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学讲座反思

2024-09-13

听数学讲座反思(精选10篇)

1.听数学讲座反思 篇一

听名师讲座之后的体会与反思

9月20日,教育局组织了专题为“挑战传统教育理念,成就学生幸福自身”的报告会,我们在市政府会议中心有幸聆听了刘宵、韩玲两位老师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精彩讲座。听后我真是受益匪浅。感觉两位老师的讲座中的每一个案例,都是在帮助、解决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惑,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疑惑之处顿时茅塞顿开。下面我就两位老师的讲座,谈谈我的体会并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

一、让学生“服”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韩玲老师说:“只要学生服你了,那么你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干什么”。是啊,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你的学生服你了,他才能愿意去学你所教的学科。那怎样才能让你的学生服你呢?首先你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上好第一堂课,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佩服你。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公正。说话一定要算数,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像两位老师说的那样,我经常抱怨这届学生太难管了,一点都不听话,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就在学生没有“服”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要打动学生的心。第一次上课要牵引学生的魂。不到万不得已不请家长到校。在学生面前赞扬科任老师。所以班主任是苦干、巧干干出来的。

二、平和的心态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两位老师都多次在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事办的大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因为我们的老师在纠正自己学生的错误时,我们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我们所要采取的教育行为,而我们老师的一些过激言行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是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学生的内心伤害是很深的,或许一生都难以抹去。若不能以正常的心态处理学生的错误,教育行为就会变形,成为教师非正常情绪的宣泄。因此,在我们处理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想一想,“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否掺杂了自己的非正常情绪,”“我们是否有必要用批评的口气对待学生?”“我们这样做是在解决问题呢?还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三、做智慧型的教师

我们都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他们什么都懂。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要有灵活应变的思维能力,既要保持自己的威信,又要和学生搞好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教育的效果。

四、赏识、接纳问题学生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

两位老师在讲座中曾经不止一次地着重强调:对于那些问题学生,你一定要用放大镜找他的优点,赏识他。如果用放大镜也实在找不到他的优点,那么你可以不赏识他,但是你必须接纳他,因为他是你的学生,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一个还没有长大的未成年孩子。这种观点对我触动很大,每年每届的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落后的学生。我们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甚至是常有的事,如果我们老师只是一味的训斥,或挖苦、讽刺学生,往往是适得其反,势必促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深爱并理解每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触及孩子的心灵,善于肯定学生的进步,哪怕一点点,就是教育的成功。

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我的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儆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然而,两位老师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避免当众点名批评学生。因为他们认为学生的想法、作法比较单纯天真,而且学生气质各异、水平不一,做错事、说错话的情形时有发生。因此,我们教师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

总之,听了两位老师的这次讲座,我深深地理解了作为教师的不容易,也知道了一名优秀的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背后付出的汗水。牢记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表现在言语上,更要身体力行的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在班级管理中,我要创设优质的管理情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使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在今后的工作,我会深刻反思这次培训的经验,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实际当中,争取日后的工作能有一定的进步

2.听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讲座有感 篇二

有幸聆听了浙教院吴卫东教授关于《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的讲座,吴老师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从另一个层面引导我们进行了解读有效教学,现把听课笔记稍作整理,与各位老师共享。

吴老师指出,教学具有双重价值。而我们又很难以某一行为判断出来是不是有效教学。她认为,不同类型的数学课的有效性思考不一样,并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数学课按教学内容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和综合实践课,新授课就好比是掏珍珠,练习课就是擦珍珠,复习课就是把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的项 链,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把项链卖出去戴在顾客脖子上。

为什么探讨有效教学?吴老师提出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用使好这把“剑”。她指出在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一是教学有时候往往会禁锢思维,她举了她女儿暑假作业的例子。暑假作业上有这样一题:小明今年9岁,比小红大5岁,问5年之后小红比小明小几岁?吴老师就问她的女儿,这题怎么做,她女儿是这样回答的,要知道5年之后小红比小明小几岁,就要知道5年之后小明几岁,小红几岁。这时候吴老师是既欣慰又伤心,欣慰的是她的女儿基础知识学得非常扎实,解题思路非常清晰,伤心的是她认为她的女儿成了教育的牺牲品。的确,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这样复杂的解题思路,而我们的学生往往由于思考过于模式化,把问题复杂化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母亲怎能不心寒呢?

