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2024-10-11

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精选11篇)

1.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一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计划

陈宇

过去见面的时候聊聊天气是很随意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了——由于燃烧化石能源等导致的气候变化正使得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得更频繁、更猛烈,天气这个很随意的话题开始带上悲剧色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环保教育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呢?

一、在课前渗透环保教育

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满地垃圾,而学生那副无所谓的样儿,我常会随口说一句:“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起初,学生一片茫然,接着我会给他们讲一些有关环保的小故事。如:长城上满地狼籍,来往的中国人熟视无睹,而老外却停下了脚步,拣起了垃圾。见到此情此景的中国人还戏称:“有病!”;夏令营活动时,中国学生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乱扔垃圾,而被赶出了酒店等等,最后故意拉长语气说:“让垃圾远离我们吧!”。久而久之,学生也学会并理解了这句“口头禅”——Let’s throw refuse far away!并经常在注意自身的同时提醒着别人。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了环保意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在词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可将环保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如三年级出现了 monkey, panda, rabbit, elephant, bear 等动物类单词。我试着让学生认识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仅生存于中国的珍惜动物,金丝猴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像大象、孟加拉虎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又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5时,出现了四个季节和天气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天气的变化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杜绝污染,保护我们的环境。

2、在会话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话教学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英语六下Uni3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的场景:A:how can I get there ?B:You can take No.5 bus.在训练这样的句子时,我就告诉他们,路途不太远,我们要尽量步行,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一来,就很自然的把环保知识融合进英语课堂里

3、在英语儿歌、歌曲的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儿歌、歌曲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等特点,而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将环保知识编成儿歌或歌曲,并配以动作,既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又将环保知识渗透给了学生,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儿歌的说唱,让学生了解、知道,要爱护花草;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好朋友,由此引申到:我们人类也要与动物、植物(即自然界)成为好朋友。

4、在课堂练习中渗透环保教育

为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课堂练习,然而在这样的课堂练习中,也可渗透环保教育。如在教学Let’s draw 时,我让学生Listen, draw and colour。让学生听一段与所学词汇、句型相关的材料,把听到的绘成一幅画,并根据材料填上相应的颜色。这是一幅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图。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懂得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需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英语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以将英语知识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六年级上册:Public signs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书本知识给校园花坛、树木、水池等制作英语的环保标语:Don’t harm the flowers!(勿摘花!)Don’t harm the trees!(勿攀折树木!)Keep clean!(保持清洁!)Be quiet!(请安静!)No spitting!(请勿随地吐痰!)Don’t throw paper!(不要乱扔纸屑!)Love the fish!(关爱小鱼!)等等英语标语。使学生在制作标语的同时学习与应用英语,同时也教育他们要爱护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保护生态。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我们有权利更有义务保护自己和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只有当学生掌握较多的环保方面的知识,联系他们学习、生活的实际,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主题参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早一分钟行动,我们就能把多一份的希望留到未来,现在就是采取行动的最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尽我们公民应尽的一份义务。

2.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二

一、创设教学情境, 渗透文化意识

在文化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 带动学生的文化体验情绪。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 教师以情境为载体, 将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中西方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而庆祝的节日也有所不同。教师以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为例, 利用多媒体呈现这两大节日的欢庆场面。在呈现圣诞节这一节日时, 画面上有圣诞老人、圣诞晚会、圣诞树、圣诞礼物等;在呈现春节这一节日时, 画面上有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拜访亲戚等, 画面上都透露出浓重的节日气息。紧接着, 教师与学生互动:同学们, 看到这些画面, 你知道这些节日吗?学生们大声地回答着“圣诞节”和“春节”。师继续:西方人怎么庆祝圣诞节呢?我们中国人又是如何庆祝春节呢?……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利用图片情境引出文化学习, 有效地渗透文化意识。

二、多个环节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一) 词汇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师要重视从词汇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知识, 教师要将这些词汇中的文化信息挖掘出来, 利用有效的方法, 加以渗透。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B中的U-nit 8 Pets这一单元时, 教师利用词汇教学,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本单元的主题是“动物”, 动物的英文词汇包含强烈的文化信息。例如:dog, 在中国人眼里, 只要看到dog, 一般都会想起贬义的内容, 如猪狗不如、你这狗东西等;而在西方人眼里, 看到dog, 一般都会想起褒义的内容, 因为他们将狗视为朋友, 如you are a lucky dog;love me, 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更多的词汇, 如dragon, cat等, 让学生交流对比文化差异, 深化词汇印象, 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词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

