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2024-10-24

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共12篇)

1.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一

XX县农业局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工 作 总 结

2011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为突破口,以强化执法监管为手段,坚持标本兼治,逐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多次对我县农产品进行抽检,合格 率均为100%,全年未出现农产品中毒事件。一年来,我局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制定科学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制定了《XX县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方案》、《XX县农产品市场准入实施方案》、《XX县农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XX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XX县“瘦肉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上下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彭国宾任组长,8个相关专业站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XX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XX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农产品质量

安全意识

充分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以及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明白纸、宣传单等多种手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基层,采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面对面、点对点的宣传与培训,普及农资法律法规,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意识,推进诚信建设,曝光典型案例,努力营造社会关心和支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良好氛围。

利用乡镇新型农民及科技示范户培训,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2011年2—3月,我县农业局通过培训班,聘请法律专家专业授课,开展了对全县千名示范户、种田大户关于《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宣传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农药安全使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假劣农资鉴别等质量安全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专题讲座13场(次),有力地提高了科技示范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次,举办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培训班,宣传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每年3月份,以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牵头,组织一期全县农药、化肥,一期种子经营人员培训班,一期全县兽药、饲料经营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增强了经营人员依法、守法、懂法经营意识,提高了他们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指导水平。第三,在各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局选择在县城农贸市场及主要街道悬挂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横幅共4条,有针对性集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有效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三、控制农业投入品,打好准出准入基础

坚持常年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市场整治与使用监控相结合,深入持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资市场整治年活动。农业投入品生

产经营单位全面建立进销台帐、标签标识、质量追溯等管理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786人次,农资专销门市136个,检查主要水稻种子238个品种,农药580个,肥料18个,责令退市3个品种4360公斤。于上半年和下半年2次配合省畜牧局进行饲料产品抽样检测,共抽检兽药12个,饲料6种,将检测结果反馈生产企业,杜绝不合格产品上市经销。

四、抓体系建设,打好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今年,我县申报的2012年金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站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准,已申报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我县成立了金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完成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的建设期为2010年,建设投资3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并派出人员赴省学习检测技术和赴外地考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

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农业局制定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销售档案、农产品包装标识、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 六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农资经营管理、农资经营人员守则、农资经营承诺、农资经营九不准”四项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推广队伍。

四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体系,整合执法力量,实行部门综合执法。

五是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我县乡镇农产品质量安

全监管机构在农技推广机构中一并建设,农技综合服务站人员兼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每个乡镇配备监管员1名及划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经费1万元。

五、突出“四个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控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

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事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活动。今年3-4月,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市场整治,5-6月,8—10月开展农药、肥料、小春用种市场整治,出动执法检查车辆45车次,检查城区及乡镇农资经营单位136个,查出假种子900公斤,未审定种子3000余公斤;查获劣质肥料2个品种,10吨;查获违禁农药0.10吨;兽(渔)药0.05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0.25吨,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二是突出重点区域和品种,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如秀谷镇象山南路、象山北路等地种子农药经营店,以及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产品生产销售记录、包装标识、质量标志等执法监管,确保全县肥料、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100%达到监管。

三是突出重点检测项目。对市场上销售的具有代表性的以及群众反应较多、问题突出的区域或企业的品种进行重点抽检,每月对食用菌、蔬菜等重点农产品快速抽检一次,每次不少于五个样品,每次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及时上报。为实施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制度及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坚实基础。抽检鲜活农产品40个样品,检测合格40个,合格率100%;抽取农药样品20个,检测合格18个,合格率90%;抽取肥料样品12个,检测合格9个,合格率75%;抽检猪尿样30份,29份检测合格,合格率96.7%;抽检饲料11个、兽药4个,检测合格率100%。

四是突出重点节日。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执法人员对城区和中心农贸市场的瓜果,蔬菜和其他农副产品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重要节日无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农贸市场、XX广场和XX菜市场、XX度假酒店等宾馆、XX镇等蔬菜基地、XX茶叶厂及生猪场进行重点抽检30批次,其中合格29批次,合格率96.67%,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3月份印刷2000份《严禁使用“瘦肉精”告知书》的紧急通知,在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和生猪存栏50头、肉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张贴,做到张贴到位,家喻户晓,对全县规模养猪场150斤以上的肥猪进行拉网式抽查,共抽查36家规模养猪场,共计抽检生猪尿30余份。全年配合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抽检农产品1批次,抽检饲料样品11个、兽药样品4个、生猪尿6份、禽蛋4份、茶叶1份、蔬菜6种、食用菌1份及大米2份。配合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1次,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3个乡镇抽取稻谷样1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七、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监管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仅靠农业部门显得鞭长莫及。县级检测机构设备欠缺,人手不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更是不足,素质较低。检测设备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监管面。

二是专项工作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面广,取样数量多,检测费用大,由于缺乏专项经费,制约了工作开展。

三是安全意识不浓。农民生产和居民消费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标准化生产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不高。

四是认证总数不多。由于缺乏必要经费,“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停滞不前,企业对“三品”认证不积极,认为认证更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经济效益,花钱费事不讨好。

下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坚定信心,增添措施,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指导思想:以农资经营市场清理整顿为基础,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创建“三品”核心示范区;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检验检测体系为手段,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流通过程的监控;以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为突破口,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为”的监管机制。

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强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切实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全县人民吃上放心蔬菜、放心粮油、放心水果、喝上放心茶。

工作安排:

