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学课件(共9篇)
1.减法教学课件 篇一
《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于海燕(初稿)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金 英(修改)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李燕燕(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理解符号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5各数和加法的基础上,依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掌握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边打手势边复习2~5的组成。2.填一填
4+□=5 □+2=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学习减法的含义 1.初步感知减法含义。(1)教师边演示边问:有4个气球,飞了1个,还剩几个?
(2)请全班同学用小圆片代替气球,和老师一起表演。
(3)同桌互相表演一遍。
小结: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初步建立减法概念。
(1)通过点子图和实物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含义。
(2)将实物图和点子图抽象出减法算式。5-1=4
(3)识减号和减法算式。
(4)学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小结:我们在写减法算式时,从几个里去掉一部分,就在减号前面写几,去掉了几就在减号后面写几,还剩下几个,就在等号后面写几。
3.体会图意与减法算式的一致性。
教学第26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1)有5把铁锹,拿走了1把,还剩4把。(2)有4块饼干,拿走2块。还剩2块。(3)有3只纸鹤,拿走了2只,还剩1只。有3个学生,跑走了2个,还剩1个。有3个学生,有2个男生,有1个女生„„
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三幅图,都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所以都是用减法来计算的。【设计意图】在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与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探究减法的口算方法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
(1)课件出示第27页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要想知道还剩几只松鼠怎么列式?
(二)探讨5-3=的口算方法。
(1)讨论:5-3等于几?你怎么算出2的? 预设一: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3个。预设二:根据数的分与合。预设三:用加法想减法的方法。(2)小结算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看图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的方法。探究5-3等于几的口算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选择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
1.划一划、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2)
2.依据算式涂一涂,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3)
3.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教材第27页做一做1)(1)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谁能列式计算?(2)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谁能列式计算?
(3)对比两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练习,完善5以内的口算减法。设计不同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练习不但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列式计算的方法,而且用对比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那个符号,它表示什么意思?今天学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在生活中有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2.减法教学课件 篇二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低年级计算教学强调与具体情境相结合,使算法、算理的教学变成有趣的训练。教材第10页和第11页安排了“卖气球”、“卖风车”、“猜字谜”、“套圈游戏”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教学时,我们要把教材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主题图假设为真实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启发学生想出结果,引出计算,在玩中学到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教学“卖气球”时,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在“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探究算法、理解算理。如:“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让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不论用“数数法”还是用“想加算减”算出结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三个小朋友玩“套圈游戏”。一个小朋友说“我投了14个圈,有9个套中”,另一个小朋友提出“没套中几个”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桌互说或在小组里说。)还可以把“14个圈”换成11、12、13、15、16、17、18等其中任何一个数提问并计算,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
2.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学习活动。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等特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例1中的12-9时,可先引导学生想12-9=?(动脑),然后用学具摆(动手),把自己想到的摆法都摆出来。摆后再让学生说(动口),同桌互说自己的摆法、想法,在比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多摆、多圈、多说,以表象来支持学生的思维。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供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每个人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汲取“营养”,逐渐优化算法。如,在教学12-9时,学生根据经验可能会用“破十减”、“想加算减”、“连续减”、“数数”等方法计算,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体验,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认识各种算法的优劣,丰富计算经验,使学习更深入。
4.采用灵活、有趣、直观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效率。口算技能要在掌握口算方法的前提下,经过经常训练才能逐步形成,进而达到流畅、准确,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为此,我们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一要控制题量(不宜过多),二要掌握好口算时间(不要过长),三要经常变换方式如用游戏方式,比赛方式训练等,使学生在“开火车”、“找朋友”、“摘桃子”、“对口令”、“小鸟找窝”等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完成练习。
3.巧做“加减法”,优化计算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加减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51
在很多数学课上,一些教师对计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照本宣科,一些教师又过分重视,哗众取宠,如此种种,就造成了学生计算水平良莠不齐。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做“加减法”,该加的加,该减的减。
一、“加”一些铺垫,“减”一些情境
在计算课上,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常常采取情境引入的教学方法,殊不知,在情境创设因素的干扰下,很容易喧宾夺主,使学生忘了计算的初衷。因此,教师要根据计算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的创设,加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学习铺垫。
