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24-09-07

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通用10篇)

1.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一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是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章情节明了简洁,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来的梦想。多么令人感动的乌塔,多么令人敬佩的乌塔!

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四、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孩子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六、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欧洲的地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乌塔。

1、板书:乌塔?

预设:乌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名字,她才14 岁,是什么值得我们今天来学习她呢?

(二)、走近乌塔

自主读课文

乌塔身上的哪一种品格吸引你?

预设:独立,能干,细心,聪明

(三)、走进乌塔

1、乌塔的哪些所作所为深深地打动了你?

(1)预设:

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游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记张名片。

乌塔多么胆大细心!

(2)预设:

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个国家的有关书籍。

这三年,乌塔准备        ,准备          ,准备       ,这三年她阅读       阅读         阅读           。为的就是这次旅行!

乌塔多么坚定智慧!

(3) 预设:

设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助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里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为了挣旅费,她还去         ,还去        , 还去        ,挣旅费。

乌塔多么独立自主!

这样一个智慧能干细心的外国孩子,中国的孩子也具有这样的品质,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会那么做,也没有人那么做,为什么?中国的乌塔在哪里?

(四)寻找乌塔

寻找一:什么是宝贝?

预设(1):

在中国,象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带他们一起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思考讨论:中国的“宝贝”应该是不该一个人出门?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寻找二:什么是快乐?

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儿童图书馆,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

思考讨论:有电视和图书就是快乐吗?

小组讨论交流。

(五)赞美“乌塔”

乌塔是独立的象征,是自主的使者!乌塔的种种优秀品质都体现在她的思想和语言上:

预设(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

提炼出:我们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缺少乌塔意识。

预设(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地打动了我。

提炼出:我们中国的孩子缺少乌塔思想。

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六)学习“乌塔”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准备,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八、板书设计

27 乌塔

寻找-------乌塔多么    胆大心细

赞美-------乌塔多么    坚定智慧

学习-------乌塔多么    独立自主

九、作业设计

1. 跟父母做一次沟通:讲讲乌塔的故事,讨论什么是爱?

2. 给乌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想。

[《乌塔》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教学设计)]

2.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在括号里填上“>”、“<”、或“=”

1825     89()98        45()36

有一位同学却得出0  〉60,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找出答案。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学习自学指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习要求

1、正确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

账单  收款  报酬  怦怦直跳  蹑手蹑脚  如愿以偿  小心翼翼  羞愧万分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谁对?为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找出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2)谁对?为什么?

(3)你有什么感想?

四、当堂训练

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些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懂得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儿子--按劳取酬(60)   羞愧万分

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妈妈--默默付出(0芬尼)慈爱、原谅、不求回报

0(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60芬尼

3.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趣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呢?(生:孙悟空),那你知道他生活在哪里呢?那个地方怎么样?(生兴致勃勃讲述有关水帘洞的情况。)是呀,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人,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二、初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1、小组读课文,合作学习生字、生词

2、小组检查自学情况,

(1)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忆旧引新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编神话讲述双龙的来历)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创设情境,填充教材空白

现在老师以导游身份带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游览美丽的双龙洞:

师绘声绘色地讲解由石钟乳和石笋引起的千奇百怪的想象,如:那不是猪八戒的耙子吗?传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这里,正好遇见妖怪,猪八戒一耙子打死了妖怪,为了镇妖,他就把耙子留在了这里……(学生兴趣盎然地在听老师编故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仿佛身临其境。)

八、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以导游的形式写一篇日记,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

4.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作一个习作课例的学习和探讨。以往,很少听到一线的老师去上一节习作的公开课。习作课很难上,难于课堂的不确定性欲生成性。今天的聂老师很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三次不同版本的教法,让我们看到了践行的锐气。今天的课堂,我想用一句这样的话来做一个概括“老师有所为,写不再遭遇尴尬。”

