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调查报告

2024-11-02

自然环境调查报告(共8篇)

1.自然环境调查报告 篇一

荆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调查报告

一、地理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荆州位于杨子准地台中部,属新华夏系第沉降带晚近期构造带,处于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西部边缘,是江汉平原的主体。全市地势略呈西高东低,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逐渐过渡。全市海拔250米以上的低山493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54%;海拔40~250米的丘陵岗地2147.66平方公里,占15.27%;海拔25~40米的平原面积11421.34平方公里,占81.19%。山丘分布于西部松滋市的庆贺寺、刘家场及西北部荆州区八岭山,地势最高点为松滋市的大岭山,海拔815.1米。岗地分布于荆州区的川店、马山、纪南和公安县的孟溪、郑公以及石首市的团山、高基庙一带。东部地势低洼,最低点在洪湖市新滩乡沙套湖,海拔仅18米。

二、社会经济状况

荆州市,地处中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达10万余人,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增幅创建市以来最好水平。

三、气候特征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四、地形地貌特征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

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五、水资源情况

荆州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万多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并且水质较好。全市可养水面达到125.22千公顷,占水域面积的3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枯水年4

8.5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丘陵区平均为12.84%,平原区平均为13.22%;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的占80%以上,符合地面水质二级标准的达90%以上,符合农业灌溉三级标准的占98%以上。

六、生物资源

荆州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等特点。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中国4大家渔种质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据统计,全市生物资源3300多种,其中农作物品种1169个,畜禽品种33个,水生生物385种(鱼类82种),森林植物620余种,药用生物956种,害虫天敌233种。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品种资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基础。市有林地面积206.67千公顷;各类草场面积277.58千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7%;森林覆盖率达14.7%,活立木蓄积630万立方米。

七、土壤分布情况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全市土壤类型多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共有7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200个土种。土类总面积563.58千公顷(量算面积,下同),其中水稻土281.43千公顷;潮土186.82千公顷;石炭岩土26.41千公顷;红壤25.5千公顷;黄棕壤32.27千公顷;草甸土10.72千公顷;沼泽土433.33公顷。耕地评级结果为一级173.49千公顷(其中水田89.6千公顷),占36.38%;二级245.83公顷(其中水田148.95千公顷),占51.54%;三级57.62千公顷(其中水田42.81千公顷),占12.08%。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的耕地面积140.34千公顷、占29.99%;1.0%~3.0%的耕地面积315.68千公顷,占67.45%;小于1.0%的耕地面积11.94千公顷,占2.55%。耕地土壤具有种植作物的多宜性。

八、矿物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产35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工业储量的13种,已开采利用的20

种。主要能源矿产有石油、煤炭;化学矿产有岩盐、囱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建材矿种有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辅助材料有白云岩、优质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矿种有膨润土。此外还有砂金、脉金等。荆州地质构造单一,矿床赋有条件好,围岩性质稳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属矿产绝大部分裸露地表,便于露天开采。矿产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矿产资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散布在城镇周边,交通便利,矿产开发外部条件优越。

九、自然灾害及防治

荆州市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强度大、危害重等特点,主要灾种有暴雨洪涝、干旱,还有高温、大雾、雷电、冰雹、龙卷风、大风、寒潮、低温冻害和连阴雨等。近10年来暴雨洪涝是荆州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影响严重程度居气象灾害之首,其次是局地强对流天气。荆州市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规律。一是季节性,如暴雨一般发生在夏季,强对流(如冰雹)多出现在春末夏初;二是局部性,如冰雹、雷雨大风,一般具有发生范围小、突发性强,影响部分县市的特点;三是多灾并发性,往往灾害发生形成连锁反应,如暴雨—洪涝—农作物病虫害等。

近10年来,荆州气象灾害发生呈现出新态势和新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其它反自然现象所形成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气候的分布和平衡,加之人为破坏,造成环境质量恶化;水土流失,河流、湖泊缩小,土地污染,导致农业生态日益失衡;地球变暖,雨、雪、雹的不正常降落,致使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趋多、趋强。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灾害次数增加,灾害发生的间隔期越来越短;二是成灾面积扩大,成灾率上升;三是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四是灾种较多,灾情复杂,如洪涝和干旱同时发生,一边防洪排涝,一边引水抗旱。现将两类重点自然灾害介绍如下:

1、洪涝灾害

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其中,唐代发生水灾16次,平均每18年发生一次;宋、元代79次,平均每5.2年一次;明清128 次,平均每4.2年1次。我们注意到,近代洪灾变得更加频繁。

1848-1850年,也就是清道光最后三年,江、淮流域八省连续三年大水灾。1848年黄河、长江都发大水,加上沿海地区台风暴潮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湘、鄂、苏、浙形成大范围水灾。湖南全省被淹人、畜、房屋不计其数。滨湖地区尤为严重,围垸多溃,湘阴一带 “水深齐屋脊,次年犹未退”。湖北也有30余州县被淹,武昌城外“江潮几与城平”。此外、江西20余州县被淹、江苏65厅州县、9个卫大水成灾。浙江因台风暴潮成灾,31州县缓征田粮。河南则因黄河水泛滥,50多个州县变成泽国。1849年长江中下游再次发生大水灾,灾情比上年还要严重。夏季江苏、浙江、安徽、湖广等地大雨连绵,洪水百年不遇。苏南34个厅州县无处不灾。苏州大水入城,江宁省城也为大水浸泡,就连两江总督署衙门也积水一二尺。湘、鄂两省灾情也十分严重,江汉平原汪洋一片,河湖不分。1850年水灾虽不象前两年那么严重,但江、浙、皖、湘、鄂仍然有大片地区被淹。江苏受灾地区达65厅州县,浙江受台风暴潮袭击、加上海塘决口,共有50州县受灾。安徽霍山、望江等地山洪爆发,房屋地亩尽数被冲。湖北江汉河湖并涨,低洼地区变成泽国。湖南洞庭湖附近十余县也遭水淹。连续三年的洪灾导致中国经济最富庶的东南八省元气大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一些省份还瘟疫流

行。一时间,数以千万计的灾民无家可归,造成社会急剧动荡。此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1870年(清同治九年), 长江上中游又发生了两次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

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又发生两次特大水灾。1931年发生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灾情遍及川、鄂、湘、赣、皖、苏6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2万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也发生了多起特大水灾。1954年夏季长江、淮河出现百年罕见的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决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决口无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受灾农田共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灾后疾病流行,死亡3.5万人。此外,京广铁路100天不能正常运行。由于洪涝地区积水时间太久,造成房屋大量倒坍,庄稼大部分绝收,灾后数年方得以恢复。

