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

2024-06-25

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精选11篇)

1.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 篇一

I believe the schoo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re important because students need a quiet and pollution-free environment to study. What we need to do in order to maintain our clean and neat environment to our students? First, we will need to have giant garbage can around each corner. Second, we will need to have school policies regarding littering and spits on the ground, where students and teachers would be fine if they violated the school policies. Third, we also will need to have garbage cans in classrooms, school main entrance, back door, parking lots, basketball court, ect. Last, we will need to announce the school policies, s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will need to follow. By doing all this, we can promise the clean and neat environment for our current and future students.

2.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 篇二

一、“假环境”:基础教育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一) 创设初衷忽视儿童的需要

当前, 有些学校认为环境布置只是学前教育阶段的任务, 环境仅具装饰功用, 对学龄儿童来说并不重要。就此形成思维定势的人们, 主张学校环境应主打朴素风格, 认为只要有高度适宜的课桌椅, 教室保持安静氛围, 儿童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而为了增强儿童学习效果, 学校单一提供黑板、书本、白墙, 生怕花花绿绿的环境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 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学生们被要求直挺挺地坐在教室中听课, 彼此之间不需要交流。但是, 黑板+白墙, 这般灰暗、空洞、缺乏吸引力的环境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吗?这样的环境符合儿童的兴趣吗?这样的环境能真正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吗?赤裸裸的环境恐怕无法传达足够的信息, 太多的学习机会也在其中白白流失。

(二) 创设过程缺少同儿童的真实互动

也有些学校的确了增添了环境创设环节, 但基于对环境一词理解浅显, 创设仅仅体现在墙体美化上, 例如学校每学期会大张旗鼓地举办一次班级墙报评比活动。尽管墙面的布置是由学生完成, 但儿童参与环境创设仅是为了参与比赛、获得名次, 而不是在其中彼此分享交流他们在环境中获得的新鲜、有趣的经历体验。从表面上看, 确实是有了“环境”, 但环境真正的“灵性”———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却不知所踪。到头来, 累加的比赛任务反倒使得儿童产生抵触情绪, 习惯性地向大人求助, 却失去了原本让儿童自己动脑筋的意义。缺少同儿童真实互动的环境并非从儿童真实的生活情景出发, 也就谈不上儿童对环境的真实体验, 虽能短暂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但却无法引导儿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离开了儿童与环境的互动, 发展也就停滞了。

(三) 创设结果不利于儿童连续性经验的获得

当前, 很多学校已经放下身段, 同家庭有了许多交流。但家长还是少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 特别是参与到课程决策中来。如此, 学校的环境仍然同家庭环境相脱离, 儿童的生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游走“, 5+2=0”现象的出现也就见怪不怪。尽管当前的教育理念十分强调家庭和社区是重要的教育因子, 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却并未能真正了解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的经验, 没能将学校环境与儿童实际经验进行整合, 而仅是在形式上进行内容的简单拼搭, 形合而神离的环境创设就会造成儿童的经验片段化、孤立化。

二、真环境:杜威的教育环境观

(一) “真环境”的涵义及教育价值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既承认环境的客观性, 又试图超越传统哲学唯物、唯心之争, “转向具有自主个性的人及其所牵涉的世界, 转向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2]。他认为相对于一般环境, 是存在“真环境” (genuine environment) 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这样描述道:“一个人的活动跟着事物而变异, 这些东西便是他的真环境”“, 真环境”“不仅表示围绕个体的周围事物, 还表示周围事物和个体自己的主动趋势的特殊的连续性”。[3]理解“真环境”包含以下3个前提: (1) “围绕个体”, 环境相对于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为了让个体更好地生存, 环境的提供应以具体个体的需求和能力为中心。 (2) “个体的活动跟着事物变异”, 环境如果不能与人发生牵涉, 就不能成为现实生活和实践所及的客观世界, 对个人来说也就毫无意义。只有当个人利用事物产生结果时, 这种交互作用才能引出有意义的、有自觉意愿的活动。 (3) “特殊的连续性”即需从活动出发, 动态把握人与环境的关系。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即经验, 而经验为教育真正的起点。因而, “真环境”应以儿童当下的生活境遇为原点, 与儿童当前的需要、目的以及能力相协调, 其变化也要与儿童和环境中活动对象互动的实时情感、理智和行为变化相一致。

“教育家、教师、家长和国家的问题就是要提供一个能促成教育性和发展性的环境, 哪里出现了这种环境, 哪里教育所需要的唯一的事情就具备了。”[4]这是杜威对环境的教育性给予的评价。“真环境”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激发需要、引导兴趣。在杜威看来, 成人不需要为儿童的兴趣特意准备些什么, 只要我们能提供一个有材料、有用具、有资源的环境, 兴趣就能在其中恰当地运作开来。在早期生长阶段, 儿童的学习又好又快“, 真环境”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二是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学习即获取经验的过程, 经验于主客体交互中产生, 儿童是在环境中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在早年就把儿童和他处的环境的关系调整好, 使他得到的所有观念都是准确、可靠、坚定, 并且就其本身而言是正确的, 我们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给儿童许多智慧的标准, 这些标准以后会发生作用, 具有我们目前的经验所始料不及的功效。”[5]