(二) 语法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语法教学中也含有丰富的文化内容。由于中西方思维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一些语法表达上也不免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法教学环节, 利用合理有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4My day这一单元时, 教师充分利用语法教学, 渗透文化知识,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主要以“my day”为主线, 引导学生将日常一天以英文形式叙说出来。在表述时间和地点时, 中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从地点到时间这样的方式表述;而中国人则刚好相反。例如:I go to school at 6:30 in the morning.中文译文:我早上6:30分去上学。这就是思维差异导致的表述有所不同。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别其中的文化差异, 避免在英语表达上运用中式思维。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更多的类似的句子。如:我晚上10点上床睡觉。I go to sleep at10:00 in the evening.通过练习、体会, 学生感受差异。

三、情景模拟活动, 提升文化意识

“融入了, 才能有深的体会”, 这就提醒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 让学生感知文化差异的存在, 还要让学生体会差异,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设计情景模拟活动, 让学生模拟文化情景, 体验其中的差异。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5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时, 教师以“赠送和接受礼物”为情景, 引导学生模拟,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俩俩合作, 模拟中西方赠送和接受礼物的不同。这两个情景的重点在于“接受礼物时, 西方人喜欢当面拆开礼物, 并表示非常喜欢礼物”。如:Oh, this present is so beautiful.I like it very much.Thank you.而我们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 一般是等客人走后才开始拆开礼物。学生融入情景将其演绎出来, 深化文化印象。又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中的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这一单元时, 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西餐就餐时的礼仪和中国人就餐时的礼仪”, 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总之,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学习在英语课堂中不可忽视, 教师要注重点滴渗透, 重在引导, 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摘要:长期以来, 文化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处于“被忽视”状态, 因而学生文化意识非常薄弱。为此, 教师必须重新重视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本文拟结合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 分析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渗透方法和途径,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文化渗透,培养意识

参考文献

[1]浦晓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新课程 (下) , 2013 (03) .

3.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篇三

一、英语教育与文化背景学习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就开始接触到英美文化了。要掌握好这门外语仅仅学好语言知识是不够的,缺乏足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往往会影响到语言的准确使用,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例如:在西方,人们招待别人时会说“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你要來些喝的吗?),而中国人往往会很客气的说声“No, thanks.”这下即使你真的很渴的话,那主人也不会再来问你要不要喝点什么了,因为他以为你刚才说的是真的呢,你再渴也只好忍着。这就是中英文化的差异,因此在语言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有成效,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教材,渗透日常表达的差异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能够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话题,其中颜色的中英不同表达方式最容易令小学生混淆,不知如何正确使用。因此在教授相关内容时,不能不考虑到一些特殊表达方式的介绍。如:“红茶”在英语中应说成“black tea”,而并不是“red tea”;“红糖”应说成“brown sugar”,并非“red sugar”;反过来,“brown bread”不是指“棕色的面包”,而应说成“黑面包”;“green-eyed”指的是“眼红的,妒忌的”,并不能理解成“绿眼的”。另外地域的位置也同样产生了在方向表达方面的差异。教学Weather这个单元时,我借这个话题告诉学生:西方人认为,在日常交往中,直接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宗教和政治信仰等是一种侵犯,因为那是属于与提问者无关的内容。而用谈论天气、新闻、旅游、影视等话题办法来打开与西方人谈话的话题是非常明智的。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帮助学生避免语用失误,我们应该努力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

三、在节日文化的差异中向学生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恰当的英语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多向交流的基础上,对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等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通过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对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英语有一个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节日文化活动中,学生们时而兴高采烈地唱着“Jingle Bell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时而在宁静、祥和的“Silent Night”背景音乐中听介绍、观看表演或录像这些活动加深了对两个节日的理解,体会不同节日文化的差异。还有,在Halloween(万圣节前夜),人们会做pumpkin lanterns(南瓜灯笼),小孩子们会戴着面具挨家挨户要东西吃,并会唱“Trick or treat.”(捣乱还是招待。)在Easter(复活节)那天,最值得关注的便是去寻找Easter eggs(复活节彩蛋)。这些节日和我们中国的许多传统的节日相比,有着独特的内含和意义,这无疑是英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给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4.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外语教学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中学生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英语教学中的对“人文和社会意义”,“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描述,实际上已经涵盖了环保教育,并且指出了这一教育活动对学生本身,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因此,英语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是是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二、主要目标

1.充分挖掘教材中环保素材

2.寓环保教育于教学中,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为主。

3.提高学生对当前环境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热情。

三、具体措施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英语教材中蕴涵大量的环保素材,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对学生进行渗透环保的教育。

2.从字词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材中出现一些环境基础知识的名词,要讲清其词义,渗透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事。

3.从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渗透环境教育。

5.环保意识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篇五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化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对环保意识进行渗透,应从课堂到课外实践活动和环境伦理中逐步渗透,并对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一定说明,从而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关键词: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 渗透