二是教学有时候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如:在教学统计时,非得让学生学会划正字吗?用别的符号就不行了吗?在这里“正”字的真正用意是什么?是让学生从安格计数到按群计数发展,我们老师为了追求统一的表达忘却了思维的多样化。

三是摧毁自信,“你实在太笨了”老师无奈时会这样说,并不是危言耸听,有可能这句话将使一个孩子永远对数学没有信心,惧怕数学。

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吴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有效教学的三个方面,就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指目标达成。这堂课想干什么,达成了吗。有效率指有思考力度,非常简单的材料,进行有深度的数学思维。有

效益指达成多元教学目标。她强调学生的发展是硬道理,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到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是一条折线,始终在寻找起点与目标之间的最短距离,每一段过程都是师生选用一定的学习材料与学习形式,通过互动、对话,从起点迈向终点的过程。

吴老师在讲座中讲了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1、基于学生的学习的三点:起点、难点和差异点。

学生学习起点的方式主要有:生活经验与直觉体验。“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太适合从生活经验进入,数学中的点、线、面是没有大小的,生活中不存在数学中的点、线、面。而“数与代数”的教学,很适合从生活经验进入。直觉经验主要用于“空间”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看,学生对新知识的内涵往往无法表达清楚,对新知识的外延往往有一定认识。那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的外延,理清知识的内涵。对于学习起点,吴老师还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最好让全体学生写写、画画等)?以哪些学生的起点为标准(要研究“差异点”)?如何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于学生的学习难点,她说没有难点,就没有数学思维。难点体现在与直觉经验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容易混淆之处,也体现在容易产生负迁移之处。

学习的差异点,有直觉差异,策略差异和方法差异之别。

2、选择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按形式分可分为文本材料与操作性材料;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理解有价值?(吴教授的回答是合理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数学结构的。有挑战性的、变式的、思考性的练习;可进行多次教学创作的学习材料。)

3.旅游中的数学听后反思 篇三

观看了本节课的视频后,我觉得老师能把一节练习课上得如此的活灵活现,真的很不容易,可见老师对教材做了很深入的分析和创新的。本节课并没有死板的换算练习,而是从头到尾体现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圳一步的认识,不仅仅是换算,而且还包括体会了不同的凑钱法,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其实,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中,处处体现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信息。比如,例如,在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知识时,如果完全局限于讲授法,学生对“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很难理解。反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教室内现有的物体,如:桌面、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表面等,这样一来,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就显得直观化、生活化了。同时要求学生在动手摸一摸后再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桌面与课本的封面在大小上有何不同?哪怕是学困生,我想他们也容易看出桌面与课本的封面在大小上的区别是:桌面大,课本的封面小。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在实际生活中,大家还能说出谁和谁相比哪些面大?哪些面小的例子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主动参与,又能使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具体化、生活化,教师和学生又何乐而不为呢?

