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自律的网络舆情监测(精选8篇)
1.廉政自律的网络舆情监测 篇一
首先,要自己有确定的监测范围和目标,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其次,选择一家好的舆情监测公司,关键是要采集技术好,比如乐思之类的采集出身的企业,这是一定的,否则其他的都是空谈
第三,要有自己的舆情查看、处理人员,专门负责第一时间处理采集到的舆情信息
具体到不同的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流程可能不一样,但是大致都是三个部分,如下(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此步骤主要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过滤关键词。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这个可以通过例如乐思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以上海为例,无论在涉日舆情、地铁调价,还是普陀城管打人等“网络热点舆情”处理上,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正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所需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2.廉政自律的网络舆情监测 篇二
一、理念和思路创新
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适应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 创新思维, 拓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思路, 树立符合时代特点和企业实际的新观念, 实现工作思路的新突破。
1. 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树立公众与公开观念。社会公众是网络廉政舆情监督的重要群体力量, 据2011年人民网舆情资料显示, 当今公众中有75%的人选择网络曝光为反腐倡廉的载体渠道, 网民对热点反腐事件及案件舆情曝光和推进的贡献率高达60%, 呈现继续上升势头。企业职工群众作为网络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动网络廉政舆情监督、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从总体上说, 网络公众还是弱势群体。在新形势下, 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网络廉政舆情和网络反腐的重要性, 强化公众意识, 公开意识, 正确引导和保护职工群众参与网络廉政舆情监督的积极性, 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厂务公开活动, 做到应公开的都公开, 通过完善制度措施, 坦然接受网络监督, 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公开透明。二是树立民主与法制观念。网络廉政舆情监督是一种崭新的公众民主监督形式, 已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企业各级领导都要强化民主观念, 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网络廉政舆情中蕴含着的庞大民意力量, 高度重视其民主监督作用, 以博大的智慧和宽广的胸襟接受网络廉政舆情监督, 不必对网络互动和承载的舆情内容心存恐慌和疑虑, 要确立双方平等地位, 形成互动关系, 使双方在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平等沟通、相互影响、达成共识。同时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关系, 使网络廉政舆情监督在民主和法律的框架内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树立效率与形象观念。由于网络的快捷性、突发性和互动性等诸多特点, 客观上要求企业网络廉政舆情监督工作要注重时效性, 增强实效性, 各级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效能意识, 树立勤政务实高效作风, 实时做好网络廉政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 提高效率和水平。在网络廉政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 做出快速反应, 依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及时回应网民的诉求, 通过快速、透明、有效的处置活动, 提升企业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公信力, 树立起网络廉政舆情监督的良好形象。
2. 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以广播电视报刊和企业内部媒体为主的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 向着以网络廉政舆情监督、传统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媒体监督相结合转变;二是由按企业领导体制实行上下级直接管理监督, 向着由企业公众通过网络廉政舆情曝光与领导体制内上下级直接监督相结合转变;三是由企业纪检监察主导监督, 向着实行企业领导干部公开承诺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主导监督相结合转变。形成以企业网络廉政舆情曝光与传统媒体监督、公众监督与内部管理监督、领导干部公开承诺践诺与纪检监察部门主导监督相结合的多角度、开放式, 公开透明, 多管齐下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机制创新
要根据现阶段网络廉政舆情监督的实际, 从企业现状出发, 通过搭建网络平台, 整合内部网络资源, 构建以企业网站为主体、多种应用媒体为基础、广大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的网络化工作体系。
(1) 充分发挥企业网站的主体作用。现阶段企业建立的网站是其内部的主流媒体, 在网络体系建设中应发挥其主体作用, 可通过开辟廉政舆情专页、专栏、意见箱、专题讨论等形式, 建立起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单位、领导与职工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 这是企业网络廉政舆情工作的骨干和主要渠道。
(2) 企业内部报刊杂志、简报信息资料、网络视频等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窗口和形象, 也是网络廉政舆情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舆论引导, 典型示范, 倡导廉洁从业文化, 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作用。其传统性、权威性、影响力和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纽带作用, 是企业网络廉政舆情建设的阵地前沿。
(3) 微网、电子邮箱、QQ群等信息平台是企业网络廉政舆情体系建设的重要补充。一般而言, 企业微网、各级各层次人员的电子邮箱和QQ群, 因其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 可以很好地担当起企业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信息交流, 对话和文件传递作用, 是企业网络廉政舆情体系建设的重要成员。
