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精选8篇)
1.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一
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
摘要: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的共享,不仅可以保证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减少政府重复投资和保证空间数据的一致,同时不同部门的数据共享还可以对复杂的地学和社会经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便政府部门决策的制定。阐述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的总体构架、以及基于Skyline软件实现这些内容的方法,介绍平台的主要服务功能,该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各个相关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的测绘保障服务。关键词:面向服务,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共享服务平台,Skyline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人口等信息急剧增长,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信息共建共享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面向服务时代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据统计,城80%以上的政府部门都需要使用地理信息。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实现多种社会经济信息的集成与融合,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分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许多政府部门存在着利用手段不当、应用水平不高、地理信息滞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同时,各单位部门建立的电子办公平台也是相互独立的,导致空间数据更新力度不同、无法统一,也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带来了隐患。目前我国城市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基本上是采用磁盘拷贝或简单的网络文件共享方式进行的,给数据使用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空间数据提供部门也要不断对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空间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工作量大,而且更新时限难以保证。为了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跨平台、跨部门的共享,本文以Skyline软件为基础,旨在建设一个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以基础地理框架数据为核心,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公共的、面向服务的、开放的空间定位平台,为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奠定基础。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
ISO、OGC和FGDC等标准化组织在2005年底依据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和地理信息共享特性制定了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出了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接口概念,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相同方式访问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而无须掌握数据源的位置和内部结构。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的基本思想是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遵循上述标准开发各自的Web服务。其他的地理信息系统或者客户端通过调用其Web服务的服务接口访问其可以提供的地理数据,而且不同Web服务之间也可以直接调用彼此的服务接口进行交互。Web服务为用户屏蔽了地理信息系统
以及其内部数据结构的差异性,而且通过网络使用户能够访问到更多类型、更广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Skyline是美国Skyline软件公司发布的地理信息三维显示、浏览与分析软件,它具有类似于Google earth 的全球三维地形及影像浏览、地物建模与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等功能。Skyline软件是利用航空影像、卫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2D或3D信息源,包括GIS数据集等创建的一个交互式环境。它能够允许用户快速的融合数据、更新数据库,并且有效地支持大型数据库和实时信息流通讯技术,此系统还能够快速和实时地展现给用户3D地理空间影像。Skyline是独立于硬件之外、多平台、多功能的一套软件系统。另外,Skyline软件支持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基于Skyline软件的这些特点和优势,此服务平台在该软件的基础之上来创建。
本文提出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是基于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和扩充公共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依托城市电子政务内网和互联网,建立省、市、县分布式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和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和公众日常生活等提供“一站式”在线三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维护、更新的政策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
(1)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依据统一技术规范,整合多尺度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基于网络化运行环境的地理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2)提供一站式的三维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建成分布式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提供信息三维浏览、标图制图、导航定位、信息加载、数据分析等网络化三维地理信息服务功能及二次开发接口,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在线三维地理信息服务。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设计
3.1 总体结构设计
本平台主要采用B/S结构,即客户端通过浏览器(Browser)访问服务器,基于门户网站实现各种功能的展示和二次开发接口调用。本平台由四个层次构成,即运行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
(1)运行支撑层
运行支撑层中包括的平台标准体系和运行环境体系两部分,贯穿于整个平台。平台标准体系包括平台数据规范、服务规范和应用规范;运行环境体系包括网络、计算机、存储备份系统、安全保密体系、环境设施和管理办法等。如图3-1所示:
图3-1 运行支撑层示意图
(2)数据层
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三维模型、元数据等。其是在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在线浏览标注和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空间化挂接等需求,按照统一技术规范进行整合处理,采用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模式,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并以“共建共享”方式实现协同服务。数据的处理、存储、编辑等由数据管理系统来实现。各级节点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与管理模式,所有数据资源在逻辑上规范一致、物理上分布,彼此互联互通。如图3-2所示:
图3-2 数据层示意图
(3)服务层
服务层是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平台门户网站、服务管理系统、在线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二次开发接口库。门户网站是共享平台的统一访问界面,提供包括认证服务、目录服务、元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接口服务、定制查询、数据发布服务、二次开发服务、地图应用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并通过交换管理系统实现统一管理。
普通用户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获得所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专业用户则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在平台地理信息上进行自身业务信息的分布式集成,快速构建业务应用系统。图3-3是总体结构中服务层的显示:
图3-3 服务层示意图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各级政府部门、专业部门和社会公众基于平台服务建立的应用系统的集合。从用户角度看,平台是一个信息服务机构,用户通过应用系统完成对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所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使用。
图3-4 应用层示意图
3.2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建设
平台涉及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的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它是在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针对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在线阅览标注等网络化服务需求,依据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经过内容提取与分层细化、模型对象化重构、符号化表现、安全保密处理等加工形成的以面向地理实体、分层细化为重要特征的政务版和公众版地理信息数据。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
维景观数据等。如图3-5所示:
图3-5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3.3 基于Skyline的地理信息共享
基于Skyline的地理空间信息的管理与发布流程如下:
TerraBuilder创建的三维地形数据库(MPT)通过TerraGate直接发布MPT,或者结合Direct Connect直连模块发布原始影像数据;本地矢量数据以及WFS和WMS通过SFS实现网络发布,最后在TerraExpolore Pro平台上加载,配置三维场景制作成FLY文件,进行IIS网络发布,以及开发定制B/S架构的应用程序,实现用户基于网络的应用与服务。图3-6是Skyline软件数据管理与发布的流程图。
