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2024-07-04

小班幼儿游戏方案(共12篇)

1.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一

一、生活活动:

活动一《点名》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熟悉班中幼儿的名字。

活动指导:

方法一: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我来了,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

方法二:当老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课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朋友是谁呀?”

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老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等问题,引发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

日常活动:教师每天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介绍班级中的朋友。 活动二《宝宝学吃饭》

教幼儿拿饭碗、调羹的正确方法,能坐定进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活动指导:

1、用图片,讲述,演示的形式告诉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引起幼儿想要自己进餐的愿望。

2、幼儿一起谈谈:图片上的小弟弟在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样吃饭才正确?

3、请个别小朋友示范吃饭时是怎样坐的。

4、请小朋友到桌子前看看,幼儿说说谁进餐的姿势最好。

二、运动活动:

活动一《糖宝宝》

活动目标:练习翻滚的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糖宝宝的头饰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学习开飞机的动作。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引起幼儿的兴趣。

3、幼儿扮演糖宝宝,教师扮演工人叔叔,糖宝宝四散在各处,当“叔叔”说:“机器一开,骨碌骨碌,糖宝宝出来了。”幼儿立即从四处爬处或滚出。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4、引导幼儿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幼儿园小班游戏活动方案】

活动二《给爸爸妈妈送糖果》

内容和要求 :

1、练习手脚着地屈膝向前爬行的动作。

2、培养幼儿关爱父母的情感并感受集体游戏的愉悦。

材料和环境创设:

1、爸爸、妈妈的画像。

2、幼儿实践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如垫子,糖果,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学做小乌龟、小兔、小鸟、小鱼、小鸭等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二、自由探索

1、提供垫子、“山洞”等让幼儿自由玩,随意爬。

2、观察其玩法,教师引导爬行。

3、教师引导集体练习四肢着地爬。

三、游戏:我给爸爸妈妈送糖果

1、讲解要求,教师示范。

2、小朋友送糖果:爬草地——钻山洞——送糖果。

3、表扬玩得好的幼儿。

四、放松运动

共同分享糖果。

游戏活动一:“小小瓶子真好玩”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探索欲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动这个玩玩那个。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设计这个活动,引导、启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在这样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去感受、获得知识经验,既让孩子享受了过程、获得了快乐,又能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活动,感受玩瓶子的乐趣。

2.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二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 通过模仿、想象,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范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二、角色游戏的影响因素

1.环境布置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吉欧教育认为, 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游戏环境不仅包括空间、场地布置, 还包括各种游戏材料。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大多是无意注意, 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 他们随意性较强, 同时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甚至是匮乏的。 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 他们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 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离不开具体的游戏材料, 离不开周围具体环境的刺激。 对他们来说, 游戏中具有组织能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材料和同伴的模仿。

小班幼儿看到好玩的游戏材料和同伴游戏或者老师的示范, 都会激起他们玩游戏的欲望, 这些都能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 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 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强, 使得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游戏材料。 老师在帮助学生开展游戏时, 要注意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并且保证充足的数量, 以免因引起争抢, 引发他们开展游戏的愿望。 在小班, 为了避免幼儿争抢玩具, 在一个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少一些, 物体的数量应多一点。 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 多布置一些幼儿感兴趣的, 并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环境, 使幼儿置身于相对真实的社会情境之中, 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在角色游戏中制作爸爸、妈妈、医生的头饰, 区分角色, 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影响

游戏中, 由于小班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 表现能力不强, 且小班幼儿喜欢平行游戏。 因此, 他们较难玩好角色游戏。 教师应当成为幼儿游戏中的引导者, 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明确角色分工和游戏规则;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玩伴, 和幼儿一起游戏;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自由想象、玩耍、交往。 教师应该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 在出现纠纷的时候, 适时介入游戏, 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小班幼儿刚开始不太会玩游戏, 他们在娃娃家中只会把娃娃抱来抱去, 小客人们不知道去哪里, 老板们在店里也无所事事。 这时老师可去“娃娃家”当客人, “笃笃”敲门, 引导幼儿招待客人, 让娃娃家的姐姐买吃的, 妈妈做饭等。 在菜场, 做客人排队买菜、问老板什么菜好吃? 多少钱一斤? 提醒幼儿能在各个区域游戏进行游戏, 不要乱跑, 避免摔倒。

三、指导方法

⒈参与式介入法:参与式介入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 介入幼儿的游戏中, 一般可以采用平行式介入发和交叉时介入法。 比如:老师以小客人的身份一同参与游戏, 引导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如何招待小客人。

2.平行式介入法:教师在幼儿附近, 和幼儿参与相同的游戏, 利用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玩游戏, 目的在于吸引幼儿的注意, 引起幼儿的模仿欲望, 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3.交叉式介入法: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以游戏情节需要的动作、语言指导幼儿游戏的发展。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 教师则扮演配角, 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反应。