在强化日常监管抽查的同时,紧扣农时,有计划、有步骤重点抓好以下阶段性工作。

(一)2月初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方案,并下发到个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每月对农贸市场及部分超市进行农产品快速检测,特别加强对节假日农贸市场及超市农产品进行检测。

(二)1-4月份:(1)对农业投入品加大查处力度,确保我县农资市场不存在国家禁用农药、高毒高残农药;(2)对辖区内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负责人进行《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3)举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及“农药市场监管年”启动仪式;(4)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

(三)5-6月份:(1)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诚信制度建设,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2)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集中清理工作。

(四)7-10月份:(1)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严查和打击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2)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的检查;(4)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五)11-12月份:(1)邀请有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及农资生产企业、经营户,座谈如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农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和优化服务;(2)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会,交流、总结一年工作情况,筹划明年工作。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2.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二

本次测评工作将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报名和抽样;第二阶段是样品检验、汇总分析;第三阶段是总结表彰和技术交流。第一、第二阶段将在2011年10月31日之前完成, 在所有达标产品中, 根据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由专家委员会评选出技术质量优秀产品。达标产品、优秀产品名单将在《中国建材报》、《新型建筑材料》期刊、《建材标准与检测》期刊、《商品砂浆》期刊、 (国家) 建筑材料工业干混砂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网 (www.dmtc.org.cn) 、 (国家)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网 (www.cbtr.cn) 上公示, 并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的监督;达标产品、优秀产品企业可在企业宣传材料、媒体、产品销售、工程投标、产品铭牌、产品包装、产品说明书等方面引用相应检验数据及证书、奖牌。

第一批 (4月1日前) 回执企业名单如下 (名单不分先后) :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瀚高兄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赫克力士天普化工有限公司

美隆砂浆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天维宝辰化学产品有限公司

邢台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北京名昂瑞祥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市东浦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鼎成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恒耐干混砂浆有限公司

山东金鲁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巴彦淖尔市益世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建国信科技开发中心

广州协堡建材有限公司

山西省潞城市泓钰节能建材有限公司

开封新世纪节能公司

北京敬业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德高 (广州) 建材有限公司

阿克苏诺贝尔特种化学 (上海) 有限公司易来泰

苏州麦奇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耐齐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华丽联合高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汇河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祥丰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山东方达康工业纤维素有限公司

北京佳力通科技有限公司

青县力诺科阳新型环保建材厂

山西飞虹涂料有限公司

北京华信高技术公司

北京北神新型保温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济南都成基业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易隆盛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 (010) 51164718

网址:www.dmtc.org.cn

联系人:朱立德15010945263段策13146197542

3.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三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管理。今年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要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落实各镇、街道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影响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各类污染源,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从源头上把好生产环境安全关。

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涉及的环节和因素很多,但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实施省全面直管后,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风险意识,立足实际,加快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监管体系建设。

4.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四

2010年靖州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我局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三品一标”认证,杨梅、茯苓、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建立了一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规范复杂,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长效管理,2010年我局两名工作人员先后到省、市学习培训,现已持证上岗,深入开展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检测、农产品标志标识、农资市场等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监管队伍成立以来,在指导安全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反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履行了职能。

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全力抓好日常监管,对我县的两个农贸市场及三个超市采取定期的监管,督促其严把进货渠道,严守市场准入制度,按要求建立健全好各种台帐,搞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等。

二、抓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扩大“三品一标”规模。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特别是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引导和培训,促使他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自觉成为“三品”申报主体。

2010年我局申报绿色食品3个,分别是:绿源公司的靖州杨梅产品、四通粮油公司的“高山苗米”、贯宝渡村的柑桔。其中“靖州杨梅”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编码LB—18—1103180558A),贯宝渡村的柑桔相关材料也以整理完毕。

2010年我县两家公司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个。分别是绿源公司的辣椒、芥兰产品和四通粮油公司的油粘米、原生态米共4个农产品。现所有材料都整理完毕,正在进一步申报当中。

2010年申报的靖州杨梅(由杨梅协会申报)已通过地理标志认证(2010年第七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公布,中国农业网12月16日)。靖州茯苓地理标志相关材料也已上报,相关申报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三、制定杨梅、茯苓、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

制定了杨梅、茯苓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木洞杨梅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4年11月20日发布湖南省地方标准,茯苓菌种生

产技术操作规程于2007年第3期《湖南省食用菌》发布,超级稻技术操作规程正在制定中。2005—2007年通过了坳上镇木洞、响水坝村和太阳坪乡古村、吉利寨村杨梅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四、农产品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检测

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基础设施建设。于2009年完成了仪器采购和站房的建设,为更好的开展监测工作,2010年又采购了一批仪器,因受县种子公司改制统一拆迁方案影响,站房建设已于2009年12月停工。为保证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完成省市下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2010年4月,农业局另安排一间办公室用于安装农药残留速测检测设备并启动蔬菜鲜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全年共例行农产品检测147批次,监督检测各种蔬菜、水果897批次,合格率达99%,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菜。

靖州县农业局

5.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五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省、市、区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通过实践,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近期的工作实际,针对主要做法作如下总结报告:

一、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监管意识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质量监管工作,必须依法管理,这要求我们有夯实的法制基础,做到依法行事,依法行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大力规范质量监督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我们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增强大局意识,努力做到质量安全监管与促进科学发展相统一;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质量监管水平和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我们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监管执平。

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提升质量就是提升消费者的安全水平和生活品质;保证质量就是保障消费者最核心的利益。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提出了“大质量”监管理念,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思路。

