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2024-08-01

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精选8篇)

1.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篇一

QB ××发电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2009

技术资料管理标准

2009-××-××发布 2009-××-××实施

××发电有限公司 发布

目 录

前言.....................................................................................................................................................1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2 4.职责...................................................................................................................................................2 5.管理内容与要求...............................................................................................................................3 6.检查与考核.......................................................................................................................................7

Q/×××-×××.××××-2009

前言

为实现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为××发电公司发布的Q/××-××·××-××技术资料管理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废止。

本标准由××发电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发电公司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核:

定:

准:

本标准于××××年××月发布。本标准于××××年××月实施。本标准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Q/×××-×××.××××-2009

技术资料管理标准

1.范围

为提高技术资料管理水平,规范技术资料管理的职能、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使用于××发电公司技术资料的各项管理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

山东电力集团1999年5月 发电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规定 ISBN978-7-5083-7778-0 火电机组检修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中国华电生[2005]1152号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技术改造管理办法(A版)3.术语和定义

3.1技术资料是指工作和生产中正在使用的技术图纸、技术照片和技术文字材料的总称。它包括说明、计划、方案、措施、总结、图纸、纪要、规程、条例、标准、规定、管理办法等。技术资料应具备科学性、服务性、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

3.2 技术方案是指工程实施项目的事由、设想、范围、内容、意义、投资、效益分析等。3.3 安全技术措施是指确保技术方案安全顺利实施的方法、步骤、手段、组织等。4.职责

4.1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4.1.1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法规和上级颁发的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负责领导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4.1.2 负责批准相关技术资料文件。

4.1.3 负责监督、检查技术资料管理标准执行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考核。4.2 副总工程师

4.2.1 负责协助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抓好技术资料各项管理工作。4.2.2 负责审定相关技术资料文件。

4.2.3 负责监督、检查技术资料管理标准执行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考核意见。4.3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4.3.1 是生产技术资料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基建、生产、设备、节能、大修、技改、科技、环保及各项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总工程师的指导。

Q/×××-×××.××××-2009

4.3.2 负责编制、审核技术文件(工程图纸、现场规程及各项措施计划)、技术分析报告和技术总结,对本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4.3.3负责分管范围内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并负责根据设备、系统的变动情况,及时修改与其有关的技术资料,对本部门各专业所保存技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负责。4.3.4负责对各部门提出的对现用技术资料的更改进行审核,并对更改的正确性负责。4.4 档案室

4.4.1 贯彻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对基建、生产、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技术资料,按管理标准进行科学地分类立卷管理,形成以本单位科技文件资料为主体的科技档案管理体系。4.4.2 负责原始技术资料的收集、统计、收档管理,并制定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标准和制度。4.5 设备管理部门

4.5.1 负责建立健全所辖设备的出厂、检验、安装、试运、投产、检修、技改到报废的全过程技术资料。

4.5.2 负责编制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文件,技术分析报告和技术总结,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4.5.3 定期检查分管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并负责根据设备、系统变更情况,及时修订、完善与其有关的技术资料,及时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4.5.4 在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接受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4.6 运行部门

4.6.1 负责建立健全所辖设备投产试运、试验、运行、事故异常情况处理、检修技改直到报废全过程的运行技术资料。

4.6.2 负责编制设备运行技术文件,技术分析报告和运行总结,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4.6.3 根据现场设备系统变化情况,及时修订,完善与其有关的运行资料,包括现场运行规程、图纸等,及时报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4.6.4在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接受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5.管理内容与要求 5.1 技术资料管理的原则

5.1.1企业内部制定的、对指导生产和管理等所必需的技术资料,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对特殊和关系重大的技术资料,必须由编制部门组织专题会议分析讨论,并经有关部门会签,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

5.1.2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华电集团、华电国际、电力研究院等颁发的技术资料文件,本企业编制的技术资料均不得与上述技术资料相抵触。

5.1.3 根据职责范围,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应分别保管相应范围内的技术资料,技术资料应根据管理标准进行分类、分项保管。

Q/×××-×××.××××-2009

5.1.4 对已超过使用期限或已不适应现场实际情况的技术资料,应进行及时清理,对有保存价值的作废资料,应专门立档保管,不能与现用资料混放在一起。对无保存价值的资料,应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清理销毁。

5.1.5 技术资料的管理部门和个人,必须了解该技术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技术资料实施前,必须确认技术资料的正确性,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疑问,可向编制或审核部门或人员提出,待确认后再执行。5.1.6 技术资料的更改,必须按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审核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分析了解原文件的内容和要求,更改的文件资料,必须审核、批准原文件的同一部门负责。修改后的技术资料,应立即书面传达到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对相应技术资料的修订。

5.1.7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提高绘制、保存、修改、检索技术资料的质量,提高技术资料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5.2 技术资料管理的内容 5.2.1 建立健全综合性技术资料

5.2.1.1 设备等效可用系数完成情况及发电设备非计划停运资料。5.2.1.2 供电煤耗率及发电水耗率完成情况资料。5.2.1.3 燃料检斤、检质率统计资料。5.2.1.4 环境保护资料。5.2.1.5 安全生产情况记录资料。5.2.1.6 机组大修资料。5.2.1.7 职工全员培训资料。5.2.1.8 设备事故综合分析资料。

5.2.1.9 设备计划停运、非计划停运及降出力事件技术资料。5.2.1.10 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基础资料。5.2.2 建立健全专项技术资料 5.2.2.1 安全管理资料

a)建立安全分析例会和班组安全活动资料。主要记录会议日期和参加会议的领导、月度安全情况分析、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下月安全工作重点等。

b)“两措”资料。包括“两措”计划及实际完成情况,完成率、未完成项目原因及变更批准手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后的效益分析等。

c)“工作票”、“操作票”及“反事故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相关资料。

d)各种安全大检查资料及违章档案等资料。包括重点内容、时间安排、检查要求、组织领导及考核方法等。

e)建立健全违章档案资料。5.2.2.2设备管理资料

a)生产设备泄漏治理和动态管理资料(包括设备评定级资料、设备缺陷管理资料、设备异常情

Q/×××-×××.××××-2009

况记录等)

b)生产设备管理原始记录、台帐;设备治理规划;重大技改项目管理资料;反事故技术措施。c)设备管理标准制度(包括检修、运行、技术监督、设备评定级、设备缺陷、《检修工艺规程》、《检修文件包》、备品配件和计量管理等制度标准)。

d)重大技改项目管理资料。包括立项报告、可研报告、实施计划、投入产出比、效益分析等。e)备品配件管理资料,备品清册。

f)设备缺陷管理资料。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并实行动态管理的记录。

g)机组大、小检修资料(检修准备阶段文件资料、检修过程阶段文件资料、检修总结阶段文件资料)。

(1)检修准备阶段文件资料:是指必须在检修工作开工前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资料,包括计划性文件、操作性文件、管理性文件、其他文件等。

(2)检修过程阶段文件资料:是指检修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资料,包括修中检修作业文件包及其附件(调试记录、质量缺陷报告、再鉴定单、不符合项报告、施工质量整改通知单等)、设备异动竣工报告、设备定期检修项目延期申请单、设备检修项目变更申请单、其它现场记录资料等。

