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2024-07-30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共8篇)

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一

对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县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企业基础还很薄弱,工业经济发展缓慢,工业支撑作用不强。如何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工业强县,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加快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要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扶持和壮大“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力争做到“以优质资源造优良产品,以优良产品兴优秀企业,以优秀企业带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能优先发展”,真正促进支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要努力提升传统产业。要紧紧围绕重点产品、重要资源、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对接,推进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紧抓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热点,大打绿色品牌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及发展低污染、低能耗、深加工的精细化工和制品加工,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带动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4、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牢固树 1

立“政府创造环境,群众创造财富”的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卸下企业思想包袱,为工业项目的落户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平台。

5、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出发,创造一种企业家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向社会推荐一批有用的人才。

6、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支持和引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管理上,要加大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争创品牌,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壮大企业自身实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7、完善政府服务职能,提高为企服务意识。政府要完善服务职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解决好企业招工难、融资难、征地难、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扫清企业发展障碍,了却企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2.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二

(一) “渝新欧”的背景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海关总署和途经各国加强合作, 在原新欧亚大陆桥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国际物流大通道。运行路径从重庆始发, 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 进入哈萨克斯坦, 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 至德国的杜伊斯堡, 全程11179公里。2012年这条大通道继续西进, 从德国的杜伊斯堡西延至比利时的安德卫普—整整延长202公里, 将欧盟总部所在国比利时与重庆直接相连。

(二) “渝新欧”铁路现状

“渝新欧”铁路自重庆始发, 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港, 全程运行16天, 比海运节省20多天, 比空运便宜五分之四。

“渝新欧”铁路已经成为重庆的“王牌”, 这条全长11000多公里被誉为中欧之间的“新丝绸之路”给重庆带来巨大商机, 不仅为“重庆制造”出口欧洲提供了便利通道, 而且让重庆由中国西部的内陆城市一跃成为全国对欧出口货物的主要集散地。不仅如此, 在渝新欧大通道的带动下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商家都到重庆进行投资或入驻, 不断扩大重庆各种各样的产品市场, 这大大提高和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

二、“渝新欧”对重庆经济发展影响分析

“渝新欧”大通道作为各方面资源的集合体, 具有速度快、灵活度高、运量大的优点, 作为连通亚欧大陆的桥梁, 是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 对各节点城市的社会经济可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 “渝新欧”促进了重庆物流行业的发展

随着这条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 重庆将成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物流格局也将逐步改变。“渝新欧”铁路的开通, 实现了无法比拟的国际货运多式联运的优势。长久以来国际货运业务, 多以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为主。但随着“渝新欧”的开行, 利用铁路国际联运将我国西部市场与欧洲联结起来, 优化和完善大大提高运营效率,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重庆地区的货运量将快速增长, 而且在“渝新欧”开通后,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无疑更加的剧烈, 这样就促使企业更快的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争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企业在动力与压力的双重刺激下, 发展的步子必定会迈得更大。渝新欧的开通给出口欧洲的货物带来很大的便利, 因此重庆很快就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口中转地, 这将大大的推动重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整个重庆的经济发展。

(二) 依托“渝新欧”班列发展进出口贸易

渝新欧铁路是重庆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产品、汽车配件、机电产品快速运往欧洲新的战略通道, 另外其它“重庆制造”的商品也离“出国”进了一大步。“渝新欧”的开通, 将为我国西部, 特别是内陆省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它开辟了我国西部对外交往、对外交流合作的通道, 将为我国西部地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实力。作为新兴的城市, 重庆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 由于当地市场尚未饱和, 消费能力较高, 因此存在极大商机, 渝新欧线路班列的增加及常态化运行, 势必会让企业家的目光逐渐聚焦在重庆, 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而“渝新欧”铁路的逐渐稳定与完善, 将极大的开拓国际市场力度, 为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也为重庆企业走向世界经济平台建立了平台。

(三) “渝新欧”刺激了重庆经济的增长

在“渝新欧”开通前, 从重庆运往欧洲的货物大都需要先运往沿海再经过马六甲海峡转口欧洲, 这样既浪费时间, 成本又高。而且随着几大电脑生产商入驻重庆以及重庆IT行业的快速发展, 旧的运输通道不仅不能满足重庆发展的需求, 而且还制约了重庆经济的发展。“渝新欧”铁路是重庆市全球笔记本电脑基地产品、汽车配件、机电产品快速运往欧洲新的运输路线, 这也体现了在对外开放中, 重庆占了很大的比重, 而且也为周边企业开辟了快速便捷成本低的陆运通道, 可谓多全齐美。在渝新欧物流通道的帮助下, 重庆的产品运输到欧洲的时间将比东南沿海地区输送到欧洲的时间更短, 进而重庆将会成为外贸的中心点。“渝新欧”铁路解决了这个难题, 把中国与欧洲各国直接联系起来, 推动了重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 “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以重庆为起点, 通向了欧洲, 而重庆, 也将以“渝新欧”为起点, 走向世界。

