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精选6篇)
1.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 篇一
单元主题: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固中 何强中
[写作导航]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记叙文中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有的寄情于景,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寄情于事,如《安塞腰鼓》;有的寄情于物,如《紫藤萝瀑布》和《珍珠鸟》;还有的在议论中抒情,如《斑羚飞渡》中的句子。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如《安塞腰鼓》的开头部分。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三、如何处理好记叙与议论、抒情的关系
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抒情就无法感人。
其次是议论、抒情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抒情要真挚自然。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范文评析一] 下面这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才能使之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里面将自己积蓄已久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了纸上。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合好,可是倔强的脾气阻拦了她。她一次次想要去做,但一次又一次退缩了。今天要在她的同学录上写下毕业寄语,她也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尝试地将话语写下了,一把枷锁终于打开了。一直以来,蓝都独品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谋事在人,只有去尝试才有希望。尝试,需要你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毅力去排除阻碍,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
愿不愿意尝试,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尝试是艰难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但是如果不愿意尝试,最终的结果将是失败。
勇敢地去尝试,其实一切皆有可能。既然你认定了那个目标,便要不顾一切地尝试去做,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一片光明,满园的芬芳。
或许你正在独品一杯浓咖啡,尝试往里面加点糖,那会更醇香。敞开心扉,尝试着将心中的枷锁打开。
评析:主要问题在于文体杂糅,属于“四不像”作文,题目是记叙文的题目,一、二段都在记叙,接下来几段则变成了议论,导致“蓝”整个人物的消失。
修改稿:
给咖啡加点糖
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觉得里面早已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表达出来了。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
和好,可是蓝还是让自己的倔强脾气给阻拦住了。蓝一次次想要去尝试重新获得友谊,但一次次都退缩了。今天要在同学录上给她写毕业寄语,蓝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尝试着将这些话写下,蓝发现,心里的那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喝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蓝想,有些起初觉得很难办到的事只要尝试着去做,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难,比如重拾起往日的友谊。写完东西,蓝照例为自己冲了杯咖啡,但这一次加了点糖。呷了一口后,蓝觉得这次的咖啡多了点回味的东西。是的,也许习惯了独自品味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但尝试着往里面加点糖,味道是会更醇香的。蓝喝着不再苦涩的咖啡,想着刚才写下的那些文字,不觉地笑了。[范文评析二]
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那杯香茶像退了潮的大海,虽然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把贝壳留给了沙滩;那个故事像落了山的太阳,虽然不能光芒四射,但它把星辰送给了苍穹。
——题记
一扇不大的窗把一个世界分成两半:窗内,悠悠的灯光洒满了整个书桌,那么清澈,也洒了一地,分不清是月光还是灯光;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不知是哪个画家把黑色的染料倾倒了一地,偶尔也有几点光亮,分不出是星光还是灯光。面对眼前几本厚厚的书本,心里不乏有些厌倦,但想起九年的苦读就为这一次中考,便又打起精神,埋头苦干„„
忽然,只觉得耳膜一阵振动,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碎,那么轻,生怕打搅了我。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无数的爱,日夜奔走在两扇门之间,也连接在两颗心之间。“吱!”门轻轻地开了,母亲走到我旁边,轻轻地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要睡你去睡没看我忙着呢吗?”我没好气地喊道,似乎这一声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都发泄掉。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碎,不同的是,声音越来越远„„
又是一个人独处。唉,我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和妈妈说话,妈妈会很伤心的。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悔恨的泪水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碎„„这回,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到书桌上说:“孩子喝杯茶吧,提提神。”“妈妈,”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刚才是我不好„„”“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妈妈当然希望你取得好成绩,但只是怕你累坏了身体,所以特地给你冲了杯茶„„”
母亲的话像一丝清风抚平了我心中的郁闷。茶要冲三次才能散发香气,人要承受无数次挫折,才能有所成就。一股股茶香沁人心脾,它融入了我的嗅觉,融入了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整个人都被这香气包围着„„细想,这不正是母爱的味道吗?像茶一样幽香。
我沉浸在一片香气中,分不清是茶香,还是母亲的味道。
[点评]两串轻轻碎碎的脚步,两句简短的提醒,就表现出了深深的母爱。小作者很善于选取身边的小事,小细节来表现主题,叙述、描写的能力很强。但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题集萃]
1、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2、以“友爱在 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审题思路]
1、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2、写作本文应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按题目要求,本文可写: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师生中,邻里中,村中„„因为取材的范围是由自己确定的,所以应该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感受深切的事。关键的部分若能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效果肯定会很不一样的。
3、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审好话题,准确把握“读”的内涵。“读”的本意是“依照文字念”。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落实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认识”等;或着眼于体现主观情绪的“咀嚼”、“体味”、“欣赏”等;或着眼于体现大自然即观察大自然,读人生即认识人生,读一段生活经历即体味一段生活经历,等等。研究问题,准确把握“读”内涵及外延,至关重要。
化大为小。从以上审题,可以看出,本话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但是,开放性文题也有麻烦之处,就是可切入“点”太多,反而让人难以 取舍。读了一本好书,值得写;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值得赞美;环保——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题材重大,有分量;认识人生,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可写的东西太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一点来写。
恰当地议论抒情。
2.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 篇二
一、读写结合和记叙文的基本理论
笔者从以下三点阐发:
