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2024-10-16

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15篇)

1.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黄花塘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大型集体活动安全预案 为了防止在学生进行大型集体活动时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王晓玲

副组长:张成香

成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2.承办单位:负责组织本次集体活动的班级。

二、工作要求

1.组织幼儿大型集体活动前要有周密的活动安排(计划),并报领导小组批准。

2.未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不准组织幼儿或教师集体外出活动。

3.组织活动的负责人事先要对活动的安全状况进行考察,消除不安全因素。

4.凡有师生集体活动,必须安排教师管理,保护幼儿。

三、紧急情况的处理

1.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拥挤、踩伤等,在场教职工一定要让幼儿保持镇静,有秩序地进行疏散救治。

2.将现场情况立即报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妥善处理。

2.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一、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 群体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日益受到关注, 却引发幼儿过分等待的新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集体教学, 其侧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这不利于每个幼儿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20世纪80年代主体教育思想提出以后, 广大幼教工作者开始质疑这种传统的集体教学, 并积极探索更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新型的集体教学之路。但是, 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注重了让集体中的每个幼儿都有机会, 却出现了让大多数幼儿等待的现象。比如, 参加集体教学活动的有30个幼儿, 听完了一首音乐后, 让每个幼儿都说说自己的感受等。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看到了每个幼儿, 却忽略了全班幼儿, 让大多数幼儿处于一个较长的等待中。个别幼儿就会开始宣泄他们的“不满”, 他们在座位上与同伴窃窃私语, 或者对老师的提问消极地对待, 甚至置之不理。这些都是让幼儿过分等待的结果。在集体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等待, 可如果让幼儿长时间地等待, 却忽略了等待的教育功能, 没有起到等待应有的作用, 那么“这样的等待”就是不合理的。

2. 师幼互动日益受到重视, 却相对忽视活动细节, 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动, 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 更谈不上是有效的。近几年来, 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 幼儿园掀起了学习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的浪潮。但同时, 对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观察和深入研究也发现, 教师对其中的一些细节不够敏感。所谓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细节, 就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学事件产生的细小的因素, 如教师的一句提问、活动室幼儿座位的排列方式、教学具的准备等。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是否得当, 往往直接影响着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就“提问”而言, 许多教师常常提“好不好”“是不是”“会不会”等不需要幼儿思考就可以开口回答的问题, 以为这就是师幼互动, 殊不知这并不是本质上的“参与”和“互动”, 而时间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浪费了。此外, 幼儿座位的灵活安排和合理排列也能对集体教学活动发挥积极作用。例如, 有些教师习惯把幼儿分成三排而坐, 以为这样有利于统观全局, 以观察每位幼儿的举动。殊不知在集体活动时, 后面两排的幼儿常常因看不到教师的教具而不自主地站起身来, 由此引发的“骚乱”, 常常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注意力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转移到课堂秩序的维持上来。以上两种情况均属于比较常见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现象。

3. 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相对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此种现象在幼儿园大班最明显, 甚至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与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关,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学到较多的知识和技能, 为他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本着“为家长服务”的宗旨, 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 幼儿园也全力做好“知识储备”的工作, 大班集体语言教学活动中常让幼儿认字、写字、念诗歌, 集体数学活动时常教幼儿算术。殊不知, 经过这样“拔苗助长”般的训练, 许多幼儿的心理压力增大了, 还未上小学学习兴趣就被严重挫伤, 独立个性和想象力被束缚。另外, 做好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 使幼儿在各种社会性活动中体验社会情感, 养成文明礼貌、热爱劳动、爱护环境、遵守纪律的习惯, 对这些方面的培养, 我们的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4. 教学手段日益多元化且现代化, 却引发“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的质疑

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 以及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而形象, 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一定的活动成效。可仔细想想,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来展现的, 例如, 那些原本可以用信手拈来的简单的资源解决的教学内容, 偏要花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想方设法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 这种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 未免有“华而不实, 哗众取宠”的嫌疑, 聪明的教师应该懂得合理而有效地运用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5. 集体教学活动较小组活动学习气氛浓, 却存在活动材料或空间不足的问题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集体教学活动特有的学习气氛、经验共享是其他教学形式难以媲美的, 这就是俗称的“有气氛”。可以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多了, 人均占有的材料或空间却跟不上来, 于是幼儿相互争抢、推搡等消极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在一次集体体育教学活动中看到, 老师请幼儿自己找个位置学小袋鼠跳, 本来活动场地就不够宽敞, 加上幼儿个个抢着要到老师最近的位置, 结果好几个小朋友被推倒在地, 或者头碰头。

二、科学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策略

1. 树立幼儿终身发展观, 以幼儿发展为本

《纲要》对发展“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 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 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 那就是我们应把眼光投注在那些能使幼儿终身受用的品质上。首先从发展情感和态度来看, 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制力、专注性、良好的秩序和合作的精神等;再从发展能力来看, 培养自我保护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关键能力, 让幼儿自己建构知识, 强调“会学”;最后从发展知识技能来看, 应科学地认识到获取知识是定位于过程 (即看重幼儿是如何思维的, 是如何接受知识的, 目的是启发幼儿的智慧) , 而非定位于结果 (即预设大量有待幼儿接受的知识点和有待训练的技能, 并作为目标看重其达成与否) 。

2. 善于捕捉细节, 多提“开放性问题”

细节可划分为活动设计上的细节、环境创设上的细节、行为指导上的细节以及因呼应幼儿而作的活动流程或教育策略的调整等。无论是活动、材料、区域布置, 还是要求、引导, 教师都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操作和充分体验。创设多样的“问题情境”, 尽量提出“开放性问题”, 以激发幼儿思考, 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 在与环境、情境、问题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的学习。

3. 依据幼儿特点选择教学形式

一些教师不论是什么内容, 都把它设计成集体教学活动, 从不考虑这个活动内容是否适宜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开展。一般来说, 多种教学形式 (包括小组形式、个别指导、区角活动、日常教育等) 各有所长, 小组形式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幼儿获得不同的发展, 较好地解决材料不足的问题;个别指导更有针对性。选择何种形式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定。

4. 引导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自我管理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更多地重视规则的建立。这里指的建立规则,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先由幼儿自己体验无规则下的混乱, 再根据其需要经过商量、讨论、归纳、提炼形成班级常规。这一过程是一个学习、认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提高常规管理水平的过程。然后, 由教师整理在班上公布。这样的常规, 是属于“幼儿”自己的, 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而由教师提出的常规, 幼儿还需要有一个“认同—内化”的漫长过程。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 如果让幼儿“当家做主”建立他们自己的常规, 这将大大有利于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教师就不必时常为幼儿的违规行为而头痛不已了。

