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

2024-09-15

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精选6篇)

1.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 篇一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严重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构建城市通风道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但现阶段的城市设计大多基于视觉及空间体验出发,鲜少将通风作为考虑因素,忽略了对通风道效能的保障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通风道设计控制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设计对于保障通风效率的必要性,并对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中可控制要素进行了分类,对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空间形态管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通风道;风环境;城市设计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剧,自然风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功能在逐渐减弱。构建城市通风道作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的有效途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运用到具体的规划实践中。纵观相关研究理论,在宏观层面上,国内外学者们对城市通风道的理论依据进行探索,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为城市通风道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在微观层面上,也开始探索高层建筑群体的布局对周边环境通风的影响。但关于城市风道的城市设计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现阶段,人们对城市设计的研究大多基于视觉及空间的体验出发,对城市形态和三维空间的环境进行设计,鲜少将通风作为考虑因素。随着城市通风道的研究与构建,基于城市通风道通风效能的城市设计应发生相应的转变,本文对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初步探析。

二、城市通风道理论研究

1.城市通风道的定义及分类“通风道”最早源自德语的“Ventila-tionsbahn”,由“Ventilations”和“Bahn”组成,分别是“通风”和“廊道”的意思。与之意思大致相同的英文关键词“Urbanventilationchannel”与“Urbanventilationpath”中文翻译为“城市通风道”“城市通风路径”。在目前的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中,这个从宏观层面以生态角度解决城市风环境优化的规划概念,常常与“城市通廊”“绿色风廊”“通风走道”“绿色廊道”等词汇混淆。城市通风道按尺度等级来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城市一级通风道地区为宏观层面城市尺度的通风道,这类风道主要由城市中的河流地区和主城区内部大尺度的江河、大型公园绿地以及大面积水体构成,宽度不小于200m,长度不小于30km,尺度较大,建设密度低,城市建设对通风道影响不大。二、三级风道地区为城市中观层面的通风道,主要由与主导风向(夏季盛行风向)平行或有较小夹角的城市干道、街头绿地、城市开敞空间构成。这类风道对城市主导风渗透到城市内部各个街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城市通风道的作用城市通风道从结构上来看:由市域内水域、主要道路、较为集中的城市绿地、广场及低矮建筑群连接,形成开阔连通的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从功能上看,城市通风道能促进城市内部由风压差和热压差而形成的局地风循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将城市污染的空气稀释排出,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增强城市自身调节能力。(1)降低城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是一种由于城市建筑及人们活动导致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城市建设面积增大,由于混凝土地导热系数较高,使得城市在日照下吸收的热量远远大于被土壤和植被覆盖的郊区;空气污染,粉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些污染物和气溶胶形成大气逆温层,浮在城市上空,阻碍了热量的散发;城市中人口密集、人为活动带来大量的消耗能源。黄柏良以长沙市2008年的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为依据,得出结论:城市通风是影响城市热岛强度的关键因素,提高风速能够有效改善城市通风能力,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华中科技大学陈宏教授等在对贵阳市的城市通风道规划研究中,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地理特征与城市形态进行了城市通风道规划设计。得出结论:设置通风道后,城市夏季气温明显降低,特别是作为作用空间的城市中心,降温幅度最高,热岛效应得到改善。(2)降低空气污染城市在发展中,内部的工业用地和大量交通工具产生大量废气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这些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净化。在静风状态的城市中,当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后,还有可能形成雾霾。城市近地面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污染物继续累积,形成恶性循环。徐建春和周国锋认为城市通风道是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运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风道相耦合的方法是治理城市雾霾的有效途径。陈宏和周雪帆认为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依靠城市通风道的作用来疏散调节,将城市内淤积的污染物疏散到城市外部区域的核心是城市通风道的合理布局设计。黄柏良以长沙市2008年的气象和环境观测数据为依据,对风速与空气污染(PM10)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提高城市通风系数对于城市中固体颗粒物浓度的稀释与扩散有一定作用。(3)增强城市的自然调节能力城市中,大量的人为建设和生产活动给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很大干扰,城市生态平衡被破坏后,诸如风、阳光、雨水等自然气候因子将无法有效调节城市气候环境。城市通风道通常根据城市风向及地形地貌及市区周边自然山体、水体、开敞空间等要素设计。城市通风道的设置,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恢复,减少人为干扰的影响。城市通风道不仅是流体运动的通道,也调节了城市气候、提高城市自然调节能力,到让城市“自然呼吸”,进而增强城市生态的免疫力。

三、城市通风道设计控制方法

1.通风道周边建设对通风效能的影响不同区域的风环境状况受到地表粗糙度、经纬度、建筑密度及植物分布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从城市郊区到城市内部,建筑群的高度及密度不断增大,地表粗糙度增加,城市建设对风的阻碍增加,地面风的流速降低,城市地表面处平均风速相对郊区逐渐减小。而在城市内部,空气流通状况与城市的规模、建筑物高度及密度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当风流经建筑的侧边及角部时产生流体加速的现象,被称为角部强风,此处风场会受到建筑物的几何形状的影响。建筑侧面的风力模式主要由建筑高度与宽度而定。因此,风道周边地区建筑形式及布局除了影响地块内部风环境,对其相邻界面上的通风道风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当风道宽度较大时,建筑布局对通风道纵向效能影响较小,而在城市内部,通风道下垫面以城市道路为主时,道路两侧建筑物的间距、平面布局及空间关系,直接影响风道内的风环境。2.城市通风道在不同设计阶段的控制要素城市通风道是市域内空气流通的主要廊道,对于城市内风环境的优化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城市通风道的规划及控制,在实际规划操作中可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的合计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是一种二维空间的规划设计,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对城市三维空间秩序创造的设计,对保障城市通风道效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除了必要的控制性详细阶段的控制指标外,对于通风道周边空间界面及周边地块建筑布局模式也应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城市设计控制指标。考虑到城市通风道的构建,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时,应结合城市地形及城市气候对城市风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城市可能的通风道,并将通风道的保护结合城市水系、绿地系统广场等开放空间相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城市的建成区,总体规划很难根据现有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保障城市通风道的通达流畅;另一方面,在新区建设中由于总体规划缺少具体详尽的控制指标及限制条件,通风道的建设及保障也难以实施。城市设计相较于控制性详细规划而言,对于城市空间的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及操作实施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城市通风道周边地区,除了必要的控制性详细阶段的控制指标外,对于通风道周边空间界面及周边地块建筑布局模式业应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城市设计控制指标。

四、对城市通风道周边城市设计的思考

目前,我国城市风道的建设刚刚起步,总规及控规阶段已经开始加强对通风道的设计管控,在程式设计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横向空间上,通风道的宽度和走向与风向的关系决定进风大小,纵向空间上建筑的高低变化和布局疏密程度影响通风道内空气流通效果。通风道周边地区的空间界面及布局对于城市通风道通风效率有显著影响,在城市设计中加强对平面布局、建筑空间组合及通风道界面的控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引导合理的建筑布局,保障通风道通风效应,其成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参考,辅助城市设计中基于通风及防风的优化设计,为城市设计环节中通风道的设计及风环境的融入提供一个思路。

2.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 篇二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 武汉市于2005年提出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在2005年完成110个建制村规划建设试点的基础上, 2006和2007年加大了村庄规划力度, 分别完成了220个和352个村庄建设规划。至今全市共完成了682个建制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约占全市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本文对武汉市村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 总结近三年新农村规划编制经验, 探索农村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周边村庄规划要点和建设规律, 期望对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有所借鉴和参考。

一、武汉市村庄现状数据特征

武汉市的农村主要分布在东西湖、蔡甸、汉南、江夏、新洲和黄陂等六个远城区和中心城区的洪山区, 全市现有建制村 (含农场大队) 2125个, 实际应列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共有1969个 (不含“城中村”) 。为充分掌握武汉市村庄现状特征, 我们对六个远城区的47个建制村、389个自然村庄的现状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其中, 一类是以分散为主的农居型建制村29个、自然村庄187个;另一类是小城镇镇区周边或农场大队社区型建制村18个、自然村庄202个。经统计分析, 武汉市农村具有以下特征:

(一) 村庄数量大, 空间分布密集

平均每个行政村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辖自然村庄约8个。每平方公里约1.5个自然村庄, 平均耕种半径约0.46公里。若以此估算, 全市自然村庄约16000余个。自然村庄数量庞大, 分布密集、散乱, 不符合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要求, 也分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

(二) 农居型村庄平均规模小, 人均建设用地偏大

189个农居型自然村庄中, 平均每个行政村建设用地规模15.86公顷, 每个自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2.46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51.5平方米。农村一户多宅、“空心村”的现象比较普遍, 用地浪费。

从规模分类来看, 大部分自然村庄规模在200人以下, 占77%;规模在200—400人之间的自然村庄30个, 占16%;规模在400—1000人的有10个, 占6%;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只有2个, 仅占1% (见图1) 。

(三) 社区型村庄建设相对集约, 规模较为合理

社区型村庄建设用地较为集约, 平均每个行政村建设用地规模59.18公顷, 每个自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5.27公顷,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6平方米。

从规模分类来看, 规模在100人以下的占11%;100—300人的比较多, 占44%;300—500人的占21%;500—1000人占14%;1000人以上的大型村庄占8%, 其中还有2个5000人以上的。社区型村庄呈现出逐步集中、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见图2) 。

(四) 各项设施不完善, 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首先是基础设施不齐全。道路通行条件差, 尽管在实施“村村通”工程后, 大部分建制村的机动车能通到村委会所在地, 但仍然有98%自然村湾无法驶入机动车。仅有个别临近小城镇镇区的村庄采用集中供水, 大部分农户还在直接饮用地表水, 污染严重, 饮水卫生无法保障。缺少排水沟, 多数农户的人畜粪便堆积在房屋旁边开挖的粪坑内, 改厕困难。有线电视和电话的普及率仅在10%左右。

其次是服务设施不完善。中、小学条件差, 上学远。文化设施缺乏, 医疗得不到保障, 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差距极大。

二、武汉市村庄建设的总体构想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发展要求, 武汉市确定了“致富门道明晰、基础设施完善、社保体系建立、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到家园”新农村建设目标。

在《武汉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07年) 》中, 按照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思路, 将市域划分为都市发展区和农业生态区两个功能发展区。都市发展区是紧邻武汉主城的周边区域, 目前是城市开发的热点地区,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规划这一区域的农业村庄将逐步集中, 建设成城市型社区。农业生态区是城市外围的生态屏障, 将建立永久性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这一区域的村庄结合村民生产半径的要求, 自然村庄由禁建区和限建区向适建区迁并, 基层村向中心村和集镇迁并。总体规划的这一构想, 为武汉市村庄长远发展勾画出美好的蓝图 (见图3) 。

三、村庄建设的规划指导

2005年武汉市启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时, 由武汉市建委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试行稿) 》, 武汉市规划局也编制了《“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村湾建设规划技术指导意见书》。这两个技术文件结合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的实际需要, 分别从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划编制内容、村庄建设标准、规划成果要求等方面提出规划技术指导意见。在国家有关村庄规划的标准尚未出台前, 这些文件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武汉市近三年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见图4) 。

2007年下半年, 在总结682个创建村规划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武汉市对上述两个技术导则进行了整合和修订, 形成了“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技术标准”, 进一步明确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建设标准、住宅设计、规划设计成果等。在参照国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的基础上, 制定了《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明确了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技术指标、编制程序等, 提出在编制村庄规划之前, 先补充镇域村庄布局规划, 以增强上位规划的指导。

(一) 镇域村庄体系布局规划要点

镇域村庄体系布局规划的重点是确定村庄等级结构、中心村和基层村规模以及村庄建设类型。等级结构分为镇、中心村、基层村三个等级。镇指建制镇或集镇, 一般是镇域行政中心, 设有为周边农村服务的基本生活设施和部分公共设施。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拥有为本村庄和附近村庄服务的一些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是中心村以外重点发展的村庄, 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居民点, 设有简单的生活服务设施。基层村应强化集中建设, 有条件的行政村中基层村应在3个以下, 其他行政村根据需要可安排3—5个。

村庄发展分为新建、整治、逐步撤并等三种基本类型。新建类型是指根据城市规划或村庄发展需要进行迁村并点或整体搬迁新建的村庄。整治类型是指现状农居点有一定规模, 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对周边村庄人口有较强集聚作用, 或历史文化名村等特色村庄, 允许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各项建设。逐步撤并类型是指现状规模偏小, 没有基本农田或农业产业支撑;不通公路或缺乏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处在文物古迹、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大型市政通道控制带、分蓄洪区等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内, 村庄发展受到制约;生存环境资源缺乏, 没有发展潜力的村庄, 实行限制性管理, 控制农居点规模的增加。

(二) 村庄规划建设标准的完善

与原技术导则相比, 新修订的导则在村庄规模分类方面增加了户数的参考指标 (见表1) 。

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调整为按人均80—120平方米控制, 并对不同区域的村庄进行分类控制。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村庄、都市发展区以内的中心村和基层村、农业生态区内的中心村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农业生态区内的保留旧村现状人均用地面积大于120平方米的, 应逐步减至120平方米以内;新建基层村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见表2) 。

在基础设施方面, 围绕“四通、四改、一化、一室、一场” (通路、通水、通电、通信息, 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 绿化, 文化活动室, 村民室外活动场) 的建设要求进一步进行了强化。同时增加了住宅设计导则, 村庄住宅设计应满足住户起居行为要求, 内部功能体现适用、舒适、方便、安全的原则, 按照当地的经济条件、居住对象、户型特点、现状居住水平确定符合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和不同层次需求的、适度超前的住宅设计标准, 包括面积、性能、设备、户室比例和造价, 作为住宅设计和选型的依据。每户建筑面积标准一般不超过村庄住宅规划设计的标准 (见表3) 。

成果要求在原来“三图、一书、一表”, 即用地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图、规划说明书、近期建设项目一览表等五部分内容的基础上, 增加了区位图、村庄布局现状图、村庄布局规划图和建设用地现状图, 调整为“六图、一书、一表”。

(三) 村庄建设分类指导

根据武汉市村庄建设实际情况, 村庄建设模式主要分为整治类、新建类、逐步撤并类三种类型。

1.整治类村庄包括旧村更新整治、撤并扩建、特色村庄保护等类型。旧村更新整治和撤并扩建类村庄主要指对原有村庄进行改造, 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改善村民生活与生产环境、美化村容村貌为重点, 按照“四通、四改、一化”的要求, 对村庄内各类设施进行合理安排。特色村庄保护是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及风景名胜区村庄整治等, 即在一般村庄整治的基础上, 注重严格保护现有古建筑群及风景名胜资源, 改造部分陈旧房屋, 形成风格统一、具有完整风貌的村落。

2.新建类村庄指根据城市规划或村庄发展需要进行迁村并点或整体搬迁建设的村庄。新建类村庄可分为城镇型与乡村型两类。城镇型新建类村庄建设应符合所在城镇的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 其规划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可参照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执行。乡村型新建类村庄建设应注意避让基本农田, 节约集约用地,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合地形地貌、树木植被、河湖塘堰等各类资源因地制宜建设。

3.逐步撤并类村庄是指根据长远发展需要撤销, 并入中心村集中建设的村庄, 应严格控制新建建筑。保留部分在近期内做临时性环境整治, 拆除部分应及时做好“退湾还田、退湾还林”。

(四) 强化村庄特色

首先是特色村庄的保护。重点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及风景名胜区村庄整治等, 即在一般村庄整治的基础上, 注重严格保护现有古建筑群及风景名胜资源, 改造部分陈旧房屋, 形成风格统一、具有完整风貌的村落。老村整治应对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传统建筑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住宅设计要体现武汉地区民居特色, 力求造型简洁、大方、比例协调、色彩淡雅、形式美观、风格统一, 要巧妙利用地形高差、住宅底层和屋顶, 因地制宜构建错落有致的村庄空间形态。