图3-6 Skyline数据管理与发布流程 主要功能
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是基于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符合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服务标准,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服务组件和资源,能够保证用户既能实现地理信息的在线获取与应用,也能使用这些服务组件或资源快速建立各种专题应用系统。其具有以下功能:
4.1认证服务
通过认证服务接口的调用对用户使用各项服务的资格进行验证,以接口的形式提供认证服务,确认用户可否获得授权调用相关服务。
系统用户访问平台提供的其它服务必须携带用户身份信息,否则将无法访问。系统用户发送用户名和密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返回给系统用户一个凭证;系统用户每次访问平台的服务必须携带该凭证。认证服务可用Cookie或Http的头信息来实现。涉及保密的数据和接口需要采取IP限制,严格限定用户和用户登录的地址。
4.2目录服务
网络目录服务(Catalogue Service for Web)提供网络发布、发现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服务元数据的功能,完成将空间数据与服务的元数据注册到目录服务中以方便管理和查询。OGC CSW是行业公认的、开放的标准在线目录服务接口,提供了用于发布与访问地理空间数据、服务以及相关资源信息元数据的网络目录服务接口。OGC CSW服务访问接口支持HTTP协议,共享平台的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采取标准HTTP协议的“请求-响应”机制进行交互。
目录是根据政务人员或社会公众的业务需求,按照统一的目录体系标准,生成地理信息资源和共享专题信息资源目录,为政务人员、社会公众或应用程序提供准确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和定位服务。目录按行业、专题、地理空间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关键词、用户定义等多种方式展现。
4.3元数据服务
通过提供元数据注册,按标题、关键字、摘要、全文、空间范围、时间范围、数据类型等方式的元数据查询,元数据下载,元数据在线编辑,以及数据的图形预览等功能,方便用户准确了解数据情况。
4.4地理编码服务
通过提供基于地名地址匹配的地理编码服务功能,如地名地址信息的规范化处理、智能匹配、为匹配数据的地址化、专题数据图层生成等等,将外部的专题部门非空间数据与地名地址数据库中的信息建立关联,实现专题数据的空间定位。
4.5数据接口服务
平台提供的数据接口服务包括网络地图服务(WMS)、地图要素服务(WFS)和网络覆盖服务(WCS)等,各市县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为外部应用系统提供访问符合OGC WMS/WFS规范的空间数据访问接口,平台还将提供KML服务,使空间数据能被更加广泛的应用。平台发布的WMS/WFS/KML服务接口能支持常用的GIS平台(例如ArcGIS、SuperMap、MapInfo、MapGIS等),其WMS/WFS/KML服务接口能相互调用。
4.6数据发布服务
通过提供专题数据的发布服务功能,以支持其他部门将自身可共享的专题信息以规定的形式发布为共享数据,提供其他用户访问调用。数据发布时,要求以规定的形式(WMS、MFS等)进行,并将其数据的访问接口在平台上注册。
4.7服务注册管理服务
通过提供对于第三方服务的注册管理服务功能,支持服务的注册、查询、聚合和链接,如:服务源数据采集、服务元数据有效性检查、服务注册、服务元数据查询、服务元数据自动更新、服务状态监测、同类型服务聚合以及在线服务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等。
服务注册与反注册:对在本平台发布的服务进行注册,将需要注册的服务向一个目录服务进行登记的活动。提供与上一级节点的服务注册接口,允许管理员将市级注册的服务上传注册到省级国家级总节点。允许服务的反注册,也就是将服务从平台服务目录中删除。服务注册应支持主流GIS软件发布的空间数据服务,基于OGC CSW 规范建立。
服务审核:对注册到平台的服务进行审核验证,确保服务符合平台规范。
服务运行控制:服务状态监测,显示平台服务的运行情况,对服务的启动、停止、重启、刷新等操作。
服务聚合:平台提供客户端、Web服务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的服务聚合能力,用户可以在少编程甚至不编程的情况下,能够非常方便的在平台上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标准网络服务。也可将多个平台的服务聚合到一块后再发布成一个新的服务。
4.8二次开发接口服务
通过提供标准的二次开发接口函数,并支持在已有服务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次开发接口库的用户是专业应用系统开发人员,主要通过接口调用平台提供的基本功能。二次开发接口以支持浏览器端开发为主,需要支持现有比较成熟的开源JavaScript接口库,或设计并实现基于JavaScript的浏览器端开发接口库。随着其他浏览器端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适时设计开发相应的接口库,以支持多种应用系统的开发。
利用业务系统定制向导,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配置,如设置系统部署的服务器IP 地址、虚拟目录地址,选择通用GIS 功能(如放大、缩小、量算、查询等),在图层目录中勾选系统所需图层,即可定制属于自己的业务系统。提供各种API和接口,允许授权用户链接、引用本平台提供的地图数据服务和功能服务,进行应用系统开发。
4.9三维地图服务
三维地图服务指基于遥感影像、DEM和各类矢量数据提供具有真实地形感的、可灵活交互式的景观服务。三维地图服务包含网络地图服务(WMS)、网络要素服务(WFS)、地名地址服务、三维地形服务、三维模型服务等,向用户展示虚拟现实的三维景观。
为方便用户浏览发布的三维地图服务,平台提供专门的三维显示客户端软件的下载,并支持满足OGC规范和通用成熟软件厂商发布的二维地图服务的叠加显示。对二次开发用户,三维地图服务作为标准Web Service提供。
为提高三维地图显示和访问效率,发布的三维地图服务已按三种不同的缓存模式:完全数据缓存、部分数据缓存和按需缓存,构建了三维地图缓存。完全数据缓存是平台默认提供的三维地图发布模式,用户可快速浏览任意区域和任意比例尺下的数据。
包括:可视化浏览服务、地图标绘服务、空间查询服务、空间统计服务和空间分析服务等(如:空间量测、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日照分析、通视分析、视域分析、空间影响分析)。图4-
1、4-2分别显示的是空间量测服务与空间分析服务:
图4-1 空间量测服务 结束语
Skyline软件家族系列产品为网络和非网络环境提供了一个三维交互世界的窗口。让用户在本地或网络环境下进行基本数据生成、数据传输、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等。产品能够分离开或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用户化的特殊定制。初始化界面和在线帮助工具能够帮助用户设
定适合自己的三维世界窗口来解决特殊的商业案例。
基于Skyline软件建设的面向服务的三维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开创了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模式,通过集成的三维地理信息服务,降低了地理信息的使用门槛。平台集成了丰富的数据和功能,可以快速地为政府职能部门构建业务地理信息系统。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政府宏观决策、公共事务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资源普查与开发、环境保护与监测、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区域与城镇规划、智能交通与移动通信、防灾减灾、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领域,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决策服务,提升政府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共享能力,促进城市稳步建设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切实的测绘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局.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2009-2015)[G].北京:国家测绘局,2009.[2].陈军,蒋捷,周旭.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09:7-11.[3].彭明军,樊玮.面向服务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09,7(6):59-61.[4].王延亮,储晓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0(2):71-76.[5].徐开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2006,4(3):41-48.[6].张立朝,潘贞,王珂珂.面向服务的地理系信息系统架构研究[J].北京测绘,2008,3:5-8.[7].袁存忠.基于Skyline的福建省三维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研建.测绘通报,2009,2:54-57.
2.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二
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为基础,通过对企业的进行组织结构优化、重新梳理现有流程、以提升流程运行效率,支持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集团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一)整合资源,降低财务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集团不必在各地分子公司配置财务机构,减少集团内的重复岗位,且共享服务中心的每个员工都可以跨组织处理多个组织的业务流程,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共享中心内部,可以根据业务实时流量灵活调配人员,避免分散管理方式下的资源闲置的情况。
(二)提升财务效率,推动财务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是标准化、流程化的“数据加工厂”运作模式,通过信息化系统集成,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从而提高了财务的效率。由于很多基本财务职能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很多财务人员开始从繁琐的基础业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集团财务形成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及战略财务的专业分层,推动企业财务向管理会计转型。
(三)加强集团管控,支持集团战略发展
在集团扩张时期,建立快速复制的能力,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制度和流程,可推动下属公司业务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管理水平不断升级,提升集团整体的管控力度,为集团战略方针有效执行提供保障。
二、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要素
