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2024-07-15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共8篇)

1.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一

(三)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树”,现在路修好了,而孩子去还是生得那么多,怎么致富?这使得本来收入就欠佳的农民负担更回重了,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还不是很高,但生活费用的支出去不见得少,意外的病灾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了,又有多少家庭困苦不堪呢?拿种瓜来讲吧,一颗瓜上苦只结一个果子,这个果子往往会又大又饱满,而一颗瓜上苦结两个果子则往往不会结得太大,而结三个四个五个则往往根本就长不成果子,因为根吸收养分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认识加强实行计划生育就是”强制”农民走致富的道路!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范文篇3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作为一位知识青年的至关重要的人生历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然儿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因此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加舒适,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尽自己应尽的力量。

我是一名在农村长大的大学生,虽说我学的专业可能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不是很大,但我却不能不去关心新农村建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十分高兴,我能够在寒假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然儿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却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种已有的村庄发展模式是否正确?是否真是中国

新农村未来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是否有走形式主义的危险?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迅速上升到的71岁,①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为占总人口80%的农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功不可没。

然而,从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医疗保障发生了严重的衰退。随着集体经济的削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全国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锐减到5%左右。②绝大部分农民失去了医疗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级卫生所、室或不复存在,或者转化为私人诊所。

合作医疗的衰退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消亡或市场化,导致农民医疗费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从1990年至,农民人均纯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长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增长了6.2倍、5.1倍,③医疗费用的增长大大超过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最贫困的农户(占4%)中,有一半属于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政府投入不足。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为587.2元,其中用于农村的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④政府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市场化和服务提供不足,由此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也限制了公共预防保健机构的能力。因为投入不足,使卫生防疫站、保健站等机构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预防保健服务有所削弱。一些传染病(如肝炎)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地方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等)又死灰复燃。

新世纪,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重要。(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4)、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xx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很重要的。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当我还在读高一的时候,听家人说会修水泥路,那时候可让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摆脱泥巴路了,天晴时漫天尘土,下雨时泥泞不堪,而且经常是坑坑洼洼的,真不爽啊!当我踏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有条水泥路就是好啊!进进出出方便多了,我也不时可以飙下车了!修路的钱有一部分需要农民出钱,但却没有一户没交的,这足以说明农民对修公路的渴望!我们不是天天说在嘴上吗?要致富先修路吗!农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但是,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就会缺少知识,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在农村也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最多是舞一下龙。但我隐约记得上一次舞龙还是六、七年前的事。舞龙是一件好活动,在这一个星期里,全村人的积极性都调动了。年轻的由几个中年的师傅带着,到了晚上整个村都沉静在春节的喜庆中。爆竹声几乎就没断过,都在忙着接龙。我们的这条龙有十五节,前面两个打灯笼的和一个打锣的,接下来有四个人轮流举龙头,后面还有两个打锣的,四个打鼓的,反正总共有三十二个成员。在这个星期里,舞龙的大概内容是穿屋、贺寿、贺新房子等节目。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青少年太少,他们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所以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也是为什么隔这么多年才舞一次龙的原因。在外面打工的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出去工作,所以找不到这么多人来舞龙。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年轻人就得在家种田,在外面然够找到好的谋生之路自然是好事,毕竟在外面的机会多点。但钱是世上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多留一点时间和家人呆在一起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也是判定是否是合格新农村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外的人儿记得多给家里打个电话,有机会就回家看看。同时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通过调查,给了我不少启发:社会实践调查对我们当代知识青年必须掌握的本领,任何事情在没有经过调查之后请不要轻易下定论。这就好比那些从未到过中国却天天在大谈特谈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等问题的外国专家们。,仅凭看到的几篇文章或听到的新闻。不搞社会实践调查,就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就不能发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建设的更加美好!

