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2024-07-25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共6篇)

1.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篇一

第2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绪论

名词解释:

1.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从患者病变处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方法。

第2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习题及答案

一、A 型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钙化是: A.营养不良性钙化 B.转移性钙化

C.补 Ca ++ D.Ca ++ 排出减少 E.VitD 摄多 2 .细胞水肿时,细胞内:

A.H 2 0 多、Na + B.H 2 0 多、K + 多 C.H 2 0 多、Ca ++ 多 D.H 2 0 多、Mg ++ 多 E.以上都对 3 .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最明显表现在: A.左心室乳头肌 B.左心室前壁

C.左心室后壁 D.室间隔

E.左心房 .肝细胞脂肪变性时所形成的细胞内圆形滴其主要成分为 A.类脂 B.脂褐素 C.脂蛋白 D.中性脂肪 E.胆固醇 5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标志是

A.核碎 B.自噬泡增多 C.核染色质深染 D.胞质染 E.核糖体减少 6 .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病变是 A.干酪样坏死 B.肝阿米巴病严重变质 C.肝细胞嗜酸性小体 D.脾梗死 E.肾梗死 .区别机体组织,坏死与尸体组织自溶时,最无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是: A.核碎裂、核溶解 B.间质纤维蛋白样坏死 C.坏死灶呈楔形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充血反应带 8 .细胞坏死过程中核变小,染色质浓聚,被称为: A.核碎裂 B.核溶解 C.核固缩 D.核内包涵体 E.核裂解 9 .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 A.脂肪坏死 B.坏疽 C.干酪样坏死 D.凝固性坏死 E.液化性坏死 .坏死组织经腐败菌作用后,常可发生: A.梗死 B.凝固 C.坏疽 D.栓塞 E.凋亡 11 .不称为玻璃样变的病变为:

A.Rusell 氏小体 B.Negri 氏小体 C.Aschoff 小体 D.Mallory 小体 E.Councilman 小体 12 .不发生机化的病灶是:

A.息肉 B.坏死 C.血栓 D.血肿 E.赘生物 13.下列萎缩中不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是

A .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肝 B.晚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 C.老年女性的卵巢 D.截瘫病人的双下肢 E.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脑

14.气球样变的细胞最常见于 A.心 B.肝 C.肾 D.脑 E.脾

15.结缔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透明变性的共同点是

A.发病机制相似 B.肉眼形态相似 C.组织学形态相似 D.后果相似 E.全部都是蛋白质蓄积所致 .全身性营养不良时,最早发生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 A .脂肪组织 B .骨骼肌 C .心肌 D .肝 E .脑 17 .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

A .橙色血质 B .疟色素 C .脂褐素 D .含铁血黄素 E .黑色素 18 .引起脑萎缩的常见原因是

A .颈内动脉分支栓塞 B .颅内压升高 C .乙型脑炎 D .结核性脑膜炎 E .脑动脉粥样硬化 19 .不伴有细胞增生的肥大器官常是

A .乳腺 B .心脏 C .肾 D .扁桃体 E .前列腺 20 .不能根据形态改变而加以确定的坏死为 A .凝固性坏死 B .坏疽 C .纤维蛋白样坏死 D .液化性坏死 E .酶性脂肪坏死 21 .属不可逆性的病变是

A .水样变性 B .线粒体肿胀 C .脂肪变性 D .内质网扩张 E .核碎裂 .下列哪种情况下,增生和肥大同时发生?

A.左心室肥大 B.妊娠子宫和哺乳乳腺的增大 C.骨骼肌增粗 D.乳腺纤维束性变

E.子宫内膜的囊状增生 23 .下述属于细胞的适应,但除外

A.萎缩 B.增生 C.肥大 D.化生 E.机化 24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心肌 B.脑 C.肝 D.横纹肌 E.脂肪 25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称之为肥大

A.胃腔高度扩张致胃体积增大

B.狭窄上方肠段肠壁肥厚

C.肝脏部分切除后,残留肝脏的增大

D.运动员的粗状肌肉

E.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梁状膀胱 26 .下列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细胞的适应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B.细胞的适应不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C.细胞的损伤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D.细胞的适应和损伤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E.以上叙述都不正确 .从肉眼形态上判断心脏萎缩的最主要根据是

A.颜色呈棕褐色

B.心脏体积小

C.心肌质地硬韧

D.心脏变形,表面血管绷直

E.心脏外形不变,表面血管弯曲 28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

A.生理性增生

B.肿瘤性增生

C.内分泌性 D.不典型增生 E.代偿性增生 29 .下列哪一器官的增生不受激素的作用

A.唾液腺 B.前列腺 C.肾上腺 D.甲状腺 E.乳腺 30 .脑萎缩的标本,脑表面的特征性改变是 A.脑沟变窄,脑回变平

B.脑沟加深,脑回增宽 C.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D.脑沟变窄,脑回增宽 E.脑沟变浅,脑回变窄

二、X型题

.下列哪些损伤因素,可直接损伤细胞: A.遗传因素 B.社会心理、精神障碍因素 C.生物因素 D.化学因素 E.免疫因素 32 .影响化学性损伤的重要因素包括

A.化学物质的毒力 B.剂量 C.吸收、蓄积部位 D.代谢或排出部位 E.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 33 .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原因是: A.三磷腺苷增多 B.甘油三酯输出障碍

C.脂肪酸氧化障碍 D.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E.脂蛋白合成减少 34 .可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的组织是: A.血管壁 B.骨组织 C.胶原纤维 D.神经纤维 E.肌纤维 35.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萎缩的原因有

A.局部缺血 B.局部长期受压 C.左下肢骨折长期卧床 D.慢性消耗性疾病 E.长期饥饿 36.不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

A.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萎缩 B.青春期后的胸腺萎缩 C.老年妇女的卵巢萎缩 D.脑出血后的下肢萎缩 E.输尿管结石所致的肾萎缩 37.心肌萎缩的超微结构变化有

A.自噬小体增多 B.线粒体增多 C.高尔基体增多 D.内质网增多 E.脂褐素增多

38.下列那些器官体积增大与内分泌有关

A.双侧甲状腺对称性增大 B.前列腺增生症 C.高血压的心脏肥大 D.妊娠期子宫增大 E.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肌肉肥大 39.消化道的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后,可形成 A.糜烂 B.溃疡 C.空洞 D.窦 E.瘢痕

40.组织、细胞发生坏死时,其形态改变多样,包括

A.核固缩、碎裂、溶解 B.胞质嗜酸性增加 C.基质和纤维裂解 D.炎细胞浸润 E.细胞结构、轮廓保存 41.可发生坏疽的器官或组织是 A.皮肤 B.肺 C.阑尾 D.脾 E.子宫 42.淀粉样变病灶的病理形态特点为

A.呈嗜酸性 B.刚果红染成橘红色 C.集中分布于细胞内 D.电镜显示原纤维结构 E.内含淀粉类物质 43 .萎缩心肌的电镜形态特点包括

A.自噬泡增多 B.线粒体减少 C.溶酶体增多

D.内质网减少 E.肌原纤维增多 44 .易发生化生的组织为

A.关节软骨 B.支气管粘膜 C.横纹肌

D.宫颈粘膜 E.胃粘膜 45 .好发鳞状上皮化生的部位有

A.宫颈 B.肾 C.支气管 D.阴道壁 E.口腔粘膜 46 .脑实质萎缩可发生于

A.脑动脉粥样硬化 B.脑积水 C.脑脓肿

D.乙型脑炎 E.脑动脉栓塞 47 .心脏萎缩在大体上表现为

A.体积缩小 B.心室内膜呈虎斑状 C.冠状血管迂曲 D.心肌呈褐色 E.乳头肌变粗

.下列哪些器官发生的增生与激素作用有关

A.乳腺 B.甲状腺 C.肾上腺 D.唾液腺 E.扁桃体 49 .下述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化中,哪些可以癌变 A.代偿性肥大 B.鳞状上皮化生 C.过度增生

D.肠上皮化生 E.萎缩

三、名词解释

50.适应(adaptation)51.损伤(injury)52.萎缩(atrophy)53.肥大(hypertrophy)54.增生(hyperplasia)55.化生(metaplasia)56.变性(degeneration)

57.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or fatty change)58.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59.坏死(necrosis)