再比如就四年级教学“统计”教学的实例来说吧。教学中,课本中设计的是先用一个简单的统计表告诉学生泰山、华山等几大名山的高度,然后让学生根据简单的统计表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最后再在次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知识。我想,课本中的设计告诉我们教师的也只是方法而已,并不是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课本上的例子去教学。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针对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教学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同一个目标。在教学中,我就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例子,我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各小组长汇报出各小组人数,教师用简单的统计表板书汇报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绘制出四年级(1)班各小组人数统计图,由于学生统计的知识就是班级各小组的实际人数,学生参与兴趣比较浓,完成速度也很快。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让各小组长汇报出各小组男女、生人数,同样用简单的统计表板书汇报的结果,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能从统计图中也能直接看出我们班各小组男女、生人数,同学们还能绘制出新的统计图吗?这样一来,学生在好奇、想尝试、有自信的氛围中,很自然的有独立完成的,也有与周围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的,而且完成的效果都很好,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全体学生的相互指正,共同归纳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知识,而且当我再次回到课本上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题时,学生的正确率同样很高。这应该就是课堂教学中让数学知识回归学生生活、回到学生的身边的作用吧!

4.听数学讲座反思 篇四

春天是个明媚的季节,明媚的光波在树林间徜徉,给香樟树披上了一件梦幻的衣裳,碧桃的紫红被打扮得更加耀眼,海棠渐残的花瓣在春光里显得有些犹豫,棕榈树伸着如蒲扇般的手掌,抚摸着飘落进他指间的乳白色柳絮。

哦,柳絮,这小精灵倒是自由而任性,在春风拂面的日子,她居然在空中自由飞舞。累了,倦了,就停在地上一会,春风一吹,又开始了一次漫长的旅行。一朵又一朵,一群有一群,如一架架自由翱翔于天宇的小飞机,在清脆的童音里,在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视野里,带着孩子美丽的梦想,于明媚的春光里穿梭。

春天呀,明媚春光里,处处都留下了您清晰的脚步。

2

春天的脚步是踏着古人的脚印,把时光走成了历史,把春光走成了来年的又一次春暖花开,又一回鸟语花香,又一天春光明媚。

这天的春光特别的明媚,我携一缕春风,带一树花香,掬一束春光,走进了太和文庙。这里的国学大讲堂里,作家王秋生老先生正在给大家作一次有意义的讲座。讲座的名字和这春天一样富有诗意,他从作家的情怀谈起,给与会者传递了一个作家对文学的痴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中国文字的眷念深情。

老先生的话语如叮咚的山泉,似优雅的琴音,若明媚的春风,落进了人们的心底,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在心灵的土壤里孕育出对文学的爱慕的种子。这种子将在这明媚的春日里,于春雨的滋润下,发芽、生长……

你看,春天走过,脚步铿锵有力呢!

3

春天是个读“书”的季节,读桃树的粉红,读梨树的雪白,读海棠的火红。读黄鹂的委婉缠绵,读百灵的清脆回环,读喜鹊的喜气洋洋。读春风的温馨舒畅,读春光的酣畅淋漓,读春雨的悱恻绵长。读春树生机勃勃,读春草的似水柔情,读春花的姹紫嫣红。

春天是个读书的季节,读四大名著文字里包含的深刻,读红色经典里蕴育的革命情怀,读外国名著的丰富内涵。从书籍里汲取养料,丰富人的精神,装点人的灵魂,深化人的世界。读的量变就会转化为写的质变,深邃的文字来自广阅读和深阅读的海洋。“爱上读书吧!”王先生说,“爱读书的人才有美丽的梦想,爱读书的人才会有下笔千言也不倦的执着,爱读书的人到老精神的世界都会有鸟语花香。”

啊!一个作家的情怀竟是如此深刻!那温暖的情怀里春光融融,善意洋洋。精神的深邃和富足里,走过执着追求文学梦的的脚步。这脚步属于这个春天,属于这个明媚春日的礼物。

4

少年时期的作家梦,在那个遥远的春天发芽,在这个明媚的春天结果。哦!王老先生啊!您分享您一生的阅历,关于作家的人生历程。每一个追梦的脚印,清晰如这明媚的春光,金灿灿、亮堂堂、光耀耀……

您喜欢诗,为此读了大量的诗歌;您喜欢诗,为诗歌诠释生动的评论;您喜欢诗,为诗歌生成青丝变白发。

您喜欢散文,为此读古今中外名著;您喜欢散文,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您喜欢散文,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思索。

您喜欢古代文学、地方文史、传统经典的研究和普及,影响和培养了一批文学青年。您是阜阳日报社资深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您的研究和您的评论也是我们阜阳人的骄傲!