一、课前布置有所为

课前,聂老师给学生发了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动物有关吃相、休息、玩耍等方面展开观察记录。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来自眼睛的观察,这种观察起初是春感性的,是新鲜的接触、激动的尝试,因此,眼睛观察的初始实际上意味着“首次、基础、尝试”的特征。这种对动物的观察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起到了一种唤醒、激发的作用。它不一定深入到学生学习思维的内核,达一定存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起着引领学生思维向更深处发展的作用。

在《我喜欢的小动物》习作之前,用这样的一张记录表留下了观察的印记,在学生观察要淡忘之前将这种初始性的不完整的记录留了下来。今天学生的课前记录很完备,有一种大局已定的格局,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以为课前的记录可以用图片可以是只字片语式的。这些图片和只字片语的记录就是学生的“本”学生的“源”。

课前,聂老师还做了一件事,让学生对第四组的课文做了梳理。用一些关键词语去概括作家笔下的小动物特点,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摘录相关的语句。这是一个简单的单元整组规划,理清了本组课文的表达特点,站在整组备课的角度提炼学生零散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取法,有习作的凭借。

二、课中指导有所为

课中的“说”,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喜欢的小动物”,这时的说旨在把学生的语言提炼成规范的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语言的“场”。学生习作场地营造还在于老师用生动精美的图片点燃学生的兴趣,一开始,给出关键词猜课题,出示对应的图片,链接阅读,也链接学生头脑中的意象。其次,“金鱼”的视频化静为动,课堂动起来,学生预热,产生写的冲动。

2.写什么和怎么写的提炼。聂老师把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①初步把动物的某个特点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②运用拟人、比喻、联想、等手法写具体。习作,我们往往纠结于“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写动物的某个特点,怎么写,抓住动物的“休息”“进食”“与人嬉戏”等某一个方面把特点写具体。至于用“拟人”“比喻”“联想”让文章锦上添花那是上限目标。今天的聂老师很关注“怎么写”,把课前的观察记录表一一点评,提炼怎么写的技巧。这样做也是学生下笔之前的一种示范。

三、作后评改有所为

聂老师在学生习作的短短时间内,能迅速地找出两篇佳作予以讲评,围绕“写了动物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具体的”两个方面加以评改,评改的要求就是这节课的目标。

三点商榷之处:第一,写前指导要适时适量 ;第二,关注怎么写还要关注写什么;第三,再留点时间给评改,让学生有二度评改的时间。

两点思考:目标要一贯到底,写前抓特点,评改时围绕“写出了什么特点,怎么写出来的”,抓住动物的特点写具体,这是本次习作一课一得得点。其次,习作教学要纳入单元整组的谋划中去。关注两大因素:一是习作教材,这是主题单元内隐的“筋骨”;教材中有哪些训练的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的梳理、选择、排列,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链条,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经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历时性”;二是儿童生活,这是主题单元外显的“血肉”;围绕主题单元“经线”上的训练节点,可以营造出与之对应的儿童生活,姑且称之为主题单元的“纬线”,体现着习作课程的“共时性”。这两者相互交织,形成对流,从而生成以儿童为主体的习作教学活动。

5.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白鹅》这节课,我紧紧围绕“读”展开教学,真正带领学生读书。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读法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读书时,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全文读成了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然后又读成了一个词语“高傲”。继而围绕着”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品读白鹅姿态、叫声、步态三方面的“高傲”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在这堂课中,我不仅让学生读中感悟还通过表演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优美词句的意思,更准确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使原本沉寂的课堂气氛开始出现生机。比如:在理解“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与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时,一位同学扮演鸭,另一位同学扮演鹅,学生都能认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错。看的学生也能在笑声中很好地把握鹅步态的从容特点,感悟白鹅高傲中透露出的有趣和可爱。

虽然我在课前预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也努力想达成这样的教学效果,可上完了这堂课,自己认真反思,才发现问题不少:一方面可能太想把课上得实在,另一方面,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没有更深入地对文本进行更深刻的对话,从而使得自己对教学未能形成一个更清晰、明确的把握,当瞬息变化的课堂呈现在眼前的时候不能灵活引导,智慧处理;再一个就是师生的朗读水平不够理想。并没有真正读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句话的感情,有些句子的朗读还有所欠缺,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我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我觉得真的太难了,也许我一辈子都达不到这一标准,但是,我想,起码我也该以此为目标,尽自己所能而努力吧!