三、“渝新欧”铁路的发展建议

(一) 建立物流信息系统

针对“渝新欧”国际铁路本身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们可以从优化运输方式的方面去提高。加强对沿线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 降低物流成本, 着力提高沿线物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服务水平, 有力促进沿线城市间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 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整条路途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良好衔接, 建立好完美的物流信息系统, 以此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帮助,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能在运输中做到更稳定、更安全, 使各种标准、费用透明化, 让客户能更清楚了解以及做出适当的监督。

(二) 挖掘“渝新欧”的增值潜力

在整个大通道中, 不仅要做到与政府、海关以及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积极与其沟通商量, 分析来往行程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并找到更好的方式提供充分的依据。积极的开发回程班列的相关产品, 如进口欧洲的红酒、出口重庆的电子产品等。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积极的发展重庆的物流行业, 更多的去引进外商的投资和加入, 让重庆获得更多国际物流巨头青睐, 让“渝新欧”发挥更大的增值价值。

(三) 积极参与组织返程货源

目前, 欧洲返程货源匮乏是困扰“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 在重庆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欧洲货源的了解, 或者可以邀请欧洲各物流企业通过“渝新欧”的路线来重庆进行考察。“渝新欧”沿线的好几个地方都有向中国出口牛奶、小麦、红酒等农副产品的需求。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 与其建立长久运输关系, 不仅可以使“渝新欧”铁路的返程货源充足, 同时实现国际货物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快速、便捷、高效流动, 从而带动整个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

(四) 进一步深化沿线城市间、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规划引导, 提升城市物流枢纽功能, 协调不同地区、城市之间的物流设施发展规划, 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积极促进亚欧国家间和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往, 不断深化双边及多边合作发展领域和水平。

摘要:对外贸易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也不例外。开通“渝新欧”国际通道, 不仅仅能够解决重庆企业信息产业的运输问题, 还能促进重庆企业的物流以及贸易发展, 带动重庆整体经济业务的发展。文章从国际物流、外贸进出口、经济增长等方向分析了渝新欧大通道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及提出对其发展的建议。

3.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影响;建议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金融系统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下滑已经较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类影响。笔者所在的安徽省明光市为欠发达地区,部分出口企业受到了直接冲击,订单下降,部分内贸企业受间接冲击,表现为产销不畅,对金融、税收、就业的影响均有一定的体现。

一、对企业的影响

1.对外贸企业的出口(尤其是对美国出口)影响严重。据外贸部门反映,以出口业务为主导的服装、水产等加工企业,出口产品量价齐跌。由于汇率波动,一方面造成企业汇兑损失,另一方面人民币持续升值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内外需求双双疲软,订单萎缩,生产减缓。如某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对美出口占其出口额的90%,因金融危机影响,现在每月对美出口产品只有一个柜,而去年有10几个柜。某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继电器,因原材料价格的巨大跌幅,空调市场的严重不景气,导致产品滞销,大量积压仓库,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流动性,迫使企业减产和裁员以渡过难关。调查中还发现某出口企业12月份无订单,企业不得不暂时停止生产,仅保留部分管理人员为明年市场恢复时作相应准备。对欧洲出口企业表现主要表现为订单下降,但也有企业订单增长,如某香水企业表现为订单下降,而某食品企业对法国的出口还在扩大规模,其订单已订到明年。

2.部分内贸企业产销不畅。一是本地为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购销企业销售减少。因受广东等地相继有部分企业关闭或暂停营业影响,销售到沿海各地的大米、面粉、油脂等粮食产品竞争残酷,销量变小、销价变低、利润空间减少。二是矿产品加工等资源型企业,由于受国际油价暴跌的影响,矿土、石英砂等价格下滑,且有效需求和市场景气度下降明显,库存明显增多,应收账款回笼较慢,企业流动资金较为困难。三是为大型企业配套的企业,受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其经营困难正在逐步显现,如某企业其产品主要为大型钢铁企业钢炉做配套,目前大型钢铁企业处于限产状态,从而影响到其生产。部分企业未受金融危机影响。如某消防器材厂,近期生产的订单,都是去年上半年以前的订单,由于钢材大幅度降价,企业利润反而上升了。金融危机对内贸企业的影响主要是订单在不断减少,且价格下降,企业利润减少,企业对前景不乐观,特别是价格不稳定,企业不敢盲目生产。

