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2024-09-11

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通用10篇)

1.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一

XXXX医院

手术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

时间

各种麻醉例数

心肺复苏例数

麻醉复苏管理

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

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PCA)例数

基础

麻醉

全麻

椎管内

神经

阻滞

其他

成功例数

死亡例数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

出麻醉复苏室Steward评分≥4分例数

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

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

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

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

麻醉意外死亡例数

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

ASA-I级

术后死亡例数

ASA-II级

术后死亡例数

ASA-III级

术后死亡例数

ASA-IV级

术后死亡例数

ASA-V级

术后死亡例数

门诊

病房

科室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

****年**月**日

注:以上指标内容,请按要求认真规范填写,一式两份(科室留存一份,报医教部一份),每月5号前报医教部。

END

2.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ASA)Ⅰ~Ⅱ级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61~87岁;体重45~70 kg。在术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监测无创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电图。麻醉前根据“4-2-1”法则补充生理需要量,并以5 mL/kg预防性补充晶体液,经桡动脉置入20G导管测直接桡动脉压。观察组选择L2~3间隙为穿刺点行椎管内麻醉,有脑脊液流出时注入0.33%布比卡因重比重液3 mL,头向置入硬膜外导管3~5 cm,维持麻醉平面T1~4。而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硬膜外麻醉,用18G硬外针进行硬膜外穿刺,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确认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然后进行麻醉处理。两组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5~7 mL术中以维持镇静,入睡后维库溴铵0.08 mg/kg置入喉罩,控制呼吸,术中以异丙酚2~5 mg(kg·h)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停麻醉。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麻醉前,麻醉后5、10、20 min,麻醉结束时的收缩压(SBP)、心率(HR)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两组麻醉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5统计软什,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前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观察组麻醉后SBP与麻醉前相比较略微降低,而HR的变化比较平稳(P>0.05)。而对照组SBP有明显的下降(P<0.05),HR也有明显的波动(P<0.05),两组间麻醉后各时间SBP与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手术麻醉的数量越来越多。不过治疗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多,老年人多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手术及麻醉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使其麻醉方式的选择及管理的难度增加[4]。腰麻由于对于麻醉诱导插管及术中刺激的应激反应大,在临床上应用不多[5]。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治疗中有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少等优点,但需要追加局麻药,容易引起不良反应[6]。而腰硬联合麻醉正好吸取了硬膜外麻和腰麻的优点,克服了两者的缺点,吸取了两者的优点,麻醉效果好[8]。

注:1 mm Hg=0.133 kPa

老年人最易诱发麻醉并发症的疾病:首先是高血压病,90%~95%的老年患者患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是因老年人血管硬化、顺应性降低,术中因出血、麻醉药物作用引起的血管扩张都可引起血压骤降而导致休克、循环衰竭;其次是糖尿病,已成为围术期常见的伴随病,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易引发感染,严重的可发生代谢紊乱,内环境失调而昏迷;再者是肺部疾病,长期吸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共同点是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出气流量受限。另外诸如冠心病、房颤、脑梗死等老年常见病。以上这些疾病,对老年患者术中麻醉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处理并发症的麻醉。

研究发现,围术期低血压与术后的死亡率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存在较大的关联[9]。还有研究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复合腰麻之间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血压波动[3]。观察组麻醉前后SBP与HR的变化都比较平稳。而对照组SBP有明显的下降,HR呈现波动,两组间相比都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相对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手术患者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促进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德朋,江学成,胡宁利,等.常用静脉全麻诱导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9,4(8):30-31.

[2]黄坚,郑志远,陈金生,等.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用与股骨上段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1,6(1):42-43.

[3]刘军汉,赵磊,陈家友.连续性腰丛阻滞在髋关节术后镇痛的应用[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9,12(2):164-166.

[4]张大志,黄薇,杨庆国.腰丛联合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人工股骨头置换一例[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8):653.

[5]郑洪龙.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6):79-80.

[6]夏军.罗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1(11):858-859.

[7]曹灵敏,李胜德,马桂芬,等.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0(12):742.

[8]Reich DL,Hossain S,Krol M,et al.Predictors of hypotension after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9,101(3):622-628.

3.颈椎创伤患者手术麻醉管理 篇三

【关键词】麻醉;颈椎创伤;循环管理;气道管理

【中图分类号】R37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58-01

1手术麻醉准备

1.1麻醉前管理

要为颈椎创伤患者进行手术,要进行手术前的有关评估。手术前,应该认真进行麻醉前的评估和准备。在麻醉前,要对病人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主要看呼吸状况、循环以及神经功能等的损伤情况,看头部有无颅脑损伤;颞颌关节的活动程度,如果有损伤出现下颌骨骨折、张口受限等情况时,全身麻醉就要考虑对呼吸道通畅做相互相应的准备,即气管切开术;颈部的气管是否有损伤、通畅;颈椎脱位或骨折情况。

1.2保证气道通畅

在手术中,保持气道通畅是手术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患者如果处于休克或神志不清的状态,一定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呼吸道不通畅,组织缺氧。低氧血症不仅对手术麻醉有影响,还对相应的手术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预后不利。而气道梗阻的处理成为创伤患者复苏的关键点。另外,在紧急情况下,气道梗阻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生命危险。

2麻醉用药

2.1麻醉前用药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该肌注0.5mg阿托品。主要是用以减少呼吸道没分泌物,防止麻醉和手术中出现危害性不良反应造成不必要的危害。颈椎外商手术阿托品应该使用足够的量。没有颅脑外伤或呼吸明显抑制的患者,不能够使用镇静和镇痛的药物,其余患者一般都应该使用药物以镇静和镇痛,主要是防止休克的发生继而出现更严重的情况。这些药物要及时发挥作用,一般采用静脉给药。注意稀释后小剂量缓慢给药,可反复给药已达到止痛的目的。

2.2麻醉诱导

采用静脉诱导的方式,即静脉注射米达唑仑(1-2mg)、芬太尼(2-3μg/kg)、丙泊酚(2-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麻醉诱导。在进入手术室后应进行常规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鼻导管吸氧,开放静脉通路。

2.3麻醉的维持

要维持麻醉效果,应在术中持续给药。吸入七氟烷(1.5%~

2%),持续输注丙泊酚[4~6μg/(kg?h)]也能维持术中麻醉。再根据手术的情况剪短的进行芬太尼(0.05μg/kg)。另外,对于创伤时间的长短,还要对血压的控制有一定的区别。如,在创伤后7天内进行手术的,术中应该维持较高的血压,保证脊髓的灌注。,一般保持在平均动脉压不低于90mmHg。其他的患者手术期间可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值。

