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儿童诗(共10篇)
1.走进儿童诗 篇一
让儿童诗走进课堂
有人说一个孩子就是一首诗,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为儿童有着最纯真的童心,儿童的脑袋瓜里开着诗的花朵。在他们的眼里,花儿会舞蹈,鸟儿会歌唱,草儿会说话。著名儿童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后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人。”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给孩子一个有诗的童年,有益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诗是人类的母语。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母语文学形
式。
儿童诗拥有率真的儿童情感,丰富的儿童式想像,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让儿童诗走进课堂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课程改革的呼唤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人教版(其实也包括其他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更多地关注文学性,儿童文学作品在其中占了非常高的比例,单第一册教材中,就有36篇儿歌、儿童诗(包括古诗)。让孩子多读诗、多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并籍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欣赏和喜爱。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将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语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诗对人的品德与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看来,引入小学童诗教学就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语言发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远胜于抽象思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只能运用只言片语,却又不乏童真、童稚和童趣,这样的语言犹如沙砾中的珠贝,采集出来都是富有灵性的精美小诗。诗歌短小、精致、富有韵味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我国台湾地区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低段课文以韵文为主,小学生从写诗到写文,写诗是写文的基础。台湾教育界的人士认为:让孩子学写诗,比学写文更符合儿童年龄的特点。事实上课改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童诗(包括儿歌)和韵文,就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安排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天真、质朴、富有幻想,这是儿童诗的教学的基础。事实上儿童诗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是儿童的天性是好奇,好幻想,儿童诗教学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习作的兴趣。二是儿童想像力发展较早,儿童诗教学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像力发展成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儿童诗语言的精炼、音韵优美的特点,对于规范孩子的语言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怎样引导孩子学习儿童诗并进行儿童诗写作呢?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一)培养兴趣
化文为诗 一、二年级的教材中,儿童诗已占阅读总篇目的3%。《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也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孩子天性是诗人”。他们的心与诗的心最近,他们的感觉与诗是相通的,他们对诗的节奏韵律的敏感优于成人。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诗歌都由专家定夺的,一般都文质兼美,又具有典型性,是进行赏读指导的最佳载体。经典赏读时,我常常通过以音乐引诗、以图引诗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轻松的氛围中品出诗歌的意,悟出诗歌的情,读出诗歌的韵。
在人教版中,有很多文笔优美,富有韵味的课文让我们进行有个性的诗歌创造。
在学习《泉水》时,我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导学生来学习:丁冬 丁冬
谁在弹琴?/ 哦
是泉水来到了 /阳光灿烂的世界 / 泉水流进水池/对山里的姐姐说/来吧 来吧/我的水很多 很多 /山上有座天然的水塔/„„不做过多解释,只是领着孩子看着画面听着音乐,轻轻地有节奏地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说:“泉水流到江河/小鱼欢快地跳着/泉水说/跳吧 跳吧 /我的水很凉很凉/正好给你消除疲劳/„„多么富有灵性的诗句呀!只是稍稍改编了课文,就让学生身处诗的境界,让他们诗情迸发。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他们完全有能力创造儿童诗。
(二)依托教材
大胆仿写
从心理学角度说,人要学会一种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需要不断地模仿,创写儿童诗也不例外。仿写,降低了写诗的坡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它是连接读与写最好的纽带。
学了一首诗后,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句式、结构,换上其他的意象进行诗歌写作,这种仿写形式有助于学生掌握诗形式上的特点,积累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式。
如《四季》《比尾巴》等,这些课文句式比较整齐、有规律,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
学了《四季》,一个孩子是这样仿写的: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春风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柳树姑娘梳起了长发。/夏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青蛙唱起了歌儿/呱呱,呱呱/荷花在风中舞蹈„„小诗虽然稚嫩却闪现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完《假如》让学生仿写“虽然我没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但我也要„„”让学生从课文中来又回到课文中去。学生所用的语言来源于他们已经熟悉的课文。学生觉得这样的“既简单又好玩”,非常乐意写。这样的语言训练,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认识,落实了“工具性”的课程要求,又切实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感悟,完成了“人文性”的课程要求。
学了《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给学生看大雁南飞,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大树年轮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的句式练习写作。
这样举一反三的仿写,既降低了儿童诗写作的难度,又保护了学生写诗的兴趣和热情,可谓一举两得。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著名语言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让学生模仿文本到运用语言,在语言实践中引发想象力,培养了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他们会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
孩子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作美的过程。经历诗教的孩子,慢慢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通过儿童诗的创作,能使我们的孩子荡漾起爱的热情!
三、激发想象
诗心飞扬
如果说: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那么,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用诗歌来打开他们想象的世界,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他们天性的需要。
读诗是培养儿童想象力和悟性的极佳途径。直观的板画,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加上有趣的童诗都能引发他们丰富的想象。用彩色粉笔画几颗灿烂的星星,问孩子会想到什么?