3.对房地产企业影响严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一是体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明显不如预期值。房地产开发企业受冲击较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吃紧,房地产业销售前景不容乐观,表现为几家较大房地产公司中仅有一家楼盘销售较好。二是从居民购房者看,由于受宏觀经济及房价下降预期的影响,居民购房数量大不如去年那么积极踊跃,商品房销售明显下滑,成交量萎缩,有意购房户持币观望。受沿海发达地区及中心城市房价下跌影响,居民认为房市会继续下跌,同时,利率下调仍将继续的心理预期,也进一步引导客户处于观望心理。受

土地价格的影响,当地房地产价格下调的空间不大,房市供需之间的博弈将持续下去。

二、对银行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影响总体较小。国有商业银行对本地企业贷款较少,发放的主要是房地产贷款,因当地房价绝对值较低,所以降价空间不大,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资金来源、收入来源及稳定性和可靠性也都有明确的要求,客户还贷能力总体较高,目前资产质量较好。但由于受沿海中小企业倒闭及裁员影响,可能会有部分客户还款能力下降影响还贷,目前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属关注类贷款比例较少,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

2.金融危机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影响甚微。由于农发行贷款企业户数相对较少,仅有储备库及四家粮食加工企业,其中储备库承担国家储备、地方储备、代收调控粮、国家临时储备收购等任务,其执行的全部为政策性任务,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四家民营加工企业承担米面油加工销售等工作,他们的经营性质决定基本上都是采取以销定产,达不到盈利目的绝不轻易加工销售。所以金融危机对农发行贷款影响有限。

3.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影响较大。一是表现为信贷资金营销难。从信用社各项指标的发展情况分析,制约业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千方百计组织用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没有市场,导致业务发展缓慢。即使按照2008年初核定的信贷规模,也还有近1个亿资金没有投放出去,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很难找到更多的符合信贷投放标准的企业。二是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波动,企业经营困难程度加大,企业贷款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贷款风险有逐步显现的可能。

三、其他影响

1.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从明光市看,近三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2008年全年财政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加20%。但与往年相比,增速下降,并且7月份和11月份单月同比去年同期收入下降。预计对2009年上半年影响较大。

2.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一是因本地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新增失业人员较少。二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较少,有零星人员返乡。

3.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较大

因对金融危机影响的担心,且实际收入增加较慢,居民更加注重节约,不愿意轻易消费,导致消费不旺。重点显示耐用消费品支出减少,如保险公司反映,2008年8月份以后,个人新车保险的极少,往年恰恰是新车购车险旺季,表明现在购新车较少。

四、政策建议

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方面首先要树立信心,清醒认识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必将能战胜危机。各方面应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和保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引导当地产业升级,从而减轻和消除金融危机对当地财政、就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1.企业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合理安排生产

从受影响较大的企业来看,企业不仅关注世界经济受影响情况,也关注企业所处行业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需求及应变手段安排,如某企业进行了相关产品加工销售。对于受影响较小或未受影响的企业也应积极关注行业情况,确保生产经营正常。出口企业可以利用国家提高出口税率的有利时机,合理安排产品外销。企业应避免采用停产等极端方式回避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保持人员相对稳定,确保在市场恢复时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和劳动力。

2.利用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合作,促进企业渡过难关

金融部门和企业应充分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强银企沟通与协作,促进银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暂时困难银行予以贷款支持。如银行可以对当地有竞争潜力特色产品进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包括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抵押方式,提前做好授信,积极关注企业经营状况,通过适当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减少贷款需要的时间等支持企业发展。企业经营良好,银行才能获得经营效益,资金安全性也能有保证。

3.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争取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一是利用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政策,做好基础建设。如村村通工程、渡改桥、水利等各项新农村建设,要积极筹措安排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做好规划、征地等工作,从而为当地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各类建设项目,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于已批和在建项目要做好项目管理、资金专款专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4.积极招商,鼓励创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升级

一是要以完善的设施条件、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招商工作,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鼓励居民创业,让外地返乡或本地人员利用自身的技术或管理等优势创办企业。如给与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规划为创业园,开发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加就业和资金积累。三是推动存量资产重组,促进乡镇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和小城镇集中,提高县域产业集中度,努力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四是合理开发资源,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并举,引导规模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知名品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4.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四

——对我市发展会展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一个新兴行业迅速崛起,这就是会展业。放眼全球,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会展业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巨额利润并为其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吸引力,使得会展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服务行业中一个新亮点,甚至成为一些城市的支柱产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经济。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拥有覆盖整个西部市场、整合要素资源的辐射能力,2007年3月,党中央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314”总体部署对重庆作出战略定位: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2009年1月,国务院3号文件给予重庆“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等“黄金定位”。显而易见,承载着国家战略任务的重庆,不能仅有制造业优势。重庆,还需要对接世界的更大平台,沟通世界的更大窗口。

一、重庆会展业取得的成绩

目前,重庆市政府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品牌展会初步形成。代表重庆基础产业和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交会、摩(托车)博会、渝洽会、房交会、火锅节、三峡旅游节等正持续健康地发展;二是与会展相关的专业展览公司、服务公司和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三是会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重庆目前拥有7个展览场馆,规模较大的有四个,基本具备中小型商业展会和专业