(二) “真环境”的特点

同虚假环境相比, 杜威眼中的“真环境”有自己的特点。

1.真实性

杜威使用“genuine” (名副其实, 非伪造, 非人造) , 而不是“true” (真实、正确) 来描绘他理想中的环境, 说明“真环境”拒绝人为的掩饰造作、伪装虚假“。真”, 需要我们要还原环境的原态。在杜威看来, 儿童是一个实验的行动主义者, 只有在一个不确定、不完全、结构不良的真实情境中, 儿童的思维才会出现困惑、怀疑。“真环境”不应只是形式, 必须是儿童真实的、自由的活动, 包括现实社会、生活实际, 并让儿童参与其中, 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杜威学校特别强调给儿童提供真实的原材料, 所用的方法和材料足以代表构成儿童的整个严密的自然界。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环境对儿童来说一方面具有生活上的“亲近感”, 另一方面会有“好奇感”, 容易激发挑战的动机, 不易产生厌倦。在这样的环境下, 儿童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及其界限, 在适应环境中养成改造环境的能力;也才有可能实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帮助儿童解决某个或某些他感兴趣的问题, 进一步发展思维。

2.交互性

“一切指导不过是再指导。”[6]杜威认为, 纯粹的外部指导不可能, 环境至多只能提供刺激以唤起反应, 而这些反应从个人已有的倾向开始。考虑被指导的人现有本能和习惯所做出的贡献, 就能经济、明智地给予指导。“真环境”就是那些同儿童真实的需要、愿望、目的和能力发生交互作用, 以创造经验的种种情况。[7]儿童通过自由参与, 将内心的所思所想真正表达出来, 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真正的亲历者。杜威学校中, 一切围绕着儿童的生活———衣食住行与动手、动脚、动脑———展开。使用弹性的教材、方法, 以能引起儿童活动和实验兴趣的烹饪、手工等作为重要的课程。这些活动早期是简单统一的, 随年龄的发展逐渐走向精确的分化, 儿童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杜威学校的成员认为“杜威学校的儿童的突出的特征, 一向是应付生活环境方面的适应性和主动性。”[8]杜威还强调儿童与儿童间的联合与合作, 他主张“个人参与某种共同活动到什么程度, 社会环境就具有多少真正的教育效果。”[9]杜威学校中, 儿童就自愿结成联合团体, 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俱乐部, 自行决定活动计划, 且亲手操作、分享经验。这样, 儿童之间形成真正的合作———一种“真正的、迫切的和自觉的需要”的合作。

3.连续性

教育是一个关系到全人类的文化与价值的事情, 那么, 如何处理学校环境中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有限与人类生活环境的相对无限之间的关系呢?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杜威强调人类的经验, 强调经验的连续性, 强调人是社会历史的人。所以, 杜威重视环境的空间维度的整体性。“学校即社会”, 学校是家庭的延续, 是家庭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儿童生活是一个整体, 儿童从各方面接受的影响也应是整体。杜威学校的家长联合会就参与学校管理, 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 举行会议, 与教师自由讨论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 商议制定教育制度。杜威更重视环境时间维度的连续性。儿童凭借已有经验发展自己的“朴素理论”, 由简而难, 需要不断的检验和修正, 而环境恰恰扮演着帮助连续经验修正的角色。杜威学校十分重视课程的连续性:安排纺织课, 认为纺织体现了人类生活的进程;研究社会生活, 是先从原始社会着手, 再至古希腊、罗马人的生活, 再渐渐过渡到现代美国人的生活。其目的是使儿童认识到社会环境是一个不断进化, 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其中科学技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真环境”中, 经验得到生长, 由零散到整合, 由不足到丰富。

三、“真环境”对当前基础教育环境创设的启示

明确杜威“真环境”的教育环境观, 将有助于我们领悟环境的真谛, 纠偏对环境的误解, 以进一步优化环境的创设。

(一) “真环境”应源自儿童需要

不同的环境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环境不能仅作为成人眼中的价值物强加给儿童。正如杜威所说, “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 却不能迫使它饮水;虽然我们能把一个人关在教养所, 却不能使他悔过。”[10]教育成功与否并非等同于儿童学业成绩的高低, 还应表现为他们是否真心地热爱学习, 是否喜欢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环境的设置也不只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 环境的提供还必须充分考虑“完整的人”的健康发展。因而, 环境的创设必须从儿童出发, 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儿童真正需要的恰是自然质朴, 能够满足其好奇、想象的环境。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和成人是生活在不同的感官世界中的。作为成人, 可能仅关注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儿童会被那些成人无法觉察的细节所吸引:瞧, 凹凸不平的墙壁正召唤“我”去感受它的斑驳、户外的一汪浅水欢迎“我”去踩一踩、柔软的坐垫让“我”的紧张感缓解了……要想让环境产生意义, 可以让儿童的感官接受诸如色形味声等多感观印象后, 其特有的情感意义就综合了出来。儿童脑中的想象力就源自他使用的材料所引起的一连串的暗示、回忆和期待, 真实、自然的材料契合于尚未成熟的儿童心智的成长, 更具有暗示性, 是他们想象力发展的适合土壤。