四、结论和建议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切忌急功近利。村庄规划标准要强调分类指导, 指标不宜过高, 应符合当地的经济基础。规划过程中还应强调公众参与, 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上下互动, 并聘请规划师、专家等, 在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 进行评估论证, 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规划一经确定, 应以法定的形式予以公布, 让农民群众了然于心, 并接受群众的监督。有了科学的规划必须确保规划能够有效地实施, 为此应充分发挥乡镇城管所等基层管理队伍的作用, 完善农村“一书一证”的常规管理制度,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遵守, 形成规划实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应建立考核评估机制, 制定考核评估标准和办法, 并组成由专业人士和群众代表为主体的考核组, 对是否依规实施、建设质量和效益等进行考核评估, 确保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摘要:本文以武汉市新农村近三年规划建设为例, 分析武汉市周边农村现状数据特征, 探索大都市周边新农村规划的重点和规划技术指标, 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分类指导, 为中部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村湾建设规划技术指导意见书 (修订稿) .2006.

[2]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武汉市建委试行稿) .2005.

[3]武汉市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2007.

[4]武汉市村庄建设规划技术标准.2007.

3.关于我国周边地区的形势 篇三

公管1001 王紫珏

25号

摘要: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当前中国周边地区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的发展.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错综复杂的内因,又有大国角逐干涉的外因.因此,中国应当马上重视这些问题,有效、妥善、积极处理周边不稳定问题,为自身的崛起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巨大贡献.关键词:动荡 处理方案 和平与发展

正文: 在金融危机之际,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近期我国周边地区发生了许多**,如中亚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市2010年4月6日,数千名反对派游行示威,要求总统尔曼别克·巴基耶夫下台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对外政策室主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成才分析称,吉尔吉斯此次骚乱的直接原因在于国内长期存在的南北矛盾、经济不平衡以及私有化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公②。吉政局演变前景仍存在着不小的变数;其次是南亚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阿富汗首当其冲,巴基斯坦紧随其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7日在白宫宣布一项针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新战略,以打击“基地”恐怖组织,改善这一地区安全形势,确保美国不再遭受恐怖袭击③;东南亚以泰国为首。支持泰国前总理他信的红杉军从3月14日开始占领曼谷的闹市区,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泰国社会矛盾依旧难解。东南亚地区的形势动荡还体现在海洋方面,尤其是南海。既有海盗活跃的危险,又有海洋权益的争端;西亚伊朗朝野双方2009年大选结果爆发激烈的冲突,而伊朗核问题更是错综复杂.2010年9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伊朗制裁的1929号决议④,而伊朗总统则对此不屑一顾.与此同时,美国单方面对伊朗制裁,强化军事渗透,而伊朗毫不示弱,伊朗核问题前景更加堪忧;东北亚形势主要因韩国“天安号”而骤然紧张.“天安”号警戒舰3月26日晚在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韩国打捞人员4月15日和24日先后将“天安”号舰尾和舰首打捞出水,并在舰内发现40具船员遗体。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表示,将客观、科学、彻底地查明“天安”号事故的真相,追究相关责任。韩国于5月20日正式发表有关事件原因的调查结论显示,综合各种证据来看,“天安”号是受到朝鲜小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⑤。韩美还借此事件在黄海一带举行大规模军演,不仅临近中国邻海,而且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日本政局持续动荡,朝鲜政权“换代”进程明显加快,“两伊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这些动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国内政局日趋“两极分化”和深陷“民主困境”所致;二,国内贫富分化严重,金融危机更是激化社会矛盾;三,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落民族矛盾作祟;四,大国争夺。

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动荡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周边国家的政局动荡与中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和软实力显著增强。而另一方面,周边动荡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其次,邻国政局动荡,恐怖主义猖獗威胁我国海外势力;再次是为大国“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国加紧争夺中国周边将危害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然后周边乱局也严重阻碍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影响中国与周边的区域合作;最后是中国与邻国既有领土又有海洋权益争夺更趋复杂。

所以中国要迎难而上,面对挑战。首先,针对吉尔吉斯斯坦政局突变,中国从容面对,成立了工作组,分别驻进新疆乌鲁木齐与驻吉尔吉斯斯坦,一面与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积极周旋,敦促其维护华侨安全与利益;一面派包机撤离大批华侨,让他们安全回国;其次,针对美国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全面新战略,中国坚定有关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充分尊重, 我们愿意看到一个和平、稳定、发展、进步的阿富汗,希望国际社会的努力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促进本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再者,针对伊朗核问题,中方愿意和美方在核安全问题上,核扩散问题上,密切配合,中国还希望双方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处理中美经贸问题;最后针对韩国“天安号”问题, 中国政府在天安舰事件上的态度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第一、天安舰沉没是一起不幸的事件,中国同情和理解韩国政府和人民;第二、韩方虽吃了亏,但不要采取过激措施,使半岛局面失去控制,其他国家也不要起哄;第三、中方重视韩国的调查结果,但还不够,需进一步核实;第四、六方会谈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长治久安的最佳途径,朝鲜威胁使用核武器以及美韩把六方会谈与天安舰事件挂钩的作法都不妥.⑥

总的来说,中国的所有做法都是从大局出发,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注释:①凤凰网资讯电子期刊4月8日电

②中国新闻周刊10年15期

③中新网12月3日电

④中国新闻周刊10年45期

⑤国际新闻报 10年 15期

4.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分析 篇四

1.1 地下水污染

工作区地下水污染, 江南老城区和城郊区有明显差异和不同的污染变化情况与过程, 显然老城区重于城郊区。

城郊区污染现状:为局部点状污染, 各点状的污染类型与程度不相同, 松北镇局部出现氯化物水, 矿化度明显高出区域背景值, 达5g/L以上, 为污水不处理排放渗入至孔隙潜水中而发生污染, 对青山一带少数井点亚硝酸根>0.2mg/L, 产生中度污染, 因年久施用, 井周围卫生条件极差引起, 类似此种的点状污染在高低漫滩孔隙水潜水的民井, 井周围卫生条件差的民井都不同程度存在亚硝酸根污染。

工作区的哈尔滨市江南老城区, 地下水的污染状况, 随哈尔滨市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污染变化。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 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很少, 保持良好的天然无污染状态;20世纪60至70年代末, 无限制的不断扩大达到最大开采量及开采范围, 地下水开始点状少量污染加重到多点多项及局部面状污染;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 持续过量开采阶段, 地下水污染虽有所加重, 但基本维持局部面状状态;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部分停采至21世纪初全面停采阶段。地下水污染随地下水动态的恢复呈逐渐减轻的状态 (见表1) 。

致地下水污染的污染源与污染途径, 经对工作区的调查可归纳几方面:污染源有工业、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施用的农药、化肥等;污染途径:污水的不当排放、局部污水灌溉、生活、工业垃圾的不处理堆积淋滤液, 经渗入到地下水中造成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染;另一种是城区过量开采地下水, 改变地下水的动态规律, 扩大补给汇水范围引起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铁、锰元素超标, 随然有人为因素引起局部的铁含量增加, 但主要还是地下水环境的自然因素所致。

1.2 地表水污染

工作区地表水以松花江为主体。次支有呼兰河、阿什河和高低河漫滩上的水泡、牛轭湖等及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季节性断续的溪水、人工养鱼池等地表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或受污染威胁。具体地表水污染情况见 (表1) 。

区内地表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径及污染变化可归纳以下三种途径。

(1) 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不处理, 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松花江中, 至20世纪末, 开始污水处理, 逐渐停止到现阶段全面停止向江中排污, 江水水质近几年得到全面改善, 水质全面升为三类水以上, 江中生物繁衍迅速, 水产丰富。

