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进行时范文

2024-11-02

强军进行时范文(精选8篇)

1.强军进行时范文 篇一

十九大晨读

党的十九大精辟概括习近平主席领航强军兴军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造,鲜明提出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对于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军事实践的宝贵结晶和根本引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课题,布局展开强军兴军的战略举措,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5年砥砺奋进,党的军事理论创新与军事实践创造同步发展,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强军实践中丰富升华,强军事业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

扭住忠诚于党、听党指挥强基固本,我军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斗争,确保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永远不变,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军面临的根本性问题。习主席始终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强军之魂,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领导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我军政治工作时代主题,开启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新篇章。全军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跟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每年突出一个主题搞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着力打造强军文化,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广大官兵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忠诚信仰不断强化,争做习主席的好战士、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争创“四铁”过硬部队成为价值追求。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深化清理、祛除雾霾,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我军重整行装再出发、踏上强军新征程。

适应强国强军时代要求深化改革,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党的领袖、军队统帅的决心意志,是改革的决定性因素和坚强保证。习主席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为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力度深度广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我军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调整组建五大战区、五大军兵种、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领导指挥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裁减军队员额30万,调整军兵种比例,建设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部署展开武警部队改革,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得到优化。深化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改革,打造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改转并行,推进职能、作风、工作方式“三个转变”,完善法规制度和政策机制,为新体制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大变革大重塑,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聚焦能打胜仗强化练兵备战,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的根本价值所在。这5年,习主席领导军事斗争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硕,我军军事能力有了质的跃升。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引领我军积极进取、主动塑造,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实现拓展提升。树立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大抓战斗精神培育,大抓联合作战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建设联合后勤、打仗后勤,把我军练兵备战带到一个新水平。决策实施科技兴军战略,构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设立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加快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出坞下水,歼—20、运—20等一批先进武器装备列装部队,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特别是党中央、习主席领导指挥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开展钓鱼岛维权斗争,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组织海空力量出岛链常态巡航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实施海外护航撤侨行动,建立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加强边境管控、反恐维稳等,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振了国威军威,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围绕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正风肃纪、厉行法治,人民军队实现浴火重生。作风优良是一支英雄部队的天然风貌,作风松散严重背离人民军队的本色形象。习主席和军委针对一个时期部队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党性原则、革命精神、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军不放松,从制定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到全面落实《准则》《条例》,扎紧制度笼子,从践行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从整顿思想、整顿用人、整顿组织、整顿纪律到“八个专项清理整治”、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实现巡视全覆盖,一步步革除积弊、正本清源,部队新风正气不断上扬。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严肃查处一批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大力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不正之风,保持高压态势、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军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紧跟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制定颁发《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完善纪检、巡视、司法、审计监督工作格局,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力,推动我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5年之功奠定强军基业,我军由内而外实现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这些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主席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着强军实践,升华于强军实践,凝结着习主席建军治军的创新创造,已经并必将继续指引我军奋力开拓一个强军新时代。实践昭示,沿着习主席开辟的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坚定前行,必须高举习近平强军思想这面旗帜不动摇。

二、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指导意义

习主席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和军队统帅,在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不平凡征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和战略智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筹划,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面部署新时代的强军事业,标志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等基本问题,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建军治军思想和方针原则,指引了人民军队的强军新征程。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人民军队要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地位作用,拓展和规定了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引领,鲜明确立了军队建设的时代主题。提出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强调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立起了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强调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强化作战需求牵引,提高创新对战斗力的贡献率,全面提高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提高国防和军队发展精准度,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发展的战略指导。提出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强调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最紧要的是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强调改革是强军必由之路,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的贡献率,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强调依法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强化全军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这些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战略抓手,科学确立了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提出军队要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加强练兵备战,强调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大力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建设一切为了打仗的后勤,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加强以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为重点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建设,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形成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鲜明导向。提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强调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提出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强调忠诚于党始终是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着力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永葆武警部队性质、本色、作风,进一步明确了武警部队建设的永恒课题和时代要求。提出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政治、发展与安全、威慑与实战、人与武器以及军事训练中的辩证法,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为强军打赢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强军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军事篇”,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升华了我们党对军事指导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提升到新境界,为我军实现强军目标、迈向世界一流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点亮了照耀强军征程的时代灯塔。

三、坚定不移把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贯彻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各领域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绘就了把人民军队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图路线图,明确了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实践要求。

(一)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真理。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推进军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龙头”,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定海神针”,这次郑重写入党章,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我军维护核心、听从指挥,首要的是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习主席指挥。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目标下运筹谋划,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意味着将原来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目标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体现了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强军的战略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加快强军步伐的决心气魄;强调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是要以先进军事理论引领军事实践,以先进组织形态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以高素质人才方阵托举强军事业,以先进武器装备体系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实现路径。

(三)统筹推进军队建设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深入推进强军事业,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战略任务,明确了战略要求。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军,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巩固拓展改革阶段性成果,在政策制度调整、运行机制创新、军事管理革命上聚焦发力,全面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着眼打赢明天的战争,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扭住智能化这个重要发展方向,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进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强化法规制度执行,增强官兵法治素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四)聚焦备战打仗提升履行使命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支撑,要求我军履行使命能力有一个大的跃升。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这个作战体系,力量基础是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行动中枢是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运行支撑是科学完备的联合作战体制机制,根本保证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紧盯前沿紧盯对手,加快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这一能力形态,描绘了一流军队全域全维遂行任务的制胜能力,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的内在本质,明确了新时代我军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必须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深刻变化,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坚决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五)汇聚磅礴力量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人民战争伟力来源于人民,强军事业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深厚土壤。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扎实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完善和落实军人荣誉制度体系,加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凝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力量。