(一)流程制度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首先要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把有共性的、重复的、标准化的、与客户关系紧密度地的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管理,如:核算业务、付款业务等。而特殊性的、与客户关系紧密度高的、高附加值的财务活动通常不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企业在进行流程分类时应充分考虑效率和控制的平衡,寻求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点。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集团不同分子公司的流程汇集到共享服务中心要实现流程的随机分配,打破组织界限,消除人为干扰,强化集团管控,对成员企业实施监控,促进绩效改善。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平台的整体规划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非常关键因素。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要有核算、报告、资产、费用、出纳、应收、应付等共享业务。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还需完成与影像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等其他系统的对接,以实现各信息系统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达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共享服务平台搭建完成后,由前端业务人员在业务发生时即将相关信息录入系统,系统根据预设流程规则进行处理,让业务信息生成有用的财务数据,使财务工作由事后核算,向前延伸参与到业务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过程中去,以达成集团企业强化内部控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目标。
(三)组织设置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存在多种组织形式,有只为本集团内部单位提供服务的内向型组织;也有既为内部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的混合型组织;还有专门向客户提供共享服务和外包服务公司。
财务共享服务是对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的改变。传统财务是每个分子公司都要设置一个财务部门负责与本组织相关的所有财务业务,需设置会计、出纳等一系列岗位。财务共享服务则打破了组织界限,人员岗位根据集团业务类型、流程分类或会计职责功能等不同要求进行细分。如基于流程的财务共享服务组织模型,可将财务共享内部组织分为核算组、报告组、资金组等等,核算组负责整个集团所有公司的财务核算业务。
(四)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保障共享服务中心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岗位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可分为:负责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的业务管理岗,和负责具体处理业务流程任务的业务处理岗。
业务管理人员是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他们的综合素质影响到共享中心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发展创新的能力。由于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标准化程度高、工作岗位划分细特点,一方面使业务处理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小,可替代性高,工作量大,导致他们的薪资收入相对偏低;另一方面业务处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使他们的发展空间有限。这两方面原因使业务处理岗位的员工流动性大,他们的高流动性成为共享服务中心管理的一大难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应对。
(五)办公选址
把共享中心设立在哪个城市,要综合考虑集团内部因素和城市环境因素。集团对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使共享服务中心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也将会影响共享服务中心的长远发展。而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环境、基础配套设施、税收和法律制度、人力资源水平等多种因素也将影响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成效。
三、结束语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财务运作模式的全方位改变,由原来单一的财务会计衍生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的财务专业分层,通过三者有机组合,使得财务管理趋于精细化,财务效能被放大,形成了稳固的战略铁三角,从而实现集团财务的集中高效管理。
参考文献
3.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三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者;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32-03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体内容、以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二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建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完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1]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领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教育部关于国家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基本服务对象,最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普及共享。[3]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开放课程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优质+共享”是其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要素。那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形式对学习者来说是优质和具有吸引力的呢?首先,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东西,那无疑会失去吸引力与生命力,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要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其次,提供的资源必须是丰富的,能够覆盖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第三,资源的展现体现层次性,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弹性与张力。
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共享”作为最基本的特征和要素,首先资源必须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习者教与学的需求。告诉教师怎么教、教些什么,了解到国内一流高校的教学情况。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必要的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同时还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与组织,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各类资源。还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本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包括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基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必要资源与核心资源,直接体现和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拓展资源是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多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各环节,贯穿和支持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资源要求见表1。[4]
二、以应用为导向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想在国家精品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实属不易,因为只有少数课程可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应用与实践。我校于2006年7月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27位教授领衔建设27门课程,其建设目标应是申报需要的应急之策。这些课程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程资源,基本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架构。但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例如课程资源量不足、缺少互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
2008年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开始转变,建设目标变成“为教学服务”。当年12月立项建设了21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通知中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互动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经过1年多的建设,课程的网络资源初具规模,很多课程利用精品课程软件的师生互动功能在公告、答疑、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2010年4月对此次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验收,“互动教学”作为重要验收指标。根据南京易学软件公司精品课程互动教学平台中的公告、答疑、作业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有10门课程通过本次验收,其中《遗传学》、《学前教育课程论》由于师生互动次数多,效果好,获得了优秀等次,而对于师生互动次数少,或缺乏互动教学平台的课程验收不予通过。