绪论: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对环保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环境知识的传播和传授尚未纳入教学主渠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尚未引起广大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在农村中学这方面做得不够。渗透环保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中学化学作为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基本学科,它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神圣职责。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引导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环保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当前,我国正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艰巨任务,而这都离不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学环保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因此,环保教育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境观念与意识的责任,形成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获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动力。《义务教育化学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环保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中学化学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适时插入,可以使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方式

1.立足教材,深入挖掘

挖掘环保知识,化学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例如,讲授“蝗虫”时,介绍各地的蝗灾情况,并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失调是导致虫灾的根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讲授“人类活动对化学圈的影响”时,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境警示教育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大量破坏,环境极度污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日益恶化。接下去再通过几个具体事例,像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异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淡水资源趋减、化学多样性破坏等等,唤起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去珍惜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学习“动物在化学圈中的作用”时,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介绍动物在保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由于人们不懂得善待这些野生动物且大量捕杀蛙类、鸟类,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造成鼠灾、虫灾。人类被迫增加农药使用量,反过来又污染了自己的生存环境。讲授“化学多样性及其保护”时,让学生观看各种化学的图片,了解这些化学的价值及生存状况,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从而提高环保意识。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部分,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由浅入深,进行适当延伸,不断渗透,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危机感,努

[1]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介绍: 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30kg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

2.注重探究实验,倡导亲身体验 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实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探究,如《探究酸雨的危害》,笔者组织学生探究“酸雨”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让同学们亲身感受酸雨的危害,意识到环保的重要。另外,笔者还根据教材内容布置一些探究活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笔者将班级分为四组,分别调查人类破坏校园、江边水渠、周边的林场、周边丘陵的行为,然后共同讨论交流这些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切身感受,把环保行动化为自觉的行动。

3.有效利用课堂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初中化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活动去经历、去感受,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明显。如:实验室中检测同学们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水,了解水污染的状况;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纪录片,了解化学对环境的适应,进一步认识到环境破坏对化学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2]在教学活动中,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的选取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度穿插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对课堂气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显得生动活泼。现今,网络的信息高速传递和拥有的大量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渗透环境教育,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环境教育的网站,供学生学习,通过网络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环境的热点话题,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条件不足的地区,可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挂图、标本等进行环境教育等,甚至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从而把保护环境的变为自觉的行动。

4.在化学教学中灵活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素材。例如,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时,讲述了为了保持水土,应当在山坡、沙地上造林、种草;在讲述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时,讲述了苔藓植物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又如,在讲述原生动物时,讲述了草履虫可以吞食细菌,使污水净化等。此外,教材还设有“化学与环境”专章,集中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等基础知识。

除了课本中提及的环境知识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结合课程内容将更多环境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例如,《皮肤》一章,介绍皮肤的保护功能时,一并阐明皮肤也会受到伤害,紫外线、大气污染物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将有关臭氧层遭破坏,大气污染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中。又如“有机物的制造”一节,不仅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使人类和其它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还应进一步引申到植物的其它作用(减少噪声、保持水土等)以及保护绿色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5.补充课外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在加剧,使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世界上的沿海城市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淹没。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进步,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人类向自然界的过度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干旱,洪涝,虫害,酷暑,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

6.精心设计考试题,落实环境知识

作为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考试成绩,环境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有关环保知识考试题,一方面可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对环境知识的重视,促使学生平时多留心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环境知识的习题,如讲到森林生态系统时,设计一些与《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相关的习题,在讲到水分代谢时,设计一些我国水资源状况、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的习题。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要将环保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耳闻目睹以及资料的采集与分析,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探索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环保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利用校园空地开展绿化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到社区进行噪声监测及对生活垃圾分析,学生通过环保活动,不但巩固和加深了课内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发挥了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卫士。

2.利用相关节日,进行环保宣传

以“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土地日”等为契机进行环保宣传,介绍酸雨、沙尘暴、白色污染的由来和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认识到污染的危害,自觉加入到环保行动中。

3.组织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

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知识信息接收广泛,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教材。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中国环境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概况,帮助他们认识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由来,并自觉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所学的化学、化学、地理等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明白高科技和新发明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树立攀登科学高峰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信心。

4.开设专题讲座和环保主题班会

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每时每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使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环保知识,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班级主题班会。如结合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的情况,举办“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专题讲座。此外,还可邀请校外的环境专家作环境教育的专题讲座,讲座完毕后,可开设会后会,分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环境认识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

四、在环境伦理教育中强化环保观念

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环境伦理恰恰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要求人们用良心感和义务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把环保教育上升为伦理道德上的认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

