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学生

2024-06-16

怎样教育学生(11篇)

1.怎样教育学生 篇一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顺境中长大,一遇到挫折,如:成绩下降、竞争失利、误会隔阂、指责批评、疾病残疾、亲人逝世等,心理难以承受,抗挫能力差。而当今社会却又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时时刻刻都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没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因此,对现今的独生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尤为具有现实意义。现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有意设置情境,使学生经历挫折,以获得遭受挫折的亲身体验

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挫折带来的阵痛,才能正确感知挫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渠道,有意识地设置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有一次我利用晨会课,专门以“直立书”游戏有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挫折教育。上课了,我走上讲台说:“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今天晨会课我们来玩直立书游戏”,于是同学们欢呼起来,我讲了游戏规则:每人拿出3本书,书要直立,要码3层,不能用其他物体支撑。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可是一次次都失败了。这是我有意识引出的情境。我见时机已到,就说:“要树立信心,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把这个游戏做成功。”经我一鼓励,有少部分同学已从一次次挫败中吸取教训,按要求完成了游戏,于是我请按要求完成游戏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成功的?没成功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用什么办法做成功的?学生们一一说出了我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从做成功同学那里获得了启示,终于全班同学都按要求完成了游戏,那种失败后又成功的喜悦从一张张小脸上表现出来。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总结:“失败并不可怕,就怕我们害怕失败。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只有在失败面前树立信心,吸取教训,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失败,意志坚强的好孩子。”

二、指导开展研讨,使学生认识挫折,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 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仅有挫折体验是不够的,体验只是一个感知阶段,还必须让学生理解挫折,认识挫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经历挫折、感受挫折的机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挫折,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如:去年春季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按规定每班15人参赛,而我们班的对手多上了人,裁判员老师没有发现,使我们班未能拿到冠军。大家很气愤,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哭。有的学生边哭边对我说:“某某裁判老师包庇某某班。”我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裁判老师对加人这一现象没有看到,我们不能说他包庇人,你们以后当了裁判,一定要公正,要进行充分调查、核实,做出公正的判决。我接着说:这个世界上,因种种原因不公正的现象是常有的,关键只要自己发奋图强,要比对方强大。如果我们能在拔河技巧上下功夫,不就是冠军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没有得到冠军,我们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同学们停止了哭声,班长站起来说:“如果我们讲究点拔河技巧,也不在对方加几个人。”这时我总结到:这次我们班没有得到冠军,但我们从中受到了教育,我相信下次再进行这样的比赛一定能取胜。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们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形成了正确的对待挫折的心态,增强了下次再进行比赛拿冠军的信心。因此在同年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我班夺得了拔河、接力赛的冠军。当学生们得到冠军时,也深有体会地说:“失败真是成功之母啊!”我说:“是啊!当我们失败后,只有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挫折中振作起来了,才能够减少挫折的再次出现。”

三、教给方法,自我训练,积累应付挫折的经验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应付挫折的经验,培养增强的意志,不被挫折所打垮。要达到这一目的,仅让学生感知、理解、认识挫折还不够,还要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进行自我训练。一般地说,做什么事,都要经历计划、实施、调控和总结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减少挫折,就要学会计划、实施、调控的方法。计划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做某件事之前,先想好怎么做。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我教学生学习计划的方法,一般都围绕“我准备怎么做”的问题进行,就是要求学生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做好打算。实施方法和调控方法就是按照打算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微调。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一般都围绕“是否按打算去做的”,“有没有比打算更好的方法”、“我现在这样做能达到目的吗”等问题进行。总结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总结按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逐步减少挫折。对小学生来说,一般都围绕“计划订得怎么样”、“在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在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不好”,“以后计划该注意什么”、“以后在做过程中该注意什么”等问题进行。

只要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进行自我训练,不断积累减少挫折的经验,成功值越来越大。