60.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61.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62.坏疽(gangrene)

63.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64.机化(organization)65.包裹(encapsulation)66.凋亡(apoptosis)

四、问答题

67.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68.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69.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

70.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 71.坏死对机体的影晌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72.坏死与凋亡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一、A型题

1.A 2.A 3.A 4.D 5.A 6.B 7.B 8.C 9.E 10.C 11.C 12.A 13.C 14.B 15.C 16.A 17.C 18.E 19.B 20.C 21.E 22.B 23.E 24.E 25.A 26.D 27.E 28.C 29.A 30.C

二、X型题

31.CDE 32.ABCDE 33.BCDE 34.AC 35.ABC 36.BC 37.AE 38.ABD 39.ABE 40.ABCD 41.ABCE 42.ABD 43.ABCD 44.BDE 45.ABC 46.AB 47.ACD 48.ABC 49.BCD

三、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50.①细胞、组织或器官;②耐受刺激作用;⑧存活的过程;④形态:萎缩、肥大、增生、化生。51.①细胞和组织;②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③结构改变;④形态:变性或细胞死亡。

52.①发育正常;②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③实质细胞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④间 质增生。

53.①实质细胞的细胞器增多;②实质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54.①实质细胞增多;②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55.①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②刺激因素作用;③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④发 生于同源性细胞;⑤未分化细胞向另一种分化。

56.①可逆性损伤;②代谢障碍;⑧细胞质内或细胞间质内呈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增多。57.①非脂肪细胞;②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③心、肝、肾等。58.①变性、坏死组织或异物;②固体钙盐蓄积;③钙、磷代谢正常。59.①活体内;②局部细胞死亡;③细胞崩解、结构自溶;④急性炎反应。

60.①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②保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呈灰白、灰黄;④好发于心、肾、脾。61.①属凝固性坏死;②不见原组织轮廓;③肉眼观似奶酪;④多见于结核病。

62.①大范围坏死;②腐败菌感染;③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④分干性、湿性、气性三种。63.①坏死组织呈液态;②蛋白质少、脂质多的组织或溶解酶多的组织。64.①肉芽组织;②吸收、取代坏死物或其他异物。65.①较大范围坏死和异物;②肉芽组织包裹。

66.①活体内;②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③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④无急性 炎反应。

四、问答题

67.(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2)机制:钠一钾泵功能障碍。(3)好发器官:肝、心、肾。

(4)病变特点: 1)肉眼 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2)光镜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 3)电镜 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68.(1)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

(2)机制: 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 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 3)载脂蛋白减少。(3)病理变化: 1)肉眼 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 2)光镜 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

(4)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

69.(1)过程:细胞受损→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代谢停止→结构破坏→急性炎反应→坏 死加重。

(2)基本病变: 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 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 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

70.(1)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2)区别: 1)变性:①胞质变化;②胞核改变;③可恢复正常。2)坏死:①胞质改变;②胞核改变;③有炎症反应;④不能恢复正常。

71.(1)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2)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3)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

(4)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72.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 死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细胞质膜 常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调亡小体 无

凋 亡 单个或小团

不破裂

裂解 致密

无明显变化 有

细胞自溶 有 急性炎反应 有

无 无

2.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篇二

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分别从机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角度揭示疾病的本质, 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但2门学科的教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 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科研思维与临床思维的形成,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知识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1]。使2门学科知识相辅相成,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实验教学是2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此, 我们开展了将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与病理学形态实验整合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旨在通过改革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巩固、应用所学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达到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1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 医学基础学科的实验教学大多依学科而设, 实验教学从属于各自的理论教学。如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静态观察已制作好的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 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抽象难懂, 虽然近年来各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综合性实验, 但也多见于机能实验的整合, 忽视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

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整合方法

2.1 拟定实验项目, 编写合适的实验教程

实验设计与准备是实验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项目由2门学科教师按相关教学目标共同拟定并共同编写合适的实验教程。实验过程设计:由外至内的直接观察。先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项目指标的观察, 再进行病理学实验项目指标的观察, 其中包括病理标本的取材、制作等操作环节。

2.2 实验拓展

学生预习实验后, 可根据实验项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子项目, 由教师与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2.3 准备与完成实验

2门学科的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按实验要求准备实验所需仪器、药品, 作好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衔接工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协助, 共同完成包含本组设计思想的实验, 并书写实验报告或实验总结。

3 整合优势

医学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病理学形态实验与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整合, 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3.1 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 激发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

原有的基础实验教学形式单一, 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 对学生的探究心理难以满足。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打破了实验教学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观察框架, 将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融入实验过程中,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也激发了学生对医学的好奇心和科研兴趣。

3.2 密切联系临床, 充分发挥桥梁作用, 促进基础知识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都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只有与临床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出2门学科的实用价值, 真正发挥出其桥梁作用。通过实验动态观察, 使学生对引起机体发生机能变化的组织病变从大体形态至镜下的变化一目了然, 同时使学生将那些不易理解而且枯燥乏味的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与临床变化联系起来, 达到肉眼观察的现象与镜下形态学变化统一、内部形态学变化与外部机能变化及临床表现相结合, 不仅加深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还有利于学生应用观察到的形态学与机能学的变化来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机制, 增进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联系, 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变化的意识, 促进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3.3 增强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先从机能学方面观察器官系统的活动变化, 再深入机体内部观察、辨别器官大体形态有无异常, 最后再进一步观察镜下组织学变化, 寻找引发机能变化相对应的内部病理变化基础, 有助于基础实验教学向系统化、形象化、实效化转变。通过对实验现象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的直接观察, 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先导, 获得较高层次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并激发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意识。

3.4 加强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

为观察机体内部器官组织有无变化, 学生需联系解剖学与组织学知识, 确定所观察器官、组织的位置和形态学特征;应用病理学知识寻找、发现内部的病理变化并联系病理生理学知识分析功能代谢变化的产生机制;应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联系临床表现的发生。通过实验促使学生分析所学基础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会融会贯通, 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领悟医学的整体性、学科的交叉性和融合性, 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分析、归纳知识框架, 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2]。

3.5 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提高其动手能力, 拓宽就业渠道

制作病理学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是病理学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病理标本的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基本技术,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4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应考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现状, 要求教师做好周密、细致的实验前准备和引导;要求2门学科密切联系, 协调衔接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要打破以往只围绕一本教科书向学生灌输知识的传统理念, 要更注重强调培养一名高素质医学人才所需的知识[3]。通过病理学形态实验与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的整合, 突破了学科壁垒, 充分发挥了其桥梁作用, 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促进基础医学知识向临床的拓展, 另外, 也为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思路,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同时, 紧扣高职高专医学人才的培养定位, 更好地完成面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1]丁伯平, 陈国祥.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2:1722~1723.

[2]于海涛, 张巍, 岳丽玲.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2) :126~127.

3.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复习题(带答案) 篇三

【摘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重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为一门课程,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7-0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近年颁布了新的高等医学教育学科体系目录,其中在基础医学学科体系中,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被调整为一门新的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这也是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医学教育体系接轨的重要举措[1]。我校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适应学科重组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加强医学生对疾病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有机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优化重组为一门学科,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都是基础医学的重要主干课程,都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体在患病过程中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变化,从而为认识疾病的本质和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但两门学科的教学过程是相对独立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临床思维的形成,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知识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在护理学专业本科的课程建设与改革中将形态与机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并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1.优化与重组教学内容是关键

打破学科之间界限,加强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按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完整性确定教学大纲,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围绕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按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将原有两门课程的章节重新交叉编排,在一个具体章节内,以器官、系统为单元,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相互穿插融为一体,既有病理形态学的内容,又有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同时减少各学科的重复内容,合理利用学时[2]。

2.教材建设是核心

本着实用性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人才质量的原则编写“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新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材。在教材结构上,每章设章节概要,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本章知识结构。章后附有病例分析,使学生将理论和临床知识相结合,更适合教学需要。

3.改革教学方法是推动力

课程内容的改革势必需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转变传统的灌注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启发、设问、PBL、案例、易位、情景模拟、讨论等多种交互式方法进行教学;大力推广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绘图时间,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3]。同时着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有利于创新型医疗人才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我们还组织编写了《病理学同步练习题集》,有利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对理论内容的复习。

4.教学效果是目标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启发、PBL、案例等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为主动思考,增加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提高了学习效果;其次,增加了学生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初步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4]。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学生期末成绩的提高,提示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整合后的课程比较满意,提示我们对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进行改革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友生,柳君泽.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2):49-50.