二、科学监管,创新管理模式

2011年,我镇着力加强提高质监工作的系统性,提高监督管理的针对性,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进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质监部门的监管手段和监管模式也面临着创新的压力和挑战。“大质量”的监管理念也要求质监部门切实转变过去的监管模式,实现从微观事务管理向宏观调控管理的转变,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科学监管需要科学的监管制度作为保证。我们通过学习和结合我镇实际,正在逐步建立各项监管工作,不断提高质监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重视和加强现状调查和统计分析,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产品、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科学制定产品监督抽查的计划,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1、依靠政府,形成监管合力,联合部门,构筑监管网络

质量监管工作要做好,必须依靠镇政府引导和协调,将质量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就是要突出涵盖政府、监管部门、生产者和销售者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责任体系。要积极争取和推动政府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负总责,加强质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把质量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把质量监督等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把质量状况作为政府考核目标之一,并通过建立实施质量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级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质量技术监督等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能,各负其责,保证监管到位,并依法承担监管责任;生产者要切实落实对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法定要求,并

依法承担质量安全责任。

质量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实效。近年来,我镇与各单位联合,通力合作,结合我镇质量监管实际,积极做好区域质量安全工作。另外,其他地区和重大活动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做好质量安全工作需要构建多部门联合、多区域联合的立体化监管网络。

2、牢牢抓住重点,全面把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重点即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我们的监管体系是否有效、是否完整,就是目标锁定能不能管好重点上面,通过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依照《国家重点监督管理产品目录》,实现全过程监管上。结合日常的专项整治等工作,逐步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审核把关,对重点产品开展实地核查,保证质量安全可靠,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彻底解决监管对象多、监管成本高、监管效能低的问题;

3、严格生产许可证各环节管理,健全生产许可证监管长效

机制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分析评价,提高监督抽查工作有效性;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加强对举报投诉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对举报线索的跟踪,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主体责任意识的树立,增强了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的根本途径。企业是产品生产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安

全的第一责任人。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就要引导企业增强质量法制观念,强化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要研究对不同产品、不同规模的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整合质量安全信息资源,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信用评价和信息发布机制。

5、加快信息化建设

整合现有的监管信息,加快产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质量信息监管系统。加强企业质量档案工作,加快建立以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在建设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的基础上,以信用等级监管、扶优治劣等手段配之信息技术手段,为社会营造质量信用环境,搭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平台。

6、继续抓好企业质量建档工作

按照国家总局关于“企业全备案、产品全登记、检测全报告”的要求,积极做好生产企业的全部建档工作。在建档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逐步完善监管机制和措施,深入推进区域监管责任制,不断强化日常巡查制度,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质量监督工作,充分利用信息监管系统平台,全面监管。

7、完善质量监督制度,加强证后监管工作

完善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动态质量档案

管理系统,对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日常巡查中发现质量问题较严重的企业和产品坚决予以曝光,通过警示消费和社会监督,提高全民对产品质量监督的意识。加强证后监管工作,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明确生产许可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及责任,强化获证企业的报告、监督检查、专项整顿等证后监管措施,完善证后监管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生产许可工作的有效性。

通过不断的努力,通过建设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立健全对生产企业的全过程监管链条,实现对生产企业的全过程监督。今后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要严格生产者法定资质。生产企业必须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实现依法设立、合法生产;二要督促企业提高质量保障能力,积极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完备检验机构和检测人员,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三要提高产品设计水平,保证设计原理、产品结构和安全系数的科学、合理、可靠,鼓励企业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性能试验工作,从设计环节有效避免产品质量安全缺陷;四要严把原材料进厂关和产品出厂关,严格要求企业建立原材料审验制度,验明原料生产企业资质、质量合格证明和质量标识。建立原材料、零部件进货台账,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对检验合格产品出具合格证,对不合格产品不得出厂销售;五要完善企业必备生产条件,从标准、设备、工艺、检验、仓储、运输、管理等方面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六要建立实施质量安全应急措施。督促

企业及时主动地发布质量安全隐患信息,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停产、停销、停用,对存在重大危害的缺陷产品积极履行主动召回义务;七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监督企业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不得生产能耗高、污染重、性能差的落后产品,不得以低等级、低档次的产品冒充优质产品,不得以废、弃、旧产品冒充新产品等。

6.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六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之年。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围绕千方百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这个目标,守住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这个底线,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确保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层层落实责任

(一)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

在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以县域为单位,以行政村(屯)或产业发展区域为基本单元,将乡(镇)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均设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或村协管员担任的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负责日常监管,形成基层监管无死角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落实监管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负责制,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以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网格负责人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制定目标,明确任务,落实监管责任。

(三)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县级农业部门负责,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组织和督促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安全生产,从源头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对在各级各类监测、监管及督导检查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舆情关注的问题及相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等,经核实应负有责任的,实行问题约谈和情况通报制度。问题较轻的,由当地农业部门约谈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问题较重的,由上级农业部门负责人约谈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或者直接向地方政府领导通报。

二、推进安全县创建,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一)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1.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核查、授牌。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县敦化市、榆树市、公主岭市创建情况进行省核查、农业部抽查。符合要求的,农业部在“两个创建”现场会授牌。

2.扩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农业部在修改完善创建活动方案、考核要求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再确定200个县作为创建试点县。省农委牵头组织,按照农业部部署,将优先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质量安全县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市、区)或市(州)纳入创建范围,组织开展申报和遴选工作。

