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精选8篇)
1.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 篇一
中职教师岗前培训心得
文科部-XXX 作为即将上岗的新教师,我参加了为期一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这次培训主要从三大方面进行:即教师职业道德,校情介绍、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教学管理制度解读,教师教授计划编制说明以及教案的书写规范。短暂的教师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令我豁然开朗,老师精彩的教授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谈谈我对新教师培训的点滴体会:
通过一天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使命和职责,并且扭转了我原先一些错误的思维。教师自古以来就秉承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教师即“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学生,只讲奉献而不求回报,以至于在社会重重的无形压力下,教师肩负着无形的压力。但那只是以前腐朽思想的观点,我觉得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它既不伟大也不渺小,但它却在当今社会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容许不了忽视。同时,正因为它不容许忽视,所以处在这个行业中,每个教师都必须有责任感,教书育人双重重任予一身,它不仅代表着教好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术,而且还要更好的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与做人的原则。教师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中职教师不仅要研究中职生的现状,还要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扎实的专业技能、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擦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它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学习,积少成多地锤炼,这就要求刚走进教师行列的年轻人热爱教师事业,只有爱行才能专行。面对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与诱惑,教师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笃行自己的职责,这是在教师行业做出成绩来的基本条件。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误人子弟,就必须热爱自己的选择,调整好心态,靠着责任感,努力做好工作,往优秀的教师道路上前进!
2018年8月26日
2.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 篇二
一、教师培训的外部条件不足
除了教师自身的因素外, 中职教师培训还需要许多外部条件支持, 如培训经费, 工学矛盾的解决, 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 以及有关技能培训的硬件配套设施等。但从调查来看, 这些外部条件尚不能满足中职教师培训的需要。
(1) 学校和管理部门对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一直不足, 由于种种原因, 作为地方兴办的中职院校, 并没有被地方列入教育预算中, 更不用说教师的培训经费了。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的经费迟迟不到位;有的基地甚至前一年的培训经费还没拿到;有的学员还拿不到自己垫付的培训经费。目前培训报到率低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外, 大部分是经费原因。
(2) 由于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重视不够, 没有建立健全培训的法规、政策、制度及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约束机制, 导致教师对培训没有热情或消极对待, 降低了培训的效率。
(3)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还没有跟上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 这些基地大都依托普通高校设立, 受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的限制, 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中职教师多专业的培训需求, 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级和各省级中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建设, 以满足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教育部门对培训人员的情况审核不严
国家级的中职教师培训, 是针对真正的骨干教师的培训, 对象是已经达到一定层次的教师。而中职教师参加培训必须由学校选派, 地方教育部审核。但是通过培训来看, 问题很多。
(1) 培训学员基础参差不齐, 制定教学培训方案难度较大。这一问题的形式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学员的选派问题, 有些中职学校认识不到所选派的学员专业较差, 专业不对口, 换岗多, 培训基地需为这些学员花很大精力, 且效果不好。
(2) 学员选派不合理, 差异性大, 培训效率低。全国培训, 学员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各基地向个性化培训努力是应该肯定的方向。但是, 个性与共性应适当平衡, 否则会降低培训效率。因此, 各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过程中应尽可能把转行培训排除在骨干教师培训之外。关于改行来进行培训这样的情况, 虽所占比例不大, 但仍有一定的数量, 给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建议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标准进行严格审核, 一些学校确实要增开新专业、教授新内容的, 其培训可以安排在省级培训中进行解决, 因为省级培训时间较短, 所在地区概括面比较大。
(3) 学员资格审查不严, 参培教师基础、水平参差不齐。选派的教师要尽量符合标准, 基地反映选派的学员有相当一部分不符合教育部文件的要求。很多真正的骨干教师由于任务繁重离不开岗位, 学校就派了一些非骨干、转行的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来应付培训学习。
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中, 学员问题居基地所有问题之最, 占问题总数的29.67%。
三、提升职业资格困难重重
国家级中职教师培训想让参培的老师能提高一级职业资格, 想法是好的, 但是通过实践看来, 困难很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办理是一个严肃、规范的过程, 申报、考核、评审、审核等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导致培训学员不可能在结业的同时就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这样, 培训的真正目的大打折扣。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调查中, 共有42个基地填报了本年度培训学员数, 计7671人;有32个基地填报了学员取得“高一级职业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学员数, 计2689人, 学员获取高一级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比例为35.05%。
学校考证, 特别是职业资格证培训, 时间短, 内容多。如果要都提高一级, 难度很大, 甚至达不到。资格证的取得强调企业培训非常重要, 强调技术训练非常必要。要因专业而异, 达到主管专业、主管部门的认可, 不能降低标准, 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教师达到什么水平, 能提高多少, 就按照提高的程度设计他可能获得的资格证书。