“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 “像妈妈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 “像草丛里的露珠” “像亮晶晶的宝石”„„
让孩子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一首儿童诗。
眼
睛
________是天空的眼睛 ________是大地的眼睛 ________是花瓣的眼睛 ________是奶奶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的想像奇特而贴切,创作的诗句让我惊叹。
眼
睛
白云是天空温柔的眼睛 火山是大地愤怒的眼睛 露珠是花瓣晶莹的眼睛 我是奶奶明亮的的眼睛
我们大家都需要眼睛
眼
睛
星星是天空调皮的眼睛
月亮是天空笑弯了的眼睛
湖泊是大地亮晶晶的眼睛
蜜蜂是花瓣转动的眼睛 我是奶奶的眼睛
我会讲好听的故事给奶奶听
„„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想像啊?这一行行小诗中不正传递着天真、善良与美好的心灵吗?不正躲藏着一双双晶莹透亮、充满好奇的眼睛吗?不正闪耀着天真纯洁、自由烂漫的童年吗?
生活是童诗创作最肥沃的土壤。春天到了,春雨绵绵。我启发孩子“想一想春雨的声音是怎样的?春雨会落在哪些地方?看到春雨你会想到哪些事物?”
我让学生以春雨为题写一首诗。
春
雨 沙沙沙„„
春天来了
春雨是春天的使者
春雨来到森林里
下啊,下______
冒出一朵朵蘑菇
春雨来到田野里
下啊,下_____
钻出一棵棵绿苗
春雨来到战场上
下啊,下______
熄灭了一股股战火
春雨来了
沙沙沙,沙沙沙„„
尽管写的还很稚嫩,但却是孩子至真至纯的感情抒发和美好愿望的寄托。还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春
雨 沙沙沙
是谁在演奏优美的旋律?
原来是春雨 这个出色的音乐家!滴答滴答
是谁为桃花换上了红衣裳?
原来是春雨 这个勤劳的裁缝师!沙沙沙
是谁不小心落在杜鹃花瓣上?
原来是春雨 这调皮的小珍珠!沙沙沙 滴答滴答 哗啦哗啦 春天来了!
多么奇妙的想象!在孩子的眼里,春雨是音乐家、裁缝师、小珍珠,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是充满童话色彩的美丽世界。诗从生活里来,诗靠眼睛去捕捉,靠心灵去感悟。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认识到:只要我们能给予孩子们一点时间,一点空间,还有一点阳光,孩子们就能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把事物的有关联想写成诗,把与事物的对话写成诗。愿“儿童诗”这颗梦想的种子,能够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用真情和快乐来浇灌,精心呵护每一颗童心,让诗意照耀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附
日出(林焕彰)早晨,太阳是一个娃娃,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的/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
夜晚的天空(林焕彰)夜晚的天空,/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他们好象很怕冷,/躲在妈妈的怀里,/只露出小小的眼睛。/我很喜欢看看他们,/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月亮冷了/天冷了/月亮弟弟没有衣服穿/他一定很冷/风伯伯/快把云衣服送来/给月亮弟弟穿上
风(叶圣陶)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河水起皱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拖鞋(马云超)我经常穿起爸爸的拖鞋,/在地板上,/啪嗒啪嗒啪嗒„„/好像爸爸跟着我走。//我也经常穿起妈妈的拖鞋,/在地板上,/啪嗒啪嗒啪嗒„„/好像妈妈跟着我走。//他们为什么不穿起我的拖鞋,/啪嗒啪嗒啪嗒„„/好像我跟着他们走。/是不是他们怕我落在后边,/被大野狼叼走?
摇篮(黄庆云)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白云轻轻飘,/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宝宝睡着了。妹妹的红雨鞋(林焕彰)妹妹的红雨鞋,/是新买的。/下雨天,/她最喜欢穿着/到屋外去游戏。
我喜欢躲在屋子里,/隔着玻璃窗看它们/游来游去,/像鱼缸里的一对/红金鱼。/
2.走进儿童诗 篇二
一、走进孩子的生活, 寻找作文素材
可能有很多教师都会在双休日布置这样的作业:周记一篇。笔者也是这样做的。可学生们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于是, 笔者走进孩子的生活, 尽可能多地与学生们在一起, 一起吃饭, 一同睡在寝室里, 一起搞卫生比赛。下课了, 我们一起吹泡泡、踢毽子。结合学校彩虹计划, 我们班的“101活动”丰富多彩, “苹果蹬”“怪怪脸逗笑”“猜猜我是谁”, 包饺子、嗑瓜子比赛、水果拼盘……101假日活动, 我们走出校门, 参观大酒店, 游玩金华双龙洞, 去社区服务……
平时, 引导孩子们写日记, 记录一天中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事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周五, 我们一起梳理, 这样, 到写周记的时候, 学生就不会觉得没什么可写了。在笔者的引导下, 学生们写了《吃饭众生相》《……的课间十分钟》《吹泡泡》《双休日, 让我欢喜让我忧》《爬山》等文章。由于是学生的亲身经历, 感受深刻, 写起作文来也不再生涩了。
处处留心皆“作文”。走进孩子的生活, 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 处处观察时时留意, 积累习作素材, 久而久之, 养成了习惯, 学生就不愁找不到写作素材了。
二、师生平等对话, 书写“绿色作文”
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下课的时候, 只要你逗留在教室, 学生们就纷纷凑上来跟你聊, 你一言, 我一语, 兴致勃勃, 什么话都会跟你说。同样是这群孩子, 一到作文课上, 为什么会少语, 甚至闭口不语呢?记得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中说道: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这句话给笔者的感触很大: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完全感到安全、自由、自信的时候, 他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所以, 教师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与学生进行轻松自如的互动, 敞开心扉, 打开话题。
有一次习作课, 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 我们先来聊聊吧。聊什么话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聊旅游吧!大家一定到过不少地方吧?”他们连连点头, 七嘴八舌说起来:“我到过云南。”“我到过南京。”“我到过北京。”……“在旅途中一定看见过很多优美的景色吧?那年, 我到了云南, 那里的景色很美, 想听吗?”征得他们的同意, 笔者开始讲述去云南旅游的故事, 特别详细地描绘了丽江的美丽景色。看着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的神情, 笔者顺势问:“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看到过的美丽景色呢。”刷的, 很多小手都举起来了, 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讲呢!……
听了娓娓动听的旅游故事, 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 真想一睹那美丽的景色。看看时机成熟, 笔者又问:“这么美的景色, 你愿意写下来吗?”这一次, 他们拿起笔和本子时完全没有了那种无奈。作文本交上来了, 笔者打开一读, 顿时感到清新!
