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之我见

2024-09-20

小学语文作文之我见(共8篇)

1.小学语文作文之我见 篇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害怕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佳句积累的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心学生写不好作文,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吸收消化。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一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收到的效果也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够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动物,可以在学《翠鸟》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翠鸟的资料图片和动画课件,使学生对翠鸟的外表和生活习性有充分的了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动物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出示动物的图片、课件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

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困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①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给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②大胆放手学生作文,肯定他们的创新意向,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③踏踏实实地抓好学生思想素质,语文素质等各项基础素质的培养。④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创设成功机会,激发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一用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大多数学生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生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指导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一)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自习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

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得到的学习效果:(1)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2)积累思维材料。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3)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三)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四)在日常中加强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谴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谴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1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2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3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谴词造句的训练。(1)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或“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

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会大大下降。(2)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朝阳抚摸着土地”,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朝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土地?”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五)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1)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2)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三、重视作文评改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和交互评改。1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2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乐意去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

(二)教师方面

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

1、评价的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许多老师在批阅作文

时并没有客观地作出评价,只是凭借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确定作文的好坏。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偶尔写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会被老师所忽略,难得好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实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只要坚持这条批改原则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还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写出尖刻,过于偏激的评语,如“乱七八糟”“话都说不清”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看到这些评语时,当然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因为学生看够了这些话,有的甚至厌恶这些话。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于优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使文章谴词造句更加准确、生动,布局谋篇更加严谨的高标准的指导意见。对于中等生要着重在其文章的各个方面能否达到习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导并多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对于差生,也要及时的发现表扬其作文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要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凡是有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大赞赏,“××,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相信在进行一番鼓励后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一定会增强。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备课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这样就能够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形象的好文章。

2.小学语文作文之我见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建议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维比较幼稚, 其知识水平较低, 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较差, 而作文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水平与较好的表达能力, 所以很多小学生都觉得写作困难, 很难提起写作兴趣。同时, 小学生作文理念比较淡薄, 没有充分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 对写作重视程度不够, 仅仅因眼前的写作困难就存有厌烦情绪与抵触心理, 欠缺积极的学习热情。又因作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 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提升, 这很容易会使小学生失去写作信心, 在面对作文练习与考试时会产生紧张与畏惧心理。

2、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差, 未能充分利用写作素材

具备丰富的素材与想象力是写出优秀作文的重要基础。小学生仍处于成长过程, 一方面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有时不能正确很好地理解作文题目与写作题意, 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的情形, 也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写作合理地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小学生生活空间比较狭隘, 缺乏对社会与大自然的接触与了解, 忽视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悟, 写作素材积累较少。这使得小学生经常在作文时不知如何下笔, 即便是写也容易出现文不对题, 且没有充足的语言知识作支撑, 很难写出合理而有情趣的文章。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指导不到位

目前存在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以考试标准要求小学生, 让小学生在选材与谋篇布局上模仿范文去写, 给出规定的字数, 且经常完全用成人的眼光与思维去评判小学生的写作, 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不利于小学生培养写作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 小学生写作困难需教师进行积极鼓励与指导,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教师没能结合小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缺乏合理与积极的引导, 尤其对于写作基础较差与学习能力不高的小学生缺乏特别关注, 不利于及时引导其解决写作难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激发与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写作良好的起点,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成效。教师应针对现阶段小学生对语文写作心存畏惧与反感的现状, 注重教导小学生加强对作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与了解, 积极培养与提高其写作兴趣与自主性, 使其变被动写为主动乐写。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小学生容易对周围事物产生好奇与贪玩的心理特点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 进行专门的写作训练, 适当地开展与写作有关的实践活动, 使其不再将作文当做负担与任务, 而是有感而发地进行写作。其次, 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与热情, 引导其进行大胆想象与表达, 使其积极进行演讲与即兴表演, 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与适当的评价, 不断提升其写作自信心与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其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2、引导小学生注重素材积累