6.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着的感情,感悟作者对于战争的控诉、对于和平的期盼和对于战火中的孩子的怜惜。

3.初步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

4.激发内心蕴藉着的情感,用自己的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战火中的孩子的美好祝福。

课前准备:

1.   课件PPT

2.   伴奏音乐《祈祷 》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  感受和平环境下春天的美好(放背景音乐:我们在一起.)

1.板书:春天

2.导引: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百花盛开,阳光明媚,我们最想去做些什么事情?

板书:我们

你们真快乐,真幸福!大家非常享受这个春天。

板书:享受

谁能用“幸福、快乐、”的语气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课题

老师也很享受这美丽的春天。看,春天在同学们的召唤之中缓缓而来。(放四幅图)

3.师范读,边出示课件:

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快乐的足球。

4.读诗歌:美吗?生活在这样美丽和平的地球上,我们就如生活在美好的春天里,能够天天享受着春天,是多么的幸福啊!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首春天般的小诗吗?

5.指名读--小组赛读

(关掉背景音乐:我们在一起.)

第二部分  感受战争环境下的痛苦与沧桑

1.过渡质疑:

当我们手拉手去公园看桃花的时候;当我们在广场上尽情嬉戏的时候;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高声读书的时候,这个地球上还有一部分人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是谁呢?打开课本,请你大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①思考:一共有几个小节?

②读准生字词语,读通句子。

2.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蔚蓝色  巡弋  不速之客  沙漠    轰隆隆  梦幻  频频    搅得很不安宁  绿茵茵  散落

碎片  阻挡

(2)读句子,小组一人一句。课件出示图片: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3)师生对读--男女对读

3.说战争:读着读着,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

现在大家知道了吗?是谁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战火中的孩子们)

为什么他们不能?(因为战争)

4.直面数据:生活在战争环境中的人们遭受的仅仅是这些吗?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课件出示:

在过去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伊拉克每个月约有5000名儿童死亡,是世界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每8名儿童中就有1名以上在5岁前夭折。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阿富汗,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不到周岁生日就死去;每5名儿童中就有3名在战乱中失去了一位亲人;在阿富汗境内仍有1000万颗地雷,而被地雷炸死者中34%是儿童。

师:看着这些鲜红的数据,有没有刺痛了你的眼睛?你想说什么?

2.战争中没有幸福,没有欢笑,有的只是灾难和死亡。我们继续来看--课件出示图片。配乐放映

看完后,师:战争中部分伤员被救治,但还有遗落的儿童在大声呼救,在苦苦挣扎。他们害怕,恐惧,他们已经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兄弟姐妹,失去了父亲,他们在哭泣!

这些照片是否震撼了你的心灵?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你还想说什么?

5. 1990年的8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诗人高洪波亲眼目睹了在战火中一双双充满恐惧和渴望的眼睛,内心极不平静,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再好好读一读,你发现诗人内心深处发出了怎样的质问?

生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师:这样的问有几次?(四次)

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四个质问。每大组读一节。

再来一次,好吗?

你为什么情绪越来越激动?皱眉?愤怒?

6. 是的,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只因为这样,人们不得不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

如果是你,看到我们的家园被毁,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问一问?(痛心,愤怒,遗憾,不解…)

眼看人民饱受苦难,我们痛心地问-指名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望着那双双稚嫩的充满恐惧的眼神,我们遗憾地问--指名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面对残酷的战争,我们痛恨的问--指名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对挑起战争的人,强烈痛斥--指名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替海鸥、替蜥蜴和甲虫、替星星和月亮,替所有在战争中的人们呐喊--全班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

7.除了这些,诗人内心深处还有什么?请你读一读第五节。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个词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第五节?(希望、祈盼)(放背景音乐:《祈祷》)

