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精选15篇)
1.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一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近阶段,我通过远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批幼教专家经历四年多时间,对全国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吸取国内外先进理念,依据我国幼儿特点起草拟定的。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让我们教师开展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提供选择和创造的机会;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参与情况,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我们为幼儿布置科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幼儿认知发展所需的材料,特别强调人际关系、环境、强调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这些指导思想为我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教育教学的活动指南。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我们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剂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2.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二
《指南》更重要的在于实际应用。根据波斯纳的专业成长理论, 我们在应用中也进行了不断的思考。除了在一般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地以《指南》提出的要求来对照自己之外, 在一些主题活动中我们更是将《指南》作为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比如说在一次题为“自制玩具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中, 我们确定的思路是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之下, 自己去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 通过玩具制作的过程, 体验探究的快乐;通过玩具应用的过程, 体验健康的成长。以往我们也曾经进行过类似的活动, 但彼时的活动多是经验性的, 多是随机性的, 活动结束之后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评估。而这次有了《指南》的指引, 我们在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就多了几分思考:
思考一:家长的参与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以往的活动中, 我们直接是请“家长协助”, 但事实上有不少孩子的玩具都是由家长自己完成, 孩子并没有真正的参与, 而部分家长还有怨言, 说园里布置的不是给孩子的任务, 而是给家长的任务。这事实上与活动的“自制”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但由于对结果的关注, 往往就忽略了对学生自制过程的要求。而这次为了明确目的, 我们特别强调的是幼儿的“自制”过程, 强调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特地跟家长说明:我们希望孩子自制的玩具不要多先进, 不要多复杂, 关键是孩子自己要动手, 功能简单实用即可。
思考二:幼儿在玩具自制的过程中会有哪些学习与发展?
这是本次活动中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因为我们希望幼儿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有所学习, 有所发展。而结合上面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幼儿确实是有所收获的。就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在所有的自制玩具中, 我们发现了一个铁圈 (我们这儿叫铁环, 可以用一个U字型的勾子推着走的) 。这个铁环看似普通, 但却很圆, 而且接头处处理得十分圆滑。
这一玩具虽然简单, 但却包括了很多体力和思维的付出, 起初我们曾经以为是家长全部代劳的, 可在这个孩子介绍的过程中, 我们才发现其中有着孩子很多思考的亮点, 最主要的有三点:
第一, 孩子先是自己用软铁丝弯了一个铁环, 结果在推的过程中发现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孩子由于力气原因, 选择的是一根软的铁丝。于是, 孩子让家长用一根硬铁丝帮他做了一个。此处虽然有家长代劳的过程, 但由于有孩子的思维在先, 因此家长只是一种体力的付出, 并不影响孩子的思维付出。
第二, 这个家长也很聪明———就只是照儿子的要求做了个圆环, 一点都没有添加他自己的思考。结果发现做了个铁环不圆, 推着走的时候一高一低, 还容易变方向。于是这孩子又向父亲求助, 父亲就让他自己去想原因。这孩子也很聪明, 他盯着那个不圆的铁圈看了半天, 结果发现了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铁环不够圆, 于是再跟父亲一起想办法将铁圈套在家里的一个圆形的塑料桶上, 成了正圆。
第三, 新的问题又来了, 铁丝接头处容易与推的U型勾碰撞, 使得推的过程不够流畅, 于是父子俩又进入了新的思考阶段。孩子问父亲为什么汽车的轮子会那么圆?为什么没有接头?……最后, 孩子的父亲帮孩子用细钢丝焊接了一个铁环, 孩子推得可欢了!
结合孩子的讲解, 纵观这一过程, 我们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就是孩子的自制玩具应当立足于“自制”, 但这种自制不应当完全是体力的付出, 更是指脑力的付出。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 因而可以利用自制玩具的机会, 让幼儿们去充分发挥想像;而家长或老师应当在什么地方起作用呢?应当在孩子由于体力原因等不能达到目的时再去帮助。由此我们想到达芬奇制作板凳的故事, 笔者以为在幼儿的自制玩具或其它活动中, 他们的成果可以是不美的, 但他们的思考过程一定是美丽的。幼儿的成长, 最终的指向应当是智慧的成长!
在上述过程中, 我们还发现孩子这样的过程几乎全部吻合了《指南》全部的五大领域:活动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孩子介绍时, 孩子是敢说愿说的;而与同学交流的过程, 恰恰正是社会领域的知识;孩子在制作铁环的过程中, 充满了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而当孩子拿着自己的铁环喜不自禁的时候, 谁说他那个时候没有艺术的感受呢?
根据我们对《指南》的学习与运用, 我们发现这份指南的内容是符合实际需求的, 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的, 尤其是在“学习”与“发展”两大主题下, 许多内容明晰且实用。或许也正因为如此, 其才受到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普遍欢迎。
由此我们展望未来的幼儿教育,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指南》的指引下, 幼儿教育会更加科学化、精细化, 会更好地激发幼儿教师的创造力, 从而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
摘要:《指南》强调的是学习与发展, 目标所指当然是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但事实上在研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 幼儿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学习与发展的过程, 因而我们认为:学习与发展, 归根到底是幼儿教育的两大主题!