(二) “真环境”适宜儿童进行研究、探索

我们要相信, 儿童是具有成人难以置信的学习潜力的。儿童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 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经验正是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创造一个充满美感、机会和生命力的环境是对学习者本身的尊重, 也是帮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儿童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 并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例如, 班级主题活动可以由班级个体或小组成员引发, 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探讨过程中, 确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儿童对主题活动进行多形式记录, 最终以班级墙饰的形式展现。这样, 一方面, 墙饰作为回忆录, 使班级全员对自己所经历过的活动、事件能产生更深刻的体悟;另一方面, 墙饰也作为窗口, 儿童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向外界展示“我们做过什么”。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发其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 从而收获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具体、形象的, 他们需要实物的启示和动作的帮助。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 将期望儿童获得的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 使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积累。通过一次次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决策”, 儿童的主体性、元认知、成就感逐步建立, 伴随着经验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扩展, 他们就能确认自己前行的步伐。[11]

(三) “真环境”保证儿童连续性经验得到提升

要保证儿童经验的连续整体性, 教师要遵从儿童的兴趣。但环境蕴含的信息具有或促成或阻碍的双重性和双向性。有的儿童常在经验有所提升之前, 就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因而, 那些会对儿童以后的经验生长阻碍干扰的环境需要被抑制。“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控制环境对儿童的自发影响, 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发挥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限制和排除环境中的消极因素。”[12]如何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首先, 我们要相信每个儿童都具有强大的学习潜力, 学比教更重要, 教学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学习发生的适宜条件。学校的楼梯、走廊、图书馆、操场, 甚至细致到物品的摆设, 这些常为人忽视的细节之处都应精心设计、充分利用, 使每一处环境都能为儿童提供教育经验。日程安排应为儿童的小组和团体活动预留充裕的时间, 以保证儿童可以不被打扰地参与进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其次, 班级还应对家长开放, 家长们可以通过参加家长会、听讲座等形式参与有关学校政策、儿童发展、课程设计和评估的讨论。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一齐尊重儿童个体, 保护他们的兴趣需要, 这样的环境才可以让儿童产生归属感。在这样的环境中, 儿童才能更有激情和意愿去主动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和他们想做的事情, 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从而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环境重要性自不言而喻。环境对儿童而言就是空气和水, 儿童从中不断汲取着养分和能量, 逐步地建构自身的发展。正因为环境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 我们才不能随意应对。我们要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 帮助儿童利用好环境, 以实现全面的发展。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环境创设存在一些误区, 如创设初衷忽视儿童的需要、创设过程缺少同儿童的真实互动、创设结果不利于儿童连续性经验的获得。解读杜威教育环境思想的涵义、教育价值及真实性、交互性、连续性等特点, 可以认识到, 基础教育的“真环境”应源自儿童需要, 适宜儿童研究、探索, 才能保证儿童连续性经验得到提升。

关键词:环境创设,杜威

参考文献

[1]Saljo, R.Joining society:Social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in adolescence and youth[M].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a, 177~191.

[2]刘放桐.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J].新华文摘, 2000, (3) .

[3][6][9][10][12 (]美) 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13, 19, 24, 28, 54, 前言18.

[4][5] (美) 约翰·杜威.赵祥麟, 任中印, 吴志宏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11, 132.

[7] (美) 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267.

[8] (美) 凯瑟琳等.王承绪等译.杜威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361.

3.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 篇三

当前,广大农村学校的高中学生就连汉语写作都写好,何况是写英语作文。他们写出的句子大多都是,汉语语序的词汇翻译堆积。这让我们老师感到很是懊恼。我对其认真思考、究其原因,发现他们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1.学生根本就不懂汉语语法,就连什么是主语、什么词做谓语以及什么词作宾语,他们都一概不懂

2.他们更不知道英语的句子语序了

3.他们连有多少种词,以及词在句子中的作用都有很多不知

二、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方法

1.从词类下手

词类:大分为实词(名词、形容词、数次、代词、动词、副词)和虚词(冠词、介词、连词、感叹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词为实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的词为虚词。

(1)名词(事物名称的词)在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

(2)形容词(事物特征、特质、特性、特点的词)在句中作前定语、或表语。

(3)数词(数量多少的词)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定语等。

(4)代词(代替事物名称的词)在句中作主语、表语、宾语、定语、同位语。

(5)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在句中作谓语。但变形后可作主语、表语、宾语、状语。

(6)副词(表示动作特征特性的词)在句中作状语,我把它称作小状语。

(7)冠词(有一的概念,无实在意义)只用在可数名词单数前和一些短语中。

(8)介词(无实在意义,表示方位、方向的詞)可用在名词、动词和时间前。

(9)连词(无实在意义,只起连接词与词,动作与动作,句与句或段落与段落的作用)。

(10)感叹词(无实在意义,表示语气,情感的词)。

2.从汉语语序和句子成分讲起

汉语语序:(定)主(状)谓(定)宾(补)。即: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支叶分清楚,定语必须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一般来讲,大状语为时间、地点、目的、方式、比较、结果等,可以提前放于句首。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中像“我很漂亮。”这类句子,只有主语和谓语,在英语中必须用“主语+系动词+表语”结构来写或译,即“I am very beautiful.”即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在英语中,该形容词前须加be

