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2024-10-19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12篇)

1.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一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赵淑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

摘 要: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能力;个性;探究欲

创新能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精神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说明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会落入被动挨打。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孩子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自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就上去了,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就会增强!那怎样从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如,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情境。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往一个纸杯里注入20克水。用细铁丝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接着,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纸杯的重量约为2克,再向杯子里加水,直到电子秤上显示出22克时,说明杯子里有20克水。这时,我安排一个学生打开秒表,大声喊:“准备,开始!”一声令下,我按下秒表,一名学生抽掉细铁丝。杯子里的水“嗒嗒嗒”地往下滴,秒表上的数字飞快地变化着。水滴得越来越慢,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的缘故。我挤了挤杯子,让水保持同样的压力。水漏完了,我按下了秒表,一看2分钟!漏完20克水竟然只需要2分钟!如果水龙头和纸杯漏水的速度相同,那么1小时就会漏掉600克,8小时就会漏掉4800克,一天就是14400克!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每瓶大约是500克,你算算如果这样的话,一天要浪费多少瓶水?”用14400除以500,真是不算不知道,26瓶还要多400克呢!学生都说:“我们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没有个性差异,特点消失,棱角磨平,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多让他们动手。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怕麻烦,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教学器具渐渐变得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教材引领学生自制教具,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为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钢铁在熔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我教学生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捏出一个圆柱体,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同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钢铁在熔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紧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再捏一捏,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体积都不改变。

五、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敢于别出心裁,甚至可以异想天开,从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问题。不要被教材和教师的思想所束缚,要敢于质疑,敢于多问为什么。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发现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他们的一些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这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其实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此,我们不但不能阻止,反而要给予鼓励,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不断开发新的渠道和方法,坚持不懈,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简介:赵淑兰,女,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治系,现任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2.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二

一、凭借好奇的心理, 激发创新的欲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 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 对小学生来说, 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 许多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 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学生用“想”造这样一个句子:“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这个句子表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另一位教师听说一位学生因在生物课上学了解剖动物的方法, 十分好奇, 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 就杀死了校长的爱犬。这位教师不批评也不训斥, 却要求这个学生画了幅动物的内脏分布图, 以示惩罚, 结果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惩罚, 画出的图也非常准确, 还被挂在生物展览馆里。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为出色的生物学家。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 保护这种天赋, 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并凭借这种好奇心, 积极引导, 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二、创设宽松的氛围, 突破创新的障碍

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 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 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 学生答”的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这种氛围教师要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它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点头是一种肯定, 是一种对学生的无声鼓励, 教师通过眼神、姿态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倾听是认真地听, 教师通过仔细听及时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从而及时地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其次教师还需走进学生的生活中, 弯下腰来和学生做朋友, 让学生能以朋友之心与你交谈, 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让学生感觉教师可以信赖, 以此增进师生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观点,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凭借大胆的想象, 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可能大家都体会到, 学生在习作时, 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能放得开, 收得拢, 内容充实、富于文采。反之, 想象力贫乏的学生思路枯涩, 写作时就事写事, 平淡无奇, 不形象, 不感人。客观事物是想象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 在观察中积累丰富的材料, 同时有重点地将教材引入生活, 让学生学的主动, 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想象, 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生活中创造哈姆莱特。同时教师还要利用插图及现代媒体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四、拥有质疑的品质, 增强创新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 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出疑问, 发表新见解。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第八次》一文, 学完课文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1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王子布鲁斯如果见到蜘蛛第七次结网就成功了, 他会怎样想?3成功后的布鲁斯懂得了什么?他会怎样去做?通过质疑, 大家纷纷发表自己创造性的见解, 在相互的交流中从而也进一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在练就学生质疑能力时, 教师还必须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 将质疑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五、采用激励的方法, 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3.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篇三

关键词:创新能力;个性;探究欲

创新能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保障。新的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精神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说明了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或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最终将会落入被动挨打。孩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孩子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希望,自然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就上去了,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就会增强!那怎样从小系统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浅见。

一、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的孩子年龄小,经验缺乏,学习中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那些有趣的教学内容才能轻易地抓住他们的眼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个个能激发孩子好奇心和兴趣的有趣情境,引发其探索的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通过实际问题来启发孩子探究的兴趣。如,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多少水的情境。具体步骤是这样的:先往一个纸杯里注入20克水。用细铁丝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接着,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先用电子秤称出一个纸杯的重量约为2克,再向杯子里加水,直到电子秤上显示出22克时,说明杯子里有20克水。这时,我安排一个学生打开秒表,大声喊:“准备,开始!”一声令下,我按下秒表,一名学生抽掉细铁丝。杯子里的水“嗒嗒嗒”地往下滴,秒表上的数字飞快地变化着。水滴得越来越慢,这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因为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小的缘故。我挤了挤杯子,让水保持同样的压力。水漏完了,我按下了秒表,一看2分钟!漏完20克水竟然只需要2分钟!如果水龙头和纸杯漏水的速度相同,那么1小时就会漏掉600克,8小时就会漏掉4800克,一天就是14400克!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每瓶大约是500克,你算算如果这样的话,一天要浪费多少瓶水?”用14400除以500,真是不算不知道,26瓶还要多400克呢!学生都说:“我们一定要节约每一滴水!”