写出好作文需要做好平时好词、好句与精彩片段的积累。教师应注重引导小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与运用。首先, 重视写作语言的积累。小学生写作时经常出现用词不具体或不贴切的情况, 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表达, 主要是因为语言匮乏。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小学生多读书、看报, 鼓励其在语文课本与课外阅读中进行积累, 同时适当开展演讲、辩论与采访等活动, 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 体验语言的精彩与运用, 不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 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教师应善于引导小学生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人与事, 用心感受生活与大自然, 鼓励其进行思考与感悟, 并用随笔或者日记的形式将素材记录下来。同时, 教师可以布置进行优美词句或段落摘抄的任务, 鼓励小学生坚持写日记, 养成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所感的好习惯。

3、指导写作方法, 做好作文评改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维不成熟, 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指导小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引导其培养优秀的写作习惯, 并进行合理的评改。首先, 鼓励小学生练字、阅读与思考。卷面上字迹的好坏、清晰与否直接关系着作文的整体效果, 小学生可以多练字以提升作文感观效果, 并通过阅读与借鉴优秀的文章, 进行独立思考与感悟, 不断提升逻辑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其次, 做好作文评改。一方面, 教师可以对小学生的作文进行中心思想、文章结构以及语言文字等进行评改, 和他们讨论分析作文的目的与要求, 或者从学生的不足之处讲评作文, 耐心对其进行指导与鼓舞, 使其明确修改作文的方向, 运用通顺的语句、鲜明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 培养小学生自我修改能力。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自我修改, 使其发现与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其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 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 锻炼其语言组织与运用能力, 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分析、思考与总结的能力, 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但现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应引起注意, 并做好改进与提高, 以不断提升作文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子建.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之我见[J].科教文汇, 2012.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三

一、究根问底,扶正作文教学的“轨道”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就整体来说,小学作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学生方面看,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现象,至于文字方面如错字连篇、词不达意,则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学生看似掌握了书面表达能力,他们的作文也能做到有中心思想、有内容、有条理、有情感,文字也顺畅,但却让人有一种虚假的感觉……如果我们不去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勇敢地正视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过分看重形式训练,轻内容指导;重作文专门技能训练,轻作文基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片面强调“多写”,却忽略了“多读”;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挫伤儿童习作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最后导致学生文风不正或是不会作文。究其根、问其底,扶正了作文教学的“轨道”,我想会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开辟出另一番天地的。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习作的动力

1、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诱发写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如优秀“作文集”展(这当然是同学们自编的)、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同学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同学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句也参展了。全班同学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2、放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实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同时,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作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很喜欢。有了这样的“源”,还愁作文的“根”没水喝?

三、以说促写,培养学生习作的循序渐进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口头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流利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形成演讲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或者说是从人才培养的趋势来看,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训练,主要是进行思维、语言和各种写作技巧的单项训练,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抓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先,见缝插针,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路。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引导积累,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

根据语言学习长效积累的性质,小学作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上多下功夫。方法一: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是个好办法。方法二: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鼓励学生多与别人交往,多参与班、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做”中采集教材,为写作文创造出第一手材料。提倡学生每天一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哪怕是三言两语,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方法三:从多种渠道积累优美词、句、段、篇。这样,当学生作文的时候,就往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了,进而可以“随用随取”了。

4.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篇四

华岳实验小学 周 燕

联系方式: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教学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下手,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从一个学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语文水平,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语文的许多知识点:字词句的应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我把自己在教授小学语文作文时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以期共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爱写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我手写我心,一个人下笔所写的内容,可以完全的反应出他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思想认知的水平。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要做到“乐”,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

1、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在进行完激烈的拔河比赛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基于这点,每次学校组织去春游,或者开展防火演习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后,我都会让学生把活动所见、多闻、所感写下来。对于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总是能写得很真实,深刻。

2、运用"迁移"培养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不失时机的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课间也挤在一起谈论自己的这些东西。教师灵活运用这件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新的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小妹妹,可又不知买什么样的好,你们能帮帮老师吗?"孩子们一下子来神儿