2.为了和平而强军 篇二

中国军队以保卫国家为职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中国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作为国防政策的立足点,视国防建设为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所需的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的保证。

在国与国关系中,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国家间的纠纷和争端,反对将国际争端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宰队是国家防卫的第一力量,以守卫主权、维护统”为根本任务,也因此贡献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人类事业。

国防政策由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所决定。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的社会制度,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外交政策,构筑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础上;中国文化一直以和为贵,中华民族又曾经飽受战争之苦,有过受欺凌受侵略的惨痛经历。所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选择并长期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

中国国防政策,作为中国军队建设与发展的指针,不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种党政重要文献反复申明,也在连续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持续体现。

自1995年发表《中国的军备控制与裁军》白皮书以来,1 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四度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从来没有回避各国关心的中国军费、军力等问题,系统地公开了中国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最新信息,表达了增加互信、减少误解、控制军备、避免危机的强烈愿望,传递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明确主张。这些坦诚的表达,而非明显带有冷战思维的猜测性报告,才是解读中国军事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基本文件,从中能够得到有关中国实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确切信息。

中国主张和平,中国需要和平,中国致力于和平。近些年来,一切公正的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军事建设中为此所作的努力。中国军队的规模在裁减,中国历来积极参与军备控制谈判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国越来越透明地开放了自身的国防信息,中国军队与各国军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与他国的军事合作从来不针对第三国,中国与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发展了稳固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国际安全上积极承担着自己的责任。这就是近些年来中国在巩固世界和平的事业中的作为。

无论在国际争端方面,还是在解决国内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都不断释放出和平解决的诚意。中国的底线在于保证国家领土和主权不受到武装进犯,不允许国家被任何势力所分裂。事实上,中国军事力量只是一种与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相适应的能力,中国军事力量的使用应更多地理解为一种捍卫国家利益的“保留权力”,而非谋求超越在给予国家利益足够自卫能力之外的霸权。

一个国家是否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主要不在于其国力、军力的强弱,而在于它奉行何种政策。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高度,统一。

母庸讳言,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在种种复杂因素仍然对中国的核心利益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中国要具备用军事手段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能力,必然面,陆军队提高应对危难局面的能力的问题。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武器更新与官兵现代化应战素质的提高是当然之举。何况即使在这种情势下,中国的国防建设仍然体现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中国不会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已经决定了中国的国防费用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增加部分也主要用于改善军队官兵的生活条件。

3.强军梦 中国梦 我的梦范文 篇三

记得有首军歌这样唱: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当初我也怀着一颗这样的心,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我的肩上多了一份保家卫国的责任!

兵者,国之大事者也,死生之地,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历史的脚步正渐行渐远,千年的记忆却如影像定格成型,而中国军人,承载着历史走过的轨迹。从秦始皇时期的一统六国,到西汉时的抗击匈奴;从宋朝时的顺昌之战,到清朝的雅克萨战役……历史不是虚无主义,是军人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走过的岁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家散的伤与痛在诗人的诗里、心里,亦在每一个国人的心里。而军人,用他们的行动和热血去抒发着这深切的悲痛。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没有国谁来保护家。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

那些曾经倍感耻辱的历史,哪怕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能去遗忘,要牢记历史不忘忧患,富国强军匹夫有责。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的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已恢复安宁,而自然灾害却不时向我们侵袭。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何其渺小卑微,但却从不轻易放弃生命的尊严。这种尊严是对生的渴望,是在危难时刻焕发出得强大的群体力量。面对随时都要崩溃一泻千里的大堤,那一道道用血肉之躯筑起的是“长城”,那声响彻天空“人在堤在”是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军人的概念和崇高。一次次的前赴后继,一次次的赴汤蹈火,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双手营救了无数面临死亡边缘的生命,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建设灾区新生活的重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当我们穿上那身绿色的军装就明白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唯一宗旨,在再大的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能退缩!只因我们身上那抹绿色。

因为绿色写满忠诚,血脉相连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因为绿色写满希望,危险中众志成城生死不畏惧, 因为绿色写满坚强,教我们任何情况下都要勇敢

因为绿色写满奇迹,你们永远停泊在人们的心底

西点军校的校训这样写到——“责任、荣誉、国家”,责任和荣誉是什么?是军人忠实于国家和人民的使命感,是军人骨子里的坚韧和不屈,是军人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军人,他们用无私精神挑起了不平凡的责任,带着对党的赤诚,对人民的挂念,走过了风风雨雨硝烟弥漫的道路,走进了平平安安和谐幸福的时代。军人,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将熠熠闪光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国家利益不断拓展的时代,既然是一名军人,就应该以打仗为天职,视打赢为目标。这是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根本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强军梦”之目标。

要想强国,就必须要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目标,有目标就有力量。目标定,则万川归一;目标散,则一盘散沙。目标指向哪里,一支军队的未来和前途往往就在哪里。

