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内容简介

2024-07-26

《寻路中国》内容简介(共12篇)

1.《寻路中国》内容简介 篇一

《寻路中国》读书笔记700字

我原本以为纪实类的书籍会没什么意思,更何况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纪实书籍,可是《寻路中国》却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彼得.海斯勒从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去描述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海勒斯这个旁观者眼光非常犀利,看完他的记录后很有感触。

开篇《城墙》中对于中国以前的纸质地图的描述就引起我的共鸣,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我从来是看不懂纸质地图的,毛细血管似的小路名字都没有,如果进入偏僻地区,要想知道自己到了哪,除非问路人。问对了人还成,要是问错了人就要南辕北辙了。还好今天科技改变生活,现在我们去哪带上百度地图就好了,不用分清东南西北,知道左右就行。海斯勒出行的车是在国企租车店租的,主管人还不错,只是管理上不思进取、不求发展,哪怕是后来这样的租车店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家国企租车店却依然如故,丝毫感觉不到竞争的压力,这样的经营模式是注定要被市场淘汰的,就像以前农村卖小商品的合作社一样。

“榆林城北,长城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掩埋掉。一个巨大的明代城堡---镇北台---孤零零地守在地平线上,城墙向西南蜿蜒进入了沙漠地带。”“中国人对长城所做的唯一研究,是在学术圈外进行的。由业余历史学家组成的小群体试图把田野考察和文本研究结合起来.....”读到这里有种酸楚感,长城,在没有起重机和运输机等建筑工具的.古代,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战争年代抵御外敌,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而今有的地段光秃秃的城墙、杂草丛生的沟谷,感觉像个迟暮落寞的将军,没有多少人对它的历史和未来感兴趣。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受长期贫穷之苦的中国人急需发展经济,普通民众更是如此。而对于我们人类长远发展来说,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这也是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不为名利,只为精神富有。

这本《寻路中国》我还没有全部看完,上面是看完第一部《城墙》后的一点体会。

2.昆汀寻路中国 篇二

我一直幻想着这是个营销手段,比花大钱开个俗了吧唧的首映式之类的,又有效又高级,中国观众本还是观望的态度,现在一下子就变成必看的影片,不论是不是被审查通过,都要以各种渠道获取,不得不说审查制度将推动票房成绩。

“官方”引发的小故障,不妨碍昆汀是一个热爱中国、跟我们交往密切的有趣老外。

2011年初,上海胜强影视基地,在《铁拳》剧组做场记的中国女孩文影,对前来探班的昆汀说:“你是全世界所有想当导演的人的偶像。”这句话,让发了福的昆汀涨红着脸,高兴得无以复加。

而在1995年秋天的北京街头,几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偶然遇上了一位凸脑门大下巴的瘦高个老外,他们惊喜地认出来,这个人就是这一年奥斯卡编剧奖和前一年戛纳大奖的得主。而更意外和更兴奋的是昆汀本人,他完全没料到,刚拍过两部作品的自己,走在中国的大街上,居然都有人认识。

此后,时间过去了18年,他的第7部电影《姜戈》,才终于姗姗来迟地在中国公映(编按:目前本片重审已通过,定于5月12日上映)。其间,还发生了一件对他而言极其重要的事:在2002年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用惊世骇俗的《杀死比尔》,他重启了自己一度停滞不前的电影事业,回到了创作中,回到了镁光灯下。

中国,怎能不是昆汀人生的重要一环?

Vol.1 北京圣丹斯

1995年10月,“为了庆祝电影诞生百年”,美国独立电影的年度盛事圣丹斯影展来到北京展映交流。

现在回看,当年美方选送的8部电影,几乎都是美国独立电影史上的经典,例如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都市浪人》和王颖的《喜福会》,但最受瞩目的,无疑是昆汀·塔伦蒂诺和他的《低俗小说》(时译为“昆丁·塔伦提诺”及“《黑色通缉令》”)。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当时就在21世纪剧院第一次领教了《低俗小说》。他记得,现场交流环节,昆汀出场,侃侃而谈,“满口脏话”。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剧场之外。

影展期间,一个周四,四个北京电影学院的大二学生碰到了一个相貌奇怪的年轻老外,其中一个认出了这张脸,迟疑地嘀咕了一句“昆汀”,错身而过的对方显然听见了,而他的表情说明,她没认错。于是,4个人回头跑去搭话。

昆汀本人非常吃惊,他无法想象,为什么在北京的街头,居然会有人认识自己(当时他在美国也只是刚成名)。学生们解释了自己的身份,是“学电影的”,而在彼此寒暄之后,他们约定,下周一昆汀去北电参观时再见面。

周一,昆汀果然赴约。导演系的学生们找了辆自行车,领他满北京城地走街串巷。第二天,大家伙儿带着他,打了一辆黄“面的”(90年代风行于北京的供出租的黄色面包车),来到南城一个同学“租的平房”,喝酒吃饭,胡吹乱侃。

十几个穷学生没招待他什么好东西,但大伙的兴致都极高,爱酒的昆汀,喝了不少二锅头。一屋子年轻的电影人,七嘴八舌聊了一通宵。时隔多年,同学们始终记得的一句话,昆汀忠告这些想做电影的大孩子们:“Story is King”(故事为王)。

一周多的行程,昆汀一点没浪费。他还去《秦颂》的片场探班,跟好哥们姜文见了面。

昆汀的第一次北京行,匆忙又充实。用时任北电导演系主任的郑洞天教授在《当代电影》2002年昆汀电影专号上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恐怕没有哪个第一次来中国的老外如此入乡随俗……突然明白,他拍的电影何以那样各色。”

Vol.2 杀死比尔 中国制造

1995年的《四个房间》和1997年的《杰基·布朗》风评不佳,商业上也没有成就,让昆汀消沉了很久,原计划的《无耻混蛋》也因而搁浅。

但拍一部功夫片的念想,让这位香港武侠片及日本剑戟片的狂热粉丝终于重新打起了精神。2002年,《杀死比尔》开始制作。

起初,昆汀和片方打算在日本东京实景拍摄,但成本核算之后太昂贵,于是他们找到了替代方案:中国。最后,所有东京部分的内景都在北京摄制,而较少部分的外景则取自东京实地(除了美国中国日本,该片还在墨西哥取景)。

昆汀一开始打算自己出演片中的武林高手白眉道长,一到训练压腿,他就粗话不断,骂不绝口。但因为是导演,又必须以身作则。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戏没演成,昆汀的肥肉倒是减了不少。

张进战是中国电影圈公认的第一副导演,他表示,《杀死比尔》是自己从影几十年做得最愉快的一次,“完全是在创作,不是干体力劳动”。他说,昆汀“完完全全在做‘导演’”,而不像一般的中国同行那样,要把70%的精力全都用在各种其实跟导演无关的杂务上。

片场节奏放松,甚至昆汀有时候头天晚上玩得太过,第二天到了片场宣布说自己今天状态不好,全组放假一天。张进战也证实,《杀死比尔》完全按照的是好莱坞制度,不加班,周末休息。所以,好玩的昆汀玩得不亦乐乎。

