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精选12篇)
1.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一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
湖北省钟祥市第八中学徐国文
电话***
邮编431900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计讨的。下面,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切实重视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二册课本中安排的小实验有21个,练习中的实验题就更多了。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这此小实验适应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一方面,简单易做,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自己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应根据教材和整个体系,按照各个小实验和实验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进行分类,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教师要给予指导,甚至做出示范;还要注意提前“备料”,平时注意收集资料。
二、调动学生做好小实验的积极性
首先,我们举办实验的小展览,把前届学生的小制作,获奖作品、实验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科学家的小故事等展览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其次,要注意抓“起步”。第一册物理练习——关于长度测量的观察、实验题,课后第一个小实验又是自制的卷尺测身高。我们挑了几个学生把自己测得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因为他们的数据各不相同,我们引导学生找出原因,并教育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和如何多动脑筋,多想几个为什么,然后再让活宝重新测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初中二年级做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虽然橡皮筋容易找到,但实验时不很准确。我们就稍作改变,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指导他们制作弹簧秤,并逐一校准。由于弹簧秤的实用性,学生高兴,家长欢迎。在初中三年级,为了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们把课后磨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实验器材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有一个学生还当场讲了一段梳头发、脱腈纶衣见“鬼火”的模拟故事,使活动更具声色。
三、大胆改进小实验,加强小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82页关于光的折射现象,实验中,我们学生做了“水中分币折射现象”的小实验。学生倒水时往往会把分币冲浮而游动,达不到实验目的,即使慢慢倒水,保特分币在杯底的位置不动,学生对倒水后能看见分币,并随水面的升高而上浮的现象,往往怀疑为分币被水冲浮起来了,影响实验效果。我们将这个实验作了改动,把课文中的“往空的茶杯里放一枚分币”的做法改成“在空的杯底涂上一点红漆”或者直接利用搪瓷牙标底部有年瓷的黑点代替分币来做实验,使实验更为简单易做,效果更好。
为了更好地配合课内教学,我们增加了一些练习性的小实验。例如,利用磁极相互作用的性质作“自动跳棒”、“小猫钓鱼”小制作。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作“空茶壶变茶”的魔术表演等。讲到光学时,我们拿了一些口径相同的凹、凸透境,平面境玻璃镜,让学生分辨。结果,同学们各显神通,有的用于摸透中央和边缘厚薄来分辨,有的同学提出了用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分辨的方法。
四、把小实验、实验题引进课堂教学中来
有些小实验、实验题跟课内的物理概念、规律密切相关,可把它引进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们把上述水中红漆点折射现象和用纸盒烧开水的小实验等引进课堂,分别给学生做和教师演示。实验时,学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现象无不感到新奇,产生疑问,并由“凝”激“趣”,随时进入新课,效果很好。
在第二册第114页练习中,关于“一位同学做实验时,需要阻值为2Ω、5Ω、40Ω的电阻各一个,但是手边只有一些阻值为10Ω的电阻,请你为这位同学考虑一下,怎样用10Ω的电阻,组成所需要的各个电阻,一共需要多少个10Ω的电阻”的实验设计题,有些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就利用习题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计算,经过计算,然后引入实验设计,再不感到困难了,这样既巩固掌握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做好小实验,大力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初中学生一个特点就是爱动手,在养成做好物理小实验习惯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给他们做,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在创造因素。如在学习习近平面成像时,我们布置学生拿两个平面镜,平行相对而立,中间放一只小车,从一镜旁看,能看到另一镜里有几个小车的像?起初,学生的答案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过争论和实验,学生激动地对老师说:“我们从镜亮度看到一列车队,有无数个像!”我们又以理发店里的人在两面镜中间,可以看到对面镜里无数个像来启发他们,其中两个学生还制成了一个小作品《万里街》。初中物理第二册中有一个小实验:“楼梯电灯开关电路”在楼梯(或楼道)中间安装的电灯,需要在楼梯的上、下两头都能控制它,当上楼时,能用下面的开关开灯,人上了楼梯以后,能用上面的开关关灯;当下楼时,能用上面的开关开灯,用下面开关关灯,让学生根据设计的电路图,组装电路。有一个家住在医院的学生,做实验后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联想,病房1、2号病床上分别装上一个电键,各控制护士室里的一盏小灯泡,则病人与护士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在校运动会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类似形式,在广播室里安装两个电键分别控制预告比赛项目表上的两盏小灯泡,来让各班知道将要进行的比赛项目,以便进行准备。
在智力竞赛上,我们又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电磁继电器控制工作电路的作用,结合上述的形式,自制了一个简单的“抢答装置”。
通过这样的实验制作,学生的潜在创造精神不断表现了出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2.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二
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即在演示实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小实验探究教学,它的“小”即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它包括师生对课常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启迪性小实验。在新课程中它一般地出现在上述的中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广大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二、小实验探究教学实施
(1)开展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探究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实验教学在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时,应认真分析中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探究教学
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但课掌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该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加学生随掌小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空间就是物理实验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突破材料和时空的限制,为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增设启迪性小实验探究教学