如地震灾难难以预测一样,战争同样难以预料,可能突然降临,也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打不了一仗,但战备不可一日懈怠。战争是为了和平,战备也是为了和平,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战备作后盾,和平的阳光就会变得暗淡而脆弱。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是习近平主席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作出的新的哲学概括。很显然,“把刺刀插在地里”是不能阻止战争的。思战才能备战,能战方可止战。手上有招,心中不慌。只有平时多备几手、多练几招,战时才能多几分胜算,打仗才有底气。只有瞄准对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打仗的心态练好“手中枪”,练出撒手锏、无敌拳,才能在千锤百炼中打造信息化条件下的虎狼之师,掌握信息化战场的主动权。

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军人,的确是缺少实战经验,就正因为如此,我们就必须更加加强训练,尤其是实战演习。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军人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有备才能无患,能战方能止戈。古罗马战略家韦格修斯说:“想要和平,那就去准备战争”,这样的话语应时常在中国军人耳畔响起。实现“强军梦”,永远是当代中国军人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今天,“强军梦”昭示我们,打赢路上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激情;有激情才会有“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不竭动力。打赢路上,只有脚踏实地去奋斗,“梦”才不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名词。只要把打仗当天职、视打赢为目标,始终瞄着能打仗、打胜仗苦练军事素质和打赢本领,就一定能在实现“强军梦”的路上增添一抹属于中国军人的时代色彩。

军歌里这样唱道:

门楣生辉笑白发,闾里欢腾骄红颜。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汉风

4.强军进行时范文 篇四

新婚闹洞房游戏五则wad();摘光棍帽新娘端坐床头,手持一擀面杖;新郎跪于床尾,双手拖一脸盆于头顶。新娘猛击脸盆呵问道“挣钱给谁?”新郎答...共问10个问题。最后新娘满意地说:“老公,今后您就是有家有室的人了,希望你好好过日子,可以摘掉扣在你头上xx年之久的光棍帽了”。乌鸦喝水这个节目是根据一个寓言改编的。新娘坐在椅子上,头上仰、面朝天、嘴张大、嘴里含一大口茶水。桌上摆一些糖果、花生。新郎扮乌鸦,双臂伸直、躬腰90度、嘴里模仿乌鸦叫“呱...”,绕新娘一周后伸头望新娘口中,发现有水,欢快地蹦到桌旁用嘴叼一糖果,蹦回新娘身旁,将糖果用嘴投入新娘口中,然后伏身喝一口水,往返3次。传东西把房间里普通的10件东西(比如牙刷、唇膏、遥控器)放入一个袋中,将这个袋传给客人们,给他们30秒钟时间去摸这些物品,并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记下摸到的东西。你可以准备两个袋,各放十件相同东西,然后各自传给客人,这样可以加快速度。写对最多的人获胜。宾果游戏这个游戏是美国人为大型的送礼pARTY准备的,准备一些空白的宾果卡,在顶部写上“结婚”而不是“宾果”。每一个客人在宾果卡上填上她们认为新娘会收到的礼物的名字,礼物拆开以后,客人们查看礼物并与自己写的相对照,如果猜中了的,就画“√”,如果一人猜中一排五个,竖的、横的或是斜的她们就喊“满仓”,她们就是胜者。调料架在厨房找10种调料,用纸封上各自的标签,并给每一个调料瓶编号,各编号对应的调料应用纸记下,把这些调料瓶放在托盘上,传给客人,客人们猜猜各个瓶中放的是哪种调料,并把结果记下,每个客人都看过并记下结果以后,把答案读出来,猜对最多的人将被宣布为胜者,女主人给这位胜者一个礼物作奖励。这个游戏参加者中最好有老年妇女,青年妇女对这类游戏可能会感到乏味。Ajust();

5.如何进行公司合并[范文模版] 篇五

来源: 作者:

公司合并的形式

1)吸收合并 一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2)新设合并 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公司,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公司合并的程序

合并属于公司的重要法律行为,涉及公司的存续、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各国公司法都对公司合并加以规制,设定较为严格的程序。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合并的程序规定如下:

1.草签合并协议。

2.股东大会作出合并决议。股东大会作出合并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通过。

3.由合并各方签订正式协议。

4.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股份有限公司的合并既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合并,也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合并。

5.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6.履行债权人保护程序。公司合并后,主体资格发生变更,当事公司的财产成为一整体,对原有公司的债权人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 内在报纸上公告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相应的担保。

7.进行资本的合并和财产的移转。完成了催告债权人的程序后,合并的公司即可进行资本的合并及财产的移转。

8.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或设立登记。在完成上述程序后,合并公司应在法定期限内,到登记主管机关办理合并登记。合并登记依合并中不同公司的生灭变化而分成三种情况:因合并而存续的公司,须进行变更登记;因合并而消灭的公司,须进行注销登记;因合并而设立的公司,须进行设立登记。

公司新设合并登记程序

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新设公司应办理设立登记,解散公司应办理注销登记。

1、新设公司办理开业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和其他开业登记材料;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

(3)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和合并各方股东会(或其所有者)同意合并的决议(主要写明由哪些公司合并以及合并的主要内容);

(4)合并各方在报纸上发布合并公告的凭证;

(5)合并各方各自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6)合并各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2、合并解散公司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

(3)合并各方的合并协议;

(4)公司股东会同意合并和注销的决议;

(5)公司在报纸上发布三次合并公告的凭证;

(6)公司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注6;

(7)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吸收合并登记程序

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后存续,被吸收公司解散,合并后存续公司应办理变更登记,解散公司应办理注销登记。

