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之亲情散文

2024-09-03

清明时节之亲情散文(共10篇)

1.清明时节之亲情散文 篇一

清明时节的优美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听风听雨过清明”。多雨的清明时节,连续有几天晴好的天气是难得的。日丽风和,花香鸟语,野外,不时响起阵阵鞭炮声。做清明的人处处可见,提篮携幼,三五成群,或行走在田头地畔,或祭拜于先人墓前……一派春日特有的景象。

“清明大似年”。作为传统节日,清明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我们心底有着浓重的清明情结。这情结当源于以祭祖扫墓为重点的清明节俗吧。祭祖扫墓,古已有之,由来不去细究。宋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湖北民谚:“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清明祭扫,不限定在清明当天,民间有“清明朝祖,前三后四”之说。如今,人们大都是在临近清明节之前的一些日子里(寒食除外)做清明祭奠先人。清明有几种做法。做大清明,是同一个宗族的人在一块做,规模大,热闹自不必说,但不易组织,并不多见;各家做各家的小清明,方便省事,但难免冷清;同一个宗族的一个分支几家或十几家,在一块做不大不小的清明最合适,这种做法,我们村里人说是小股里做清明。小股里做清明,热闹且易组织,所以流行。几家或十几家在一块上坟山,挂纸烧钱,培修坟墓,别具意味。祭扫归来,还要聚在一起喝清明酒、吃饭、谈家族的事。每年每家出点钱,轮流操办酒席,摆上好几桌,热热闹闹,尽兴方散。

清明祭扫对许多城里人而言,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们可在乡野祭祖扫墓的.当儿踏青赏春,将自己久困于高楼的身心放归自然。踏青跟清明时节粘连到一块是必然的。据传,古人早先是以农历二月二为踏青节的,后来,由于清明时节正值一春春意最浓的时候,野地一片灿烂芬芳,此时出外祭扫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于是,渐渐地,踏青便成为清明的一个节俗了。古人似乎非常看重踏青,或者说非常喜欢踏青。《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日,都市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市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宋人踏青的热闹可谓空前,亦可谓绝后了吧?这种踏青游乐的盛况,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也有逼真的描绘。遍野的踏青的人群中,少男少女们自当不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明媚的春光里,万物昭苏,踏青的少男少女才子佳人们,难免春心萌动,生发一些情爱小插曲来。“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踏青是清明时节除祭祖扫墓之外的重要节俗,这一节俗还应包括农历三月三的修禊在内。三月三也是民间传统的一个节日,许多地方称其为鬼节。古人曾定三月三为上巳节,这一天,人们到水边踏青嬉游,以消除不祥,称为“修禊”。著名的兰亭修禊,就是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事。杜甫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古人清明时节踏青游春,三月三也是一个高潮。今春,清明节正好和三月三相遇在同一天,都说,这是多年难遇一回的。

2.清明时节雨散文鉴赏 篇二

清明时节,常忆起杜牧的杏花春雨。丝丝又柔柔,纷纷而下,牧童、垂柳、老牛以及那“行人”……洋洋洒洒好一幅水墨丹青画!

近日的一场春雨,让清明这个节气变得更有意境。

北方的第一场春雨,依旧清冷,行人纷纷穿上了棉衣御寒。但总有人默默地收起了伞具,任雨丝轻柔的穿过发梢,滴落到衣衫……我便是其中一个。没有被春雨淋过的人,永远体味不到春雨带来的欢欣。那密密的雨丝,像针尖、似牛毛,斜斜的坠落,偶然有几簇落在唇边,仿若棉花糖一般瞬间弥散开来,转瞬又了无踪迹,留给人无限遐想。我总觉得这丝丝细雨里,和着樱花的芳香,桃花的甘甜。雨中待久了,难免打湿衣裳,但这种清冷,不同于秋雨的冷冽。春雨,总是略带柔情的,清冷中使人精神一振,尽是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憧憬!