增设有启迪性小实验演示,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巧妙的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实验涉及到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和课程理念的主导下,通过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科学素养,从而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物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潮流相适应。探究小实验要想发挥其最大作用,必需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通常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现状。教学现状包括三个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作为教学策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认识客体的教学资料(在小实验中就是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式)。只有对以上三者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与研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起点。
2.制订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订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目标时应注意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适当地体现出这三个维度。
3.实施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之前,必须检查教学准备是否到位:教师、学生手头小实验教学必需的器材是否齐备(如要求学生自备实验用具,要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否熟悉(如准备利用小实验分组探究形式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知道分组的方式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4.教学反思与再设计。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渠道得到反馈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对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做出一个综合性评价,明确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变得清晰明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5.教学评价。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侧重于发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差异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具体功能表现为: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导向等功能。这是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关键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不是制作了一个好作品或取得了一个好成绩分数所能评价的,评价过程应与学习过程相一致,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突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不同的评价反映了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可比拟的,所以不应按某中权重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比如,对于温度计的课题来说,1.观摩导入: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比较实验效果,分析原因。2.提出提问:调查学生对温度计的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3.自制教具小实验: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实验;4.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5.规律小结:“测温物质与量程”。
对于探究电阻与导体哪些因素有关时,设计的步骤如下:1.实验导入:演示灯泡明暗变化,引出电阻。2.提出提问:调查学生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引入电阻认识?3.猜想与假设:列出学生所猜想的有关的因素;4.设计实验:根据猜想的量、实验器材设计;5.随堂小实验:利用铅笔芯、铁丝、电压表、阻:长度、材料、横截有关电源、开关、导线等探究实验;6.规律小结:“电阻与温度”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体会探究过程,巩固探究成果。
四、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邢耀刚.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刍议[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
3.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三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物理;求知欲
一、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偏差
1.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规范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是必须要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完成的。但是,由于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不规范、教育资金投入不够、仪器不全、药品不齐,从而致使许多实验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导致实验开出率极低。
2.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种种原因,班上的后进生较多,在物理实验课上,没有很好地听从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在实际操作时,就不知道如何做了,只能胡乱摆弄仪器,比如连接串并联电路,能看懂电路图,但是不知道如何利用导线、开关、电源、小灯泡等器材去连接符合要求的电路
作为一名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材料,或者对实验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与改进,争取上好每一节物理实验课。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方法
1.创新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教师把“脑”“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状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理念。
2.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利用趣味性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
3.实验器材的准备
在边远山区农村学校,有一定的实验仪器,但在各类实验中,尚差一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验的需求,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完成好各类实验教学,这就得充分利用教师自己与学生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尽可能地收集收齐各种实验材料,我在上新课前,先给学生开出一张实验器材清单,先让学生议一议,他们可以准备什么,并且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收集准备好,如果是学生无法自己准备的,则由教师自己准备。
4.自制教具进行创新
如果要求用实验教学才能观测到的现象,学生没有做实验,凭空想象是不行的。在我们边远山区农村学校,由于教材的不断更新,实验的不断改进,老的仪器用不上了,新的还没有到,导致许多实验教学无法开展。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实验所需,把一些旧材料、旧设备进行改造,制作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5.实验课前精心准备
在实验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准备器材,还要备好学生,同时,还要把实验提前做几次,掌握好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一定要用70℃以上的热水,并在烧杯上加纸盖,否则可能一节课的时间都无法把水加热至沸腾,导致无法观察水的沸腾。通过预做实验,老师可以在实验课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讲解。
6.对学生完成的实验进行评价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改进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从而形成创新能力,同时也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做铺垫。