1991年长江中下游洪涝,仅安徽、江苏两省,就有受灾耕地1.5亿亩,死亡1163人,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1998年夏、秋季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这场洪水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大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已由50年代的21.9万元/平方公里 上升到80年代的121.2万元/平方公里。值得指出的是,那些经济发达地区,其水灾单位面积综合损失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如1991年太湖地区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乡镇企业占了80%。因此,发达地区企业在快速发展、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企业防灾、减灾也是这些企业领导人不能忽视的工作。

2、水污染

长期以来,由于对水资源优势的认识不足,城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造和水景观建设都比较滞后,已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困扰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据环保局调查,城市周边主要水库、湖泊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境内现有千亩以上湖泊30余个,其中,最大的湖泊:洪湖和长湖,由于周边污染和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只能达到V类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两个湖泊均有富营养化趋势。荆州城区(城郊)的内河中,太湖港渠水质达到Ⅲ类,符合功能区划要求,豉湖渠、西干渠、荆沙河、护城河、便河水质污染严重,均超过V类。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污染类型。城区公园水体受餐饮业影响,水质急剧变坏、污染严重,“三国公园”尤盛。护城河治污进展不快,疏浚清洁护城河已成为市民的一项迫切要求。良好的水生态与水环境是开发水资源的前提。伴随着荆州经济的发展,境内湖泊、河流的水质下降,水生态遭到破坏,水污染加剧,城区及周边尤为严峻,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阻碍了荆州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的恶化还直接到影响城市形象,不利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实施人水和谐战略,开展水生态、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实现境内水生态的修复保育和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既是再造城市形象,优化招商环境,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外商投资的需要,又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荆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所在。

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应该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来加强:

1.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进一

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加快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建立气象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移动气象台和灾害性天气现场直播系统,提高移动应急保障能力。

2.在现有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灾害防御规划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确定荆州气象灾害防御设防标准和基础建设标准,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和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灾害性天气强度和灾害等级预评估工作,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区划和评估,严格城市建设规划、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

3.加快发展灾害性天气临近短时预报预警业务,建立强降水、雷电等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及时制作发布预报预警产品。增加经费,加大投入,加强雷达、闪电定位仪、乡镇自动气象站等气象探测设备建设和维护力度,发挥高科技探测设备的现代化效益。

4.加大气象科普工作力度,建设气象科普馆和气象科普基地,把气象科普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的“四进”工作具体落实到进教材、进田间地头、进社区服务站、进工地、进公交等方面,不断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十、结语

荆州,位于沃野千里、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腹地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处。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下辖荆州、沙市两区,江陵、公安、监利三县和松滋、石首、洪湖三市,总人口645.73万,其中中心城区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75万。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和中国中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荆州,一座文化名城,一个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借着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荆州也正在走向现代化得发展道路。

2.自然环境调查报告 篇二

一、我国环境报告制度的发展

我国环境及CSR报告制度建设发展不够平衡, 香港、台湾相对进步, 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而中国内地则刚刚起步, 仍然处在研究开发过程中。

1999年, 壳牌 (中国) 公司率先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起发布的企业健康安全环境报告。截至2005年底, 在中国发布报告的企业累计仅有7家, 可谓凤毛麟角。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 正式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并自愿披露相关信息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指引》发布之后, 首次出现上市公司较大规模披露环境信息的情况, 成为2006年公司信息披露的一大亮点。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国家环保总局的2008年5月1日颁布的相关规定, 正式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自愿披露相关信息提出了规范和指导。此后, 各类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二、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情况

1. 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为了借鉴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 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与社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企业环境友好形象,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6年底, 大连市环保局决定在大连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开展年度环境报告试点工作, 6家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披露了2006年企业环境报告, 这些企业中有合资企业、独资企业, 也有国营企业。这6家企业都编制了年度环境报告。企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了一年中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以及在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持续改进工作。这些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计划, 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 坚持持续改进, 取得了一定的环境绩效。一些企业还在绿色采购、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有的企业根据自身特点, 如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2007年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又有5家企业发布了环境报告, 2008年12月环保局宣布将“企业环境年报”正式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年报”, 2008年14家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从行业方面范围扩大了, 涉及信息、能源、机械、电子、水泥、包装、港口、教育等行业。在数量上也有所增多, 并且有4家企业连续3年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世界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企业经营面临诸多困难, 但仍然公布报告, 非常难能可贵, 十分值得关注。随着披露可持续报告企业的增多, 企业披露内容也不断完善, 基本上能按照大连市环境报告评价标准体系的标准进行披露, 并且2008年大连工业大学首次作为事业型单位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2. 大连市环境报告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

根据2008年环境报告评价标准, 下面我们以内容分析为主, 对大连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单位的披露状况和披露质量进行整体的解读和评价。

大连市环境报告评价标准体系的披露范围包括:序言;企业简介;环境管理方针, 目标, 计划;环境会计;环境管理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增强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等9类24项满分200分。从已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来看, 上述范围全部涉及。整体而言, 披露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内容全面。根据评价标准, 这些单位尤其在环境管理状况;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这三大项中指标说明详尽。

从类别上来说, 上述9类平均得分比率最高的是“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 其次是“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 最低的是“环境会计”。而从24小项平均得分率来看报告的形式得分最高, 危险废弃物管理其次。由此可见, 单位对报告应采用的形式已有所掌握, 对工作重点以及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而对环境会计的应用程度还不够, 只有为数不多的单位披露了环境会计基本情况, 有的单位只披露了环境会计核算结果, 还有的单位没有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分项目来看, 企业简介包括企业的机构概要和经营情况, 这部分披露单位对其的经营情况说明不详尽平均得分率为35%, 大多数单位只列出了所经营的产品、项目, 而具体的销售量、销售额、主要的经营场所等数据指标和企业的沿革及其环保体系的历史多数没有提及。

环境管理方针, 目标, 计划, 这一部分下分三小项得分分布较均匀。各单位都制定了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环境管理方针, 理念和价值观。对制定的方针都有具体实施贯彻的说明。对当前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有明确的数据指标说明, 并且大都制定了企业中长期的环境目标计划。但是对于中长期环境目标计划的制定时期、基准时期和计划年度几乎都没有提及。但是还有披露单位没有制定完整的环境目标计划。基于制定的今后的目标计划, 对于计划的实行各单位也列出了其努力方向和保障措施。

环境会计, 这部分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得分最低的。只有佳能大连、大连机车和东芝大连这3家单位记载和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 其中佳能大连描述最详细, 对核算的对象、方法有举例分析。其它单位虽然没有对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但在环境投资和环境的社会效益方面列出了相应的数据指标。

环境管理状况, 基本上所以披露单位都设立了专门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 并明确规范了对各职能部门及人员的相关责任, 有的企业单位定期对员工进行环境教育, 并列出了定量数据。通过了ISO14001认证的单位还制定了环境监督标准与风险预案, 并且80%的单位都单独介绍了根据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 企业各项环境指标的评估完成情况。