第一, 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阅读实际上就是主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 以及作者的主观愿望经过作者的头脑加工并以文字的方式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行为过程, 是作者具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思维活动过程, 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言语操作过程。
第二,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于法度, 显然是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1]P55明确指出了“吸收”与“倾吐”相辅相成, 写作的技能、本领应该是从阅读中来的。由此见,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 离开阅读, 写作就成了空中楼阁,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没有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 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开始。重视阅读,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必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 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是记载和叙述事情原委、描绘事物情景和状态的文章, 所以记叙文的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以叙述性而言, 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它要求文章交代清楚, 叙事完整, 线索清楚, 剪裁得当。以具象性而言, 是就描写而言的, 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面貌描述出来, 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举一例:有些没有形体的东西, 如音响、气流、光波等, 在绘画中是难以描摹的, 但都可以用语言描写出来。如:《荷塘月色》, 朱自清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 描绘了绘画无法表达的荷塘全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 “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有着和谐的旋律”的“光和影”, “笼着轻纱的梦”,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洲缕缕清香”, “像闪电般的洲颤动”, 叶子底下的“脉脉的流水”。由此可见, 语言不仅能绘色、绘形, 还能绘声, 能写出情态的发展变化。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 本人在2010年9月对本校初三学生328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研究材料,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第一, 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现状。笔者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得出如下调查结果:1.从写作兴趣、写作目的来看, 大部分的学生 (57%) 不太喜欢写作文, 他们写作文的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任务, 遇到自己感兴趣或惊奇的事时, 只有少数的学生 (31%) 会记在日记本上, 许多学生缺少写作文的主动性。2.从阅读情况看, 大部分学生喜欢读书, 也认识到阅读对写作文有帮助, 但阅读时存在很大问题, 读书无计划, 不经常读课外书。很少一部分学生读优秀作文选和提高作文技能的书籍, 他们只通读全书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摘抄的习惯。3.从学生作文写作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想写记叙文, 但写不好, 只能凭空编造;从取材范围来看, 对自己家里或亲人发生的事情较关心, 但对我们国家或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和对我们周围或学校发生的事情关心程度一般。
第二,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可分成两点:1.写作主体方面。要指导中学生写出好作文, 就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欣赏, 可现状让人担忧。如初中生阅读量过少, 作文词汇贫乏;初中生阅读量小, 作文素材的积累严重不足;初中生课外积累少, 文化积淀不够。由此可见,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 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个性表达的需要出发来组织作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 教学的模式化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 使作文教学成为令人生畏的“老大难”问题。2.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相关不足之处:首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脱节。我们不否认“读写结合”对提高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 但是, 对文本的体裁、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风格等的分析, 看起来是注重“读写结合”, 其实, “读”与“写”并未真正结合。其次, 初中记叙文写作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许多人对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对于语文教科书的研究和编撰, 历来注重阅读方面, 而多少忽视了写作方面, 真正能当作文教科书使用的实在是凤毛麟角, 作文教科书的编撰长期以来一片空白。最后, 初中生的生活阅历本身有限, 而大多数的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当中往往把记叙文的写法作为重点训练内容却忽视了对生活现象的剖析认识, 使得许多初中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面临同样的问题:明明知道该怎么写, 就是没东西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 也是空话大话满纸, 毫无感染力。
三、读写结合是提高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笔者从策略、步骤和操作方法两方面来谈谈。
第一, 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点:1.采撷百花, 积累记叙文写作素材。要想写出成功的作文, 除了需要文思敏捷外, 材料的积累更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博览是丰富文化知识, 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勤加练习, 多写作一些记事、记人的记叙文, 所有我们平时阅读中积累的素材, 可以为我所用, 还可随机应用。如记事一类的记叙文, 要注意体现事情、情节的阶段性和完整性, 也就是要把事情、情节的过程具体地表现出来。这类文章, 事情是重点, 人物和环境景物的描述只能围绕着事, 服从于事。2.多看静思, 激发记叙文写作激情。作为一般的学生, 对生活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 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具有浓厚感情的文艺作品, 体验间接的生活,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染而自化, 再返观自己的生活, 感受到其充实, 从而激起其高尚纯美的感情和写作的冲动。3.熟读成诵, 发现记叙文写作秘诀。对文章多看精思, 熟读成诵, 才能进入文章的美妙意境之中, 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立体感, 进而对作者的构思、立意、观点、感情, 有逐层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沟通与作者的感情, 引发大量的联想,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引导学生阅读和背诵一定数量的范文, 能够增加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累, 这些对于学习写作都是必要的准备。在博览中应注意记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名言 (诗、文) 、警句、谚语、格言、佳句 (指含排比、夸张、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 内容健康的句子) 、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辟而独到的见解、精彩的描绘片断、颇具特色的顺口溜。4.品味鉴赏, 感悟记叙文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出好的记叙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与能否掌握写作技巧密切相关。文章各有各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各具特色。