原本在北京的日程安排是21个工作日,但最终拖到了76天,加上休息日,差不多四个月。2003年,昆汀接受《名利场》杂志专访时,兴高采烈地解释:“日程表上规定了三天的动作戏,结果他们搞了八个礼拜……在香港和大陆,他们(剧组人员)都说:‘去他娘的日程表’”,他更信口雌黄,“他们的电影都是这么没完没了拍出来的”。

显然他在推卸责任,众所周知,香港电影人从来以超级高效而闻名。真相不难想象,因为没拍过动作片,所以一方面日程设计得不合理,但更主要的则是,昆汀仗着自己是片方米拉麦克斯影业的宠儿,所以放肆地精益求精(最后影片成本从预算的3600万美元激增50%,达到5500万)。而且,这正好给了他好好享受异国生活的机会。昆汀回国时买了好几车的中国古董家具,外加一大堆的DVD影碟。

2002年夏天的北影厂,是中国电影圈的一桩乐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姜文等纷纷过来探班,跟昆汀把酒言欢。昆汀爱吃火锅,一点不怕辣,为人开朗之极;剧组集合了当时北京电影圈大多数的一线幕后班底,甚至来片场帮忙做杂工的,多数也是北大清华的学生。

严格地说,这是继1987年斯皮尔伯格在上海拍《太阳帝国》以来,第二次有完全意义上的好莱坞制作来华拍摄。周期之长和中方参与之深,几乎也算是空前绝后。

Vol.3 中国接收昆汀 昆汀接收中国

郝建教授是国内第一个翻译《低俗小说》剧本的人,也多次在大学课堂和专业期刊上,分析昆汀其人其作。他回忆,当初《低俗小说》刚刚以录像带在中国流传的时候,很快迷倒了一批青年学者和电影学院的学生。

随着中国影迷文化的兴起,《低俗小说》的传播范围更大,成了影迷、文青、小资们的“必读”,甚至是身份认同的一项标志。这种情形,郝建曾在2002年撰文点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的作品在西方也是被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欣赏。在今天的中国,对《低俗小说》的领悟也有这种意味:它恰恰成了白领趣味、文化精英的身份证和某种文化殿堂的贵宾卡。但在主导文化的趣味领域和思想认识中,昆汀又的确是一种腐败、颓废的象征;大逆不道和不严肃的代表,甚至可以将其作品看作是诲淫诲盗的教科书。”

昆汀更多是个风格另类、迷影气息极重的电影人,而在中国,他则像是精神导师和摇滚明星的结合体——我们不知道他那些集大量主流非主流电影及音乐于一体的影片究竟“典出何处”,但却能清晰感受到他的放肆和玩笑,所 以,中国影迷特别为他加封了头衔:“痞子导演”,真是实至名归。

比起那些同样得到中国资深影迷顶礼膜拜的欧洲电影大师们的杰作,昆汀电影远不够厚重深刻,但确实又比一般官能刺激的商业类型片丰富得多,智慧得多。特别重要的是,在电影技艺——结构安排、叙事风格、镜头选用、美术布景、场面调度、剪辑编排、配歌配乐——之上,昆汀有他的独门造诣,艺术成就卓著。

在今年元月的《姜戈》柏林首映式上,昆汀穿着唐装,面对镜头,一直大摆功夫造型。而他和中国的缘分,确实更多的体现在他的超级港片粉丝身份上。跟法国新浪潮那批年轻影评人晋升导演的情形类似,众所周知,昆汀是从一个录像带出租店小伙计,修成了一代名导。不管好片烂片、名片冷片,他看了无数,进而打通了任督二脉——他从一开始就放言,自己的创作,都是从各类电影里偷师、抄袭来的(而且,根本“不是TMD致敬”)。

古旧的好莱坞B级片和香港电影(对美国人而言,所有香港电影几乎都是B级片),构成了 “影痴”昆汀电影创作的基础。邵氏武侠、吴宇森的英雄片、林岭东的监狱片、成龙的动作喜剧、“东方戈达尔”王家卫,他都数如家珍,爱得要死。香港电影的风格、运镜、节奏、造型,无一不在他的电影里重现。《杀死比尔》就被他定性为一出“香港功夫片”,因此他在片头,还加入了邵氏公司的标识。

而他本人,也长期以香港电影的热心推介人的形象,四处颂扬及发行港片,例如《重庆森林》和《英雄》,都以“塔伦蒂诺出品”的名义在美国发行。2011年,法国电影人还就此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塔伦蒂诺:香港门徒》(Tarantino, le disciple de Hong-Kong)。就像马丁·斯科塞斯对经典好莱坞和意大利电影的珍视一样,昆汀这位加大码的新版马丁,对香港电影的尊重和眷恋,远胜过我们本土的从业者及影迷们。

昆汀对于中国,完全是“域外”的,更从未进入过中国的主流视野。但放眼欧美影坛,除了那位独一无二早已仙逝的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即便包括受邀来华拍片的如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等人,也再也难找到一位像他这样,和中国交往密切、理解且热爱华语电影、自身创作上浸满了中国文化(尽管是亚文化)的导演了。他实在独一无二。

3.寻路中国读后感 篇三

然后另外一位博主也说得知这个消息了。微博下面的评论里都在说他写的书。这是一个我之前完全不知道的人,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番。

何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杂志撰稿人,曾经写了中国三部曲,评论里都在说阅读的乐趣,于是在Kindle里下了《寻路中国》看了起来。

有评论说:何伟笔下的中国是我们熟识无比,却也熟视无睹的中国。我一边读,一般深以为然。一个外国人视角,对中国无比熟悉,又带着外来者角度的人写出来的就是我记忆中的过去,那些我熟悉无比又渐渐遗忘的过去的中国。

书中开头何伟写道:中国的很多公路仍然十分空旷,尤其在大西北的草原上,通往喜马拉雅的公路上,车辆稀少,只有漫天的北风和沙尘。即便在沿海那些发展迅猛的城镇里,也到处是空旷之路。它们连接着一个个正在建设中的工业区,以及规划中的公寓住宅区。它们在一片片梯田之间蜿蜒伸展着,而这些地方不久就将成为城市的郊区,它们连接着一个个村庄,二十多年前,这里的村民们只能步行出门。正是想着那些正在快速消失掉的空地——连接着故地的新路,以及即将倍改变的景观——最终激起了我的愿望,在中国申领驾照。

这本书的背景是,那一年我刚刚上大学,而这个外国人在中国已经居住了五年,最初在四川陪陵做大学英语老师,写出了最初的中国第一部曲《江城》。这部寻路中国,是他从山海关开始沿着长城一路向西部内陆自驾记录。那时候的中国估计没几个人有自驾游概念,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有关长城,他搜集到了20世纪代,一些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提议“长城筑路之废物利用。就是提议沿长城建设一条公路,不过并没有什么反应。书中,何伟驾驶着租来的车一路向西,遇到马路上晾晒庄稼,人们借用路过汽车轮子脱粒,从刚开下车踌躇、征求同意到后来直接帮忙脱粒的态度转变。描写写搭他车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写长城边村庄里一位老人,自发对长城历史沿革进行研究的退休村支书,写他希望作者下次来带上考古专家。他因长城上的标语,去挖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背后的故事,那些为世行贷款项目而劳作挖树坑的村民,接待他来访的地方干部……种种经历,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

阅读起来确实有趣。

对了,据说何伟要在川大教一年非虚构写作。评论区有好多人说:毕业早了!