2.怎样教育学生 篇二

环保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也包括观念、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和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从某种程度上说比单纯的知识传授困难得多, 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 潜移默化, 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 真正培养环保意识。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做出一些努力, 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好的风气。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 一些发达国家的垃圾回收处理分类都相当仔细, 有“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资源垃圾”“危险垃圾”“粗大垃圾”等。特别是“粗大垃圾”, 如旧电视、旧冰箱等必须提前在便利店等处买好印有编码的“准扔证”并贴好后, 才能被允许在规定的时间段内, 将其搬到指定的地点。我们可以想象, 国家有这样的制度, 人们自然也就形成习惯了, 环境怎能不好呢?而我们国家也不缺乏这样的法律和制度, 但是管理力度还是不到位, 人们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 还有就是人们的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 国家用于环保方面的资金还太少, 致使我们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国家的重点问题亟待解决。

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 在环境中的教育, 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 我们应该明确高中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在学生的各科教育中, 教师可以提供大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让环保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中学环境教育大纲中各科都有环境教育,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及探索活动, 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 并感受各种环境问题, 从而端正环保态度。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不断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二、要让学生从行动中保护环境

高中生具有的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 要真正地把这种意识转化成学生的行动, 才能真正地改变我们国家的环境。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 一些部门为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主张人们高消费, 高消费必然导致无限制的浪费。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它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又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制约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 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一些好的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高中学生面临着升入大学校园, 只有高中生真正把环保渗透到思想里, 大学校园也才会更美好。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 欧洲一些国家还是很注重环保的, 比如一些老太太去超市买东西时带上旧塑料袋, 买回来后还把旧塑料袋挂回原处,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见一斑。因此, 我们高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应该把这些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里,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环保, 事事注意环保, 真正让学生把环保工作做实, 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习惯。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因此不仅要教好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已经很严重, 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人两人的原因, 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而让学生从行动上切实保护环境, 真正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让学生讲究卫生, 节约用水用电, 收集废纸废铁, 爱护花草树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投身于环保事业。

保护环境已经不能空喊口号了。在我们生活的土地上,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几乎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 人们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此外, 工厂为了追求高收益, 随意排放废水、废物、废渣, 还有人们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等已经严重污染了环境, 我们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想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应该出台一些制度来鼓励学生爱护我们的环境, 比如教室里能随手关灯的可以多奖励班分, 学生看见地上的垃圾能捡起来扔进垃圾篓的奖励学分等等, 这样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 好的风气就会形成, 人们的内心也会产生内在的愉悦感, 学校校园也会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

总之, 对高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台阶, 是我们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都携起手来, 与学生共同身体力行,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参考文献

3.怎样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篇三

关键词:学生;养成教育;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2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学生的心理、生理在快速发展,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心理、生理在快速发展变化。

首先是学习上的变化:课程增多,难度加大。由小学的以语文、数学为核心的两门课程,转变为语文、数学、外语、地理、政治、历史、生物七门文字课程,还有体育等非文字课程,难度也较以前加大。因此,他们的学习任务较以前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心理上也有较大的变化,变得十分矛盾。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己慢慢地长大了,即将走向成熟,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有一种小大人的自豪感。他们迫切想摆脱父母的约束,自己做主。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仍然不能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即使知道有些事不能做,也无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更没有摆脱小孩的幼稚个性。这一个阶段是一个断乳期。这一阶段的教育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他们将来是否能成人和成材。