3.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依据《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结合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全县创建模式,省农委牵头组织,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首批试点县确定为11个县(市、区)。创建期限为两年,经考核达到标准的,进行命名和授牌。

(二)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

依据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省农委组织,市(州)农业部门协调,县级农业部门负责,分品种、分类别逐步建立以地产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与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相衔接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首批选择8个县(市、区)作为产地准出试点县。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一)开展禁限用农药整治行动

按照农业部部署,省农委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行动。主要聚焦重点问题蔬菜,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超标和毒死蜱、多菌灵等常规农药超量使用问题,规范农药经营和使用。整治期间,省农委有关单位开展农药监督抽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行为。

(二)加强日常执法监管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建立监管名录,突出监管重点,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综合执法三支队伍的作用,结合部、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检测和监督抽查衔接,实施检打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开展案件查处工作。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一)强化风险监测

省农委制定《2016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组织开展4次例行监测,7次专项监测,结合例行监测开展监督抽查。配合农业部开展4次风险监测。发布并上报农业部例行监测信息。各级农业部门配合并组织开展当地风险监测工作。

(二)进行风险评估与形势分析会商

省农委组织利用国家风险评估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摸清风险因子种类、范围和程度,锁定突出问题隐患开展跟踪评估。重点开展3类产品风险评估,举行风险形势分析会商会议,加强风险交流,研究探讨风险变化趋势和问题原因,提高风险排查、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能力。

(三)加强应急处置管理

各级农业部门加大舆情监测力度,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按照应急预案,建立上下协调、横向合作、跨区联动的应急机制。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做到一旦发生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提高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化危为机的能力。

五、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一)组织标准制(修)定与审定

省农委按计划组织开展34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制定,完成送审标准的行业初审和审定后报批标准的审核确认和报送。

(二)推进农业标准实施

1.组织编辑制作“三品一标”农产品、蔬菜、食用菌、人参等4个地方标准汇编和标准视频片,为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及推广提供直观的标准宣传品。

2.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实际工作,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和“三园两场”建设为重点,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安全间隔(休药)期、农业投入品购销凭证等制度,引导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3.推动“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加强认证及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实施。

六、完善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全链条监管

(一)完善追溯体系建设

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世行项目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完善本级平台建设,开展监管名录征集、信息录入以及应用等工作。未参加世行项目培训的,省农委组织开展培训,研究制定追溯管理办法,启动平台试运行,将平台建设成省市县共用共享的大平台。

(二)实现全链条监管

省农委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作,合力解决追溯信息平台对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与食品药品追溯信息平台有效对接,达到信息共享、资质互认;按照农业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要求,完善省级平台功能,探索省部平台对接机制。逐步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全环节、全链条,上下相联、横向相通的可追溯监管。

七、推动机构建设,提升监管检测队伍能力

(一)推动机构建设

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加快推动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补齐短板,落实监管职责,有效开展监管。县级农业部门加快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设,加大投入,规范运行,健全制度,探索建立乡镇监管员持证上岗和村级协管员制度。省农委有关单位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指导,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进项目验收。对具备条件的检测机构,加快组织资质认定和机构考核步伐。

(二)提升监管检测队伍能力

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检测人员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省农委组织开展全省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并组织参加全国第三届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工作。组织已认证的省、市、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举办各类监管、检测和执法人员培训班,加强与先进省份学习交流,进一步增强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八、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一)加强质量安全宣传

省农委在《吉林农业》开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专栏,开展定期宣传;利用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信息平台,发布有关政策法规、科普知识等信息,扩大宣传引导。省农委有关单位组织开展禁限用农药宣传,印制宣传挂图,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药生产经营者守法经营,农产品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7.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七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牢固树立“安全惠民生, 监管促发展”理念,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部署, 坚持以防为主, 长效监管的原则, 一手抓监管, 一手抓标准化生产, 从源头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物品和出售加工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 确保畜产品安全生产。

2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目标

(1) 加强养殖场户投入品使用监管, 进一步规范养殖投入品使用行为, 使养殖场户兽药、饲料等养殖投入品购进存放更加科学合理, 严格按标准使用投入品, 投入品记录填写更加规范, 选择标准化养殖场户试点, 逐步监管所有的养殖环节。

(2) 加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 进一步规范养殖投入品市场, 要求养殖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 规范建立记录台账。

(3) 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监管, 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关。严格规范报检程序, 屠宰场 (点) 实现进场生猪耳标佩戴率、持证率、检疫率、“瘦肉精”抽检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4) 加强对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管, 确保病死畜禽不流入市场。督促养殖业尽快建设化尸窖井, 要求企业严格按照《规模养殖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确保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3 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工作措施

3.1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例会制度

原则上一个月开一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例会, 由分管领导和各单位科室相关人员参加, 主要内容是汇报讨论前一段工作情况;每季度要开一次有相关企业负责人和执法人员参加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宣讲会,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每季度召开一次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部门联席会议。

3.2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

生鲜乳、饲料、畜禽养殖、兽药、动物及其产品等环节的安全隐患排查, 由各个相关业务站室具体负责。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监督检查, 除督查重点企业外, 对其它户也要做到能查尽查, 对于有畜产品安全隐患单位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对于畜产品安全问题较大, 疑似严重隐患的单位,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有关规定进行停业整顿, 整顿未改的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3.3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强化执法监督, 各业务执法监督和集中执法检查相结合, 建立部门内部联动执法机制;二是完善行业执法联动机制;三是以重大节日和大要案为重点, 落实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横向联动执法机制, 通过联动执法, 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食品安全各项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3.4 严格追究

