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生的价值

2024-11-12

哲学人生的价值(精选8篇)

1.哲学人生的价值 篇一

人生价值哲学 [内容摘要] 探讨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是现实的存在,不论亡故还是活着,本着存在即合理的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不能否认个人的价值确实存在不同及差别,而这些差别则可以通过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与占用社会资源多少的比率来体现。

【关键词】 人生观 人生价值 意识形态 一 人生究竟是什么

要揭示事物的实质,就必须把握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以及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人生的基本要素有人、自然和社会。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有三种关系,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就是人生的三个基本矛盾。认清人生的三个基本矛盾,就把握了人生的真正实质。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就与自然界就有了根本的区别。但是,人与自然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然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自然又是人认识和改造的重要对象。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生的基本矛盾之一,没有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没有人生。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是自然制约和影响着人,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

社会是人的活动的有机整体,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人与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但是,人又和社会相对对立。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人生和社会区分开来,研究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社会决定和制约着人,人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

一个人在人生中,既是人生的主体,又是人生的客体,集人生的主客体于一身。作为人生主体的人与作为人生客体的自我,是人生的又一对基本矛盾。可以说,没有人与自我的矛盾,也就没有人生。要弄清人生的实质,就不能不研究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自我制约和影响着人,人对自我的认识和改造。

人生就是人在一定的自然、社会和自我条件的基础上,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

一 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任何个人,首先必须生存,才能有所创造和贡献;其次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等方面有所发展,才能有比较多的创造和贡献。一句话,任何个人只有得到生存和发展,才能创造人生价值。而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对个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满足和尊重。另外,任何个人要工作,要作出贡献,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劳动创造,实现人生价值,这也就需要社会的尊重和满足。总之,没有社会的尊重和满足,任何个人都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也就不可能进行劳动创造,实现人生价值。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定体现。任何个人,只要他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对社会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就是实现了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社会就应该对他的社会价值给予承认和肯定。由于个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社会根据个人社会价值的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的满足和尊重,这是社会对个人人生价值的承认和肯定,是人生价值实现后的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正在进行劳动创造的人们,社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的或者精神的满足和尊重;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由于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待遇。这些都是对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承认和肯定。从社会来说,这种给予是应该的。从个人来说,这种获得也是受之无愧的。因为,只有人生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才能更好的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更多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更大的人生的社会价值。

三 什么是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个人的一生对人类、集体、他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总和。人生价值的客体是个人一生。人生价值是由个人一生创造的,是属于个人一生的。人生价值的客体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一生,而不是抽象的个人一生。

人生价值是个人一生的积极作用的综合,这是人生价值的实质。首先,人生价值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人生价值不仅仅是个人一时一事的积极作用,而是个人一生总的积极作用。其次,人生中的失误和错误造成的消极作用不是人生价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个人的某些失误或者错误,对人类、集体、他人或自己产生的消极作用,不是人生价值。同时,个人在一生中的消极作用,需要用积极作用来抵偿和弥补。用以抵偿和弥补消极作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相抵消,也就不再是人生价值了。因此,人生价值作为个人一生的积极作用的总和,应当是个人一生发挥的积极作用减去用以抵消消极作用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人们,为了使人生具有较大的价值,就要尽可能的减少失误,尽量少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

四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人的内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对社会、对自己的存在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自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实践过程社会制度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

人生价值的实现受着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决定和制约。一定的社会制度,从客观上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创造力的增长,决定着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和场所,影响着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积极性。它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在剥削制度下,剥削阶级对广大劳动群众在政治上压迫,在经济上剥削,在思想上愚化,压抑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智能和体魄的发展,限制了人生价值的创造力的增长,从根本上限制了人生价值的实现。剥削阶级残酷的剥削和严厉的统治,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场所,使人们的人生价值不能很好的实现。尽管如此,广大劳动人民还是不断地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劳动人民的人生价值不仅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反而还受到贬低和否定。这就压抑了劳动人民创造价值的积极性,阻碍了人生价值的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使人民群众在思想、文化和体魄等方面有可能充分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人生价值创造力的增长,使人生价值的实现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尽管我们在经济和科学文化上还不发达,在人才使用上还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难。但是,党和国家在不断的创造条件尽量发挥每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广大人民群众由过去的当牛作马变成了社会的主人,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不再象过去那样被贬低和否认,而是得到了社会的尊重。这样,就较大地调动了人们创造人生价值的积极性,使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2.哲学人生的价值 篇二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彰显生本味