环境法律法规制度执行现状, 要求评价单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及其整改进展, 重大环境诉讼及其结果, 排污费缴纳情况, 危险废弃物管理等5项内容。这部分大多数披露单位都无违法诉讼事件, 1/3的披露单位详细列出了排污费的缴纳情况包括具体排污项目等, 极少数披露单位无排污费发生, 2/3的单位对危险废弃物产生量及处理情况。这部分是平均得分率较高的类别, 多数单位对这类内容都做了详细记载, 并列出数据指标。

环境负荷及其降低的措施和结果, 这部分在这个报告中占的比例最大, 包括环境负荷的整体情况和25项指标完成情况。所以披露单位均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记载, 但是只有少数企业按照每一项详尽列出数据, 资源能源回收利用指标得分率较差。有的披露单位对废气排放量给出了数据指标, 有些单位只给出总资源投入量和水资源投入量, 对单位产品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均没有提及。

增强环境报告的可理解性和下年度工作重点与展望, 这两部分得分较高, 分布较均匀, 是对报告的总体形式的评价。

总之, 披露单位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论在定性还是定量方面, 内容都较为全面, 整体得分相应较高。其中, 大连工业大学作为第一家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事业单位, 按照企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标准进行披露, 在如何评价环境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 如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环保局是不是应该根据具体的部门类型制定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

三、报告存在的问题

1、报告对象的时间范围和报告形式, 现在各单位对于报告的规范形式没有达成一致, 各种形式都有, 并且侧重点不同, 导致评分出现悬殊差距。报告的样式生动性、吸引性需要强化, 报告的基础数据收集工作需要加强。

2.、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及其整改进展和重大环境诉讼及其结果与影响记录不明确, 存在只褒不贬的情况。均没有提及单位涉及的环境违法事件只提及了排污费用的缴纳。

3、环境会计的普遍缺失, 只有少数单位记载和环境会计的基本应用情况, 其它单位只提及了环境投资金额和项目, 对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核算方法均没有提及。

4、对于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者鉴定评价缺失, 只有1家单位列出了独立的第三者鉴定评价, 今后在这一项上需要加强。

3.关于杭州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环境;污染;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X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2-01

一、实践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杭州是一座以环境优美出名的城市,但近年来,也日益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比如萧山“癌症村”的出现,下沙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pm2.5的数值日益上升,环境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很多杭州市的居民出门都“全副武装”。因此,我们选择进行杭州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我们的小小力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更好。

二、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对随机抽取的52人进行的访谈中,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9人,占45%,回答不会的有4人,占2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7人,占35%。

(二)平时关注关于保护环境的新闻吗?

大多数回答不会,占55%,回答会的占5%,觉得与自己无关的占40%。

(三)你将废弃的电池怎样处理?

选择随手扔掉的占30%,选择扔进专门的垃圾桶的占17%,无所谓的占53%。

(四)你实行垃圾分类吗?

选择实行的占57%,不实行的占43%。

(五)你是否经常闻到空气中刺鼻的气味?

闻到的占75%,没闻到的占25%。

(六)你是否关注水质问题?

53%表示关注;32%表示较关注;15%表示不关注。

(七)你认为环保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这个问题,多少人没有明确的概念,不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有些人认为环保就是简单的不乱扔垃圾,少数人认为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

(八)你每天怎样处理你的生活垃圾的?

对于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表示丢入指定的垃圾桶由社区环卫站收集集中处理。

三、结果分析

以上结果显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是主要的原因。多数人对环境问题并不关注,认为与己无关,不自觉的乱扔垃圾,吐痰,对于别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更是熟视无睹。对于保护环境的活动也未能身体力行地参加。

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未能下达到各阶层,环境保护部门整体能力欠缺,不能进行有力及具体的规范,出现政策方面的漏洞,是环境保护工作陷入瘫痪,阻碍工作的整体进度。

最后,人们思想道德水平不一,素质有差距,对环境保护的看法不一,所采取的措施不同,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也不同,增加了环保工作的难度。

四、正文

11月17日下午,我们乘坐b支4,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关于杭州环境问题若干调查”,而我们考虑到时间因素、地点因素以及人员因素,于是选择学校附近的居民区进行调查采访研究,希望通过采访这些居民区的居民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下沙,以及杭州的环境现状,以及人们对于现今环境的一些感受以及建议。

首先,我们在b支4公交车上随机采访了几个乘客,其中一位女乘客的回答令我们印象十分深刻。她是一名在下沙工作十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所以她对下沙的环境变化也感触颇深。她对我们说,下沙还不是很繁华的时候,空气质量还是可以的,水质也不错,但自从工厂逐渐进入下沙,由于废水废气随便放,政府监管不力环境质量便一落千丈。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为了契合杭州市创建绿色城市的目标,政府也开始下重手著重治理环境污染,所以,在这几年,下沙的环境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工业区的存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她还对下沙环境质量的改善发表了由衷的期许。

我们又在车上采访了几个乘客,于是,我们来到了德胜东村,开始在附近的居民区进行采访询问。首先我们采访了在大门口的居民区的清洁工叔叔,他也对城东的环境质量的变化感触颇深。他笑着对我们说,这几年城东的环境明显变好了,生活垃圾也逐渐少了,但是水质还是有点问题,但他相信政府会把环境治理好的。然后,我们还采访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老太太,她说原以为杭州这样的旅游城市会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生活环境十分惬意,但是自从来到了城东,改变了她的看法,她说,她觉得城东的空气竟然和北京差不多,她感到很失望。

再采访几个人之后,我们就完成了这次社会实践的采访过程。采访完之后,我们有万千思绪,却剪不清理还乱,无法道明。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因此,无论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生产部门的领导者、广大管理干部,只要是社会当中的一分子,都要既有生产观点,又要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到环境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要有良好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为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我们总结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包括个人,工业单位,政府。首先,从个人做起,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环境的好坏跟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二)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三)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然后是工业等生产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坚决不做有害环境的事。

最后是从政府角度,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居民素质及环境保护意识,使居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加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2. 实行垃圾分类,加强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处理。避免垃圾焚烧。

3.环保部门应建立各种保护机制及体系,加强对环境的监督力度,各阶层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措施。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4.自然环境调查报告 篇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2015年起实施的新环保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为落实新环保法要求,全面掌握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2-3月份,我们环资城建工委在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部分污水设施建设、畜禽养殖场、粪污沟治理现场,组织召开了发改委、环保局、住建局、城管局、农委、水务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市政府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国家环境保护督查活动为契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较好完成了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一)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针对大气、水、土壤三大主要目标开展综合治理,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继续以燃煤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替代、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建筑工地和堆场扬尘控制、农村秸秆禁烧巡查等为重点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南通领先。积极开展“三河三行业”整治,推进“河长制”管理;