1、合并后存续公司办理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

(3)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和合并各方股东会(或其所有者)同意合并的决议(主要写明由哪些公司合并以及合并的主要内容);

(4)公司在报纸上发布合并公告的凭证;

(5)合并后需解散公司各自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6)公司新一届股东会决议(主要写明合并后公司的总股本及其股本构成、公司领导班子有否变化、公司章程修改、其他需变更的事项);

(7)章程修正案(主要列示章程变动情况对照表)或新章程;

(8)由新一届股东会全体股东出具的《确认书(B)》,若有职工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还需提交职代会选举的职任文件;

(9)新增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10)《公司股东(发起人)名录》;

(11)《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登记表》;

(12)《公司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理情况》;

(13)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身份证复印件;

(14)合并后需解散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15)由工商局档案室提供加盖工商局档案专用章的公司章程复印件。

2、合并后解散公司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2)《企业(公司)申请登记委托书》;

(3)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

(4)合并存续公司股东会同意合并的决议;

(5)公司股东会同意合并和注销的决议;

(6)公司在报纸上发布三次合并公告的凭证;

(7)公司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8)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公司合并的法律后果

合并作为一种法律行为,一经实施,必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1.公司主体资格的消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合并,都会产生公司法人主体资格的消亡的后果:在吸收的合并中,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主体资格消亡;在新设合并中,数个原有公司解散,宣告终止,主体资格消亡。

2.消亡公司的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如果原公司的债权人未就合并事项提出异议,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3.消亡公司的股东身份发生改变。采取前述不同方法来实现的公司合并,消亡公司的股东身份改变的情况也有所差异。采取购买股权法的,消亡公司股东因获得对方支付的股权购买价款而丧失股东身份;采取置换股权法的,消亡公司股东因股权置换而成为合并各方以外的其他公司的股东;采取吸收股权法的,消亡公司股东变更为存续公司的股东;采取承担债务法的,消亡公司股东因原公司资产和债务基本相等而丧失股东身份。

××公司合并公告(样本)

经本公司股东会于年月日讨论决定:本公司与××公司、……合并,特此公告。

请债权人自接到本公司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本公第一次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对自己是否要求本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作出决定,并于该期间内通知本公司,否则,本公司将视其为没有提出要求。

联系人:联系电话:

公司

6.星火相传聚力强军 篇六

的硝烟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散去,虽然染红的大地随着

岁月的冲刷趋于平静,但革命先辈的英勇和顽强,却永

远地驻足在我们的心间。因为历史告诫我们,战争就在

我们身边。

在越南潮湿茂密的丛林中,炮火硝烟,危机四伏。

我军侦察小分队一行3人展开战术队形,迅速地穿插在

敌军前沿阵地,详细标记着每一个火力点,为下次战斗

做准备。就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高地两侧突然响起

了枪声,几秒钟的时间就响成了一片,很密集。班长一

看行踪暴露了,一咬牙跟身边的战友说:“兄弟们,到我

们上的时候了。”班长冲在前面,就是端着枪一直冲,那

几秒钟是班长一生中感觉过得最慢的,脑子里一片空

白,只想着:“我是班长,我得带头冲,要死,也得我先

死。”在密集的枪声中,班长隐约听到划破空气的尖锐

声,他立刻意识到是加农炮弹的呼啸声,落点就在身

边。他回手把身边的战友推进了旁边的水沟里,而他自

己在卧倒的时候被爆炸的炮弹击中,四处飞散的弹片钻

进了他的身体,鲜血瞬间浸透了全身。

当低沉有力的军号把我从梦境中拉回来时,我才恍

然,原来是一场梦,又一次梦到了父亲讲述当年参加越

战时的情景。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指着家里墙上的

每一张老照片给我讲述其中的故事,耳濡目染下的我,

对军营充满了向往,从军梦就从那时起,在我心中悄然

萌发。

2013年9月,我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应征入伍。梦

想着像父亲他们那样扛枪为国、战场杀敌。但当我真正

穿上这身绿军装的时候,意味着什么?不止意味着流血

流汗的艰辛,更意味着默默坚守的孤寂和奉献!然而,

真正需要我做出选择去奉献的时候,我才深刻感受到奉

献二字的重量。

那是新兵连的最后一次三公里考核,当我拼尽全力

冲过终点的时候,指导员突然找到我,看着指导员的脸

色有点不对,我隐约感到一丝不安。我接过电话,电话

那头的父亲语气低沉:“奶奶昨天去世了……”“啊?”我

脑袋嗡地一声,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了,眼前依稀浮

现起奶奶那佝偻的背影和布满皱纹的慈祥的笑容。跟

着奶奶长大的我,童年的記忆里满是奶奶的身影。经历

了缠足年代的奶奶,就是用那三寸金莲的小脚一步一步

地挪着,接送我上下学,风雨无阻……当我回过神来的

时候,脸上全是泪水。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脑海里想着

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望向家的方向,好像奶

奶就站在我的面前,我朝着她发了疯地跑去,任由泪水

在脸上肆意地流淌,越跑越快,可就是到不了跟前。当

我精疲力尽倒在草里失声痛哭时,心里只有—个念头:我

要回家,我要看奶奶最后一眼。可是看着被我用来抹眼

泪的军装时,我好像明白了这身军装真正的含义。平时

喊着牺牲奉献,当真正做抉择的时候,才深刻感受到这种

痛是那么地沉重。“奶奶,对不起,原谅孙子的不孝!我

是军人,我必须坚守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我的地方。”