(2) 垃圾直接倾倒江河中, 岸边垃圾洪水时期被冲入江河中和垃圾滤液流入江河中, 是地表水污染的又一个途径。

(3) 富营养化污染, 处于滞水状态的地表水体, 如牛轭湖、水泡、江湾等, 因区域性气候变暖、便干燥, 水中生物的繁衍, 大部分封闭的地表水体都呈逐渐萎缩的状态, 水中营养成分逐渐增加促进水中藻类的繁衍, 致地表水自身的富营养化污染愈加明显严重。

2 水土流失

2.1 河流凹岸冲刷水土流失

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在区内总长度约110km, 河岸即220km, 仅城区松花江岸实施了石砌护坡, 两岸总长约30km, 尚有近200km的河岸的凹岸处受河流冲刷发生水土流失, 进而引起塌岸, 冲淤及河流改道等系列工程地质环境问题甚至灾害。

2.2 高平原岗坡地水土流失

松花江南, 工作区西北部和呼兰河东的高平原区, 降水多形成地表径流, 在有坡度的地段均可发生面蚀水土流失, 局部发生沟蚀水土流失, 致使表层黑土逐渐变薄, 降低土地肥力。

3 资源不合理开发

3.1 地下水资源过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 由于对哈尔滨市江南区地下水资源的过量开采, 最大开采量达55x104m3/d, 造成了严重地下水环境后果。

3.2 砂、粘土的不合理开采

随建筑业的发展扩大, 砂、粘土的开采量不断增加, 由于规划性不强, 甚至滥采现象时有发生, 开采地点与方法不科学不合理, 不顾及环境的保护。区内因砂、粘土开采而遗留和破坏环境问题。

3.3 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区域内具有优等的地下空间资源, 但因无整体长远全面的利用开发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和限制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规定, 所以在哈尔滨市主城区因以往的开发, 形成了遍布全城的废弃地下洞室, 并种类繁多, 规模不等, 破坏了工程地质条件, 留下了时会发生塌陷的隐患, 给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带来麻烦, 增加了施工难度和经济投入。

4 城市热岛效应

区内大型城市哈尔滨市人口密度大, 工业集中, 多源释热, 发生明显愈加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及所带来的危害。

城市密集多源释热主要有四方面: (1) 工业生产用煤、燃油、燃气、用电释热; (2) 冬季取暖用煤、燃油、用电释热; (3) 汽车尾气和机体释热; (4) 灯饰释热。

5 内源尘源

城市人口密度大, 绿地少、裸地少, 地表被建筑物, 水泥路面、沥青路面、道板封死, 阻止了大气与浅层地下的能量交换, 致降水不能渗入, 地气不能释放, 空气干燥。更严重的是失去对尘源的吸附作用, 导致自然和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人为形成的浮尘, 积存在建筑物、路面上, 形成城内的内源尘源。

通过对以上几点的简要分析, 初步的阐述了现阶段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希望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性资料, 为哈尔滨及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出一份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污染已经日趋严重, 而持续的污染必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严重的生存隐患。所以我们通过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分析, 旨在对哈尔滨现阶段的环境状况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污染,水土流失,内源污染

参考文献

[1]初本君等.黑龙江省第四纪地质与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88.

5.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 篇五

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语言构成情况最复杂、语言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说明这个地区的语言保持状况较好, 保留人类丰富的语言资源。而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在其较早开展和完成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 许多传统语言已经消失。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中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辐射到南亚、东南亚、中亚、东北亚广大地区, 说明中国通过语言文化的地理延伸, 历史上曾在亚太地区具有语言文化的强大优势并产生过深远影响。

周边国家中的有些语言同时分布在与我国毗邻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即所谓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境语言。这些跨境语言总数按国内语言统计有50 余种, 约占我国语言总数的40% 。具体情况大致如下。

俄罗斯: 俄罗斯语、塔塔尔语、图佤语、布里亚特蒙古语 ( Buriat) 、卫拉特蒙古语 ( KalmykOirat) 、哈卡斯柯尔克孜语 ( Khakas) 、鄂温克语、赫哲语;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语、塔塔尔语、维吾尔语、东干话 ( Dungan) 、北部乌兹别克语、土尔克语 ( Ili Turki) 、吉尔吉斯语;

吉尔吉斯坦: 柯尔克孜语、北部乌兹别克语、东干话;

塔吉克斯坦:萨里库尔塔吉克语 (Sarikoli, 与塔吉克语不同) ;

阿富汗:南部乌兹别克语、柯尔克孜语;

蒙古国: 蒙古语、布里亚特蒙古语、卫拉特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图佤语、汉语;

朝鲜和韩国: 朝鲜语;

越南: 越南语 ( 京语) 、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金平傣语、Tai Dam傣语、①Pa Di傣语、德靖壮语、邕南壮语、左江壮语、文马壮语、布依语、水语、白仡佬语、哈给仡佬语、红仡佬语、拉基语、普标语、川黔滇苗语、优勉瑶语、金门瑶语、巴哼语、哈尼语、拉祜语、苦聪拉祜语、Phukha彝语、莽话;

老挝: 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川黔滇苗语、优勉瑶语、金门瑶语、哈尼语、Akeu哈尼语、卡多哈尼语、拉祜语、拉祜熙拉祜语、克木语、宽话、布辛话;

缅甸: 拉祜语、阿卡哈尼语、Akeu哈尼语、拉祜熙拉祜语、傈僳语、怒苏语、阿侬语、景颇语、载佤语、阿昌语、勒期语、浪速语、藏语康方言、独龙语、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川黔滇苗语、巴绕克佤语、阿佤佤语、布朗语、布雷德昂语、汝买德昂语、汉语;

泰国: 德宏傣语、西双版纳傣语、新平傣语、川黔滇苗语、优勉瑶语、Akeu哈尼语、拉祜语、拉祜熙拉祜语、傈僳语、毕苏语、布朗语;

印度: 藏语卫藏方言、Groma藏语、Zakhring藏语、博嘎尔珞巴语、义都珞巴语、仓洛门巴语、达让语、格曼语、傈僳语;

不丹: 藏语、Tseku藏语;

尼泊尔:藏语卫藏方言、Thangmi藏语;

菲律宾:汉语普通话、闽南语、粤语;

马来西亚: 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闽东语、蒲仙语、客家语、粤语;

新加坡: 汉语普通话、闽南语、闽北语、闽东语、蒲仙语、客家语、粤语。

需要说明的是, 我国民族语言的身份识别和数量统计标准与国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比较注重语言群体的民族族属, 所以一般尽量把一个民族使用的不同语言识别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 而国外通常将没有内部沟通度和认同度的话视为独立的语言, 所以境外的语言数量往往会多于中国。如上述蒙古语、布里亚特蒙古语、卫拉特蒙古语在俄罗斯和蒙古国为三种独立的语言, 而在中国分别是蒙古语的内蒙古方言、巴尔虎- 布里亚特方言、卡尔梅克- 卫拉特方言。我国南方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分类比国外的差异更大, 比如我国彝族、苗族、壮族、傣族等使用的彝语、苗语、壮语、傣语诸方言, 由于缺乏沟通度, 在国外都被分为数种至数十种语言。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语言本体规划差异

跨境分布的同一民族和语言, 存在族群内部语言文化认同和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认同的问题, 也存在由于不同国家语言本体规划和地位规划的差异, 因此这些跨境分布的相同民族语言在语言身份、方言划分、文字和书面语、语言社会使用功能等方面可能出现一定的差异。

( 一) 语言身份与方言划分的差异

中国的蒙古语分内蒙古、布里亚特、卫拉特三种方言, 以内蒙古方言察哈尔土语为标准语;蒙古国使用蒙古语喀尔喀方言 ( Halh Mongolian) , 而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属不同于蒙古语的独立语言。