4.寻路中国读后感字 篇四

该剧着力刻画了虽然孤独寂寞、屡遭打击,但仍然信仰坚定、矢志不渝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革命的领路人毛泽东的形象。除外,该剧还用了较大作文幅来演绎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背叛,这些故事和人物也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由此产生了许多思考。

我们来看看这些名字:周文雍、陈铁军、罗亦农、澎湃、杨殷、恽代英、蔡和森、杨匏安……这些中国GCD早期重要领导人都先后被捕(大多为叛徒出卖),在金钱地位诱惑之下,在严刑拷打面前,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毫无惧色,大义凛然,慷慨悲歌,从容赴死,那些气壮山河的场景,无不感动得我热泪滚滚。他们用崇高的品质、伟大的人格、壮丽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什么样的人才是大写的GCD人。

尤为让人痛心的是,这些牺牲的先驱,大多是能够理解、支持毛泽东路线的同志。他们的离去,使毛泽东失去了最有力的臂助,党内正确路线的支持者更加成为少数,中国革命也因此艰难曲折了许多。

5.阅读好书推荐:寻路中国 篇五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城墙”,叙述了作者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第二部分“村庄”,集中记录了三岔村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产生巨变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描写了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三个部分,对应着中国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而这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柴静说“何伟写出了我熟视无睹的中国,和那种亲切的酸楚。那个酸楚就是巨变的实质——人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与行驶在异国他乡的作者相比,他笔下的那些村民、进城务工人员似乎更没有归属感,农村即将消失,城市终究只是暂栖之地,一座座工厂快速地建立起来,很快搬迁或者干脆倒闭掉,市场经济的速度让人迅速转变的同时也让人不敢有一刻的停留。

《南方人物周刊》有这样的评价:“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论了,当今中国的年轻人们早已沉浸在巨大的繁荣之中无法自拔,他们都在向前看,向前冲,无心流连于脚下的土地和不算遥远的其他地方。这个国家是庞大的,在同一个时间轴上似乎共存着跨越一个世纪的生活方式,然而谁都在拼命地赶路,谁也不愿意等一等其他人。除了旅游,谁还会愿意像何伟一样走进一个村庄,更不要说和一户人家共同生活三五年。《中国国家地理》曾经有过一篇关于“环首都贫困带”的专题文章,如果能多一点点关注,北京的眼皮底下怎么会是这样一幅场景呢?

书中有些话是让我不舒服的,“高等人”面对愚昧、落后、野蛮、无知的那种高高在上优越感时不时地流露出来。如果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可能会拍案而起;然而客观冷静地去思考,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没有抹黑中国,他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生存的现状,有的时候他还是说得很委婉了呢。我们整个国家在社会文明发展之路上,还有许多要克服的顽疾;在这个过程中,有那么几个“外人”当头一棒,应该是好事。

6.寻路晋南,通向最早的中国 篇六

相传,华夏民族的先祖之一轩辕黄帝是第一个前来祭拜的人,此后,历代帝王都要来此祭祀后土。公元前113年,女娲娘娘的又一个子孙汉武帝刘彻乘坐楼船由汾河泛流而至,时值秋风瑟瑟,鸿雁南归,酒兴阑珊之际,雄霸一时的汉武皇帝也不免触景伤情,他望着一去不返的流水,叹息起时光的消逝,人生的短暂,写下了一首缠绵流丽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诗也是秋风楼的来历。如今,镌刻着此诗的石碑,依旧安静地立在这座古老的高楼中,见证着历史的沧桑。不远处,也仍然还有汾河的水波与之寂静相伴,但汉武帝的千秋功业却早已随着河水流淌而去。

然而历史终又是可“复活”的,在古文字里,“史”是个象形字,表示的就是人的手抓了笔正在记录东西,有了文字,就有了历史。因为这些文字,那段生命便有了永生的印痕。因为文字,透过那坚硬的石头,穿过漫漶的岁月,我们今人的内心依然可以回应着古人的情绪,一同唏嘘叹惋。历史记载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此吧。“发现中国”文化考察活动,是一项旨在通过深度行知体验的方式,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精神源流进行发掘,寻找华夏文明起源的“文明寻根之旅”。离开后土祠,这座传说中我们的祖先诞生的地方,考察队员们将在此后的几天里,先后要前往丁村、陶寺、西阴村、中条山、周家庄、二里头等这些已经发掘、或仍在发掘的考古现场,去寻找华夏民族诞生的一条线索。那里不再是飘渺的神话,但也没有进入文字记录的年代,许多年来,考古学家们正在晋南豫西的这块土地上,靠着散落荒野田畴间的遗迹、坑穴、石器、陶片等,慢慢复原出远古生活的一些蛛丝马迹,追溯女娲的儿孙们走出洪荒之后繁衍生息、成长壮大的图景,借此理清了我们这个民族最初的根脉。

石器,人类的最初痕迹

在中国的造人神话里,女娲将按照自己形状捏成的泥人,轻轻放到地上,那小人居然活了起来,于是,大地上就产生了人类,但人类诞生的真实故事远非这么简单。现代的知识认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离开汾阴后土祠后,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襄汾丁村古人类遗址。由后土祠,沿汾河往上游走去,在东北约一百公里处便是丁村遗址。在考古学者的提醒下,我们可以见到汾河岸边土崖,会呈现出一层层红白相间的剖面,这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化,大自然每十万年冷热变化的结果。正是根据这些分层,及每一土层中所发掘出的化石、石器等信息,考古学家们推测出了在那悠远的岁月里,远古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他们的一些生活信息。

丁村古人类遗址,是1953年建机场、铁路,在挖取沙子时发现的。1954年秋天,由考古学家贾兰坡带领,在以丁村为中心,南北长约11公里、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从黄土下的古代河流沙砾层中,发现了3枚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两千多件石器以及28种哺乳动物、5种鱼类和30种软体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的沙砾层中发现了一块小孩的头骨化石。因其发现于丁村,故名“丁村人”。丁村人形态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其门齿具铲形特征,与现代蒙古人相近。

从发掘出的哺乳类及鱼类化石,可以推断,丁村人生活的年代,黄河流域正是一段非常温暖的时期。可以想象,当时的汾河水流丰沛,附近的山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两岸的缓坡上草木茂盛,各种动物成群地出没于森林、草地和河流之间。

