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2024-08-1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10篇)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篇一

1、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使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

2、上课时通过对自制生态瓶的观察质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一开始就紧紧的抓住了学生,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景。

3、新课教学中将学生这种情绪引导到对教材活动资料的分析上来,凯巴森林中大多数肉食动物被捕杀而黑尾鹿数量先增后降的现象再次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情绪再次被提升。

4、课堂中一系列的问题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实现了从感性向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5、角色扮演的活动将课堂推向了高潮。学生经历了知识建构的洗礼,较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一种心身愉乐的感觉。

6、本节课的概念教学运用了‘先填材料,后加框’的模式,检测中发现效果较好,

7、角色扮演活动课前进行了预演,课堂上秩序较好,效果明显。解决了‘活而不乱’的难题。

8、整节课教师讲的少,引导参与的多,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课堂教学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约20%的学生没有参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部分学困生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注意力不集中。

2、发现部分学生解读图表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2.例析生态系统稳定性 篇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主要表现为结构功能的相对稳定,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究其原因是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它必然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其中负反馈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变化向相反a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正反馈则是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

例1 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解析 水蚤以藻类为食,早期藻类大量增多,水蚤增多,因水蚤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而后期因污染导致水蚤死亡,水蚤的死亡又加重了污染是正反馈。

答案 B

点拨 判断正、负反馈调节的方法:从调节后的结果状态与原状态之间的变化分析。调节后的结果:进一步偏离原有水平为正反馈;回归原有水平为负反馈。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生态系统抵抗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其核心是抵抗破坏,保持稳定。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取决于的营养结构,即: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越高。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其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稳定。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且同时存在,即抵抗力稳定性高,则恢复力稳定性就低,反之亦然,它们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2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选项A、B、C正确。

答案 D

点拨 首先分清外界干扰对生态系统破坏后的结果状态,其次据结果状态判断稳定性的类型,最后根据稳定性的类型来解题。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特别是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往往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那么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包括:首先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其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例3 关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B.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C.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

D.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以维持其稳定性

解析 本题考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应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解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禁止开发,而是合理利用,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对于人们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加大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物种的数目有关,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可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答案 A

点拨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题目,主要围绕两点:首先,看最后的结果状态有无通过增加物种多样性来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其次,看外界干扰的最终结果能否打破原有平衡来判断是否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习题,要从题目中找到各种外界因素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后的结果状态,然后以其为核心点展开分析来解决问题。

[练习]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树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沟渠][水泵][生态塘][潜流湿地][养殖塘1][养殖塘2][养殖塘3][补水

排水]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 。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 、 进行调控。

[参考答案]

1.C 2. (1)高 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溶氧量 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篇三

1.教学目标

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少量砍伐森林中的树木,森林的结构功能不会破坏。草原上适量放养牲畜,草原不至于破坏。

适度捕捉生态系统中的动物,也不会导致种群严重减小,更不会灭绝。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既有出生也有死亡,既有迁入也有迁出;阳光、温度、水分等无机环境因素也在不断地改变。生态系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着。但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来说,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就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稳态)。

为什么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

设问: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

(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阐述:请同学们看课本

①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教师归纳:以上列举的实例,都说明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原因:自我调节能力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即种内斗争。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即环境容纳量。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的。

展示PPT课件:草原生态系统兔与草的数量存在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出“负反馈”的概念。

讲述:大家刚才列举的实例中,在调节机制上有很多与此类似,调节的结果都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这种调节机制叫做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过它的作用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说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基础:负反馈调节

(设问):刚才讲了负反馈调节它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那么在生态系统中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大呢?

