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2024-10-22

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共10篇)

1.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一

物理学科竞赛辅导计划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潜能,提高育人质量 ;为了提高竞赛辅导教师的积极性,提高竞赛辅导的质量;为使我校今后在各级物理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学校的综合评价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经研究决定特制定本辅导方案,以用制度规范、督促、激励教师认真开展竞赛辅导工作。

一、辅导对象:各年级优秀生

辅导形式: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负责以集中辅导、分散带队的形式进行;即每个年级分学科组建辅导班进行集体授课,做到定人带教、落实责任辅导内容:以课程跟踪辅导为主、拓展深化教材内容

辅导时间:每周二和周五17:05—18:05(如有更改,以通知为准)

辅导地点:A栋五楼课室(如有更改,以通知为准)

二、计划制定:

学科竞赛辅导是学校教研的重点工作之一,由教研组长负责根据本组情况确定各年级竞赛辅导负责人及辅导成员,负责人原则上为各备课组长。由负责人制定各年级本学科 “竞赛辅导计划 ”并要求确定一套辅导用书。

三、计划实施:

首先由科组人员负责组建好辅导班级,通过物理基础知识考核筛选辅导班学生,原则上辅导班人数在50名以内,分成竞赛辅导班;然后确定竞赛辅导教师;再根据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辅导。

四、辅导员 职责:、严格执行辅导计划,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认真开展辅导活动;、每个辅导员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辅导课(要有教案);各辅导教师要做好带教学生的日常辅导,带教教师要每天督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练习测试以后要有试卷分析、针对措施、调整方案等书面小结。、物理科组将不定期地对活动开展、辅导教学、定人带教等方面作检查。

五、参加学生要求:

1、学生凭校牌核对座位名单后进入辅导班上课。上课以认真听辅导老师讲课,如有上课未经辅导老师允许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被警告两次以上的同学将被除名。

2、迟到或早退4次以上(两次算一次缺席),或缺席2次以上者,将被除名。

3、每个周重排一次座位表,学生座位表将挂在网上,被除名同学将不再安排座位。相应通知只通知辅导班同学。

4、本学期未将进行一次测试,成绩在班级前80%者进入寒假辅导,寒假回来再进行一次测试,成绩在前80%者进入下一轮辅导。

附:高一竞赛班同学座位表

2.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二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电子信息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 至今已为浙江省, 特别是温州地区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 瓯江学院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但由于前几年, 电子信息专业无论是师资、仪器设备、学生培养、学科竞赛等, 都依托母体学校, 因此, 学院在各方面的积累少、基础差。2009年, 瓯江学院开始拥有独立的电子信息专业师资队伍, 建立了部分电子信息实验室, 并真正独立参加学科竞赛, 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才真正与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学科竞赛也才真正在学院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两年, 本院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获得省二等奖三项, 三等奖一项, 及成功参赛奖数项, 参加“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一项、华东赛区一、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

二、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目前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参加的学科竞赛主要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 学院非常重视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在本院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虽然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弱, 学习态度欠端正, 但对于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 于是学习的效果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学科竞赛就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 今年, 通过观看大学生智能车比赛视频, 同学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 报名参加比赛的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同时, 学科竞赛的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 比赛赛题就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应用方面的设计。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分基础题和发挥题两部分, 其中, 基础题是大部分参赛学生都能完成的, 而发挥题又给个别优秀学生提供创新发挥的余地, 从而引促学生走上创新的轨道,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中, 学生采用统一的竞赛车模套件, 自主构思控制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包括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以及控制算法软件开发等, 最后完成智能车工程制作及调试。在整个过程中, 需要进行跑道、障碍物、交叉线、终点等自动识别, 需要对车身平衡、转向、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同时, 又给学生提供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和创新的舞台, 引导学生走上创新的轨道,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2.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无论是在内容上, 还是竞赛的过程中, 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 学生需要从竞赛组委会公布的几道竞赛题中选择一题, 然后查找资料完成设计, 再进行实物的制作、软硬件的调试和参数的测试, 最后完成论文写作, 这些都需要学生独立运用创新思维, 尤其是确定设计方案时, 更要查阅资料, 拓宽思路, 并结合自身和学校的条件, 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中, 由于硬件是统一的, 因此, 成绩的好坏就主要由控制方案和软件决定, 而控制方案和软件设计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 深入地运用本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 得益于此前的学习和训练,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与老师讨论, 经过归纳分析, 进而消化吸收,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 不管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还是大学生智能车比赛, 内容往往都涉及电子、机械、传感、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问题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及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需要学生掌握并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而且, 竞赛的过程往往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难题也需要参赛队员千方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能更深入挖掘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 各个高校, 尤其是地方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离不开创新人才, 离不开创业者本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而大学生创业, 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这些创新素质的培养, 同时, 大学的创业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学科竞赛中, 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力的培养和极大的提高, 由于近年来学科竞赛赛题经常来源于工程实际, 体现了专业应用方向, 因此学科竞赛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信心,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此外, 学生在竞赛中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就业、创业产生重要影响, 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之中, 进一步积累创业经验和专业基础, 为在校期间或毕业之后的创业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重要途径和良好载体。另一方面, 由于竞赛本身的特点, 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获奖, 因此, 学科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竟争意识。同时, 学科竞赛, 比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往往要求参赛者在几天时间里完成作品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测试, 而且学科竞赛的问题综合、灵活, 学生在这期间需要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 这除了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外, 也需要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 敢于直面困难, 从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 由于竞赛小组成员有时是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 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取长补短, 默契配合, 积极沟通,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精神。参加过竞赛的学生, 无论是否获奖, 都认为竞赛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学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 不但在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 在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等方面也得以充分锻炼和展现, 而这些也正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和举措