3术中各方面的管理

3.1气道的管理

颈椎创伤患者中骨折和脱位比较常见,若颈椎活动,继发性损伤出现。继发性损伤对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麻醉中一定要对颈椎活动进行限制,减少继发性损伤的出现。硬质的颈托是固定颈部限制活动的方法,轴向固定。固定后,颈部活动受限,相应的,气管插管也会受到限制。继而气道管理就给医生们带来很大的困难。麻醉前,要对颈部损伤情况作出正确的评判,兼有对气道情况的掌握,从而设计出合适的气管插管方案。而气管插管的体位主要对C5以上有影响,对C5-7影响较小。目前普遍对清醒下经鼻纤维支镜引导下的插管较为认同,因其对颈椎活动影响最小,特别是对于不稳定的颈椎创伤以及C5以上的损伤,属于较为安全的插管方法。但是这个方法的条件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很大一部分医院不能够进行此类插管。对于患者,清醒条件下的插管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生理的痛苦,此时局部麻醉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

3.2循环管理

颈椎损伤很可能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对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的大幅度波动或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有报道发现在手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颇高。而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大多数都有一直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成为影响循环稳定的因素。要维持麻醉期间循环的稳定、恢复神经功能,就要从减少药物影响和防治低血压做起。尽量选用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药物,若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使用时要酌情减少药物用量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低血压的预防是即使对患者进行不补液。一旦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缓,及时给予缩血管药和抗胆碱药物。

3.3神经系统

神经的保护主要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低血压、贫血、低氧血症或低血糖任何因素均可能加重神经损伤。颈椎创伤患者在收到创伤后要产生应激,易出现内环境紊乱。加强对血压、血容量、组织氧合以及血糖等的监测,一旦发生改变,立即进行调整,对症治疗。

3.4体位改变

体位的變化可能会引起继发性损伤,也可能对循环造成影响,还可能有气管导管的移位。因此在体位改变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平移患者,翻转时连同石膏床一起翻转,加强气管导管的固定。

讨论

临床的麻醉工作充满了风险,一旦有问题,患者不是残疾就是死亡,后果严重。另外,颈椎创伤患者对脊髓和神经根可能造成损伤,对人体危险系数高,容易发生生命危险和残疾,麻醉管理更加重要。综上,颈椎创伤对患者神经功能、呼吸、循环都可能有影响,要加强麻醉中的管理,助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李玮伟,徐海涛,石学银.颈椎创伤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J];临床骏因杂志‘2010,38(4):531-533

[2]曹哲.颈椎创伤患者手术的麻醉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1):34

4.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四

一、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1、我科目前麻醉工作人员8名,但有执业资质人员4名,其中副

主任医师职称1名,主治医师职称2名,医师职称1名,其余4名正在取证当中。

2、根据自查我科基本麻醉监护及抢救设备不足,缺少有心电和呼

吸末二氧化碳监护仪3台。

3、我科目前没有复苏室。

4、工作时间超负荷,我科医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3小时,超过国

家规定的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

5、我科除10年前有一名医生有过三级甲等医院培训经历外,其余

医生均无培训经历。

6、由于人员问题,我科全麻诱导、苏醒经常是有一人完成。

7、目前无痛人流室未配备麻醉相关设备。

8、科室基本设备缺乏如:变温毯、加湿器、ACT检测仪、血糖检

测仪、血气分析仪均无。

9、经济收入偏低,工作负荷过大,与风险不成正比。

10、术前评估缺乏,无痛内镜和无痛人流未能进行常规ECG检查。

11、手术安全核查虽然在做,但不能做到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巡

回护士按规定签字核查。

12、部分麻醉医生缺乏责任心。

二、整改方案:

1、鉴于我科目前有资质的麻醉医生4名,将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

带无资质的医生工作,等其考取资质后在上岗。

2、和院领导协商购买必要和必需的基本麻醉监护及抢救设备。

3、目前手术室不具备复苏室的条件,待搬新病房楼后建立复苏室,并配备相应设备。

4、合理安排麻醉医师的休息,尽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不

超负荷工作。

5、加强麻醉医师培训,争取2年内将有资质的医师派往3甲医院

系统学习。

6、加大全麻诱导和复苏管理,配备2名以上医生进行操作。

7、目前我院无痛内镜和无痛人流都由手麻科统一管理,内镜室麻

醉设备基本完善,但人流室无麻醉设备,将尽快与院领导协商配备相应的麻醉设备。

8、建议院领导购买科室基本医疗设备如:变温毯、加湿器、ACT

检测仪、血糖检测仪、血气分析仪。

9、请院领导考虑麻醉工作风险与收入偏低的问题。

10、强化术前评估,特别是手术室外的麻醉患者,术前一定进行必

要的检查。

11、认真做好手术安全核查,按要求做到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

回护士逐一核查患者并按要求顺序签字。

12、加强本科麻醉医生的敬业精神,强化风险意识,杜绝不良的工

作作风,严格按规定、规范进行操作,制定严格的专科制度和考核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

5.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五

一、质量管理

1、麻醉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及组织,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记录,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1次。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

二、医疗规范

1、有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2、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察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案或制度、重点

措施及应急预案,有对感染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效果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并落实到位,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有记录。

三、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麻醉方案时要按照“住院患者麻醉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进行,麻醉记录应在24h内完成。

3、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4、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报告书”上报医务科。

5、建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及“新开展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6、履行各项告知程序,充分尊重患者权益,知情同意书由麻醉者或上级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发,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麻醉、处置、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及利害得失等告知内容,并记录在同意书中,术中意外处理或改变麻醉方式时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向患者家属告知;对新开展的麻醉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麻

醉方法及其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告知谈话。

7、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四、医疗核心制度

1、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2、术前麻醉查房:接到手术通知单后,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决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记录于病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确认,确定麻醉方案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对麻醉、处置的适宜性应进行讨论,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与麻醉方法,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同意后签订手术麻醉同意书,开出手术前用药,并准备麻醉器械,落实查对制度,每个患者外科手术时必须有麻醉方案(计划),重点是全麻、危重患者、新开展手术及特殊患者。

3、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状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要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落实查对制度。

4、术后随访:麻醉师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的判断有具体判断基本标准(意识状态、血压、呼