四、企业实践难
去企业实践是中职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也是中职教师的需求所在。但是根据访谈, 发现去企业实践很难, 而且效果不理想。
(1) 企业实践要注意理解企业文化与掌握这一技能的平衡。根据目前的状况, 强调、强化这一技能是正确的。同样应该注意到,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是薄弱环节。实验实践要指导学员注重和了解与专业有关的不同类型的企业, 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智能要求的关键点以及职业工作的规范要求等。
(2) 要认真落实培训方案大纲, 花力量去寻求一些专业对口、管理科学、发展良好的实践企业单位, 一般得有5到6个实习基地, 并随时调整, 但现实操作中难度较大。要让我们的学员都实习、上岗操作有一定的困难。要达到高标准的企业实践还需进一步努力。
(3) 不少基地反映组织学员到企业实践困难。相应的实践活动大多不是通过组织关系安排, 而是通过私人关系寻求机会。
(4) 有些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实际上是不可能甚至很难实现的, 或者是去了之后仅仅停留在表面。如果简单地按照要求, 1/2参培学员要到企业实践, 很多时候只能是做表面文章, 浪费时间。
在2007年度对全国47个培训基地的问卷调查中, 企业实践问题排在基地问题的第二位, 占问题总数的19.78%。反映有如下困难: (1) 有些专业缺乏固定、长期的实践企业; (2) 企业对培训工作不积极, 企业实践大多只在见习层面, 难以达到上岗、顶岗的地步, 效果不理想; (3) 企业实践成本高、时间长, 执行困难; (4) 实训教学给基地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压力; (5) 企业实践的安全教育和计划性做得不够。
五、师资培训工作滞后, 校本培训没有很好开展
目前中职教师素质存在很多不足,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就是学历教育, 一旦达到中职院校要求的本科学历层次, 教师就没有了参加培训的动力;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也很难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为在寒暑假期间, 教师学习的多是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研究生班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又很少, 且多为理论课程。教师对提高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有很强的需求, 但现在的中职师资培训尚难满足这种需要, 这种情况在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若这种情况继续存在的话, 大部分教师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将处于“吃老本”的状态, 不能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知识, “完成培养目标”只是一句空话。
在对湖南10多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中, 只有17%的教师反映参加过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最主要的是培训教师的技能, 提供给教师真正需要的知识, 而不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讲解到讲解的形式化的培训。另外, 培训的师资水平不够高, 这也是造成教师对校本培训没有热情的原因之一。这可能是校本培训还没有真正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特色的后果, 因此, 要从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出发, 加强各种形式的中职师资培训。
3.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专业课教师;企业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1
近来,石油行业遭遇最严酷“寒冬期”,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培养油田一线技术员工为使命的江苏油田培训处自然也受到生源不足的严重影响,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加快了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进程。在江苏油田培训处的转型实践中,笔者作为转型教师队伍的一员,深切感受到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及时向企业培训转型非常重要。更感受到作为这种转型的核心力量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转型非常迫切。而教师转型的顺利实现仅靠学校的一厢情愿是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以及教师队伍等各方面凝聚共识,探讨以基于企业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教、学、用三位一体无缝对接的高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并搭建由相关方广泛参与、校企深度融合、教师队伍主导的平台。
一、教师转型分析
(一)教师转型的重要意义分析
在中职学校培训的发展中,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课教师还是转型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都始终处于最核心位置,扮演关键角色。中职学校培训的能力和竞争力说到底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知识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体现,因此培养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的培训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上补全短板,从而提升整个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当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刻不容缓。
(二)教学组织体系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教管科以及下属各专业教学部门构成了学校的教学组织体系,负责教学的统一管理,整体规划并具体协调培训系统的日常业务,显然是学校转型重要的业务归口指导部门。教管科必须从转型的高度和要求,按企业培训需求对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优化整合教学组织体系,重塑师资队伍知识架构,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同时,要配套、完善包括从技校日志班向职工培训转向等在内的日常教学运作机制和制度。
(三)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在教师转型中,首先应该做好培训教学工作,教师是否能够对培训教学规律充分的把握,体现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教师的专业素质应该与企业对培训中送培人员的要求相适应,且具备创新精神以及能力。