二、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说教,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长期下来,严重地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挫伤了孩子的创造性。使不同的孩子趋于一致,没有个性差异,特点消失,棱角磨平,变成了只会言听计从的小绵羊。事实上,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要为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潜能的孩子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不同的孩子在智力、性格、兴趣、特长上是有所差别的。我们要针对他们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策略,为每一个孩子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

好奇心是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好奇心往往表现为对新奇事物的一种注意力,为弄清它们的原因,而提出“为什么”。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得知识的心情就愈迫切,同时总是想要用尽一切办法寻求答案。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是人的本性。”好奇、好问更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萌发创新能力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好奇,才会去思考和探索,逐步发展为创新或创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在这一过程当中,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迸溅出智慧的火花,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创造出许多让教师都惊叹的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心灵则手巧。”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多让他们动手。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怕麻烦,必须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教育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教学器具渐渐变得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获取更直观、更准确的数学信息,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结合教材引领学生自制教具,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时,遇到这样一道应用题:钢铁厂有一根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形钢坯,现在要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直径为1.2米的圆锥形,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为了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钢铁在熔铸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的原理,我教学生自制简单有效的教具,取出准备好的橡皮泥,捏出一个圆柱体,把它想象成需要熔铸的钢坯。然后再把它捏成一个熔铸后的圆锥钢块。同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橡皮泥由圆柱体变成了圆锥体,而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掉它的任何材料。因此,钢铁在熔铸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体积并没有变化。紧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再捏一捏,看看圆柱体钢坯还能捏成什么形状,在变化形状的过程中,它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最终,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个定论:钢铁熔铸过程中,无论形状怎样发生变化,体积都不改变。

五、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独立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满足已有的成果,敢于别出心裁,甚至可以异想天开,从反方向去思考遇到的问题。不要被教材和教师的思想所束缚,要敢于质疑,敢于多问为什么。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曾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发现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孩子们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他们的一些想法虽然看起来有些不切实际,但这些新奇独特的想法其实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此,我们不但不能阻止,反而要给予鼓励,多给他们尝试的机会,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就会不断被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孩子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老师长期的培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引导孩子动手操作,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标新立异,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不断开发新的渠道和方法,坚持不懈,逐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者简介:赵淑兰,女,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政治系,现任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4.你可会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篇四

孩子的创新能力是多种能力和品质的总和,是智力活动的最高品质,它包括丰富的想像力、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强烈的好奇心、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人格因素等。儿童的创新能力主要有如下表现:(1)善于动脑,打开思路思考问题。(2)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广泛的兴趣爱好,经常“打破沙锅问到底”。(3)有求异思维的倾向,喜欢寻找多种或跟成人不同的答案。

欲要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前躯,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大量的知识积累又是形成和发展孩子的创新才能的重要基础之一。好奇心会激发起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所以,在孩子对他所接触的事物产生好奇时,一定要保护好和引导好孩子的好奇心,尽可能让他接触周围事物,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他的求知欲望。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鼓励孩于大胆进行探索。孩子的天性是玩,聪明的孩子不可能是不会玩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的玩法,必要时可一道参与玩耍。并要避免下面三种错误做法:①为避免孩子搞脏衣服不让孩子玩。某些家长给孩子全身穿名牌,打扮得十分漂亮,生怕玩耍搞脏衣服禁止孩子玩。当然要讲究卫生,但不能限制孩子必要的玩耍。②为求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因噎废食、杞人忧天而不让孩子玩,况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③害怕物品和玩具损坏限制孩子玩。虽然某些家长给孩子买了各种玩具,却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某些家长不准孩子摆弄玩具或物品,总是说“那样会弄坏的”。诚然,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无可非议,不能要求过严。玩可以直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增长智慧,不能不让孩子玩。

(2)家庭氛围要宽松。宽松愉悦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家庭成员多少,不管年龄和地位有多大差距,孩子跟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和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不应是压抑和紧张的,或是恐怖的。当前,孩子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不恰当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做。孩子是小皇帝,是太阳,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另一种是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家长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讨,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听谁的,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认真解答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提问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是一种思考和钻研。从孩子会说话起,便开始会提问。因年幼,所提出的问题常十分可笑或荒唐,可能有的无法回答,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希望能得到解答。作为家长,应该认真地对待,心平气和地给予解答,要避免如下几种错误态度: ①解释得太深太难,孩子无法听懂。②别压制孩子提问,应尽量避免对孩子说“我不得空,你不见我正忙着?”“你怎么这么多怪问题?”等话语。③忌对孩子提问采取欺骗或搪塞的态度。某些家长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却又怕丢面子,便胡编乱造一些“答案”来欺骗搪塞孩子,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也会影响家长自身的威信。 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利于孩子创造精神的培养。家长对孩子的提问,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如不能回答,家长可实话实说,也可同孩子一道探索。

(4)常带孩子到外面接触新鲜事物。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假如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了解、不熟悉,即便是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外面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如住在城市的家长,可带孩子到农村看看,让他们了解家禽家畜、认识农作物、观赏田园风光,了解花草鸟虫的生存特性等。住在农村的家长,可带孩子到城市转转,让他们了解认识城市的交通、建筑等设施;认识事物越多,想像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假如只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画画、写字、背诗的做法,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而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5)启发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孩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慢慢养成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的好习惯。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如鸡蛋可煮汤吃,可问孩子:除了煮汤以外还可怎样吃?又如天冷下雪了,大雪把道路淹盖了,把树枝压断了,可问孩子下雪有无好处?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家长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

(6)鼓励孩子编写或讲述故事。平时孩子喜欢听故事,听过一定数量的故事之后,可让孩子自己来编写或讲述故事。

(7)注意训练孩子的想像能力。想像是创新的前驱,缺乏想像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想像能力。一般的训练方法有: ①家长在平时给孩子讲故事时,不妨讲到一半,然后让孩子根据所讲内容继续接着讲完故事。 ②让孩子多读些如科幻作品、寓言、童话、神话等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   ③按文字或口语画画。给孩子提供一些文字或口语,让孩子用图画的形式把文字或口语的内容画出来。

