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4-10-18

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共14篇)

1.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一

唐元中学2002年德育工作思路

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让学生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作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学生行为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是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学生管理。

在新的一年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层面上将要发生的变化有:

1、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将发生变化。将搭伙情况、收费情况纳入班主任工作评价;彻底改变班主任工作成效与班主任收入差距不大的现状。班主任工作在考评上更重实际效果,少摆花架子。

2、改变沿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与教学课时混算;将班主任费与课时分离。

3、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工作论文评比,给予等级奖不同的奖金。

4、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任务,确定工作重点。(1)德育工作的基本点是常规工作,常规工作中除清洁卫生工作外,重在学生平时的行为习惯、如何做人的教育,各班评比除了日常清洁卫生之后,各班学生的行为养成情况将成为平时考证的一个内容。(2)各班根据本班的情况,自行确定工作重点报团队办,学期末查情况(含资料、平时情况)。

2.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二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 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 虽然迫于形势需要, 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 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 不少人片面地认为, 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 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 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 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 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 是大学教师的事情, 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 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 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 工作由教务处分管, 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 也无专职教科研员, 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 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 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 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 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 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 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 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 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 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 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 立项后便束之高阁, 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 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 但为了在职称评审、 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 便仓促上马。 刚立项便想结题, 不想研究, 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 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 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 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 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 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 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 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 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 立项、结题课题很多, 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 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 产生不了实际效益, 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 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 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 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 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 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 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 助推科研工作。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 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 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加强领导责任, 明确职责范围, 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 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 完善管理体制。 根据 《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 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 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 另外, 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 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 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科研水平。 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 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 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 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 以点带面, 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 推进课题研究, 引领教师成长, 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 发挥示范作用。 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 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 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 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 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 成立虚拟教科室, 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 提高研究质量。 规范课题研究流程, 严格课题管理工作, 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 加大课题管理力度, 强化过程落实, 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 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 打造科研名师。 加大名师培养力度, 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 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 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打造一流名师, 提高师资水平。

3.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三

现在,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增强,工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参与或主持科研课题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并且普遍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是校长的现代办学理念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理论的提升。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指导。

三是办学品味的提高,越来越需要教育科研的武装。

四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来实现。

记得20世纪六十年代世界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琼?皮亚杰曾经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个教师工作者队伍,这样专心致志地在全世界工作着,而且一般都有胜任的能力,却产生不了杰出的科学研究者,能够使教育学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其实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现实教育生活中存在着。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有很多勤勉踏实肯干的教师,他们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不注重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当学校布置的教研科研任务与其它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退而求其次。我想,相当一部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意识淡薄、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不高也是现在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这些尴尬充分暴露了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均衡,各校重视程度差别较大

名校比较重视科研工作,行政参与有利于科研工作开展。而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先导性的认识不到位或者是错位。科研兴校仅仅停留在口号上。真是在筆头上重要,口头上必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没有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纳入工作日程。有的认为科研可有可无,或认为搞科研不是教师的事,甚至认为搞科研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科研薄弱校依然存在。

2.科研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地位不稳定,有“边缘化”的趋势

有的学校科研部(室)专职科研人员少,素质不高。而县(市)区科研部学校科研室主任基本上都是身兼数职,事务繁多,领域不清。

3.基础教育科研经费匮乏,基本上是零运作

基础教育科研经费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市县科研部门没有任何科研专项经费,基层学校在科研投入上也很有限。

4.教育科研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不完善

有的学校追求课题级别或证书级别,而对是否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却不在乎,原因就和我们的激励制约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5.科研的功利思想严重,浮躁跟风现象普遍

如有的学校追求课题数量,不顾质量;追求课题级别,不顾实际;追求课题立项,不求结果,课题主持人(校长居多)及教师缺乏真实的课题研究,造成了“空壳”课题;追求证书,不重实效。

6.基础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

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学相脱节增加了参加研究工作教师的劳动量,使科研工作成为一种负担,这不仅弱化了学校教科研活动所具有的功能,而且还打击了一部分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信心和热情。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科研质量的提高,需要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并妥善解决。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树立严肃的教育科研态度

教育科研工作是扎扎实实的事情,容不得半点含糊。“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不能停留在口号上。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的目标,就必须对教育科研工作有正确的前瞻性认识,切实转变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强化科研工作的领导,领导首先要有科研意识——走出教育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可管可不管的误区。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体制。应把教育科研工作做为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校长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要认识到教育科研要讲求实效性、应用性——走出教育科研急功近利的认识误区。第三,搞教育科研要有自觉自为意识——走出“搞教育科研是负担”的误区。教师进行研究是工作所必须的,树立工作即研究的理念。教师的研究不是为自己增加额外负担,而是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从自己的研究中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就可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育、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就必须树立科学、严肃、求真、务实的教育科研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进入“创新思考—实践研究—成果运用—指导实践—提高水平”的良性运行机制。

2.校本科研,课题教研,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著名教改实验家华东师大顾冷元教授指出:“要把教师的研究指向自身的实践”。那种不顾学校和个人实际一味追求级别高的课题去研究或图虚名的做法是错误的,结果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体现,实现课题牵动。从学校和教师的总体情况上看,能够主持和参与省、市科研规划课题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学校和教师主要是要进行校本课题的研究。参与或主持校本课题研究,就是要落实校本科研的基本理念即学校就是研究中心;课堂就是实验室;教师就是研究主体;师生成长就是研究目的。有校本科研就要有校本课题,校本课题不要追求数量,关键是质量;不要求大求全求名,而要求实求真求精。有了校本课题就要有课题教研,课题教研就是采用科研的选题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小专题、跟进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我认为,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团队,或者说是一批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从开题论证到课题实施再到得出结论,这个研究过程就是队伍历练和提高的过程。就是培训科研型教师的一个完整过程。科研、教研和培训能更好的体现集体的协作力和凝聚力,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教科研训一体化。