动词。

3.从英语语序讲起

英语语序:(定)主(定)(状)谓(定)宾(定)(补)状、状、

状……前定为单独的形容词充当。后定由短语、句子充当。(状)为小状语,由单独副词充当;状为大状语,由时间、地点、目的、方式、比较、结果充当;其中时间、地点可以是名词,时间、地点、目的也可以是短语,也可以说从句,而方式、比较、结果往往是从句。伴随状语往往是with短语或分词短语充当。

4.强化训练,假以时日

强化训练假以时日是指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让学生有一定的收获,学生也才会有所成就感,兴趣也才会渐渐浓厚起来。他们才一定会有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也就会随成就感的产生而来,而且会逐渐浓起来的。

5.适时调味,传授技巧

适时调味传授技巧是在学生喜欢写作以后,老师在适当的时

机再加以指导,让他们学会表达意思的整个过程。当然,包括怎么写才会使句子更有光彩等。

我们只有做好这五个环节,作文教学才会让学生懂得怎样写句子,怎样进行表意写作,才会把作文写好。一句话,这需要我们当老师的多辛苦,多指导,讲解一些课文中没有的方法,如上述的:词类作用、汉语语序包括句子成分、英语语序和汉语的不同点,并且让学生记清楚、弄明白,再加以强化训练,让他们真正弄懂,才能改变写作中的很多错误;我们老师再适时调味,传授技巧,让他们的文章的句子更加光彩耀人,他们的文章也就更有欣赏价值了!他们也就会喜欢上写作!当然也才会把作文写好。

(作者单位 贵州省习水县第三中学)

4.介绍学校环境的作文 篇四

未进校门便听见了朗朗的读书声,只见围墙身后有一丝翠绿,啊,原来是小树探出了小脑袋呀!

一踏进校园,就看见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巍然屹立在我们面前,它便是我们的教学大楼。教学大楼的身子上贴满了蛋黄色的磁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光闪闪,就像一件金色的外衣紧紧裹住了它的身子,十分好看。少数地方装上了大块大块的蓝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蓝色的亮光,显得分外醒目。

这样看着看着竟然不知不觉地走到了操场上。此时才回过神来的我发现这个操场不仅十分宽阔还格外平坦。只见主席台旁花草林立,在主席台身后是一根闪闪发光的旗杆,在它的头顶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阴迎风招展。操场四周整齐的环绕着一些不知名的小树,它们虽然瘦小,但却显得那样苍劲、有力。再看那些小草,当晶莹的露珠从它的叶片上流落时似乎连那露珠也被它给渲染上了一层翠绿色。它们显得是那样的生气勃勃,给整个操场乃至整个校园都平添了几分绿色。

站在操场上向左上方看,一座绚丽多彩的艺术楼就出现在了我的视线之中。我当时大概地测量了一下它的长度与高度,它高约20——25米,长约25——30米。再看它的窗子是轻一色的铝合金滑窗,再看它周围紧紧地环绕着一些花草,流露出一种自然艺术与人类艺术完美结合的情趣。据说,国际儿童画展也将于9月22日在这里举行,到那时,将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及专家都会到这儿呢!

站在操场上向右下方看去,一座华丽的食堂便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它那大块大块的无色玻璃使它多了几分晶莹剔透,它那蛋黄色的磁砖使它多了几分高贵,它那平坦的水泥台阶使它多了几分朴素,它那一流的设备使它多了几分现代化,它那紧紧地环绕在它四周的小草使它多了几分生气……

5.描写学校环境的初中作文 篇五

当我一进教室,便能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和走廊老师急促的脚步声,当我看到上课同学们的认真和下课同学们讨论问题的神情时,便会觉得这是多么的和谐;当我看到这里的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时,便会觉得校园是多么的热烈……

下课了,人也多了,自然声音也就大了。同学们都奔向操场,他们相互追逐,相互打闹,相互比赛,相互学习,整个就像一个欢乐的大家族。而他们的打闹声、讲话声、欢呼声、嬉笑声杂糅在一起,我就仿佛身处于一个嘈杂的菜市场内。

我站在操场的中央,抬头仰望天空。蓝天很蓝,白云也很白,它在天空中漫步,还不时有几只小鸟飞过交叉的电线,飞向远方。我多么想成为天空中的白云,自由自在,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可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总之不必听从任何人的命令。如果看到的森林火灾,我还可以化身为细雨,叫上伙伴们一起灭火……

老师对我们是和蔼可亲的,是无微不至……当我们遇到难题,老师便会耐心指导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想退缩,老师便会鼓励我们……是老师在黑板上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是老师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难题……所以,老师也是校园中重要角色之一,也是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

还有为我们打扫校园的保洁阿姨们。他们也和老师般无私地奉献着,将我们的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所以,我们也要帮帮他们,不能乱丢垃圾,看到同学扔在地上的垃圾也要随手捡起,爱护我们的校园。

6.初中有关学校环境的作文 篇六

走进南校门,映入眼帘的是中心花坛,中心花坛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上还有几棵小树苗,我们就像这些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中心花坛两侧有橱窗,橱窗里有学生们的作品。慢慢往前走,在假山后面,刻着四个鲜红的大字——“志存高远”,它的意思是“今天我们有了远大的理想,明天就要追求着梦想,起航。”

中心花坛北端,有一座弧形的紫滕架,每当夏季来临,紫滕随风摇曳起来,好看极了。紫藤架的后面是一片草坪,小草有的枯萎了为难成了黄色的,有的才刚长出嫩绿色的小芽,还有的半黄半绿的……各种各样,真逗人喜爱!