3.对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阅读材料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幼儿园的领导及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早期阅读活动的关键所在,从阅读活动中找出不足和缺点,并且制订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帮助幼儿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高效阅读能力。《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教学活动设计特色包括:(1)统整阅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贯彻“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的要求。(2)组织系列活动的策略。系列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切中要点,保持阅读活动的有效性。(3)鼓励创造表现。这些活动体现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想象和创造的元素。(4)激励评判思维。活动中融合了以下要素:推测预期学习内容、观察理解学习内容。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及分析一下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关键性。

一、现阶段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问题和困难

现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现现阶段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1.追求阅读任务过于单一

这主要是指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阅读的平衡,只是一味地认为早期阅读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识字和读会文章,相对而言,阅读任务变得比较单一,阅读的目标相对狭隘。幼儿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文字的读写,而忽略了书中图画及其色彩等其他内容。

2.不能匹配恰当的阅读材料

优秀的阅读材料是幼儿阅读能力培养成功的起点,例如,《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这一系列的图画教科书,包括:儿童诗歌类图画书、儿童故事图画书、儿童散文图画书、儿童科学知识图画书四类,其中在儿童故事图画书中有丰富多彩的小故事,而且配以生动的故事图画,比如:《蜘蛛先生要搬家》《山丘上的约会》《蛇偷吃了我的蛋》《白羊村的美容院》等,这些小故事新奇而且有趣,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而,一部分幼儿园中也存在一些其他的教科书,可能教材比较陈旧,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书本中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给幼儿带来启发,从而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和阅读能力的发展,限制了他们向更高层次的跳跃。

3.幼儿教学模式单一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也存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对幼儿识字和书本背诵比较重视,比较片面地追求幼儿学习的记忆,从而忽略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例如,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述能力、注意能力等等各个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及方法的陈旧等因素的存在不知不觉中限制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发挥和幼儿的正常成长。

4.阅读氛围比较单调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园都是按照之前的阅读模式进行的,导致阅读氛围比较单调,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无法开拓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单调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到十分乏味和枯燥。

二、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实施的策略

根据以上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加以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多方面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这主要是指给幼儿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不能把教学任务单纯地固定在幼儿识字和对文章的背诵上,应该扩大教学任务,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着重引导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中班知识类的《昆虫躲猫猫》,这本绘本故事向幼儿展示了五花八门的昆虫王国,认识了在大自然的食物链中的各种昆虫,如:青蛙、蝙蝠、螳螂等等,了解昆虫在大自然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像这样的知识类读本阅读材料,幼儿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幼儿认识故事中的昆虫,还可以辨别出图画中昆虫的外形特征及其颜色等。只有幼儿老师不断地重视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才会帮助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

2.匹配优秀的阅读材料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园的管理者和幼儿教师应该找出适合幼儿阅读的教科书和文章,即教科书和文章的内容应该具有新奇性,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对阅读材料产生好奇心。除此之外,阅读材料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和阅读需求,在幼儿可以理解的条件下,但是也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难度,只有这样,幼儿在早期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不断地进步,能够在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上实现质的突破。《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小班级故事类《爱吃水果的牛》绘本故事,讲述了一只爱吃水果的牛,得到了主人的爱护,在主人生病后,爱吃水果的牛不仅帮助了主人,还帮助了周围的邻居,让大家都爱上了吃水果,一起享受吃水果的幸福和甜蜜。整个绘本故事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认识了水果的外形、味道、颜色。这样的阅读材料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有趣味性。所以优秀的阅读材料具有新奇性、趣味性、时代性、生活性等特点,能更好地为幼儿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多样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和创新型阅读教学模式

在曾经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和枯燥,所以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地对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对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变化和更新。例如,幼儿教师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从一开始单调的阅读进行转化,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的内容、讲解故事情节、快速朗读、提问题等各种方法帮助幼儿进行阅读活动。在《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儿歌类的绘本内容《拍花萝》这本书,采用了问答调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首儿歌还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谣,幼儿在唱唱玩玩之间自然学会了数的概念,让阅读的形式多样化,不单一局限在一种拿着书本念、读,在一种自热而然的阅读氛围中快乐地阅读着。

4.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致力于给幼儿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这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指现实存在的阅读环境,比如阅读区域的书桌及物品布置、阅读区域的卫生状况、阅读教室的门窗亮度等各个因素,会给幼儿的阅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良好的阅读环境会让幼儿处于轻松无压力的阅读环境中。另一个部分是指隐形的影响因素,比如幼儿老师的指导态度、幼儿之间的相处关系等等,这些客观因素会影响幼儿阅读的心情,影响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在幼儿成长和学习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幼儿阅读活动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克服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扫清阅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同时,在幼儿阅读过程中给予引导,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只有通过幼儿园管理者的积极配合和幼儿教师的不断努力,幼儿阅读能力才会上升到新的层次,实现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陈春凤.关于幼儿园集体早期阅读活动实施过程的质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周兢,程晓樵.论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1995(02):13-15.

4.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建立幼儿活动请示报告制度。幼儿园组织的全校性春游、秋游、等大型集体活动,必须向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同时上报幼儿活动安全预案,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2.建立幼儿活动安全预案制度。幼儿活动必须在安全、无毒、无害的安全环境中,幼儿园在组织幼儿大型项目集体活动之前,必须对活动的路线、场所、建筑物,设施、交通、天气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考察,对所有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排查,科学制定幼儿活动安全预案,明确活动组织领导、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将安全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3.加强对幼儿进行活动安全教育。大型集体活动前,幼儿园要对针幼儿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及预防办法,使他们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他们守纪律、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幼儿集体活动。各幼儿园在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认真落实幼儿活动安全预案的基础上,科学安排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彻底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要有随队医生或卫生员,携带必要的药品,需要租借交通工具时,必须检验有无隐患。不得使用货运车辆,不得租用个体无照车辆,不得乘坐无证人员驾驶的车辆。幼儿必须在安全、无毒、无害的安全环境下进行,保证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队教师在活动结束前,不得离开幼儿、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汇报处理。5.对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活动,学校、家长、学生有权拒绝参加,特别是商业庆典、演出活动,要严禁组织学生参加。6.万一发生交通伤害事故,带队教师应立即拨打“122”报警或求救电话,并采取一些可能的急救措施;

万一发生幼儿走失情况,应组织人员分组寻找,并迅速和走失幼儿的家长联系,也可拨打“110“报警救助;

万一发生幼儿溺水情况,教师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5.罗桥中学集体活动安全防范制度 篇五

一、校内集体活动安全防范制度

1、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有关部门和负责老师一定要周密计划,严格组织,确保安全。