建设目标的转向,也为我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遴选中,我校的《植物生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生物学教学论》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持续不断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我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丰富化与立体化、互动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但这种目标转向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将精品课程建设立足于教学服务功能的发挥,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我校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任选课程是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精品课程的应用导向为目标”建设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先后立项建设三批共49门通识课程。这49门课程在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作业,公告、答疑、师生互动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共选修课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不谋而合。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endprint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必须践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倡导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习者为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建设过程中要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益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1.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发生了转变,从服务教师到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服务对象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师权威理念的革新,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对大学精神的宣扬,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有学者提出精品课程的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关注学习者,并有效地在讨论区组织讨论;其次是学生登录精品课程讨论区并真正参与到讨论的次数和频率(广度),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深度);最后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效果要以学习者评价为主体,要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认同与肯定,并让他们觉得颇有收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最终用户是学习者,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最主要的是看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每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都要力争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习者欢迎的课程。[5]坚持以学习者受益为原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评价的应有之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劣”应主要看学习者是否最终受益。
2.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授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参与度与主动性直接决定教育影响的作用与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大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寻找信息、组织材料,怎样进一步延伸阅读,如何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找出答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利用网络实施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信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和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教学的地理空间发生了改变,由教室转移到网络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讲授转变为线上讲解、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讨论交流、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视频教学录像要引导教师改变目前采用的40~50分钟的讲授性教学,尝试使用10~20分钟为片段组成的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将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有机融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要给教师提供理念、资源、方法上的借鉴和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探寻答案;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合作学习,可与教师、其他学者进行交流、探讨,最终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澳大利亚学者泰勒教授通过长期对网上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程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经常访问课程讨论区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的成绩优于访问次数少的学生。[6]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而作为此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大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名师名课,高效地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精品课程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理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本”。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只有存在于每位学习者的心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逐渐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厅[2012]2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2.
[5]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9.
[6]James Taylor,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The Workers,The Lurkers and Shirkers,China Distance Education,2000(19):37.
[7]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译.教育科学的资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1.
4.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四
青岛啤酒 是国内较早引进、实施BSC的国企之一。从到,在十年的磨合运转中,围绕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构建起一整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并凝练起积极进取的团队合作意识、雷厉风行的战略执行力和步调一致的组织凝聚力。
其中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变革是实现“战略中心型组织”的两项关键驱动要素。
首先,以价值链为核心整合组织架构。,青啤内部发动“第二次管理革命”,在市场导向的总目标下,取消了运行近6年的事业部制,将八大事业部改造为七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营销公司”,将工厂和销售的责任与利润捆绑在一起形成价值链,同时将总部各部门职能办公室回归到价值链指向上。紧接着 通过成立“营销中心”与“制造中心”两个专业化运营平台,重新打造一个“结构一体化、资源集约化、分工专业化、执行一致性”的新型组织体系。
其次,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变革。青啤把引进BSC的20称为“HR基础年”,从管理架构、制度、流程、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进行基础性建设,搭建起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础框架。青啤还与美国A-B公司达成协议,长期进行最佳实践经验交流,通过“标杆管理”,学习引进国际名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经验。在学习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构建了以能力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基于岗位价值的薪酬管理体系。青啤还借助 BSC的导入建立起基于战略目标导向、聚焦和整合的绩效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和职能逐渐转变为“专家”和“业务伙伴”,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业务运营价值链。
纵观近十年来青啤组织变革历程,其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架构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间强调专业化和技术性的单维度职能式架构,调整到 间充分考虑制造与营销两大业务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差异化要求的“一横两纵”矩阵式架构。直至以后逐渐建立起基于 “战略目标导向、三级职能定位”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总部侧重于战略目标导向 ,两大中心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紧密聚焦对接核心业务,基层业务单元通过专业化管理为业务运营及一线员工提供贴身服务。这样,一整套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战略变革推动者、业务合作伙伴、职能模块专家和员工代言人的多重角色定位及要求。
除了进行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变革外,青啤HRM还围绕“战略中心型组织”的要求确定了使命和愿景:以“机制激活人力资源,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为使命,以使青啤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最佳雇主”为愿景。基于此种使命和愿景,青啤构建了核心人才库、多元化激励和科学约束机制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5.HR如何做好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篇五
1.HR如何做好企业招聘的人才选拔?