四、如何有效指导

教师需要先观察幼儿的游戏, 只有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 才能给予适时正确的指导。

首先, 先把握好介入游戏的时机, 根据观察需要而定, 我们必须先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是否要介入游戏, 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并且拓展游戏。 反之, 我们不仔细观察游戏, 匆忙打断游戏, 就会破坏孩子们的游戏, 导致游戏的破裂。

其次, 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 教师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时, 不要过于急躁地介入游戏的游戏, 必须选择适当的指导方式参与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 无论是采用平行介入游戏还是交叉介入游戏或者是垂直的干预指导幼儿游戏, 教师都应该仔细观察, 根据实际游戏情境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

最后, 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材料指引和言语引导等策略指导幼儿的游戏。 同时要把握游戏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症下药, 不可以影响游戏的过程。

五、及时有效地评价游戏

游戏后的评价, 对于指导幼儿玩好游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活动发现好的榜样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今天曹俊杰小朋友的煎饼店生意特别红火, 这是为什么? 因为他叫卖声音特别响亮, 而且招呼客人很热情, 引导幼儿思考, 共同解决问题, 避免出现意外。

3.小班幼儿亲子游戏的开展 篇三

关键词:小班幼儿;亲子游戏;价值意义;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0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完善,学前教育也逐渐发展的更好。亲子游戏作为最先发生的游戏,也是幼儿园的一种重要游戏种类,对幼儿的成长发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亲子游戏作为幼儿与家长的一种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幼儿与家长更好地相处。通过亲自游戏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亲子游戏对幼儿生长发展的意义

亲子游戏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1]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增进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让孩子能够愉悦身心,生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并且孩子与父母多沟通交流也会促进孩子认知、情绪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感受亲情的温暖,也学会传递温暖;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许多亲子游戏中都贯串儿歌以及语言问答等游戏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婴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发音的兴趣。婴幼儿的学习能力都很强,耳濡目染,幼儿的语言得到发展;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儿童在4岁以前,和同伴进行游戏时,基本上都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而亲子游戏由于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儿童能够很好地承担游戏合作的角色,因而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健康的发展。进行亲子游戏时,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幼儿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动作。亲子游戏中的运动游戏能够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等。让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都能够得到发展;亲子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和品德的培养。婴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对婴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让婴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学会分辨对错,知道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这样还可以缩短婴幼儿掌握良好习惯和品德行为规则的过程,让婴幼儿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规范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游戏

由于小班幼儿是刚入园,对周围的环境是感到非常的陌生和害怕的,会更加的依恋父母。这个时候,亲子游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缓解情绪的方法。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亲子类游戏来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游戏,让幼儿慢慢的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感受幼儿园的生活。当然亲子游戏的开展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亲子游戏使幼儿产生安全依恋,不良的亲子游戏会使幼儿感到焦虑。[2]并且亲子游戏的开展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不同的,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其实是以独自游戏为主的,但是在亲子游戏中,幼儿是与父母一起游戏的,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向父母寻求帮助,在父母的引导下完成游戏。还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以及他们的父母一起进行游戏,不仅让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也可以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相互之间共同发展也让幼儿完成了游戏,有了成就感。

三、家庭中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就是父母和幼儿,所以亲子游戏的开展地点不一定是要在幼儿园,也可以是在幼儿家里。每周亲子游戏的开展频度不低于3次,亲子间每次进行游戏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亲子游戏的种类不少于5种,当亲子间的游戏达到以上的标准时,就认为其是“亲子游戏”。[3]并且中国的家长大部分就只重视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很少关注幼儿的游戏交往,认为游戏是浪费时间,学习知识更重要。往往就是这样的想法,扼杀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幼儿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不仅在知识方面,在游戏上也要有所发展。所以,家长应该经常在家庭中组织亲子游戏,在家庭中组织游戏时,不仅父母可以参加,爷爷奶奶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通过在游戏中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父母也可以通过游戏来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父母要以相互尊重的心态进行游戏,有问题出现时,不以高傲的姿态去呵斥幼儿,要耐心引导,和幼儿一同完成游戏。因为是在家中进行游戏,父母可以特意去制造一个幼儿游戏环境,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游戏当中去。在家中进行的亲子游戏也有可能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的硬件环境准备等,无论是什么环境下发生的亲子游戏,家长都要好好的配合幼儿,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随机发生的亲子游戏氛围可能会比刻意去创造的游戏氛围更让幼儿感到舒适。

四、亲子游戏的发展

亲子游戏是幼儿最早发生的一种游戏方式。亲子游戏的主要参与者就是幼儿与父母,开展地方可以是在幼儿园或者是在家庭中,无论是在哪里,只要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亲子游戏就会发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该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幼儿园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进行组织宣传亲子游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亲子游戏;还可以在家园手册上进行一些宣传;让父母亲自参与到游戏当中,自己亲身体会亲子游戏带给自己和幼儿的感受。父母自己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了解亲子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组织开展适合幼儿的游戏;并且亲自为幼儿挑选玩具,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亲子游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园和家长都应该正确的对待亲子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亲子游戏又是先于其他游戏发生,对幼儿更加重要。因此,幼儿园和家长应该多组织一些亲子游戏,不仅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也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民.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

[2]骆劲华.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得关系[J].早期教育,2013(12):25.