深化实施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探索河坡、河面一体化管护模式;

建立水政执法联动机制、涉水事务协调会商机制、水工用地管理机制,巩固扩大水环境整治成果。继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开展禁养区关停“回头看”工作,确保无回潮现象。加快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实行“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有效推进海洋生态保护。

(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当前全市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深入剖析,累计梳理突出环境问题32项,涉及水污染方面9个,大气污染方面9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6个,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方面8个。截至目前,2018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效果基本达到预定目标。在水污染防治方面:6个省考断面中,有5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达83.3%,彻底消除劣Ⅴ类考核断面。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18年全市pm2.5均值33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aqi(空气质量指数)85.3%,同比上升4.3%,列全省第一。在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整治方面:加强环境执法司法联动,处理群众投诉的环境问题达3000余起,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1件,有效遏制了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在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方面:市区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有序进行,新增污水管网9.23公里;

东海镇畜禽养殖粪污处理中心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运行;

国信热电搬迁工程建设投运。

(三)环境保护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制定重点区域、流域强制减排方案,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编制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将生态文明建设向深度拓展。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持续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采取明查与暗访、昼查与夜查相结合,节假日、风雨天气突击检查等方式,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多次开展突击夜查,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办公开和曝光力度,执法频次和执法力度明显增强。此外,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应急,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全面摸清全市范围内环境风险布局和特点。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制度,完成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等应急预案备案,并加强环境应急值守,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任务,切实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在完成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较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一是黑臭水体仍未消除。受污水直排、随意倾倒垃圾等面源污染影响,水环境状况仍然堪忧。农村766条黑臭水体,目前已整治完成的不到总数的40%,全市还有一定数量的10多年甚至20多年以上没有疏浚的沟河。吕四港镇数十条的甲路河大多已经20年、30年没有疏浚,许多泯沟均有村民私设坝头坝埂、违建违搭侵占河面的情况,导致水面不畅,恶性水草丛生,河道浅塞淤积严重。二是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城区污水管网建设仍然滞后,尚有较大范围的“盲区”,导致污水无处可排,收纳不及时;

老旧小区基础建设陈旧,雨污水不分流,在排水、纳污方面存在的缺陷一时难以补全,给河道及水环境整治带来极大阻碍。部分区镇污水处理厂进水量过少,达不到运行负荷,不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导致污水处理厂几乎闲置,成为典型的“晒太阳”工程。三是污染源截除不到位。沿江沿河“散乱污”企业整治进程缓慢,仍有一些企业违规将废水废物排入河道。城区不少居民区域的排水管道未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较多车库居民私接排污管,排放入河,导致城区水体恶化严重。城乡河道沿线的一些工业污染源、餐饮、洗车等行业污染治理和监管不到位,缺少源头治理措施。

(二)扬尘控制效果不理想。扬尘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敞开的料堆和裸露地面等等都是扬尘的主要来源。建筑工地内部及周边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工地内部道路未按照要求硬化;

道路冲洗不及时、不彻底,泥泞严重;

场内裸露土地覆盖不完整;

工地现场管理混乱,垃圾、物料乱堆乱放,毫无遮挡等。吾悦广场等许多工地进出口冲洗台未正常使用,致使周边环境脏乱不堪,道路泥土满地,扬尘四起。沙石码头整改不彻底。沙石码头整治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调研发现存在部分“回潮”现象。近海镇新塘芦港多家码头扬尘污染严重,没有防尘抑尘设施,成堆的沙石水泥块裸露无覆盖,渣土运输车辆无封闭过量运载渣土,抛洒滴漏、车轮带泥等路面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个别码头虽已配备扬尘治理设施,但现场未启用。

(三)农村面源污染仍未解决。一是畜禽养殖粪污污染依然严重。全市上下在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突出问题仍未根本解决。部分养殖场建在人口密集区域,臭气熏天,周围群众怨声载道,清棚拆除仍然任重道远。投资千万的东海镇粪污处理中心建成多年还未实质性发挥作用,收储量过小,没有真正解决畜禽粪污处理问题。二是病死动物收运体系不健全。据统计,我市仅病死猪一年可达3万头,一些养殖户就近掩埋,给土壤和水造成严重污染。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已经运行,但是收运体系不健全。调研发现区镇病死动物收集点尚未全面运行,有的镇收集点还未建成,有的镇已经建设收集点,但没有实质性运作,实际运作的只有近海、东海和北新三个镇收集点。病死动物收集量过少,每日收到的病死动物仅占处理中心总处理量的20%左右,处理中心难以正常运行。三是化肥、农药滥用屡禁不止。我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农药、化肥以及品种繁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频次高、用量大。农田以施化学肥料为主,农户不注重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造成化肥多施、滥施;

农药使用不规范,随意增加农药品种、次数等。我市大葱种植面积较大,大葱对肥料吸收能力较强,需肥量较大,连续多年叠地种植对土壤肥力(如氮磷钾、有机质等含量)产生极大影响。很多大面积种植大葱的农户滥用肥料和农药,甚至从外地带来禁用的肥料和农药,对土壤和水质造成严重的污染。四是农作物秸秆收购利用率不高。我市油菜种植比较零散,农村机耕路还不完善,收集运送秸秆费时费力,收储运输成本过高,综合利用企业难以负担,加上前几年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门槛较高、补贴标准较低,导致农民和企业对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我市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中,大多为小规模自用型,缺少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暂不具备有效解决秸秆利用“最后一公里”的能力。

(四)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短板。建筑垃圾处置困难。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垃圾产量与日俱增。由于没有从源头对弃土和弃料进行分类,经常混杂工业废料、生活垃圾和绿化垃圾,且都只是将垃圾简单堆放,未完全处理,导致建筑垃圾消纳场所及其周围蚊虫苍蝇孳生,散发臭味。区镇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缺失,建筑垃圾处置时随意倾倒或堆放,基本处于无序失控状态,有的甚至直接倒入泯沟河道,严重污染河域水体。同时,我市没有建筑渣土堆放场所,各建筑工地产生的渣土自行处理,政府资源大量流失。餐厨垃圾缺少规范化处置。餐厨垃圾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专项处置刻不容缓。目前我市没有餐厨垃圾处置中心,餐厨垃圾尚未规范处置,也缺少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不符合餐厨垃圾长效管理的要求。