(3)检修总结阶段文件资料:是指检修工作结束后,对检修工作进行总结评价而产生的资料,包括重大特殊项目的技术措施及施工总结、改变系统和设备结构的设计资料和图纸、质量监理报告、检修技术记录和检修专题总结、检修工时、材料消耗统计资料、质量监督验收资料、检修前、后机组热效率试验报告、汽轮机检修前、后调速系统特性试验报告、汽轮机叶片频率试验报告、重要部件材料和焊接试验、鉴定报告、修后检修作业文件包及其附件、设备试运行记录、各专业检修交待、项目后评估报告、冷热态验收总结评估报告、机组检修竣工报告单、机组检修总结报告等。

h)运行管理资料。

(1)运行管理制度标准、现场运行规程。

(2)运行分析资料、运行小指标竞赛资料、运行设备定期试验资料。(3)调度管理资料。包括调度管理制度及人员责任制落实。

(4)“两票三制”管理资料。包括管理办法和规定及执行情况的总结资料。5.2.2.3节能管理资料。

a)节能管理体系资料及节能活动记录资料。b)节能规划、计划及节能管理实施细则。

c)省煤、节电、节水、节油、节约原材料奖惩措施资料。

d)节能管理基础资料,包括能源消耗的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及报表,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资料及能耗指标计算资料。

e)经济运行和经济调度资料。包括各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资料。

f)燃料管理资料。包括燃煤生产日报、台帐、煤质分析报告、燃料检斤、检质率统计资料、燃料化验资料

Q/×××-×××.××××-2009

5.2.2.4技术监督、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料。

a)科技管理体系及科技中、长期计划和实施计划资料,科技项目完成后的技术报告、试验报告、鉴定(验收)结论、投入产出比及效益分析报告等。

b)环境保护的中长期计划,向上级部门上报的环境保护各类报表等。

c)技术监督的计划、总结等内容,包括金属、化学、环保、热工、电测仪表、高电压、继电保护、汽机、锅炉、励磁、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资料。

d)热工自动保护、继电保护投入率和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统计资料。5.2.3技术资料的保存 5.2.3.1 档案室

a)新建或扩建机组施工的整套设计图纸、技术文件、设计变更单、重要设计修改图、地下管线图、电缆埋设和接地装置等竣工图、热工、电气仪表二次接线图等。

b)制造厂的整套安装图纸、说明书、证明书。c)材料特性试验记录。

d)建筑及安装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和验收签证。

e)施工过程中补充的地质及水文资料及建筑物、构筑物、大型设备基础的沉降观测记录。f)建筑物、构筑物、大型设备的主要测量放线记录及水准记录表。g)安装记录和分部试运及调试试验记录。h)72小时整体试运记录。

i)机组历次大修、重大改造项目记录。5.2.3.2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

a)主要设备及主要辅助设备台帐。b)机组大修、小修、更改资料。c)备品配件、事故配品资料。

d)上级下达的有关生产管理的各类制度、规定、规程等各类技术资料。e)“两措”资料。f)设备管理资料。g)运行管理资料。h)节能管理资料。

i)技术监督、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资料。k)计量管理资料。l)可靠性管理资料。5.2.3.3 设备管理部门

a)主要设备及主要辅助设备台帐或卡片。b)机组大修、更改资料。

Q/×××-×××.××××-2009

c)备品配件、事故配品资料。

d)上级下达的有关生产管理的各类制度、规定、规程等各类技术资料。e)“两措”资料。f)设备管理资料。g)运行管理资料。h)节能管理资料。

I)技术进步及环境保护资料。j)设备评定级资料。k)设备检修验收单。l)设备异常情况记录。m)设备运行分析记录。5.2.4技术资料管理的流程要求

5.2.4.1 部门或个人保存的技术资料,应根据资料的时效性,做好资料的“受控”、“非受控”、“作废”标识。

5.2.4.2 技术资料一般不允许外借,技术资料需外借时,应由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到档案室借阅资料,按档案室管理规定执行。

5.2.4.3 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岗位变动后,应做好技术资料的交接,交接双方履行签字手续,防止技术资料的丢失。

5.2.4.4 生产技术类文件资料,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确定发放范围,领取部门必须签字,领取部门在向下下发时,也必须做好发放统计。

5.2.4.5生产技术资料的修改,由原技术资料起草部门提出修改,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副总工程师审定。对重要的规程标准等的修订,必须由有关部门会签后,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副总工程师审定,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批准。

5.2.4.6 修改后的文件资料批准后,由编制部门向使用部门下发文件资料更改通知,各保管使用者应将更改内容填写在附页上或在原内容上更改。

5.2.4.7 设备系统改进后,相应的图纸及底图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按本规定进行修改,更改后的图纸及底图应完整地交档案室保存。

5.2.4.8 文件、资料的保存时限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超过有效期限、被新版本代替,应停止使用予以作废,根据文件情况,进行销毁或作废保存。6.检查与考核

6.1 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提出考核意见。6.2 考核标准:按照公司技术资料管理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2.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篇二

1信息技术在标准资料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标准资料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分析等来实现对标准资料网络化管理。它在标准资料管理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特点。

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 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是技术机构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构成这个子系统的要素有人、事和信息。要素中的人主要包括管理者与使用者, 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检验工作等一系列活动;财与物是指为满足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各项活动所需的资金和设备等。信息则是指与各项检验工作有关的标准、条例等资料, 各种信息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实现标准资料的科学管理。

2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必要性

过去, 大多数标准资料都是封闭式管理, 通过卡片登记借阅信息, 只能实现有限的流通, 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对开放, 使得标准资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即使是实现了正常流通的, 也不能及时提供领导管理上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本所各种资料分布、更新及借阅 (流通) 情况。

最大限度地为检验员服务, 是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为此, 逐步转变标准资料的管理方式, 从而实现人工管理达不到的一些功能并发挥标准资料的最大效益。随着对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机构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也对其他兄弟机构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以及竞争的需要决定了技术机构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存储、传递的专业机构, 技术机构如何在新的技术条件下, 适应形势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 开拓信息渠道, 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是一个新课题。也必将对现有的技术机构产生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因此, 正确认识信息时代对标准资料管理工作的要求, 使技术机构工作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 使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 为使用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喀什地区质检所目前有各类标准23886份, 其中在用标准18967份, 因这几年国家大力更新标准, 作废标准达到4919份, 同时所里每年又不断的购入新的标准, 以前质检所通过人为手工简单的管理这些标准, 即费时又费力还容易出错。基于上述原因, 我作为喀什地区质检所标准管理人员, 萌发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我所现有标准的想法

我开始着手编写一套所内标准信息管理软件, 设计之初有以下想法, 可把标准分为在用标准和作废标准, 按照标准层级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也可按照标准代号和所内标准编号分别查找, 并通过单位的局域网能够互查, 确定基本的设计思路后, 我认真研究计算机编程技术, 运用Delphi7软件开发并编写了相关的管理软件, 软件操作, 进入标准管理软件, 其中录入和系统信息如图一:

在图一中标准管理信息软件的重点是录入标准和统计信息, 录入标准项目如图二:

里面包括了录入标准和查询标准两项主要的内容。

统计信息项目如图三:

随着标准不断的录入, 统计信息里的相关内容也不断的在更新。

这样一来,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将传统的文件式管理工作流程改造为电子工作流程, 可以减少纸张等办公用品的使用率, 简化管理工作流程, 消除传统工作方式易引起的指令迂回、阻塞等现象, 从而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

这套软件设计之初的想法也就基本实现了, 它可以实现对我所现有标准的动态化管理, 以前哪种要找标准时几个人忙忙碌碌翻资料的情况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领导要获得相关标准信息也非常方便、快捷, 使用近一年多来, 得到了所里同志的一致好评。

单位管理中对各类资源都有相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 如有前面所说标准管理, 财务管理等。信息作为一种资源, 也相应地应该有信息资源管理, 而信息技术则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对单位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是单位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单位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要促进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首先是各级领导的重视, 保证人员、保证经费落实, 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得到实施。