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孩幼时”。中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契机就是七年级。这时,他们对初中生活有新奇感和陌生感,对初中生活也充满了好奇,他们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教师讲的规则易于接受。这好比一张白纸,是很有希望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的,因此教师应该在此阶段对学生加强养成教育。并且如果教师培养得当,是会有很大收获的,也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既然养成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上课教师手把手地教,一遍不会,做两遍,两遍不会做三遍、四遍。一节课不懂,教师就再上一节。很多的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根本不上课,整天就是语文、数学两门课程轮流转。回家以后又有父母陪着做作业、背书。学生基本上不要自己去安排,自己去想该怎么样才能把书读好。但是到了初中一切都改变了,首先是课程增多,由原来的两门课变成了七门文字课程,再加上几科非文字课程,教师再也没有时间去反复教某一个题或某一个知识点,家人也不可能再陪读,于是那些习惯较差的同学在小学看起来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就可能一落千丈。作为七年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听课、学会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会观察,尤其注意孩子上课的神态:哪些孩子上课喜欢走神,哪些孩子上课有点搞小动作,玩小把戏,哪些学生不会做笔记,不跟着教师来听课。教师要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另外,教师还可以用榜样的作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尤其是那些习惯比较差的同学选定一名同学做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向他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名言激励法。每个同学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桌子上贴一句自己喜欢的名言,遇到问题时就下意识地去看看,以此来激励自己。还可以采用优差生组合提高法,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形成竞争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想学习,爱学习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习惯养成了,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二、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学习阶段只是人生短短的一段,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会影响人的一生。一位科学家曾说过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他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初中阶段是人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习惯的好坏又是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在七年级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学校对教师要尊敬,与同学相处要和睦、真诚合作等。另外,还要注意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乱丢乱扔,不损坏公共财物等。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君不见白墙壁平添黑脚印,桌子、凳子横遭杀戮变得残手缺脚。因此,教师仍应反复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可以说一下子由掌上明珠变成几千人中普通的一员,必须独立地去面对竞争,去面对陌生的教师、同学,去管理好自己的各种事情。他们一下子会很难适应,有的女孩子甚至会哭鼻子。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但也必须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让他们慢慢地去适应新的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叠被子、洗衣服等日常生活必须要做的事情,让他们养成自立能力,让他们能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四、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既是政治课的任务,更是教师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发现不好的苗头,如上网、早恋等,把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班上尽量树立起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德。

其实,要想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必须要言传身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自己首先也要做到。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卫生,自己就不能随手乱丢乱扔。教师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也必须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另外,要想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教师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教育,一次不见效就再次教育,二次不见效就三次,反反复复,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形成习惯,到那时也就无需费太多的心思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会变得十分轻松了。

好的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会伴随他们一生。七年级新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至关重要。

4.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篇四

对于缺乏竞争心理的学生,实行轮换“助教”制。让大家有比较,有竞争。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抱负,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最好的“老师”就是学生本身,因此,多向学生请教,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的状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整节课的把握,老师就是不断地设问,通过问题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并跟上老师的思维,老师的作用是控制课堂的气氛,把握问题的方向,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来做。

提倡学生采取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的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为了让学生注意力集中,间或出一些有趣味的智力题或计算机当前的热门话题,以活跃课堂气氛。

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6月22日是毕业班的最后一节课,当时,某班学生上主科课时只剩下三人,然而,当我走进该班教室时,全班学生竟然全在。“老师我们想听您最后一节课!”这是心的呼唤!当一个学生的心梦被打开时,还有什么理由对学习不感兴趣呢?

适当地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赏识教育的又一原则。

播种好的方法,必然收获丰硕的果实。中考中,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以高出全市12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名列教育处微机优秀率榜首;中考中,我校的平均分、及格率、差生率均列教育处微机学科榜首。

5.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篇五

初三(2)姬春焕

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做得好,可以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可以促进班级建设,但是要想做好对学生的励志教育,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却是决定着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

一名老师如果想在育人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那么什么是励志教育呢?“励志教育,就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虽然无论是哪门课程,我们从其《课程标准》当中都可以发现关于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内容,但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一些教师做的比较好,而一些老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中一点就是方法有问题,在此笔者愿意将自己在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几点种方法与大家分享。

第一、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

也许有人会说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是对学生励志教育的最常用的方法,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如何来应用。对于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如果能让学生看到目标实现的情形,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就会有好的效果,反之如果让学生无法看到实现目标的希望,所以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都知道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长期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更有激励作用,但是一味的来强调长期的目标,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这是因为长期目标实现后是怎么样的情形,学生是没有办法预见的,而对于学生进行长期目标教育时学生的目标大多是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的,或许起初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比较新鲜,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是至于目标实现后会什么样的一种情形,学生只是停留于教师描述的基础之上,学生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时间久了,学生自然对长期目标的说教就失去了兴趣,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的失败。

也就是说,要想在长期目标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目标实现后的成功与喜悦,怎么做呢?当然我们在现实中无法为学时时模拟出取得成功后的场景,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意识当中为学生呈现出他们取得成功后的场景,通过学生的内在来激励学生。