三、教师以情煽情, 凸显作文风采
对于教师来说, 语言既是工具, 又是一门沟通艺术, 动情的教学语言, 既可以收到一语激情的效果, 又可以打破课堂上的沉闷局面, 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以情煽情, 以感情赢得感情, 以心灵感受心灵, 犹如给教学的双边活动注入了“催化剂”, 有了它, 孩子们在教师的点拨下能更好地进入写作的佳境, 使习作更显精彩!
六年级快毕业的时候, 笔者动情地说:“同学们, 老师心里特不好受, 我们相处四年了, 即将分别, 想到这儿, 真想哭。你信不信, 那天与杜敏妈妈聊起, 眼泪竟在眼眶里打转了。我还记得开学第一篇周记《六年级了》, 好几位同学写到了‘不舍’, 让老师感动, 如果你也有同感, 今天回家咱们就以‘不舍’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等到翻开学生们的习作, 读着读着, 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酸、甜、苦、辣都化作了美好的回忆, 融入这声声不舍中——
昨天, 下雨了, 没有很大, 也没有一点儿声音, 大家应该都睡着了吧!望着灰蒙蒙的天, 脑中一片空白, 但心中却波涛汹涌, 怎么也安静不了……总是想捕捉什么东西, 但又感觉那个东西离我很远很远, 也很模糊, 直到泪珠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我的脸颊的时候, 心中那份感情喷涌而出。终于知道了, 我要的是什么!我要的是同学们永远都在一起, 一起听着朱老师的教导到永远。即便知道不真实, 即便知道这是在做梦, 也希望大家陪着我把梦做完……
还有那一张张令人难以忘怀的笑脸, 笑得如此质朴。课间, 嬉戏吵闹的声音;课堂, 辩论的声音……这一切的一切, 都深深地放在心中。瞧, 尽管调皮的我们做了多少令老师生气的事件, 可老师们还是一遍遍耐心地劝导着我们。尽管老师脸上一副恼怒的样子, 可老师的心里深爱着我们!……
闭上眼睛, 学校的一切一切, 放在脑海当中。记忆似乎成了一台电视机, 播出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又如一张拼图, 等待时间的拼凑。记忆把每一刻都拍成照片定格在心灵中, 怎么也摘不掉了。此刻, 和老师一起, 和同学一起的记忆又浮上心头, 却掺杂着丝丝不舍, 太多太多, 顿时, 百感交集……
四、班级变成熔炉, 磨炼作文功夫
夏丏尊先生指出, 读者意识是最大的写作技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说:怎样让学生有读者意识呢?让学生具有发表意识。他还说, 作文和发表, 不是婚姻关系, 就是血缘关系。无视“发表”的作文教学, 是断了血缘、破坏了婚姻的残缺的写作教学。于是, 笔者给每周的周记以及每次的作文变了变脸, 变成向孩子们征稿。
A.教室墙报上的发表。每周的周记、随笔、作文, 写得好的打印出来, 张贴在班级墙报上, 一个个铅字好像飞舞的小精灵, 将教室变成了展现作文能力的平台。
B.班级网页上的发表。自己认为满意的随笔、作文发到班级网页上, 笔者与孩子们上网阅读、跟帖, 并动员家长参与, 定期评出最具人气奖, 而孩子的每次跟帖, 又是一次很好的小练笔。
C.鼓励学生积极给学校《小飞鱼》报以及各类报纸杂志投稿。当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 拿到了稿费时, 孩子品尝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 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就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 滋生兴趣, 增强自信。
为了发表, 孩子必定认真撰写, 仔细修改, 就这样, 不断刺激小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写作, 磨炼作文功夫, 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同时, 开设迷你课程、语文课、阅读课、早自修、作业整理课, 抽出几分钟时间, 笔者吹吹自己写作时的喜怒哀乐, 孩子们晒晒自己的作文经历;笔者读读自己写得最满意的片段, 孩子们读读作文中的精彩, 一个好词语, 一个好句子, 一个好片段。
班级成为习作大熔炉, 给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刺激孩子们作文的欲望, 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习作成为孩子们自由表达的需要, 提高作文功夫。
五、组建文学社团, 体验作文快乐
跟朋友聊天是一件愉快的事, 当然聊天的话题是共同熟知的、感兴趣的, 比如跟朋友一起看电影之后, 大家可能说说主角个性、演员长相、逗趣的对白、剧情的迂回转折以及个人的评价等。朋友之间有了这样愉快的互动, 以后自然就会多多相约看电影。看书、作文也一样。开学伊始, 我们班组建了文学社团, 八个人为一个社团, 每个社团取一个好听的文学味浓一点的名字, 然后社团成员一起阅读, 一起聊书, 一起作文。
鲁迅先生说, 写文章的秘诀在于“多看和练习”。张中行先生说, 作文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 这正如说不吃饭活不了一样, 听来简直像废话, 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于是, 我们的文学社团一起同读一本书, 群文阅读;一起画故事图, 用便利帖写回应;一起聊角色, 聊故事情节, 聊自己的感受。等到作文了, 社团成员一起读懂作文题目, 讨论确定作文要求, 分头寻找写作资料, 讨论写作素材, 比如怎样写好开头、结尾, 怎样修改作文等。
当然, 多写多练如果仅仅停留在写上, 那么, 仅在低水平、低层次不断地重复, 作文是绝对不会有长进的。一般孩子都是这样的经历, 老师布置一篇作文, 写完了, 就上交。最可笑的是, 上交前数一数字数, 自作聪明, 好像字数到了, 就是一篇美文。我们都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于是, 作文写好后, 社团成员一起对照作文要求评议, 没有达到要求的, 作文拿回去修改, 当然, 还可以求助其他社团成员, 甚至是家长参与评议、修改。成文后, 笔者与社团成员坐下来, 再一起写批注, 一起修改, 最后评出社团里可以发表的作文。一篇作文下来, 相互之间学习到的, 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是好的, 笔者相信, 伙伴间的传授更容易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说过这样的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
3.从儿童文学走进儿童世界 篇三
书名:捣蛋鬼日记
作者:(意)万巴
出版单位:山东美术出版社
《捣蛋鬼日记》是一本令全世界的读者读后目瞪口呆的小说,同时也是在意大利深受孩子和家长喜爱的书。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作者意大利作家万巴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主人公加尼诺用日记的形式记载了他在半年时间里的种种捣蛋经历,活现了儿童的天性。在充满幽默的字里行间,加尼诺给孩子们带来欢笑,也勾起了成人对孩提时代的无尽回忆。
书名:弹子袋
作者:(法)约瑟夫·若福
出版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
本书讲述两个犹太孩子二战期间的成长历险记,入选法国中小学教科书。
《弹子袋》是自传体小说,是作者对十岁那年的童年回忆,讲述了二战期间两个小男孩在法国被占领期间的历险生活。尽管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安和险情的故事,但是在小说的每一页我们总能看到机智、诙谐和天真;它把童年的乐观和力量写得如此充分,以致连逃亡的路途也变得令人神往。
书名:想念梅姨
作者:(美)辛西娅·赖伦特