中职教学应贯彻生本教育新理念, 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等理念。面对中职学生, 教师要把他们视作具有鲜活生命和个性的个体, 他们的学习、进步、发展是我们从事中职教育教学的宗旨。

1.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笔者在中职学生中开展《哲学与人生》教学, 摒弃过去纯粹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状态, 更多地关注学生能通过哲学课程的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 在师生互动中张扬个性, 增强生命活力, 获得切身体验和感受, 尊重人格、理解需求、挖掘潜能, 获取主动学习、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力求引导学生做到导学习重点拨、先活动后学习、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等具体要求。如在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这样的导学教学步骤:引导明确学习任务—分组讨论—交流共享—解决学习问题—拓展延伸。具体要求学生, 先于课前对“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学习能力做必要的预习, 课堂上结合教师的导学预设开展课堂中的小组间讨论, 可在同一小组或临近小组之间共享讨论成果, 再由小组分别推举学生代表发言, 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并对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质疑, 提出观点。要特别注重的是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他们相互合作开展学习, 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布置学生写作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的延伸拓展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坚持以生为本, 就必须处处为学生着想, 为他们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 从而有效改变以往中职生在哲学课堂无所事事、昏昏沉沉的不良学习姿态。

2. 在合作中学习, 注重团队精神。

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 在面临课堂学习时往往积极性不高, 而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却相当强, 在以活动形式为主的课堂中却表现出极强的表现欲, 并且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较强,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即针对中职生的哲学课堂学习, 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多在活动中参与互动学习, 避免枯燥沉闷的哲学说教, 并在活动中锻炼团队合作, 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 使得个体和团队素质得到适当发展。笔者曾在中职学校校际交流课中, 以“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为课题开展了一次公开教学活动, 主要形式为通过教师列举典型案例、创设情境, 并将学生分四个学习小组, 组内以学生代表为小老师, 在教师设置的案例和情境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开展讨论学习、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 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积极性和主动合作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注重探究性学习, 增强参与哲学课堂的动力。

在中职哲学课堂中, 教师只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在哲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参与质疑、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参与课堂的动力, 掌握获取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在探究学习活动中, 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都有话可说, 都有所收获。如在“如何区分新旧事物”、“如何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两种境遇”等教学问题中, 笔者很好地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 开展探究学习, 由他们发现、质疑、分析解决问题, 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哲学即是生活, 课堂教学充盈生活味

1.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体现了鲜明的生活味, 课程内容设置充分把哲学原理广泛地结合中职学生生活实际, 从第一单元到第五单元都始终围绕中职生人生道路的多个视角, 如唯物论与人生选择、辩证观点与人生态度、认识论与人生实践、历史观与人生理想、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等。因此, 中职哲学课堂教学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增添教学的生活趣味, 充实哲学教学的时代感, 让学生感受到哲学就在生活中, 生活即是哲学。笔者认为, 中职哲学要让学生喜欢, 要让学生勇于参与课堂, 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课堂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之后, 笔者指导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做到知行统一, 从而很好地解决了“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的教学问题。相反, 教师如果不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毫无体会感受, 那么哲学课堂可能就显得动力不足、苍白乏味。

2. 让时政进哲学课堂, 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业和就业,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心理素质、实践能力, 关注国内外大事等, 适时引时事政治素材进课堂, 把哲学学习与自己身边的社会生活相融合, 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受到哲学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 增强学生积极应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并且, 笔者经常借助哲学课堂教学, 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搜集一些社会时政热点、学生或学校身边发生的事件, 并在学习小组中适当筛选, 选择出较有代表性的话题由学生代表在课前10分钟进行演讲, 锻炼学生表达和表演的能力, 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有的学生讲得相当好, 还能够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进行点评, 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 体现活动味