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 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 失职、渎职不依法履行职责的, 造成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隐瞒、谎报、缓报事故情况或阻碍他人报告、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事故情况的, 导致事故危害和影响进一步扩大的, 依法依规追究行政责任, 构成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5 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有奖举报和黑名单制度

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对畜产品生产、经营、使用、加工等环节涉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鼓励全民参与对涉嫌违规行为进行举报, 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核查落实。对多次违反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关法律法规、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 要列入黑名单, 予以严格监管, 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取缔。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在享受奖补和项目政策时实行一票否决。

4 如何具体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1) 监管部门每月组织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监管人员对重点监管户进行一次督查, 检查时间随时安排,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其它养殖户力求做到能查尽查。各防疫员、检疫员要做好对辖区内规模户、散养户、投入品经营户的日常监管工作。

(2)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强化屠宰环节、产地检疫监管, 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监管, 严防“瘦肉精”尿检不合格生猪进行屠宰, 完成上级下达的抽检送检任务。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每月督导不少于两次。

(3) 养殖环节监管:指导督促养殖场实施标准化养殖, 规范化管理、养殖档案建立。严禁饲喂“瘦肉精”等违禁物质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各单位各司其职做好畜禽养殖环节饲养管理, 组织指导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作, 每月进行一次督查。

(4) 饲料、兽药监管:对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 严厉查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添加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物品和有毒有害物质, 监督兽药经营管理制度和购销台账的建立, 推进兽药GSP认证, 对禁用兽药及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兽药清缴, 严禁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兽药饲料监察所负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督管理和饲料安全抽检送检工作。完成好自配料生产企业的管理, 相关报表年报工作, 每月督查不少于两次。

(5)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8.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八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扎实有序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活动,市农委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 细化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工作协调一致,形成监管合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各专项整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各级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职责,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细化监管内容,规范执法程序,依法严格有效监管,使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

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33个,其中: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9个、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11个、省级9个、县级13个;有水稻、大米、葵花、蔬菜20多个品种。全市共开发认证有机食品112个(不完全统计),开发认证绿色食品30个,开发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5个。洮南绿豆、洮南辣椒2个产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洮南黑水西瓜、洮南万宝粉丝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向日葵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从源头上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時,这些品牌的打造,树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3.强化监管体系建设,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把好质量安全关,市农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全市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二是积极配合省农委继续推进县级质检体系建设,组织国家投资4个县级质检站开展仪器设备采购及实验室土建工程;三是启动运行世行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配合市农发办世行科开展培训项目实施,利用世行项目资金开展了5期农民培训,受训人员达300人。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技术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4.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巩固、落实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按照“依法行政、制度监管、技术保障”的原则,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思路,努力探索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11年修订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下发5个县(市、区)执行,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完成的应急体系。在全市筹建了115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实现每一个乡镇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都有1名义务监督员。先后完善了《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白城市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白城市农产品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白城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农业投入品禁限用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协调配合、检打联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了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消费引导,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5.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5.1突出了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为切实保证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组织各级农业检测机构加大对当地的大型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生产基地、大棚及大型超市的蔬菜农残例行检测力度,同时各级检测机构还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对当地进入采收期的蔬菜深入现场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全年检测蔬抽检合格率为98%。同时积极配合省农委开展3次例行抽检,高风险蔬菜、棚膜蔬菜、地产蔬菜、秋菜5次抽检,水果3次抽检及食用菌1次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99.8%、100%。对每次省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县(市、区),同时通报工商等部门,组织相关农药执法、技术推广等单位对症下药,督促整改。2011今年全省例行监测和抽检整体情况看,全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可以保证安全消费。

5.2开展了“三品”专项整治行动 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杜绝非法生产行为、规范企业用标行为,全市各级绿办深入“三品”生产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一是检查企业内部认证产品包装物管理的制度是否健全;二是检查是否有包装物的专管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三是检查是否有严格的包装物的出入库记录;四是检查绿色食品包装物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产品编号、生产商品称和商标名称是否与获准证书上标注的相符;五是检查是否存在超期用标或冒用标识现象;六是用标产品产量是否超过证书批准产量等。全市累计检查“三品”生产企业77次,出动执法人员121人次。从检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企业、基地都能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做到了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产品质量安全有保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对企业和市场 “三品”生产销售情况抽查检验,总体情况良好。通过整治,“三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三品”自身赢得了信誉,维护了“三品”的公信力。

5.3加大了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力度 2011年是农业部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农药市场监管年、种子执法年,为了有效遏制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市农委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9月,组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肥料和高毒禁限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对各农资市场、经营网和市场摊点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清理检查专项整顿。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474人(次),累计检查农资经销业户2317个,印发宣传资料15.2万份,查处各类案件240件,涉案金额65.84万元。吊销营业执照(许可证)6个,查获不合格种子19900公斤、肥料1050公斤、农药5709公斤,挽回经济损失690.10万元。检查中未发现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违法行为。通过执法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净化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9下旬~10月初,在全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工作,紧紧围绕省农委、市食安委部署的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集中专项行动和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全面做好“2011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专项治理”和“2011年强化‘三品’质量监管工作”两项活动,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落实,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10~12月,按照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印发了《白城市201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保障秋冬生产顺利进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2012年农业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6.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市农委及各级农业部门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下乡”、“走入直播间”等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举办各种培训班,对农业投入品经销业户、技术人员、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贸市场、超市、检验检测中心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培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大力宣传质量安全知识,推广普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技术等,积极营造人人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电视讲话1次,发表专题文章86篇,出动宣传车122次,发布手机短信20万条,网站发布信息1240多条,报刊专版2万份,发放宣传、科技资料10万份,张贴横幅宣传标语56幅,利用集市设立现场咨询850次,接受咨询宣传13500人次,累计发放《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和有关政策、科技资料近5万份,举办培训班36次,培训人员5320人次。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9.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九