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举,二者同等看重

生命发展是不断演化的过程,自然界的其他化学和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每种化学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也正是所有化学的共同作用,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3]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善待化学圈中的每一种化学,不论它对人类有何价值,人类的发展都不应该威胁自然的完整。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2.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伦理强调:“每个人应公平地分享资源使用的利益与成本,每个世代所遗留的世界,应像他传承的一样,是多样的和具有生产力的,一个社会或世代不应该限制其他社会或世代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具备生态道德,讲生态文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生存构成危害,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五、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学教学中,才能自觉地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环保教育的内容,把化学知识和环保教育有机结合,在化学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平时注意积累和收集有关的教育资料,教学时有备无患。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用积极的环保行动影响学生,以身示范,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化学学教学有机结合。要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就应该将环保教育贯穿初中化学学教学的始终。

六、结论:地球只有一个,环境质量仍在恶化,国民的环境素质仍很低下,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化学资源状况,懂得爱护自然界的化学,认识保护化学多样性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对提高国民的环保素质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径地在化学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愿各界同仁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现代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新一代公民贡献我们的力量。

七、参考文献

6.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篇六

阆中中学

林静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何,即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 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只是在生物学中有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案例一

事件之一: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中看到: 某些地方的某些企业在中央的明令禁止以后,仍然继续排放工业“三废”。明知造成了环境污染,却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后果,不思改进;甚至某些领导也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非但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反而暗中帮助那些违规企业遮掩,企图蒙混过关。目前,全国几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造成吃水的困难了,要么是缺水,要么是水质太差不能喝;空气环保指标达标的城市也似乎没有几个,且不说其他的危害多么严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不悟。虽然《环保法》早已出台,可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现在国家已不得不采取行政、法制手段来强制执行。

事件之二:在全国广泛开展了防治环境污染的工作,并且对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北京市、渤海及两个酸雨区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污染物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全国23.8万家工业企业,有90%以上做到了达标排放。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两个事实看来,大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从现在就要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穿插一些环保事例,将生物知识与现实联系,结合身边环境进行教学渗透,树立社会意识。

具体措施:(一)利用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理论,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苏教版生物必修三中有关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有关“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情况及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让事实、数据说话,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又如,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节中,除了课本提供的几种动植物资料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录像片,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动植物的情感。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点滴小事不可忽视,它才是培养学生的关键。

3.课堂教学中介绍一些环保节日

早在1987年联合国就提出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环境教育10年,1997年联合国再度召开世界环境大会,并制定21世纪第一个“环境教育10年”。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

2月2号:世界湿地日

3月21号:世界林业日 3月22号:世界水日 4月7号:世界卫生日 4月22号:世界地球日

5月22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日 5月31号:世界无烟日 6月5号:世界环境日

6月17号: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号:全国土地日

9月16号:联合国保护臭氧层国际日 10月4号:世界动物日

案例二

事件之一:在我们周围充斥着许多废弃的塑料袋,马路边,街道处,城市的角落,河岸边„„到处都是红的、白的、绿的塑料袋子,很不雅观。这些塑料袋处理不好会对人体以及土壤、空气、江河湖海环境等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每年我国超市塑料袋用量达40万吨。其它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大概是超市的三倍。每年,我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滩使用的塑料袋累计需要160万吨塑料袋。按照生产一吨塑料袋需要消耗三吨以上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须消耗180多万吨石油。

事件之二:根据国家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尝使用制度,商家一律不得向消费者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反思与分析:由上面事实一看来,“白色污染” 纯属人为因素造成,而且人人有责,其危害之严重不得不重视。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废旧电池、尽量减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垃圾分类放置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能够自觉地在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由生活点滴细节,唤起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并将“绿色”意识付诸于行动。由我做起,人人参与,来精心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从而有力地推动环境教育和素质教育。

7.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七

《标准》对文化的内涵作了科学明确的界定, 指出在英语教学中, 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中西文化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拥有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是得体运用英语语言和正确理解英语语言的有力保障。若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不因文化差异而受到阻碍,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与交际密切相关的中西文化知识。在高中英语中, 这些文化知识具体体现于词汇、交际用语及课文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关于诸如问候、告别、赞美、道谢、道歉、敬语、谦辞、禁忌、价值观念等交际语时应不失时机地扩展文化知识、渗透文化意识, 以期从语用学 (Pragmatics) 的角度, 使学生的语用能力 (pragmatic competence) 得到切实提高。对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词汇学习中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 而且很多词汇都隐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令人遗憾的是,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被忽略, 代之以构词法、词性、句法功能、英汉释意的讲解等等。使本应丰富多彩的词汇教学教得枯燥, 学得乏味。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译林出版社联合发行的高中英语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 (以下简称教科书) 中专门为词汇教学设置了一个板块Word Power, 分门别类地提供词汇教学材料, 为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提供了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把词汇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相结合,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运用。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有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与颜色 (color) 有关的词汇时, 我比较了中西文化中不同的颜色所隐含的不同文化内涵:白色 (white) 在西方象征着纯洁、高贵而在国人看来则是与死亡、疾病相关联。再如, 中国国旗的颜色——红色 (red)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吉祥、喜庆, 近代现代又赋予其革命的、进步的含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红色意味着不稳定, 红色旗帜则是叛乱者所使用的。