6.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六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应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病人的尽快尽可能的功能康复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及生理保护。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化解手术麻醉风险。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生就能预见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术前评估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疗保障系统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麻醉前评估的最终目标】 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费用。

【麻醉前评估的手段】 阅读病历,体检病人、与病人交流获取相关病史,最终达到掌握病情的目的。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

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 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

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 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

4.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病史询问】

1.详细询问及查阅住院病史记录,分析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和液体平衡状态。

2.了解病人精神状态,发育情况,有无贫血、脱水、紫绀、发热、过度肥胖。近期内的体重变化。小儿麻醉必须常规称体重。了解病人日常活动情况,包括最大活动量。

3.仔细检查和查阅体检记录,注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血、尿、粪、出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脑等生命器官的功能状况。特殊病人应注意上下肢血压的差异。

4.检查中发现有明显异常或并存内科疾病时,常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检查或特殊功能检查,必要时同有关医生商讨进一步术前准备的措施。

5.询问病史时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重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的近期变化,对不熟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等应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应明确治疗现患病症及并存疾病所用药物种类、剂量,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凝药、抗糖尿病用药如胰岛素以及抗痉挛药是重点,应对是否继续使用、停药的潜在反应、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做出思考与决定。

6.了解个人史,过去史、以往手术麻醉史及治疗用药史:

(1)个人史应注意是否吸烟、吸烟时程及量;有无嗜酒及使用安眠药等,鼓励病人术前2~4周减少吸烟,术前一周戒烟,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嗜酒者因戒断酒精会诱发严重高血压、震颤、谵妄和抽搐,并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滥用兴奋药者可能导致心悸、心绞痛、消瘦和降低心律失常和惊厥的发作阈值。

(2)围麻醉期用药所致的意外异常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应注意区别是变态反应还是药物反应。真正的变态反应病史中有皮肤征象如皮肤发红、发痒、荨麻疹,面部或口腔肿胀,呼吸短促、窒息、喘鸣,低血压血管虚脱等,应进一步寻找可能的变态反应源。

(3)对有麻醉史的病人应重在了解:①对镇静、镇痛及麻醉药物的敏感性;②有无气管插管困难病史;④围术期有无麻醉不良反应如术中觉醒、牙损伤、术后严重恶心、呕吐、术后心梗或心衰、术后苏醒延长或ICU停留时间等。

7.在病史询问及病历的阅读中,应特别注意:(1)诊断是否明确;

(2)手术的部位、方式、时间长短及是否有特殊要求;(3)有无异常的手术麻醉史、家族史;

(4)特别注意病人的特殊状态:如妊娠、月经期、精神抑郁或焦虑等;

(5)有无遗漏的重要病史及并存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糖尿病、甲亢、冠心病、青光眼、癫痫等)。

在术前评估中麻醉医生应该认识到:能适应日常生活的患者状况并不一定就是能满足手术的最佳状况。例如一定程度的肾前性氮质血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术前患者仍能适应日常生活,但是手术麻醉时血管扩张可能引起低血压或永久性肾损害。应仔细评估围手术期操作对此类患者生理的影响。

【体格检查】

麻醉医师对病人的体检应全面,但要突出重点。应重在判断围麻醉期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心、肺、脑的功能,脊柱、四肢状况等。

1、一般状况

测血压,对疑有大动脉病变病人应测上下肢血压,了解其压差;测脉搏的节律及频率及饱满度;测呼吸的节律及频率及呼吸方式;了解体重与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以指导用药量及输液量,BMI(kg/m2)=体重(kg)/身高(m2),正常男性的为22 kg/m2,女性为20 kg/m2,BMI 25~29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0%,为病态肥胖。小儿标准体重及参考计算公式见表1-1。

表1-1 正常儿童体重及估计公式

年龄或月龄 体重(kg)

3.3±0.4(男);3.2初生婴儿

±0.4(女)

初生婴儿体重+1~一个月

1.5 三个月 初生婴儿体重×2 3~12个月(月龄+9)/2 1~6岁 年龄×2+8 7~12岁

[(年龄×7)-5]/2

2、颈部: 头颈部的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及围麻醉期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应从张口大小(应大于2横指)、头颈活动度(能自行将下颌触及胸部,能向后伸展,侧向旋转无疼痛或感觉异常)、甲颌距离(颈部完全伸展时,从下颌突至甲状切迹的距离,应大于3~4横指),喉部的活动度,有无甲状腺包块、气管有无移位等方面评估。具体评估方法见第四章《气道管理技术》。

3、心、肺: 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心界大小、心脏听诊有无杂音、奔马律、心包磨擦音,呼吸通畅与否,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听诊有无哮鸣音、干湿啰音及范围。

4、腹部:腹胀程度、腹压大小、有无腹水,包块,腹壁静脉曲张。

五、脊柱四肢: 脊柱有无畸形、感染,四肢肌肉有无萎缩、杵状指、紫绀及皮肤感染等。

六、神经系统: 意识状态、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周围感觉运动功能。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项目依病人年龄、所患病症、拟行手术而有所不同。

1、常规化验检查

我国目前通用的观点为:择期手术术前一般应检查近期(一般为术前一周内)的血常规(HB、HCT、BPC)、出凝血功能检查,对小儿、50岁以上的病人尤其应做此检查。

2、血生化检查

酌情而定。如合并呕吐频繁、肠梗阻等情况,年龄>65岁,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长期口服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类固醇等类药物,应查血电解质及肌酐、尿素氮等。

3、心电图

年龄>40岁(男)或50岁(女)应做EEG,对EEG异常结果,结合病史、体检等,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心要时请心内科会诊。

4、胸部X线片

当有临床指征时,如长期吸烟、老年人、肥胖、重要器官病变包括恶性肿瘤和类风湿必关节炎等,应做胸部X线片检查。

【评估麻醉风险及建立与病人的关系】

麻醉医生与拟手术的病人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访视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到病人及亲属的焦虑、紧张、恐惧,以及因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无助心态,给病人一个轻松的环境,向病人表达你的关心和理解,介绍手术麻醉过程及手术后有关麻醉方面的问题,特别强调麻醉过程需要病人自己的努力和帮助,以增加病人信心,建立起病人对麻醉医生的信赖。