2、集体活动前,各班应按时排队,有序前往指定地点,做到静齐快。如需带座椅,应规范执拿,轻拿轻放。

3、集体活动时,应坐姿端正,认真观看或听讲,不随便走动,不交头接耳。

4、集体活动结束后,应按序整队回教室。上下楼梯速度要慢,注意礼让不抢先。

二、校外集体活动安全防范制度

1、组织学生开展校外集体活动,事前须报校长批准;组织全校性的校外集体活动,事前要按有关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2、活动前,有关负责人要仔细研究,周密计划,严格组织。

3、要派人事先勘察活动场地、环境,确保活动场地符合安全和活动要求。

4、要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各班必须有一名教师带队,低年级各班须二名教师。带队教师必须自始至终组织好队伍,照顾好学生,及时处置偶发事件。

5、集体活动前,必须进行一次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6、无特殊情况,学生应戴安全帽参加活动。活动过程中应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得私自脱离集体。遇有特殊情况应报告老师。

7、步行前去的活动,老师应与学生一道步行。

8、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把学生带回学校。如安排家长接送的,必须待最后一个学生接走后,带队老师方可离开。

9、活动中如需使用交通工具时,必须租乘国有(A类)运输单位的车子,所乘车辆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与有关单位签订安全承运合同。不得超载,不得乘坐无三证(健康证、驾驶证、上岗证)的人员驾驶的车、船。

10、其他单位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的集体活动,须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否则,学校应予拒绝。

三、学生上学放学安全防范制度

1、应按时上学,及时回家。不要在校外游玩。

2、教师在中午和傍晚放学时,应组织学生排好路队,及时护送学生离校并安全穿过校门前马路。

3、值日学生和值日老师应准时在校门口做好组织管理工作。静校时间到后,值日老师应清校,检查每间教室,发现有未回家学生,让其在传达室等候。

4、上学、放学时,学生须戴好安全帽,佩好红领巾,及时进校或离校。不得在校门口滞留玩耍。路上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要结群嬉戏。

5、学校禁止小学生骑车上、下学。

6、家长接送孩子到校门口为止。严禁接送车辆进入校内。

7、如遇恶劣天气,教师应妥善处置难以回家的学生。

四、学生课间活动安全防范制度

1、课间活动时间,应及时作好课前准备工作。

2、上下楼梯,靠右行,慢慢行,不并步,不跳步。

3、不玩危险性游戏。不在教室、走廊、楼梯等处追逃,不趴在走廊或楼梯的扶栏上,不把楼梯扶栏当滑梯。

4、不玩各种电器开关、插头等,发现破损应马上报告老师,不要私自触碰。

五、体育课、运动会、课外活动安全防范制度

1、加强体育运动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后果及预防措施,掌握自我监督和预防伤害事故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锻炼。

2、体育教师及有关老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基本情况,适应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3、要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运动量要适中,重视做好体育活动中的保护工作。

4、要加强组织教学和纪律教育,保证体育活动有序进行。学生因病等请假必须履行手续。

5、学生穿着要符合锻炼要求,如穿运动服和无跟软底鞋。不戴帽子和围巾,身上不要佩带金属徽章、别针、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质物体等。

6、校内运动会时,不要随意站在跑道上,不来回穿越跑道或投掷场地。不参加比赛的学生不得接近赛场,应在指定地点有秩序的观看比赛。

7、体育教师应定期检查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8、体育器械,非老师许可,严禁私自玩耍。

六、实验操作安全防范制度

1、实验室负责老师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做好安全技术工作,确保人员设备安全,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实验室物品器材必须按类堆放,整齐清洁。

3、危险品的存放、销毁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4、实验教师应熟悉仪器、药品、材料的性质、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老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必须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确保安全。老师必须讲清安全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6、实验前,未经老师许可,学生不得擅自动用桌上器材,须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待明白后方可开始实验操作。

7、实验操作时,学生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细心操作,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实验并立即报告老师。

6.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为确保学生外出实习、实训、春(秋)游、参观学习等(10人以上)集体活动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的原则。把学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把关,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安全万无一失。特与系部和辅导员签订责任状:

一、责任内容

1、切实加强对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领导。明确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和意外突发事件处置方案。

2、提高集体外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在集体外出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集体活动的纪律。

3、要对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准备。做好安全处置预案。

4、严把安全关。活动前做好选址工作,凡不安全的地方或安全措施难以保障的地方(或项目),严禁组织学生前往。要确保学生人身的安全。

5、确保外出饮食卫生安全。严防群体性中毒事故发生。

6、严禁下湖游泳和在水库、池塘等边上打闹。

7、坚持“就近、安全”的原则。能当天返回校园的尽量不在外过夜。选择好交通工具,严禁乘坐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严禁超员、超载及酒后驾车,严防交通事故发生。凡承载学生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营运资质,并有交通管理部门的检查、许可,严禁租用和乘坐无证、无照人员驾驶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8、按计划时间及时返回校园,并及时报告返回时间。

二、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

要把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安全摆到首位,认真落实各种安全防范管理措施,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安全。凡发生伤亡事故的,应迅速如实的向系部负责人、向负责安全保卫部门、学院领导报告。

三、责任追究

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的系部负责人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带队辅导员是直接负责人。凡因报告不及时,延误抢救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因组织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力,制度执行不严,职责不明,作风不实,防范不力而导致事故发生的系部,学院将严肃查处,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四、责任期限

自签字之日起至年止。本责任状一式三份,负责人1份,系部责任人1份,学院存档1份。

集体外出活动安全目标管理

学院(盖章):

系部责任人:

负责人(辅导员):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全办公室

7.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一、预设合理的阅读目标

教师首先应充分解读、分析绘本,不仅要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还要引导幼儿关注绘本的色彩、画面表现方式等其他方面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要求,不断调整幼儿阅读活动目标。

如,“阅读树”分级阅读能力1级的绘本《蚊子先生的爱好》中,“蚊子”是绘本的主角,它热衷于收集各种声音,被幽默地称为“蚊子先生”,各种来源于生活中的声音通过绘本有趣地表现出来,让小班幼儿感受绘本幽默、风趣的特点。活动目标可定位为:(1)对阅读活动感兴趣,能观察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2)丰富相应的象声词;(3)感受绘本幽默、风趣的特点。

再如,“阅读树”分级阅读能力2级的绘本《不一样的朋友》,绘本左右页面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兔小小生活在树洞里,树洞边绿草荫荫、花儿盛开;熊大大住在山洞里,山洞里空旷、色彩单一。两种动物的居住环境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画面可以让孩子们对兔子、熊的生活习性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绘本第10页与第11页的画面均以灰色为主色调,表达了两只动物伤心、难过的心情,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通过前后对比感受色彩的变化,再说一说看了第10页与第11页有什么感觉,从画面的色调中感受两位主人公伤心、难过的心情,所以我们可以将第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定位为:(1)自主阅读绘本第2页至第13页,能根据故事画面大胆猜测和讲述;(2)感受绘本画面的色彩,体验画面带来的不同感受;(3)知道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不歧视他人。