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认知的起点出发,铺路搭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新知的学习上来。笔者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减去了情境的创设,先让学生回顾了一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并且列举了少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口述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顺势引导:“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这种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呢?请大家想一想、做一做,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减少一些情境创设,加上一些课前铺垫。这样教学,既节省大量的时间,又使学生真正有了自主参与学习的机会。
二、“加”一些优化,“减”一些多样
算法多样化本是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一种教学理念,但是,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多样化,在课堂上一直刨根问底地追问“还有吗?”“谁还有特别的算法?”等,使学生摸不准解题的方向。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一些算法多样的追问,加一些算法优化的教学。
如教学“9加几”时,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养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的习惯,先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做的;有学生说自己是用“凑十法“来做的。该问题的回答本应到此为止,可是有些教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追问:“再想一想,还有其他算法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万般无奈,不得已又把9分成1和8、2和7、3和6……虽然算法多样化了,但是计算时更麻烦了。可见,只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最常用的“凑十法”就行了,贪多只会嚼不烂。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虽然算法多样是值得提倡的,是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但是教师要注重度的把握,因需而用,适当减少一些多样化,增加一些算法优化的分量,如此一来,才可以使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加”一些思考,“减”一些重复
在计算课上,让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安排大量的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去做,在这种题海战术中,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练习设计方面,教师不妨减去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如教学“运算律”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位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内容:(1)背诵运算律,会默写;(2)熟记11~19同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得数是多少;(3)关于乘法交换律、分配律的习题各20道。教师本以为,在这样全面练习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全面提升,其实不然。因为在这茫茫题海中,学生完全是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计算质量自然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教师要减少一些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主,尤其是当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计算过程,自己找出问题所在。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由此可见,在计算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就要适当减少一些题海训练,只有学生思考多一点、深一点,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学生才会对数学有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加减法的地方还有许多,教师要养成经常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不断对计算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4.《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篇四
1、重点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
2、突出算理,重视方法。计算题教学离不开算理和算法。算理是基本,离开了算理,算法则会变成空中楼阁。算法是归宿,这节课,算理不可少,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新理念,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活动设计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设计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提醒学生做计算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目,写竖式的时候不要把题目给抄错。
(2)、要规范、合理的写竖式。要告诉学生摆竖式的时候要写一个数字然后空出一个数的位置,再写下一个数字。这样的竖式在计算时,不会因为数字挤在一起,而出错。
(3)、提醒学生写完竖式后,要记得把答案写在横式上。
5.《减法》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理解符号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5各数和加法的基础上,依据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掌握减法的含义及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边打手势边复习2~5的`组成。
2.填一填
4+□=5 □+2=4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的组成,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学习减法的含义
1.初步感知减法含义。
(1)教师边演示边问:有4个气球,飞了1个,还剩几个?
(2)请全班同学用小圆片代替气球,和老师一起表演。
(3)同桌互相表演一遍。
小结:从4个气球里去掉1个,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初步建立减法概念。
(1)通过点子图和实物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含义。
(2)将实物图和点子图抽象出减法算式。
5-1=4
(3)识减号和减法算式。
(4)学习减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小结:我们在写减法算式时,从几个里去掉一部分,就在减号前面写几,去掉了几就在减号后面写几,还剩下几个,就在等号后面写几。
3.体会图意与减法算式的一致性。
教学第26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有5把铁锹,拿走了1把,还剩4把。
(2)有4块饼干,拿走2块。还剩2块。
(3)有3只纸鹤,拿走了2只,还剩1只。
有3个学生,跑走了2个,还剩1个。
有3个学生,有2个男生,有1个女生……
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三幅图,都表示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所以都是用减法来计算的。
【设计意图】在减法含义的教学活动教学中,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与学具,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法的含义。
(三)探究减法的口算方法
1.看图说图意并列式。
(1)课件出示第27页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要想知道还剩几只松鼠怎么列式?
(二)探讨5-3=的口算方法。
(1)讨论:5-3等于几?你怎么算出2的?
预设一: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3个。
预设二:根据数的分与合。
预设三:用加法想减法的方法。
(2)小结算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掌握看图说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式的方法。探究5-3等于几的口算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选择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四)巩固练习
1.划一划、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2)
2.依据算式涂一涂,填一填。(教材第27页做一做3)
3.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教材第27页做一做1)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谁能列式计算?