村外的桃花已开数日,桃树上方的空气仿佛都被花儿浸染成了红色,一片片迷蒙,树下落红满地,不知是过了花期还是被春雨催落的.?园外,是主人筑起的篱笆墙,湿漉漉的。旁边的空地长满了夫子草,浓密的叶子在沾上雨珠后,一片白蒙蒙,待到雨停,这些叶子好似被洗去了积攒多日的灰尘,绿葱葱、娇嫩欲滴。昔日的玉米地,主人栽上了桃树苗,一棵棵不及小指粗的桃苗却开出了花朵。我惊讶于这小小的树苗需积聚多久的养分才能开出小花?有些细脆的苗儿甚至只开了一朵!我怜惜的看着它们,毕竟,它们都太小了,说不定哪一刻就掉落在泥土里,被深深埋葬。但它们也是幸运的,在最美的季节,绽放了最美的自己!这是生命的凯歌,更是春天的力量!

3.清明时节雨纷纷散文 篇三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将至之时,这天地万物已然领略了春山如笑,明媚中的暖意亦是融了冰雪,泯了寒气。“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总偏是遇上“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这粼粼万丝沉入朦胧天地,竟是读不出一毫的烦心,倒是微凉成的气候蕴在春日里,溢出一方风清人静,落雨歇在翠绿之上,静默倒也不乏气氛。

清明、端午、中秋或是其它独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统日子,于我,都是信仰所在,至于清明更是多分敬意。在我的记忆里,清明是祭奠和缅怀先人的日子,感恩他们赐予的生命,安抚他们曾经的不幸,重温他们当年的幸福,走这一生,轰轰烈烈,平平淡淡都成了回忆的一抹,耀眼或灰暗,归尘归土,倒是不惧前方。可是啊,生命的神奇在于延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万世人间,万次轮回,亦未曾腐朽。“草色入帘青”,再不是几月前的枯黄。按照每年的惯例 我随着父母去给先人扫墓,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她的儿女们,这确为常见,我耳边依旧有隐隐的哭声,思念化成伤悲也自是常事,只是这老人脸上未曾改变的一抹微笑,成为了那刻我眼中最美的风景,她的儿女也是一样,舒心的笑容在阴雨下竟是有着阳光的温暖,依稀听得见,老人是来看前几年去世的老伴的,老人抚着碑,说着家常,平平淡淡的生活琐事那般真实美好 ,不觉间我竟是带上了一样的笑,儿女在旁应和,其乐融融,雨声渐大,我的视线朦胧了,耳畔也模糊了……

这个世界多美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清明,踏青,一切都自然而和谐,伴着细雨又如何呢,不过就是多了一朵在头顶盛开的花而已,如此,外面早已是另一个天地了,“雾里看花”岂能不是另一种美?若非如此,哪里见得到雨水滴落进绿叶上,开出一瞬的美丽?哪里听得见风停在水面上,奏出不歇的空灵?

4.清明时节祭英烈散文 篇四

小学时在老家乡下读书,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里都要组织师生们为村子里的烈士陵园去扫墓。每次去扫墓,学校里都要事先制作好几个五彩斑斓的大花圈,还要为每个学生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和白纸剪成的大白花,敲锣打鼓,庄严肃穆。

每次去扫墓时,我们都得听村子里几位文化老者详细的为大家讲解先烈们的悲壮事迹。如今虽然已经离开了学校,可我还清楚的记得几位老者的讲解,还是在1946年,一支上百人的小部队在村子里与敌重兵相遇发生激战,以张孝模为首的七位游击队员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牺牲。几位烈士牺牲后,当地群众简单地为他们进行了安葬。直到1986年,乡政府才为烈士们修建了一个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烈士陵园。

这样一来,每年的清明节,我们村子里方圆几里路开外的学生都会在这天统一相约好来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烈们敬献花圈,祭奠哀悼!

在一声声聒耳的爆竹声和锣鼓声中,几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就为烈士们焚烧纸钱敬献花圈。一位领头的老师还会边打着拍子边为我们领唱那首经典的红色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随着一位领唱老师的口令,所有在场的全体师生都会跟着唱起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每次当大家那铿锵有力地歌声唱响,那一张张小嘴巴就会随着歌声调子的起落而一张一合激昂奋进。唱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过后还要唱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也因此,受先烈们的影响,我自小就有一种爱国情怀,更对为保卫我们家乡和平的这几位烈士心怀敬仰!

