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融资业务指导(精选8篇)
1.投行融资业务指导 篇一
投行业务: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并购顾问与融资、资产证券化、银团贷款、市场研究分析、证券经纪
债务融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企业债/公司债配套服务、信用衍生品创设与销售
权益融资:PE直投、赴港IPO/再融资服务、境内IPIO/再融资配套服务
资产管理:理财计划、负债管理
财务顾问:常年财务顾问、专项财务顾问
并购顾问与融资:企业改制、企业重组、企业并购
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
风险投资 VC私募股权投资PE辅导上市IPO 重组兼并M&A
债务融资类: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金融债等。
1、加强主承销业务项目储备及运行。
2、重要工具:A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B金融债:财务公司、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外资金融
机构金融债等。
3、商业银行暂不能担任主承销的业务领域,因此应争取财务顾问、债权代理人、募集资金
监管行的配套服务。具体包括:发行时的收款行以及募集资金存管行、反担保账户、发行人抵质押资产账户、专项偿债基金账户监管。
权益融资类:境内IPO配套业务、赴港上市保荐及配套、私募股权投资。
1、①开展境内外行联动,利用交银国际开展:保荐人或联席保荐人业务;主承销或联席主承销业务。②与香港分行密切配合:相关融资业务;上市企业主收款行与账户行业务。③与交银保险合作。④与交银信托合作。
2、积极与私募基金合作开展募集资金;合作开发已储备的私募股权投资项目;探讨资金托管方案,力争吸引大规模的PE机构资金;开展募集资金推介服务试点。
资产管理类:对公财富管理。分为经营活动财富管理、投资活动财富管理、融资活动财富管理,如债券通、生息365、稳得利等。
1、
2.投行融资业务指导 篇二
目前来看, 建行的投资银行部介乎于商业银行和券商投行之间, 在银行内部有些像证券公司, 与券商投行相比又更像银行, 整体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矛盾, 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过程。从外部看, 主要是国内资本市场规模小、成熟度低、市场结构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等等, 而在成熟金融市场, 债券市场居于显著地位。另外监管体系协调性不高, 也不利于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开展。
从建设银行来看, 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内部困局是投行业务开展的考验。这首先表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发生的激烈的文化冲突上, 主要体现是在风险文化上。审慎经营一直是商业银行秉承的原则。对待风险往往采取“规避”的态度, 而投行则在风险观上更加强势, 强调承担和控制风险, 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来分散和控制风险以赚取超额收益。二者存在激烈的文化冲突。
事实上, 目前商业银行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 在风险控制上是沿用商业银行传统信用业务的准入标准, 还是关注尽职调查环节的作业风险、承销环节的市场风险, 在各家银行内部存在严重的分歧。倘若从防范发行人兑付风险的角度看, 采用信用审查的方式无可厚非;倘若从买者自负的角度看, 应由评级机构给出债项评级向投资人提示预期违约率和损失率, 然后由投资人根据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来决定是否承担相关的风险, 因为其获取的收益率即是上述风险的报酬。主承销商的主要责任是确保发行人公开透明地披露信息, 成为债券发行人和债券投资人的桥梁, 业务风险在于尽职调查确保发行人披露文件不存在重大遗漏或是虚假陈述以及在承销时确保将债券分销出去, 不形成被动包销。
如何去识别、管理和控制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风险, 是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命题。
2 开展投行业务采取的对策
一是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银行混业经营将是最终发展方向, 投行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另一支柱业务。但目前商业银行通常将投行业务定位于服务传统业务发展的工具, 但是过分强调这种服务功能, 使投行业务很难被摆到作为一项主体业务应有的位置, 在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上得不到相应体现和重视, 资源投入也缺乏保障, 投行业务定位问题最直接地导致了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本应具有的各方面优势无从体现。
二是构建与投行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特征上看, 投行业务的部分服务工具 (如兼并重组融资安排、IPO前融资安排、过桥贷款等) 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 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不完全一致。因此, 应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投行业务配套贷款的风险容忍度, 并以此为基础审查决策与投行业务相关的授信。
三是建立导向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由于没有及时建立激励制度, 作为一项创新业务, 经营单位不情愿花大力量去学习业务和营销客户, 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是推而不动。银行应该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 将现有的分散于公司业务板块、个人业务板块和资金业务板块的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业务、职能、人员加以整合。同时, 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 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 充分调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 对投资银行部进行系统策划、拓展和管理。
四是要处理好发展投行业务的几个关系。其一, 是处理好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系;其二, 要处理好资金优势与投行业务的关系。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有利条件, 在这方面, 国际金融机构常用手段是将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手段, 可资国内商业银行借鉴;其三, 要处理好投行部与监管机构、同业机构的关系。要妥善解决投资银行业务准入、收费等具体问题, 避免政策性风险, 并加强与信托、证券等同业的合作, 以便优势互补;其四, 要处理好总行投资银行部与总行其他部门及分行的关系。提高分行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建立跨部门的投行业务收入分成机制, 构建全行投行业务的营销网络等等。
3 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
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 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求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 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服务现代化。但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还存在种种限制, 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和利润结构的调整, 增强长期市场竞争力, 必须及早抢占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先机, 做好市场培育和项目储备。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理性思考。
第一, 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加入WTO, 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 要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 稳步发展货币市场。政府主导的制度变革将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推动力。
第二, 业务主体是具有实力的强势银行。
并不是我国所有的商业银行都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 而是只有手中掌握大量为资本市场所觊觎的集团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强势商业银行, 这类银行才有可能也有能力在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受益。在投资银行领域既有花旗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德意志银行、JP摩根等全能银行, 也有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等投资银行;在商业银行领域, 除了上述主要全能银行, 绝大多数中小规模商业银行依然固守着原有的商业银行领地, 甚至像汇丰这样的超大型金融机构也主要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要经营领域。因此, 只有以成长为称霸国际资本市场的国际金融巨擎为战略目标的国内强势商业银行才有可能借助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 应从投行高端的价值增值的业务入手。