(四)构建教师转型发展平台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开阔的视野来谋划。无论从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个人的前途考虑,学校无疑都有责任和义务认真对待和细致考量。从江苏油田培训处以及其他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看,利用现有软硬件手段,建立并完善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该是较合理的现实选项。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应有助于多种培训交叉,将教师培养成为综合型以及研究型的人才。学校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并制定落实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至于教师转型发展平台形式,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拘一格,不限一式,只要能让教师自主、自觉、自由地提升水平、展示才华、实现价值即可。以江苏油田培训处为例,可充分利用研习班、研讨会以及工作坊的方式进行,使远距离教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自身素质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针对于教师的“坎”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教师而言,其培训的意愿都较为强烈,希望借助培训的方式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最终将一线的教学水准提升。但是,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过程较为艰辛。就大多数学校情况来说,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大型集中的培训,在企业中进行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2]。导致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师资较为匮乏,作为专業课教师时间被排的较满,无法挤出时间到相关专业各部门进行锻炼。在假期期间,教师下场实习很难真正做到顶岗,所以也是看大于做,多数也只能流于形式,当然在假期很多教师也希望做进一步调整,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好基础。
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关系的不和谐也是导致教师得不到较好实践机会的重要原因,虽然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特色,也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但是在实施上却存在较多的困难。除此之外,培训形式单一以及培训内容无法与教学实际相符合也是其中存在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组织的培训中发现,虽然理论教学我们能够保质保量,但是专业技能却无法提高,学非所用是现阶段面临最为重要的问题,会造成培训质量的下降,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于个别培训机构来说,当教师进入到企业进行学习时,教师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助,也是教师对实践活动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
三、针对于学校的“坎”分析
应该说,大多数中职学校目前正处在向企业培训转型的过程中,就程度和速度而言,有一定的差异。尽管各有各的特殊性,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和机制上原因,所有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如在以前的技校班教学中,大多以校内培训作为培训的重心,还存在教师所任职的课程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致使教师得不到较好的实践培训。
造成此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技校班连续课的教学任务较多,学校没有多余的师资可以抽调去完成企业培训;其次,在培训管理上,学校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由学校到企业的对接,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大难度,教师本身也无法完全适应企业的管理规程;第三,经费短缺,使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限制。
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早已有相关规定: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所使用的经费,主要应该是政府财政拨款,并将各类其他的渠道作为辅助条件对资金进行筹集,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应该有专门针对此项的支出。国家虽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但是,却极少有地区能够依据此项条例严格执行,缺少经费,对教师进企业的培训造成很大的影响[3]。endprint
四、针对于企业的“坎”分析
首先,校企双方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没有相关的利益补偿,企业也就无暇顾及学校的师资培训工作。这也正好显露了校企合作中最为重大的缺陷,缺少利益补偿以及法律的约束,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会降低,而西方国家如德国就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要求企业务必承担培训任务,负有相关的社会责任。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在相关的培训上承担的法定义务就很少。
其次,在企业中,对于相关的合作制度以及机制较为缺乏,致使企业不愿意提供技术岗位供教师进行实践。在此背景下,即使教师到企业中去,也无法学习到相关实用的东西。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对于校企的合作制度也在不断加以完善,但是却没有建立一定的机制以及制度对此种现象进行约束。
五、对实践探索进行分析
(一)在实践探索中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教育与培训,不光是学校与企业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2025” 蓝图郑重推出的情况下,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浪潮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及其职业群体,并由此引发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作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上,全面规划企业培训工作各相关方的责权利关系和统筹协调各个环节的高效运作,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做好扶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学校教师需具备较为明确的培训导向
教师在进入企业培训中,可以借助业余时间进行,同时,还可以借助轮岗培训的方式进行。在学习期间,可以主要针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作技巧进行重点学习。同时,还需重点学习企业的管理经营能力,从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促进校企合作,共建合作平台
现阶段,培訓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实效性,对于培训单位来说,任何一个与企业有联系的机会都不应该放过,例如,可以借助在企业中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学校可以担任指导培训的任务,协助企业完成策划,从而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校企合作对于教师以及企业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育部门也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将地方性的相关法规进行完善,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建立健全,明确制定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并对相关的要求以及实践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规定。在实践中,可以应用专业教师轮岗的制度做好企业实践,从而缓解专业教师较为缺乏的问题,应用此种制度,能够使在校教师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张冲.中职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84-89.