每次唱完歌曲后,这才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先烈们鞠躬行礼,静立默哀!

只是每年向先烈们敬献一次花圈,就会使我们幼小的心灵对祖国更加深一次憧憬和祝愿。这不,去年政府还特意拨款将村子里的烈士陵园作了翻新。并为每一位烈士的坟包前立了精致豪华的大理石墓碑,上面雕刻着每一位革命英灵的名字和简介。四周还修筑了豪华大气的围墙,一副深褐色铁门熠熠生辉,门楼两边的围墙左右分别写着“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八个鲜红的大字。和昔日的陵园相比,显得更加庄严气派。

时至今日,我早已经出学步入社会,但每年的清明节,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学生时代为先烈们扫墓的情景;家乡学校每年清明节纪念先烈们的习惯也依然在延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忽视,那种对先烈们追思的心情反而愈加深厚而高远。

又到香椿飘香时

小时候在乡下,每到开春的三四月间,当一些姹紫嫣红的花儿刚刚开败,那一颗颗挺拔的红椿树就不知不觉的怒出了新绿。在这青黄不接的季节,香椿可是老家人餐桌上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

记得小时候,家里贫穷,孩子又多。尤其在吃嘴上,总是感觉饥肠辘辘。别说吃到什么新鲜的时令蔬菜,就连粗茶淡饭的吃食都没有多余。当每年的椿树开始发芽时,父亲就爬到树杈上为我们扳香椿,用一个长竹竿绑着把镰刀,只需对着新出的椿芽一撸,一朵朵紫绿色的香椿芽子就纷纷掉落下来了,我和妹妹常提着个竹篓子在树底下捡。时常不等树丫发出新芽,就又开始采摘第二次了,之所以,这样一茬茬的扳,每茬新出的椿芽都是嫩嫩的绿绿的。直到了端午节前后,餐桌上还依然能见到香椿的踪影。

我们每次采摘香椿回来,母亲总能做出许多的美味,过去人们粮食短缺,玉米糊糊便成了餐桌上的主打。经常喝玉米糊糊,这自然少不了下饭菜。母亲就把我们采摘回来的香椿洗净后用来清炒,每次都炒一大盘,可还是不够我们下饭,被一大家人几筷子就消灭光了。除了清炒,母亲还会用香椿来拌豆腐和炒鸡蛋。当然,这需家里来客人时我们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有时母亲心情好时,就会给我们改善下生活,用香椿炒鸡蛋来做馅料,给我们包饺子包包子。在过去那缺吃少穿的年月里,能吃上顿香椿饺子可是件相当奢侈的事情,每次不等饺子出锅,就被满屋子氤氲着的浓浓的香椿味儿刺激着味蕾,每每此刻,我和妹妹也总是迫不及待的围在灶台边转圈圈……

在香椿最为旺盛的时节,往往一时半会的还吃不完,母亲就把新鲜的香椿经过脱水,晒成香椿干,这样一来。即使保存个一年半载也不会变质。当在没有香椿的时节里,每到想吃香椿时,只需用开水稍微一烫软便可以用来烹制菜肴了。而且也不用担心香椿变质。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上早已经今非昔比了,可每到香椿发芽的季节,父亲还是不忘扳一些香椿来,让母亲晒干,托人给我们捎到城里。因此,在我们家的餐桌上,逢年过节的,时不时的就会有香椿的出现。

5.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优美散文 篇五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纷纷洒洒,习惯了在清明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一个大晴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籍。

阴雨,破败的路面。一座山,有着无数的灵魂休眠着。这座山是那样的苍老,它们讲述着沦丧的过往。山中的灵魂和这座山是一体的,当山倒下,灵魂也灰飞烟灭,看着山上,突起的一个个小山包,那种感觉正如缱绻的忧伤,山山水水,最终东流。

看,那坟前开满的.是不是丁香花?