2.企业如何做好核心人才的管理
3.企业HR如何做好这些工作
4.HR如何做好绩效目标
5.企业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6.HR识别人才的办法
7.HR人才选择智慧
8.HR如何做好企业培训?
9.HR如何鉴别人才?
6.HR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篇六
HR学习: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字: 学习型组织 战略 组织建设
更多 我要投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社会前进的巨轮不断地跨越过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事物总是日新月异。学历只能代表过去,资历只能代表现在,而惟有学习力才能代表未来。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个人,只有持续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未来的竞争不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竞争,而是一个团队与另外一个团队竞争。苹果公司的成功,得益于乔布斯天才般的构思和人本主义内涵的产品与运营,但是没有苹果公司顶级设计师团队,即使有再伟大的战略构想也是难以实现。时代发展的趋势表明: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个性,只有密切的团队合作才能催生伟大的创举。
构建学习型组织对于企业是非常有必要,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实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企业把“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未把这个目标放在战略高度去真正的贯彻践行。有的企业号召员工多学习(如每月读一本书),这种举动本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知识共享、合作学习与团队智力开发,没有将个人学习力转化为团队学习力。还有一些企业只是把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当作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的学习效果,没有把组织所学体现在工作推进上、行业形象上、组织成长上和员工发展上。如上所述就是大多数企业的现状,正是由于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创新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构建学习型组织势在必行,并且应当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如何打造一个有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和完善学习型组织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促进干部员工以行业共同价值观为指导,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岗位、团队学习、提升素质,学以致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推动企业全面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更多的企业能够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学习型组织,抓住当前企业发展转型的契机,以提高组织的综合实力。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努力全面成长,致力于建设一个有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品质品位、现代流通的企业组织;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氛围。学习型组织建设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员工在组织的大环境下,建立个人发展愿景,培养积极乐观、健康阳光的心智模式,努力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倡导员工团队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充分发掘、发展人的个体潜能、团队力量,从而推动组织全面成长。
学以致用的原则。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开展,反对形式主义的学习,反对漫无目标的学习,减少偏离组织需求方向的无益学习,要求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以学习的方法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创新发展的原则。学习型组织建设必须以促进组织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学习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学习的办法促进发展,以学习的办法推进组织改革创新。学习是改革创新的原动力,学习是改革创新的基本方法,而创新是组织不断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要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学习-创新-探索-发展”的发展模式。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领导和指导,特成立学习型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组 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学习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组成。
三、总体目标和主要着力点
通过建设团队学习、有效沟通、知识共享、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氛围,拓展学习的平台,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体干部员工持续学习、团队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力”,不断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修养、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有效发掘员工个人和企业组织适应变化、持续成长的生命力源泉和创造性活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管理层次扁平化。在学习型组织中,弱化各种等级制度,倡导伙伴关系,不断提升组织效率。运行突破四重界限,实现组织管理无边界。四重界限即:单位内部小环境与外部社会大环境的界限,领导层与员工层间的沟通界限,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界限。
企业内部咨询化。整个组织就像一个咨询机构,员工之间彼此询问、学习,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不断提升整体效能。员工思维开放化。培养全员科学思维方式,用系统思考来克服主观的、片面的思维,以创新思维来代替静止的、僵化的思维,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性。
四、推进方案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为了切实取得实效,必须整体谋划,分布推进,不断深化,稳健提升。按照学习型组织创建实施纲要要求,按照以下环节扎实推进,持续开展:
(一)理念导入阶段
明确学习型组织是什么、理解它的基本特质和理论内涵、基本方法和步骤。促使强化理解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主要方法包括:
1、开展对《第五项修炼》及相关材料的阅读与讨论;
2、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普及性的概念培训;
3、组织到学习型组织建设较好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观摩,加强感性认识。
(二)引导员工自我超越阶段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要求个人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实现目标,自我超越。组织群体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植根于每一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主要方法包括: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单位和部门中的自我定位、发展愿景和短期工作目标,引导员工自我觉醒;
2、开展拓展训练等超越挑战活动,激发员工对自我潜能的认识,增强自我信心,重新认识自我;
3、协助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重新定位愿景与目标,发掘员工潜在动力;
4、系统规划员工职位、职称、技能发展通道,为员工发展提供组织机制保障。
(三)引导员工改善心智
培训引导员工如何审视自己,如何了解世界,采取何种假设、图象、印象认识事物,培养员工如何以开放的心灵容纳世界、认识事物,教育员工形成感恩、包容、善念、快乐的健康心智。
1、继续深入开展员工感恩教育活动。
2、借助外脑,逐步开展员工的包容、善念、快乐主题教育。教育员工包容他人的失败,营造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包容同事工作上的失误,并予以支持和帮助;包容同事的缺点,营造良好团队氛围;包容工作观念上的异议,并善于吸取其中宝贵意见。教导员工修炼善念,摒弃小人之心;修炼善言,不以恶语相加,修炼善行,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引导员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工作。通过多种健康积极的心智模式导入,最大限度的凝聚全体员工的精力和智慧,集思广益、群力群策,促进组织的健康成长。
(四)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真正值得长期献身的目标以及不断学习与创造的动力。形成共同愿景,组织成员就会对组织产生归属感,成为有良好默契的工作伙伴。共同愿景即长期发展目标,共同愿景就是努力全面成长,建立一个负有社会责任、创造价值、品质品位、现代流通的团队。共同愿景的建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容之一,需要企业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地进行宣贯。
(五)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之系列举措
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方法多种多样,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创建各种推进方式,成立学习型团队,综合办、专卖办、营销部为既定学习团队,同时要结合业务工作开展、QC小组活动组建2个以上跨部门、跨职能的学习型团队,赋予特定的学习和研究课题。
1、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机制。