通过以上各要素间相互衔接, 协同动作, 实现网络体系的有效运作, 为企业网络廉政舆情监督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方式方法创新
(1) 开辟企业网络廉政舆情工作新途径, 通过网上交流、对话互动方式, 构建企业党群、干群良性互动合作关系。以“微网问政”方式, 开展定期在线交流互动, 由企业领导、党群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与职工群众进行网上“一对一”问答式对话, 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面对面宣传, 交流信息, 答疑解惑, 回答或解决相关问题。通过双向互动, 建立互信, 实现常态化。
(2) 实行企业领导干部定期公布个人重大事项的方式, 每年年中、年末两次通过网络为主体的多种媒体, 以多种形式公布其个人收入、财产、婚姻状况、用权行为、廉洁从业和执行法律规章等方面情况, 让权力在阳光下晒一晒, 接受公众监督。
(3) 倡导和支持公众以网络公开曝光的方式, 聚焦企业廉政舆情热点, 透视权力领域及领导干部用权行为, 关注职工群众切身利益, 针对重大问题和事件, 在第一时间进行客观报道, 公布事情真相, 正确引领和发挥网络廉政舆情科学导向作用。
(4) 建立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网络平台, 把党员和职工群众关注的企业廉政建设“热点”、“难点”转化成党务公开、厂务公开的亮点, 设置企业廉政舆情网页, 推行“阳光厂务”, 党员和职工群众只要登录网站, 就可以随时了解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内容, 可以直接在网上提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开辟企业系统专业群、信息化群、领导干部群、廉洁文化群等若干QQ群和电子邮箱等新型媒体, 及时发布信息, 收集意见建议, 拓宽网络廉政舆情工作渠道。
总之, 要坚持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作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根本方针方法, 既要坚持和继承传统的好做法, 又要与时俱进, 把教育防范与惩治处罚、全面整治与专项治理、依靠群众监督与强化组织监督、完善制度监督与落实制度监督、运用传统监督手段与创新科技手段结合起来, 真抓实干, 全力打好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持久战、攻坚战和阵地战。
四、工作队伍创新
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 需要培养和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勤奋高效的工作队伍。一是进行纪检监察队伍的结构创新, 既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党群干部的作用, 又要发挥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作用, 同时吸纳一批企业网络廉政舆情骨干力量进来, 建设一支以纪检监察和党群干部为骨干、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网络廉政舆情骨干积极参与的企业纪检监察专兼职队伍, 提升企业纪检监察队伍整体素质, 开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二是进行纪检监察人才开发创新, 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优秀专门人才 (包括经济、法律、科技、金融和管理等方面人才) , 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增加新的成分, 改变现有队伍的构成, 并在实际工作中, 加大对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力度, 创造有利于他们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把纪检监察干部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强化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 当前要把学会研究运用网络廉政舆情信息, 作为企业纪检监察干部的一种能力来培养, 要学会与网络打交道, 熟悉网络, 运用网络, 熟练掌握网络廉政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方法, 当突发情况出现时, 勇敢面对, 迎难而上, 做网络廉政舆情信息的守候者和引领者。四是要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面,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其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 努力使其都能成为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懂专业、会管理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工作者。
五、加强网络廉政舆情管理
在网络廉政舆情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 适应新的形势, 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 必须善用网络, 善待网民, 善管网络, 防范和规避网络风险, 趋利避害, 因势利导, 使网络为我所用, 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 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设立“网络廉政舆情监测组”, 设置1至2名“网络管理员”, 专门负责网络廉政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分析研判, 提出处置方案等。要明确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网络廉政舆情的管理职责, 通过制定工作规则, 明确工作范围和岗位职责, 实现对网络廉政舆情信息实时监控, 并做好对分散、零散信息的收集和汇总。要加强对企业网络廉政舆情的正确引导, 各级领导要对职工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问题予以重视, 采取多种方式正面回应, 不要敷衍。同时要通过企业网络体系进行网络舆情管理相关法规宣传和教育活动, 引导企业网民自律, 增强法制意识, 恪守道德底线,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履行网络廉政舆情监督, 声张正义的同时, 维护法律法规赋予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和正当权益。要通过网络廉政舆情监督, 强化公众监督意识, 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 从而推动反腐倡廉法制建设进程, 使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3.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机制初探 篇三