中国朝鲜语分西北 ( 平安道、慈江道、黄海道话) 、东北 ( 咸镜道六镇话) 、中北 ( 六镇以外的咸镜道、两江道话) 、中部 ( 京畿道、江原道、忠清道话) 、西南 ( 全罗道话) 、东南 ( 庆尚道话) 6 种方言, 韩国的济州岛方言在中国鲜有分布。我国朝鲜语的方言并不以地理分布划分, 而是根据来自朝鲜半岛所在的移民地, 所以通常一个朝鲜族地区并存几种方言。

中国柯尔克孜语主要分布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与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语基本相同, 为区别境内外语言而采用不同的汉语译名。黑龙江省富裕县境内的1500 柯尔克孜人原使用哈卡斯柯尔克孜语, 他们现已基本转用汉语东北官话或蒙古语, 富裕县2013 年举办了哈卡斯柯尔克孜族东迁250 周年纪念活动。但是在俄罗斯, 哈卡斯语是不同于柯尔克孜语的独立语言, 并且仍在使用。

中国乌孜别克族由于人口少和处于散杂居状态, 大部分人都已转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或柯尔克孜语, 使用乌孜别克语的人也多兼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或汉语; 文字使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或汉文。因此, 在中国乌孜别克语已属濒危语言。乌兹别克语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为国语。境内外乌孜别克语/乌兹别克语的汉语译名用字也不同。

中国塔塔尔族无本民族文字, 使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或汉文。除少数人仍使用本民族语外, 大部分人都已转用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 因此中国塔塔尔语也属濒危语言。塔塔尔语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为官方语言, 汉译作鞑靼语。

中国俄罗斯族使用的俄语由于受阿尔泰语系诸语言 ( 主要是维吾尔语) 的影响, 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一些特点, 已经与俄罗斯俄语不完全相同。

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大多数塔吉克居民使用萨里库尔方言, 少部分使用瓦罕方言。塔吉克语萨里库尔方言与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互相不能通话, 在国外被视为两种不同的语言。

中国壮语分南北两个方言十多个土语, 境外一般只有南部壮语的少数土语。中国傣语和泰国泰语同源相近, 但是不能通话, 傣语在国外的分布和使用很有限。

中国苗语可分三大方言和30 多种次方言及其土语, 境外一般只有苗语川黔滇次方言。瑶语情况也类似, 中国瑶语分四个方言或若干土语, 国外分布情况比较简单, 一般只有优勉方言的一些土语。

总体上看, 南亚多数侗台语、苗瑶语的使用群体应该是近现代从中国迁入的。中国复杂的壮语、苗语和瑶语方言土语在国外通常被认为是独立的语言。

藏缅语是一个很大的有200 多种语言的语族, 其中最大的喜马拉雅语支和那嘎- 波多和库基- 钦语支 ( 合计100 多种) 在中国多没有分布; 而中国羌语支和多数彝语支语言则未在或鲜在境外分布。中国的青藏高原应是世界藏缅语的发源地。国外众多独立的藏缅语如分布在我国多为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

更普遍的情况是, 中国的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从历史上就不同程度接受过汉语的影响, 而境外相同语言则会受所在国家和地区通用语言的影响, 这是造成境内外相同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由于汉语的强大影响, 我国少数民族的母语转用情况通常比境外同一民族严重。

( 二) 文字和书面语系统的差异

跨境民族文字体系的差异要比跨境民族语言的差异更为明显。

我国突厥语族的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由于伊斯兰教的影响, 历史上均已改用或采用阿拉伯字母形式的文字; 而属独立体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属俄罗斯联邦的鞑靼斯坦共和国的相同民族和语言, 在前苏联时期的20 世纪20 年代都改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40 年代又全面使用与俄文相一致的斯拉夫或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90 年代前苏联解体以后, 各独联体国家也纷纷去俄语化, 那些创制或改革为斯拉夫字母的民族文字出现既不使用俄文字母、也不恢复传统文字而转向拉丁字母化的趋势。

我国蒙古语一直使用13 世纪初创制的回鹘式蒙古文, 布里亚特蒙古语也使用回鹘式蒙古文, 卫拉特蒙古语使用1648 年卫拉特高僧札亚·班智达在蒙古文基础上改制的托忒蒙古文。蒙古国1945 年转用了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俗称“新蒙文”或“基里尔字母蒙古文”。中国回鹘式蒙古文拼写的是中世纪蒙古语语音系统, 不同方言土语可按现代语音发音; 而蒙古国基里尔式蒙古文拼写的是当代蒙古语喀尔喀方言语音, 文语相对一致, 因此境内外两种蒙古文的字母体系不是整齐对应的。

前苏联也曾为布里亚特蒙古语、卫拉特蒙古语以及无文字的图佤语、哈卡斯柯尔克孜语、鄂温克语、赫哲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基里尔字母文字。而我国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主要使用蒙古文和汉文, 图佤语蒙古族主要使用当地的哈萨克文, 新疆的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基本转用维吾尔文, 东北的哈卡斯柯尔克孜族和赫哲族都已转用汉文。我国塔吉克族由于使用萨里库尔话, 所以无本民族语言传统文字, 基本使用维吾尔文或汉文。

朝鲜语文字历经使用汉字、借用汉字的音和义标记朝鲜语的吏读、1444 年创制“训民正音” ( 又称谚文、朝鲜文、韩文) 等阶段。朝鲜1948 年开始出版物不夹用汉字, 使用朝鲜文印刷; 韩国朝鲜文仍夹用汉字, 官方政策和民间舆论对此常摇摆不定; 中国朝鲜族地区1952 年起随朝鲜不夹用汉字而使用纯朝鲜文, 但也存在是否恢复汉字的学术争议。

越南王朝对汉文化十分重视和扶植, 随着科举制的正规化, 汉语和汉字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入, 历史上汉语文曾成为越南正式的官方语言文字。13 世纪汉喃字诞生以后, 汉字在越南的统治地位才慢慢降低。1935 年, 17 世纪传教士创拉丁字母越南文正式成为越南全国通用文字, 致使汉字日渐式微, 直到终止使用。中国的京族多数已改用当地的汉语粤方言, 使用汉字, 但京族在民间开展过学习喃字的培训。

我国和南亚许多国家有共同的民族和语言。以共有民族和语言最多的缅甸为例, 分布在缅甸的拉祜语、阿卡哈尼语、Akeu哈尼语、拉祜熙拉祜语、傈僳语、怒苏语、阿侬语、景颇语、阿昌语、勒期语、浪速语、独龙语、川黔滇苗语、巴绕克佤语、阿佤佤语、布朗语都有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境外拉丁字母形式少数民族文字主要为西方传教士19 世纪末所创制。

而我国只有拉祜语、景颇语、佤语巴绕克方言在原传教士创文字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或改进, 20 世纪50 年代新创了不同于境外文字的景颇族载瓦文、哈尼文、傈僳文 ( 现已恢复传教士创老傈僳文) 、川黔滇苗文等。

受前苏联少数民族语言政策规划的影响,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运动, 但是没有前苏联进行得彻底, 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并没有解决, 已经创制或改革的少数民族文字也没有得到预期的试验推行效果。因此新创或未创文字的少数民族 ( 占我国少数民族的大多数) 一般都使用汉语文或当地其他通用民族语文, 文字和书面语的缺失是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无法传承而趋向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一些境外的少数民族文字也不同程度地传入我国。

由于境内外同一民族语言采用不同的文字体系而引起以下语言本体规划的问题:

1. 境内外同一语言由于使用不同的文字体制, 造成相同民族语言书面语交际的困难。

2.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曾为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 但是新创与改革少数民族文字没有得到预期的试验推行效果。而周边国家的相同民族语言, 一般都已不同程度地解决了文字问题, 这些民族文字很容易传播到我国同一民族语言地区。因此目前国内凡并用新老文字的民族语言, 一般老文字占优, 境内外文字并用的, 一般也是境外文字占优。

3. 所谓“汉字文化圈”国家 ( 朝鲜、越南等) 的弃用汉字, 反映出其去中国化的倾向。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语言地位规划差异