快看,草坪那边有几座小山坡,小山坡上有几个百叶箱,百叶箱上还有几只小鸟在唱歌呢!紫藤架前面有一座用不锈钢做的雕塑,有人说那座雕像像太阳,有人说像一颗明珠,我觉得那座雕像是和“志存高远”四个大字紧密相连的,雕塑上的圆球像一只在蓝天中展翅高飞的小鸟,意思是“我们要抱着梦想和那只小鸟一起飞,飞得更高更远。”

中心花坛的东面有五幢楼,分别是至诚楼、至美楼、至善楼,至真楼,至诚楼。其中,至诚楼是老师们的办公室,至美楼是我们上音乐课,美术课,电脑课,科技课,劳计课的地方。这五幢楼一共有五十五个班级,两千多名学生。

走上教学楼向西眺望,整个活动区一览无余,我看见中心花坛侧面有一个旗杆,每当星期一时,我们就会举行升旗仪式,我们带着红领巾,穿着校服,用神气的敬礼把国旗迎上蓝天,旗杆的西面有田径场,两侧篮球广场学有活动区,右侧是风雨操场,每当下雨天,我们就可以在风雨操场里面上体育课,那里可以容纳多个班级上课呢!

每当早晨走进学校就能听见书声朗朗,每当下课时,同学们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飞奔出教室向操场奔去,放学了,同学们都整理好书包在老师的组织下排着整齐的队伍回家了,热闹的学校又恢复了平静。

7.学校的环境英语作文 篇七

关键词:环境,校园,育人,素质

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中职学生的助学政策, 我区开展职业教育攻坚战, 全区各地、市、区直中职学校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而学生进校后, 在学校实施教学和管理过程中, 我们发现这些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少是普通教育的“落后者”, 综合素质偏低, 德育素养较差, 基本上是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的“全日制住读生”, 要使这些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 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现行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日常管理还达不到要求, 探索开辟具有中职特色的德育渠道成为当务之急。

在中职学校育人的体系中, 一直推崇和强调的是“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 而忽视了“环境育人”这个环节, 殊不知“环境”也是学生成人成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塑造人。”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的教育课堂, 是重要的育人环境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它的育人功能, 努力创建一个与教学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谐统一的育人环境,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解目前中职学校有关实施环境育人的情况, 我们实地考察了南宁、崇左、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多所区直、地市县级中职学校, 重点对中职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建设情况, 即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教室、宿舍建设进行调查, 为探索适合我区中职学校开展富有特色的育人环境建设提供有益依据。

1 中职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建设现状

教室和宿舍, 是中职生每天学习文化知识、思想交流、休闲调节的主要地方, 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育人场所。从当前情况看来, 得益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中职学校的基础建设、环境建设都得到极大改善。作为教学生活主要物质环境的教室和宿舍, 在硬件设施配置方面, 大部分达到一流水平, 特别是一些地市级新学校或新校区投入非常之大, 校园不仅面积大, 布局合理, 环境优美, 而且教室已基本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 学生住宿也实现了公寓式管理模式, 宿舍内卫生间、热水淋浴、衣橱、电话、风扇等一应俱全, 在硬件条件上完全能满足文化教学和生活需求。而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 也在不断地对教学生活环境进行改进, 尽可能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条件。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无法逾越的局限性, 还是存在教室、宿舍内置陈旧, 结构不合理, 设施未达基本要求的情况。从考察中发现, 目前不管是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或者是条件稍欠的学校, 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不同程度地对教室、宿舍进行文化内涵建设, 营造对学生成长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良好育人环境。

本校在这方面已进行两年多的探索性建设, 制定实施了《教学楼、教室文化建设方案》, 除注重满足教学使用功能外, 还重视实现它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楼每一层的楼梯拐弯处均设置整容镜, 让师生以整衣冠, 注重仪表, 弘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风。所有学校工作成员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庄重, 衣着仪表及为人处事都以身垂范, 给予学生“其身正, 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不仅仅在教室内墙上、教学楼楼道张贴一些励志、勉学的名言及温馨提示, 更把教学楼楼道建成了专业文化长廊, 墙体设置张贴有相关专业或行业的图片或资料, 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职业的热爱;而在教室内, 各班根据班级特色、专业特点, 发挥想象力, 在教室其他空间、墙壁合理布置,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让教室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对于订单办学的企业冠名班, 学校要求设有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园地, 非冠名班则要求有相关专业信息专栏;对于一些特色专业, 如学校的服装班, 则要根据专业需要还在教室设置临时绘图、裁台, 以此增加专业氛围和职业意识。同时每月均进行文明教室评比, 每学期开展“教室特色文化设计”活动, 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室文化建设的意识, 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体性, 展示各自的才华, 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在宿舍文化建设方面, 考虑到宿舍是学生在学校的家, 是学生放松身心, 调整自我的重要场所, 也是最能张扬学生个性的地方。学生的爱好、习惯、价值取向等都会在这里得到真实地体现;如果没有引导教育也是最容易使学生所受学校思想教育归零的地方, 所以宿舍的布置风格与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而巨大的。由于学校学生宿舍目前基本上是具有一定年份的老式宿舍楼, 只有不到15%的学生能住在配有独立卫生间的简单式公寓里, 大部分的学生宿舍在内置设施等硬件条件方面均有一定差距, 这方面在学校的基础建设中可以说是最薄弱的。所以在宿舍文化内涵建设方面, 要注重家的感觉, 在宿舍走廊或宿舍内, 用一些提示性温馨标语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如“同住一室是缘份, 用爱滋润是本份”、“优美环境你我创, 温馨宿舍齐共享”、“谦谦让让方显同窗友情, 争争抢抢岂是学子风范”等, 通过提示和影响, 对学生形成潜在的心理诱导和动力, 从而对其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布置时宿舍注重环境优美、清洁、物品摆放整齐, 不但有家的温馨还允许有个性的彰显, 充分体现了中职学生特有的生活特色;同时辅助开展一系列健康有益、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 如开展每月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每学期举办“我爱我家”宿舍设计大赛或“温馨宿舍”评比活动,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比赛, 展示自己的才能, 有的宿舍设计主题鲜明、风格独特、新颖, 充分体现团结和谐的生活气氛;有的宿舍门面或内部设计别具一格, 具有创意, 令人耳目一新。但是试图将企业文化、专业特色纳入到宿舍文化建设的设想, 由于客观原因尚未能得到较好落实。