2.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二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是一个县级区, 总面积1316平方公里, 有372个行政村, 2010年乡村人口45.3万。近年来, 尧都区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认真实践, 大胆探索, 在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乡村建设总体现状

1.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近年来, 尧都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截止到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5440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6元。全区农业增加值7.6亿元。

2. 生产条件大幅改善, 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据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区农机总动力59万千瓦;拖拉机5522台;联合收获机从无到有, 2010年达到58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5225部, 农作物机收、机播面积逐年增加, 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机械作业面积大幅提高。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不断增加, 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先后实施了涝河水库加固等一系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 改造中低产田2.6多万亩, 推广保护性耕作16万亩。实施“村村通”水泥 (油) 路工程, 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 为农业生产和生活也提供了基础条件。自来水收益村308个, 372个行政村全部通汽车。

3. 不断加强技能培训, 农民素质逐步提高

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建立了农业科技人员驻点承包重点项目科技服务工作责任制, 科技人员进乡进村进基地, 开展科技培训示范和农业农业服务, 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 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 2010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3万多人, 新转移劳动力1万人。

4.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

在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上, 不断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 完善村级卫生所, , 医疗服务三级网络基本形成, 16个乡镇卫生院、355个村级卫生所 (室) 、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全部投入使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健全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 实现了稳定低生育水平;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坚持普及与创新并重, 高标准建成109个村级文化站 (室) 、150个农村体育场所。同时不断完善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 积极开展“三级联创”和“两定一查三评”活动, 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 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

二、当前的突出问题

1. 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不足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很大投入, 不少乡镇、村委因修路、建校等基础设施欠账很多, 资金问题难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特色农业规模不大, 龙头企业发展不快, 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产品进入市场渠道不畅,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农民群众经济承受能力低

由于地理条件所限, 全区仍有相当一大部分村子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生活设施老化, 没有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 缺少集体学习、活动场所, 影响农村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大多数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低, 文化程度低, 缺乏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 而且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在外务工, 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较小的老人和儿童, 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3. 各类村庄发展不平衡

由于尧都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 地形复杂, 形成各村不同的特点, 既有城郊型, 也有纯农业型, 还有资源型和工矿型, 各村之间的产业和地理特点不同, 决定了其发展方式不一样, 发展程度也不平衡。从乡镇来说, 城郊乡镇和工矿型的收入较高, 而有的纯农业乡镇收入则很低, 各村内部的差别更大。这就给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规则带来困难, 必须因地制宜, 分阶段分层次分步实施。

三、启迪和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 是一项伟大的民心工程。要把这项工程真正落到实处, 办到农民心坎上, 取得农民的信任, 最终达到推动农村经济二次腾飞, 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我们现在有许多奠基性的根本工作要扎扎实实去规则, 认认真真去实干。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 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 统筹规划, 全面推进。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致力于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教育

培育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努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 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 从影响农村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 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 率先发展。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 这是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关键。尤其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 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探索打通城乡二元结构的路径, 实现城乡的无障碍对接, 把城市文明的建设成果, 及时传导到农村, 让农民也有机会分享现代文明的人类财富, 逐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培养他们的现代意识。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科学规划, 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因地制宜, 科学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处于同一阶段和发展水平, 财力也不平衡, 新农村建设会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 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 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注重实效, 不搞盲目攀比, 避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处理好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这样才能确保农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和生态安全,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力加强节约型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要通过多种途径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 以实现农业系统总体上的高产、稳产、优质、节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坚持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的全面进步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只有经济发展了, 农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 农村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和谐新风尚。推动建立覆盖整个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证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摘要:目前乡村建设总体现状:农民收入增加, 生活环境优化, 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针对当前现状, 对照新农村建设五个标准, 深刻探讨, 查找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要求, 进行思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可持续

参考文献

3.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三

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计生部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特别开办了“新农村·新家庭”专栏,为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及各地做法经验交流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

在此,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将反映农村新风尚、新面貌的活动、新闻、故事等,以各种文体记录下来(需配相应照片及说明,照片大小500kb以上),给我们投稿,与大家一同分享“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带来的幸福果实!投稿邮箱:rkwh2009@163.com