在祖国百万雄师之中,很多军人都和我一样,默默

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人立而后凡事举”,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我们一定

要有灵魂,让信仰之旗高扬;一定要有本事,让威武之师

荣光;一定要有血性,让忠勇之气激昂;一定要有品德,

让红色基因闪光。要做真正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7.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范文 篇七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旨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关注教学的效益问题,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它的重点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讲究科学思维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的教育处在转型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师生双方存在不少矛盾,师生关系比较僵化。通常是教师处在领导者、监督者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领导者、被监督者的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师生因升学压力的存在都不敢懈怠。因而,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抄、默、背、考,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仍在使用,这是返璞归真还是历史的倒退,是教育的幸事还是悲哀?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反复练习并没有显著的效果,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显然,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抄、默、背、考的教学方式不是有效教学。教育提倡改革,而教学方法更需要进行规范和创新,必须做到有效,切不可做无用功。

二、采取合理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的需求心理能激起他对某个事物的强烈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语文阅读兴趣。如(1)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督促学生进行综合阅读的有效方式。我要求学生每周起码阅读三篇课外文章,并且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填写好综合阅读卡。此卡中我设置了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特点、佳句摘抄、佳句创造、读书感言。这样的综合阅读卡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检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综合阅读卡是评价学生综合阅读的有效依据。(2)读书报告会。一学期内,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学生读书报告会,汇报自己的读书收获。学生读书报告会先在学习小组内进行,然后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报告自己的读书情况,并评出“读书能手”。评选条件如下:有自己的读书清单,有自己的读书收获,有今后的阅读打算。(3)专题性阅读。围绕一个专题,收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便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某个问题,更有利于学生阅读交流,更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

三、精心设计师生间的对话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精心设计、创新设计,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什么是对话?所谓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及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对话双方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实现的一种认知视界的融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感悟;通过对话,让学生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通过对话,让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产生道德人格上的净化提升、知识文化上的拓展深化、情感体验上的感染升华。

师生对话中,教师以宽容、博大的心顺势力导,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感之门就会向你敞开。教师要做学生的忠实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如痴如醉地交流、探究。教师始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加以点评。教师通过认真倾听,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发现学生的疑惑,发现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自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补充哪些知识,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体会到阅读的精神享受。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任何阅读都不可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阅读者自己的“前理解”(理解前的理解),这就使读者们理解到的文本意义不可能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这个道理。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的答案一致,而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大胆思维,让学生在众多可能的假设中萌生新的想法,给他们广阔的可以放飞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分析问题,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

四、提供训练的空间,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有了明确的教学理念,接下来教师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没有计划盲目地进行训练是不能保证学生说话能力有效提高的,那样的训练就变得形式化且毫无意义。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的方法应该随之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课堂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锻炼说话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训练中,就促进了说话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作为学生锻炼活动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锻炼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方式省时又高效。例如,在学习一些选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当一次老师,为其他学生讲一堂课。

教师可先增强学生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对课文、故事或演讲稿等文字素材进行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吐字、停顿、语调、重音及表情等,使学生经常锻炼眼、脑、口,逐渐符合说的基本要求,再循序渐进地练习说话。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段不连贯的语句,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连贯的语句将其表达出来;阅读一段文字然后对大家讲述一下它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即兴为大家讲一段故事、说一个笑话等,或者要求学生多背一些好的散文、诗句等,让学生尽量使用长句去表达,继而熟能生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8.弹丸小国的强军之路 篇八

新加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继续生存到可见的未来大概没有疑问。但是当她于1965年8月9日宣布独立时,生死存亡都是未知数。新生的新加坡面临着一系列棘手的地缘政治实际问题,例如国土缺乏天然资源,移民人口缺少共同身份认同,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这个年轻的国家前途难测。脆弱的城市国家

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其主权没有受到武装冲突的严重威胁,而且在过去45年里,新加坡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前景事实上在稳步改善。由此而言,新加坡国防政策从表面上看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尽管国防政策的实施与安全环境的持续改善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否认,但是国防政策究竟是否成功必须基于客观判断,最终取决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这里要做两方面的辨析:第一要证明,新加坡的安全环境最初确实脆弱,这是国防政策的制订依据;第二要证明,新加坡的国防政策确实有效地减轻了国家安全的脆弱性。

新加坡领导人经常提及国家狭小和缺乏战略纵深,认为这是国家安全中关键的脆弱点。这种地理脆弱观的背后,是对区域背景环境的极度敏感;如果没有这种强烈意识,即使国家狭小,充其量也只是不方便,而不是地缘战略的重负。

新加坡在东南亚的政治空间往往被政治家、分析家和学者描述为:一个以华裔为主的国家,生存在以马来穆斯林裔为主的地域环境之中。的确,人们完全可以认为,在新加坡独立前后的无常环境下,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都似乎把新加坡视为在自己的政治空间之内;言外之意,这两个国家中的任一个都有欲望通过武力胁迫来控制这个城市小国。

如今,认为新加坡的这两个最近邻国还在觊觎新加坡领土主权的任何提法,已属牵强附会,一直存在到上世纪70年代初的公开紧张局势,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自的经济发展而明显减弱。不过这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新加坡长期秉持的国家安全脆弱观是基于理性的分析,而且,由于新加坡不可改变的现实地理因素,这种脆弱观将继续发挥影响。