(五)环境整治的长效化机制有待完善。一是环境整治存在只堵不疏问题。目前我市废品回收站点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但从资源合理利用和废品收集清运处置的实际需求看,需要尽快出台相关办法进行有效疏导和规范。二是农村改厕工作效果不甚理想。受补助经费、改造标准、卫生意识、推进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前阶段农村改厕工作效果并不如人意。由于缺乏后续服务,户厕出现损坏后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影响了其长期使用,导致回潮现象严重。三是整治过程中存在忽视长效管理情况。在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存在标准不统一、注重临时突击、忽视长效管理的问题。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过程中,对于红线以内的猪棚拆除给予不同标准的财政补助,但对红线外的猪棚拆迁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许多已经腾空的棚舍没有拆除,容易造成整治成果后期回潮。四是污染防治组织化不够。个别部门、单位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消极应付、行动缓慢等现象。各部门之间协同性不够,有时甚至会出现推诿扯皮的情况。

三、建议意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蓝、地绿、水净的优良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愿望。我市在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的“门柱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境治理,聚集“生态优势”,努力将xx打造成为生态文明示范点,不断提升我市城市竞争力。

(一)深化组织协调,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真正把生态发展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执政观、政绩观和实践观,增强合力,攻坚克难,把生态环境打造成xx经济更快发展的新优势、新杠杆和新动能。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2)时限要求倒排工期,制定阶段攻克目标和举措,特别是对污水管网建设、畜禽粪污治理、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绿色建筑推广等建设缓慢的重点工程,要加大协调督促力度,建立健全巡查、整改和考核机制。针对部分容易反弹的问题,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巡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处置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举一反三,夯实长效机制。要不断健全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实行“一票否决”,真正把环保责任清晰明了地落实下去,把环保压力及时有效传导到位。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强化水环境整治。开展城区清水工程,重点结合我市排水专项规划,完善提升老小区、车库改造生活用房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河道整治方案,尽快启动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科学布局城区污水管网,有序开展城区河道整治工作。在各镇(区)原污水管网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区镇的污水处理厂实行统一规划改造,提高区镇污水处理能力。二是加强畜禽粪污治理工作。严格实施畜禽养殖禁养区及限养区划分方案,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储存、处理、利用设施,推进东海镇粪污处理中心尽快实质性运转;

对非规范的新、改、扩建养殖场坚持露头就打,有效遏制养殖反弹现象。三是健全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积极推进源头减量、再生利用的垃圾分类,避免前端分类、终端混合的粗放形式。推进天楹环保5号炉建设,确保年内投产。从政策上支持、鼓励并引进有终端处置能力的企业,参与到各类垃圾的处置中来,改变目前各类垃圾终端处置能力弱的现状,以满足全市日产垃圾量的处理,解决垃圾处置难问题。四是加大建筑工地扬尘整治力度。坚持严抓严管,落实扬尘整治责任,实现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全覆盖。加强对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扬尘控制工作的日常监管,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市政工程等项目要带头规范操作,对扬尘治理不力的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实施严格监管和处罚,确保扬尘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五是要多措并举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肥料新品种应用,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

加强宣传科学施肥方法,推广肥料深施、氮磷钾平衡施肥等农民易掌握能用上的方法,从根本上减少肥料用量;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量;

缩减我市大葱种植面积,严厉打击大葱种植地滥施禁用农药的行为。

(三)完善长效机制,巩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成效。一是坚持疏堵结合。研究废品回收处理、砂石码头布点规划等方案,制定积极应对措施,以实现我市废品回收、砂石市场及码头健康、有序经营。对不在红线里的已清棚未拆除的养殖户,要研究制定拆除方法,防止畜禽养殖污染返潮。动员农村群众将户外厕所移至户内,鼓励其自主改厕。合理确定农村改厕建造管护方式,确保农村厕所规范建设、有效使用,提高农户改厕积极性和满意度。二是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引导和帮助农户将秸秆运送至临时堆放点,积极构建政府扶持、镇村组织为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平台,对能源化利用、饲料化转化、基料化制作、工业原料化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开拓秸秆利用新途径。三是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收运体系。尽快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各镇病死动物收集点全面建设完成。建立健全专项检查和日常巡查机制,确保各镇病死动物收集点正常运行。加强部门联合执法,推进群防群治,严厉打击病死动物就近填埋、私自偷运现象,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四是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打击力度。加大技防、人防和群防力度,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违规违法企业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要根据中央、省环保督察相关要求,举一反三,切实加大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力度,着力解决工业企业污染、小作坊违规作业等突出问题,确保整治工作经得起“回头看”、经得起百姓检验,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5.环境调查报告 篇五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人们的物质文明不断提高,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由于人们没有较强的环保意识,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环保问题。为了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为了使抚松美好形象永远留传,就此,我们对县城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范围

各街道,垃

圾处理点,人群聚集点

三、调查的方法

实地调查

民意调查 采访有关部门

四、调查情况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问题在我县同样严重存在。2月3日下午,我对各街道展开了调查,沿着市场东路,我们发现路旁成堆的垃圾聚集成了一座座“小山”,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旁的居民乱倒垃圾,日复一日所造成的。有的甚至阻塞了水沟,使水流不能够畅通,臭水流到了街道,影响了路人行走,影响了环境的美。当人们从垃圾旁经过时总会吐上几口唾液。冬季倒好,一旦到了夏天,蚊蝇飞舞,传播疾病,污化新鲜空气,同时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许多不便。可见,城市的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但大气污染情况同样不可忽视!2月5日下午,我们对市场小广场、学校附近供暖厂的大气污染进行了调查。厂子里不断地向空中排放污气。我们顺着浓烟走近供暖厂,发现这儿的情况更令人惊骇。首先厂子里头就很乌烟瘴气,沉甸甸的浓烟,仿佛要塌下来,周围那些“面目全黑”的树木正在奋力与死亡搏斗。与此同时,水土流失的现象也亦然存在。在----,垃圾成堆,造成植被破坏,待暴雨一来,植被被冲垮。垃圾、黄土、泥沙顺流而下,聚集成一条条“小黄河”,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再说渠道这一带由于植被遭到破坏,晴天时,尘土飞扬,到了下暴雨,水夹着泥沙从上往下一直流到马路上,阻碍了车辆的来往、路人的行走。

五、调查结果

通过以上调查,可见城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工厂不加节制地把浓烟排放到清新的空气中,不仅严重污染了空气,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就是固体废弃物污染,“一次性饭盒”、“塑料袋之类的”白色污染都给城市的美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等现象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另外,水土流失方面也占一定比例。

六、结果分析

综上所述,我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危害性,我们将对以上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大气污染:据有关部门反映,乡镇工业的排放量为2146万吨,占排放总量的67.3%。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1995万吨,烟尘排放总量达1165万吨。可见大气污染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企业的废物污染了农田、灌溉用水和饮用水,企业的废气污染了空气了。居民常感到窒息和喉头剧痛,气管炎和肺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固体废弃物污染:据调查,我国工业体废弃物产生量为8.2亿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3186万吨;8-9%的城市污染较重,22.4%的城市属于中度污染,5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而人们所指的废弃物主要是指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以及其它物质,这些塑料品大都用石油加工的副产品乙烯聚合而成,聚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很稳定,不易分解。若在自然条件下经风雨、酸碱的腐蚀和微生物的作用大约要100年以上才能完全化解。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达500亿元。仅1990年全国发生的污染事故就有3462起。据1994年统计,全国一年排放废水360亿吨,废气82413亿产方米,工业固体废物4545万吨。