【关键词】网络舆情 舆情监测 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就是指以BBS论坛、博客、QQ、微博、各种社交网站和虚拟社区等为平台而呈现出来的人们对于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焦点问题、偶发性事件、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具有煽动性的、失实的或反动的舆论等,极易形成网络舆情,成为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
网络舆情有利于了解民意,集中全民智慧。但是,网络的匿名性和流动性也使得一些不良言论充斥其间,对人们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测与引导机制。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形成速度快的特点。这种快主要体现在地域缩小和时间缩短两个方面。
在地域上,网络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与整个世界对话,以互动的方式进行公共参与,网络空间取代了地理空间。以往,由于地理空间的限制,发生重大事件后,人们只能在家庭成员,朋友之间以及一些休闲场所发表评论或牢骚等,其传播范围非常有限。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QQ、微博等等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就发生的各种事件发表评论、交换意见。例如央视举办的2011年网络春晚,当著名歌唱家龚琳娜演唱被奉为神曲的《忐忑》时,全国各地许多网友就通过微博等发表了对这首歌的看法,大家畅所欲言,完全不受地域限制。
在时间上,传统传播媒体例如报纸,由于需要筛选、编辑这样一个过程,一般都有一个截稿日期,我们只能在第二天从报纸上获得消息。再比如传统的广播、电视,当发生重大事件后,最快也要在几个小时后才能传播给大众。网络可以做到随到随发,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网络的优势更明显。例如俄罗斯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抵达大厅内于当地时间2011年1月24日16时40分左右(北京时间1月24日21时32分左右)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新华网于北京时间1月24日22时07分发布了这则新闻,距事发时间仅35分钟。其他网站以最快的速度纷纷转发这条新闻。紧接着,看到这条新闻的网友们纷纷发帖评论此事,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形成时间之快。
除此之外,网络舆情还具有多元分散、匿名性的特点。传统媒体易于产生集中舆论的效果,可以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强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但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对这种趋同行动有所改变。网络时代尊重个体,它更承认人们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个性发展。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个人情绪的发泄就有了广阔的空间,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对一些问题不科学的认知等,都有可能成为不良情绪言论的引子。
二、网络舆情的作用
当今,网络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民意平台,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发表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是目前成本最低、传播速度最快、表达最方便的形式。1999年5月9日人民网为抗议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而开设抗议论坛,这是传统媒体网站开设的首个时政类论坛。一个多月后,这个论坛改版成强国论坛,在改版之前的40天之内,“抗议论坛”发了9万余帖子。2006年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全面完成了从中央部委到县级政府的网站布局。网民参与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统计显示,半年内有25.4%即5334万的中国网民访问过中央或地方政府网站。主流网络媒体为民意的表达提供了强大平台,在人民网强国论坛等知名时政论坛上,每天都聚集着大量网民就“家事国事天下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大门户网站,几乎每天都有根据新闻事件、热点报道展开的民意调查。从地方官员到中央领导,中国官员越来越重视网络这一新媒体,并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这无不体现了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然而,舆论并不都是积极、正确的。消极的网络舆情会对人们产生不良影响。网络的零进入门槛使得任何人(不论信息发布者的身份、政治社会背景如何)只要拥有最起码的技术支持,就可以分文不付地在网上发布信息。“网络舆论多为潜舆论形态,即情绪型舆论形态。”①情绪型舆论是公共意见倾向的征兆,是显示公共意见倾向的窗口,但缺少理性和清晰度的激愤的社会情绪,容易产生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网络舆情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的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进行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相对集中的偏颇观点容易带来群体的盲从和冲动。此外,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力量很容易被人利用,那些动机不良者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网络舆论之中,这就难免失去这种舆论的公正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
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我们需建立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
1、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网络舆情监测,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走向、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密切关注,将最新情况及时反映到有关部门。出现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事先制定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就能够及时地对舆情的发展进行监测分析和正确引导,避免事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为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并对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舆情及时做出分析和应急反应,应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重点网站、重点论坛以及博客、微博、QQ群等言论情况,对这些开放的网上交流平台进行监控。
