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工程中心

2024-09-17

国家级工程中心(共9篇)

1.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一

第十四届农口国家工程中心主任联席会议隆重召开2011年12月15日,由科技部农村科技司指导、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主办、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四届农口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黄日波,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广西科技厅副巡视员宋文学等出席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领导,全国66家农口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专家学者共210人参加开幕式。

黄日波在开幕式上致辞中介绍了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与发展。他说,农口国家工程中心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2009年在国家科技部、广西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广西科学院为依托的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广西。三年来,中心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地主实际,按照建设“四个一流”(建设一流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人才队伍、实验与设备条件和科技管理水平)的标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三千多万元设立了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等五个研究室,扩建实验室面积4800平方米,中试车间2600平方米,合作建立木薯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栽培示范等八个中试和产业化基地;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7项,获资助经费三千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39项;获科研成果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五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已授权10项;发表论文140多篇,其中SCI论文30多篇,有4篇被“Bio Med Lib”列入全球最受关注的10篇论文;选育能源甘蔗良种11个、木薯良种17个;开发了甘蔗糖蜜酒精高效菌种及发酵技术,进行了5万吨级生产示范,实现了节水30%、节能30%、减排30%,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陈章良在开幕式上讲话。他在介绍广西亚热带丰富资源和良好气候条件后,希望国家工程中心更多关注如何将广西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大对广西甘蔗、木薯、燃料乙醇产业化技术的研发。

郭志伟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十一五”我国农口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成就,并就中心下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他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农口工程中心建设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发展规模壮大、数量不断增加,已由31家发展到66家;二是农口工程中心对农业产业的支持作用明显增加;三是整体发展实力不断增加;四是实验基地建设加强;五是工程化、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六是研发能力有所提高;七是开发意识不断提高。他同时指出农口工程中心建设还存在分布不均、扶持力度小、科研资源相对集中、投入相对单一的问题。为此,他建议要进一步推进农口工程中心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注意中心目标定位,发挥中心的国家科研队伍、科研改革、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引领和优势及品牌等“五大”作用。据悉,在两天的会议里,与会代表将围绕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机制展开交流。并到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地考察。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黄日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郭志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广西科技厅副巡视员宋文学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会议发言

2.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二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实践教育,校企共建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 旨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

卓越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开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在企业联合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卓越计划中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提升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大改革措施。

我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建高校已与渝德科技 (重庆) 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就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共同建设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下面就校企共同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谈几点思考。

1 更新教育理念, 优化管理模式和教学格局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关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 建立具有信息技术特色的工程教育体系, 以电子信息产业需求为导向, 进一步增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 为电子信息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

在观念上, 树立以学生为本, 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现代教育理念, 并运用到教学实践改革与建设中, 落实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在运行管理上,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 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指导,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通过共建实践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 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对外合作交流, 逐步形成国际化、开放式的实践中心管理模式。

在教学上,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形成侧重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层次、侧重专业技能训练的拓展层次、侧重综合素质训练的综合层次的“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校内信息学科为核心的“资源共享型”、以校企、校地和国内合作研发为核心的“优势互补型”、以国际合作办学为平台的“交流融通型”的“三个开放型”实践教学格局。

2 创新培养模式, 彰显专业工程应用特色

(1) 本、硕系统规划, 分段衔接模式

建立本科、硕士两段制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体系。采用分段衔接培养模式, 整个培养途径实行两段式, 即本科阶段、硕士阶段。系统设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 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分阶段实施, 阶段之间有分流机制和衔接机制。

(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模式, 探索培养机制创新。本科阶段以“3+1”模式, 学校学习累计3年, 企业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累计1年;硕士阶段实施2年学制, 采用“1+1”模式, 学生可以通过保送升入全日制工程类硕士, 在校学习累计1年, 企业学习工作累计1年。