1. 注重实践性,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中职哲学课堂不应变成纯粹的哲学理论说教, 而应努力将学生的“人生”与“哲学”相结合, 让学生在学哲学中有效利用哲学, 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做指导。在这一点上,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内容设置较合理, 主要以哲学学习指引人生, 以人生实践体验哲学。笔者认为, 哲学学习是为学生的人生实践服务的, 教师应通过学哲学强化对学生学习、择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人生问题的指导作用, 发挥哲学学习的实践性意义, 使得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哲学原理和观点, 又能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选好人生路, 走好人生路作为《哲学与人生》的课堂教学重点。如在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中, 笔者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法, 针对第四个教学环节“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诸如“科学算命”、电脑测字或测姓名等“伪科学”, 发动学生积极思考, 探究其中的哲学道理。在学哲学的过程中有效结合生活实际, 解决现实问题, 这是哲学学以致用原则的真正教育意义。

2. 学习和实践活动多样化, 注重在活动中学哲学。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笔者主张, 学哲学不应是单纯枯燥的理论罗列, 应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 特别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哲学效果更显著。首先, 充分利用《哲学与人生》教材中现有的体验探究活动素材, 如教材插图、体验与探究、拓展与延伸等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结合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在课间活动中轻松解决了哲学问题,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 笔者特别关注哲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尽可能对课堂活动教学进行有效拓展, 延伸学生的学习实践空间, 如积极指导学生结合中职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实习工作等形式, 引入哲学课堂, 以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切身体会作为哲学课中的有益素材和资源, 丰富哲学课堂教学。此外, 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充实教学内容,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谈谈体会感受, 进一步领悟哲学意蕴, 通过参加座谈会、听报告会反思哲学道理等, 丰富哲学教学活动的形式, 增强教学效果。

总之,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具有鲜明的生本味、鲜活的生活味、多样的活动味, 只有靠教师的细心体验才能感受到, 只有在教师热心教育并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勇于突破、勤于摸索, 才能捕捉哲学教学中的各种有益信息和课堂资源, 不断提高中职哲学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湘洪.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1) .

[2]李晓慧.中职“哲学与人生”案例导课艺术性探索[J].教师 (中) , 2010 (12) .

[3]梁文侠.哲学与人生[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8.

[4]陆浩勤, 黄巍, 彭茂清.中职校德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12 (12) .

3.哲学人生的价值 篇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价值观 积极作用 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高中阶段学生在政治课上会接触到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一部分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区别于政治原理等其它的政治知识,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来说,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以后,无论进步与否,总是会出现短暂的迷茫。究其原因,那是源于他们本身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人生的方向的不明确造成的。未知的事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事物所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我们恐惧于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只有真正地知道了为何会恐惧,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打开幽暗的心理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洞穿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双冷眼,也是学生以后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哲学中讲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造我们的思想意识,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观念,也就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针对高中学生而言,改造主观世界,也就是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持为之奋斗。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涉及到他们的性格的完善和明确个人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哲学上讲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而高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个人性格的完善对自己身边同学家人的影响上。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组成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形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将决定你的命运。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注意思想,端正态度。高中学生对世界的接触了解尚且停留的意识形态,因此,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以后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高中阶段正是人生面临着重要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学生们卯足了劲儿的在搞学习,力争着不落人后,巩固自己的学习信心。可是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各个科目的大小考试,难免会有失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因此而垂头丧气,陷入低迷。更有甚者,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力至此,再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的,并开始消极怠工,索性破罐子破摔,逐步丧失了继续学习和努力的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政治教师发挥学科特长,巧妙地利用哲学部分的常识,为学生进行心理开解,是他们重拾学习的激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任何时间和阶段都存在着矛盾,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去看待问题,防止片面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矛盾的存在,才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若将此原理用于指导学生正视自己所遇到的逆境和挫折,让学生明白每一次的失误和挫折对他们而言都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让学生从消极绝望的泥沼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认真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经受的挫折,认真分析解决的方法,不以一时的失利而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对人生长远目标的追求,这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人生长远目标的实现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早早的就立下了宏图大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而这些诗句与我们哲学部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不谋而合。可见,远大理想的树立对人生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导向意义的。我们作为政治教师,更要充分利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终身为之奋斗不息,这样在我们老去的时候也可以同保尔一样无憾的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哲学人生的价值 篇四

【学习目标】

运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自学填空】

1.人只有在中,才能创造价值。

2.劳动是人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的的重要手段。

3.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和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4.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的关系,才能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5.人的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6.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需要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全面提高;需要有坚定的,需要的指引。