首先,各级政府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内部信息系统,组建网络舆情监测队伍。队员由精通网络技术、政治意识强的专职人员组成,全天候不间断地对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舆情进行日常监测。政府部门要在物质、制度、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其次,要建立排查机制。舆情监测队伍要定期排查各大网站的论坛区、博客以及新闻的留言板等,科学梳理,一旦发现有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虚假舆情,要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决策部门能掌握舆情的内容和走向。
再次,电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切实做好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实行用户实名登记制度,规范管理,准确掌握信息源。
最后,要不断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技术,开发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软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②
2、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形成速度快的特点,这就要求舆情引导的及时性。网络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及时,所以,如果不及时,就很难引导网络舆情。要做到及时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除过去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形成的一些约束条件。最根本的是观念上要从“怕人家知道”转变为“怕人家不是从我这里知道”。
对于网络舆情多元分散的特点,要求舆情引导具有整合性。整合这里主要是指:包容、宽容、寻找共同点、组织为一体。在网上开展舆论引导工作,不能采取打压的做法,必须尊重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讲究策略,讲究引导艺术和引导效果。要善于从多元化的舆论中寻找共同点,发现积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从更高层次上来提出新的理念,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认识或者取得谅解,达到共识,至少不出现尖锐的对立。
网络是个开放的、参与性十分强的世界。任何人,不论其社会地位、贫穷富贵、文化高低、性别种族,在网络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能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由于每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大众传播时代遗留下的权威性仍将在网络新闻媒介中发挥作用。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人们无所适从时,他们往往对于评论权威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为自己答疑解惑。所谓“意见领袖”,就是指在传播活动中表现活跃的一小部分人,他们对某方面的事态发展比较关心和了解,因此能向他们身边那些广大的公众群体提供这方面的有关信息,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解释。③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等,对当下的热点问题答疑解惑,并把他们的发言放到网页的首要位置,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能够使人们对待问题更加理性化,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要强化网络“把关人”,引导群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网络把关人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组织在线交流、网上访谈、网上讨论等活动,引导网民发言讨论,促成正确舆论的形成。
世界千变万化,各种事件、各种舆论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时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对新出现的问题要进一步进行探索,合理地进行引导,才能创造出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资料
①陈力丹:《舆论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90
②丁建军,《浅谈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成因及其危机应对》[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4)
③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284、150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09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4.探秘网络舆情监测市场 篇四
探秘网络舆情监测市场
近年来,山西“黑砖窑”、河南“茶杯门”、山西地震谣言等网络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0年,我国的网民人数突破了4亿大关,网络舆情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一批提供网络舆情监测、整合、研判服务的专业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
谁在提供网络舆情服务?这些机构能否做到客观公正?网络舆情服务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应如何被看待和运用?现带您走近网络舆情服务行业。
四类机构抢滩
“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催生了中国的网络舆情服务行业,《网络舆情》执行主编祝华新说,“这个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及相关责任部门应对不力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及相关公共事务管理部门认识到网络舆情服务的重要性”。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网络舆情服务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由软件公司和传统的市场调查公司成立,技术实力较为雄厚,抓取网络舆情数据能力较强。第 二类依托主流媒体,对时事热点和受众心理变化的敏感度较高。第三类背靠高校或学术机构。这类机构具有学术传统,善于将网络舆情的变化和特点归纳、梳理,总 结一般规律。第四类则由政府部门自身成立,主要监测群众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反馈。
可以看出,后三类机构都和政府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联系,祝华新认为这和中国网络舆情服务行业的兴起背景有重要的关系。