[2]王舰,史俊岩等.病原生物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05,25(6):110-112.

[3]乔远东,穆敬雯,张金波.培养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79-80.

[4]陈季强,夏强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6年总结[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73-75.

作者简介:

张玉丽(1977-),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病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4.病理生理学复习题15 篇四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原因是

A

肝素产生增多

B 纤溶酶产生增多

C 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D 毛细血管壁受损

E FDP增多

[答案]C 2.硬化失代偿期发生的肝肾综合征的主要机制是

A

肾小管坏死

B 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减低 C 肾单位缺失

D GFR减少

E 胆红素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答案]D 1. 能障碍时最易出现下列哪项变化

A低蛋白血症 B凝血因子减少 C高胆红素血症 D血氨水平升高 E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升高 [答案]C 2. 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出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弱 E促进血浆氨基酸失衡 [答案]D 3. 胃肠道内防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

A胆汁分泌减少

B蛋白质摄入减少 C肠道细菌受抑制

D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 E肠内PH小于5 [答案]E

4. 肝功能障碍患者常伴的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是

A

由放腹水引起

B 由肾功能衰竭引起

C 由胃肠功能衰竭引起 D 由醛固酮.ADH引起

E 应用利尿药引起 [答案]E 5. 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

A

肠道细菌繁殖分解蛋白质和尿素增加 B 肠内氨经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内 C 体内氨生成增加,清除减少 D 肾脏产生的氨吸收入血增多 E 肝合成尿素减少 [答案]C 9.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可以是

A

胃肠运动增强

B 胃肠道出血

C 脂肪酸摄入减少 D 糖类摄入减少

E 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 [答案]B 10.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

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

B 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 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 使NE活动性减弱 [答案]C 11.应用左旋多巴可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其机制是

A

降低血氨

B 入脑后可形成正常神经递质

C 促进脑氨的清除

D 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 E 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脑内 [答案]B 1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

引起失血性休克

B 脑组织缺血缺氧

C 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 D 血液中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 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 [答案]C 13.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

A

防治胃肠道感染

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

C 防止腹水感染

D 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

E 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 [答案]E 14.下列哪项不是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

A

只见于急性重症肝炎

B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C 肾小管功能未受损

D GFR严重降低

E 常有低血容量 [答案]A 15.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

A

静脉点滴谷氨酸钠

B 给予足量碱性药物

C 补充葡萄糖

D 补充钾盐

E 给予左旋多巴 [答案]B 16.肝性脑病时脑组织乙酰胆碱的变化是

A

由于肝脏合成胆碱脂酶减少,乙酰胆碱因分解减少而增加 B 血氨增高抑制乙酰胆碱合成而使其减少

C 分解减少与合成减少共同作用,其含量正常 D 血氨使乙酰胆碱分解加速,其含量减少 E 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7.肝性脑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

A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B GABA减少

C 乙酰胆碱减少

D 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减少

E 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 [答案]E 18.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A

可以是急性或慢性

B 患者都有昏迷

C 可以是复发性

D 可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异常

E 有的患者发病可有明显的诱因 [答案]B 19.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

A血氨浓度增加

B血浆短链脂肪酸增加

C血脑屏障破坏

D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

E血浆硫醇含量增多

[答案]D

B型题

A 降低血氨

B增加脑内多巴胺和NE

C 纠正氨基酸失衡

D 降低血中GABA水平

E增加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1. 肝性脑病时用L-多巴治疗的直接作用是 2. 肝性脑病用复方氨基酸溶液治疗的直接作用是 3. 肝性脑病时用乳果糖治疗的直接作用是

[答案]1B

2C

3A

A

使神经突触部位 冲动传递障碍

B 抑制神经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 C 使神经元呈超极化状态

D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E 抑制脑细胞呼吸

1. 氨中毒对CNS的作用环节是 2. GABA引起肝性脑病的作用环节是 3. 缺氧诱发肝性脑病的作用环节是

[答案]1B

2C

3D

A

感染

B 酗酒

C 便秘

D 腹腔放液

E 镇静剂.麻醉剂使用不当

1. 可使肠内毒性物质生成吸收增多,诱发肝性脑病

2. 可导致组织蛋白分解增强.氨生成增多,诱发肝性脑病 3. 可引起门脉血管扩张.肝组织缺血加重,诱发肝性脑病

[答案]1C

2A

3D

A

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形成谷氨酸 B 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 氨与γ-氨基丁酸结合形成琥珀酸 D 丙酮酸氧化脱羧

E 乙酰辅酶A与胆碱形成乙酰胆碱

1.氨的代谢中上列哪项使NADH消耗增多? 2.氨的代谢中上列哪项属耗能过程?

[答案]1A

2B

A GABA和谷氨酰胺

B 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

+

C苯丙氨酸、酪氨酸

D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和5-HT

E谷氨酸和乙酰胆碱 1.支链氨基酸是指

2.兴奋性中枢神经递质是指

3.芳香族氨基酸是指

4.能引起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 5.抑制性神经递质是指

[答案]1B

2E

3C

4D

5A

C型题

A

抑制酪胺酸羟化酶

B 抑制多巴胺β-羟化酶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1. 苯乙醇胺 2. 苯丙氨酸

[答案]1C

2A

A

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

B 脑内NE减少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1. 血浆氨基酸失衡可导致 2. 血氨增高可导致

[答案]1C

2C

A

消化道出血

B 利尿剂使用不当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1.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可由于

2. 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可由于

[答案]1C

2D

A

灭活减少 B 生成增多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1. 肝硬化时血中醛固酮增加是因为

2. 肝硬化时血中胰岛素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C

2C

A

白蛋白合成减少

B

球蛋白合成增多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3. 肝功能障碍患者产生腹水是由于 4.肝功能障碍患者易出血是由于

[答案] 3A

4D

X型题

1.肝功能衰竭引起昏迷时,体内GABA可发生下列哪项变化和作用

A

肝脏不能清除肠菌作用生成的大量GABA

B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血中GABA便进入脑内

C 大脑神经元突触后膜GABA受体减少

D GABA的脱氨分解受抑制

E 使Cl— 通过突触后神经膜内流增加

[答案]ABDE 2.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有

A

酪氨酸增加

B

亮氨酸.异亮氨酸增加

C 色氨酸减少

D 苯丙氨酸减少

E GABA增加 [答案]AE 6. 肝性脑病时神经递质的变化有

A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减少

B 假性神经递质增加

C

5-HT增加

D 谷氨酸增加

E GABA增加

[答案]ABCE 7. 肝性脑病诱因的作用大多通过下列哪些机制?

A

增加氮负荷

B 增加肝细胞损害

C 增加脑对毒性 物质的敏感性

D 引起脑细胞水肿

E 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

[答案]ABCE 8. 氨增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因为

A

使脑组织ATP减少

B 引起神经元变性

C 使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 D 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

E 增加假性神经递质 [答案]ACDE 9. 肝性脑病患者较多见的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是

A

血清钾增高

B 血清钾减低

C 酸中毒

D 碱中毒

E 血清钠减低 [答案]BDE 10. 肝硬化腹水引起GFR下降的机制可能有 A

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使肾血管收缩

B 假性神经递质使出球小动脉紧张性降低

C 血浆中激肽增加,使血液分布于肌肉皮肤增加 D TXA2/PGI2增加,使肾血管收缩 E RAS活性增强

[答案]ADE 11. 严重肝病时血氨增高是由于

A

肠道细菌大量繁殖

B 食物消化、吸收、排空障碍 C 鸟氨酸循环障碍

D 存在门-体分流

E 肾清除尿素减少 [答案]ABCDE 12. 在肝性脑病治疗中口服乳果糖的目的是

A

降低肠道pH值

B 抑制NH4+转变NHC 促进NH3向肠腔内扩散

D 主要在小肠发挥作用

E

补充血糖

[答案]ABC 10.氨干扰脑的能量代谢机制是

A

促进AAA进入脑组织

B 抑制GABA转氨酶

C α-酮戊二酸消耗减少

D 抑制Na+-K+-ATP酶

E 呼吸链的递氢过程受阻

[答案]CE 11.肝功能障碍出现凝血障碍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B FDP减少