通过实践教学证明,尽管边远山区农村学校严重缺乏物理实验材料,但是,只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农村学校的孩子们也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从而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姜云飞.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唐才华,男,出生年月:1982年8月,学历:大学本科,就职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云龙学校,研究方向:初中物理。
4.开展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意义 篇四
江都区三中 丁云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验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教材往往枯燥无味,而家庭小实验恰恰能弥补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开展化学家庭小实验。1.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把课余时间利用起来,把乏味的家庭作业变为学生感兴趣的事,把被动式的学习转为主动式的学习呢?家庭小实验正好成了父母、老师的好帮手,因为化学实验本身就以绚丽多彩的颜色变化和现象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学实验五彩缤纷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乐此不疲, 而家庭小实验以其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特殊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深受学生的欢迎,适时的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可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长久不衰。这样对教和学都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做家庭小实验能够让学生回忆利用课本知识,并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掌握课本知识,也达到了家庭作业的效果。例如:讲铁生锈实验,要求同学提前一周预习课本,设计铁生锈实验方案,有的同学仿照教材用三只试管,一只铁钉放置于蒸馏水中,一只放置于干燥试管中,还有一只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于空气中进行观察;有的同学进行改进,将一只较软的小塑料瓶中通入氧气(从医院找),并且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将一只被打磨光滑的铁钉的一部分浸在水中,一部分露出水面,将杯口盖住,待到铁生锈时若瓶变瘪则与氧气有关,若水面与氧气交界处锈蚀最快则是水与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等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2.家庭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动手机会较少。这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而家庭小实验却可以很好的消除这一不足。例如:学习了水的净化知识后,可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查阅教材和其他资料的方式自己动手设计完成,从而使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家庭小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和药品,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替代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并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迁移运用。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后,很多同学在家中尝试着用食醋和鸡蛋壳或水垢做反应物,用汽水瓶和饮料管做反应装置,实验非常成功。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便逐步养成了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于一些在化学学习上有浓厚兴趣或天赋的学生,家庭小实验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例如学习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后,学生们 在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白醋,小玻璃瓶中装入适量纯碱粉末,用细线套住 玻璃瓶然后将玻璃瓶慢慢放入矿泉水瓶中,用细线吊在矿泉水瓶上部。在矿泉水瓶盖上钻一个小孔,将吸管剪短插在瓶盖上,盖紧瓶盖。使用时将瓶子倒过来,使两种药品混合,将吸管对准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从而自制灭火器。
4.家庭小实验可以不断挖掘化学实验的动机
开展“家庭小实验”,如明矾净水、雨水pH 的测定、证明汽水中含二氧化碳、探究鸡蛋壳的组成、自制汽水、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分析、蜡烛燃烧产物的测定、水壶的水垢处理、粉尘爆炸、用家庭装置提纯粗盐、铁生锈条件的探究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 5.家庭小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如“测定酸雨的PH值”、“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为一般性的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辅之以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克服时间限制,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又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化学家庭小实验还存在很多不完善
1有部分学生将“家庭实验”错误的理解为“在家做化学实验”实验目的性不明确,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甚至部分学生只是看着化学实验“好玩”。2.学生在家庭实验创新方面不够
有部分学生能正确的开展家庭实验,但是在实验创新方面存在欠缺。大多数学生几乎都是按照课本或者课外读物、网络上获得的家庭实验题目或方法按照已经提供的材料和药品来完成实验。很少有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或者探究,通过利用已有的材料和药品来设计新的实验。另外出现缺乏实验材料的问题时,多数学生选择去购买实验材料,而不是采取试图用已有的实验材料代替的方法,这也违背了家庭实验的初衷。3.家庭实验无人指导和陪同,存在安全隐患 学生大多都是未成年人,在思想上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同时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化学实验本身就存在危险性。而多数学生的实验又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完成的,这给家庭实验的安全性带来了很大隐患。4.家庭实验的反馈不够
学生的家庭实验做得如何?有没有困难?现象是否明显?是否存在新的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应该及时关注的。
5.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五
南关学校靳 强
12月6日----7日,在县教体局电教站统一组织下,对初级中学实验教师在山丹二中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专家关于实验装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和规范管理及实验教学的策略等知识讲座,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课堂实验教学获得了新感悟,许多教学中和实验室管理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启发解决。分享和感悟了先进理念和思想,使我的教育生活因收获而丰润,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增强信心、实现价值的学习和生命之旅。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二、了解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教学方法普遍采用讲授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
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出现了学生实验变成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不做实验的现象。
2、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例如:由于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
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显得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
3、仪器准备不充分: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准备。部分教师课前轻视实验的准备工作,有的以为实验内容熟悉、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有的怕麻烦,导致实验时出现缺少仪器、仪器损坏不能用、实验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等现象发生,造成课堂上手忙脚乱,实验结果“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