您脚步铿锵,落地有力!您虽有遗憾,但人生如此也很不凡。

这个春天,因为您的讲座而变得格外富有诗意。又因为春日阳光明媚,春天的脚步就会摇曳多姿。

5

春天的脚步,也是文学的脚步。因为在今天的文庙里,我嗅到了文学了的清新典雅的气息。这气息将渐渐发酵,酿成最纯最美的文学的酒呵,它会在岁月的长河里历久弥香。

听讲座,犹如倾听一个高人或智者的心声,他一生的光阴都沉淀在文字里,从容自如。任意挥洒者有之,深刻反思者有之,发现创新者有之。从这个角度上讲,作家的人生故事,作家的灵感创造,作家的生活感悟都会在文字里做一次长途旅行,不知疲倦的旅行。

我想,每一次旅行都有昂扬的精神,都有深邃的思索,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惬意。只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写出人生的好诗,哲理的好文,写景的美篇,叙事的经典。但全才很少,做到者又有几人?

我们每天都忙于教学,教过的学生很多,成才的也不少,也会觉得小有成就感。可是,很多人或许都有一个文学梦。作为教师的我们,每次都是难于抓住文学的翅膀,想想也很伤感。但追逐春天的脚步,有幸聆听一场关于文学的讲座,真是此生大幸。

作者:李帮启

5.听数学讲座反思 篇五

——烟台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反思

上周三,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烟台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却使我受益匪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仿佛注入了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激情,回来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培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上午聆听的名师讲的观摩课,亲眼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为师者的魅力,体会到了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也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和“新课程,新理念,新思路”带来的新变化,他们的课堂是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

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中,陈兴远老师讲练结合紧密,不断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思考、探究,例如:“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判断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想不想判断一下?”、在学生正确解答题目后,说“看来这道题没难住大家,还敢再来吗?” 在语言的激励中,练习题的难度不断加深,学生的思路也不断拓宽,在老师启发下,学生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师及时的追问下,学生提出了有效的数学问题:“为什么2和5的倍数只看个位数就能判断,而3的倍数要看各个数位的数之和?”这个问题,把这节课挖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当我听到这个问题时,跟学生一样开始的思考,因为在我也从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陈老师巧妙的采用让学生分组摆小棒的方法,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培养了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而最后一个环节,陈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本节课哪个环节印象最深?”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利用今天的方法,研究一下9的倍数的特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数学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陈老师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把每节课都当做优质课来上,用良好的习惯做根基,打造课堂的和谐高效。”

《圆的面积》这节课,麻明家老师构思巧妙独特,首先用《曹冲称象》这个小故事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经验中已有的“转化”思想,巧妙地为新课的教学、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在引导学生计算圆的面积时,麻老师让学生

1用手中的纸片想办法折一折,转化为以前学习过的旧图形,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麻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越过思维障碍,获取真知。在学生分组探究时,他及时发现有创意的做法,鼓励学生到讲台给大家展示和讲述。很快学生想到了把圆变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两种思路,而麻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只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探究,而是两种方法齐头并进,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对比中,分别用这两种方法一步一步得出圆的面积,推导出的圆的面积公式。麻老师围绕着“怎样更像”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追问,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了“极限思想”。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到了如何学习。

名师们的课堂可谓精彩迭出,从名师们的授课中,我深受启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更清楚的看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的教学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努力的方向:

(1)多增加探究式教学内容,多让学生互动。这对于我的物理课堂尤其重要,今后我要大胆的放手,逐渐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自己归纳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急于灌输知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上都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我应该真正做一个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教态要自然、大方、得体,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用非常具有启发性的话引导学生去探素,去发现、去解决问题。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用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学生进行称赞和鼓励,与学生真情交流,逐渐形成自然默契的师生对话和智慧高效的课堂。