跨境的同一民族语言受不同国家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的影响, 可能处于不同的语言活力和地位等级, 从语言威望角度, 地位等级高地区的语言会向地位等级相对较低地区的语言施加影响。

根据可对比资料, 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民族语言可处于不同的语言地位规划等级。②现以我国民族语言为例说明。

1级:国语或国家官方语言 (national) , 如汉语普通话;

2级:省区语言 (provincial) , 如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

3级:广泛交际语言 (wider communication) , 如壮语;

4 级: 用于母语教育的语言 ( educational) , 如朝鲜语、哈萨克语、傣语;

5 级: 非通用语言 ( dispersed) , 如苗语、瑶语、哈尼语、汉语客家方言、汉语吴方言;

6a级:保持一定活力的语言 (vigorous) , 如白语、布依语、布朗语、汉语赣方言、汉语徽州方言;

6b级:受到威胁的语言 (threatened) , 如白马语、毕苏语、东乡语、基诺语、仫佬语;

7级:正在转用的语言 (shifting) , 如阿昌语、波拉语、塔塔尔语、莫语;

8a级: 缺少活力的语言 ( moribund) , 如阿侬语、布央语、土家语、土尔克语;

8b级:几近消失的语言 (nearly extinct) , 如仡佬语、东北柯尔克孜语、鄂伦春语、畲语;

10级:已经消亡的语言 (extinct) , 如女真语 (满语的前身) 。

( 一) 境外的国语和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

俄罗斯的俄语、蒙古国的蒙古语 ( 喀尔喀方言) 、朝鲜、韩国的朝鲜语、哈萨克斯坦的哈萨克语、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兹别克语、越南的越南语在国外相应国家都是国语, 在我国则为不同等级的少数民族语言。

俄语 ( 受到威胁) < 俄罗斯 ( 国语) ;

蒙古语内蒙古方言 (省区语言) <蒙古国 (蒙古语喀尔喀方言为国语) ;

朝鲜语 (用于母语教育) <朝鲜、韩国 (国语) ;

哈萨克语 (用于母语教育) <哈萨克斯坦 (国语) ;

柯尔克孜语 (非通用) <吉尔吉斯斯坦 (国语) ;

乌孜别克语 (受到威胁) <乌兹别克斯坦 (国语) ;

越南语 (京语) (受到威胁) <越南 (国语) ;

塔吉克语萨里库尔方言 ( 受到威胁) < 塔吉克斯坦 ( 国语) , 二者互相不能通话。

属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靼鞑斯坦共和国、图佤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等也将其民族语言确定为俄联邦下属共和国的国语, 它们语言活力等级一般都高于我国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相同语言。

布里亚特蒙古语 ( 正在转用) < 俄罗斯 ( 非通用) 、蒙古国 ( 保持一定活力) ;

卡尔梅克-卫拉特蒙古语 (受到威胁) ≈俄罗斯 (受到威胁) 、蒙古国 (受到威胁) ;

塔塔尔 (鞑靼) 语 (正在转用) <俄罗斯 (省区语言) 、哈萨克斯坦 (用于母语教育) ;

图佤语 (受到威胁) <俄罗斯 (用于母语教育) 、蒙古国 (用于母语教育) ;

哈卡斯柯尔克孜语 ( 几近消失) < 俄罗斯 ( 非通用) 。

( 二) 我国地位等级高于或大致等于周边国家的语言

汉语普通话 ( 国家语言) > 马来西亚 ( 国家官方语言) 、菲律宾 ( 广泛交际) 、新加坡 ( 用于母语教育) 、缅甸 ( 非通用) 、蒙古国 ( 非通用) ;

粤语 (省区语言) >马来西亚 (省区语言) 、菲律宾 (非通用) 、新加坡 (非通用) ;

藏语卫藏方言 (省区语言) >印度 (用于母语教育) 、尼泊尔 (用于母语教育) ;

维吾尔语 (省区语言) >哈萨克斯坦 (用于母语教育) 、蒙古国 (用于母语教育) ;

壮语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保持一定活力) ;

西双版纳傣语 ( 广泛交际) > 泰国 ( 用于母语教育) 、老挝 ( 用于母语教育) 、缅甸 ( 非通用) 、越南 ( 受到威胁) ;

德宏傣语 ( 用于母语教育) > 缅甸 ( 非通用) 、越南 ( 受到威胁) 、泰国 ( 受到威胁) 、老挝 ( 受到威胁) ;

客家话 ( 非通用) > 新加坡 ( 受到威胁) 、马来西亚 ( 受到威胁) ;

拉祜熙拉祜语 ( 非通用) > 缅甸 ( 保持一定活力) 、泰国 ( 保持一定活力) 、老挝 ( 保持一定活力) ;

布依语 ( 保持一定活力) > 越南 ( 受到威胁) ;

哈尼语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受到威胁) 、老挝 (受到威胁) ;

怒苏语 (保持一定活力) >缅甸 (受到威胁) ;

新平傣语 (保持一定活力) >泰国 (正在转用) ;

苦聪拉祜语 (受到威胁) >越南 (正在转用) ;

额温克语 (受到威胁) ≈俄罗斯 (正在转用) 、蒙古国 (几近消失) ;

仡佬语 (受到威胁) >缅甸 (几近消失的) 。

( 三) 境内外均为弱势少数民族语言

达斡尔语 ( 保持一定活力) ≈蒙古国 ( 保持一定活力) ;

布朗语 ( 保持一定活力) ≈缅甸 ( 保持一定活力) 、泰国 ( 保持一定活力) ;

川黔滇苗语 ( 保持一定活力) ≈缅甸 ( 保持一定活力) 、老挝 (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 保持一定活力) ;

金门瑶语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保持一定活力) 、老挝 (保持一定活力) ;

水语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保持一定活力) ;

金平傣语 ( 保持一定活力) ≈越南 ( 保持一定活力) ;

藏语康方言 (保持一定活力) ≈缅甸 (保持一定活力) ;

独龙语 (受到威胁) ≈缅甸 (受到威胁) ;

阿佤佤语 (受到威胁) ≈缅甸 (受到威胁) ;

毕苏语 (受到威胁) ≈泰国 (受到威胁) ;

莽话 ( 受到威胁) ≈越南 ( 受到威胁) ;

巴哼语 (受到威胁) ≈越南 (受到威胁) ;

阿侬语 (缺少活力) ≈缅甸 (缺少活力) ;

土尔克语 (缺少活力) ≈哈萨克斯坦 (缺少活力) ;

红仡佬语 (几近消失) ≈越南 (几近消失) 。

( 四) 我国语言的地位等级低于周边国家

景颇语 (保持一定活力) <缅甸 (省区语言) ;

巴绕克佤语 (非通用) <缅甸 (省区语言) ;

阿卡哈尼语 (非通用) <缅甸 (广泛交际) ;

阿昌语 (正在转用) <缅甸 (非通用) ;

博嘎尔珞巴语 (受到威胁) <印度 (非通用) ;

仓洛门巴语 (受到威胁) <印度 (保持一定活力) ;

达让语 (受到威胁) <印度 (保持一定活力) ;

格曼语 ( 受到威胁) < 印度 ( 保持一定活力) ;

义都珞巴语 (受到威胁) <印度 (保持一定活力) ;

克木语 (受到威胁) <老挝 (非通用) ;

勒期语 (受到威胁) <缅甸 (非通用) ;

浪速语 (受到威胁) <缅甸 (非通用) ;

德昂语 (受到威胁) <缅甸 (保持一定活力) ;

普标语 (几近消失) <越南 (受到威胁) ;

拉基语 (几近消失) <越南 (正在转用) ;

赫哲语 ( 几近消失) < 俄罗斯 ( 正在转用) 。

在全球化的共同影响下, 各国的少数民族或曾为少数民族的语言都不可避免地趋于式微。例如作为独联体国家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作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靼鞑斯坦共和国、图佤共和国, 其主体民族语言虽然具有国语或国家官方语言的地位, 但是实际的社会使用功能仍比较有限, 俄语仍为这些国家最强势和通用的官方语言。