希望和祈盼有什么不同吗?请你用祈盼的语气来朗读一下。

读得真有感情,“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这些和平社会环境里少年儿童来说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战火中的孩子们”竟然要用“祈盼”,这都是因为--(学生齐说:战争)这罪魁祸首是--(战争)

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

8、我们在感悟诗歌细想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诗歌的写作特点。

9.展现美好未来

我们祈祷和祝福,我们为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而努力,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和平鸽能展翅飞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的世界不再有战争,不再有破坏与死亡,祝愿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课题)让我们深深地祝福并祈祷,在音乐的旋律中再次捧起我们的书本有感情地朗读一次。

10.拓展,学生作诗:

师:看到课文最后的省略号了吗?刚刚上课的时候,同学们说了很多快乐的事情,请你也来当一回小诗人,以“和我们一样____________”的形式,把你在春天里最快乐的事情写卡片上,送给战火中的孩子。(抽生起来读自己写的。)

10.结尾升华

短暂的40分钟,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虽然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珍惜你现在拥有的这么好的读书机会,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统一,为世界的和平而加油!

7.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七

1.看拼音写词 我能写出下列词语。

xuè mài hǎi xiá kōng kuàng tóng bāo()()

()()xí jī

yí zhí zàn tíng zhàn fàng()()()()【答案】血脉 海峡

空旷

同胞

暂停

绽放

袭击

移植

【解析】考查对生字的掌握。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可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定字形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顺。“移植”的“植”字,“直”里面是三横,“空旷”的“旷”不要写成形近字“犷”。

2.补充词语

()小村庄

()的邮递员()的翠柏 静静地()微笑着()

刻苦地()【答案】偏僻

尽职

挺立

躺在病床上 面对

学习

【解析】对词语搭配掌握情况的考查。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恰当词语搭配的积累,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正确进行词语搭配的方法:①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②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③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④要注意修辞的因素。

3.写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沉着——()如同——()反义词:轻快——()理所当然——()【答案】近义词:沉着——镇静

如同——犹如 反义词:轻快——沉稳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解析】对近义词、反义词积累的考查。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坚固——牢固。②从词的意义上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①抓词素的反义。如:“坚固”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温”的反义词是“寒”、“暖”的反义是“冷”,因此,“温暖”的反义词是“寒冷”。②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潮湿”的反义词就是“不潮湿”,表示“不潮湿”的词就是“干燥”,因此,“潮湿”的反义词是“干燥”。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4.选词填空

盼望 渴望 希望 期望 愿望

(1)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靠你们。(2)我们不应该辜负老师和父母的()。(3)我的()是“和平之花”永远开放。(4)在等待与()中,春天终于来了。(5)我()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答案】希望

期望

愿望

渴望

盼望

【解析】近义词辨析的考查。希望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者出现某种情况,这里是指达到的目的。期望是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这里是老师和父母的等待。愿望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这里更多的是期待。盼望是以愉快或满足的心情期待。渴望是迫切的希望,殷切的盼望。注意词义之间细微的差别。

5.比一比,再组词。

怀()桂()暂()弯()环()挂()崭()湾()【答案】怀抱 桂花

暂时

弯曲

环绕

挂念

崭新

海湾

【解析】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组词。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中国汉字都很形象,偏旁往往就代表字的含义,因而可根据偏旁理解字义,正确组词,6.病句诊所。(1)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青菜和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妈妈今天去菜市场买了蔬菜。(2)经过治疗,小明已经恢复了健康。(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修改病句。首先要辨析句子的毛病:第一步,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误;第二步,分解法。理清枝叶,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第三步,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无滥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

修改病句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多就少改。(1)病句类型:归类不当。去掉“青菜和”。(2)病句类型:搭配不当。去掉“的病”。(3)病句类型:成分残缺。去掉“在”。(4)病句类型:前后矛盾。去掉“稀稀疏疏”。7.阅读下面的片断,做一做练习。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1)照样子写句子。

例: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并不重要”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是()

A.宝岛台湾与大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无法割断,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B.架在台湾与大陆两地的桥。

(4)“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想象一下,数月之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猫的脚印 一朵小梅花(2)小钱和台湾青年也许永远不会见面(3)A(4)小钱:“谢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的恩情我会永远牢记于心的!”