怡人的气候,却未必给丁村人带来安逸的生活环境,因为一些大型而凶猛的动物同样生存在这片水草林木之间,如纳玛象、披毛犀、原始牛、野猪、水牛、熊等。如今,我们可以在丁村看到一些发掘出的古生物骨架、牙齿等化石,从那些巨大的门牙、头骨、牛角等遗骸,自然可以想见它们生时庞大威猛的形态。我们将时光拉回十万年前,孤立行走在丛林中的丁村人,想必时时伴随着恐惧和惊慌。他们生活的周遭到处是蛇蝎猛兽,而很多动物都能轻易地对他们造成侵害。虽然人直立了起来,但奔跑起来没有鹿、羚羊的速度;与恶兽搏斗时,人类又没有可资制敌的凌厉爪牙。

远古人类唯一比动物所强的优势,便是多出了一双手。不知从何时起,在对抗侵袭时,人的手突然抓起了地上的石头,向着扑来的野兽投掷过去,从此,经过重复的经验累积,石头就成了人类在对抗自然时,使用最久的一件武器。慢慢的,对于石头,人类不仅再只是利用,而是开始了人类最初的“创造”。当一块石头去敲打、撞击另一块石头,然后碎裂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打击出的尖锥、锋棱便可利用来刺杀野兽。

从发掘的石器来看,丁村人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绝大部分是以角页岩为原料,经过摔砸、碰砧而成。其中代表性器物是由厚在石片打制而成的三棱厚尖状石器。在现代人看来,这些石器尽管还非常粗糙,但经过丁村人的双手改造过的石头,便不再是一块平凡的石头,因为人类已懂得了“创造工具”,石头上从此留下了人类手的痕迹。在工具制作的过程中,人发展了“创造”的能力,并且,那些区别于猿的,只属于人的思维、心灵及对于器物的感受能力也在漫长的石器时代渐渐培育起来。

陶寺,陶器时代的文明

就像那古老而粗糙的石器所展示的,丁村人时期的人类生活、社会组织形态依然停留在原始低级的阶段。而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积累,一个以陶器为主要特征的时期紧接着开始出现。

离开丁村,往东北方向而去,在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处的陶寺遗址,继续着我们探寻人类文明发展的线索。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三百余万平方米,是一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史前遗址。它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年至1984年进行过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六千余平方米,发掘了一千三百余座不同时期、不同规格的墓葬,获得了大批随葬品。根据放射性碳元素断代,其时期大约为三千九百至四千五百年前。那时,陶器取代石器成为这一阶段人类文明的表征。与粗糙的石器相比,陶器来源于人类对泥土的更加细腻耐心的创造。人类捏造陶器的方法,和人类打砸石头的动作已经很不一样,造型各异的陶器,显露更多出人对“形象”的创造,更多人的意志的成长。陶寺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器表多饰绳纹,也有篮纹和少量的附加堆纹、方格纹、弦纹、镂孔以及素面磨光陶器。这些痕迹说明了古代陶器的制作方式。比如制作一个碗,人们会用绳子或者草,编出一个碗的形状,然后用湿的土把它糊起来,糊完之后拿去烧,那么烧的过程中,草类、纤维状的东西全都化成灰了以后,留下来的土就变成了陶碗。

在陶器时代,人类进程最重要的变化,乃是发展出了原始的农业,而农业的来临,人类便与文明的曙光愈来愈近了。在使用石器的时代,人类的动作是非常粗野的,猎杀野兽、茹毛饮血,活生生地把野兽撕裂来吃。他自己本身也像一个动物,必须野蛮地跟野牛、羚羊搏斗。狩猎时代的人类极度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野兽在哪里,也不知道能不能战胜野兽。在他寻找、探索、冒险的过程当中,常常是有一餐、没一餐的。严寒的冬季,很有可能一个月打不到野兽。而在容易狩猎的夏季,又会常常会因为没有冷藏的方法而只能让剩余的肉类慢慢腐烂。所以我们可以试想,人类生活在旷野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而农业的诞生,则使人类听天由命的生活渐渐得到改善,人类有了安定感。农业使人类发展了对于时间的概念。狩猎的过程是非常急促的,杀死一头野兽就“立刻”把它吃掉,所以以狩猎维生的时代,人类不知道要花三个月或者更多的时间去“等待”种子成熟。而农业就不同了,不管是畜牧,还是种植五谷,都需要耐心。这时候,他们开始建立时间的概念。同样的,把一个种子放在土里,要“等待”它发芽,“等待”它结出更多更多的种子出来,在漫漫的等待中,人类发展了耐心、从容、也发展出对时间更深度的认识。

于是,历法便诞生了。在陶寺遗址,中国最古老的观象台,就是四千年前人们对于时间长年累月观照的产物。如今,根据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反复考证复原出的陶寺观象台,是由13根观测柱构成的弧形建筑,形成12道观测缝。每当重要的农时节令到来时,站在观象台的观测点上,便可以从每个节令对应的缝隙中,恰好看到清晨太阳落在对面塔尔山的山巅。在“陶寺人”的节气序列里,只有20节气,而不是现在的24节气,但这正是4000年前人们的时间系统。

农业产生后,人类的世界不仅生成了时间的坐标,而且伴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在空间上,人们也慢慢结束了荒野上的漂泊,开始在某处聚落经营着未来的生活。定居地的确定,进而围墙的竖起,于是,在广袤的荒原上第一次出现了文明与野蛮地理上明晰的区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写道:“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而在四千年前,陶寺就已出现了中国史前巨无霸的城址。上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对陶寺的发掘中,曾揭露过一片居民区,有些是地上房屋,有些是半地穴式的,也有些是窑洞式的。1999年,重新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又发现了城墙的遗迹。城墙南北最大距离为2150米,最小距离为1725米,东西最大距离也达到1650米。陶寺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址轮廓规整,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为前所未有。根据考古得来的信息,我们可复原出“陶寺城”这样一幅大致的形态:在大城的东部是建筑精致、衣食丰足的贵族居住区和奢华恢宏的宫殿区,宫殿以南则是史前最大的粮窖群。城池的最南边,是手工作坊密集的区域,大城的西北部则是普通的居民区。

7.寻路观后感 篇七

……

《寻路》进入30集后,上海的白色恐怖活动异常猖狂,中共在上海总部的首脑机关也面临极大威胁。一大批中共人士及重要人物被捕入狱,有的惨遭枪决,有的叛变投敌。

惨遭枪决的中共人士中,他们用钢铁般的信仰和意志,身拖沉重的锁链,拭去身上的血迹走向刑场,用高喊的口号掩盖了疯狂的枪声……拭泪中,一种对烈士的敬佩,顷刻变成为周身热血沸腾的力量,同时,也无限惋惜而畅想到,如果他们中有人能活下来,或许他们中不泛拥有更为优秀杰出的人物,中国的革命就会有更多的火种撒布大地,成功的燎原大势会早一天到来。

而面对那些叛变投敌者,令人鄙视的同时,更让人思考一道十分严肃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人、甚至像党的早期领袖向忠发、拥有重要权力和地位顾顺章等人,会幡然投敌、变节人性,让他们手中的地位和权力,变成葬送革命成果的帮凶,并让一大批中共人士相继被捕,成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剧。同时,更让人扪心自问,面对党的誓言和义务,当自己身处其中时,会像他们一样做软骨头吗?