3.推出精品,加强建设,形成市县校三级管理网络制度化

南方和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科研机构都是相当受重视的,相对于我们北方来说教育科研机构的地位需要强化。我省市、县两级教育科研机构多挂靠在教师进修学院(校)。仅大连市教育科研所独立的。沈阳市、葫芦岛市教科所已并入教育局。在学校科研工作开展日趋重要的新形势下,加强市、县、校三级教育科研组织的建设很重要。各县(市)区应设立独立的教育科研部(室),整合县(市)区教育研究资源,并有专人负责教育科研工作。建立健全我市三级科研工作网络,为课题实验校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合作的平台。在理解贯彻省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规章制度,我市好多学校建立了几种科研室建设方面的制度,如队伍建设制度;条件保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成果评审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还有学校建立了两类教育科研规章制度,一类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制度,如科研室主任职责,科研骨干带头人职责。另一类是促进教师参与研究的制度,如科研成果、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等等值得推广学习借鉴。

4.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四

本学期,我们牢固确立教科先导、科研兴教的思想,强化教师的教科意识,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切实开展主课题研讨活动,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教科室的策划职能,帮助教师以教科活动来获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一学期来,在区教科室的正确引导和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教科室工作运转正常。

一、以常规管理为基石,促使教师平常中稳步发展

1.制定合理的教科工作计划。学期初,校教科室在区教科会议之后,及时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详细的教科计划,并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每个月的工作中,使教师们知道本学期学校教科工作思路,及时配合教科室做好各项教科工作。

2.规范课题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课题实施,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一月一次课题组交流,一学期一次课题中期检查,形成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我们坚持用课题实验引领教师发展,努力实现“教学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目前,学校承担省级实验课题两个,我们认真抓好立项课题的实验进度和结题工作,把教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学校工作的动力。

3.做好各类征文的评选推荐。对于上级的相关要求和指导意见,我校教科室能及时认真对照文件要求,指导教师们撰写各类征文,保

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并及时上传或上交。

4.编印了中心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在教科室的组织安排下,本学期,我们组织了一批有丰富课改经验的老师们,群策群力编印了一本关于课题研究的专项手册,即中心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目的就是通过《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的学习和使用,让老师们经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科研方法,尤其针对以前没有做过课题的教师,这一研究手册的出台,使他们对于课题研究的过程可以一目了然。

二、以课题研究为主抓手,做好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的立项、结题工作 1.积极做好“双学年课题”课题的结题工作。本学期,在教科室的牵头下,对第一批立项的校级课题及教师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教师所提交的研究报告的文本材料真实性,以及教师两学年来对自己所研究内容的陈述汇报,研究教师认真有序地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最后,我校十个课题都顺利完成结题工作。2.积极筹备2014年度课题研究的立项工作。为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意识,引领教师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发现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根据区特色课题立项精神,我们组织了全处十佳特色课题立项评审的活动。和结题工作思路一致,本次评审我们同样采取了书面材料(开题报告)打分及研究教师汇报其研究的内容及主要思路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主要从吻合度、创新性、科学性、可控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六个方面进行量化。经过严格评审,全处共评选出10项有研究价值的十佳特色课题,含

学校课题和教师课题。

三、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升教师的科研业务能力

1.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课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每一位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意向,认真选择听课的内容,并写好教学的反思。教科室要求以课题组为单位,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课堂观察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课堂观察在教研组里开展起来,组长做好总结反思。结合区教科室的工作思路,我们把课题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做实课题、做真研究、获得收获”是我校课题研究工作追求的目标。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问题应该是教师自己的问题,是教研组、教室、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教师经过反思、研究后产生的问题。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氛围。中心校教科室结合我处实际,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分学科、分年级段、。各学校在原有为本校特色发展的重点课题的基础上,动员广大教师必须结合着班级或教学实际,本着“短、平、实、快”的原则,着手小课题研究,并纳入教

师年终量化管理。

2.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各教研组积极围绕研究的课题,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下发学习资料给每一位教师,教科室定期向教师们推荐有价值的,优秀文章、杂志,供教师学习、讨论。通过学习,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3.抓好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教学论文的撰写、教科研沙龙等培训工作。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一是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扩大眼界。本学期,我们派青年教师去外地地学习,通过学习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二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我校与其他小学多次开展了联合活动,通过课堂观摩实践,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有力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课题研究要与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业务学习和课堂教学,经验交流,反思提高争取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发挥集体智慧,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多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活动,如:教育沙龙活动。教科室的主要工作人员还应该沉下心真正理清思路,写出提纲见领性的目标。教育倡导“研究型”的教师。教师思想上还是受学校指挥行动,而缺乏主动探究意识,即使部分教师有主动探究意

识,缺少专业的引领,教科室应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搞几次讲座,应结合本校实际,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

3.多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和案例。要大力提倡有思想,有创新的论文和案例。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的积累。

5.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五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新任教师、合同管理的培养相结合,学期初就订好培训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并要求参与培训的老师写好培训学习心得。

2、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教材分析”光盘的学习、教学案例的观看、网上自学等。

3、培训形式多样化。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工作实际。具体有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推进高效课堂理念,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1、教科研行为自主化