(8)训练孩子的概念联结能力。常给孩子一些毫不相干的概念,让孩子通过相关的中间环节把两个不相干的概念联结起来。如“树木”与“汽车”,这两个概念本不相干,但通过“橡胶”和“轮胎”,构成相关的概念链:树木~橡胶~轮胎~汽车。

5.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篇五

爸爸妈妈在教宝宝数数的时候,不要太草率,应该更有耐心。让你的宝宝触摸物品,如珠子、碗、豆子等。因为宝宝可以用手摸东西,更能激发宝宝的数数兴趣。

2、学习分类

引导宝宝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分类,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标准进行。父母应该注意引导宝宝找到分类的标准,这也可以使宝宝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提高宝宝的观察能力。

3、循序渐进的概念

循序渐进的练习有助于培养宝宝未来的阅读能力,也是培养宝宝逻辑思维的重要方式。顺序可以是大到小,硬到软,甜到轻,或者反过来。

例如,妈妈和爸爸可以拿几个不同大小的苹果,让宝宝把苹果从大到小排列,或者可以拿不同的软硬的东西,让宝宝根据软硬程度来排列。

4、识别大小群体

首先,应该教宝宝一些群体名称,如家具、运动、食物等,让宝宝明白每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该让宝宝明白,大群体包含很多小群体,小群体合成了大群体。例如,动物—鸟类—麻雀。

5、树立时间观念

6.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六

一个故事:

妈妈给晨晨买了几本漫画书,本以为晨晨会像其他八九岁的孩子那样快乐得手舞足蹈,可晨晨却把书放在角落里,几天都没有翻。妈妈觉得很奇怪,便问晨晨为什么。

晨晨告诉妈妈:“我看不懂。”妈妈又翻了一遍漫画,确认漫画里都是些简单的字,晨晨已经上三年级了,读起来应该没问题。再说许多孩子只看图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妈妈就是看到别的孩子拿着爱不释手才给晨晨买的。

晨晨说:“就是因为上面的字太少,图画我又看不懂,所以才不看的。”“看不懂?”妈妈回想晨晨凡事懒得动脑筋,不禁产生了一种可怕的想法:“我的孩子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观察能力是人学习、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技能。要进行良好的观察,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感官,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注意与判断。

当孩子拥有了观察力,他就能从细微处窥全貌,也就为自己的推理与判断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观察能力较差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理解其意,而且无法组织较长的语句;

图形辨别能力差,看图形经常只看大概,忽略细节;

对事物的观察不细致,分辨不出相似事物之间的差别。

家长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训练时应注意:观察能力是不会自动发展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才能提高。

心理学家曾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做过试验,结果证明,经过一年的培养,试验班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明显提高,能观察较多的东西,他们的观察数量由原来的37%增加到64%,而普通班有70%的儿童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所以家长要依据儿童视觉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当的训练,以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训练游戏

1、种子发芽

这类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学会观察是培养思维推理能力的第一步。

游戏方法:

1. 准备一颗种子和适合生长的土壤,和孩子亲手种下,并观察种子发芽成苗的过程;

2. 围绕种子是怎样发芽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比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什么时候长出叶子?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

3. 要求孩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的时间和温度,叶片的颜色和形状等。

小提示:开始阶段,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东看看,西瞧瞧,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观察目的,这时需要家长及时督促和耐心引导。

2、空间连连看

教孩子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观察同一事物,或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游戏方法:

1. 让孩子按空间顺序观察事物,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2. 比较不同角度观察结果的异同;

3. 让孩子作简洁的观察纪录。

小提示:

家长带领孩子观察的事物最好新颖独特,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3、仔细看,找重点

教孩子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克服观察时丢三落四的毛病,从而提高孩子观察的全面性。

游戏方法:

1. 按被观察事物的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进行观察。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2. 请孩子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上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间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相互配合,使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经过这种有顺序有步骤的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3. 在全面观察基础上,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比如观察一只乌龟,乌龟的特征主要是其背上的壳。因为四只脚、两只小眼和短尾巴等都是其他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而非乌龟所特有。因此乌龟壳的硬度、形状、花纹才是观察的重点。

4. 让孩子作观察记录,做成小册子,与同伴分享。

小提示: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及时给予赞赏和表扬,增强孩子观察的动力。

二、概念形成能力

一个故事:

若若和可可是一对双胞胎。哥俩天天一起吃喝拉撒睡,衣服用品也都一式两份,爸爸妈妈总是一碗水端平。

但是哥哥好静,弟弟好动,个性截然不同。

更重要的是上了小学,哥哥虽不大爱说话,可学起数学来一点就通,不管在学校还是家里,作业很快就完成了,而且基本不出错。

可弟弟就费劲了,在幼儿园点数就学了老半天,上学后一做计算题,恨不得把脚丫子都搬上来算数,妈妈要不帮着他讲解指点,数学作业就很难完成。

家长怎么都想不通:“可可怎么跟哥哥这么不一样,对数学就是不开窍呢?”

概念形成是指将分类信息纳入不同范畴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概念形成要基于属于和不属于某一个概念范畴的经验获得,概念是思维的重要工具。

孩子的概念形成往往是通过样例学习,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还未达到较高的程度。

成人主要是通过学习规则来获取概念,概念的规则是定义事物是否属于某个概念范畴的准则。

规则的学习比样例学习效率要高,但是它依然是建立在之前大量样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的,家长要注意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学习方式来对孩子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概念形成不佳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表现:

学习速度很慢,需要反复讲解;

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没有办法很快弄清楚,导致不能准确区分事物的属性;

思考能力差,不能掌握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家长对孩子进行概念形成训练时应注意:家长要了解孩子概念形成的特点以及培养方法,更多协助孩子思维的发展,为孩子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概念形成训练游戏

1、形状游戏

这类游戏可以锻炼孩子视觉分辨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增强孩子数的概念和形状认知。

游戏方法:

1. 家长用绳子围成不同的形状,请孩子说出正确的形状名称;

2. 家长用纸张折成不同的形状,请孩子说出正确的形状名称;

3. 家长请孩子用语言描述不同形状间的区别;

4. 家长请孩子用笔写出不同形状有几条边、几个角;

5. 家长请孩子把大小不同的形状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小提示:

家长尽可能通过生活里的小道具,来启发孩子感觉各种数与形的概念。

2、数字知多少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保持按顺序听数字的能力,建立一对一的数字概念,为孩子进入运算阶段做好准备。

游戏方法:

1. 让孩子闭上眼睛,专心数听到的拍掌声或者鼓声;

2.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变化鼓声节奏,考察孩子是否数对鼓声数;

3. 让孩子根据每次听到的鼓声数,在家长放好的小盒子里放入相应数量的豆子;

4. 让孩子根据每个盒子的豆子数量写下相应的数字,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

5. 让孩子根据每个盒子的豆子数量按从多到少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能指认4或9是第几个盒子,建立数字在序列中相对的位置概念。

小提示:

家长着重将数字和数量进行结合,建立多与少、大与小的概念,并重在让孩子用动作来反应。

3、数字符号指挥官

这类游戏能锻炼孩子统整视觉和听觉符号的能力,并学会理解数量与符号一一对应的关系。

游戏方法:

1. 将写有不同数字的纸片摆在地板上,要求孩子根据数字大小向前走或者向后走;

2. 向前走,数量越走越多,数字越来越大;向后走,数量越走越少,数字越来越小;

3. 用“+”“-”符号来代表前和后,让孩子了解数量的演变过程,并建立符号与数量的关系;

4. 家长可以进一步设计其他的符号卡,比如等号(=)、大于号(>)、小于号(<)、乘号(×)和除号(÷);

5. 针对每种符号家长要相对应地让孩子参与游戏中,使孩子运用感觉和动作更好地理解数与符号的关系。

小提示:数学符号代表数字间的关系和计算方式,孩子只有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后才能解答数学题。

三、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个故事

丁丁今年8 岁,平时语言表达还可以,和小伙伴玩耍聊天都很开心,家里的长辈可喜欢他了,嘴甜招人疼嘛。

可就有一样,有点小鲁莽,做事不爱动脑子想办法,老是等着别人给他解决问题。他的思维很跳跃,有时不能坚持在一个问题上思考,不能举一反三地学习知识,常常一道题给他讲明白了,下次换个情境又不会了。

爸爸妈妈问了老师,老师也觉得丁丁学习效率和方法存在问题。

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需要对概念有深刻理解后才能进行。

具体地说,推理需要经过对问题进行思考,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它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步骤。

推理能力发展不良的孩子易出现以下问题:

对空间、顺序、序列等概念理解困难;

大脑处理加工信息的速度偏慢;

对符号及数字运算不适;

对数学概念掌握较慢;

对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归纳概括能力差;

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是可以挖掘和训练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家长对孩子进行推理能力训练时应注意:多角度认识事物是第一步;归类法培养孩子的思维概括能力和敏捷度;数学解题是具体应用的训练。

推理能力训练游戏

1、举一反三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能举一反三地发现其他事物中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

游戏方法:

1. 家长先提示一个事物,让孩子找到另一个相对应的事物。比如:“车库和汽车的关系,就好比衣柜和什么的关系呢?”

2. 确定孩子理解事物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后,进一步让孩子思考后填空:

笑对于高兴就好像哭对于( );

耳朵对于听就好像眼睛对于( );

天空对于飞机就好像大海对于( )。

小提示:

如果是爱思考的孩子,可以鼓励他说得越多越好,也可以让孩子出题家长回答。

2、数字规律

这类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识别和使用规律。

游戏方法:

请你认真观察下面的数字,找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推测接下来的数字会是什么?

1、3、5、7、9、( )、( )、( )、( )

1、2、3、5、8、( )、( )、( )、( )

1、9、25、49 、81、( )、( )

小提示:此类数字推理游戏有很多,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分析、复制和扩展规律。

此类数字推理游戏有很多,可以多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分析、复制和扩展规律。

3、列表推理

这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游戏方法:

明明一家(爸爸、妈妈、哥哥、妹妹)去动物园玩,每个家庭成员喜欢的动物都不一样,用所给的线索和表格找出家庭成员们各自喜欢的动物。

哥哥喜欢的动物最重;

妈妈喜欢的动物啃树叶吃;

妹妹喜欢的动物可以从树枝上挂下来;

爸爸喜欢的动物是森林之王。

7.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七

1. 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意义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模式,吸取传统精华,锐意改革进取,致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思维,发挥创新潜质,成为大胆实践,有主体意识,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健康的各类人才。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教育战略的时候,都把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作为国民教育的首要任务。《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术、创造活力等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日本则提出把培养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其中生存能力中也相对突出了创造能力。在全球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正面临着深刻改革,传统教育被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向教育现代化纵深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提倡身心健康,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靠创新教育。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自身鲜明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和活动空间,并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特定的科学优势,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掘,将创新理念充实在平凡的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变为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创新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内涵,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因此必然从教育的基本理念到教育实施方法上呈现出与以往体育教育的不同,否则,换汤不换药,素质教育将无从实施。

2. 体育创新与健康理念的结合

当前,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健康教育,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融合为一门综合课程。在此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学习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扩展为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扩展为:(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由此也推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1)掌握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2)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3)培养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4)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5)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6)理解体育对健康的意义,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7)培养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育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教学思想的更新;其次是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的内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实践是将内核付诸实际的过程,具有可变性,教学理念在发生改革之际需要方法的适应。