目前, 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就是要把我所现用的标准全部做成电子信息版的格式, 这样更方便于查阅, 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国民经济正经历着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本文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所带来的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技术机构管理的影响更为深远;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这对于技术机构管理的方式、组织形式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最后, 以标准资料信息化管理为例, 介绍了网络管理的功能和网络管理系统的一般结构。

3.标准化提升发电检修管理水平 篇三

关键词:检修管理 标准 模式

1 概述

大唐珲春发电厂(以下简称珲春厂)地处中、朝、俄三国相汇处。一期工程两台100兆瓦机组分别于1988年12月和1989年11月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两台33万千瓦机组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2006年9月实现双机投产。为改善吉林省东部地区电网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先后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明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一流企业”、“两型企业”、“学习文化示范基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并连续七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

2 标准化提升发电检修管理水平产生的背景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通过在日常的机组检修中提升检修质量,进而确保机组稳定运行是最具实效的手段。众多电力企业在机组检修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在借鉴以往机组检修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继而发展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虽然可以基本上满足发电企业的检修需要,但在检修质量的保障与验证上却存在着难以量化的模糊界限。而这种界限的存在,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检修质量的忽高忽低,也必然会对发电机组的稳定运行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归根结底,经验化管理体系已成为制约当今电力企业检修管理的桎梏。

3 标准化提升发电检修管理水平率先垂范

珲春厂在认真总结分析以往发电检修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火力发电机组A级检修管理导则》和《设备检修管理办法》为立足点、以确保机组检修高质高速完成为出发点,通过标准化模块的引入,将发电检修全过程进行分块、分段管理,以标准化提升发电检修管理水平并付诸实践,在2011年度珲春厂330W兆瓦3号机组的A级检修当中取得了斐然成效。

珲春厂2011年度3号机组的A级检修,是珲春厂330W兆瓦3号机组自2006年9月30日投产以来的第一次A级检修,同时也是大唐吉林公司330W兆瓦机组的第一次A级检修。机组检修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珲春厂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的进度和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的实现与否,同时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增强创效能力,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10年9月份开始,就围绕检修工作进行研讨,并先后召开各类检修协调会议15次,专题会议6次,针对机组检修出台相关标准化制度16项,出台相关各职属性文件(计划、指南、管理办法)共计28项,通过标准化管理为机组检修的安全稳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创新检修全过程管理

4.1 出台标准化总纲引领主体检修稳步推进 为确保3号机组A级检修安全、高效、有序的进行,设备管理部经过为期半年的准备,于2011年2月出台了《2011年3号机组A级检修策划书》(以下简称策划书)。策划书主要由3号机组A级检修的项目背景、指导思想、项目目标和项目工程体系的建立与活动开展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着详尽的说明。特别是针对项目工程体系及运转所涉及到的修前准备管理分项目、工程管理分项目、施工组织编制分项目、行政部门参与机组检修开展活动分项目、外包工程管理分项目、修后主、辅设备运行可靠性评估分项目、检修奖金分配管理分项目等共计17个项目的具体操作、分工、落实内容,都以标准化的形式将责任落实到了具体责任单位,部分责任更细化到了责任人。

4.2 创新管理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内外并行 除标准检修项目以外,重大特殊项目在检修施工中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本次机组的A级检修,对重大特殊项目当中所涉及到的23个重点项目实行了对标控制的方法,将责任落实到人,对内建立《珲春厂3号机组A级检修对标项目控制程序》(以下简称对标程序)并实行项目检修终身责任制,对外创新性的出台《外包工程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外包管理),以制度为规范,以标准为度量,力争达到重大项目进行内外可靠并行的目的。

在对标程序当中,重大项目以专业分类、责任落实到专人,在考虑机组设计值和机组设备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类比国内外同类机组的实际参数,创造性的提出“基准值、一流值、创新值”三个检修检验标准,以标准的量化为度量。对低于最基准值的项目负责人、工作组进行考核,对达到一流值、创新值的项目负责人、工作组进行奖励,标准越高奖励越多,进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电力检修管理的目的。

在《外包工程管理制度》当中,从安全教育入手,大至施工要求、安全防护,小至着装要求、出入要求,都力求对外来施工队伍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提高外包工程安全、质量、文明生产管理水平的最终目的。对外来施工人员特别制定了进出路线,并要求其进入厂区要做到二人成行、三人成列,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检修作业环境。同时规定统一着装和安全帽,避免施工人员着装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4.3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助力检修工作有序进行 机组A级检修工作强度大、时间跨度长,为了全面控制机组检修过程安全风险,安全监察部将安全工作量化、标准化。针对机组A级、B级、C级、D级等不同级别的检修,修订并出台了《珲春厂3号机组A级检修全过程安全管理》(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国务院令[2003]373号)等一系列文件条款为基础,从工器具准备要求到现场防火要求,从受限空间作业到医疗和生活服务,标准、规范与条款引用出处贯穿了管理办法的始终。为规范现场检修部件的摆放,设备管理部明确了定置图的标准格式,细化了定置摆放的相关条目,参修单位需按照定置摆放图中标注位置摆放部件,确保检修工作有序进行。

4.4 规范行政参修方案辅助机组检修开展 珲春厂在本着将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团队意识体现在项目检修上的工作思路,改变以往行政部门被动服务检修的做法,将创先争优的成果弘扬于机组检修当中。针对行政部门参修工作,特别制定出台了《珲春厂3号机组A级检修党群工作项目管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中规定成立以厂长、书记为首的党群工作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下设3号机组A级检修创先争优工作小组、3号机组A级检修竞赛活动工作小组、3号机组A级检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工负责相关活动与评比。对于机组检修竞赛、样板作业区、“优秀青年突击队”和“优秀青年突击手”评选等竞赛评选活动,关于评委条件及参选单位(个人)条件方案中均以书面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和评选标准,而对于思政宣传的稿件、视频的格式、时间、大小也有标准要求。

在方案当中提出了制作定置图及结构图籍和建立“检修课堂”的举措。定置图及结构图籍是将检修部件和检修过程进行拍摄成册,建立图文形式的检修步骤及摆放标准;“检修课堂”是通过检修单位人员为行政部门人员讲解检修过程的全新的行政部门参修方式,对于检修课堂当中的每一节课、每一位讲师、讲述时间和听课人员的笔记内容字数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4.5 文件资料标准化放眼未来 为了确保检修文件资料的规范性和查阅性,设备管理部特意编制了《3号机组A级检修打印文件统计表》、《文件和资料审批表(2011年3号机组A级检修)》、《3号机组A级检修项目管理资料发放记录》等一系列规范文件资料管理的辅助性文件,并在机组检修结束后分类归档,文件资料管理的标准化为提高电力检修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6 资源共享,双增双节,“两个超市”运营成效斐然 珲春厂以最大限度节约资金、提高检修工作效率为目的,创造性的成立了“工器具超市”和“废旧物资超市”。它的成立,在资金管理上实现了节能挖潜的目的,在检修工作上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经过近一年时间的不断完善与应用,“两个超市”成效斐然。

为了有效利用全厂工器具资源,2010年2月1日,珲春厂工器具超市正式营业。将全厂各单位特种工器具集中到超市中,分类摆放,统一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在厂主页上开辟工器具超市网站,可以方便查到检修所需要的工器具库存状态和数量,实现网上借用审批手续。在工器具超市网站上设置“网络意见箱”,根据职工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完善和改进,尽最大努力满足现场检修需求。按规定组织检修单位定期对特种工具进行检验和维修,保证所有工具合格好用。在机组检修期间,超市管理员全天候在超市值班,检修现场随时需要随时借用。通过设置工器具超市,即提高了工器具的使用率,又能保证工器具完好保管,检修单位不再为保管和借用工器具而浪费时间和人力,极大的方便了现场检修工作。规避了各单位间专用工器具不外借的矛盾,降低了各单位购买工器具的成本,为“双增双节、盈利攻坚”活动做出一定贡献。