2 中职学校教室宿舍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设想

2.1 加大环境硬件设施的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一定的教室宿舍文化设施 (宿舍更突出) , 没有相当的经费保障, 教室宿舍文化活动就无从开展。因此, 一定的教室宿舍文化设施和文化建设经费是拓展教室宿舍文化建设空间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如可增添些文化景观, 修建些具有文化气息的标志性建筑。另外, 还可以在宿舍的公共区域张贴名言警句、励志名言等, 对学生日常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2.2 教室、宿舍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

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定性, 学校与用人企业的长期挂钩是本校的特色。将企业文化引入教室宿舍文化建设之中, 用企业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 对于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及适应末来职场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把专业相关的冠名企业、明星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渗透各个角落, 小则一句企业的警示标语, 大则一个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 跟自己本专业相融合, 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教育和引导手段, 在管理上应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正确引导与深入教育相结合

在日常管理中, 由于对教室宿舍文化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正确引导和教育的不够深入, 教室宿舍等教学生活环境建设仅仅只停留在对安全、纪律和卫生的管理上, 只关注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 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 结果只能导致工作不够深入, 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本。

2.4 注重学生宿舍管理及提高宿管员素质

宿舍是学生矛盾产生和激发的集中之地, 宿舍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未能达到教育引导的育人作用。从考察的多所学校来看, 宿舍管理员基本上由“4050”下岗人员担任, 好一点的学校聘有退伍军人协管, 管理员自身资历、文化素质、管理能力均有较大的欠缺, 只有粗放型的检查和管理, 而缺乏具有实际意义的教育与疏导。所以要在宿舍文化环境建设方面有更好突破, 在聘用管理人员方面要引入具有教育引导能力和素质的人员, 才能更好发挥学生宿舍这块阵地的育人功能。

2.5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应该是教室宿舍文化建设过程的主体, 但在工作中发现, 学生主动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被动地接受管理和服务, 给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所以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必须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 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 养成良好规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结语

8.学校要构建真实的育人环境 篇八

可是,时隔不久,一个低年级小男孩儿的问候,彻底触动了我的内心,继而引发了我的一连串思考。事情发生在课间,我和一位班主任老师一同去操场巡视。一位正在跑跳的七八岁的小男生见到了我们,他匆匆地立正,敬礼,大声地说:“王副校长好!”这声与众不同的问候让我有些错愕。我冲他笑了笑,回了一声:“小同学好!”旁边的班主任老师立刻拉过了孩子,认真嘱咐他说:“往后见着王校长就问‘王校长好’就行了。记住没?”“记住了!”孩子自以为学懂了知识,自顾自地高兴地跑走了。班主任老师看着他的背影说:“小孩子不懂事,哪有这么问好的”。我淡然地一笑:“小孩子,没什么。”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之前笔者也当了两年多的副校长,只有这一次听到如此问候语。之后听别人依旧“校长校长”的叫着,再也没听到如此称呼。但小男孩那一句——“王副校长好”,一直让我难忘。

平心而论,那是一个真实可爱的孩子。他凭一颗单纯的心,记住了我的姓氏,记住了我的职务,并且恰当地组织语言,用“王副校长好!”表达了他的礼貌。他哪里有一丁点的错误呢,他说的是最正确的问候语,只是因为他还不太懂得所谓“习惯”,他不知道大人们所在的机关单位(除了中央和部队),也许是出于对领导的尊重,也许是投其所好,都愿意在称呼时把“副”字去掉。他不太知道大人说话常常故意含糊,只因为了让听者顺耳。

作为老师,面对孩子的真话本来应该加以赞赏,可偏偏由于他的话不符合所谓的“习惯”,教师错误地教导了他。小男孩那一句——“王副校长好”引起了我的思考:媚俗的习惯和可贵的真实哪个更重要呢?我们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育人环境呢?