[2] 余瑶.论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难点--从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进修的难点看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必要性[J].价值工程,2014,(11):245-246.
[3] 李玉珠,闫志刚.迈过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J].教育与职业,2011,(4):34-38.
4.中职教师企业研修心得体会 篇四
中职教师企业研修心得体会
2011年3月13日至2011年4月2日,我有幸参加省教育厅在常熟理工学院举办的首届职业学校教师企业研修省级培训。在20天的培训时间里,能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同行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走进常熟著名企业进行实地研修。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机械专业的前沿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受益非浅。这些将会是我一生受益的宝贵经历和财富,也将会是我日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前进和提高的垫脚石。现将20天来的研修总结如下: 一、领略了新工艺、新技术,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此次是一次难得的企业实地研修,所以在企业里我努力捕捉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随时随地的认真记录,并用相机将看到的机床、刀具、装夹、产品摄录下来,以便今后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观看。 企业里很多设备我都是第一次看到,有的只是书本上提及,但未亲眼所见。在这次企业学习中,让我感到企业编程与我们平时教学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企业中所有程序中的参数都是由技术人员计算出来的,无论是表面粗糙度值、机床的转速,还是车削中的进给量等等。虽然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有限,也缺少相关的检测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要传授这些与企业与时惧进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尽快融入企业。 二、学到了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 我觉得这是企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实际的好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点贯彻,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机械加工中的创造性思维,毕竟我们培养的学生最后是为企业服务的。 在我们机械行业,精度的概念应该贯穿于始终。特别是这次对长城轴承厂的实地研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依靠精良的装备,优秀的企业管理,把每个细节都做的很好,比如他们对温度的要求和一尘不染的车间。虽然这些都是细节,其实我觉得 “没有细节,就没有品质”,细节就是质量的精髓,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也就是我们的细节教育。没有这些细节教育,不会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 三、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在短短20天时间里,我们不仅学技术、学管理,同时通过亲身感受、耳濡目染,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教育和感染。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企业是一个技术人才成长的沃土,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管理和企业文化。 培养一个工人很简单,但是难的是为技能铸入灵魂。我想,只有学校和企业一起努力,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为优秀的`技术工人。 正如常熟理工学院戴国洪副校长所说,本次研修以企业实践为主,体现短期研修、长期受益、终身学习的特点。让我们这些平时站在学校三尺讲台的教师们,利用参训的机会,和企业零距离接触,走访企业,与企业洽谈合作,熟悉工程、商贸环境,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掌握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使用等,从而增强自己的企业实践经验与本领。确实20天来,我们分别到五大企业实地了解了各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方式、管理制度、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专业和企业实际,在实践生产中学习体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为今后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本次企业研修培训对专业教师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它将全体职教教师再一次重新拉回到专业教学的起跑线上,时不我待,起跑的发令枪声已响,面对目前严峻的职教发展形势,我们没有退路,只有积极参与到课改工作中去,通过课改的实践,彻底更新我们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生存的权力。
5.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 篇五
xxxx年的金秋季节,我们有幸来到xxxx大学培训基地参加中职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习,在软件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软件学院的专业老师为我们精心安排了系统、实用的软件专业学习内容,而且各指导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很感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软件班学员认真学习、钻研的气氛也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沉浸其中,也乐在其中。因此不知不觉间,两个月的培训便接近了尾声。静下心来整理一下学习笔记,理一理思路,盘点一下收获,我发觉本次的专业学习收获颇多,在某些方面也很受启发,以下简单做一下归纳:
首先,本次专业培训内容主要围绕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过程为主线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教学管理实际,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因为在之前也开发过相关的小项目,但是多数只是自己简单分析一下就开始进行相应功能代码的实现,并没有太重视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等到实现的差不多了,才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突现,却已不可收拾。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与实训体验,我们经历了对实训项目的需求、项目计划、设计结构等的分析,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相应的需求文档。通过这样的分析设计,对项目任务更加明确,功能模块的划分及设计都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更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前期的分析设计、计划等对后续的代码设计与功能顺利实现的重要性。无论是从设计思路到设计流程上都更明确了许多,也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
其次,在代码编写思路方面也很有收获。因为培训之前自己也开发过类似的新闻网站,只是使用的是一些相关的建站平台,后台基本不用自己设计,本次新闻网站的设计,后台前台都要求自己设计,让我从头到尾体验了项目整体的设计实现过程。首先对项目开发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接着搭建了项目环境,同指导老师一起讨论并设计了合理的数据库表,认识了数据库分析设计的重要性,理清了代码实现的思路,也了解了PHP中类的绝妙、方便之处,只是此部分内容还只是停留在初识阶段,所以在搭建项目环境以后,自己不太熟悉如何定义和使用类,与自己已有的程序设计思路进行融合也很艰难。但是通过认真向老师请教,同组学员、不同组学员之间相互讨论、交流,也阅读了相关教程中类似功能的程序代码,了解了基类、实体类的定义和使用,基本初步实现了项目功能要求,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更好的程序设计思路。