极度重视军事威慑能力

新加坡的自卫能力这些年来随着经济成就而提高,国防理念也已成熟,但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始终是立足威慑。这一点反映在新加坡国防部和新加坡武装部队的使命宣言之中:“通过威慑和外交加强新加坡的和平与安全,若这些措施不能奏效,确保迅速打败侵略者,取得决定性胜利。”使命宣言中的用词非常关键,亦即:拥有制胜能力对新加坡降低国家安全脆弱性虽必不可少,但以威慑和外交为优先的原则不容动摇,且最终界定新加坡军队的作用。

虽然强大的军队和坚实的国防政策肯定具有威慑效果,但是增加军费也会引发反作用力,有可能削弱一个国家的整体安全。在这方面,新加坡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敏锐地认识到,其军事能力相对于该地区的邻国如“过度发展”,有可能对良陛的区域战略环境产生副作用。因此,新加坡历任国防部长坚持把国防预算的上限设在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此外,新加坡坚决控制自己不直接评论其它国家的武器购置或者军事现代化,宁愿保持尊严的沉默,是以防止军备竞赛升级。

现实地说,新加坡之所以有能力抑制地区安全困境的风险不增加,应得益于其军事力量已被广泛认为是该地区最先进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国土狭小和没有扩张野心,或许反而有助于新加坡缓解地区邻国的担忧。即便如此,只要它继续奉行现行的国防政策,就越来越难让近邻放心。特别是当新加坡把可信威慑定义为对潜在对手具备军事优势时,情况就更加如此。虽然马来西亚从来没有把新加坡视为严重的安全威胁,但是马来西亚最近的许多军事采购,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是意图纠正所认为的两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归根结底,最直接的结果,可以说是国家间冲突的幽灵不再徘徊于东南亚上空,其中部分原因可归于新加坡坚实的军事威慑。

但是,在比较这项国防政策在目前与未来之间的利弊得失时,就难以做到泾渭分明。人们可以说,新加坡作为一个新独立国家,其国防政策的决定是合理的,甚至是对抵御生存威胁的精明投资;人们也可以说,随着安全环境逐渐缓和,奉行连贯的国防政策似有过度之嫌,例如,新加坡与全球经济体系的交织,就可能为新加坡提供一道阻止外国发动攻击的屏障。

这些观点,连同推行现行国防政策需要支付高昂成本的现实,实际上指向另一个疑问:削减国防预算是否反而改善新加坡的安全环境。答案是:只要新加坡的国家安全脆弱性和不可更改的地理因素有着关联,那么新加坡领导人就不可对国家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并且维持可信的威慑能力就会继续在本地区发挥重要的稳定作用。至此,需要辨明的就剩下程度问题——在什么程度点上“可信”就会变成“过度”,国防资金的机会成本就会超出其边际效用?为了把这个问题放到正确的角度下考虑,以下内容将在国家实力这个更广泛范围内审视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并同时关注新加坡确定的第二国家目标:提高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

国防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新加坡经济的显著增长多年来一直是获得喝彩的主要理由。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在刚独立后的几年,是新加坡吸引到大量的海外资本。这对新加坡提供就业、专门知识和技能,以及进入国际市场至关重要。李光耀在他的吲-乙录中称: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解释为什么新加坡早期能够成功吸引许多外国投资者到这个新兴国家的话,那就是“信心”,即相信政府是可靠的合作伙伴,相信新加坡的投资环境,相信这个国家的生存力。李光耀的观点凸显出新加坡军事工具和经济工具的关键重叠,在这种重叠中,军事工具所保障的安全与稳定有助于创造出吸引海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延伸到当前,新加坡的军事工具——做到不仅应对国家之间的威胁,也需应对正在演变的其他威胁——对保持经济增长来说仍然至关重要。的确,有感于普通新加坡人对威胁的意识可能伴随着国家的连年繁荣而日益淡漠,当前这一代领导人已经将国防投资看作是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样。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新加坡必须准备好灾难事件的发生,无论这种灾难的可能性在今天看来是如何缥缈。把国防投资比作保险投资无疑有益于维持对新加坡国防开支的政治支持,因为这意味着谨慎小心,意味着规避风险;也许最重要的是,这还意味着随着投保的内容价值增加,保险的覆盖面就要增大。

新加坡的国防政策不仅支持了国家取得经济成就,还在加强国家经济工具的力量上发挥了切实作用。仅举一例,国防工业的旗舰企业集团新科工程集团自1967年蹒跚起步,该公司42年后的财务报告表明,其民用与国防相关业务年度收益已

达55.5亿新元(约合39.9亿美元),其产品和服务覆盖陆地、海洋和航空航天领域,为新加坡2009年的国内总产值(共2580亿新元,约合1850亿美元)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加坡对军事力量工具的投资既有积极的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大量经验证据表明,国防开支与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德杰和史密斯及费弗将此归咎于相对低效的国家指令性开支排挤了对私营领域的投资。新加坡国防开支达到这样的规模,意味着国家经济可能承受了一定程度的牺牲。

但总体而言,新加坡国防政策没有伤害国家经济。事实上,新加坡对国防工业的投资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协同效应,特别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越来越多的技术具备军民双重用途的情况下。这种趋势的一个重要结果是扭转了先进军队对全球供应商的依赖(虽然还需继续依赖拥有大量先进军工企业的美国),这反过来又推动像新科工程这样的公司扩大其军队和民企客户群,同时减少对其中任何一方的依赖。更重要的是,本土国防工业得到发展机会,能够从各方面支持新加坡政府的全局努力,建立本国的研发能力,从而促进技术和技能在军用和民用之间转换。