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四上午早读、第一节为语文学科校本教科研时间,第二、三节为数学学科校本教科研时间。真正落实“周四听课日”及“每听必评”制度。每次的研讨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发言人,每次活动都有记录。每位老师上一节校级研讨课,课后及时评课并做好记录。

组织上到位:教务处是开展校本教科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务处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分成3个学科教研组,其中语文、数学教研组再加维语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科研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广大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变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科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科研形式多样化

我们把校本教科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大家在每周的教科研活动时间里,能畅所欲言,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教科研已脱去了它神秘的外衣,更加平民化、大众化。不知不觉中,教科研已成为了教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除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外,即时教科研司空见惯:办公室里,同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某一教材或教学内容展开研讨交流,以求化解教学疑难、探讨教法学法;同班级任课教师或原任教师经常针对某一班级现象或某一学生的某一方面表现进行现象透析、探讨教育之方;很多下课回来后放下书本,一手端起茶杯,一边兴奋地向同事们讲述刚刚发生的教学故事……这些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行为和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为校本教科研“小插曲”的群众性即时教研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经常性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很具生命力。它有以下优势:

(1)具有自发性。

这种群众性教科研活动事先没有统一的布置,往往由身边的某一现实问题切入,较多关注这一问题的“热心观众”就会不自觉地“卷”进来,因而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现场研讨效果。

(2)主题性突出。

这种研讨活动往往以工作中遇到的鲜活的实际问题为话题而展开。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话题内容宽泛,涉及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老师们对某些教学事件有亲身经历、对某些学生比较了解,“聊”起来感觉“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所以乐于参与。

(3)实效性强。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宽松的空间里,老师们感觉“放得开”,可以不拘形式地去研讨教学疑难、交流育人经验,因而研讨气氛也尤为热烈。在这种开放的空间中,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去交换不同观点,碰撞中生发思维、共享教育智慧,因而思维也极其活跃,由此会达成许多共识。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凝结了集体智慧,往往可操作程度较高,实施起来就会具实效性。

(4)与集体性教科研活动互补。

虽然这种零散型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研讨内容往往都是存在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但它以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的自由、开放等方面优势,突破了集体性教研活动的某些局限,可以与各类集体性教科研活动共存互补、相得益彰。

三、搭建学习对话的平台

1、校内:师徒结对。

让新任教师在老教师的带领下,很快进入教学状态。针对我校新任教师较多的现状,指导这些新老师赶快站稳讲台尤为重要。指导老师不仅在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课堂永远为新任教师开放着,并经常进入新的课堂进行实质性的指导教学,手把手的教给他们一些教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校级教研课的研讨中,我们敢于创新。本学期开课的课题是选择自己比较没把握的,对自己有挑战性的课型来开课。上完后,再集中研讨,从中受益,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

2、校外:走出去。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青年创造机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培训,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报告,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并要求他们外出学习归来,要及时总结别人的优秀经验在教研时或工作例会上进行传达,做好二次培训工作。

3、参加双语教学活动:

我们每学期都参加以县教育局牵头的双语教学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参加课堂展示及观摩学习。二是参与其他学校的课题实验。每次参加完这场活动,大家都觉得受益非浅,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4、积极参与课题实验。

6.小学教科研总结 篇六

实施科研兴校

“十一五”教育科研样本校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教科研活动课题研究为新的着力点,以课题的过程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而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开创了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具体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十一”五期间,我校有省级立项课题4个,扬州市立项1个,均于2006年开题研究。二是及时总结科研成果。“十一五”以来,我校有40多篇教学专题论文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三是实施“名师工程”,加强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我校有4名教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18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县三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专业教育学会会员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化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绿色教育先进学校,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扬州市红领巾示范校、高邮市优秀学校、高邮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

一、健全网络,完善制度,强化教科研规范管理。

1、加强领导,学校领导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立校之本,以教科研工作为强校之路,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教科研工作实施意见,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确立了“科研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的观念,明确提出了教科研工作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实施要点,并将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到每学期的工作之中。学校领导带头搞科研,由校长亲自任组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工作中努力做到“两定”:一是学校领导定期召开教科研例会,强化管理与监督;二是学校领导定点开展实验,亲自实施方案,既做指导员,又做战斗员,对课题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2、健全网络,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在工作中积极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形成了四大体系: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年级组长参加的管理研究体系;校长——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课题组组长——组员参加的重点课题研究体系;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及辅导员参加的德育课题研究体系;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课任教师参加的教学课题研究体系。这四个系统相互交织,构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研究网络体系,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得以有效有序运转。

3、完善制度

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十一五”规划、教科研工作条例、教科研课题管理方法、考核办法,教师理论学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教科研的行为。使教科研工作做到了长远规划,短期有计划,月月有例会,周周有安排,定期有检查,阶段有总结。

4、规范管理

教育科研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对课题的选题、申报、论证、方案的撰写、实施、中期的监测、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的评审都以制度加以规范,克服了教科研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要求教师对课题方案的实施予以认真的记载,对研究中的所有资料予以保存,努力使教师的所有教科研行为都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

二、环环相扣,细化研究,实施课题全程研究。

课题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基本管理单位,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的全程管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课题的选题、申报、筛选、监测、结题和成果推广的一条龙服务,对课题研究的每一环节都不放松,切实做到了“三个确保”:

1、确保选题的方向性

为确保学校重点课题的前瞻性、科学性,并能切合学校的实际,学校多次邀请省、地、市的专家前来会诊,邀请省级教科研所的领导前来指导,在遵循多主意见的前提下,确立学校的科研主攻方向。如:我校省级课题《亲情教育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关系的研究》这一课题选题一凝聚了众多专家和全体骨干教师的智慧,学校在多位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论证,确定了这个课题。同时,在每个课题的基础上,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子课题,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细化研究,最终全校形成了树状的课题群。

2、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课题实施方案是否切实可行,是否便于操作,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实效。几年来,我校在课题方案的制订上做到地“三个在前”(1)指导在前,重点课题实施方案制度首先征求专家意见,然后按规范化的格式予以撰写;(2)讨论在前,课题方案的出台必须经过课题组人员的集体讨论,听取多方面的建议,做到不断完善;(3)资料在前,全方位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差资料和成果,既可避免研究的重复性,又可保证课题方案的丰富性、研究成果的先进性。

3、确保监测的及时性

在课题研究中易犯“重两头,轻过程”的毛病,我校非常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测,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工作中我校监测的手段主要有召开教科研工作例会、召开学生座谈会、查看实验记载、定期检查、进行阶段小结汇报等。

三、教科结合,以研促教,开展课题式教研活动。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研活动往往在定位低、缺乏主题性和系统性等弊端,而科研工作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我校近年来扎实开展教研活动课题化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教研和科研脱节的现象。

1、教研活动课题化

我校以省级课题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教研活动课题化的研究模式,其基本环节是:确立子课题——制定方案——积累材料—、小型尝试——选择教材、讨论教法——公开上课、说课——阶段小结——深化研究——课题结题。

2、教科结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正常参与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坚持定期召开课题组负责人以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加的教科研工作例会,指导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备课组积极开展合作教学活动,发扬合作精神,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体现集体力量,优化教学过程。集体教研活动中,坚持实效性、全体性、经常性、研讨性和加和性的原则,集体备课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还扩展到教学的其它环节,或就某一教学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或开展“研究课”系列活动,形成了确定课题——定人主备——集体研讨——改进教案——开课听课——评课总结的“研究课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过渡。

3、定期交流

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每年7月学校均举行论文交流大会,给每位教师以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每年寒暑假布置论文撰写,并组织骨干教师对教师撰写的论文予以修改,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论文质量;坚持定期编辑《彩虹集》(已编4卷),汇集学校教学研究的成果。

四、加强学习,提升理念,构建人人参与的研究机制

教师是教科研的主力军。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教科研学习与培训,做到重点培养与全员学习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教科格局。

1、明确四种观念

通过学习与培训使全体教师逐步树立起四种观念,即(1)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校事业发展关系,树立起“科研兴校”的观念。(2)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树立起“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有观念。(3)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起“教中研,研中教,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4)明确了教育科学研究与自身智能提升的关系,树立起“教育科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是教育科研的生力军”的观念。

2、坚持三个结合做到一后抓科研骨干的提高,一手抓教师群体的遍及,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梯队发展的科研队伍。

(1)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了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指导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选派教师赴各地学习取经,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并要求每次学习后作专题评论及上研讨课提高学习效能。

(2)专题辅导与资料提供相结合。我校科研骨干结合自身实践与学习体会,为教师作学习辅导报告。近三年中共作了十余次辅导,引导教师更好地掌握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现代化教育等理念,学校领导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教科研学习资料,发放到教师手中,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便利。

(3)分散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学校除了定期开展“教学沙龙”集中研讨活动外,还制定了教师培训的“学习创新”、“问题积累”、“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周至少积累两条问题,并将此列入教学常规指标予以考核,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学习时间。

7.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七

此次会议由武汉市教育局主办、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这样的教育科研工作会每五年举办一次, 此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 全面总结了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 并展望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的美好前景。会上, 通报表扬了一批科研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个人和新一届规划领导小组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颁布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汉南区) 教育局局长余学泉、汉阳区教科室主任王王泆朗主任和科员王世芳、崇仁路小学教师汪亭、江汉大学科研处处长丁建军分别代表单位和个人交流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全程参加大会的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斯辉认为, 武汉市“十二五”期间的教育科学研究, 克服了以往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的“虚化”现象, 化虚为实, 做到了“三个服务”、“三个倡导”, 即教育教研课题立项引领服务、检查指导服务、总结推广服务;倡导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 倡导把教育实践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倡导课题的研究基于实践的改进, 走向行动研究的范式, 体现了很高的教育科研的管理水平, 具有了信度, 具有了时效性, 具有了影响力。这样连天接地的教育科研前景广阔。

会上,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池富作了“立足新起点实现‘十三五’教育科研良好开局”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总结了武汉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教育科研成绩, 认为全市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引领和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内涵发展, 充分发挥了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决策的功能, 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教育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局面;教育科研服务决策和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效能不断增强;课题成果转化力度日益提升;教育科研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有突破。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他指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质量不够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不多;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 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较大;科研方法的运用仍显不够, 低水平研究、重复研究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教育科研的投入水平不够高, 部分区、校按规定配套的经费落实不到位;有的区或校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教育科研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对市属高校科研的指导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 他要求从事教育科研的同志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予以解决。最后, 他根据“十三五”时期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 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与应重点抓好的五大任务。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保持总量, 提高品质, 突出重点, 注重绩效, 创优品牌;应重点抓好的五大任务是:着力前瞻, 统筹各类研究;着力创新, 优化科研管理;着力素养, 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应用, 促进成果推广;着力常规, 提升服务能力。