3.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拓展思维练习法

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很明显,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思维方式各有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区别对待外,还应注意发现他们的共有特征:思维活跃、好奇善动、乐此不疲、求异创新。教师应从这些方面抓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我在足球基本动作技术教学中,只是介绍了几种简单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思考除了我教的几种练习外,能不能创造出一些动作,并给出几个学生没有学过的动作名称术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动作做出来。练习中学生的动作可谓是五花八门。通过几分钟的创造练习之后,我便得到了来自学生的反馈:“老师,你看我这样做怎么样?”“老师,这样做对吗?”“老师,我觉得自己做的动作不够协调。”我把学生召集起来,分析动作的基本要领,以及他们为什么做不好的原因,并进行正确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再重新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积极性高涨了,学习气氛和效果也有了保证,从而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良好意识。

3.2 自主学习法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并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施展创新能力的空间。如在教学中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布置场地器材,自带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自创游戏方法,自己组织小型体育赛事,自编规则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基本技术动作更好地理解和巩固,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逻辑组织能力。

3.3 创设情境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枯燥单调的教材与情境游戏相结合,能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产生运动需要,产生自主参与的心理趋向,从而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运动的满足感。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我让学生用接力跑的方法去完成动作,学生在单调枯燥的基本动作练习中激发了练习的兴趣,增强了练习的自信心,锻炼了身体,同时又培养了互相协作精神,对学生激发个性潜能、形成创新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4 体验成功和鼓励法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最明显的基本特征就是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求异创新的精神,每次课在完成基本教材的练习后要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尚需要进一步强化的练习或者创新的自由练习,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3.5 电化教育法

教师将学生难以理解、感知的练习动作、运动现象,如身体练习的顺序运动轨迹及人体各关节之间相对的位移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感性资料。多媒体是现代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它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内容直观生动,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 问题探索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启发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时,用多视角、多方法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如,“掷小沙包”的游戏或“踢毽子”练习中,要求掷或踢的我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练习中学生的动作方法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后我有选择地示范学生创编的动作和方法,让学生分析判断采用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安全。这样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欲望的同时也一改传统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了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4. 结语

4.1 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是学校体育教学顺利、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

4.2 在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内在动力条件。

4.3 体育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赢得学生尊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的先决条件。

4.4 实施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支持创新教学的环境,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教导学生创新,不受规限约束,对学习要持开放态度,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使学习过程具有弹性和空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出学习步骤和次序。

参考文献

[1]李力研.学校教育中的体育[D].北京:2003, (7) .

[2]周庆瑛.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J].南京体育学院, 2004, 4, (78) .

[3]黄长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学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80) .

[4]乔小龙.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民族教育, 2005, 5, (39) .

[5]马国英, 马莲援.培养学生主动必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1) .

8.讲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八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数学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阵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拙见。

一、运用多媒体,鼓励创新

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科学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渗透方法,鼓励学生创新。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flash动画制作,效果更佳。强调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用圆锥去盛满带有颜色的液体,向圆柱体里倒,倒一次,显示出的刻度;倒两次,显示到的刻度;倒三次,正好倒满,这样,不仅形象逼真,而且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其效果不言而喻。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有序数出长方体棱的条数,先让学生人人动手数,学生的数法各异,其中难以避免数重复或数漏掉的,学生实践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数才能做到既快又准并且有序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按长、宽、高的顺序,边数边闪烁,并把长、宽、高用不同的色彩区别开来(相对的棱用同一种颜色)。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数法,并说明:为什么这种数法简便易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的每一点归纳,每一个发现,每一种方法的总结,教师都应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疑引趣,启发创新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常常既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课的基础。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如能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就能自己发现、理解新的知识。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出示复习题:8 :12;(8×3):(12×3); (8/4):(12/4)。在学生分别求出三个比的比值后组织讨论:为什么这三个比的比值相同?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学生根据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很顺利地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有时,学生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让学生演算准备题: 一条水渠长600米,由甲队独修需20天,由乙队独修需30天,两队合修需几天? 学生列出算式: 600/(600/20+600/30)=12(天)然后,我提出问题:如果水渠的总长度改为300米,(900或1200)两对合修需要多少天?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计算结果表明合修的时间仍是12天。学生遇到了与过去经验相矛盾的现象,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形成了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环境。我在因势利导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其原因。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新课学习,对把全工程看作“1”的道理理解更深刻了。

三、合作交流、探索创新

为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性学习,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或亲自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与规律的寻找过程。而要通过学生真正把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找角——指角——判断角这一过程后让学生“做角”,让学生在动手利用小棒、活动角、纸、橡皮筋、钉板等材料拼拼、折折等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锻炼能力,形成能力,形成品质。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探索角的特征。

师:角长什么样子?摸摸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1:尖尖的,有一个点,刺刺的。

生2:两边平平的。

生3:有直直的两条线。

生4:……

通过让学生手模、口说、感受、发现角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感知、经历建构新知的过程,实现“再创造”。

四、启发多问,诱发创新

好问、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世界上的发明和创造皆源于为什么,万有引力定理就是牛顿对苹果会掉在地上产生疑问才探索发现的,蒸汽机是瓦特对壶盖为什么会被水冲起才研究创造的等等。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某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时,一是要启发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二是启发学生弄懂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不同算法的分析和比较,给学生提供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如在计算“食堂有35筐箩卜,上午吃了9筐,下午和上午吃的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萝卜?”一题时,多数学生列出“35-9-9”的算式,引导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根据下午和上午同样多,上午是9筐,那么下午也是9筐,即吃掉了2个9筐,从而吃掉了2个9筐,从而得到用较简便的方法“35-9×2”这种独特新颖的计算方法,不能不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创新。

