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店镇中心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2024-10-26

杨店镇中心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通用2篇)

1.杨店镇中心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篇一

沙井镇中心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活动总结 自2014年3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启动以来,我校积极行动,迅速成立了以校长王世晖为组长,彭彪、高增寿为副组长,白英年、张继龙、孙永青、徐多龙、陈明及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在全镇各学校范围内深入宣传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首先通过升降国旗仪式、校园广播、黑板报、电子屏、书写标语、宣传画、宣传展板、横幅等形式广泛发动,营造氛围。建立了以各学校为主体,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局。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宽泛、不易理解的特点,我校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与行为习惯培养结合起来,具体活动开展如下:

一、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氛围坚持用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模范人物教育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坚持用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文化成果教育青少-1-

年,感染青少年;要充分利用课间操、班(团)会、升降国旗、各种集会、校内外活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收集、下发了大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并制作部分宣传展板,张贴在学生的必经之路上,让学生适时地接受教育。

二、将学校日常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先结合①充分利用周一、周五升降国旗仪式,采用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②通过积极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

③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电子屏、标语、宣传画、宣传展板、横幅等传媒手段,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④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班级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做到人人理解、掌握、运用,并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⑤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主题班、团、队会活动,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的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口、入心,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⑥围绕“讲卫生、讲文明、讲节约”的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中。

⑦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⑧开展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读书、演讲比赛、征文、文艺演出等活动。

三、开展“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校园”主题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和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讲究文明礼仪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把文明礼仪意识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进校园,让学生真正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国旗下讲话,倡议学生“向不良行为告别”,并进行了“告别不良行为,做文明儿童”的主题班、团、队会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了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全校形成了人人懂文明、人人讲文明、人人践行文明的良好格局。

四、以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各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各种节日、宣传日、纪念日系列活动中,如利用“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活动,“五一节”开展劳动体验活动,“5.12”开展抗震

演练,“六一”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等,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利用国际禁毒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等;通过各年级考试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等;通过组织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理解。

五、组织实施学雷锋系列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看《身边的雷锋》电视视频活动,学习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高度政治觉悟,学习牢记宗旨、服务人民的崇高境界,学习冲锋在前、敢于奉献的顽强作风,学习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结合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通过系列活动,使得同学们认识到学习雷锋就是要学习他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学习他模范遵守纪律意识,学习他锲而不舍毫不松懈的拼搏精神,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系列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形势下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爱国教育入手,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育重点,要求学生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组织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

主题班会,要求学生全面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七、以德育课教学为主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重视德育课的教学,专业课程按标准开足开齐。我校是按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方面内容的要求,全面加强学校德育课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按新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进一步突出德育课的地位,确保一定分量的德育课,避免德育课边缘化。

八、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解决个别学生的青春期矛盾和学习生活困惑

对于我镇部分学校的学生来说,一部分是留守儿童,要么无父母照看,要么单亲家庭。这些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认真、品行较好的只占少数。大多数孩子成绩好坏不说,思想上肯定会造成一定的缺陷,往往出现抑郁等心理疾病。针对这样的学生,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来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许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我镇各学校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我们的德育

工作紧密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而贡献力量。

沙井镇中心学校二〇一四年六月十八日

2.杨店镇中心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总结 篇二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 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 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 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建设中应该处在怎样的地位, 发挥怎样的效用?

檀教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由来已久, 各界对其都有不同的说法。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以上24个字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在我看来, 核心价值观具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事实描述性的核心价值观;另一个层面是具有倡导意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两个层面要具有一致性, 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脱节或者冲突, 那么我们的价值目标将难以实现。

描述性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任何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核心精神文化。倡导意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一个团体或者社会所希望追求的价值。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则是具有倡导意义的价值观, 它是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在新时期努力追求的核心价值。

当然 , 十八大报 告提出的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也得是中国社会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 也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在追求的许多价值观相一致。

也因为这个原因,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中, 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始终存在, 并且其形式和途径在不断创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建设中的地位,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与明确, 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德育中的推动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 在过去的不同时期, 价值观的内容和目标是不同的,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所追求的所有价值观中的核心标准、最高标准, 它是中小学德育建设的指导和引领, 应该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结合校园课程、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逐步落实。

记者:2014年4月, 教育部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其中, 提出要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对于广大中小学来说, 您认为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檀教授:在中小学中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开展。