最后,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就此次会议作了总结, 他充分肯定了大家会上总结的经验和对存在的问题的透彻分析以及“十三五”规划所确立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 要求会后抓好落实, 并就“十三五”期间如何通过科研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科研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 要揭示教育规律, 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必须借力教育科研。二是要准确把握武汉市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他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教育进行新谋划;武汉城市地位的新提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口变化的新趋势要求教育做好新应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求教育作出新回应。这些都需要教育科研作支撑。三是要抢抓机遇, 切实发挥好教育科研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 他要求大家一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校长抓教科研工作, 校长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热爱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仅要鼓励支持, 还要建立保障机制、考核奖励机制。二要加强领导, 加强培训。要加强和完善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科研骨干培训。三要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要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重视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要出科研品牌。他指出, 当前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品牌还不够多。要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协同攻关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等途径, 锻炼科研队伍, 做强科研品牌, 深化成果转化, 加强成果提炼, 强化成果推广, 争创全国一流教育科研品牌。

8.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八

然而,到中小学中去,发现许多教师对教科研的热情正在消退,不主动研究教学,不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反思也懒得写,同伴之间也很少交流,教科研制度、计划落实不到行动中,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许多教师将教科研活动视为负担、包袱,被动应付,消极对待,出现了“教科研倦怠症”。

一、产生“教科研倦怠症”的原因

1.教师自身原因

(1)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许多教师片面地将教科研作为评聘职称、晋级升等的手段,不愿意在解决自身教育教学问题上下苦功夫,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为了尽快实现个人目的,不惜闭门造车,花钱买论文,弄虚作假搞课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再努力。

(2)进入“高原期”进取心不足。很多教师经过一段时期的教学工作,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套路,教科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难以实现新的突破,进入了“高原期”,思想上产生“惰性”,行为上产生“惯性”。这个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相对减少,容易满足现状,造成发展动力减弱,进取心不足,对教科研也失去了兴趣。

(3)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普遍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角色要求多,而待遇相对较低。大部分教师长期在固定的环境里从事单一的工作,日复一日地机械操作,非常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职业倦怠造成教师激情缺乏,兴趣丧失,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降低,感受不到工作的乐趣,体会不到教育的幸福,在苦恼和疲惫中勉强支撑,如此状态自然对教科研没有信心和要求,也不可能去认真研究。

(4)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整天忙碌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组织课外活动。除这些正常工作外,还要参加学习、培训、写反思等,班主任要处理班级事务、家访,许多教师还有兼职工作,一天下来身心俱疲,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搞教科研活动。

2.外部环境原因

(1)无效的教科研活动,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地为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了大量教科研活动,请专家讲学,开展课题研究,组织教学比武,举办论文、课例竞赛等。教师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和经费参加,但效果却难如人意。满堂灌的讲座使教师感到厌烦,学校开展的研讨、交流形式化、层次低,教师收效甚微,参与的热情受到抑制。

(2)混乱无序的环境败坏了教科研声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中小学教师急于发表论文的心理,伪造刊物,非法组织教学竞赛等活动,以论文发表、评奖等名义,骗钱害人,败坏了教科研的声誉,严重挫伤了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急功近利的心态与浮躁的教育环境,造就了大量伪论文、假课题和作秀的优质课、示范课,使真正搞教科研的教师感到寒心和失望。

(3)社会消极因素的干扰。在经济快速转型和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潮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和人生哲学,各种诱惑不断挑战人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底线。一些教师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信仰危机,教育信念动摇,内心世界失衡,职业理想消失,不再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自然不会重视教科研工作。

(4)分数至上的评价机制,抑制了教师热情。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职称评聘、评优晋级都与学生的考试分数挂钩。单纯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法,迫使教师专心钻研提高成绩的“术”,而放弃通过教科研提升质量的“道”。

二、积极应对“教科研倦怠症”

1.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念

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解决教师自身以及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教师要正确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功利化倾向,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研究真问题。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如果能坐稳冷板凳,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踏踏实实地研究,专心致志地探索,一定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当成果受到上级的肯定、同行的承认、实践的验证时,评聘职称、评优晋级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2.努力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短期内看不到对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效果,因此要在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上下工夫。一是要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问题一定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是学科组教师共同关注、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而且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二是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如,要开展一次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可提前布置老师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和经验文章,使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感到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这叫作“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还可开展“拓展式理论学习”“问题式理论学习”“储备式理论学习”等。三是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对于基层教师来说,运用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方式,技术要求不高,便于操作,符合大多数基层教师的实际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能够掌控,见效也快。

3.倡导小课题研究

9.小学数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为指针,实施课题带动战略,走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教改之路,促进高品位特色学校创建,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发展,致力于学生高素质形成,使教科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对此,我们进一步深化对“激励教育”的研究,与时俱进,培植新的教科研亮点。本学期由过去“对学生创造力激发的研究” 转向“对学生个性潜能激发的研究”,走人本化的教改之路,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教科研与新课改一路同行。

二、教科研重点

数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抓住课改契机,进一步推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实验,研讨和实践“自主探索”环节的具体学法和指导策略,加快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究能满足小学生学习需要的学习方式(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小学生在活动、探究、体验中感受数学,逐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情感,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个性潜能。

三、教科研措施

本学期,为使教科研工作富有成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序、灵活、高效的教科研活动,注重一线科研,个性科研,愉快科研。