[3]刘媛.北京市回龙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4.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设计方案 篇四

1.利用游戏情境,练习双脚跳。(重)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难)

3.体验小青蛙跳荷叶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荷叶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小蝌蚪》,引导幼儿进入情景

(1)师问:咦,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呀?

小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呢?(鼓励全体幼儿尝试双脚跳)

小青蛙另外两只脚要怎么做?这样子跳就更像小青蛙了,小青蛙们,我们再来跳一跳吧!(鼓励幼儿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2)师:今天天气不错,小青蛙们,快到妈妈这里来,咱们一起去荷塘里玩!(加深难度,鼓励幼儿双脚向前跳)

2.进行游戏“跳荷叶”

(1)教师明确游戏规则

师:哇,你们看池塘里有好多的荷叶啊,咱们今天就来玩儿跳荷叶的游戏吧!小青蛙们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了,千万不要掉进水里。我们跟着音乐来跳,音乐停了,就赶快从荷塘里跳出来,回到妈妈身边,好不好?(音乐响起)好了宝宝们,你们去玩吧!

(2)音乐停,请个别幼儿示范,分组练习

师:刚才妈妈看到这个小青娃跳的真好,请他来跳一跳。还有哪个小青蛙想来跳一跳?(个别幼儿示范,强化优点,提出建议)

下面,妈妈请摸到头的小青蛙再去荷塘里跳一跳!(分组练习,进行指导)

3.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边跳边游进行放松

教师:小青蛙们跳累了,跟着妈妈一起坐在荷塘边,捶捶腿,休息休息!孩子们,跟着青蛙妈妈,咱们到河里游玩吧!带领幼儿边游泳边跳,跟鱼妈妈说再见。

5.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五

活动地点:幼儿园塑胶跑道一、塑胶跑道二、2号门旁。

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

参加人员:中班家长与幼儿

活动目标:

(1) 通过好玩的亲子游戏,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情感。

(2) 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幼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 培养幼儿与父母或同伴之间共同克服困难夺得胜利的精神。

(4) 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亲身体验体育活动的魅力。

活动一:《团结合作齐运球》

负责人:

活动准备:

小推车六辆、皮球六个、塑料筐六个

活动地点:塑胶跑道一

活动玩法:

家长抓住幼儿的脚踝,幼儿双手撑地向前爬行,爬到跑道中间放皮球处停下,家长扶起小推车,幼儿抱起塑料筐里的皮球自己坐进小推车内,由家长推着幼儿跑向终点,到达终点后,幼儿下车后最快举起皮球者为胜者。

活动规则:

1、家长不能用手抱住小孩子的大、小腿,只能抓住小孩子的脚踝处。

2、活动结束后请家长和幼儿把推车和皮球放回跑道中间塑料筐的位置。

活动二:《揪尾巴》

负责人:缪园园、吴碧诗、周敏、黎永红

活动准备:音乐、播放器、尾巴二十条、栅栏若干。

活动地点:2号门旁的塑胶地面

活动玩法:

孩子和家长分别将一根彩色尾巴系在后腰间,音乐响起,由家长背着幼儿,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幼儿去揪别人腰后的“尾巴”,并且尽力保护自己和家长的“尾巴”。音乐结束后,揪的尾巴多便为胜。

活动规则:

活动中只能由幼儿去揪尾巴,家长不能揪。

活动三:《小兔运萝卜》

负责人:

活动地点:塑胶跑道二

活动准备:小兔头饰大人的六个,小朋友的六个,空气棒六个,白萝卜胡萝卜各12个、塑料筐12个、桌子三张。

活动玩法:

家长与幼儿站在跑道起点,共同用腿夹住空气棒,一齐跳到终点的塑料筐里一人抱起一个萝卜,然后掉转身跳着把萝卜运回起点放在塑料框里,往返两次,先运完四个萝卜为赢。

活动规则:

1、每人每次只能拿一个萝卜,大人拿白萝卜,幼儿拿胡萝卜。

6.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六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集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在上完课后,小朋友没有事做,就显得有点不安分。

如果学会一点简单的小游戏,让他们做做,效果肯定非常好!