我不知道那个小男孩如今是不是已经变得说话乖巧,如果真的是这样,那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在他孩童时给了他并不恰当的教育引领。

又想起这样一个类似的例子。我做语文教师时,总教导学生写作文要留心生活,要说真话,诉真情。那次,我的一个学生一不小心写出了一篇真实得让我此生难忘的文章,题目叫《校长会笑》。这个学生平时作文水平就不错,加上是真正的观察生活了,所以这篇文章的确称得上佳作。文章的大意是:校长平时很厉害,对老师和学生都板着脸,样子很严肃。他一直都不敢跟校长打招呼,见着校长都绕着走,他记忆中的校长是不会笑的。有一次局长来了,他看见校长快步走上前握着局长的手,满脸堆笑,而且还笑得很灿烂。他明白了原来校长不是不会笑,只是不对他们笑而已。

说实话,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特点,对人物描写入微,文笔很不错,内容也真实。生活中的校长真就那样——尽管这位校长爱校如家,很能干,很敬业,就是因为他板着面孔管理,使得整个校园总显得不是那样的融洽,老师们对他敬而远之,学生们更是怕上加怕。当然了,常人见到上级领导都会笑脸相迎,校长也不能免俗。惭愧的是,面对这样的一篇佳作,我并没有给它打上“优秀”(我们每次习作后,优秀的作文要班级展评,为了不让此文展评出来),担心有损校长的形象,讲评作文时也有意回避了这篇文章。当时,我只想着校长的形象,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对于孩子来讲是多么不公正,会产生多么不良的教育后果。多少年来我总能想起这篇作文,也总有隐隐的不安:“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的孩子没有得到教师的肯定,孩子还会走向真实吗?

学校教育要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说真话、做实事应该是人格的基石,在人所应该具备的种种品德中,教会学生诚实、守信、踏实,要远比教他们勇敢、自信、进取更重要。现在很多学校楼舍俨然,设施齐全,环境搞得很好,文化氛围厚重,艺术氛围浓郁,也很注重师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尽管这些育人的软硬件条件对学生人格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优化教育行为,构建真实的育人软环境。

反思我们的教育环境,诸如“不能说‘副校长好’”之类的教导,真的很多。更有甚者,学校在应对上级部门检查时,有些项目做不到或者落实得不好,往往还要刻意隐瞒甚至于编织些谎言。为了防止检查组找学生座谈,或走入班级实际调查,有些谎言就必须教会学生。比如,虽然学校体育活动课时明显不足,但也要教会学生说:体育活动多么丰富;虽然学校的图书室根本不向学生开放,却要引导学生说:图书馆是开放的,学生们经常去看书;如果学校由于师资配备不齐,难以做到开全科目开足课目,就以假课表应对……这样的环境或许能教会学生一定的应对能力,但真的与高尚人格的塑造相背离。学校一定要摒弃一切可能污染孩子高尚情操的不良做法,从细微处着手育人软环境的构建,让学校尽可能地成为孩子生命成长中最纯净的土壤。

前一段时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来吉林讲学,她重点介绍了清华附小1+x课程改革的实施概况。实事求是地讲,这种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非寻常学校可实践,必须有深厚的校园文化基础、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要想整体学习清华附小的模式并操作起来绝非易事。她还谈到了清华附小在育人方面的一些做法,笔者认为其突显了真诚平等,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育人软环境建设上,清华附小有三张亮丽的名片:微笑、大拇指、鞠躬礼。这是附小校园里最常见的动作,用微笑传递热爱,大拇指送去赞美,鞠躬礼饱含着感谢。

微笑、鞠躬礼在其他学校也能找到,并不新奇。可贵的是,在清华附小,把这些动作化为习惯的不只是每一名学生,还有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家长,他们与孩子一起书写着名片,共同传递着友爱与和谐;更可贵的是,每天早晨作为特级教师和校长的窦桂梅,只要不公出,她都会很早站在校门口,冲着她爱的老师和学生微笑,竖大拇指,相互致鞠躬礼。尤为可贵的是,窦桂梅敢用这张名片。在总书记接见她时,她除了真诚的微笑,还向总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有失身份的“幼稚”动作,不是她要显得与众不同,那是她对附小的老师和孩子最好的引领——“要你做,我先行!”

在清华附小,教育者也是实践者。他们要培养“阳光、健康、乐学、聪慧而高尚的,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孩子”,附小的老师们都在努力成为这样的老师,窦桂梅更是领头的躬身实践者。

现在的学校,除了“校长、主任”这种称呼,教师之间也很少相互称“老师”,多以更加亲切的哥、姐代替。再来看看清华附小的老师怎样称呼窦桂梅吧。在“玫瑰小语”(窦桂梅博客)中,老师们是这样写的:窦老师好!习惯也喜欢这样的称呼您,感觉那么亲切!……敬爱的窦老师,猜猜我有多爱你。感谢你……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你会作何感想,堂堂的中国名校校长,老师们亲切地叫她“窦老师”,没有称呼职务,却透着无比的喜爱。相比于现在仍很流行的以职务相称,隐去职务中的“副”字,“窦老师”这一称呼满含着真诚,透视出平等,的确是与众不同。

现在,我们经常提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我们也应该努力构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倡导校园管理中去级别化。要构建真实平等校园的育人环境,改变管理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让管理者以服务者的角色面对师生。实现校园的去级别化,可以勇敢地从“称呼”改起。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内干部要求以同志相称,那么我们的学校中呢?如果在校园里只有老师和学生这两种身份,不再使用“校长、主任”的称呼,校园就会多一份应有的庄重、平等、和谐。而在这种人人平等的和谐校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受着优秀的道德和文化熏陶,自然会一步步走近聪慧和高尚。

9.保护学校环境作文 篇九

在学校浪费的水的情况,玩水谓是“重头戏”。经过的同学进行了调查我发现了: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玩水,而我还发现有百分之十五的人在玩过水后就不在关掉水龙头,相当浪费,一个月要浪费多少?一年呢?你是否有想过后你会浪费多少水?假如有天你们家没有了水,当然你们的第一反映就是说:怎么这们倒霉呀!今天我家没有电,你肯定是还这一种和愤怒很生气的那一种形态。如果你们家一天浪费那们多水,那世界还能坚持下去吗?中国还能吗?