3.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三
一、《指南》的含义
《指南》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3~6岁儿童在学习与发展上应遵循的方向与应达到的水平的合理期望;也反映了国家对早期教育应遵循的方向和应达到的质量的基本要求。《指南》不仅指出不同年龄幼儿应该学和应该达到怎样的发展水平,同时指明怎样支持和指导幼儿的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指南》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化,促进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家长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质量,引导全社会形成关于早期学习与发展的正确认识。
二、《指南》与《3~6岁幼儿发展纲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使用对象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指向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向家庭与幼儿园教育。
2.功能不同:《3~6岁幼儿发展纲要》是较宏观的课程文件,把握教育的大方向,规范幼教机构的教育。《指南》在微观层面上指导,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各个领域上应该达到的学习与发展,并给予具体的教育建议。
(二)联系
1.共同的目标指向:提高我国3~6岁儿童的教育质量。
2.思想一致,功能互补。
3.实施指南应坚持的原则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三、《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艺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也是幼儿的一种游戏。幼儿用绘画、肢体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中会发展起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应该反思: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画各种事物的形象吗?如果教师不教,幼儿自己会画吗?范画是要教会幼儿绘画的技能吗?这些技能是老师教得会的吗?
当然不是。幼儿画画不是教会的,教师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机会中自然成熟的。如果没有教师对绘画技能的标准,所有的幼儿天生都会画任何幼儿需要表达的东西,而教师即使教得再形象也不可能把幼儿所需表达的内容完全表达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临摹范画之后,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绘画丧失信心和兴趣,最后就会说“我不会”。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幼儿的画看不懂究竟意味着什么,看不懂他们是想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还是想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境。他们的作品表面上看“形”不似,但只要听他们解释自己的作品,立即会让人感到一种“神”似,也就是幼儿内心世界的一种灵性。我们应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如果对儿童进行模式化的训练,将削弱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应给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为写生、美工活动提供创造机会条件,让幼儿自主表现与表达。当幼儿说某种东西不会画时,最好的办法是把这样的东西拿给他看,而不是直接教他如何画。
总之,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给幼儿提供更多让幼儿感受与表现的机会,在感受的基础上表现,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表现的机会,必要时才给予指导,充分理解幼儿艺术的表达功能。
《指南》犹如一盏“指明灯”,它为我们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照亮了孩子人生的起点。这是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书,有了这本书,幼儿教師就有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以上是我学习《指南》解读的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4.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四
(教育教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这两天学习关于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讲座,在浏览进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依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份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实在不是马马虎虎的,有些语句固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具体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固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具体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当到达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份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当知道甚么、能做甚么,大致可以到达甚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公道期看;教育建议部份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罗列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增进幼儿学习与发(和孩子共成长——《3-6岁儿童学习与发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展指南》学习心得幼儿教师读书随笔)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进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留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榜样”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留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过剩或杂乱,每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纵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具体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夸大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夸大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幼儿园
(教育教研)
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夸大“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美”、“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合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题目,或为自己的想法搜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但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惟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穷可能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幼儿园
(教育教研)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在促进幼儿发展中,激发幼儿学习、探索自然等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小班激发幼儿动手学科学的兴趣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十分关键的
科学活动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我先来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的兴趣,也就是要激发幼儿敢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合作、主动探索的科学兴趣,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只要以直观形象思维发展为主,应让幼儿多操作,而且玩具材料要丰富多样性,要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发现,并进行探索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现象——产生疑问——经过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班科学活动“蝴蝶飞飞"在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上分别萌发幼儿对磁铁能把铁制品吸起来这一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喜欢参加蝴蝶飞飞游戏,对磁铁能隔着塑料板吸住蝴蝶并使蝴蝶飞起来非常感兴趣。最后,联系磁性这一科学原理及现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我们小班要求了解.有的铅笔盒盖上装有磁铁;妈妈用的包的扣子有的是用磁铁做的,使用非常方便。在科学环境的创设上要为幼儿提供愉悦宽松的环节从而自主的游戏,教师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活动的程序时考虑从孩子主动探索的角度出发,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积极地合作,在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获得成功,在成功中得到满足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自信。