所以, 对于学写文章的学生来说, 就要善于从阅读材料中吸取他人写作的技法和写作经验, 真正做到“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比如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善于“化大为小”, 还要善于“以小见大”, 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范文《往下走, 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 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 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 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 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 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第二, 记叙文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步骤和操作方法。先从训练步骤说起:初一阶段:1.指导学生妥善处理材料, 选择材料可围绕和突出主题、真实而又典型、新颖而又生动这三个原则来进行。2.指导学生学会构思, 有如下方法:A.选例典型, 以事感人。B.抓住特点, 写出个性。C.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D.小中见大, 引申升华。以B为例, 学习《藤野先生》, 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勾勒,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征进行描写, 从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初二阶段:1.要求学生讲究感情真挚。感情的真实往往寄寓于一定的事情中,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 还包括作者所想, 只要符合“四点”———此时、此地、此人, 能为此事, 就可视为“真”。如可以带领学生仔细体味朱自清的《背影》中的四次流泪, 深刻体会浓浓的父子之情。2.要求学生描写具体形象。具体可引导学生做到:A.调动多种感觉, 使描写细致入微。对学生有必要进行“五官训练” (眼 (视觉) 、耳 (听觉) 、鼻 (嗅觉) 、舌 (味觉) 和身 (触觉) ) , 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朱自清先生的《春》, 为什么写得那么耐人寻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他把“五觉”都写进去了。B.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使人物栩栩如生。写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时, 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用上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中的两三种, 一定要尽可能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向读者传达最准确、最翔实的信息, 用自己的审美的眼光来裁剪生活中的“美”。初三阶段:1注重细节描写, 即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如朱自请的叙事散文《背影》中有一段有名的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的走到铁路边, 慢慢探身下去……”在整个送行的过程中, 作者抓住了这一感人的细节, 不惜笔墨, 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述。描述中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跃然纸上, 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情浸透纸背, 因此他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的心。这位慈祥的父亲的爱意回旋在我们的胸间, 使我们为之感动。2.正与变相对比, 抑与扬相映衬。要使文章惊澜四起, 就要注意写法的变化。“正与变”相对比, 就是逆反用笔, 就是苏轼所说的“反常合道”。它在看上去不可思议、毫无道理的事理中显示事物的价值和深意, 从而造成波澜起伏的效果。如《平凡人的新鲜事》为了反映老太太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作者没有写老太太忍着口渴的煎熬、坚持早出晚归不请假、工作从不出错的生动事迹, 却偏偏选取了违反常态的几件事:为了工作平时从不喝水, 今天却喝水了;平时从不迟到早退, 今天却提前下班了;工作从来不出差错, 今天居然出错了。这是为什么?原来在这些反常现象的背后, 隐藏着一个令人无比感动的事实:老太太在丈夫患脑血栓、病情危急情况下仍然坚守紧缺人手的工作岗位。这样逆反用笔, 比从正面表现老太太的敬业精神更有艺术效果。“抑与扬”相映衬, 就是欲扬先抑, 抑的目的是为了扬, 使文章波澜起伏, 给读者留下更鲜明、更深刻的印象。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即是欲扬先抑法。由于运用此手法, 因此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 单调乏味。“正与变”、“抑与扬”在对比映衬中实现了统一, 文章就张弛有度、波澜起伏, 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 产生鲜明的艺术效果。
再从记叙文中读写结合的操作方法说起。读写结合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从总体上把握序列的“线”, 明确每个训练的“点”在“线”上的位置。循序渐进, 以“读写结合点”为小目标, 以文章为例子, 以读写训练为途径, 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具体操作方法有:1.借鉴创造, 照猫画虎。即学生根据范文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作文训练。教师应精选出那些文质兼美, 学生易于和乐于模仿的文章, 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文, 充分体会和琢磨原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理出思路, 并确立模仿的对象或框题, 教给学生模仿的方法, 进行仿写。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 要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 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来。2.具体补白, 无中生有。补白拓展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依托课文语言文字, 无中生有, 虚中生实, 浮想联翩;此过程又伴随着学生的理解、感悟。具体做法: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表达上都有写得简略或省略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去填补或拓展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 给文章简略或空白处加以补充。点滴的补白, 点滴的培养, 点滴的训练, 潜移默化, 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联读悟写, 改换门庭。联读悟写, 强调用读来掌握知识, 用写来运用知识, 用联来调动知识, 用悟来巩固知识。“联”的内容有:联系课内知识、联系课外知识、联系新旧知识、联系实际。此外, 还可以按方法分为各种联想:如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类似的事物的相似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和它相反事物的对比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和它接近事物的接近联想等, 是联读悟写中“联”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改换门庭, 是在原文的基础上, 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 充分发挥想象, 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就改写的类型有:内容、结构、人称、语言的改写。以“语言的改写”为例, 常见的是把文言作品改用现代汉语来写。如把文言文《愚公移山》改写成现代文的记叙文。4.心有所动, 抒写随感。记叙性随笔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片断或作者的偶然经历, 基本内容是叙事写人。随感练笔, 一因习作空间广阔, 随意性大, 无“规矩”束缚;二因“感”皆源自学生本人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 有材料可写, 所以学生写起来不怵。这样, 可谓一举三得———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在随感中同步提高。
综上, 本文从分析当前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学现状入手, 以前人在读写结合教学方面的研究为依据, 指出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明确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指出了阅读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以为, 如果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心灵的枷锁,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写作中提升阅读品位, 读和写相互作用, 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至善, 叶至美, 叶至诚编.叶圣陶集 (卷13) [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55.