出版单位:浙江文艺出版社
《想念梅姨》讲述了十二岁的孤女小夏和养父欧伯在养母梅姨离世后,努力走出悲伤,重获心灵自由的心路故事。孤女小夏自从被梅姨夫妇收养后,一家三口在弗吉尼亚州法耶特县的深水镇度过了六年的幸福时光,然而一切的快乐却因为梅姨的突然离世戛然而止。此后的半年,小夏和欧伯都陷入了对梅姨的深深思念之中,无法自拔。幸而,小男孩克莱斯图的出现,给这个夜一般沉寂的家庭带来了活力,他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深深打动了小夏父女俩。虽然,欧伯和小夏最终未能实现与梅姨的“再次见面”,但却领悟到了灵魂交流的真谛,重拾了快乐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全书虽沉浸在一股淡淡的忧伤情感中,却又令人感到温馨,并产生一种要积极面对一切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正是本书所要传达的精神实质。本书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4.走进留守儿童 篇四
毕业第一年,我在温暖的九月进入了长中附小,经过报名的各个程序之后,我满怀期待的步入教室,教室里稀稀落落的坐着一些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发呆,似乎在想些什么?此时一个学生让我眼前一亮,他全神贯注的看着作文书,我走到他旁边轻轻的问道:“在看什么呀?”他笑呵呵的答道:“看作文书”!不知为何,这笑容让我有些心疼。
日复一日,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了,对于这群孩子,我大概有了些了解,每天和他们一起上课、吃饭、午休、就寝。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天气冷了,只有年迈的奶奶一步步走着送来衣被,最让人心疼的是个别单亲孩子。平时,他们没有哭,没有伤心,甚至还有些调皮,但是没有人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但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个孩子每天午休不睡,那天我拉着他的手哄他睡觉,晚上也是如此,可他一句话让我眼眶潮湿。我问他:“你怎么不睡呢?”“我睡觉每天都会做噩梦的,每次都梦到我爸爸死了”他说。你根本想不到一个笑容不断的孩子心理会如此害怕睡觉。
留守儿童,没有父母过多的关爱;没有父母在身边嘘寒问暖;更不能感受到父母手中的体温。所以我呼吁关注留守儿童,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心与心的交流。让留守儿童在校园里得到同学的互助、老师们的关怀。也许我们解决不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但我们可以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在学校也有一个温暖的家。
5.走进儿童福利院策划书 篇五
——之走进儿童福利院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如今这个经济繁荣的年代中,却出现了很多与我们的优良传统相违背的事情:山东某医院丢弃21具婴儿尸体、狠心父母丢弃绝症儿童等等。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儿童。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义务承担起关爱儿童的社会责任。
XX社自创社以来,已经独自举办很多活动,深受老师及同学的好评。我们本着“自助助人”的宗旨,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帮助他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关注“春蕾女童”,并用我们的XX基金给予她们物质性的帮助。
如今随着新鲜力量的加入,自强社日渐壮大,我们在寻求新的帮扶对象,经过多方调查研究,于是我们决定走进儿童福利院,尽我们所能为福利院的孩子们带来物质以及精神上的帮助。
二、活动目的1、给XX市儿童福利院送去我们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真情。
2、让XX社的青年志愿者们感受到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满足,学会关爱儿童,培养坚强的心灵,顽强的意志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3、锻炼本社社员的各项义务劳动技能,增长服务经验。
4、为社会各界树立关爱儿童的好榜样,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让世界充满无限的爱,为创建和谐社会献出绵薄之力。
三、活动主题
关爱儿童,自助助人
四、活动内容
(1)、技能性活动:制作中国结
我们将邀请学校的中国结协会参与活动,共同教福利院的儿童
们亲手制作具有中国特色的挂件——中国结。
(2)、知识性活动:主要以授课形式,比如说可以包括,①、根据我们XX院的特色,提供一些XX专业的知识
②、普及法律知识。我社已经和法学院的同学联系,他们表示
愿意给我们提供者方面的帮助。
③、营养知识。
④、科普知识(十万个为什么)。
⑤、生活小常识的普及。
⑥、生活理财,比如如何分配自己的零花钱。
(3)、娱乐性活动
①、才艺类:舞蹈、歌唱、话剧表演、乐器、走秀
②、运动类: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空手道、跆拳道、武术、太极拳
注:所有以上内容均可作教学与授课两种方式
五、活动形式
方案一:
根据院方要求,为孩子们举办一场活动,即技能性活动,知识性活动,娱乐性活动等等。
方案二:
定期(比如说每周)去提供志愿服务,每个月一个专题。专题参照“活动形式”。
六、活动分析
我社具有的优势:
1、据我们现在所了解,现今,儿童福利院已经根据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以及兴趣爱好设计了很多的课程,但是我们可以作为他们的姐姐,寓教学于娱乐之中,在给他们带来欢乐的同时减轻他们学习的负担。
2、我社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他们新的需求来提供我们的服务。比如说,如果儿童福利院中有孩子有自己的额外爱好,而学校中由于人员太少等原因无法开办时,便可以由我们提供教学。
我社的不足之处:
1、福利院儿童需要的知识,我社人员不一定全体都具有。
2、我社全由多女生组成,可能会缺乏对男孩子心理的掌握。我们虽然存在着不足,但是我们会尽我们所能发挥我们的优势,发挥我们女生拥有的亲和力以及细心地特点。对于我们知识方面的缺陷我们会积极地学习、补充,或者和学校中有这方面优势的人联系,争取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服务。
XX院XX社策划部
6.走进儿童诗 篇六
这是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或者呱呱坠地时便无法感受父母喜悦的欢呼;他们或者因为家境贫寒用药不慎,小小年纪感受不到音乐的美妙;他们或者因为一出事故而失去听觉;他们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是折断翅膀的天使,他们就是聋哑儿童。而在这个繁荣的时代里,仍有不少聋哑儿童在人们的视线外,很少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开展了这个主题为“走进无声世界,关爱聋哑儿童”的活动。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给聋哑儿儿童带去关爱、欢乐和温暖,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关爱聋哑儿童的良好风尚,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走进无声世界,关爱聋哑儿童。