4、不容乐观的实验课开出率:教学实践中以讲代做,“黑板实验”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诸如学生实验中存在着课前不预习,课内不动手,课后不总结,演示实验可见度低,实验成功率不高等问题.
三、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是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
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人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
四、以校本为突破,增加动手实验,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重视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探究能力。教材上的实验或活动与探究,这些实验中有很多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可根据教学情况“顺势”延伸,需要的时间少。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能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就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6.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篇六
八道沟镇中学 宁钢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要有科学的思维,文学的理解,数学的方法,又要有操作的程序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一、物理实验探究的意义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现状分析
我校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长期以来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因此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教师很少。虽然有些教师初步研究过实验教学,但没有很明确的研究成果,校本教材贫乏,几乎是一贫如洗。从普九硬件验收以来,学校硬件达标已基本达标,加之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就有待于我们的研究成果。我校部分物理老师对实验教学曾进行过前期研究,积累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通过理论研究,使课题组成员对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认识到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实验可以帮助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物理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建立在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之中,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优秀的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依据三维目标设计评价量表,让学生通过评价知道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较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更多地从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方面发现学生的潜能与特长,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发展提高。
7.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七
关键词:兴趣,巩固知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除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 还有大量构思新奇, 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实验原理简单, 学生容易理解, 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 容易操作和观察, 小实验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可以在课间、课外甚至在家里进行, 大部分小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物理小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初中物理的知识中, 有很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而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 好奇心很强。物理小实验形象生动、趣味, 因此, 学生对实验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感兴趣得多。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小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 增加它的趣味性、新颖性, 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大气压强》时, 先做瓶“吞”鸡蛋、覆杯实验以及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初中生不解, 瓶口小, 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两个半球为什么贴得那么紧?又如在讲解气体压强和流速关系时, 做三个小实验: (1) 把一张纸放在嘴边, 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 (2) 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 硬币就可以跳起来; (3) 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 两张纸将靠在一起。因为这些实验结论和学生的日常经验不太相符, 而倍感兴趣。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每一个实验的成功都来之不易, 每一个实验都有新的收获, 都有新的发现,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物理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虽然很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 但又高于生活, 有些知识非常抽象, 仅凭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的知识很难理解, 为了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最终能灵活应用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掌握。
如学习“功”这一章时, 对功、功率、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设计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 每个学生抱不超过五块砖, 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上三楼, 设计方案, 测出自己做的功、功率、机械效率。然后集体讨论评选出上楼最快的、做功最多的、功率最大的, 效率最高的, 这一结果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同一个焦点上。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实验课, 把本来混淆不清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 把理论知识转变成了亲眼所见的事实, 使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 学到实在的知识。这些小实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既动手又动脑, 巩固了所学知识, 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物理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除了开设课本规定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之外, 很少进行其他实验, 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所以对课堂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笔者都会把它改为学生实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和完整的操作过程。