我们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然后找一些与这个目标相关的成功场景,反复的在学生眼前来展现,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场景其中的一员,并反复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成功时的场景变得非常的熟悉。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在自己的意识当中感受到自己成功时的喜悦,通过长期这样的暗示,学生的心态会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之下,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利用自己的名字进行励志教育。

林肯曾经说过:“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面刺激,而不喜欢负面刺激。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乐于赞扬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快度将会大大增加。②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别人会对你一直来称赞,而在现实当中,一个人的短处或者是一些愿意让别人人知道的隐私却常被他人当做是打压的利器,因而被人讽刺的频率要远远高于被人表现的频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一个专门去表扬另一个人也是办不到的。两者说来,如是一些表现变成了讨好或者阿谀奉承那么这样的表扬其危害也是不小的。其实我们可以变一种方式来说让从时时处处都来称赞我们,怎么做呢?

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来进行自我激励。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业家李家柱在介绍自己时说:“我是李家的顶梁柱。”别人一听感觉这个人的介绍一方面很容易记得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据他自己说,每次这样介绍自己时都感觉很自信。其实我们中国的汉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很有意义的话来表示出来,同样学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韵而且很有气势的话表述出来,并让学生每天都大喊几次,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发出来,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第三、形象暗示法。

与一些成功人士攀谈,常常会有这么一种感觉,这就是这些成功的人士比较沉醉于自我,有着非凡的自信,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成功的,是一个长期、漫长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过程,许多人都可以在开始做的好,但是坚持下来的却非常的少,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奋斗的过程当中,没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赏,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这种方法同样我们可以运用于对学生教育过程当中,那么怎么做呢?其实做起来也不难,就是急得家长的同意,给学生拍一张造型比较好,能显示出学生自信的照片,并放大,在照片是打印上学生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XXX”或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XXX”的称呼,或者是学生感觉到能激励自己的话;再将照片悬挂于学生的房间内,而在教室当中可以开辟一个专栏来悬挂学生的照片,教师和同学在进行活动时就以照片上的称谓来称呼,学生自己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样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效果也很不错的。

第四、让学生抬起头,加快走路的速度。

一个自信的人示于他人眼前的永远都是高昂着头的形象,而一个高效的人他的行走速度绝对不会是慢的,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说,让学生在平时把高抬高,快步走是不是同样可以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个观点,所以我们在平时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时多强化一下学生的走路姿势与行路速度,这样同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并提升学生的做事效率。第五、让学生学会重复坚持去做一件事。

作为教师常有这么一种感觉,现在的学生太缺乏责任心了。这马难怪,现在的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而在大多独生子女家庭当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的一切事务都由家长来完成,孩子从小就被“剥夺”了动手的机会,好多能力也就失去了培养的机会,同样的,责任心也就没了,对没有了责任心的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也不会有什么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说学生在家里没有动手的空间与机会,那么在学校教师可以人为的为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与空间,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承包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事物让学生来做,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做好督促与检查,并长期坚持下去,并且要求学生做这件事的时候必须是认真完成的,不能敷衍了事,直到学生做这件事形成习惯为止。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以养成学生坚持做事的习惯,同样也可以达到对学生的励志教育的效果。

6.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教育 篇六

“模拟公司”、“创业导师”风行长三角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浙江省10所高校同步开展了一次大学生自主创业联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浓厚,有84%的学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创办一家公司。

但也有8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8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搭建传授创业技能和能力的平台。

此次问卷调查还显示,即使在大学生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浙江省,创业成功率也只有4%,而创业教育和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究竟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教育?哪些教育方法富有成效?长三角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多方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助推大学生创业起航。

“头脑风暴”取代“理论灌输”

浙江林业大学开设的创业班由25名大三、大四学生组成,教师则由学校和临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聘请。据浙江林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周琦介绍,与过去不同,这次创业班不搞纯理论的灌输。“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和构想,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来‘挑刺’,被‘问倒’的方案当即否决,再重新构思新方案。

“以前学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这次的创业班,就像一次‘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参加了创业班的同学都有同感。

在江苏,各种别开生面的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中,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取代了黑板和粉笔,让学生从“实战练兵”中获取经验。创业教育示范校之一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创办了“创业导师座谈门诊”,每个星期1—2次请校外企业家“坐堂”,回答学生关于创业的疑惑。