对麻醉方案与麻醉预案应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及亲属说明,告知与麻醉有关的术中的危险,告诉病人发生机率较高的麻醉并发症,如硬膜外阻滞后背痛、神经损伤、尿潴留等人;全麻气管插管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等;告知病人手术麻醉过程中某些用药与处理无法及时与家属沟通,某些危险事先无法预测,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并要求病人或委托人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明确表示已知晓麻醉风险,愿意接受麻醉。必须特别强调麻醉同意书是术前的重大契约,是麻醉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之一。

拟定手术日期后,应指导病人禁食、禁水。尤其应向小儿家长介

绍术前禁食的重要意义。一般而言,成人麻醉前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如末次进食为脂肪含量很低的食物,也至少应禁食8小时,禁水2小时;小儿术前禁食固体食物并禁奶8小时,1~5岁小儿可在麻醉前6小时进少量清淡液体,禁水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术前2小时进清淡液体(clear water),并不增加误吸的危险,建议对≤36个月者禁奶和固体食物6小时,禁饮2小时,>36个月者,禁食8小时,禁饮清淡液体2小时。

根据麻醉前病人病情和体格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将病人分为六级:

ASAⅠ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正常,体格健壮,—能耐受麻醉和手术;

ASAⅡ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虽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完全,日常活动不受限制,—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ASA Ⅲ级:指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受损在代偿范围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能完成,―对施行麻醉和手术仍有顾虑;

ASA Ⅳ级:指病人的重要器官功能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已威胁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均有危险;

ASAⅤ级:指病人病情已达濒死阶段,不论手术与否难以存活24小时—手术麻醉冒更大风险;

ASAⅥ级:已宣布为脑死亡的病人,其器官被用于捐献。

如系急诊手术,在分类顺序之前冠一“急”(或“E”)字,以示麻醉风险大于平诊手术。ASA分级及病人年龄可以初步预测病死率,ASA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见表1-2。

表1-2 ASA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

ASA分Ⅰ Ⅱ Ⅲ Ⅳ Ⅴ 类 病死率 0.06%0.27%~1.82%~7.8%~9.4%~~0.08% 0.40% 4.30% 23.0% 50.7%

【全身各器官功能评估】

麻醉手术的危险性,常因同时并存重要器官疾病而明显提高,使麻醉处理复杂化。

1、心血管系统:区别心脏病的类型、判断心功能、掌握心脏氧供需状况是进行心血管系统评价的重要内容。明显影响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心血管因素有心功能、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及治疗情况、心律失常等。

(1).心功能分级:对心功能评定目前最适用者仍是根据心脏对运动量的耐受程度来衡量。目前常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四级分

类法(表1-3)。I、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

表1-3 NYHA心功能分级法

分级 标 准

体力活动不受限,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Ⅰ

呼吸困难

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

休息后感舒适

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休息后尚感舒Ⅲ 适

休息时也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任何体力Ⅳ

活动增加不适感

有创或无创的心功能检查可提供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心指数(cardiac index,CI)等一些客观的指标。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检查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如表1-4所述。

表1-4 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检查之间关系

静息时运动时CI[L/(min.功能EF LVEDP(mmHg)LVEDP(mmHg)m2)] 分级

Ⅰ >正常(≤正常(≤>2.5 0.55 12)12)Ⅱ 0.5~≤12 正常或>约2.5 0.4 12 Ⅲ 0.>12 >12 约2.0 3 Ⅳ 0.>12 >12 约1.5 2 注:二尖瓣正常时,PCWP=LVEDP 2.对心脏氧供需平衡的评估:应注意运动量、运动极限与心绞痛发作之间的关系,心绞痛、冠心病治疗用药情况,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平板运动试验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体格检查中应注意从颈、胸、心、腹等部位寻找有无心衰的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风险主要与心功能及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房缺或室缺的病人如心功能仍在Ⅰ~Ⅱ级或以往无心力衰竭史者,能较好地耐受一般手术。如果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则死亡率显着升高,除非急症,一般应暂缓手术。已施行手术矫正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如室缺或法四的病人即使修补术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的影响。如室缺病人残留肺动脉高压、右室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等,部分病人可

能因希氏束损伤而产生完全性传导阻滞,法四病人术后大多数残留右室功能障碍,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室流出道梗阻或肺动脉分支狭窄,可能诱发右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少数病人有残留的室缺或左室功能障碍,因此,术前有必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心功能、肺功能压、心脏残留病变等情况,必要时请心内科会诊。

高血压病人的危险性取决于是否并存继发性重要器官损害及其程度及高血压控制状态。只要不并存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或肾功能减退,即使有左室肥大和异常心电图,只要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和恰当麻醉处理,耐受力仍属良好。凡舒张压持续大于90mmHg,均需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后的病人病理生理可得到改善。抗高血压药物可持续用至手术当日。

对在病史中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病、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周围动脉硬化、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和疲劳的病况时,应高度怀疑并存缺血性心脏病,准确评估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对预防和治疗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心脏并发症非常重要。术前有心肌缺血者,术中及术后心肌梗塞发生率明显增高。陈旧性心肌梗塞的发生年龄、部位、目前心功能、残余的心肌状态、目前的最大活动量与未来心脏事件的相对风险有关。心梗后心肌的愈合主要发生在4~6周。一般人群的围术期心梗发生率为0.7%,冠心病为1%,陈旧性心梗者为6%,新近发生心梗的再发率6%~37%。二个月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6个月内有心肌梗塞(未行冠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者)的心脏病患者,不宜进行择期手术。

对麻醉处理有影响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术前应控制其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慢性双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伴左前或后半半支传导阻滞),术前需做好心脏起搏器准备;无症状的右或左束支传导阻滞,一般不增加麻醉危险性;房性早博或室性早博,偶发者,在青年人多属功能性,一般无需特处理。在40岁以上的病人,房、室早博发生或消失与体力活动量时密切关系者,应考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可能,频发(5次/分),多源性或R波T波相重的室性早博,容易演变为心室纤颤,术前必须用药物加以控制。

安装起博器的病人术前应明确起博器的型号与功能,安装时间,目前病人症状与心功能,如果安装时间在6周内,应注意中心静脉穿刺可能造成电极移位,起搏失败;手术前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判断电池电能状况,并调整为非同步起搏状态,以防术中干扰信号诱发意外起搏,术后应重新评估起搏器功能。

长期应用利尿药和低盐饮食病人,有并发低血钾、低血钠的可能,术中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休克,应及时补充钠和钾。