“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泪,惯性般的滑落。今天,不寻常的日子,让已经遗忘太多事的我想起了太多太多让人难以抹去的事。

那一刻,吵闹的家里突然变得死寂;那一刻,归家的路变得遥遥无期;那一刻,死神狞笑着向沉睡在床上的他走来……

再也见不到了,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了,再也看不见他的笑容了,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了……

站在坟前,一种莫名的忧伤涌上心头。可以装做什么事也没有,可以选择蒙骗别人,但是永远骗不了自己。在心里默默的说着,你可以听到吗?如果还有知觉,是否可以请你站起来,可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了。在那个落莫的秋季,秋风吹起,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你……如果还有轮回的相遇,希望依然可以亲切的叫你一声:“外公。”希望,你依旧是我亲爱的外公……

依稀记得你说过的话:“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感谢你,因为你让我知道了感激,让我成长了太多……

清明,是该来看你的时候了,却唤不回你内心的记忆。你是否知道还有那么多人在想着你……

6.柳如烟碧如云清明时节散文 篇六

柳丝翠绿,垂条万千。如烟如云般的柳影翠条,在幼儿园的墙院边缘婆娑动荡,春风中摇曳着柳影绰约的身姿,随时光的推移,在暖阳丽日中渐渐变得新绿起来。

此时节气已经临近清明。从我工作的环境中向外展望,从昨日开始,我已经发现大门外多了些些车辆和行人,把车子停在门外靠西的较宽阔些的路边,再从车门里面或者后备箱里抱出一捆捆的冥币纸钱,有的还带着手工捏好的金银纸铂,用塑料袋装着,手提的还有果供干鲜。三五成群的人赶往不远处的乱坟岗子上,去那里为埋在地下的先人烧钱花纸,进行祭拜扫墓活动,以表对先人的深切缅怀追忆和哀思敬重之情。

传统的清明节,是农村人上坟烧钱挂纸的传统习俗节日,在我们老家尤其盛行。烧钱,指的是印好的冥币。现在都是机器印制的,从前些年的版面壹圆到版面伍圆、拾圆、贰拾圆、伍拾圆、壹佰圆、甚至是现在流行的壹仟圆、壹万圆、拾万圆、壹亿圆等,各式各样面值的纸冥币应有尽有,版面也各不相同,但是越来越开始模仿现实流行的人民币版本式样,给人感觉以假乱真之嫌。只不过从版面的文字上打上了冥币字样而已。比如说最接近人民币一百元的冥币新版本,除纸张不是币纸,大小不一之外,最顶上的是“中国冥民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只差一字,这一字之差,就是逝者与生者的最终区别。看来,机器生产制造的冥币,确实是越来越进步了。对于生者来说,这仿真的冥币,就直接表达着儿女对逝去先人的孝心。多烧阴票,烧高额的,烧精致的,这就是普通百姓上坟者的心愿。

在我们这里的乡村,清明节之前的某天,晚辈们会相邀到祖辈坟前烧钱化纸。待临近到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再用剪刀把剪好的挂纸压在坟顶,作为先人本年的摇钱树,以备钱短时先人花销使用,喻示着先人可以随时摇动摇钱树,从树上会哗啦啦落下好多钱,这也是后人祈福先人所信奉的神愿。这用黄土压好的白纸、草纸、黄纸、或者是印着阴票图案的纸张,一般情况下都会用剪刀剪成连续不断的`纸条,在春风的劲吹中刮起刮落,悉悉索索飘摆在坟头的尖顶上。在骤风的吹动下,纸条会吹断刮飞,之后在春雨的打湿中,会渐渐消失。之后相当一段时间才会失去痕迹。可想这挂纸的发明者,一定是古代某个非常孝顺的人,想出的一种祭奠逝者的良策,借以推广之后,以其引导晚生后代缅怀先人,惦念中寻求自我心理安慰。

小时候在清明节前夕,父亲总是拿出奶奶曾用过的那个敲打毛边纸张的打纸铁拐,在买来的一两张黑粗糙毛纸上使劲敲打,敲打的时候先把纸张折叠好,那个打纸铁拐是一截铜钱般粗细的铁管套在一个弯木头把的上面。用打纸铁拐敲过的纸张,留下一个个挨得紧密的圆圈圈,而这些圆圈圈就代表着一个个小小的银元,是人们想象中能在冥国世界里流行的纸钱。打好纸后再用剪刀把纸割开,割成方方正正的方块模样,用两个手掌揉按转动,便形成了“米”字梅花状的烧纸,再一折叠,拿到坟前供桌前用火化掉,以享先人,表示晚辈的敬钱孝道。