二、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中包含的培养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1)幼儿在阅读中通过细致观察逐渐读懂图画书的内容。(2)幼儿在观察图画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图画书内容。

例如,绘本阅读活动《火车火车呜呜叫》中,教师应启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谁坐上了车?瞧,现在谁在车上?它们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的动物及表情,而不要急于将画面内容告诉幼儿。

幼儿阅读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教师应注重阅读活动中的幼儿理解能力的提升,引导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故事模式进行推断,利用图文间的关系进行推测,这样有助于幼儿理解个别事物与片段,把握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如,“阅读树”分级阅读能力1级的绘本《应该怎么做》第7页中“莎里摔倒了”,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看看发生了什么,它们会怎么说;再如,第8页和第9页,杜里和莎里捡到了一串铃铛,教师应将问题抛出:“杜里和莎里捡到了一串铃铛,应该怎么做?请小朋友说说?”引导幼儿讨论交流,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把握活动的重点

教师要善于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挖掘绘本表达的内涵,正确把握阅读活动的重点。正如,绘本《应该怎么做》中,杜里和莎里想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小猪呼克。路上,他们跟鸟妈妈和牛妈妈礼貌地打招呼。捡到一串铃铛,“应该怎么做?”刚上一座独木桥,可是另一头走来了鸡大婶,“应该怎么做?”到小猪呼克家,推门而入吗?“应该怎么做?”等等,活动的重点要放在“应该怎么做?”上,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如果教师仅仅关注画面内容的观察与描述,忽略引导幼儿思考“应该怎么做”及品德、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再如,绘本阅读《不一样的朋友》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自主阅读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其中有一名幼儿说到扉页上的画面内容,教师告诉幼儿“这是扉页”,并引导幼儿观察及理解扉页的画面所呈现的内容———兔小小和熊大大惬意、亲密地躺在草地上,并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它们躺在那做什么呢?它们为什么会在一起呢?通过扉页的画面,引发幼儿猜想、思考,理解绘本表达的内涵。

四、形式多样的延伸活动

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若干绘本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阅读。此时,幼儿在熟悉绘本的同时,有机会去注意文字和图片中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全方位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当幼儿熟悉故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创造一些与绘本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我是小作家”(我的小书)、“小小故事王”、绘本剧场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幼儿园还可利用绘本的教育资源开展区域活动,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区域活动。除了专门的阅读区活动之外,还有大量的以绘本阅读与区域活动整合的形式,如在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运动区、建构区等各区域活动中自然融合阅读要素,有机渗透绘本的内容和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绘本的教育资源和价值。

参考文献

8.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 提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提问是一种言语交流活动,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儿童合作学习的一个工具。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儿童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拟探讨3~6 岁儿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的现状,为教育科学实践提供事实资料。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观察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为保证研究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可信性,特别选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2.问卷调查对象

分别对六个班级的带班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角度了解幼儿平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情况,包括提问的频次、内容、类型等以及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过程

(一)幼儿提问的总体现状

1.幼儿提问的数量

本研究共观察了六个班级共计31个集体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分年龄班随机抽取,其中包括小班11个,中班11个和大班9个,均为集体教学活动,涵盖了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在所观察的31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生幼儿提问事件的活动为17个,约占总数的55%。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当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的现象客观存在,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教师剥夺幼儿发问权,培养“无问题”儿童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幼儿教育改革中提倡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初见成效。但是,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还是占较小的比例。

2.幼儿提问的诱发原因

A真正的好奇。

B环境干扰。

C教具或指导模糊。

D期望评价。

E检查愿望。

F遇到困难。

G引起他人注意。

结果表明,诱发幼儿主动向教师提问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呈现教具时或做出指导时不够明确甚至有错误的情况,也就是幼儿的探究行为或其活动的实施受到阻碍;其次当幼儿自身遇到困难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希望教师对于他(她)的愿望给予满足时幼儿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另外有部分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正面的评价,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些幼儿也会向教师发问。由此可见与教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提问。

3.幼儿提问的类型

本研究发现幼儿的提问类型以探究求知型居多,他们的提问大多是為了获取知识,解决活动过程中自身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其次,在幼儿提问中,幼儿为了满足自己情感的需求,寻求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也较常发生。

曾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在日常提问中探求性的提问内容较少。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好相反,原因在于本研究将提问处于集体教育活动的环境之中,并且界定为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行为,规定了特定的研究范围。较日常一日生活而言,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是更紧张、有序的环境。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提问时,提问内容多数是围绕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展开,特别是当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发生困难、产生疑惑需要探究问题时常常引起幼儿主动的思考和发问。先前的研究与本研究也取得了相同的研究结果,即幼儿提问中有相当数量的问题与情感需求有关。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的提问经常与其自身的情感需求相联系,当幼儿解决困难时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或者帮助时,幼儿会主动向教师提问以满足其自身情感需求。

(二)幼儿提问的性别差异

从总体上看在集体教学中,男孩的提问数量虽高于女孩,但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小班阶段,女孩的提问多于男孩,但无显著差异;中班阶段,男孩的提问多于女孩,但无显著差异;但是大班阶段,男孩的提问明显多于女孩,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出的现状与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通常来说, 女孩言语能力发展早于男孩。因此, 在小班组中, 女孩提问多于男孩,是因为女孩的语言能力和积极性早于男孩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 动作更加灵活, 相比较而言, 男孩的活动能力比女孩强, 他们的欲望和探索的范围也较女孩广, 中、大班的幼儿中男孩的提问多于女孩。在观察中发现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 常常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积极, 提问涉及的内容也比女孩要广泛。

1.提问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男孩探究求知型提问的比例高于女孩,女孩在情感需求型提问的比例高于男孩。在观察中发现,男孩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比女孩更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钻研探究,向老师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在这方面,男孩比女孩的提问更具积极性。另一方面,女孩在提问时多是与自身情感和需求相联系的问题。在情感方面,女孩比较感性,男孩比较理性。当遇到问题时,女孩更习惯于向老师寻求帮助,较男孩而言略缺少探索精神;在体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女孩略低于男孩。这就决定了女孩的提问更多地是向教师寻求帮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幼儿提问的年龄差异

1.提问数量的年龄差异

结果显示,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小班提问数量为5人次,中班为12人次,大班为32人次。观察所得数据显示,三个年龄组在提问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6岁组(大班)提问数量最多,4—5岁组(中班)提问数量次之,3—4岁组(小班)提问数量最少。由此可证明,提问数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提问内容的年龄差异

结果显示幼儿提问内容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但是根据所收集数据的比例以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存在以下现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提问的总体数量显著增长;探究求知型内容的提问占各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主要部分,在大班中表现更为突出;常识了解型内容的提问所占各年龄班总提问比例的数量以中班最为突出,在大班较少出现。