词汇教学与西方历史、政治等文化因素相结合也是比较好的途径。如在教学动物及动物的肉类的名称时, 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何在英语中多数动物的名称与其肉的名称毫不相干, 诸如猪 (pig) 与猪肉 (pork) , 牛 (cattle) 与牛肉 (beef) , 羊 (sheep) 与羊肉 (mutton) 等等。要回答这一问题, 有必要使学生了解英国的历史知识。在历史上, 英国曾多次遭到来自欧洲大陆的国家入侵, 如古罗马、日耳曼和法国。当入侵者掌握了政权继而成为统治者之后, 当然就压榨英国本土的居民。这样, 英国本土的居民饲养动物, 有一套动物名称的词汇;而统治者食肉, 又有一套肉类名称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类词汇混合使用就形成了现代英语中动物名称和肉类名称的词汇。

在教学实践中, 扩展上述文化知识的方法不限于教师讲述。我在教学中尝试了诸多方式, 如:1) 归类法, 即由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特定标准自行概括归纳;2) 采集法, 即由教师确定主题, 学生围绕该主题搜集相关词汇;3) 分组法, 即由教师提出词汇所属的大类, 学生在该大类名录下, 依照一定标准将该类词汇分为若干小类等等。不同的方式各有其长, 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的需要而加以选择适用。

教学实践表明, 在词汇学习中渗透文化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词汇, 而且对于学生正确得体地使用词汇也有极大的帮助。这一做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在教学中坚持运用。

二、融文化意识于交际英语教学中

《标准》68-71页列出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68个功能意念项目。如何通过教学活动, 让学生熟练、得体地运用语言结构达到特定目的, 完成这些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其中, 交际用语的文化内涵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否则, 语言教学就容易陷于僵化和程式化。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融文化意识于交际英语教学中的点滴规律, 在此浅谈, 与各位共勉。

交际英语教学要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 因此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因素, 尤其是风俗习惯要有必要的了解。在人际交往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几乎无处不在。仅以表现谦虚与坦率为例:西方人在交往中更多地表现为坦率, 而国人则趋于谦虚。西方人征求建议时会说: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give me your advice (敬请赐教) 对方则回答:I'll be glad to. (很高兴给你提建议) 如果同样的对话发生在国人之间则可能是:甲:敬请赐教!乙:岂敢! 岂敢! 如果按照国人的习惯去回答上述西方人的问题则为:No, I dare not! 西方人会理解为拒绝而十分尴尬, 国人则可能还认为自己的回答是很得体的。因此跨文化的交往中必须缩小乃至消除理解上的差异。因此, 在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方面习俗是必要的。我的做法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相关的知识积累, 并力求准确和实用。我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 长期坚持对于每一则对话都认真分析, 研究其所包含的文化因素, 以精确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做介绍, 必要时也可以用汉语讲解。总之, 以让学生清楚该习俗为目的。

英语文化背景下提供帮助、拒绝帮助、

结合交际英语教学扩展文化知识还可以通过对语言功能达成的完整理解、学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如:在学习提供帮助 (offering help) 、拒绝帮助 (refusing help) 、接受帮助 (accepting help) 等习惯表达的教学过程中,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英语国家人们在这些情形下的表达习惯。让学生通过研读上表 (表1) , 领会、理解这些表达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对表1的比较, 学生很容易了解到在英语文化背景之下提供帮助、拒绝帮助、接受帮助等有其特有的方式, 与汉民族文化背景之下的同类表达有很大的差异。

三、课文教学与扩展文化知识

现行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取材于英语国家的报刊、杂志、文学艺术作品等, 只是作了些简化和改写。这类课文中的文化含量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教材中的课文是扩展学生文化视野的极为理想的素材。

在教学中要抓住各个环节帮助学生扩展文化知识。学习每篇课文的文化导入是扩展文化知识的重要环节, 我在教学中注重课文的文化导入。以现行教科书的模块三Unit 2 Language的课文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教学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英国的地理位置、国体、政体、人口、种族、官方语言等。在课文的文化导入过程中先让学生介绍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 然后结合我的知识积累向学生全面介绍与英国相关的文化知识:从欧盟到英联邦国家再到北约组织, 从米字旗 (Union Jack) 到《天佑我王》 (God with the Queen) , 从大本钟 (Big Ben) 到史前巨石柱 (Stone Henge) 等等。使学生对英国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仍应进一步进行文化知识的扩展, 比如在学习中发现英语中有大量的法语词汇时, 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类问题大都可以留给学生课外去查阅资料解决, 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而且扩展了学生的文化知识,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文化知识的扩展, 渗透文化意识。譬如在教科书的模块三Unit 2 Language的课文English and its history的教学, 我采用列表方式进行文化知识的扩展, 通过让学生填写两份表格既扩展了有关英语发展史的文化知识, 又对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因素进行了有意义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展, 而且通过与表3的对比, 使学生对中国和英国两国的重要文化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表2、表3所示) 。对于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际, 尤其是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各项交往中必然会产生有益的帮助。

