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2024-10-17

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共9篇)

1.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一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义玉 发布时间: 2010-05-05

目前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信贷制度执行不到位,贷款“三查”流于形式。从贷前调查来看,部分客户经理对贷前调查不尽职,不能认真坚持实地调查原则、多方原则、多次原则等,调查报告采集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不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借款人的真实情况。从贷时审查来看,由于各种利益关系的存在,同时贷审会成员的责权利机制尚未建立,部分贷审委员会成员不敢或者不愿提出异议,贷审会审议贷款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集体决策。从贷后检查来看,信用社对贷后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信用社把贷款发放出去之后听之任之,首次贷后检查和按季贷后检查制度得不到落实,个别信用社甚至为了应付上级和监管部门的检查,在发放贷款时让借款人预签贷后检查表,在借款人使用贷款期间不去检查,直至贷款到期才去催收,不能及时发现借款人的各种风险,更有甚者贷款到期后也不去催收。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偏离度高,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为充分反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银监会于2006年初下发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按照“落实责任、动态调整、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进行风险分类,实事求是地反映贷款风险状况。但从近几年的运行情况看,风险分类还不尽真实,未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贷款的真实风险状况,在正常类和关注类贷款中存在较多的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掩盖了贷款的真实风险。

信用工程评定不扎实,走过场现象明显。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工作在农村信用社已开展了近十年的时间,但由于部分信用社对评定工作思想认识和工作措施不到位,农村信用工程评定尚未全部推广并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机构和人员在信用工程评定中工作不扎实,走过场、走形式的现象较为明显,失去了信用评定的意义。

客户经理管理业务量大,难以尽职管理。日常工作中,客户经理除了发放贷款外,还要协调与当地村委之间的关系、开展“信用村、户”评定、组织存款、催收贷款利息、清收不良贷款,日常工作较为繁忙。据了解,目前客户经理人均管理的贷款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400笔和3000万元以上,人均服务的行政村在10个以上。

客户经理素质低,难以防范风险。部分信用社存在重内勤轻外勤的错误倾向,致使信贷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素质高、人品好、业务熟的员工没有真正被选拔到客户经理队伍中来,相反,业务水平低、素质差、无法胜任内勤工作的员工却被“推荐”到信贷队伍中来。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部分信贷人员在学识水平、年龄结构、思想状况等方面,均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管控手段日益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个别客户经理在金钱与利益的驱动下,置职业道德于不顾,不同程度地存在“吃、拿、卡、要”行为,造成极坏的影响,加大了贷款的风险隐患。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设立贷后检查中心,加大贷款检查力度。防范信贷风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县级联社应成立贷后检查中心,专门负责贷款的贷后检查工作,促进贷款“三查”制度的落实。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坚持换人检查的原则,存量贷款由贷后检查中心的人员进行检查,解决重贷轻管的问题,发现和掌握借款人在经营过程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警信号,对有问题的风险贷款,可及时采取有效的保全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对大额贷款的贷后检查责任,建立两级贷款检查机制,对信用社的贷款大户,由信用社主任负责按季开展贷后检查和到期催收工作;对县级联社辖内前十户贷款,由县级联社理事长负责进行贷后检查,主任和分管主任也分别负责不同额度的大额贷款贷后检查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信贷管理。尽管目前的信贷制度已涵盖了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但尚未达到规范运作和防范操作风险及道德风险的目的。加强县级联社和信用社贷款审查委员会和审查小组的建设,建立责权利对等的运作机制,解决贷审会、审查小组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的现状,调动起各委员认真负责地审查贷款、控制贷款风险的积极性。在具体操作上,可建立相应的非信贷岗位贷审会成员岗位补贴制度。增加贷款审查会成员,每次召开贷审会时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与会成员,改变贷审会成员一成不变的模式,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建立学习培训制度,组织所有贷审会成员不定期地进行学习、教育和培训,掌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指导目录,增强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贷款交接制度,对交流的客户经理和信用社主任,及时办理各类贷款交接手续,明确双方的清收责任和管理责任,确定贷款风险,解决人员变动后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

建立完善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客户经理的积极性。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其质量的好坏、能否正常收息、能否按期收回,都与客户经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各级信用社,尤其是县级联社要特别重视客户经理这一特殊群体,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客户经理放贷、收贷和管贷的积极性。要按照包发放、包管理和包收回的原则,根据贷款营销情况、收回情况和不良率情况,确定绩效工资,实行“上不封顶”,提高客户经理的收入水平。对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客户经理,及时给予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做法,用按劳分配的政策激励客户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促其更加奋发努力工作。要建立客户经理等级制度,拉开各级客户经理的收入档次和福利水平,等级高的客户经理收入不仅要远远高出一般员工,甚至可以高出县级联社高管人员,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

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信用工程建设是关系农村信用社长远发展的基础工作,是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巩固市场地位的重要措施。因此,县级联社应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信贷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积极宣传农村信用工程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带来的便利,引导农户、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信用评定,领取贷款证。要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村”活动,对信用村的农户贷款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贷款优先,让广大贷户得到实惠,增强“信用村”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要建立县级联社班子成员包村和联系点制度,促进信用工程的开展。要建立示范村,选择“村两委”班子领导能力强、经济基础好、信用状况优的特色村、专业村开展信用示范村建设,带动信用工程的开展。要积极组建各种形式的大联保体,利用农户、个体工商户或公司的相互担保、相互监督和贷款到期后的自发相互催收,有效地解决信用社到期贷款催收难的问题,防范和化解信用社贷款风险。