另外,在程序测试阶段的学习与实训过程中,也是有了许多新的认识。通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再到相关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实习和参观,自己听到看到的情况与老师的理论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终于改变了之前认为测试在项目开发中并不太重要的旧的观念。
程序测试以前也有听说过,但基本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测试,通过实训,让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重新认识了测试的重要性,也体验了自己进行简单的程序功能测试过程计划,学习了测试软件的使用,测试用例的设计以及填写相关项目测试缺陷报告单等一系列测试需要完成的工作,收获很大,只是在测试过程中,还不够系统化,再加上自己设计的系统自己来测试总是有些别扭,如何处理这方面的矛盾是个难题。在软件测试阶段中,首先对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分析文档,对项目进行了相关功能的测试,也发现了项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更正。
总的来说,本次项目实训基本完成了从需求分析到功能及代码设计,再到完成项目测试整个开发流程,体验了真正意义上的项目设计过程,同时对测试工程的规范及重要性也有很深的体会。
并且各位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宝贵的专业方面的建议、经验及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许多平时遇到过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这些都是我们专业学习收获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本次培训颇有收获,通过对实训项目的设计,让我真正体验了项目开发整体的设计过程,在设计与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php的方便与灵活,同时对编码的规范性也有很深的体会,更增加了自己对此类项目设计的思路与信心。
6.中职青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此次青年教师培训的学习、讨论,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认识到加强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的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此次培训,我学会了以新的视角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如何管理学生,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1、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懒惰性
由于工作事务繁杂,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的表现,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2、从零碎学习向系统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随意性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如果在学习上心血来潮,杂乱无章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好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学习上结合本职工作,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搞好系统学习,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3、拓展眼界学识,完善知识结构
此次学习不仅使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还使我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建立创新理念,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改变自己传统的一些思维习惯,用新的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解决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产生的各种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
7.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 篇七
关键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中国制造2025”和教育“供给侧”的提出,给职业教育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职学校只有培养企业、行业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校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所以职业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打造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多中职学校都制定了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培训机制和方法。本人结合我校的教师情况谈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需求,本着全面提高、整体提升的目的,通过3~5年的培养培训,把教师队伍培养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具有团队协作、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学队伍。
二、调查分析现职教师情况
全面了解学校教师的来源和学历、年龄结构、高中初职称比例、“双师型”教师百分比、各专业生师比合理性、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兼职教师人数等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我校现有教师情况可知:现有教师结构与目标有较大差距,如中高职教师数比例偏低、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极少;部分教师知识和技能脱节,个别老教师理论知识较强,而技能较差,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不会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个别年青教师操作能力较强,对指定的实训课操作、演示得心应手,但专业知识单一,无法把专业知识作横向联系,没有好的课堂语言技巧,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方法欠缺。
三、调整教师结构,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学校发展目标、规划,按各专业学生数和发展规划,通过引进、调整、转型等构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如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定时来校授课或开设专业讲座;根据学校各专业类生师比情况临时调整教师任教科目,如汽修类专业学生班级多,机加工类专业学生班级少,经专业部间协商,从机械部抽调个别教师到汽修部任课。另外,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和专业建设需要,规划教师个人发展方向,按“一体化教师→储备骨干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梯次成长规律,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并对教师成长过程进行跟踪考核、验收。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实施激励性措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在评优和晋职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斗志,使教师养成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习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确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内容和方式
1. 定期对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师德是教育之魂,师能(教师专业技能)是发展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是实现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强化师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然要求自己在业务上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不断超越。我校每学期开学初三天由教务科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方法和教学创新等方面的培训,期末两天组织教学经验交流等培训,每学期进行教学比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竞赛等,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 专业教师各阶段的授课作整体考虑和长远规划。