3.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 篇三
记叙文以叙述为主,但也需要在叙述中适当地穿插描写和抒情。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事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彩的描绘和摹写,使记叙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景物意境鲜明。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写令人感动的事,就可以采用适当的心理描写,强调“感动”;写印象深刻的事,则要交代清楚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可能用到场面描写,将印象深刻的场景展现给读者。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想使人物鲜活、传神,描写也是必不可少的。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则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将记叙的景和物呈现在读者面前。描写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并且观察要细致,不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状了解清楚,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或进行动态描写,或采用静态描写,或二者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作文中心的需要,做到抓住特点,突出重点,恰到好处。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情感,表露爱憎,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所以,记叙文中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作文的开头或结尾,即使是在文中,也应放在中间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在记叙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叙述、描写或议论进行抒情。注意这里的议论,是作者的主观感情的抒发,不需要像一般的议论文中的议论一样有论点、论据和论证,它仅仅是一个判断,一种认定,起升华中心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抒情要力求贴切自然,水到渠成,做到情缘事而发,情由感而生。切忌不可突兀生硬,更不能无病呻吟。
总之,精彩的描写能使作文具体、生动,而精彩的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作文的主题。在记叙文中将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习作看台
独特的月休
浙江苍南县星海学校八·2班 钟方正
初升的太阳将自己那炫目的金色光芒奉献给大地,告诉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往常刺耳的闹钟声似乎也温和了许多,同学们也迫不及待地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这全是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月休前一天!
好想这么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平平安安地结束啊,但是上天仿佛不乐意给我们一个圆满的结果,一个“惨案”出其不意地发生在看似平静的下午。
充满着青春活力的体育课过后,社思课接踵而来,班主任带着一脸不悦的表情走进教室,扬了扬手中一份刚考过的思想品德试卷,又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对于这次考试,我感到非常不满意……”他又讲了一班和三班的考试成绩,以此衬托出那隐含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的愤怒……突然,他不說话了,我和同学们用充满恐惧的小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这个“震山太岁”,我把手从桌子上移到胸前,挡住了快要从心窝里蹦出来的小心脏,但是无法遮掩内心无与伦比的恐惧和空虚……
班主任只说了一句话,便击碎了我决定在这次月休时好好玩的梦想:考40分以下的同学们要注意,你们得到的奖励是把试卷抄一遍,外加把1000字思想品德提纲抄一遍……后面没听到的部分已经不重要了,我眼眶里早已噙满了泪水,这是因为——我的分数是39分,离40分只有一步之遥!我头一次感觉到一分是那么的重要,在这时,1分=1份试卷+1000字,这绝对是我做过的最离奇也最痛苦的计算题!班主任真的是太狠心了!
深夜,我打开台灯,握着镀金钢笔拼命抄写,胳膊肘边的墨水瓶还来不及拧上盖子……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把接近粉碎性骨折的右手“搬到”床上,打开手提电脑,用还未瘫痪的左手打字来跟同学聊天,聊着聊着我突然问道:“班主任以前有这样惩罚过同学吗?他真是太狠心了。哼!”而同学的回答却让我震惊:“没有,顶多让我们订正错题。”
我突然想到我转学到这所学校之后,班主任就一直很关心我,每次考试后都会询问我的成绩并就错题给我展开分析,这次的特殊“活动”是不是因为想让我提升成绩而……他说过,他把同学们当成他的孩子,而他自己的孩子都没时间去教导,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尽管我不太喜欢这个“父亲”,但是,这个“父亲”却很用心对待全班的同学,也不排除我,就算我是转学而来的,也不影响他那独特的爱……想到这里,我的眼角湿了。
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可能是母亲在你起床前帮你把牙膏挤好;可能是父亲在你受委屈时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可能是像班主任这样略带独特性的爱……总之,他们是爱你的,只是你没察觉出来而已。
在这个独特的月休,我领悟了班主任独特的爱,或许这爱不尽如人意而又难以让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喜欢这个独特的“父亲”和他独特的爱,也爱屋及乌地喜欢这个独特的月休,喜欢这份独特的作业。
简评
从作文内容上看,这篇作文从学生日常小事入手,贴近生活实际,由“我”态度的转变反映了班主任独特的师之爱。从写作方面上看,细致的人物描写也丰满了作文的故事情节和表现力,让人切身体会到亲切而又真实的温暖。