在提示第二问题的本质背后,当时,负责上海中共首脑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作了深刻的回答,革命的叛徒往往是从不注重个人生活小节开始的。

共产党人的变节,源自个人生活的小节。这的确让人振耳发馈,令人警醒。

这道答案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8.《寻路中国》内容简介 篇八

(美)

李雪顺 译

出 版 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52805

出版时间:2011-01-01

版 次:1

页 数:216

装 帧: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旅游 >

旅游随笔

印刷时间:2011-01-01

纸 张:胶版纸

定 价:¥33.00

网上书店:¥21.30(65折)

作者简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他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

《寻路中国》是彼得·海斯勒“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另外两部是《江城》和《甲骨文》),他因之被誉为“关注现在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这个评价并非虚言。他的作品视角独特,文风清新,思索深刻,这正是优秀纪实文学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编辑推荐:

《寻路中国》中文版译者李雪顺与海斯勒相识多年,在他看来,海斯勒涉笔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的表述。许多中国人经历过、但没认真思考过的细节,被海斯勒用幽默的语言描述出来,十分有趣。

在不少人眼中,海斯勒有点像当代美国版的“马可·波罗”。他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何伟”,在中国生活十多年的他,对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经济腾飞的十年感同身受。而这世纪之交的十年恰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海斯勒的中国纪实文学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寻路中国》中,这一时期的中国被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在西方,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备受瞩目,也有一些迎合西方人口味的当代中国论著,把中国“妖魔化”。而海斯勒的创作不受外界干扰,真实地描写他的所见所闻,被西方社会

视为了解当代中国的必读书。

2001年,《江城》英文版出版后,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后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书中的重庆小城涪陵引得数百人跨国来访,寻访小说中的场景,甚至希望留在当地工作、生活。彼时,考取中国驾照的海斯勒正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一边开始了《寻路中国》的写作。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铺设公路的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里的“路”,一是道路的路,二是中国发展之路。自2001年起,彼得·海斯勒用了7年时间,靠着一本中国地图,由沿海至内地,进行着一场中国乡村、城市和工厂的漫游之旅。这本书由《城墙》、《村庄》和《工厂》三部分组成,《城墙》是对中国北方地貌和风土人情的宏观的全面的考察。《村庄》和《工厂》则是他对中国现代村庄和工厂的蹲点式集中体验,是对中国发展轨迹的微观目击。他选择北京近郊一个名叫三岔的小村庄和浙江丽水一家生产胸罩调节环的小企业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与当地农民、村干部、老板、工人打成一片,亲眼目睹了中国村庄和工厂的神奇蜕变和飞速发展。

9.寻路的作文550字 篇九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在自己脚下。命运由自己把握。路由我们走出。

她,放弃了宫廷富贵的生活,来到大漠,换来的是定国安邦。她选择了为国家的路,并勇敢走下去,才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奉献。

他,放弃了在哈佛大学就读的机会,自己创业,开创了微软公司,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龙头人物,成为世界首富的他,却毅然捐出自己的所有财富,但他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人生得到了丰富,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奋斗。

他,为了改变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潜心研究发明电灯泡,经过6000多次的失败,他并没有灰心,他坚持不懈,当路边的路灯在晚上装扮我们的世界时,他的名字又一次在人们脑海中跳过,他也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坚持。

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是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并且在为之奋斗、为之坚持的同时,也不忘为他人、为社会奉献。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就要走下去,生命不会给我们太多考虑的.时间和机会。

当考试失利时,我曾经迷失过方向,生活变得无序,感觉生命不再有价值,我选择要成功,却总是失败,不想就这样沦落下去,继续奋斗,既然已经选择,就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信念,当我看到奋头取得的成果,不禁笑了。从此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

人生要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会有许许多多挫折,但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前进的道路。

10.互联网金融监管寻路 篇十

在上线6天之后,余额宝的用户数已过百万。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无疑迎合了互联网时代融资特点,是对传统融资渠道

控”的研讨会,在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国际会议室举行。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银行、券商、律界等数十位专家各抒己见,共话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及监管之道。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在互联网时代,实现资金更好的配置与融通的新模式。不过,互联网金融在凸显诸多优势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控制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是实现信息的极大对称性,降低交易成本,资金的供方与需方甚至不需要见面,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资金信息的.对称。但问题是,网上的方式难以很好的实现对资金借方的监管、把握其还款能力,难以像银行对小企业那样实施监管。

72. 07/

(《法人》资料图片)

CAPITAL AND LAW

/资本与法治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需求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是由于单笔额度相对小,手续繁琐,且收益不高,一般的商业银行并未十分重视,加之中国银行业一贯的“傍大款”传统,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在传统渠道融资困难重重。

但互联网金融则很好的填补了这个空白,他们面对的客户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贷款额度小,周期短,风险相对较低且手续简便,一经推出自然受到追捧。

民生证券策略和银行业分析师李少君认为,互联网金融定位中小业务,但若想生存下去,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仅在深圳就有几十家的公司在做同一个业务,而且这种公司是很赚钱的,它中间的息差和费用很高,如果做上规模,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李少君说,现在的一些新型融资需求,传统金融很难满足,这给了互联网金融生存的空间。“空间我们看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合法的生存下去。”李少君表示,一些地区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并未在银监局的监管之下,地方的金融办也不愿意管,直到不久前,有些地区此类公司还在归口工商来管。

但金融体系的公司与一般的公司并不相同,其中有资金杠杆问题,还有风险问题,传统金融体系中的银行、信托、小贷公司等,都能找到对口的监管机构,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却远未成熟。

程中,有些“雷”却是不能碰的,碰了“必死无疑”。

“国内互联网金融得益于从美国的传入,我在初看到这个行业时,国内所有的平台都是从一个模子出来,连按钮位置都不发生变化,全部抄袭美国的平台。”王岩表示,美国的商业模式基于美国的商业文化和土壤,如果照搬到国内来,不做中国的模式,是活不下来的。

目前,互联网金融并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但却依然快速发展起来,业内充斥着创新。数年发展之后,业内难免迎来一次大的洗牌,但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步伐不会停止,问题是怎么样去规范其发展。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主任蒋琪说,互联网金融现在没有监管,探讨其监管,首先要从问题着手。蒋琪关注的首先是P2P资金的转移占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借贷关系中,有一个贷方,一个借方,中间还有一个融资平台。

“从律师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资金转移占有交给融资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蒋琪表示,从法律性质上看,P2P模式可以用居间、信托、委托等三种性质来理解,但目前并无清晰界定。

而中国民生银行法律合规部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吕琦,则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在她看来,在监管力度上,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远未在同一平台之上。目前针对银行的支付结算法规起码有60多个,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则基本上不受监管。

毋庸置疑,易通贷、人人贷等新兴产品都属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优秀代表,其存在价值及市场欢迎程度,早已获得证明。探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目的,在于如何厘清互联网金融产品目前所面困境,如何进一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做“先驱”还是“先烈”

创新的事务总会面临风险,在呼吁合理监管的同时,又不能管得太死,监管的拿捏很重要。此外,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来说,也面临自身发展的诸多瓶颈。