几个”宝贝手指谣”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对于婴幼儿来说,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是手,得到锻炼的是大脑。手的动作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密切和重要关系,对语言、视觉、听觉、触觉等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助益。

其实手指谣并不难,想要宝宝高兴起来也不难,只要你想学就很简单。

1.一个手指点点点 (伸出一个手指点宝宝)

两个手指敲敲敲(伸出两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敲)

三个手指捏捏捏(伸出三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捏)

四个手指挠挠闹(伸出四只手指在宝宝身上轻挠)

五个手指拍拍拍(两个手对拍)

五个兄弟爬上山(从宝宝的下身做爬山状)

几里古噜滚下来(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挠)

2.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拍拍你的双手)

手指伸出来,(伸出你的食指)

眼睛在哪里?(用一种夸张的语气问)

眼睛在这里,(指你的眼睛)

用手指出来。

(一边指着你的眼睛一边用眼神鼓励你的孩子)

灵活变化:可以把眼睛改成其它任何一个身体部位,比如鼻子嘴巴等等。这个游戏教会孩子认识五官和身体的部位,让他增强自己的身体意识。

3.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兄弟(唱大戏),

小妞妞(抓住孩子的小手,边点着她的手指头边说)

爬呀爬呀爬上山(食指从胳膊一步步点到肩膀)

耳朵听听(捏捏耳朵)

眼睛看看(点点眼睛)

鼻子闻闻(点点鼻子)

嘴巴尝尝(点点嘴巴)

咯吱一下(停顿,突然把手伸到孩子脖劲处,咯吱一下,以后每次孩子都会惊喜地等着这一时刻)

4.黄老先生有块地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鸡(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其他手指握拳,上下做啄状),咿呀咿呀哦,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鸭(右手手心盖上左手手背,上下扇),咿呀咿呀哦,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他在田边养小羊(两手放头顶,伸出拇指食指,其他手指捏拳),咿呀咿呀哦,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黄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哦。

7.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七

一、认识球类游戏材料, 是激发幼儿兴趣的第一步。

我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他们有的玩过球类玩具, 而有的与球类玩具接触的较少。 展开趣味玩球活动的第一步, 我们提供了用彩色不织布制作的动物球, 让幼儿对于球类有初步的认识。我们向幼儿提供青蛙球、小猪球、小熊球、熊猫球等布球, 让他们先对动物球有初步的认识, 并尝试玩球。 这些卡通球不仅造型可爱, 非常吸引幼儿, 而且质地柔软, 具有很强的安全性, 适合小班幼儿活动。 另外, 我们还提供了篮球、足球、海洋球、羊角球、乒乓球、橄榄球等, 丰富的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 让每位幼儿都有充分体验的机会, 让幼儿在多样的活动材料面前、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带动下主动地探索。

在幼儿对球类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玩球方法后。 我们逐步增加曲棍、呼啦圈、彩虹桥、独轮车等辅助材料, 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玩球方法, 在增加辅助材料的基础上, 活动的要求、难度都会有所提高, 活动内容也更丰富,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玩球兴趣。

除了提供幼儿园购买的球类玩具外, 我们还利用一些废弃物品等材料制作球类活动的辅助材料, 例如赶球棒、投球箱等, 这些辅助材料造型新颖、色彩鲜艳, 不仅从感官上激发幼儿游戏和探索的欲望, 而且进一步丰富球类游戏的内容, 提高幼儿玩球的持久性。

二、创设有趣的情境, 增强球类游戏的吸引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球类游戏情境能够促使幼儿情感参与, 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球类游戏的主动性, 持续提高游戏兴趣, 并体验快乐。 球类游戏情境的创设, 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1.情境、角色的选择。 选择幼儿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和游戏角色, 是最理想的活动选材。 幼儿熟悉, 是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 新的知识必须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 这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 在幼儿熟悉的情境中, 引导幼儿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 或者与自己熟悉而喜爱的角色形象一起去玩球、去运球、去闯关, 这样的游戏一定能调动幼儿的全部热情, 成为这个活动有效开展的最大动力。 幼儿喜爱模仿各种小动物, 小动物的角色形象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 在我们开展的 《小企鹅运冰块》、《勤劳的小蚂蚁》、《小兔乖乖》等活动中, 都有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 幼儿在模仿小动物的活动中不断学习各种玩球技能, 提高动作水平。

2.环境创造逼真。 情境的创设离不开环境的创造, 离不开各种道具、器材等辅助材料。 为了创设逼真的情境, 突出游戏主题, 我们在场地的选择、环境的布置、玩球器材的装饰和辅助材料的选择上都要考虑逼真性。 例如在《小企鹅运球》、《小猴摘桃》教学中, 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小企鹅、小猴子的头饰或胸饰让幼儿佩戴, 帮助幼儿进入角色。 在《小猴摘桃》中, 可以将球装饰成桃子的样子, 鼓励幼儿双腿弯曲下蹲往上跳跃, 去摘桃子。 在完成情境的构思后, 我们结合情境创设和制作符合情境的各种场景布置、道具、头饰、胸饰等, 使得情境更真实和逼真。 例如在《把球滚进大嘴巴》的活动中, 我们用纸箱制作了多个长大的“大嘴巴”, 让幼儿把球滚进去;在《森林音乐会》的活动中, 我们不仅制作了许多的小树、小花、小草, 还制作了森林音乐会的邀请函;在《老鼠偷蛋》的活动中, 我们准备了大小两种头饰, 教师当老鼠妈妈, 幼儿当小老鼠。