岁月中的遗憾
浙江苍南县星海学校
八·1班 王 怡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近看,街道上连个人影也没有,白花花的全是水,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水花。远看,楼房和树木都模模糊糊的。
这次放假回到老家,刚下车就看见太奶奶佝偻着的身子蹲在小河边洗衣服,我的眼眶瞬间盈满了泪水,急忙小跑过去把她搀扶起来:“您的腿不是刚刚好吗?还不能蹲的。”“没事没事,我这不都好好的嘛。”
我蹲下来装起太奶奶已经洗好的衣服,一只手提着盆子,一只手搀扶着她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家里走,边走边说:“上次在学校,在电话里听妈妈说您在后门摔了一跤,当时真的是吓死我了。”“没事没事,我这身子我知道,想当年你太爷爷也是这样。”“您只说没事没事,也不好好吃饭,老是想那些有的没的干吗?对自己身体没有好处。”
她就像个小孩一样一边跟着我走,一边应和着我的话。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在成长。每个人都会因时光的飞逝而经历着人生中最重要的过渡。“你是不是也没有好好吃饭?都瘦了。”“哪有瘦啊,我在学校里都吃胖了。”天空游荡着几许琉璃色的霞。望着云端那一抹淡蓝,仿佛千年的哀愁刹那间消散,万年的孤寂染上了色彩。
回到家,太奶奶拉着我走到太爷爷的照片前。岁月在泛黄的照片里苏醒,多少年轮编织了多少皱纹,创业的艰辛、奋斗的青春、生活的劳苦……每每我回来,太奶奶总会给我讲她和太爷爷年轻时的故事。
太奶奶一脸慈爱与沧桑,年轻时乌黑的头发已有如严冬初雪落地,根根银发,半遮半掩,若隐若现。每每我回来,看见最多的就是她站在这里一直看着太爷爷的照片。
在我很小的时候,住在老家,每次玩水后总会把自己身上弄得全湿透了,被奶奶骂时,都会跑到太爷爷家里去,有太爷爷和太奶奶护着我。上学后不住在老家了,可是,每次回来,就会发现太爷爷越来越苍老了,他脸上布满了皱纹,一条条,一道道,像是墙上斑驳的印迹。
那次,太爷爷摔了一跤,从那以后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行动几乎都是靠着轮椅,说话时口齿不伶俐了,吃饭也要用勺子,慢慢地连手都抬不起来了。我那次亲眼目睹:太爷爷缓缓地抬起手,抬到一半时却没有力气了,手猛地垂了下去,可他眼里的不服气却让我震惊,只见他又把手抬了起来,却再一次垂了下去,太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想要喂他,可他却一把把碗给摔掉在了一边,用两只手狠狠地捶打自己。
直到有一天,太爷爷去世了,太奶奶在那冰凉的地上坐了许久,整个晚上,她坐在太爷爷身边,空荡的目光中那记忆的长河,潺潺流动,那曾镌刻手心的往事,在寒风中,掠过浅浅眉梢,飘向远方。
此时的太奶奶,望着那张早已泛黄的照片,眼神又和当时的眼神一样了,那样的空洞,那样的凄凉。她和太爷爷之间的情意,我们又怎会懂呢?
冬,等待着他的依旧是她!一季落寞,一季飘零。漫天飞舞的雪,渗透了谁的丝丝凉意?缕缕寒风,倾诉着谁的绵绵心语?那瘦削的身子微微地颤抖着,我拿了件外套披在太奶奶的身上,她微微地转过身子向我微笑。
傍晚时分,天边被涂成了金黄色,夕阳的余晖洒在树上,被树叶筛得斑斑驳驳……
简评
全文采用散文化的笔法,洋洋洒洒的文字充满诗意。小作者善于运用整齐的句式,为作文增添了节奏感。环境描写恰当而深入人心,成功渲染了氛围。感情真挚深切,用忠实的笔触记录了太奶奶与太爷爷之间质朴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同时也表现了“我”与太奶奶的相互关心、血浓于水的亲情,感人至深。
4.记叙文中的抒情议论 篇四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时在记叙中也夹一些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如:《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了蔡老师的几件小事后这样写道:“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又说:“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
间接抒情是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间接抒情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寓情于事。最典型的例子是《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父子分别之际,年事已高的父亲执意要过铁道、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情此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2、寓情于景。即作者感情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喜怒哀乐。例如。《故乡》的开头部分描写回乡途中的景物:“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些景物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因为“我”这次回乡是为了卖掉老屋到外地谋生的。
3、寓情于理。即作者的感情同议论交融在一起,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例如:“在这千百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夏衍《包身工》)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包身工的满腔同情和对对包身工制度的强烈憎恨,寄寓在对包身工制度的评论之中,情理交融,发人深省。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鲁迅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就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段议论,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了当时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与这“一件小事”对于“我”的不同影响,文中写道:“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段话,表现了“我”愿以车夫为榜样,改造自己成为真正的人的决心,也点明了“小事”对于“我”的重要意义。使文章的主题在记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记叙中议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2、是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这时,议论与抒情就融为一体,很难截然
