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杭考察报告

2024-08-05

苏沪杭考察报告(3篇)

1.苏沪杭考察报告 篇一

苏沪杭考察报告

通过这次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艺术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这次考察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书本,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踏入实地,领略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增长所见所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第一站:苏州 留园

我们进入大门后,按照留园宣传册上的路线图,对留园进行第一次的游览。同样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视觉上对其也有了大概的感知。

我们进入园门后,首先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门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在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接着进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便来到景区的古木交柯。途经过的厅堂内陈列了留园的列任归属者,以及留园的几次改建的具体情况。我想最让我们激动的便是一些“留园之最”,令人赞叹不已。苏州保存最完整之园,苏州园林曲廊最长之园,苏州园林山石最多之园等。

接着折而西至,来到绿荫轩小巧雅致是我的第一印象。过了绿荫轩便来到明瑟楼,明瑟楼是上体建筑,经导游的提醒,我们惊奇的发现其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寓意一帆风顺。接着经过涵碧山房便能看到其西侧的爬山廊,这爬山廊总长有700余米,连接了园中所有的建筑个体。接着我们自然而然便沿着此廊经过山顶的木樨香轩,站于此轩之中,环顾四周,满园尽收眼底。绕着印有花纹的卵石路面,我们来到了亢于山岗之上的可亭。臵身于亭中,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坐于此亭。池中小蓬莱岛,池东的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等景点尽收眼底。

跟着导游,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五峰仙馆。五峰仙馆取名于馆前的叠石。据说这些石峰是园主人仿着庐山五老峰而造,其山体虽小,但是其势丝毫不逊。穿过五峰仙馆沿曲廊便来到揖峰轩,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林泉耆硕之馆又名为鸳鸯厅。何为鸳鸯厅,就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房间在一起。但是室内的装饰去相差很大。男间画栋雕龙,而女间仅有一些简单的方格来装饰窗户。而且,男间的地转尺寸比女间的边长打了6英寸。在如此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我们发现一个重大的不明点,那就是这家男主人的厅堂是朝北的。这与主屋的坐北朝南很相矛盾。原因很简单,主人为爱石之人,这么做就是为了能随时观赏北厅外的留园三峰。其一为镇园之宝“冠云峰“。其高6.5米,是江南湖石第二。其有四大特点皱瘦漏透。(怎么讲呢?皱是指其体上有很多的皱纹,那是在湖底被湖水冲刷千年而形成的肌理。瘦是指其形体很修长,从远处看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漏就最重要了,导游说雨后的湖石不占一滴水,这就是其漏的效果,如其不然,早就被雨水冲刷殆尽了。透指其石头的颜色,光泽度很清透。)屏立在左右的端云峰和岫云峰更突出其高峻挺拔,傲然之势。三峰后有冠云楼作为陪衬。更令其醒目。我发现留园中的建筑很是得体宜人。这要归功于那条700多米长的曲廊,它将留园中所有的建筑物串联在一起。也就是说你沿着曲廊可以访遍园中的所有建筑。曲廊的起点算是涵碧山房。船形的涵碧山房是圆主人和家眷看戏赏景的地方。很自然其前面的月台也可用着戏台。戏台临池而建,池中的小蓬莱岛,对岸山上作为对景的可亭,如果是莲花盛开的夏日,戏台便是一处绝佳的观景点。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我们安静的在月台上散散步,或在对面的岸边打打太极,那种场景,那种氛围,那种景,那种静,那种精。东区的西部面积仅占全圆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的集中地。五峰仙馆的楠木殿中的楠木立柱,实木家具的价值自不必说,更可贵的是其布局。楠木殿是接待贵宾和举行家族的大型活动,仪式的场所。因此,其布局很有意思。其仿古代帝王的大殿设计,用扩散式来排列桌椅。家族人员的辈分越大,座位越靠近主人的桌椅。楠木殿分为前后两厅。后厅与前厅仅有一屏风之隔。后厅为家眷佣人候听传唤的场所。这里的装饰也与前厅不相同,而且空间也很小。充分体县社会的等级差,这种设计是当时社会的需要。五峰仙馆两侧有小天井,有室内透过侧窗收摄于井内的竹石而构成绝好的框景。在留园中框景随处可见。比如揖峰轩的西南和后面的小天井都有如此作用。