“我们不希望这一行业发展太快,太快你就会成为先烈,慢一点、稳一点,你就可能成为先驱。”王岩说,做资本有三个原则,安全、效率和低调。互联网金融公司希望监管机构今后能给这个牌照化,企业也必须对现有产品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监管逻辑,即发展必须在合法和合规的前提之下。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及未来,北京安家世行融资担保公司总经理杨大勇认为,中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太小,现在的间接融资市场可能占到融资市场的90%,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在英美等国家,存在一类机构叫做NTDL(Non-Deposit-Taking Lenders非存款放贷机构)。通过这些机构,个人可以用自己的钱、机构可以用自己的股本金进行放贷,但是不能吸收存款,否则金融局、银监局就会监管。

“这些机构数量上是银行数量的10倍以上,资产总量与银行不相上下。中国则始终是一条线区分了地上和地下、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杨大勇表示,从理论上看,有人质疑互联网金融――两个人根本不认识,一方就把钱借给另一方,这个风险有多大?到底效率不效率?到底公平不公平?到底安全不安全?鉴于此,一个诚信机制的建立能够使本身的不信任变为信任,互联网金融应基于大量信息的采集,使放贷行为变成一个很透明的、很有还款保障的、很有效率的机制互联网金融监管寻路。

基于传统金融的一些限制,互联网金融有非常大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同时,必须警惕可能存在的风险,合法合规行事。毕竟,在创新的道路上,每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渴望成为“先驱”,而非“先烈”

07/2013 .73

监管探索

在易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岩看来,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在摸索中前进,而行业局面变化很快,现在在做的东西,谁也不知道一年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P2P(个人对个人)公司未来是会有分化的,要基于自己的土壤来生存,抄袭别人是走不远的。”王岩表示,像阿里金融之类大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面临着发展的问题,比如跨区域经营等问题。

光鲜之下,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异常繁琐,一般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具备银行那套合规机制,缺乏风控能力,在放贷及吸储等问题上就无法突破。王岩认为,业内现在也不清楚哪个“衙门口”来管这个行业,而在摸索前进的过

光鲜之下,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异常繁琐,

一般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具备银行那套合规机制,缺乏风控能力,

11.《寻路中国》内容简介 篇十一

《中国古典名著》由众多专家学者历经数载,精选书目,精选版本,精编精审而成。全书收录中国古代曲籍精华350余部,约6500万字,共分52卷。本书涵括诸子经典、佛教、道教、正史、杂史、诗词、赋、散文、戏曲、小品文、文论、政论、谋略、家训、蒙学、笔记小说、游记、世情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武侠小说、公案小说、仙怪神魔小说、百科等等;除历朝历代重要著述典籍之外,也不乏普通读者难得一见的孤本、珍本小说和禁毁图书,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极具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馈赠价值。

目录:

第1卷

周礼

大学

礼记

老子

庄子

荀子

……

第2卷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第3卷

汉书

第4卷

后汉书

三国志

第5-7卷

资治通鉴

第8卷

晏子春秋

两汉三国学案

路史

元朝秘史

……

第9卷

建康实录

幸存录

扬州十日记

甲申传信录

……

第10卷

古今说海

史通

说苑

人物志

……

第11卷

坛经

金刚经

搜神记

鬼神传

……

第12卷

淮南子

千字文

百家姓

三字经

……

第13-14卷

太平广记

第15卷

周易

尚书

论语

孟子

盐铁论

……

第16卷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吴子

治家格言

菜根谭

……

第17卷

诗经

李白全集

诗品

人间词话

争春园

……

第18卷

白居易全集

东坡词集

东坡诗集

第19卷

东坡文集

第20卷

杀狗劝夫

长生殿

白兔记

张协状元

……

第21卷

明代小品文十六家 古文选

燕子笺

终须梦

诗词选

……

第22卷

藏书

焚书

第23卷

论衡

传习录

盛世危言

容斋随笔

第24卷

隋炀帝艳史

五美缘

国色天香

八段锦

情梦柝

鸳鸯影

两交婚

第25卷

宛如约

锦香亭

章台柳

写真幻

娇红传

梦中缘

第26卷

孤心再梦

定情人

飞花咏

醒名花

风流语

……

第27卷

红楼梦

第28卷

鸳鸯配

春秋配

镜花缘

续镜花缘

第29卷

人中画

凤凰池

雨花香

玉楼春

孽海花

品花宝鉴

第30卷

守宫砂

五色石

银瓶梅

世无匹

幻中游

雪月梅全传

孝感天

满汉斗

第31卷

西湖二集

无声戏

十二楼

杜骗新书

第32卷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警世通言

第33卷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老残游记

第34卷

官场现形记

儒林外史

第35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清风闸

八贤传

阴阳斗

……

第36卷

第37卷

水浒传

五鼠闹东京

第38卷

荡寇志

小五义

第39卷

儿女英雄传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第40卷

七剑十三侠

三侠五义

第41卷

英雄大八义

英雄小八义

仙侠五花剑

第42卷

施公案

第43卷

彭公案

第44卷

百家公案

新民公案

包公案

刘公案

狄公案

于公案

第45卷

海公案

李公案

蓝公案

聚仙亭

……

第46卷

封神演义

禅真逸史

第47卷

西游记

禅真后史

第48卷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1顺治过江全传 2魏忠贤小说斥奸书 3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4金钟传

5薛仁贵征辽事迹 6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 7快士传

8忠孝勇烈奇女传 9近报丛谭虏传

第50卷

蝴蝶缘

绿牡丹

林兰香

蜜蜂记

双灯记

双龙传

第51卷

山海经

水经注

徐霞客游记

第52卷

皇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脉经

乐记

茶经

齐民要术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农桑辑要

12.寻路“普惠金融” 篇十二

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这不仅给银行带来了流动性预期,也引发了资本市场飘红。然而实操层面的挑战远胜于概念的狂欢

中国论文网 /3/view-12984858.htm

在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之间努力平衡,金融机构在矛盾中探索的同时,也收到了普惠金融释放的政策红利。

9月30日,央行发布222号文,宣布对普惠金融贷款增量或余额占全部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

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上述措施将从2018年起实施。在普惠金融的旗帜下,各类金融机构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靠拢。

根据央行的测算,该项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而这�鼍哂小捌栈荨毙灾实慕底迹�给银行带来了流动性预期,资本市场也随之狂欢。“十一”期间,港股银行股全面飘红;而“十一”过后A股开盘首日也表现颇佳。

普惠金融在中国,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这一提议被连续几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出台五年规划作为普惠金融的顶层设计,并由财政部和一行三会等部委出台

配套政策。2017年7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还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在即将到来的十九大,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抑或是重要的命题。

普惠金融与支农、支小(小微企业)、扶贫等有密切联系,早在普惠金融引入之前,中国在这些问题领域就有明确的政策引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政治性。但是普惠金融的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强调商业可持续性原则。

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发展,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据券商测算,仅中国普惠金融的信贷市场就是十万亿量级规模。而普惠金融服务还包括理财、保险、征信等方面。