如在学完《声音的传播》后, 我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动手制作“土电话”, 学生情绪高涨, 大家一起合作动手完成, 当他们用自己制作的土电话来体验“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时, 很开心, 也很有成就感。通过简单的便于操作的小实验, 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物理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能力, 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 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 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的东西, 在课堂上是无法碰到的, 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 在课堂上是很难学到的, 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和完整的操作过程, 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既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同时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学习《光的传播》后, 我布置学生回去动手完成“小孔成像”实验, 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 把易拉罐底端挖了个小孔, 顶端开口并用气球套紧, 这就成了一个“小孔成像”实验的器材。他们不但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通过小孔成了倒立的像, 对于出现的不同现象也能激起求知欲, 从而会努力思考找出真正问题所在:得出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为下章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奠定了基础。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课本中介绍的一些小实验和小制作都是简便易做的, 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而且可以通过对器材的摆弄,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8.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八
【关键词】农村初中 物理教学 实验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拥有自己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缺少一般实验材料,气候影响,学生的不同等等,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应有自己的特点,应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在农村学校中实施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仅凭自己的一点经验谈一下物理实验教学在农村学校是怎样进行的。
一、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为农村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可能在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作为教师应自己设法解决,我们在分组实验中缺少電阻线圈,就自已设计制作了电阻,可以分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完全可以完成初三分组实验。在具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克服,根据不同内容,还自制了平面镜,斜面等一些教具。在农村教育战线上教师的平均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加之学生又极特殊,为适应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应从学生入手,从自身出发,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学科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应联系农村生活生产实际结合实验教学实际,以特有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二、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刚才提及到农村学生极特殊,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待学习往往毫无兴趣,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在开学初,我们第一堂为实验课,做了很多小实验,又提出许多他们身边的生产常识问题,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竞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实际,机动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一)改演示实验为“表演”
说起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应全力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对农村孩子们来讲,就更不见其效了,所以应加强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表演”。我们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最后设计了一个家庭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二)改变常规演示方法
演示实验的通常过程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而不乐意细心的研究观察实验,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改变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设计实验,有的监督学生操作,还有的学生做评委,“电磁继电器”一节,我就用了这种方法,整节课,在演示实验中设有直接给出演示内容,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开展实验讨论操作观摩,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宫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至是:思考预习一出示目标一掌握实验目的器材步骤一检查仪器一实验操作一归纳结论归整仪器一巩固小结一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主体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甚至巡回指导,我们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大至也是这样的实验过程,但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
(一)优化组合学生
农村学生由于经历及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的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研究。
(三)抓好重点实验环节
在分组实验的一至四环节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有序的完成任务,可以少讲多问,少讲解多演示的方法,即巩固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如接导线的方法,有些学生随便把导线往螺母上一拧,经常出现断线,于是就集中解决接线问题,我用农业生产中的拉线说明了把导线拧成一股的道理,又根据他们日常经验,说明顺时针绕线的好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接线方法。
实践证明,搞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成不变,也只有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出路,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李红,《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2010.6
9.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九
黑台中学姚 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非常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交流经验的机会。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事们共同探讨一下。
自从我校2001年承担课题研究以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研究性学习已经列入我校的新教材改革的教学计划之中。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研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有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着重谈谈在课题的提出、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和教师指导四个环节的实践与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我们往往是首先寻找课题,简单的说,就是提出问题。我认为,它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教材内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性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义是: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在课本上,很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下面列举一些初二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研究性课题:
以上列出了初二物理课本将近二十个实验,都是课本提出来可供学生进行研 究性学习的。
2、、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
学生学习了噪声之后,知道了人类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蓝天碧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①研究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②学校有哪些噪声;③我们平常有哪些对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④农村对垃圾的处理的方式科学吗等课题。
3、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汇点
由于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例如,我们可以让初中学生适当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由老师布置题目,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等为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研究,从而写出这些方面的小论文和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4、物理学与生活的交汇点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应成为联系物理学和日常生活的纽带。如吹肥皂泡,细心的人便会观察:肥皂为什么是球形的,吹出后为什么总是先升后降,为什么有时无色,其至是暗淡的?所以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与折射”后可让学生以肥皂泡为题,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又如,学习了物质间的三态变化后,学生就能解释露珠、霜、大雾、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到底是不是水蒸气,等形成的原因。
二、课题的选择
我认为,初中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应遵守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题,确定行动方案,自主动手操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允许对同一活动主题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课题,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2、发展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所以可采用多种研究形式使其了解科学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多种能力,因此确定的研究课题,应含更多的教育因素,能更好地使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
3、实践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应能很好的体现物理与技术、社会关系、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获得关于社会及科技进步的直接经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体验的同时真切的体会到物理知识对人类的作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4、可行性原则
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及社区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指导专家的指导水平,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能落到实处。
三、课题实施
课题研究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和实行研究计划、收集事实证据、分析与论证及评估等过程而最终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运用许多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有时候研究过程还需要根据评估结果,修改猜想和假设,重新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等。例: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来探讨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提出问题: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有关?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呢?
学生相互议论提出如下几种意见: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而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且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小。
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7、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8、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⑼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并且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小。
制定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基本达成一致的实验方案:
1、实验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①使压力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②使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③使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保持不变,研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2、实验方案①实验器材:弹簧秤、长方体木块、木板、重物、毛巾②实验步骤:A、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重物;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B、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放在木板上;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在a.中木块上放上毛巾;d.重复b步骤;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C、a.将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将木块的最大面与木板接触;b.将弹簧秤拴在木块上拖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秤的示数;c.将木块的较大面与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d.将木块的最小面与
木板接触,再做同样的实验;e.分析实验数据,寻找隐含关系。
进行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信息分析与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各个实验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分析与论证各小组对这次课题研究的过程并进行反思: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如木块不同侧面的光滑程度不同而造成实验数据的不可比性。操作过程中有无失误、误差,如:木块是否真正做到匀速运动?测量结果是否可信。如果已经考虑到上述情况,则实验结果是可信的。
交流与合作:
最后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师指导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作用,当学生遇到与他们能力差距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主张学生去研究那些稍微高于他们课堂知识的课题,这样,既发展了智力,又增长了能力。以此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这几年在中考中,物理平均成绩始终在全市前排。并有五人物理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十名。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有多人获省级奖,一人获国家级二等奖。这些充分说明“研究性学习”对提高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是显著的。谢谢大家!