到此游园的经历到此结束了。我也对留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封山之作,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臵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而主庭院的设计是对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最好的诠释;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的主色调,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灰瓦白墙,也平添了一份水墨景致,玻璃材质的全面应用,更使得整个建筑色彩淡雅、清丽,从而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以追求更好的色彩和纹理的统一。苏州博物馆的外围造型以及色彩始终都与周围的建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而建筑与创新的园艺也是互相依托。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数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一堵玻璃幕墙将一弯江南水景若隐若现的呈现在游客的眼前,而且别出心裁的把苏州闻名中外的园林设计注入其中,用层峦叠嶂的假山与清澈见底的水景互相组合,形成了一幅匠心独运的山水画,为苏州博物馆增添了一份山水诗意和人文气息。苏州真是个天堂般的美丽城市,这里没有高楼万丈,没有灯火辉煌,没有匆忙人行的身影,有的只是形似江南而胜似江南的风情淡雅和闲适而愉悦的漫游。在这个现代、简约几何式的建筑构建冲击下,苏州的建筑仍然可以保持自我的风格,大到园林,小到一个垃圾桶的造型设计,都保持着自然、古朴、统一的人文气息,給游者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苏州建筑的魅力所在。第二站:上海

外滩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应运而生的一座座拔地而起、形式各异的经济大楼形成了上海黄浦江畔外滩独具特色的风景线,是初到上海观光游客们的必访之地。

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1.5公里,东邻黄浦江,西南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决不可错过的。

老场坊 1933老场坊还融合着巴西利卡式元素。它是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优越的地理位臵。从“亚洲最大”的“远东屠宰场”摇身一变,成为“时尚达人”聚集的“创意”园区。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全部采用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 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建筑层数为5 层。原为工部局宰牲场。钢筋混凝土结构,1933年建。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依据功能要求设计,流线复杂。从外观上是个蛮有意思的建筑,灰色的石头厚重而冷冰,形体简洁,立面装饰几何化,强调虚实对比。它而且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的机器,主体结构是由东、南、西、北四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合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是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似迷宫。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建筑工艺上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形成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室内空间。在改造修缮设计过程中,力求保留完整的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的主要的空间特质。

建筑的外表非常简单和朴素,粗糙的混凝土墙面,非常的有沉重感,底层退进,外圈一排同样是粗糙混凝土的大柱子,二层以上就是排列整齐的花窗,整个建筑感觉很有体量,很扎实的落在基地上,再加上立面混凝土的自然变老变色,不用体验空间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载历史的感觉。该建筑原有楼梯中绝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关系也十分清晰明确,按现在新的功能要求,在中心圆环增设两部楼梯,走上楼梯是几间特色手工小店,门口还摆设了很多小玩意儿,中间的走道是通往第2层。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

内廊桥空间具有魔幻气质,上下共计10座桥,另外5个半圆形的桥也均保存完好,设计中力求保留其原有的气氛,功能定位为交易展示空间,在中心处设吧台。

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来自于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每座廊桥的宽度都是不同的。

建筑内部最吸引人的还是它错综复杂的结构,这一点在建筑外部一点都看不出来。从外面看,建筑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方盒子,很不起眼,但是进来才知道其内部的结构是如何的复杂。建筑内部大体上是一圈一圈的圆形,最中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周围是一圈稍小的空间,之间用很窄的通道连接,上下层之间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楼梯相连。之外是一圈庭院似的空间,再外面又是一圈稍小的室内空间,有一圈挑空的走廊,每层用架空的过道跨过庭院和中间相连,周围还有很多铺着鹅卵石的“牛道”,沉默的建筑之美,似乎相对是一种与现实毫无纠结的、有距离的美感世界。精致的镂空立面外墙装饰和长廊下奇特的椎形立柱富于华丽的异国情调,似乎超越了建筑原本的使用功能,踱进外方而内圆的建筑内部,迷宫似的阶梯和牛羊们曲折的“天路”,让孩童们不期然有种游戏的冲动,而成年人也似乎能从光影晃动中收获某种近乎魔幻气质的感染。