了,有的推荐书包、有的推荐铅笔盒,还有的推荐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如,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说不出了,但是,机灵的孩子马上认真的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并且说得很详细,因为他们都希望老师能买和他们用的一样的学习用品。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教师再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一篇《我的学习用品》便完成了,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思维定势,打破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美籍华人反映:美国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常有独特的创新见解,而我国留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却四平入稳,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纪,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的故事就是克服思维定势采用求异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典范。许多新颖的作文题目都是来自求异思维的结果。如《为"王婆"辩屈》(源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开卷本必有益人》、《卫生所不卫生》等。

三、注重课文文本,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除此之外,还要多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四、加强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训练过程。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撰作"。可见"思"是作文的最初阶段。儿童作文是儿童思维的产物,也是作文能力表现的前提。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

年》、《步行街呼唤文明》、《"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我是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味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共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建创造出符合本曲主题的连续画面,最后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因地制宜的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作文创新能力(1)引导求异、求新思维。学生作文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读精课文,分析、探讨作者的学作技巧,获得与他人和前人不同的独特的见解,形成求异思维品质。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求异思维的思路、语言,教师应该给予分析指点、表扬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作文中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这是学生形成主见意识的幼芽,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和培植。

(2)设立自主自能作文。进行作文的自我训练是学生自我建设、独立奋斗、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不仅智力品质得到发展,首创精神也得到了培养。自主作文,通常可以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完

成,学生自主的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乐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各自优势,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拓展观察思考空间。生活是作文之源,要想作文创新,文章本体的材料必须向生活提取。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幅射、导向、延伸功能,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主见思路。

六、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

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5.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五

小学语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通过自己上课,听其他教师的公开课和评课,我认为要从“课前精心准备”、“课中激活思维”、“课后深刻反思”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做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成功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老师,要上好每节课,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对课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在头脑中要有一个初步的设想。这样,上课时才会得心应手,才会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课堂高效,光老师作好充分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必须作好充分准备。这样上课时,学生才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中激活思维是关键

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再好,但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是难题,这就要靠老师激活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提问时要找准切入点。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既是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我认为课堂提问要找准切入点,只 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是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好动、好表现自己是小学生的共同点,因此老师要抓住他们的这一共同点,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始终如一地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教“我会写”“我会认”的字时,如果教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样学生很难一直认真地配合老师。只有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课堂生成问题要灵活处理。不能机械照搬备课或者是用课前准备的台词,一定要结合学情、结合个体灵活处理,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四是要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为用好了课件,用好了多媒体,能够节约很多时间,能够调节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老师完成怎样观察、怎样思维、怎样想像的教学任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学习方法要渗透到学习过程中去。俗话说,授人于鱼,不如授渔于人。作为老师,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最终目标,而应该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得到反馈。老师在课堂上要采 用问答,练习,及小作业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深刻反思是提高自己的动力

上完每节课、每个单元或批改完一次作业,教师都要在内心有所思有所想。要把所思所想的简单记录下来,总结经验与失败,找到问题的症结,这样就会积累很多经验,教学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六

板桥镇中心小学校:许慧兰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小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大大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因此,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以朋友的身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氛围,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大胆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以及疑问带到课堂上来。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

二、阅读形式要多样化

指导学生读书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适时变化。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轮流读的形式进行。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或者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到文字的情景之中,吧文字变成生动的场景,从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素要表达的感情。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重视阅读技能的指导

(一)在阅读中重视质疑能力的训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很喜欢问,但常有一些不合理的、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无价值的问题,将原本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搞得很糟糕,同时不合理的疑问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就验证了“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句话。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学会释疑,激发创新思维,怀揣“问号”步入语文殿堂。

1、从审题中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窗户”,犹如传神的眼睛,因而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在题目处设置疑问,从而为阅读课文串起一条主线十分必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课文的课题总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人公或主要发生的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可扣紧题目重点字“壮”来引疑:课题为什么用“壮士”而不用“勇士”或“烈士”呢?经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壮士”是指特别英勇豪迈的人,而且不一定牺牲,所以壮士的称谓最合适。接着又引导;壮士的“壮”体现在哪里呢?这样,教师紧扣题目中心词“壮”字,提出问题,造