3.教师投入游戏情境。 教师在幼儿眼中是方向标, 如果教师积极融入游戏, 那么就会促进幼儿更投入游戏。 首先,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幼儿一样, 也是游戏参与者。 教师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小动物的妈妈、 挑战队队长等与幼儿一起参与球类游戏, 共同接受挑战。 其次, 教师的语言要融入球类游戏情境, 在指导幼儿和提出要求时, 教师语言不能脱离游戏内容。 最后, 在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要结合情境做相应的总结, 使得整个活动更完整。

三、通过活动环节的层层递进保持幼儿的活动兴趣。

1.情节的合理与发展。 根据观察, 幼儿熟悉的角色形象是增强活动趣味性的一项重要因素, 连续的、完整的情境能保持幼儿的活动热情, 让幼儿有始有终地积极参加游戏。 在环节设置时, 充分考虑连贯性、递进性, 例如喜羊羊带着布球炸弹经过草地、小桥里的重重挑战最后打败灰太狼, 保护羊村。

2.活动难度的提升。 和其他的体育活动一样, 球类游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幼儿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动作难度。 例如在《勤劳的小蚂蚁》中, 幼儿扮演小蚂蚁的角色用曲棍球棍赶球, 第一次是自由赶球, 只要将球赶到终点即可, 但第二次要求按照地上的直线把球赶回家, 第三次要绕过障碍物把球赶到终点。 这样在第一次赶球的过程中幼儿比较自由地练习双手持棍的赶球动作, 第二次按照一定的方向赶球, 第三次躲避障碍物赶球则对手眼协调性和身体灵活性有更高的要求。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 完善球类游戏活动的内容。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在球类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我发现有一些情境的创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一些场景布置的过程考虑不全面, 场地设计不合理或者道具制作不够细致, 导致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 于是我们及时记录每次的活动情况, 及时总结和反思活动情况, 期望在下一次的球类游戏时做到更好。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1.幼儿对于某一种球类活动材料往往有一个兴趣周期问题。 当一种球类活动材料刚出现时, 幼儿往往很有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后, 对该活动材料兴趣逐步降低, 在没有老师的指导情况下, 会呈上升反复状态。 因此, 我们必须在活动过程中多关注幼儿参与游戏的情况, 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活动形。

2.设计丰富多样、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球类游戏是对教师的考验。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幼儿参与球类游戏的兴趣, 我们要提供丰富的材料, 创设不同的情境, 设计变化的游戏环节, 这对教师的观察力、创造力、游戏组织能力都是一种挑战。

8.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探究 篇八

【关键词】区域游戏 命名 环境 规则 内容选择 指导

区域游戏可以促使小班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与同伴、老师产生交流。因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就班级区域游戏的开展从区域游戏的命名、环境的创设、规则的建立以及区域游戏教师的指导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区域游戏活动的命名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更加注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老师会从幼儿最感兴趣的点来思考问题。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也是如此,区域游戏的命名更加儿童化,还会引导幼儿参与到区域游戏名称的商议中,充分考虑幼儿的意愿,幼儿在商议的过程中了解了各区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师幼共同给各区域取名。“巧手乐园”“聪明屋”“建筑小工地”“奇幻世界”“魔力宝宝秀”等等,这些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名称是在孩子们和老师的共同商议下完成的。命名结束以后,我们还会给这些名称配上卡通的图标、规则标志等,在区域周围入口处张贴,位置都非常醒目,让幼儿一看就对各游戏活动区域内容设置一目了然。当然区域游戏名称在每个区域内不仅仅只是一个标志,更重要的是将所蕴含的意义赋予其中。比如巧手乐园,注重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在区域内的锻炼让每一位幼儿都拥有一双小巧手;魔力宝宝秀是昆山电视台的一个综艺电视的名字,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宝宝能让大家看到自己的才艺。区域游戏的名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游戏;这些名称同时也折射出游戏的魅力,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感染。

二、 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

区域游戏环境是指为幼儿提供区域游戏活动的条件,包括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更多注重环境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动态性,且与幼儿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区域游戏的空间设置、游戏材料(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的提供和游戏的常规要求等都应有利于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区域环境之间积极互动。

(一) 区域环境情境化

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对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区域活动来。所以在布置区域游戏环境时,我们有意识地将环境情境化,这样就能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徜徉在玩中学、学中玩情境中,最终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比如在小班《春天真美丽》这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主要目标是:知道春姐姐来了,花儿开放了,柳树发芽了,小草变绿了,小蝌蚪游来了,天气暖和了,喜欢观察周围花草树木,有爱护它们的情感。因此我们在美工区环境中营造了一个春天的氛围。花园内孩子们把折好的小花、迎春花放进去,路的两旁,孩子们卷的柳树发芽了,小池塘里,孩子们点画的小蝌蚪栩栩如生。在孩子们每天的努力下,春天慢慢走近了美工区。孩子们不但与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了互动,同时与美工区的环境进行了互动,在春天的情境中,更好地认识了春天的花、柳树、蝴蝶、蝌蚪,进一步感受到春天这个烂漫季节的快乐。