3.从美林业务构成看我国投行业务 篇三
关键字:美林 投资银行 业务结构 资产管理
美林(Merrill Lynch)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为全球范围内的私人客户、中小企业、机构和公司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2008年9月,已有94年历史的美林同意以约44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银行,成为其全资子公司,称为美国银行美林公司。
一、美林的业务部门结构
(一)全球财富管理(GWM):为个人、中小企业以及员工福利基金提供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包括全球私人客户(GPC)和全球投资管理(GIM)。GPC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财富管理咨询服务,为财经顾问提供市场支持。GIM为个人投资者和中小企业提供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
(二)全球市场和投资银行(GMI):为公司、政府和机构客户提供证券销售和交易、投资银行咨询、融资服务等。GM通过债券和股票市场为客户提供流动性、定价和增值服务以及相关的分析。IB为公司、金融机构、对冲基金和政府机构提供战略性咨询、融资、重组和风险管理服务。
从2004年到2008年对美林各部门结构以及收入情况做出如下归纳,见表1:
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前GMI收入贡献稍多,利润率达30%以上,但危机后亏损严重;而GWM利润率一直稳定在20%左右,均衡性很强,可见其盈利情况一直良好。从部门分支来看,GPC创收最多,唯一亏损的是FICC(固定收益部门)。由财务报表附注知是该部门产生大额资产减记,包括债务抵押债券(CDO)和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减记。
二、美林主要业务收入对比
基于1993年和2006年的数据来对比分析:
(1)主要交易收入。参与股票、债券、外汇及掉期、衍生投资工具交易而得的收入。2006年下降了8%。(2)佣金收入。来源于上市证券交易、基金销售、货币市场交易及场外交易等。1993年佣金收入达28.9亿美元,2006年达59.52亿美元。(3)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包括承销各类证券和提供策略性服务 的收入。因美林在1996年单独成立了自己的并购策划部,2006年其比例降到14%。(4)资产管理收入。包括管理资产、托管、咨询、保险以及信托活动等。2006年比1993年增长了4%的份额。(5)净利息收入。是指利息股息等收入与支出的差值。2006年,净利息收入比例提高了3%。
综上所述,美林相隔十余年的各主要业务收入比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业务情况一直较为稳定,各业务收入占比也一直都比较均衡。
三、与我国投行业务情况对比
通过上述关于美林投行业务结构及收入情况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投行业务的一些局限之处:
(一)业务模式单一, 非传统业务发展缓慢
目前,我国投行的核心业务主要是承销、经纪和自营,在利润结构中占绝对比重,其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而其他业务发展相对缓慢,造成了我国证券公司利润结构单一的局面。
(二)对交易手续费依存度过高,收益结构不稳定
我国投行主要收益来自交易手续费,这使我国投行的利润水平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程度,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当佣金下调和市场下跌时,证券公司的收入也会随之下降,导致证券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减弱。
(三)资产管理业务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美国投行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呈上升趋势,2011年收入比重达27.6%,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资产管理业务能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帮助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我国投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缺乏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奉刚.证券公司集团化——模式与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王平.从美林复兴看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整合,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4.必须加快拓展投行业务 篇四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都出现了新的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银行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正处在经济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国银行业,依靠传统和规模、高速扩张的经营方式是走不下去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金融行业,外部环境要求银行业必须改变。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化解产能过剩和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之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已经获得了共识。未来,在看清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马上行动,推动改革。关于金融改革的一些动作,现在该行动了。加快拓展投行业务,正是应对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有力抓手。
投资银行业务以其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高效化等突出的特征,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并通过投行产品与服务的切入,打开业务局面,形成了对商业银行传统产品服务的拉动效应。这种不占用商业银行自有资金的业务,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思维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了经营能力,加速了资产的周转与运营,分散了资产经营风险,并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
投行业务的五大优势
一、效率优势。投行业务中非常注重的一点是机会的把握能力,除了前瞻性预判做好准备外,还需要灵敏的反应和快速高效形成解决方案,并且很可能需要在瞬间出现转机时刻快速执行。因此,高效性亦成为了投行的一个有效竞争优势。
二、效益优势。作为投行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以及所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难复制性,该项业务的收费将可带来商业银行的最大化收益,并带动其他传统业务的开展,拉动效益显著。
三、理念优势。相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思维,投行业务的开展需要预判市场、预测未来、预估发展态势,并且需要动态的调整模型、数据与结果,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理念,否则将会因准备不足而与转瞬即逝的机会失之交臂。而这种理念,则需要培养超前意识,不断的跟踪观察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为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这将在业务上形成先发制胜的效果。
四、营销优势。投行产品与服务是非标准化的,投行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是基于需求去拟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综合化匹配需求的。相对于推销即便是组合式推销固有的产品而言,这种模式更切合客户的要求,更能受到客户的认可,更有利于获得业务机会,营销的优势就更明显。
五、产品与服务优势。投行的产品与服务基于各种各样的需求,个性化的拟定方案,创设产品与交易解决问题。很多时候,这些产品与服务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经验,需要解决的是一揽子的综合需求,这是既成的商行产品模式所无法替代与完成的。
对商业银行促进与完善的五个方面
一、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实现综合化经营。并购顾问与融资、股权投资与融资、资产与债务重组、夹层融资、债券承销、资产管理、资产证券化、战略顾问、经营管理顾问、综合性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无疑将大大丰富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产品线和服务体系,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获得更多的业务收入。既有投行业务,又有商行业务,既可以满足一般化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又可以针对特定客户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的需求提供顾问服务与产品服务,还可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降低风险、提高资产收益,进而实现综合化经营。