成悬念,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

2、在朗读中质疑

叶圣陶曾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课本中一篇篇文字优美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材料,因此,首先要读懂文章,我们知道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但是一味玩花架子的“读”则完全抛弃了阅读教学的这一宝贵经验。只要学生“熟读”,不要学生“精思”,却要不得。所以教学中以问促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展现的促进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

3、从重点词句处质疑

一般来讲,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继而提问,课文是怎样体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就在文中找出了体现伯父这一品质的几个方面,从而感受到了伯父的高大形象。这样,把他们的目光直接引向文章的精华。

4、从标点符号处质疑

标点符号的运用很有讲究,有些标点更是文章的精妙之处,其表达的效果是难以用文字表白的。如在《穷人》一课中,文中的省略号多次出现就让学生非常好奇,然后同过查阅省略号的作用后了解到,这些省略号表现出了桑娜忐忑不安和矛盾的心理,最终他和丈夫在矛盾挣扎中选择了穷人的善良,决定抚养死去的邻居留下的两个孩子。

5、从课文的插图生疑。

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可以是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是观察能力。

(二)在阅读中重视知识能力的训练

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包括字、词、句、段、篇五个流程,其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分类分块系统地训练。从句子的结构、句型以及句型方面的转换方面入手,有条不紊地进行训练。不仅如此,还要把句子训练与讲读课文相联系。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可以在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弄清楚段落的主要内容,理解段落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等。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弄清段落的主要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四、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应以能力水平为中心。具有发展性、激励性,是开放式、多样化、过程性的评价。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多元、性格多样。因此,教师在评价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给予恰当的评价。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

阅读,是小学生汲取知识的源泉,是小学语文课标要求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知道阅读时,一定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011

7.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一、激发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乐于去学, 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冲动, 积极主动地去学。学生自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对知识的解析, 那么就会在无形中提高学习质量, 变苦学为乐学, 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小学生, 激发兴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什么都好奇, 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小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鲜明的色彩, 逼真的外形, 连续的动作都是小学生关注的, 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 学习手法也变得多样性, 不再单一。比如《桂林山水》一课, 这篇课文是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文章的语言文字虽然很美, 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显得很空洞, 因为学生们几乎都没到过桂林, 所以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难以打动学生的心, 那么对课文所描绘的景物就不能自心灵深处抒发出感情, 对课文的中心感情理解就不会透彻。可是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 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会让学生有“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之感, 那么学生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 学生就愿意主动去学习了。

2.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所要传授的知识熟练于心, 对于这一课知识的每个细节, 每段情节都有了判断, 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课文中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教授古诗的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死记古诗, 硬背诗意及中心, 学生不但会对知识产生抗拒心理, 而且还不容易吃透知识, 这样其实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易懂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幕江吟》这首诗, 诗中描写的是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 用绘画的方法, 把这份美景描绘出来, 蔚蓝的天空下水平如静, 岸边柳树倒垂, 池里荷花开得正艳, 日落的太阳照得水面一半红一半绿, 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明。这样不但把诗人的意境描绘出来了, 学生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而且学习兴趣也容易被调动。

3. 利用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 思想性、趣味性都比较强,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兴趣。因为小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不能长时间单纯地接受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不知不觉中吸收知识。教师在课内适当地增加游戏内容, 使学生手脑口眼耳齐动, 这样易使学生获得多知识, 开发智力,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享受知识的乐趣。如讲《镜泊湖奇观》一课时, 让学生当“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 去观赏幻灯片上或录像中的美丽景色, 在游览过程中“游客”提问, 由“导游”或者其他“游客”回答, 教师适时地点拨或解疑。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完成了教学任务, 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二、探究合作, 促进学习能力