2009年以来,沛县以省新农村新家庭计划首批试点县为契机,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实施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心协力、村民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创新创优,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开展得有生有色,成效明显。2009年10月和2011年9月,沛县先后在省“双新”工作泰州会议和淮安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2011年9月,徐州市“双新”推进会在沛县召开,2011年12月徐州市在全市推广沛县“新农村新家庭”工作模式。2012年初沛县被授予全省首批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县。《中国人口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新华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和专业媒体先后100多次报道沛县“双新”做法和经验。全国各地100多家兄弟单位来我县观摩“双新”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以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23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18个镇(区、场)的镇长为成员的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双新”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县政府每年都将“双新”工作列为县为民办实事50件工程之一和县重点民生督察事项,定期召开“双新”工作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和相关部门协作会,将各镇(区、场)、县直相关部门“双新”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和全县科学发展考核体系之中,加大指标权重,实行双向计分,严格兑现奖惩。各镇﹙区、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镇级两套班子成员包挂到村,强化督促指导,积极培育示范村、示范户,建立示范基地,确保创建工作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高、群众参与度高、群众满意度高,真正成为惠民工程。2012年6月,在全县开展“幸福家庭”等50佳评选、表彰活动,并通过媒体深入宣传,推动了村级“一会五组”规范化建设和幸福家庭的创建。

二、强化协作,发挥优势

沛县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县构建了“文化促进、富民增收、优质服务、民主管理、综合保障”等五个工作体系。每个体系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和若干个支持参与单位,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科学制定推进措施,逐级明确工作责任。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大行优惠之举、大兴惠民之风,大力实施以“资金技术进村户、促生产发展、创创业之家,优惠政策进村户、促生活宽裕、创富裕之家,人口文化进村户、促乡风文明、创文明之家,服务阵地进村户、促村容整洁、创健康之家,阳光计生进村户、促民主管理、创和谐之家”等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五促五创”工程,充分发挥了“双新”成员单位的优势,能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和幸福家庭创建。

三、创新模式,深化内涵

“双新”建设的重点、难点和主战场均在村级,广大村民是“双新”建设的主人。沛县进行了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找到了“双新”建设在村级开展与实施的载体与平台—村幸福家庭促进。

2009年10月,胡寨镇草庙村创新村级管理模式,成立村新家庭幸福促进会。胡寨镇草庙村幸福促进会运作一年后,成效明显。省长李学勇2011年6月到该村驻村调研新农村建设。

2011年初,我们在总结胡寨镇草庙村新家庭幸福促进会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县村级普遍设立新家庭幸福促进会,并根据新家庭建设目标任务、服务内容和幸福家庭“十大行动”要求,下设了富民促进组、文化引导组、文明倡导组、健康指导组和便民维权组,简称“一会五组”。

村新家庭幸福促进会主要通过推进村级计划生育公共管理服务均等化,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生育”等“三生”服务活动,将农村家庭培育成富裕、健康、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家庭。其成员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乡村医生、双新示范户、致富大户和农村经纪人等热心计生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志愿者组成。全县近10000名幸福促进会会员通过入户访视调查、接待群众来访、电话联络等方式,及时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富民促进组,着力抓好生产帮扶行动。各村富民促进组分别采取“项目基地+计生户”、“公司企业+计生户”、“合作社+计生户”、“党员干部+计生户”、“小额贷款+计生户”、“农技专家+计生户”等结对帮扶共富形式,增强计生家庭的“造血”功能,提升发展经济的能力,拓宽计生家庭致富增收渠道。

文化引导组,开展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各村文化引导组以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为重点,弘扬健康、文明、幸福、和谐的家庭人口文化新理念,大力开展人口文化建设,促进了新型婚育观念的传播。今年以来,全县村级新建人口文化园8个,人口文化大院20个、人口文化书屋40个,人口文化一条路100条,人口文化墙300面,新增人口文化示范户200户。这些长年性、标识性的村级人口文化阵地,不仅扮靓了新农村、给群众提供了好去处,而且让群众在学习、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新型人口文化熏陶。

文明倡导组,突出抓好邻里牵手行动、家庭和谐行动和夕阳关怀行动。胡寨镇草庙村文明倡导组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孩子”、“好邻居”评选活动,并让他们上好人榜,走红地毯,打造农民版的“星光大道”,增强了村民之间互助合作、平等互爱意识,营造以德治家、文明立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大屯镇大屯村文明倡导组结合“好人沛县”活动的开展,组织村民向本村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公兰学习,用村民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教育村民,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老爱亲美德。