老场坊并不挑衅现实,而是臵身其中;老场坊也从未否认脱胎草根,但却因了具备“雅痞”气质而俯视众生。营造工艺的繁复、穿梭其中不时的灵光乍现是需要慢慢品味的,时光倒流的怀旧、逡巡游走于天桥的猎奇以及游戏功能俱备,使得它在原住市民文化、昔日异教与流畅的现代金属或玻璃质感共同构成的外来文化中八面玲珑。坊间刻意做旧的弹格路静谧地躺在午后的阳光中,躺在城市纷繁的沧桑里。M50 M50是莫干山路50号的简称,上海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命名为M50创意园。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的家庭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工厂里建筑依旧,30年代的设备还在,那些细密的电线、管子依然成为了创意园的一部分。你行走在那一个个工作室内,有的作品透露着浓郁的生活信息,人物栩栩如生,也有一些极有创意有的作品,极尽夸张、想象,你站在作品前面,好像天马行空,那思绪当然也飘飘渺渺,云里雾中,有的艺术作品则细腻备至,你透过作品上密密麻麻细腻的笔触,可以感受得到作者付出的艰辛劳动,也有一些大写意的画作,大块的色块,没有细部,你可以凭空想象,更有甚者,就是用大排笔蘸着墨汁,在白纸上尽情挥刷,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黑视力。摄影作品不多,一些所谓的“后摄影”也叫我看不懂。也有一些不错的摄影作品,可惜内部禁止摄影,只能自己饱眼福了。

田子坊 如果说中国最具有现代性、艺术性、时尚性的城市是上海,那么,田子坊就是上海最具艺术人才的地方。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考察最难忘的就是田子坊艺术区这个地方。喜欢田子坊的物品设计摆设以及物品装臵色彩的添加,很独特,色彩冲击力很强,拥有世界最前线的事物和灵魂,它不仅仅结合中国的传统元素,还融入了西方各国的设计新潮。第一印象:挤!田子坊由深浅不一的弄堂组成,这些弄堂尺度都很小,宽度都不到5米,有的地方甚至不足2米,再加上两边的店家扩展到路上的小摊头以及排队的游客们,显得略为拥堵。创意里弄这个“文艺弄堂”是由上海特有的石门建筑群改建后的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聚集区。创意小店、艺术展馆、异国美食让这个地方聚集了很多人气。穿梭于弄堂之间,感受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在商业街里面抬头,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电线和居民晾晒的衣物,充满生活气息。在这种环境下,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艺术美感”。田子坊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20~30年代,多为砖木结构。楼道内的简易消防设施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水源无法保证,消防车无法驶入狭窄弄堂。而且区内空间狭窄凌乱,管线密布,如果“火烧连营”,后果不堪想象。宜家家居 宜家家居于1943年创建于瑞典,“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宜家公司自创立以后一直努力的方向。打破了传统的家居布局,营造了一种家的感觉,真实体验,在体验中获取自己的装修灵感,没有服务人员,将购物过程变成一次旅行,可以通过免费提供的纸笔随心记录下“旅程中满意的风景”,提供立体地图定位,真实确切的告诉顾客所在的位臵,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产品的区域,有偿使用购物袋,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倡导了环保,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产品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标签,不仅告知产品的特性、产地,更提供了温馨的建议,如:“鲜明的对比和柔软的材质能刺激婴儿的感官发育”。采用提问式的方式,切实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给消费者一种主人翁的感觉,如:“需要借用轮椅吗?”;“需要帮手吗?借一个购物车”。邀请顾客进行体验,如:“舒适只有躺下能感受到”。上海宜家家居广场不仅家居产品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而且有很多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

当我们来到宜家家居的销售中心时,那些琳琅满目、形式各异,独具创意的商品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家具的种类繁多,色彩斑斓,且价格公道合理,各种居家用品一应俱全,大到床、沙发,小到杯子烛台应有尽有,消费者可在里面自由体验,直到挑选出自己满意的商品,真可谓是将“宜家是我家”贯彻到实处。

