中的立体要素,以体、面、线、点以体为先导并以此来指导整个《机械制图》的教学。
“空间立体”思维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如课程绪论)就给予学生“一切均为体”的思想定位,在黑板上画一个点、或一条线、或一个平面形,问学生这是什么?让学生初步树立“点非点”(线的积聚)、或“线非线”(面的积聚)的思想,以点为基础,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开一个“空间立体”的好头,使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画法几何点、线、面、体等基本要素的教学中,建立基本形体和基本形体结构三视图的典型图样的库存,奠定“空间立体”思维定式的基础,从“一切均为体”向“为何体?”迈进。最后在组合体的视图分析之中,面对组合体三视图中的图线、线框构建面和体,从“为何体?”进展到“体的特征分析”,紧紧抓住特征视图构建基本形体和基本形体结构,从而整合形体实现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空间立体”思维定式的教学过程。
二、“假想模式”的思维定式
“假想模式”思维定式就是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原来的固有思维定式,利用假想思维牢固地建立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模式,利用正投影法的核心要素构建投影规律和空间方位关系。
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头脑中已经形成一些“固化”的思想,如人们的生活习惯总是站在地面看物体,缺少从上面向下看、从左边向右看,甚至从外面向里看的假想。而一个机械图样是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投影而得的,学生见到几何图形总是想进行数学分析,学生对于“平”、“垂”、“斜”最直接的思维印象就是与地面的水平、垂直和倾斜,对正投影的核心“正”难于理解,立足于地面正视前方的“正”并且单一角度的视角已固化在学生头脑之中。
教师在进行三投影面体系的教学中可以提炼出一个“正”(正投影法)和一个“三”(三投影面体系),从三维空间模型到二维平面图形,把物体形状与物体投影紧密结合,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看”(投射图)的同时要“想”(假设或假想),尤其是依据不同的平面图样去“假想”立体图,头脑中有了三投影面体系后方可进行正投影,正是相当的也是多方位的。以往教师在展示形体教具时往往依三个投影方向给学生非常直观地展示,往往有一个负作用那就是代替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即“假想”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生头脑中所固有的“平”、“垂”、“斜”的思维定式,打破原有的只是站在地面从外面看物体的定式,敢于“站”在楼顶、从机器里面看物体,善于顺着坐标轴去构建形体(或凸或凹)等,在展示形体教具时千万不要代替学生的“假想”,形体模型不要动让学生去“假想”,甚至可以移去模型让学生全面去假想,让学生建立一个新的思维定式,能“站”在三个位置,朝三个方向去“看”,但一定要“正”。
三、“发散思维”的思维定式
“发散思维”思维定式即为前二定式的延展,三个思维定式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思维体系,以“体”为先导,要将“体”融于三投影面体系之中,体现在平面图样之上,最终实现对平面图样视图分析,以特征视图为分析的核心展开视图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视图中具有“积聚性”的投影是最能体现形体特征的要素,发散思维告诉我们越特殊东西往往越有用,形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在视图分析中“位置”是第一位的,积聚性的投影正好能最直观地表述形体的位置,发散思维的精要就在于“抓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问题分析教学法”和“师生探究教学法”,共同探究组合形体的特征视图,从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的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机械设计心得07-12
机械设计实验心得08-09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心得07-03
XX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1-13
机械设计的论文10-0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案例07-2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试卷08-21
机械优化设计08-07
分析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的思考及建议07-19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作业要求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