9.培养孩子人际能力五种方法 篇九

(一)和他人呆在一起是发展人际智能所必需的条件

就像人们说的那样简单:孩子需要和他人在一起,需要知道人们能够理解他们。父母需要花些力气为孩子们找些玩伴。这也是千真万确的。但是有时这是很简单的事,一个日托中心或一个操场的角落就能给孩子提供一笔财富。

◎ 小贴士

什么是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的定义是“理解他人和关系的能力”。美国人际智能较高的名人中包括人权解放战争的领导者马丁・路得・金博士,前总统罗纳多・里根和比尔・克林顿,以及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卫夫瑞。

(二)让孩子同时担任领导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有些孩子,比较特别,有在角色间串来串去的倾向。孩子需要同时熟悉领导者的角色和习惯被人领导,这是很重要的。

6、7岁大的孩子可以教他们这些概念,也有对这两种角色进行体验的需要。父母经常希望他们的孩子扮演领导的角色,而不演其他角色(有时孩子也是这么希望的);事实上,成为一个领导的最好的准备就是先成为一个好的被管理者。

◎ 小贴士

人际智能到底有多重要?

顾问型人才需要很强的人际智能,就像老师一样。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不考虑人们的职业,有很强的人际智能可以增加工作效率。

一位律师如果有很强的人际智能,他就能感觉到法官是怎么考虑的,然后就能做出及时的调整,在这个案子中获胜。

一个领班或一位管理者如果能理解他的手下并能知道如何激励他们的话,他们会把生产计划安排得更好。

一位会计或软件设计人员如果能读懂客户的需要并能明白他们的目标,那么他们会做得很好。

一位销售人员如果知道他的消费者的需要,他会很成功。

实际上,在每个工作领域,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

(三)运用电影作为一种手段是孩子们思考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种很好的办法

当我们去思考电影或电视中的角色的思想和谨慎的行为时,这些角色显示的,经常比现实生活中的更夸张、更富有讽刺意味、他们的动机也比较明显。

看看男女主角的表演,然后想想这些,不管是杰克・查,西尔富斯特・史泰龙,哈里・波特,还是梅格・瑞恩,他们都能给孩子提供一条简单而又安全的途径去发展他们的人际智能。

◎ 小贴士

较高的人际智能表现为什么?

较高的人际智能包括善于观察,从人们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们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和善于倾听。这些都聚集在一条唯一的通道上,使得人们善于理解他人.

(四)运用文学作为一种手段,以一种相似的方法,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办法开始观察和推测

给孩子念完故事,父母可以问“你为什么觉得他会这么想呢?”“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会怎么想呢?”“你曾经这么想过吗?什么时候?”

当孩子更大些时,可以要求孩子谈谈书或故事中的那些和他们最相近的角色,然后可以和他们分享一下处世的方法。

◎ 小贴士

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的孩子幼年时喜欢:

●和别人一起玩

●和别人待在一起(通常不喜欢一个人待着)

●注意别人、照顾别人和教育别人

●注重合作,而不注重在游戏中竞争

●和指导者联合并形成一种很特殊的关系

(五)和孩子分享你自己的个人经历,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们看到成人或他们的父母表现有些狂妄的情况太多了。也就是说,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他们的爸爸或妈妈的感受会那么特别,他们的行为那么特别。(大人们也经常不向孩子们解释他们的行为。)

不管这种表现是表达对别人行为的失望、对自己行为产生的挫败感,还是由于学成了一些东西而感到高兴,父母都需要退回去和孩子们谈谈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这么做。

(不要用一本正经的口气和孩子说这些,我们必须记住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自信的分界线经常是很不明显的。不管怎么样,注意这几点,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从我们的经验中学习。)

这样做的一个额外的好处是这种敞开心扉和自我反省可以促进父母的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的发展。

◎ 小贴士

具有较高的人际智能的孩子长大些会喜欢:

●组建团队,或者在同伴中推动关系的发展

●解决冲突或设计出解决方案,使得每个人开心

10.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十

关键词: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合情推理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55-0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应将单纯注意演绎推理转变为既注意演绎推理,又注意归纳、类比、合情推理等数学方法的传授,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 归纳推理

一般说是由个别事物或现象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规律的推理。它是一种非论证性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在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存在一定程度的或然性关系,从断定前题为真只能得出具有一定或然性的结论。下面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为例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例:讲解二项式定理时,利用归纳——猜想得出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枚举:n=1時,(a+b)1=a+b=C10a+C11b;n=2时,(a+b)2=a2+2ab+b2=C20a2+C21ab +C22b2;n=3时,(a+b)3=a3+3a2b+3a b2+b3= C30a3+C31a2b+C32a b2+C33b3;……;

我们就可以归纳推得以下的结论(猜想):

(a+b)n=Cn0an+Cn1an-1b+……+Cnran-r br+……+Cnnbn(n∈N)。

归纳法的作用:

(1)归纳法是揭示规律的重要手段。在数学上,往往借助于归纳法去探求未知的真理。(2)归纳法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学中用归纳法引入概念和原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易为学生所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由个别事物抽象概括一般结论的能力。(3)归纳法启示人们用特殊化方法解一般问题。研究特殊情况要比研究一般情况容易,而特殊情况的结论往往是解决一般问题的桥梁。

2 类比推理

就是根据两个对象都具有某些属性,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还具有另一属性,由此推知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它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波利亚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往往有赖于平面几何中的类比。”例: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与立体几何中相应定理的类比。

勾股定理:若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为直角,则:a2+b2=c2,

其中a,b,c分别表示顶点A、B、C所对边的长度。

相应定理:若四面体V-ABC的V-ABC为直三面角,则,S2A+S2B+S2C=S2V

其中,SA、SB、SC、Sv分别表示项点A,B,C,V所对面的面积。

寻找某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解法,往往可先寻找其类比问题,解出该类比问题,然后再给出待解问题的解法。