“模拟公司”真枪实干

在无锡和杭州,一种名为“模拟公司”的创业实训模式日前开始运行。 所谓“模拟公司”,是指按照实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程序运行的虚拟公司,从形式到经营都与传统公司一样,只有产品和货币是数字化的。参与实训的大学生按人数分为创业团队,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面试员工等步骤着手,“实打实”开设一家自己的“公司”,内部封关运营,感受创业的全部过程。

“模拟公司”实训是一种政府出钱购买的培训服务,由劳动保障局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和对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基地将主要由大中专院校提出申报建立,政府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师资力量则由非营利性质的国际组织“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进行培训。如杭州市就对每个非政府建设的“模拟公司”实训基地,经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给予7万元的建设补贴。杭州分中心负责人刘洋说,“在‘模拟公司’实训可以让大学生今后在实际创业中少走许多弯路。”

呼唤创业教育要讲成效

在一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校建立模拟创业实验园”和“到创业成功企业有针对性学习”是创业教育的最好方法。而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学生们希望教学内容更注重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能学到市场营销、税收、个性化辅导、实践活动等相关知识。

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副主任马良认为,适合创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既有理论基础,也富于实际经验。培训过程则更应以实际操作为主,减少灌输理论的比重。

7.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篇七

在我看来, 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所奠定的基础, 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让学生学会过精神生活, 重视精神的价值, 眷注内心, 使学校生活成为整个人生美好回忆的巨大宝库, 让学生形成快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其次, 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 这比他们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的。当然, 这离不开对具体学习内容的学习。但这个过程是不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快乐, 是不是有一个精神充实的过程, 是不是能经历精神的历险和理智的挑战, 决定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能不能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

第三, 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 在理性的基础上来思考别人思考过的问题;这就需要学会有效的自我表达———能够充分地、体面地表达自我, 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形体语言的表达, 也包括我们的待人接物、穿着打扮, 甚至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是一种自我表达;就需要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当你作出选择和决定时, 你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可靠的、足够的信息。作为民主社会合格的公民, 必须具有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发展, 是造就独立的而不是依附于人的、有尊严而不是自轻自贱的人的重要方面。

第四, 基础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 还应该包括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如:“民主能够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权力导致腐败,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 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经验。至于人类的核心价值, 我比较推崇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的工作, 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价值的追求, 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这一点, 将教育区别于单纯的规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强调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仍然是必要的, 只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 应该成为完整的人的全身心高度投入并充满主动性、创造性和深层次情感体验的过程, 将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考策略作为教学的目标追求。

最后, 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珍惜亲情、友情, 学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检视、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 形成积极的自我图像, 形成自我的同一感和统一的生活哲学;学会亲切自然, 聆听天籁之音, 珍惜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言以蔽之,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 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 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 以便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8.怎样教育学生 篇八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社会的,所有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面对世界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在回想起来,确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要把生物的人变为自然的人。既然是为了人,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提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既然是为了所有学生,就应该从片面的知识灌输向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教学生懂礼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古至今,人类社会都重视“德”,越是发展越是少不了德。“厚德”才能载物。面对当前的德育工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礼。教师的一言一行应为楷模,教会学生懂得礼仪、知道礼让。做一个懂礼貌的学生,这样才不愧于“文明礼仪之邦”的传统美称。当学生给教师打招呼时,教师就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微笑的姿态报以回应,而不应该高高在上。

2教学生自尊自爱

自尊自爱可以铸造人格,万不可轻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给学生懂得爱,爱自己,爱别人,更要爱惜一切劳动成果。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一部分独生子女,娇气、任性、霸道。不爱吃的食物随便扔掉,不喜欢的东西随意毁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教给他们学会爱。

3教学生诚信

学生的撒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从撒谎到做假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社会上假话、假货比比皆是,使得人们不得不成立什么“打假办”等。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对学生教师永远不能撒谎,当然善意的谎言须另当别论。教师应以诚信给学生当楷模,以诚信为本,因为“德”是以诚信为基础的。

4教学生自强

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不代替。世界上最怕的就是寄生虫,再也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寄生虫式的生活。只有“自强”,才能“不息”。

5教学生宽容

个人、社会、乃至全世界都需要宽容。应该让学生成为具有世界胸怀的中国人,应该让学生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家没有宽容,就没有香港和澳门的今天。我们的对外政策“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就体现了一种宽容。人需要宽容,社会需要宽容,国家需要宽容,世界需要宽容,没有了宽容,什么事也做不成。

6贯彻人文主义的教育

要把学生教化成真正的人,首先得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只有唤醒了学生的人性,他的读、说、写、算等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前些年的“刘洋事件”说明了什么?谁又敢断言为一个小小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将其生身父母杀死的悲剧不会重演?