活动地点: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活动时间:2011年暑假
主办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志愿者队
活动目的:
1)让大家了解当今社会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儿童。
2)使同学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明白生命的可贵。
3)给聋哑学校的孩子们送去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
4)让同学们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满足,学会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坚强的心灵,顽强的意志,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5)为社会各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榜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活动安排:
前期准备:
1)确定参加活动的人数,并将其进行简单的分组。
2)分配好各个环节的主要负责人,协商本次活动的各项具体安排及相关细节。
3)准备好活动设备,如相机、礼品、零食及相关物品。
活动方案:
互动:第一是是我们和小孩一起表达对老师的感谢。第二我们和小孩进行游戏。第三是我们为聋哑儿童们画出手绘墙。每个小组负责人在整个活动中负责好小孩的安全以及游戏的顺利进行。
活动前:简单的介绍,接着让小朋友自我介绍(中心老师辅助)
活动流程
感恩老师具体内容如下:
感恩与祝福之手绘式:本环节主要是由有很好表达能力的小孩子在一张纸上
画上一些感谢老师的小插图或写上一些感恩及祝福老师的话。(我们从中指导)
所需道具: A3纸、彩色笔
:
游戏具体内容如下
老鹰抓小鸡:
时间:25分钟
扔手绢:
时间:25分钟
心心相印(背夹汽球):
游戏规则:每组的两个选手背夹汽球冲向目的地,然后再转回来和下一组选手交接,到最后一组再次回到原地时游戏结束,用时最短的小组胜出。除了胜出的小组会得到神秘小礼品外,所有的小孩子都可以得到一份相同的小礼品。
时间:25分钟
所需道具:气球10个、糖果40个、铅笔10支
两人三足:
时间:30分钟左右
所需物资:布带8条、糖果40个、铅笔10支
手绘墙绘画
聋哑儿童无法听到声音,但可以感知色彩,色彩就相当于他们的音符,我们将在墙上和他们一起谱写一出出绚丽的音符,所需道具:颜料,画笔若干
注意事项:
1.各个小组的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每个环节的要求做好相关的工作
2.所有同学要严格依照计划履行好各自职责,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做好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展现出我们大学生的优秀、有爱心、有责任感及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面。
3.再次强调,所有的同学必须特别注意小孩子的安全,协助维护好现场秩序,要有团队意识,听从指挥,服从管理。
4.如果有谁中途遇到什么事情要及时通知好没个小组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也要及时向总负责人反映各组的情况。
5.中途有事要离开的同学一定要向小组长说明一下,有小组长向总负责人报告,以免出现混乱的情况。
7.让儿童音乐剧走进音乐课堂 篇七
音乐剧也被称为“音乐喜剧”, 是源于19世纪末西方的一门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儿童音乐剧则主要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学习和日常事物为对象, 内容丰富有趣, 题材广泛, 主要由生活逸事、课文内容、成语故事、儿童语言等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题材组成。
一、儿童音乐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音乐剧的主体是儿童,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情感表达需要, 符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发展特点, 自由活泼的表现形式也能使学生处于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 也使蕴含着审美教育意义和能力的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受学生的欢迎, 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音乐充满兴趣才有可能产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或者探究音乐的愿望, 才有可能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感受。儿童音乐剧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 具有生动性、开放性、故事性等特点,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乐于参与到音乐剧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学习儿童音乐剧时, 学生的情感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开心而难过, 获得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 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二) 发掘学生多种潜能, 促进全面素质发展
小学音乐课的宗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还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儿童音乐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 包括儿童歌剧、舞剧、歌舞剧等, 可以为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进行儿童音乐剧的表演时,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进入编舞小组, 有绘画特长的学生进入道具小组, 通过音乐剧的实践, 学生的特长可以得到锻炼, 自信心可以获得培养, 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总之, 音乐剧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不同能力和水平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中, 学生的身心都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音乐剧教学, 获得收益的不仅是学生, 同样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有裨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教师将自身角色转换成学生个体才能的发现者、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者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构建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同时, 开展儿童音乐剧的教学也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同时儿童音乐剧的教学活动也给了教师一个创作的平台, 表演创作、舞蹈创作、歌曲创作、剧本创作等都考验着教师的创作水平, 因此儿童音乐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音乐教师创作能力的提升。