由于本院电子信息专业脱离母体、独立进行专业教育和参加学科竞赛的时间短, 需要在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和学科竞赛进行创新性改革, 从而培养出地方经济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修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 基础比较差, 母体学校的培养计划显然不太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 因此, 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从独立学院的实际出发, 修订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使之更符合独立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1) 加强实践教学。电子信息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专业的特点要求培养的创新性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而且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本身理论基础较差, 学习理论性强的课程相对困难, 因此, 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出发, 本着与母体学校错位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修订培养计划的时候, 始终坚持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 特别突出了实践教学, 削减了理论课的课程数和学时, 取消了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而且对专业发展影响较弱的课程。在新修订的培养计划里, 新增加了《专业概论及实践》、《电子装配与调试实训》、《电子技术技能等级实训》、《电子设备检测与维修实践》等实践课程, 调整了部分实验实践课程, 使学生实验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占到总学分的20%多, 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按照以往的培养计划, 学生到大二以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 主要的专业课一般到大三以后才学到, 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 也影响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因此, 在修订培养计划时, 我们把专业课开课时间大大地提前, 在第一学期, 就给学生开设《专业概论及实践》, 让学生对专业的特点、要求有所了解。第二学期开设了《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等课程, 第三学期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等, 第四学期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C程序设计及应用》等, 其他的专业课也相应提前, 这样使学生在大二结束时就已经学习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电路设计、程序编写、软硬件调试, 基本具备了参加学科竞赛的能力, 从而增加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机会, 也为学校参加学科竞赛增加了人才的储备, 从而有利于学校提高学科竞赛成绩。 (3) 开设与学科竞赛相关课程。学生除了学习一般的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践课外, 为了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电路系统、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取得更好的学科竞赛成绩, 新修订的培养计划, 增加了《电子系统设计》课程, 让学生得以系统学习各种电路系统设计的思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另外, 在以后重新修订培养计划时, 我们准备引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选修课, 规定参加竞赛的同学必选, 以此来进一步规范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辅导和实践训练。

2. 强化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

再好的计划, 都要靠落实执行。新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 都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实现预定的目标。在实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内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在实验内容上, 依据课程性质和学生的程度分不同层次, 每门实验课必须有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 教师按照课程大纲, 严格进行实验实践过程的控制。首先, 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 清楚实验原理、内容和过程, 实验前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 坚决不予参加实验, 另外, 对于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实践课程,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相关的专业理论课, 我们要求学生背记实验电路, 以此达到提高实验实践效果的目的。其次, 教师深入学生的实验实践过程, 及时解决学生实验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自主发现、解决实验过程的问题, 有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 教师严格检查实验实践的结果, 及时发现学生实验实践过程的问题, 并与学生及时沟通, 以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纠正错误。

3. 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知识, 初步学会了实验技能以后, 为了激发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兴趣, 拓展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电子信息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 学院的电子信息创新实验室随时恭候学生来开展电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和制作, 同时, 教师积极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包括选题、确定方案、解决疑难等。近两年来, 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完成学生科研项目6项, 实验室开放项目8项, 参与的学生达到100多人, 通过学生课外主动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深入掌握基本实验技术技能的基础上, 进一步培养了分析、综合能力和设计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学科竞赛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4. 遴选学科竞赛指导队伍。

学科竞赛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但一支具有合作精神的高水平竞赛师资队伍是将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指导老师是学科竞赛主导者, 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 从丰富理论知识到训练逻辑思维, 教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 在比赛期间, 指导教师还可以适当与参赛队员进行交流, 可以提出指导性意见, 引导解决关键问题, 因此, 从某种程度上说, 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参赛成绩。我们依据教师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等方面, 同时考虑到教师梯队的建设, 确定了一支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从而给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保证。