企业实习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累计1年, 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 可按照“化整为零、分时分段、逐步拓展”的原则进行。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 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按培养要求, 学生可以分不同阶段到企业进行1周至3个月的中短期课程学习或工程实践。也可按双向选择原则, 在企业进行3个月至1年的专业实习或工程实践。

在企业培养过程中, 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 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 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 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3) 校企产学研培养模式

通过走进园区、校企联盟和院所合作, 开展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 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桥梁, 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并承担相关课程、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如项目设计、研发等) 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 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

3 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兼备的骨干教师团队

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 包括国际上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为主的学科带头人, 聘请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特聘专家, 通过顶尖名师带动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

坚持“专兼结合, 双师兼备”的原则, 选拔学校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及工程背景的优秀老师和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一线骨干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 结合培养方案开设企业课程, 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工作。

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 实行定期培训制度。定期选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到国内外知名行业企业进行工程培训, 提高中心教师工程素养。定期选派专职教师到科研院所、产业园区挂职锻炼、进修或开展项目合作, 定期选拔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锻炼, 作为中心后备师资储备。

不定期邀请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理事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设讲座, 介绍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新技术;不定期聘请国内外知名行业专家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交流, 为中心专兼职教师进行指导。

4 强化实践教学, 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实践促创新,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形成侧重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层次、侧重专业技能训练的拓展层次、侧重综合素质训练的综合层次的“三个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强调实际应用开发,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强化“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科研项目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形成以课内外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升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步性、完整性、融合性, 通过实践环境建设和师资的合理配置, 做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对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开放实验及创新性实验, 分阶段地逐步完善实验教学大纲, 精心组织实验内容, 不仅在实验任务上求新, 在实验课堂、实践形式、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都体现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完善工程实践中心开放与管理制度,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 自主选择平台和开发工具, 通过实践信息管理平台, 预约实践时间, 灵活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

(2) 科研项目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通过承担“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等一大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 以高水平的科研来吸引优秀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团队, 同时可根据项目情况设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 强化学生的设计与开发应用能力,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研团队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省级重点学科平台、光电器件及系统研发平台、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微电子工程中心特色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保障学生受到系统的专业训练。充分利用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形成的诸如重庆市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重庆市西永微电园、重庆市光电产业园、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等相关校外实训基地,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让学生接受工程项目实战训练, 提升工程应用能力和水平。

5 结束语

本文受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大项目 (yjg121001) 和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项目 (Y201004) 的资助, 在深入调研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对校企共同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出了一些看法, 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些工作, 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希望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合作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东升, 李文军等.校企工程教育深度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3.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三

2000年4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瞄准生物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认真研究、筹划,向国务院上报了组建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议。200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该工程中心的建设,依托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四家单位共同组建,注册并成立博奥生物有限公司,首次试点按独立法人的研究开发实体来实施中心建设。中心的主要目标是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芯片设计、加工和测试成套技术,研制出一系列可供研究、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应用的生物芯片,实现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9亿元,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资金2亿元。

几年来,该工程中心边建设、边运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累计申请专利102项,授权专利60项。建立起了包括基因、蛋白、细胞和组织“四位一体”的系统化生物芯片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生物芯片、配套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软件数据库等四个系列5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中心的年销售收入逐年翻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公司+中心”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基本具备了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4.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四

(文字及多媒体演示介绍提纲)

(文字介绍以3000字为宜)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要求与申报表中填写的申报工程名称一致)

2.工程类别(指《鲁班奖评选办法》中所规定的工程类别)

3.工程主要使用功能或用途

4.工程规模(房屋建筑工程要说明:建筑面积、层数、总高度、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类型、室内外装饰情况、投资额、竣工决算以及其它体现工程规模的指标数据。工业交通水利及市政园林工程要说明:生产能力、主要工艺流程及其生产设备情况、建筑类型、投资额、竣工决算、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其它体现工程规模的指标数据)