四、研究结论

(一)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行为的发生比例仍然较少。尽管发生提问行为的活动的数量占到了所观察的教学活动总数的一半,但是在班级中,发生提问行为的幼儿数量的比例却很低。可以说,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发生比率低。

(二)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特点的幼儿起着刺激作用。其中,阻碍幼儿探究的教具及指导语模糊因素以及和幼儿情绪情感的需求相关的因素对幼儿提问的影响作用较大。在研究中,也发现教师的指导语、行为、教具准备等因素也成为引起幼儿提问的重要因素。

(三)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将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分为常识了解型、探究求知型和情感需求型三种类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多为探究求知型,其次情感需求型的提问也较频繁。

(四)幼儿提问现状存在着年龄差异。在提问数量上,提问数量与幼儿的年龄成正相关,存在显著差异。在提问内容上,不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是男女生在提问内容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9.幼儿园外出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九

2、近距离步行参观活动,事先要向园领导汇报,经同意方可外出;

3、外出前,要联系好参观地点,并做实地考查,检查参观路线,全面检查所用车辆,均符合要求后方可执行;

4、外出前,要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负责人员,确保人员配足;

5、外出前,必须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讲清规划、要求;

6、参观参观活动过程中,要随时清点幼儿人数,不准幼儿随便离队,确保万无一失;

10.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一、活动时间需因时因地安排

合理的时间安排是保证两小时户外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两小时户外活动要合理地安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性,也有利于户外活动常规化,又使一天的教育教学动静交替。具体安排包括:半小时早锻炼、十五分钟早操、半小时上午户外活动(包括户外教学活动)、半小时餐后散步和自由活动,十五分钟午间操,半小时下午户外活动。“过热或过冷的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时间段进行。”因此,时间安排还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冬季比较冷,不便开展早锻炼,则适当提早和延长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夏天比较热,则适当提早和延长早锻炼时间,减少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开展亲近生活的户外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户外活动各时段精心组织,以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锻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平衡力和耐力,满足幼儿游戏需求和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合作、竞争、坚强、勇敢、责任心等品质。

首先要精心制订活动计划。根据《纲要》和《指南》关于健康和其他相关领域各年龄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兴趣爱好及主题教学,精心策划以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或其他探索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整合性。

日常户外活动主要有拍球、跳绳、踢毽子、跳房子、丢沙包、跳皮筋、走平衡木等技能性活动(适合早锻炼);经典的体育游戏,如小班《切西瓜》、《吹泡泡》、《网小鱼》等;中班《送信》、《揪尾巴》、《小白兔找山洞》等;大班《贴人》、《电羊》、《荷花荷花几时开》等;传统的民间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抢四角》、《炒黄豆》、滚铁环等;与主题教学相结合的其他游戏;在园内各大中型户外玩具及戏沙池、戏水池等处的区域游戏(适合下午户外活动);集运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形式多样的早操。

除了日常户外活动,还应组织一些大型活动,渲染活动气氛,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如召开春、秋季幼儿运动会、户外活动观摩、亲子运动等。可经常带幼儿逛公园、远足、郊游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开展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消防队、小学、邮局,开展“环保小卫士”、“文明小使者”、“种植小能手”等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三、购买玩具与自制玩具结合充实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否能引发幼儿的兴趣,是否有利于达到活动目标,是户外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户外活动材料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大中型户外玩具,如多彩世界、秋千、攀岩墙、荡船等,体育活动器材如平衡木、海绵垫、体操圈、哑铃等。

另一类是自制户外活动玩具,如用易拉罐自制的梅花桩,用酸奶瓶自制的拉力器,用可乐瓶制作的流星球等。大中型户外玩具和体育器材由幼儿园根据活动需要和人数配足配齐,相对比较耐用、固定。

自制户外玩具是幼儿兴趣、健康发展目标及主题教学需要的补充材料,要体现环保、安全、轻便、实用、有创意、一物多玩的特点,要求人手四件以上。

自制玩具可发动家长,带动孩子一起制作,以保证玩具的数量、质量和实用性,强化家长的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的家长心灵手巧,做出的玩具精致而富有创意,如用塑料盖和毛线做的贴有自画卡通太阳图案的飞盘,用废旧自行车配件制作的美观、耐用的小推车,用竹片和塑料袋做的小鱼风筝等,这些精致而有创意的玩具不仅引发孩子的活动兴趣,有效达到活动目标,还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四、软硬件条件协同发展让安全防护周密细致

安全是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保障幼儿户外活动安全关键要做好周密细致的防护措施。首先要保证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幼儿园要有专人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其次保教人员要按时到位,每班必须有两位老师到场组织、指导并监护幼儿的活动。再其次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和应注意的事项,增强孩子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要建立户外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班额,如此层层把关,构建户外活动安全屏障。

11.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一

探讨。

关键词: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专业概念;有效措施

在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切实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成为摆在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笔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愿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试就幼儿园高效率集体教学活动的践行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一、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专业概念

所谓集体教学活动,是指教师依照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过程的活动形式。鉴于幼儿这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個过程必须始终体现幼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以此作为幼儿吸收知识、实现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对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概念给出了非常专业化的阐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

那么,在明确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专业概念的前提下,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又当通过何种措施才能有效地展开集体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呢?我个人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二、在日常实践中切实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效率的措施

1.合理设计集体教学环节

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关键之所在。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活动教学设计必须充分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但是推动幼儿将短暂的学习欲望转化成持久学习动机的内在因素,更是促使幼儿本身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活动中的根本动力。因此,激发起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学习欲望,对于提高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我自身为例,我在日常集体教学实践中就格外注重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例如,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幼儿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因此他们对春天的印象既分散又不全面,更谈不上深化认识、加深理解了。因此,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的知识点时,我就引导幼儿积极发表自身关于“春天”印象的认识。一问就如同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春天是温暖的季节,因为春天不会像冬天那样整天寒冷”,有的说“春天是美丽的季节,因为好多美丽的花儿都会在春天盛开”……

毫无疑问,由于结合自身的社会生活实际体验,学生普遍对“春天”这一话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不但巧妙地实现了课堂导入,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幼儿个体分散的表达与归纳,还帮助他们形成了对春天主观印象的全面认识,从而为幼儿感受春天充满生机的特征、切实提高当节课堂的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引导幼儿亲身体验,促使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动”起来

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幼儿的思维、注意力等无法做到持续而长久的集中,如果教师忽略幼儿的这一特征,在课堂之上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不但收获不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反而可能导致他们普遍产生对所学内容的厌恶感及抵触感。

鉴于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在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时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促使他们在真正融入活动的基础之上亲身去体会、亲身去感知,进而为注意力的集中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在开展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时,就会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入一些适合幼儿亲手操作或者实践的内容,

并从幼儿处收获了良好的反响与回应。如,在教学“认识小动物”这节内容时,幼儿在上课20分钟之后普遍出现了精神不集中的状况,为了帮助他们有效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我决定临时增加一个教学环节——课堂表演,即鼓励不同的幼儿模仿不同的动物进行表演。如此,一来大大集中了幼儿的学习思维,促使他们自身切实加深了对不同动物的认识与理解,二来更是真正为当节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总之,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更要灵活运用教学措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既要引导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更要注重幼儿情感体验的丰富与完善。如此,方能实现教师本人与幼儿的有效互动,进而真正构建起高效率、高质量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课堂。

参考文献:

张裔.教师有效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2(05).