①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②谁能列式计算?
(3)对比两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练习,完善5以内的口算减法。设计不同的口算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个练习不但巩固减法的含义及列式计算的方法,而且用对比的环节让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为今后的教学做好铺垫。
(五)全课总结
6.教学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篇六
花小董祥国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验算的基础。但开展本课教学内容时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这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况中验算的必要性。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在小组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确,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设计了诊断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是学生感悟到了无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需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验算也是判断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方法。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加法与其减法验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没有很好的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练习时书写不规范;
7.“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复习题)
1. 看图列算式。
2. 填一填。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 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目的是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为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
二、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这是游园会上的大熊猫在卖风车,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一共有12个风车, 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 内化算法
1. 列出算式, 大胆猜测。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 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 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 (追问) :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呢?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2. 动手操作, 验证结果。
学生之间互动, 同桌 (小组) 交流, 教师观察巡视, 把握情况。
3. 过程演示, 内化算理。
教师预设可能会出现的几种方法, 出示课件: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 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平十法连减”。从12 (圆片) 根小棒中先去掉2根, 再去掉6根, 还剩4根, 根据学生操作过程, 教师列出算式, 把8分成2和6, 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 可以这样想, 我知道“8+□=12, 根据进位加法, 8+4=12, 那么4就是12-8的差, 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 (圆片) 摆出12根, 拿走8根, 还剩4根。
把思考过程课件一步一步演示, 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 对结果进行猜测, 再通过学具操作演示、过程归纳、算式演示, 逐一将思考过程表现出来,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 直观演示, 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
(1) 借助操作, 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 所以12-8=4, 如图:
(2) 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①摆出12个风车, 分成左边10个, 右边2个。
课件出示:
②把左边10个风车中圈出8个, 还剩2个, 如上左图。
③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 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④结合学生摆的过程, 用算式表示出来, 师板书, 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 诱发学生思考, 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符号体现、直观演示, 来领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 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 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 圈一圈, 算一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 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 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 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 都是先算10-8=2, 十几减8, 就再算2加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被减数增加几 (或减少几) , 减数不变, 差也随着增加几 (或减少几) 。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 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学生较抽象难以理解。
8.“小数加减法”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在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将“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求知
1.以旧带新。
师: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上数学课。老师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我有一个很崇拜的偶像,是谁呢?
生:姚明。
师:我的身高只有171cm,那姚明呢?
生:226cm。
师:可比我高多了。那姚明比我高多少呢?怎样列式?
生:226-171=55厘米。(师板书算式。)
师:这是咱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的一种。(板贴:整数。)
师:如果把我们两个身高用米作单位来列式,该怎么列呢?
生:2.26-1.71。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样就把整数减法变成了小数加减法中的一种。(板贴:小数。)
师:这可是个新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小数加减法。
2.尝试计算。
师:这道小数减法咱们还没学呢,你会算吗?
生:会算。
师:真会吗?有会的是不是?咱们就试着算算。拿出一张题卡,列出竖式做一做。
师:谁想上黑板来试试?(学生板演。)
3.判断交流。
师:有的同学已经写完了,如果你旁边的同学也写完了,可以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结果是否一样。
师:都写完了,停笔往前看,这个同学的结果和你算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同学们,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减,这样的算法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什么地方用过呀?
生: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对,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算的。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小数加减法多了个小数点。
师:大家看,如果把小数点盖住的话,这回呢?
师:真的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整数加减法了,是226厘米减171厘米,等于55厘米,也就是0.55米。还真有这样的联系!
二、创编题目,探究算理
1.明确编题要求。
师:看来呀,小数加减法也不难呢,那么我们就做一道题,只会做这一种类型,就能保证小数加减法都会了吗?
生:不能。
师:那还得怎么办?
生:再多练习几道题。
师:好。按照以往呢,是老师出题大家做,咱们今天改改,你们自己出题自己做,行吗?
生:行。
师:真行啊?