真实分类,如实反映资产风险。风险分类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县级联社应严格按照真实、风险、审慎、灵活和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现场、非现场的查阅和分析手段,获取借款人财务、现金流量、担保、非财务等方面的信息,综合考虑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类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类,做到既不掩盖贷款风险,又不夸大贷款风险,对新增加的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要不失时机地采取保全措施,避免借款人借机挪用转移资产、逃废信用社债权。

从严治社,加大违规发放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要始终树立“从严治理”、“从严治社”的理念,对违反信贷制度、给单位造成损失的违规行为,县级联社要敢抓敢管,不隐瞒、不迁就,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经理,做到惩戒但不歧视,处分而不疏远。仔细分析不良贷款成因,对属因政策调整、市场变化形成的不良贷款,只要保全措施得当、风险小,责任人可不予责任追究。对违反信贷制度规定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发放的贷款或因此形成的不良贷款,要认真落实调查人、审查人和检查人的责任,对其中的失职或违规行为依据处罚办法进行处罚或对损失给予赔偿。对发放顶冒名贷款的责任人,无论贷款是否因此形成损失,都要从严从快从重予以处理,不能包庇或纵容。县级联社要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色、人均GDP和存量贷款风险状况,合理设定客户经理贷款不良率底线和新增不良率底线,对超出不良率底线的客户经理,要采取降级、降格的方式进行处罚,以增强其严格按照贷款“三查”要求发放贷款、管理贷款和催收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信贷人员培训和教育,增强客户经理的政策观念、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要积极开展客户经理竞聘活动,把那些专业基础扎实、道德修养好、具有丰富风险识别经验、风险控制经验和能力的员工充实到信贷队伍中来,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及遵章守纪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行为准则,增强员工法制观念。要聘请社会监督员,加强对客户经理日常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关注客户经理的“交际圈”,对其社交情况中的异常行为及时予以提醒。要实行客户经理岗位定期轮换制度,避免客户经理因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或长期负责一个业务片而滋生腐败现象。要建立客户经理后备机制,及时补充客户经理,切实解决目前客户经理人员偏少、素质低差、年龄偏大的问题。

2.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零辅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1. 纸、硬币沉淀多, 回笼不畅

金属硬币虽然有许多优点, 但却因其体积小, 有重量, 易丢失, 使人们不太愿意随身携带, 所以在现今就直接产生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广大群众将硬币作为家庭储蓄对象, 把其存入自家的储蓄罐中;而另一种却是大量囤积不同面额的辅币, 以赢利为目的将其兑换给需要辅币的各类营业场所与个人,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关于人民币必需以等额兑换原则。

2. 回笼清分硬币成本较高

目前, 本溪市商业银行基层各营业网点, 还没有一家拥有人民币清分机具。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核算较高造成, 如购买一台硬币清分机, 一台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进口机大概需要二十多万元人民币, 而功能一般的也要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其次是硬币包装纸, 每张纸的成本大约为6分钱, 这还不包括硬币包装箱、每次钞币运送车、人工及搬运成本等各项费用, 这些费用的累计, 使得回笼硬币量较大的基层商业银行无力承担起这些高昂的清分处理成本, 尤其对目前经营效益较差的商业银行来说, 更是力不从心。因此, 大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营业网点硬币回笼不得不依靠最原始的手工操作来完成, 所以就造成了现商业银行基层库存零辅币大量积压, 使其积压的大量辅硬币得不到有效的流通和回笼。

3. 纸币、硬币包装整点不规范, 回笼交存难

由于本溪市商业银行没有一家使用硬币清分机, 基层商业银行纸、硬币清分包装机具配备严重不足, 对于每天回笼大量纸币、硬币的基层商业银行营业网点, 其清分包装等工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 既达不到人民银行硬币回笼的标准, 又增大了网点临柜人员的劳动强度。仅本溪市商业银行溪湖支行一家, 2009年全年零辅币收入量达到6778万元, 平均每天需清收18.56万零辅币;而其全年还要向社会兑付零辅币达5641万元, 平均每天兑换零辅币15.45万元。同时, 由于目前使用硬币最主要是城市公交系统、大型商场、投币电话、个体工商业主等特殊行业, 回笼硬币数量比较大, 而这些单位一般集中在一家银行开户, 无形中使基层行增加了沉重的工作负担。

4. 角、分币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

近年来,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货币回笼逐步理顺物价和服务行业收费起点,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进行商品交易大部分以元为单位, 角、分币单位使用逐渐被取代, 因而角、分币使用范围越来越小, 在社会上流通使用的一元币取代角、分币流通已经成为趋势。

二、强化辅币流通的几点建议

1. 营造良好的辅币流通环境

不断加大与公共部门的合作力度, 大力推广自动兑币机, 自动售票等自动式服务设施, 改变传统的用现习惯, 为辅币流通创造便利快捷的环境。同时, 在零辅币业务较多的基层行建立零辅币现金清分中心, 加强零辅币现金库房规范管理, 增设辅币机具和增加必要清分成本投入, 加强辅币清分中心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通过成立辅币现金清分中心, 建立商业银行服务品牌效应, 并在全市率先承诺零辅币兑换业务, 通过零辅币兑换业务, 不仅为社会调剂零辅币票面结构, 还对各基层行回笼残损币进行集中清点, 提高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