在数学认知方面,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比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比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多”、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可灵活的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游戏法:如在户外游戏”老狼老娘几点啦,就可以融入认识时钟的活动。情景法:如:“菜市场”的情景,“文具店”的情景,都可利用作为数学活动的主题,在情境中幼儿达到了快乐主动学习的目的。操作法,在益智区开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我们提供多种材料,以促进幼儿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应增强材料的游戏性,吸引孩子参与的兴趣,选用直观的形象记录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自主操作,关注观察力在思维能力发展中的发现。这样,孩子的维活动才会积极起来,既然选择幼教,我们就应该热爱这个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责任心。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幼儿园
(教育教研)
在组织小班科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在一日生活中形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敏捷的觉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观察事物。引导幼儿去学习探究。
蔡静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幼儿园
(教育教研)
经过三天时间的学习,六位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
《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同时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指南》中指出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言语表达上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它既可以帮助儿童与他人交流沟通,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则要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我对《指南》中新增 “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一线的老师,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掌握知识情况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各个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作标尺来丈量幼儿,伤害幼儿,也不能把它 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是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改变自己的态度,为每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幼儿园
(教育教研)
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5.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五
前几天学校幼儿园对每位家长发放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组织学习,还要求家长们写体会。教书多年,向来都是自己要求学生交心得体会,因此很好奇,这是一本怎么样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大纲。仔细阅读之后,有了如下心得。
纵观全文,这是一本关于3-6岁孩子成长阶段的指导读本。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手册,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设定了“阶梯状”的成长参照,给家长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作为家长,说来惭愧,其实我自己对孩子的每个发展领域并不是很清楚。而《指南》给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让我们这些家长较为清晰的了解了自己孩子3-6岁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操作性。
对比指南,仔细回想我们在女儿赵一一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比较正确的,也有失误的地方。下面将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5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1.健康
从出生到现在,相对而言,女儿一直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孩子。生病的次数不多。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经常带她到公园去玩,穿的衣服也比同龄的小朋友少一些,所以孩子的抗寒能力相对好一些。胃口中等,喜欢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对比《指南》,教育不到位的地方也很多,比如饮食方面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吃饭不好好吃,要喂;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
2.语言
由于本身是当老师的,所以语言这一块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从小在语言方面给孩子尽量创造环境。当她还是小宝宝时,会有意识的经常跟他说话,用规范表达,不用小孩口语。一直坚持阅读,尤其是睡前阅读。几乎每天晚上从没有间断过。对书籍的选择,尽量多样性,除了国内外绘本,还有意识选择一些百科全书类型的书籍,孩子也看得很喜欢。但是目前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书籍,电视的词汇,她的过滤内容跟成人不同。往往读完一本书,一些不好的,负面的词,她也记住了,放在口头上。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也是现阶段我作为家长需要思考,重视的。
3.社会
社会性这一方面,应该是较为欠缺的。因为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家里带,相对而言跟同龄孩子玩的较少。行为处事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凡有要求基本都会满足。所以女儿表现出任性,自我,不愿分享。虽然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但这真是令人头痛的毛病。不过,在进入幼儿园的集体之后,这一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升入小班以后,很容易感受到他表现出的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对同班小朋友的友爱之情。下课之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户外,与小朋友相处都较为融洽,一切都在慢慢改善,需要我们作为家长的有更多的耐心。
4.科学
对自然的一切充满好奇,是每个小朋友的天性。挖土,玩沙,摘花,看蚂蚁,摸树干等等,都是她平常喜欢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如认识钟表,认识指南针,排列顺序等等,虽然有些她还不能理解,但我始终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当然,这一方面,似乎做得还远远不够。
5.艺术
爱美是人的天性,学会欣赏美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女儿从小喜欢听儿歌,看魔术。从幼儿园学了新歌曲,回家一定唱好多遍。有时间我也会带她去看儿童剧,去博物馆参观,到各地去旅游。丰富孩子的体验,培养一颗爱美向善的心灵。
总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感受很多,而自己在以后的孩子教育中,以下几点原则也需要坚持:
1. 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不拔苗助长。
2. 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引导其兴趣所在。
3.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攀比。
4. 引导愉悦的情绪表达。
5. 培养自主自立的能力。
2013年6月8日
小二班家长 马静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鞍钢第十三幼儿园
小二班家长
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六
《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三到六岁的幼儿正处于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阶段,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并对其今后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五大领域中,健康领域包含的子领域有“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就要求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幼儿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幼儿阶段正是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其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用眼卫生、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等。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活动和教学活动时,也应该重视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主要途径。每周,我会召开一次以“卫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我们班有的小孩不爱剪指甲,为了培养他们养成爱剪指甲的好习惯,我通过故事《长长的指甲》《指甲缝里的军队》等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到了不剪指甲的危害,进一步引导他们要勤剪指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比如:在引导幼儿讲卫生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结束后,我会在区角的延伸活动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小猪变干净了”,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养成勤洗脸、勤洗澡的好习惯。