“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为了人,社会发展还是为了人,改革开放更是为了人,“人”是一切工作的目的。知识是外在的,人性是内在的,教师应遵循知识从外向内渗透的原理,以教师的真实情感来唤醒学生的人性。

7进行生命教育

人是有生命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应该教给学生保护生命的手段,学会自救常识。人不可能一生平安,因此,要帮助学生提高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不能让我们的学生有了知识而没文化,有了文化而没教养。关爱生命,关爱我们的生活的空间里的一切生命。

8进行正确的人才观教育

上大学可以成才,不上大学也可以成才;不能把上大学看成是惟一的成才之路。教师尤其首先要转变这种观念,不能只偏爱学科知识掌握的好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特长来培养他们,引导他们通往成才之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哲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为学生们将来继续学习、深造打下一定基础。

9.中学生家长怎样进行家庭教育 篇九

一、现代中学生家庭教育应注意三个法则

根雕法则——赏识孩子

根雕就是用树根雕成的艺术品。树根丢在荒野是没有用的,但艺术家拿到树根不是把它看作废物,而是努力的去发现它的特点、优点,然后把它雕成艺术品。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优势智能,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像艺术家一样,先找自己孩子的优势,然后把他加工成有价值的艺术品。

情感法则——鼓励孩子

罗森塔尔是心理学家,他和另外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出了一个智商测试题,测完以后根本没有评卷,过几天就对这个班的任课老师说,你们这个班的A、B、C智商最高,将来有发展,D、E、F这些孩子智商最低,将来没有希望。大概过了八个月,他们又来到这个班,老师非常高兴地告诉他们说,你们的预测非常准确,A、B、C都在进步,D、E、F这些孩子都在退步。罗森塔尔就告诉他们说,我们实际上是用谎言证明一个真理,老师总会带着一种情感去看待学生,对A、B、C充满希望,有潜力,因为专家说他聪明,充满信用,即使有了退步也相信会好。而对D、E、F不抱希望,因为专家说他不行,即使有进步也认为是暂时的。老师有了这种情感,在言谈举止中会流露表达出来,甚至一个眼神代表一个信息点,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是信用,在不断信用的基础上就会进步,接收到的信息是不信用,使学生失去自尊,从而退步,丧失信心。

态度法则——温暖孩子

引用一个印度故事。有一个人脾气特别暴躁,经常伤害身边的人,老想改变这个毛病总也改不了。他就问他的父亲,怎么改这个毛病?他的父亲给他出主意说,凡是发一次脾气你就在那木板上钉一颗钉子,提醒自己,过了一个多月后,他高兴地告诉父亲,他已经好几天没发脾气了。他父亲又说,为了巩固你的成绩,今后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颗钉子。过了一个多月,他又回来跟他父亲讲,我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他父亲非常高兴,夸赞他说,你终于改掉了一个坏习惯,但是他的父亲又拉着他的手走到木板前,指着木板说:“钉子虽没有了,但钉子的孔还留着呢,这说明如果伤害一个人的话,即使你做一点抹平的工作,最后伤痕也会留在他的心上”。

二、现代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十个“一分钟”

父母之爱是一片汪洋,可供孩子畅游一生;父母之爱是一座矿藏,可供孩子开采一生。

鲁笨的父母,天天呵斥孩子;明智的父母,天天告诫孩子;杰出的父母,天天启发孩子。

对于航天员来说,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使卫星升天,对于勘探者来说,一分钟的时间就有可能让钻井出油,如此的一分钟便显出其伟大;一分钟的地震,可以令一座繁华的都市变成一座废墟,一分钟泛滥的洪水,可以令万顷良田变成一片汪洋,如此的一分钟便显出其恐怖。一分钟的时间虽短,但足能使人类享用他的永恒,作为父母尤其要考虑孩子处于特殊的中学年代,父母与孩子之间,用活、用精、用妙了“一分钟”,人类的天空就会闪现出绚丽的彩虹。“一分钟”重在强调时间要短,说话要精,实效要好。