在这个星期一上午,又遇见了那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守在一辆电动三轮车旁,等候着到不远处坟地上烧纸的老妇人,那是他的老伴。

我在校园门口遇见这两位老人上坟化纸已经有多次了,最近几年他俩的交通工具换成了电动三轮车,男的开电动三轮陪同老伴来为女方的父母坟前烧纸。由于我常常在大门外清扫卫生或者给进出校园的办事人员以及家长、车辆开门关门,所以也每年不时地见到把车子停在门外的旁边的这个男人。偶尔经过攀谈,才知道男的是市里五公司的退休职工,爱人的娘家是附近这个村子的,有时还有一位高个子的男人前来一起上坟,那男的是这位退休职工的大舅哥。最近几年,我看到的已经有几次了,大舅哥叫妹妹和妹夫回家吃午饭,可是每次这两夫妻都是推辞不去,可到最后还是把祭奠父母带来的贡品塞进哥哥的自行车筐蓝里,再告辞。夫妻俩的家离这里比较远,听说二十多里地。

每次分手后电三轮开走,沉默寡言的哥哥总是望着妹妹和妹夫的车子走得很远才回身离去。但从眼神中可以看出,哥哥是很眷恋妹妹的,觉得妹妹和妹夫没回家吃饭做客,很是从心里过意不去。失去父母的老年女人,对家的感念只是心里牵绊,她们的心中魂牵梦绕的家和爹娘,便是那一抔掩埋爹娘的黄土坟丘。

家在哪?或许只在心中吧!这就是失去爹娘后女人的情怀吧!失去父母,让人感觉那烧钱化纸的女人已成外乡人,已经从生养自己的领地完成了告别的任务,那感念,肯定是心酸的。清明节,苍凉的心,悲戚的坟地,假如没有一位陪伴自己前来的人跟随,那心情会是怎样的糟糕呀!

少年夫妻老来伴,世间的最终幸福归属是身边有陪伴自己的知冷知热的爱人,生命的意义才会得到诠释,如此,不会无助,更不会感到孤单;反之,那凄凄惨惨戚戚,魂飞天外,泪洒黄泉,人生的苍老面对着清明时节的哀思感伤,是不是会变得毫无意义?

柳如云,碧如烟。我在幼儿园做保育员的日子里,望着漫天的流云,迎候着春夏秋冬的四季,闲暇时思绪与时光一起步入季节的交替变化,冷暖凉寒的感悟有时会在自己的心中变得更加分明清晰,世间的一切都如同自然规律一般,严冬之后,春又来临,温暖时日,加之伤感!

7.以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为题的散文 篇七

醉月。

往事悠悠,像一潭池水,泛着淡淡的涟漪,阔别重游,似阵阵哀思,将埋藏在心中的恨,吹得让人心痛。

我又醉。

风,你有力量吗?你撩着我的头发,为何不将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带走?我看着你,你有感应吗?你有知觉吗?你为何不为我将那所有的往事遗忘呢?

雨,你下大点吧,让我这愁断肠的剑客回家吧。你让我走,让我走到天边,去寻找那遗失的美好啊,你难道想让我颓废吗?

月儿啊,你总是像一面镜子,透着冷光,你却为什么不将心爱的人的面容影子让我看见呢?你为何总让远在天边的佳人伤心呢?你又为何总在离别是才变圆呢?你为何不请我上去,遥遥地望见她呢?

我踉踉跄跄地走着,那销愁的酒洒在地上,身上,甚至,心上……

多么清冷的`时节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又能到那里寻找你呢?又有谁,能让我遗忘所有痛苦呢?