5.工程开工日期(要求与竣工备案证书上填写的开工日期一致)验收日期及验收单位

6.工程竣工验收日期(指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验收文件的发布日期)

7.工程专项验收日期(指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的消防、规划、环保、人防等各专项验收中,最后完成的一项验收的验收文件签发时间)

8.工程备案日期(指负责备案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签发备案证书或文件的日期)

9.工程竣工验收单位(说明参与竣工验收的单位)

10.工程专项验收单位(说明进行各专项验收的单位)

11.工程备案单位

12.承建单位及承建内容(指申报鲁班奖的主要承建单位。承建内容要说明其在该工程中所承担的内容。如:可以说明是总承包、土建主承建、生产设备安装等)

13.参建单位及参建内容(指申报鲁班奖的主要参建单位,按填报的参建单位数量,将其分别列出。参建内容是指分包合同中规定的分包内容)

14.建设单位

15.监理单位

16.设计单位

17.质量安全监督单位

二、工程技术重点、难点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1.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及技术措施

(主要描述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等)

2.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重点阐明采用了哪些建设部推广应用十项新技术或自主创新技术,工法、技术进步等方面情况)

三、工程节能环保及使用情况

1.节能环保方面情况

(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四节一环保”的做法和取得成效)

2.工程使用及产能情况

(投产产能、运行情况)

四、工程质量情况

1.地基与基础工程

(说明:有无裂缝、倾斜、变形;

说明沉降观测:几个沉降观测点,观测起、止日期,累计沉降量,是否已趋于稳定;

说明桩基情况:桩基施工单位,检测单位,桩基检测情况,单桩承载力及桩体缺陷检测情况)

2.主体结构工程

(说明是否有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裂缝;

说明结构测量记录的垂直偏差最大值及与规范允许值的比较;

说明钢结构情况及加工安装单位名称、资质等级,焊缝检测,防火涂料情况等)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简述建筑外立面做法及质量情况;

简述几种主要内墙面、顶棚、有特色房间的室内装饰装修、细木工程、油漆等的做法及质量情况;

简述几种主要地面工程做法及质量情况;

说明幕墙工程的设计、制作、安装单位名称及其资质,有无计算书,四性检测试验情况;

简述几种主要门窗工程做法及质量情况等;)

4.防水工程

(说明屋面防水等级及作法、上人屋面面层作法、厕浴间防水作法、厕浴间地面及墙面面层作法、蓄水试验情况、地下室防水等级及作法、墙面有无渗漏情况)

5.机电设备安装工程

(简述给排水、通风、空调、消防、电梯、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工程安装情况及质量)

五、工程技术资料情况

(主要描述工程技术资料的编目、查找、完整性、有效性、真实性、可追溯性等方面的情况)

六、工程主要质量特色

(主要指成品工程的质量特色,其突出的创新点、闪光点到底在哪里?怎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七、工程有待改进提高之处

八、综合效果及获奖情况

(说明工程的质量效果、技术效果、环境和安全效果、社会和经济效果及其所获得的主要有代表性的奖项)

说明:以上提纲中的“

5.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五

根据公路工程课程的特点,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课程教师队伍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和实践教学改革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显著成效, 《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建筑材料》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精品课程的支撑者和执行者, 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

团队概况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 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来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实验中心。

在本学科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一支面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讲授由公路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课程群, 教师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专业配套且稳定的“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中现有教师7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 博士生导师5人, 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中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团队带头人是著名的公路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

团队建设

1.教学队伍建设

(1) 现在教学队伍情况。团队建设需要成员具有优秀的教师风范。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教师风范不仅为学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也为全校师生树立榜样, 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2]。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建设和培育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基础[3]。

团队中现有教师7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 博士生导师5人, 6人具有博士学位。本团队以公路工程本科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为平台, 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积累和改革实践, 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好、学术水平高、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团队特色。