废旧物资超市的投运,充分利用厂现有废旧物资,实现资源共享,使废旧物资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从全厂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目前,超市内已经收集各类物资268笔,有管材、钢板、阀门、电缆、仪表、螺栓、垫片、控制柜等。设备管理部按废旧物资管理规定对利旧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全厂职工树立“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意识,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双增双节、盈利攻坚”的工作精神。3号机组A级检修期间,领用物资23笔,回收废旧物资18笔,共计节约费用30万元。

4.7 以后评估为抓手,规范运行管理,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面对发电形势严峻局面,从精益管理、对标一流为切入点,创新思路,着眼大局,立足实际,结合3号机组修后试验,做实3号机组检修全程运行的评估工作。

为对已经完成的操作、执行过程、效益、作用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下发《珲春厂运行后评估管理办法》,运行管理部组织各单位对运行大型操作、大型设备试运等项目开展后评估;通过分析评估确定目标是否达到,是否合理有效,指标是否实现,同时找出问题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全面提升了运行安全风险的管控能力,规范了运行管理水平,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5 管理出效益

珲春厂3号机组A级检修通过执行标准化管理,在全体参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前5天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检修,实现修后发电机气密、锅炉水压等试验一次成功,机组启动、发电机并网一次成功。此次检修,不仅消除了机组遗留的历史缺陷,同时对3号机组热工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热工自动控制的品质;锅炉过热器增加了三级减温器,缩短了汽温调整的响应速度,使锅炉参数超限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汽机对轴封启动汽源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单机轴封无汽源启动,优化了系统运行方式。机组运行后,空气预热器、锅炉本体漏风率、凝汽器真空严密性、端差、真空度等主要经济指标较修前均有大幅度提升,达到了优良水平,为全年精益生产及完成发电任务夯实基础。

6 结束语

4.电厂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研究论文 篇四

一、电厂档案管理系统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思想与管理体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的学习西方国家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体系,针对管理体系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在我国电厂档案管理中,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现代化档案管理与服务,其中包含分类系统、档案信息化检索系统等多个方面。我国电厂档案管理系统当中,通常运用的的是检索计算机信息。在计算机文件检索中可以被划分成为两个方面,文件信息储存与抽取,其中依照文件的检索要求对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储存是重点。因此,在电厂计算机档案管理过程当中,著录内容越详细,就会使著录的内容越全面,层次更加的鲜明。

二、信息系统在档案管理中的影响

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加工、传达、利用等技术进行整合。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收集、储存、检索、传递、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应分析与探索。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当中的运用能够促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通过新型储存设备的引用,可以在激光视屏播放技术基础之上,利用光盘机将信息进行高度的集中性储存,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可靠性,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相关保护。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准确化、高效化,使档案管理更加跟随时代的发展,营造出内部具有一定网络系统的档案管理氛围。

三、信息化档案管理在电厂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档案信息管理不断的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从而不断的提升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因此促进档案管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

(一)科技档案在电厂经营中的应用。科技档案是将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活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统计,通过收集、整理、分类、保管、利用和统计,将档案进行完整、系统、准确、安全有效的进行利用。这是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需要,通过科技档案管理有利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科学化与现代化。

(二)档案管理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可以通过以往的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与决策。电厂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通过相关的档案管理系统,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并且对档案进行合理、快捷的录入与输出,有效确保了电厂档案管理过程当中的`科学化、体统化与规范化。尤其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服务性高、准确性高的信息化处理与筛选的引用系统,有效的利用信息化针对档案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整理,能够有效的对电厂档案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归根。

四、电厂信息化档案的安全保护

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丰富,运用互联网能够多方面的搜索信息与查找信息、著录信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与建设,更好的服务与工作管理,利用信息技术针对电厂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与规整,能够有效的确保档案信息在运用过程当中能够方便查询、方便检索、方便统计,以此提高档案在管理的方便性与快捷性。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档案管理中,由于计算机网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导致信息的泄露、消失等问题,电厂档案管理中同样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化档案的安全管理。例如:电厂档案管理当中,通过利用FAT32文件系统与WindowsNTFS保护系统,通过可信的环境作为设计基础,有效的与传统安全保护手段进行相互协调,能够有效的运用到系统保护设计理论当中。以此有效的取保当场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保密性。如图1所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是通过建立可信的环境监测机制,通过预测期决策与环境信息来验证环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信程度,通过安装相应的控制机制,针对客体进行相关性访问。

利用环境可信验证机制,有效的实效信息始终端的信息传输,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性。在以上具有一定环境可信度的基础上,档案保护系统通过FAT32文件系统与WindowsNTFS环境中进行运行,这样能够有效的完成档案访问相关管理与保存,并且能高水准的针对被用户带出使用的文件进行控制性管理,以此保证档案是在一个具有安全性的环境当中运行。利用管理服务器针对整个单位的关键性文件进行相应的授权,通过系统提高USBKEY的方式,有效的针对储存管理信息与用户的行权信息,通过管理人员进行修改与设置。如图2所示。

五、总结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档案作为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础部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针对档案进行相关的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电厂档案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提高电厂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的准确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然而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由于网络技术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此电厂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时,一定要做好网络保护意识,通过设置安全可靠性的系统程序,从而达到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可靠性,避免因网络漏洞造成档案的遗失或泄露。

参考文献:

[1]游经波.信息技术在教师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5,(02):172+178.

[2]张君妍.信息化档案管理保护系统在电厂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5):283-284.

5.发电厂工程项目管理标准 篇五

本标准规定了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外委工程项目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检查与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长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外委工程项目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 管理职能

经营工作部(计划)是公司外委工程项目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外委工程项目的审核、招投标管理。安全监察部负责外委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外委工程项目的实施部门负责工程的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负责外委工程项目的监察、审计;经营工作部(财务)负责外委工程项目的费用控制管理。管理内容与要求

4.1 外委工程项目的立项必须是按有关程序批准并列入开工计划的项目

4.1.1 生产设备计划检修(如大、中、小修计划,节日检修计划等)和临时检修中列入的项目(标准项目、特殊项目)。

4.1.2 节能、技改、科研(试验)、“两措”、基建工程计划中列入的项目。4.1.3 公司文件中列入专项计划的项目。4.1.4 月度生产计划中需外委的工程项目。

4.1.5 经营工作部(计划)临时下达的其它工程项目。4.2 申请外委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

4.2.1 施工方案或相应的施工图纸已经批准。

4.2.2 完成工程所需要的预算编制(包括:人工、材料、备品配件消耗量、工器具使用、调试等)。

4.2.3 编制施工工艺、工序步骤、质量标准、工程进度控制表和质量验收要求,4.2.4 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标准。

4.2.5 对于技术要求高的工程项目,项目实施部门不能自行完成施工方案、图纸、预算等工作,可以向经营工作部(计划)提出申请,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4.3 外委工程项目的申请与承包单位的选择 4.3.1 项目实施部门在完成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后,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工程项目立项审批表,见资料性附录A,工程项目立项审批表由有关职能部门会签、计划主管审核(批)、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外委工程项目估算费用在人民币5万元及以下的,由计划主管批准;工程项目估算费用在人民币5万元以上的,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批准(招议标项目除外)。

4.3.2 承包单位的选择,由项目实施部门提出二家及以上的备选单位和选择理由。经营工作部(计划)在对承包单位资质审查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部门提出的理由,选择一家合适的承包单位,报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对于符合招议标所规定的项目,应通过招议标方式来确定承包单位)。