C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凝血因子消耗增多

E血小板数量减少

[答案] CDE 12.肝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哪些物质代谢变化

A低血糖症

B低钾血症

C低钙血症

D低钠血症

E低白蛋白血症

[答案]ABDE

二、填空题

1. 肝性腹水形成的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门脉高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淋巴循环障碍

钠水潴留 2. 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消化道出血

水电解质紊乱

感染

摄入大量蛋白质

3. 肝功能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枯否细胞功能抑制

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

内毒素吸收过多

4. 肝硬化患者可口服不易被肠道吸收的乳果糖,在肠腔内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____、____从而____肠道内PH值,减少氨的吸收。[答案] 乳酸

醋酸

降低

5. 功能严重障碍可因___血症,而增强__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分解,导致___。

[答案] 高胰岛素

肌肉组织

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 6.目前解释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

[答案]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GABA 学说 7.肝功能障碍时肝细胞对____的灭活能力减弱,若伴腹水形成致使____,从而引起____分泌增加,导致钾的丢失增加而发生低钾血症。

[答案] 激素

有效血容量不足

醛固酮

三、名词解释题

1. false 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答案]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其相似,但生理效能却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低,称之为假性神经递质。2.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答案] 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3. 氨基酸失衡

[答案] 严重肝病患者,血浆中BCAA水平下降,而AAA含量增加,是肝性脑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4.hepatorenal syndrome [答案] 肝肾综合症,是指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所发生的功能性肾衰及重症肝炎所伴随的急性肾小管坏死。5.氨中毒学说

[答案] 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使尿素合成障碍或氨的产生过多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肝性脑病发生。6.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答案]由于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氨和羟苯乙醇氨等)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发生障碍,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7.hepatic failure

[答案]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由于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

四、问答题

1. 试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答案] 严重肝病时往往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发生机制为:

① 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受到破坏,肝窦走行和排列失去常态,又由于门脉高压形成,侧枝循环的建立开放,都使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部分血液不能充分接触枯否细胞,这样进入体循环的内毒素增加;

② 肝内淤积的胆汁酸和结合胆红素可抑制枯否细胞功能,使内毒素清除不足; ③ 门脉高压,结肠壁淤血水肿,漏入腹腔的内毒素增加; ④ 严重肝病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内毒素吸收增加。

2. 为什么说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答案] 氨基酸失衡学说认为脑内的假性神经递质不仅仅来自肠道,当血浆中AAA水平升高时,通过血脑屏障的AAA增加,脑组织可以利用这些AAA自身合成假性神经递质,并抑制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因此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假性神经递质取代了真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由于脑内真性神经递质合成受阻,或者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3. 请说明高血氨和氨基酸失衡在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相互关系。临床在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时,为什么强调降低血氨的同时要纠正氨基酸失衡? [答案] ① 高血氨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来自氨基酸的糖异生与产氨的进一步增加。为了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这时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可以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BCAA,使血浆中BCAA水平下降,同时胰高血糖素使分解代谢作用加强,使AAA水平升高,共同促进了氨基酸失衡的发生;

② 高血氨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的增加可促进中性氨基酸(此时主要为AAA)通过血脑屏障入脑,或减少中性氨基酸从脑内流出; 所以说高血氨与血浆氨基酸失衡是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通过它们的代谢、转化而密切联系在一起。给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注射BCAA溶液,将有助于控制高血氨的毒性作用。这是因为BCAA的分解可形成谷氨酸,后者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加强了对氨的利用,而使血氨降低,所以说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不仅要降低血氨水平,更要强调防治氨基酸失衡。

4. 简述肝性脑病诱因的作用机制,并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说明。

[答案]肝性脑病诱因的作用机制为:

① 氨的负荷增加;

② 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

③ 提高脑组织对神经毒质的敏感性; 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消化道粘膜淤血水肿,以及胆汁的分泌减少,使食物消化、吸收和排空障碍,肠道菌群丛生,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蛋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氨;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肾功能障碍,尿素肝肠循环增加,产氨↑;大量失血引起低血压,休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病的发生。

5. 试述肝性功能性肾衰的发生机制。

[答案] 大都数肝硬化晚期患者和少数爆发性肝炎患者都会伴有功能性肾衰,但肾脏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肾血流减少、GFR降低,肾小管功能基本正常,这种肾血流量与GFR的严重降低目前认为是肾血管持续收缩的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① 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不能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有毒物质,如内毒素和假性神经递质以及ET、TXA2等;

② 门脉高压、低血容量都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两者通过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引起肾血管收缩,再加上肾内血液的重分布(皮质肾单位血管收缩更为明显)肾皮质缺血、GFR降低,而发生功能性肾衰。

6. 试述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及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

5.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 篇五

1、健康:不仅指身体上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2、疾病发生的原因(选择):生物性、理化、营养、遗传、先天性、免疫、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3、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判断指标:持续、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停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高渗性脱水: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口渴细胞脱水尿量减少比重增高;尿中有钠排出④中枢系统功能障碍⑤脱水热,尤其小儿

5、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为主要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无口渴血容量减少早期无明显尿量减少,严重的患者尿量明显减少。④脱水征⑤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6、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影响因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淋巴回流受阻。

7、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对机体的影响:骨骼肌:细胞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骨骼肌细胞处于超极化阻滞状态。心脏:心肌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增强。肾脏: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低比重尿;④肠胃:肠胃运动减弱,严重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⑤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会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反常性酸性尿。

8、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9、酸碱失衡常用检测指标:PH、动脉血PaCO2、标准碳酸氢盐SB、实际碳酸氢盐AB、缓冲碱BB、碱剩余BE、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量(UA)与未测定阳离子量(UG)的差值,即AG=UA-UC

10、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浓度原发性 减少、PH呈降低趋势为主要特征。对机体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抑制,反应迟钝、嗜睡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11、呼吸性碱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碳酸浓度原发性升高、PH呈降低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以下不背

原因和机制:⑴CO2排斥减少,各种原因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使CO2排出受阻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机麻痹呼吸道阻塞④胸部疾病⑤肺部疾病⑵CO2吸入过多。机体的代偿调节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肾脏代偿,调节较为缓慢,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方式。对机体的影响(背):呼吸性酸中毒尤其是急性CO2潴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往往比代谢性酸中毒更为明显,易发生“CO2麻醉”由于CO2为脂溶性,当急性呼吸酸中毒时大量的CO2可迅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CO2潴留可使脑血管明显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引起颅内压升高CO2潴留往往伴有明显的缺氧。

12、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或H+丢失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PH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对机体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④低钾血症(趴病)

13、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H2CO3浓度原发性减少,PH呈升高趋势未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低钾血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机体代谢旺盛、药物及化学物质刺激呼吸中枢、呼吸机使用不当。

14、缺氧:由于组织的不到足够的氧或利用氧障碍引起细胞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15、低张性缺氧:指由于动脉氧分压降低,引起血氧含量减少,造成组织的供氧不足。病因机制:大气性缺氧、呼吸性缺氧(肺通气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静脉血流入动脉血。血样变化的特点

16、血液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改变,导致血液携带氧能力降低而引起的缺氧。病因机制:贫血、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氧变化的特点 :P32~34

17、⑴休克: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微循环功能紊乱、组织灌流不足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⑵休克按始动环节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分布异常性休克—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⑶休克的发展过程:

一、休克代偿期:是休克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主要病理改变是组织缺血性缺氧和代偿作用。

组织缺血性缺氧1.各种原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2.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造成皮肤、内脏小血管收缩

本期的代偿意义:血流充分布有利于心脑血管供应、自身输血、自身输液、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临床表现: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皮肤和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患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由于脑血流正常,患者神志清楚;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此期是实施抢救的最好时期。

二、休克进展期:是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组织严重淤血性缺氧和失代偿。

组织淤血性缺氧:

机制:酸中毒、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的作用、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内毒素等的作用

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心搏无力、甚至淡漠甚至昏迷。由于长时间肾血流不足,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皮肤发绀,出现花斑。

18、呼吸衰竭:指精息状态下,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发病机制:1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中央性气道阻塞、外周性气道阻塞。2.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膜面积减少、肺泡膜厚度增加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死腔样通气)