5. 精心挑选学科竞赛参赛队伍。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根据学生层次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 而“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比赛则不分组, 因此, 作为独立学院的本科生, 参加这些学科竞赛, 需要与名牌高校、专门的电子类高校学生同台进行竞争, 要想取得好成绩, 实属不易。因此, 为了在学科竞赛的成绩上有所突破, 参赛人员的选拔就非常重要。我们挑选学生的做法是:在学生志愿报名的基础上, 通过选拔测试, 并结合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 特别是实践课程及课外实践活动的情况, 对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 再参考其校竞赛成绩, 选拔一批基础扎实, 头脑灵活, 动手能力强, 有创新精神, 爱好电子设计制作的学生作为培训辅导对象, 并在培训过程中逐步淘汰, 最后确定参赛队员。而其中, 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是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深入了解学生, 特别是了解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

6. 精心组织学科竞赛的辅导与实践训练。

参加学科竞赛, 赛前集中培训非常关键, 针对竞赛的内容和特点, 开展有针对性的竞赛辅导与实践训练。比如对于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我们分三个层次开展培训工作: (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主要针对竞赛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基础知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DSP、传感器等专业课, 电子设计竞赛形式及历年试题, 常用仪器的原理及使用, 文献的查阅, 技术文档的编写。基本技能包括:读电路图, 画PCB图及制作PCB板, 焊接安装, 电路调试, 数据测量等。 (2) 模块训练。模块训练主要是针对电子设计过程中基本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制作进行培训, 内容主要包含:单片机最小系统、A/D与D/A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显示电路、常用传感器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功率驱动电路、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 学生在此过程中, 边学习制作, 边讨论提高, 并为正式比赛储备必要的基本功能电路和相应的程序, 为顺利参加学科竞赛打好基础。 (3) 针对性训练。我们把电子设计竞赛赛题划分为7个大类,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 选择其中一个类型作为主要方向,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收集该类别电路系统的文献, 掌握其工作原理、常用电路、采用的器件及性能, 然后, 选择一个往年赛题进行设计制作, 并把各个电路模块综合完成为一个电路系统, 并对系统的参数进行测试, 最后, 完成系统文档的编写。通过针对性训练过程, 让学生感受整个完整的电子设计过程, 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巩固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及时查漏补缺。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方案论证, 并在讨论及电路调试中不断提高电路设计水平、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学习风气不佳, 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依托学科竞赛活动, 从学生兴趣入手, 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并且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 培养更加优秀的电子信息创新型人才, 需要在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竞赛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真正独立承担学科竞赛虽然起步比较晚, 但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学科竞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走向正轨, 并为学院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摘要: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 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利于独立学院学科建设和良好学风的形成。同时,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科竞赛, 有效地培养电子信息创新型人才, 需要在人才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竞赛的组织管理和培训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改革。

关键词:学科竞赛,电子信息,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宇, 王国红, 徐铁峰.地方高校应用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 :92-93.

[2]严薇, 杨天怡, 袁云松.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12) :107-109.

[3]刘长宏, 张恒庆, 王刚, 等.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5) :552-554.

[4]尹仕, 刘志强, 翁良科.参与电子竞赛以利高素质人才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4, (26) :81-83.

3.独立学院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篇三

关键词:独立学院;培养质量;学科竞赛;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60-03

一、引言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校的特殊形式已经存在很多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效补充。但是,根据教育部的26号令,要求全国的独立学院在2013年之前,全部限期转设。那么独立学院的教育质量是否过硬,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在日益严峻的招生形势下有没有综合竞争力,是摆在所有独立学院面前的问题。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一项检验独立学院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学科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综合性赛事,在同一个赛场上,有来自211、985工程的重点院校,也有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在这样一个公开、平等、广泛的竞赛环境中,是对全国各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大检阅。通过学科竞赛这样一个真实、有效的检验学生培养质量的大平台,可以从中看出独立学院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具体状况。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科竞赛的成绩是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

二、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开展的组织

我校自2008年起,有序地参与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电子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这些学科竞赛,都是在相关专业领域中非常有影响力的权威比赛。单以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为例,我校参加了2008年广东中山、2009年湖南长沙、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2011年甘肃兰州的中国机器人大赛,共获得全国冠军3项,全国亚军1项,全国季军1项,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8项。从取得的奖项中,可以反映我校培养的学生,特别是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本科专业具有了较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办学10余年来,学生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当然,独立学院特殊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在学科竞赛方面的开展有别于公办院校。因此以我校参加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为例,总结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中的工作经验。

1.确定赛事和参赛项目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并逐年新增了一些新的比赛项目。这些新增项目对所有院校来说都是新课题,可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来竞争。同时,有些项目较适合本科生,且花费的经费较小如双足竞步机器人和机器人游中国等。因此我校在选择参加中国机器人大赛的比赛项目时,是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来选择的,以求扬长避短,取得好成绩。