生:真行。
师:当老师可没那么简单,出题就更不容易了。
师:大家认真思考下,除了黑板上这种类型的小数加减法以外,还有哪些其他类型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呢?把这样的新类型写出来。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拿一张纸,写一道小数加法或减法,先写横式,再写竖式。(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师巡视选典型。
师: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写完了,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把你写的新类型和大家介绍介绍,说说新在哪里。(交流时,教师选择一些新类型收上来。)
3.汇报交流,第二个例题。(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
师:大家都交流完了,老师也选了一些大家发现的新类型,先看这一张,这是谁发现的?(实物展台出示:1.25+0.3。生举手。)
师:到前面来。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生:孙××。
师:孙老师是吧?大家看,孙老师写的这道题是不是新类型?
生:是新类型。
师:新在哪了?
生:这是一道两位小数加(减)一位小数的算式。
师: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看来你们俩还真是心有灵犀,那咱们就把这个新类型写下来。
师:孙老师出的这个新类型你们会算吗?
生:会算。
师:孙老师,你选一个同学来黑板演示。
师:其他同学再拿出一张纸来试着算算这道题。
师:孙老师你也别闲着,咱俩一起巡视一下,看看有没有同学需要帮助的。(学生板演,师巡视。)
师:孙老师,你的学生们写得怎么样?
生:都挺好的,都算对了。
4.层层递进,揭示算理。
师:大家看,你算的结果和这位同学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大家都没有问题了吗?(生摇头。)
师:我记得在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无一例外地都是把末位对齐。(再次盖上第一个算式的小数点。)怎么这道小数减法没有把末位对齐呢?
生: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好,小数点对齐。(板贴。)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板贴:相同数位对齐。)
师:这样做一定有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相同的数位对齐就能相加减了呢?有没有什么更本质的原因呢?4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小组讨论交流,师倾听。)
生:可以加上单位元来理解,就是1.25元加0.3元,也就是1元2角5分加上3角。2角必须跟3角相加才可以。
师:那么5分和3角如果加上了,得数8表示什么呢?是8角吗?
生:不是。
师:还是8分呢?
生:也不是。
师:哦,我明白了,那么也就是得相同的货币单位才能相加减,对吗?
生:对。
师:这位同学是用举例子的办法,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那么抛开单位,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们还可以看数的组成。1表示1个1,2表示2个0.1,5表示5个0.01,3表示3个0.1。2个0.1就要和3个0.I相加。
师:同样,5和3相加得8又表示什么呢?是8个0.i吗?
生:不是。
师:还是8个0.01呢?
生1:也不是。
生2: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
师:更准确的说法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板贴: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师:这位同学是结合数的组成,用讲道理的办法来理解,也非常好。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
师:大家看,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保证相同数位对齐,其实目的就是让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这就是小数加减法最本质的道理。大家早就知道这个方法,但背后的道理却不简单。
5.反向观察,夯实内在联系。
师:我们再反过来看,要想让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其实我们只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大家看,孙老师的这个新类型好不好?
生:太好了。
师:是啊,不但让我们知道了计算方法,还明白了它背后的道理,快把掌声送给他。
6.继续研究新类型,第三个例题。(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师:还有新类型呢?我们再来看一道,这是谁发现的新类型?(实物展台出示:1.2-0.48。)
生:是我。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王××。
师:王老师的这种新类型新在哪儿?
生:是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算式。
师:王老师,他说的和你的出题意图一样吗?
生:一样。
师:这种新类型你能解决吗?
生:能解决。
师:再拿出一张题卡试试看,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写?(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师:大家都写完了,看看黑板上这位同学算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算的。
生:我为了方便计算,在被减数末尾添了一个0,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最后在结果上点上小数点。
师: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黄色粉笔标记。)
生:补0是依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如果不补0,小数点对齐了吗?
生:对齐了。
师:相同数位对齐了吗?
生:也对齐了。
师:那为什么还要添一个O呢?
生: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来用0减下面的8。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老师刚刚又发现一位同学是这样算的,大家看看。(实物投影出示错题。)王老师能否给我们讲一讲是怎么回事呢?
‘
生:屏幕上的算法是把十分位的8直接落下来了。
师:是直接抄下来的,那他算减法了吗?