19、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可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主要与肺动脉高压和心肌受损有关。发病机制:缺氧→肺小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右心后负荷加大。20、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21、急性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在短时间内引起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发生紊乱的病理过程。原因和分类:肾前性肾衰竭——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肾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肾血液灌注严重不足、肾性肾衰竭——肾实质病变引起的器质性肾衰竭(肾缺血、肾毒性物质)、肾后性衰 竭——尿路梗阻。

发病机制:1.肾血流减少肾血流灌注压下降肾血管收缩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④肾微循环障碍。2.肾小球病变3.肾小管阻塞4.肾小管原尿反流

22、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1.(背)少尿期尿的变化临床表现少尿或无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比重尿—原尿浓缩功能障碍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④尿钠增高。2.水中毒3高钾血症4代谢性酸中毒5氮质血症。多尿期:发生机制:肾缺血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开始恢复潴留在体内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量排出,引起渗透性利尿新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不完善,重吸收功能降低;④肾小管阻塞解除尿路通畅。

23、慢性肾衰竭: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单位进行性破坏,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产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使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并伴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理过程。

病因:肾脏病变、肾血管病变、尿路慢性阻塞。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也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原因。

6.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 篇六

1.下述哪种情况是生理性体温升高

A.应激 B.甲状腺功能亢进 C.鱼鳞病 D.高温所致的中暑 E.体温调节中枢损伤

2.DIC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E.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 3.休克代偿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不灌不流,血液停止 4.各类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5.休克初期“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

A.RAA系统激活使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加强

B.动静脉吻合支开放使回心血量增多 C.容量血管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多

D.ADH分泌增多使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加强

E.儿茶酚胺增多使组织间液流入血管增多 6.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

A.心泵功能衰竭 B.急性心力衰竭 C.亚急性心力衰竭

D.以血容量、组织间液增多为特征的慢性心力衰竭 E.心肌衰竭 7.急性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不可能发生?

A.心率加快 B.心腔紧张源性扩张 C.交感神经兴奋 D.心肌肥大 E.血液重新分

8.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为:

A.PaO2<8kPa(60mmHg)B.PaO2>8kPa(60mmHg)

C.PaCO2 >6.67kPa(50mmHg)D.PaO2<6.67kPa(50mmHg), PaCO2 >8kPa(60mmHg)

E.PaO2<8kPa(60mmHg), PaCO2 >6.67kPa(50mmHg)9.阻塞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肺顺应性降低

B.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气道狭窄或阻塞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循环短路增加 10.功能性分流指的是:

A.部分肺泡VA/Q比率增高

B.部分肺泡VA/Q比率降低

C.死腔气量增多

D.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E.真性分流 11.氨对脑的毒性作用不包括: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

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加 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 E.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 12.关于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下列哪项错误?

A.尿量超过400ml/24h B.氮质血症和高钾血症立即被纠正

C.可产生低钾血症 E.病人抵抗力低下,易继发感染

13.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

B.肾单位中原尿过多

C.呕吐腹泻

D.长期用排钾利尿剂

E.代谢性碱中毒 14.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原因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慢性肾小球肾炎

C.肾小动脉硬化

D.可有脱水甚至休克

D.肾结核

E.尿路梗阻

15.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诱因

D.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16.整体死亡的标志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脑电波消失

D.瞳孔散大,反射消失

E.脑死亡 17.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

A.体液丢失的总量

B.电解质丢失的总量

C.细胞外液的总量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E.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18.高钾血症指血清钾高于

A.4.5mmol/L

B.5.5mmol/L

C.6.5mmol/L

D.7.5mmol/L

E.8.5mmol/L 19.血浆中PH值主要取决于

A.PaCO2

B.BB

C.〔HCO3〕

D.〔H2CO3〕

—E.血浆中〔HCO3〕与 〔H2CO3〕的比值 20.严重的急性碱中毒时

A.血钙浓度升高

B.血钾升高

C.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升高

D.易发生抽搐

E.C+D 2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内生致热原

A.白细胞介素-1 B.肿瘤坏死因子 C.干扰素 D.白细胞介素-6 E.尿酸结晶

22.下列物质哪些不是发热中枢调节介质?

A.AVP B.EP C.前列腺素 D.环磷酸腺苷 E.NO 23.参加应激反应的关键性器官是:

A.甲状腺 B肾上腺 C.前列腺 D.心脏 E.肺脏 24.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最主要机制是:

A.粘膜缺血 B.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C.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 D.全身性酸中毒 E.血浆β-内啡肽增多 25.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A.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B.大量组织因子的暴露或表达 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内皮细胞受损 26.3P试验阳性表明:

A.组织因子增多 B.Ⅻa因子增多 C.凝血酶增多 D.纤溶酶增多 E.FDP增多 27.能引起DIC的诱发因素有:

A. 羊水栓塞 B.细菌感染 C.大量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肿瘤组织大量破坏 E.异型输血

28.休克期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A.根据血压变化而定补液量B.“失多少,补多少” C.“需多少,补多少” D.补充丧失的体液量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量 E.补液宁多勿少

29.急性失血引起失血性休克的最低失血量一般需超过总血量的: A.10%以上 B.20%以上 C.25%以上 D.30%以上 E.50%以上 30.在休克动因作用下使血管强烈收缩的最重要体液因子是:

A.血管紧张素II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A2 E.心肌抑制因子 31.下列哪一种疾病伴有左心室后负荷加重?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高血压病 C.肺动脉高压 D.心室间隔缺损 E.心肌炎

32.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肺动脉高压 B.肺充血、肺水肿 C.深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性增高

D.平卧时静脉回流加速 E.平卧时胸腔容积减少

33.关于心肌肥大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心肌肥大主要是心肌细胞体积增大 B.单位重量肥大心肌的舒缩性能升高 C.心肌肥大能有效的防止心力衰竭发生

D.心脏总的收缩力加强 E.肥大心脏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功能稳定状态

34.死腔样通气是指:

A.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B.各部分肺泡VA/Q比例自上而下递减

C.部分肺泡VA/Q比例高

D.VA/Q比例<0.01 E.动脉-静脉短路开放 3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的原则是:

A.快速输入高浓度纯氧,使PaO2迅速达到8.0kPa(60mmHg)

B.间歇性给低浓度氧,使PaO2缓慢达到8.0kPa(60mmHg)

C.正压给高浓度氧,使PaO2迅速达8.0kPa(60mmHg)

D.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使PaO2缓慢达到7.33kPa(55mmHg)

E.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达到7.33kPa(55mmHg)

36.使正常递质生成增多、加强正常递质竞争作用的药物是:

A.谷氨酸 B.精氨酸 C.谷氨酸钠 D.乳果糖 E.左旋多巴 37.判断肾功能不全程度最可靠的指标是:

A.NPN B.BUN C.电解质紊乱

D.代谢性酸中毒

E.内生肌酐清除率 38.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D.休克早期

E.尿路梗阻 39.肾功能衰竭是指:

A.轻度肾功能不全 B.中度肾功能不全 C.肾功能不全早期 D.肾功能不全中期 E.肾功能不全晚期 40、尿崩症患者出现: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低钠血症 41.下述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A.不可逆性昏迷 B.呼吸停止 C.心跳停止 D.颅神经反射消失 E.脑电波消失 42.代谢性酸中毒时过度通气可产生:

A.水肿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高渗性脱水 43.高渗性脱水最突出的表现是

A.外周循环衰竭

B.尿中氯化物极少

C.血中钾离子正常

D.口渴

E.细胞内液量增多 44.由于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而发生水肿的机制是

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B.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淋巴回流受阻

E.以上都是

45.引起低渗性脱水最常见的原因是:

A.大汗后只补充水分

B.丧失大量消化液后只补充水分

C.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分

D.长期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后只补充水分

E.急性肾衰多尿期只补充水分 46.低钾血症时对酸碱平衡的影响是

A.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酸中毒

B.细胞内碱中毒,细胞外正常

C.细胞内外均碱中毒

D.细胞内外均酸中毒

E.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碱中毒

47.高钾血症可引起下列结果,除了

A.心室纤颤

B.骨骼肌麻痹

C.代谢性酸中毒

D.酸性尿

E.心电图T波高尖 48.碱中毒时出现神经肌肉应激亢进,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

A.血钾减少

B.血氯减少

C.血钙减少

D.血钠减少

E.血镁减少

49.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 7.40;PaCO2 5.90Kpa——(44mmHg); HCO326mmol/L;血清Na+142mmol/L;血清Cl96mmol/L 该患者属于哪种酸碱失衡?

