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2024-08-24

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共10篇)

1.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一

扎扎实实抓党建

安全和谐促发展

锡林浩特工务段党委,于二○○八年七月成立。现下辖基层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71名。

几年来,该党委党建工作一直在同级别单位中名列前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机构调整,制度规范,工作创新,党建工作日趋完善,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党委认真落实公司党委“两高三新一推进”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巩固、创新、发展、超越”的工作主线,牢牢把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认识上抓深化,制度上抓完善,措施上抓具体,成果上抓巩固,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务工作服务于行政、服务于基层、服务于职工群众的工作原则,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学习上级党组织各项精神,并及时宣贯。变电部作为襄樊供电公司重要生产单位,担负着襄樊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使命,时刻确保各项生产维护工作和电力工程的安全成为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随着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生产项目也日益增多,工作任务的繁重并没有松懈变电部党委的各项学习制度,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及时领会上级党委的各项精神,才能更好的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做出更出色的业绩。变电部党委利用党委会、政工例会,组织中心组,网上发布,发放资料自学等学习等方式,加强对上级系列会议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大落实力度。

营造健康和谐氛围,努力打造“五好”领导班子和“四有”职工队伍。按照“五好”班子要求,不断建立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认真坚持“三重一大”制度和党委、行政议事规则,积极在领导班子内部营造一个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协调一致的氛围。中心组学习是提高班子成员理论素质的重要途径,变电部坚持中心组学习不放松,每月坚持采取自学和集中学习的方式,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不断提高新时期领导班子成员的议事、决策水平和执政、参政能力。坚持对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再教育,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上级党组织的各项决议、决定和会议精神,整体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步、风险同担、成果同享”。

积极探索,精心打造“襄电先锋行” 党建品牌。今年公司启动了“襄电先锋行” 党建品牌后,变电部党委积极响应,作为电力生产组的牵头单位,立即着手活动方案制订工作。结合小组均为电力生产单位的实际,把活动重点落脚在电网安全上,并借鉴“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和“党员安全岗位明星”活动的成功经验,决定开展“襄电先锋行·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作为“襄电先锋行”品牌活动建设之一,突出了生产单位工作特色,可以有效确保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必将成为变电部党建工作的另一亮点。安全生产

党员引领

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省公司和襄樊供电公司“服务中心促和谐发展、立足岗位当先进标杆”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在变电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变电部党委不断探索创新党内主题活动的新举措、新做法,努力将变电部党务工作精细化,以使党内主题活动更具实效,更能适应电力企业党建工作新形势的需求。

2006年,为进一步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变电部党委深入研究,追求创新,最终决定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争当“党员安全岗位明星”活动。此项主题实践活动是变电部党委紧密围绕“服务中心促和谐发展、立足岗位当先进标杆” 活动主题开展的一项新的、操作性强、成效显著、贴近党员实际工作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她为党员搭建了一个提升素质、发挥作用的平台,有效地激发广大党员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先进性的显现,更好的在群众中发挥旗帜的作用,确保电力生产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圆满完成。

创建“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和争当“党员安全岗位明星”活动是以在职党员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示范为导向、以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安全监督管理为内容,以树立“平安理念”为基础,以打造“平安文化”为核心,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

“安全生产,党员引领”是此项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变电部党员能够促使自己努力学习各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最新安全生产操作技能,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职工群众中带头杜绝和纠正违章,争做安全生产的标杆和明星,以党员的示范作用引导职工群众巩固安全思想意识,以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职工群众自觉遵章守纪,真正做到“党员个人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最大限度的调动党支部和共产党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此同时,变电部各基层党支部还结合各生产单位的具体专业和工作性质,配合开展了一系列的分专业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使得变电部整个的党内主体实践活动开展得层次分明,协调一致,覆盖面全、成效显著。

比如:运行工区党支部结合变电运行独有的特点,先后开展“六常管理”、“做小事、拘小节”、“星级变电站”党内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层层延伸,效果步步明显;修试工区作为变电站的预试、维护生产单位,要为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电力设备,开展了创建“零缺陷”变电站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缺陷的消除率,保证电网设备的安全运行;工程公司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工程施工单位,开展了创建“零整改工程”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打造品牌工程;昌能公司作为后勤服务和多产业的综合部门,分别开展“创建文明小区”和 “红旗车驾驶员”的主题实践活动,美化生活环境,提倡安全行车。

通过树立“党员安全标杆”,强化安全责任,练就过硬技术,用党员的示范作用、典范效应,带动身边职工群众搞好安全生产;通过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切合实际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夯实了班组安全基础,规范了班组安全管理,为变电部快速、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二

在他的带领下,财政局机关在2010年先后获 “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绿化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五一先锋集体”等一系列省市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全县三个文明先进单位”、“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县级先进,其本人也多次获县政府嘉奖,多次荣立三等功。

抓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他始终注重对财政干部素质的培养,坚信人才是事业改革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任财政局长以来,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队伍素质,促进财政事业发展。

抓班子建设,树立财政良好形象。他强化局领导班子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重要事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全体班子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精诚团结、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抓制度建设,健全财政管理机制。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他制订了学习、考勤、会议、考核、财务管理和资金审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严格要求干部职工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办事,有效地提高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和财政干部的公信力。

抓作风转变,提高财政服务水平。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他率先垂范,带领全局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对照创先争优“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对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公开承诺,确保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同时,创新活动方式,结合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十项措施》,努力强化服务水平和意识。在他的安排下,局机关全面开展“业务学习交流”活动,在每周五下午分批次安排股室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举办业务知识讲座,促进股室间业务交流,拓展财政干部业务知识领域。在县委“手牵手、联帮带”活动中,帮助结对村印塘镇光华村和扶贫村井字镇陈家村理清发展思路,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帮助解决公路建设难题。在2010年,该局被县政府列为全县招商引资试点单位,为此,他亲自带领干部赴京招商引资,通过多方努力,从北京成功引进招商增税项目一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入库税收700万元,是全县招商引税贡献最大的项目。