健康指导组,突出抓好优生促进行动、儿童发展行动、青春健康行动和生殖健康行动。杨屯镇西姚桥村健康指导组,依托本村世代服务室,积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让全村所有计划怀孕的夫妇都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沛城镇泗水居委会健康指导组,依托本社区的红黄蓝亲子乐园培训机构,组织本社区的0~3岁的儿童及其父母,开展亲子教育和培训活动,让孩子科学成长,赢在起跑线上。张庄镇夹河村健康指导组在全村青少年中开展“让花季不再迷茫”青春健康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接受基本生活技能培训和性知识教育,抵制不良诱惑,做出负责任行为,打造阳光青少年。栖山胡楼村健康指导组通过定期邀请县镇世代服务中心妇科专家来村开展培训、咨询和身体健康检查,提高了本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意识和水平。

便民维权组,突出抓好生育关怀行动。龙固镇中心三居委会便民维权组通过村务公开栏、计生宣传栏,按时公开本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社会抚养费征收、批生二胎”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计划生育热点、焦点问题,并定期组织开展计生“双述双评”活动等,给村民一个明白,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万村示范居委会。栖山镇胡楼居委会便民维权组组织本村志愿者、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让全居120多户计生家庭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得关心,营造了良好的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家庭的良好氛围。

沛县实施“双新”计划4年来,沛县各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计划生育的合力提升了,计划生育宣传氛围浓厚了,全县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了加强,群众的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幸福感得到提升,全县2万多个家庭成为健康、文明、富裕、幸福、和谐的新家庭,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续3年在徐州市第一名。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人口计生局)

4.暑期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推荐] 篇四

对临潭县冶力关镇洪家庄村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三农”问题也备受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三农问题的阐述占了很大的篇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三农”问题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会议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领导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农业直接补贴税的发放更是体现了中央关于三农政策的具体实施。

本次暑假社会调查我调查的是我县冶力关镇洪家庄村,一个北方的乡村,下面分类介绍一下在这次调查中获得的信息.(一)农业:“民以食为天”,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个社会国家的发展,农业都在其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们这个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区,降水适中,因此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豆类、薯类等,这里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两耕。

(二)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更关系到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东南沿海省市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学历,我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人都说孩子上学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应该尽量支持孩子的学业。同时,这里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硬件、软件不断完善。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多数的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走出农村,这一个思想观念一直贯穿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受教育过程中。从小形成的走出农村,告别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义务阶段的教育严重背离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目标,很少有人选择在掌握好知识后为农村作贡献,甚至在学习知识选择上避开农村避开农业。不仅在农村教育上产生了障碍,而且深层次的对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值得一提的是“两免一补”政策的逐步实施,大大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

(三)经济:有人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村社、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新农村建设不单是知识分子倡导的社会改良和实验,不单是农民的自发行为,也不单是政府的一相情愿,发挥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工业反哺、工农互促、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等,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鲜明时代特征。”也有人说:“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整体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既要看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量转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农业兼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退化的严重后果,哪些大量输出劳务的村落显现的凋敝现象足够我们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迫在眉睫。”

(四)医疗:医疗对民众特别是经济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曾经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以前不少农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从有了医疗合作制度后,我村农民只需交10几元钱就可以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报销好多钱,基本上每个村民都对此政策大加赞赏。

2006年,政府投资支持五大重点领域新农村建设摆在首位,新农村建设主要是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饮水安全,农村公路,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共文化,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区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及种养业良种工程等.可以说我们村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希望这里将来能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成果。

建设新农村要首先理解农村贫困的根源有了对农村贫困根源的知识,才能发现和尊重农村事务的规律。了解了这种规律,才可能恰当地处理国家援助与村民“自助”的关系,村民物质需要与文化需要的关系,以及农村眼下的迫切需求与历史发展方向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民贫穷,有五大根本原因。