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推动商行相关业务发展

在开展辅币业务同时, 需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不断对零辅币收费进行规范指导, 在认真履行银行社会责任的同时, 实现本溪市商业银行的品牌效应, 使内勤兑换服务与外勤市场互动相结合, 对市场上零辅币兑换业务需求客户进行调查、了解, 并加以认真分析, 分类梳理有业务需求的公交公司、大型超市、零售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在我行开立账户, 推动相关业务发展。

3. 加快硬币机具的推工作, 提高辅币流通效率

3.企业零运营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问题;零运营资金管理;途径

作者简介:安亚人(1955-),男,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会计理论和实务。

中图分类号:FF27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0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7-02

一、营运资金的管理问题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界定

营运资金又称营运资本,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营运资金(毛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流动资产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无论哪个角度,营运资金都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总和,这里的“总和”不是单纯数字的加总,而是二者之间关系的反应。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营运资金在一个公司的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流动性大、周转期短、形态易变等特点。所以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要想正常的运转下去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并且从财务管理实践看,外国学者经过调查发现,企业的财务经理把工作时间的60%都用在了营运资金的管理上,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要想管理好公司的营运资金就要解决两个问题: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和对流动负债的管理。对流动资产的管理即对现金、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对流动负债的管理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和商业信用的管理。

(二)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以及营运能力较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最近几年,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直接导致经营失败,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效率低下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忽略营运资金与长期资金特别是固定资产的配置以及营运资金各项目之间的合理配置。

现阶段我国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存货资金积压严重。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它可以节约生产时间和采购费用,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有利条件。然而,企业持有过多的存货会占用大量资金,存货的储存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持有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在这二者之间权衡利弊,找到最佳组合。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一些企业的的应收账款很难及时收回,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不得不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之外,赊销也是企业扩大销售的相当重要的手段。因为在同等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量必定大于现金销货的销量。货币信用政策为企业带来竞争上的有力条件,与此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大量应收账款。除此之外,全民信用意识不够普及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缓慢的原因。应收账款周转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这是由于企业经营行为的制度性缺陷与信用管理的不健全所造成的。三是短期负债管理水平低下。流动负债是公司筹资的主要来源,它在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结构管理中有较大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短期负债的比重非常高,由于缺乏对负债资金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的商誉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的到期负债有可能导致破产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成本低的优势,很多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使流动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例高居不下,从而使企业一直处于比较高的财务风险中。因此,企业应确定合理的流动负债比例与规模,使其能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最高限额。

二、“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

“零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即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着重点出发,在满足对流动资产基本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降低企业在流动资产(主要为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投资额,并大量利用短期负债进行流动资产的融资[1]。“零营运资金管理”不是要求营运资金数值上真的为零,而是使其趋于最小的一种极限式管理。“零营运资金管理”是一种高风险的管理决策方法,但同时它也会有较高的盈利水平,即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较高的收益。我们知道流动资产的盈利能力低于固定资产的盈利能力,因为流动资产虽是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其本身并不具备盈利性质,流动资产是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短期投资的盈利能力低于长期投资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而言,短期负债偿还的日期短、风险低,所要求的利率就低,而债务人的成本就是债权人的利率,所以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小于长期负债的资金成本[2]。企业应该把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货币资金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尽量降到最低限度,把原本投资在货币资金和短期有价证券的资金用于报酬较高的长期投资,在降低存货成本、应收账款费用以及坏账损失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收益。大量短期负债可以弥补流动资产短缺,降低资金成本,并且弹性大、难度小。同时由于企业在流动资产上投资减少能够加速资金的周转,进一步获得更多盈利。第二,潜在的风险。流动资产的风险性小于固定资产的风险性。因为流动资产更容易变现,当然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变卖转换为现金,但是企业不会轻易出售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除了特殊情况外(如企业濒临破产等)情况外,企业是不会出售固定资产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越多,面临的风险也越小。另外,企业若利用过多的短期负债必然会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通常从风险角度看,短期筹资要大于长期筹资。这是因为短期负债的到期日比较近,比较容易出现不能及时偿还的风险。如果使用长期负债来筹集资金,企业可以明确知道整个期间的用资成本,因此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想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也要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两方面着手。对流动资产而言,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流动资产投资金额,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对流动负债而言,则要有一个畅通的短期融资通道,来满足企业日常的运作需要,但同时要考虑短期资金成本问题。[3]

1、减少流动资产的投放量,加速资金周转

通过对货币资金周转情况的分析可以合理预测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从支付现金购买物资到投入生产形成产品,通过销售转化为货币资金;其他一些产品通过信用销售转化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一定过程才能转变为货币资金。企业货币资金的周转公式为:现金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通过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想缩短周期,真正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就要从存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应付账款管理3个方面入手。在存货管理方面,一边要加强销售力度,增加销售以减少存货周转期;一边还要通过确定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储存成本计算经济批量,使存货占用的资金尽可能的减少。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企业销售只有货币资金的收回才能创造价值。因此要在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通过这些措施使客户尽量提前交付货款,实现资金回笼,从而加速应付账款的周转。同时要权衡好信用政策带来的利润与它预计负担的成本二者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在应付账款管理方面,企业拖延付款虽然可以加强企业对资金的有效利用,但是也同时带来信誉损失的风险,所以企业应权衡利弊找到最佳方案。