实例分析:

①黄土高原由于植被被长期滥采滥伐造成水土流失 ②草原放牧过量造成植被啃食过量草场退化严重

【讲述】: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过度的污染,超出了自身调节能力范围,鱼类的数量就会大量死亡,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这就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

过渡:那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实例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比较 学生思考回答: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无机环境有关

教师总结: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单一,一种生物的死亡就会影响下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而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一种生物的死亡可以有同一营养级的其它生物代替,这样就不会影响下一个营养级生物的生存,因而稳定性就强。同时环境越好这种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成正相关

【过渡】:在生态系统中,只要干扰和破坏不超过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内含指的是什么。实例分析:

①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 ②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

提问:抵抗力稳定性稳定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比较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不同

学生回答: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总量的比例小。(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有其他途径来代替。教师总结: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有一定限度。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正相关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实例分析: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②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后

[提问]: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比较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不同

学生回答:

(1)、各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小,数量多,繁殖快。(2)、生物种类较少,物种扩张受到的制约小。教师总结: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

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一般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成负相关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关系。(利用曲线图说明)

(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提问]:如果将两个生态系统放在一起比较,显然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那么,恢复力稳定性又是谁高谁低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①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②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如果遭到破坏,比较容易恢复。

③但是,还要考虑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如,当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热带雨林由于所处的环境高温多雨,气候适宜,故能够较快地恢复;但极地苔原由于寒冷,天气恶劣而须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说明热带雨林的恢复力稳定性比后者高。

[小结]:看来,比较恢复力稳定性时,除了考虑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外,营养结构简单,遭到破坏后比较容易恢复,还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讨论:(1)比较热带雨林和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

(2)比较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和沙漠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 [过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是,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因而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和措施 1.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人为因素:过度采伐、放牧、捕猎、环境污染等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提问:谁能够举出两个方面的例子?

学生:合理放牧,合理砍伐,合理捕鱼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兴修水利,建防护林等。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意义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需要一个适宜稳定的环境。

小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人们的生存面临了许多的危机,将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六)、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目标:通过动手自制小型生态瓶(缸),认真观察记录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材料:罐头瓶(透明的饮料瓶等),棕色瓶,柳条鱼,小田螺,小虾,水草,浮萍,砂土,池塘水足量,自来水足量。

讨论:如何制作小型生态瓶,才能使它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 提示:在罐头瓶或透明的饮料瓶下边放上沙子,植入水草,装进池塘水(里边有小型动物和藻类植物)放进健康的小鱼。最后,封上生态瓶盖。

1.瓶中生物的生活力要强,并且数量不能过多。2.生态瓶要放在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如窗台上)。3.瓶中水量不能超过容积的4/5。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总结这节课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板书

第五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2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篇四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C.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

B.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既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或无机环境发出,传递方向一定为双向的 D.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________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差。(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 _____b。(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9.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图1中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__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1.答案:B 解析: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A正确;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既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传递方向通常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例如植物接受短日照刺激而开花,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属于森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指的是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节的同化量之比,而一个营养级包括该营养级中不同种群的全部个体,一只狼和一只兔子显然并不能代表两个相邻的营养级,D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可以人工投喂饲料,则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的化学能,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个体迁移、自然选择等,则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较小。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A正确;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C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藻类爆发,遮蔽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死亡,A正确;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B正确;水体污染是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引起的,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减轻对沉水植物的遮光影响,利于生态恢复,C正确;流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饵料等,D错误。7.答案:(1)消费者

生产者

互利共生/共生

(2)食物链/营养/食物/食物网

抵抗力(3)基因

物种(4)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难度较小。(1)珊瑚虫捕食浮游生物,说明其是消费者,虫黄藻能光合作用,说明其是生产者。由题干可知,珊瑚虫和虫黄藻是互利共生关系。(2)珊瑚礁区的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主要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因其生物种类繁多,营养关系复杂,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小鱼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说明传递了化学信息,小鱼舞蹈,说明传递了行为信息。

8.答案:(1)(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自我调节能力

(4)<(5)负

解析: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简单应用能力。难度适中。(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

(2)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生物C灭绝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且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2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说明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b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因此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9.答案:(1)第三营养级,不会

(2)②;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3)c、d

(4)化学;种群繁衍

解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难度适中。

分析图1:A表示摄入能量,B表示同化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图2: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4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8-10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篇五

吉林 苏海波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板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板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学生活动〗阅读P110第三段~P111第三段。

〖讲述〗“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

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也就是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是,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