(2) 培养青年教师, 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言传身教, 在各个教学环节指导青年教师适应教学要求, 从课堂助课、批改作业、参与课程设计等环节参与教学实践, 培养青年教师认真扎实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方法。

(2) 定期组织讲课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定期开展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活动, 培养青年教师树立热爱学生、热爱教学、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

(3)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进入同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和进修。

(4) 鼓励并带动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 特别是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指导和参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 还获得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奖励。

(5) 在加强对团队内青年教师培养的同时, 本团队还指导来自福州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派出学校的好评。

2.教材建设

公路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我国近年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材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

本教学团队注重教材建设, 编写了8部本科生教材, 其中《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勘测设计》2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部为面向21世纪教材, 3部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教材奖。道路承担教改项目10余项, 获得省级奖励5项和软件著作权多项。《路基路面工程》与《道路建筑材料》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基础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教学改革措施

(1) 改进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多媒体课程的建设。本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答疑等方式探索与实践网络教学,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重视实验和实践,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 还获得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奖励。

(2) 改进教学内容, 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中注意教学重点与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根据专业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向和新的行业标准规范的修订, 结合教师科研与生产活动中的研究成果与工程经验,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保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

根据调整的教学内容和新编写的教时完成若干示范工程和培育创新研究基地用于教学。

本教学团队利用充足的科研经费自行开发或购置了相关实验设备, 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 分批组织学生进行参观, 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提高了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研工作中, 有意识地给部分本科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 以培养其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本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高性能化学构网改性桥面防水材料》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 《基于废橡胶微波处理的以废治废型沥青路面再生剂》“获挑战杯”全国三等奖, 《AMF-I型沥青路面磨光仪的研发及室内评价体系的建立》获全国第二届交通科技大赛三等奖。

本团队平均每学期举办学术报告与讲座3-4次, 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 进行广泛地学术交流, 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应用推广情况

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团队主持的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现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管理与本科人才培养之中。本团队进行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等方面的教改成果已经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根据《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按照我国目前公路建设大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调整了公路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和学时分配比例, 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 另一方面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门类,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了学生对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 满足了公路大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公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勘测实习和道路勘测毕业设计是四个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前由于受实习场地 (校园) 、仪器及经费的限制, 测量实习和道路勘测设计生产实习只能采用传统的仪器和方法, 这非但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技术训练, 也不利于学生对先进测设仪器和方法的掌握。自《公路勘测实习基地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完成以来, 加强了学生的教学实践环节,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独立从事测设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 注重测量实习、勘测实习与道路勘测课程设计、道路勘测毕业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 加深了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效果。目前学校太白公路勘测实习基地在国内已颇具影响, 不仅满足了本校公路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 而且多次接受本校土木大类专业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前来实习。

目前本团队教学研究成果不仅在本校的专业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尤其是所编写的教材和制订的教学大纲也为国内多所高校的同类专业所采用和借鉴, 对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广中, 陈国良, 徐云等.并行计算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2) .

[2]李鸿江, 尹军.从国家级精品课程到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经验与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21 (4) .

6.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六

关键词:生物反应工程课程建设国家级精品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1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天津科技大学的发酵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1960年全国院校整合,北京轻工业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并入我校,我校发酵工程专业成为全国高校中实力最强的发酵工程专业之一。文化大革命结束、恢复高考以后,国内的发酵工程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体系基本停留在十年前。而国外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就在本科生发酵工学专业开设有关生物反应动力学方面的课程,并在进入80年代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期间贾士儒教授在著名生化工程学者合叶修一先生研究室留学回国后到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作,于1985年首次为发酵工程(现名为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初始课程名称为“生物反应工程原理”。1986年完成自编教材的编写。在多年教学的积累下,1990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生物反应工程原理》教材。在随后的10多年中,虽然专业名称有所变更,但“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课程一直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专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另外,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包括与其他课程的衔接等,做了较大的调整。以此项工作为主要成果之一的教改项目“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生物反应工程原理》第二版和第三版。该教材被科学出版社评为精品教材,并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进入21世纪,为培养学生利用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将“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生物工程工艺试验”整合为“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群。由于国内实验教材少,实验课程初始采用的教材为自编讲义,2002年编辑出版了《生物工艺与工程实验技术》一书,在随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编写出版了天津市 “十五”规划教材《生物工程专业实验》,2010年出版了《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第二版)。与此同时,天津市在高等学校的投入逐年加大,全面开放实验室成为现实。