二、儿童音乐剧应用于音乐课堂的推进策略
(一) 欣赏入手, 让学生了解音乐剧
小学生学习了解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表演儿童音乐剧的第一步, 可通过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欣赏来进行教学。首先, 音乐教师可先用理论方法向学生介绍儿童音乐剧的含义及相关艺术特点, 但是要避免说教的形式, 要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表达, 之后再以一个儿童音乐剧的实例进行赏析, 如带领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麻雀与小孩》。基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课堂时间的限制, 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分场景的欣赏方式,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 如剧中都有哪些角色, 他们是如何进行表演的,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等等, 这样一来, 学生在欣赏时会更有针对性,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在欣赏结束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既要看到音乐剧的外在形式, 又要通过思考和感悟, 体会其中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心中对儿童音乐剧形成概念, 只有了解了什么是儿童音乐剧, 才能明白该如何去表演儿童音乐剧。
(二) 夯实歌、舞表演基础, 为儿童音乐剧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
儿童音乐剧的核心表现形式就是对歌、舞、剧的掌握与理解, 当学生对儿童音乐剧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 教师就需要安排适当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歌、舞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在课堂上开展各种让学生边唱边跳、自由律动的活动, 打破以往课堂上学生“一坐到底”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中接受儿童音乐剧的教学, 并实现向儿童音乐剧、歌舞剧情境教学的过渡。小学生本身就活泼好动, 容易被欢快的气氛感染, 这种又唱又跳的课堂教学方式, 十分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为小学生学习儿童音乐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分类指导, 让全体学生体悟音乐剧的魅力
当进行了前两项的教学后,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歌舞用歌、舞、剧相结合的方式表演出来。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一个特定的场景, 将学生组织起来, 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表演题目,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并以学生实际表演的方式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儿童音乐剧的技能进行检验, 检验学生对基本功的理解与演绎是否正确、学生的基本功底是否扎实等, 并将学生表演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再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纠正学生的错误。另外, 通过让学生进行表演, 教师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音乐天赋, 对于那些音乐基础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可以让他们参与道具制作、服装、伴舞、伴唱等内容的学习, 让这一部分学生也能充分参与到儿童音乐剧教学中来。而对于那些有音乐天赋、音乐基础好的学生, 教师就要重点对他们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 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儿童音乐剧的魅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儿童音乐剧。
8.让朗读走进儿童心灵 篇八
一、范读引领,朗读的“指示剂”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范读是对学生最好的引导和“指示剂”。语文教师要练就朗读的真功夫,在学生读不好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给学生进行示范,这比那些苍白的说教更直接,也更有效。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于夸张,但必须可以琅琅上口,那却是真的。”这样的朗读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影响。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匆匆》一课时,一个学生读得过于夸张。薛老师亲切地引导:“你读得很用心。不过,请你听一听我是怎么读的,好吗?”然后,薛老师用自然的语速和语调范读了课文。薛老师强调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用自己真切自然的范读,来改变学生娇柔做作的“读书腔”,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自然领悟了朗读的要领。
二、兴趣为先,朗读的“兴奋剂”
朗读教学最大的秘诀就是激发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朗读,在轻松愉悦中享受朗读,这是朗读的“兴奋剂”,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于永正老师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有一个经典的朗读教学环节:
师: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和我比一比?(学生都举了手)手举高的,我不找,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很厉害,我找一个手举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学)我想她不会比过我的。请大家当裁判。
(女学生读书,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坏了,找错人了。(生笑)你叫什么名字?