起初,新加坡在早期国防工业化方面采用了扶植本国工业的做法,因为当时实现国防自立优先于严格的经济效率。然而自1990年代以来,新加坡国防工业迅速走向多元化,减少了对国防部合同的依赖,与政府推动新加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独立竞争的精神相一致。我们看到,新加坡国防工业凭借创新和专业技术,在产品价值链上稳步攀升,在欧美等军工强国和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占下独特的一席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映照出新加坡整体经济成长的道路,虽然国防工业一直没有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是它一直是就业、人力资本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在许多方面体现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观念。

国际生存的重要支柱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小国,新加坡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部环境。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这种外部环境需包括若干有利因素,例如能维护行动自由,具备一个能保护新加坡这样小国利益的持久国际体系,能认可新加坡的伙伴价值并与之发展平等合作关系。

新加坡军队不仅首先要为维护国家行动自由发挥响应作用,而且可在国家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很明显,新加坡领导人预见到军队的这个更广泛的作用。诚如新加坡国防部长张志贤所言:“‘国防部’对地区安全架构做出贡献……这是因为新加坡武装部队有能力与我们的东盟朋友和伙伴国家进行有意义的接触,能够为我们的区域合作活动提供有用的能力。如果没有这一点,新加坡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会明显减弱,我们也不会在谈判桌上拥有同样的发言权。”

这种对“谈判桌上发言权”的追求可以说和新加坡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目标基本同义,张志贤对军队保障发言权的作用的描述显示了一种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新加坡若要与身材高大的“大哥哥”们玩,务必知道如何弥补自己身材纤小的不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对加强其外交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加坡军队已经成为国家外交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外交政策工具。

作为一个小而勃发的国家,新加坡显然在现行国际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因此,这使得新加坡更加坚决致力于维护现行体系,或者至少维护现行体系中允许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蓬勃发展的那些元素。这其中包括增强全球贸易机制的那些机构和规范,而全球贸易长期以来构成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在这方面,新加坡领导人已确定,恐怖主义和不安全的海上交通线是新加坡的生存所面临的两种现代威胁。为了减少这些威胁,新加坡军方自2001年和2003年以来一直分别定期向阿富汗和伊拉克多国部队的稳定与重建努力提供帮助。与此同时,新加坡海军与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海军进行联合巡逻,以确保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国际航运的安全,并且协调与区域外用户的信息共享。这些军事部署表明了新加坡决心维护现行国际体系的广泛运作,愿意作为国际社会成员更多地承担与其国力资源相称的责任。

除了在军事上支持有利于更广泛国际利益的事业之外,新加坡也将军队作为工具与关键伙伴接触与合作。的确,鉴于新加坡所处的区域态势首先表现为被大国所包围,新加坡因此不得不培养和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意在使新加坡持续地独立存在于它们的利益相关。对新加坡来说,所幸的是,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特别是穿过此地区的马六甲海峡的存在,确保了世界大国始终与该地区保持某种程度的接触与合作,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经济和安全利益。

新加坡在这方面已经获益不菲。它通过国防政策的产品构建起与区域和区域外国家间的密集双边防务关系网,补充了与这些国家之间已有的经济和政治联系。例如,新加坡与美国、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尽管是立足于非军事(主要是经济)合作,但是已通过不断发展的防务合作而得以扩大和深化。新加坡与印度的双边防务合作在过去十年里也迅速扩大,不仅有政策和技术交流,而且包括两国的陆海空演习,这些演习目前已经成为国防关系中的例行活动。新加坡维持这些防务关系的能力,在相当大程度上是与其军事能力相称的。如果军事弱小,新加坡就难以对多边接触与合作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大国也就不会积极与这个蕞尔小国进行国防领域的合作。

新加坡早期寻求强大国防政策的决定似乎迅速获得回报,它帮助了新加坡在追求经济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受阻于国家安全天生脆弱的障碍,它还为新加坡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铺平了道路,而不必因自身安全的需要而依赖区域内外的任何国家。

新加坡国防政策的作用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随着国家间冲突威胁消退,新加坡国防政策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与其对新加坡非军事国家实力的贡献相关,特别是与国家经济和外交工具的运用相关。在新加坡国家目标的框架下,本文分析认为,新加坡国防政策的主要动机已从为国家提供安全转向帮助国家增强国际影响力。这一趋势如图所示。

这种趋势也可以说是反映了“脆弱性”在新加坡环境下的演变,从诞生之初弱不禁风和威胁弥漫,到担忧被边缘化和承受不断的压力,到为日益富裕的人民创造新机会,坚实的国防政策在每一个方向都减少了新加坡的安全脆弱性。这一切大概足以说明,这个城市国家为什么没有减少对国防的投入,而只是转向服务国家的最新需要。

上述图表中有一点需要澄清。尽管箭头代表新加坡国防建设的总体投资在稳步上升并广泛反映了实际情况,图中的模式看上去像是随着国家把重心向扩大国际影响力方向转移,总体国防开支也相应增加,但是它实际上不是一个确定的模式。本文认为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新加坡的情况为什么会如此。首先,新加坡能否作为军事合作伙伴而保持相关,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保持在军事理念

和技术的最前沿。从实用角度上来看,这可被视为与邻国攀比争锋,目的是在有难得发言机会时说话有说服力。

其次,新加坡不可改变的地理脆弱性意味着:保持可靠的威慑力量将永远是新加坡国防政策存在的理由,即使这一政策的当代作用更多地表现为推动扩大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此外,由于成功的威慑首先体现在认知领域,这意味着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必须保持连贯,没有悬念,这一点至少和国防的实际支出同等重要。新加坡从早期就开始实施坚实国防政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它保持连贯,以保持威慑效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国防开支的任何缩减即使再谨慎都可能被新加坡的潜在对手解读为软弱,或者决心动摇。

当前的国防发展政策能否持久?