4.3.3 选择、确定承包单位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采取多家竞争、优胜劣汰、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4.4 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4.4.1 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标,应成立一个3-5人的招标领导小组,下设招标办公室和评标议标小组。一般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标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并由组长提出组员人选,经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特大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标领导小组组长由总经理担任。

4.4.2 招标办公室主任由计划主管担任,成员由项目实施部门、计划、财务、审计等(5-7人)组成。经营工作部(计划)负责招标的日常工作。4.4.3 评标议标小组由公司招标领导小组根据每个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职务的人员组成,人数一般在5一7人。评标议标小组成员负责招标项目的专业性评定工作,小组成员的名单在开标前应保密。评标人员均应站在公司的利益上以个人名义进行评标工作,不代表其所在部门。4.4.4 公司招标领导小组的责任

4.4.4.1 审批招标办公室提出的招标文件。4.4.4.2 确定工程项目的发包范围。4.4.4.3 选择发包方式和审定标底。4.4.4.4 决定中标单位。

4.4.4.5 决定对100万元以上项目的标段划分(无须划分标段的项目除外)。4.4.5 招标办公室的责任

4.4.5.1 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负责项目招标的批准手续。

4.4.5.2 根据招标领导小组的决定,发布招标及资格预审通知或邀请投标函。4.4.5.3 编制和发送招标的法律文件。

4.4.5.4 根据招标领导小组的决定编制标底。4.4.5.5 审查投标者资格。

4.4.5.6 组织勘察现场和解答投标单位提出的问题。4.4.5.7 接受并妥善保管投标单位的标函。

4.4.5.8 根据公司招标领导小组的决定,协助和监督评标议标小组开标、评标。

4.4.5.9 根据公司招标领导小组的决定,洽谈判、签订合同或协议。4.4.6 评标议标小组的责任 4.4.6.1 审查标书。

4.4.6.2 根据投标书,组织投标单位技术问题答辩。4.4.6.3 编制评标报告,向公司招标领导小组提出建议。4.4.7 招标 4.4.7.1 进行下列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大宗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4.4.7.1.1 单位工程投资总额5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4.4.7.1.2 国家有关法律及上级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4.4.7.1.3 公司有规定的其他项目。

4.4.7.2 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时,每个标段被邀请的单位一般不少于三个。采用议标方式时,每个标段参加议标的单位一般不少于二个。4.4.7.3 外委工程项目的招标条件

4.4.7.3.1 工程项目已列项,技术方案或设计图纸已经批准。4.4.7.3.2 项目实施部门对实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4.4.7.4 招标工作的程序

4.4.7.4.1 招标办公室根据公司招标领导小组或其它有关部门推荐的承包单位名单与项目实施部门提供的项目概况,公开或邀请承包单位参加资格预审。4.4.7.4.2 招标办公室对参加资格预审单位的管理、技术、设备和从事该类工作的业绩等分析后,按照总体的适合性以及财务的稳定性等来选择投标单位的初步名单,报公司招标领导小组确认,并通知入选的投标者。

4.4.7.4.3 准备招标文件:招标函、投标者须知、合同条件及标底由招标办公室编制;施工规范、工程图纸、工程量表及资料数据等由项目实施部门编制。投标格式和附件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招标办公室的要求编制。

4.4.7.4.4 招标文件的审核: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并由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分工审核后,领导小组组长签发,作为正式法律文件发送给确定的投标单位。4.4.7.4.5 如有投标者提出质疑,招标办公室负责解答有关问题,也可以请项目实施部门解答有关实施方案和技术上的问题。

4.4.7.4.6 招标办公室负责保管投标者提交的投标书,并对投标书的安全保密负责。

4.4.8 开标、评标、签订合同

4.4.8.1 开标:开标分公开的、有限制的或秘密的,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开标,公司监察人员应对投标书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无异后,方可拆封标书。4.4.8.2 评标:招标办公室和评标议标小组应遵循公正、合理、科学的原则,对投标书进行综合评估,采用百分制评分、无记名投票或领导小组事先确定的评标方式,向招标领导小组提出评标报告。4.4.8.3 百分制评标的一般办法

4.4.8.3.1 对投标单位的履约信誉和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权重15%。

4.4.8.3.2 对投标单位同类承包的工程项目、工程量完成情况和施工履约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权重10%。

4.4.8.3.3 对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权重40%。

4.4.8.3.4 核实报价,淘汰高于最高限价或低于最低限价的投标单位,其余单位取其报价与平均值(按各单位报价与平均值)差的差距进行评价,权重35%。4.4.8.3.5 报价全部低于低限或高限时,由投标单位重新报价,或通过议标形式定标。

4.4.8.4 对已通过议标、评标而被中标或预中标的单位,由经营工作部(计划)根据公司合同管理标准规定的程序组织谈判。4.5 外委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

4.5.1 除发电生产需要立即抢修的工程项目外,所有外委工程项目都必须执行先签订合同后施工的原则。否则,经营工作部(计划)有权予以制止,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4.5.2 外委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实行项目管理负责制。外委工程项目由项目实施部门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实施项目的技术、安全、质量、进度和费用的合理性等负责。

4.5.3 外委工程项目开工,承包单位应于开工前提出开工报告,经项目实施部门审核,并报安全监察部审定。

4.5.4 项目负责人负责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和施工进度,督促、检查承包单位的施工。

4.5.5 严禁转包,一经发现取消承包单位的承包资格,并不得再进入公司承包工程项目。外委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将部分工程分包,应事先报项目实施部门和经营工作部(计划)同意,否则将视同转包。

4.5.6 承包单位在与甲方工作人员的工作中不得发生不正当的经济交往,一经查实,取消其承包工程项目的资格;甲方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之谋取不正当利益,若发现,按公司职工奖惩管理标准处理。

4.5.7 为充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项目承包单位的内部管理,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安全与文明生产等条款的履行,对外委工程项目的承包单位实行动态综合考评、考核。动态综合考评、考核工作由经营工作部(计划)负责。

4.6 外委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

4.6.1 外委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由安全监察部负责审定。施工单位安全资质必须符合电力系统的有关规定,其特殊作业人员应持有有效证件。4.6.2 外委工程项目的合同签订前,施工单位应与安全监察部签订安全协议。4.6.3 外委工程项目实施部门的安全员,负责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包括对施工单位安全工器具的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作业技术要求的布置,施工现场的条件介绍以及施工现场的区域界定等。

4.6.4 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该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将作业人员的名单和安全文明生产保证金的收据一并送安全监察部审查和备案。施工人员必须由安全监察部进行安全教育或认可,在总经理工作部办理临时出入证后,才能进入生产现场或区域。

4.6.5 外委工程项目需开工作票进行工作的,必须先办理好工作票。外委工程项目工作票实行“双签证”,由公司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负责人按公司工作票管理标准共同签发。

4.6.6 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在作业区域内必须遵守甲方安全管理的规定,佩带出入证,戴好安全帽,不准进入与工作无关的区域和靠近运行中的设备,并随时接受甲方安监人员的现场安全监督。

4.6.7 外委工程项目合同生效,施工单位按工程费的5%作为安全文明生产保证金向公司经营工作部(财务)缴纳,或在预付款中扣除。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未出现考核扣款和罚款的,则全额退还安全文明生产保证金。

4.6.8 零星工作和临时性用工,项目实施部门应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和管理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与文明生产。当发生违规事项时,则考核项目实施部门。4.6.9 对其他安全文明生产违章事例,由安全监察部认定并视情处罚。4.7 外委工程项目的验收