2011年全省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主线,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3号)及《关于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30号)等文件精神为重点,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职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省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为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对全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仓库保管员、特殊工种作业等人员实施分级安全教育和培训,重点加强对新颁布的《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的学习和宣贯,提高企业理解和执行各项规定要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

2、有序推进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巩固近年来安全标准化工作成果,继续引导企业深入开展 达标工作,指导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规范设置基础台帐,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任务,从硬件、软件建设两方面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切实提升烟花爆竹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指导和督促烟花爆竹企业进一步修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应急处置措施,按要求组织员工开展应急处置的培训和演练,提高企业事故防范处置能力。

二、以安全许可和建设项目审查为抓手,有效提升企业安全条件和管理水平

4、认真组织做好新一轮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工作。省局出台全省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经营布点规划;各县级安监部门要依据相关规定,重新核定零售点布点规划,报市安监局核准。各地要结合贯彻新的布点规划要求,认真做好延期换证及拟新成立批发企业的审查许可工作,不符合布点规划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或换证;凡逾期未办理延期换证手续的企业,省局将公告予以注销,同时通报公安、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对拟退出烟花爆竹生产领域的企业,当地安监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尽职尽责,指导企业加强对库存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

5、加强工程项目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我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新、改、扩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工作,明确 许可权限、申报材料、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好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切实落实设计、施工、监管等环节的安全责任,依法查处未按规定申报审批的违规行为。

6、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格贯彻落实省局有关工作要求,制定重点突出、科学规范的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频次和内容,保证执法检查效果,提高执法效率和效能。特别是要加大对烟花爆竹流向登记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如实记录购买、销售和库存产品的数量,切实掌握烟花爆竹原材料和产品流向,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流通秩序。

三、以查纠重大安全隐患和违法行为为重点,强化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专项整治

7、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指导烟花爆竹企业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持续开展“三超一改”、“三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快建立隐患自查自纠、行为自我约束、管理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部位有效监控,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8、切实加强礼花弹专项治理和氯酸钾专项治理工作。经营A级产品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出口),要严格按照流向监管工作要求,使用全国统一的烟花爆竹(礼花弹)流向监管信息系统,严格规范礼花弹销售行为。进一步巩固氯酸 钾专项整治成果,督促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严格把好进货质量检验关,防止购进含违禁药物的烟花爆竹产品。

9、继续深入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各级安监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联合公安、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切实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落实县(市、区)、乡镇(街道)的安全监管责任,重点加大对非法生产、无证经营、擅自设立储存场所、违规经营A级产品、违规经营含违禁药物的烟花爆竹产品等严重非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以强化监管基础工作为切入点,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和能力建设

10、加强监管工作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进一步完善烟花爆竹监督检查制度;出台我省烟花爆竹仓储设施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办法;根据《烟花爆竹工程设计安全规范》,修订《江苏省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储存仓库安全管理规范》。市安监局要在6月底前制定完善当地烟花爆竹零售点储存量相关标准,并报省安监局备案。

11、加快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网上行政许可工作,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系统的应用,加大应用培训力度,及时收集和反馈网上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我省 烟花爆竹行政许可工作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12、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各市安监局要积极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业务培训,使监管人员全面掌握烟花爆竹相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

13、充分发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家的作用。充实和调整全省烟花爆竹安全专家库成员,不断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家队伍业务水平,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为监管部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

10.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十

市农委:

2011年,我局按照市农委相关文件要求,把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狠抓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强化流通环节监管,加强畜牧业投入品检查力度,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全区畜牧业发展,确保了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就今年所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我们根据《2011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点》及签订的各项目标责任书,我们及时制定和下发了《2011年阎良区畜产品质量保障工作方案》,特别是为了保证西安世园会的顺利召开,特别制定了《2011西安世园会阎良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对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同时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农林局副局长陈良龙任组长,畜牧科、区动监所、区动物疾控中心、区畜牧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相关单位和科室各司其职,落实责任,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执法监督检查。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广宣传,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讲。我们利用节假日在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广场等群众集中的区域通过宣讲《动物防疫法》及肉品鉴别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全年共宣讲2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

(二)强免疫,全力做好动物强制免疫及疫病监测工作。为确保动物安全无疫,我们积极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春秋集中强制免疫和日常查漏补针工作,组织开展免疫抗体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定奶畜“两病”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科学拟定防控技术方案,及时指导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年共免疫猪“O型”W病6.27万头;免疫牲畜“O-I型”W病:奶牛2.6万头,黄牛0.178万头,羊6.56万只;免疫奶牛A型W病2.61万头;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87.15万羽,鸡新城疫67.52万羽;免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6.25万头,猪瘟6.26万头。牲畜W病强制免疫挂标率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率均达到100%。