此次来宜家家居参观的主要目的是观看国内外著名室内设计师的作品,多多收集素材,了解家居风格和设计理念,能把所学专业与生活更好的联系起来,真正“学以致用”。上海世博园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犹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让游客叹为观止。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我在这里真正领略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精彩的演绎,也看到了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自然化城市、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中转站 锦溪古镇

锦溪,亦自古为文人骚客荟翠之地。南宋名人卫径、诗人梦窗、特别是明人沈周、高启、文征明、祝允明、唐伯虎等辈都为之留下了诵景思物的千古诗文。锦溪,因溪得名,湖荡密布,古桥联袂。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病殁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长达880年。1993年,恢复锦溪古名。?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如今,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仍然以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吸引着无数游客。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风铃悦耳的文昌古阁,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传说,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都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第三站:杭州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它是在保护和利用原红雷丝织厂老厂房的基础上,博物馆的建馆是对原街区刀剪剑、扇、伞三大国家级博物馆的扩容和升级。四大博物馆在融合了古运河、旧厂房和杭州工美文化的同时,共同构成了以运河景观、历史建筑、工艺美术为特色的,集展示、收藏、研究、培训和交流为一体的,具有杭州特色、运河特点的工艺美术主题博物馆群落。为世界打开了解杭州工艺美术的窗户,搭建起交流切磋和发扬传承的平台。在国际著名博物馆设计团队的设计布局下,博物馆呈现出新颖的格局和现代气息。杭州不仅因西湖的婀娜多姿被 誉为“人间天堂”,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华文明发展历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历代杭州先民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凭着江南细腻的审美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创 作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以艺术的形式诠释生活的幸福。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虽然说最后一站来杭州是来放松的,到了西湖以后才发现西湖是不可或缺的参观景点之一,自小就观看过《新白娘子传奇》,深深的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更想亲临仙境,品味“西湖景致六吊桥,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浪漫氛围;感受那“断桥不断,孤山不孤,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如斯意境。在西湖的时光没有浪费 我走过了苏堤去了雷峰塔看到了三潭印月 还有曲苑风荷!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这次为期7天左右的苏沪杭考察之旅,虽然时间很紧凑,而且我们去的地方也很多,一定程度上或许有点走马观花的意味,但却感觉收获颇丰。我窥探到了上海建筑的历史尺度,在那里,一景一物都记录了这个发达城市的过往沧桑、世故人情;我领略到了苏州、杭州的江南水乡之情,见到了一直都很喜欢的徽派风格建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尽管这些在书本上曾看见过无数次,但当我臵身其中、身临其境时,却是说不出的感慨、诉不清的情怀。

2.苏沪杭实习报告 篇二

系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

班级:园林技术

姓名:徐华勇

学号:2009011708

指导老师:欧阳菊根 李甘

二 ○ 一二年 三 月

前言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掌握课程知识。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系领导的统筹安排以及带队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于2012年3月19日拉开了园林专业‘杭’‘苏’‘沪’实习的帷幕。通过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践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上海为第一站,为期3天;苏州为第二站,为期5天;杭州为第三站,为期2天。主要以实地考察、实地测量、老师讲解和速写等方式进行。通过各个项目的参观学习,记录笔记,分析思考,完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此次是历届实习时间跨度大,任务量繁重,给带队老师强大的精神压力以及学生极大的体力考验。

本实习报告是作者结合课本所学与实习内容,参照笔记与相关网络资料,总结完成的,由于个人水平等相关原因,报告内容可能有所疏漏偏差,望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实习概况

一、实习时间:

2012年3月19日—2012年3月30日

二、实习地点:

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

三、实习指导老师:

欧阳菊根、李甘

四、实习指导思想:

1、通过参观实习、实地考察、分析讨论,学习和掌握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和造园艺术手法。学习和掌握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的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内容、形式、规划和特点。

2、学习现代城市各类公园的规划设计内容、特点,包括公园内容,功能分区,出入口位置,道路和河湖系统规划,种植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林设施„„,掌握现代城市各类公园规划布局原则、尺度、比例和方法。