4.7.1 外委工程项目的隐蔽工程验收、中间验收由项目实施部门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外委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公司分管领导的领导下由项目实施部门组织。设备管理部、经营工作部(计划、财务)、总经理工作部、党群工作部参加工程的验收。见资料性附录B。

4.7.2 总承包项目的设备,超过20万元的,竣工验收时应有经营工作部(物资)人员参加。5 检查与考核

6.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篇六

(试行)为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及时评估和肯定运行部员 工的工作,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热情,确保2014年度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法。

一、考核目的1、造就高素质、高境界、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人才队伍,并形成以考核为核心导向的工资管理机制。

2、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及时、公正地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好准备。

3、形成一个员工与部门双向沟通的平台,以增进运行部整体管理效率。

4、根据员工考核成绩计发放效益工资。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员工量化考核的实施,做好全面协调和统筹工作,经厂部研究决定成立发电运行部创建员工量化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古保京

副组长:李鸿国

成员:沈明雷 李鑫 王军亮 曹红梅 柴树峰

三、考核对象及方式:

本制度适用于运行部全体成员

1、当班值长量化考核由运行部当天值班领导进行考核,组长、副组长不定期抽查。

2、本值员工量化考核由本值值长每日负责考核、运行部量化管理领导小组不定期抽查。

3、考核时间为每天当班进行,考核结果与月工资结算方式同步进行。

四、考核指标及权重

将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相挂钩,按员工的月度考核成绩对员工的职位工资进行调整,调整原则如下:

1、效益工资评定

本岗位效益工资×考核系数分=量化考核效益工资①每月量化考核平均分90分以上,效益工资100%②每月量化考核平均分80—89分,效益工资90%③每月量化考核平均分70—79分,效益工资80%④每月量化考核平均分50—69分,效益工资70%

2、优秀员工评定方式

①特优员工:原则上岗位效益工资上调一级。(本项为季度评选,连续3个月100分经领导评议合格者为特优员工)

②优秀员工:岗位效益工资不作调整,在机会适当时,可作职务晋升处理。(本项为日评分项,月度平均分90分以上者为优秀员工)

③中等员工:岗位效益工资不作调整。(本项为日评分项,月度平均分80—89分为中等员工)

④有待提高员工:岗位效益工资不作调整,但列为季度核对象。(本项为日评分项,月度平均分70—79分,连续3个月处于此阶段下调岗位效益工资一级)

⑤急需提高员工:岗位津贴下调一级,且列为季度考核对象。(本项为日评分项,月度平均分50—69分,连续3个月处于此阶段下岗学习,学习期间取消效益工资)

五、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运行部。

2、本制度的最终决定权、修改权和废除权归领导小组决策。

3、本制度生效时间为2014年01月01日。

7.发电厂 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标准 篇七

关键词:集成管理,HSE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技术

0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 目前, 我国已经进入了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 而且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1]。众所周知, 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同时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 许多现代管理方法和理论被探索和应用, 生产安全管理更是达到了定量管理的阶段, 许多基于定量管理的体系方法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2]。

其中, 应用最为广泛的是HSE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 和安全生产标准化, 由于安全等管理方面不同的需求, 两种体系方法在许多企业内同时并存, 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 许多管理者对比两个体系的管理要素, 探索集成管理的可行性[3,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效率, 但是在现场单位管理过程的不同和体系自评、内外审核的要求差异化, 以及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5], 使整合管理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笔者在分析两个体系原理、方法、要素、流程和考核指标的基础上, 基于信息化技术, 提出了一种“管理要素化、要素流程化、流程自动化”的集成管理模型。

1 集成管理的可行性

1.1 两个体系相异同

1) 原理方面

对比分析GB/T 28001 4.3策划和AQ/T 9006-2010 5核心要求, 二者都是基于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 (文献[2]第5章对于安全科学的基本原理有详细论述) , 体现了“安全第一”和事前预防的现代管理理念。

2) 方法方面

二者都是基于系统化的“戴明循环”, 即“策划-实施-检查-改进 (PDCA) ”过程方法, 为组织建立一个动态循环, 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6]。

3) 要素方面

在要素设置上, HSE管理体系17个管理要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一级管理和二级管理条款中均有相应类似要素[3]。

4) 流程方面

在业务流程管理上, 二者均没有给出详细要求。众所周知, 不同组织有不同组织架构, 属于组织“个性化”的体现, 这给了企业集成管理、因地制宜、控制效率的自主空间。

5) 考核指标方面

由于要素设置相似, 所以考核的覆盖面基本相同, 但是侧重点有不同, HSE管理体系考核侧重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即管理过程的有效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管理对象的合规性。

通过上述对比, 可以看出二者的共通之处, 这也是构建集成管理体系的基础。但是, 也存在着不同之处或侧重不同, 见表1。

1.2 集成管理的基础分析

HSE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同在一个理论架构之下, 即系统安全理论———通过辨识危险源, 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第一, 两个体系涵盖了系统安全理论中事故系统的要素, 只是侧重点不同, 事故系统的要素及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2]。

为集成管理, 要在事故系统要素中对要素进行拆分, 直至涵盖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素, 当然是在行业范畴之下, 根据组织特点开展, 下面以某企业的“环境不良”为例进行拆分, 其它要素类似拆分展开, 如图2所示。

假设S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要素集, H是HSE管理体系管理要素集, 拆分到符合如下条件为止:

(1) 要在同一个范畴下进行;

(2) 存在si=hj;

(3) H∩~S与S∩~H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存在内容上的冗余。

则集成管理要素集为A={a|a∈H∪S}。

第二, 基于流程的管理集成。对于企业来讲, 管理活动是一体的, 因此, 可以以流程为“主线”, 将所要管理的要素串联起来, 成为一个有机的管理体。

该管理体系既能采用HSE管理体系的关注点———方法“如何管理的问题”, 又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要求———标准“达到什么标准”, 在流程的主线下, 两个体系“相辅相成、求同容异”。

1.3 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首先, 对于1.2所分析管理要素数据量非常大, 必须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发挥“数据机”的作用, 并易于实现与其他管理体系数据的互联互通。

其次, 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将被拆分后的要素, “还原”为体系所要求的数据格式 (或文件格式, 尤其是政府部门强制要求的报表格式) , 用传统的方法, 不但效率低下, 而且又会陷入重复管理的困境之中。

最后, 一般情况下, 组织结构多以职能分工划分, 流程的完整性被打破, 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涉及到一个组织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过程、财务、物资供应、人员配置、工会、设备设施等等几乎涵盖企业的所有业务和所有职能部门, 流程更为复杂, 要借助信息管理平台“显现化”流程, 并“自动化”流程。

简言之, 信息化管理是将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流程进行有效集成, 为集成化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搭建平台基础。

2 集成系统设计和实现

2.1 系统设计原则及结构

2.1.1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体现两个原则:整体规划的原则, 既符合技术要求 (HSE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 , 又满足各单位具体业务管理的个性化需求;数据互联互通的原则, 如前所述, 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非常多, 要达到管理预期和提高管理效率, 必须尽量打破组织内部各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孤岛”现象, 当然, 在实施过程中, 由于各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和软件提供商不同, 在数据互联方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时需要牺牲系统运行效率来实现。

2.1.2 模块化设计和虚拟层级

系统主要由数据中心、职业健康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HSE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及统计查询等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作为一个设计“对象”, 相对独立, 使软件得以实现, 集成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3所示。

在模块化设计思想的基础上, 引入了虚拟层级的概念, 以满足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集成的要求。底层是数据层, 中间层为业务流程管理层, 顶层为虚拟层。底层存储基础管理数据;中间层实际上是被拆分的管理要素的流程化实现, 它与底层数据层交互数据, 而且基于此也实现了不同业务层之间相关数据的交互;虚拟层, 不直接参与业务流程的管理, 而是通过读取 (或间接统计、分析计算) 数据库内的数据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的考核管理, “模板化”输出考核结论 (或数据) , 该层是系统的最顶层, 是集成管理的软件功能实现。