可以看到的是,在普惠金融的旗帜下,各类金融机构正在或主动或被动地靠拢。在监管的明确要求下,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股份行中渤海银行与兴业银行亦紧随而来,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小

额贷款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弱牌照的尴尬境遇中,亦紧紧拥抱普惠金融的市场定位。以移动支付、大数据风控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应用也因此备受追捧,传统金融机构亦表现出合作与发展的积极性。

虽然看上去很热闹,然而事实上普惠金融的落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据《财经》记者了解,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成立后,业务线整合与具体运营设计仍未完成,诸多细节问题仍在与监管沟通之中。而牌照上弱势的金融机构发展受到机制上的桎梏以及资金成本天花板的约束。在商业运作中,各类机构也难逃不良率与利率陷阱的问题。

虽然全球一致认为数字化是破题普惠金融的方向,但央行副行长易纲则提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和欺诈行为。易纲还指出,凡是搞金融的都要持牌经营和纳入监管。

中国式探索

普惠金融的概念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在中国,“发展普惠金融”则在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普惠金融提出顶层规划。以财政部和一行三会为主的各部门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红利,将金融向落后地区、向农民和小微企业引导。普惠金融在中国,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战略。

追溯到金融支农、支小、扶贫,普惠金融在中国不是新鲜事。从上世纪末开始,商业银行就被政策引导向“三农”、小微和扶贫倾斜,在这一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是主要承担主体。

央行用货币政策工具作激励,向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和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和扶贫再贷款,向小型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和村镇银行发放支小再贷款,使得特定机构在支农、支小上可以

获得利率优惠、可展期的低成本资金。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满足央行“两个不低于”的要求,银行能享受央行0.5个百分点的定向降准的激励。

而银监会则要求银行业单列支小、支农信贷计划,并对其有不同于央行的“三个不低于”的考核标准。支小、支农的成果则与银行的监管评级和市场准入“双挂钩”。

财政部则给予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等的税收政策,对县域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增量按比例给予补贴。

行政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涉农贷款余额与小微贷款余额连年保持增长。根据央行和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9.9%;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但是,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数据

下,却掩藏着“皇帝的新衣”。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方昕在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直言,近年人民银行统计检查重点打假,且主要是在小微企业贷款数据方面。因为许多银行完不成央行和银监会“两个不低于”“三个不低于”的要求,就会造假,将大中型企业及融资企业的数据算入小微企业的数据。

此外,一位城商行的副行长告诉《财经》记者,有的银行会将贷款给大企业或集团下属的满足“小微”标准的子公司,完成支小的指标任务的同时,却在事实上服务于大企业。

国际普惠金融领域的著名学者、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Chu表示,为金融机构设置具体的支出目标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Michael Chu以玻利维亚政府的新银行法为例,玻利维亚对利率设置上限,初衷本是为了防止贷给弱势群体的资金成本过高,但实际上,这会使资金倾向

于流向金字塔顶端的客群。因为当资金成本一样时,小微额的贷款就失去了吸引力。

“多年来,中国对农业和小微的金融支持,更多是政策手段。但是要形成可持性续的市场,更有效的依靠是商业化,而不是政策性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对《财经》记者表示,“一些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面向中小微弱的普惠金融绝对是蓝海。”

但延续支农与支小,普惠金融目前仍是自上而下的阶段,目前引导性政策文件亦不乏有一些考核评估的标准。包括财政部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银监会出台的《2016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央行《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等。

虽然现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方针得到共识,但对于政府和监管这只“看得见的手”要扮演怎样的角色,仍

有一定争议。Michael Chu对《财经》记者表示,政府的角色是制定原则和规则,对市场�M行监管以保证市场健康运转,但不要有太多行政干预。

Michael Chu说,普惠金融立足于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目的是尽可能给予每个人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个人都必须获得金融服务。

而能否获取以及获取怎样的金融服务,要遵循金融的商业规则,要经受金融市场的抉择。

但是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表示,由于普惠金融面向的对象事实上是传统金融排斥的对象,这些人信用水平弱、缺少合格抵押品,目前很难调动金融机构真金白银的支持。因此,在实践中就少不了政府的参与和信用背书,以为机构解决后顾之忧。

徐诺金主导规划了兰考县普惠金融试验区的实施方案,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普惠金融试验区。在规划中,兰

考县提出了“三位一体”、“四位一体”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即设立5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银行以 10倍比例发放基准利率贷款,累计发放�J款3.l亿元,近7000贫困人口受益。此外,兰考县财政列支l000万元,与中原农险合作实施“脱贫路上零风险”保险项目,对建档立卡户提供财产、人身、产业保险服务,总保额达42 亿元。另外,兰考县政府还成立政府担保资金,为不良垄断机制兜底,即金融机构自身要承担2%以内的不良率,高于2%的部分由兰考县政府担保资金承担。

但即便如此,据兰考县相关负责人反映,仍然难以引进国有大行的实质参与,因为国有大行并未将贷款权限下放到县级支行,虽新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但是尚未有效运作起来,难以对接。而目前在试验区内表现最活跃的金融机构,则是小额贷款公司。

《财经》记者了解到,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方面曾向财政部和一行三会申

请在试验区内给予一定试验性的政策支持。包括在试验区内,扩大扶贫再贷款使用机构范围和利率的浮动范围,简化批贷流程、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的不良容忍度等,以便与时俱进,使金融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试验区内的农民和小微企业。目前仍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之中。

谁是扛鼎者?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金融业被要求降杠杆、服务实体经济,以“小额、分散”为特征的普惠金融,亦被不少机构认为是未来发展方向。普惠金融正引领一个市场趋势,国有大行、中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各省联社、农村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等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靠拢。

在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多层次的金融机构都将是这一体系的参与者。谁将是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扛鼎

者?谁能享受政策与市场红利?

“国有大行在批发银行业务上获取了超额利润,在推广普惠金融上,相比其他机构可以承担更多补贴,国有大行也有义务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即便这看起来有违商业逻辑。”

“但是大银行有自己发展的商业策略,而从目前全球经验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推动的普惠金融,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或许可以弯道超车。”

这是著名学者谢平和贝多广6月份在河南省兰考县的一场争论。而这一问题难以作答,因为普惠金融的落地推广,自监管至机构都在“寻路”阶段,不同个体的机构都在同场竞争。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方,在推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银行业依旧被国家意志寄予厚望。今年5月份,银监会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对事业部提出“五个专门”的要求,即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

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和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并明确要求国有大行今年内建立这一事业部。

随后两个月内,工、农、中、建、交都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实施方案。虽然对中小银行未有明确的强制要求,但10月9日,兴业银行正式宣布在总行层面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这是继渤海银行后的第二家。

《财经》记者从其中两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都还没实质运作起来,一方面涉及到对原有行内农业、小微、双创等业务条线的整合,另一方面涉及到界定、统计核算、考核等问题,目前各家银行也需要与银监会相关部门沟通。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国有性质、资产与利润占据市场重要份额、获取资金成本较低等因素,往往被寄希望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是许多人质疑国有大行能不能做好普惠金融。