根据职业教育的政策和学校发展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制定专业教师的发展方向,让新教师有目的地规划各自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使新教师在各自的专业方向上循环教授各科目,使新教师在某一范围内成为教学能手;同时适当安排教师承担相关专业培训任务或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
3. 加强校内培训和企业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有计划、分方向安排年青教师到学校实训室进行实践,加强教师专业基础技能培训。作为专业教师,不但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群的技能。如机械类的车工、焊工、钳工技能,电工电子类的电工基础技能,汽修类的发动机拆装技能等。对新入职的专业教师,第一学期尽量不安排教学任务或少安排教学任务,安排新教师到相应的实验室、实训车间熟悉设备的基本操作、熟悉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范、车间管理规范、实训班级的管理方法等,直到能独立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初步具备“双师型”教师的基础。
4. 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选送专业教师顶岗锻炼。
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能力的不足。教师到企业实习的目的是“以做代培”,提高实操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解决教学中的难题。通过企业实践,使教师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生产一线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接受企业文化和生产要求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产品质量意识,形成新的职教理念,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技术和技能。
5. 按专业方向选送教师参加专项培训。
按专业方向选送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通过参加省培和国培,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和运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参观交流,了解新知识、新设备和新工艺,了解其他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使教师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另外,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技能竞赛指导的需要,结合教师专业特点及其突出表现,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参加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培训。对参加各类培训的教师,要求带着目的和问题参加培训,培训结束,需主动承担相关教学、教研任务和技能竞赛指导工作,在教学教育工作中起带头表率作用。
6. 以赛促教,激发团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机制。
一是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和专业技能竞赛,教师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组织模式,自觉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专业部定期举行专业技能竞赛,并由教务科给予表彰,激励教师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比拼,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通过承担学生技能竞赛训练指导和参加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师和学生同时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过程中,会不断碰到新问题和不同的难题,需要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使教师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促使教师不得不加强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技能;不断收集专业发展动态信息,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和探讨。因为技能竞赛追求“快、准、狠”,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教师养成了认真严谨和规范的工作态度,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技能的过程中自觉提高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另外,由于职业教育以技能恒量教学质量,学校非常重视技能成绩,在优秀指导教师的影响下,促使教学队伍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发展机制。
此外,通过教学意识、教学情感和教学活动、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通过教学反思创新教育特色,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加强专业实践,锻炼专业技能;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在专业实践中思考和发现教育价值,找到教育和生产的结合点,挖掘并创造生产知识和技能,完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
经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校教师在近三年中成长很快,教师们在教学能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多名教师在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各类专业竞赛、参加海南省组织的论文评比、课件评比、演讲比赛等各种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进修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教师在参加海南省的骨干教师评选和工作室负责人申报中与众不同,表现出色。学校教学团队正朝着“双师”素质、全面提高、整体提升的目标迈进。
总之,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明确培养目标,研究培养层次,做好时间安排,做到校内校外互补、考核与评价共同促进,技能和教学水平同时提高。
五、出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保障制度
1. 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
在教师法规定的基础上,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需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这是确认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
2. 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根据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建立职称评聘制度。职业学校人事分配和教师评聘制度,要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工作量和专业实绩,使“双师型”教师能专心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 职业学校制定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制度。
在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政策下,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优先外出(含国外国内)培训、进修的机会。对“双师型”教师专业理论、实践水平进行常态化管理和评价,实时记录教师实践性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评估情况,细化教师评定等级和办法,并对“双师型”教师成长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设立“双师型”教师奖励规定。