(二) 区域环境趣味化

区域环境的趣味化既能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更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愿望,所以我们在设计区域环境时更加不能忘记体现区域环境的趣味化。这样,才能让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成为孩子们体验生活的最佳场所,成为孩子们自由畅想的展示舞台,进而让我们的区域游戏更能体现游戏化,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不是来学习,而是来玩的,真正体现“玩中学,玩中求进步”的精髓。比如在益智区游戏环境创设时,我们既要兼顾启智性,更要注重趣味性:每一种材料的投放,要看一看,它是否能够引起幼儿操作、摆弄的兴趣,孩子们是否愿意反复使用,而不是玩一次就不想再玩下去。再比如设置阅读区环境时,我们需要精心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可操作的材料,让阅读不再枯燥。一些小木偶、指偶、头饰、图书主人公的服饰会让阅读更加游戏化,尤其是小班幼儿,色彩鲜艳、活动的环境让他们阅读时注意时间延长,更感兴趣,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三、 区域游戏规则的建立

区域游戏场地一般都不是很大,幼儿身在其中往往会有冲突、碰撞,那我们如何来避免这些负面影响,让区域环境充满合作、协商,成为孩子们乐于交往的环境呢?区域游戏规则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规则可以是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可以随着区域游戏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规则要得到幼儿的认可,孩子们认可以后,那么他们会对游戏规则心悦诚服,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同时对规则的认可可以促进幼儿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扩大幼儿在游戏中的思维空间。比如收拾游戏材料往往是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起冲突的过程,所以我们尝试以自编儿歌的方式引导幼儿按儿歌的要求来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在游戏中我们往往看到操作材料掉到地上以后,孩子们互相推诿说不是自己的责任,我们就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来制定游戏规则,懂得玩具宝宝在地上也会不开心的道理,让幼儿要及时捡起来。在游戏中,我们还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小班的规则要定得具体,易于孩子们理解,这样才能促使幼儿好习惯的养成。

四、 区域游戏内容的选择

1. 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始终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有的放矢地选择区域游戏内容。《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们的区域游戏也不例外。我们不能认为我们的孩子年龄还小,生活经验不丰富,所以一些复杂的区域游戏就让年龄大一点的大班孩子来玩,小班的孩子就不能参与,其实这些都是误区。区域游戏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才能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才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比如以前水彩颜料的使用,在小班往往觉得孩子们会把身上弄脏就不用了,其实不然,小班的孩子已经有了玩色的愿望,我们只要正确对待,与孩子一起制定好玩色的规则,正确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你会得到孩子们非常有创意的玩色作品。

2. 区域游戏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规划幼儿自主生成的区域游戏内容。我们提供的区域游戏内容,往往在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发生些许变化。所以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会调整,重新规划游戏内容。比如阅读区的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会跑到茶馆去泡了一壶茶带到阅读区喝,你会发现就会有孩子跑来告状:“老师,茶是不能带到图书吧的。”我看到了孩子们的需要,在茶馆的一角开辟了阅读区,让孩子们有一个休闲看书的好去处,茶馆的生意一下子就好起来了,看书的小朋友也更加安静了。用心观察,通过逆转思维,孩子们在游戏中有了更多的新鲜感,也更加贴近了孩子们的生活。

9.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九

目标:

1、通过抓水果的游戏,能感知手的大小与所抓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引发对抓握方法的兴趣。

2、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学习在集体中交流。

过程:

一、说说手的本领,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1、说说2只手有哪些本领?

2、今天来做个游戏,看谁的手本领大!

二、游戏:抓水果,感知手与水果的多种关系。

1、让幼儿拿水果(2次)

◇幼儿自己拿、数橘子。

◇交流:我拿了几个?比比谁拿的多?谁拿的少?

◇老师示范拿橘子,数数拿了几个,说说为什么比幼儿拿的多?

(感知手的大小与所抓水果数量之间的关系)

2、再次拿水果(1次)

◇幼儿自己拿、数龙眼。

◇交流:我拿了几个?比比谁拿的多?谁拿的少?