1. 注重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成, 并引导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一切动态, 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要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题材, 精心设计导语, 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去学习, 去探究新知识, 发现问题, 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 在阅读释疑中, 教师可以着力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优选”, 以便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小结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顺自主学习的过程, 为学生以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2. 加强协作,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不是一个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知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也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组合作的学习, 要让学生知道要互相尊重并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 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集思广益, 协同发展, 学会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 和同伴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但是语文的学习也离不开个人揣摩、感悟、分析、探究。所以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张扬, 而且在学生提高了合作交流、合作技能的同时, 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也便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效率。

3. 启发思维,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法比较教条单一, 教师一味地灌输, 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 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因为已经养成习惯, 学生没让自己的思想动起来, 甚至封闭了自己的想象。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开启潜藏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对知识有要求,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质疑, 是深思的结果。学生能质疑, 说明学生已经开始深入知识, 并对问题进行了思考, 开始探索问题, 也就是开始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以思导学, 使学生在学中寻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促进。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 创新

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会觉得作文教学比较难,教学的时候,老师无从下手,学生也没有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并且学生平时也很少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存在无话可写的情况,并且写出来的东西也不贴近生活。小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注重怎样去教学生,却忽略了学生喜欢写一些什么内容,喜欢听什么样的课。而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时间长了学生容易失去兴趣。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有感情的。

一、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写作的时候没有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自身的思想和心智还不成熟,思维能力也比较差,但是小学生有其天真活泼的一面,所以写作文的时候应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其进行表达。但是现在小学作文往往没有真情实感,并且一般一个班级的作文只有一个模式,字词对堆砌的情况比较严重,表达的时候方式比较少,没有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作文模式化情况严重

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让学生先模仿,然后再独立的进行写作,这个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老师的引导方式不合理,学生作文就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模式化情况。现在网络非常的发达,小学生往往会在网络上找一些作文模板,虽然增加了其词汇的积累,但是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抄袭情况,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但模式化严重,而且也缺乏创新和情感。

(三)教师的示范性达不到要求

小学生自身的模仿能力比较强,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最喜模仿的是自己老师。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小学生自身的视野会比较广阔,并且其独立的意识和思想更强,比如说一些学生在写了作文之后,会产生想要了解老师作文水平的情况。面临这种情况,老师便非常有必要进行示范,让学生信服自己,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还不应该嫌学生的作文进步比较慢,而是应该先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

(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做到贴近生活

作文写作就是将积累的素材写成比较流畅和完整的句子。素材往往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若是和生活实际没有关系,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升级。现在作文写作的时候,学生只能在教室里面写,并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观察生活,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是到处拼凑、堆砌了一些词语,真情实感严重缺乏,没有将小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怎样更好的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一)合理的将多媒体利用到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作文教学而言,想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必须提高其对于作文的兴趣。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小学生对作文兴趣的培养。老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多媒体的先进手段利用起来,让作文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关注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去思考。比如说老师让学生描写一种动物的姿态前,可以用多媒体将相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写作的时候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真正教会学生进行生活的观察,从而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加愿意去表达,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必须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进行真实情感的表达。作文是和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的,其是来源于生活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手段合理,让学生更好的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素材的提炼,在写作的时候,用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好的描写生活。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进行观念的改变。首先有必要打破教室的局限,带着学生走进公园,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世间万物的生机和活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花草树木、鸟兽鱼虫都是其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学生感受自然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素材的积累;其次,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观看和参与的同时,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学生参与进去,有了真情实感,写作的时候自然不会无话可说。

(三)鼓励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文章,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进行视野拓宽的同时,做好素材的积累,并且学生还会有意识的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老师在选择课文阅读资料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和小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符合的东西,这样他们才会更加有兴趣。在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本身的魅力,并且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素材的积累,在以后的写作中进行应用。并且,老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讲解文章中的优美片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改变思想,按照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在提高老师教学水平的同时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谈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09)

[2]蔡春玲.新形势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文教资料,2011(29)

[3]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4]李曉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05)

[5]张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3(17)

[6]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9)

上一篇:java软件工程师英文简历下一篇:校园营业厅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