4. 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定标准。
8.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中职教师;企业实践;优点;问题;对策
一、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
1.中职学校及教师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中职学校特别是公办中职学校比较依赖于政府的投入,缺乏与企业的有效联系和沟通,没有和企业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中职学校很难找到愿意为学校教师提供长期实践的企业,即使有部分企业愿意为中职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但也很难安排教师想要学习和了解的实践内容。另外,一部分学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由于中职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课时量较大,为了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参加企业实践。
2.企业的问题
企业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的行为,对于接收中职学校教师到本企业实践,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的决策,不存在违规不违规,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根本目标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一两次还可以,但是如果经常接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长期接收中职教师到本企业实践。另外,由于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工伤事故,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3.难以对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进行管理和考核
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时,中职学校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考核,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师自己联系的实践企业,学校没有足够的了解,也难以对教师的具体实践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不能保证实践的有效性。
二、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对策
1.创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条件
创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条件,一是可以让政府出面,为中职学校选择比较合适的企业实践基地,增加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二是可以让参与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的企业接纳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节约学校的开支和中职教师的时间。三是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联系,让教师有机会到所合作的企业参加实践;四是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自己联系企业参加实践,可以用兼职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目前,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是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主要途径。中职学校,特别是公办中职学校一定要彻底转变办学思路,努力改变传统的以政府投入的办学思想,积极联系和学校专业联系紧密的各类企业,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让中职教师可以经常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到车间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
2.规范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求中职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严格规范中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具体的实践锻炼。具体来说就是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熟悉掌握各种实训设备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掌握职业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另外,中职学校的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所以还应具备普通教师具有的基本素质。对于职业技术的师范生,如果要想取得毕业资格,首先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其次还要到企业参加一定的实践锻炼。这样,才能了解企业的基本构成框架、具体生产流程和相应的操作技能。进入到中职学校任教以后,还要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及时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的运用情况,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时作出合理的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工作。中职学校可以将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情况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师的经济利益和支撑评定直接挂钩。
3.实行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教师到企业实践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中职学校要在经费、时间和教学上作出合理的规划,保证教师到企业实践落实到实处。要求教师必须到企业一线,和企业员工一起进行工作,学校要派专门的人员定期到企业进行巡查,对参加实践的教师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学校应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教师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考核,对于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成果的教师,学校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将实践活动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教学成果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重奖。
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技术型创新人才,而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水平,还应经常参加企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冬梅.企业实践是提高中职教师综合能力的突破口[J].教师,2013(11).
[2]王浩.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J].江苏教育报,2011(7).
[3]甘秋林.中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3).
(作者单位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
【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中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心得07-23
中职修养教师心得08-22
中职教师心得体会范文09-14
中职教师师德征文07-30
中职教师研修总结09-09
中职教师演讲稿09-01
中职教师工作计划个人08-09
中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09-17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07-13
中职学校教师高级职称任职总结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