二、有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趋于同质化,仅能拼价格、拼关系的产品与服务推销环境下,融入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解决方案与创设产品交易,便能在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投行开路、商行跟进,进而获取更高的收益。
三、加剧竞争,分化阵营。开展投行业务将直接加剧商行之间的竞争态势,并决定在竞争中的位置。纵观国内商业银行,较早、较好开展投行业务的机构如建行、工行,其通过投行手段“俘获”的客户就较多,议价能力就较强,中间业务收入就较多,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相对就越强。
四、分散风险,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作为投行业务组成部分的资产证券化、表外理财业务等,通过将自身持有的债券、贷款、票据等资产证券化卖给其他投资人,实现资产的出表(资产负债表)或表外管理,如银行将期限较长的城建贷款卖出或证券化。腾出信贷规模向多个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从而降低资产的行业集中度和期限集中度,实现风险分散,并可通过资产流动性管理,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五、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用好投行这把尖刀,引入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理念,将收益较低的票据、贷款等卖出的同时,将收回的资金投向于收益更高的资产,支持贡献度更大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能力。
投行业开展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业务模式单一,产品缺乏独创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行产品主要有咨询顾问、理财产品开发、债券承销等,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且缺乏持续性。这与我国政策对商业银行限制有关,国外投资银行广泛开展的证券承销与经纪、资产管理等业务,我国商业银行无法直接开展。同时,银行业受国际经济形式和国内货币政策影响较大,业务发展比较被动。未来,我国也必将走向金融综合经营的道路。发达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限制取消后,往往会强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如美国银行在收购美国信托和美林证券后,形成了集银行、信托、投资及资产管理为一体的全功能平台,大大提升了综合竞争能力。商业银行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综合经营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风险防范意识欠缺。国内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风险管理上,大都采用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没有对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其他业务进行组织和体制上的风险隔离。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尚处于投行业务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结合阶段,伴随国内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深化,商业银行将越来越难以阻止内部业务交叉经营的风险传导、蔓延和恶化。商业银行应该转变思维,积极建立自上而下的投行业务风险控制体系。
三、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缺乏。国际先进银行对投行业务多采用事业部模式,实行单独的业务拓展、绩效考核、资源配置、人才储备等政策,能充分发挥各层级的积极性。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人才结构与开展投行业务所要求的能力较不匹配。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间较短,经验较少,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投行业务人才培养机制,且广泛分布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客户经理对投行业务理解层次较低,也不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商业银行的传统激励机制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开展投行业务的几点对策
一、实施差异化的经营战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各有不同,商业银行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切实根据自身状况,挖掘自己的潜在和独特优势,确定投行业务的侧重点。应积极开拓出新的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所处的行业地位,有针对性地确立投行业务发展重点,积极打造自发展领域,对开展投行业务实施战略化定位,强化产品创新、优化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潜在需求的挖掘,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二、确定有效的市场定位。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应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选择业务发展重点。可以优先发展与传统业务关联密切的投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等,积极利用己有的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确立投行业务方向,找准自身市场定位,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投行业务。可以积极拓展与大型企业客户的业务关系,深入分析其业务需求,培育稳定的长期往来关系;重点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挖掘其潜在需求,尽力开拓中小企业投行市场。
三、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现阶段,综合经营模式是大多数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选择,这种经营模式的设立相对简单,可以依托银行内部雄厚的资金和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金融控股模式和海外合作模式虽然不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流模式,但是,在银行业综合经营趋势下,银行业的竞争将大大加剧,加之国内金融市场日趋开放,组建金融控股集团,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将使得商业银行更具竞争优势。未来,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投行业务经营模式。
四、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应健全外部监管制度,现阶段国内许多金融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成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发展的束缚。有必要根据市场化规律和现实需求,适时调整和完善法律法规。其次,应完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投行业务的经营风险远高于银行简单的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尤其应该注重自身的风险防控和隔离,积极分析和研究开展投行业务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实现风险的有效隔离,并建立独立的防控系统。要加强资金管理,避免信贷资金与投行业务资金混淆;要严格投行业务操作流程,如实披露相关信息,促进外部监督;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专门针对投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防患于未然。
5.对国内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篇五
发布: 2004-4-06 19:27 | 作者: 左健/王可 | 来源: 全景网 | 查看: 45次
投资银行是美国和欧洲大陆的说法,英国称之为商人银行,在日本则指证券公司。中国(不含台湾和港澳地区,下同)的投资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发行制度改革和证券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