醉吧,醉吧,醉吧!除了喝酒,还能干什么呢?我有何尝不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呢?天边的梦啊,你又什么时候飞散呢?我又什么时候能解脱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废墟中,我远去了,伴着天边即将升起的红日,伴着醉人的春风……

8.且行且珍惜之亲情散文 篇八

上了高中,离开家,亲情变成了想念,变成了一种期盼,期盼2个星期的假期,期盼脱离繁重的课业,但是我们更期盼见到爸爸妈妈,吃到妈妈做的美味。

离不开家的孩子没有出息,老师多次的警告,我初中就记住了这句话,因为自己就是个离不开家的小鬼,所以老师就这样督促我,以至于我这个弱小的女生在心里埋下了女汉子的种子。我渴望离开家,即使百般不舍,我也不会让任何人看到我所谓懦弱的泪水。终于,我走的远远的,终于我实现了心中的那份不服。四年的大学,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每天用电话听听爸妈的唠叨,听听姥姥,姥爷始终如一的嘱咐:好好吃饭,吃点好的,好好学习,家里一切都好…

可是我在这里有好朋友,有了关心我的他,他们每天陪伴着我,他们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有的时候,傻傻的我把往家里打电话当成了一种模式,一种任务。甚至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变得冷血了,我不会感动了,甚至我都不会哭了。这么多年在外面,自己有的时候忽略了亲情,可是它一直伴随着我,一直都在,只是被我透明化了。

今天,已经返校的妹妹给我打来电话,问:老姐,你要哪个钱包啊,过年说买都没买,我买了给你邮过去啊。因为家里供着2个大学生,所以我和妹妹在校期间都会打工,带家教。前几天给妈妈打电话说妹妹打工呢,挣了几百。我还在说自己上大二的时候还没她能干呢。

所以当妹妹说给我买钱包,我看到价钱的时候,真的好感动,也很难受,妹妹一定是为了给姐姐买本命年礼物亲自去打工挣得。她那么瘦,怎么能坚持发好几天的传单。

9.关于清明节随笔:清明时节 篇九

1

太阳一天比一天勤快了,不等听到闹铃响,阳光便穿透窗帘,开始向人们问好。

拉开窗帘,路边的树木还未泛青,但天空已经一片湛蓝。轻启手机,依次响起《春之声圆舞曲》《杜鹃圆舞曲》……

尽管一派温暖的景象,但女人习惯于“春捂”,出门时仍穿了一件羊绒大衣。一阵风吹来,那些抱紧肩膀瑟缩成一团的爱美之人,开始羡慕起女人的明智来。

其实,女人不是不爱美,只是到了一定年纪终于明白,有阳光的日子不代表没有风,温度比风度更重要。

2

吃过午饭,女人换上便装和运动鞋,雷打不动地去广场上散步。

广场上人不多,吓退多数人后,风更加有恃无恐起来。戴上耳机后的女人,全然不理会这些,只有转到东北角往西拐时,才会低着头,闭紧嘴巴。

走到第三圈的时候,女人遇到了两个同在散步的同事。那两个同事都是高大的男生,他们步子迈得大,走在前面;女人勤迈碎步,紧跟其后。

走到顶风的那一段,男同事嘴里嘟哝着“我最不愿意走这段路”,但脚步却继续向前。有了这两个不但能为自己挡风而且还耐力十足的同行者,女人的脚步也更加坚定了。

过了这段难行的路,他们又开始攀谈起来。同事告诉女人,回家后再配合做些仰卧起坐,效果会更好;女人也大方地和他们交流着健身心得。

他们一起走了三圈。在一起走的这几圈里,男人没有因为要照顾女人而放慢自己的脚步,女人也没有因为自己弱小而败下阵来。在所有喊着要健身的同事里,他们几人算是坚持得最好的,每天不仅在微信上互相监督,还在广场上互相追逐。

春天的风再大,只能吹干冬天的最后一滴泪,却吹不倒行者心中那堵坚实的墙。

3

吃过晚饭,老公催促着女人去十字路口烧纸。女人尽管不喜欢这种祭祀方式,却又不能违背风俗。

佛店里挤满了买烧纸的人,女人找了个地方写表文,老公先抱着几捆烧纸,又从佛店门口找了个铁棍去十字路口占地方。

十字路口的风很大,老公试了半天,也没点着打火机,只好从别人正燃着的火堆中点了几张纸作为火种。

风肆虐地吹着,火苗不停地改变方向。老公努力地用铁棍将烧纸集中到一起,生怕燃烧的火苗蹿到路边停靠的汽车上。

和文明城市为死者敬献鲜花的方式比起来,这种方式可能既迷信又不安全,但小城里大多数人宁愿相信,另一个世界的亲人收到自己孝奉的“钱”后,能过得比活着时好一些,以免受到更多的苦难。