建行某分行资深风控人员坦言,零

售、小微和大企业对能力的要求不一样,而大行向来擅长服务大企业,而缺乏做普惠金融的人才和能力。而且,通过多年对小型企业贷款管理和信用程度来看,投向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确实比投向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的违约率高很多。

“建行对小微企业严格遵循抵押贷款要求。尽管建行每年都给各经营网点提出小微企业贷款任务指标,在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上给予很大程度的倾斜,但从风险上考量,投向小微的风险还是高。”前述风控人员表示,大行主动做普惠金融的意愿确实不高。

但是以中小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提出零售转型、重视小微企业金融,并表现出对金融科技的积极态度。有股份行人士直言:“背靠地方政府和大中企业银行就能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现在到了要靠脏活累活赚钱的时候了。”

兴业银行方面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

快速发展,为盈利、可持续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奠定了技术前提,使得原本无利可图的“长尾客户”成为新的“富矿”,以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业务已成为银行业转型发展的新的蓝海市场。

重庆银行小微企业银行部总经理孙启蒙表示,城商行在大行和P2P的夹缝中生存,盈利压力很大。在孙启蒙看来,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小微金融是城商行必须抓住的机遇。

重庆银行在线下推行投贷联动模式,自2016年起,又大力发展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好企贷”,即将政府大数据、银行大数据、企业行为大数据、金融场景大数据这四大数据有效进行联合,对小微企业进行多维度风险评估与放贷。当许多城商行热衷于与资产公司合作“助贷”模式时,重庆银行就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风控体系,与其原有线下模式互补。

但是在许多人看来,能有效解决普

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或是县域及农村金融机构。中国银行就是通过中银富登旗下的82家村镇银行去做小微企业和农村领域的信贷等金融服务。

据中银富登旗下一家村镇银行的董事长介绍,中银富登的村镇银行有独立审批权,除非不良信用需集团特批;而且,因村镇银行接近农户和小微企业,村镇银行可放出信用贷款和无抵押贷款。整个中银富登集团层面的无抵押贷款占到30%以上。

在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向为国看来,全国8643家小额贷款公司是中国最底层的金融堆售商,经营着传统银行“最后一公里”覆盖不了的弱势群体的小额信贷业务,是零距离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小分队。

“小贷公司有一个比较难以逾越的障碍,就是资金天花板。”海尔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汪传国在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直言,监管给小贷公司的杠杆要求是50%的注册资金,但有些50%都用不到,因为没有金融机构贷款。低杠杆是小贷的困境。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挑战,就是合法合规地利用第三方机构资金,来做普惠金融。”汪传国称,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风险管理平台,从数以万亿元计的资产方中选择较好的卖给不同机构资金方,突破杠杆上限。

这亦是现在常说的“助贷”模式。但这一模式目前存在一定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机构诉求自主匹配与选择而自然形成的市场,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所在;但是,亦有传言指出监管和银行已对这一模式产生警惕。有业内人士分析,资产方的鱼龙混杂、深浅不一或是重要因素。

“风控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助贷模式下银行则主要利用对方机构的风控。对短期内有资产压力的银行是一个选择,但是长期来讲,银行不能丢掉自己的风控能力。”孙启蒙认为。

�底只�未来

罗兰贝格曾经测算,商业银行以传

统方式服务一个零售客户的整体成本为每年几百元,罗兰贝格金融项目经理欧瀚捷表示。而数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在全球领域,从监管到机构,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潜力几乎一致认同。2016年杭州G20会议期间,央行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提出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的渗透率,是促进普惠金融的关键。

但在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易纲、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均强调要辩识普惠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打击披着普惠外衣的非法金融活动。

徐忠说,数字技术是中性的,数字普惠也是中性的,先进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诈骗者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提供虚假收益的理财产品,消费者以为获取了高息,其实被“收割”了本金。

去年以来,媒体亦曝光不少小额、但高利率的现金贷、校园贷、培训贷,尤其一些以各种名目利滚利,最终演变为“高利贷陷阱”的事件。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普惠金融不是无底限下沉,而且若普惠金融的利率过高,则无法体现“惠”的价值。

如易纲与徐忠所强调的,辨识普惠金融,一方面需要买者有责,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另一方面要卖者有责,由金融机构提供“负责任的金融”。

经历互联网金融爆发,一方面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在逐渐完善;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众筹、智能投顾等涉及各方面需求的数字金融产品,则被广泛接受。而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科技手段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亦被一致认可。以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纷纷转型Fintech,输出金融科技;而许多中小银行也高呼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抬高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期待。在许多人来看,数字手段现阶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手段。

易纲就指出,普惠金融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但不能完全舍弃“软信息”。他所谓的软信息即信贷员在线下与客户的直接沟通。在易纲看来,大数据的局限性在于过于僵硬,冷冰冰的数据分析难以涵盖现实情况的多样性,固化的模型容易被人为制造的垃圾数据刻意误导。

IPC咨询的一项业务是在中国为中小银行培训小微金融的信贷员。其中国区总监宋安德表示,不可否认数字授信是未来方向,但可能要等到三五年之后,以目前技术发展程度而言,在准确度和有效性上“还不够”。

对于重庆银行来说,目前基于好企贷这一纯线上大数据风控系统的小微信用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在业务总规模中占比不大。但孙启蒙表示,线上业务的

发展空间巨大,这一业务的成功可能会为小微企业融资打开一条路。

此外,在数字普惠金融红利释放中,“数字鸿沟”的现实问题也被重视。数字鸿沟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一问题决定着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与渗透程度。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指出,“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导致金融素养和科技知识不足的弱势人群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与中高收入人群的差距扩大。

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扫盲与金融教育,这是政府的重任。此外,社会信用体系、征信体系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直面“不良”

过去经验显示,当政策激励着银行一股脑儿去做三农和小微的时候,银行能力的差异则可能带来极大的不良风险敞口。

“小微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某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尽管公开的银行不良率都是个位数,但是小微这块实质上的不良率,也曾高达两位数。

“前些年银行不良上涨较快,有不少就来自中小微企业。”贝多广表示,金融机构做普惠金融要强调能力建设,盲从必然会带来一地鸡毛。

用贝多广的话来说,普惠金融的对象是中小微弱,这部分客户产生不良的风险较大。有研究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2.5年,坏账风险大。

虽然在监管文件中提到扩大对小微等贷款的不良容忍度,但对银行来说,监管严控不良的情境下,没有银行敢真的暴露过多不良。

近年来,P2P的不良率亦是一个敏感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信息披露平台上,P2P的不良率普遍显示为零。“简直是个笑话。”有业内人士称。

但来自行业声誉与投资人的压力,让这个行业已无人敢暴露真实不良。《财

经》记者从多位P2P资产负责人处了解到,像多年前的银行一样,行业内P2P也正运用各种手段隐藏真实不良。

业内人士表示,P2P行业不良率在10%以内的也不多。由于P2P多是无抵押的信用贷,其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除催收外,常见的是打包转让收益权,但更多是选择隐匿。常见手段是托管在外,给同业、关联企业或其他资产处置机构,把不良腾挪出表。

上一篇:建筑装饰工程内容下一篇:古代书信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