境内外相同民族语言的地位规划比较可以反映出以下问题:

1.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活力总体上要低于境外相同民族语言, 同时我国少数民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 ( 汉语普通话) 的水平一般也低于境外相同民族掌握相关国家官方通用语言的水平, 因此在我国民族地区同时存在使用发展民族语言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双重任务。

2. 诸独联体国家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虽然在前苏联解体以后国家主体民族语言的地位规划等级有所提升 ( 如可作为国语以代表国家语言主权) , 但是实际的社会使用功能不会有明显改变, 俄语的使用范围和强度在这些国家仍占绝对优势。有所变化的是, 国际通用的英语已经开始获得越来越高的威望和追捧, 这些国家纷纷弃用俄罗斯的斯拉夫字母文字而拟改用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字, 反映了相同的语言价值取向变化。

3. 我国的民族语言对相同的境外语言影响甚微, 有些甚至可能受到境外同一民族的歧视和偏见; 反之, 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语言态度上会有意无意地更加认同国外的同一民族语言, 例如国内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媒体普遍趋同境外语言的语音语体风格。

四结束语

从上述中国与周边国家语言本体规划与地位规划的分析看, 我国的语言状况和影响力与周边国家相比, 在语言身份认同、文字书面语体系的创制和完善、语言社会使用活力等级等方面, 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在与周边国家语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 我国媒体在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国际传播实力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媒体对我国的宣传和渗透不断加大力度, 我国所占话语权十分有限。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境内外社会语言环境背景重新审视和调整我国现行的民族语言规划。

李宇明教授在传统的语言地位规划和语言本体规划基础上延伸出更概括的语言功能规划, 以统筹规划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汉语方言、外国语文, 在国语、官方工作语言、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公众交际、文化、日常交际等八个功能层次的语言作用。规划这些语言功能层次不仅要着眼于国内的语言状况, 也应将我国的复杂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放到特定的国际环境视野。特别是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 我国源远流长的丰富语言文化资源理应在国家语言规划的国际战略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摘要: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分布约50种语言。跨境分布的同一民族和语言, 存在族群内部语言文化认同和不同国家语言文化认同的问题, 也存在不同国家语言本体规划和语言地位规划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具体跨境语言案例和数据分析, 认为我国的语言状况和影响力与周边国家相比, 在语言身份认同、文字书面语体制的完善、语言社会使用等级等语言本体和地位规划方面, 总体上处于劣势。因此应将我国复杂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放到特定的国际环境视野, 重新审视和调整现行的民族语言功能规划, 在国家语言规划的国际战略方面更加有所作为。

6.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 篇六

伴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 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涉外企业, 以其国际化的办公环境、丰厚的薪酬等诸多因素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的青睐。但是调查显示, 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 在华外资企业的员工跳槽率超过了30%。1个中原因尚不明晰, 但缺乏相应的跨文化能力而最终导致员工流失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将跨文化能力培养纳入高校课程, 培养能够与当今国际化社会相适应的新型跨文化人才势在必行。我国跨文化教学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由于没有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我国的跨文化教学并未得到有效的展开2。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跨文化的相关课程,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 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3。另外, 近年来很多相关研究大多是围绕培养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或是探究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策略, 未必能够解决学生面对国际化环境遇到的实际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多年, 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已成为外企的聚居地和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宝地, 而目前尚未有针对该地区外企员工跨文化能力的调查及基于此提出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因此, 本文基于INCA的跨文化能力量表来测量与分析这一地区涉外企业员工跨文化能力, 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为开设相关培训课程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和实证性研究支持。

2文献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全球化的深入, 跨文化研究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而是更多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不少学者在前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尝试对跨文化能力进行测试。从八十年代至今, 西方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跨文化能力测试工具及理论, 具体方法包括个人访谈、调查问卷、个人经历日志、局外人观测报告、同伴互测报告等等。2004年, 欧洲八所高校联合项目研究开展“INCA”项目, 随后发布“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理论与操作手册, 尝试提出一套将主观体验和客观观察相结合的新的测量工具和方法4。近二十年来我国许多学者也开展了大量跨文化研究。胡文仲、孙有中、许立生、张红玲教授等对欧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本土化阐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过去三年中陆续出版了跨文化系列丛书, 引进和指导国内跨文化理论研究与教学活动。近二十年来, 我国共有20个公开发表的文献建构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5。

本次调查与研究所依据的INCA测试工具6从六个维度来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 即“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行为的灵活度”、“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发现技能”、“对差异性的尊重”以及“移情能力”。其中, “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是指在遇到不确定和不明确的事物时, 能够接受它并且积极地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行为的灵活度”是指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情景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指能够识别不同的语言习惯, 不同的外语技能和其对话语认知的过程, 并且能够协商出适合跨文化沟通的规则。“知识发现技能”是指能够习得一个文化的新知识和其实践本领, 并且能将学得的知识、态度和技巧运用到实时的沟通和交流中去。“对差异性的尊重”指的是对非本民族的文化持一种好奇、开放、愿意去接受的心态, 能够暂时放下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信念, 去认同其他文化。“移情能力”是指能够让自己站在别人的观点、动机、思维方式和感受上去回应他人。

这一模型从“动机”、“知识”和“行动”三个层面来评估这六个维度。总的来说, 处于“动机”水平的人遇到跨文化问题时有意愿去处理问题, 对这样的人来说大多数时候能够避免短期的跨文化障碍, 然而, 他们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往往是临时想起来的、不成体系的。他们缺乏处理这类问题的系统的、原则性的方式。处在“知识”层面的人属于跨文化能力中等水平者。这类人在遇到跨文化问题时能够运用简单的原则来处理问题, 而非依靠即兴的、零散知识所得出的应对方式。处于“行动”层面的人属于高水平的跨文化者。这类人能够运用策略性的、原则性的方式来处理跨文化问题, 并且往往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工具中, INCA是近年来较为客观、同时又较容易操作的一个。它融主观、客观测量角度为一体, 分层细致, 但同时具有深度和广度。

3研究设计

3.1研究课题

此次主要基于INCA框架的六个维度, 按照其三个评估层面, 逐条评估被调查的中外员工跨文化能力, 发现他们在跨文化环境企业中的优势和劣势, 为今后从实际出发制定跨文化培养策略、培养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自如工作的跨文化人才提供实证性研究支持。

3.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成员实地走访了南京、无锡、苏州等多家涉外企业, 包括培训机构、外资企业、高校等地 (少数采用电邮方式) , 共发放问卷46份, 其中21份为中文卷, 25份为英文卷,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6份。并对4名中国员工和9名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印度、菲律宾、孟加拉、西班牙等国的外国员工进行了深入采访, 实际回收有效访谈卷11份。

3.3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此次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调查问卷, 第二部分是采访卷。调查问卷共计15个小题。其中, 前14题为客观选择题, 最后一题为开放性问题。

第1、9、11、13小题根据INCA第一条考察被调查者“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第12、14小题根据INCA第二条考察“行为的灵活度”;第2、3、6、7小题依据INCA第三条考察“跨文化交际意识”;第4、8、10小题依据INCA第四条考察“知识发现技能”;第5、9、11小题依据INCA第五条考察受调查者“对差异性的尊重”;第11小题根据INCA第六条考察“移情能力”。采访卷是在迈克尔·拜伦提出的“跨文化经历自述”问卷7的基础上, 结合此次调查的具体情况, 而设计出的一份操作可行性较强的问卷。被采访者需要说出在跨文化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当时的反应, 之后的做法, 以及现在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想法的。