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国民经济仍有望保持快速持续稳定增长,这将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上升动力。中国股票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两个市场股票总市值尚未达到GDP的50%。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发展空间可以说是非常巨大。基于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现有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重组的历史背景,中国的投资银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内投资银行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狭义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发行与承销以及企业改制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财务顾问业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投融资的需求会日益旺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和民营企业谋求未来发展等方面将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我国的投资银行业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将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投资银行业务将以证券承销为主,并购及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我国发行承销业务经历额度制、核准制,以及即将推行的保荐人制度,发行制度的改革对于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证券市场的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在市场参与主体间真正构造一种责任明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了股份制、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地位,政策的突破与明确将进一步刺激国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需求将非常旺盛。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证券承销业务(包括IPO、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债券和企业债的发行)仍然是国内投资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不断发展完善,投资银行已经完全跳出了传统证券承销狭窄的业务框架,形成了证券承销私募发行、兼并收购、项目融资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财务顾问收入已与承销收入并驾齐驱。当前,并购重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特点,也将成为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中国将迎来一次并购重组的高潮,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银行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银行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例如,在并购业务方面,专业的投资银行具有完善选择程序、多种类型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在适当的法律框架内进行并购工具的创新,丰富并购的操作方法,细化深化对企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服务的中介,投资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社会关系资源,广泛的客户营销网络,在投资者的筛选,项目和目标企业的筛选,项目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等业务环节中充分发挥信息和资源优势。
(二)投资银行业务在立足国内的同时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化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一方面表现为国际投资银行对新兴市场的进入,国内投资银行将很快面对国外强大对手的挑战。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使得投资银行纷纷以此作为新的竞争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这是投资银行向外扩张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经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信息通讯产业的飞速发展,昔日距离的限制再也不能成为金融机构的屏障,业务全球化已经成为投资银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重要问题。
投资银行业务国际化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为客户需求的改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入WTO后面临的全球挑战,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在企业经营战略国际化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是企业家和投资银行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现阶段,投资银行业应以国内业务为基础,向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为国有经济成份退出绝大部分竞争性领域做出努力。在此过程中,可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推荐到海外融资,一方面可使国际投资者分享我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国际投资者了解中国的途径和窗口。提高国际投资者对我国的投资信心。
在充分积蓄力量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与各大跨国投资银行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加强与各大跨国投资银行之间业务、信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逐步实现投资银行业的跨国经营。国际业务的开展对国内证券公司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国际业务的开展不仅能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在与国际性知名企业的交往中能学到他们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使公司的管理和各项业务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投资银行业务竞争趋向差异化,业务领域趋向专业化
目前在国内资本市场,投资银行所能够提供的服务手段还较为单一,大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上进行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经营特色、经营业务趋同则是国内券商的通病。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取得领先是国内投资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也为投资银行专业化分工、用差异化服务赢得客户的业务模式提供了历史的机遇。投资银行的核心作用是为企业实现价值、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竞争将从单纯的某一个承销业务的竞争转变为为客户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服务的竞争。投资银行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专长,应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业务领域。核心竞争力是证券公司生存的基本依靠和发展的深层动力,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是券商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集中体现。从全球范围内投资银行所提供的服务看,即使是以综合服务为主的大型券商在业务发展上也各有特色。例如,美林在零售客户服务和资产管理方面享有盛誉、高盛以研究能力及大型企业融资业务领域而闻名、所罗门兄弟以商业票据发行和公司购并见长、第一波士顿则在组织辛迪加和安排私募方面居于领先。面对WTO的加入和证券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券商应力争早日在项目融资、企业并购、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专业技术很强的创新型业务上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
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专业化的另一个特点。例如在2001年全球资本市场极度低迷的情况下,国际四大投资银行傲视群雄的竞争能力依然突出,其市场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加强。摩根斯坦利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排名第二,IPO发行市场排名第二;美林则在并购市场中排名第三,在证券承销综合排名上名列第一,资产管理业务排名第一;莱曼兄弟公司尽管业务量比其他3大公司要略逊一筹,但在固定收入证券市场上则独具优势,在固定收入证券交易中名列世界第一,对固定收入证券的研究能力也排名世界第一;高盛公司则在并购与全球IPO发行市场上两项业务独占鳌头,均列世界第一,2001年最大的10起并购交易中,高盛作为财务顾问成功参与了其中8起业务。
(四)投资银行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整合
近年来,由于受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加剧了投资银行业的集中。在这种状况下,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购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例如美林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形成典型的寡头型市场。