1、加快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步伐。我们抓住新一轮课改契机,以先人一步,早人一拍的胆识,抢战教育制高点,对新课程理念,要准确把握,全面体现。其一正确认识教学内容,打破教科书是唯一教学内容的狭隘认识,树立学习资源无处不在的思想,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其二正确定位师生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加强课题研究。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科研载体,其目的不在于创造多少理论价值,而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因此,要求大家把教学工作自觉纳入教科研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另外,我们仍着力抓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课题(要求大家根据学校总课题及本学科实际,确立视角小、内容实、周期短、结题快的小课题,明确自身教改方向);一个笔记(包括记写实验随笔和业务笔记,特别是前者,我们要围绕研究重点,随时采撷教改生活浪花,捕捉教学智慧火花,不断升华教育实践,积累鲜活的个性化实验素材);一堂实验课(要求围绕实验课题人人出示校级或组内实验研究课);一篇成果文(每位教师期末都要提交课题研究成果文,由学校评审小组予以评定)总之,我们要把课题研究融入我们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闯出新路子。

3、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构建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科研队伍。建立活动制度,坚持每周二、三下午定期进行业务活动(包括综合科),学习新课改精神,带领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分层推进,对新上岗的教师,要求拜一位有经验的老师为师,并模仿学科领域比较成功的校内外教学经验,促其尽快上道入门;中间层的教师,引导其围绕学科建立小课题,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骨干教师则着重帮助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建立符合其教学个性的课题,通过教育科研,逐步形成特色,努力打出旗帜。

4、加强教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工作。本学期学校举办了一次教科研成果交流大会及对外开放的学科专题研讨会,组织老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征集活动。加强校内、校际、地区间的信息互通,促进大家以前瞻的眼光观望教科动态,以开放的姿态去感受教育新潮。

5、着手教科研资料的微机建档工作。从课题计划、过程实施、成果总结等方面进行资料搜集、筛选、分类、归档,使教科研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6、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应用力度。本学期有计划地定时、定点、定人员、定内容(微机教师分工负责,订计划,出习题)进行微机培训,有数学教师通过市计算机考核,使教师开发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上档升位。同时加强了计算机与各学科整合的课题实验研究。

7、完善督查激励机制。为增强备课、作业的实效性,实行领导分工月查制度。对备课,每位教师都通过独立钻研,练就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的过硬基本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教案来。对作业批改有质有量,各学科都重视学生书写,作为全员工程来齐抓共管。

10.小学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十

为扎实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6月28日下午,陈集小学召开了教研组工作总结会议。校长赵厚华、副校长徐正兵、糜山,教务处、教科室全体成员及各教研组长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教科室主任余仁兵主持。

会上,各教研组长首先对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进行了精心地梳理,总结了工作的成功及困惑并对申报评选的教科研先进个人进行了综合考评。随后副校长徐正兵公布了教学五认真先进个人及教学实绩先进个人名单,并针对教学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最后赵厚华校长充分肯定了各个教研组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并要求各个教研组要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切合实际的小型多样的活动,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赵校长的讲话为学校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相信各个教研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将更细致,活动将更实效,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11.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科研;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9-1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科研现状数据统计及分析

1.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统计。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的课题中普教课题总数为932个,其中涉及到音乐学科的课题总数为4个,这4个立项课题里包含2个幼教课题,1个市教研室课题,1个中学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的课题中普教课题总数为1329个,涉及到音乐学科的课题总数为6个,其中2个中学课题,3个小学课题,1个幼教课题。

2.对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统计。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的课题中普教课题总数为790个,涉及到音乐学科的课题总数为7个,其中1个中学课题,3个小学课题,3个幼教课题。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的课题中普教课题总数为524个,涉及到音乐学科的课题总数为3个,其中1个中学课题,1个小学课题,1个幼教课题。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我们不难得出上面的结论。不是我们的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很少,而是我们没有足够重视这些问题,没有及时地留住问题。这些数据似乎还向我们揭示音乐教师严重缺乏研究这些问题勇气和能力,不然音乐学科立项的课题数量也不会这样少。

究其原因,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是重要因素,因为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具备的,但是对问题的储备能力,对问题的研究能力,特别是系统研究的能力是比较缺乏的。这种现状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在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上的缺失。长期以来这样的现状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深远的。比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称在学校里普遍比较低、绩效收入也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长久以来,音乐教师在普教学校里的地位是比较低的,容易被视为思想没有深度的教师。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存在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瓶颈之处,就是教育科研能力的薄弱。当然,最直接的影响还是导致课堂音乐教学缺乏深度,教学方法缺少系统化。

二、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建议

1.抓住问题。

对于教育科研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先导,上面我也提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课题即问题,对于教育教学来说课题甚至就可以理解为课的问题。对于普通音乐老师来说,其实问题不需要发现,现实情况是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碰到问题,也就是说只要处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自然会长生。科研意识比较强的老师遇到问题会牢牢的抓住,会积极地记住和记录这些问题。而科研意识比较薄弱的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很难抓住,时间一长就遗忘了。没有了问题自然就没有了思考,更不会有反思,当然就更不可能有科研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敏锐的头脑,积极地抓住问题,尽可能地记录问题。有了问题的积累,必然给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打开一扇门。

2.“培养”问题。

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往往有一个问题库,对于这些问题他们照顾有加,经常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了,而有些问题可能要查阅一些资料,还有的问题可能很长时间也难以解决。有的问题解决的很有价值,他们会撰写论文发表,分享自己的成果。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意义比较大问题,他们会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行长时间的思考,查阅很多资料,进行丰富的实践。这样的系统研究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研究,也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所在。因此,中小音乐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不妨从建立“问题库”开始。有了问题库,还要精心地进行“培养”问题,不能让它自生自灭。我们对它关照的越多,它成长的就越快,给我们的回报也就越多。而这个问题库的建立其实不需要多么大的投入,也许只需要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3.解决问题。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系统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可以为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而且系统的问题研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艰巨,只要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全面一些,对问题的关注更持续一些,在实践中对问题解决的验证更讲究一些。也就是要我们不断拓展研究那些疑难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12.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十二