关心干部,形成工作合力。他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职称考试和后续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财能力,对取得财会类大专以上文凭或考取会计师以上职称的,给予物质奖励。为优化人员配备,研究制订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并大胆选拔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年青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工作,近两年来,全局提拔优秀年青干部10余人,目前中层骨干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支持重视财政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在2010年,机关团支部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单位”,下属的国库集中支付局先后荣获了“市级青年文明号”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的称号,营造了财政部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抓勤征细管 增强财政实力

双峰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源相对匮乏,资金自给率较低。为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保障各项支出需要,他千方百计抓收支管理,财政实力逐年增强。

狠抓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他加强与国地两税等收入征管部门的衔接协调,定期召开征管部门联席会议,做到收入及时均衡入库,2010年累计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303万元,增幅达31.3%,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89%。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和契税和耕地占用税2010年共完成3352万元,同比增长231%。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缓解县级财政困难。随着“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为确保改革工作不延误,政令保畅通,他积极主动掌握改革政策精神,严格按照省厅的部署和要求实施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同时,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情况,申报项目,努力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财力支持,有效地缓解了县级财力不足的困题。

厉行节约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面对财政收入少,刚性支出压力大的窘况,他在强化收入征管的同时,严格执行县委、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各项规定,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厉行节约,严控非生产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集中财力促进经济发展。年初预算下达后,坚决按预算执行,除抗灾抢险等突发事项外,其余资金追加报告一律不予审批。为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在2010年,他安排专人开展“小金库”检查,对全县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行政事业部门等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共查出违纪违规资金300多万元,并收缴财政65万元,提出整改意见80多条,进一步提高了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抓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发展

坚持公共财政取向,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基础上,努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向重点项目、工业园区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他积极筹集和调度资金,努力为项目建设提供足额的资金保障。2010年共安排8600万元用于新行政中心建设,安排3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1000多万元用于海螺粉末站、沿河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700多万元用于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争取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000万元用于堤防工程建设,支柱财源进一步夯实,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全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为抢抓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控、引导和保障作用,加大对县工业园的财政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08年起,县财政每年筹资1500万元以上,用于融资贴息、土地储备及征地拆迁安置等。从2010年开始,进一步理顺了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近3年来,县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25亿元,完成了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农机产业园、台资鞋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等3个专业园区,园区建设面积由2005年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0年的3平方公里,税收贡献由300万元增长到3400万元,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他将促进“三农”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3年来,农林水事业支出年均增长比例保持在30%以上,2010年更是高达80%,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年争取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优质稻项目资金500万元,争取“一事一议”省级财政奖补资金1140万元,建成公益事业项目350个,全年发放“家电汽摩下乡”补贴资金4100万元,以“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兑现各种对农补贴1.3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抓科学理财提升监管水平

为加强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资金运行,他进一步推动和巩固各项财政改革,着力强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投资评审成效显著。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容提质,全县各种基建项目逐年递增,加强政府投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的高度重视下,局下属的投资评审中心专业评审人员从成立时的2人增加到4人,并选聘了18名兼职评审员,人员力量得到了有效地扩充。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操作流程,如今,评审范围从建筑、安装、市政、园林绿化等基本建设扩大到公路、水利、土地整理、古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2010年共完成项目评审283个,送审投资额5.24亿元,审减投资额8500万元,审减率达16.3%,有效地控制了财政性投资项目工程造价,节约了财政资金。

集中支付运行规范。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2010年的支付金额达15亿多元。自实施规范津补贴发放制度以来,集中支付局进一步加大了对津补贴发放审查力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等经费支出,对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据统计,每年的拒付金额在200万元以上。

政府采購继续向纵深推进。通过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他严把采购“申报关、监督关、质量关”,尤其是对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近三年来,每年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在6000万元以上,每年节约财政资金600多万元,综合节支率达13.9%。

国有资产管理有序。2010年以来,全县近40家单位进行了行政搬迁,统一进入新行政中心办公。在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处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他牵头制订了《双峰县国有资产管理和处置暂行办法》,使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在2010年共处置房地产、报废办公设备等各类资产40多宗,实现资产处置款2000多万元。

抓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和谐

他始终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向基层倾斜、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向公益事业倾斜,让公共财政之光普照双峰大地,使全县90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通过稳妥推进“为民办八件实事”,保障了农村卫生、社会保障等支出。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足额安排低保、五保资金,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困难。其中2010年安排低保资金5000多万元,受益群众5.3万余人。每年足额配套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金,目前,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7%,有效缓解了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的问题。2010年,该县连续遭受2次洪涝灾害,他在第一时间带领财政干部,及时了解灾情,积极调度救灾资金2000多万元,兑付农业保险理赔资金800多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早日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

3.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三

郑瑞同

在村级组织中学习推广“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重要载体。其实质是规范村级管理,创新决策程序,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与动力;核心是以民为本,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科学发展;内涵是民主构建和谐,和谐凝聚力量;精髓是凝聚民心,调动民力,汇集民智,构建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淮阳县大连乡在推行“4+2”工作法的工作中,坚持“抓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把组织工作延伸到经济实体、贯穿于民间协会,做到点上创经验,面上抓推广,强素质、变作风、重实效,走出了一条党员干部支持、群众拥护、社会参与的科学发展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组织,广泛动员。一是健全组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组,各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保证工作安排有部署,有专人负责落实。二是广泛动员。采取培训与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在乡党校集中对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专题培训6期,培训人员920人(次)。制定下发了《大连乡党委关于学习推广“4+2”工作法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大连乡“4+2”工作法实施细则》,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会、群众会、出动宣传车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印发“4+2”工作法宣传手册、明白卡2000本,并组织村“三委”干部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通过宣传,让群众明白程序要求,保证在实践运用中不出偏差。三是乡村联动。开展“领导联点、单位联建、干部联户,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基层组织建设双强村”为内容的“三联两创”活动,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村、乡直单位对口帮扶、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三项制度,把联点帮扶责任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村因“4+2”工作法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群众不满意的,追究联村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保证“4+2”工作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力推进,创新服务。一是典型引路。在全乡选定4个村作为示范点,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做到学有先进、赶有目标,逐步扩大典型示范的辐射面,提升“4+2”工作法水平和质量。二是督导驱动。乡党委建立村级重大问题决策档案资料库,每月由村“三委”向乡党委上报重大事项决策情况,乡党委对村级决策的实施进行全程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明确包村乡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4+2”工作法信息员、宣传员、监督员,协助村干部监督好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严格按照“4+2”工作法程序决议重大村务。三是严格考核。将学习运用“4+2”工作法情况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支部分类、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六结合。与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保证低保复核扩面、平安建设、农村“三资”清查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村务活动公开、公正、透明;与深化村务公开相结合,村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依法、依程序监督村务决策是否按“4+2”工作法规定进行决策,表决结果、决策执行结果是否按时公开,公开内容是否符合规定;与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用“4+2”工作法推进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等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与人大专门监督相结合,人大代表参与“4+2”工作法进行重大村务决策,既提高了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责任意识,也规范了议事监督程序,使“4+2”工作法更加深入人心。与争创五好支部、五好党员相结合,开展“三联两创”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勤政廉政能力,既要帮助收集联系户意见和要求,又要负责给联系户解释决策结果,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的村务决策中来。与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按照“利民、便民、为民、富民”的原则,深化政务公开,建设了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便民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走一段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群众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经济。