1、制造的产品已取代养殖和种植的产品,成为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农业已成为“产业”。占人口10%以下的农户,用机器耕作辽阔的耕地,方能获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

2、中国农村人口过多。农村人均耕地少,构成“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一半农产品不进入市场,而是供农民自己消费。自种自食的自然经济是我们时代最落后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工业时代,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拒绝自种自食,养牛的也得买牛奶喝,对鲜奶进行卫生消毒和包装的是专业工厂。因为引进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农村人从一亿上升到四亿,自由小农经济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今天,中国在册的农村人口高达九亿,包括将近五亿农业劳动力。尽管农业技术在飞速进步,耕地总量却是固定的,因此,农业领域的劳动积极性空前下降。

3、组织社区合作非常艰难。人们独立自由,不肯合作,习惯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车”来抵制合作组织。中国农民家庭的经济独立和人身自由有两千多年历史,自足、独立、自私、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乡村中国”的“基因”,与工业时代严密的组织化生产格格不入。

4、市场机制摧毁不肯合作的小农。小规模家庭农业无力应付市场上变动不居的成本和销售价格,无力适应市场机制对规模效益的要求,更无力联合起来建立非农的产业。所以,农村整体沦落到破产的边缘:一部分农民陷入绝对贫困,大多数农民陷入相对贫困,农村与城市的鸿沟急剧扩大。市场经济是事实,是农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农村的手段。不组织起来合作,农民就无力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就只能沦落为21世纪里自种自食的“自耕农”。

5、衰落的农村导致农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的衰败,以及中国一些农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误,导致了农村基层原有社区组织的溃败。农村基层社区组织的溃败,导致了农村文化的衰败甚至倒退。在繁荣的城市面前,农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堕落到求助传统迷信。文化垮了,就更加一无所有,就使农村人更难组织起来,更难应付时代的挑战。中国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当然新农村建设工作也有显著的成效:

1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2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3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4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但是不可否认在新农村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对此次实践活动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发展起助推器作用。

总之,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处在探索阶段,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农民的勤劳勇敢地奋斗拼搏和积极主动地真抓实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农民阶级必能克服种种困难,中国的农业必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5.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1101班 姓名:*** 学号:********

美丽乡村梦——参与幸福乡村建设实践活动

摘 要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然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内容丰富,因而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矛盾状况。通过与农村当地居民的交流,以及相关的调查,我们学习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解决方法,并对现在建设遇到的困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医疗服务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20—60岁之间,有老年人也有少部分学生,大多数人为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少数为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

二.调查内容

1农村教育状况

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此次对于教育状况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和其家长,他们大多数人都表示对当地的教育服务状况满意,学校没有乱收费的现象,国家的义务教育给大多数的人减轻了负担,国家的减负政策效果也很明显,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学校要适当增加一些活动器械以满足学生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村子中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投资教育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到好的学校就读,自己会尽一切努力为孩子争取,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了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立足,才能够获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2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当地的医疗服务状况比较好,能够满足需要,同时村里的医疗保险也比较到位,可以及时解决看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大家觉得医疗保险报销的费用还是太少,特别是小病不能解决;医疗机构的医疗(包括医药,挂号,住院等)费用高,手续繁琐,定点医院等限制有的时候让人难以承受。遇到意外事故,大病的时候,国家报销的比例相对还是比较少,所以大多数的人认为医疗保险要以保大病,保住院为重点,很少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虽然医疗保险存在一定的缺陷,可是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参加了,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每年只要投入很少的一部分钱就能够再出现意外状况的时候获得比较大的补助。投保的费用当中大多数都由村政府承担,这得益于村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大家对于自己承担的比例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太清楚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老年人。对于患病后的就医情况,大部分的人选择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村卫生室主要原因是离家近;而县级医院凭借其质量也占据一定份额。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

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较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

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大

多数调

查对象认为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四.针对调查结果,通过查阅资料我们提出的看法

对于教育

1.乡镇政府应该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放在首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引领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2.可以组织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建设遍布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让所有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3.要加快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进“农科教”结合,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创新农民培训机制,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