【能力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重要。2.强调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不应追求人的个性发展。3.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单项选择题

1.我们之所以说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是因为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

②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④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我们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因为

①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创造价值②劳动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③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本身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人们在追求个性发展过程中,应该

①把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在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以“新潮”和时髦作为标准 ③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④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李商隐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李商隐死后,崔任曾作《器李商隐》诗:“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怀未曾开。”并指出李商隐这匹“良马”腿脚屈曲,步履维艰,是因为不遇其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是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D.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对人的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二者是统一的,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②人的价值的实现完全靠个人的奋斗

③人在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 ④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有人认为:“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种观点 A.正确,因为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B.错误,割裂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十分有害的 C.正确,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与社会总是发生矛盾的 D.错误,因为社会对个人的发展不起任何作用

7.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正确的态度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和挫折B.尽量回避和绕开困难和挫折

C.努力寻求造成挫折和失败的客观原因D.怨天尤人,悲观失望

8.生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当代青少年,应该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创造主观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创造主观条件,十分重要的就是

A.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B.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C.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D.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简析题

全国劳动模范、被誉为“金牌工人”的青岛港集装箱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在青岛港工作30多年,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从一名吊车司机,成长为掌握现代技术的“桥吊专家”。“振超精神”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努力开拓的拼搏精神。就是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创新精神,就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团队精神。“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把《金牌工人》作为献礼作品在电视频道推出。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评价许振超的人生价值?

①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其中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②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③许振超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为人民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人生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2)“振超精神”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①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许振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许振超与广大职工团结协作、互相关爱,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5.哲学人生的价值 篇五

人生的价值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河南省濮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主任科员李权卿,在无数次

与爆炸打交道的人生经历中,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人们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上述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③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④获得社会的尊重是奉献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的价值等知识。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价值观,②排除;奉献社会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3年8月13日,陕西省公安厅公布了全省公安机关自6月份以来破获的包括氢氧化钠

制毒牛肚、溴酸钾“漂白”毒馒头、非法添加剂制毒粉条、用工业盐加工猪肉、化学品造出毒醋、用明矾做伪劣蜂蜜等在内的8起危害食品安全的典型案例。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源于一些黑心厂商不顾一切追逐利益。这主要说明()

①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了利益,一些企业不顾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肆意生产有毒食品,体现了①②。

3.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B.人们的阶级地位不同,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不同

C.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D.生活中人们的主观认识很难与客观事实相符合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A的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B中的“阶级地位”在漫画中没有体现,C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否认了社会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

4.自强不息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中国的诸多远古神话、寓言,如夸父逐日、精卫填

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无不彰显着古人自强不息的人生品质。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理与材料一致的是()

A.经国大业,不朽盛事B.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D.平静淡然,不卑不亢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解,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乾乾”指自强不息的样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出自《周易·乾·文言》,意思是说,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因此C符合题意。

A、B、D均与题意不符。

5.无数个职业称呼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炊事员”改叫

“烹调师”“营养配餐师”,“保姆”改称“家庭服务员”。“炊事员”的时代,人们满足于一个“饱”字;而如今,“烹调师”“营养配餐师”等新称呼意味着人们追求的是“好”,既要吃得好还要讲究营养搭配。上述材料的理论出发点是()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然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④正确的生活观是我们拥有美好人生的航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理解。在阶级社会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具有阶级性,排除②;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社会的价值观的主导者也不同,故③错误。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6.(2014·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坐电梯或是爬楼梯、开车或是走路,在追

求“低碳”生活方式者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难以统一 ③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促进作用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C。②③观点错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以实现统一,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生活态度决定价值观,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故①④入选。

7.2013年9月26日晚,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

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吟诵经典、颁授奖章、致敬礼赞等形式,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材料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价值选择 ③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④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价值观与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说明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举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说明人是价值的享受者,体现了人的自我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故①③正确。④观点错误,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包括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②在材料中未体现。

8.(2014·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4月月考)公益是自利利他,是心甘情愿地享受付出,关心自

己和关爱他人相辅相成。这体现了()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互为前提的关系 ②人生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 ③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 ④理想与素质是统一的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C。关心自己体现了对个人的意义,关爱他人体现了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关心自己和关爱他人相辅相成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从人生价值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贡献与索取的统一,故②③正确;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的,故①错误;④表述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C。