逝去的人,我们无法再孝敬了;但庆幸的是,活着的人,我们还可以继续善待他们。

4

清明是节气。它让我们看见清澈的蓝天,也让我们听到生命的挣扎。南方的花儿在朋友圈里肆意地盛开,北方的树木却才在阳光下悄悄地发芽。

我们有时不等看到自己生命的绽放,就在别人辉煌的瞬间停止了前行的脚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拥有四季的人生,干嘛去羡慕三季的世界而不继续走自己的路呢?

清明是节日。故去的亲人又在心中想起,可能很怀念,也可能不那么怀念。不管如何,他们把生的使命传递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替他们好好活着。

人生没有轮回,生前本该善待却没有善待的人,就把对他们的亏欠传给活着的人吧;活着的人,下辈子可能不会再遇见,能在一起就好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就好好祝福他们吧。

清明,不只属于故人,也不只属于眼前人,它属于懂得珍惜的人。珍惜生命,让世界更美;珍惜遇见,让道路更宽。

作者:时光不老

10.清明时节雨纷散文 篇十

说到清明节,在我脑子里记忆深刻的是那首唐诗,瞧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已把清明节的天时地利人情描写到了及至了啊。因为每年的清明节都在四月五日前后,而我国每到四月就开始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给农民的春耕生产带来方便,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将会在大江南北徘徊,所以又有“春雨绵绵”的说法。尽管如此,但并不意味着每年的清明节就一定会下雨。有些地区还经常报道清明祭祖扫墓时引发山火的新闻。由此可见,不是每年都“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老家就有“清明晴,挑得秧去莳草坪;清明雨,蓑衣斗笠高挂起”的`农谚呐,意思就是说,要是遇上清明节那天是天晴的话,这一年肯定是风调雨顺的,相反则是个大旱之年。由于古时候清明节大多数都是下雨,而年景也大多是旱灾歉收年,农谚的根据也在此哦。

也就在昨天,我给一个叫JH的朋友发短信提前祝福清明节快乐,对方回复说清明是鬼节……我本想回复短信澄清清明节是鬼节的观念,因为清明是后人向先人寄托哀思、缅怀先烈、传承遗志的节日,跟农历7月15中元节(鬼节)是有区别的,但我还是忍了。静心想想,清明时节雨纷纷,众人皆知,那纷纷飘落的,不是雨,是天下断肠人的泪啊!君不知,这清明祭祀是有古之渊源的哦。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避害而在亡了十九年。他们一行曾到—个很荒凉的地方。有一天,重耳又饿又累,身体不舒服想吃肉。坐下来休息时,发现随从介子推不见了。过了一会儿,见介子推捧着一碗肉汤一瘸一拐地献给重耳。一问才知,介子推割了大腿上的肉。重耳非常感动,含泪对随从的臣子们说:“如果我将来能够即位,不忘今日之情,定要重赏大家。”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当上国君,称为晋文公。可是他即位后,介子椎却不辞而别了。于是他就派人去找介子推,没有找到。后来听说介子推同他母亲隐入了绵山,晋文公又亲自到绵山去请,却找不着准确地点。这时,有人出主意,介子推是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晋文公就差人放火烧山,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他们母子出来。火熄后,人们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相抱而死。晋文公十分惋惜,他感念昔日之情,便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绵山,同时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定为清明节。晋国的老百姓怀念介子推母子,每年在清明的前一天就不忍举火,宁愿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寒食节后即是清明,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挂柳枝,有的还带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祭祀、扫墓。也许介子推“施恩不图报”的高尚精神感动了上苍,天也落泪,所以清明节总要下雨。唐朝诗人杜牧写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千古绝句。

上一篇:高三年级英语作文:我的生活态度下一篇:商务交接仪式礼仪的规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