(三)积极运用,务求实效。坚持借势、顺势和造势相结合,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用“4+2”工作法破解发展难题,凡是涉及全乡的中心工作,乡党委都派驻督导组,入村督促村“三委”利用“4+2”工作法推进工作开展。如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全乡32个行政村按照“4+2”工作法的规定程序,群众自觉自愿,在每个行政村的主要路口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器,建立村级巡逻队伍32支。

二、工作成效

通过推行“4+2”工作法,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自己的民主权益,激发了群众力量,释放了发展潜力,破解了发展难题,推进了集体决策的科学民主,规范了村级组织的决策程序,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新方法带来新变化,村民的事情交给村民办,不仅使村民放心、干部舒心,而且通过互动交流,拉近了干群距离。

二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4+2”工作法实行阳光作业,强化了监督,使干部改变了工作作风,强化了廉政为民意识。推行“4+2”工作法以来,全乡未发生一起违纪案件。

三是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4+2”工作法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大大提速,使村级组织建设硬件更硬,软件更优,构建了村级事务决策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三、几点体会

在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4+2”工作法是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金钥匙”、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加速器”。总结学习推广“4+2”工作法的经验,我们的体会是: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农民来说,规则越简单越好。“4+2”工作法简单、直观、实用,便于推广学习。学习推广“4+2”工作法,不能把它复杂化,要立足农村实际,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并切身体会到“4+2”工作法管用、有用、实用。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正确引导。民主不能超越国家法律法规,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实现和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要引导广大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真正用好、用活“4+2”工作法,不能越权、越位。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重点放在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上。民主表决是“4+2”工作法的核心环节。要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提高村民会议的质量。特别是要针对村民代表外出较多、会议召集难的问题,在时间确定上,探索委托表决、电话表决、邮寄表决等多种形式。

学习推广“4+2”工作法,要把提升村干部和村民素质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4+2”工作法作为一项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它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村干部作为“4+2”工作法的组织者、实施者,其素质高低对推动“4+2”工作法的实施影响较大。因此,在选好配强村级班子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先进典型带动、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着重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同时,要着重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参与“4+2”工作法的民主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

4.抓党建 促发展 争先进 创和谐 篇四

——记姚安县光禄镇江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同波 江尾村委会位于姚安坝子北部,光禄镇中部,距县城10公里,东与草海村、班刘村相连,南与福光村相邻,西与光禄村相接壤,北与小邑村、后营村毗邻。全村辖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01户,总人口4607人,设党总支一个,下党支部5个,有党员142名。是光禄镇人口最多的村委会。

张同波同志自199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基层工作历时16年,曾担任过村民小组长、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等职务。2000年7月至今,一直担任光禄镇江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凭着自身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无限热爱、执着与忠诚,张同波同志在抓基层党务和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工作中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突出的成绩,成为我县基层党建工作队伍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觉悟。

(一)以自身建设带动支部全面提高。作为一名基层党总支书记,一名党务工作者,要想做好党务工作,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新时期党务工作给党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十分重视知识的更新,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保证党务和本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取得了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函授学院大专文凭。在平时的工作中,他能 1 自觉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锤炼,具有不断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能力。在政治素质方面,该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在思想素质方面,该同志能从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入手,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的思想精神状态,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从思想觉悟上,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使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跟上新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该同志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积极开展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认真组织各分支支部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始终做到党员干部学习提高齐头并进、不让一名党员在学习提高中落伍掉队的要求,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的方式方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学习,该同志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中,能坚定的站在共产主义立场,与党中央、省州县各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平时助人为乐,为人正派,坚持原则,清正廉洁,敢于同违反党性原则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二)把党务工作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基层组织学习,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他始终坚持干部联系困难老党员制度,利用业余时间,为困难老党员送学上门,主动帮助困难老党 员学习提高。同时以利用送学上门的时间,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既加强了基层组织,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没有因党务性工作而影响本职工作,对此,他无怨无悔、乐此不疲,不计个人名利,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党务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二、抓管理,树形象,带动村党总支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一)理顺关系,健全班子,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2009年10月经光禄镇动员,江尾村党支部书记高度重视,对村级组织设臵情况进行讨论,决定党员人数达到规定数额的,改设村党总支,把原来的村党支部,改设为村党总支,把原来的党小组根据自然村分布情况改设为党分支支部,根据党员人数及流动党员情况把各自然村村民小组改设为党小组,全村离退休老党员根据自然村情况组建党小组后单独设立为离退休老党员党支部,村委会干部根据挂片村情况,调整到各党支部,负责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协助支部书记加强组织建设管理。在村级组织设臵工作中,张同波同志积极踊跃提出建议意见,在全县77个村级党支部中率先完成村级党组织优化设臵,选出了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村级党组织得到更进一步加强。