1展会的举办能力。四是积累了可供借鉴的会展经验。近年来重庆先后举办了中国重庆国际教育展、重庆第三届婚博会暨第二届西部婚礼用品采购会、重庆市第四届花卉博览会等,通过举办这些展会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宣传了重庆的整体形象,最主要是为重庆的会展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二、重庆会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拥有覆盖整个西部市场、整合要素资源的辐射能力,然而,打造会展之都绝非一蹴而就。与全国发达会展经济地区相比,重庆会展业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1、激烈的行业竞争。打造西部会展之都,重庆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远的不说,就说成都,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借着西博会的影响势头,举办区域性的博览会对成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糖酒会、家具展、购物节等尾随西博会之后,两年里,成都共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600多个,展览总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拉动消费近380亿元。此外,广西、云南、陕西等地近年来也加大了对会展场地的建设,培育重点展会。

2、场地不足也不专业。据统计,经过直辖十多年发展,重庆全市展馆面积也仅有10多万平方米,最大的才4.5万平方米,且缺乏专业的场馆,缺乏大型平层展馆,举办国际、国内大型展会比较困难。

3、没有会展品牌,特色会展少,知名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相比之于昆明“世博会“、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重庆还缺乏具有特色并具

全国影响的会展。市商委有关负责人说,去年重庆一共举办了数百场展会,但全国性的展会只有10多个。重庆会展公司不少,但是上规模上档次的也并不多,特色会展少,影响力也不够大。

4、会展业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只有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等六家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生源少,师资不强,使得会展业中高级策划、营销人才十分缺乏。

5、有效的行业自律。重庆的会展行业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缺乏统筹管理。目前重庆几十家会展公司大都经营历史短,服务质量也不高,缺乏重庆本土的知名会展企业。

三、对发展重庆会展业的几点思考

重庆发展会展业既有自身的优势和良好机遇,也有亟待完善和弥补的缺憾,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确立一席之地,是值得政府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会展城市发展状况,我们对重庆会展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会展业的发展,既遵循了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决定了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扮演着得要的角色:如宏观指导、产业政策扶持、提供良好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培育会展市场等。目前重庆政府一方面应加快重庆会展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通过税收、土地等政策杠杆鼓励各种展会的发展,培育会展市场,充分发挥会展业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及辐射作用。

2、立足地方优势产业,明确市场定位,形成特色,打造品牌会展

展会的定位非常重要,在与市场发展方向相配套的同时,一定要把握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做到引导市场而不是跟随市场。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中央直辖市,是长江上游的中心经济文化城市,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尾”,是国家西部开发的经济重心。十一五以来,重庆已形成良好的工业基础,制造业发达,初步建立起了面向全国,联动长江,辐射西南、层次清晰、结构紧密的消费品市场体系。目前,重庆已培育并逐步形成了以汽摩、餐饮、农产品、旅游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重庆市的会展经济需要围绕这些主要优势产业,确定会展发展规划定位,开发和拓展优势产业展会项目,形成特色,如重庆的渝洽会、美食节、火锅节、时尚文化节等。

4、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会展服务质量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而会展是城市经济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理念的标志,会展的灵魂是服务,服务决定成败。在会展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会展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硬件设施的大比拼,更重要的还是服务的竞争。因此,重庆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更应该在会展服务的软件上下功夫。而真正的服务,不是一两句口号,而是要深入到人的血脉中的一种意识,这种服务意识不能仅仅体现在政府和会展企业层面,也应该成为全重庆市民的一种行为习惯,应努力倡导市民“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重庆形象”。总的来说,各会展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理念、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上努力与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服务运作体系,增强重庆市会展业发展后劲。

5、与时俱进外引内培,加强会展人才培养

会展属于综合性系统工程,会展活动涉及诸多领域。会展产业价值链包括会展活动策划、市场营销推介、现场服务管理、旅行食宿安排、会议展示设计、材料物资运输、资料印刷装潢、宣传广告编排、场馆建设营运、展览物资通关和会展效果统计等各类活动,成功举办一项会议展览必须全面策划安排所有各项活动,会展活动组织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需要掌握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根据会展组织和服务活动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和一般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会展专业人才大体可以分为:从事宏观管理与政策协调的理论研究型人才、进行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项目经营型人才、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专业服务提供人才和会展场馆建设与营运的场馆管理型人才。目前重庆正处于会展业高速发展时期,但会展技术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尤其缺少专门技术人才。重庆目前的会展培训还仅限于管理层面的培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从业人员多从外语、外贸和企业管理方面转到会展业,缺乏对行业的整体了解。重庆会展人才培养与提高迫在眉睫,有关政府、会展业界和教育机构应当携手合作,认真研究会展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会展学科建设,引进开发会展专门课程,逐步形成职业培训、专业教育、高中级多层次结合的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6、整合媒体宣传平台,塑造城市会展形象

