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召唤心灵教学总结

2024-11-19

用音乐召唤心灵教学总结(共1篇)

1.用音乐召唤心灵教学总结 篇一

一、音乐创作教学的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是最基础的音乐教育, 是创作的预备性阶段, 采用音乐创作教学在于发掘儿童的音乐创造力, 萌发儿童的创作意识, 激励儿童创作的动力, 并使之获得创作的经验。根据音乐创作教学实践, 小学阶段音乐创作教学的目录是: (1) 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中的再创作活动; (2) 即兴的创作, 以口头即兴创作为主; (3) 简单的乐句、乐段的曲调创作。

另外, 小学音乐创作教学要着力研究如何以音乐创作教学为手段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研究将音乐创作教学与音乐的各项活动相结合的可行方案;探究如何在音乐创作教学中既培养音乐创造力、开发智力, 又提高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理解力及鉴赏力, 全面地进行音乐教育。

二、电子琴教学要立足于教学生会“学”而不是一味地模仿

在电子琴教学中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要分层次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生弹琴的同时要进行读谱知识和视唱练耳的教学。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 开始时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 渐渐地孩子就会独立行走了。这时音高、节奏孩子们都能基本掌握了, 基本手型、指法也都知道怎样是正确的了, 但在实际弹奏中还不时地出现这样的问题或那样的问题。此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逐一指正不正确的弹法等。严格的基础教育与训练是日后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前提。那种教师教一乐句学生学一乐句, 不学读谱知识、不进行视唱练耳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

三、电子琴教学中不可忽视双手的“架子”与手指的独立性

电子琴教学中不可忽视双手的“架子”, 只有“搭好架子”, 各个掌关节、指关节都撑起来了, 弹奏旋律时才能“得心应手”, 弹奏和弦时才能“随心所欲”, 要强能强要弱能弱, 声音才能美妙动听 (这在有力度键的电子琴上就可体现出来) 。

1. 初使的双手同步练习

2. 电子琴教学中, 同样不可忽视每个手指的独立性

如:左手一个八度, 右手两个八度。左手两个八度, 右手一个八度的同步练习。或双手母指同时从中央C开始向两边相向进行反复的两个八度的音阶练习。

这样, 才能保证上下行音符的颗粒性。万宝柱同志编写的《少年儿童电子琴初级教程》《少年儿童电子琴中级教程》一书, 就强调了这一点, 并且没有忽略左手的演奏。电子琴中级以上程度的练习曲或乐曲中音阶或琶音上下行快速演奏的十六分音符比较多, 如没有手指独立、颗粒性强的功底是不能胜任这类乐曲演奏的。同样, 双手的演奏能力都提高了, 才能演奏出风格不同、变化多样、表现力丰富的乐曲。

四、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在电子琴演奏中, 同样的乐曲, 不同教师教的学生、演奏风格、音乐处理是不同的。因此说:“从学生演奏的音乐处理手法中, 就看出教师的音乐修养及演奏水平的高地来”。这是不无道理的。

当学生掌握了电子琴的基本弹法时, 电子琴教学的重点就应放在对乐曲的理解与表现上来。

如:电子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的演奏包括三个知识点:四三拍、“圆舞曲”和轻快活泼的情绪特点, 四三拍则应用电子琴节奏库里的华尔兹节奏, 圆舞曲一词对小学生来说非常新鲜。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范奏, 或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进行范奏,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聆听和自己弹奏过程中理解乐曲、感受乐曲, 并能以轻快、活泼的指法情绪去演奏乐曲。

初学时弹奏的乐曲比较简单, 只要教师稍加指点, 学生就容易理解和表现出来。而到中、高级阶段时, 乐曲的演奏难度加大, 情感表现也深了, 若停留在谱面的演奏, 不进一步挖掘乐曲的内含, 演奏出来的音乐则是木然的, 是没有感染力的。一首乐曲的引子、尾声及曲中的散板往往是比较自由的。这就为音乐表现、发挥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教师应给学生分析乐曲, 表现乐曲、音乐形象及不同的音乐处理手法, 让学生整个身心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将自己置身于音乐的表现中去, 再次完成创作。因而, 在教会学生各种演奏方法, 编排和弦的同时, 一定要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感受音乐, 全身心地表现音乐。

总而言之, 我们应充分发挥电子琴的功能与优势, 让孩子们快乐地、科学地学习电子琴, 让电子琴真正发挥健脑益智、陶冶情操、感悟心灵的作用!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有多种, 但是最主要的应该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语言后再进行创作教学, 这样才能让学生进行自己创作。音乐语言——即音乐表现手法, 它以其特殊的方法, 极富情感的音乐形象, 为学生提供了情感的意境, 要让学生怎样用心灵去感受音乐语言, 理解音乐语言。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下一篇:田径一级裁判英语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