在2010年4月全县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张同波同志认真组织,按照法定程序,按照组织要求,选出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队伍。因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各方面组织协调及工作落实表现突出,被县委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严于律己,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二)强管理,树形象,为民服务水平和能力全面提升。在多年的基层党建工作中,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原则,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从不因为自己个人私事影响到村党总支村委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三正、三实”的工作作风,即“心正、身正、公正”,“工作务实、作风扎实、政绩真实”,就是为群众办事不贪不沾、不拿不碰,不损公肥私、不损人利己;坚持本职工作,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处理群众问题时,不存私心,不讲人情,坚持原则。同时他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把群众工作看得不比一切都重要,以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实实在在的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实办好。在村“两委”会上他常说:“我们要对得起群众为为民投出的宝贵一票,要对得起大家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多年来,他一直坚守“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座佑铭,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克己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全体村民群众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增收之路。

三、党建促经济,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加强基础设施,是改善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在张同波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多年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虔心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个人人际关系广的便利,走访相关部门为村基础设施建设筹集物力 和财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多年来他带领村民群众治水害、抗大旱,村庄道路路面硬化,环境卫生整治,卫生改厕,以及重点村村庄道路亮化建设。近两年来,完成村庄道路路面硬化3条,在建3条,总建设路面总长5000米,村庄道路路灯安装2个村,卫生改厕300个,抗旱基井3眼,总投资近200万元。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重视科技培训,促进创业就业。

围绕“加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和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整体素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这一主题,今年年初,张同波从实际出发,一方面,着眼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搭建,把终端站点建设与村党小组活动场所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党小组活动场所现有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在全村7个党小组党员活动室完成了终端站点建设,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延伸到了村党小组,搭建起了村、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着眼于基层党建,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新课堂”,积极组织农村党员特别是返乡流动党员收看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党的知识、政治理论、以及各种电教片和农村实用技术讲座等节目,切实加大对全体党员的培训力度。

在2009年的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为了解决恢复重建进度问题,张同波利用个人关系,多次与姚安县就业服务中心联系,组织村民群众进行砌筑工培训,为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力保 障。在恢复重建中期,为了解决村民群众恢复生产自救及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问题,他再次与县就业服务中心联系,组织部分村民和返乡农民工进行了中式烹饪技术培训,实现了个广大村民群众的再就业。

(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改变集体“空壳”村。

近年来,村集体“空壳”问题一直是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村集体无钱办事,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张同波带领村委会干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进行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经多方论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自愿参与,以股份的方式筹资,村委会以房产入股,兴建原江尾粉笔厂,按照预先论证的“公司+协会联农户”的经营发展方式,在2010年年底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减轻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压力,开创了姚安县光禄镇村集体经济的先河。

(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0年,是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之年,江尾村党总支在张同波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创先争优活动号召,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主题实践活动,引进外资企业,进行人工食用菌——姬菇种植,在村党总支的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之下,种植姬菇15亩,发展姬菇种植大棚40个,由公司建设厂房和冷库对所生产出来的姬菇进行统一回收,统一销 售,最终实现了姬菇种植收益20万元,使种植农户实现了增收。

5.整村移民创新路统筹发展促和谐 篇五

白河县位于安康东部,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辖9镇6乡12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1.8万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近年来,白河县始终把农村扶贫工作放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位置,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平台,以扶贫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为抓手,突破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扶贫攻坚,不断改善农村条件,着力增加群众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9年,四新彭家、中厂马安、桃元联合3个村被列入了省上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他们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有土安置”的要求,捆绑项目资金,加大实施力度,全面完成计划任务,使一部分贫困户告别了偏僻住处,住上了宽敞新房,让山里人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主要做法是:

一、高点定位,强化扶贫移民开发意识

白河县是一个山大沟深、地陡土薄,基础设施较差,公共服务滞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的农业县,全县约有50%农户在海拔偏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沟坡梁地居住,如何抓住整村移民搬迁项目建设机遇,把那些居住偏远的后高山群众搬下山来、住进新村、共享和谐,进而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民生考题。

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难以迅速转变,城乡一体化发展难以破题这一现状,他们大胆探索和实践,先后多次组织人员前往安徽、江西等地学习考察,在立足县情的基础上,大家一致认为:要在这样的山区贫困县破解“三农”问题,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变化,就必须“跳出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后,形成了县城、集镇和生态社区“三位一体”的总体框架思路,着力打造“1630”城乡规划体系,即打造1个宜居县城、6个中心集镇、30个生态新村,建一批融发展、服务、人居三大功能为一体,以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管理服务化、环境生态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体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中心的生态新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村移民搬迁项目的社会效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为此,县上依托扶贫移民搬迁项目,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以集中连片安置为主、零散插花安置为辅,以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农村社区化发展为目标,以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中心,促进公共资源向集中安置点倾斜,公共设施向集中安置点延伸,公共服务向集中安置点覆盖,突出解决集中安置点的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农民增收、生态和谐等问题,吸引更多的贫困群众向集中安置点靠拢,共享优势资源,共创美好生活,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步伐。

二、健全机制,确保移民新村建设扎实推进

白河县以建设城市的理念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整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实行整体规划,分年建设,逐步推进,不断丰富整村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的人文、经济和生态内涵。

(一)科学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以“居住集中化,生产集约化,生活社区化”为目标,对全县10个整村移民村进行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在规划方面,坚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由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公路、电力、通讯等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勘查,综合考虑,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界限;在设计方面,统筹考虑集中安置点的布局,以地势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安全稳固为基本前提,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按照“二十年不落伍”的标准,分别制定《集中安置点详细建设规划》,将山、水、田、路、房、沼及产业等基础设施一次设计到位;在建筑风格方面,广泛吸纳江西民居和“徽派”建筑特点,彰显本县明清古民居特色,分别设计以“灰瓦白墙格子窗”为主基调的田园新居、生态家园、靓丽农庄等不同类型的巴山民居风格建房图纸,通过征求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后,对每个村安置点统一建房风格,一张图纸绘到底,努力形成外观靓丽、各具特色、经久耐用的农村新社区。