2.对学生的选拔与培养

学科竞赛的开展,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怎样将合适、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很有学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时代特质,如果采用恒久不变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是不能适应学生的。因此,对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方法不断变革和更新的过程。我校在中国机器人大赛的选拔和培训中,逐渐形成了“3+1”的培养方式,即对所有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3轮培训和测试,并逐轮淘汰,最后留下的学生进行1次假期集训。“3+1”培养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宣讲和理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报名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他们对比赛的性质和具体的比赛项目、规则以及必备理论知识并不清楚。同时,学科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极高,必须通过对所有报名学生的宣讲和理论培训来培养他们的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学科竞赛的开展,在学生中间起到了最广泛的宣传普及作用,让更多的学生知道所学专业知识的实际用途、实际意义,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对我校的理论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集中宣讲和理论培训完毕后,进行理论考试。通过考试进行第一轮淘汰。

(2)进行集中面试。理论考试其实并不是一个最理想的选拔方法,学科竞赛对参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面试对参赛学生进行考查。我校结合每一届学生的特点,设置了面试问题,通过对学生的面试,测试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3)进行实践能力测试。经过前两轮的测试,留下的学生能否成为正式参赛队员进行培养,还必须通过最后的实践能力测试。在这一轮的测试中,根据每年的比赛项目设置实际的测试科目。例如:完成STC89C52单片机小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测试学生对单片机小系统的组成电路的分析能力,电路的设计与焊接能力,电路的调试能力。通过这轮测试的学生已经具备成为正式队员的基础条件。

(4)经过前3轮的测试后,最后入选的学生已经很少了。以2011年为例,报名参加的学生有208人,实际入选的学生为20人,只有将近10:1的入选比例。在接下来的训练环节中,针对实际的比赛项目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职责分工。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擅长的专业技能,将他们分为电路组、机械组和程序组。安排学生组合成各自的项目组。例如:在备赛2011年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项目时,由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组成参赛队,既有本科生也有专科生,共同构成一个项目团队。这个团队在暑假期间进行了1次集训。集训的时间根据每年的比赛安排适时调整。一般通常安排在暑假进行。经过这次集训,项目组团队将会产生出技术核心(场上队长),并制作出参赛作品。学生在集训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是大学四年学习中不可多得的锻炼经历。

nlc202309010645

3.参赛的组织与管理

参赛是大赛组织的重要一环,需要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共同配合。要提前做好参赛前的各项准备。例如预订火车票、预先安排住宿等。在比赛现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故障,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在赛前做好各项技术预案,同时需要参赛师生具备沉着、冷静、灵活的处理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根据比赛现场的各种情况,可适时调整和修改技术方案。这个过程最为考验参赛师生,他们必须在极其短暂的比赛时间内,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所长,竭尽全力去争取好成绩。

三、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管理

独立学院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学科竞赛的管理及最后的比赛成绩。学科竞赛其实也是一项科研项目,制作参赛作品需要必要的硬件经费。因此,如果学校、系部领导充分重视学科竞赛,在参赛经费上提供较充分的保障,参赛成功就有了基础。目前独立学院基本形成了学科竞赛项目负责人制,由学院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由院领导组织教师具体执行学科竞赛的日常组织工作。从这种学科竞赛组织结构可以看到,完成一项学科比赛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指导教师的实际工作量较大。我校为此设置了对学科竞赛的奖励制度。通过对获奖师生的奖励,推动学科竞赛工作的不断前进,并对全校师生起到宣传和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风的改变,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进取。

四、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经费不足和训练不系统。

1.训练经费不足

如果将学科竞赛仅仅视为是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无伤大雅,将直接导致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学科竞赛是独立学院证明学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没有较好的学科竞赛成绩,不足以证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质量。据我校的最终考研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其考研成绩普遍比较理想,而且在录取时,其出众的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导师青睐的机会远大于普通考研学生。

2.训练不系统

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毕竟时间不长,没有很强的技术积累,教师也普遍缺乏科研经历,因此在学科竞赛工作的训练中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学科竞赛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首先要从教师做起,通过坚持开展学科竞赛,不断积累参赛经验,不断积累技术基础,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保证独立学院在学科竞赛上不是昙花一现。

五、结束语

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我校办学质量屡受好评,综合实力位居榜首,也离不开学校领导对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的极大重视和支持。在校系两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不畏艰难困苦,在学科竞赛中争取了好成绩,对我校学生的学风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参赛学生在各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但是,独立学院参加学科竞赛,毕竟是从低起点开始起步,参与时间不长。相比于其他高校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独立学院仍需看清形势,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科竞赛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坚持下去必会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刘长宏等.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0).

[2]黎建辉,刘超良.高校学科竞赛的管理与运行机制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5).

[3]刘允,张雅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8).

[4]孟维杰,张晓书.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11).

[5]何永玲,樊东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6).