生:没有把它减去。黑板上的同学在被减数末尾添上一个0,就可以减8了。
师:明白了,我们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把它添上了,这种新类型是不是一下就转化成了大家熟悉的旧知识了?
生:是的。
师:这种题型是小数加减法很容易出错的一种题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如果有错的,把它改过来。
三、巩固练习,扩展类型
师:其实呀,同学们的新类型还有很多呢,咱们一起看看。
师:这4种新类型,你都会做吗?
生:会做。
师:从书桌里拿出白纸试一试。对照检验下答案是否一样。
生:一样的。
师:你觉得哪种最重要?和你的同桌交流下。(同桌交流并汇报。)
生1:第一种是整数减小数的,可以补0再减。
生2:第二种是竖式结果末尾是0,可以去0化简的。
师:这是根据什么呢?
生2: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生3:第三种是不但去掉末尾的0,还要去掉小数点的。
生4:第四种是连续进位的加法。
师:还有很多新类型就不一一列举了。现在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查一查,刚才你们做的那些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把它改正过来。(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四、拓展提升,大数学观
师:大家掌握得真不错,回想一下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不也是要让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吗?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怎么对齐呢?也就是末位对齐。(板贴:末位对齐。).
师:其实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数的加减法都是这样的,就是让相同的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同学们不但发现了很多新类型,并且自己找到了计算方法,明白了背后的道理,真是太棒了!宋老师为你们点赞。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评析:
教者通过情境引入达到了以旧带新的目的。简明又巧妙的情境将学生从整数加减法自然过渡到了要学习的新内容——小数加减法。而设计的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比较更是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自然地建立起了联系。
教者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出题的活动将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思考引向深入,巧妙地揭示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类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当然这里面更具挑战性的是教师在学生个体思考、集中反馈中敏锐的观察与判断能力。教师要适时捕捉、发现学生典型的情况来组织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看,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显然是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难点。学生已有的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往往只是明白如何算,也就是知道算法。但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学生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这里教者通过适时讨论,通过学生做小老师引导学生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1.2-0.48这种类型的呈现,既有强化算理算法的目的,更是看出了教者对于学生易错点的敏锐把握。通过“是否添0”“为什么添0”这样的讨论辨析,引导学生将理法结合,进而提升认识。这4种类型题的出现是对小数加减法不同情况的有效补充呈现。学生在计算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在订正中再认识,这样的计算课才更扎实。数的加减法的本质即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加减。从整数到小数,甚至是今后要学习的分数加减法道理是相同的。最后环节的提升,彰显了教者大数学观的思想。
总之,这是一节几乎没有使用课件的素课,一节公开课中不常见到的计算课教学。但又是一节更贴近平时教学,可以给老师们更多借鉴学习的常态课。教者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做小老师自已出题、大家做,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教者更能牢牢把握数学本质,计算课教学的本质,在充分放手的同时敏锐捕捉学生学习的难点与关键点。适时组织讨论,加以引导。当然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也不是一课之功,如何使关键类型得到适当重复与强化,如何更好地结合生活实际加以练习与应用,也是教者需要不断思考与深入研究的。
9.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 篇九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
5以内的减法这一节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对于减法,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不能完整的表达出减法的意义。这一课的教学,我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先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图,说说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接着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吃掉、飞走、去掉、走掉“等等都要用减法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可以发展学生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对于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都是比较熟练了,只是对于算理就有点说不清了,需要教师着重引导他们理解减法计算的算法,我提倡算法多样化,可以从分与合的思考出发,或者让学根据自己从前的学习经验进行思考,在练习的时候,我通过运用开小火车等一些小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口算的速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秀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以后应多强化训练。另外学生合作交流还应进一步加强。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2
10月份,上了一节课《5以内的减法》。课后,在听取了部分老师的评价后,我回顾了整个过程,下面我来谈谈本人对这节课的看法:
1、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一年级开始逐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教学设计当中,我就有意识地渗透这个理念。在教学例题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表述能力。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的,能够完整地说出数学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开口,我还采用自己说、同桌说等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组织比较到位:我采用了:看谁做得好,看谁坐得最最好;谁的眼睛最漂亮;谁是第一名等语言来组织课堂纪律。因此,整节课大部分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好。但是,这样的次数可能过多,影响了整个环节的流畅性以及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中,要把握好分寸。
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生动。在去年的教学中,我常常被师傅指责,说我的声音太难听,我想这不会仅仅说的是我的音色,更说是我语言的生动性。常常羡慕语文老师能够用那么刚柔并济童话般的语言来表达。在今天课堂上,,我并没注意自己的语言,问了其他的老师后,发现自己可能有些紧张,语言表达上有些啰嗦,表述得不流畅,甚至会出现口头禅或者是“方言普通话”,这是非常不好的,以后要改掉。如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我觉得我可以多听听语文老师的课,把他们的那种语音语调学过来,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2、评价不到位:今天上下来,有教师向我提出,你会评价学生,但是你只会评价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而有些其实他说的也不错了,但是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的学生,你却会批评他,这样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当头棒喝,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非常注意评价学生,而且评价得自认为不错。现在想来,发现自己却好似存在这样的问题。以后,我要多以鼓励性的语言来对待那些中等生和后进生,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3、今天最大的为题就是没有把减法的意义突显出来。在课堂上,我是以教师进行小结的方式直接帮助学生归纳出减法的意义。很明显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课后问他们什么是减法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他们仍然停留在表面的例子中,没有深入。因此,在作业中,也出现了2-1=1等这样的情况。这说明我做的功夫还不到位,课后与师傅交流了一下,如果在例题中再说5表示什么,-2呢?3呢?时,能够继续追问:也就是在哪里去掉了2个,其实就是在总数中去掉2个;或者在例题中,出现减法算式时追问:为什么要用减法做?多问几次,学生就会明白,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要用减法来做。看来,以后对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破要多思考,寻找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
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有很多,我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能够使自己不断提升。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3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4
在教科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讲授了《5以内的减法》一课,本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我在讲授本课时,注重遵循这样一个教学思路,即由演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完成教学目标,并且知识点的安排由低到高,由点到面,步步深入,使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解决减法问题的学习方法。
另外,我还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我还注重把本节课的重点即减法的意义让学生多说、多练、多写来突破此重点知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减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授手指游戏时,没有向学生详细说明游戏的做法,导致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致使算式出现错误。
要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优点,改进教学方法,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5
教师在备课中经历了学习新课标,探讨新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自制电脑课件等艰辛的过程。经过半个月的准备,实际教学中“表演”成功,收获很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巩固应用,体验成功—开放训练,拓展思维—小结反思,布置作业。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动机。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旧知计算温差,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师生共议例题,两轮比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趣味数学题的设计,培养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生参与设计精美的钟表时热情十分高涨,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利用数学知识有服务于生活。作业“超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反思小结,浓缩知识要点,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通过本节课,使我深深感悟到实施新课标,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活动来看,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形式看,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好朋友间探究等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跃,积极性高。比较充分的体现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回顾平时教学,虽然有了新的教学理念,但实际教学中却经常不知所措。今后应继续钻研,不断探索。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6
《5以内的减法》是在教学完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能够较好的看图说清楚图的意思。学生能够正确的完成减法算式,同时学生也能够从分与合的角度思考减法的含义。这些都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教师我思考的是,如何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更好的教学,同时对于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有没有必要再去说一遍?