(二)严格监管。坚持“群众自愿、不增负担”的原则,严格执行自愿申请——群众评议——村级认定——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五级审定”程序,坚持实行村——乡镇——县“三榜公示”制度,在贫困农户中确定既有搬迁意愿又有搬迁能力的作为搬迁对象,公开公正,阳光操作,使有限的搬迁指标发挥最大效益。按照搬迁户自愿的原则,与施工企业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合同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公示制“四制”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建设质量终身追究制。在项目监管上,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为成员的项目建设指导组,经常深入各项目工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项目建设出成效。在项目验收上,抽调县设计室、质监站、村“两委”委员、群众代表组成建房验收工作组,对照建设图纸和施工标准验收,合格后发放《整村移民搬迁建房合格证》。在资金管理上,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直通车兑付。

(三)强化措施。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县上建立了组织领导、部门协作、督办考核为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县上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包抓人员,落实优惠政策,抓好项目的协调服务和组织实施。县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会议,县政府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乡镇和项目村成立相应机构,安排专人抓好落实。每个集中安置点落实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及时召开现场会,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二是整村移民搬迁项目列入县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红皮书”目标管理考核,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一考核”,严格执行“事不过三”督办纪律,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县委、政府出台了贫困户搬迁优惠政策,要求国土、林业、水利、城建、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减免14项收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统一办理手续,尽最大能力为搬迁户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减免搬迁户各种税费709.6万元,人均减免471元。

(四)整合资源。为让农村群众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县上在整村移民搬迁工作中,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努力实现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到户”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居住社区化、农民市民化“六化”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得到了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建局的项目支持,捆绑了计划、财政、城建、民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交通、卫生等部门涉农资金过亿元,实施移民区公路硬化、安全饮水、户用沼气、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庭院绿化等项目建设,完成“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在移民村还配套建设面积为300余平方米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医务室、警务室、信息室、防疫室、超市、图书室等,建设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向群众提供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证件代办、文体休闲、矛盾调处等多项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出行难、办事难、购物难、就医难、娱乐难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移民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立足长远,提升扶贫移民开发成效

扶贫移民搬迁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白河县把移民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建设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把扶贫移民与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抓实施。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2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亿元,实施移民建房1.2万间,搬迁贫困群众4100户1.5万人,集合各方资金,对移民村进行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配套建设。在抓好移民扶贫工作的同时,组织实施了96个扶贫重点村建设,着力改善重点村基础设施、农村产业、村容村貌和公共事业,解决了7.5万人人畜饮水困难,村村修通了水泥公路;有组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6.5万人,其中实施“雨露计划”培训2781人;累计投放小额贴息贷款资金1.5亿元,大力发展以蚕桑、畜牧、烤烟、木瓜、黄姜为主的农村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使全县5.3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扶贫重点村的实施、移民新村的建成,使该县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特别是在扶贫重点村实施以“五改三建五到户”为内容的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脏、乱、差生存环境,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了农村集镇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几年来,通过扶贫移民探索和实践,他们的体会是:领导重视、考核到位是关键;规划先行、执行有力是保证;部门配合、捆绑项目是基础;发动群众、自发参与是动力;产业扶持、智力扶贫是根本。移民搬迁和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永不懈怠的长期坚持。

6.职工为本抓维权 构建和谐促发展 篇六

这里,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共存,中外思想文化交融碰撞,各类人才汇集,职工群体组成复杂。区工会自1993年组建以来,面对全新的对象、全新的事物,始终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的理念,发扬“拼搏、奉献、求实”的精神,不断探索具有开发区特色工会工作的新路子、新途径。

一、立足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

建立协调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化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和职工良性互动、合作双赢尤为重要。几年来,我们始终立足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积极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

(一)坚持不懈地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把企业建会工作作为永恒的主题。开发区的工会组建工作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企业工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我们始终贯彻依法维权的方针,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攻克重点难点。首先以“工会法”和“实施办法”为内容,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在开发区主要干道竖立大型宣传广告牌,在候车亭设立灯箱广告,工业园内建立宣传橱窗,区报上

开设宣传专栏,举办宣讲报告会,制发宣传手册,以管委会主任名义向企业负责人致函等,形成立体宣传攻势,提高企业、职工对建会的认识。其次,以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度大、经济效益高、职工人数多的工业企业为重点,加紧建会攻关,促进建会工作落实。目前,70%产值超亿元的企业、80%出口创汇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80%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工会。工会组织的建立,为主干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全区劳动关系的协调、全区职工队伍的稳定,促进了全区经济发展。第三,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工业园写字楼工会联合会,解决占开发区企业总数70%的经济规模小、职工数量少的中小企业建会难的问题。目前已建立物业公司和三产服务业工会联合会,覆盖50余家企业,正在推进工业园、写字楼工会联合会组建。第四,以解决劳动关系矛盾为突破口,推进外商投资企业建会。2005年7月,区内一家韩国独资企业发生管理人员无辜殴打员工事件,造成1名员工重伤、12名员工轻伤、100多名员工停工停产。事件发生后,区工会、劳动局、公安分局当即组成了联合调查组,通过深入现场了解情况,调查组发现企业管理薄弱,缺少与员工沟通渠道,是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组要求企业在妥善解决问题的同时,尽快建立工会。在区工会督促下,企业行政与全体员工进行了对话沟通,听取了员工的意见和要求,对打人者进行了除名处理,与受伤员工签订了无固定期合同,随后建立了工会组织,实现了韩资企业建会的突破。目前全区1000余家开业投产的企业,已有50%的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8万多职工,入会率达70%。

(二)建立和完善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商机制,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中的重要作用。2001年以来,我们在不断完善三方机制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对全区劳动关系发展的及时指导和动态管理。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工会、企业协会已经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三方协调工作会议制度(每季度一次会议)、重大劳动争议案件通报分析制度、劳动关系动态信息沟通制度(由原来不定期简报,发展为现在每周一期简报)、劳动仲裁工作制度。三方定期分析、及时处理劳动关系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劳动管理工作更趋超前、更趋主动。2005年,面对全区劳动争议案件和劳动监察举报大幅上升的形势,三方精心组织了职工在百人以上的6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的“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研讨会”。会上,区工会与劳动部门一起,精选了10个发生在企业的劳动争议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帮助企业查找劳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传染病”提供解决方法和途径,并抓住时机,组织了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构建和谐企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工会加强了劳动争议调解员的培训,目前已有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300余名,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使企业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得以及时化解,减少了争议案件的发生。开发区独立开展劳动仲裁工作后,现有4名工会干部被聘为兼职劳动仲裁员,为仲裁工作公开透明,工会依法维护职工权益开辟了新的渠道。此外,通过三方联合发文,编发维权手册,在督促建会,引导和教育职工依法维权方面形成合力。三方协调机制已成为三方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各自工作的重要平台。