黑台中学姚 军
10.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十
1引言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初中物理的知识较为抽象、较为复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实验作为教学的基础,经过实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物理实验教学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解决。
2创新对学习物理知识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飞速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创新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教学中的目标,从而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来看,在我国的物理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物理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了解,如了解水与冰的区别,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等。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忽视了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限制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对《物态变化》的学习时,物理教师所采用的是对水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但由于水的升华与凝华的现象很微小,学生很难观察到,因此,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提问:怎么样才能观察到水的升华的现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思考,从而得出答案。学生在自身的思考中将会得出答案,从而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3实验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中,有许多的实验器具,这些实验器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据调查显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进行了角色转换,传统的科目教学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但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理论知识,教师对其进行补充,从而完善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由于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极为的认真,以防止出现差错,经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真负责的品德。例如: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供一个凸透镜、尺子、蜡烛等实验器具,让学生通过改变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来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别计算出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物距等于两倍焦距、物距小于两倍焦距、物距等与一倍焦距时的成像规律,经过学生的实验操作,从而得出实验结果。
4提高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创新思路的策略
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明确标明了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知识的实验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创建问题情境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实验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创新实验过程而得出问题的答案,经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的能力。同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进行电路的学习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装置实验器具才能让灯泡发光?经过学生的动手实验,从而得出电路的设置的方式。同时,要让学生进行思考,怎样将两个灯泡进行串联?通过教师不断的改变实验教学的创新思路,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学生的聪明来自于他的手指头”,深刻表明了实验的作用,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不能拘泥于实验教材,要培养学生敢于说“不”的精神。
同时,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总结课堂中的物理实验教学,在缺少实验器具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灵活的思考,改变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实验资源,生活中的一些矿泉水瓶子以及放大镜眼镜等都能够作为物理资源进行实验活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观察,自行搜寻一些资源进行活动,以此来促进自身物理素质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对力的学习时,由于物理实验器材中没有那么多的测力计,因此,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制作测力计,首先要找到橡皮筋、硬纸板、铁丝等实验器材,然后对其进行系统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力的相关知识,还对测力计的构造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经过这种制作实验器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5结语
11.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小实验
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广大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小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即在演示实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小实验探究教学,它的“小”即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它包括师生对课常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启迪性小实验。在新课程中它一般地出现在上述的中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
一、小实验探究教学的实施
1.开展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探究教学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实验教学在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时,应认真分析中學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探究教学
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该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加学生随学小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空间就是物理实验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突破材料和时空的限制,为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增设启迪性小实验探究教学
增设有启迪性小实验演示,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景,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来激发学习兴趣。巧妙的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物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实验涉及到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和课程理念的主导下,通过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科学素养,从而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物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潮流相适应。探究小实验要想发挥其最大作用,必需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通常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学现状。教学现状包括三个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作为教学策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认识客体的教学资料(在小实验中就是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式)。只有对以上三者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与研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起点。
2.制订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订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目标时应注意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适当地体现出这三个维度。
3.实施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之前,必须检查教学准备是否到位:教师、学生手头小实验教学必需的器材是否齐备(如要求学生自备实验用具,要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否熟悉(如准备利用小实验分组探究形式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知道分组的方式和小组成员的分工等)。
4.教学反思与再设计。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渠道得到反馈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对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做出一个综合性评价,明确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变得清晰明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5.教学评价。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评价侧重于发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差异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具体功能表现为: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纪录成长导向等功能。这是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关键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不是制作了一个好作品或取得了一个好成绩分数所能评价的,评价过程应与学习过程相一致,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突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不同的评价反映了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可比拟的,所以不应按某中权重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实验探究教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加,提高了教学效率,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雒亚妮.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 数理化学习 2014年05期
[2] 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4年08期
[3] 刘佛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12期
12.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 篇十二
一、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几大弊端
在当前的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过分重视结论而轻视过程,这个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造假、凑数据的问题;二是重视验证实验而忽视探究实验,这个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探究能力的严重不足;三是重视教师演示而忽视学生操作,这个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参与实验,使得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较差.以上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导致低效、无效的教学状态形成.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必须要对这些不良的现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改革让实验活动重新焕发出生命力[1].
二、实现高效物理实验的举措
1.积极开展实验预习
实验是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实验所能起到的作用是理论讲授所无法起到的,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实验.然而,实验活动需要的时间较多,课时不够,这个是不容忽视的矛盾,如何才能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能保证实验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呢?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将实验教学活动想办法向课前延伸,即积极地开展实验预习活动.在实验开始前,要钻研教材内容,熟悉实验目的、原理、过程等,通过预习让学生有一个提前的心理准备,对接下来要开展的实验有一个大体上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状况对部分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前指导,例如,教给学生观察技巧、记录方法,如何处理数据等实验技能,在实验开始前,将这些实验“功夫”先练一练,这样真的到了“战场”以后,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有了积极的预习准备,课堂实验的效率会大大提升,这样一来,多开展一些实验就不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问题了.