环境污染与破坏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非重视不可、非防治不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七、结论与建议

结论: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平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要充分认识环境污染与破坏的严重危害,要深刻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防治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紧迫性,更要在头脑中牢牢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

经讨论,我们得出以下几个建议:

(1)对于工厂的烟炊应建高,有条件的应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的机器生产,装置消声器。

(2)防止和治理空气污染。

(3)依法管理环境,每个公民都应遵循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制度,从我做起。

(4)提高公民的环保观念、环保素质。

6.环境调查报告 篇六

(一)田野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植物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这严重破坏了田野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田野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各种垃圾到处可见。在路旁边,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塑料袋、糖纸、泡沫、纸板、果皮等等,原先美丽整洁的马路变得惨不忍睹,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马路。

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教育大家不要再往田野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少用塑料袋,要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农村的卫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真想再次看见清洁的农村,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

7.环境报告审计制度研究 篇七

一、环境报告第三方鉴证与审计现状

(一) 国外环境报告第三方鉴证与审计现状国外关于环境报

告的研究历史较长, 与之相应的审计业务开展的比较丰富, 比如在日本、欧洲、英国等国家或地区已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早在2000年就已经发布了《环境报告保证业务指针》, 2002年, 日本经过审计的企业环境报告比例已经达到了20%。1993年, 欧共体议会决定实行经济管理与审计计划 (EMAS) , 并且要求通过EMAS认证的企业必须提供年度的并经过合格的第三方验证的环境报告;与之类似的环境认证计划还有英国质量标准7750 (BS7750) 、国际质量标准ISO14001。换言之, 该类环境认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环境审计的发展。在英国, 发布环境、社会及可持续性报告是自愿的。Glimour (2001) 在一份报告中写到, 英国资本市场中的100强公司中有49家发布了用来说明环境问题或公众问题并包括一份外部审计人员或其他专家的保证声明的单独报告。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会在其年报或单独的环境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 许多公司也都将其环境信息加以鉴定, 并且这种鉴定是自愿进行的, 与法律法规或ISO14001标准无关。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在2005年做了关于“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发布及其是否经过保证”的研究, 指出:企业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经过保证的比例, 英国高达53%、澳大利亚为43%、欧洲国家为41%、日本为31%、加拿大和美国分别为10%和3%。

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开展企业环境报告审计或第三方鉴证已是大势所趋。然而, 另一方面,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方面, 关于环境报告审计的做法更常见的是对环境报告进行“鉴定”或“认证”, 其提供的报告大多数被称为鉴定报告或认证报告, 而很少叫做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的, 并且这种鉴定大都是自愿的。公司在公开披露其环境报告时大都是自愿的行为, 并且不存在公认的环境报告准则或标准, 对环境报告鉴定方面的一些硬性规定主要来自于一些环境管理规则如EMAS要求经其认证的公司每年需公布经过外部鉴定的环境报告。2000年6月, GRI公布了它的可持续性报告准则, 英国航空公司、美国福特汽车和壳牌石油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成为GRI报告准则的试点公司, 以这个准则作为其环境报告的编制基础。因此, 可以预测, 未来的环境报告审计业务会更加规范, 其应属于鉴证业务的一种, 并且也应该是一种提供较高保证程度的业务。

另外, 国外对环境报告外部鉴定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特别强调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在这点上与财务报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因为外部鉴定者如若没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 不能保持执业的独立性, 就很难保证其执业结果的真实、可信, 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环境报告的可信性。目前国外企业环境报告的外部鉴定几乎都由四大会计公司的“可持续性”小组或是大型的环境咨询公司来担任。例如日本的第三方审查机构是一个由7家单位组成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审查协会”, 其中一方就是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 该协会对通过审查的企业环境报告书提供审查意见和J-SUS标识, 作为认证标识使普通公众对其可信度进一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审查并不是法律法规强制的行为, 而是一种企业自愿性行为。

(二) 国内环境报告第三方鉴证与审计现状

我国企业环境报告审计尚处于理论研究探索阶段。虽然有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环境报告有助于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 增加竞争优势, 但是纵观这些已经发布的企业环境报告, 可以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环境报告中并未提及任何鉴证或保证;个别的企业环境报告中提及了企业内部的审核程序;个别的企业环境报告中提及以环境监测部门等作为技术核查单位, 但并未详述审核程序, 也未披露任何审核意见;个别的企业环境报告中专门提及了“第三方认证”, 实则为部分知名人士对企业编制环境报告意义的评价, 并未对企业环境报告内容提供任何保证。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开始编制《健康安全环境报告》, 是我国最早以非财务报告形式发布的环境报告书, 其在公布2006年社会责任报告时曾提出“将开展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计联系”, 但其2007年和2008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仍然没有经过第三方审计, 只是在2009年聘请润灵公益事业咨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8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价, 并出具评价报告, 并未开展第三方审验。海尔集团可以说是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做的最好的企业, 但在其历年的环境报告书中只是提及第三方认证, 并不能称之为独立的“验证”或“审计”。这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 2011年6月发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中指出企业编制的环境报告书需经过第三方验证, 并且指出:第三方验证指除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之外的独立专家学者或有影响力的个人及组织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对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过程和报告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行为, 第三方验证结果一般刊载在企业环境报告书中, 旨在提高企业环境报告书的可信性。由此可见, 我国对环境报告审计的叫法也和国际通行做法一致, 即称为“验证”, 而没有称之为“鉴证”或“审计”, 这无不说明了现行阶段下对环境报告开展独立的类似于财务报告审计的做法条件并不成熟, 研究新形势下企业环境报告审计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势在必行。

二、环境报告审计制度面临的挑战

(一) 审计对象 (审计内容) 面临的挑战

环境报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独立环境报告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合法、公允发表审计意见, 并提供具有较高保证程度的独立性的鉴证业务。审计对象即为环境报告, 审计内容是环境报告中包含的所有的信息。企业环境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不一样, 其反映的内容是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鉴于企业参与环境活动的复杂性以及难计量性, 所以环境报告中反映的信息不像企业财务报告那样主要以数字性信息为主, 并且有一定的确认计量标准, 而环境报告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 (1)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遵循了相关环保法规的规定, 即合规性信息; (2) 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 即环境会计信息; (3) 企业环保资金的运用、投入及产生的效益情况, 即环境绩效信息。并且这些信息各有不同的特征, 有些是定量的、客观的、历史性的, 如环境会计信息、合规性信息, 这类信息审计起来程序可以借鉴传统财务报告审计流程;而有些信息则是定性的、主观的、未来性或预测性的, 如绩效信息, 再加上环境的不断变化, 标准的不统一性, 这在客观上就导致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难度较大, 审计方法和程序也不能借鉴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流程。