2、呼吸系统

肺部术后并发症是仅次于心血管并发症的围术期死亡原因,术前应明确肺疾病的类型及严重程度,结合手术部位、持续时间等因素,对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做出判断,加强术前有关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生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麻醉前应了解病人有无呼吸系统疾病或与其它系统并存疾病。如病人处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期间,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手术必须推迟到完全治愈1~2 周后方能手术,否则术后易并发肺不张和肺炎。术前呼吸系统有感染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较无感染者高出四倍。

临床评估呼吸系慢性感染和气道功能不全的病史和体征有: ①.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是衡量肺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指标。

②.慢性支气管炎:凡一年中有持续 3 个月时间的慢性咳嗽、多痰,有二年以上历史者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此为慢性阻塞性病,术后易发生肺泡通气不足或肺不张。

③.感冒: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抑制呼吸功能、呼吸道阻力增加以及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④.哮喘:提示呼吸道已明显阻塞。

⑤.吸烟:10~20支/日,即使是青年人肺功能开始就有变化,20 支/日以上,并有10年以上历史,即并存慢性支气管炎。术前戒烟24~48小时,可降低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戒烟>4周,可改善纤毛功能并减少气道分泌及刺激性,择期手术至少应要求戒烟二周,彻底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

⑥.高龄:老年并存慢性疾病,尤以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实质性病变为多见,它可继发引起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老年人麻醉主要危险原因之一,须做好细致的术前工作。

肺功能评估:对于肺功能差逊的病人,术前必须行肺功能的检查,但一些简易的床边检查的作用也不宜忽视,常用的如下:

①.屏气试验:20秒以上,麻醉无特殊困难;短于20秒者肺功能已属显着不全。心肺功能异常都是使憋气时间缩短的原因,至于心与肺何者为主,可以根据临床情况而确定。

②.吹气试验:被测者尽力吸气后,能在3秒内全部呼出者,示时间肺活量正常,若5秒以上才能完成呼气,提示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④.火柴试验:施行时是将一点燃(纸型)火柴置于病人口前15厘米远处,让病人张大口用力将火柴吹灭。不能吹灭火柴的病人最大通气是都低于正常值的 80%以下,或是低于时间(1秒)肺含量85%

以下。

肺功能检查与血气分析:

基础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提示和警示医生病人呼吸功能障碍的程度并区分是否为单纯慢性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以呼气流速率异常为特点,通气障碍可以为功能性或器质性,其代表性的疾病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气道内新生物、甲状腺包块等。

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以肺顺应性下降为特征,气道阻力一般正常,肺容量下降。主要代表病变有肺水肿、肺纤维化、胸膜炎、膈肌活动受限等。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阻塞性或限制性疾病,并可评价病人对治疗的反应。通过测定肺机械力学及功能性贮备并提供客观的肺功能评价,肺功能检查尤其是分肺功能试验可为是否进行肺切除提供帮助,但用于预测是否可能发生术后严重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性尚不明了。

一般认为:肺活量<预计值的60%,通气储量百分比<70%,第一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60%或50%,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性大.五、麻醉管理与复苏质量评估标准

(一)、麻醉质量评估标准:

1、麻醉效果:无痛、肌松、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应激反应、病人无严重不适和全麻时无术中知晓等;

2、麻醉并发症少,麻醉意外发生率低,无差错事故发生,麻醉死亡率低或等于零;

3、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手术医师、病人满意。

(二)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1、全麻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

(l)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噪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 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Ⅱ级;

(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Ⅲ级:

(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

(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

(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

(4)产生严重并发症。2、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

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3、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

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

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

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三)、麻醉病人转出手术室标准: 一旦手术结束,麻醉医师应依据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总体情况的评判,参考麻醉前评估以及手术结束时病人实际所处状态优劣,特别是呼吸,循环、意识水平等要素观测结果,迅速对病人能否转出手术室及其去向(如送运原病房、麻醉后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作出客观、正确的决断,使得病人能安全度过手术麻醉后恢复期。

1、麻醉后病人恢复情况评定

除了集中对呼吸、循环、肌张力和神志方面进行评定外,还应结

合不同麻醉方法的特点,有所侧重,尤其是注意有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

(1)全麻病人恢复情况(包括气管内麻醉和静脉麻醉者)手术结束病人拔除气管导管前和/或停止静脉注射麻醉药后)可通过计分法评定病人麻醉后恢复程度和质量,对恢复缓慢者可进行必要的治疗,如肌松药的拮抗或继续予以呼吸支持等。麻醉恢复情况评分可参照以下标准,恢复最好者为9分。

(2)椎管内麻醉病人恢复情况 一般情况下若能在椎管内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且麻醉平稳、效果良好的病人,手术后会在短时间内从麻醉状态下完全恢复过来。但鉴于术后短时间内椎管内麻醉药及术中麻醉辅助药的残余作用,尤其是对那些麻醉管理困难,术中呼吸循环功能变异较大的患者,手术结束时要对其麻醉恢复情况作一正确评估,特别要注意麻醉并发症的出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处理。

(3)神经阻滞麻醉病人恢复情况

临床上常采用的神经阻滞包括颈丛神经(深、浅丛神经)阻滞、臂神经丛阻滞(肌间沟法和腋路法)以及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等。通常在实施这些麻醉技术操作时,若注药过程中或注药后短时间内病人无不良反应(如局麻药过敏或中毒,误入血管内等),且安全平稳地度过手术期,手术结束后往往麻醉药作用已基本消失,即便有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也不会对病人术后恢复构成大的威胁。尽管如此,麻醉医师仍须在手术结束时认真评定病人麻醉恢复情况,尤其要注意有无下列征象:

麻醉平面过广——麻醉药误入椎管内造成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局麻药过敏体征;

喉返神经损伤/麻痹——表现为声音嘶哑; 霍纳氏综合征;

气胸——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时损伤胸膜顶;

局部血肿/出血——推动脉、腋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

肌张力——术后肢体肌麻痹渐进性加重或长时间恢复不良往往提示神经损伤。

2、手术麻醉后转送普通病房标准

绝大多数病人手术结束后被送回原病房.即普通病房。在那里他们将接受一般的护理和监测,度过手术麻醉后恢复期,鉴于普通病房的工作性质,人员及硬件设备的配置,无法对麻醉后需严密观察或监护的手术病人提供更高层次的诊疗服务。因此,麻醉医师应于手术结束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生命体征,麻醉状态的恢复等),医院的现有条件,决定病人去向,确保病人恢复期安全。术后麻醉病人能否送回