(三)抓源头,狠抓产地检疫和生鲜乳质量监管。

1、在产地检疫方面。今年我们全面实行了产地检疫报检制度,扩大了产地检疫覆盖面。与规模养殖场(区)和长期从事畜禽贩运的个体户签订产地检疫报检责任书,落实了报检责任,做到了临场(户)检疫。全年累计产地检疫猪4.263万头、牛0.075万头、羊2.03万只、禽22.3万羽,检出病死畜禽119头(只)。

2、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们严格依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不定期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督促奶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及记录;在运奶环节,严查“两证一单”;对不达标的奶站,专人负责,及时整改,确保合格。从源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00余人次,车辆75台次,对全区63家机械化挤奶站进行了检查,畜牧中心对生鲜乳检测中未发现含有“三聚氰胺”现象。

(四)把四关,切实加强屠宰检疫。

我们严把“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宰后处理关”这四个主要关口,确保屠宰检疫监管步骤清晰、检查到位、责任明确;同时做到“组织、人员、仪器设备、检疫操作、无害化处理、出证”六个到位,确保“检疫率、检疫合格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四个百分之百,切实强化屠宰检疫环节监督力度。全年累计屠宰检疫生猪2.96万头、牛羊1.43万头,禽8.52万羽,无害化处理病害肉946公斤。

(五)严准入,加强市场流通环节监管工作。我们严格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流通领域、集贸市场、超市等环节的监管,凡无检疫证明、检疫标识和规定的检测证明的动物产品,一律不允许其上市、运输、加工。严格实行“查证验物”和回收检疫证明存根的管理办法,规范经营场所秩序,实行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对畜产品生产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全年我区执法人员对全区4个农贸市场、2个超市每天都会巡查一次,巡查中共立案查处违法经营案件21起,纠正违规经营行为123件次。

(六)讲规范,确保畜牧业投入品安全达标。我们加强了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用生物制品的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动物用药用料安全。特别是在央视对河南“瘦肉精”事件的曝光后,我区集中开展了兽药、饲料等动物投入品环节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畜牧中心共对我区2个饲料加工企业,25家饲料经营户和65个养殖场养殖环节饲料质量安全检测各8批次,共采样监测饲料1503份,检测结果“瘦肉精”全部为阴性。此外区动监所也出动执法人员对兽药饲料门店、动物诊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处罚违规商户3家,下发整改通知书8份。

三、存在问题

1、在检疫工作方面。目前我区产地检疫工作主要委托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以申报检疫的方式开展,但因各乡站情况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许多养殖户没有严格执行报检,难以保障检疫制度完全落实到位。此外,自从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上级要求区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开展产地检疫环节生猪的“瘦肉精”抽检工作,抽检比例不得低于8%,但目前由于无工作经费,此项工作还未开展。

2、屠宰检疫方面。我区屠宰场驻场检疫员数量少,工作环境简陋,工作强度大,因此难以确保指挥有力,执法到位,同时从今年起由于周边地区的非法屠宰场被捣毁,预计我区关山屠宰场的屠宰量会上升,检疫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此外由于“瘦肉精”专项检测经费还未到位,要完成不少于8%的检测比例还有难度。这些现状与国家及省市目前食品安全高压的大形式很不协调,也一直是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隐患。

3、流通领域监管方面。目前,我区动监所共设有2支稽查队,共计8人(其中正式编制的执法人员仅有4人,其余4人属于临时借调),每天都要到2家超市、67个肉品经营点和4个集贸市场进行巡查。由于临时人员较多,流动性大,且长期以来,一直兼顾生鲜乳、兽药饲料、养殖场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存在着人员管理难度大,执法刚性不足的问题,很难保证执法队伍战斗力。

四、2012年工作思路

1、加大动物卫生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做好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畜禽及畜禽产品的检疫监督。

2、强化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制止“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滥用行为的发生。

3、加大生鲜乳机械化挤奶站和畜禽养殖场饲养环节监管力度,提高生鲜乳和饲料检测频率,确保生鲜乳和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

4、全年各开展肉品、奶站、饲料兽药、泔水养殖等专项整治行动不低于20场次,确保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5、加强对区内肉品经营市场、奶站、超市、畜禽养殖场经营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6、认真开展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尤其是做好春秋集中强制免疫,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制定疫病防控措施,确保我区动物清洁无疫。

11.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 食用盐;碘含量;监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5 文章編号:1004-7484(2012)-08-2868-01

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方法,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1]。我县曾是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为了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长期以来,我县始终把全民食用合格碘盐作为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这一主导措施,把合格碘盐食用率作为衡量消除碘缺乏病的主要指标。为此,从2009年起,按照《山西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要求,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部分农村居民户食用盐碘含量进行了连续3年不间断监测,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有关规定,将全县分为东、南、西、北、中5片,在上述片区随机抽取9个乡镇。其中东、南、西、北片各抽2个乡镇,中片抽取1个乡镇,在被抽到的乡镇中分别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各抽取8户居民食用盐样30g,用统一塑料袋密封后,送碘缺乏病质量控制合格的沁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碘含量检测。

1.2 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 采用GB/T13025.7-1999中直接滴定法定量滴定,滴定工作前均完成了盲样及考核样的质量控制。判定标准依据GB5461-2000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3年共监测居民食用盐864份(见附表)。其中合格碘盐845份,合格率为98.1%,不合格碘盐16份,占全部盐样的1.85%,非碘盐3份,占0.35%,碘盐覆盖率为99.7%,碘盐合格率为98.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8%。2009-2011年碘盐中位数分别为29.8mg/kg、34.1mg/kg、31.6mg/kg,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沁源县是碘缺乏病病区,历史上病情较重,随着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策略的实施,碘缺乏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防治碘缺乏病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做好日常盐碘监测,严把碘盐质量关是做好防治碘缺乏病的关键。