2、合理利用流动负债,降低短期资金成本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大量举借短期负债来满足营运资金需求,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以求最终降低企业的营运成本。企业要想得到短期资金主要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商业信用,另一个是短期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进行购销活动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企业直接的信用行为。[2]这种短期筹资占许多企业流动负债总额的40%,是许多企业短期资金的重要来源。它有很多优点,它属于一种自然性筹资,因此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企业可根据一定时期所需资金量的多少灵活掌握,具有弹性;使用商业信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筹资成本。同时,商业信用也有期限较短,不利于对资金的统筹运用的缺陷。并且若法制不健全,信誉不好的公司之间相互拖欠资金的状况比较容易出现,会对企业经营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绝大多数企业短期资金来源于短期银行借款。因为银行实力雄厚、资金充足,许多信誉好的大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借入资金。因此短期银行借款具有简单方便并且弹性大的优点。但是短期银行借款也有资金成本较高、限制较多的缺点。

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渠道不仅有商业信用以及短期银行借款,还有短期融资债券、应付工资、票据贴现等多种形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筹资方式都各有利弊。要想实现“零营运资金管理”,企业一定要在仔细分析比较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的筹资组合,在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保证企业良好信誉的前提下,尽量多的使用流动负债,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12).

[2] 廖涛.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2).

[3] 徐丽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思考[J].财会通讯,2010,(06).

4.零基础的在职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四

2、辞职问题,如果你每天备考的时间在5小时以上,可以4个月全身心投入备考,那么辞职是完全没必要的,相反如果你每天时间很少,备考又很晚,那么建议辞职,但最多考前辞职4个月足够了,没必要辞职一年半年的。

3、复习时间问题, 如果你在职0基础备考建议早一些开始,最好的时间的话应该1月分开始,平均下来每天坚持5小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 最晚我觉得过完年3月分应该开始, 如果你开始的还是很晚那么后面只能自己熬夜一下,牺牲下休息的时间,赶一下进度,到时候订阅号会发突击的计划,(我带的在职突击的是从6月开始的,后面也来得及,但是如果要走那种突击捷径,一点要有少的讲义、课程和多做真题,不要去听那些厚大60个课时之类的课)

4、报班问题。在职不同于学生,一般理解能力比学生好,不会钻牛角尖纠结太多问题,明白这只是一个考试, 所以可能弯路走的较少,但是在职的时间相对少,而且不连续, 会有事中断,所以极度不推荐在职的报实体班。

原因在于:

1、机构针对在职的班一般都是周末两天有课,其他没课。

2、考前7、8最重要的两个月机构都不开在职的课, 因为每个机构名师、老师都是有限的,都在全国各地巡回讲课,那会都是针对学生的集中班。 但7、8两个月是最重要的,因为记忆问题,司考都是背的, 无论你前面复习的多好,这两个月不能断,否则肯定考不过,(你背的很熟的东西两个月不去看 也就忘记的差不多了)。

3、在职的周末学一下,有时候周末有事没去几次,很常见。后期最重要的考前没课,收费还挺高,完全不划算。

4、如果有机构给在职的晚上开课,周末开课,考前两个月专门的突破课也有(要那些名师的,不要随便招两个大学讲师给你开课,那样的课没价值,浪费时间),那你可以考虑,但目前没见到这样的机构课程。

5、在职的可以考虑一些网络的课程,这样可以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万一有事出差也不会落下课(面授那种几百个人上大课,效果真不如自己找一个图书馆听下音频课好)。 这些课程网上都有分享大家可以自己去收集一下。

5、教材、资料选择问题。首先在职时间少,所以我推荐一些精华一些的课程和资料。

1、书和题。详细的在微信订阅号sikao411回复:司考书单, 有书的封面截图那些,以便大家去购买,防止买错。

2、老师课程。0基础的考生由于每个人理解能力不同,大家可以去厚大官网试听下课程,如果能听懂,看书看懂,做题能对大部分,那么你可以自己直接跟老师的课。如果接受不了,建议先跟我的带读,课程在订阅号免费获取,然后还有我带着做历年所有真题的讲解课,帮大家理解和入门,订阅号也会发。

机构的课,建议听两个班次即可:强化+考前突破(入门课可以学一下我的带读)。不需要听串讲、真题解析、基础班(这些机构的班次弊病我之前那个视频就说过,机构开那么多班次是为了恶性竞争,抢学员,在职时间稀少,禁不起浪费,所以最全最有价值的就这两个班次),机构基础班只是比较啰嗦,宣传,真正讲的难度其实和强化差不多, 并且基础班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的知识点,强化是全部点都有,所以建议直接强化,可以学两遍强化都比学基础班好!

3、不要买:三大本、法条,还有一些骗钱的书,例如什么:司考宝典,司考秘籍,司考记忆口诀,司考必备的几百个法条等等。原因:

1、我已经说过多次,在职基础不好的千万不要去看三大本这个官方教材,和法条,它又厚又多,看完不知道重点考点,完全浪费时间!机构收你学费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法条和三大本的考点归纳总结讲授给你听, 你放着人家归纳好的不学,你去学原始的肯定效率低!就跟期末考你拿着教材背,我拿着重点背一个道理!