A.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都不是

50.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

A.组织外液缓冲

B.呼吸代偿

C.组织内缓冲

D.肾脏代谢

E.骨骼代偿 51.关于CO中毒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合宜? A.CO和Hb结合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CO抑制RBC内糖酵解使2,3-DPG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吸入气中CO浓度为0.1℅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难以恢复的损伤

D.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52.对吸氧疗效最佳的缺氧是

A.贫血所致的缺氧

B.亚硝酸盐中毒所致的缺氧

C.循环性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 呼吸性缺氧

53.有关发热概念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D.上移引起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54.急性DIC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贫血 B.尿量减少 C.多部位出血 D.休克 E.多器官功能衰竭

55.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A.ADP和红细胞膜磷脂的作用

B.大量组织因子的暴露或表达 凝血活酶样物质释放入血

D.5-HT和TXA2+2大量释放入血 E.Ca参与激活凝血因子Ⅹ

56.在休克动因作用下,使血管强烈收缩的最重要的体液因子是:

A.血管紧张素II B.加压素 C.儿茶酚胺 D.血栓素A2 E.心肌抑制因子 57.下列哪项是休克肺最有特征的病理改变?

A.肺淤血 B.肺水肿 C.肺不张 D.肺栓塞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58.休克初期“自身输液”作用是指:

A.阻力血管收缩而维持动脉血压 B.容量血管收缩而回心血量增多 C.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而组织液回流增多

D.肾重吸收钠水加强而补充循环血 E.微循环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59.临床上引起心肌能量生成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肌炎 B.心肌病 C.心肌缺血缺氧 D.心包填塞 E.以上都不是 60.心室顺应性降低的常见原因是:

A.心室舒缩活动不协调 B.容量负荷过度 C.压力负荷过度 D.心肌缺血缺氧 E.室壁厚度和室壁组成成分的改变

61.心肌兴奋-收缩耦连障碍的主要机制是:

A.Na+ 内流减少 B.Cl-内流减少 C.H+ 外流减少 D.K+ 外流减少 E.Ca2+

内流减少62.决定心输出量的最关键因素是:

A.心肌兴奋性 B.心肌收缩性 C.心肌自律性 D.心肌传导性 E.心率 63.肺部疾患引起呼吸衰竭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机制是:

A.等压点上移

B.弥散障碍

C.气道阻塞

D.呼吸抑制

E.VA/Q比例失调 64.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阻塞

C.肺泡膜面积减少,膜厚度增加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65.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B.过量镇静、麻醉药的应用

C.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D.呼吸肌疲劳

E.胸腔积液和气胸

66.肝性脑病时,患者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原因是:

A.肠道产氨增多 B.肌肉产氨增多 C.脑产氨增多

+D.肾产氨多,并向血液弥散增多 E.血液NH4向NH3转化增多 67.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

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 D.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 E.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 68.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汞中毒

B.急性肾炎

C.肾血栓形成D.休克

E.尿路梗阻 69.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原尿“漏回”是由于:

A.肾小管阻塞

B.原尿流速过慢

C.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D.肾间质水肿

E.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70.慢性肾衰进行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A.原始病因持续存在B.肾小管重吸收负荷过重致肾小管损伤

C.健存肾单位进行性减少

D.GFR进行性降低

E.肾血流量进行性减少 71.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病人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是:

A.血小板数量下降

B.血小板寿命缩短

C.血小板功能障碍

D.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E.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72.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永久停止称为:

A.躯体死亡 B.临终状态 C.脑死亡 D.临床死亡 E.脑干死亡 73.高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应:

A.>250mmol/L B.>270mmol/L C.>180mmol/L D.>310mmol/L

E.>330mmol/L 74.某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伴高热一天而入院,该患者可发生何种类型水电解质紊乱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E.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75.某患者因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余,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何种电解质紊乱?

A.低血钠

B.低血钾

C.低血氯

D.高血钠

E.高血钾 76.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

A.1.5mmol/L

B.2.5mmol/L

C.3.5mmol/L

D.4.5mmol/L

E.5.5mmol/L 77.引起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A.急性酸中毒引起细胞内钾释放至细胞外液

B.血管内溶血、钾从红细胞内释放入血浆

C.缺氧时细胞内钾释放至细胞外液

D.肾脏排钾障碍

E.大量使用保钾利尿剂

—78.〔HCO3〕继发性升高见于:

A.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B.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79.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

A.血液缓冲

B.骨骼缓冲

C.肾脏代偿

D.呼吸代偿

E.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80.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13.3Kpa(100mmHg),动-静脉氧差3.5ml℅,患下列何种疾病可能性最大?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贫血

C.矽肺

D.严重VitB2缺乏

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81、哪一种水电解质失衡会发生脱水热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低血钠症

E.低血钾症 82、明显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缺氧类型为:

A.低张性缺氧 B.贫血引起的缺氧 C.CO中毒引起的缺氧 D.组织中毒性缺氧 E.亚硝酸盐中毒性引起 83、在发热体温上升期动脉血压可

A.无变化

B.轻度下降

C.明显下降

D.明显上升

E.轻度上升 84、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A.高热

B.休克

C.长期不进食

D.持续大量呕吐

E.急性肾功能衰竭 85、多数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是

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C.发热激活物的作用

D.体温调定点上移

E.内生致热原的作用 86、关于紫绀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缺氧不一定有紫绀

B.血液中还原型Hb超过5g%使可发生紫绀 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0mmHg,血氧饱和度低于80%易出现紫绀

D.严重贫血引起的缺氧,紫绀一般较明显

E.紫绀是否明显还和皮肤,粘膜血管中的血氧有关 87、低渗性脱水患者血浆渗透压应:

A.<250mmol/L B.<280mmol/L C.<180mmol/L D.<310mmol/L E.<330mmol/L 88、低渗性脱水的特点是:

A.患者易发生休克 B.口渴症状明显 C.失水>失钠 D.易发生脱水热 E.嗜睡、昏睡

89、调节钠水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A.皮肤 B.肺 C.胃肠 D.肾 E.胰腺 90、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特征性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91、AG增高反映体内发生

A.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92、寒战是由于

A.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 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D.全身皮肤的竖毛肌节律性收缩 E.全身皮肤的竖毛肌不随意收缩

—93、某溺水窒息的患者,经抢救后其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20 PaCO2 10.7 kPa(80mmHg)HCO327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94、输液反应出现的发热其产生原因多数是由于

A.变态反应 B.药物的毒性反应 C.外毒素污染 D.内毒素污染 E.霉菌污染 95.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不灌不流,血液停止 96.休克的主要特征是:

A.心输出量减少 B.血压下降 C.器官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总外周阻力降低 E.回心血量减少

97.休克患者临床补液的最佳指标是: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中心静脉压 E.肺动脉楔入压

98.心力衰竭的本质是指:

A.心肌衰竭 B.心脏泵功能衰竭 C.心脏受压 D.心脏负荷过重 E.心肌肥大 99.VB1缺乏可引起:

A.心肌能量生成障碍 B.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C.心肌能量储存障碍 D.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E.以上都是

100.下列哪项与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有关?

2+2+A.肌浆网Ca释放量下降 B.肌球-肌动蛋白体解离障碍 C.肌浆网Ca摄取能力减弱

2+D.钠钙交换体Ca亲和力下降 E.肌膜钙ATP酶活性下降 101.下列哪种疾病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大于0.8:

A.肺不张

B.肺水肿

C.肺动脉栓塞

D.慢性支气管炎

E.大叶性肺炎 102.真性分流是指

A.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B.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C.肺泡完全不通气但有血流

D.肺泡完全无血流但仍有通气

E.肺泡通气和血流都不足 10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

C.急性肺不张

D.急性肺弥慢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 104.下列哪种情况引起的呼吸衰竭氧疗无效?