(二) 审计主体面临的挑战

我国审计组织形式有三种: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 这三种组织都可以对企业环境报告实施审计。从实践上看, 我国目前并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报告审计业务, 相关业务的开展大都是国家环保部门进行的一些环境绩效评价, 如2011年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绿色证券政策研究”课题组对7大重污染行业161家上市公司进行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 并出具了评估报告;也有一些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 但是注册会计师并未形成专门的审计意见;企业自身编制的环境报告书也大都是由管理部门制定, 其中内容大都是报喜不报忧, 并没有真正展开自我评价;而2011年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中也没有指出应该由谁担任第三方来对环境报告书进行验证。对于环境报告审计主体的选择, 可以借鉴企业财务报告审计的做法, 即由注册会计师来担任, 因为注册会计师相对于政府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来说, 更容易做到客观、独立、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但是, 鉴于企业环境报告审计中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仅仅依靠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尚有很多困难。

(1) 关于专业胜任能力。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明确指出:鉴证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这对执行环境报告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来讲同样适用。但是, 考虑环境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内容有很大差距, 其中不仅包括以货币性信息计量的内容, 还包括非货币性计量的技术指标, 不仅涉及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涉及很多环境领域方面的知识、技术, 以及相关的环境法规、协议和章程, 还有一些国际性的环境标准、编制指南等,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应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其他诸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这就对我们现在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选择与其他专业人士 (比如环境专家) 联合开展环境报告审计将会成为必然之选。

(2) 关于审计独立性。我国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定:鉴证业务要求鉴证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鉴证对象提供鉴证意见, 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这里对鉴证人员提出的要求是不仅形式上做到独立, 并且实质上也要独立, 只有做到独立, 才能增强信息使用者的信赖程度, 有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管理层的受托经济责任才能得到确立和解除。环境报告审计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的受托经济责任拓展到受托环境责任而产生的, 企业的受托环境责任是指在企业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对环境资源委托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包括企业执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的责任和向委托人报告执行情况的责任。而环境资源属于公共物品, 广大社会公众可以看做是环境资源的所有者, 环境审计的委托人便是社会公众, 而从广义上来看, 注册会计师也可以看做是环境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注册会计师如何保持审计独立性, 将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三) 审计标准 (审计依据) 面临的挑战

我国鉴证业务基本准则规定:鉴证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 当涉及列报时, 还包括列报的基准。标准可以是正式的规定, 如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可以是某些非正式的规定, 如单位内部制定的行为准则或确定的绩效水平。在具体鉴证业务中, 注册会计师应采用适当的标准, 运用职业判断, 来评价标准各项特征 (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可理解性) 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强调作为鉴证业务, 标准应该是能够被预期使用者获知。在环境报告编制标准方面, 国际上有由全球报告创制组织 (GRI) 制定的环境报告框架, 我国近年来也出台了相关的一些规范, 比如《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等, 这对规范企业环境报告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 但是从这些法规条文上看, 文件给出的只是一个框架结构, 包括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原则、工作程序、编制内容和方法等, 内容主要涉及高层致辞、企业概况及编制说明、环境管理状况、环保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一些非财务信息的说明, 对于具体的环境活动产生的财务影响并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没有形成关于企业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的确认计量准则。并且关于环境报告书的编制, 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强制性的要求, 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自愿披露或选择性的披露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从审计准则来看, 也没有专门针对环境报告审计的规范, 只是在相关规范中提出应进行第三方验证, 至于应该参考何种验证标准, 并没有进行说明。而国外很早就制定了相关的可供参考的验证标准, 比如日本2000年发布的《环境报告保证业务指针》, 欧共体制定的EMAS计划等。因此, 我国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报告审计业务, 必须要建立健全环境报告标准。

(四) 审计方法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业务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 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环境报告审计当中。如可以运用检查相关文件和函证环保部门的方法, 验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否遵循了相关的环保法规的规定 (因为涉及重大污染或有环境违法行为, 通常会受到环保局的行政处罚或相关处理) ;再如可以通过分析程序, 结合企业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以及环保目标的实现情况、有无环境友好型技术及产品等, 分析企业相关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信息是否公允。但是鉴于环境报告审计的特殊性, 只是运用这些常规的方法远远是不够的, 比如为验证企业污染物 (包括温室气体、固体污染物、噪声、危险化学物质等) 的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等指标的真实性, 需要用到环境检测的技术和方法;对于披露的环境效益和环境费用信息, 需要用到环境经济学中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评价法等验证其合理性;对于企业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信息的披露, 仅仅检查企业提供的相关报告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对企业环保活动的效益情况进行跟踪分析, 通常这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 并且要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来进行综合的评价。所有这些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环境报告审计制度完善建议

(一) 审计方式———强制性审计为主, 自愿性审计为辅

国外企业对环境信息的公开、充分披露非常重视, 并且企业管理层也十分重视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在一些欧洲国家, 比如英国, 企业发布环境、社会及可持续性报告甚至是自愿的行为, 并且为了加强其在报告中所披露信息的可信性, 更愿意对环境信息进行外部鉴定 (即被审计) ;而有些国家政府则非常重视对环境信息的审计, 制定并发布了相关的环境信息验证标准、规范, 并要求企业发布经第三方验证的环境报告, 比如日本。但是从整个国外的发展现状来看, 环境报告审计更常规的做法则是企业开展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与鉴定。而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 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 自愿主动的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仍占少数, 并且这些企业也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 选择性的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真正公允、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环境状况的企业是少之又少。从我国近些年颁布的相关规范来看, 2003年国家环保局发布的《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规定企业“必须”和“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内容与方式, 并且鼓励企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并在企业网站或政府网站上公布;2006年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第163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中提出应增加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对环境事项的考虑;2006年9月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 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部指导企业发布环境报告的指导文件;2011年6月发布的《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中第一次明确指出企业编制的环境报告书需经过第三方验证。从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信息, 到上市公司必须发布年度环境报告, 再到环境报告需经过第三验证, 整个过程历经了自愿实施到强制推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要想保证企业环境信息的真实、公允, 必须推行强制性审计, 只靠企业自愿性行为, 是很难保证环境信息的可靠性的。

在此, 笔者认为在我国开展环境报告审计必须实行强制性的做法。首先, 由国家出台相关法规统一要求企业必须要披露经独立第三方审计的环境报告, 否则的话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先在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推行, 然后再推广至一般需要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其次, 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环境报告行为的监管力度, 并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的报告行为;最后, 相关准则、规范制定部门尽快制定并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环保法规等规定, 以更好的为环境报告审计提供合适、可用的审计标准。