他认为,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矛盾集中,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不够畅通。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监测也就成为了了解民 意的重要手段。“中国的网络舆情服务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承担着反映真实民意,为政府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提供参考的责任”。
网络舆情服务≠“监测”+“删帖”
一般大众对于网络舆情监测行业和机构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网络舆情服务,重在“监测”。其实,网络舆情服务重要的不在于数据的抓取和搜集,更重 要的是在一件事情发生后,对网络民意的有效数据进行科学筛选、量化统计和分析研判,并就如何应对,提出科学的咨询和建议,这才是网络舆情服务机构的核心价 值所在。
第二个误区,就是将网络舆情监测误认为“网络监控”。其实,专业的舆情监测机构是以第三方的身份进行观察,提供客观、中立的意见,希望成为客户的智囊和顾问,是将事件各方视为平等媒介主体,通过搭建适当的沟通渠道消除误解,解决问题。”
网络舆情服务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公正?一方面,很多网络舆情服务机构依托于有一定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和学术机构;另一方面,网络舆情服务机构的生存之道,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客观精确的数据、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客户中赢得良好口碑,因此自我约束的动力也很强。
不过,网络舆情服务市场中也存在一些无序竞争的状况。“一些专门的‘删帖公司’,收费为一些企业或政府部门发帖、删帖,这样的公司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那些只提供专业意见和咨询的网络舆情服务机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网络舆情应对是政府必修课
究竟该如何看待网络舆情服务机构及其做出的舆情分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公共关系专家程曼丽认为,对政府部门而言,在对网络舆情监测结果进行客观分析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忽略,这就是研究、论证。
她认为,所有舆情服务机构的调查结果,都是政府了解民意不可或缺的渠道,但是其调查结论只有经过相互补充、印证,经过“去伪存真”的分析鉴别才有意义,才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她说,政府的决策实施(或危机应对)过程一旦开始,就要明确目标和方向,不受单方面舆情调查结果的影响。只要决策是科学的,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要稳住阵脚,不能被概念中的“舆情”牵着鼻子走。
此外,她介绍说,“一些地方与部门对网络舆情服务的认知也有一些偏差,他们多是想借此和一些主流媒体建立联系,帮助他们监控和处理负面信息。这不应当是网络舆情服务的初衷”。
程曼丽建议:“政府要以主渠道强大的信息攻势,去影响公众,纠正畸变的舆论。许多情况下,人们产生听信谣传的倾向和从众行为,是因为得不到来自政府方面的 权威信息,或者信息太弱。因此,对于政府而言,如何在发现某种舆论动向的同时,以足够量的、优质的信息来影响公众,引导舆论,是一门需要认真对待的必修课。”
舆情监测厂商介绍
红麦软件依托互联网信息智能抓取技术和搜索引擎相关技术,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产品是国内权威的舆论情报信息监控平台。其为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专业的舆情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准确掌握产品和市场情况,监控竞争对手和行业动态,了解网民口碑,为企业市场、行销决策提供支持支撑服务,帮助政府部门快速发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快速应对,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军犬舆情监测系统技术完善,为中科院下属公司开发研制,主要使用客户为政府机关,舆情采集范围全面,监测范围广泛,在此项上得分较高,信息语义分析技术为自身首创,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分析技术可以识别少数民族语言,但对于外文就略显不足了,危机预警方式全面,建立了第一个舆情数据中心,是自身的一个创新,后续服务舆情简报,较为单一。
PALAS舆情监测系统信息采集范围广泛,但具体检测内容监测方向较少,信息语义分析全面,对信息的筛查会比较准确,危机预警提供邮件和短信通知,预警较为及时,系统无自身创新,后续服务为客户提供各种信息的报告。
麦知讯舆情监测系统采集范围较广,舆情监测范围也比较全面,但关于信息的分析能力较差,危机预警方式单一也不太及时,没有自身的新锐创意,功能局限于以往的网络信息和口碑的监测,唯一有些新意的是对于品牌荣誉度有进行深度挖掘,后续服务提供给客户所有服务的报告。
鹰隼舆情监测系统覆盖了主流站点,对信息传播进行检测,因此会对从小型媒体上爆发的舆情不能及时获取,对部分信息会产生遗漏,监测信息范围不太明确,获取的信息量较少,但对信息的处理较为完善,在语义分析一项上得分较高,危机预警方式单一,且不太及时,系统整体没有自身创新,基本仿照传统舆情监测系统的模式,后续服务较为简单只有简单的报告提交给客户。
5.网络舆情监测管理制度 篇五
XXXXX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
一、总 则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网络管理水平,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舆论导向,着力营造有利于我院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网络上有关 XXX 的舆情管理。舆情信息来源包括但不仅限于新闻评论、博客、BBS、聚合新闻RSS、贴吧等。
三、领导机构
(一)健全组织机构。网络舆情科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各处(室)和归口管理全院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各系(部)应积极配合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处置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各系(部)、各处(室)应至少确定一名网络信息员,具体负责各部门网络舆情的收集、反馈和回复工作。网络信息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舆情责任追究制,对重要舆情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对重要舆情回复不及时、处置不力的应追究其责任。
(四)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学生处、保卫处等部门的联系,畅通沟通渠道,形成联系顺畅、反应灵敏、配合有力的工作格局。发现重大舆情时,应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舆情处置整体合力。
四、工作原则