对于医疗

1、加大政府的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级组织和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做好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

2、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变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的状况,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建议:一是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在编在岗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实行统发,并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购置和更新一些设备,特别是一些应急的抢救使用的设备。二是对村级卫生室进行整合,规范村卫生室功能及乡医的工作职责。三是扩大和延伸村镇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做好农村家园清洁工作。

3、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方便参保农民就医。把有能力,医疗服务状况好,设施先进,服务态度好的医疗机构吸收进医疗合作制度中,让参保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4、要十分关心重视农村医疗卫生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乡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医风医德和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民服务。二是要激活用人机制,争取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建设好乡村诊所,提高乡医待遇。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乡村诊所的规范化建设列

入议程,逐步建设好诊所分离的村级诊所,配备好基本的诊疗设备,同时改善乡医生活待遇,让乡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5、国家可以调整补偿的标准,扩大报销的范围,不仅大病住院等情况可以报销,小病国家也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解决大多数人的需求。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五.后记

6.长溪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六

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在家9月10日至12月1日,以自己任职所在的长溪村为调研重点,根据自己任职的工作情况和三个多月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前长溪村新农村建设整体情况

2010年以来,长溪新农村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载体,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又好又快发展,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为根本出发点,制定了“整合茶叶,发展旅游,保护生态”三大战略,务实推进本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圆满完成了各级既定目标任务,尤其在推进镇区建设和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中更是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长溪村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组干部细化了责任分工,各项工作专人具体抓,严格执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第二,发展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长溪村依托婺源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茶叶种植加工业,进一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手工加工,使村中的闲余劳力都有在农闲时增加收入。第三,“领头雁”队伍引领新农村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培养“双带双强”型基层干部队伍,全面激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长溪村工作的着力点,尤其是2008年以来,长溪村支部一直将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工作,重点推出党员科技创业示范户、无职党员示范岗,先锋党员帮扶志愿者等活动带领全村村民致富。

第四,卫生环境常抓不懈

长溪村把村庄环境卫生当成一项民心工程,作为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全村没有乱堆垃圾现象。各村配备了四名卫生员、设立垃圾池、垃圾桶,以及垃圾焚烧锅等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在有力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取得了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五,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组织跳舞、看电影、文化下乡等娱乐活动,在极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群众受到了公民道德的教育与文化文明的熏陶,村民的文化素质与文明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村民们对新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二、目前长溪村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

(一)长溪村概况

长溪村位于婺源县西南部,全村共有农户596户,人口2138人,村支部有党员48人。长溪村主要产业为林业、茶叶、旅游,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二)长溪新农村建设主要做法:

1、做强经济文章,发挥党组织模范作用

长溪村支部一班人,认真执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做强经济文章,提升创建水平,巩固组织阵地”为目标,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强力推进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旅游业和茶叶生产,每年经济年可创产值300万元,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2、做大传统产业,做强工业经济,推动新农村建设

村两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坚强经济作后盾,只有发展经济,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才能真正建设好新农村。我村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地域优势,以发展茶叶和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和旅游农家乐,到目前为止,全村己有茶叶加工厂5家,年创产值600多万元。同时

村里还注重抓好农家乐建设,农家乐客人连续多年成倍增长,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3、建好班子,带好队伍和群众一起建设好新农村

村党支部是推进全村各项工作的核心,也是全村工作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做到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带头领好路、走好路,帮助群众一起致富,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积极参加,带头奉献,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宣传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群众真正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和根本宗旨,使老百姓真正地能够解放思想,积极投入到建设新农村的大潮中去,并发挥各自的作用。

4、树文明新风,营造良好氛围,构筑和谐新农村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西林子村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全村上下以“做文明公民、创文明家庭、建文明村庄”为主题,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发扬优良乡风民俗,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做法。