台湾青年:“这算不了什么,我们是一家人嘛!”(合理即可)

【解析】(1)句子仿写能力的考查。仿写句子时注意事项:话题要一致;结构、句式要统一;注意例句的手法,像修辞手法、对偶、排比等。

(2)词语指代的考查。分析句子“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可知,本题应该指的是“小钱和台湾青年也许永远不会见面”。

(3)考查学生对标题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中心理解。

(4)考查学生词语鉴赏的能力。体会词语的本意和语境意义,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表达的效果。

8.快乐阅读,我能行:

因为善良

故事缘于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那时我在居民小区从事物业管理工作,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现场很恐怖,一辆小四轮货车下面是一辆自行车和它的主人,静静地躺在一摊鲜血中。肇事的小四轮司机已不知去向。据目击者说,司机下车看了一眼车下,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就失魂落魄地离开了现场。

救护车与交警还未赶到,受害人突然自己从车下爬了出来。我们才发现他满身的“血”竟然是辣椒酱,明显的外伤只有左腿骨折。他口齿清晰地告诉我,他是郊区的农民,是骑车来小区卖辣椒酱的,刚才是被吓晕了,自己伤得并不重。

救护车与交警同时赶到。医生立刻对伤者进行了检查,结论是左腿被砸,其他部位看不出伤有多重,当然还要去医院做更详细的检查。我长舒了一口气,看来是虚惊一场了。现在我要做的是帮助交警立刻找到那位肇事司机。

可就在这时,传来一个令人(振 震)惊的消息,肇事司机跑到一栋居民楼四楼的楼梯阳台上,然后纵身一跃。真是节外生枝。从一个现场赶到另一个现场,那场景再次让人大吃一惊。那位司机好好地站在那里嚎啕大哭,却有一位退休工人倒在地上。

故事到这里就有点离奇,当肇事司机翻越护栏的时候,正好这位退休工人路过。情急之下他竟然勇敢地冲向前去,一把接住了那个坠落的身体。结果被救者安然无恙,老工人却折断了两根肋骨。整个事件因为老工人的见(意 义)勇为而变得富有传奇色彩,也就有了所谓的“新闻眼”。可当我的一位朋友采访老工人,问他那时候有没有害怕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我不能眼见着一个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他要重跳一次,我还得接!”

故事是结束了,可本来很平常的事故,因为一意外的原因,使它的善后处理变得(措 错)综复杂。

这位司机穷的家徒四壁,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就靠他一人的收入养家,单位为了照顾他,才让他开小四轮,跑跑厂里的短途运输。所以面对飞来横祸,他心如死灰,只有一个念头:死!

那位老工人更令人敬佩,当他了解到司机的家境后,拒绝了一切赔偿,自己付了医药费。而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位受伤的农民,他完全可以在医院躺个一年半载,直到肇事方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例子很多。但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那天司机去医院探望伤者,当时有人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自己都不想活了,为什么还记得打120去救他?”他显然毫无准备,愣了一下说:“万一他还有救呢?”就因为这句话,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伤者。第二天他就坚持要出院,他说:“咱回家养着,咱不能讹人家!”