(三)及时做好影响开发区职工队伍稳定问题的调查研究,正确处理好发展、稳定、维权的关系。2005年8月,为贯彻中央和市委关于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区工会深入40余家,及时调查总结了区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劳动争议案件和工伤事故大幅上升;超时加班现象在一些企业普遍存在;大量雇用外地进城务工人员与安排周边失地农民就业产生矛盾;拖欠外地建筑施工人员工资现象仍不断发生;一些企业因管理不善,缺少沟通,劳资矛盾紧张等问题。在经过三方协调会议通报研究的基础上,向工委会作了认真的汇报,引起了工委、管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按工委领导要求,工会制定维护稳定的对策措施和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并以工委、管委会名义全区下发。劳动部门重点就超时加班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对涉及5万多员工利益的44家企业进行劳动监察调查,针对存在问题,请来了市劳动局专家来“会诊”,共同商讨治理办法,及时展开整顿。明确规定,今后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加班,必须征求职工意见,经过企业工会同意,未建立工会的企业,需经开发区工会同意,并强调企业要全面推进集体合同工作。

二、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北京开发区是具有特殊劳动关系的经济区域,协调企业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对于北京开发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在这当中,工会组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积极开展“双爱双评”活动。针对开发区以非公企业为主的特点,由区工会、企业协会共同发起开展了“双爱双评”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九

个年头。九年来,有上千名职工和百余名企业经营者走进了“好职工”、“好经理”行列。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劳动奖章模范群体和劳模集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还拥有在北京乃至全国都为数不多的来自外商独资企业的全国劳模、北京市劳模。2005年,我们结合评选劳模工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组织劳模报告会、劳模风采展示、劳模事迹专访,深入企业为“好职工”、“好经理”献花、颁奖,这些活动构成开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开发区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在,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正式明确把“双爱双评”活动作为全区性的评选活动,当成一个品牌,继续做大做好。

(二)积极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在企业工会和职工的呼唤下,开发区职工帮扶中心于2005年4月8日正式挂牌,下设职工再就业帮扶中心和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短短几个月中,帮扶中心已举办了5期培训班,与3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渠道,解决了600多名职工的就业困难。法律援助中心,在社会中介组织的帮助下,开通了法律援助热线,设立了专业律师法律咨询日,已为300多名职工提供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争议调解服务。送温暖活动,坚持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2005年国庆前夕,区工会了解到特困职工的困难和外地进城务工人员在开发区的生活状况,拿出10万元,给20余名特困职工送去慰问金;赠送的电视机、洗衣机和各种生活用品惠及外地职工7000多名。这样的帮扶工作解职工所难,帮到了职工的心坎上,在企业和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家入区韩国独资企业的董事长,临时从韩国来京处理业务,得知区工会开展送温暖活动,执意从城里赶到开发区,与区工会同志进行热情交

谈,他十分感慨的说:“从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工会与其他国家工会的不同,中国工会关心支持企业发展,是职工的贴心人、企业合作的好伙伴。”他同时表示,今后要同企业工会积极配合,提高职工福利待遇,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关注基层,服务职工,不断创新发展工会工作

基层是工会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是维护职工权益的前沿阵地,是提高工会维权能力水平的根基。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经费和人力倾斜到基层,改进工作方式服务到基层。

(一)加强基层工会建设。从企业建会之初就打好基础,坚持选好基层工会主席,抓好组织建设;建好工会账户,保证经费独立管理;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会工作;注重总结经验,树立基层工会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会干部的能力水平。连续六年,把半年工作会议放在兄弟开发区开,借此机会让基层工会干部走出去学习经验,开阔眼界;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基层工会主席到国外培训考察,探索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会工作方法;通过设立工会论坛,开展恳谈活动,论文征集交流评比,力求工作不断创新;建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基金,理直气壮地维护工会干部的自身权益;通过建立工会网络,加强与基层工会联系,提高办事效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基层,带动基层工作,仅2005年区工会深入企业100余次,到40余家企业指导工作。

(二)开展活动服务职工。坚持工会搭台企业唱戏,这些年,区工会从方便企业,满足职工兴趣爱好出发,年初设计方案,提前安民告示,活动贯穿全年,企业选择参加。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两年一届的职工运动会、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一年一届的篮球比赛、围棋比赛,每年交替轮换的登山比赛、游泳比赛、健美操比赛、文艺比赛、摄影绘画比赛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跃了企业,吸引了职工。我们还成立了足球、篮球两个俱乐部,坚持区工会指导,企业自我管理,这两项活动有了很强的生命力。现在,不少基层工会也以文化体育俱乐部、运动队、兴趣爱好组等方式把职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7.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七

广元市煤炭工业管理局(2012年10月 日)

自开展定点扶贫和“挂包帮”活动以来,市煤管局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多次深入定点扶贫和挂包帮联系点青川县马公乡锅坛村,致力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有力地推进了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帮扶以来,全村种植以柴胡为主的中药材430亩,中药材产业实现从零星到规模的重大突破,新硬化村道5公里,建成1100平方米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较2009年人均纯收入1100元增长109%,无刑事案件、越级信访事件发生。局定点扶贫工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帮扶方案制订科学

青川县马公乡地处江油、平武、青川三县结合部,典型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锅坛村更为偏远,人烟稀少,全村仅99户271人,耕地510亩,无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1100元。面对积贫积弱的挂包乡村,发展思路和方略至关重要,局党组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2