9.(2014·河北省唐山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公布失

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今后符合《规定》所列失信行为的人将被人民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使其受到信用惩戒。从哲学上看,应当受到惩戒的失信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 ②不懂得人是社会的人 ③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④违背了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本题材料中失信行为的人失信于他人、失信于社会,没有正确处理个人与

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故①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与题意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④中的观点属于经济生活范畴,与题目要求不相适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10.(2014·安徽省淮南市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罗阳同志为了实现自己航空事业的理想信念和报效祖国航空事业的远大理想,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事业当中,坚持不懈,勇于进取,做出了非凡的不朽成就。这启示我们()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能否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②努力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③树立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④人生价值的创造、实现和证明离不开劳动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排除题肢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因此排除题肢③;材料告诉我们人生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的,因此答案选B。

11.(2014·广东省“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漫画《取经》中,猪八戒和沙僧向唐僧说:

“咱把这‘山寨’版的经书买下来呗,省得上西天去取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应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B.为追求真理应坚持实践

C.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山寨书就有心理需求

解析:选C。A是辩证唯物主义;B是认识论;C符合题意;D与材料无关。故答案是C。

12.(2014·河南省潢川一中高三第11次周考)“就业是民生之本”,为解决就业问题,国家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国家之所以要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是因为()

A.外部环境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决定因素

B.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C.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解析:选C。A项中“外部环境是决定因素”的表述是错误的,故A项不能入选;国家为

劳动者实现就业创造外部条件与C项中的“一定的社会条件”相符合,故C项可以选;B、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二、非选择题

13.因为不甘平凡,他始终敢于创业;因为创业失败,他曾经东躲西藏;因为诚实守信,他

屡次东山再起;因为不断坚持,他终于获得成功;因为心中有爱,他热衷公益活动;因为为人乐观,他诠释老当益壮。20多年前,因创业失败,他被乡亲们当作“败家子”,差点被逐出家门;20多年后,他回乡架桥修路、奉献爱心,成为了父老乡亲心目中的“大好人”。他能够清晰地说出多年来开过的十几辆车的车牌号,甚至多年来使用过的传呼机、手机号码,却不会认真去记多年来自己捐出的数十万元的钱物„„他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千辛万苦,他的拼搏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创业不息,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现实版的农民企业家与时俱进的人生传奇。他,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工商联执委、南华蔡珠酒店董事长蔡秉高。

(1)有人认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2)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蔡秉高由乡亲心中的“败家子”到“大好人”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表达能力。回答第(1)问,首先要清楚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既包括社会价值也包括自我价值,而且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据此不难对题中观点作出判断。第(2)问,从“败家子”到“大好人”,蔡秉高实现了自我价值,而自我价值实现的前提是他对社会的奉献。因此作答时既要从蔡秉高实现自我价值角度谈其中的启示,更要从蔡秉高实现社会价值角度谈其中的启示。

答案:(1)①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由此,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自我价值的实现。②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要求,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实现自我价值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因此,最大限度地对社会作贡献才能真正实现人生价值。

(2)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蔡秉高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蔡秉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拼搏、坚持不懈。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蔡秉高回乡架桥修路、奉献爱心,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指引。

14.(2014·四川省忠县石宝中学高三10月月考)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影

响到经济升级和社会转型。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动在财富分享方面的反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达到惠及更多百姓的目的,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需要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加大“三农”投资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实施一系列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顶层设计”。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如何“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析:本题是一道哲学题。题干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如何“用勇气和智慧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应从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全过程和深层次来把握收入分配改革问题。

6.人生的哲学 篇六

人生的哲学,偶然一听冒是有些抽象但仔细一想却是紧紧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从个人生活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

都知道有人在世可以活过百岁,有人却只能将生命定格到人生的半途;有人可以整日挤着公交车来去上班,却是始终脸挂微笑,有人即使整日开着奔驰、宝马,依旧是活在压抑中;有人与邻里关系很好,有人却是整日和附近的居民吵架。凡此种种这些都是和人生的哲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善于思考,善于想象。罗梭曾说过“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因而立世为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思考,凡事多思多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突破,才能使自己在人生成功道路上获得更多的筹码。因而我们要多多的学会思考,遇到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尝试着用不同的思维去思考同一件事。