根据人力资源状况、岗位需求和人岗匹配状况,制定科学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先进性和全面性。同时培训开展层面要广泛。主要分为几个类型:开拓视野型:组织到先进地区观摩,感受时代气息;组织到现代化企业参观,了解科技发展等。改善心智型:如感恩教育、团队训练、智慧人生教育、拓展训练以及团队集体活动等。理论政策型:如时事教育、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企业制度、党政工团教育等。企业管理型:如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等。技术技能型:如财务专业、信息化、专卖、营销岗位技能、特有工种职业资格等培训。
2、积极推进QC品质改善活动。
进一步加大QC活动的培训普及面,让大多数员工明确QC活动的重要意义,掌握QC活动的操作流程和科学工具,开展管理、技术与服务等各个层面的QC品质改善活动,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QC成果发布,让品质管理体现到每一个角落。
3、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员工个人的潜能。制定合理化建议活动方案,明确合理化建议的范围、途径和方法,组织合理化建议方案的可行性评价与实施效果的评价,以及成果发布与激励措施等。
4、开展员工读书活动。
针对全体在岗员工开展针对性的读书活动。书籍范围要和组织发展需求关联,要和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主要方向为:管理经营类书籍、专业技术类书籍等。
读书要求:每人每年至少读一本书,至少提交一篇读书心得,字数不得少于500字;学习办公室负责每月收集3-5篇质量好的学习心得,积极向公司网站和相关专栏投稿。
5、开展以部门、机构为单元的专项课题调研活动。针对部门、机构职能范围内的有关问题,组织课题组,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实施现场调研,务实工作作风,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技术瓶颈。
6、重点管理项目的集体攻关。
每年确立不少于2个以上的管理项目活动,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开展管理项目时,可以根据需要抽调不同部门的员工,组建跨部门临时团队,以项目培训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促进项目建设,真正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7、积极参加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活动。
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是员工提高岗位专业水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员工在比赛中获得成就和认可,又可以得到进步和提高,有助于进一步形成赶超帮带的团队学习氛围。
8、积极参加讲坛活动。
组织和引导员工积极参加讲坛活动,同时要求内容需健康积极,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符合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9、坚持常态学习制度。
坚持和完善县局常态化学习实施方案,坚持一周一学习、一月一考试、一月一研讨。如基本的信息化应用,行业的规章制度,基本的从业道德、从业准则,企业文化,员工行为规范准则等。
五、相关要求
(一)短期与长远相结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既要讲战略,也要讲战术。两者要紧密结合,不能鼠目寸光,更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二)形式与务实相结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既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明确的创建计划以及必要的宣传载体,更要有实际的学习效果,要具体体现在工作推进上、行业形象上、组织成长上、员工发展上,从而推动组织全面发展。
(三)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既要努力培养干部员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习惯,也要倡导相互交流、知识共享、合作学习与团队智力开发,将个人学习力转化为团队学习力。倡导员工团队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充分发掘、发展人的个体潜能和团队力量。
7.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七
1 财务共享服务的含义
近年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正日益成为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据国际财务服务共享管理协会(IFSS)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式或分散式管理,而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整合,实现标准化和精简化的财务处理流程。财务共享服务的本质就是对原有单独处理财务业务的机构进行调整和整合,按照标准化的规范流程,将各自分散的相同的业务职能集中到一个中心机构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水平的目的,而新成立的统一处理业务的独立机构就称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是指大型集团企业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以专业化分工理论、流程再造理论、企业集团理论和信息化管控理论为基础,通过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变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将各分支机构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做账、审核等重复性会计工作集中处理,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财务管控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财务管控水平和基础平台建设的全面提升,变分散化经营为集中化经营,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提高各分支机构及部门的工作主动性。共享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利润中心,向其他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报酬,以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赢利能力的目的。
2 财务共享服务的方式
2.1 基本方式
这种方式是财务共享的初级方式,主要是对企业集团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集中处理,通常不割裂企业集团内部的运营权与决策权。在基本方式下,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采用基本方式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向集团内部客户提供会计审核、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等基础性的业务,而客户本身只能被动接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没有选择余地,两者之间缺乏互动性。目前,大型企业集团都强制性地要求将那些易于集中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业务由各分支机构交由集中机构或者总部进行集中处理,虽然看起来这并不是名义上真正的共享服务,但实际已具备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初级方式和功能。
2.2 市场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市场机制,企业内部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得到分离,承接财务服务的客户已拥有了决策权,可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进行选择,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处理各种业务时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灵活程度更高,除根据确定好的流程与标准给客户提供服务之外,在提升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向客户收取比基本方式更加高的费用,以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市场竞争力。
2.3 竞争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企业集团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替代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集团内部客户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选择权。如果客户对某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不满意,则可以按照市场竞争的要求在集团内部重新选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因此,在竞争方式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价也更加偏向采用市场化的价格体系,而不仅仅考虑成本等因素。据了解,目前大部分跨国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都采用这种竞争方式,可以在控制成本和信息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4 独立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除了向企业集团内部的固有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之外,还可以作为单独的市场主体,为企业外部客户提供专业性、技术性服务,可以与市场上其他企业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展开竞争,并采用市场化的收费方式。因此,这种方式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从简单的财务服务中心转变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点,需要不断地提升服务能力,以便吸引新客户、维护好老客户,更好地创造利润和收入。但是,这种方式下,容易出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度强调利润目标而忽视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战略的问题,需要企业集团通过加强监管、增加控制力度等方式予以纠正。
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电网企业的积极作用