关于下列表格的使用,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表格中的部分信息省略, 让学生根据课文填写或者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在学生完成上列表格 (表2、表3) 后, 还可以让学生做有关英语语言历史的写作练习。如: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forms above.学生通过接受、输出有关英语历史的信息, 必然会对英国的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和更深入的认识。

总之,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 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素材, 研究和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才能使学生拓展视野, 切实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大多停留在语言知识教学层面, 而对文化知识扩展以及文化意识渗透关注甚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极力改变这一状况, 使自己的课堂成为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化传播的渠道。教学实践表明, 该方法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 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意识,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ol.4, No.2, 1983.

[2]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New ed. (c)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7 (Second Edition)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8.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八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第四条“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中提到: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在设置课程内容与目标时,除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外,把情感、策略、文化也列于其中。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时不可能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语言的文化功能和文化内涵。外语学习除语言技能外,还应该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实现外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我们现在的人教版教材更能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特点,能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启迪跨文化交际意识。那么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呢?

一、通过中西方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态度,既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而是积极地吸收各种有益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同时能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改造不适合时代的文化传统和理念”;世界上使用英语的人近80%来自非英语国家,我们需要了解各国文化,而不仅仅是英语国家的文化(龚亚夫,2012)。因此,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的同时,我们要树立多元文化的意识,并且要关注我们自身的文化,向西方人士传播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意图。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中外文化对比的体裁,如Module 4 Unit 4 Body language 一文中涉及的体态语包括玩笑、点头、亲吻、体距。课上我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

1.What body language do you use in your daily Life?

2.What are some situations where we need to be very careful about our body language and gestures?

3.How is body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spoken language?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4.Sometimes we say one thing but our body language says something different. Why does this happen?

通过比较中西方体态语的不同,让学生意识到,体态语在交际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不了解,可能会闹笑话,甚至产生误会或更严重的后果。由此使学生了解身势语的重要性及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礼仪习俗。只有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避免交际中的困难和误解。然后引入谚语作为行为方式的准则。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as the Romans do].

[谚]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Manners make the man.

礼貌造就人。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易帮助学生提升文化底蕴,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通过学唱英语歌曲感受西方文化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应用音乐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表达喜悦忧伤幸福忧愁等情感的媒介,也是大家喜爱的艺术形式。每个学生都喜欢唱歌,而英文歌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歌曲比课文有声、有韵、有调、有曲、有情,更易接受,产生共鸣。如在学习Module2 Unit 5 “ Music”时,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美国乡村音乐在不同时期、年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不同及追求人生的目标,我让学生欣赏了:Blowing in the wind,本曲是由著名歌手Bob Dylan演唱的,他用沧桑、沉重的嗓音把此曲演绎得淋漓尽致,然后我给学生解释了这首歌的背景,当时的美国混乱不堪,越战、人口高峰、失业率高,整个社会正如歌中所唱的在风中飘摇,年轻人无法理解是什么让他们家庭破裂、离异,甚至付出生命代价。Dylan反问 “无数人生命已失去,究竟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才能在沙滩上安眠?”,又选听Country Road , Yesterday Once More ,这些歌曲均是美国音乐的代表作。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种音乐形式,包括jazz,rock’n’roll,country music等。所以只有理解歌曲背后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歌曲更能展示英语国家的文化及其内涵。

三、通过学习各种文化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节日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感受西方文化,如Module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教师可在导入时播放或唱上一首与节日有关的歌曲,如Silent Night ,可就歌曲提问:

1.Do you know this song?

2.What is the song about?

3.Besides Christmas,what other festivals do you know?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ose festivals?

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教师引入:You seem to know a lot of festivals. Now we are going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an interesting African festival——Kwanzaa. 本课主要讲各种节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可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西方还有一个Valentine’s Day,通常中国人很忌讳向孩子们提及情人这个词,我向学生解释,这个情人节在西方并不仅限于情侣之间,人人可庆祝,这一天同事之间互送巧克力、卡片来表达他们的爱心,除此还有许多节日,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珍惜生命,珍爱生活。

四、通过各种渠道渗透文化意识

除教材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英美国家的地图、风景画照片、钱币等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英美文化。特别是近几年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集各种功能于一体,可使课堂更生动,教学内容更直观、有趣。

记得有一位人类学家说过,一种语言必须深深地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无不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因此,当代英语教师任重道远,不仅要成为英语语言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研究.2002,4.

[2]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11)2012.