5.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五

作为A公司一方的代理律师,刘美林律师说,这宗纠纷之所以能很快以有利于A公司的结果调解结案,并不是因为A公司提供的证据有无可置疑的说服力,主要是因为A公司在仲裁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策略恰恰相反,在本案证据的收集过程中,她感到A公司在合同审核和合同履行过程管理中做得不够否则,不会使事情发展到对簿公堂的程度

刘律师认为,这个案例在合同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同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勘察设计行业的调查,刘律师发现上述问题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也事实上给客户拖欠设计费大开了方便之门,并且已经给勘察设计单位带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防止上述损失继续发生,刘美林律师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合同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设立或指定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大型勘察设计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法务部,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的经营部门要指定专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归口管理合同的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合同示范文本合同专用章,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

二,定期清查合同的履行情况定期清查合同履行情况,让合同履行过程管理处在动态的管理之中在清查中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对正在履行的合同尚未履行的合同和中止履行的合同进行审查甄别,并提出风险评估及解决方案收集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来往函件备忘录会议纪要传真,电话记录电子邮件等,建立合同档案对存在问题的合同,及时收集补充有关可能产生纠纷的关键证据

6.零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六

目前现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无库存现金限额

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银行原则上以开户单位三至五天日常零星开支所需核定起库存现金限额,一年核一次,开户单位如在几家银行同时开户,应以一家开户行核定的限额为准。可在多头开户情况下,多头提现,库存现金远超限额。企业坐支现金

根据规定,单位的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银行,单位支付现金应从本单位库存现金中支付或在限额内从开户银行提取支付,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支付或在限额内从开户银行提取支付,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直接用于支付各种开支。但有些企业未把经营收入中现金收入及时缴存银行而是为了方便直接用于日常经费的开支,坐支现金现象严重。

白条抵库严重

白条抵库,是指用于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和审批手续的字条或单据顶抵库存现金的做法。这造成盘点现金时账面现金金额与保险柜金额不符。

超额使用现金现象比较普遍

根据规定,现金的开支主要是对个人的各项工资、奖金、福利等开支及出差人员随身携带的差率费等,其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以支票或者银行本票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开户银行审核后才能予以支付现金。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结算限额偏低,可操作性不强;但根据该条例的精神,大额支出应尽量避免使用现金。但企业为了方便大量使用现金支付。

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储蓄存款有随存随取,款额不限,灵活方便的优势,因此,部分单位为保证不合理地支付现金,便将公款以个人名义私自存入储蓄所,而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保留账外公款俗称“小金库“,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难以解决。很多企业内部的部门都有”小金库“,给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大额支现放任化 一些银行为例保住客户则服从其需要,不对大额提现进行审查和控制,而采取放任的办法。一些发卡银行为了保住原用卡户而为持卡客户提现大开方便之门,使大量现金借此渠道大量流入社会,利用银行卡提现程度一天天扩大,这与减少现金使用,扩大转账结算的宗旨背道而驰。

解决岂可库存现金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事前防范,建立完善的现金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防止企业舞弊行为的最有效方法,可以保证企业所有活动都是在主管人员授权情况下进行的。加强对现金收支的控制,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管理之父和结算制度加强现金管理,接受银行监督。

财会部门作为企业现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应该建立现金管理责任制。现金控制的药店着重有:审批、审核、收付、复核、记账、核对、清点、清查。其中,审批、核对和清查最为重要。现金管理需要业务部门、财会部门、清查小组联合控制。

加强对企业大额支现的柜台监管审查,建立大额提现支现的登记申报管理制度,堵住大额支现漏洞。可以考虑采用适当收费征税的办法来调节企业大额用现行为,对除工资、农副产品采购用现外,其他用现,按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用现手续费和用现税金,使企业用现比转账付出更大的代价,迫使企业自动放弃使用现金,主动采取转账结算方式。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要坚持库存限额一年核一次的原则,以一家主要开户行核定为准,把控制企业坐支、套取现金、大额支现扩大消费支出作为现金监督管理的重点。

严格开户管理,坚决纠正无证开户随 意支现现象。

事后检查,保障现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账实盘点控制。即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定期盘点,日清月结,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白条抵库,确保企业资产账实相符。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就是实施账实定期盘点控制。

库存限额控制。核定企业每日库存现金余额,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及时送存银行。这样做既可降低货币资金被盗风险,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便于统筹使用。岗位分离控制。将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库存现金的效益性控制。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健全监督体系。

即健全金融与社会两套监督体系。应着重加强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监督能力,同时建立金融同业问相互监督制度。重点是强化检查和处罚,可采取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处罚应高金额,能起到罚一警十的效果。对企业的社会监督考虑到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利益关系,其监督权应主要由财政、审计、监察、企业主管部门并联合社会审计机构去从严执行。

7.陪护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篇七

关键词:护工,统一管理,培训

陪护是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自然产生的。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老年化的加剧, 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陪护工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陪护工作已成了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由于陪护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给有秩序的医院工作环境造成了影响[1], 因此, 有必要对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2006年6月以来, 我院对陪护工采取了统一管理、加强培训等措施, 提高了陪护工的职业素质和陪护服务质量。现将经验和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现有登记在册的陪护工64人, 其中男14人, 女50人;主要来自四川、湖北的农村;年龄30岁~61岁, 其中40岁~50岁者占70%, 小学文化以下者占75%。

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 陪护工自身存在的不足

陪护工普遍存在来源复杂、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素质欠佳、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工作性质具有短期性、变动性。缺乏相关的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知识, 无菌、消毒隔离观念淡薄, 不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 个别纪律性差, 缺乏责任感及服务意识。

2.2 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陪护工作会造成病区空气的污染, 破坏了病区的整洁卫生[2], 故陪护工作在院内感染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陪护工在陪护工作过程中与病人频繁接触, 极易形成交叉感染。有些陪护工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无形中增加了被陪护病人的二重感染的几率。