二、在生活教育中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在每学期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目标。例如在进餐环节:小班幼儿是要养成不撒饭,饭后擦嘴的好习惯。而中班就要求幼儿饭后主动漱口,注意口腔卫生。而大班的要求就会更高了。这样会增强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的兴趣,并建立自信心。“一日生活皆课程”,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包括入厕、洗手、午睡、进餐,教师都会针对性地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使其尽快掌握生活卫生习惯的技能。
7.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七
一、机动灵活地对《指南》的达成目标进行分析, 指导运用实践中
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 《指南》都细致地指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这为我们幼教有了初步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这些目标建议给我们教育方向起了参照性地指导作用, 虽然不能当作“标尺”, 但是我们可以灵活地去分析去运用《指南》。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正如《指南》所述, 幼儿的发展是持续渐进的过程, 还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我们不但对幼儿发展的阶段性要准确把握, 而且对幼儿连续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个别的差异, 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向更高水平去发展, 我们都要支持和引导他们。幼儿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就如《指南》中所说的, 肯定呈现阶梯式发展, 不要专制地用一把尺子去评价衡量全班的幼儿。面临孩子的不同遗传因素, 不同的家庭生活环境, 不同的性格特征, 后期父母提供的不同教育资源, 孩子们的发展自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正因为幼儿是从不同起点起步的, 阶梯型的发展, 所以我们的目标就应该多灵活变通地去运用在不同台阶上的孩子身上, 我们应该宽泛的, 我们应该富有个性的, 我们应该差异性地指引他们, 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化地适度发展。幼儿园教师和家孩子在对幼儿的评价上, 要灵活重点去分析目标的量化上。对幼儿在横向发展做比较, 应改为面向个体的纵向做比较, 这样的目标就很自然, 不生硬, 且富有弹性了。
二、“去小学化”就应当坚持儿童的立场
《指南》中指出,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早期教育是奠基性教育, 要在尊重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的教育, 为幼儿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早期教育不是说你早点让幼儿去学知识, 去早点开发智力, 而是说你要去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协调地发展孩子的身心。站在孩子的立场, 尊重孩子的年龄段特点, 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有规律地去遵循它, 让孩子在特定的阶段去做合适的事情。然而, 在教育机构门口的横幅“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的促动下, 家长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心里的那颗平常心, 心态开始歪曲了, 开始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 而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习惯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 能力的激发与培养。这也就不能充分地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了。这种短视眼光是急功近利造成的, 压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家长们被这些教育机构得利, 也被忽悠了, 使自己的孩子失去原有的天真快乐的童年。3 ~6岁的儿童, 思维直觉还处在形象阶段上, 我们应该给孩子亲身地体验,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当从儿童的生活起步, 不要生硬地搬用书里及教参里的概念和知识。选择和孩子生活有相关的, 他们就会表现出兴趣。而且很想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上去拓宽他们的视野, 加深这个领域的感知。和孩子相关的社会生活及孩子的游戏活动都可以作为孩子可贵的教学资源。我们应该乐于从孩子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 利用他们发生的事, 利用他们比较熟悉的环境, 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组织活动, 去引导他们。整个社会不需要“人工的神童”, 而是需要在科学教育下的成长, 让他们身心健康, 心智健全, 才能一辈子乐观积极, 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贡献。
三、家园共勉共育并科学引领家庭教育方向
《指南》中指出了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好的建议, 比如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 使幼儿‘乐群、合群’。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茶几上只有4个杯子, 而家中来了6位客人, 那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 让他们说一说怎么办呢? 你有什么好主意呢?”。在现代教育管理的机制研究中, 同样也一再强调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的重要联系, 提倡建立二者互动机制, 来增强二者在横向沟通联系, 倡导家庭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 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决策。同时幼儿园也能给家庭引领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 从而更快地去实现家园共勉共育。
四、夫妻教养态度协商一致
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是很多家庭共同存在的问题, 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 但绝大多数父亲都未接受正式培训, 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
1. 正视冲突并解决问题, 要有齐心合力的教育意识, 一起耐心地有方法地去教育孩子。齐心合力先要求夫妻二人在思想上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多观察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等他们教育孩子的长处, 我们可以多学习。
2.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有很强很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来评价评价我们, 说说爸爸妈妈在你心里能评几分, 哪些是优点? 哪些是缺点? 孩子会很客观地说出来, 这有利于我们家长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的。
3.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 多沟通、多夸奖对方夫妻, 双方可以做一个约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当要发生争执的时候,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可以暂且离开一会, 稍后再冷静静心去沟通。对于夫妻一方, 不要认为谁就应该这么付出, 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 例如, 老公回家后主动陪着孩子玩, 就应立刻称赞他。如果对方偶尔说了善意的小谎言, 也不要介意, 老公也是因为怕老婆担心而不愿说出事情的真相, 这时应该感谢他, 而不是责备他, 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承认另一半的优点, 多包容他的缺点。另外, 夫妻双方各自准备一张纸, 写下对对方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
4. 多学习当一方不能用“道理”来说服对方时, 让事实来说话吧。要增加说服力, 生动的事例是不可少的。平时要多看看书, 多咨询家庭教育专家, 只要你有理论或实际的依据, 目标明确, 考虑周密, 对方一般会考虑配合你。而一旦你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对方也就会信服。
我们都期盼着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共育, 摒弃功利的心理, 摒除浮躁的心理, 愉快地合作。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只有你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 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不要拔苗助长, 不要功利, 不要浮躁。那么让我们把培养孩子的这项大工程, 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