户新建房达到100%,村内环境整治面达100%,村容、村貌明显改变。

四、完善阵地,配强班子,基层组织显著增强 基层组织是最终直接面对群众的党的最基层战斗堡垒,是引领群众发展致富的主心骨,是党的各项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局挂包帮领导小组切实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挂包帮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来抓。落实资金,对村两委阵地进行了全面重建,建立和完善了计生卫生、文化体育、农民培训、便民服务、农村书屋等农村公共服务阵地,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的“村级事务议事堂”、“党员干部学习处”、“党员群众服务站”、“致富技能培训点”、“精神生活活动场”等配套功能。在2011年村两委换届中,协助马公乡党委、政府,坚持把群众真正公认、表率作用突出、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创新发展的同志吸纳到村两委班子,实现成功换届。新一届两委坚持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不动摇,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和种植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村民自治水平跃上新台阶。坚持“双向培养”,新发展党员3人。局专职帮扶干部到锅坛村任支部副书记,迅速转变角色,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沟通、零距离服务,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五、真情结对,全力帮扶,干部作风持续转变 在主导造血型帮扶转变的同时,我们不忘投入型帮扶,对村上的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局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联挂村上因残致贫特困户周朝林家,局班子成员及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每人都联挂一户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大家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农村,与联系户交朋友、结对子、认亲戚,既给他们送去急需的棉被、棉衣等日用品,又给他们每年不低于500元的现金,还帮助解决日常生活的一些困难。据统计,开展定点扶贫和挂包帮活动来,局机关干部共捐款9.8万元,捐棉被36床,棉衣36件,油72桶、肉180斤。通过持续、有效的帮扶,一方面密切了干群关系,群众对干部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有许多帮扶户与机关同志结下深厚的友谊,遇到矛盾和困难时主动咨询联挂干部,逢喜事时还主动相邀。有群众还致信市委书记信箱,表达对党的帮扶政策、措施的感激。另一方面,提升了干部素质,机关干部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通过到村调研和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机关干部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从根本上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自觉锤炼党性、转变作风,推进了局机关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8.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八

努力追求沿海滩涂和造纸工业的和谐发展-江苏双灯纸业有限公司抓环保促发展纪实

在江苏射阳县利民河与黄海交汇的`接口处,一道混凝土浇铸的节制闸,不仅把利民河与黄海分隔为两重水,更像一缕土黄色的飘带,一头系着黄沙港镇区的最南端,一头牵起8年前才在盐碱海滩上崛起的双灯生态工业园区.

作 者:李兵 作者单位:胜达集团江苏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刊 名:造纸信息英文刊名:CHINA PAPER NEWSLETTER年,卷(期):2009“”(12)分类号:关键词:

9.凝心聚力抓安全 攻坚克难促发展 篇九

今天在此召开2009年夏季安全“爱心传递”活动动员工作会议,就是要在6、7、8、9月份这个各类事故易发时期,号召全体员工、上下齐心协力,“关注安全、关爱员工生命”把安全这个“天”字号的大事做好,做扎实,刚才庆勤同志提出了不少新的工作思路,我认为很及时,很可行,是应该全面提倡和推广的,干任何一项工作,只要有思路,才能有出路,只有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只有找准存在问题的症结,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此,我就公司的安全工作和这次竞赛活动讲四点意见:

第一,认清安全形势,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做到对员工群众负责,对员工家属负责,对企业负责。

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最能体现一个单位或企业的整体工作水平,安全工作是反映一个单位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应该说,这几年,通过我们在座各级负责人的齐抓共管,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各类事故也得到明显的遏制,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去年尽管我们事故总量不高,但仍有死亡事故,今年又连续发生三起交通伤亡事故,和几起轻微伤事故,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公司推行这样一种理念,就是“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目前,在一线岗位工作的干部和操作员工,已逐步向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过渡,这部分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人的期望都很大,上有六位老人,有的还有爱人和孩子,一旦在人身安全上出了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连锁反应是非常大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应该倍加珍惜。

10.统筹兼顾抓安全 和谐平安促发展 篇十

工投离退休干部管理中心

2007年10月15日

2006年10月31日,管理中心党委为了在老干部中推动理论学习,全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扎实推进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发出了《关于开展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活动的通知》,中心党委号召各党支部,深入开展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鼓励老干部畅谈学习心得,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学习和写作活动的深入,我们又根据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学理论、促和谐、作贡献、乐晚年”主题教育的通知》精神,结合收到的老干部数份书面建议,要求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列入学习和征文的范围。从而逐步形成了《知荣辱 抓作风 促和谐》的征文主题。并准备把部分征文汇编成书,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征文活动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共收到征文116篇,充分体现了老干部学习理论的热情。征文编辑小组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评奖、选编、编辑、本人审阅签字等工作,最后中心党委进行了审查。汇编《知荣辱 抓作风 促和谐》一 书,体现了中心离退休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初步成果。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市委老干部局、工投公司有关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这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

1、序言;

2、获奖名单;

3、七十四篇征文;

4、后记。其中征文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知荣辱篇,第二部分为抓作风篇,第三部分为促和谐篇,第四部分为回忆录篇,前三部分采用论述文体裁,后一部分采用记述文体裁。全书十六万字。下面汇报四个问题。

一、有100多位老干部积极参予征文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学习活动的开展

这次征文活动,中心的离退休党支部高度重视,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有105位老干部踊跃投稿,占中心老干部总数的11.54%。涌现了许多感人事例。

一是支部书记精心组织、带头撰写。离休一支部在曹振华书记带领下,有18位同志参与,投稿25篇,同时多次向中心党委和公司党委提出搞好征文活动的建议;离休五支部缪吟龙书记不仅自己认真写好征文,还对支部的投稿审阅修改,并将稿件打印成稿;此次征文活动有12位支部书记带头撰写心得体会,有十个支部征文数量超过五篇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征文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老干部认真学习、积极参与。86岁的离休干部张烨宇同志,虽年老眼花,但主动请缨撰写征文,一笔一划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一文;李德明同志为 写好征文,查阅了大量资料;沈岳冈同志的征文是在医院陪护老伴时完成的;杨秀藩同志发动老伴一起写征文;王诚同志征文完成后,一遍一遍地修改,只到满意为止;张敬文、陈友明、徐锡宏、汪泽、陈志等许多高龄老人,学习不放松,勤于笔耕,有的自己不能写,就请子女代笔,有的几易其稿,细于推敲,有的废寝忘食,坚持研读,力求撰写出有特色水平的理论文章。曹建华、韦堤、张华涛、王培胜、谈林宝、张国钧等同志都是抱病握笔、克服困难完成的。另外林骏章、陶玉清、左朋、杨镜人、金岳、陈柏清、陈子明七位同志都完成两篇以上征文,显示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习积极性。