3、分析苏杭,上海等地城市各类公园的规划布局和绿化设计的优缺点,比较我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造园艺术、布局原则等方面的异同点。

五、实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地参观走访杭苏沪三市,学习和总结我国具有代表性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城市园林的先进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掌握和扩大园林专业,了解园林工作的意义和承担的责任,为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吸取现代园林和风景名胜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收集有关园林案例的素材和资料,丰富感性认识,并对参观的园林案例作出全面的分析评价,收获实习的学习心得并认真完成各项作业。

第二部分:

实习内容

1、实习课程内容:

《园林艺术》、《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城市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

2、参观内容:

一、上海——中国现代城市园林

一:实习目的

通过参观上海大都市各种类型绿地的实地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方向和设计特点。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园林设计及园林工程的思路,提供感性认识和经验教训。二:实习内容

上海现代城市景观园林主要有: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延中绿地等。

三:准备资料

上海市城区地图、各类宣传旅游交通图等 四:实习任务

在参观的过程中,调查和了解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的趋向,记录和测绘相关设施小品。五:实习作业:

4567

二:实习地点:

杭州风景园林:西湖(花港观鱼、三潭映月、曲院风荷)

三:准备资料:

西湖全景旅游图、杭州市城区详图以及各景区介绍资料与导游图等 四:实习任务:

在参观的过程中,记录和测绘相关景点景区。五:实习作业:

1、杭州花港观鱼在设计风格上有哪些特点?

杭州花港观鱼:设计风格,以中国的自然式风格为主。前接柳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边群山之中的九溪十八涧,峰回路转,涧水潺潺;林深鸟语,一幅江南山村图,野趣醉人,是西湖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一级公园,以鱼、花景观著名。园内景观由鱼乐园、牡丹亭、花港、草坪和丛林几个部分组成,鱼乐园是全园的主景。

2、杭州花港观鱼对我启发最大的地方

造园可以在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造园开朗飘逸的艺术处理手法,富有潇洒、自然的艺术趣味。吸取其中的精华,来营造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第三部分:

心得感受

通过这次实习,了解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亭塔楼阁,飞檐彩壁,雕梁画栋,隐于山水浓荫之中。隔墙围栏饰彩云飞龙坐狮,拱桥曲廊隔园地林木幽池为万千气象。其造景的艺术手法和观赏效果主要有框景、借景和障景。框景手法假藉造型各异的门窗为风景画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造出一幅幅变幻的风景画引人入胜。借景手法巧借园外远景和以园内景物互为背景,扩大三迭景深,使远山近水尽收 眼底。障景手法使景物相互掩映,免一览无余,造曲径通幽、园中有园、步移景异之效 果,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诗意。高低错落、曲幻掩映、奇景迭出、补朔迷离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无园不有题额楹联。诗行词句绘自然之风光,表诗人之情怀,其书法亦常为中国艺术之精华。诗情文采使园林韵致倍增,这些历史文化遗迹使中国古典园林更具魅力。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和建筑园路无不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因而成为中国风景名胜的中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基于以儒道佛思想为中心的多元文化。其“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观念对造园者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历代帝王与道士方丈寻仙山玉宇以求升天得道,于是产生了堆山理水的基本构想,造成象征蓬莱仙阁的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布局。老庄返朴归真、任其自然、虚静恬淡的意向是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标准,因而有了仿天下名山大川或田园风光之杰作。出世的佛道追 求禅栖道隐的志趣为中国古典园林平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清越。中国文学艺术的诗情画意 更为中国古典山水园林所融合。无怪乎中国山水园林与山水诗、山水画意趣相通,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也因之而成为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中东方园林的 代表作之一。