健康才是我们的追求。记得本山大叔的一个小品上说了句“人生之悲在于活着钱却没了”,可我觉得人生的最大悲哀依旧是钱还有健康却没了,因而整日提心吊胆的活着,生怕哪天自己就不在了。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就算坐拥金山银山最后又可以怎样啊,还是只用几平米的地方来安置身体。所以把没必要为了钱去整日的忙碌最后换来了身体上的疾病缠身那就是太不合适了。毕竟身体才是我们最大的本钱,因而平时多锻炼身体就显得很是重要了。就如那句话说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50年”。

德始终是我们立足于时间的最好的保护伞。而德却是由我们自己平时慢慢积累下来的,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需要自己好好处理的,而德的培养就是我们修身的过程。正如我们的老祖宗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最前面,有此可知到在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知道养德的重要性了。三尺强的美谈至今依旧为世人所称赞人,故事中张英的宽容不仅感动了邻居,更是影响了他自己,使他被万万中华同胞赞扬,毕竟张英到底是否真的为国家为人民做过什么惊世贡献没人知道。但他却真的被我们赞扬了。

凡事能进能退,见机行事。这点我们要学习水的哲学了:如果前面是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网就溢过去,如果前面是坝的话则停下来等待时机。是啊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见许多事我们解决不了的,那时我们何不毅然选择放弃就好了。有事放弃就是最好的决定,有事不选择反而就最好的选择了。遇事不钻牛角尖,大丈夫哪的起就要放的下,而放弃了就不要载悔恨了。

始终自信的面对别人。有句话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影响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你。因而我们有时不必为了他人而时时刻刻的改变自己,看见了一个人的优点就改变自己,见一个学一个,如需反复下去反而自己什么都不是了。有时候做真是的自己反而是最好的了。不过有些缺点还是应该积极的去改正的,要不只能让别人大笑自己了。

把目光放在更远的以后。马云说过今天很美好,明天也很美好,后天更美好。可是大多数人却是死在明天晚上的。所以无论做什么事要把目光放远些,不要只想着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否则就是因小失大了。早就听说过大学里的兼职很多,有不少同学都整日忙着四处寻找兼职,更无语的是为了兼职而逃课。这些似乎都是错的太远了。

7.谈《老人与海》的人生哲学 篇七

《老人与海》的情节非常简单, 就是讲一个古巴的老渔翁桑提亚哥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 第八十五天, 他单独远出海外, 钓到一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 三天三夜, 老人终于捕杀了它。它把鱼拴在船上返航, 许多鲨鱼前仆后继地来争夺他的战利品。老人又与鲨鱼展开了马林鱼的争夺战, 它们被他一条条地杀死, 直到最后, 只剩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他的武器。老人打跑了群鲨, 但是它们也吃完了大鱼, 老人拖着鱼的空骨架疲惫地靠岸回家, 他睡着了, 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典型代表。

《老人与海》是对海明威小说艺术的一次完美总结, 也是一个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现代神话和寓言。正如作者海明威所说, “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 读起来通俗简单, 看着很短, 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 这是我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毫无疑问,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辉煌创作的巅峰。

面临强大自然的挑战, 桑提亚哥没有退缩而是勇往直前, 他有钢铁一样的性格和乐观豁达的精神, 不会因为结局的虚无就放弃行动, 而是充满信心地采取果敢的行动与命运抗争。

在《老人与海》中存在的是老人和海 (及其中生物) 的冲突, 但是仔细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老人对其没有蔑视和贬低, 相反是一种敬畏的态度。“鱼, 你要是不累, ”他讲出来, “那你一定很特别, 人比起一些强大的飞禽走兽来, 高明不了多少, 我倒是情愿做那个在海下暗处的动物。”“兄弟, 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东西比你更大、更漂亮、更沉着、更高尚。快来弄死我不。究竟是谁弄死谁, 我不在乎”这明显是受海洋文明的影响。时而狂野, 时而舒缓的海洋造就了西方开放、冒险、喜欢挑战的民族性格, 这样的文化背景让老人在与鱼的斗争中不自觉地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西方存在主义认为;人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 人存在的本身没有意义, 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塑造自我, 活得精彩。《老人与海》就体现了这种存在哲学。在作品中老人强调:“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你可以消灭他, 但就是打不败他。”这种不屈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贯穿整部作品, 支撑着老人孤独一人与鱼奋斗、与自然奋斗, 这种精神成了老人存在的哲学。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调塑造的具有浓厚象征性的硬汉典型, 他是海明威笔下一系列硬汉子形象的发展与升华。他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 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海明威将富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与朦胧抽象的寓意以及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与丰富深刻的哲理有机融合, 从而创造出这位体现着人类尊严、在厄运乃至悲剧性命运的重压下昂首挺立而不弯腰的硬汉子典型。