生:朱丽丽。
师:不该找朱丽丽,该找朱丽,两个“丽”当然厉害。说真话,听了她的朗读,我不敢读了。
生:不要紧。
师:怎么不要紧?
生:你一定会读得很好,我支持你。
师: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不怕。别说朱丽丽,就是朱丽丽丽……我也不怕。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还有点胆怯。这样吧,找个同学替我跟她比,谁愿意?(学生纷纷举手。)
师:为了有把握,请大家再练一练。朱丽丽可非同一般。(学生练得非常起劲。练后,请一女同学读。)
师:你可要好好读,替我争光呀!(女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
师:怎么样?比过她没有?(生齐声:比过了。)朱丽丽,您说比过你没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是说差一点,差得不太多,是吗?不过也得谢谢你替我参加比赛。
生:谢谢你给我一次比赛的机会。
师:真好,握握手。
于老师没有要求学生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而是通过和学生比赛的形式,把学生的朗读情绪充分地调动起来,然后再“虚晃一枪”,找学生来替自己比,把师生赛读转换成生生赛读,让学生兴奋起来,不知不觉地进入朗读的意境之中。可见,成功的朗读指导不是传授多少技巧,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是朗读的内驱力和源动力。
三、情感体验,朗读的“催化剂”
朗读中感染学生的是情感,打动学生的还是情感。学生只有披文入境,动之以情,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作者和文本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状态,才能沉浸在朗读的美妙情境中。如王菘舟老师教学《慈母情深》一课的朗读片段:
师:从“忙碌”一词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工作。
师: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明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春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秋天的母亲将要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读。)
师:假如你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难过。
生:伤心。
师: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母亲的那份真情。
…………
王菘舟老师从理解“忙碌”一词入手,创设了母亲辛勤工作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朗读,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深入到作品之中,与作品情感融为一体,迸发出浓烈的真情实感。王老师轻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以情育情、以情怡情、以声传情,让情感成为朗读的“导火索”和“催化剂”。
四、巧用幽默,朗读的“润滑剂”
巧用幽默,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心里的距离,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朗读的技巧,感受到朗读的美妙。如支玉恒老师《第一场雪》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住眼来听,看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师: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生反映不一。)
师:刚走到雪野的边上,(笑声)是不是?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生再读,但读得不好。)
师:进去了吗?
生:(齐)没有。
师:啊,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他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
师:咱们一起读一下,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教师示范读,带读。)
师:往前走了几步没有?