5、规划为先,扩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建设步伐

为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长溪村于2011年聘请县规划设计局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规划村落、住宅的布设,高标准、高起点地绘制蓝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投资30万元完成了村内小巷的硬化工程,电信、移动、联通信号全村布设、有线电视入户率、道路硬化、绿化率均达到96%以上,装路灯80盏,栽植桃树,梨树绿化树木12000多棵,清理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乱堆乱放不规范行为、乱贴乱画不文明现象,建立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多元,在村内建设了垃圾池、购置垃圾桶、垃圾运输车,成立卫生清洁队,制定和完善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做“日清日洁”,对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收集率、清运率达100%。投资50万元对全村大部份农户实行户厕改造为卫生厕所。2012年在原有基础改造上投入35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改造村自来水,全村居民已全部安装自来水,目前,全地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清理水沟,河道5800多米,保障了河道、渠道水源清洁流动畅通,并建立长效管

理机制。从而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如今的长溪村新房幢幢,整洁卫生,一片靓丽的新农村景象。

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产业化结构单一,长远效益不明显。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长效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问题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党政部门或村两委为主要实施主体,而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性不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大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干群建设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出现了很多领导唱戏群众看戏的局面,这也促使有些领导无法将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到彻底。

四、建议及对策

1、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长溪村旅游农家乐产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一些农家乐改造可由政府出面给与协调部分资金贷款以扶持发展。鼓励和支持长溪村高山绿茶创立品牌,提升茶叶加工的附加值。同时,要大力开发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业等。

2、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要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7.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七

项目区位于桂林漓江东岸, 东南部为岩溶较发育的海拔300~500米的高丘, 西部、北部及东北部为海拔在150米以下的丘陵区, 位于区内东南部的冠岩景区, 有着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耕地范围内地势平坦, 土质肥沃, 田块相对整齐, 但高坎较多。项目区涉及一个乡镇两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 共4, 830人。项目区属丘陵地区, 山、林地较多, 但大部分耕地集中连片、整理地形相对较缓, 拟建设面积665.31公顷, 其中草坪村320.64公顷、潜经村委252.09公顷、大田村委92.58公顷。

二、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项目建设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 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全面提高耕地质量, 并且通过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提高项目区防洪抗旱能力, 提高土地利用率、复垦率和生产能力, 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有:

(一) 灌溉与排水工程。主要配套和完善项目区内现有水利设施, 着眼于沟渠的整修及合理规划, 为项目区灌溉提供保障, 并配套田间灌排渠系, 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

(二) 道路工程。在原有道路路网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完善田间道及生产道路网络, 使之形成回路闭合的系统, 提高运输效率和耕作效率, 为机械化耕作奠定基础。

(三) 其他工程。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 对部分村内道路改建硬化, 加设一些村内排水设施。

项目建设期工期为12个月, 从2012年6月开工至2013年5月完成。工程总投资为2, 494.91万元, 平均每公顷投资3.75万元。资金筹措方式:自治区耕地开发专项资金投资。

三、工程平面布局

(一) 灌溉与排水。项目区内原有的渠沟大部分为土质, 淤积严重, 很多渠、沟的供水、排水能力比较差, 且分布零乱。规划设计将考虑原渠沟的利用情况分别处理:对大部分弯曲、占地多且利用程度不高的沟渠, 重新规划, 废弃利用程度不高的沟渠, 并将部分沟渠平整为耕地;对走向比较直且现状利用程度高的渠沟进行裁弯取直整修后再利用;合理规划新建部分沟渠, 达到不浪费原有沟渠的目的。

1、灌溉系统布置。项目区属引水灌溉工程, 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冠岩水、漓江、兰口水库及山泉河流。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修水利, 支渠和斗渠布置网络已经较为完善, 但项目区内深入田间的原有渠道多为土渠, 串排串灌, 渗漏、淤积较大, 淤塞严重, 灌溉水利用率低, 未能形成有效的灌溉网络, 造成尾水耕地灌溉困难, 部分渠道由于损毁, 造成其控灌面积缩小。结合项目区灌溉的实际情况, 对原有的部分引水土质渠道进行硬化改建处理, 并增设部分下级渠道, 以提高其灌溉水源的利用效率。