3 合情推理

所谓合情推理,即是合理的猜测方法。G·波利亚指出:“论证推理是可靠的,无可置疑的和终决的。合情推理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一般说来,严格的数学理论是建立在论证推理之上的;但数学结论及相应的证明则又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前面的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方法;但合情推理不限于归纳法与类比法,它有广泛的外延。一般化与特殊化是合情推理的重要方式,对解决问题有很大作用。我们看下例。

例(勾股定理及其推广)“在ABC中,设∠C为直角,则c2=a2+b2”这是勾股定理。我们将沿不同方向将其一般化,亦即加以推广。

3.1 由直角三角形转而考虑一般三角形,得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

(1)由于一般化的方向对头,故推广获得成功。如果我们再由一般三角形转而考虑一般多边形,试寻找它的边、角之间的关系,但由于条件一下子放得太宽,过于一般化,故难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未得到有价值的一般性结论,推广未取得成功。 在平面上的情况似乎已不能再沿什么方向推广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给勾股定理某种新的解释,便又可以找到新的推广方向了。

3.2 勾股定理的另一种解释及其推广

在矩形ABCD中,将AC2=AB2+BC2改写为AC·BD=AB·CD+BC·AD。由矩形转而考虑任意四边形,得猜想: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有AC·BD=AB·CD+BC·AD(2),用菱形为例来验证,即知猜想(2)不真。于是,我们下面采用逐步放宽条件的做法来重新研究推广问题。“矩形”这一条件可细分为若干项,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或分别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我们考虑放宽(或取消)其中某项条件而保留其余条件。上述已示,如果取消“四个角都是直角”而仅保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那么猜想(2)是错误的。但如果保留“四个角都是直角”这项条件,则事实上等于保留了全部条件。看来部分放宽“四个角都是直角”这项条件是比较适宜的。若放宽为“对角互补”,那么因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于是得猜想:在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有AC·BD=AB·CD+BC·AD(3),这个结论就是著名的托勒玫定理。一般化的方向对头,推广再次成功。

3.3 勾股定理的又一种解释及其推广

在矩形ABCD中,将AC2=AB2+BC2改写为AC2+BD2=AB2+BC2+CD2+DA2,即矩形两对角线平方和等于其四边平方和。转而考虑任意四边形,由类比法得猜想: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有AC2+BD2=AB2+BC2+CD2+DA2(4),验证猜想,先用梯形来验证。设∠B=∠C=900,AD ≠BC,得AC2+BD2=AB2+BC2+BC2+CD2≠AB2+BC2+CD2+AD2.猜想(4)被推翻。由矩形到任意四边形,条件一下子放得太宽,推广又未取得成功。仿照前面的做法将“矩形”这个条件细分为若干项,上述反例说明“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项不能更改。我们若保留“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取消其它条件,考虑平行四边形,得猜想: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2+BD2=AB2+BC2+CD2+DA2(5)利用余弦定理易证,猜想(5)是正确的,推广又一次成功。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将一个已知命题一般化(推广),通常可先将条件细分为若干部分,然后逐步放宽或取消其中某些部分,借助类比、归纳的方法提出猜想,再通过验证或证明来确认它。如果条件一下子放得过宽,则推广可能不奏效。对一已知命题,可从不同角度给出各种解释,借以寻找一般化的可能方向,最后得出各种各样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胡世华,陆钟万著.数理逻辑基础.科学出版社,上册1981年,下册1982年.

11.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十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有话可说,而且情境本身还能激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引发习作兴趣,改变以往以作文为苦的畏惧畏难心理。

在教学之前,我们尽可能借用导语或实物构建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累生动、具体的印象,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产生灵敏的思维和丰富的词语。例如,基础训练中要求写“一种蔬菜或水果”,我将一棵绿油油的大白菜和一个红通通的苹果放在讲桌上,启发道:“同学们,你们肯定认识老师在讲桌上放的是什么。平时,你们家里是怎么吃的?”学生感到很新奇:“我家喜欢把白菜炒着吃。”“我家常吃苹果。”“苹果还可以拔丝吃!”“你们知不知道做法?”学生的表现欲强烈起来了,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吃起来味道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也没难住他们。“仔细观察观察,说说这两种东西的形状、颜色。”就这样,学生的情绪在老师的具体情境设置中高涨,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说给大家听,那么习作动机就一触即发了。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的作文不具体、不真实,是由于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素材,这只是就一方面来说的。难道所有学生的生活都单调吗?难道学生在自己的校内外生活中就找不到一点写作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

三、从“模仿”到“创新”

专家们指出,即使最离奇的科幻片中最古怪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只要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都有现实原形,只不过是鼻子来自一种生物,眼睛来自另一种生物,所以显得“怪模怪样”,让你感到新奇。从这些为人熟悉的事物的组合中,我们都看到了模仿的痕迹,但是,谁都认为这是大师们“创造”出来的杰作。

还有一些“创新”只不过是把一些习惯用在这里的方法转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或是以几种方法处理一个问题等,但对实践所取得的新成果,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其含有创新的科学价值的。可见,创新是离不开模仿的。如果根本就不知道这种图形,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方法,那么新的图形、新的发现就不会存在了。小学生学习作文同样要以模仿作为基础,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现写作规律、掌握写作规律,“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四、开拓思路,大胆想象

所谓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其特点。创造心理学指出:“想象力和思考力的范畴共同构成人的智能核心。”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为语文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习作环境,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起他们的创造欲望。在儿童的直觉思维中,创造力的价值非常大,让他们写想象作文、抒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是十分自然、容易的事,写起来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而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指导学生写寓言、编科幻,让他们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