12.幼儿园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二

1. 人本主义课程形成的社会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兴起了重新检讨处于迷惘状态的现代学校教育、根本改造传统的学校制度的运动,这便是人本主义教育运动。人本主义课程论,就是在抨击学位中心课程的“非人性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它力主学校课程的“人本化”,强调实施三类课程———学术性课程、人际关系课程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课程,以实现包括学术潜力与非学术潜力在内的人的能力的全域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2. 对学问中心课程的疑义。

20世纪60年代,我们进入了科学技术的新时代,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知识激增的时代,使我们关注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刺激了美国决心进行学校教育内容的改革,强调现代化、科学化。这些时代背景促使“学问中心课程”出现。但到了60年代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广泛兴起了“反主流文化”运动,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是在“学科结构化运动”受挫以后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结构主义课程范式的反动。

对学问中心课程的疑义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科的学术性。学问中心课程仅仅着眼于专门科学的知识结构、理论系统去构成学科内容,这种课程是以培养科学技术的尖子人才为目的的,内容过分艰深,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兴趣、要求。

(2)学科的分化与统整。强调课程中的个别学科,结果造成了知识的分裂与片段化

(3)科学的认识逻辑与儿童的认识逻辑。 (1) 依据现代科学编制其内容,导致了高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致使许多学生理解不了,造成了在“过早的时期,过急的教授过多的内容”的现象。 (2) 探究———发现学习,引发了学生的嫌恶与恐怖,因为这种要求所有学生都运用探究———发现的方法,是非人格化,不现实的。而且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

(4)课程的适切性。福谢依认为,教育上一个最古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教育同儿童的现实挂钩起来,如果教育无视儿童的生活现实和社会状况,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不适应社会的。而“学问中心课程”就只是把课程的焦点集中在了学问本身的知识,而忽视了将它应用于学习者的生活以及广泛的社会情境的要求,与学习者的生活和社会问题相脱节。

基于以上对“学问中心课程”的这些批判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学校课程要求超越“学问中心课程”,进而迈向了“人本主义课程”的改革动向。

3. 人本主义课程的形成的基础。

(1)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是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存在主义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强调存在的思考的主张,其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

存在主义所强调的非理性、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注重人性等,都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所吸收。并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还以动态的观点发展了“存在”的概念,把“人的存在”看成人的潜能得到实现的一种能动的过程。

(2)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主要是建立在“第三势力”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它所受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第三势力”心理学而表现出来。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个包罗极广的学派,但都符合如下四条基本原则: (1) 人的主观体验:在研究人时,把体验作为主要目标。体验本身及其对个人的意义居于首位,而理论解释与外显行为均在其次。 (2) 人类的独特性:强调这样一些人类独有的特性,例如选择性、创造性、价值观和自我实现。 (3) 人的意义:在选择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时,着重意义性,反对过分强调客观性而牺牲意义。 (4) 人的尊严与价值:使个人发现自己的存在,关心每一个人天赋潜能的发展。其核心在于使个人发现他自己的存在,发现他与其他人以及社会团体的关系。

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解析

1. 培养“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非常重视课程目标,并且他的课程目标与其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理想与价值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潜能发挥。罗杰斯认为课程应该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课程目标以“学生的需要”为取向,是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心理疗法在课程领域中的应用。

罗杰斯认为,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人,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和心理力量融贯一体的,因为罗杰斯把人的成长看作潜能的发挥过程。具体地说,他认为完整的人是情意与认知、感情与知性、情绪与行为相统一的人,即知情意行统一的人。这种完整的人具有自主、批判、合作、创造等意识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由上可知,“完整的人”的课程目标融认知、行为与情感为一体,而不是把三者割裂开来,更不是只取其一,不及其余。

2.“适切性”课程的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人本主义者提出了“适切性”原则。认为学校课程要十分注意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相联,使学习者意识到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课程对其学习的意义。课程呈现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

因此,在课程编制的重点上从教材转向了学生,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依据。另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态度与人格,使课程内容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注重知识对行为及态度的影响与作用。

适切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课程内容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者的经验建立联系;另一方面,课程内容还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潜能,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自我实现的人”。由此看出,人本主义课程内容观和课程目标观是一致的。

3.“非指导性”课程的实施。

对于课程实施,罗杰斯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把教学看作课程实施的关键,提出了著名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具体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自己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结果。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 真诚,对学生没有丝毫的虚伪与欺诈。 (2) 接受,对学生无条件的接受。 (3) 理解,移情性的理解,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做出的评论应反映学生的感情。

(2)教学进程的非控制性、无计划性。罗杰斯的一个学生在报告中这样描述:“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再现哪些讨论课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3)良好人际关系心理气氛的创造。罗杰斯把人际关系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上加以强调,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在他看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促进个体自由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保证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4)教师是促进者。为了与传统的教师相区别,罗杰斯把教师称为“学习的促进者”,他要做一个“方便学习的人”,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他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一种滋育学习过程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并提供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

4. 课程资源的多样化。

关于这一点,罗杰斯并没有明确的提出,但我们从他的一些论述中仍然能够看到他在这方面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如书籍、杂志和实验室、地图、器材、录音设备、图书馆等。人力资源容易被人们忽视,如社区中的人、专家学者、伙伴、家长、教师等。他特别强调人力资源的利用,尤其是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甚至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下有质量的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1. 集体教育活动的目标。

人本主义这种完整的人是情感和认知、行为相统一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潜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突出地表现为具有对自己的整体理解和自己对世界及他人关系的理解,完整地体现了自我意识,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所作所为有一定的方向性。同时,这种目标又有较强的开放性,并不刻意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要求学生有整齐划一的表现,而是让学生自由充分的发展。

首先,集体教育的目标设计应考虑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并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整合性上,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到多个课程领域,多个课程领域应相互整合,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应该注重幼儿的态度,情感方面的发展。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遵循幼儿的个性差异,使大部分幼儿均能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

2. 集体教育的内容。

罗杰斯提出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是课程内容不仅要适应全体学生的需要,还要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又要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相联系。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集体教育活动如何体现适切性原则呢?