A.功能性分流B.肺动静脉瘘

C.通气障碍

D.死腔样通气

E.气体弥散障碍 105.急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输入大量水分严重时可导致:

A.低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106.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继发性PTH分泌过多的始动原因是:

A.低钙血症

B.骨营养不良

C.1.25-(OH)2D3生成↓

D.肠吸收钙↓ E.高磷血症 107.以肾小管损害为主的疾病是:

A.肾肿瘤 B.肾结核 C.肾小球肾炎 D.间质性肾炎 E.肾小管坏死 108、下列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根据?

A.不可逆性昏迷

B.呼吸停止 C.心跳停止 D.颅神经反射消失

E.脑电波消失 109、急性低钾血症对下述心肌电生理特性中的哪一种有降低作用?

A.兴奋性

B.自律性

C.传导性

D.收缩性

E.以上都有

110、某患者血氧检查为:血氧容量12ml℅,动脉血氧含量11.4ml℅,氧分压 13.3kPa(100mmHg),动-静脉血氧含量氧差值3.5ml℅,患下列何种疾病可能性最大?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贫血

C.矽肺

D.严重VitB2缺乏

E.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11、发热时机体机能代谢变化中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体温上升1℃,基础代谢率可提高13% B.体温上升1℃,心率平均可增加18次

C.发热体温上升期,可因大汗致脱水 D.发热的婴幼儿可出现热惊厥 E.发热使呼吸加快,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112、低张性缺氧引起肺通气量显著增加的代偿意义不包括

A.提高肺泡气氧分压有利于氧弥散入血

B.增加心输出量有利于氧的运送

C.增加肺血流量有利于氧的摄取

D.使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血液释放氧

E.使胸内负压增大促进静脉回流

113、酸中毒时心功能的变化,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静脉回流减少

B.心收缩力降低

C.外周阻力升高

D.易出现心律失常

E.可加重微循环障碍 114、发热激活物引起发热主要是

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C.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D.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 E.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 115、高热病人容易发生

A.低渗性脱水 B.等渗性脱水 C.高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116、在发热寒战期动脉血压

A.无变化 B.轻度下降 C.明显下降 D.明显上升 E.轻度上升 117、下列对发热机体物质代谢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代谢率增高 B.糖原分解加强 C.脂肪分解加强 D.蛋白质代谢出现负氮平衡 E.维生素消耗减少 118、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

A.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磷酸盐缓冲系统 C.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D.氧和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119、酸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力: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120、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时血液NaHCO3/ H2CO3的比值接近 A.30/1 B.25/1 C.20/1 D.15/1 E.10/1 121、关于高钾血症,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可致代谢性酸中毒 B.可致心脏停博 C.可致反常性酸性尿 D.可致迟缓性肌麻痹 E.心律失常 122.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休克是激烈震荡或打击 B.休克是急性外周循环衰竭

C.休克是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量减少、血压降低的一种综合征 D.休克是对外来强烈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

E.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及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123.休克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124.高动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125.休克期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出现:

A.面色苍白、四肢冰凉 B.少尿、无尿 C.动脉血压下降 D.神志淡漠昏迷 E.静脉塌陷

126.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

A.微动脉 B.微静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动静脉吻合支 E.后微动脉 127.下述心力衰竭的定义,哪项是正确的?

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 B.静脉回心血量超过心输出量 C.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D.心功能障碍引起体、肺循环充血

E.伴有肺水肿和肝脾肿大、下肢水肿的综合征 128.下列那种疾病不会出现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贫血 B.冠心病 C.高血压性心脏病 D.心肌病 E.心脏瓣膜病

2+129.下列Ca转运、结合、分布的异常哪项可影响心肌舒张功能?

2+2+2+A.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B.胞外Ca内流障碍 C.肌浆网Ca释放量减少

2+2+D.肌浆网Ca摄取功能减弱 E.肌浆网Ca储存量减少 130.有关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功能性肾功能不全尿钠含量显著少于器质性肾功能不全

B.水潴留常超过钠潴留,故易发生稀释性低钠血症

C.高血钾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危险的并发症

D.多尿期尿量增多可很快纠正少尿期造成的氮质血症

E.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不全以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为主 131.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增高的机制是:

A.近曲小管〔Na+ 〕升高

B.近曲小管〔K+ 〕升高

C.远曲小管〔Na+ 〕升高

D.远曲小管〔K+ 〕升高

E.远曲小管〔Ca2+ 〕升高 132.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钾血症主要是因为:

A.晚期大量肾单位破坏

B.肾单位中原尿过多

C.呕吐腹泻

D.长期用排钾利尿剂

E.代谢性碱中毒 133.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A.氮质血症

B.高钾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高钙血症

E.少尿 134.表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更严重的尿变化指标是?

A.夜尿增多

B.尿蛋白阳性

C.高渗尿

D.低渗尿

E.等渗尿 135、.下列哪一种疾病发生的缺氧,其动脉血氧含量可明显下降?

A.脑血栓形成 B.肺栓塞 C.冠状动脉病变 D.肾小动脉硬化 E.食管静脉曲张 136、有关高渗性脱水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易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B.可致脑细胞脱水而至意识障碍 C.可有强烈渴感 D.婴幼儿重症高渗性脱水可有脱水热 E.尿少

137、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可引起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水肿 138、何种类型的水钠代谢紊乱,脑症状出现最早而且突出?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急性水中毒 D.低渗性脱水 E.水肿 139、乳酸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A.糖尿病 B.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 C.任何原因引起的严重缺氧 D.肾功能衰竭 E.饥饿

—+—140、某糖尿病患者,入院后作血气分析测定:PH 7.30 PaCO234mmHg,HCO316mmol/L,血清Na142mmol/L,血清Cl+104mmol/L,血清K 4.5 mmol/L。该患者应诊断为:

A.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酸碱平衡正常 141、大叶性肺炎患者引起乏氧性缺氧时:

A.血氧容量下降 B.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C.动脉血氧饱合度正常 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 E.动-静脉氧含量差增大 142、下列哪一种物质属发热激活物?

A.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 B.白细胞介素1 C.肿瘤坏死因子 D.干扰素 E.内毒素 143、对体温调节方式描述错误的是

A.发热激活物作用于产EP细胞 B.EP作用于神经元使调定点上移 C.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散热过程 D.体温升高时负调节中枢受抑 E.体温升高时正调节中枢被激活

144、血液中D-二聚体(D-dimer)的出现提示

A.凝血系统活化,继而有纤溶系统的活化

B.凝血系统没有明显活化,而有纤溶系统功能亢进 C.凝血系统活化,不能反应凝血系统的既往状态 D.微血栓正被纤溶系统清除,患者预后良好

E.纤溶系统在功能亢进后,濒临耗竭

145、下述哪一点不是判断脑死亡的主要根据?

A.不可逆性昏迷 B.呼吸停止 C.心跳停止 D.颅神经反射消失 E.脑电波消失 146、下述关于DIC患者出血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引起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减少 B.DIC患者的出血具有多部位自发性的特点

C.DIC患者出血与凝血因子Ⅻ被激活关系最为密切

D.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可直接引起DIC患者出血 E.引起DIC患者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纤溶亢进 147、急性DIC患者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检查结果?

A.血小板计数减少 B.FDP/FgDP浓度增高 C.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 D.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 E.D-二聚体含量升高 148、下列哪点不是DIC的临床表现:

A.休克 B.贫血 C.出血 D.呼吸衰竭 E.黄疸

149.休克时当全身平均血压降至下列何种数值以下才会产生神志改变?

A.30 mmHg(4 kPa)B.37.5 mmHg(5 kPa)C.45 mmHg(6 kPa)D.50 mmHg(6.65 kPa)E.60 mmHg(8 kPa)150.过敏性休克时体内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

A.支气管收缩 B.血管收缩 C.小血管通透性升高 D.血管床容积增大 E.微循环淤血

151.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引起心衰的诸因素中哪项是涉及胞外钙内流障碍? A.心肌毛细血管生成不足 B.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

2+ C.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D.心肌线粒体数增加不足 E.肌浆网Ca释放量减少 152.下列哪项与心衰时心肌收缩功能减弱有关?

2+2+A.肌膜钙ATP酶活性下降 B.钠钙交换体Ca亲和力下降 C.肌浆网Ca摄取量下降

2+ D.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E.肌钙蛋白与Ca结合障碍 153.呼吸衰竭时,合并下列哪一种酸碱失衡易发生肺性脑病?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碱中毒

154.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A.严重休克

B.汞中毒

C.严重挤压伤

D.免疫复合物

E.严重溶血 155.原尿回漏可造成下列现象,除外:

A.肾小管阻塞加重

B.肾间质水肿

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渗透性利尿

E.原尿流速缓慢去

156.慢性肾功能不全不易出现下列哪项并发症?