普通病房,其标准可参考生命体征稳定程度和病情总体状况两方面加以评判:

(1)根据生命体征稳定程度评定 可将病人术后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稳定程度大致分成四级,粗略衡量麻醉病人是否达到转送普通病房的标准: Ⅰ级——生命体征稳定,无需经常观察病情或麻醉恢复情况,也不需要进行有创监测的病人; Ⅱ级——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但为防止意外而须予以某些必要监测(如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和治疗(如吸氧)的病人; Ⅲ级———生命体征虽稳定,但仍需进行有创监测(如中心静脉压、挠动脉测压等),且麻醉处于较深状态需加强护理的病人; Ⅳ级——生命体征明显紊乱(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和/或受麻醉药残余作用影响较明显,必须严密监测和治疗的病人。

Ⅰ~Ⅱ级病人可送回普通病房,对于Ⅲ级病人普通病房难以满足其监测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要求,Ⅳ级病人切勿送原病房。

(2)根据病情总体情况评定 手术结束时麻醉病人若总体情况能达到下述标准,即可直接送返普通病房: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定向力恢复,能辨认时间和地点。能接受指令性动作。肌张力恢复/接近正常。平卧位抬头能持续5秒钟以上。无急性麻醉和/或手术并发症,如呼吸道水肿、神经损伤、内出血、恶心和呕吐等;

循环:血压、心率稳定,末梢循环良好。心电图无明显心律失常和/或 ST-T改变;

呼吸:呼吸道通畅。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无需安放口咽或鼻咽通气道,通气功能正常,能自行咳嗽并咳排出分泌物。PaCO2在正常范围或达到术前水平,PaO2不低丁70mmHg,SpO2>95%;其他方面:胸/肺X线片无特殊异常,尿量在25ml/h以上,血浆电解质及血球压积(HcT)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术中最后一次应用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催眠药无异常发观。且已观察30min以上。

总而言之,凡手术结束麻醉病人能达到:①醒觉和警觉状态,能辩认时间、人物的地点;②血压、脉搏平稳,或血压虽比麻醉前低,但不超过20mmHg(收缩压>90mmHg);③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呼吸频率和幅度正常;④能自动或按指令活动四肢/抬头;⑤末梢循环良好,皮肤红润、温暖等,皆可直接送返原病房。

3、手术麻醉后转送重症监护室标准

有些情况下,手术后的麻醉病人鉴于手术、麻醉及病情等诸多因素,须直接送往重症监护室(ICU)进行严密监测和治疗,主要涉及到;

手术复杂且时间冗长,病情较重且麻醉管理困难的病人;

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

手术麻醉中或术后有严重并发症者;

术后病人全身情况不稳定,需严密观察的病人;

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需要监测重要器官功能者;

休克或心衰病人需行心血管功能支持疗法者: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麻醉前呼吸功能差术后需予以机械通气呼吸支持者;

败血症/中毒、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严重失衡的病人;

器官移植手术麻醉后的病人;

手术麻醉期间曾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病人;

4、手术麻醉后转送麻醉后恢复室标准 麻醉后恢复室(Recovery Room)是麻醉病人术后转出手术室后的第一站。在恢复室中麻醉医师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根据病人麻醉恢复情况和病情的轻、重程度,再决断病人的去向,即直接送返普通病房或转送ICU。待病人完全脱离麻醉状态且整体情况稳定后,再转回普通病房。

5、手术麻醉后病人回普通病房交接班内容

手术麻醉后病人送至普通病房时,责任麻醉医师应以书面(麻醉记录单)和/或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病房护士详细交班,内容主要包括:所采用的麻醉方法及最终所施手术名称;术中麻醉管理、失血量、输液/血量和尿量、术中特殊情况及处理经过、恢复期应注意的重点问题等。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离院标准

门诊病人手术麻醉后的一项特殊要求,就是能尽快离院。而病人能否离院则要依据综合评估主要生命体征、并发症、神志、创面渗/出血、生理反应能力及功能、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疼痛控制程度以及心血管功能稳定与否等各方面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情况严重或复杂的病人非但不能尽快离院,必要时还应收住入院,进一步观察、治疗。

1、离院标准(Chung’s麻醉后离院评分表):病人意识和定向力恢复,肢体的感觉和肌张力恢复正常,呼吸/循环功能正常,坐起或走动后无明显眩晕、恶心或/和呕吐,闭眼站立时无摇摆不稳现象。

2、患儿离院标准:门诊小儿手术一般要求术后患儿能迅速恢复,早期活动,以便尽早离院。离院标准主要涉及几个方面:充满活力,无呼吸抑制,能经口进饮/食;咳嗽及咽喉反射敏感,无严重恶心/呕吐;能达到同龄组儿童行走活动能力,无眩晕;留观期间知觉状态良好。

除此之外,小儿离院需有人护送回家,同时留下住址和/或通信地址(电话号码),以防离院后出现并发症。

7.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 我院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的住院患儿60例, 其中, 男40例, 女20例, ASA分级Ⅰ~Ⅱ级, 手术时长年龄2个月~3岁, 平均 (1.9±0.2) 岁;体质量4.5~13.9kg, 平均 (8.8±2.5) kg。患儿的心肝肺肾功能以及生化指标均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0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室后均常规开放外周静脉, 并监测其无创血压 (NIBP) 、心电图 (EKG) 、血氧饱和度 (Sp O2) 等, 并与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相连接。予以0.1mg/kg咪达唑仑、2mg/kg氯胺酮以及2mg/kg丙泊酚, 瑞芬太尼2μg∕kg进行麻醉诱导, 待患儿入睡以后常规进行肌松监测。观察组予以插管剂量的米库氯铵 (葛兰素史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450) 静脉注射, 剂量为0.2mg/kg, 在30s内注射完闭。对照组予以注射0.8mg/kg的罗库溴铵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30203) , 给药方法同观察组。完全肌松以后, 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 插管前应先评估插管条件再进行插管, 待插管成功后常规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并维持PETCO2为35~40mm Hg, 并保持外周血氧饱和度在97%以上。予以丙泊酚50~100μg/ (kg·min) , 瑞芬太尼0.1~0.3μg/ (kg·min) 进行麻醉维持。当患儿的肌颤搐 (TH) 反应水平恢复至25%时, 予以米库氯铵 (罗库溴铵) 间断性静脉注射, 剂量均为0.1mg/kg, 以维持肌松。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的起效时间:即首次注射肌松药以后直至Th达95%的时间 (Th D95) ;肌松药临床作用时间 (Th R25) , 即注射肌松药物直至Th恢复25%的时间;监测两组的肌松恢复指数 (RI) , 即肌松Th自25%至恢复到75%所需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注射肌松药前后血压、心率变化, 及是否有恶心呕吐, 支气管痉挛、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