2、排水系统布置。漓江是整个项目区排水系统的主要骨架。

(二) 田间道路。道路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化等各方面的需要。规划中道路系统的布置坚持区内外道路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的原则, 田间道路布置则主要考虑在各行政村之间及与外界交通相连的情况, 各村相互连接及耕作流向, 以现有主路为依托, 利用现有的村道和田间小道进行布局, 在不改变大体交通流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 以达到出行便捷的目的。同时, 在修建田间道路时, 考虑适当的提高田间道路规划的标准。

(三) 其他工程

1、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村庄面貌, 提高群众生活条件, 应当地群众要求, 规划对各村屯通屯路及屯内路进行改建硬化, 以改善村屯道路面貌。为改善原来村内的排水体系, 美化环境, 沿新修村内道路附设排水渠。

2、防洪墙。大田村内主要防洪沟, 受所在地四周环山, 山洪破坏影响, 区内抽水房西侧有一处积水十分严重。因此, 在冲沟段50米修建高2米的防洪墙。

3、农桥。根据当地村民的要求, 在河伯源村新修6×4m农桥一座, 以便用于农产品运输及日常通行, 接通潜在旅游开发景区交通咽喉。

四、结语

整治后仍将基本维持现有土地利用格局, 根据各村耕作区域及作业流向进行道路设置, 原则上对原有主要耕作道路进行改扩建、硬化处理, 增加其通行能力;按照村民意愿适当增设生产路, 使路网达到贯通相连, 解决运输问题。灌溉渠道及排水设施则依照自然地势及耕作用水需求进行布设, 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随, 朱琳, 李玉恒.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2.6.

[2]孟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2.5.

8.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篇八

关键词: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经验

中图分类号:F3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2-1

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和20多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现有9亿多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由于农民的资金积累依然有限,低质、廉价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仍是农村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品,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还很落后。若没有占人口比例在70%以上的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也底气不足。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农村经济体制随之作出相应的改变。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已是农村经济体制创新的首要问题。

1 我国主流的农村经济体制框架分析

1.1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体制框架中,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改革,原有制度的潜力几乎消耗殆尽,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分散经营增加了农民组建利益集团的交易费用。分散经营的家庭生产模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稳定,使农民土地投入的预期最小化,阻碍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急需要推广新农村的经济体制,并加以创新,使农村经济体制适合当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2 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除了继续强调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外,还特别强调了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会适时、适度地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市场的调节,再加上适当的政府调控、健全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现代市场经济。为了使弱势社会群体有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建立和發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救济保障体系等。因此,概括地说,我国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具有三大特点:(1)有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2)有规范法规的市场经济;(3)有良好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

2 我国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实践与创新

2.1 坚持改革农村税费,提高农民积极性

新农村税费改革作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全面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攻克村级债务化解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两大难题。进一步理清乡镇管理编制,建立刚性约束机制,严格定编定岗,建立对乡镇主要领导实行机构编制工作追究机制。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妥善安排其他富余人员的分流工作,维持乡镇机构的稳定、有序运转。

2.2 加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农村人才的过度流失是造成农业真难、农民真苦、农村真落后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新农村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围绕当地农业特色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干人才。加强新农村的基础教育,通过增加教育资金、建立新农村教育发展基金,扩大投资渠道等途径。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吸引、留住优秀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要积极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自由选择职业、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一些免费的培训机构,为农民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的转移。

2.3 创建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市场

要加大开发新农村市场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应当创建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制度、法规,如颁布《农业社会化服务法》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等,使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依托农村产业化,整合农村资源,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协调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大力支持区域龙头企业,坚持市场化取向,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各种企业投资和投产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不断的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加深农业科技推广,形成新的优质服务体系,建立一整套产前、产中、产后持续的服务模式。鼓励各商业银行减少对农村贷款的歧视,积极扶助农业开发和农村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分散经营模式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新农村经济体制框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创建新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市场等创新建议,着力进行新农村经济体制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惠新.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8,(04).

[2] 赵晓谛,张芬芬,李桂华,孙涉,金雁.改革集体经济,经营新农村——集体经济在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调查[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3] 孔德超.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J].黑龙江史志,2008,(06).

[4] 王素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 2009,(16).

上一篇:红领巾小志愿者事迹下一篇:摄影大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