2.3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 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由于陪护工多数是个体从业, 没有经过正规的单位组织考查审核, 无完整的档案管理, 不了解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 个别人员纪律性差, 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现象频频发生, 影响了病房的正常秩序。另外, 陪护工作主要是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 工作对象是社会群体中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 看似简单的陪护工作包含着很多人文、技术的因素, 会给病人健康带来一定直接或潜在的风险, 增加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而一旦出现陪护事故, 病人家属索赔时找不到主体, 医院有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2.4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 影响了护理群体的形象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全方位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其中包括生活护理、情感的沟通, 但由于护理人员不足, 目前护理的重点放在疾病的治疗护理, 往往忽略了生活护理, 使部分护士不再注重病人的生活需要, 即使有时间也不愿意亲自或指导陪护工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 这明显违背了南丁格尔创建护理的初衷, 无护士指导的陪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护士的职能, 不利于整体护理的实施。陪护工也是护理队伍的一部分, 其形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护理群体和护理职业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形象。

3 对策

3.1 统一管理

目前医院陪护工管理尚未被正式纳入医院的整体管理体系内, 大多数医院的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有的医院属护理部主管, 有的由医院后勤部门管理, 有的在尝试与陪护公司合作。统一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统一收费标准对规范陪护工的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我院目前管理陪护工采取的是护理部→责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负责制。病人或其家属提出陪护要求→病区护长同意→填写陪护服务通知单→责任护士长安排→病区护士长负责监督。陪护工接受工作后由责任护士介绍病人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我们制定了陪护工管理制度, 明确陪护工作的职责范围, 建立了陪护工个人档案, 记录陪护工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 收取陪护工按金, 制定统一的陪护收费标准, 实行定期体检, 办证上岗, 根据病人需要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护士长经常巡查陪护工的工作情况, 及时了解病人、家属对陪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协调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了解各科室对陪护工作的满意度, 在整体上提高了陪护质量。每月实行1次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 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陪护工, 给予警告批评、扣罚按金、停工等处理;对陪护工作扎实、服务周到、技术熟练受到好评的陪护工, 优先安排工作。通过制度管理, 统一安排工作, 使陪护工工作的积极热心度提高, 工作表现差的有失业的危机感, 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2 加强培训

3.2.1 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陪护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消毒隔离知识等培训, 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同时也加强了陪护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3.2.2 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培训

加强陪护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加强行为规范、文明用语教育, 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3.2.3 沟通技巧培训

病人及家属都喜欢善解人意的陪护工, 这要求陪护工需与病人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了解病人的病因、病史、嗜好、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 使陪护工作得心应手, 因此, 我们还对陪护工进行一些关于病人的心理护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3.2.4 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

由于病人的病情是多样化的, 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护理要求, 不同的专科有不同的特色, 因此, 我们对陪护工还要做好陪护工作前的个别培训、特殊培训和专科培训。病人家属提出聘用陪护, 我们根据病人的需要、疾病特点、特殊要求对陪护工进行讲解示范, 如骨折病人的特殊体位及搬运和被动锻炼的方法, 老、瘦、弱、长期卧床病人的局部按摩、翻身、叩背, 鼻饲饮食病人的饮食护理, 留置各种导管病人的生活护理方法等。

3.3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目前, 医院护士的严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许多护士只能应付日常的护理工作, 对病人的起居无暇顾及, 这是陪护工出现的最直接原因。而陪护工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 使得对这个越来越社会化的人群管理成了难题。首先护理管理者要认清陪护的工作职责、作用及意义, 了解陪护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次还要看到陪护不仅仅是社会化劳动, 更是护理整体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护士要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和陪护的职责, 指导和检查陪护工进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从思想上认识陪护工作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共同做好病人的全方位护理。只有全员转变观念, 统一思想, 才能为陪护实施统一管理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3.4 稳定陪护队伍

陪护工作既繁重又辛苦, 我们要为陪护工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关心每个陪护工的生活和健康, 了解陪护工的心理,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 使他们能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这有助于陪护队伍的稳定。

4 结果

自2006年6月以来对我院陪护工实施统一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院每月1次的陪护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病人对陪护服务的整体满意度从实施管理后第1年的年均85%上升到第2年的年均97%第二年收到表扬信23封, 受表扬人次达52次, 占陪护工人数的80%。

5 小结

统一管理和培训医院陪护工, 既方便了病人家属, 让病人获得了更好的服务, 又便于病区管理, 从而提高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喻茂娟, 黄德远, 李杰, 等.贵阳市某三甲医院陪护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7, 6 (5) :26.

8.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医院财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0-0183-01

1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品折让不规范

首先,药品让利金额高。据调查,河北省药品折让率达13%。其次,药品折让使用不规范。医院将药品折让有的用于发放奖金、加班费,有的支付招待费等。再次,药品价格高。其原因之一是出厂价高,尤其是中外合资、独资企业,进口药价更高。原因之二是流通环节加成率高,特别是从批发到零售环节的加成率普遍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原因之三是药品让利金额计入批发价,抬高计算零售价的基数,导致零售价更高。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医药合一的体制,医疗机构销售药品的利润率很高,一般在28%以上(13%购药折扣+15%批零差价)。高额的利润,诱使各家医院逐步形成了过度依赖药品收入的局面。

1.2大型设备检查收费不规范

医疗单位为了充分利用设备增加收入,尽快收回投资,给医生开单费。这必然造成了患者负担加重。有些医院,职工集资购置医疗设备。而医院职工则以15%~24%的高额利息或股息收取回报。

2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医院裣机制不健全,在医疗保健需求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财政对医院的投入相对不足;医疗劳务性收费如:挂号费,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较低;医院人员过多,各医院建院时间都较长,离退休人员、行政工勤人员、大学生分配、部队转业退伍军人逐年增加。