1.4 插管条件评价

参照Krieg气管插管评级方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1级, 优良, 声带松弛;2级, 良好, 声-带松弛, 气管导管通过时轻度呛咳;3级, 较差, 声带中度内收, 气管通过时较明显呛咳;4级, 不能完成插管。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经t检验;以率 (%) 表示计数资料, 经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插管条件比较

观察组的插管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两组肌松效果比较

两组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但观察组的肌松作用时间以及肌松恢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 , 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中, 有1例发生呛咳, 1例发生胸前皮肤潮红, 不良反应率为6.7%;对照组3例发生呛咳, 2例胸前皮肤潮红, 不良反应率为16.7%,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米库氯铵属于短效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在进入血液循环后, 能够快速被血浆胆碱酯酶所降解, 且没有药理学活性代谢产物生成, 血浆清除半衰期仅为2.6min[4]。米库氯铵的消除对肝肾功能无直接性依赖作用, 经分解后的产物无肌松作用。因此, 其在体内无明显的蓄积作用, 对于婴幼儿手术麻醉非常实用[5~7]。罗库溴铵是目前公认的起效最快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物[8]。

本研究中, 对照组的麻醉有效起效时间为 (87.1±40.3) s, 观察组的起效时间为 (98.5±35.6) s, 相比于沈晓芳[9]等人的报道稍快, 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所致。对照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较观察组略快, 但两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 与王敏[10]等人研究报道结果一致。观察组的肌松作用时间以及肌松恢复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提示米库氯铵在体内的作用时效明显短于罗库溴铵。此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呛咳、皮肤潮红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安全性更好。

通过比较静脉麻醉时应用相同剂量的米库氯铵或者罗库溴铵应用于婴幼儿气管插管麻醉中的肌松效应以及不良反应, 可看出米库氯铵以及罗库溴铵均是理想的麻醉肌松药, 起效均较为迅速, 插管评级均较为满意。但米库氯铵的插管效果更优, 且不良反应更小, 在麻醉中的肌松效应维持时间远远短于罗库溴铵, 且无肝肾功能依耐性以及药物蓄积作用, 更适于婴幼儿短小手术, 安全性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米库氯铵用于短小手术优点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12 (10) :1334~1335

[2] 徐光红, 张健.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24 (3) :211~213

[3] 赵海涛, 李素玲, 刘延芹, 等.小剂量罗库溴铵在20例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 2011;40 (7) :698~699

[4] 李亚娟, 李胜德, 王世端.七氟烷或异氟烷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影响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3;34 (2) :110~113

[5] 许明星, 闵鑫, 方立群, 等.米库氯铵静脉注射与闭环靶控输注的药效学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29 (6) :529~531

[6] 刘冰, 温超, 安刚.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25 (9) :758~760

[7] 袁志国, 谢红.性别与年龄对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32 (2) :272~273, 276

[8] 吕慧, 马鹤, 朱卓, 等.新型非去极化肌松药-米库氯铵[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17 (7) :1359~1361

[9] 沈晓芳, 陈锡明, 赵璇, 等.米库氯铵用于小儿麻醉的肌松时效的临床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32 (5) :650~653

8.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 篇八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66-02

腹腔镜是一种小创伤、恢复时间短、术后痛感小的手术方式,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欢迎,更多的手术都采用了腹腔镜手术的方式[1]。但是腹腔镜在手术临床中的应用存在着并发症的问题,尤其是气腹导致的麻醉并发症和意外,需要通过有效的临床麻醉管理措施尽力避免,为了观察腹腔镜手术临床麻醉管理效果,以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范围25-63岁,平均年龄45.8±5.6岁,体重范围44-85kg,平均体重66.7±9.6kg。全部患者都符合腹腔镜手术条件,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病变手术前均治疗稳定。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体重、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观察组进行临床麻醉管理。

对照组:行常规麻醉。

1.3临床麻醉管理

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室,开通静脉,气管插管,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方案[2]。病人体征平稳之后,二氧化碳气腹,根据手术需求调床。气腹压稳定保持在14mmHg,监测BP、SPO2、ECG水平,全麻为咪唑安定、芬太尼、异丙酚诱导插管,术中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后注意控制呼吸频率,气腹前控制在12次/min,气腹后重新听诊双肺呼吸,保证导管位于总气道,调整呼吸频率为14次/min。

1.4观察指标:

以麻醉效果作为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肌松良好、血压稳定,生命体征稳定。

有效:麻醉诱导平稳、插管顺利、肌松尚可,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情况。

无效:术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抽搐、无意识动作,甚至导致手术中断。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涉及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n,%)接受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8.33%,有1例术中出现抽搐,经处理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6.66%,有8例患者出现了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抽搐等不良反应,甚至影响手术操作,需加大麻醉用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气腹,二氧化碳腹腔充气抬高腹压,会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下降,每搏指数与心脏指数均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头高位时尤为明显,可能导致明显的血压下降[3]。与此同时,向腹腔内快速充二氧化碳导致腹膜张开,腹膜上压力传感器在刺激下将使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各种心率失常,其中心率下降最为明显,气腹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心脏需氧量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缺陷,如果患者术前就存在心肌供血不足,有损伤心脏的风险。因此术中调位要注意头高位不能超过20°,气腹压不能超过20mmHg,减小气腹给外周血管造成的阻力,降低心脏负荷,同时预防血压下降。气腹进气速率也不能过快,不要超过2L/min,减小对腹膜的刺激,降低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心率失常,同时准备好麻黄素、阿托品[4]。

腹腔充气会抬高膈肌,肺部承受压力,肺顺应性降低,气道抬升,通气功能整体下降,血氧饱和度低,膈肌上升,隆突移动向头端,气管插管容易误入支气管,导致血氧饱和度不足[5]。腹腔内的二氧化碳通过腹膜或者血管破损能够进入血液,30min内吸收率高达70w/min,而此时患者整体气体交换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排除能力有限,容易出现二氧化碳重度、酸中毒甚至低氧血症,同时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甚至出现心率失常、心脏停跳,二氧化碳排出综合征又会推迟患者苏醒。为了避免危险,要求手术应该尽快进行,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气腹压,并且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气道压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同时适当加快呼吸频率,为了避免二氧化碳败血症,手术结束二氧化碳排除速度不能过快。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进行了必要的临床麻醉管理,麻醉有效率98.33%,对照组麻醉总有效率为86.66%,观察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麻醉管理能够进一步改善麻醉效果,同时有效避免气腹导致的心率下降、血压下降、二氧化碳排除综合征等并发症,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结语:

经过本次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管理能够显著提高麻醉总有效率,同时能够避免气腹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减小了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月兰,姚尚龙,邴来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20(03):181.