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板书〗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讲述〗我们要明确以下观点:

(1)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

(2)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定状态;

(3)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小结〗略。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1)√;(2)×;(3)√。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

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

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拓展题

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篇六

而我国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产业链往往是不稳定的。因此研究生态产业链构建及其稳定性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应用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对生态产业链构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综述了生态产业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生态工业园的国内外实践,论述了生态产业链及其稳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自然生态系统与工业生态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理论,分析自然生态系统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原因,把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论及成功的生态模式应用到生态产业链的构建中,在产业链的构建过程中考虑其稳定性,为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生态产业链中企业的不同的共生关系,论文将生态产业链分为单向依存与互利共生两种类型,分别讨论两种共生关系的特征,论述生态效益理论及生态学中的Logistic增长理论,将Logistic增长模型应用到企业中,分析企业的生态效益的增长趋势,分析不同共生关系中企业生态效益的增长模式及企业的稳定性。

7.生态安全重于经济稳定四辩稿 篇七

一、生态安全同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基础性的部分。由水、土、大气、森林、草地、海洋、生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安全是基础,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之上的。生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而这又与经济稳定与否直接相连。没有生态安全,何谈经济稳定?

二、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同时,经济也在翻倍的损失。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1986年全国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值为831.4亿元;“八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破坏加剧,1994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201.6亿元,接近同年GDP的10%。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测算只是生态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没有包括基因、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测算的潜在经济损失。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估,这种损失远大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时为其2~3倍,甚至10倍。如此明了的数据更能说明我方的观点。

三、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宁夏、内蒙古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人都走了,经济怎么发展?而在类型众多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地震、火山活动之外,许多自然灾害都与人类破坏生态密切相关,特别是洪涝、干旱、泥石流、沙尘暴等的频繁发生,可以说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的恶果,可以说是人逼走了人。而这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江河断流和污染,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激化,给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物种的大量消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进一步削弱了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供给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生态安全重于经济稳定。

四、大自然是脆弱的,从古至今,人类对它开采与利用越来越变本加厉,使大自然越来越逼近一种枯竭干涸的状态,虽然近些年来,很多人意识到了要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可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世间万物都有因果报应,现在人类正承受着大自然的报复,例如1956年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1986年的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这一古语对生态环境来说并不好用。生态存在着不可逆性,一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就如海水受到了超过承受限度的污染,鱼就会死亡,死亡的鱼尸体腐烂进一步污染海水,会导致更多的鱼死亡,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而改善这个,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最关键的是,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比如水俣病事件,发现之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到了1991年,仍有2248人中毒,其中1004人死亡,而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因为有一家氮肥厂在水俣湾上游生产氯乙烯,并把废水排入其中。生态环境是如此的脆弱,对人的影响又是如此的深远,并且恢复起来又是如此的艰难,保护生态环境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吗?经济的稳定和生态的安全,孰重孰轻不就是一目了然的吗?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赛课 篇八

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电脑,使他们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走进电脑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有所启迪,这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始终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赛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根据学生熟悉的校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荷塘小学的校园进行导入,并由实际生活中的校园引出画图中美丽的校园,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学设计依据“美丽的校园”展开,从教学楼到环境的美化,到天空的太阳,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并事先将这节课的任务交代清楚,从而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教学过程流畅。

这节课的重点是四个工具的使用,但是如何把这四个工具串接到一起,体现工具的灵活性,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从备课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根据美丽的校园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以此环环相扣,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第一环节,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先尝试再由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并在小结的过程中引出难点,从而由学生的观察来发现,类型框的三种不同方式的灵活运用。

第二环节设置了一个练习进行巩固,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遇到问题主动问同桌或者老师,任务的设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将美丽的校园进一步美化,在这一活动中,我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有进步,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

三、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更加恰当。

由最初的“你的作品真有特色!”到现在“你的作品特别注重了构图,主题很明确,颜色搭配合适!”、“啊,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在美丽的校园里一起庆祝节日,还画出了节日绚丽的烟花。”等等,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不但有赞扬和鼓励,而且有适当的建议,让学生知道自己还要努力的方向。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进一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的方便、快捷带来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但同时在授课中我在如下几方面还要加强:如对外校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语言要更加生动,语速还要慢一点,在言语激励上还要再加强。