我国现代投资银行的业务从发展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还存在着诸如规模过小、业务范围狭窄、缺少高素质专业人才、过度竞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变化的经营环境和市场环境,国内的投资银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必须要更新观念,以市场需求为直接取向,不断优化重组,加快实现从原来的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管理转型,以资本运作为手段,加强购并重组力度,迅速扩充规模,做大做强各项业务,走集团化发展道路。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公司发展的历程,未来可能的重组途径大约有三条:一是同业合并。第二种是混业兼并。第三种就是与外国券商融合,成立中外合资、合作的券商。
对国内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定位,强化相关的业务领域和行业的研究
随着资本市场服务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客户对投资银行服务品质的要求也迅速提高,期望在所有的行业和所有的业务类型领域都能游刃有余的投资银行实际将不可避免地因不切实际的奢望而走向全面平庸,最终只能被淘汰。因此,在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的基础上追求投资银行的特色化和专业化经营是理智的选择。而特色化与专业化,又必需以扎实、细致和组织良好的研究工作为基础。
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的资源状况,进行明确的行业定位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实现特色化和专业化服务的基础。这是一个复杂和极需慎重的系统工程,其选择结果不仅对以什么业务领域、什么行业和什么规模的客户作为工作重心有深远影响,也将左右投资银行整体的运作模式。
对于投资银行的研究工作,其研究的目的、内容和组织方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明确的是,我们需要的是以投资银行,而不是以经纪业务或其他业务为导向的研究,这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研究所涉及的规模和深入程度、研究的对象和侧重点、研究的周期和效率、研究结果的形式、研究的手段,以及研究团队的组织。我们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从origination和execution两个方面为投资银行业务提供支持,是为了“拿得到好项目”和“执行好项目”,因此,研究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面向重点客户群的适当规模的行业研究,以及投资银行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细化,投资银行一旦在部分领域形成自己的专业化特色,应将这一领域作为自己实现行业领先的基础,并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拓展,在保证专业更专的同时实现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
(二)主动进行业务类型的转变
传统的股票和债券承销业务一直是近十多年来我们投资银行业务的最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全国拥有综合类券商超过60家,拥有通道数接近300个。一方面各个券商为争取质量好、收入高的股票承销项目都使出浑身解数,非市场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同时,由于通道资源有限,在目前IPO市场尚无发行风险、股票发行采用市值配售之时,也出现了买卖通道等现象。
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浪潮为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和广阔的空间,我们需要努力利用这一市场空间,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不仅要把企业推荐上市,而且要以此为突破,为企业提供后续的财务顾问、企业并购服务,同时要大力开拓非上市公司的业务,获取非上市权益证券市场的份额。
在这一方面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并购与国民经济的走势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我国的并购潜力在于经济体系已经具有的巨大规模、产业调整与结构升级的势在必行,以及已经着手实施的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国有经济逐步从多数竞争性行业退出。从1998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并购案至少发生了7000多起,金额达到1250亿元人民币以上,海外企业收购中国国内企业的交易有66起,金额为66亿元人民币。据高盛亚洲的估计,中国的并购业务量潜力应该达到1500亿--2000亿美元左右。实际上,如果考虑到国有经济战略布局的调整,我国的并购潜力可能超过此估计。
但国内的许多投资银行显然并未对这个市场的出现作好更为充分的准备。由于特殊的发行制度及垄断高额利润,国内的投资银行队伍普遍疏于对投资银行专业化技术的研究,并购重组本身的高风险及较低水平和不稳定的利润回报率,导致证券公司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置于承销等业务方面,专业化并购重组投资银行队伍的缺乏,导致金融创新少。国内投资银行以往的业务收入构成显示,收入绝大部分来自证券发行承销收入,其他创新和并购业务的收入所占比例低于10%,反观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如高盛,其并购与财务顾问业务达到全部收入的1/2以上,美林和雷曼兄弟的比例则占1/3。自身的原因包括缺乏从事企业并购与顾问服务的动力和人才,环境的原因则包括我国的产权制度的制约作用和国企并购过程中政府主导和推动的特色。
此外,在这一领域,除开来自传统的国内外投资银行的业内竞争外,各种商业机会也受到更多市场力量的窥觑。在上海,目前针对非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购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各种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公司已经超过100家。
在此领域,抢占人才和经验的先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企业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并购专家需要向需求者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包括对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项目评估、方案设计、谈判条件、重组策划等。这些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决定了这一领域只能由专业性很强的机构来统筹运作。在奔驰与克莱斯勒涉及400亿美元的合并过程中,双方聘用的并购专家约有300人,帮助公司确定各自的企业价值、交易方式、交易工具。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短,投资银行在并购方面介入的大型成功案例不多,用于锻炼并购人才实践能力的场合很少,所以,投资银行在并购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这是我们在并购市场开拓方面的一个软肋。积累人才和经验,靠延揽招募,也需培训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小处着手,积极关注民营企业的并购重组是有意义的。虽然民营企业重组的平均规模较小,但可以从中不断积累并购的经验,培养人才,为以后更大的并购浪潮做准备。
(三)提高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塑造团队
未来的投资银行人才将很难像过去一样成为全才,必定会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国内、国外、并购、承销、执行、销售、开发)或不同的行业有所专长,才能为客户真正提供“增值”服务。因此如何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塑造的手段应当包括:业务领域和业务类型的分工,业务操作流程的模块化、标准化以及充分的业务交流,高效率下的较大工作负荷,持续性的培训,严格的考评、有效的激励与维持一定水平的人员流动性的淘汰机制,等等。事实上,单就提高投资银行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而言,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招聘,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具有专门优势的机构进行整体并构。但综合考虑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直接成本,引进与培养均应当是不可偏废的手段。
需要指出的是,实现业务领域、类型和业务环节的分工是在业务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的一个渐进和动态的过程,是建立在团队中各人的业务能力和专长的合理搭配上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命令式分派或个人的自由选择,在此过程中,投资银行家将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除此之外,在整个团队塑造中,投资银行家将承担有最重要的责任:以有挑战性的业务激发工作热情、引导对创新业务的投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言传身教的工作中培训、激励与考评,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一个协作基础上的内部竞争趋势,都与投资银行家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
(四)市场化理念应成为牢固的职业思维