[3]金建良.高中英语人文课堂的构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京),2014,3.98-104.

9.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九

潮阳区谷饶茂广小学卢燕平(***)

内容摘要:如何向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各种知识;但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运用得当,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好这个主渠道渗透环保教育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环保教育 渗透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环境教育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努力推进环境教育,在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中发挥自己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自然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所以说语文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学科渗透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若能适时、恰当地渗入环保教育,将收到语文教学与环保教育相得益彰之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谈点粗浅看法。

一、从教材中挖掘环保资源,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而广泛的环保教育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课本中就有几十篇课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环保主题。如有关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的,有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的,还有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等内容。这些文章 1

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学生在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如正面揭示的有:一年级下册第三课《邓小平爷爷植树》、四年级上册第十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等,这些文章明眼人一看就可信手拈来,直接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环保知识的教育,根本没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执教四年级上册第三课《鸟的天堂》时,可发动学生广泛举例,印证生物资源严重枯竭的普遍性和严峻性,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从点点滴滴做起。而有些教学素材是隐性的,蕴含在课文中的环保内容有如地下的宝藏,有待于教师深入挖掘。如六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大瀑布的葬礼》、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三年级上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三年级下册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等,都蕴含了很多环保方面的因素。

除了这些“课本资源”外,无处不在的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以及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生成资源”,也为我们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课文插图体现了环保教育教材中还有许多插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插图,或把这些插图制作成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新教材中插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绿色植物的图画介绍,都直接间接地对孩子们进行着环保教育。这些插图内容丰富,有动植物,有山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众多事物,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深刻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把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春雨润物般地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书本、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获得环境保护的知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电视、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大教学容量,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课堂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为扩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新教材无论从插图的设计、儿歌的选用及课文的编排都为环保教育留下广阔的空

间,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精心安排,必将使环保教育真正进入课堂,进入孩子们的心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1.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第一册新教材中描写环境的图画很多,有蓝天、绿树、红花、小河、庄稼„„出现在孩子们眼中的是一个充满绿色、生气盎然的世界,也是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读、看去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在此基础上,可带孩子们参观学校的校园,去看、去摸、去闻,亲身体验绿色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从而把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变得更加直观。

2、利用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佳作,要求教师去体味、去探索、去挖掘环保教育的因素,凭借重点语句的朗读、分析,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景色之中,激活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文字内容所描述的具体、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3、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性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情动人,利用文章中优美的词语,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将表现文章内容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喜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抵制破坏自然的行为。而对于那些科技性、知识性较强的说明文,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相关方面的知识,学生也要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如:①邀请环保局专家作专题讲座。②以每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3•12”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电视 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环保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保宣传活动。③参与实际的环境保护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环保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④组织学生到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也深化了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⑤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

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 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真正关心和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上来。

10.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篇十

单位:潮阳区铜盂屿北中学 姓名:蔡妙璇

时间:2010年5月4日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教学渗透着“环保”生活意识,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材、习题的环保教育功能,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通过数学习题的教学来加强环保教育。教材编排了许多涉及环保知识的习题,教师可补充相关知识来加强环保方面的教育,拓展学生视野,渗透“低碳”思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西部某县位于沙漠边缘地带,治理沙漠、绿化家园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到2002年底,全县沙漠的绿化率已达30%,计划每年将对m%未绿化的沙漠进行绿化,到2004年底,全县绿化面积可达43.3%.求m的值。在解答完此题后,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我国近期常出现的沙尘暴、沙漠绿化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植树种草对于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植树种草习惯,渗透环保意识。再如,本章还有一个数学活动题:希望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深入市化工厂做调查,得知该厂年排放工业废气量为4.50×.为改善城市的大旗环境质量,该厂决定分两期治理,使废弃的年排放量减少到2.88×.预计第一期治理中每减少1.0× 废弃需投入3万元,第二期治理中每减少1.0× 废弃需投入4.5万元.假定该厂每期治理中废弃减少的百分率相同。请

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问题;让你的同伴解决,并对他的解答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学生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企业排放的废气是大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从现在就渗透治理废气排放的概念,容易在他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地形成与有关治理环境污染的理念,渗透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应结合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几何等知识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从而进一步理解应用的。因此,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借此对其进行环境教育。

例如,如学习“三角形“时,用废弃铁丝制作一个三角形模型,用来研究三角形的概念;用硬纸板做一个三角形纸板,用来研究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用铁丝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模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及对角关系;用两根木条,把他们的中点用铁钉固定,用橡皮筋连接四个端点,这样就做成了一个各边长度可以变化的平行四边形模型了。学习“正(长)方体及展开图”时,用化妆品盒子或利用硬纸板自制正(长)方体教具,使同学们更深入直观地理解正(长)方体的概念、性质,更方便地探究正(长)方体的展开图。学习“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图”时,利用酒盒等硬纸板制作圆柱和圆锥,用于研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及其性质;学习“圆周角”时,用废弃的铁丝制作一个圆(或用硬纸板制作一个圆 3