摘要:期盼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共育者都能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共育, 摒弃功利的心理, 摒除浮躁的心理, 愉快地合作。培养孩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只有你拥有了一颗平常的心, 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心灵, 不要拔苗助长, 不要功利, 不要浮躁, 那么, 我们才能稳住脚步地去尊重孩子、去“跟踪”孩子。
8.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八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隹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感受与欣赏
教育建议:
1 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教育建议:
1 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2 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二)表现与创造
教育建议
1 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作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教育建议: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照片、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作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9.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九
随着教育观日益深入人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与配合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家庭教育对幼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自身言行的影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家长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园管理及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他们接触的环境其实是一个成人的环境,而幼儿园的环境与家庭环境及教育毕竟不同,在这中间家长和老师就承担了桥梁作用。
《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为了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应关注幼儿的活动和表现,善于发现其优点和长处,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简单比较。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们做错了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们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在“语言”部分,《指南》建议成年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同时建议成年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结合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要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10.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
首先,《指南》关注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指南》的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幼儿的具体办法,对成年人提出了明确要求。读《指南》,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其次,《指南》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如果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北京。
名师从《指南》的概述部分对指南的历史背景、以及《指南》的定位和如何理解《指南》作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对如何理解指南提出了《指南》的性质、导向、怎么导和指南与纲要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解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的,纲要是针对幼儿园的,《指南》里包括教师、家长、社会相关方面的,纲要是宏观的,内容广泛,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幼儿园的管理、评价等,学习与发展只是幼儿园工作的部分内容。指南微观,在学习目标内容教育建议具体操作性强。指南不能简单看成是纲要的细化,有些内容指南没有。
《指南》提出了每个阶段幼儿应达到的发展水平,但是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老师遇到的所有孩子不是都能同时达到同一个水平。在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有部分孩子明显高出或低于应有的发展水平。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聆听名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幼儿的心声,李局长说:“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范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生童年有几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获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11.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一
《指南》中幼儿发展目标十分广泛,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也丰富多彩,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一个学习领域,而轻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十分全面,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只关注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在实施《指南》中,我们应坚持原则,要遵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协调好当下的快乐和未来的准备,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快乐成长。同时要关注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通过学习《指南》,我知道了五大领域中健康关注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培养,语言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阅读、书写能力的培养,社会注重幼儿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科学关注幼儿科学探究和数学认识,艺术注重培养幼儿感受也欣赏和表现与创造的培养。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让我明确领域中的教学目的及任务,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做准备,为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指南》像一盏明灯,指明了教育幼儿的方向。我还要继续学习,多领会《指南》精神,规范我的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指南》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九年
制学校)
12.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二
一、明确方向,挖掘可行的材料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以下简称《 指南》) ,特别是身体动作发展这一方面 ,了解小班幼儿的发展方向,如《 指南》 中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1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其教育建议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 指南》 的引领下,结合“ 活教育”理论提出的“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小班组开展的足球课题研讨3月份主要是生活化废旧材料的收集,如菜篮子、垃圾桶、羽毛球拍、鞋盒、呼啦圈等。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爱上足球,我们将本土资源与社会整体资源相互利用,在班级群里面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讨论适合幼儿游戏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孩子玩足球游戏的宝贝。 4月份以纸箱为主的足球游戏,5月份投放废旧的席子作为主要辅助材料。
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提高幼儿对足球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足球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在足球活动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自由探索,满足幼儿的需要
“ 活教育 ”教学原则中提出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教师重在观察、引导。 刚开始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拿到垃圾桶觉得很新奇,把布足球投进筒里,就有了投掷游戏( 你抛我接) :一个幼儿双手拿一个筒或篮子,另一个幼儿离开一定距离投掷,初步培养幼儿两两合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拉开投掷的距离,也可以将筒放在地上进行投掷,这样适当增加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将鞋盒稍微加工一下变成一辆简易的小车, 孩子将布足球放在小车里拉着走,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时不时回过头看看布足球还在不在,玩得不亦乐乎。