连续3年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县每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在95%以上,符合并高于国家规划标准,说明居民食用碘盐质量保持在良好的稳定状态,碘盐覆盖率和碘盐合格率在逐年增加,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逐年下降,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检测到的3份非碘盐,碘含量分别是3.7mg/kg、2.9mg/kg和1.7mg/kg,其中2009年2份、2010年1份。16份不合格碘盐,分布在3个不同的监测年份,其中2009年10份、2010年4份、2011年2份,16份中碘含量超出最高标准上限值的有2份,含量分别是65.1mg/kg和59.7mg/kg,可能是此盐在出厂时加碘含量超标所致;低于最底标准下限值的有14份,其碘含量在8.4mg/kg-19.7mg/kg之间。无论是不合格碘盐还是非碘盐均能检测到不同含量的碘,其检测值较低可能与居民户对碘盐保存不当和购盐时间较长有关。2009年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如何科学保存碘盐的宣传,2010年后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就有了明显的减少。

碘缺乏病是因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自然环境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决定了防治碘缺乏病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我县虽然实现了碘缺乏病的控制目标,但今后的防治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加大对食盐市场的监管和监测力度,提倡科学的碘盐保存和烹饪方法,使居民都能吃到合格的碘盐,从而最终达到控制碘缺乏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渭源县2011年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十二

张沁荣副局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她指出,全国产品质量监督系统突出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加强中国特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突出民生导向,把消费品安全监管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了消费品在国家和地方监督抽查中的比重;突出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监控,加强重点产品风险监测,及时向社会发布风险警示,向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妥善处置了一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突出多元共治,着力调动有利于强化质量监督的社会力量和积极因素,推动治理主体多元化,努力构建社会监督网络。特别是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机动车安检机构改革等方面,亮点纷呈。

梅建华司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依法行政为基石,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消费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三个监管重点,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安检机构监管和风险监控等四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

“突出3个监管重点”是指:一要突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把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消费品监督抽查,推进重点消费品分类监管,强化消费品质量问题处置,推动消费品质量社会共治。二要突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坚持“帮、打、促”的工作理念,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质量服务与质量监督作用,帮扶电商生产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行为,净化网络购物环境。三要突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研究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办法,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机制,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相关产品安全。

“深化四项制度改革”是指:一要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按照“放、管、治”的原则,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以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目标,全面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二要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按照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的原则,提高监督抽查透明度,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发挥监督抽查对消费品安全、质量提升、证后监管、分类监管等工作的推动作用,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合力。三要深化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制度改革。以分类监管为主线,围绕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明确层级监管职责,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切实加强安检机构监管。四要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有效提升风险信息利用效率,提高风险评估能力,探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查,实现风险处置常态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质检总局将在2015年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以儿童用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柴油、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产品为重点,集中力量,狠抓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凸显监督效能,以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

链接

质检总局计划对182种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

2015年,质检总局将继续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以及消费者、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的质量监督,计划对182种产品开展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包括日用及纺织品19种、电子电器产品31种、轻工产品21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29种、农业生产资料15种、机械及安防产品31种、电工及材料产品26种、食品相关产品10种。监督抽查分季度监督抽查、专项监督抽查和联动监督抽查等3种形式,监督抽查的对象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网络销售企业。

1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

除传统日用消费品,增加涂料、陶瓷砖、采暖用散热器、地板等家装建材产品,汽车轮胎、汽车内饰材料、汽车制动器衬片、汽车安全带、机动车辆制动液等汽车相关产品。

2强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

初步计划对电磁灶、家用燃气灶具、厨房机械、女士内衣、羊绒衫、羽绒服、儿童牙刷、按摩器、空气净化器、移动电源、纸尿裤11种产品开展电子商务专项抽查,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对比抽查。

3强化准入许可产品证后监管

重点突出抽查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29个,如钢筋、水泥、建筑防水卷材、化肥、农药、危险化学品包装物、人民币鉴别仪等;强制认证产品28个,如童车、玩具、电冰箱、储水式电热水器、溶剂型木器涂料、消防水带、电动工具等;计量制造许可证产品5个,包括了单相电能表、热能(量)表、膜式燃气表、冷水水表和矿用传感器。

4强化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质量监管

涉及2015年开展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的49种产品,如玩具、童车、电磁灶、厨房机械、羊绒衫、羽绒服、电力电缆、溶剂型木器涂料、实木地板、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滴灌带、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油、柴油、食品用塑料、纸质包装等。

5强化质量水平较低产品的跟踪抽查

重点跟踪抽查质量水平较低的产品85个。

6强化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

扩大抽查产品种类。计划组织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餐具洗涤剂、工业和商用电热食品加工设备、酒瓶、日用陶瓷、铝易开盖、竹木筷子、食品用橡胶制品、铝塑复合膜袋等10种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开展抽查。

7积极回应部委和公众意见和建议

重点安排抽查网络机顶盒、安全隔离网闸、贵金属饰品、淋浴用花洒、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玉米联合收割机、光伏并网逆变器等产品。同时,针对网络投票中公众关注度较高、投票数较高的71种产品全部纳入了2015年国抽计划。

8积极扩大抽查产品种类

上一篇:气象灾害电视报道策划下一篇:电话销售技巧及话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