本刊讯2016年1月15日, 海淀区五一小学迎来了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北京教科院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领导、专家的课程下校调研活动。

谭中玲副校长以“幸福素养课程让学生成为幸福的学习者”为题对学校“幸福素养课程的整体架构”“分类推进、学科融通的课程推进策略”以及“下一步课程建设的设想”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接下来由“幸福起航课程”“STEM课程”“话剧表演课程”三位负责人和授课教师就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汇报结束后, 领导、专家与学校干部、教师围绕“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的落实”“21世纪核心素养的界定”“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实施”以及“五一小学下一步课程工作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13.唐元小学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我校以加强教育科研管理,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为重点,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操作过程,推广和提炼有关研究工作经验与成果,扎实推进主课题“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实验和“小学绿色德育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整合研究”、“新教育实验”等课题研究、实施工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以此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学校教育科研为课改服务,为师生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的。

1、大力开展课题培训活动。为了加强学校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5月10日,我校举行了新教育课题“让学生在书香校园中快乐成长”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首先学习了该课题方案,明确了课题实施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大家就如何开展下一步的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最后王校长对课题组成员提出了希望,要求大家勤实践、勤动笔,围绕课题扎实开展研究。培训活动研讨的.气氛非常热烈,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满腔热忱和对提升学校品位的关注。我校把狠抓教科研校本培训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已经形成制度化。

2、如火如荼地开展新教育实验。本学期伊始,新教育实验像一股春风吹进了老师们的心田。我们与全体教师学习了学校实验方案,明确每位教师工作内容,要求将实验方案中的要求细化到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去,不断积累教学、教育素材,做教育的有心人。我们主要借助校园博克开展新教育实验。我们把教师随笔分为“教学反思”、“热点聚焦”“教海拾贝”“专题讨论”“他山之石”等类别,开阔了老师们的书写空间,让诗情自由流淌,让灵感瞬间闪现。老师们热情参与,发表在校园网上的随笔素材有师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是德育方面的;有教学中的点睛之笔,也有教学中的沉痛思考。在表达方式上,或平实地记叙,或委婉地议论,或大声地呐喊,或缱绻地抒情,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哪怕是那些稍纵即逝却湿润我们眼眸的丝丝灵感,都即时地将它写下来,凝聚成一份最美丽、最快乐、最温馨的记忆。

3、积极参加教科研竞赛评比活动。本学期组织参加了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江苏省青年教师美文诵读比赛,苏州市教育学会教案设计比赛,常熟市各科论文比赛,常熟市“孝心”案例征集等。

4、积极参加各类课题活动。本学期,整理、撰写了主课题“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期评估资料;参加了省十一五课题的中期评估,我校“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整合研究”课题获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5、办好校刊《溪水轻轻流》,展示我校教师的教育风采和科研成果,引领老师们投身教科研工作。

6、为深化科技特色教育,扬科技特色风帆,5月4日,我校成功承办了江苏省20xx年青少年科技模型竞赛,共有7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赛事,我校包揽了其中四个项目的团体一等奖,常熟电视台、日报先后进行了报道。

附:本学期教科研主要获奖情况:

1、《小学信息技术与绿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获省级中期评估“先进集体”称号;

2、计亚娟的《几分钟?几分钟!》获苏州市论文一等奖,苏州市教育协会;

3、王袁老师的《刍议环境教育活动的策略》发表于《教育情报参考》,《“四化”校园》刊于《江苏美境行动》,中国新时代出版社;

4、陈丽欢论文《趣——让小班幼儿在感统活动中体验快乐》,陶英老师的论文《让自然角不再成为摆设》获“早期教育”论文评审二等奖、优秀奖;

5、周凤花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的运用》、《加强对少先队员责任感的培养》,马勤奋老师的《绿色理念下的少先队文化建设》获20xx年中小学思想建设成果展评一、二等奖;

14.延安小学教科研总结 篇十四

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理念,本学期,教科处在校长室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为创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从三个方面把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教研工作

(一)常规教研工作

1、建立健全教研组织机构,构建四级教研管理网络。首先,完善了学校的教研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把教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科研的全面规划,为教科研工作建章立制,确保人力、物力到位,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形成全校一盘棋。

其次,构建了四级教研管理网络。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教科处、专设了办公室,配备了教科处主任和教科员,特聘请市教研中心有关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学校教科室下设中心教研组、课题组、编辑组。本学期开学第二周,学校在全面了解了所有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后,成立了四个中心教研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组),并确定刘海琴、董博涛、薛丽华、王东虎四位在工作中善于思考、经验丰富、吃苦耐劳的教师分别担任组长。课题组负责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各教研组同时也是子课题组。编辑组负责学校刊物《延小教育》的编辑工作。这样就形成了领导小组——教科处——中心教研组、课题组、编辑组——子课题组四级教研管理和课题实施网络,做到层层有目标,层层有任务,层层有人抓。

最后,建立健全了教研工作制度。本学期,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 范教科研管理的制度,如 “教研活动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题研究制度”等,为科学规范进行教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开展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教研工作。