一是净化网络环境。这也是我们在传统工作中一直在努力的。包括宏观网络环境和微观网络环境。宏观网络环境需要国家、政府部门予以管控;微观网络环境包括校园网、QQ群、论坛等, 也需要学校、教师等对其加以引导、管理。

二是我们不仅要控制网络对德育的影响, 还应该参与影响因子的建设。如网络夏令营、网络春晚活动等, 加强对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建设。学校应该将日常的德育工作与网络结合在一起,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

三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已经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了很长时间, 也有人一直在实践。信息技术教育, 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媒介素养的培养。缺乏媒介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 很容易使人在网络中处于“任人宰割”的状态。我经常讲到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香港教授到内地讲学, 他在机场随机买了三份报纸, 让学生看报纸上的房地产广告。一般人看不出任何问题。但这位教授对学生说:“注意观察房地产广告上幸福生活的人, 一般都是白种人。这个广告背后是有陷阱的, 它事实上暗示我们所有白种人都是富有的。而事实并不是的……”网络亦是如此, 类似于这种隐藏的信息很难被人注意, 也很容易误导人。这时就特别需要我们对信息具有辨别、批判的能力, 而媒介素养教育则主要就是这些内容。虽然当今社会的媒介不只是网络, 但网络是如今最流行的媒介。

记者: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盛, 以及网络视频、游戏的泛滥, 互联网越来越吸引中小学生的眼球。您认为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何影响, 社会、学校和家长该如何应对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冲击?

檀教授:首先我认为, 影响不等于冲击。网络对德育既有积极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然而正面影响往往被人忽视。互联网对中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互联网让价值观教育的环境相对开放, 在开放的互联网中经过“风浪”冲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扎实、最牢固的, 有利于产生最扎实的德育效果。其二, 网络的开放性也会促使学校的常规德育思考变革。互联网迫使学校告别过去简单的、单向的德育灌输时代, 这种告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所以, 我觉得互联网对学校德育将起到促进变革德育模式的作用。

对于网络对学校德育的负面影响, 我认为除了以上我们讲到的净化网络、建设影响因子、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等措施, 还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能力。我们一般把德育工作者分为两种, 一种是今天学校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我们称之为直接德育工作者;另一种则是普通学科教师。我认为现在无论是所谓的德育工作者还是学科教师, 都缺少专业的德育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德育专业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离不开德育, 否则我国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变。

记者:2014年5月26日, 北京市委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指出, 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同时, 实施意见还提出, 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传播。其中称, 将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以新媒体为依托, 充分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文化样式,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持续有效地覆盖广大网民。您认为教师在网络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与价值?师德建设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怎么样的意义?

檀教授: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谈到教师在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网络德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与价值,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 即德和育。

首先, 教师要对“德”的内容具有专业化的了解, 而且要对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常识有基本的了解, 其中直接德育工作者要有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育”。“育”即是教育和传播方式的专业化。正如即使你懂得法律知识, 但你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一样, 德育同样如此。教育讲求因材施教, 中小学教师要熟知“育”的专业知识, 以便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德育。

再次是师德。网络德育, 表面上是网络的问题, 而实际上仍然是人的问题。德育终归要走进校园, 要走进课堂, 如果有真实有效的师德存在, 即使不做网络德育, 在现实生活中的德育也会非常扎实有效。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再辅之以网络, 将会更加行之有效。相反, 如果现实中的教师都缺乏师德, 那么学生就会怀疑网络上的东西。所以, 现实中的问题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教师的师德建设, 对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记者:近日, 北京市教委原主任陶西平撰文指出, 世界各国教育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新动向是, 从能力导向朝着价值观导向转变。价值观导向, 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对待社会、国家和世界……尽管各国倡导的价值观的取向并不一定相同, 但将价值观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功能则越来越趋于一致。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 您对德育的发展方向有何评价?

檀教授:从整体上说, 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都在通过不同的形式, 如课程、活动、项目等逐渐重视并推动中小学道德教育。例如,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品德教育运动, 也是现在美国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日本于2014年通过了一项重要决策, 即将中小学德育课程正式设立成为一门学科, 安排固定的课程时间以及师资力量等。除此之外, 日本规定所有中小学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之前, 都必须在大学进修两个学分的道德教育, 他们拥有十分健全的教师德育专业化指标,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国家学习。近几年, 英国也开设了一门国家课程, 即公民教育。

上一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一篇:地方铁路公司2004年度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