5.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五

观光农业是指在乡村地域内,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田园风光,农村牧渔业生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古镇村落,农家生活等资源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开发设计,为城市人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一、西山区观光农业的类型

1、以农家体验为主的观光农业。所谓的农家体验,即经营者通过向旅游者提供农家的生产体验、农作物种植体验、日常生活体验等,让旅游者得到身心放松和休闲娱乐。这种以“农家体验”为形式的观光农业由于体验真实而获得大量旅游者的青睐。

2、以“休闲娱乐”为主的观光农业。“休闲娱乐”观光农业的主要卖点是乡村的碧空,清净的环境,绿树成荫的田园风光。远离城市的喧闹和环境污染,到乡村来看一看走一走,既一饱眼福,又陶冶性情、消除疲劳,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本性的最佳选择。

3、以“农业生态”为主的观光农业。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将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为特点的旅游,它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其特点是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利用农业和农村景观,吸引旅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它以“绿色休闲”为主题,以农业生产为发力点,农业和旅游业合二为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西山区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

1、市场潜力大,参与面宽。在调查的几个片区中显示,参与观光农业的游客中,每个年龄段的数量都不少,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不影响游客参与观光农业。从性别上看,男的占了49%,女的占了51%。从年龄段上来看15岁以内的占7%,25-49岁以内的占43%,50-64岁以内的47%,65岁以上的占3%。从职业上看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占48%,个体经营者占23%,离休者占9%,学生17%,其他占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观光农业旅游者的性别、职业、年龄都呈现出相对均衡的趋势,西山区观光农业发展潜力大。

2、交通工具以自驾车为主。到一个地方旅游,交通工具是一个前提条件,对旅游者的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从我们调查的西山区观光农业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来看,自驾车旅游占了68%,徒步占了3%,自行车占了8%,公交车21%。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用私家车旅游的游客居多,主要原因是西山区的乡镇离昆明市主城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乘坐公交车不是很方便,骑自行车很累,徒步太远。西山区观光农业的可进入性还有待加强。

3、旅游活动以群体为主,注重亲情。个人旅游除了有可自由支配收入,足够的闲暇时间外,还有诸多因素,选择哪一种出游方式,反映出旅游的心理需要。根据西山区参加观光农业旅游者的调查分析,单位组织的占21%,以家庭形式出游的占37%,以朋友方式结伴出游的占39%,个人出游的仅占3%。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以家庭形式和单位以及朋友结伴方式的出游是西山区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

4、在旅游选择方面呈现多种选择方式。旅游者在选择观光农业时不局限某一个观光项目,旅游者在旅游项目方面呈现出多种选择方式。在被访问的旅游者中,选择农家体验的占35%,景点游览的占27%,果蔬采摘占12%,参与农事活动的占7%,滑草的占11%,其它的占4%。从这一组数据中可看出,西山区的观光农业从一开始就已经发展成为集观光、游览、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三、西山区观光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形式比较单一。观光农业产品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西山区农业观光产品的类型不齐全,目前以观赏型产品为主,参与型、疗养型等产品形式很少。由于产品形式少,因此在满足游客多方面旅游需求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同时,农业观光产品开发水平低,“农”味不够“重复”建设严重。在我们所调查的西山区,我们发现农家小院90%都是盖着小洋楼,很少看到昆明地区传统的建筑“一颗印”民居。

2、卫生条件差,环保意识不强。农家小院居住条件很差,房间里的被褥发出恶心的臭味并且卫生条件急差,乱扔垃圾,就地排放生活污水,厕所设施简陋。“墙内鸟语花香,墙外白色污染”等问题比较典型。在“休闲娱乐”型观光农业中,游客在感受绿色生态的同时不具有环保意识,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部分旅游者喜欢野外烧烤,这种旅游活动一方面存在火灾隐患,不宜提倡;另一方面,烧烤的烟味和遗留下来的垃圾对环境有破坏。

3、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明显。西山区观光农业的发展缺少政府的统一规划。各观光农业的服务接待单位各自为政,缺乏协作,没有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4、专业的旅游业经营人才缺乏。西山区观光农业的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员工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缺乏经营管理意识,在产品开发、企业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与游客的期望有不小的差距。

四、西山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开发多样化的观光农业产品。对西山区的观光农业资源进行全面梳理,针对不同乡镇的资源特色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比如有古村落的,那就通过古村落文化的打造,来发展古村落文化观光农业;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则通过民俗的展示和复活,来发展民俗风情观光农业。有典型美食的,则可以通过美食的制作和开发,发展品尝型观光农业。