◇请个别幼儿示范拿龙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感知水果的大小与所抓数量之间的关系。)

3、看看,还有什么水果?(香蕉)

◇幼儿自己拿、数香蕉。

◇请个别幼儿示范拿香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说清自己用什么方法拿到更多的香蕉。)

三、延伸活动,对抓握方法感兴趣。

10.小班幼儿手指游戏 篇十

1、种子发芽

种下一粒籽呀,发了一颗芽。顺着南瓜架呀,慢慢往上爬。爬呀爬,爬呀爬,几天没浇水呀,焉了。

2、剪刀石头布

(一)一把剪刀,一块石头,变成小白兔。

一把剪刀,两把剪刀,亲亲小白兔。一把剪刀,一块布,抓住小白兔。

一块布,两块布,我是老鹰,不是兔。3、剪刀石头布{二} 一把剪刀,两把剪刀,变成小白兔。一块布,两块布,变成花蝴蝶。一把剪刀,一块石头,变成蜗牛在散步。4、手指点点

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变小花。

5、五根手指变变变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牙刷,刷刷刷。两根手指,两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白兔,跳跳跳。三根手指,三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叉子,叉叉叉。四根手指,四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五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变变,变成大老虎,嗷嗷嗷。6、切土豆

切土豆,切土豆丝,切土豆,切土豆片,切土豆,切土豆,丝丝丝,切土豆,切土豆,片片片,土豆,土豆,丝丝丝丝丝。土豆,土豆,片片片片片。7、好孩子,坏孩子

长萝卜长萝卜,长长。包饺子包饺子,捏捏。好孩子好孩子,拍拍肩。坏孩子坏孩子,就是他。

8、三条鱼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好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三条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9、黑猫警长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

开着汽车,开着汽车,呜呜叫。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跑。

一枪一个,一枪一个,全干掉。

10、五根手指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

食指是妈妈。

妈妈织毛衣,织织织。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拍拍拍。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会跳舞,啦啦啦。小拇指就是我,我会敲小鼓,咚咚咚。

11、我们都睡了

小个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个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

12、五只小猴荡秋千

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呕呕呕。四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呕呕呕。三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呕呕呕。两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呕呕呕。一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呕呕呕。

13、小司机

嘀嘀嘀!嘀嘀嘀!我是一个小司机。

爸爸妈妈上车吧,我送你们上班去。

14、大木桶

手上有个大木桶,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孔,让我看看有什么。原来躲着毛毛虫。

15、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16、五指谣

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 食指,是妈妈,妈妈织毛衣,织织织 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拍拍拍 无名指,是姐姐,姐姐会跳舞,啦啦啦 小拇指,就是我,我会敲小鼓,咚咚咚

17、宝宝的小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 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

18、幼儿园像我家 幼儿园像我家 老师爱我我爱她 老师夸我好娃娃 我说老师像妈妈

11.巧用游戏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游戏;自理能力

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园的盥洗、进餐、午睡、整理玩具、日常劳动等活动,都是小班幼儿必须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现在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其实已无意间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的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导致孩子们入园之后自理能力严重缺失。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幼儿园,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会孩子一定的自理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的起点。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才有助于幼儿独立自主、自信心和责任心的形成,对幼儿今后的生活才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环境濡染,增强自理意识

环境能与幼儿较好地互动,也是幼儿表达和分享经验的平台,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当幼儿出现生活习惯不良时,教师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提示规则的行为习惯,让环境成为幼儿无声的老师。

在活动室的不同地方,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张贴各种提示标志,如,午睡室门口张贴一连串小脚丫,意在让大家脱掉的鞋子摆在此处;午睡室里张贴一个月亮姐姐睡觉的姿势,意在进入午睡室不要有声音;洗手间地面张贴一张哭泣的脸,意在不要浪费水等等。这样就能有效地通过环境来提示、指导幼儿,使环境成为幼儿“不会说话”的老师,引领幼儿增强自理意识。

二、游戏融入,掌握自理技能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爱玩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教育是将游戏还给孩子,尤其是小班适合一日化的游戏生活。当然,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学原本承担的任务悄悄被儿歌、音乐等游戏形式所替代了,特别是在小班活动中,儿歌、音乐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1.儿歌融入游戏

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鞋子反穿、鞋粘不扣、鞋带松散的现象,导致脚穿得不舒服,被鞋带绊倒。根据这些现象,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儿歌游戏:两个小朋友,见面不分手,要来一块来,要走一块走。如果穿对了,它们头靠头,如果穿错了,它们把头扭。在幼儿熟练地掌握儿歌后,我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请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给鞋子配对,这样两者并用,不仅可以通过儿歌提醒幼儿不要把鞋子穿反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肌肉的锻炼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选用了《洗手歌》《扣纽扣》《学穿衣》《两只小手》等更生活化的儿歌内容融入幼儿游戏环节,激发幼儿的操作乐趣。

2.区角融入游戏

区角游戏作为幼儿园的非正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它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同时也为幼儿提供动手操作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例如,在娃娃家,教师提供了碗、勺子、厨房餐具、菜、娃娃、奶瓶、饭叉等各式各样的操作材料,在区角游戏中练习扣纽扣、系鞋带、拉拉链、编辫子、别别针、打蝴蝶结等动作技能,让幼儿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体会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立意引导孩子在看一看、玩一玩、试一试等方式中积累生活经验。使他们把区角游戏的操作技能,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活动中,让每个幼儿在与区角游戏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地得到发展。