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每个教研组做到计划具体、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各教研组、年级组能够充分利用每周五的教研活动时间,根据本学科及组内教师结构情况,开展了以解决本学科教学突出问题为目的的各项专题教研活动,同学科教师互相交流信息、切磋经验,对提高本组教师的教学能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处、教科处领导也能积极参与,并对各组教师进行备课、上课指导。通过一学期的培训学习,各教师、尤其是应往届教师和初高中教师对小学教学有了全面的认识,个人的授课能力也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本学期,各教研组还开展了以语文组的普通话训练、数学组、术科组的钢笔字训练及英语组的简笔画训练为专题的教师素质达标训练活动。一部分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给年轻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更新鲜的活水。

3、激活教研意识,搞好校本培训。

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现状(五个层次:高中、初中、小学、往届、应届),教科处和教学处一起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

首先,请进来。开学第二周,我们邀请市教研室专家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全员听评课活动,指导青年教师90余节;请延安市区名优数学教师、英语教师分别来校为全体教师做示范课各3节;请市教研室的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员及师范附小英语教师分别做辅导报告一次。尤其是市教研中心的英语教研员张琰老师的英语辅导报告,使老师们了解到国外最新的教法,思想理念有了很大的飞跃。

其次,走出去。9月初,一年级10位教师赴西安参加国学培训; 9月27日,殷海琴老师参加陕西省数学创新课堂大赛活动,荣获一等奖; 10月15日、16日,语文教师参加全市语文教师培训活动,2 冯莉老师做课一节,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10月18日至25日,高盼老师、殷海琴老师被市“阳光师训”活动安排到黄龙、宜川、洛川、黄陵四县区为教师培训活动做示范课;11月18日,冯莉老师参加陕西省语文创新课堂大赛活动,荣获一等奖。还有,高盼、刘园园、郭琪等参加了市级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三,校本培训。

在教研室专家全员听评课活动结束后,各年级组内开展教师间互听互评课活动;校内主管领导与中层领导听评课、指导青年教师100余节;各年级组内开展同课异构赛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在每次活动结束,都要求各位教师进行深刻反思,将培训内容内化,使之成为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的多数教师都能很好地组织课堂、驾驭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也变得充满活力。

本学期,教科处与教学处一同组织了三轮同课异构赛教,师生两次测试(一是教师课标达标测试;二是学生经典诵读测试),对于师生的成长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启动“领航行动”,开展两级师徒结对活动。

一是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结对,二是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结对,形成一个“赶、学、比、帮”、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帮扶青年教师或新任教师,尽快步入教科研工作的快车道,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担当起课题研究的重任。“领航行动”对优化课堂教学,引领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提供展示平台,在赛教中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能力。为加快教研教改步伐,教学处与教科处共同协作,成功地举办了学校赛教活动,语、数、英、术科等各学科教师一展风采,这次活动激励了年轻教师的教学热情。本次校级赛教,讲课的教师准备充分,各显风采,听课的教师虚心好学,勤学善思。这次赛教,除了赛课堂教学,还赛说课。通过说课,使教师对教材分析,三维目标、重点难 3 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作业等都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同时,对反思的方法、内容及功能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样也能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把握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方法及策略。

更难得的是,我们的刘晓娟和惠涛红老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自己给自己压担子,多次主动联系市教研中心的数学教研员齐老师来校悉心指点课堂。经过反复的实践指导、交流沟通,反思提高,这两节课终于成功录制,送交省教科所参赛,相信一分耕耘,一定会有一份收获。

6、协助教学处做好中期及期末教案、作业、业务笔记、听课记录等常规检查工作。这为帮助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以及评价教师工作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7、做好文章上荐工作。

配合教学处组织教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数学组省级论文、课件、录像课的比赛活动、语文组的“语文报”杯作文征文活动等)

8、进行校刊《延小教育》的前期筹划和准备工作。与教学处、德育处紧密配合,精选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文章,积极筹划编印《延小教育》,现已完成各类稿件的初审工作。

9、设计出我校专用的系列化的教案本、作业本,突出学科特点,凸显学校特色。

10、搭建平台,深化教研。教科处把电子类的教学资源光盘按年级组分发下去,让教师们学习充电,资源共享。同时,收集并整理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等各类文本及电子资料,及时归档,力求使档案资料归类科学、规范,以便于教师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二)教育科研工作

1、启动地方特色教材的编写工作。

学期初,安排地方特色课程教师搜集关于延安地方特色的各类资 4 料。在行动的过程中,多次召开地方特色课程小组会议,对类别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确定,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和增加,对已搜集资料进行多次的浏览和筛选,并对下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新的要求。老师们采取各种方法,利用网络、书籍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目前,资料搜集工作已基本就绪。

2、启动省级课题研究工作。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启动我校省级课题《211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及《地方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课题,初步拟定出课题研究方案草案。

二、存在问题

1、对学校内涵发展理解不够深刻、全面。

2、教研活动显得有些单一,缺乏研修内容的系统性、主题性。

三、今后尚需努力的方向

1、加强过程教研过程管理。注意对教研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努力营造朴素而厚实的教与学的氛围,进一步改进教研管理方法,加强课题研究,切实突显实效性。

2、坚持走出去的思路。走出去见大场面,见大会场,见多识广,更新教师观念,使他们坚信:不知不觉会浪费一生,所见所闻能改变一生。

3、开辟请进来的路子。把优秀的老师请到学校上示范课;把教研工作做得好的教研人员请到学校讲经验、体会;努力把小学教改中的名家请到学校讲示范课、作报告。

上一篇: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构建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下一篇:此时此刻2019大阅兵观看心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