数据层:主要功能是用来存储和访问业务数据, 主要采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存储, 有少部分配置信息采用XML格式数据存储。

业务流程管理层:主要功能是对系统业务流程的逻辑进行相应处理, Entity Transfer类定义了数据实体与Json数据的转换方法, Login Context类定义了登录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角色权限信息, 每个业务Service类通过调用Entity Transfer类与Login Context类实现了具体的业务逻辑。

虚拟层:主要功能是提供最终业务 (HSE体系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 展示的aspx页面, 与业务逻辑层采用Json数据进行传递。页面中采用JQuery技术和自定义控件, 以Ajax方式实现页面功能。

2.2 集成方法、工具、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2.2.1 系统管理执行PDCA方法

每个管理过程的流程均以PDCA的方法嵌入到系统之中, 系统设计管理模式为“发起—流转—闭环—分析”。这确保集成管理过程中, 每一部分都能符合体系化的管理方法。

2.2.2 系统嵌入约束条件 (或工具)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 有许多固化的“标准”“数据”和“量化工具”等, 在系统里我们统称为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的存在, 是集成管理系统高度符合安全标准化的要求的基础。

比如, 在职业健康管理过程中, 职业卫生管理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值、职业危害因素、劳动防护用品、人员体检项目等具有相互约束性, 把约束条件写入程序代码, 几个因素相互牵制印证, 既方便管理又易于发现管理中的不符合项。工具类的同样具有约束性, 所以进行同样处理, 如危险源辨识的LEC评价法的实现, 只需管理人员对每项进行判断, 即可得出结果, 如图4 (系统开发技术依托单位提供) 所示。

2.2.3 流程的自动化和与OA通信

流程的自动流转是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由于相关人员不能及时的登录系统, 反而造成了管理流程运行的效率低下, 因此, 在OA上设计实现基于Novell平台的单点登录, 这样流程流转的节点要求就可以推送到个人OA网首页, 进行提醒。同时, 也设计了向操作者的电子邮箱自动发送提醒邮件的功能, 共同保证流程管理的及时性。

2.3 统计及分析

底层数据库设计采用SQL server, 用于系统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维度进行统计、汇总、查询和分析, 并能生成统计图, 一方面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的要求 (统计维度会有不同) , 另一方面也客观地给各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功能在软件实现比较容易, 但是, 对于集成管理来讲, 可以兼顾二者管理的不同侧重点, 图5为针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的不符合统计图。

2.4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实现集成的两大核心功能是流程可定制性和报表的自动化生成。流程的可定制性使系统易于灵活应对安全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报表的自动生成使企业管理人员关注具体管理对象, 而体系文档性的活动由信息平台完成, 满足不同体系的管理输出要求。

2.4.1 基于WF的BPM流程定制管理

传统的基于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开发, 存在“一次性柔性”和“从湿水泥变为干水泥”的困境, 固化的流程满足不了企业持续创新和外界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9]。

系统的框架基于Asp.NET MVC3开发, 使用Entity Framework做ORM数据层支持, WF4作为工作流引擎来支撑BPM引擎运作。利用工作流引擎技术可以快速实现流程变更以快速响应管理模式调整。

2.4.2 基于COM的自动报表管理

自动生成报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OLE方法, 另一种是COM方法, 由于安全生产标准化 (或政府部门管理) 和HSE体系需求的表格有固定的模板格式, 采用基于COM技术实现较为简单。

以微软Word为例, 将报表模板需要填写统计分析数据的地方插入“光标”, 并记录光标名称, 将类库MSWORD11.OLB导入开发环境, 这样, 利用COM技术编程, 在源码中使用各种操作函数来操作Word, 常用的命令有“打开”、“关闭”, “插入内容”等, 实现Word报表自动生成打印等功能。

3 新技术的应用展望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和融合, 笔者认为安全信息化管理将受益于如下技术, 并带来新的应用突破。

3.1 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互联技术目前已经为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所应用。移动互联终端数据与安全信息管理平台连接, 势必将推进管理下移, 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更好地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3.2 工业4.0

工业4.0旨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 相结合的手段, 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设备数据、生产计划等将全部透明化[10]。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可以借用该网络自动采集设备信息 (高自动化的设备, 大部分都具有故障诊断和异常报警功能, 有益于安全管理) , 同步生产过程信息, 将更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管理的及时性。

3.3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开发技术的发展应用, 可以用于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工业4.0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量支持, 借助于信息平台, 大数据的成熟应用将为安全事前预防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事故关联关系, 为管理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4 结论

1) 通过笔者所在企业的管理系统证实, 该系统能够有效的统一管理两个安全相关的体系, 而且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

2) 该系统固化了HSE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侧重点, 相辅相成, 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3) 安全管理具有人人相关性, 异于其他方面的管理, 而且管理内容繁杂, 管理需求多样化, 面对这种局面, 信息化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4) 信息化只是一种技术手段, 在实施过程中, 要以业务流程为主导, 循序渐进, 但另一方面, 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传统管理电子化、网络化, 而是要分析在新的技术手段下的管理创新, 流程再造。

参考文献

[1]刘铁民, 耿凤, 王银生.我国工伤事故宏观趋势及其诱因[J].劳动保护, 2001 (2) :9-11LIU Tie-min, GENG Feng, WANG Yin-sheng.Macro trends and causes of this country's industrial accidents[J].Labour Protection, 2001 (2) :9-11

[2]罗云.安全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3:147-214

[3]陈世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融合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3, 16 (14) :99-102CHEN Shi-jie.Study on integ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safety standardization and OHSMS[J].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 16 (14) :99-102

[4]刘宏, 罗颖, 唐禹夏.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体系研究[J].现代化工, 2008, 28 (12) :81-85LIU Hong, LUO Ying, TANG Yu-xia.Study on integ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of dangerous chemicals enterprises safety standardization and OHSMS[J].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2008, 28 (12) :81-85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1-12-12

[6]张建业.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 (9) :187-190ZHANG Jian-ye.Probe into utilizing OHSMS to promote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8 (9) :187-190

[7]吴凯.安全生产标准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2) :165-166WU Kai.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2) :165-166

[8]王荣.事故事件与排查隐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解读[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9) :220-224WANG Rong.Accident events and investigation potential dangers-interpretation for the basic norms of enterprise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9) :220-224

[9]张新国.新科学管理面向复杂性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124-125

8.台山电厂信息化管理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整合;信息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28-02

1 引言

曾经有人说到某企业自动化办公或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取得了实效,实现了“无纸化”——信息化就实现了。那么就说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到底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环节和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利用企业内外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然而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在于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管理,创造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台山电厂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探讨电厂目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改进和建议

2 当前台山电厂信息化建设概况

目前,我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已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基本上形成了以BFS++、PI系统为基础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国华ERP、费用中心、FMIS等系统为主的经营管理系统;以基建MIS、P3为主的工程物资核算系统以及以INTRANET、DOMINO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由于公司对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并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得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计算机装备水平较高,基本建成了光纤主干联网的局域网络与国华公司专线网络连接;且各类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大部分生产人员)计算机的应用比例较高,为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那么在当前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们台电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发展势头,并在信息化方面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先进的火力发电企业信息系统模型与台电对比:根据火电企业生产和管理现状,将信息化模型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生产现场控制层

生产现场控制层是指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直接控制,与生产设备直接关联,提供的是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是生产基础数据的提供层,该层提供机组级别的监控工程。