(一)加强监控,严格管理制度。按照分工协作、归口处置、集中应对的原则,由院宣传部网络舆情科统一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畅通和快速处理。网络舆情科应派专人重点监控所有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
(二)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如实反映事件真相,争取大家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除涉密事项外,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切实保障大家的知情权。
(三)坚持快速反应,限时反馈,加强舆情督办。对于涉及我院的网络舆情,应及时介入并核实,要求责任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回复材料,回复材料需由责任部门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如情况特殊,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处理完毕的,应于规定期限内向网络舆情科反馈表态性回复。
(四)坚持依法处置。依照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内的有关规定,开展舆情引导,做到科学、依法、有效处置。
(五)奖优罚劣,严格舆情考核。年底对各系(部)、各科(室)的网络舆情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对在处置网络舆情中表现优秀的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并嘉奖,对在处置网络舆情中不予配合或敷衍了事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查处。
五、处 置
(一)舆情监控与搜集。密切关注网络上所有涉及我院的舆情信息,及时发现有可能成为热点的问题。重点监控舆情首发网站和网民活跃程度、影响较大的网站、论坛,密切跟踪舆论动态,及时搜集舆情进展情况。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上报并与主管领导沟通,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网络舆情研判。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研究制定应对和处理舆情的具体方案,明确舆情处置时间、程序和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要求。
(三)网络舆情协调处置。发现重要舆情后,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应迅速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得到相关责任部门反馈回复材料后,网络舆情科以发帖、跟帖、撰写评论文章、介绍事实真相等不同形式进行回复,积极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影响,矫正视听,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回复重在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注意用语艺术,做到态度诚恳,讲理不失礼。
6.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心得体会 篇六
众所周知,我国网民人数已居世界第一。有关数字显示,我国互联网网民达到3亿,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互联网不仅成为国人进行沟通和获取消息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广大网民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互联网的虚拟性、隐蔽性、匿名性,带来意见表达的便捷性、随意性,使得个体网民不用再顾忌“沉默的大多数”而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甚至宣泄自己的不正常的心态,或表达见解偏颇,制造、传播不实信息,以至出现网络暴力。每一个网络舆论监督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理性公民监督政府的手段,也有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网络恶性群体性事件,甚至通过人肉搜索等多种方式直接对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和组织合法权益构成巨大的侵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闻跟帖已成为网民直接表达心声的一个重要渠道,时政类新闻更是网民参与度最高的新闻类型。网民仅简单用一两句话表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快餐式”的参与方式更近似于一种情绪表达。一旦碰到某些容易触发网民消极情绪的敏感新闻(如腐败问题、贫富悬殊、股市震荡等),网民的情绪渲泄很容易通过新闻跟帖大量汇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络舆论发生偏离,相对集中的偏颇观点容易带来群体的盲从和冲动。此外,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使得这种力量很容易被人利用,那些动机不良者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网络舆论之中,这就难免失去这种舆论的公正性。针对新闻跟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特性,一个相对稳定的舆论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新闻跟帖等形式加强日常舆论引导力度,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正面的、积极的声音占据主导地位,及时平衡舆论显得更为重要。
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靠的是致力于在中国大地上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要实现这个“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
民意的集纳和反应。优化民意集纳环境的重点是实现话语权的平等。在这里,平等不仅意味着扩展多元的民意渠道、消除信息鸿沟、疏通阻碍民意流向的渠道,还应包括净化网络环境,消除信息传达过程中的“熵”,提高民意向上传递的效率。
7.网络舆情监测分析中的实践与思考 篇七
1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
网络舆情报告是针对某个主题或者某一时间段的舆论信息, 以报告形式客观真实地展现媒体与网民的评价看法与态度反馈。在舆情监测分析实务中, 是舆情监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类舆情中心常态化运行的重点工作内容, 也是政府机关辅助决策咨询, 掌握舆情的重要依据与来源。从这一角度出发, 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 选题方面。选题是舆情信息编写有效成功的重要前提, 选题范畴来源于监测分析的舆情信息。根据舆情工作任务目标, 比如各领域、行业、单位关注的舆情侧重点各有不同, 选题对象的侧重点必然有所区分。比如涉军网络舆情主要是针对有关军队、军事、军人的网络信息, 在选题上主要包括:有关党、国家和军队战略决策等重大问题。比如军队改革;部队训练及建设管理中的经常性或热点问题。这些往往表现为围绕涉军新闻、事件、问题与个案, 产生集中性、持续性或突发性的舆情信息。一般可以根据时间、数量、主题与关注程度等维度指数, 结合社会与军队现实情况, 从热点、突发、预警等舆情统计信息中综合分析, 完成题目的选择。