2.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在教材设计中,验证性实验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探究性实验,这样的编排设计显然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在讲到“电阻”这部分的内容时,关于“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就是教师开展探究实验教学的经典案例.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再围绕着问题进行一系列的猜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了五花八门的可能性,如,电阻大小和温度有关?和材料有关?和形状有关?和重量有关?和颜色有关?面对这些或合理和不合理的猜想,教师不需要给出结论性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当然,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实验活动需要哪些器材,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想要的各类实验器材,包括若干导线、电源、开关、小灯泡以及各种各样的导体等等,在研究使用什么实验材料的时候,事实上,探究活动已经开始了,在思考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对相关的可能性进行了一定的思维探究.
当实验器材选定以后,选择什么具体的方法又成为了第二个探究的问题,教师借着这样一个问题:“一根较长的锰铜线和一根较短的镍铬线是否可以用于实验探究”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探究,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不可以,因为材料和长度都不同,不好比较”,这样一来,控制变量法就在问题的引导下自然地出来了.再接下来,教师就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独立地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干预,而仅仅是从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些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方案,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生搬硬套课本实验的思维模式,这样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充分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操作能力都有显著的作用[2].
3.积极拓展课外小实验
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来提高实验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率,但实验活动比起理论学习更加耗费时间,并且与教师做实验相比,学生实验耗费的时间会更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因此,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组实验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小实验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课外小实验不但在实验数量上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这些课外实验在内容和方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多变,且充满趣味性,对于学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实验能力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讲完有关压强的知识以后,笔者就让学生回去做一个“瓶子吃鸡蛋”的趣味小实验:首先,准备一只剥掉壳的熟鸡蛋、一个细口的饮料瓶和一些废纸片,接下来,将纸片点燃扔进瓶子里,当火熄灭以后立刻将剥好壳的鸡蛋放到瓶口,观察一下接下来发生的现象.这个实验不仅在内容上比较有趣,在实验材料上也十分简单,每个学生回家以后都能轻易得到这些材料.回家以后,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纷纷做了这个实验.待到下节课时,笔者询问学生的实验情况,学生显得十分兴奋,大家争着描述着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接下来,笔者组织学生围绕着这个实验探究了一下背后的原理,最终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揭开了“瓶子吃鸡蛋”的秘密,原来是因为加热导致瓶子内压力降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内的压力大,这样一来,就会将瓶口的鸡蛋慢慢挤压进瓶子里.通过这个有趣的课外小实验,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了大气压力的客观存在,为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奠定了基础.
类似这种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教师可以经常地运用,例如,在学习了“声音的特征”以后,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家自己制作一个“土电话”,更加直观地体会声音的传播的特征原理;在学习完“浮力”以后,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找来废弃的饮料瓶和乒乓球来探究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制作浮力秤等等.类似这种简单而有趣的家庭小实验不但让学生把学习活动带回了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这种没有其他人影响下的独立实验更容易激发出一些特立独行的想法和举动,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是非常有益的[3].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行为,因此,实验活动所起的作用也是综合性的,如果我们的实验教学长期处于低效、无效的状态,会严重浪费实验的价值.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当前实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正面的“反击”,努力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局面,通过改革创新,让实验活动变得更加高效,这才是实验教学未来发展的健康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崔振喜.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山西教育,1999(6):52.
[2]朱宝环.初中物理实验课高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8).
【初中学校开展物理小实验研究】推荐阅读: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06-21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论文07-02
初中物理实验探索案例09-25
2018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07-17
浅议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06-20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训心得体会08-13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06-18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研活动凸透镜成像07-22
初中物理现象教学的设计与研究学习提纲07-27
初中物理自主型“五步教学法”研究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