[6]赵瑞军等.基于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创新人才培养[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7]张瑞东,赵学余.加强学科竞赛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教学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

4.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本学期,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在校长室和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实施精品教育为目标,以学科竞赛、自主招生、科技活动为抓手,开创性地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学校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高三年级部,召开了自主招生动员会,对20的.高校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江苏省11所地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工作进行了有效指导,学生参与人数、高校报名通过率均创历史新高,我校数百人人获得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上海财大等985、211高校的资格审查,为我校名生培养和精品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三各班主任特别是顾乃春、陶书成、陈利民等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结合高二年级部,召开了学科竞赛指导会,以奥赛班、强化班学生为主体组建数理化生各学科兴趣小组,确定各学科辅导团队,制定辅导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了2017年江苏省生物学科省预赛和复赛,在管明星和朱黎明老师辛勤辅导下,采用外出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在2017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我校高二年级曹晓宇、蒋梓洪、刘新宇、余京京、王榕、单凯晨、周兆逸、倪春婷八位同学获江苏省一等奖,陈宗哲等18位同学获省二等奖,单子恬等4位同学获省三等奖,获省一等奖人数列全市第三,仅次于盐城中学、东台中学,创我校生物奥赛获奖历史新高。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学科的预赛,制定了学生暑期校内和外出学科竞赛培训计划;利用周六晚、周日下午和周日晚正常开展数学、物理、化学奥赛辅导,竞赛辅导教练员朱海卫、李新军、陈日义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全面高效进行竞赛辅导,为2017年我校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好充分准备。

三、结合高一年级部,利用节假日较大范围开展了数学、物理竞赛辅导,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和拓展了学生视野,张锦州主任、王永山老师、王春光老师、刘正翔老师牺牲休息日为学生上课。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第三届力学邀请赛,取得17个江苏省一等奖,44个江苏省省二等奖的好成绩,省物理学会特向我校发来喜报.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金钥匙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

四、 修订和补充了《江苏省阜宁中学学科竞赛奖励方案》。

5.法学院科协竞赛部十月份工作计划 篇五

法学院科技创新协会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新挑战”为宗旨,引导我院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对于科协竞赛部来说,九月份已接近尾声,为配合科协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及时有效地完成竞赛部自己的任务,特制定了竞赛部十月份的工作计划:

一、做好科协竞赛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从10级法学院中选举出适合任职竞赛部干事的同学,以保证科协竞赛部工作正常高效的进行;

二、众所周知,团队的合作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是重要的,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到部门的发展,所以应该在招干事之后,积极及时的为团队的成员加油打气,交流认识,以保证以后工作中的愉快合作;

三、任何一个团队组建的起初总会有一些问题,为避免将来工作中不必要的麻烦,计划对10级的干事进行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到竞赛部门的主要职责以及自己的具体负责事项;

四、由于11月份院科协针对作品收集的工作任务比较重,届时会很忙,所以应该针对科协整体的工作计划作出自己部门的及时调整。

竞赛部主要职能是法学院科技创新协会竞赛部的职责是为各项学术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相关资料,负责开发各项科技项目,举办科技讲座和相关技术培训。相信科协竞赛部会及时有

6.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六

2010年,信息工程学院继续围绕培养“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一年来,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特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2010年,信息工程学院共计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8项,共计12个奖项;其中,国家级竞赛2项,获得奖项4个;参加省级竞赛2项,获得奖项4个;参加校级竞赛各4项,获得奖项4个。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高职高专软件设计大赛,我院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10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JAVA软件开发组总决赛获得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部分竞赛还突破了历史记录,校“新生杯”篮球赛一举拿下季军荣誉。另外,学院还积极主办、或承办校内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连续主办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之OFFICE/FLASH/游戏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嵌入式产品开发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

回首光辉的2010年,我们满载而归。然而,面对成绩我们焦不燥,开始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优化工作;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力争取得各项工作的新胜利。现将我院2010年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院2009年成立信息工程学院技能大赛领导小组,余明辉院长任组长,蒋亚军副院长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2009年9月,由石坤泉同志开始具体抓该项工作。2010年,我院各项技能竞赛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项竞赛有条不紊地开展。领导的高度重视保证了各类竞赛的正常进行。

二、广泛动员并精心组织

根据各项竞赛的日程安排,我院广泛动员师生报名参加竞赛,及时发布各类竞赛信息,统筹竞赛各项环节——筹备、宣传、报名及审核、筛选、决赛准备、决赛、收尾等。各项竞赛的筹备阶段,制作宣传海报、发布比赛信息、投稿报道等;报名及审核:及时回答学生的咨询、审核学生报名条件、统计并制作报名表;筛选:根据提交的作品进行筛选,选出参赛