生:走了。
师: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
生:(读文)“大街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学生们渐入佳境。)
幽默是教师教学底蕴和教学机智的综合体现,是一种瞬间迸发的教学智慧,是朗读的“润滑剂”。在教学中,支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美读把大家带到美丽的雪景之中。在学生没有达到目标时,教师没有批评,而是风趣地引导:“刚走到雪野的边上”,“他又领着咱们出来了”,这种幽默形象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笑声中体会到朗读的差距,也逐步领悟到朗读的方法。像这样的朗读指导,幽默中充满智慧,无痕中蕴含启发,这才是朗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五、耐心等待,朗读的“镇定剂”
小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朗读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胆量小、语感弱,朗读起来感到比较吃力。这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交教他朗读的方法,而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鼓励和等待,多给学生试读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从慌乱中逐步镇定下来,一步一步地从不敢读到敢读,从不会读到会读,从读不好到能读好。如于永正老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片段:(一学生读书有些结巴,教师带读,生接着读,教师鼓励并指导。)
师:你再读一遍,不要着急,第三遍读不好还有第四遍,再读一遍。(生仍有些紧张,于永正老师走近这名学生,弯腰帮助他拿起课本。)我给你拿着,读——(该生终于成功地读完了。)
师:不是很好吗,看来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帮助,读了五遍终于读好了,掌声鼓励一下。请坐,读不好是正常,一遍读好了是超常,三遍读不好是正常。
面对特殊学生,任何单纯的技巧和方法指导都是苍白的,唯有来自教师的真诚呵护和悉心教化才是最重要的。于老师蹲下来看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耐心等候,静待花开,给学困生自卑的心灵以极大的正能量。
朗读指导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以学生的心灵为尺度,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来促进语文的学习和朗读能力的提高,这是朗读教学的灵魂和价值所在。
9.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读后感 篇九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里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用孩子的视角理解外在的事物,我们才能知道孩子们最迫切想要获得什么,用怎样的方式、手段更容易接受外在的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呢?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最近我仔细阅读了《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给我许多的启发,“善于观察孩子,是一条走进孩子世界的捷径。”
一、观察儿童,加深对儿童的了解。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观察和评价儿童的重要性。观察儿童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儿童需要的了解与理解。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满足儿童的个体需要,就必须认识到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承认儿童有权利得到尊重。如果忽视了孩子间存在的差异,教育者用同样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那么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教育就成为了一种反复性的练习。就象儿童观察者vivian所说的:“每当我想到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教育的兴奋感就油然而生。如果失去儿童的独特性,教学就变成无聊的重复性的练习。
儿童希望能与周围的成人分享自己的成绩,无论是成功地把手指饼干放进嘴里,还是画一幅画来记录某一难忘的时刻。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分享他们的成绩,体验他们积极的情感。无论如何,成人不能将儿童置于令其感到悲哀或他人认为他们不道德的境地。在孩子们眼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行为,而在成人的眼种可能根本就算 1
不上什么,因而当孩子自认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想得到成人夸奖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到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如果这时给他们泼冷水的话,可以想象孩子们会多么的沮丧。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二、观察儿童,设计适宜的活动。
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个体需要。我们与儿童一起工作较长时间后,能够在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和提炼丰富的知识。能够敏感并准确的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而设计出适宜的活动。
三、观察儿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作为幼教工作者,无论身处何位,都有责任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最好的经验。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也是要提高有关的意识和反应水平,我们必须保证自己始终保持最新的现代思想和理念,了解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专业发展。
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只有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因此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理解他们,促进孩子的成长。
10.学雷锋走进儿童福利院策划书 篇十
——走进福利院策划书
一、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奉献月里献爱心,万千雷锋创奇迹
活动背景:2014年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1周年。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我院3月“学雷锋活动月”中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志愿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去温暖,关爱儿童,让失去双亲的孤儿走进新家,沐浴亲情的温暖,重新绽放天真烂漫的笑容。关爱儿童,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雨露,健康快乐地成长。关爱儿童,我们义不容辞!
活动目的:作为一名大学生,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有能力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关爱社会的弱势群体,给福利院的儿童送去温暖,传递爱的希望,号召更多的的大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及沟通交流能力。其次通过本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同学的团结凝聚力,使大家相互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活动时间:2014年3月28号 活动地点: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活动单位:人文学院“正青春”志愿者团队(人文学院学生会)
二、活动流程
1、提前与福利院取得联系,协商去往福利院的活动安排,得到许可后,与院长商量当天的活动细节。
2、在校园内进行学雷锋爱心宣传活动,制作献爱心横幅,以签名和祝福语收集的方式号召更多的人给福利院的儿童送去爱心和祝福。
3、在学校内号召志愿同往的爱心人士,参与我们,并协商活动当天的具体细节活动安排,共同学雷锋,递爱心。
4、在活动宣传期间宣传组组织为小朋友送去关爱签名活动并邀请每位签名的同学为小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
5、准备给福利院儿童的小礼物筹集工作。
6、确定参加志愿者活动人数,实行小组制,以小组为单位确保人志愿人员走丢走失等相关安全问题
7、安排活动中参与相关事宜的各负责人 以确保该活动按质按量的顺利进行
8、活动后,制作相关学雷锋爱心宣传的海报,通过在该活动中志愿人士的爱心奉献中的记实及相关照片,进一步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号召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雷锋行动,关爱弱势群体,于社会做奉献。具体事项安排: 1、12:00集合,清点人数,查看相关物品是否遗漏。2、12:10出发,市体育中心地铁站 3、2:30到达后,清点人数,进行爱心宣传
4、福利院期间 给孩子们送上相应小礼物,同时带着孩子们一起做节目玩游戏,给孩子们带去开心与祝福,同时尽自己微薄之力帮助福利院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具体人员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郑嘉鑫
三、注意事项
1、志愿人员听从负责人安排,注意走丢走失等自身安全问题。
2、在福利院期间,志愿者注意孩子存在的人身安全问题,如有问题应立即联系相应保育员
3、各志愿者在整个活动期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维护一个大学生应有的良好形象,备好自身物品。
四、活动意义
【走进儿童诗】推荐阅读:
“三走进”活动之走进社区心得体会10-18
走进你的家里,走进你的心里(家访案例)11-02
走进四季作文06-20
走进秋天 作文06-26
走进集体教案07-03
走进绳圈07-15
生活走进语文08-01
走进心理世界08-23
走进童画世界08-30
走进活动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