那一点水对你们幸福生活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可以珍惜的,但对那些对在地震中对水是多么的.渴望,你们想过吗同学们?请你们不要拒绝一滴清朗的水吧!虽然它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让大家节约水,减少浪费,节约资源是全世界人类的义务,我们不仅要节约水资源,也要对每一种资源一当珍惜,保护我们的地球,拯救我们的地球。

10.作文打扫学校环境卫生 篇十

大家先扫了扫地,然后,擦玻璃的同学来了,他就拿着报纸擦了起来左擦擦右擦擦,终于把玻璃擦干净了,虽然算不上一尘不染,但却也是孩子们努力的果实。接下来,他们擦了擦黑板,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好让下次老师书写时,更加舒适。接着,又一起动手擦了擦桌子、椅子,把桌椅板凳擦得一尘不染。这样,教室的前半部分已经被打理干净了。于是,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了教室后面的图书架上,看见那里的书乱堆乱放,零零乱乱,书上还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不行,这样等到开学了同学们想借一本书却看见上面沾着灰尘,就不能借了,这样对同学们助长知识非常不好,于是一起动手把书架擦起来,直到弄干净为止。搞干净了书架,他们看见瓷砖很脏,于是又组织起同学擦起来,过了好几十分钟,终于把瓷砖擦干净了,都发亮了呢,还能照出人影呢。

最后,他们看地砖上仍然是很脏,于是又七手八脚地拖了起来。干完这些活,帮同学整理了新书,擦了开关。

11.谁是学校教育的环境因素 篇十一

学生适应学校还是学校适应学生?一直存在争论。人们常说: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态度。可是如果用这样的话语来劝导孩子,无疑是一种“对牛弹琴”,可悲的不是“牛”,而是“弹奏者”。尼尔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已经给出了一个最佳答案:“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虽然尼尔提出这个观点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可是他的观点还是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特别对于今日中国的教育,向西方学来了许多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可是缺少教育灵魂,理论与技术永远也替代不了教育灵魂。

为什么会指责学校是复制工厂,原因之一就在由学校存在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我是学校”,“我就是你的环境”,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只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符合学校环境的,就会成为佼佼者,不符合学校环境的或被驱逐或被压挤,最后都成为了学校教育的“赝品”。而面对这些“赝品”,学校是不会接受指责的,因为学校教育中的“赝品”被认为是学生自我因素造成的,因为有一个前提没有符合,那就是学生没有向学校环境表示妥协,没有协同进化,最后沦陷为“赝品”也是咎由自取。学校甚至还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因为校园环境受到这些“赝品”的污染。叔本华说过:“即使环境完全相同,每一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可是学校教育往往对之置之不理。

学校教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保守者阵营。正如杜威所说:“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思考和感受。——学校仍然是一种典型的环境,设置这样的环境以影响成员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倾向。”学校中弥漫着成年人的思想,成年人正是通过学校教育对孩子施加影响,在这个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往往却少考虑孩子的真实需要,而弥漫的思想必然成为学生生活在校园中的心理环境。

教育部门一直在要求教师在履行教育功能时要移情理解,其实最需要移情理解的是教育的本身。学校更应该换位思考,可是如今学校教育依然定位于教育生态中的环境因素,把学生视为受环境影响的人,这必然会导致教育生态的扭曲。克里希拉穆堤说过:“应该明白的是,我们不仅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我们即是‘环境’——我们并非环境外的东西。我们的思想和反应,被社会——而我们是社会的一部分——加诸我们身上的价值观局限了。”可是学生在校园中很少感觉到自己也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只是处处感觉到被环境挤压,和被迫顺从。

学生就是环境,学校要适应学生这一环境因素的发展而发展,这不仅是尊重学生的需要,而是一种教育回归的需要。学生在与时俱进,而教育却明显落后,这也使得学校在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时候,学生也越来越不喜欢校园和校园中的老师。学校在感慨学生越来越难以管教时,是否想过,难以管教的本身就是一種进步,因为学生已经比教师更具有民主意识,虽然不可否认,在畸形的教育生态中也养成了一大批对民主权利有强烈要求,而对义务冷漠的人。学校教育在学生民主意识的养成中,起着负面的作用。因为校园民主之门并未真正打开,连校园中的老师也并未真正拥有民主的思想,怎么可能对学生施加民主思想的效应呢?而当学生的民主思想萌芽时,教师会感到惊恐万状,会把学生归纳为“无法无天”。

上一篇:防洪防汛应急的演练总结下一篇:暑假趣事500字作文:去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