队伍;宣传报道:发表竞赛稿件,报道竞赛进程及活动;赛场准备:邀请嘉宾、评委、预约会场、布置会场(宣传/电脑/人员/照相/物资等)、制作统分排名表、确定决赛流程、通知进入决赛的队伍等;决赛阶段:根据决赛流程监控整个比赛过程;收尾:将资料及物资回收、完成总结报告、发布获奖信息、对大赛进行宣传报道。

三、总结经验

1、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通过竞赛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各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引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方向调整,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具体知识与技能是检验学生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效果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工作效率和团队意识,具体表现在团队协作能力、工作计划性与时间管理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各项能力。通过竞赛我们可以明确行业与国家管理部门对高职高专教学的要求与期望,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了课程结构,整合了课程关系,使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与连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为高职高专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2、促进我院与外界相同领域的交流

竞赛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过程,通过参加各项技能接赛,我院师生有机会与全省、乃至全国的学界和业界人士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学习各个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优点,也认清了我校专业教学存在的缺点,为我校高技能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3、对网络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本次技能竞赛,我校教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职业技能的培养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他们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学习计划,不断“充电”。最近几年,我院将推动教师加强学习,并通过外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骨干教师真正具有企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对实践中涉及到的一线理论知识能够真正掌握,到达企业高级讲师或资深工程师的的教学水平。

4、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技能竞赛不仅需要学生过硬的技术,还需要相应的综合能力。通过竞赛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演示、答辩和交流环节,锻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恰恰是我校设定“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

信息工程学院

7.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七

2009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E路通网络商务大赛、齐鲁大学生软件及外语大赛等多项比赛中, 取得骄人成绩。其中, 共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4项、省三等奖5项的好成绩。在学校2009年本科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及成果认定中, 我院共有12名教师、37名学生完成的14项成果获得了山东经济学院2009年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2010年, 我们获得了“e路通”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的一等奖。现以我院实际工作为例, 从竞赛选择、组织发动、提炼作品等方面探讨提高大学生学科创新竞赛水平。

1 竞赛的选择

首先是学院领导的重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不只是学生的个人行为, 学生的参赛项目报到学院后, 学院的党政联席会进行谈论, 列入学院计划的, 学院统一给予配备指导老师, 提供活动场地, 在准备条件、参赛费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学院的重视在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 也促进了专业老师的支持, 学生的创意只是一颗种子, 只有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 这颗种子才能发芽, 开花, 结果,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间, 我们辅导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竞赛的选择上, 我们往往选择对学生锻炼作用大, 参赛结果效用大的比赛, 提交给党政联席会, 列入计划, 然后组织学生参赛。现在各种比赛花样很多, 但有一些是相近的比赛。在选择的过程中, 视其组织情况, 发证部门等的不同予以选择。有的比赛, 学生在投入相同的精力参赛后收益会相差很远。所以面对一些比赛信息, 我们要认真考察其以往比赛的情况、社会评价以及证书所盖公章的含金量, 尽可能让学生在同样的参赛经历中取得最大的收益。

如果把以上做法比喻成为学生选择参赛的舞台, 那除了选舞台外, 我们还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 就是主办或是承接相关的专业竞赛, 为自己的学生参赛创造便利, 从而为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提供保障。2009—2011年我院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山东赛区决赛, 该比赛属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全国比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发证, 比赛层次高, 影响面广, 所以经学院党政联席会商讨, 争取承办了该项赛事山东赛区的比赛, 方便了我们学生参赛, 更为我们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创造了条件。

2 竞赛的组织发动

不论是选舞台, 还是搭舞台, 有了舞台有学生参赛才是关键。为此, 我们高度重视各项比赛的宣传发动工作。在宣传发动上, 我们分层次, 有点有面进行。所谓分层次, 点面结合是指, 辅导员首先召开班干部动员会, 让班干部了解比赛的意义, 带头参加, 并分配任务, 每个班干部要动员一定的人数, 最终成功参赛。然后, 辅导员深入班级宣传, 让所有同学都知道该赛事, 知道其意义, 知道想参赛怎样参赛, 这是动员的第二个层次。同时也是“有点有面”里的“面”, 而所谓“点”就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 认为谁有实力适合参赛, 直接找到其本人动员, 实现重点保证。这样既能保证有尽可能多的同学参赛, 从而有尽可能多的人受到锻炼, 又能保证有实力的学生参赛拿出有实力的作品, 即保证了参赛质量。

与此同时, 为激发同学们参加各种比赛的兴趣, 我们每年还要召开学科竞赛表彰大会。大会的参加人员为一年级宿舍长以上班干部和二年级班委以上干部, 时间一般选在某重大比赛之前, 内容为总结获奖情况, 介绍学校学院相关支持奖励政策。这样安排既起到总结表彰的作用, 又可起到政策宣讲作用和比赛的发动作用, 一举多得。2010年, 我院将“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的作品进行展示, 参赛选手进行了介绍, 使低年级学生了解竞赛, 对竞赛产生兴趣。