2 课程定位与目标

“生物反应工程”课程是生物工程类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不仅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同时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制药、化学工程专业和食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选修课程。由于生物反应工程主要研究的是生物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问题,因此,在生物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学科分类看,生物反应工程归属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并具有理论新颖、实践性强等特点。从课程体系来讲,该课程作为核心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前续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以及化工原理课程而言,是一个总结提高,而对于后续课程,如代谢工程、生物工艺学和生物工程设备,又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生物反应工程”课程作为我校的精品课程,其教学改革和建设对我院其他课程起着示范和推动作用。

本课程组结合学校和学院的人才培养实际,制定的“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目标为,以生物反应过程及其放大为主线,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生物反应过程的各个方面有一定了解,掌握基本的工程思维方法,能够从工程的角度分析、鉴别和判断一些生物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生物反应工程中酶促反应、细胞生长动力学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生物反应器中氧传递的基本概念、传质与生物反应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反应过程的放大理论;了解当代生物反应工程的前沿信息,通过生物反应工程工艺中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强化,使学生成为具有基础厚、知识广、素质高、能力强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

3 课程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

3.1 课程知识体系

生物反应工程是我校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和药物制剂三个本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生物反应工程(理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包括如下三部分:

(1)緒论部分

主要介绍本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及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工程学基本概念。

(2)生物反应动力学部分

主要包括:酶促反应动力学,细胞反应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3)生物反应器部分

主要包含:酶反应器,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生物反应器及其工程放大。

3.2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生物反应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中公认的较难的一门课,它不仅涉及基础知识面较宽,而且抽象概念多。课程重点为生物反应动力学、生物反应体系中氧的传递、生物反应器的选型与设计以及生物过程放大,难点是如何理解抽象的工程概念、工业规模和实验室条件下生物反应动力学的区别和生物过程放大方面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出利用可行性、可持续性、过程的量化、经济性和效率为目标的考核生物过程的工程思维模式,通过生物反应过程实例的讲解,使抽象的工程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并通过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的讲解与练习,训练学生思维与工程能力。通过实验和到实训基地了解生物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方面验证所学理论,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实验室的生物反应与工业规模的生物反应之间的区别,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建设了课程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教师辅导系统,安排网上答疑,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独立制作生物反应工程课程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实物进行现场演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及自发研制教学设备改进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加强。

4.2 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学的被动,教师教的呆板。现今的教学,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讲解过程中先提出一些前沿问题或共性问题,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互动式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积极引导的良性互动。另外,在定期的辅导答疑和习题讲解中采用“讨论式”,使学生在争论中加深理解和记忆。

4.3 双语教学

通过双语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专业词汇,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国外文献的能力,同时为其及时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打下良好基础。双语教学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促进了课程组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4.4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课程组所设计的由单元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递进的层次构成的实验课教学体系,除进行相关的实验教学外,实验室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新性实验,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过程的主体。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踊跃参加创业大赛等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其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做学术讲座,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习、组织讨论会、学生报告会、撰写科技小论文。

4.5 大胆对学生课程考试进行改革

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和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考试方式,在教学中引进了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和主动学习与研究为目的的,抽题演讲面试考核方式,学生反映形式新颖,既锻炼了演讲才能又有效地杜绝了考试作弊,效果很好。课程组还进行了试题库的建设,搜集了国内外教材,力图使考试题目更为灵活,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防止学生对知识只会记忆不会使用。此外,学生平时表现也列入考试成绩之中。