3.1 有利于提升决策支撑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将日常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决策工作相分离,通过共享服务集中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电网企业集团总部对于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企业集团的会计集中核算水平,大幅提升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撑能力。
3.2 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将下属企业的所有资金结算都由集中到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部门集中办理,实现企业所有费用和票据都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审核,这样可有效地遏制集团下属企业为了本部门利益,不计成本随意支出、大手大脚花钱的不良习惯,从而降低业务成本和费用支出,有效地降低电网企业运营成本,也有利于减少资金被挪用或被贪污的可能性,保证电网企业集团的资金安全。
3.3 有利于实现财务职能转型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电网企业集团实施共享服务模式,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可以进一步优化财务人力资源配置,规范会计核算处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使财务部门从注重日常核算业务向深化财务管理方向转变,为企业运营与发展提供更大的分析、研究与决策支持能力,发挥财务部门统筹调配资源的重要作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深化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加强财务集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会计信息从定期编报向实时生成、从合并汇总向分析诊断、从核算反映向业务监控转型,能够为电网企业提高财务集约化水平,实现财务职能向优化管理、决策支持方向转型,深入推进财务精益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有利于提高电网公司核心竞争力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随着电网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使企业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提升,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与此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上,而将其他的辅助、日常的财务核算功能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从而更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再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可以独立地为其他公司提供有偿的财务服务,为电网企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财务共享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电网企业财务人员提供阶梯型、层次化的良性成长通道。一方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电网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既要求财务人员掌握综合全面的知识,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市场营销、绩效考核、基本建设、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平衡业务单位、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的日常财务核算业务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使原来从事这些业务的人员工作任务得到释放,有利于财务人员从烦琐的日常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积极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水平进行转型,进一步提高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4 电网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途径
4.1 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
电网企业要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应首先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根据国内外大型集团公司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经验,结合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我们认为,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包括会计核算、资金支付、报表编制和会计资料管理等;二是财务数据管理,主要进行财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多维度分析和预警,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三是财会人才培养,主要培养集团系统财务人员,将新进财务人员通过共享服务中心锻炼后,输出到各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应定位于为电网企业集团财务工作提供日常性、事务性财务服务的组织,应主要从事企业集团日常财务核算、报告和分析活动,执行标准的业务流程,主要业务活动包括日常财务核算,财务数据分析,编制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等工作。
4.2 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作为企业组织工作的基本框架,是流程安排的基础。因此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公司应在确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基础上,细化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和职责体系,结合公司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流程划分和部门职责界定,综合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我们认为,电网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架构主要涉及财务管理的制度设计、流程调整和监督检查等三方面内容。首先,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伊始,应根据电网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对其组织架构进行分析和选择,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营方式,选择采取基本方式、市场方式、竞争方式或独立方式。其次,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根据市场的发展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要求,对其职能和模式进行组织架构层面的调整。最后,在稳定经营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架构中,对不相容职务和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等重要岗位加大日常控制监督的力度。
4.3 建立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
将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也是财务集约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电网企业集团总部制订财务共享模式下适用于整个集团的财务标准业务规范,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制度规范基础。其次,对财务流程进行重新设定,财务流程的再造需要实现财务数据业务化、财务流程模块化和财务数据的全程共享。财务流程的再造容易引发企业组织内部的权力竞争,形成对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重大阻力,这需要电网企业集团总部管理层具备优秀的管控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再次,要加强各分(子)公司的培训学习,使相关财务组织的员工全面掌握新的标准和流程,并对各分(子)公司落实执行财务标准化的工作要给予持续的监督。
4.4 发挥信息系统的支撑支持作用
从目前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来看,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必须配备的支撑手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人员、业务的集中处理,包括资金结算、集中核算、单据传递、业务协同等均需要电子化处理。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人工手段是无法满足中心正常运作需要的。因此,建设科学的会计信息管理平台,提升电网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可以为进一步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用提出良好的支持作用。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添加数据分析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加载、数据挖掘等数据库技术,为企业集团定制相关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图表,并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提升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利用能力,为企业集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中,需专门梳理共享服务中心业务需求,明确业务处理流程、统一业务处理标准,提前做好信息处理功能开发,重点是优化会计科目体系、统一核算标准、开发远程报销审批功能等,利用银企联通推进资金集中结算,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
[3]朱琳琳,王芳.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要点浅析[J].商业会计,2013(3).