在足球游戏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想来玩一玩,像投掷游戏、端球走、颠球、拉小车这些足球游戏,都是孩子们自己玩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发现、鼓励、提升,创设小动物的情境,带有情境性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幼儿迅速进入角色,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中。 随着幼儿玩的兴趣和熟练程度,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逐步增加难度,不断吸引幼儿参与挑战。 正如《 指南》 中指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投掷、拍球等活动。
三、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 在体育活动中 ,要培养幼儿坚强 、勇敢 、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这无疑要求幼儿拥有良好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我会因人而异,对于动作发展较弱的幼儿我尽可能地耐心等待,当幼儿动作发展中确实感到困难时, 我会适时在孩子身后“ 推一把”,克服他的胆怯,当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对于动作能力发展较强的幼儿,我为其创设良好的表现机会,使他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本领, 让小朋友们喜欢他,愿意与他合作游戏,让幼儿体会到足球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喜欢足球活动。 同时我也会根据幼儿的表现,用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哪怕是一个爱抚的眼神及手势、 点头微笑,充分让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还能健全其心理,提升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
四、收获成果,总结有效的经验
在小班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投放的材料孩子们都玩起来了,经过统计,小班组的足球游戏涵盖了多方面的发展。 你抛我接的投掷游戏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培养合作能力。 端球和颠球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拉小车、蝴蝶找花、足球火车这类奔跑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力量。 射门、花朵投球、射击这类足球游戏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投掷的准确度和力度。 钻山洞这样的游戏利用钻爬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研讨和实施,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13.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三
一、作为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幼儿需要身心全面发展,不应片面的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严禁“拔苗助长”;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我们要关注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以及适宜的锻炼来保证健康的体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尤其注意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读物,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及阅读理解能力。
四、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使幼儿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并喜欢适应群体生活,培养幼儿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懂得关心尊重他人。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的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力,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并喜欢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出来。
作为家长,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 一律”。
14.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四
最近我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都进行了细致的研读,并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在对比中寻找差异,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我执教的小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只是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教学法,通过节奏让幼儿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不要求孩子们对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教师的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的存在,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真的用心,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挖掘我们的古镇资源,带领孩子们参观老街。又或者,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既然孩子们没有办法出去亲眼目睹,但是我们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让孩子犹如身临其境啊!我们可以将一些园林、名胜古迹的录像带给孩子们,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们该是多么欣喜,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这是《指南》在教育建议中的一点。比如,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去剧院、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在这方面,平时我们做得也很欠缺。特别是音乐作品的接触方面,接触多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歌曲,甚至连舞蹈、打击乐等也比较少见,更谈不上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了,比如一些经典音乐、戏剧等。在美术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蜡笔画、颜料画的学习与尝试,对于剪纸等其他形式的接触也很少。平时我们会自己找理由,认为孩子的经验如此,或者从教师自身出发,这几种常见的艺术形式有利于组织集体教学。我们为什么不从孩子的发展考虑,为什么脱离了我们教育的主体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许让孩子们真正领会,或者学会一些离已有生活经验较远的古典艺术等,会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耳濡目染一下,为以后的学习铺垫,拓展孩子们学习的广度。其实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有地方风俗,在历史久远的苏州地区,民间艺术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孩子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而我想说的是,“条件”是可以创造的,我们可以动员我们的家长朋友,带领孩子们去欣赏,并且请个别经常出去的孩子带着自己的视频、照片等给其他孩子介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网络、电视等,服务我们的孩子。
15.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十五
1991年, 上海实验学校以计算机文字输入方法促进小学生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学习。世纪之交又有安徽金石希望小学以“电脑双拼识字”启动的“电脑识读写”实验。2001年,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师用“拼音自动变换汉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读书识字, 效果显著。2007年, 相关方法在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合作学习”项目学校试点, 西部六七岁的孩子很快就能够借助计算机写作、起步阅读整本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种计算机应用与汉语拼音学习整合的方法, 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对儿童语言发展潜能和书面表达冲动的制约。“拼音变换法”在转化为读写学习的工具中, 不但化解了汉语儿童因为识字慢、阅读少、作文难导致语文能力形成晚、发展慢的“世纪难题”, 还缓释了汉语拼音本身学习的难点。
源自课程实践的这一“意外”, 观照了周有光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 在对整字、编码和拼音变换的多种输入方法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观点:唯一快速而自然的、大众化的输入方法是“拼音变换法”。
“拼音变换法”价值、特点等多向解读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有学者研究指出, 电脑拼写形式与汉字的双向转换, 可以有效缩短汉语学习的时间。这个已为实践证明有效的“转换”, 它的价值是什么?