9.赛课活动总结 篇九

为了进一步实施高校课堂,逐步落实我校运用导学案模式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升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青年教师中的拔尖人才,我校于第三周周三至第四周周三开展 “高效课堂赛课”观摩课展示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本次赛课活动特点:

1、规模较大: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对活动开展的时间、要求和评分标准等工作做了详细的布置安排,并要求所有数学老师都参加。

2、计划性强:时间安排固定,校级领导带头听课,其他教师按排列顺序轮流赛课。每天两人,赛课时间安排表打印发放每人一份;每位老师按赛课安排通知,自己调课务必参加听课。

3、听课积极性高:我们数学组大部分老师都能按时听课,每个老师的听课记录都写得比较详尽,并对赛教教师的讲课过程、教学方法、课堂设计、学生活动、作业训练等进行评价,同时把记录及时上交、登记,受到学校教务处表扬。

4、这次赛课多数老师们都做了精心而充分的准备,制作了较高质量的课件,配合有较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较高的发挥了自己的水平,精彩纷呈。

5、大部分老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能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归纳 1

总结结论,体现出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本次赛课活动存在的问题

1、一些老师的课堂结构松散,设计不够合理,整节课亮点很少,预设与生成不成比例,教学技巧有待提高。

2、个别课堂目标定位不准,对教材研讨不透,重点难点解析不到位。

3、个别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建议教师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4、少数老师讲的多,练得少,与学生互动不够。学生有参与没实效。课堂气氛需要再活跃些。

四、改进意见:

1、每堂赛课都应该有导学案,体现教学设计理念。

2、个别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3、大部分老师对白板操作不熟练,白板的使用功能还需要再学习、多运用。

10.赛课材料 篇十

Egypt

Egypt is an ancien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It is in Africa.There are so many pyramids in Egypt.The Great Pyramid is very famous and it is also called Khufu Pyramid.How ancient builders built them without any modern machines? No one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exactly.It is a place worth visiting.New Zealand

New Zealand is a young country.It lies in the South Pacific Ocean.New Zealand has a rich and fascinating history.The Maori(毛利人)have lived here for about one thousand years.New Zealand has a population of only 4 million.It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st crowded countries.There is no noise and no polluted air.There are green mountains, beautiful coastlines and a nice temperature climate.It is really a heaven for people to relax.China

China is a very large beautiful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it.If you visit China, you must climb the Great Wall.It is one of the symbols1 of Chinese nation.The Palace Museum is very famous, and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palaces.In China, almost every city has its own stories and unique scenery.For example, the City of Lanzhou is also called “Golden City” and there are the famous Old Silk Road and the Yellow River Iron Bridge.Qufu is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孔子).Gulin is “the most beautiful landscape on earth.”

Holland

Holland is a small beautiful country in Europe.Amsterdam is the capital city of Holland.TulipsinHollandarevery famous.When it is in early spring, millions of tulips bloom throughout the country and it is the world-known Tulip Time Festival.The festival lasts seven days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festivals in Holland.Holland is also famous for windmills.Every year, hundreds of windmills welcom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In Holland, the bicycle is a popular transportation.You can see many beautiful bikeways there.That’s a good idea to protect environment.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a large country in the world.There are so many beautiful and amazing places to visit.First, let’s visit Disneyland.I am sure you will enjoy it very much.Universal Studios Hollywood(好莱坞环球影城)is very famous in America.It is the world’s largest working film and television studio.It is in Los Angles.You can see scenes in the famous Hollywood films.When you play in the parks, you can “live” in these films.At last you can visit the Grand Canyon(科罗拉多大峡谷).It is one of the seven nature wonders of the world.If you visit these places yourselves, I’m sure you’ll never forget them

写作话题:

上一篇:03军民共建单位挂牌仪式仪式主持词下一篇:生产部二季度重点工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