6.讲座听后感 篇六

本次讲座分为三部分,专家们生动形象的讲解内容令我们深受感触,对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座最后的有奖问答环节不仅强化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让我们在热闹的氛围中体会到学到知识的满足。

第一部分的荒漠化是最贴近我们西北地区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李博士的讲解使我了解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程建设的破坏风蚀、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原因)导致了荒漠化的加速,人类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威胁到自然环境的正常循环,土地退化,荒漠化地区的人们应该转变意识,应该有一定的劳动力输出,来缓解靠土地吃饭的局面;该类地区还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之外一些经济附加值高的工业,而粮食可通过购买其他地方的产品的形式来解决,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更好的治理沙漠化,控制荒漠化的发展

第二部分的荒漠植物类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新奇的植物世界,了解了荒漠植物是如何在气候干旱的地区生存。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依附在红柳根系的一种植物,人们为了贪图利益不顾植物对生态的重要意义,擅自破坏,使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作为生物圈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要自觉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我们的贡献。第三部分的雪豹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善于隐藏的雪豹是一个优秀的捕猎者,也是个强大的策略家,高超的捕猎技术使他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而在新时代,人们的活动不但威胁到了雪豹的领地,而且使他成为了濒临灭绝的动物。人口还在不断地增加,而雪豹的数量却不断的减少,为了生物链的完整,为了我们的地球还能充满生机,人类需要保护动物,保护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7.听“创业讲座”有感 篇七

2014年10月21日,我院特别邀请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在学院演艺大厅做了主题为“动感职场,赢在未来”的创业专题讲座。学院近千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整场讲座,李家华教授饱含激情与幽默睿智的风格,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放眼当下,一方面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毕业生面临“毕业就失业 ”;另一方面挤公务员、争相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依旧呈现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创业一词已成为人们意识中较为普及的词汇了。在讲座中,李家华教授首先重点论述创业有道。告诉我们创业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要注重团队合作。同时要尽量拓展自己的各项才能。其中在“创业是什么”的讲解中,李教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PK各自的创业计划,讲座气氛达到一个高潮。通过带大家做手势变换,李教授再次让大家领悟创业者应具有的特质与企业家的精神,启发了大家的创业意识。

李教授详细而系统的介绍青年创业为了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的问题,理论先行,辅以事例。李教授带领学生们一起领略创业的精彩,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微观创业,从而达到一个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李家华教授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响。

最后,李教授鼓励大学生们确认职业生涯远景,寻找实现路径,保证执行力,适时评估判断,主动调整更新,维持有效的就业行为,这样就能科学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光明灿烂的未来。讲座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两个小时的学习,让同学们对就业及创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们创业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此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创业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创业是一种品质,一种团结协作、胸怀天下的品质;创业更是一种磨练,一种挑战人生、成就梦想的历练。我发现,任何一门行业,包括还不能算是一门行业的创业,越往深里走道路就越艰辛——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轻轻松松地成功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大二学生,在校园应该学会创新和自主的学习能力。

我们应该有创业意识,如果要开办公司,还需要了解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尽管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与学历学识并不成正比,但相关知识的储备可以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业需要灵活的头脑,敏锐的眼光,要看准时机,主动出手,要考虑周全,不仅要考虑创业的现状还要考虑到未来,决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未来。创业可以从小规模的公司做起,但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且为了这个目标不断努力,这样我们才会成功。而且创业后,我们要找人来投资自己的公司,所以创办的公司一定要有发展前景,而且自己必须有完善的计划,要知道,那些大公司的CEO,董事长不会投资一些没有发展前景的项目,亏钱的事情每个人都不会做,他们对投资项目不仅要求科技含量高,而且要求创新性强,能够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开辟新市场。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都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这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矗。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穷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诉我们,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实现我们的创业理想。在创业道路上,我们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乐观,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们看创业例子、故事,看到的往往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要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今后创业变得更加理智。