提出这个问题,理由之一是新加坡为保持目前国防开支必须承担庞大的费用。晦暗的经济气候近期以来一直笼罩着全球市场,人们明显担忧这可能引发长期的严重衰退,国家经济可能会停滞多年。

经济危机的风险不言而喻,但本文认为,这种危机实际上不是可能冲击新加坡国防政策的主要风险。新加坡经济已和全球高度关联,只有真正的全球性危机才可能把新加坡的经济拖弱到不得不重新评估国家的财政优先。鉴于这种灾难很可能也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同等程度的冲击,因此新加坡若削减任何国防开支,从理论上讲,大致应与其他国家的态势相称。此外,新加坡曾多次度过经济危机,在危机期间国家领导人经常以区域不稳定风险增加为由,反驳那些削减国防开支的反应性提议。这种做法,加上国家对国防规划一贯的长期考虑,还有将国防开支定在不超过GDP之6%的传统,应能保证新加坡国防发展政策的连贯性不被反应性波动所影响。

其实,新加坡国防政策可持久性面临的最大风险很有可能来自内部,有可能表现为广泛的不满情绪,从而触发对新加坡的政策优先重新评估。国家财政对国防开支占GDP的比例已白设上限,作为对公众的重要信心保证。但是我们不能保证市民对上限的默许将一直保持不变,毕竟6%的国防开支大大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在经济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时期,这笔开支相对无痛;但是当年均GDP随着经济的成熟而持续并显著放缓增长速度时,这笔开支就可能越来越不顺眼。

尽管如此,我们不太可能看到新加坡现行国防政策在中短期内会有重大偏离,其关键原因是新加坡现任政府继续保持稳定,继续坚定支持建设强大国防。同样重要的是,新加坡领导人似乎巧妙地消除了从经济成本效益角度来辩论新加坡国防政策的需要,而强调目前政策的必要性在于保持“威慑”这个无法量化的概念,在于为外国投资和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稳定环境。这种解释显然难以反驳,使保持现状的看法成为主流——至少目前如此。

狮城国防政策走向何方?

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国防紧缩政策不利于国家实现降低新加坡国家安全脆弱性这个目标,因为潜在的对手可能将此目标的偏离理解为软弱。在本文中,让我们假设新加坡采纳了谨慎削减国防开支的政策,并且国家领导人能够巧妙地管理外部看法,使之不会对整体威慑力产生明显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国防开支的紧缩虽能产生长期节约成本,我们却必须探究国防紧缩政策对新加坡非军事力量的可能影响,确定两者间的利弊得失。

对于新加坡经济工具的力量,国防紧缩政策不大会产生破坏性影响。也许最重要的是,只要威慑作用基本保持不变,即使削减国防开支,也能继续维持为国家经济增长保驾护航的能力,而且从长远来看,国防成本的节约可能被合理加强到其它领域。

但是,国防紧缩政策对新加坡外交工具力量的不利影响,很可能大干其对国家经济工具的影响。尤其是,削减国防开支将阻碍新加坡军队为多国努力做贡献的能力,或者减少其被作为军事伙伴的实用价值,若如此,则可能无意中挫钝了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此外,国防未必是新加坡众多双边关系中的重点,但是国防肯定增加了这些关系的宽度和维度。在任何一个特定地区偶尔出现紧张的时候,这个增加的维度就会发生作用,使这些关系更具有弹性。对于一个安全与繁荣高度依赖良好外部环境的国家,这些都是坚实的国防政策的重要贡献。

最后一点,切勿忽视军方在新加坡社会扮演的独特角色,它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为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而生存提供保证。的确,自从新加坡未及准备就独立后45年来,国防政策已经完美地编织到新加坡的成功故事之中,两者分离几乎已不可能。新加坡所有男性,无论其社会地位或种族背景,为国当兵已是必然的人生经历且演变成一种重要的国家建设机制。这种经历不仅让普通新加坡人认识到强大国防的必要性,还使他们感到与国防休戚相关,其他任何机制都无法培养民众对这个年轻的移民国家产生如此的责任感。这无疑是这个国家必须保持基于强制兵役制的坚实国防政策的最令人信服的原因。

那么,新加坡的国防政策是必要还是过度?鉴于与国家刚刚独立时相比,国家在现阶段的国防状态相对比较先进,这意味着新加坡必须花费远远更多的资金才能维护和逐步改善其国防。与此同时,鉴于新加坡的国防政策及其成就已经盛名在外,公众和国际社会对其军队的关注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对错误的容忍则随之降低。换言之,对新加坡而言,花费每一元钱军费的边际收益在减少,而维持可信威慑力的边际成本在大幅度增加。

上一篇:《城南旧事》名著阅读题下一篇:我学会了跳跳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