4数据分析

下面就测试的INCA六个维度的结果逐条分析。

首先是第一条关于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的测试。当被问及“对于一些外国人 (中国人) 生吃蘑菇、芹菜、茄子等各种蔬菜 (吃蛇、老鼠或者虫子) , 你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并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时, 42.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明白他们这样吃或许有某些理由, 但我真的不喜欢, 也不会和他们谈论这方面的话题”, 28.89%的人选择了“这样吃真的好吗?如果有机会我也尝一尝”, 而26.67%的人选择了“我和我的朋友也这样吃, 没必要大惊小怪”。因此, 当面对饮食方面的不同时, 大部分中西方涉外企业员工能够“容忍”这一差异的存在, 然而却选择了逃避这一问题, 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理解这一差异在不同环境下的合理性。在整理分析了采访卷后, 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大多数中外员工在首次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跨文化现象时, 第一反应通常是“震惊”、“无法理解”, 大多数人会通过直接沟通或者询问朋友的方式去试图解决问题, 然而, 多数情况是沟通无效或者朋友告诉他们这很正常、习惯就好, 因此, 最后大多数人会适应他们遇到的那类文化差异, 然而事实上他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

其次是第二条关于行为灵活性的测试。针对“在一些涉外宴会上老板要求你也劝外国人喝酒, 但你并不喜欢这样喝酒, 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 41.3%的中外员工选择了“不好意思拒绝, 所以去劝一两杯以示礼貌”, 39.1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我不喜欢但也不会拒绝喝, 因为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外国客户, 一起学习酒文化”, 仅有23.91%的人选择了“一开始就拒绝, 告诉他们你不会喝酒”。这一问题中“但你并不喜欢这样喝酒”假设了被调查者面对的是一种不符合他们认知习惯的文化, 而大多数人虽然会适应情况去劝酒, 但是仅仅是出于礼貌, 只有少部分人是出于学习、了解的心态, 还有极少数人会不顾情形直接拒绝。同样, 在回收的11份有效访谈卷中, 仅有极少数人在最后能够提出解决相应跨文化问题的策略。

在第三条关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测试中, 当问及“你愿意学习英语, 以便用英文和外国人交流吗?”这一问题时, 79.5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的, 英文流利能帮助我更好地融入那个国家, 我正在学习英文”, 没有人选择“不, 我认为没有必要学英文, 因为大多数同事中文都讲得很好”。受采访者中, 有一个员工遇到了因英语不流利而对外界环境产生敌意的同事, 该受访者能够积极地去帮助这位员工学习英语, 克服语言障碍, 实现顺利的沟通。由此可见, 大部分中外员工在这一维度方面都显示出了较高的跨文化水平, 在面对跨文化交际障碍时, 能够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 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媒介语言, 甚至主动去帮助有沟通困难的同事学习媒介语言, 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基本达到了“行为”的层面。仅有极少部分人选择回避, 这些人在这一维度上基本属于无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四条关于知识发现技能的测评中, 针对“你会向来自其他国家的同事直接发问, 以此来增长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吗”这一问题, 82.6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的,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同样也通过其他的信息资源来全面了解文化现象, 例如媒体、网络、从朋友那里听说事情等”, 其次是选择“我总是会毫不犹豫直接向他人发问来获得知识、他们的建议和支持”, 有15.22%的人选择这一选择项。同样, 在访谈中, 在遇到不理解的文化现象时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能够从家人、朋友、网络等处去学习不同的文化。有几名受访者能够在进入跨文化环境前, 就从各方去学习和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不同文化, 达到了“行为”的水平。因此, 从这一维度方面来看, 绝大多数的中外员工都能够达到“知识”水平, 少数能够达到“行为”的水平。面对不同的文化, 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从多个方面学习、了解新的知识、实践。

第五条是关于尊重差异性的测试。对于问题“如果你发现所谓的‘关系’即‘人脉’在外国社会或涉外机构 (在中国) 非常重要, 你将如何处理”, 大部分被调查者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平, 高达59.09%的中外被调查者选择了“主动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从而获利”。仅有11.36%的人选择了“痛恨‘关系’, 坚持‘不去拉关系’并对‘关系户’予以反击”。可以理解, 选择后者的人也许是出于一些正义、原则等因素而不去“拉关系”, 然而, 从文化适应的角度来说, 这一做法显然是不适合融入当地文化的做法, 毕竟在集体主义社会、重视“血缘关系”历史的中国社会, “关系”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因此, 从这一维度上来说, 少数被调查者对于差异性的处理能力较弱, 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能够主动去适应不同的文化, 摈弃一些成见, 发现差异的合理性, 甚至积极地去利用它。

第六条关于移情能力的测试。针对“你有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外国女同事为了更好地照料家庭、支持丈夫事业而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你对她的辞职有何看法”, 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知识”层面上的做法, 即“认为她的辞职时合情合理的, 但不免为她感到遗憾”以及“能够理解她, 但是如果我是她的话, 我不会那样做”。选择这两项的人分别占受调查者总人数的17.4%和45.65%。由此可见, 在面对因不同文化心理产生的不同做法时, 大多数受调查者能够站在他人的动机、思维角度去理解其做法, 做出“能够理解”或者“认为是合理”的回应, 尽管“不免为她感到遗憾”显示了选择者并没有真正很好地理解当事人的行为。其次, 有28.26%的人选择了“尊重她的选择并认为那是明智的, 毕竟对女性来说家庭美满才是最重要的”, 选择这一选项的人显示出了较高的移情能力, 能够真正的理解对方行为的动机、所处文化的差异等因素, 作出符合当事人心理的回应。相反, 仅有8.7%的人选择了“不能理解, 同事对女性应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感到反感”, 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在面对跨文化差异时, 显示出了较弱的移情能力。

5讨论与总结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卷的数据分析, 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 被调查的中外员工绝大多数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尊重差异性”这两个方面达到了较高的“行为”水平。也就是说, 当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时, 绝大多数人能够灵活的、有策略的采取不同的方式, 完成沟通;同样, 在面对不同的文化体系时, 大多数被调查者能够适应, 并且去利用它, 从而获益。

其次, 受调查者在“知识发现技能”这一维度上普遍处于中等的“知识”水平。也就是说在面对跨文化障碍时, 大多数人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问题背后的文化原因。仅有少数人会在遇到问题前先去学习当地文化, 从而在遇到问题时自如的解决, 这些人达到了较高的“行动”水平。

最后, 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在“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行为灵活性”和“移情能力”这三个维度上仍处于无能力或者较低层次的“动机”水平。也就是说, 在面对他们不理解的文化现象时, 他们通常选择坚持己见、逃避, 有些也尝试去理解, 但最终往往失败。根据INCA的测评框架和测评标准, 此次调查南京及其周边涉外企业员工的跨文化能力在不同维度显示出不同的水平。水平最高的是“交际意识”、“尊重差异性”这两个维度, 水平中等的是“知识发现技能”维度, 水平最低的是“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行为灵活性”和“移情能力”这三个维度。因此, 今后高校可以着重训练学生对不确定性事物的容忍度、面对不同文化的行为灵活度和移情能力, 加强学生学习不同文化知识的技能,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最终差异性的意识, 全面而系统的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 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跨文化背景的环境中去。

此次调查也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问卷设计的问题还存在一些不严谨的地方, 调查的样本涉及发范围还不够全面。然而, 此次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能够为今后高校开展跨文化能力培养课程、为进一步探讨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提供第一手数据。

参考文献

[1]张亚明, 王竞一.在华外资企业员工流失问题初探[J].发展, 2008 (9) :118.

[2]张红玲.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历史、现状与未来[J].外语界, 2012 (2) :3-7

[3]张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方式的批判性分析——以IN-CA模型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 2011.

[4]Peng R, Wu W, Fan W.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intercultural compet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15 (47) :143–157.

[5]付小秋, 顾力行.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构建二十年[J].中国外语教育, 2015 (3) :11-17.

[6]INCA project.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sessment[OB].On-line at www.incaproject.org.Accessed 29.2008.

【立交桥周边地区规划分析研究】推荐阅读:

上一篇:仓库人物通讯稿下一篇: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推荐信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