3 提炼作品, 确保获奖

宣传发动之后的工作更为重要, 就是把学生的参赛热情保持下去, 把参赛人数转化为获奖人数。在此过程中, 我们不仅与学生一起对参赛作品进行构思、改进、提升, 而且要对学生参赛的每个细节进行指导, 如何上场退场, 如何向评委问候敬礼。一个手势, 一个语调, 都要与学生一起推敲, 指导学生一遍又一遍的排练。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同学们在一项又一项比赛中的获奖, 但我们也教育学生, 获奖是参赛结果但不是参赛目的。通过参赛, 提高专业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竞争力, 才是根本目的。在众多获奖的同学之外, 我院还有更加众多的同学虽未获奖但通过比赛使自己有了很大提高, 实现了我院在构建“分阶段, 有重点, 全过程就业推进体系”中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

学校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非常重视, 2009年制定了《本科生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通过此奖励办法的制定, 同学们切实能从参加此类大赛中获得实惠。参赛获奖的队伍能够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 成绩较好的队伍可以置换学科学分, 甚至置换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学分, 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参赛热情。作为推进此项工作的二级学院, 我们也不断地加以改进工作方法, 积极发动同学们参加相关赛事, 使同学们在参加学科创新竞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治瑜, 王瑞斌, 胡丽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载体[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5) :100-101.

[2]蒋柏焰.浅议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 :72-74.

8.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本着全面参与和更高更强的`原则,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为品牌学生的产生、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成员:zz、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三、竞赛工作小组

组长:zz

副组长:z

成员:z

四、考试时间:第15周

时间 年级 考试科目 考试地点(监考老师)

周一 中午 12:45—1:55 初一数学 四楼多媒体教室(1z)(2z)(3z)

五、考务要求

1.参赛人员名额分配如下:初一年级130人(生物100人),初二年级100人(生物80人),高一年级60人。

2.笔试科目命题老师请将试卷于第14周周四送教务处,交试卷之前确保试卷无误。

3.请监考老师提前10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试卷,进入考场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坐好,准备考试。考试中督促学生写好姓名,班级。考试结束后,并将试卷送教务处密封装订。

4.监考老师如果跟本年级安排有冲突,请跟年级组长协商解决。

5.阅卷工作由备课组长负责,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集中流水作业。阅卷结束,请备课组长将成绩(excel表格)报教务处。

6.考试期间,请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巡视,请年级组长指派学生做好考场的卫生打扫工作。

六、奖励办法:

1.各年级一等奖人数=参赛人数×10%,二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三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时,按四舍五入计。

9.学科竞赛方案 篇九

本着全面参与和更高更强的原则,以竞赛为载体,为学生搭建拓宽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素质,为品牌学生的产生、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二、竞赛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

三、竞赛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考试时间:第15周

五、考务要求

1.参赛人员名额分配如下:初一年级130人(生物100人),初二年级100人(生物80人),高一年级60人。

2.笔试科目命题老师请将试卷于第14周周四送教务处,交试卷之前确保试卷无误。

3.请监考老师提前10分钟到教务处领取试卷,进入考场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坐好,准备考试。考试中督促学生写好姓名,班级。考试结束后,并将试卷送教务处密封装订。

4.监考老师如果跟本年级安排有冲突,请跟年级组长协商解决。

5.阅卷工作由备课组长负责,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集中流水作业。阅卷结束,请备课组长将成绩(excel表格)报教务处。

6.考试期间,请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进行巡视,请年级组长指派学生做好考场的卫生打扫工作。

六、奖励办法:

1.各年级一等奖人数=参赛人数×10%,二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三等奖人数=参赛人数×20%。计算过程中出现小数时,按四舍五入计。

10.学院学科竞赛工作计划 篇十

一方面, 如何突出专业特色, 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造就社会所需的卓越工程师将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关键问题, 也是工科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 在当前高校工科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缺少工程实践环节的情况下, 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 利用学科竞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途径。

1 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概述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学科竞赛主要分为软件程序设计竞赛和硬件电子竞赛两大类赛事,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ACM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4,5,6]。

ACM竞赛是全球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能力竞赛活动中最有影响的一项赛事, 分为本地竞赛、区域预赛和国际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2013年的参赛人数已经突破40万, 在一些国家ACM赛事的成绩已经成为衡量各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ACM竞赛题目涉及知识面广, 融入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并行计算等多学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比赛时每队由3人组成, 共用1台电脑, 比赛时间为5小时, 共有6-10道题。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 先对题目进行分工, 然后相互协助完成, 在写出每道题完整的程序代码后, 就提交给在线裁判系统, 判决结果会及时通知参赛队伍, 最后比赛结果根据解题数目进行排名。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举办,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 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每届电子设计竞赛包括6-8道题, 内容以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设计为主, 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等, 竞赛题目包括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调试两部分。竞赛以三人作为一队, 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