如今想起来,整件事情的顺利解决,如果说有什么重要因素,那只能是——善良。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只有在善良的土壤里,才能开出一些更为崇高的品德之花。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平凡的人,都用崇高的品德感动天地,但如果我们做到人人心存善良,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更美好。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2)在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空。

在这件事中,因为善良,肇事司机(),因为善良,退休工人();事情过后,因为善良,退休工人();因为善良,那位农民()。

(4)肇事司机跳楼的原因是

()A.因为轧到别人而非常自责。

B.看到地上满是“血”,认为事情非常严重,自己无法赔偿。C.知道自己也逃不了,于是选择这条路。

(5)退休工人救肇事司机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震 义 错

(2)失魂落魄、虚惊一场、节外生枝、安然无恙

(3)拨打了120 接住跳下来的司机

拒绝赔偿

提前回家养着(4)B(5)我不能眼见一个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解析】

(1)同音字辨析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正确选择了。(2)成语积累的考查。仔细阅读文章,即可直接提取答案。

8.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八

摘要:珠心算教学不但能开发儿童的潜能,启迪智慧,而且是最直观的数形结合的载体。珠心算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数的认识中更是不可替代教学方式。首先珠心算认知原理珠心算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的拨珠训练和模拟拨珠训练形式,在脑海中利用珠像运动进行的一项技能,利用这个认知原理在多位数的认识中利用珠心算教学就有更大的优势。怎样把珠心算与多位数的认识整呢?

关键词:珠心算     多位数     认识    数学

珠心算教学不仅能开发儿童潜能,启迪智慧,而且是数学教学中最直观的数形结合的平台。珠心算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如何在其他领域发挥珠心算教学的巨大作用呢?结合我的实践与思考,谈谈珠心算怎样与多位数认识的整合。多位数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万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数位扩展了,读数、写数的方法也变复杂,很抽象,离儿童的生活比较远,是儿童认识数最难的。利用珠心算与多位数的认识整合,利用实物算盘和模拟算盘认识多位数,比较形象直观,能更好帮助学生记忆数位、计数单位;更能突破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难点,以及体验相邻数的进率(十进制计数法)。

珠心算教学的认知机制为多位数的认知提供了直观平台。珠心算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的拨珠训练和模拟拨珠训练形式,在脑海中利用珠像运动进行的一项技能。① 根据这一原理,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常常进行珠算、空拨、看珠算、听珠算等大量的训练让儿童的大脑中形成一把模拟的算盘,心算就是利用脑中的这把算盘进行珠算。通过珠算、空拨、看珠算、听珠算的快速训练,使儿童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数字表征,即空间表征,把数字作为算盘珠的位置储存在头脑中的虚拟算盘上,通过“看到”算珠,根据珠算规则运动的过程来完成所有的计算步骤。② 因此,经过前期珠心算教学,在儿童的脑海中就形成了一把虚拟的算盘,看到数的四则运算就想到了算珠在算盘档位上的运动,而且已经建立了万以内的数位与档位的对应关系。利用算盘这个半直观半抽象的学具就为多位数的直观认识提供了形象直观平台。珠心算怎样与多位数认识的整合?

一、算盘档位与数位的整合更容易记住数位。在前面的数的认识过程中,儿童已经有了数位的经验,现在只是数位的扩展。普通教学法是出示数位顺序表,探索数位、计数单位、进率等,显得抽象,难以记忆和理解,以记混淆。利用算盘认识数位就形象直观多了。算盘的档位和数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六位数就只能占六个档位。每扩展一个数位,儿童就用手在算盘上指出(或拨出)一个数位,手脑并用,与脑中那个虚拟的算盘有机结合起来,很容易就记住了数位。通过反复地拨数(即拨珠)练习,把数字和数位一一对应起来,看到4089673就知道8在万位。而普通教学的儿童绝大部分还要个位、十位、百位等一位一位地去数。由此可见,利用算盘,把抽象的数位与档位直观地结合起来,眼、耳、手、脑同时作用,记忆更加快捷、牢固。

二、运用算盘,更能体验十进制计数法。普通教学法对于十进制计数法只是抽象的讲解一下,好的教师就用竖式计算几个或借助于计数器,然后由特殊推导出一般,这样,学生对相邻数位间的进率、差异体验不够。而利用算盘就完全不一样了。例如:在算盘上拨入9999999999然后再加1,儿童觉得无珠可拨,必须要向前一位进一。体验了相邻数位间满十必须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领会了十进制计数法的算理。