4.6 开放实验室,科研促进实验教学

作为《生物反应工程》课程的有益补充,课程组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对学生开放实验室。采取了网上发布课题、学生网上选题、教师指导、及时总结的方式,收到了明显效果。研制了生物过程远程控制系统、生物量快速检测装置和藻类细胞敞开式培养装置等,一方面给理论教学提供了方便,如将以往用画图方式讲述变为有实物的教学形式;另一方面增加实验硬件,促进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杨华,贾士儒.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0(4):59-62.

[2] 贾士儒,许春英,谭之磊.搞好工科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点体会[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9-250.

[3] 谭之磊,乔长昇,许春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8(1):68-69.

7.国家级工程中心 篇七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等500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现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500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通知》(教高司函〔〕72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通知要求,继续推进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优质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8.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篇八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加强和规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的申报、审核、评价等管理行为。

本办法所称工程中心,是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工程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工程中心的宗旨是以国家和行业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建立工程化研究、验证的设施和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培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研究开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四条 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二)以市场为导向,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系统集成;

(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

(四)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

(六)为行业培养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第五条

工程中心的责任与义务:

(一)根据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及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实现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标;

(二)主动组织、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并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环境;

(三)承担国家和行业下达的科研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任务,并依据合同按时完成任务;

(四)将承担国家和行业任务所形成的技术成果通过市场机制向行业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二章 申报与审核

第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并发布工程中心有关政策文件,指导、组织工程中心的审核、评估等工作。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门,计划单列中央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或所属单位工程中心的申报和管理,督促、协调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八条 根据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发布工程中心建设领域指南,明确工程中心建设重点方向和申报时限要求等事项。

第九条

拟申请工程中心的单位(以下简称“申报单位”)须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具体情况,提出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一),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查。

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工程中心建设领域及相关要求;

(二)具有一批有待工程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

(三)具有以市场为导向,将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生产转化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

(四)具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具有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条件允许的还应具有工程设计、评估及建设的咨询与服务能力;

(六)原则上采用公司法人形式,确有必要,也可探索其他有效的组织形式;

(七)工程中心董事会(理事会)应包含两名独立董事(理事),独立董事(理事)由相关主管部门选派,一般应由熟悉工程中心所在行业情况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专家出任;

(八)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管理等管理制度。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由相关领域的优势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社会投资机构联合申请建设工程中心。鼓励跨地区、跨行业的建设形式,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鼓励引进海外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第十二条

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本部门(地区)所属单位提出的申请,将符合条件的工程中心申请报告(一式四份)及相关申报文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第十三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主管部门提出的申报文件后,组织专家根据本办法第十条对工程中心申请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重点包括工程中心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申报单位的条件、发展目标等。评审过程中,可要求申报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

第十四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对工程中心申请报告进行初核,经综合研究后择优批准。

第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在工程中心建设领域指南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后9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的初核工作。专家评审和征求有关部门、地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此期限内。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申请报告后,工程中心进入预备期,可暂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的名义开展工作,实施工程中心申请报告中确定的各项任务。

第十七条 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加强对工程中心预备期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稽察、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十八条 工程中心的预备期一般不超过三年。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备期发展目标后,申报单位应编制总结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二),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由主管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正式核定申请。

第十九条

对逾期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工程中心,主管部门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和计划完成日期。

第二十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对主管部门报来的总结报告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正式核定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授牌。

第二十一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程中心享受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税收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三章

评价

第二十二条

工程中心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评价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每两年对通过正式核定的工程中心进行一次评价。

第二十三条 评价程序:

(一)数据采集。工程中心应于评价当年4月15日前将评价材料报主管部门。评价材料包括:工程中心工作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三)、工程中心数据填报表(附件四)及其相关附件和证明材料。