一分钟接触

父母的手是托举儿女的`手,托举的力越大,儿女所处的位置就越高。父母要注意摸摸孩子的头部、肩膀、握握孩子的手,通过接触来传递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来表达给孩子以爱、以力量。与儿女发生肢体的接触要注意心情、场合、文明等。

一分钟倾听

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倾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自己说,父母可转换一个角度,倾听孩子的呼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注重有效的对话与交流,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用与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讲话时,一定要集中精力、精神振作、态度和谐、热心倾听孩子的讲话。

一分钟游戏

笨拙的孩子在游戏中找乐。聪明的孩子在游戏中找知。杰出的孩子在游戏中增智。中学生毕竟还没有长大,毕竟还是一个孩子,还没有成人,通过游戏增进与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的生活兴趣,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所进行的游戏,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有趣味的,引领孩子过充实的、向上的、快乐的生活。

一分钟矫正

风给垂柳以矫正,才会有婆娑。浪给静水以矫正,才会有鱼跃。帆给船舟以矫正,才会有航速。孩子有过错的行为一定要矫正,明确指出正确的行为应该怎样,错误的行为将会出现怎样的危害,应怎样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可任其发展,否则积重难返。但首先要弄清孩子的错误或过失是孩子主观因素还是非主观因素造成的,其严重程度如何?矫正要注意场合,语言要平缓、态度温和、不急不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一分钟激励

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自信;激励能使人永远充满希望;激励能使人永远感悟幸福。孩子出现过错以后,一定要进行矫正,但在矫正的同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激励孩子前进,引导孩子反思,以情动人。家长要有耐心与恒心,要毫不吝惜的拿出激励的武器,激发孩子的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斗志,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不断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分钟赞美

阳光赞美一番花朵,花朵就会灿烂;雨露赞美一番禾苗,禾苗就会茁壮;大地赞美一番山川,山川就会锦绣。在孩子的身上总会有它独特的优点,有他闪光的地方,作为父母要注意发现孩子生活、学习中的优秀表现,抓住最佳时期,进行赞美。在赞美的过程中,要注意赞美的方式、地点、语调、时机、程度等。

一分钟参与

参与能体现民主、平等、人格的尊重;参与能体现友爱、融洽、和谐的氛围;参与能凝聚智慧与力量;参与能促进人的主体发展。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家里办大事时(如买房、买车、添置电器设备等),应该了解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大事的管理,尽可能形成共识,有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形成。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注意参与的度,不要什么都顺从孩子,而要尊重与引导相结合。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习惯,促进孩子能力的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一分钟惩戒

曾经的棒槌头上出好布,今天不出;曾经的棍子头上出好人,今天不出。孩子出现非常严重的过失行为,如在校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在社会上出现严重的不文明行为等,一定要进行惩戒,否则孩子有可能蜕化变质,走向错误之路。因此,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可以用较为严厉的言词旗帜鲜明地进行批评,指出错误的性质,限期改正错误,同时父母对此表现出很伤心的情感,引发孩子思考。但决不可动手伤害孩子,要有理智,控制自己情绪上的冲动,避免产生对立的情绪。要掌握惩戒孩子的最佳时机,孩子自责时,有他人在场时,孩子特烦躁时不要惩戒。

一分钟示爱

秋水爱长天,才共一色;落霞爱孤鹭,才共一飞;山峰爱山梁,才共一脉。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惩戒孩子时,父母更难受,更伤心,让孩子懂得:你是父母心中最心疼的人;今天,你出现严重问题,进行惩戒,这是父母的一种责任;也许今天你不高兴,甚至流泪了,其实父母更不高兴,背后流有更多的泪水;等到有一天你作了父母,你才会真正理解做父母的用心良苦。示爱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父亲是山,有着山一样包容的胸怀;母亲是天,有着天一样包容的爱。