是否具有市场化的理念是未来投资银行竞争的核心。市场化的理念包括对监管的市场化、发行的市场化,研究的市场化(跟踪研究客户感兴趣的行业和企业或价值发现)的充分理解。在现有监管政策环境下,市场化更多的是强调如何面对投资者的问题,监管部门对投资银行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的创新也将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以高质量的研究为基础,在市场化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不断催生出有价值的投资银行创新,才可能摆脱亦步亦趋的被动状态,抢占市场的先机。
(五)建立有效的客户培育和管理系统
作为以知识和创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行业,投资银行将同时面对两类客户:为其设计和销售产品的客户,以及购买所推荐的产品的客户。投资银行建立和维持与客户间的长期合作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建立和如何维护,也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考察。从面对客户来说,投资银行的专业信誉、执业素质(包括技术水准和服务态度)是赢得长期客户的基础。除了在传统的承销过程中体现出的企业评价、方案策划和材料准备等方面的认真和专业外,如何在产品定价时兼顾企业融资客户和市场客户两方面的利益、如何协助企业客户与市场进行良好沟通,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如何建立庞大和有效的销售网络推销品种,都将越来越影响到未来客户对建立长期关系的评价。而从内部的管理机制来说,如何将客户资源管理好,形成有效的业务源泉,是一个很值得考究的方面。投行应当建立起覆盖企业融资类客户和市场投资类客户的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辅之以客户分级制度、跟踪调整系统和业务成本的分摊体系,以此作为投资银行核心实力的基础。
(六)积极面对国际化的挑战
中国的资本市场很快就要全面开放,境外的投资者和服务商将迅速介入这个市场。国外金融机构大多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历经考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非常严密、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竞争策略、竞争手段和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如何将国际化运作的先进方法和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如何创造出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有效率的管理模式,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如何塑造出一支既富有国际化理念和职业素养,又务实并适应中国实际的群星璀璨的投资银行家团队,以迅速创造出价值,展现出实力,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加高水平的更残酷的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迫切的问题。
6.投行融资业务指导 篇六
档案管理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投行业务管理,提高公司投行业务的质量,降低公司投行业务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公司相关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投行业务档案是指投行业务适用的公司制度及其开展过程中形成的所有业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主承销和分销项目上报材料、项目审核部门反馈意见及相关回复、审核部门出具的批复文件等。具体内容见本管理办法第二章。
第三条投行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由相关业务部门的相关项目组具体实施,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指派专人负责督导。
第二章投行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投行主承销项目档案主要包括:(一)项目立项报告及批复
(二)上报监管部门的所有申报/备案文件、监管部门历次反馈意见及对反馈意见的答复。
(三)项目尽职调查工作底稿
(四)与发行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签署的各项协议及其审批记录。(五)发行核准文件/接受备案通知书(六)发行承销总结报告(七)与项目相关的会议资料,如资本承诺委员会、项目审核小组的会议记录、决议、项目日志等。
(八)其他与项目相关、项目组认为重要的文件
第五条若主承销项目为保荐项目,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要求需要进行持续督导的,项目档案应包括持续督导工作档案,持续督导工作档案主要包括:(一)向监管部门报送的保荐机构审阅表、保荐总结报告书及其他文件
(二)持续督导期间向发行人提交的访谈录、质询函及与发行人之间的其他往来文件
(三)持续督导期间核查报告
(四)持续督导期间发行人历次“三会”决议,信息披露材料,发行人向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交易所报送的材料
(五)持续督导期间发行人历次重大资产重组、重大关联交易、重大对外担保、重大合同协议及其他重大事项的文件和资料。
第六条投行分销项目档案主要包括
(一)主承销商或发行人邀请参团的相关文件。
(二)参团阶段对外提交的文件和签署的协议以及上述文件的审批记录。
(三)分销阶段客户提供的认购或投标文件。
(四)分销阶段对外提交的文件和签署的协议以及上述文件的审批记录。(五)承销工作完毕对外提供的文件及其审批记录(如需)。
第三章投行业务档案的管理
第七条各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做好业务档案的制作工作,业务档案应当清晰、完整,并做好保管备查工作。
第八条投行业务档案应以书面形式保存,并备份电子版备查。第九条主承销项目档案的管理
(一)主承销项目建立项目档案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第一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指定项目组成员具体负责项目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各投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监督。
(二)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于保荐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或项目主办人应对项目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进一步复核。
(三)项目档案应涵盖自项目前期尽职调查至项目全部结束的整个阶段,项目档案应编制目录,整理成册,并按项目档案的内容进行分类。
(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应按项目阶段整理项目档案。(五)项目组应在项目完成后的一个月内对项目全部档案(书面档案及打印的电子文档)进行分类整理、装订并登记存档,保存年限不得少于二十年。对于一些涉及发行人机密的材料可以单独归档管理。
(六)若投行主承销项目为保荐项目,应单独归为保荐项目档案保存,保荐项目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保存年限不得少于二十年。(七)如项目组部分成员发生变更,项目组应保持项目档案归档及项目阶段进展报告报送的持续性及完整性;如项目组整体发生变更,原项目组应整理已结束工作的全部档案(书面档案和电子文档),向继任项目组办理项目档案的交接。
(八)项目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情况,作为项目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十条其它业务档案应在完成后的五个工作日之内完成登记存档,保存年限不得少于二十年。其中,分销项目档案的保存年限从分销项目完成之日算起。
第十一条内核管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投行业务档案以抽查形式进行检查和核查。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实施。
7.投行融资业务指导 篇七
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年报发布, 工行、建行、中行、农行等上市银行展露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在过去一年的辉煌战绩:工行投行业务收入125.39亿元, 大幅增长56.2%, 建行投行收入97.99亿元, 较上年增长48.22%, 其中, 建行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同比暴增近40倍, 中行通过中银国际实现投行净利润16.77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大幅增加12.15亿元, 截至2009年6月末, 农业银行实现投行业务收入35.98亿元, 同比增幅218.38%, 投行业务收入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由2008年末的8%大幅上升至22%。各项数据显示,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日益蚕食了被视为券商专属的投行业务, 这是一个中间业务发展和业务结构转型的信号。我国商业银行正在逐步实现差异化经营, 最终完成向全能型银行的转型。