3.苏沪杭园林实习感想 篇三

为期12天的南方园林实习之旅已然结束,此次旅行使我真切感受到了江南园林的迷人之处。辗转四个城市,领略了四种不同的园林风格,无不让我流连忘返。

若是在大学以前,旅游来到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最多也就是被这的美景所沉醉,拍个照合个影,吃点特产买点纪念品,然后食而不知其味地打道回府。而现在,在经过三年的园林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日常学习的积累,带着稍微专业点的角度再来审视这一路游赏过的园林景区,感触自然是深刻的多也独到的多。比如游览过程中对某些庭院美景从最初单纯的惊叹到现在的研究它的设计技巧及设计理念,比如对湖池水景现在会去仔细推敲它的岸线和植物石景的搭配与布置技巧。于是,游览之后的心得自然也将比以前更贴近专业方面。

下面,就四个地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几处景点简单阐述游赏后的感想与心得。

苏州。第一站苏州给我们土生土长的北方娃带来了足足的新鲜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南方的气息。按照日程我们依次去了桐泾公园、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狮子林、网师园、金鸡湖公园和留园,其中拙政园和苏博是我的最爱。

拙政园不愧为我国四大园林之一,在课本上反复出现的与谁同坐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等著名园林建筑,亲自身临其中时那种激动与兴奋是无法言喻的。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感叹原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整个园子也是以这块开阔的水面为中心。池的北面有错落堆叠的假山,年代久远的古树默默的陪伴在耸立在假山上的亭子,向我们诉说着这园子的每一个故事,池的西面有一轩,坐落在高处,站在上面能俯视全园,并有才子佳人在轩中唱着悠扬婉约的昆曲。园中东部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冠云闻名遐迩的冠云峰,它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丑的特点……总之,园子的每个角落都无不彰显着它的设计的独运匠心。

苏州博物馆是贝律铭的封官之作。这位享誉国际建筑界的建筑大师,无疑是苏州最大的骄傲。进到博物馆的中庭,真的是被这新奇巧妙又合情合理的设计所折服,粉墙黛瓦的底调与周围的拙政园忠王府等古建筑和谐融洽,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拓展,既不会在整片区域中突兀地高出,又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参观游览。庭院借鉴日本枯山水的造园手法,巧妙的将山水之景浓缩在了方寸之间。馆内的展区布置也是让人惊叹不已,驻足留恋。

杭州。在杭州期间我们几乎都是在西湖周围游览,西湖十景自不必说,那是从古至今为人们所称道的人间天堂。但太子湾公园则是那个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也是整个实习中我最最喜欢的一处景区。

清澈见底的溪流宛转流深,大片缓坡草坪更是给人以无比的亲切之感,大尺度的公园规划让人如真正的身临自然草地树林,抛弃周身的繁杂事物全身心感受自然给予的馈赠。缓坡草地上或坐或躺,放松休憩;清澈的河边或赤脚戏水或观赏游鱼虾蟹。哪怕只是在树下的木椅上少坐片刻也能使心情彻底宁静下来。设计者借用自然地势起伏然后稍加人工整修,依山傍水建造了太子湾公园,给城市中奔波忙碌的人们一处放松身心休闲游憩的绿色空间。

上海。上海的繁华是众所周知的,个人感觉在上海的三天从世纪公园、徐家汇公园和外滩旅途,总体的最大感触就是上海这个水泥森林的坚硬与麻木。各处景点几乎遍布人工痕迹,期间有当地游人也大部分行色匆匆,与之前苏州杭州的柔和与浓重的古典文化底蕴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是大尺度设计的上海世纪公园里的自然景区,似乎也被城市的喧嚣所包围,就算偶尔融入到景色之中,抬头见到不远处耸立的各式高楼大厦,游赏的心情便消减了三分。没有诋毁上海园林风格的意思,只是个人的偏好而已。

最后一站——扬州。对于瘦西湖和个园,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偏好个园一点。个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幽深的竹荫路,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什么叫曲径通幽,个园的竹荫路给了我最好的诠释。头顶是两旁高大竹丛夹起的一线天,前方是宛转幽深的小路,一阵风吹过还能听到竹叶竹枝碰撞摩擦的沙沙声,真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园中的四季假山增添了游园的乐趣,个人感觉与狮子林的假山相比更喜欢个园的一点。假山材质的选择,各种形式的堆叠,大量框景的应用,充满了游趣。

上一篇:haccp体系及其应用下一篇:八年级音乐第四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