[4]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8.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篇八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逐步发展,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逐步成为我们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国家电网SG186工程,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SG—ERP,其中都把人力资源作为关键,本文将会着重来对SG—ERP中的HR模块的建设和应用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SG;ERP;HR模块;建设和应用
一、电力企业的SG-ERP发展
1.关于SG186
SG是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的简称SGCC的前两个字母;1是建设我国电力企业平台;8是按照国家电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思路,以公司信息为主要的平台,然后在公司总部和公司系统建物资管理、项目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6是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技术研究、管理调控、人才队伍和评价考核等体系。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在全系统实施“SG186工程”的规划,这个规划有四个大的目标一是实现上下工作信息的通畅性和数据的共享性,二是能够使公司的信息平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集成化、贯通化;三是要求公司适应新型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公司的八大业务进行有效地管理活动,并且提升各部门人员的业务的管理能力;四是建立健全公司内的信息保障,能够让公司健康、快速、有序、可持续发展;五是全面建设信息化平台,把企业逐步引向信息化建设,并把电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2.关于SG—ERP
我们都知道对于这个SG186规划仅仅是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我们也会不断对我们的体系进行下一步的优化工作,虽然SG186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在“十二五”期间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三集五大”纳入了原来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之中,主要包括的是人财物集约化、人财物来支撑上层应用系统和对于大营销、大规划、大运行、大建设、大检修等五个方面的建设。所以将原来的SG186升级为SG—ERP。
SG—ERP是在主要的总体框架之上对于现有的平台进行集中工作,并对业务的各个流程进行相应的融合并进行最优化
决策。
二、SG-ERP中的HR模块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主要是将企业的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并形成有效地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整合企业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和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HR就是本系统中的人力资源部分。
HR是整个SG-ERP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地建设和实施管理。所谓的人力资源是指具有劳动能力,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所有的人员。人力资源主要是由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资源,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社会团体和组织中的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人力的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人力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我们所要制定的目标;能够使人尽其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化、简单化和最优化。
随着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企业将会面临着更加重要的竞争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的ERP人力资源系统能够有效的通过整合人力资源信息及时准确的反馈来实现公司的最优发展。
三、SG-ERP中的HR模块的建设
1.人力资源建设的作用和规则
1.1 SG-ERP中的HR模块主要的作用
SG-ERP中的HR模块实现了企业内的人力资源数据的共享,数据管理标准化和人事工作管理的规范化,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其主要的建设作用和规则,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的控制和规范,主要的控制方面包括控制机构的编制、控制用工总量、规范员工的基础信息和规范薪酬的分配秩序,这样才能够有效建立人力资源平台。
通过我们的ERP系统能够有效将单一的管理、工资核算等问题提升到人力资源的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高度,能够最大限度的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1.2 SG-ERP中的HR模块的目标
在ERP系统中我们要形成四个方面的管理目标,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二是对于人力的管理的资源应用和发现;三是把人员的管理作为我们人才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四是要对我们所管理的人力资源进行相应的评估和规划。
1.3 SG-ERP中的HR模块主要规则
在ERP中的HR模块要发挥最好的作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一是岗位要以机构为依据,根据岗位进行相应的人员的确定和配置;二是对岗位中的员工有效地管理工作;三是工资要根据岗位的作用和工作量进行制定;四是所有的岗位要协同工作,互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任务。
1.4 SG-ERP中的HR模块的建设特征
要想对HR模块进行有效地建设不能仅仅单一的建设本模块,而是应该与ERP系统中其余的模块进行有效地融合,建设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二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有效地集成,促进人力资源角色的转变工作;三是要对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帮助内部进行资源的互换和利用;四是协调人力资源,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才战略计划,实现人力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四、SG-ERP中的HR模块的应用
4.1 我们在建设人力资源平台的时候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体系,确保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各成员的各项技能充分发挥并调动其积极性。再就是对人力资源的业务管理的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人力资源的动向,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4.2 建立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体系,适当的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根据其工作量和工作的岗位制定相应的薪酬。还要给予工作人员的一定的自由,在其职责范围内的内容要给予监督工作,如果行为超出了其职责范围要及时制止并与薪酬绩效工资挂钩。
4.3 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创造学习的氛围,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并且还应该开展相应的活动让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之中,让他们找到归属感。
4.4 加强团队建设,加强领导的领导能力,完善各项制度,让制度成为我们在ERP-HR建设中的紧箍咒,让所有的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人才并能够实现吸引人才的目的。
4.5 在工作中对于EPR中HR模块的推广需要分为准备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人员培训选拔阶段、数据测试运行阶段和数据更新运行阶段等五个阶段,只有充分把握这五个阶段才能够使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推广,并有效地运行。
4.6 加快组织的构架、制度等的建设。采用新型的系统之后必定会有许多原来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进行相应的转型工作,迅速完善人力资源利用的漏洞,让我们的企业更加快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人才和技术,所以在进行ERP系统推广的时候要对HR模块进行相应的侧重,只有人才的集中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只有相应的制度、流程和薪酬等方面的配套完善才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在建设的路上电力企业还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王奔,SG-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建设方案[J].电力信息化2011(10)
[2]卞建玲,曹晓洁,夏颖,大型企业集团ERP-HR集中部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26期
【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推荐阅读:
共享财务服务07-13
财务共享服务四大案例09-02
聚焦人力资源共享服务07-22
阳光保险财务共享中心10-03
建设网约停车共享平台,缓解停车难10-05
推行镇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10-25
共享?共享!作文1000字10-16
共享与自律作文06-27
共享单车调查方案06-30
和姐妹们共享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