2、重视资源保护,实现观光农业可续发展。发展观光农业,资源保护是第一。资源保护,人人有责。当地的政府、旅游经营者必须深深的认识到当地的农业资源是观光农业的生存之根。[3]政府应该从政策方面对资源保护的行为进行引导与规范;当地老百姓应该从主人翁的角度,在自己做到资源保护的同时,对游客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劝和制止。同时,旅游经营者应该加强对旅游者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

3、发掘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俗文化精品观光农业。昆明市西山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辖区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6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丰富,民俗多样性得天独厚。以民俗体验为抓手,重点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打造出别样的游客民俗体验,是发展西山区观光农业的一大特色。

4、政府主导,改善旅游交通。旅游业要发展,旅游交通是关键。只有旅游者的可进入性提高了,旅游业的各类设施和服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前往西山区的旅游交通一直是制约该地区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西山区政府应该在旅游交通改善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由政府出面,对西山区的交通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建议开设昆明主城到西山区的旅游专车,设置固定的运载地点和固定发车时间,方便游客的出行。

6.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六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标

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 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 人口约占1/3, 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 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在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 结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比较优势, 《规划》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即立足辽宁, 依托环渤海, 服务东北, 面向东北亚, 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形成我国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明确实施期为2009—2020年。可以说, 该《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张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美好蓝图, 从目前来看, 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正大踏步的朝着美好的目标进发, 但是, 规划中的目标任重道远, 我们不能只从眼前的利益出发, 必须着眼于长远, 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前进, 把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成省内杰出、国内领先以及国际知名的经济发展排头兵。

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若要实现《规划》中2020年的总体目标“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 辽宁沿海经济带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条道路在起步之初就要坚决贯彻,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打造区域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 就是区域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方式。《规划》的目标中谈到要将辽宁沿海经济区打造成我国沿海的新的增长极, 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同样需要增长极的辐射带动, 其中大连无论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及城市功能等方面都可称得上是6个城市中最优越的。大连应该当之无愧扮演城市领军者的角色, 全面提升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乃至辽宁省、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高度发达的实体经济是一个核心城市硬实力的重要体现。大连应顺应世界产业发展转移的潮流, 高起点、大手笔打造一批世界级、标志性的产业。作为辐射和服务东北的核心城市, 软实力的建设更为重要。围绕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 大连市将加快推进大连港与锦州、葫芦岛、丹东等港口的合作, 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最具竞争力的港口群, 大力发展以港航服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加强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腹地城市的合作, 构建东北保税物流网络;加快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把大连建设成为发展质量高、承载能力大、软硬实力强、生态环境好、引领辐射作用明显的区域核心城市, 成为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龙头。

2.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

从整个沿海经济带来讲, 产业的选择应有整体规划, 各个地区要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而目前来看, 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现象明显, 如大连、营口、葫芦岛、盘锦等都是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及船舶修造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产业同构意味着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整合机制, 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产业分工。各地区都应该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进行有侧重点产业的选择, 依据自身的优势做好相应的产业规划, 优先发展优势产业并形成产业链条。除此之外, 在不同阶段要做到产业适时的升级和转型, 打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产业结构。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产业主要为重化工业, 因为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规律来看, 承接发达国家或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高耗能的产业是新兴工业地区的一条快速发展道路。这些重工业成为经济发展初期的支柱产业, 但是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培养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主导产业, 不能一味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位置, 导致地区经济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要大力培养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逐渐由初加工转变为精加工、由资本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 最终由加工制造为主转向研发设计为主, 使地区产业结构符合经济发展方向。

3.加强核心城市之间的协作分工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一个整体, 整体发展要好要快必须每一个组成部分加强协作、互惠互利。而目前6个城市之间更多的是各自为政, 几乎都是以本城市的局部利益为着眼点制定发展战略。同一个城市的不同经济区之间也很少进行沟通, 甚至是竞争关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间单纯地争夺资源占有权和使用权, 不去进行开发利用上的交流合作, 单靠自身的积累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 也不可能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6个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接近及交通、通讯的便捷条件建立起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发展互动的协同互利机制, 利用各自的资源、品牌、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势互补形成有序竞争, 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各个园区应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 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 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强化协同关系, 以利益共享为前提, 以项目互动为主体,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另外在市场协同互动、产业协同互动、信息协同互动和制度协同互动四个方面, 要努力实现积极的区域性的开发互动效应。

4.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政府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中起到的是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引擎者, 更是推动者,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都要贯穿始终给予政策上的规定、执行上的引导和监督。省级政府承担着沿海城市在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整合与协调工作, 通过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沿海城市的市场分割、地方保护、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规范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制定鼓励区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相关法规, 促进经济利益在不同地区的合理分布并为地方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提供仲裁的职能。而各市级政府承担着贯彻上级部门宗旨, 制定本地区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努力推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责。要建立高效率有作为的政府, 辽宁沿海各地要不断转变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 弱化其经济主体意识, 强化其社会行为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各部门要职责明确, 各项规章制度完整清晰, 提升工作效率;要改变仅靠工业产值、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数据来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做法, 以免造成领导为提升个人的发展空间而单纯要数量却不重视质量, 甚至弄虚作假的假、大、空现象发生。坚决抵制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等影响正常经济秩序的不良作风。