(二)数据初审。主管部门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于当年5月20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数据核查与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相关中介评估机构对工程中心上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按照工程中心评价指标(附件五)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

第二十四条 工程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85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75分(含75分)至85分之间为良好。

(三)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75分之间为合格。

(四)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评价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65分至60分(含60分)之间;

3、无不可抗拒因素,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

4、上报材料内容和数据严重虚假;

5、有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及其它重大违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并将其作为工程中心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 工程中心要定期填报免税进口科技用品统计表(附件六),于每年3月1日前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由各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后报财政部。

第四章 资金补助

第二十七条 进入预备期的工程中心,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文件,提出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请国家资金补助。对于已通过正式核定三年以上,且评价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工程中心,围绕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也可提出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申请国家资金补助。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家资金补助的工程中心,须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或相当资质的工程设计机构)编制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七),报送相应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将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有关评估咨询机构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进行评估或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必要时,可征求有关部门或地方的意见,根据国家财政资金情况、综合平衡后,批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第三十条

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的具体申报、审批程序及项目管理,按《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对于中央预算内资金采取直接投资和资本金注入方式的工程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五章

变更与处罚

第三十一条

工程中心应严格执行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申请报告。如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及时报告:

(一)对于不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二)对于发生重大变化,影响实现工程中心功能和任务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建议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

第三十二条

对于无法完成预备期发展目标的工程中心,主管部门要及时找出原因、明确相关责任,提出处理建议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国家投资上缴国库、撤销工程中心(筹)称号等处理。对情节恶劣或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于评价得分65分至60(含60分)分之间的工程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警告,并由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对于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工程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撤销其工程中心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工程中心命名统一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

第三十五条

各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省(部门)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0日起施行。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计科技[1992]2239号)和《国家计委关于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指导性意见》(计办高技[2002]767号)同时废止。

9.个人转型的国家工程 篇九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30年前,又延续到了现在。

每年有1.5亿的农民涌入城市,有1亿人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每年有630万大学生面临就业抉择,在生活的压力下有的被称为“蚁族”。这些人口的重新分布及分散举足轻重,他们自身的奋斗会将城市文明、现代工业的文明传播到各个地方。但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对生活的观念与希望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全世界都注意到了中国的变化。“城市改变生活”——上海世博会的口号揭示了这一变化的根源。但是在世博馆里,仍然为农村留下了一席之地,宁波的滕头村,作为世界唯一的乡村参展建馆,用的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低碳生态技术,他们的口号是“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改变正在不同的地方上演。南方的城市因为“民工荒”,要发动政府所有的公务员去乡下“招工”。而北方的城市则不再一窝蜂地跑到南方去“招商”,转而开始寻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年轻的大学生们在考虑逃离“北上广”,还是继续“蜗居”;官员们在极力倡导经济转型,并开始抨击连他们都无法承受的高房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个月内三次就人的“尊严”表达了自己的关注,总理对于“尊严”的解释是:一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二是国家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宪法赋予公民的人权,而是关注到了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人性光辉,当决策者的目光不止停留于经济转型,而开始关注社会转型,关注个人的转型,这个国家的转折才刚刚开始。

国家转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在这个工程的底部,则是个人的转型。

每一个人的尊严和幸福,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奋斗,更有赖于社会的公平调节与人文关照。户籍、教育、医疗、就业、保障,那些现实存在的壁垒,是平等、自由、全面发展必须破除的对象。极其复杂的利益博弈和社会改革需要勇气,更需要措施。所以我们要创造的不仅是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确立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的社会法则,创造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全面發展的社会环境。

新的技术,新的生活和新的传播方式正在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当新生代们开始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这种改变迫在眉睫。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构成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基石。当个人的转型得以使整个社会形成新的价值观和社会准则时,才有可能打开未来世界的新潜力,才有可能将中国的转型推向真正的现代化。

上一篇:财务审计专项的自查报告下一篇:一汽丰田4s店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