在思考完教材玩教材后,我决定把学生会的知识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减法意义的教学和提问上。让学生用2句话描述图的意思,同时让学生尝试体温。我先做示范:原来有5个,走了2个,还剩几个呢?虽然有示范,不少反应快的孩子能够自己体温,比如:现在有几个?还有几个?等等。但队医一些反应比较慢的孩子,还不理解如何提问,甚至不理解提问的意思。会直接报算式。这里我想,原因有二:1、开始交代的不清楚,什么是问题?问题是要我们求的,通过列式计算能够得到的一个问句。2、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不能在第二课时强迫每个孩子都会说,注意层次性。
减法意义教学时,我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减号表示去掉。从什么中去掉呢?重点强调从总数中去掉。比如:5-2=3。从5去掉2是3。让学生反复说,可以结合图意,最后抽象到算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到减法算式的含义,个别学生还不能独立说图意,同时对从总数中去掉的概念比较模糊。这节课比较缺憾的地方我觉得没有让孩子经历自己将得数5以内的减法算式进行有序的排列,在对算式之间的规律变化挖掘的不够深。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7
《5以内的减法》这一课是主要的基本减法运算,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结合课件,理解减法含义。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我还是先让学生从基本出发,从认识减法的意义出发,让孩子自己通过理解来说出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减法来计算?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演示“原来有5个小朋友,后来走了两个”和“秋千上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等等这样的情境,让孩子们看图来说一说他们看到的,进一步让他们去理解,“飞走了、掉下来了、开走了”等等要用减法来计算,渗透减法的意义。当孩子们把减法的意义理解了,计算起来就会明白多了。
二、结合说图意的过程,列减法算式。
减法列示相对于加法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列式前,我都让学生结合图意,用三句话说说图的意思,并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原来有( ),走了( ),还剩( )”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哪部分减?减去那部分?总结要从原来的一共当中去掉飞走的,跑掉的部分,不能用剩下的去减。虽然有一定的好转,但仍有错误,需要多加锻炼,养成说图意列算式的好习惯。
三、运用多样方法,练习口算,提高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发现口算方法不是难点,而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重点。因此,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上。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各种竞赛等手段来进行,在教学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抢答、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擂台赛等游戏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了口算速度。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8
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减法》的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化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他们会认为学校没有发挥优势,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有机地结合,充分地取长补短?
我认为:
首先,应该端正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不可调和的,两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再者,在平时备课时我努力遵循教材编写的宗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发展、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内化过程,积极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型,即老师创设诸如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开动脑筋从数学的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身心愉悦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创设了购物的情境,我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有15支铅笔,售出9支,还有几支?学生探究算法,有的用破十法,先算15-10,再算5+1;有的用连减法:把9分成5和4,先算15-5,再算10-4;也有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再算5+1;也有想加算减,还有一根一根地数数法等,方法多样化,人人动脑参与学习过程。接着我出示同类问题,让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再次,以教材为主线,充分吸取教材的优点,如追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等,撇开它们有时教学思路单一、死板的缺点,所以平时备课时,根据需要把教材的内容补充进去,新授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新授之后努力提高课堂练习密度,深度与广度。有时,根据内容需要,再上一节练习课,以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有时,新课的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有些困难,就分两教时教学。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5以内的减法认识。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数数,相对来说知识比较简单。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完全培养好,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而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所以还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注重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我利用故事导入,游戏操练的形式,将新知教授和操练巩固串在一起,变枯燥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运用夺旗竞争的比赛组织课堂纪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同时调节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去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而且整节课,学生和老师的精神都很饱满,教师很有激情,学生也很活跃,都能很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得教学的效果良好。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目标也做得不错,将减法与感恩分享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感恩分享的快乐和礼仪。在教学环节中,时间的分配较为合理,预设了25分钟的学生巩固操练的过程。由于对时间预计较准确,教案的实施也很顺利的完成。板书设计中,功能分区明确,直观,能清晰的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的操练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0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在课程结束之前我设计“小小神算家”这一教学环节,在课件中出现关于本课的口算题卡,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既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
此时,我感受到:教学资源无处不有,只要适时适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师既要“教中学”,也要“学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教学相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学会学习。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1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前几节课的一次应用。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并初步体会到原来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它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个知识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开始,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所以在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思,知道所求问题的所在。
教材从易到难,先教学用加法列式解决问题。在书本创设的情境中,我先让孩子们根据看到的信息(左边4个小朋友,右边2个小朋友)接着,就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两个符号,因为大括号和问号比较熟悉和形象,小朋友也掌握得较快,也能根据图意很快列出算式。
接着,要教学用减法解决问题了,这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也是一样的,先从创设的情境入手,我引导小朋友们解释图意:一共有7个向日葵,已经摘了3个,还剩下几个?当让学生列算式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就写成7—4=3,我发现其实他们并未理解题目的意思,如果这题是自由列式,我相信很多小朋友将会列成3+4=7。一个原因是答案过于显而易见,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问题的所在,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难点的教学,我并未让孩子们亲自去探索新知,去试着理解题意的不同。
对于第一个外因,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学会收集信息,根据知道的信息来提出问题,这样来贯穿全课,可能孩子才能准确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第二个原因,我想,我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我得先让同学们比一比两幅图中大括号和问号位置的区别;然后再让他们想想问号的位置不一样了,书本老师的问题是不是也不一样了呢;接着,经过分组讨论,说出图中隐含的问题,最后在根据问题列算式。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做对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2
“5以内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教材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学时我不点明哪种算法好,或要求学生用哪种算法。
但是,这样教学,最后练习时我只进行了一个基本练习,即看算式说得数(开火车口算)和综合游戏:帮小鸽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数)。对于新课的学习,我发现个别优生不但已会正确口算,而且也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大多数学生会正确口算但不熟练,个别学困生有时还出现算错的现象。而接下去按教材编排又是新课,那么上一节课没有彻底解决拖下来的问题怎么办呢?