3改进措施及对策

3.1实施药品价格公布制度

在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的基础上,由新闻、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公开企业定价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市场销售价格。各医疗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顺加作价制定批发、零售价格,不得超公布的价格销售。实行药品价格公布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过高和同一品种、同一规格药品价格不同的问题,减轻全社会医药费用负担。

3.2调整收入结构和收费结构

降低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对大型仪器检验设备分档定级,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使之趋于合理。有关部门每年都要对其收费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3.3加强医院财务统管

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医院的财务。将医院收入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收入分类相对应,将医院支出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他支出。从财务制度上实现医疗业务收支与药品收支彻底分开,实行成本核算。按规定将管理费用(间接费用)在医疗支出,药品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准确核算医疗成本和药品成本。对药品折让收入应计入当期的费用,掐断药品采购人员或处方医生对药品经销商的直接利益关系。控制医院药品费用过快增长。

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实行股份制,经评估机构评估确认后的医院净资产,作为国家股和集体股。个人股投资者一般为院内职工。个人股投资份额不得超过国有和集体股份额。采取股金募集办法向职工筹集资金。使用期间,医院的财务部门应对资金的使用期限,利润分配情况等进行核算和管理。

3.4加强医院内部分配办法

医院要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切入点,把维护患者经济利益放在首们,以增加业务收入,不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为基础,兼顾医院、职工、患者三者利益,体现公平竞争,效率优先,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要做到四定一保二考核。四定即:一定科室人员编制,对于超编人员,应积极分流;二定科室效益工资指标;三定经济指标,是指科室应完成业务收入的一种经济目标。四定消耗指标,是指以收定支的一种限额材料消耗百分比。一保就是科室人员只要出满勤、干满点,就可得到按出勤天数计算的固定工资,二考核即:经济指标考核与百分制目标考核。

通过上述分配原则,优化医院内部管理,理顺医院管理体制,使医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德、能、勤、绩得到有机结合;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9.企业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1 篇九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的形成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中心是完全必要和应该的,因为这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企业经营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是企业不重视市场,恰恰相反,是“过分”重视市场了.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其主要的物力、财力和精力等投入到了市场管理当中,以至于忽视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诚然,企业利润的实现在于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但是,所有的产品都是在企业现场生产的,如果现场管理混乱不堪,就很难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现场管理和市场管理同样重要.与市场管理不同,现场管理要求企业加强对日常生产经营的调节和监督,管理的重心在企业内部,其重要作用在于降低成本和减少无效劳动,而市场管理的作用却在于提高销售量和减少交易成本.虽然两个管理的机理和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西方经济学家科斯在阐述《企业的性质》时曾经指出,企业之所以存在,关键就在于交易成本的节约.在企业生产的现场,产品和原材料要经过一系列不同的加工环节,需要众多员工之间的协调配合,这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作本身就是一种交易关系,中间要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优化人、财、物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将成为企业增收降耗的关键.从管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现场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泰勒的科学管理时代,正是由于泰勒推行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加速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进程.因此,在市场经济尤其是买方经济条件下,将现场管理与市场管理结合起来,变现场为市场,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 现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现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过来的.因此,就国内某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在生产方式和经营观念上,难免带有计划经济的影子,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造成的.在现场管理中,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 生产无计划。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从属于政府,缺乏自主权,所有的生产计划都是由政府部门制定的,企业的职责只是奉命行事,按指令生产.但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国

有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政府不再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干预,一般的生产计划可以由国有企业自主决定,至于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其他经济成分的经营单位,生产计划更是完全由自己制定.自主权的扩大使企业有了更大的经营空间,使企业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决策者,但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引发了许多企业的不适应,突出的表现就是生产处于一种无计划状态,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自身并没有培养起制定计划的能力和意识.大多数企业只是随波逐流,对企业生产缺乏长远稳定的规划,许多企业不是产品积压严重,就是经常断货,再加上产品生产把关不严,员工的职责分工不明等缺陷,使得企业的经营效果难以有较大的提高.1.2 浪费严重。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是现场管理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某些国有企业中尤为严重.生产现场中的浪费主要是物料的浪费,这种浪费可以是人为造成的,如一些员工将物料乱丢乱弃,将之视为垃圾处理.几年前,国内的一家大型施工单位就是因为在施工现场乱丢钉子而被国外业主处以“极刑”,白给别人干活不说,还要给予别人巨额赔付,消除这种浪费的办法是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物料的浪费还可以是由于生产技术低下造成的,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一些下角料,技术水平较高的一些企业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而生产水平较低的一些企业只能将其作为垃圾进行处理.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增加了企业进行垃圾处理的成本.另外,生产技术水平的低下还会造成物料投入的增加,从而抑制了企业资源使用效率的发挥.对企业来说,如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物料利用率将是企业减少浪费的主要途径.1.3 无效劳动普遍存在。无效劳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无效劳动属于生产积压产品的劳动.这种产品积压可能是由于产量过多导致供过于求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导致滞销造成的,但两者的后果,都是“劳而无功”;另一种无效劳动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窝工.由于物料和生产工具供应不及时或摆放不到位,员工往往需要等待或到处寻找这些生产要素.另外,员工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大量多余的动作.从表面上看,这些员工往往在车间内跑来跑去,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但实际上生产效率有可能极为低下.无效劳动是人力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而且还会提高员工的劳动强度.1.4 现场环境较差。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比较关注市场形象的塑造,希望给社会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在有些企业中,不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走进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往往是物料、半成品乱堆乱放,地面脏乱不堪,杂物堆积,通道堵塞,作业面狭窄,“脏、乱、差”的情况比较严重.这种现场环境根本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一些食品企业和精细化工企业更是如此.提高现场管理的方法