目前我们企业所使用的为DCS控制等系统。

(2)厂级监控层(SIS)

它完成厂级生产过程的监控,通过采集控制层的数据,结合管理层信息,对控制系统和机组性能进行整体优化和分析,为过程控制和机组性能进行整体分析和优化,为过程控制提供操作指导,甚至可以直接控制控制层,例如中调把全场负荷发给电厂SIS,电厂SIS系统就会直接按优化分配算法把负荷分配给机组,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SIS是控制层和管理层之间的一个桥梁,为生产管理层、经营决策层提供所需的分析、统计信息。SIS属于在线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说它就是实时生产过程的管理现代化工具。

而我们企业主要以PI系统为主。PI作为大型实时数据库,用于实时采集与存储来自DCS和其它辅助控制系统的过程数据。PI系统不仅可用于远程监视生产、运行指标,同时为其他关联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目前我厂一期PI系统为2002年上线的旧版本3.3.362.47。该版本为美国OSI软件公司推出的PI数据库较早版本,在我厂运行的8、9年间发现其在软件性能和功能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一些已被证实的缺陷,这些出现的缺陷严重影响了PI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了实时数据的连续采集和存储;也进一步影响到以PI系统为数据平台的各应用系统的正常运作。而台电二期PI系统实施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二期PI系统采用了OSI软件公司的最新数据库版本PISERVER2010。该版本功能强大,运行稳定,消除了旧版本的原有缺陷,保证了PI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解决一期PI系统出现的缺陷,保证一期PI系统数据存储和应用的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也为了台电一期PI系统和二期PI系统有效结合。版本统一,日前我们对一期PI系统进行了升级,这样大大提高了我厂今后PI系统实时数据地整合应用,实现了一期二期无缝隙浏览。

(3)生产经营管理层

该层主要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的,主要包括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等方面。生产管理层通过经营决策层获取经营指标信息来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生产计划,同时为SIS层提供控制指导信息。

我们企业则是应用了BFS++系统作为生产经营管理层。BFS++是以设备的运行和维修管理为主要对象的一套综合性的电厂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主要功能包括:基本系统、电厂数据、维修管理、运行管理、备品备件管理、文档资料管理,这些功能互相渗透、关联,贯穿我厂的生产、运行管理、设备检修流程、生产物资管理的全过程。现阶段我们已在原有的BFS++系统之中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发管理BFS++,后勤BFS++,检修BFS++、风险数据库等。

(4)经营决策层

经营决策层以综合计划管理为主线,以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为核心,人事以及OA等系统为辅助手段。

当前我们台电已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和内部WEB主页,作为应用系统总界面,极大的满足了企业形象宣传、综合信息查询等需要;还建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建立,满足了电厂办公管理、电子邮件等需要;同时为满足发电厂经营管理需要所建立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SCM(供应链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FMIS(财务管理信息系统)、ABM(作业成本管理)四个模块,该系统为集团公司部署模式,电厂作为厂级用户应用。而OA系统和黑莓系统的相结合,使我们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接下来,OA系统也将做相应的升级、调试,升级后OA系统将更稳定,更高效,功能更加强大。

那么从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台电公司自成立以来分别建立了诸如BFS++、PI、OA、X3、公司门户、燃料管理、小神探、基建MIS、P3等等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平台,都是各自为战。而这些系统所对应的数据库则是市面上所常见的,例如Oracle、SQL、lotus等,虽然不同数据库之间可以存在少量的接口进行数据之间的传送,但是各种数据库关联方式与数据交换模式,容易导致数据库的不同步、数据的不一致。同时,不同信息系统数据库之间的相互独立与异构性影响了数据的共享。可见我们忽视了支撑性基础平台的研究可开发;不同软件问,尤其是不同部门问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节,各应用系统条块分割、平台各异、重复建设等缺陷很显著。产生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优势。因此,如何突破“各国鼎力”的局面,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是我们台电乃至所有发电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对于一直把创建国际一流火电厂作为目标的我们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 改进与建议

3.1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一体化

消除信息孤岛的主要策略首先就是需要建立统一的软件基础支撑平台。在应用服务器软件、各类中间件、数据库应用方面,台电公司和国华公司各个不同分公司也都分头设计方案、分头采购,未设定统一的平台,这就需要我们与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这在一方面由于环境异构,增加了资源整合利用的复杂度和难度;另一方面缺乏软件资产的统一利用,难以充分发挥效用。有必要对中间件产品和关键工具软件进行统筹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以建设可扩展的行业软件支撑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和服务。目前国华内部广东区域的电厂开始筹建,那么可以通过整合地区优势,发挥信息共享效力,建立一个大的信息中心,带动整个广东区域的平台化工作的开展。但是,马上建立区域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切合实际,那么在内部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建设内部信息一体化平台,连接本地异构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运用科学的模型和方法,构建发电厂决策系统还是可以办到的。任何一个系统都无法解决企业全部的问题,应该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投入内尽可能地解决影响业务的最关键问题,把实施的范围和深度控制在适当可行的范围,使系统能够尽快地在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3.2 整合数据

首先要强调整体的概念。电厂信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柔性系统工程,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规划的缺失导致系统建设处于分散状态,分散的系统就会导致企业管理层感受不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因而对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如此一来信息化建设就陷入恶性循环。

(1)由于整个国华公司信息化中的各专业从业务流程、机构设置、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到数据结构、交换标准普遍存在着差异。整个国华范围内信息系统种类繁多,既有国华公司下发的ERP、国华邮箱等系统;也有台电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OA系统;还有各种我厂自主二次开发管理BFS++等。这些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各异,数据格式五花八门,互相之间兼容性差,造成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普遍存在。信息整合利用的效率需要提高。

(2)从业务的直接需求出发是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第一要务,各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缺乏数据集成利用和共享流程的统一视图,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或者形成“意大利面条”式的无序的结构,难以支持信息化体系的持续发展。当前,各电厂建设了不少系统,但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共享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不少单位各自为阵、自成体系,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互相封闭,给信息共享造成了技术障碍和技术壁垒,致使信息资源跨单位或者跨部门共享困难,达不到整合利用的目标。台电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已不在是通信网络、计算机选型和建设网站等问题,而是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将众多的“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快捷流通和共享,实现信息综合利用。

(3)信息整合利用需要分级控制规范

信息资源的共享不是一个0或者1之间的简单逻辑问题,并非共享和不共享这么简单的分类可以完成的。信息资源共享是需要分级,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规则同样是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设计合理的共享模式。信息资源该共享而不共享会引发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另一类问题就是:不该共享而共享了的问题以及本不该大范围共享而因为没有分级、大范围共享带来更大损失的问题等。这里有一个共享的度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好。所以相关信息是否能共享、应该在哪一级范围内共享一定要慎重考虑。

3.3 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思想

常言道:“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管理思想,那信息化建设的路就只有眼前。建设电厂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之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那么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由于我国的管理水平离国际先进管理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思想很有必要,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第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高新技术的产物,它是企业现代管理必不可少的平台。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进行信息建设时,注重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思想。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手段通过某种形式拿来、吸收、转化,就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4 重视系统上线运行后的工作

重视系统上线运行后的支持工作,包括加强对最终用户的培训,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配合新系统的运行。系统的上线运行只是整个项目实施的一个大的阶段性成果,并非是整个项目的结束。例如,管理BFs++上线运行,由rr班配合人力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分层次的培训,使所有的员工对新系统更加迅速的掌握和熟练使用。所以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使用,都应该有一个后续的持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包括业务流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同时还必须注意基础数据的持续完善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真正具有生命力,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作用。

4 结语

上一篇:开展创新规范服务年主题活动的几点体会下一篇:9月20日案例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