利用小朋友爱动物的特点,让他们仿照以前读过的童话作品,用动物代替人类形象,通过故事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对诚实、勤劳、勇敢和乐于助人等方面的品质加以赞美;对说谎、懒惰、贪婪和自私等不良行为加以批评。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组织学生听编童话——看图童话——提供材料编童话——扩写童话——触景生情编童话——独立编童话,逐步提高编写要求,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逐渐提高。

培养学生写想象作文的途径还有很多,如让学生编笑话、让学生想象一幅画或一个从未到过的地方、让学生根据一些几何图形或互不相干的词语编故事、让学生听音乐编故事、编连环画故事等。这些都足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质,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12.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 篇十二

李曦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 :会计教学方法与学生能力培养关系密切。教师根据专业特点,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设障立疑批判诱导、案例剖析 启发疏导、角色体验行为主导、声形并茂立体辅导、化繁为简图解开导等“六导”会计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协作、解惑创新、职业判断、务实从业、建立模型、分析归纳等多种能力,为社会输送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F23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2-3309

(x).2011.02.21 文章编号 :1672-3309(2011)02-48-02

一、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协 作沟通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 会计教学计划,以“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以学 生为主体,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 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采取协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 目。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 程的教学中,如果单纯按照“章—节—目”的顺序进行系 统的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这些理论知 识设计为若干个任务,并把这些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具体 的应用项目,用项目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一定会在 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 用。由于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形式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只有在良好的交流 协作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 计教学法有三大亮点: 一是教学模式实现了由 “教师主 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二是教学内容实现了由以“知 识点”为教学线索向以“任务项目”为教学线索的转变;三 是教学方式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向“群体协作”的转变。在此,需要注意 4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选取项目任 务时要紧扣实际、贴近生活;二是项目任务的难易要结合 学生实际,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 是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两个误区,即“不闻不问”与“干预 过多”;四是项目任务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总结,让学生对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印象。

二、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解 惑创新能力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障立疑,精心创设问 题情景,使隐于暗处的问题明朗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批判中领悟,在批判中解惑,在批判中创新,这 就是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教育的目的是不仅 要使个体继承现有文化,而且能创造新文化”,“个体必须 具有独立的评判能力”,“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1] 运 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既可以使会计专业学 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增强、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加深、对知 识内容的记忆更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深思,在深思 中质疑,在质疑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教师在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教学法进行会计教学 时,要把握好“三性”原则:一是平等性原则。要给学生以 “师生平等”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敢“疑”敢“判”,大胆放飞 思想,提出创新性观点。二是多元性原则。教师在设障立 疑时,要注意问题的多层次、多角度,避免学生因问题过 于简单、过于高深或过于单一而缺失学习兴趣。三是方向 性原则。加大对会计专业学生解惑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 这一教学结果,而更应该注重过程,做到过程与结果并 重。

三、运用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职 业判断能力

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是指会计专业教师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选用典型会计案 例,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运 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 推理,从而培育会计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 业判断能力。例如,就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进行教学时,如果单单抽象地从理论上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原则、方法 进行枯燥无味的阐述,学生很难理解,其教学效果也会大 打折扣。如果我们就这一内容选取某一实际的案例,引导 学生从案例的剖析中总结出钱账分管、相互牵制的原则,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 果。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学生强 记所学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在案例中探寻经验 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 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它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模 式,因此,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能 力的培养。案例选择也就成为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 学法的关键环节。筛选会计案例要立足于充分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发挥学生各自特长,立足于学生判断 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常规的理论教学,同时,还要充分考 虑到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运用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务 实从业能力

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会 计教学时按任务划分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任务、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在角色演练中掌握会计技能。它是 一种以学生“行

为”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好处是学生能 做到在“做”中“悟”,在“悟”中学。实施角色体验行为主导 会计教学法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校内模拟。即在校内进 行会计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比如:在存货的教学中,就可 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包括会 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银行工作人员等),让他 们在材料购买、商品卖出、存货清查等各种场景中,完成 业务流程中会计单据的传递和会计账户的处理。它是一 种通过课内实验促进理论理解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有 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另一种是校外 实习。即让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会计的经济活动、流程的具体操作,正确分析 和处理会计业务。比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 式。” [2]

五、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建 立模型能力

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为辅 助,给学生带来文、图、声、像并茂的视觉、听觉效果,立体 的、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即通常所说 的多媒体辅助会计教学法。会计学“具有内容复杂、图表 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 [3],大量的图表给会计教学带来 了一定难度,此时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的 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根 据会计现象建立模型的能力” [3]。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 时,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由于运用 多媒体进行会计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学生要做到听 课、记笔记、消化三不误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讲课时 不把握好节奏,有可能让学生顾此失彼。二要强化师生互 动交流。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进行教学时 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因此,要防止由过去摒弃的“人 灌式”变成现在的“机灌式”。三要整合优化课堂资源。既 要利用现有网络上的会计教学课件,又要整合一切力量,成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组,研究制作 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六、运用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分 析归纳能力

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会计教 学图表。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图表进行仔细、全面、综合和科学的设计。一是科学性 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师所设计的会计图表无论是对会计 概念的表述还是对教学内容的分类都必须科

学。二是简 明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准确是会计图表设计的生命,教师 在设计时还要追求简洁,做到以一当十,以小代大。三是 直观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会计图表直观与形象的有机结 合能加大信息刺激强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四是逻辑 性与系统性相结合。运用

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 进行教学的一个好处是能把会计业务的内在逻辑关系简 单明了化,把零散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因此,教师 在设计会计图表时,必须要做到逻辑性与系统性有机结 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

[1] 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J].高等师范教育 研究,2001,(01).[2] 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 [J].会计之友,2009,(19).[3] 蔡艳萍.大学会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思考 [J].大 学教育科学,2006,(02).教 育 经 济 49

上一篇:美国签证面试需要注意的细节下一篇:【精华】什么是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