2) 内容方面。 (1) 主题鲜明。网络舆情信息非常庞杂, 来源于新闻、论坛、微博、微信等, 需要通过分类分层, 提炼聚合舆情要点, 在内容上做到主题鲜明、层次分明。 (2) 内容准确, 全面客观。舆情分析结果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网上言论状况, 有什么说什么, 是什么说什么, 舆情分析样本尽量准确全面。舆情分析包括定量与定性分析, 其中定性分析多依赖于人工主观判断, 是对样本中的态度、观点等的分离、归纳和提炼。所以, 监测分析对象应尽量全面广泛, 避免以偏概全、引入较多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 造成分析结果偏离实际。同时, 在材料选择上, 可充分运用对比、说明、注释性背景材料, 解释、烘托和深化舆情信息主题。 (3) 数据统计。舆情监测分析涉及大量数据统计。比如计算新闻评论的转载量, 统计帖文、新闻的回复数、点击数, 反映网民对某一事件的关注热度;按照各个无交集观点项计算网友言论分布。也可以利用“网上调查”进行数据统计。这些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整理和分析大量舆情信息, 通过一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揭示评价舆情的特征与发展规律。
3) 形式方面。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 提高舆情报告的科学化、标准化与自动化水平。在舆情报告中, 可以根据不同监测对象和特点, 选择文案结构和方式, 包括舆情综述舆情走势与特征分析、媒体报道与网络言论倾向性分析、关注度排行榜、舆情应对效果与经验分析等。不同的监测分析对象, 舆情报告的侧重点也并不相同。在明确服务对象或确定选题后, 选择适当的报告形式。比如, 全国性舆情分析强调全面性与深度, 地方性舆情侧重找准问题, 锁定网络与媒体信息来源。同时, 可以利用比较、分布、构成与关联等图表分析模型表现与印证舆情走势、舆情来源分类和观点分布等, 提高网络舆情数据的可理解与可视化程度。
2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的下一步工作与发展
充分利用新技术与新方法, 增强网络舆情监测的主动性, 及时准确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动态, 才能做好舆情监测分析工作。TRS、百度舆情等市场上的舆情系统具备一定功能, 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问题改进完善, 才能更好地满足实践需求。根据实际工作与经验, 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加强。
1) 增进舆情数据指标的科学化。指标是在评价某些研究对象所确定的评价依据和标准, 包括指标名称和数值[2]。比如, 对某一话题、事件进行某阶段的统计, 包括信息出现的总量、浏览数量、回帖数量、来源站点数量等。以此为基础监测分析某话题的关注热度。网络舆情指标构建需要综合以下方面: (1) 主题性。具体的舆情工作有较明确的服务对象, 一般具有特定主题、行业或领域性质[3]。比如, 涉警舆情、医药行业舆情等。网络舆情监测的目的是及时识别问题与风险, 因此设定的指标应对各类信息做出灵敏的响应。同时, 利用主题词表、知识库等提高既定监控目标信息的筛选分析效果。 (2) 可靠性。指标的选取要有相对可靠性与稳定性, 保证指标的使用在时间上有延续性。 (3) 系统性。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工作十分复杂, 涉及多个方面, 构建指标一定要全面完整, 彼此有机地形成整体, 覆盖工作流程, 从多层次多角度揭示网络舆情的特征。 (4) 可理解性。数据指标要尽量便于理解与说明, 为工作简报撰写等工作提供必备的数据支持。
2) 扩展舆情信息的广度与深度。舆情信息来源不断趋于多样化, 从传统的新闻网站、论坛, 发展到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网络应用。网络舆情监测不可能捕获全网信息, 但零星而起的网络言论会在不同网站、网页、网民群体之间迅速酿成热点。准确把握舆情态势, 防止监测分析片面化, 需要增加信息来源范围, 不断扩展信息采集的广度与深度。在信息来源的广度上, 网络应用类型与站点数量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 涉军网络舆情采集包括, 军事网站及主流媒体军事频道发布的军事新闻及网民跟帖;军事论坛中, 网民的各类贴文;军事博客与网民回帖;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应用。其中, 微博相对数据开放, 与传统博客类似选择其中部分微博。微信主要限制在个人通讯范畴, 但可以采集微信公众号信息。扩大采集范围可能会带来大量无关数据, 可以在采集器上做出一定限制和过滤规则, 减少采集到过多无关信息。在信息深度上, 解决一些网站需要用户登录、页面分页分层、网页自动探测、用户密码、验证码等问题。
3) 提高舆情监测分析的自动化程度。一般舆情系统都包含自动聚类、分类等数据挖掘通用功能, 提高了舆情分析的自动化程度[4], 但各类功能的针对性不强, 大量工作在实际中仍需繁琐的手工完成, 难以满足舆情报告撰写等实际需求。所以, 需要结合实践特点, 制定和拓展结构化的模板和定制化的功能, 提高舆情分析工作的效率。比如, 利用舆情报告模板、图形图表模板、观点分类功能等进一步减少手工工作。同时, 可以利用不同站点、不同类型的网页信息, 交叉验证舆情信息, 增强网络信息的自动融合, 提高舆情分析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在工作流程上, 实现网络舆情信息采集、整理和分析自动化, 才能从繁杂的信息收集和整理中解放出来, 集中精力进行舆情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4) 提升舆情信息内容分析的语义化与技术水平。信息内容分析是网络舆情工作的关键。大多系统都是基于词语匹配完成聚分类任务, 以此实现既定的舆情内容分析功能。但意义关联的近义词、同义词与相关词的词形不同, 必然在准确率与召回率方面存在不足, 比如舆情话题追踪、观点分类的性能会受到明显限制。而且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新闻、帖文必然出现在不同网站页面。准确关联汇聚这些信息, 是全面准确把握舆情整体状况的重点前提。广泛利用信息, 需要开发利用一定的算法, 整合语义知识库, 才能综合提高舆情信息的语义关联化程度, 加强对网络舆情状况的判断。所以, 舆情监测分析的语义与智能化水平亟待加强。一个方法是基于语义知识提高分析的准确程度;再一个是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比如, 深度学习方法在很多领域已经证明了其有效性, 综合利用word2wector、深度神经网络等提升内容分析的准确程度。
摘要:在概述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的基础上, 从舆情报告角度阐述舆情监测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与要求, 探讨舆情监测分析中待解决的问题与改进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网络舆情,舆情分析,舆情监测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网络舆情分析师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
[2]张玉亮.基于发生周期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情报科学, 2012 (7) :1034-1037.