在企业生产的现场,只有做好人、财、物的合理配置,才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基本的要求包括“物流有序、劳动有效、生产均衡、信息充分、物料节约、环境整洁”.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加强对现场的管理,推行精益生产的方法,力求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生产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要做到精细、精简和精密管理.企业的精益生产可以划分为几种不同的方法,具体到现场管理方面,目前广为企业采用的主要有三种,即“5S”活动、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它们虽然名称不同,但基本思路和宗旨却是一样的,目的都在于通过优化现场环境的配置,达到为企业节能减耗、增收扩产的效果.这三种方法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物料本身的管理。不同的物料在性质上和使用价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必须进行分类管理.对生产现场上一切易燃、易爆、有毒、容易造成污染和引起安全事故的物料要实行隔离和特殊定置,划分警戒区并派专人严格管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对留置在现场上的其他物料要进行科学界定,将其划分为“有用之物”和“无用之物”.有用之物是即将参与生产过程、其使用价值有待转移的物料,这些物料是生产必需的,但也并非多多益善,要实行“零留置”管理.所谓“零留置”管理并非一点都不留置,而是物料的多少要以满足生产的需要为限,多了就可能造成闲置,而少了则会影响生产的进度.无用之物也并非一无是处,这些物料还有可能通过回收再利用而发挥潜能,因此,不可一律将其作为废物处理.在这方面,东风公司车身厂驾三车间的“驾三做法”值得借鉴.这个车间通过对制造现场各种物料的分类置放和严格登记,使每一笔物料的流向都清楚造册,从而杜绝了物料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各种事故的发生.2.2 对物与场所之间的管理。物料与生产工具要做到“物尽其用”,其中不仅包括使用价值的完全转移和发挥,更重要的在于使用价值转移和发挥的效率,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时间价值”和“时间成本”的概念.如果物料的使用价值转移较慢,生产工具的作用迟迟难以发挥,就必然会延长生产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的“时间成本”或降低了产品的“时间价值”,这对于迅速把握市场是极为不利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物与场所的管理.置于生产现场的物料和生产工具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布置和摆放,并且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对于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尽量做到“过目可见,触手可及”,至于不常用的物料和生产工具要到何处寻找则要做到员工“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之物,从而减少了寻找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辽宁铁法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车间生产现场深入地整顿,针对生产场地狭小拥挤、物料摆放不科学的现状,采取了定置技法,重点抓了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物料的灵活布置,保持了生产现场的整齐有序,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秩序,为提高生产和劳动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3 对人与物之间的管理。人、物料和机器设备等都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而人更是其中最主要的、并且最具有能动性的第一要素,但是其他的生产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利用人的能动性做好对物料和机器设备的管理.一方面,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垃圾要及时处理,避免它们与有用的物料混合而降低后者的使用效果.同时,完工之后要对现场进行系统清理,创造一个最佳的生产环境,使员工能在这种生产环境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另一方面,要定期做好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点检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避免因设备突发故障而影响生产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是维持企业稳定生产的必要手段.四川川橡集团是一家大型橡胶生产企业,为强化设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集团要求更换备件或维修设备必须有标记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采购人、更换人、焊接人、使用时间要有详细的显示台账,使每项工作有人做、有人查、有人考核,从而为企业在200x年实现新增利润6000万元提供了保障.2.4 对人与人之间的管理。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人际关系.在生产现场,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将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的高低,因为一个满腹牢骚、心情郁闷的员工是难以生产出大量合格的产品的.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较为流行的方法是构建企业文化和实行人本管理.通过企业文化和人本管理,可以增强人际间的沟通和亲和力,从而在整个生产现场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另外,员工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在现代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就需要界定清楚员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并使之标准化和制度化,一旦发现问题,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到问题的责任人,这对督促员工提高生产率、增强责任感是极其有利的.作为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零售商业企业,南京“新百”在加强员工沟通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每年年初,“新百公司”都会开展各种员工交流活动,树立模范形象,化解各种矛盾,这不但降低了公司内耗,而且密切了员工之间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2.5 对人自身的管理。采用严格的制度和一系列惩罚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同时也会导致员工的逆反心理,依靠制度和规范的硬性管理在今天越来越暴露出它的缺陷,员工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力骤增.也许最有效的管理就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企业要少管理或不管理,是一种有选择的管理而非全面管理.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而不是单纯地采用“大棒政策”.只有通过思想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才能使员工真正做到“爱厂如家”,从而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业务培训则是提高员工自主作业的必要手段.通过业务培训,员工的技能将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独立从事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此时,企业也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做好战略规划方面的事情.日本企业就非常重视业务培训.许多在日本企业工作多年的普通员工对所从事工作的掌握程度会使你惊讶,你简直不敢相信他们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为日本经济得以跻身世界前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可以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能真正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2.6 对人与信息之间的管理自福特首创流水线作业以后,几乎所有企业的生产都分解为一系列相互衔接的工序,产品的生产需要不同的工序、不同的员工相互配合来完成,而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和配合则需要基本的信息媒介.通过信息媒介,工序间和员工间才能互通有无,知道下

上一篇:小学学校安全责任制度下一篇:新疆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