三是老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有感而发。被团市委授予“苏州市十佳校外辅导员”称号的离休干部陈福兴同志一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投入全身精力,他担任苏州20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义务为10万余青少年宣读革命史、和谐观,他撰写的“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就是他心中的夙愿;独居老干部龚玲,自住进老年公寓后积极帮助别人,她撰写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自身余热”就是她生活写照。退休干部彭爱珍同志,退休后多年未动过笔,并且白天还要照看孙辈,她硬是利用晚上时间理思路打腹稿,整整一个星期写作到深夜,真实反映了“保持情趣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退休干部薛为民同志与妻子合作撰写了“建设和谐要从我做起”,内容是老夫妻奉献社会、奉献别人做好事的亲身经历,令人鼓舞。

二、征文选编的依据

收到的116篇征文,“知荣辱篇”有30篇,“抓作风篇”有14篇,“促和谐篇” 有36篇,“回忆录篇”有36篇。按照选编文章的要求和征文出书,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我们选择了74篇征文汇编成书。选编过程中的主要依据是:

“知荣辱篇”体现胡锦涛总书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讲话精神,由四个版块组成:即专题综合稿二篇、“八荣八耻”分述专题稿八篇、胡锦涛文章的三个标题稿三篇、体会稿六篇。

“抓作风篇”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今年“两会”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精神,体现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要求;由两个版块组成:即专题综合稿三篇、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专题稿八篇。

“促和谐篇”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精神。由五个版块组成:即专题综合稿五篇、和谐文化稿三篇、和谐行动稿六篇、科学发展观稿七篇、党的建设稿二篇。

“回忆录篇”选编文章体现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 风气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精神,有感而发写出的,共二十一篇。

三、征文反映了老干部学习理论勇于探索的优良传统 老干部们是通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同时又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加深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收到的116篇征文,观点鲜明,结构合理,文笔流畅,体现了老干部们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修养,反映了老干部学习理论勇于探索的优良传统。

专题综合类文章紧扣“知荣辱 抓作风 促和谐”主题,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学习理解开阔了思路。荣辱观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一文为我们从理论上弄清了传统荣辱观、革命荣辱观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学好用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切入点;荣辱观的价值取向一文告诉我们荣辱观是做人之道,每个人应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新时期的领导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文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八个方面良好风气比喻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很有新意;领导干部要强化“三个意识”一文告诉我们忧患意识是发展之魂,公仆意识是为官之本,节俭意识是光荣传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的“硬杠杠”一文加深了《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的理解;和谐社会的历史脉承和理论依据一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凭空提出来的,而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自觉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一文告诉我们提出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谐社会是一个共建共享的社会。

分述专题稿题目扣得紧、论述依据足、观点十分鲜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个方面以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八个要求都分别作了阐述,为下一阶段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两个八个方面以热爱祖国是一颗放大了的“孝心”、服务人民是党员干部的毕身追求、崇尚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石、辛勤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团结互助推动社会进步、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的道德标准、遵纪守法是规范行为的“底线”、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以在勤奋学习中坚持学以致用、只有心系群众才能真正服务人民、干革命搞建设都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能丢、要顾全大局必须令行禁止、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团结共事、领导干部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保持情趣健康高尚的精神追求为题,加深了理解。和谐文化的三篇文章也很有新意,一篇文章与许小年教授进行平心静气地探讨,提出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 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一篇文章强调要仁者爱人、义者明理、人际礼让;一篇文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

回忆录都是有感而发,题材多样,情节感人。左朋同志回忆了参加莱芜战役的一段往事,强调奉献精神,继承不怕苦、不怕死的光荣传统;李丕斌同志在伏牛山敌后斗争的经历,说明把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军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顾维行、任振、罗耀华、张为干同志回忆了在革命荣辱观指引下踏上征途,磨练革命意志,经受艰难考验的军旅生涯;赵文明、薛宜庆同志想到童年和少年时期的遭遇,以及追随革命、追随真理的一生,坚定了爱国和革命的信念;张烨宇、方铨衡同志回忆了参加学生运动的经历;程懋洪、彭世涛同志讲述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历。

四、在老干部中开展读书兴趣和征文活动,是加强离退休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老有所乐”的一种好形式。

征文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离退休党支部建设,老干部们 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成为主流。这次汇编的践行荣辱观从我做起,做一个知荣辱的合格公民,艰苦创业永不能忘,终身学习无止境,不能忘记过去的苦,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服务于民是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社会和谐离不开个人修养的提高等等文章,都反映了老干部们的心愿。通过学习,老干部们纷纷表示:

践行荣辱观,做思想改造的表率。只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到人性、人品、人格的高度来加以认识,才能深刻理解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老干部有着传统荣辱观、革命荣辱观的基础,有理想信仰的优势,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很少受到“权”、“钱”问题的干扰,但仍然要不断加强学习,继承光荣传统,摒弃各种错误的认识,把思想改造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认识世界,用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践行荣辱观,做维护党纪政纪的表率。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更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老干部要弘扬“老而不敢忘忧国、退而不求名和利”的革命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明辨事非、区分善恶、分清荣辱,倡导昂扬正气、清廉文明之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以良好的党风带动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我们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每个公民做人的准则。

践行荣辱观,做建设和谐社会的表率。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老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自身的文明行为,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浓厚氛围,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用外在的行动来检验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来证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真正做一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者和宣传员,以及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推动者和促进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得以编辑发行,编辑委员会的全体同志也作出了艰苦努力,本书的离退休五位编委,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流下了辛勤的汗水。特别是本书主编离休干部林骏章同志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林骏章同志先后多次提出书面意见,涉及征文内容的扩展、评奖、书籍的名称、封面、内容、题目格式到编辑出版等事项,为编辑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林骏章同志全身心投入编辑工作,细到每篇征文的标题和编辑重点都作了安排;同时本人提议所写文章不参与评奖。

上一篇:论文答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下一篇:《玫瑰公主》童话主题婚礼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