5.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发展目标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中首要的就是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优势工业。可见, 工业体系中以高耗能、高投入、高排污的重化工业为主体, 这势必对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发展模式上, 要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 构建生态文明的经济带、循环发展的经济带。实现沿海经济带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工业区的建设要把控制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强化工业污染的防治,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整治力度, 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资源利用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项目建设。倡导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 保护海洋资源, 制定统一的海洋资源开发政策, 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促进海洋经济有序有度开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区域资源环境开发和利用政策, 要求各经济主体自觉地保护环境, 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莉.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几点思考《城市》.[J].2010年第2期.

[2].李靖宇, 刘海楠.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09年第5期.

7.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建议 篇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09-1

农村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切实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重中之重,笔者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做了如下总结:一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县域内经济发展;三是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农民创业和乡镇企业的帮扶力度;四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五是促进民营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壮大民营企业规模的同时,用龙头企业优势来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六是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逐步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经营。

1 提高農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加强农村水利、电力、交通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加强农村教育、医疗、信息等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提升农民的认知和文化素质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防止农村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外逃,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和村级政府合作,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有效措施,构建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2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促进县域内经济发展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增加主导农产品科技投入,重点增加农业节本增效、产品加工增值、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水平。充分发挥地方和周边农场在农机装备、农业科技、动物防检疫、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县域内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3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农民创业和乡镇企业的帮扶力度

加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充分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建立,构建担保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和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使涉农金融机构在满足自身风险防控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4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如何应对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难题。要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大第三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村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5 促进民营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壮大民营企业规模的同时,用龙头企业优势来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农村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民营经济,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采取“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方针,督促引导规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企业的优势来辐射带动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提升。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策扶持、结对联谊等措施的实施,鼓励支持更多农村居民参与到工业和商业建设中,以壮大民营经济的群体规模,扩大惠及人群。在劳务的输出上也要鼓励经验丰富的外出人员返回,创办农村企业,发展农村地方经济。

6 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逐步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经营

加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政府、金融机构、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定符合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使金融机构的服务模式与政府的政策引导相适应。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提高对涉农资金财政补贴的效率,降低金融机构涉农资金投入的成本和风险,减少农民和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对于我国整体的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与之同时,在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证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平衡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岩.规范农业合作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 民营科技, 2009,(05).

[2] 张虎,覃建国.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08,(05).

8.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篇八

埃及经济在过去的四十年历程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的错误和消极之处,这反映了百万计的埃及穷人和收入受限的人消极的生活状况,特别是工人和农民,职工以及公务员,这项政策导致了一部分部门的腐败,这些部门并非少数的公共服务领域部门,这突出了法律的一些空挡给部分公司里的职能部门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便显出一些国家机构在腐败体系下运行并维护腐败体系。

目前已经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一些可行项目以及司法立法来反腐败,改革始于通过检讨问题本质和反思遵循了几十年的经济政策;诸如此类的金融货币政策均来源于此经济政策。

我将提出我的观点并且坚定地完善和落实此观点。要在新时期加强每个人和国家机关的凝聚力,此举是为了弥补那些经济金融方面的缺陷,也为了让埃及能有一个经济的飞跃。

以下将列举出三个改革话题 一: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工作体系

二:回复金融政策体系和构建公共组织的平衡以及重整金融和银行部门

三:瓦解国家以前的腐败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工作体系

1.使用工具和计划性方式来调节市场与价格(反垄断,监督市场,支持消费者保护协会)

2.扩大资源开发并理性使用(能源,矿产,人力资源等)3.促进政府在生产制造,战略工业,印刷,商业等领域的投资,为了在调控价格和市场方面创造人们的工作机会及援助。二

支持公司公共部门和公公劳动部门以及充足他们的体系,直至实现国有企业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间的良性竞争,使国家原理垄断,造福人民和消费者。三

重组公共部门体制,在外贸部门建立独立的产业,产业具有强大的生产和技术支持计划的公共和私营工业部门。四

引领政府,私人及外贸投资在埃及经济的重要部门,特别是工业,农业,采矿业,能源及电力方面。五

支持和促进在每一个省及街区的消费者保护协会,每一位政府成员,议会成员以及立法委员都要参与其中或参与到类似的市场监督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机构。六 从根源上调整基本经济法 1.填补体系腐败的缺口 2.加强竞争和反垄断及其重要性 有关竞争和反垄断条例