郑飞艺: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 在解决汉语儿童语文能力起步晚、发展慢的问题上, 计算机支持的“拼音变换法”应用于语文学习, 实质上起到了一个“支点”的作用。
有了这个“支点”, 一是化解了汉语拼音的学习难点。
一般来说, 小学生入学学习语文, 先要集中学习汉语拼音。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帮助“阅读”, 甚至在低年级的写话中“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 这样一来, 等于要求小学生能够直呼音节、默写音节, 就把“音节”当作汉字来学习了。至于要学生短时间内把汉语拼音学得滚瓜烂熟, 能熟练地认读和默写, 实际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接着出现的麻烦是, 当孩子对拼音的掌握达到“滚瓜烂熟”再来阅读注音文本时, 往往会忽视字形, 直接命名拼音, 分散了对字形的注意, 拼音反倒起着阻碍建立汉字形音联系的作用。研究说明, 语言能力越弱的儿童, 阅读注音读物时, 这种负面效应越明显。
用计算机学习汉语拼音, 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借助“声韵调分析”法, 单字节的键盘与双字节的汉字非常容易实现自动对接。通过短时间的拼读训练和键盘操作, 小朋友就可以借输入汉字的音, 变换出汉字的形——直接“写”汉字。拼读得越熟练, 输入速度越快, 使用汉字的能力就越强, 汉语拼音掌握得也就越好。
这样的做中、用中学汉语拼音, 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而且, 小学生以往学习拼音中常遇到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等问题在敲敲打打中甚至可以“无师自通”。在这种学习中, 汉语拼音自然而然地定位在了学习汉字和普通话的工具上。
另一个是, 借助这个“支点”, 听、说、读、写、识字等语文学习活动就可以实现高度整合, 相互促进, 从而化解识字、写字对学龄初期儿童语言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 尽管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很多常用汉字还无法做到精准地辨识, 但只要他们会说普通话, 会拼读词语, 就可以使用计算机写出成串的语句来。这就比用音节替代不能写出的汉字的学习方式, 更利于孩子在表达中识字学词, 发展语言。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计算机与汉语拼音学习的融合, 在解决汉语拼音学习难点的同时, 跨越了早期学习语文的难点, 扬长避短, 为儿童的语言实践扩展开空间。
张鹏:还可以再往深层认识它的效应。从优化、改善课程组织形态的角度看, 低年级语文课程的设计, 可以不必只是循着一个个汉字的读写、到词语、再到篇章的渐进的学习线路。起步阶段, 就可以让学生一边大量在阅读中识字, 在识字中阅读, 一边借助计算机尝试写作自由表达的实践。使儿童在使用汉字中, 增强识字、学词、学文的能力, 在使用语言中,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打通“自上而下”的语言运用与“自下而上”的字、词、句的语文知识学习, 缩小从“语”到“文”的学习时程。也绕开了儿童语言发展中, 掌握语言的外部方面与掌握语言的意义方面“路子是相反的”这个症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儿童的语言经验越丰富, 他们对语言外部方面的把握可能会越好。
这样的课程理念和方法, 修正了以往设计存在的根本问题, 即错把语言规律当成小学生言语发展的规律, 使课程、教材和教学普遍存在的严重低估儿童语言水平的状况得到改变。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用计算机学习汉语拼音与原有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哪里?或者说,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郑飞艺:首先, 应当真正把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正音、识字和汉字输入工具的层面。应该明确拼音并不是与汉字一样的学习“目的物”, 不应该要求小孩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在短时间掌握它。
其次, 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应该分步实现:最初的阶段仅限于认识和学习拼读。在后续的应用计算机学习中, 逐渐达到巩固和熟练。也就是说, 初始只要求“会” (拼读) , 不要求“熟”, 达到能认读汉语拼音, 会全拼输入就行。
再次, 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应用汉语拼音的情境, 通过持续的用计算机打写, 发挥其工具的功能。实现拼音、汉字与语言表达的一举三得。
张鹏:基于这种课程理念以及相应的策略,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展汉语拼音的工具效能, 在带来听、说、读、写能力协同发展的同时, 也使小学生语文经验在起步阶段向其生活、向外部世界的扩张成为可能。
郑飞艺:这一点在南山实验学校的写作课程中特别明显——写作中的知识学习、自我表现、人际交往方式, 都与孩子的语文经验高度关联起来。二、三年级孩子就可以尝试包括研究计划、观察记录、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科学实用文的写作学习。诗歌、童话、剧本、谜语、寓言、小说等常见的文学文体都成为孩子们的写作选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两位老师所谈到的“写”, 主要是用计算机打写, 长期用计算机写, 会不会影响小学生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不会带来错别字的大量出现, 这可能是计算机进入小学生写作引起争议最集中的一个问题。
郑飞艺:首先需要厘清的是, 把识字与写字分开处理, 多识字, 少写字, 是遵循儿童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设计。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设计, 是因为除了“书写”的能力外, 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和“识”的能力都非常强。好的选择是应当让他们多读书, 多用字, 包括计算机“写”中的用, 在用字中提高识字能力, 为写字打好基础。
张鹏:这种策略识字归识字, 打字归打字, 写字归写字, 实质是把发展儿童的语言放在课程的重心位置。与传统识字教学的识一批, 写一批, 巩固一批相比, 更有利于识字、打字、写字之间的相互促进。
比如, 有足够阅读量的支持, 小学生读各种童书时, 独立阅读需要逐渐掌握的2000个汉字, 就有机会与他们反复碰面, 就是教师们讲的高“复现”率。
又如, 与读的情况不同, 这个阶段孩子“写”用到的字还不是很多。从不同地区学校的统计来看, 一年级学生用计算机“写”涉及的字种在600~800个之间, 其中高频字大约是200~300, 后者大致对应了各种版本教材规定的一年级学生应当会写的字。
也就是说, 学生手写的300个左右的汉字, 凭借的是具体语境中有可能认读的近2000个、用计算机打写的六七百个构成的语言经验背景——频繁阅读、打写的互动, 使学习者有机会对汉字基本部件及组合方式进行高密度的编码、分类, 从而为他们构建汉字系统化的知识打下好的基础。
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有感触:一开始就让孩子理解汉字偏旁部首的知识, 特别困难。真正领会构字规律的知识, 需要孩子在“统计学习”的机制中获得的量的积累。当孩子们有机会从字符音、形、义的任一系统感受构字知识时, 教师的指导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这个基础, 再让孩子们一笔一画像练书法一样写字, 他们就会写得更好。经验说明, 读得多、打写得多的孩子, 手写字往往更出色。反倒是一入学就被迫以死记硬背、反复抄写来学习的孩子, 优势并不多。
郑飞艺:是这样的:真正意义上的识字, 即字符和语音、语义的联结, 需要小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在准确理解运用中逐步建立。在大量实践中的读写并举, 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在语言理解、语言运用中学习文字的机会, 对于预防错别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既增加了汉字出现的频率, 又丰富了儿童的心理词典, 还会因使用汉字的实践多, 纠错也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说到纠错, 低年级小孩子在电脑写作中, 由于不理解意义造成了很多别字, 会不会迁移到以后的书写中?