2 依托学科竞赛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2.1 利用学科竞赛优化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以理论讲解为主, 实行的是“先理论学习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可是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学完了计算机硬件相关课程后却连基本的“投票器”实验也不会, 所学知识仍停留在纸面上。而“卓越计划”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求密切联系工程实际, 实行“边学习边实践,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因此, 结合学科竞赛的实用性、综合性、自由发挥等特点, 我院利用竞赛试题重基础、涉及面宽、软硬结合、技术创新等特性优化课程体系。例如, 我院将程序设计类的课程进行整合, 以突出基本理论, 重视设计的方法组织教学, 并且重点加大实验学时, 着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操作系统”为例, 原先实验计划12学时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中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主动学习的学生觉得内容简单, 感觉“吃不饱”, 而一部分学习欠主动的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照课本完成了实验, 感觉“食不知味”。我们经过实践把实验增加到16个学时, 除了保留2个学时用于基础实验外, 其它14个学时设计成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实验分成必做部分和选做部分。其中, 必做部分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必须完成, 选做部分都包含若干个可选实验题,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地完成。指定老师一般只给出选做部分实验的题目和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对题目的理解, 面向具体的应用场景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这类实验题都是开放性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考核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和答辩表现灵活地给出成绩。这种培养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有效杜绝学生间相互抄袭的现象, 让学生无处拷贝, 只能踏踏实实地完成实验内容。

2.2 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大学生毕业设计题目

计算机专业竞赛一般分为软件程序设计竞赛和硬件电子竞赛两大赛事, 然而这两大类赛事不是独立无关的, 而是相辅相成, 互为作用的关系。如软件程序设计竞赛中经常出现以某一硬件设备为载体的技术开发赛题, 电子竞赛中也几乎都会考查选手的程序设计实现能力, 往往参加竞赛的学生需要同时具备熟练的软/硬件开发知识。因此, 为了体现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我院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大学生毕业设计题目, 例如基于光电传感器信号采集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基于Internet的企业CRM&EC系统;多类SVM分类方法在智能像卡识别中的实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羽绒分类等级检测系统等。

2.3 利用ACM竞赛机制将竞赛日常化

效仿ACM竞赛在线裁判的评判方式, 学生完成的程序全部交由校内自行设计的裁判系统评判, 借助校园网可以在校园内任何地点上传程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地点不再局限在实验室, 参与时间也不再局限在课内。学生通过在线评测提交作品, 实现了对作品的系统化管理, 对学生作品的考核也更加完善, 这样学生十分重视上机编写程序, 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提高。在这种方式下, 教师组织上机竞赛也更为轻松, 能够实现竞赛日常化的目标, 同时教师也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创新。

实践发现, 竞赛日常化转变了学生的工作思维方式, 经常出现课后围住老师请教问题, 学生之间热烈讨论的场面。同时,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遇到问题会主动动手去实践, 遇到问题也更愿意尝试多种方法。竞赛日常化的开展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能力, 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取之不尽的创新源泉。

3 学科竞赛的保障措施

学科竞赛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 高水平的竞赛离不开各类知识结构指导教师的参与, 指导教师是保证培训效果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我院定期对指导竞赛的教师培训, 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短期培训会、以老带新、继续深造、企业实践等, 目的是能够培养出既懂理论, 又精通实践, 内外兼修的“双师型”教师。

与此同时, 我院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完善学科竞赛的奖励措施。学院制定了学科竞赛工作量的计算算法, 按照竞赛的级别、影响力和竞赛获奖的情况, 给予获奖的师生表彰奖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参赛团队补贴一定的培训费。另外, 对于在高规格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我院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方面予以了优惠的政策。

4 结语

学科竞赛是“卓越计划”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院将利用学科竞赛优化课程体系;将竞赛内容转化为大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利用ACM竞赛机制将竞赛日常化, 从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受到了广泛好评。首先, 从各种作业赛、实验赛的情况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整体的编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其次, 我院在大学生硬件设计竞赛、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全国性赛事中多次获奖, 足以说明本文提出的这些举措是效果显著的。

学科竞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对培养卓越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人文素养等核心素质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目的在于培养更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 学科竞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将学科竞赛引入计算机学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体系中, 并探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以赛促学,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科竞赛,卓越工程师,计算机专业

参考文献

[1]孙爱晶, 范九伦, 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13 (6) :79-81.

[2]叶岩明, 余日泰.学科竞赛在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时代, 2013 (8) :71-73.

[3]柏连阳.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8) :65-67.

[4]牛芗洁.专业学科竞赛与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3) :109-110.

[5]倪彤光, 顾晓清, 卢莹.计算机专业”3+1”模式下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福建电脑, 2014 (1) :68-69.

上一篇:秋冬季预防传染病方案下一篇:开无犯罪记录证明介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