三、运用算盘,更能突破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难点。多位数的难点是每级开始、中间、末尾有0以及连续有几个0的读法和写法。47006000学生容易读作四千七百万零六千。儿童在读和写时容易掉0和添0。普通教学读写时,借助于数位顺序表,对着数位一位一位、一级一级地读和写,这样给儿童的理解读写方法带来了困难。而借助于算盘就不一样了。儿童已经有了档位和数位的结合,教师报一个数,儿童会很快地在算盘上拨出来。例如:三亿零七千五百,儿童只要在亿位上拨入3,千位上拨入7,百位上拨入5,直接就写出300007500。不需要去一级一级的写,一位一位的写,也不需要去数有几个零。因为算盘上空档就是0。有了算盘,在大的数就一目了然。

珠心算与多位数的认识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有效的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而且更能突破数的读写的难点,有效提高读和写的正确率。“儿童的智慧之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珠心算就是让儿童在手脑并用中发展智慧,在眼、耳、手、脑多种感官中提升智慧。珠心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怎样利用珠心算进行新课程改革,促进我们的教学,打造卓越课堂,我还将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① 刘晓芹、李秀艳《珠心算练习与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影响》

9.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九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多位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空间和图形,统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集中编排,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再如,把“角的度量”“平行和垂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集中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概念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做一简要说明。

1.“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多位数的认识”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亿以内、亿以上数的认识。对于数的认识,重点仍然是数概念的若干方面,包括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等。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相比,在本册教材开始出现数级的概念,利用不同数级上数的读写方法的一致性,使学生了解数的读、写的一般方法,更突出规律性,更强调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进行学习,而迁移类推的依据是十进制计数法。“四舍五入”法在本册教材中也是第一次出现,也是复习的重点之一。

2.“乘法和除法”的复习。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整数乘、除法的范围只限于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并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本册教材涉及“空间与图形”的一共有两部分内容: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中,角的度量是基础,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就要有角的度量知识;而平行的概念又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这些几何概念紧密相扣,很难脱离其他概念来单独认识某个概念。因此,教材上把这两部分内容集中复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几何概念的本质。例如,可以从数学化的角度理解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统计”的复习。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作用,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既可看出每组样本中不同类数据的差异,也可以看出不同组样本的数据差异,还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可分5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师在组织复习之前要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概念的理解水平,计算的正确率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既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既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本学期所学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进行综合复习。

下面就每一部分内容复习时需注意的的问题作一简要说明。

1.复习“多位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数位顺序表,复习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等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些基本概念。然后复习读数法则,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读,再完成总复习第1题。接着复习写数方法,也是着重复习中间、末尾有0的数该怎样写,再完成总复习第2题。最后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在此之前,先复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完成总复习第3、4题。

2.复习“乘法和除法”时,先复习乘、除法口算,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例如,学生在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并不很清楚,学完了商不变原理以后,就理解得更透彻了。结合这两部分内容的复习,完成总复习第5、8题。接下来复习笔算乘、除法,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进行乘、除法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如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什么,除法试商、调商的原则是什么,等等,然后再完成总复习第6、7题。在做第7题时,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最后复习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乘、除法估算的内容,要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二是要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口算、笔算、估算方法,使三种计算方法互为促进。在此基础上,完成总复习第9、10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时,要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使学生明确每个图形的概念,弄清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教师也可以利用图示把各种图形的关系画出来,使学生看得更直观、清晰。再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4.复习“统计”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结合总复习第13题让学生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统计图传达的其他信息,如本题中随着年级的升高,戴眼镜的学生越来越多,让学生思考原因、对策,把统计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会统计的功能。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4题是关于乘、除法验算的题目,有利于学生对乘、除法互逆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学生的验算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用交换因数的方法来验算乘法,也可用积除以其中一个因数的方法来验算;除法的验算既可以用被除数除以商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商乘除数的方法验算。

第5题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关系的题目。从表面上看是乘法运算,实际上是运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加以解决。

第6题,学生的估算策略可以多样化,教学时应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如294×3可以估算成300×3,也可以估算成290×3。