首先,集体教育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让集体教育活动生活化,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出自于幼儿生活的主题和内容,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除了应该给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幼儿操作材料应该多样化,增加趣味性和幼儿选择的机会的同时,能够满足大部分幼儿均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宜自己发展的事情去做,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3. 集体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对于课程实施,人本主义理论主张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具体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集体教育活动要以幼儿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发现和创造,要为幼儿提供学习和思考的支架,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和结果,及时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情绪情感反应,表达和创造的机会的获得等。始终把幼儿作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的自由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阳光和空气”的人。

其次,集体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教师和幼儿之间以及同伴之间彼此积极交流,表现出尊重和关爱,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是一种彼此平等和谐的关系,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教师应该敏锐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回应幼儿的需求和问题。

再次,集体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的组织形式(如:集体的、小组的、个体的活动之间灵活变化),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有效的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学习。

4. 集体教育活动的资源利用。

罗杰斯认为,课程资源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他特别提到教师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师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给儿童以帮助。从这一角度出发,幼儿园应广泛利用周边资源,为集体教育活动提供充足的准备;必要时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以及家长方面的资源,发挥不同资源的价值作用,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如通过利用多种资源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提供数量充足且丰富的材料和资源,让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满足几乎每个幼儿的需求,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材料。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58-213.

[2]张华.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16, 260-290.

[3]肖庆顺.罗杰斯人本主义课程观概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2) .

[4]李勇.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及其超越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02) .

[5]迪丽娜尔·色地瓦尔地.浅析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观[J].科技信息, 2008, (30) .

[6]王新民, 刘小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 (01) .

[7]刘要悟, 康艳明.试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11) .

[8]侯英.浅析人本主义课程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过程[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06) .

[9]郑三元.人本主义课程论与学前课程决策[J].学前教育研究, 1999, (05) .

[10]张玲, 靳艳敏.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观构建知情统一教学模式[J].民办教育研究, 2009, (07) .

13.幼儿园大型集体活动应急预案 篇十三

一、领导小组: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二、预防措施:

1、活动前对幼儿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师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要求教师把严格管理贯穿于本次集体活动的全过程。

3、需要车辆的活动,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在园幼儿园集体活动服务。

4、活动前,园方派专人到活动场所,实地察看活动器械(具)、设备、设施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应急程序:

在集体活动中一旦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处理:

1、报告和报警: 发生事故立即报。园外集体活动中的交通事故应当首先报警,然后上报。

2、以最快的速度把受伤幼儿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通知家长。

3、重大事故的处理移交上级相关部门。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春、秋游活动计划——安全教育

一、介绍

我们明天要去秋游了,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是去哪里?你们高不高兴?我们秋游是为了玩的开心,那玩的开心要不要注意安全啊?如果你摔了一跤,一个大伤口,流了很多血,你会开心吗?不会。

二、你们怎么过去啊?

乘车。你们以前乘过大巴士吗?去干嘛?既然你们都乘过大巴士,那你们觉得乘大巴士的时候有哪些动作是不安全的?还有没有?你们说的都很对,可是呢你们还漏了一些。

1、窗不能开的太大,谁知道为什么呢?风太大,人小。

2、头、手不要伸出窗外,为什么老师要叫你们不要把手伸出去?伸出去会怎么样?后面的车子可能会把你的手撞断。

3、上了车,我们的坐也有讲究,要怎样坐呢?就是要背靠着椅背,不要只坐前面一点点,否则,司机叔叔一个刹车,你就掉下去了!每个座位的前面,就是前面一个小朋友的椅子后面,都有一个把手。当车子转弯或者刹车的时候,你觉得人要倒了,就握住这个把手,那就稳一点。

好了,这是乘在大巴士上面我们要当心的事情,那在上车之前有什么要注意的?我们上车要有秩序,一个一个上去,不要抢。

三、那你们觉得下车之后,走路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怎样是安全的,怎样是不安全的?先说不安全的,有哪些?

1、手拉手,这样不会掉队,保护自己,也保护其他小朋友。

2、参观的时候,看鱼、看花的时候也要牵着手,不要挤。老师说去看鱼,大家一起挤过去,危险。可不可以大声喧哗?(什么叫喧哗?)

3、走楼梯的时候不要牵手,容易摔跤。

4、鞋带散了怎么办?走到队伍外面系好,再赶回队伍里来。但是老师希望你们穿没有鞋带的鞋子出去玩。

5、走路的时候可不可以奔跑?不可以,这样也是很危险的,容易摔跤,受伤的话就玩的不开心了。

6、走的时候眼睛看前面,紧跟队伍。

四、我们到了公园,老师会给我们小朋友自由活动的时间,那你们说说,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1、刚吃完饭,不能马上做剧烈运动。食物还在消化,影响胃的工作,所以它就痛了,严重的还要得盲肠炎。

2、不能跑太远,你们要在老师看的见的地方,否则你遇到危险,老师也不能帮你。

五、在整个秋游活动当中,如果你不舒服的话,都要及时跟老师说。比如有的小朋友要吐了,他晕车,那么他马上跟老师说,老师可以帮他准备一个塑料袋,吐在塑料袋里,就不会弄脏衣服了。

14.幼儿集体活动方案 篇十四

1.练习走、跑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打算:(环保)

1.师幼合作用废旧报纸卷成纸棒作成小树苗。

2.场地布置如图,终点放两个废旧蛋糕盒。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爱好。

1.带幼儿到户外场地。随着老师的节奏跟着老师活动身体各部位:头部运动、手臂运动、腰部运动、脚部运动、关节运动。

2.我们要去做运送小树苗的小勇士了,先去观察一下地形吧。跟着老师环场地慢跑两圈。大班体育游戏活动:勇敢的“小特警队”探险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对梯子的各种游戏,发展幼儿的攀爬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无畏、勇敢、坚定镇定的优秀品质。

3.增加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打算:竹梯彩色滚筒椅子牛筋等。

活动设计:

一:打算部分

基本动作练习。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右转――原地踏步走――齐步走――小跑――立停。

二:基本部分

小特警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今天要进行考试了――探险。在我们探险的路上,要过许多小桥。有趣的小桥也有很凶险的小桥,大家可要注重了!看哪个小特警员特殊勇敢机智 聪慧。

1.过小桥

第一关:平地小桥要求:规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内和梯上通过。

第二关:倾斜小桥要求:规定用走跳的方法在梯上通过。

15.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儿童立场 篇十五

一、情境营造的把握:尊重儿童的成长特性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情感感染幼儿。”只有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性及已有经验为基础,并充分调动其积极情绪,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才能促使幼儿在领域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的内驱力,让活动成效更大化。