5.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教案 篇五
溧阳市实验初中 史春兰
教学目的:
1、明确记叙文中描写、抒情、议论的作用。
2、学会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重点、难点:记叙文写作中如何描写、抒情、议论。
教学设计:教学上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点拨加学生例文和名家作品展示的方式,更直观地突破教学重点。并通过讲练结合,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能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
教学过程:
一、简述总体情况,导入新课
总体看能审清题意,中心明确,但行文空泛,缺少生动的描写,对于题中“阳光”的深意揭示不够。因此,今天我们借“收藏阳光”这问题来探讨如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进行描写、抒情、议论。
二、我来审题
1、文题再现
以“收藏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收藏阳光》这一题目中的“阳光”有深意,它不仅指自然界的“阳光”,更象征“关怀”、“温情”、“奉献”和体贴、友谊、鼓励等情感支点,以及奋斗拼搏、不懈努力等进取精神。审题首先要审清文题的这些人文内涵,才不致偏题。
其次,构思应虚题实写,从小处入笔,小中见大。如阳光象征关怀,就要写从日常生活的某一细节中领悟到母亲的关怀;再如阳光象征友谊,可以写遭遇挫折等特定情境中同学的友谊就好比是让自己振作的一缕阳光。
总之,要让“阳光”饱含人文内涵。要能从关键词中挖掘出对人生的感悟;要虚实相映,以实证虚,写出情味。
三、思辨与欣赏
(一)比较、鉴赏,初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片段一: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就走出房间,合上门,看着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被子,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打开那一本作业,阳光就从那洒了出来„„这不就是老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片段二: 走进教室,阳光就从那儿洒了进来,这儿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每天有不开心时,总会最先被好朋友看出,她总会关心着我,使出浑身解数让我开心。有时她会给我讲她的糗事,有时她会向我撒娇,有时她会理智地和我聊天,她对我的安慰总能让我重新燃起希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所有烦恼和疲惫总会烟消云散。她的言行温暖着我,如缕缕阳光,这不就是朋友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一片阳光,这片爱。精彩链接一: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精彩链接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 影》
教师小结: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甚至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能使人物性格丰满,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那除了动作的描写外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
(二)佳作引路,再探记叙文中描写的运用方法。
1、读下面片段,说说它运用的方法和作用。
片段一:那是一节美术课。我犯了一个老师最难以容忍的错误,就是没带作业本。带着等骂的心情不安地来到美术室,恨不得在座位下挖个地洞钻进去——眼巴巴地望着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描摹,自己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即使是在下面遮遮掩掩,手拿书挡着脸,心里默默祈祷免于一“难”,可似乎还隐约觉得老师怀疑到了我。
心有余悸之时挪了挪本子,竟窥见老师起身来,好像是往我这个方向!我战战兢兢地想:这下完了,她一定饶不了我!她的脚步逼近,我的心跳加速。她来到我桌前,我这时无奈又怯弱地低下头„„
余光瞥见她的手臂缓缓落下,正当我等待她“当头一棒”加喝斥时,却只听见“啪”的一声,一本崭新的作画本落在台上。仿佛那本作画本成了当时最耀眼 的东西,里面凝聚的是老师对我的宽容之心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善意。此刻,不经意间,一股暖流充溢心间,那份感动,也将永久收藏。片段二:
傍晚,血红的残阳将那口菜地边的水井点染。奶奶在地里摘菜,妈妈在井边淘米,能听到那哗哗的悦耳的水声。我在菜地边与她们聊天,妈妈露出惬意的微笑,灿若桃花;奶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一朵美丽的菊花。我站在井边,在夕阳的余辉中,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我将每一份欢乐化作风,在落日下柔柔地吹拂。在那一刻,我将那傍晚的阳光收藏于心,而今念起,还能感受那份浓浓的爱与温馨。
(画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还可对人物的神情、心理、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进行细致描写,使形象更鲜明、事件更生动。而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还可通过人物内心的感受来增强感染力。看看我们的名家怎么表达的:(投影)
精彩链接三:
1、母亲为我流泪: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2、母亲熬夜为我做新鞋: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教师小结:细节虽小,但不可小视其作用。确实,好的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增强内容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感染力。下面再读一个片段,你又有何发现?