第9、10、11题是实际操作的题目,让学生在画角、画平行四边形、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本的作图方法,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在解题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如第11题,只要保证两条折痕与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距离相等,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第120页下面的思考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河内塔问题渗透的是一种化归的思想。最简单的河内塔问题是把两颗珠子按照教材上的规则进行转移,方法如下:

第一步:把1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2号杆。

第二步:把1号杆上的大珠子移到3号杆。

第三步:把2号杆上的小珠子移到3号杆。

在上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1号杆当作“起始站“,把2号杆当作“中间站”,把3号杆当作“目标站”的话,就是先把小珠子从“起始站”移到“中间站”,把大珠子从“起始站”移到“目标站”,再把小珠子从“中间站”移到“目标站”。

当珠子的数量变成3个时,可以把上面的2颗珠子看成“连体珠”,所以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把它“整体”移到2号杆上,但因为每次只能移一个珠子,所以要先把3号杆作为“中间站”……整个步骤如下:

第一步:把最上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二步:把中间的珠子移到2号杆。

第三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3号杆移到2号杆。(此时上面两颗珠子相当于“整体”移到2号杆。)

第四步:把最下面的珠子移到3号杆。

第五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1号杆。

第六步:把中间的珠子从2号杆移到3号杆。

第七步:把最上面的珠子从1号杆移到3号杆。

10.人教新课标四上:《颐和园》教学设计10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线段图,使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理解段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谈话交流,感受画线段图的方法和作用

师:同学们,有个成语叫做(出示:一刀)

生:两断(出示)

师:明白是什么意思吗?好的,如果换成这个“段”,谁来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一刀是两段,那2刀如果这么切的话(师做动作),会是几段呢?(3段)是3段吗?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在这条线段上画出来给大家瞧瞧?(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继续,4刀几段?会画吗?每人都动手在1号线上快速地画一画。有几段?再问,几刀是6段? 2号线上画出来。

师:观察我们所画的这些线段,能发现其中什么规律? (如不会则提醒:刀数和段数有什么关系)学生说后师板书:刀数=段数-1

师:100刀几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跟这个(手指)类似的题型,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

活动二:利用线段图发现规律

师:(出示)他们在干什么?

师:为了绿化校园,学校要建一条的绿化带

(出示)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一共栽多少棵树苗?

师:(叫一生念一遍)如果让你们来设计,你打算要种多少棵树呢?(学生任意猜后,教师发言)我也来设计,我想种1000棵----行吗?树与树之间需要间隔(板书)

师:听说过间隔吗?能举个例子吗?并指着刚才画的图“段数”说。

师:(接着说)而且为了美观,种树时每个间隔还要一样。

师:(补充)每隔5米栽一棵(齐读题目)

师:李老师我选择的是每隔5米也就是间隔是5米栽一棵,动动脑筋,你觉得可以种多少棵树?(师记录学生的答案)到底谁说得对想知道吗?现在我们还是用画线段图来验证。先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想法,在作业纸剩下的线段上(假设线段表示20米)画出来,,然后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

处理:师巡视,辅导画图有困难学生,有意识地让三种情况的学生上去画。

分析:

1、请画图学生解释图意。

间隔数      棵数

两端都种         20÷5  +1=5 (棵)        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         20÷5    =4 (棵)        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20÷5  -1=3 (棵)        棵数=间隔数-1

4

2、师:20÷5表示什么意思?把20米小路平均分成4段 (强调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种一端          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师:因为这题没有限制要求,所以同学们所分析的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师:实例演示。

师:闭上眼睛,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识记三种情况

活动三:生活中的例子

同学们,类似刚才这样的植树问题生活中有很多,李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例子,来看。(师:这题所讲的跟我们哪种情况很相似)

1、学校团体操表演,20个人排成一队,每两个人的间隔是2米,这支队伍长多少米?

2、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4、在一条全长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今天我们研究了沿一条直线植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上一篇:关于宁波大学修志业务培训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跳槽的11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