[3]于新扬.中国网络舆情监测发展现状及不足[J].传媒观察, 2015 (1) :8-9.
8.廉政自律的网络舆情监测 篇八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71-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已成为网络媒体热议的重要话题。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因网络舆论的误读,经网络媒体的高度放大,极易转化成危害农业相关产业利益的事件,造成消费者的恐慌。因此,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工作对于维护政府形象,以及维护农户和农业相关产业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的步骤
1.1 舆情信息获取
舆情信息获取是舆情监测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舆情监控工作的基础,直接决定了舆情监测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搜索方法至关重要。舆情信息获取可以通过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方式实现。
1) 人工搜索。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密切关注可能形成网络舆情的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负面问题,制定热门站点汇总登记,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
2) 利用专用软件搜索。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效率的智能手段,应确立正确的关键词,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1.2 舆情分析研判与分级
获取网络舆情信息后,首先要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舆情分析研判方法一般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要想做到全面准确,既要对舆情信息进行性质认定和价值判断,又要对其影响范围、传播情况及不同受众的观点倾向性等进行数量上的研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舆情的整体轮廓和发展脉络,掌握舆情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为舆情应对工作提出科学准确的建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1.3 舆情报告
为兼顾时效性和利用率,舆情信息应实行分类报送,建立快报、日报、月报和专题报告制度。通过分析研判,达到分级要求的舆情信息应报送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常规舆情原则上应以日报形式汇总后上报,如遇到时效性强的重大舆情,可通过快报形式单独上报。同时,为整体把握舆情变化趋势和舆情监测工作进展,每月底应将该月舆情监测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编写月报并上报。对引发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除在上报中做好跟踪监测以外,还应开展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编制专题研究报告上报。
1.4 响应程序
舆情信息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后应尽快进入舆情响应程序,建立“政府与网民对话沟通”机制。首先,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判明与事实相违背的信息,应及时组织相关机构或专家科学解读,发布权威信息,化解网民疑虑;需调查核实的,应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查清事实真相,及时公布调查进展,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安抚群众情绪。其次,要落实后续事项处理机制,对处置结果要安排专人跟踪回访,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公布调查进展情况和结果,避免事态扩大化。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足
个别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或认识上不够科学。一提到网络舆情,有的部门认为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对自己不利的;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它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网络舆情除了可以正确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满足百姓的诉求外,还可以间接提高机构的工作规范,帮助机构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机构改善自身情况。
2.2 舆情监控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舆情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监督检测方面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必须熟知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与规律;不仅要具备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搜集信息、迅速捕捉舆情热点、甄别挖掘舆情价值、准确预测舆情走势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提炼分析、文字表达能力及丰富的舆情监测经验。
2.3 多数部门资金投入不够
目前,多数单位采用人工搜索、引擎检索的方式监测网络舆情。然而网络的信息量庞大,信息来源渠道极为广泛,仅依靠人工方法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其效率和准确度均难以保证。专业的舆情监控软件和人员培训投入巨大,且舆情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工作,需要持续性的投入。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一些建议
3.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
舆情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各部门需有专员来负责,定期整理并上报舆情报告,处理好突发的网络事件,正确地引导舆论,倡导正能量,避免不实舆情转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 加强舆情监控队伍建设
应加强对舆情监管人员有关理论、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研判能力、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掌控能力及对网络舆情的预见和防范能力。同时,积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技巧的网络评论员。
3.3 加强财政支持
舆情监控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专业的软件和专业的人员互相配合才可以实现,而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专业软件的开发运行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各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4 结语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新时代,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新工作。随着网络舆论对政府工作和百姓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级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信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将在正确处理网络热点舆论问题、正面引领社会舆论、有效应对负面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林宇,李祥洲,戚亚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监测与管理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5):53-56.
[2] 郭林宇,戚亚梅,李艳,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2):5-7.
[3] 李祥洲,郭林宇,戚亚梅,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监测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5):17-21.
【廉政自律的网络舆情监测】推荐阅读:
廉政自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07-07
修养的作文:自律10-23
形容自律的诗句10-24
自律是成长的阶梯08-21
自律的重要性和好处09-05
廉洁自律学习心得-廉洁自律学习心得 廉洁自律心得体会专题10-04
做自信、自强、自律、自立的中职生06-25
采购员廉洁自律的表现10-08
一名教师党员的廉洁自律自查报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