8.听讲座之感想 篇八

听了冯雅静老师的专题《知根 植根 育慧根》的讲座,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从学习中我知道,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新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我也深刻地对过去教学中习惯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查不足、找差距、想对策,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实施新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对问题要拓宽思维,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就像冯老师讲的那样,对有问题的幼儿或要多用问号,少用句号。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动,这样既可以将幼儿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当前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幼儿的眼神和表情,对于投入不够的幼儿及时给予个别提示。老师的目光不时的提醒每一个幼儿,可以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激励和督导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快速而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个体学习对合作学习的依赖心理。讲座中《橡皮的故事》这段视频给了我许多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存在着摧残儿童自尊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上课,而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策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第二,教师要关注课堂上“调皮”的幼儿。因为教师提出某一要求时,往往只有一部分幼儿先举起手来,另一部分幼儿则需要继续阅读思考,此时教师要善于耐心等待,给没举手的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急于组织讨论,就会把另一部分幼儿的思考机会挤掉。给幼儿及时、恰当、热情的表扬鼓励,鼓励要发自内心充满激情;时时注意及时提醒。可用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以暗示提醒,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经常提供表现时机,如有意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幼儿发言等。课堂上全体幼儿都应在教师的注意范围之内,不应有任何一位幼儿被冷落,哪怕他一点都不懂,都要会用眼神、手势或微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讲座中的一段微课程《我们班上“专家”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知道作为一线的幼教老师更应该关注所谓“调皮”的儿童,而恰恰是这些幼儿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

第三,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里”变化。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掌握着幼儿在园命运的人,是幼儿崇拜的人物,老师对幼儿的关注无疑会为幼儿注入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自己崇拜的人关注自己时,其隐藏在心底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老师关注幼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对幼儿的爱,都会让幼儿从内心体验到一种幸福,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

行多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停留一下。因此为了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了每一节高效率的讲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都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幼儿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有相对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预计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补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幼儿会迫不及待的举手,有的幼儿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生怕老师喊不到他(她)的名字,当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两位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A老师:“根本没有注意已经下位子的孩子” B老师:我请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很显然前一位老师用的是一个无效策略,离开座位的这位幼儿没被老师点到,表情很沮丧,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选他;而第二位老师表达的很明白,幼儿马上就知道要坐好,举起小手老师才会选他回答,显然这是一个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中有四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启示

一、人的潜能具有无限丰富性;

启示二、一位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一位真正的人; 启示

三、热爱读书是成长的阶梯;

启发

四、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长都是他自觉能动性的生成与释放。今后我也将用这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上、向上、再向上,加油!

9.听感恩讲座有感 篇九

听感恩讲座有感

今天我在学校里听了一场感恩讲座,演讲的老师娓娓动听的讲了一些感恩的故事,然后就让我们做一些亲子活动和孝敬老师的活动。整个过程大约两个小时,简单、明白又意味深长。我听了老师那激动人心的话语后心潮澎湃,我认为老师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们中有一些孩子勤奋好学,成绩优异,还能主动帮父母做家务;但有的就不体谅父母的辛劳,骄横任性、上网成瘾,学习上不努力,物质上求攀比,不懂得感我觉得我更偏向后者:当别人有手机的时候,我不能对其视而不见,甚至还哭着喊着要求父母给自己买。学校里和那些花花公子混在一起。有一次我和一个不要脸的赤佬在去了学校寝室疯闹,现在我回想起来就痛心疾首。我知道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很多,多少年呕心沥血为的就是让我成才。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让你们和老师失望!恩父母,不懂得感恩老师。

10.听数学讲座反思 篇十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

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

规则:

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上一篇:哲觉小学六年级备考方案下一篇:县医院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