一分钟期盼

10.怎样教育小学生懂得文明社交礼仪 篇十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使学生懂得文明礼貌的基本内容。

1、首先教师应该事事处处讲文明、讲礼貌

,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儿童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和行为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古人说“己正而后能正人。”老师对人尊敬,态度温和,对学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用和蔼谦逊的态度与学生谈话,如:

“请打开课本”,“我个人有这样的看法”,“这样回答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就感到亲切。

如发现某个学生坐姿不端或做小动作时,不训斥叫嚷,而是走到跟前,轻轻扶他一下,或用眼神示意一下,学生就能意识到自己的毛病而自觉改正过来。

2、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言以及它所描绘的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灵、仪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和组织学生多欣赏一些思想内容健康、具有艺术价值的诗歌、散文、童话等。可以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诵。

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用语,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指导学生的行动。

如发现有的学生坐姿不端、站姿不美时,可以教一首儿歌:

“坐得正,象口钟,站得直,象棵松,走路挺起胸,真是个好学生。”

学生听来很感兴趣,都能自觉地端正坐、站、走的姿势。

3、还可以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把同学中间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和事登在板报上;把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分阶段登在黑板报上,让学生时刻对照自己的言行,定期评价学生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的,什么是不文明的,从而明辨是非、美丑,受到深刻教育。

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习惯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形成的。

学生们知道了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还必须付诸实践,逐步养成习惯。

为了引导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自做一做,体会体会。

如表演“当老师来我家的时候”(起身迎接,向老师问好,让座端茶,送老师出门时说“再见,请再来”)。

“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说“谢谢!”“费心了”)。

“打扰了别人的时候”(说“对不起”“请原谅”)。

“对方向你道歉的时候”(说“别客气”“不用谢”“没关系”)。

这些表演,要有生动的表情,文雅的举止,亲切、规范的语言。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认识,得到精神的享受,体会到文明礼貌的美,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经常实践,坚持不懈,逐步养成习惯。

让学生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学生们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学习、生活,无疑这个环境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室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讲台上整整齐齐,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爽心悦目;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中的学生们还会粗野吗?

当然,美是要有人来创造的,教室的拖把、扫帚放在哪个角落才不会影响美观,学生喝水的瓶子放在哪里比较合适,雨天伞挂在什么地方才不会使教室淌满水迹等等,这些都要细心安排,给学生以指点。

11.怎样教育学生 篇十一

关键词:特殊教育;德育与心理;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09-01

一、加强德育工作时,必须重视心理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在整个的教学方向上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便是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只有学生的心理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让这些特殊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环境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心理教育主要方式可以包括:①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道德观念,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以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②动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使各种渠道都发挥作用,形成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合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或是社会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学校,利用身边良好的社会环境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的人才。

二、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特殊教育学校健全的校园管理制度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学生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催人积极奋进,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观念,才能达到更高的德育境界。

三、具体分析,对学生进行分别培养

同样是特殊学生,却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年龄大小,身体状况和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通过对特殊学生的具体分析,按照年龄大概把学生分成几个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比如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缺陷等诸多原因,被家长溺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习惯和态度。所以在低年级的教育中,教师们应积极引导学生们的独立意识和团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们懂得理解别人的感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低年级学生一开始就能融入集体,形成良好的心理方向。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改善自己,克服心理的自卑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开展一些能通过学生们的努力而完成的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增强高年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特殊学生不但要克服身体健康上的障碍,更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打拼属于自己的未来,就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所以,在这一时期,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意志品质,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标地发展个人的素质,为适应社会而做出更多的努力。

四、构建沟通桥梁,融入社会大家庭

特殊学生比正常的学生更需要心灵和思想上的沟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更需要我们关注。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我们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细心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纠正。特殊学校教室要掌握大量的心理保健知识,根据心理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通过丰富的活动让特殊学生更多地接触正常的学生,构建起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特殊学生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更有利于培养特殊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在德育教育的路途上,教育者们要重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培养心理健康的特殊学生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追求,不断探索特殊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为特殊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1997

上一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下一篇:600字中学生暑假日记: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