片段三: 夕阳西沉,只留温暖不忍离开大地。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钻进那残留着阳光余温的棉被,细嗅着甜甜地阳光味道。那个在阳光下晒被的姿影又浮于眼前。母亲吃力地抱着被子走向阳台,窗台有些高,瘦小的妈妈不得不竭力地踮起脚尖,吃力地将它搭在窗台上,右手拿着藤拍轻轻拍打,任尘埃与阳光共舞,任棉被与阳光窃窃私语。此刻的她便如天外飞仙,美丽至极。是啊,呵护我的哪仅仅是棉被,更是那个如阳光般呵护我的母亲,那个时刻给我温暖的母亲。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在特定的背景下,在叙事描写后用议论、抒情突出事件的意义,与中心联系起来。精彩链接五: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教师过渡:这种议论、抒情除了在叙事、描写后运用,还常常用在首尾深化中心。下面我们来读一读我们同学写的开头结尾。
(三)佳作引路,欣赏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在首尾、段中的运用。
1、欣赏佳作
例1:开头: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静静地站在阳光下,任凭微风拂过脸颊,收藏着点点滴滴的阳光。
结尾:我会去收藏这一天令我温暖的阳光,让我的内心更加坚强。这缕阳光是面临挫折后的顽强与坚持,让我的未来更加敞亮。(周子元)收藏阳光,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让阳光伴随我一路成长。
例2:开头:在阴暗潮湿的日子里,总不禁地把平常收藏的阳光拿出来晒晒。
结尾:翻着你说过的话,细数着我收藏的阳光,我逐渐明白,那是给我最好的礼物。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当阳光滑落指尖、划过麦芒,微红的手指盛满的是成熟的阳光。(朱紫怡)
例3:爸爸的一次依靠是一缕阳光,点亮了前进的路灯;老师的一句指引,消除了心中的烦恼;同桌的一句鼓励,给予我内心无限的力量。
一道闪亮的阳光
„„依偎在您的背上,你的背是那样宽厚、温暖,犹如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照亮了前进的路。阳光中氤氲着父亲的味道,淡淡的。我要把这份爱的阳光收集起来,放在我的心里„„
一道温柔的阳光
„„听着你细声细语的讲解,你的声音好像拨开我阴霾天空的一束阳光,给了我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老师爱的教育阳光,暖暖的,我要把这份温柔的阳光藏在心里。
一道和煦的阳光 „„每次你一说就好像给我很大的动力,你的话就像一缕阳光,照亮我的恐惧,让我不再惧怕,我要把这份同学给我鼓励的阳光收藏在心里。
那一道道爱的阳光,永远收藏在我的心里。
例4:
开头:清晨,漫步在宁静的小路上,许是因为春天的来临,阳光也倍增温和,洒在我的脸上,瞬间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房,脑海中闪现出几个温馨的画面,我竟有了私心,想把阳光收藏起来„„
结尾:收藏这阳光般的关爱和微笑,在寒冷中给我温暖,在挫折时给我勇气,在失落时给我鼓励。我将一辈子珍藏这阳光,在我的人生之中,用它照亮我的未来之路!
(吕雅儒)
精彩链接六: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自《紫藤萝瀑布》
教师总结:文章结尾道出了这样的人生哲理:不幸是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奔腾不息的。作者从盛开的藤萝中,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表达自己了在花瀑精神的鼓舞下,有了“生的喜悦”,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的余地,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所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恰当运用能突出中心、提升立意。那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运用有何要求呢?
(四)读下列两个片段,思考:下列议论句的表达有何毛病,并修改。
片段一:雨,尽情地下着。走出考场,我看到雨中走来了我的母亲,她很快汇入前来接考生的家长的人群。在考场楼前,在那一大群母亲中,她的个子是那么小,可她也象每一个母亲那样,挺起矮小的身子,急切地在那些从考场里涌出的孩子中寻找着我。她打着一把雨伞,可那伞哪是为了遮挡她的身体!她把伞的一大半用来遮挡手中的东西,那时我的衣服、雨鞋,还有蛋糕、汽水、饼干。我到了她眼前,她眼泪汪汪的看着我,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那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目光,那是母亲眼里特有的光华。
毛病:——————————————————————————————。修改:——————————————————————————————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一结尾的议论空洞,不具体。
那如何议论、抒情?教师投影:
第一步:确定情感关键词
表达赞美、感激之情。
第二步:从记叙描写中找到动情点,抽取记叙描写中让你感动之处,充实情感内容。比如“不会忘记母亲看到我时的那种目光。”“眼光”是关键词,动情点,怎样的眼光,具体充实了。
第三步:点化细节,妙用修辞。
修改参考:那目光温柔、火热,像和煦的春风,像灿烂的阳光,蕴含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关爱和深情。
片段二:妈妈非常地疼我。一天,天生瘦弱的我病倒了。母亲白天带我到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拿药整整忙乎了一天,夜里又一直守候在我身边,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可那时我完全不知道妈妈一夜没水,整整一夜,一直都在看护着我。第二天早晨,我慢慢的睁开双眼,朦胧中,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黯然无光,眼里布满了血丝。显然她已经疲惫不堪了。见我醒了,她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前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顿时我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啊!妈妈的经历是多么的充沛,意志有十多么坚强啊!我真为有这样一个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的妈妈而感到幸福。
毛病:——————————————————————————————。修改:——————————————————————————————
——————————————————————————————。
交流后明确:
毛病:片段二结尾的议论抒情句和记叙、描写的内容脱节,没有准确地揭示记叙、描写所要表现的内容。
参考修改:啊!妈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疼爱我呀。我真为有这样一个体贴、疼爱我的妈妈感到幸福。
教师小结:以上例子说明,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议论、抒情需注意
1、议论抒情要具体、贴切。
2、议论抒情要和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教师补充其它要求:
3、议论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
4、抒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5、议论要深刻,不能太过肤浅,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
六、我来总结
用一句话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记叙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议论、抒情是文章的思想、“灵魂”。精彩的描写能使文章具体、生动,而精彩的议论、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而在记叙文中将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七、作业
精作“收藏阳光”,要求写好开头、结尾,并精心描写生活中的场景或细节,并进行恰当的议论、抒情;也可以将试作修改。
附板书:
记叙文中的描写、议论、抒情
描 写: 写动作
听心声
配背景
巧修辞
议论抒情:具体、贴切
要与记叙、描写和谐统一
附教学反思:
1.本节课所用的例文大多是学生优秀习作中的文段和名家片段,可以对学生写作起到一种激励作用,而且有例可仿。
2.讲练结合有助于学生当堂把知识化为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理论与写作相脱节。
6.高考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技巧 篇六
1.细微之处见真诚
作文中如果能抓住体现真情的“动情点”,则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如优秀作文《零距离》一文片段——
儿时,我与父亲形影不离。渐渐地,我长大了,父女俩的交流却越来越少,就像一片水塘旱成了草地,又荒成了沙漠。但即便面对我的冷漠,父亲的爱也从未间断过,小时候的一声声叮咛,长大后的一条条短信,织成了密密的父爱。而我却麻木了一般,竟从未对父亲表示过感谢……
想到这里,我的面颊滚烫,终于,我发了一条短信“:爸,那边很冷吧?小心自己的胃,注意保暖!”放下手机,我竟感觉如释重负,特别踏实。不一会儿,父亲便回了短信“:谢谢乖女儿,即使天再冷,爸爸的心也是暖的”。
本文通过“我”给父亲发完短信后如释重负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父女之间深深的爱。
2.叙议结合点情理
记叙文,如果能在叙述描写后适当地抒情、议论,则是一种极好的点染,这样既可以使细节得以点化,情感得以渲染,又可以使主题得到升华,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优秀作文《那一束阳光》一文片段——
我无力地走着,路仿佛格外漫长,突然,一束阳光强烈地刺痛我的双眼,这是多美的一景啊!太阳挣扎着想逃脱于地平线的束缚,那是一种不愿服输的性格啊!在阴云的笼罩下,太阳的光芒逐渐消失,取代它的只是令人恐惧的阴影。难道太阳还是无法战胜那无边的黑暗势力?然而,我想错了,一缕缕微光再次展现出来,它拼命地履行着那份执着,“皇天不负有心人”,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每一个角落,阴云屈服了!
我顿时醒悟过来,自己的境遇和这景不也很相似吗?原来自己不过是没认清自己。
本段先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再议论点睛,这样既揭示记叙的主旨,又增强了抒情效果。
二、议论文的抒情技巧
1.推心置腹、变换人称
为倾吐内心难以抑制的强烈感情,考生在论述时可巧妙地变换人称,将对素材客观冷静地转述变换为与“你”直接对话。如优秀作文《流放出生命的精彩》一文片段——
终于到了西安,再向西行便再也看不到城墙的影子了,本应该继续西行,你却病倒了。大病之中,你想到了西湖上的苏堤,想到了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想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韩愈……于是,你又疾步西行,奔赴那原本是苦难现在却成了机遇的贬谪之地。你号召人们开垦荒田,加大生产;供水不足,你便带领人们开渠挖沟……经过你的努力,原本处于荒蛮状态下的伊犁人民填饱了肚子,改善了生存条件,逐步摆脱了蒙昧,思想受到了教育,社会风气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在对林则徐这则经典素材的处理上,变客观、冷静地转述为采取第二人称与林则徐直接对话,直抒胸臆,情意盎然。
2.走进材料、文中有“我”
所谓“走进材料,文中有我”就是在材料中融入我之情感,我之独到见解,从而将“我”与素材做到完美的统一。如优秀作文《德耀中华》一文片段——
华夏三国鼎立,孙权有谋,曹操有才,刘备有德。然而在青史竹帛中,最为人称道,流芳百世的,是有“德”之人。因为“德”,五虎大将甘于献命,蜀国百姓也甘于与之出生入死。再看看二战后的德国,当德国总理在世人面前惊天一跪时,我看到了一个经济腾飞的德国。道德让一个国家站得高昂,不仅在经济上,更在于立足世界的底气上。
然而,我只叹,在今天的天空下,道德似乎缺少了以前的闪耀。前几年的“周老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似乎成了揭露社会道德缺失的伤疤。再后来,毒胶囊,速成鸡,大学校长的假论文……我不禁质问,物欲面前,道德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
【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推荐阅读:
记叙文议论抒情09-24
议论文中的记叙11-02
作文中的虚实结合06-21
历史教学中情景与情感教育的结合论文07-09
数形结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范文11-09
无机结合料在公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10-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的几点看法10-25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论文08-18
语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技巧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