地方管理条例(1979年第43号)公共劳动部门条例(1991年203号)

私有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条例(2010年67号)中央银行条例(2003年88号)银行与外汇条例(1985年120号)七

引导埃及贷款政策,支持在工农业生产及手工劳动方面的私有中小型项目,改变银行工作机制。八

组建我们的平衡的国际经济关系,增加与阿拉伯,非洲,亚洲及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在总统任期内减轻欧盟和美国贷款的比例(从25%到10%)。九

扩大与马来西亚,中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研究合作规模以减轻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公司的影响。十

扩大和伊朗,土耳其的经贸合作以达到埃及与地缘国家的关系平衡。埃及拥有众多资源但是却一度被一些人滥用,管理以及浪费着资源,我们应珍惜这些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动员剩余可用经济资源:

1-重建领导部门(包括总局,下属机构以及分公司)并与外国公司合作。

2-重组天然气部门以及重新制定研究,勘探,分配,出口,价格等条例和可行的切实严格的管理办法。

3-重新构建采矿部门(金,煤,磷酸盐)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扩大相关产业收入。

4-确立文件,把回收埃及人民被贪污的资金当作首要优先任务,通过制定综合战略文件以达到管理的最高水平,其中包括: 1.从法律以及司法水平上管理 2.从政治和外交层面上管理 3.从人民大众层面上管理

依靠我们以宏观经济为出发点的重建金融体制条例,我们将在此方针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及政策

其重要性包括:

一:重建国家经济平衡

1-合并经济机构以达到国家预算以保证监督和控制埃及金融市场。2-取消法律条例的第20条,任何法律条款都应允许建立独立的不归人民委员会下的私人基金会。

3-建立新的公平的工资薪酬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应为1200埃镑。4-重组第一部分费用通过可变薪酬要素遏制资金浪费。把此措施实施在所有国有部门,包括政府银行系统,商业保险部门和公司的公共部门以及公共劳动部门。

5-停止当前的私人基金会的运营,建立高等基金委员会,把他们的盈余资本并入国库。

6-减少经费:一般储备和项目总额不超过同年度国家年度预算总经费的5%不能在没有人民委员会批准或授意下使用它。

7-开支合理化是第二道大门(指政府机构运行的开支)合理化开支以遏制浪费可用的财政资源。8-停止私人买卖公共资产。

9-停止内部买卖债券和国库券,此举已经给国家金融体系造成威胁。10-重建第六扇门(投资)改变政府投资方式,集中基础设施和生产项目,为人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税收政策

每年各类税收收入约占国家总体收入预算的70%-75%,这与那些政府和半政府性质的机构(医院,当地管理机构等)所强加在居民身上的税有所不同。在过去的整整四十年里,一些收入有限的公民在面对财政部门,私营企业部门的税收压力下和所给予他们的海关关税优惠政策下还是承担了很大的税收负担,对此,我们应制定新的税收政策,应着力于以下几点:

1-依照与纳税人相符的税收条款,用一切可行方式进行征税。并遵循累进税制,所以纳税人根据其能力和所得收益纳税。2-改进征税条例,年收入超过50万的应缴纳25%的税款,年收入超过500万的家庭应缴纳45%的税款就像欧美工业国家所立下的榜样一样。

3-起征点提高至资本收益的10%正如欧美国家那样(此举是为了实现三个同期目标)

4-改革不动产税法以实现物主的公平,豁免私人住房税,他是资本湖主义行为是为了在不动产和土地上牟利而产生的。

5-提高税务豁免制度,从9000埃镑上涨至20000埃镑每年,此举会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6-改革和重建税务体系(包括房产税,房屋销售谁,公共税等)用以实现政府的透明与公开,我们要和任何腐败行为做斗争。7-取消一切能给“主管单位”带来可乘之机的法律条文,无论是财政部长还是各单位的负责人都应遵循公平制度,停止一切腐败行为。

在过去的40年我们建立的国家由于体系的腐败与漏洞导致腐败盛行于全部的国家部门,我们应通过正确的诊断来清除这个肿瘤;制定政策和程序有效地治理腐败,以下是反腐的重要性及步骤:

1-从大法学家,经济学家中抽调组成委员会以审查经济法,地方法与宪法中的漏洞,以此来整改那些让腐败有机可乘的法律条文,通知立法委取消此类不健全法令并设立合理的法律条款。2-重新考虑及重组大众监督体系和特殊的,独立的评估中心,无论是任命领导还是成员都应给予其一定的豁免权和其他权力。3-大规模清理现有监督管理局和其他监督机构并调查公共资金。4-尽快按照最近的标准调整工资薪酬以及最低工资标准。

5-调整政府的工作体系,使其具有透明度以及要求各单位清晰明示在社会工作中的办公步骤。

上一篇:村“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下一篇:office办公自动化技能大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