首先, 他有着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这种信心也许在某些挑战和磨难中有所动摇, 但是从没有消失过。作品中孩子告诉老人是他的爸爸让他走的, 因为他的爸爸没多大的信心。老人说:“可是我们有, 可不是吗?”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 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 老人并不生气。可以说, 老人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去继续第85天的出海。他的希望和信心从没有消失过, 老人自己也说了:“我也许不像我自以为的那样强壮了, 可是我懂得不少窍门, 而且有决心。”这些都体现了桑提亚哥老人不怕磨难的信心和敢于证明自己实力的决心。出海后, 老人也曾怀疑过他的运气, 但是并不因自己的霉运而怨天尤人、意志消沉。反而以更积极饱满的心态去为即将到来的机遇做准备。桑提亚哥老人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种种不如意而放弃自己, 这样的硬汉才是“人”的硬汉, 真实而生动, 于精微之处见崇高。顽强的意志在桑提亚哥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随后的捕获马林鱼和搏斗群鲨的过程中, 他顽强的意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当他被大鱼给拖着走的时候, 他想到:“如果它决意下沉, 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如果它潜入海底, 死在那儿, 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可是我必须干些什么。我能够做的事情多着呢!”着急中夹杂着惊慌与担忧, 但是老人没有坐以待毙, 而是积极地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在捕获马林鱼时说, “老家伙, 你自己最好也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 “不坏”他说, “疼痛对一个男子汉算什么!”当鲨鱼的再一次袭击的时候老人仍大声地说道:“跟它们斗, 我要跟它们斗到死。”他曾不下七次地感慨:要是孩子在这儿就好了, 也曾多次祈求圣母的保佑, 他感到了自己的势单力薄, 渴望寻求帮助, 但是因为已经陷入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境地, 所以他只能进行选择, 要么制服大鱼, 要么就放弃。老人并没有让大家失望, 他一次次忍受着疲惫伤痛与大鱼比着耐力。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 忍受住了饥渴、腰酸背痛、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磨难。正如他自己所说:疼痛对一条汉子来说, 算不上什么。他要制服这条大鱼, 让它以为他是更富男子汉气概的人。他做到了这一点面对硕大无比的马林鱼, “站稳了, 腿。替我撑下去, 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 “他忍住一切疼痛, 抖擞当年的威风, 剩下的力气统统拼出来。”面对凶残和强大的鲨鱼, 他坚毅地说,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另外, 我们还能在老人身上看到他乐观的精神。当然, 这种乐观并不是对生活和对手的盲乐观, 而是在一切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在出海前, 他并没有因为84天以来没有捕到一条鱼、孩子也不得不离开而消沉颓废, 他还关心着生活中的事, 特别是喜爱的棒球比赛。在海上, 他仍然惦记着不知今天的棒球比赛如何。他想:干这行当有台收音机才美啦。而当他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不少时, 他也没有沮丧, 而是给自己鼓劲:“想点开心的事吧, 老家伙。每过一分钟你就离家进一步, 丢了四十磅肉, 你航行起来更轻快了。”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 给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和其他许多硬汉相比, 桑提亚哥并没有带着悲壮的神色走向必然的失败, 而是在遭受了那么多磨难之后仍满怀信心地梦见了力量的化身“一头雄狮”。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桑提亚哥是位乐观的硬汉子, 他对待胜利与失败、苦与乐, 有自己一套独到的生命哲学。

参考文献

[1]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5.