盘),把这个圆固定在一个硬纸板上,在圆的不同位置上钉四个小铁钉,圆心也钉一个小铁钉,再用几根橡皮筋挂在四个铁钉处构造圆周角,这样就制成了圆周角演示仪,用来研究圆周角的定义及性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周角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用废物制作更多可行有用的数学教具,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渗透日常生活中的节约意识,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课外活动,向学生们灌输环保的知识。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环境教学。如,初三代数第十四章《统计初步》,在完成本章教学后,老师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老师让同学们走出课堂,从本镇几十间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数量,并解决下列问题:第一,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这个县一年消耗一次性筷子数量是多少?第二,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立方米,求全县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第三,如何利用统计知识统计出我们这个城市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木材量。这个实习作业,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通过调查计算,不得不惊叹原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浪费了许多资源,环境保护不是挂在嘴边上说说的事,而是应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11.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篇十一

关键词:引导学生;教师;课件;教学目标;问卷调查;环保意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260-01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是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容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环境教育是受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环境教育现在已经延伸到了学校领域,英语学科也无例外,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应使他们接收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用开阔的眼界看待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义务积极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去。那么,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应怎样引导学生来保护环境呢?我觉得,应该将教室作为我们教育的主课堂,以課本知识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学会保护我们的环境,参与绿色校园的建设,为世界环保做贡献。

那么,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在英语课堂中进行环境教育呢?应该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课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SEFC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中讲到人类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如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导致一些动物濒临灭绝边缘。根据课文,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及一小段录像材料来引入话题,学生也一目了然,知道这一节课的主题就是环境保护,这时我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of the earth?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2)As a student,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的兴趣,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应如何从自己做起去保护环境。最后我作了总结,呈现出地球的图片,并打出这样的标语:We have only one earth! Let’s save the earth together!

二、在课内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渗透各方面的德育教育,可以结合新教材的德育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贯穿这些德育思想。基于以上思想,本人有机会进行了一次尝试。那是在2012年3月初,笔者所在学校的开展首个“如何保护环境”知识宣传教育周。根据教学进度,高一英语教学刚好于当周进入Unit 7 Protecting the Sea 的教学。在教学中,本人并没有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是从Protecting the Sea这一话题切入,层层铺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在设计课堂问题和活动时,我先让学生小组讨论“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众所周知,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像青海玉树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学生对这一话题很感兴趣,而且很熟悉,讨论相当热烈。他们谈到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污染: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大量废气排放;河水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到处灰蒙蒙一片;人们乱砍乱伐,大批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沙尘暴多次来袭;越来越严重的“三废”污染(废水、废气、废渣),每年造成全世界许多人患病、残废、甚至死亡……面对这些现象,同学们建议:叫我们身边的人少开车,多步行和骑车,因为汽车尾污染空气,我们少用塑料袋,重复使用环保袋或篮子,减少白色污染地对地球破坏,不能随意乱扔垃圾,要节约用水等, 最后同学们达成一个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家园,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但是要让环保意识在学生的心灵之中扎根,仅通过40分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课内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因此在课外笔者设计环境保护问卷调查表,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

问卷调查: 美化校园,选择你最关心的校园环境问题(限定 每人投4票)

票数所占比例总票数

1.绿化带的白色污染26014.0%1852

2.课桌内令人心烦的垃圾37020.0%1852

3使用一次性的物品1266.8%1852

4.教室课桌与墙上乱涂乱画22312.0%1852

5.吃完早餐后的垃圾留在课桌内1166.3%1852

6.自行车停放处的垃圾1146.2%1852

7.水龙头漏水 水资源浪费25914.0%1852

8.用餐后留于餐盘中的餐巾纸1809.7%1852

9.人离开后灯依然亮着20411.0%1852

然后作了问卷结果及分析:通过抽样调查问卷得知:多数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且参与环保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很薄弱,体现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主要表现为离开教室不随手关灯,随意浪费水资源,课桌涂鸦,乱丢果皮纸屑、浪费粮食、乱踩学校花坛等等。造成的原因在于:学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得不到重视,对学生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有制度但监督落实不到位。反思: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强制以习惯成自然,再加上多多引导。

三、依据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语言综合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要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经常开展一些语言综合活动,以此为学生运用语言搭建平台。而对于学生的环境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应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依据所学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语言综合活动正好可以达到这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有效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语言综合活动有:社会调查、制作海报、编辑和演课本剧、写调查报告等。

四、依据课外阅读,结合课本知识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书本内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素材,结合课本知识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施与意义.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1

上一篇: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小学主题班会下一篇:大班律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