张鹏:儿童借助计算机写的初始阶段, 同音别字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 一些儿童别字频率还会偏高。但随着他们打字的熟练, 输入的单位由字、词到句, 计算机系统的句法分析及文本自动校对功能会纠正大部分的别字。况且, 依孩子们可以达到的每分钟10~30个的打字速度, 语句中的别字几乎没有条件被强化和精加工。也就是说, 虽然儿童能够流利地打出来、读出来, 但对大部分未写过的字还处在粗识轮廓的阶段。
郑飞艺:在包括西部学校在内的这种计算机读写实验中, 低年级学生写字并不多, 却能顺利地从计算机书写转换到计算机书写与纸笔书写的并举, 而且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 这种“修正”是在孩子们在发展驾驭语言的能力中, 不断添加、更换、修改使用文字符号趋向准确进行意义沟通、表达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与低年级的识字量、识字教学内容, 书写与读写的形态等课程组织有直接的关系:低年级近2000的识字量使儿童较早地成为高识字能力的学习者;认读与书写分离, 使写字可以保持恰当的速度, 在儿童逐渐具有明确汉字规则意识后才增大汉字书写量;提前大量读写给予了儿童更多在用字中识字的机会, 也直接促进了书写内容的语境化。这些特定的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是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
“拼音变换法”实践:汉语拼音教学四阶段
●第一阶段:在汉字教学中渗透音节的拼读语感
针对实验先学习汉字的策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意识地渗透拼读的方法, 如教“春”字时的拼读音节:“春, ch—ūn, 春天的春。”这时并不告诉学生任何拼音知识, 一段时间下来凭借听和模仿大多数孩子形成了音节拼读的语感。
等到教完500~600个汉字时, 400多个音节的拼读大多与孩子们的耳朵都“碰过面”, 这就减缓了拼音学习的坡度。随后借助计算机学习拼音中, 学生上手非常快。
●第二阶段:搭建学习框架, 感受汉语拼音知识
不是从逐个字母的认读开始, 而是先把汉语拼音的基本框架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懂得汉语拼音音节是表示汉字发音的, 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构成音节的三个元素。
●第三阶段:将键盘操作与拼读及输入法结合起来教学
包括声母学习、单韵母学习、复韵母学习、鼻韵母学习等环节。声母认读中对应认识键盘, 学习简单文档编辑。韵母的学习则与音节拼读和汉语拼音输入法结合进行。
教师将巩固韵母的学习设计成游戏课, 或做韵母“变变变”游戏, 或者“打字通”的输入游戏。教师要舍得让出时间给孩子们玩游戏, 学生玩游戏时, 要手到、口到, 所谓“口到”就是要读出每个字母或者每个音节的发音, 使游戏成为学习拼音的一条捷径。
●第四阶段:后续巩固, 每节课后“打写”练习
大约一周过后, 拼音学习任务就完成了, 教师并不急于检测孩子们的拼音学习情况, 而是坚持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多让孩子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打字练习。通常会把识字课的后10分钟时间留出来, 鼓励孩子们把刚学过的字打出来。短短10分钟, 包括了许多的学习活动:孩子们要准确地把汉字输入屏幕, 首先得认识这个字, 也就是要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其次, 会拼读这个汉字的音节, 并在键盘上找到组成这个汉字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最后, 音节输入后, 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同音的字, 孩子们还得根据字形进行挑选, 选出正确的汉字。就是说, 10分钟内, 识字、拼音, 以及电脑的操作能力都得到同步的提升。
打字刚开始时, 学生频频举手, 问题特别多, 主要是拼音不熟练, 不能找到正确的声母和韵母来输入。教师就对学生说:“孩子们, 老师分身无术, 不可能每个问题都亲自来帮助你们解决。这样, 你们自己在键盘上试, 不对就换换, 慢一点不要紧。多练习自然就好了。”几节课下来, 举手发问的孩子逐渐少了。
在反复的打字练习过程中, 学生的输入越来越熟练, 汉语拼音掌握得越来越好。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感悟08-19
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感09-2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07-19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读后感11-08
中国儿童学习发展指南11-09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试题及答案08-14
学习与发展指南判断题07-21
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06-18
教师学习3一6岁幼儿发展指南心得体会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