8.等车的人生哲学 篇八

还有准备乘坐公交车,快到站点就看见自己要上的那一路刚好出站,你会加快脚步甚至一路小跑却赶不上;可有时在站台等了半天也等不到你需要的那路公交车,而不适合你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地过。你可能会琢磨,还需要多长时间呢?于是就根据站点的人数多少加以判断。然后呢,仔细研究站牌的每一个地点或者看看站点的广告牌,等所有的研究都腻歪了,就会掏出手机,其实老练的等客刚到站点,就摸出手机一顿划拉,而有的干脆一直是耳朵里塞着耳机。

车来了,人很多,上还是不上,多数人会选择杀出一条血路的,因为那看似很拥挤的公交车奇妙得很,无论进去多少人,都能盛得下,只是人的站立姿势会有所改变。如果不着急可以等下一辆车,但是一旦想到下一辆车人更多,所以绝大多数人从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辆车上。如果索性等,下一辆车恰好人少,会暗暗窃喜,如果人更多,就叫苦不迭。我曾看见同样的三路车,前面的居然只有司机一个人,可是紧跟着后面的挤得满满的。这乘车的玄机谁也说不好,就得赶哪辆是哪辆。不想等就别犹豫,想等就别后悔。

有时还会这样,你想乘坐的某路车没有来,但是也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另一路车来了,但是路程要绕远。刹那间你可能又会纠结,上还是不上,上去了,路线绕远,担心耽搁。不上,又说不准自己的车什么时候到,如果要是堵车,还没有这个车快。而现实却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上去就上去了,你回头望很久没有看见自己要等的车,于是如释重负,幸亏自己明智及时上车。可是你刚刚把车钱交了,就看见自己中意的车进站了,怎么办,钱已经进了收费口,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吐出来。并且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想乘坐下一辆车,就趁着司机没启动,飞身下去登上另一辆。不想就老老实实地待着吧。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没有定数,其实有些事我们还是可以预料可以准备。生活中,我们最不能把握也许就是到底乘坐哪辆公交车。遇上塞车,先行的车可能会和后面的并驾齐驱。一路畅通,迟来的车可能会提早到达下一站。

而你永远无法同时登上两辆车,也不可能总是乘上随你心愿的那辆车。人生亦如此,你永远无法同时踏上两条路,你必须走的路也不可能就是你心中所选。车是你自己上去的,路是你自己踏上征程的,谁也怨不得。

其实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做与不做,仅凭心意,成与不成,但凭天意。顺其自然,还是顺从人意,你得认命。比如黄金跌价是客观,大妈狂购是主观,但是否增值就得凭天意,被套牢就得认。比如说无数学生刚会说话就学英语,学了十几年,现在突然告诉你英语很有可能退出高考的舞台。比如说当年有人为了多上几年班或便于升迁把户口改了,结果年纪大了渴盼退休,结果退休年龄要推迟。

人生几十载,怎可能事事随心,所谓万事如意只是美好祝愿而已。但我们不必抱怨生不逢时,不必悔恨运气不佳,也不必遗憾错失机会。

毕竟,我们有车乘坐,我们还有路可走。也许你没乘坐的车更拥堵,也许你没踏上的人生之路更曲折。

[感悟]很佩服作者能将一个人等车、乘车的过程和心理观察、体悟得如此的细腻入微,更佩服的是作者能将这一过程和心理与一个人的人生之旅联系在一起,这就将我们觉得平淡庸常甚至多少有些腻味的生活境遇一下子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其实,哲学家并非一直生活在我们这些俗人需要“仰视才见”的玄虚的高空,他们的身边也有泥淖,也有阴霾;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也要生老病死,但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对此不是简单的抱怨与满足,而是比我们多做了一件事——思考,思考这些生活现象背后所蕴涵的哲理,探究诸多偶然中蕴涵的必然,思索被种种生活表象所遮掩的深层的问题。所以,孔子见黄河东流想到时光的流逝,刘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牛顿见苹果落地想到地球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想到了浮力……还有本文作者在多次等车之后想到了等车与人生之间的奇妙的相似。是的,人生如同等车,“怎可能事事随心”,我们最需要的是保持好的心态:我们错过的,未必最佳;我们得到的,未必最差。所以,“不必抱怨生不逢时,不必悔恨运气不佳,也不必遗憾错失机会”,毕竟我们还有车可乘,我们还有路可走,生活的大门永远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

上一篇: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学化学实验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