教学中,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虽然算法的多样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又觉得如果每节课花太多的时间侧重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室里看上去总是热热闹闹,而老师不去管学生的基础知识会不会扎实,基本技能有没有掌握。那么学生应该会做的题目不会做,应该会解决的问题不会解决,各种考试成绩出不来,合格率和优秀率没有达标,成绩太差,在现行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或真正替代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家长会怎么想?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3
例5这节课我是在二班先上的。这节课和原来的解决问题最大的差别是,以前的解决问题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而今天的解决问题是三个条件一个问题。这就要让孩子们找出其中一个没有用的条件,把它排除掉,在解决问题。在二班,我用的是题海战术,反复的出题,让孩子们练习,没有给学生方法,效果不好。一班的孩子整体水平要比二班差一些,怎样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呢?我必须给他们找出方法,总结出做这种题的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于是,在一班上课的时候,给出一道题,在孩子们读题之后,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之前的区别,做这种题要从问题入手分析,我让他们把问题读三遍。看看问题涉及到了谁,就去条件中找和他相关的。就例题来看:妈妈买了15个苹果,7个梨,8个桃子。妈妈买的苹果比梨多几个?孩子们在读过问题之后,很快就能分析出来。接着增加难度,给一些条件或问题不是特别明显的,孩子们在认真分析之后,也基本可以完成。通过几个练习,孩子们掌握了方法,做题的速度质量都上去了。我的感觉也很好。
下午,我去参加了教材分析,我发现别的教师的方法更好,为了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他们不仅让是我这样做,还提高难度,给一个条件,一个问题,让孩子来补充条件,这样锻炼之后,孩子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教是为了不教,思维更重要。学无止境,不仅学生要学,老师也要学,学别人怎样在一节一节的课中,无形的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4
这节课新授的时间大约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做了大量的训练,我觉得这与学校倡导的精讲多练的思路是吻合的,也使的整个教学环节不冗长,更有节奏感。
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练习题的训练方法应该更加的透明和直接,使学生一看到同类问题,脑海中呈现的是老师引导的思路和方法。
(2)反馈应该更注重实效,对错误的学生的训练跟进不够。
(3)有的教学资源没有尽力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了资源的新意,但是利用的不到位。
总之,每一次相同的课例都会上出不一样的感受来,从中不断地锤炼与改进,会让自己不断提高,也会让别人有所收获,共同学习,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15
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部分孩子都读过幼儿园,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好。因此,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一内容上来,具体如下: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无处不在:
课堂上,我尽量列举学生身边的事情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如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首先出示小鸡的场景图,引导学生独立观察,同桌交流讨论,交流认识到:把原来的3只和又来2只合起来共有5只。在老师小结的同时,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其次,在学生读算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这样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问题。
2、实践运用,巩固对加法的认识。
首先,出示“想想做做”实物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后列出加法算式;在此基础上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边画图形边计算,一方面继续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其次,深化练习,在摆脱具体图形后学生直接应用合起来的思想计算第3题,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同时通过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给人以数学美的欣赏。
再次,实践应用,出示第4题的主题图,在学生自由表达题意的前提上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中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另外,还通过计算后投信件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享受数学成功的快乐与价值。
【减法教学课件】推荐阅读:
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8-27
退位减法的教学计划09-22
2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08-04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8-10
《三位数的减法笔算》教学反思09-11
10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08-1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学反思08-29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26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卢玉婷)07-17
大家来做减法_教学设计_教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