2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高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吹灭了华尔街的投资神话, 投资银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随着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意味着华尔街前五大投资银行已不复存在。然而,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却发展迅猛。下文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1) 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带来契机。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这给投行业务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从大萧条以来美国树立的分业经营的模式被银行控股公司混业经营模式彻底取代, 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投行业务发展模式经历了一个轮回。混业经营是未来投行业务发展的方向。独立的投行业务模式的消失表面看是金融危机的产物, 而实质上是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经营模式竞争的结果。在金融危机中, 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虽然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亏损累累, 但其凭借低杠杆和雄厚的资本金实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便捷央行借款通道具有更强的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 相对严厉的监管和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也使得这些全能银行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后, 投行业实现了从分业向混业的彻底转变, 混业经营的银行控股公司模式凭借其诸多优势成为未来投行的主要发展模式。
我国虽然采取的也是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模式, 但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时间较短, 发展程度较低, 分业经营的缺陷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 我国可以吸收发达国家分业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规避我国分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此同时,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大力发展投行业务等中间业务来迎合国际上混业经营趋势的需要, 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全能型的银行。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在国外各大投行的大规模修复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实力, 使我国银行也能在世界金融界崭露头角。
(2) 我国各项经济政策使得商业银行净利差收窄, 迫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行业务, 在银行界以高端、高附加值、高利润率著称。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证券发行与交易、重组与并购和资产管理三大块。目前在国内, 受分业经营的限制, 商业银行无法从事证券发行与交易, 但是投行业务的其他两个方面, 商业银行却可以涉足。2009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信贷的扩张, 央行五次降息, 使商业银行存贷款净息差大幅下降, 令企业的债券融资和财务顾问需求大增, 各大商业银行为之紧张。政府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给了商业银行一个以量补价的机会。然而, 这也并没有完全填补上净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 仍然无法阻止单纯依靠传统业务造成的利润下降趋势。
在净利缩窄的情势倒逼之下, 银行不得不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营销渠道, 迅速挤占了证券公司的市场空间。因息差大幅收窄, 部分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出现同比负增长, 如工行、交行分别下降11.9%、9.86%, 而得益于手续费及佣金, 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7.69%, 工行和交行200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8%和0.3%。在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之下, 投行业务的增长对银行利润起到了关键的拉升作用。
(3) 我国商业银行摆脱过度依赖贷款业务, 开始重视投行业务, 建制日渐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从数年前就大力提倡战略转型, 以改变吃息差的盈利模式。数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大中间业务, 而投资银行作为中间业务中附加值最高的业务备受重视,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成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门。2002年, 工商银行率先成立投资银行部, 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办投行业务的商业银行。5年多来, 建行、光大、民生、浦发、兴业、中信、农行等商业银行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门。中银国际则是中行旗下全资附属投资银行机构。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整合资源, 将投行业务的发展壮大。
(4) 我国商业银行凭借其广泛的客户资源、充足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和并购贷款等投行业务, 支撑起了其利润增长的“半边天”。
投资银行业务是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一项新兴业务, 具体包括重组并购、银团贷款安排管理、直接投资及股权私募、结构化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上市发债顾问、资产管理等。在这诸多业务中, 有四个支撑利润大增的的重要业务: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银团贷款业务和并购贷款。
财务顾问的业务在2009年实现了高速增长, 原因就在于从银行贷款之后, 企业的财务顾问等相关业务往往也会选择同一家银行。信贷总量增大, 间接地扩大了财务顾问的总量。
另一个投行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就是债权的承销。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企业债券承销发行规模的较快增长, 为银行这方面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2009年, 各大商业银行主承销中期票据6666亿元, 市场份额达90%, 主承销短期融资券6024亿元, 市场份额99%。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强大的营销渠道, 极大地挤压了证券公司的市场空间, 地方融资平台巨大的融资需求也为银行承销债券带来了机会。在2009年首批推出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中期票据业务中, 建行成功取得了上海、广东、甘肃政府融资平台中期票据发行项目主承销商或联席主承销商资格, 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银团贷款业务也贡献了一定的投行业务收入。大型项目的单项资金需求巨大, 需要通过银团方式解决, 其中有不菲的牵头行费用和贷款承诺费, 这些费用可以达到贷款利率的2%, 甚至更高。2008年底, 我国银团贷款余额为9566亿元。截至2009年上半年, 中国银行业协会银团委员会成员银行已筹组及正在筹组的银团贷款累计金额超过1万亿元。原来投行业务市场不大, 而经过培育, 现在市场比较大, 以银团贷款、理财业务为例, 其中有一个交易结构设计的问题, 由此产生的财务顾问收入增长较快。
2009年3月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出台, 并购贷款开闸, 也成为银行尤其是大行投行业务的突破口。并购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一是房地产行业, 前期财务杠杆运用较大的中小房地产企业, 被大型房企并购重组。二是国企的整合, 比如煤炭企业、钢铁业的整合都带来了并购贷款和并购财务顾问业务的需求。2010年企业的并购重组带给银行投行更多的业务机会。因为国家越来越强调主业经营, 煤炭、钢铁业的整合力度会加大, 78家涉及房地产的央企被要求退出房地产, 央企的酒店业务也将被剥离, 投行业务收入有望保持快速增长。金融危机后, 中国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的事实已毋庸置疑。同时, IPO重启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中国企业在赴海外上市的大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日益活跃。
(5) 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开始高度重视投行业务的售后服务工作, 定期向客户送达服务产品服务报告, 并每季对客户进行回访, 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为投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资源。
3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迅猛发展提出的对策建议