[2]曹铭辉,陈亚进,彭书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硬膜外和全身麻醉比较(500例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02):123-125.

[3]杭燕梅,张马中,徐燕南,等.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0(02):139-141.

[4]应隽,刘存明,钱燕宁,等.胸段硬膜外镇痛对开胸手术病人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7(03):134-136.

9.2011年手术麻醉科工作总结 篇九

手术麻醉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手术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怀,重视下,在各科室密切配合与支持下,不忘“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政治,精神文明方面

科室坚持每周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风教育,坚持每月组织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组织学习院内下发的医疗事故文件,确保医疗安全,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2.科室质量管理,业务素质方面

手术麻醉科室高风险,高效益的临床科室,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严格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对科室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积极参加理论考试,对医务科组织的院内讲课,科室医护人员均能积极参加,手术室护士对于护理部组织的护理三基考试及护理技术操作,均能按时参加。合格率100%。

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文明用语,要求有高素质的服务意识,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人为中心”的服务

工作,定期病人及各兄弟科室的意见,针对提高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

3.2010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手术麻醉科的护理人员在人员少,且人员大变动的情况下,没有影响科内正常工作,全年护理无医疗事故发生,科室对新来的护理人员进行以老带新的方法,互帮,互助,护士长积极组织科内业务学习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很快使新同志均能胜任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为尽快熟悉与手术室的工作而努力。

4.2010年工作制度

手术麻醉科全年完成手术742例,抢救危重病人4例,成功率99%,全年业务收入约720.823万,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压减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目标。

2010年我科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存在不足。在管理意识上还需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在人性话服务方面,手术病人的访视和健康教育海流于形式,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在来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服务更人性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我院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09年手术麻醉科工作总结及10年工作计划

手术麻醉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手术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关怀重视下,在各科室密切配合与支持下,不忘“以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为宗旨用自己的热心,爱心,诚心满足每一位病人的需求。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本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政治,精神文明方面

科室坚持每周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坚持每月组织学习医疗法律,法规,组织学习院内下发的关于医疗事故文件,确保医疗安全,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2.手术麻醉科室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严格质量监控,并做好记录。

对科室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积极参加理论考试,对医务科组织的院内讲课,科室医护人员均能积极参加,手术室护士对于护理部组织的护理三基考试及护理技术操作,均能按时参加,合格率100%。手术麻醉科医护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落实文明用语,要求有高度的服务意识,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态度,定期征求病人的及各兄弟科室的意见,针对提出的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

3.2009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手术麻醉科德医护人员在人员少,且人员变动大的情况下,没有影响科内正常工作,全年护理无医疗事故发生,科室对新来的护理人员进行以老带新的方法,互帮,互助,护士长积极组织科内业务学习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很快使新同志均能胜任本职工作,每个护理人员均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认真学习,为尽快熟悉手术室的工作而努力。

4.2009年工作业绩

手术麻醉科全年完成586例,抢救危重病人6例,成功率99%,全年业务收入约556.608万。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减压支出,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目标。

2009年我科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扔存在不足,在管理意识上还需大胆创新,持之以恒,在人性化服务方面,手术病人的访视和健康教育还流于形式,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在来年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使服务更人性化,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我院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2010年开始,对于2009年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问题进行深入管理,为能够更好的完成2010年的工作特别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坚持组织学习医疗法律,确保医疗安全。

2.加强各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力提高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坚持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定期征求病人及各兄弟科室的意见,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3.加强业务学习及岗位练兵

积极组织科室人员进行三基考试及技术操作考试,坚持业务查房,并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确保医疗完全。

10.麻醉质量与手术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篇十

2010年,在医院及护理部的领导下,在手术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医院管理年”及“医疗质量万里行”的有关精神,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今年的护理工作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理论知识及专科知识的培训考核,险了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护

理部的全院性业务学习外,还组织学习相关制度、应钯预案专科技能知识学习,今年安排了业务学习12次、晨会学习、提问40次,通过反复培训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加强对新调入护士、实习生的医德医风,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

各种规章制度,操作常规以及与病人如何沟通的技巧内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今年组织医德医风知识学习4次,政治学习12次,通过学习,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杜绝了因新护士、学习生临床经验不足,护理不当,服务态度差引起病人不满而导致的护理纠纷。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完善各项安全制度,今年7月份去民族医院学习半个月回来后,逐渐完善了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相关规范和制度,对手术病人进行安全核查(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护士三方共同查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在晨会上还多次组织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各项护理告知程序和各班职责

1、施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告知,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

患者感觉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2、根据工作量和护理人员情况,采取新、老结合进行排班,保证了

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3、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常用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了本

科室各班工作流程,组织学习各班工作流程及抢救流程,使护理人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确保了护理安全。

四、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1、根据《宁明县人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与检查标准》,采取定期与不

定期对科室的清洁卫生、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毒麻药、急救车、手术护理清点记录、消毒隔离进行检查,每月将检查结果在晨会上反馈,提出改进措施,通过严格把关,每季度的手术间空气监测、手细菌培养、物表的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

2、人人参与到护理质量工作中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共同把关,确保护理质量。

五、教学、科研工作

今年共接受实习生70人,按照各院校制定的学习计划,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及安排好带教工作,大部分都能按带教老师的要求较好的完成实习计划。

六、节约成本,合理收费

1、严格管理科室医疗用品和办公用品,有计划认领药品和一次性材

料,减少浪费和损耗,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准确记录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情况,保证临床正常运转。

2、正确记录收费项目,层层把关,避免手术乱收费现象。

七、工作业务

今年共计完成手术例,经济总收入

年增加元,增长率%。

八、不足之处

1、今年无论文发表

2、新护士对手术器械不够熟悉,手术配合欠熟练

3、专科知识培训力度不够,需加强

手术麻醉科

2010年12月30日

上一篇: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作文下一篇:兴隆乡警示教育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