另外, 鼓励企业开展自愿性环境报告审计, 即企业内部可以设置相关部门 (审计人员可以由企业管理层、财务人员、涉及环境活动的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担任) 对企业编制的环境报告进行自我评价与审计, 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提交给管理层以进行后续的改进。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开展自愿性审计, 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 比如发现违规行为, 可以给予一定的处罚豁免;自愿审计开展较好的企业可以优先获得国家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优先推荐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或者其他由国家提供资金补助的示范项目等等。

(二) 审计主体———注册会计师为主, 其他相关人员联合审计

环境报告审计业务是一种鉴证业务, 为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需要审计人员必须客观、独立。因此, 笔者认为审计主体最好由职业团体———注册会计师来担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都是会计、审计方面的专家, 有的还精通法律、计算机、工程建设等方面知识, 熟悉审计流程, 即使是开展新的业务类型的鉴证业务, 上手也快;另一方面, 作为职业性团体组织, 注册会计师不隶属于审计委托人, 也不隶属于被审计单位, 独立性较强, 比较符合鉴证业务的要求。但是, 由于环境报告审计内容中涉及很多企业的环保机密信息, 比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保绩效情况、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而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往往会经过修饰, 或鉴于注册会计师的取证权限, 导致其在收集证据时可能会出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范围受限的情况, 所以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比如环保部门的审查结果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或政府部门也可以授权注册会计师一些查证权限。还有就是考虑现行条件下, 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环境知识的注册会计师具有很大难度, 所以, 首先可以考虑在审计小组中吸收其他专家进行联合审计, 比如可以组建专门的环境信息审计团队, 聘请环境专家或者具备实施环境信息审计所需的相关知识的人才, 使得团队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 各司其职, 协同合作;其次, 加强对现有注册会计师的培训, 使得参与环境信息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具备环境专业知识, 以适应环境报告审计需要, 并且培训工作要贯穿整个执业生涯;最后, 待条件成熟时, 建议专门的环境报告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 对从事环境报告审计的审计师进行资格认证, 达到一定标准并取得执业证书的注册会计师才能参加环境信息审计工作,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环境审计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素质, 保证环境报告审计质量。

(三) 开展与财务报告审计的整合审计

企业财务报告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的基础上, 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 最后就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出具审计意见的过程, 而环境报告审计也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等进行了解, 进而开展相应的审计程序, 并且审计主体都选择由注册会计师来担任, 因此, 考虑审计成本效益原则, 可以开展环境报告和财务报告的整合审计, 可以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 同时对环境报告和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从而减少重复的审计工作, 提高审计效率, 节省审计资源。

(1) 从报告期间和报告内容上看。企业通常是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单位发布环境报告, 而财务报告通常也是以一个会计年度为单位进行编制, 因此, 从报告期间来看, 二者是一致的;从报告内容上看, 环境报告中的很多环境信息的披露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方面的内容可能会与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 比如环境报告中单独反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费用, 这些都是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成本和费用项目的组成部分;再如环境报告中关于企业环境资源的消耗量, 污染物的排放量等信息, 与财务报告中的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数据又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同时对环境报告和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对注册会计师来讲, 可能会存在对审计资源的分配不足、部分内容重复审计的问题;而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讲, 则会加大审计费用。所以考虑整合审计, 二者相互对应、互为参照, 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2) 从审计流程上看。现代财务报告审计普遍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 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最终出具审计报告。鉴于环境报告审计内容和财务报告审计内容具有一定的融合之处, 也可以运用风险管理理论, 首先确定审计目标, 然后对被审计单位环境活动进行了解, 包括内部环境和环境管理系统, 在充分评估环境审计风险之后, 进行风险应对, 最终出具环境审计报告。整个审计流程中, 每个阶段都要充分考虑整合审计的可能性, 比如进行风险评估时, 二者都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解, 这里可以统一了解环境, 分开评价风险, 从而达到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

(3) 从审计方法上看。常规的财务报告审计方法如询问、观察、检查、函证、分析程序等, 都可以在环境报告审计中运用, 当然需要注意具体在运用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比如询问方法的运用, 在两类审计中所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必然是不同的。

(4) 从审计人员的委派上看。不论是财务报告审计还是环境报告审计, 二者都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 并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对事务所来讲, 共同的要求就是都要建立和完善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但是鉴于二者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同, 所以事务所在委派审计人员时, 需要考虑两种审计的不同要求。对同一家企业如果需要同时开展财务报告审计和环境报告审计业务, 可以委派两个项目小组同时进行两种审计, 对于环境报告和财务报告中内容交叉的项目可以合并审计 (实际的做法是这些项目的审计由同一人担任, 但是他同属于两个项目小组) , 即该部分审计证据可以运用在两种审计当中, 但是各自出具审计报告。这种做法可以有效的保障审计取证的效率, 不会造成重复审计, 但是其缺点在于必须保证两种审计在同一时期进行, 不然会造成审计证据缺乏时效性, 影响审计结论。

参考文献

[1]谢斯静:《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看环境审计》, 《林业经济》2010年第9期。

8.小河环境调查 篇八

出发时,我随身带了笔、板夹、记事本、PH试纸、小试管等。

我们从桥头出发,走了几百米,发现有三四处全是长长的、绿绿的、十分滑腻的蓝藻群。要知道蓝藻可是在脏水中生长的。这个就算是我们的意外发现吧!不过,这蓝藻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呢?

接着,我们开始测水质。我俯下身用吸管吸上一点水,再滴到PH试纸上,PH试纸立即变色,变成了淡绿色,然后是深绿色。我根据化学常识判断,水质的PH值大约是6,呈弱碱性。趁周璇璇不注意,我偷偷拿了一试管河水,准备回家后测试软硬水,从后来的分析来看是硬水,含有重金属。不过重金属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第三项任务是“捡垃圾、发倡议”。我们看到水域周边都很干净,没什么垃圾。不过,我倒是看到水里有许多石头,这是干什么用的?一问老爸,才知道是用来过滤水质用的。这又是一个意外发现!

第四项任务——调查。这可是我的强项。我与周璇璇商量了一会儿,设计出了四个问题。我先采访了一位阿姨,她十分激动,说河水比从前脏多了,很气愤。接着是一位哥哥,他回忆了小时候小河改造之前的情形。

我又采访了几个人,从他们口中我得知了许多关于小河的故事,一直到傍晚,我们才回家。

经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了从蓝藻到重金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造成的。这只是地球上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河而已,世界上有更多的江河湖海正受到人类的侵袭。所以,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指导老师 文国锋)

本栏插图 李斯冉

上一篇:公司营销政策下一篇:农村消防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