发展投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 是应对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推进综合化经营、实现银行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比重下降, 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上升, 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中之重。针对我国投行业务的高速发展, 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构建更加高效运转的投行业务运作平台。
以总行投资银行部为主线, 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业务潜力大的分支机构开设投资银行部, 通过各个分支机构, 整合现有投行业务。同时围绕市场搞研发, 满足需求差异, 将投行业务渗透到现有营销渠道中, 利用各种营销渠道提高投行业务的知名度, 提高竞争力。
(2) 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
次贷危机在很多方面反映出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往往是系统性的, 破坏力极强且不易扭转, 因此要注重市场制度建设。措施主要有: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咨询机构的建设, 对金融产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注意控制全局风险,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防范道德风险。
(3)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同时要与券商公平竞争, 形成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共同发展。
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挤占了券商的生存空间。近两年开始实施的经纪业务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使证券公司的客户信息完全暴露, 客户资金大幅流入商业银行, 进一步加强了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客户和资金等重要资源的掌控;同时, 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挤压;此外, 银监会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 商业银行在资金和客户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对证券公司并购重组以及相关的发行、交易业务都将形成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各大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凭借自己的各项优势大力发展投行业务, 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要与券商公平竞争, 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为我国投行业务的整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和券商的共同发展。
(4) 立足本国资本市场, 实现特色化、专业化经营, 并逐步拓展发展空间, 实施国际化战略。
目前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 这主要受制于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实力。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实力薄弱而局限于国内市场, 而是应该用全球化的眼光经营我国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 放眼世界。首先与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外国投资银行竞争, 以新产品开发为契机, 强调金融创新, 突破传统业务局限, 推动主体业务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 从而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和稳定增长, 增强投行业务的抵御风险的能力。等时机成熟些, 积极创造条件, 走出国门, 进入国外资本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王鑫.次贷危机后中国投行路在何方[J].中国金融, 2009, (11) .
[2]赖嘉凌, 肖梅.从核心竞争力角度看中国投资银行未来发展模式[J].金融领域, 2009, 18.
[3]肖平.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0.
[4]秦泗凯.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商业, 2008, (5) .
8.投行融资业务指导 篇八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债券承销、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等。狭义来讲,着重指一级市场上的承销、并购和融资业务的财务顾问。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概念和内容。如今,对银行来说,投行不单是业务种类,更是一种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
据《投资者报》对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的统计,从相关数据来看,投行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债券融资工具的承销。通过各行投行业务收入的增速以及承销规模综合比较,农业银行获得《投资者报》2012“最佳投行业务国有银行”,招商和光大银行获得2012“最佳投行业务股份制银行”。
平均业务收入增长逾40%
受2011年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大量企业选择了发债等直接融资方式,使银行的债券承销收入水涨船高,促进了其投行业务的整体发展。
通过银行年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下的投资银行收入可以找到答案。在披露此项数据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投资银行收入增长最快的超过80%,最慢的也有18%,平均增速超过40%。
5家国有行中,农业银行全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162.57亿元,同比增幅为 61.7%,排在首位。增长率排名第二的交通银行收入62.76亿元,增长了52.89%;工商银行收入225.92亿元,以45.7%的增幅位居第三。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实现投行收入189.49亿元和244.43亿元,分别增长36.26%和18.03%。
11家股份制行中,招商银行投行业务收入为19.1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3.8%。中信银行收入20.04亿元,增幅为50.1%。其中,结构融资手续费收入和债券承销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6.67%和74.06%。投资银行产品销售规模达到3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光大银行也继续加快投资银行业务结构调整和品牌建设,推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其投行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6.82亿元,比上年增长41.5%。
债券融资工具规模壮大
在承销规模上,工商银行依旧占据行业老大的地位。2011年主承销各类债务融资工具2901亿元,稳居境内市场第一。
据了解,其加强了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协同营销,加快从信贷市场向债券、资本、并购、私募市场拓展。通过并购信托、并购理财、并购贷款、跨境银团等工具提升并购融资安排能力,打造“融资+ 顾问”综合重组并购服务模式。加快股权融资业务发展,形成包括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企业上市顾问、股权私募顾问、可认股安排权在内的股权融资产品体系,协助企业募集股权资金超过200亿元。
农业银行2011年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1699.36亿元,同比增长46.6% ;银团贷款余额3051.09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审批并购贷款114.04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探索新型融资理财业务模式,为126家重点客户提供了融资理财服务,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虽然国有行在承销规模上还占有一定优势,但股份制行正在对国有行的债券承销业务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股份制行的承销规模已达千亿以上,与国有行的逐步缩小。
如光大银行主承销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58.8%,主承销规模位列银行业第五,股份制银行第一;参团承销非金融企业债务工具 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6%;并且积极开展并购顾问、结构化融资顾问等财务顾问业务。
【投行融资业务指导】推荐阅读:
贸易融资业务方案07-24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融资与银行10-26
投融资顾问业务方案09-15
出口订单融资业务申请书07-10
融资租赁业务管理暂行办法08-02
融资担保业务基础知识测试09-23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业务介绍10-19
同业拆借市场融资业务管理制度与流程09-25
银行投行业务有哪些11-03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