3.音乐融入游戏

音乐游戏也是幼儿生活常规技能培养的重要方法,运用丰富有趣的音乐节奏,将带有强制性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融入音乐中,养成听到某一乐曲就知道该干什么的好习惯,让音乐引领幼儿有序地生活和学习。

入园进班级时,教师选择播放音乐《早上好》,使孩子听着歌曲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萌生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进餐时间,播放歌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能在音乐的熏陶下独立进餐,并能餐后把残羹、盘子整理好等。让音乐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中,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游戏中学习枯燥乏味的生活技能。

三、家园互动,践行自理技能

小班幼儿学做事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家长总是有许多顾虑和担心,但当他们掌握了各种技能后,我们一定要家园配合给予他们实践的空间。如,三八妇女节的时候,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小朋友在家帮助妈妈做一件事。第二天,家长来园反映:孩子们都很有兴趣想为妈妈分担家务,开始都担心孩子会做不好,后来发现他们真的行。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潜能。由此可见,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无限的空间里,体验生活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虽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铺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下.宁波出版社,2004.

[2]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凤芝.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尝试.早期教育:教师版,1990(Z1).

12.小班幼儿游戏方案 篇十二

一、手指游戏的情商功能:稳定小班幼儿入园情绪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 离开了自己最依赖的人, 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情绪极度不稳定, 表现出大哭大闹、害怕等。这时, 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 去安抚幼儿的情绪, 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笔者的亲身经历就可以很好的证明。

一年前我刚刚开始带小班的时候, 如何与娇小的小宝贝们进行沟通是我最头痛的问题。可是我很快就发现, 只要我一做手指游戏, 孩子们就稍稍平静下来。于是, 我选用了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手指歌》来与孩子们共同玩耍。

小虫虫, 爬上来, 爬上来,

爬到这里转一圈, 转两圈, 转三圈,

伸伸头, 点点头,

咯吱一声让你笑个够。

孩子们伸出了两个食指当“小虫虫”在自己的腋窝下爬呀、转呀, 很开心。这个游戏的可操作性强, 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并能从中得到快乐, 情绪也平静下来。通过与老师共同游戏, 教师和幼儿之间开始了“好奇——理解——信赖”的过程。这种安抚幼儿情绪的方法, 远比将孩子搂在怀中, 顾此失彼好得多。

二、手指游戏的表达功能:培养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在趋向国际化、一体化、信息化的当今世界, 人与人的距离缩短了, 交往增多了, 语言智能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功显得更加重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 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的手指游戏蕴涵丰富的语言刺激。如《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朋友, 听一听, 乐器房里有声音。

小扬琴, 叮叮叮, 敲一敲, 哆来米。

小唢呐, 像喇叭, 吹一吹, 来发啦。

小沙锤, 沙沙沙, 抖一抖, 发索啦。

……

哆来米发索啦希哆, 哆希啦索发米来哆。

这些既训练了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 还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节奏感, 丰富了孩子的语言感受性。可以说, 手指游戏提供了一种宽松、真实丰富, 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儿歌领域的知识含量, 丰富了幼儿的词汇, 使他们的语言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促使了孩子语言感受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手指游戏的机体功能:发展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幼儿期身体各器官或组织尚未发育成熟, 各生理系统的功能还未完善。手指肌肉骨骼还没充分发育, 正是动作技能发展的最佳时期。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小朋友通过有趣的手部弯曲、伸展、摆动表现出不同的物体, 促进小肌肉的发展。正所谓“心灵手巧”, 同样, “手巧”的孩子才“心灵”。对孩子来说, 双手越灵活, 大脑得到刺激和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让孩子“动手”就相当于帮助大脑做“体操”, 是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一种方法。

四、手指游戏的智育功能:提升小班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小, 他们对数的认识、理解、记忆都很模糊, 所以, 我们借助手指游戏创设生活经验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鞋子左右穿错, 勺子 (笔) 不知道拿哪只手等等。手指游戏描绘展示了一种情景, 使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手指游戏成为我们学习数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它提升了孩子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智能。

五、手指游戏的交际功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 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像个小太阳, 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 交往能力较弱。而我们开展的手指游戏就是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找玩伴, 自己在游戏中去协商、配合、互助, 去友好相处, 去学习合作。

比如手指游戏《炒黄豆》、《推磨》等, 需要两个同伴之间进行协商, 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体会到只有两个人配合默契共同合作, 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而《编花篮》、《堆馒头》、《捉蜻蜓》、《石头、剪子、布》等游戏, 则需要更多伙伴的配合。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结成现实的伙伴关系, 他们相互协调、模仿, 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 并且乐意帮助伙伴。

综上所述, 将手指游戏运用于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组织中, 它对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起到相当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对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 将手指游戏与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发挥其教育功能, 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快更好更开心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 2001, 9.

[2]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梁实秋的散文鉴赏下一篇:经济法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