A.贫血

B.骨折

C.高血压

D.出血

E.心脏骤停 157.输入大量库存过久的血液易导致

A.高钠血症 B.低钠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钾血症 E.低镁血症 158.下述哪个症状不是高渗性脱水的早期表现

A.口渴 B.尿少 C.汗少 D.尿比重高 E.周围循环衰竭 159.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方式是:

++ A.呼吸加深加快CO2呼出过多 B.肾脏H—Na交换减少,NaHCO3重吸收减少

+— C.肾脏排酸保碱功能增强 D.血浆中〔H〕增高,被血浆中HCO3缓冲

+ E.血浆中〔H〕进入细胞被细胞内缓冲物质缓冲 160.急性肺水肿最有诊断价值的体征是:

A.气短、紫绀 B.肺部水泡音 C.咳粉红色泡沫痰 D.心尖区奔马律

E.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161.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

A.白蛋白 B.球蛋白 C.Na+ D.K+ E.Ca++ 162.代谢性酸中毒尿液呈碱性常提示有:

A.严重低钠血症 B.严重高钠血症 C.严重低钾血症 D.严重高钾血症 E.严重高钙血症

163.健康者进入高原地区或通风不足的矿井发生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低 B.肺部气体交换差 C.肺循环血流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低 E.组织血流量少

164.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 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B.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的生理效应 C.抑制脾和肝对红细胞的破坏

D.刺激肾脏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 E.交感神经兴奋,肝脾储血库收缩 165.下列哪种物质属内生致热原?

A.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B.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的内毒素 C.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D.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 E.巨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的致热原

166.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导致DIC的原因是:

A.纤溶酶增加 B.凝血因子Ⅻ增加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血小板受损 E.白血病细胞大量破坏释放组织因子样物质 167.下列哪点不是DIC出血的直接原因?

A.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 B.继发性纤溶亢进 C.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D.血小板的大量消耗 E.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168.严重组织创伤引起DIC,其发病机制主要始于下述哪一凝血因子被激活? A.Ⅻ B.Ⅹ C.Ⅸ D.Ⅶ E.Ⅺ 169.哪型休克易早期发生DIC?

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出血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170.休克时,心肌抑制因子产生的主要机制是:

A.胰腺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酶 B.肾脏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酶 C.肺脏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酶 D.心脏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酶 E.肝脏溶酶体释放组织蛋白酶

171.各类休克晚期均可发生内毒素血症主要由于

A.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B.继发革兰阴性菌感染 C.继发革兰阳性菌感染

D.免疫功能紊乱 E.应激性溃疡

172.在临床上,引起心肌细胞坏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心肌病 C.高血压病 D.二尖瓣狭窄 E.心肌炎

173.心肌肥大不平衡生长引起心衰的诸因素中哪项是涉及心肌能量利用障碍?

A.心肌交感神经分布密度下降 B.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下降

2+C.肌浆网Ca释放量下降 D.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E.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下降

174.下列哪项不是因ATP不足而发生的障碍?

A.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 B.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C.肌膜钙ATP酶活性下降 D.肌浆网钙ATP酶活性下降 E.钙离子复位延缓 175.心力衰竭时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与哪项因素无关?

A.ATP供给不足 B.肌钙蛋白与钙离子亲和力降低 C.肌浆网ATP酶活性下降 D.舒张势能降低 E.冠脉灌流不足 176.肺不张患者,其血气变化为:

A.PaO2↓,VA/Q >正常 B.PaCO2↑, VA/Q >正常

C.PaO2正常, VA/Q >正常

D.PaO2↓, VA/Q <正常 E.PaO2↓, VA/Q =正常 177.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肠道产氨增多 B.氨的清除不足 C.肌肉产氨增多

+ D.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 E.肾小管向血液弥散的氨增多 178.急性缺氧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右心输出量增加 B.左心功能不全 C.肺血流量增加 D.肺小动脉痉挛 E.肺小静脉淤血

179.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

A.反常性酸性尿 B.反常性碱性尿 C.中性尿 D.正常性酸性尿 E.正常性碱性尿

180.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代偿的主要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呼吸代偿 C.细胞内缓冲 D.肾脏代偿 E.骨骼代偿 181.DIC的诱因是:

A.其它促凝物质入血 B.酸中毒 C.组织严重破坏 D.血细胞大量破坏 E.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182.向小白鼠背部皮下注入5%亚硝酸钠引起缺氧的机制在于

A.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B.形成脱氧血红蛋白 C.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D.形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 E.形成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 183.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发生缓冲和代偿调节作用最快的方式是: A.细胞外液缓冲 B.呼吸代偿 C.细胞内缓冲 D.肾脏代偿 E.骨骼缓冲

184.急性DIC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时:

A.贫血 B.尿量减少 C.多部位出血 D.休克 E.多器官功能衰竭 185.DIC引起休克与如下因素有关,除了:

A.微血栓形成 B.激肽系统激活 C.出血 D.免疫功能不足 E.心功能障碍 186.DIC时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E.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

187.正常生理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

A.交感神经支配有关 B.动脉血压变化有关 C.局部体液因素的反馈调节有关 D.全身性体液因素有关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 188.休克早期血液稀释的主要机制是

A.输液过多 B.组织液入血 C.血液稀释疗法 D.肝储血库收缩 E.血液重新分布 189.休克早期,最易受累的器官是: A..心 B.脑 C.肾 D.肺 E.肝 190.左心衰竭时出现的变化是:D A.肝淤血 B.胃肠淤血 C.颈静脉怒张 D.肺充血水肿 E.心性水肿 191.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氧运输功能障碍

D.CO2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机体组织缺氧 192.损伤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时可产生:

A.肺顺应性增高

B.肺泡回缩力降低

C.肺泡表面张力增强

D.肺泡膨胀稳定性增强

E.肺泡毛细血管中血浆外渗减少 193.VA/Q值增大可见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阻塞性通气障碍

C.功能分流增加

D.死腔样通气

E.弥散面积减小

194.肺弹性阻力增大时,肺顺应性表现为:

A.增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大后小

E.先小后大 195.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

A.三羟酸循环障碍 B.谷氨酸合成障碍 C.谷氨酰胺合成障碍

D.鸟氨酸合成障碍 E.肾小管分泌氨减少 196.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

A.鸟氨酸循环障碍 B.三羧酸循环障碍 C.磷酸肌酸分解障碍 D.脂肪酸氧化障碍 E.氧化磷酸化障碍 197.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是:

A.大脑皮质 B.小脑 C.丘脑 D.间质 E.脑干网状结构

【B型题】

A.儿茶酚胺 B.胰岛素 C.糖皮质激素 D.胰高血糖素 E.生长激素 198.应激时大量分泌,可引起组织缺血的是: 199.应激时大量分泌,可引起免疫机制抑制的是:

200.应激时大量分泌,可抑制化学介质的生成、释放和激活的是: 201.与慢性应激时儿童生长发育延迟有关的激素是:

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B.肾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C.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上都不是

202.心源性休克早期能引起: 203.创伤性休克晚期能引起: 204.前列腺肥大能引起:

205.使用先锋霉素时间过长,剂量过大能引起: 206.慢性肾盂肾炎能引起:

A.糖皮质激素 B.生长激素 C.儿茶酚胺 D.胰岛素 E.β-内啡肽 207.应激时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208.能抑制胰岛分泌的激素或神经介质是:

A.单体 B.二聚体 C.三聚体 D.四聚体 E.五聚体 209.在非应激的细胞内热休克因子存在的形式是: 210.在应激的细胞内热休克因子存在的形式是:

A.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失衡 B.产热和散热在低水平上失衡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 E.产热小于散热 211.发热时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 212.发热时体温下降期的特点是: 213.发热时高热持续期的特点是:

A.严重持久的缺氧

B.严重的腹泻

C.糖尿病

D.肾功能衰竭

E.服用水杨酸类制剂过多 214.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 215.乳酸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上一篇:军事培训创业计划书下一篇:会计人员实习心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