1. 贴近生活的物质支持

大班音乐活动“花之舞”,除了师幼一起学习简单的集体舞步以外,还需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不同花的不同姿态。如何将抽象的想象转换为具体的肢体动作?教师准备了各种花的照片,有绽放枝头的桃花,有缀满草地的蝴蝶花,有缠绕篱笆的蔷薇,有昂首挺立的玉兰……把活动室布置成开满鲜花的花园。姿态各异的花给幼儿带来了直观的感受,开启了他们对各种花的姿态的回忆和畅想。教师通过创设幼儿熟悉的、贴近其生活经验的场景来唤醒他们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自觉地走进教学活动可能走向的未來经验。这种具象的场景可以是视觉型的图片、动画、模拟场景,可以是听觉式的音乐、声效,可以是体验式的操作,也可以是诉诸多种感官的综合性的应用,但应该是始终贴近幼儿生活的。

2. 融入情感的心理支持

大班歌曲“月亮的味道”讲述了小狐狸捞起水中月亮,和各种食材一起煮月亮汤的故事,通过说唱两字、三字、四字的食材名称,尝试学习不同的节奏类型。这是一首充满想象、富有童话色彩的歌曲,如何引发幼儿的共鸣,带着他们一起浸入这首歌曲的童话意境?教师出示了一个大而亮的月亮模型,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小动物们看到月亮后想尝尝月亮味道的愿望,鼓励幼儿一起想办法。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分辨出这样的情节是想象,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是小狐狸,希望能帮助小动物完成这个愿望,因为在教师的语言感染下,他们已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当教师用歌唱的方式把小狐狸想的办法呈现出来时,全场幼儿为狐狸的智慧而鼓掌。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易感性,且理智感、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已萌芽,当情境感染幼儿内心时,会触动他们原始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大大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回应时机的考量:发现儿童的成长需要

幼儿期的孩子有强烈的成长需要,有追求自我实现而产生的向往进步、趋向完善与发展、渴望实现潜能的种种冲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活动现场,与关注预设教学方案相比,教师更应去关注幼儿的状态,挖掘其智慧与潜能,让教学活动有效且高效。

1.理解,透过表象客观判断

上述大班音乐活动“花之舞”用肢体语言表现花的姿态时,有的孩子踮起脚尖、两手兰花指、手腕靠拢举过头顶,好似盛开的玉兰花;有的孩子“拧”出三道弯,打开的两支臂膀在肘关节处屈着,两只小手一高一低,好像娇艳的桃花。有个孩子在地上翻滚了起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好多孩子还模仿着。这个表面上看似调皮捣蛋的行为,应该有孩子自己的诠释。教师没有呵斥,待大家稍稍平静后,问第一个在地上翻滚的孩子:“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好吗?”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刚去公园看樱花,觉得风一吹,地上的樱花瓣翻滚的样子特别好看,就模仿了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回应不能只关注常规或知识技能的掌握,而要对幼儿出现的各种回答与行为背后隐藏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回应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唤醒并激励幼儿内在的潜能。

2.接纳,利用差异积极对话

大班语言活动“想换肤色的小狼”讲述了一只灰色小狼换肤色的故事,“对自己产生初步的认同感”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狼是灰色好还是彩色好,为什么?有的说:“灰色好,虽然灰色不漂亮,但变回灰色后小狼最自在。”显然,这是离预设教学目标最近的答案。但是也有不同的声音:“彩色好,如果是彩色的话,小狼就是最美丽的狼。”“我也觉得彩色的好,妈妈说要勇于改变自己,小灰狼变了那么多次,是只勇敢的小狼。”不同的孩子除幼儿园之外接触的环境都是不同的,前期的已有经验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看待同一个问题时观点会有差异,在教学活动中也时而会出现偏离原目标的情况。教师应善于接纳每一种不同的声音、每一种偏离的现象,因为这才是孩子最真实的回应,才是孩子自身成长最需要的表达。于是,教师舍弃了原本对故事的小结这一环节,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孩子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也有孩子受同伴观点的影响而动摇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关注的已不是答案,享受的更是自由表达的酣畅。

三、拓展艺术的探求:鼓励儿童的自我建构

幼儿期的自我建构会对此后的自我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幼儿互动,共同建构对世界的各种认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接受影响的人,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主体,需要教师无痕的引导。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和发起的互动做出及时的回应与反馈,因势利导地提取、生成鲜活的教育资源,或调整预定的教学计划,或生发新的教育活动,从而满足幼儿的自我建构需要,让教学场景流淌出灵动的气息。

1.链接——从“活动意外”走向新经验

在中班写生活动“花儿朵朵开”中,幼儿来到户外观察各种花。他们在仔细观察花的颜色和形状时,被飞来的蝴蝶吸引了,忘了观察的目的与要求,注意力全都转移到了蝴蝶上。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3—6岁的幼儿,因此教学过程具有不确定性,经常会碰到一些“节外生枝”的小意外。当“意外”来临时,教师要聚焦现象与原教学目标、内容间的关系,分析预设之外的新经验走向,通过顺应、调整等手段将“意外”与新经验进行链接。“花儿这么美,蝴蝶都被吸引来了。你看到的蝴蝶是什么样的?快让蝴蝶也飞到你画的花上吧!”一句话,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又架起了需求与新经验之间的桥梁——鼓励幼儿画上蝴蝶。原来的写生活动只需观察静态事物,此时还要将看到的动态事物画下来,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因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难度已不再是问题。

2. 激活——由“新鲜资源”生发新活动

在“夏天来啦”的大班社会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走出活动室,在校园里寻找夏天来了的秘密。来到种植园地时,发现田埂上有几条蚯蚓,孩子们立刻被其吸引,纷纷驻足观察,还自发讨论:蚯蚓住在泥土里,泥土里除了有蚯蚓,还有什么小动物呢?“儿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身份成长的”,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知识经验的需求,马上和幼儿一起开始了“泥土里的秘密”这个活动。在交流分享的环节中,幼儿还自发开展了一场“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的辩论,教师又抓住这一经验冲突的学习资源,立即开展了“益虫OR害虫”的调查,并由此活动拓展了“田里的虫虫”这个活动,和孩子一起了解田间常见的益虫和害虫。当教学活动中出现新资源且孩子感兴趣时,教师要把握住各种最新资源,即时生发新活动,帮助幼儿不断建构新经验。幼儿的注意力又是容易转移的,再好的资源也可能稍纵即逝,所以教师一定要有敏锐且准确的判断,即时生成新的活动,以此来激活幼儿主动建构新知识经验的潜能。

总之,幼儿园教学的主体是幼儿,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看到儿童,并立足于儿童的现实,在伙伴式的师幼互动过程中,动态地促使儿童的学习、经验按他们自己的节奏不断螺旋上升,从而实现集体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周燕,无锡市梅村中心幼儿园,214000)

上一篇:亲近小麻雀小学作文下一篇:养老院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