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自治现状

2024-09-23

基层民主自治现状(精选6篇)

1.基层民主自治现状 篇一

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乡共辖**个行政村,总人口****人。过来,我们紧紧围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开展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更充分的行使手中的民主权利。农民群众自己办理自己的事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村务活动,共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一、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证村委会直接选举

二、建立组织,完善制度,规范工作

换届后,我们及时组织村两委班子协商人员分工,建立健全了民调、治保、红白理事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并结合各村街的不同情况,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包括工作纪律、工作方法、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多方面内容。村街根据村情,通过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制定了《村规民约》,由于是征求群众意见共同商讨制定的,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效果很好。目前,全乡30个村街全部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村村有自治章程,有村规民约,村级组织健全,自治制度完善。**村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工作章程,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办事从简。村里购置了桌椅、餐具等,办起了食堂,村里的婚丧嫁娶由理事会操持,按照标准在村办食堂招待,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群众。**村创办了村办“党校”,每两月一期,定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农业科技知识等,并同步安排部署工作。参加的不仅有两委人员、党员,很多群众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就连临近村的村民也来听课,通过“党校”学习,党员、群众的集体观念和遵规守纪意识明显增强,村里的税费征收、植树造林、农业结构调整等工作都能够顺利的完成。

三、突出党支部核心领导地位,实施正确指导

(一)推行“一制三化”机制,规范工作。“一制三化”给村街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强,也是相当实用的一整套办法。在全乡推广,不仅有助于村街干部开展工作,加强我们对村委会工作的指导,更能进一步理顺两委关系,保障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法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制定了《推行“一制三化”机制实施方案》,并由乡里拨专款仅用不到10天时间将30个村街“一制三化”上墙,将财务三审、公章双签、六会议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摆在明面上,把它作为一种公开的形式,让干部群众对村里工作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执行什么样的制度一目了然。

(二)丰富内容,加强教育培训。村委会换届后,我们先后4次组织两委集中培训,明确指出村民自治是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同时要求党支部做到:合理领导不包揽、依法监督不越位、正确领导少干预。要求村委会做到:坚持党支部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发扬民主不动摇、坚持接受监督不动摇。两委干部之间做到三多三少五不准:三多三少就是多从大节上理解,少从小节上挑剔;多从工作上支持,少从琐事上添麻烦;多从事业上谋发展,少从私利上琢磨人。五不准就是不准搞小动作,不准耍小心眼,不准玩权术,不准划小圈子,不准打小算盘。我们还请来了市委党校的教授,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等知识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学习。给村干部头脑充了电,反响非常好,收效也非常大。很多的村干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有力的推动了工作开展。

(三)健全各项制度,约束干部行为。先后研究制定了《农村两委职数配备及待遇若干规定》、《村街零招待制度》、《村街工作千分考核》等一系列有效举措,有效约束干部行为,规范干部工作。

(四)落实干部待遇,解决后顾之忧。结合税费改革我们将干部工资纳入乡财政按月统一发放,实现了报酬激励和制度约束双推动,充分调动起干部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作用,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理

村民代表会使村民直接参与村里重大问题的决策,决定的事情更符合村民利益。我们对新选出的第六届村民代表登记造册,印制下发了村民代表当选证书,对村民代表条件、职责、要求依照相关条文作出明确规定,使村民代表在思想上对自身作用发挥有更高的站位,增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自觉性,让村民代表作用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

**村新当选的村主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先后数次召开村民代表会,研究解决吃水难问题。最终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组织村民集资1万多元,又多方联系跑来资金3万元,安装了微电脑自控供水设施,使吃水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目前,各村街干群关系融洽,村情稳定,村风正,民心齐,农业税征收、农业结构调整、植树造林等中心工作都能得到很好落实。全乡上下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生活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积极推进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2.基层民主自治现状 篇二

关键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民众手中权力的大小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现直选, 基层自治组织选举透明度大幅提高,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但是,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仍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取得的成果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果显著, 普通民众对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程度总体满意。多数民众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民主程度逐年提高。从选举方面看, 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现直选, 使基层民众有了政治上当家作主的存在感, 这一制度的推广获得民众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空前认可, 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 随着选举制度的不断公开化, 透明化, 村民自治组织选举也逐步走向规范化。另一方面, 全国广泛实行的“大学生村官”制度, 为新时代农村民主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过去,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民主意识薄弱, 法律知识匮乏, “大学生村官”的到来, 极大的填补了农民对相关知识的空白, 农民的民主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整体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重点以关注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为主, 从全国来看, 各地区存在的问题呈现一定的地区性,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 经济较发达地区推进程度总体好于欠发达地区, 于此相对应。呈现的问题也多元化。

(一) 民众民主意识参差不齐, 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但是,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封建思想残留严重, 民众对民主政治建设热情不高。从人大代表和村民委员会选举情况来看, 认为选举不过是走过场, 与自己无关之类的想法仍然普遍存在, 导致较大面积民众在进行民主选举等政治活动时普遍不认真履行权利的情况。而随着许多农村大面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儿童更加缺乏民主意识, 进一步削弱了民主权利履职能力, 甚至存在直接放弃权利的情况。

(二) 在选举等民主政治活动中, 存在拉帮结派以及贿选的情况

随着县级以下人大代表实现直选, 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进一步公开, 选举活动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 民众手中的投票权对于候选人来说至关重要。在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直选以及村民委员会选举活动中, 部分以家族为纽带的帮派势力甚至黑恶势力通过拉帮结派, 串通选票, 使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成功当选, 进而利用人大代表或者村干部的身份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谋取利益。少数极端的情况是, 在选举活动中进行贿选, 将选票进行明码标价, 由于部分民众政治素养不高, 缺乏对民主权利的正确认识, 更没有长远的目光, 局限于眼前利益, 热衷于将手中的选票换取直观的现金, 甚至谁出的钱多, 就把票投给谁。

(三) 基层自治组织干部腐败现象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国力日益强盛,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 各级政府对于农村的各种扶助政策较多, 少数地区有矿产、村办集体企业等资源。在分配相关资源过程中, 由于程序不公开, 或者伪公开, 使得政治素养不高的村干部利用职务便利谋取个人利益。近年, 不断爆出村级自治组织干部严重腐败的新闻, 且许多案例金额巨大, 这也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敲响了警钟, 而导致基层自治组织腐败现象突出的根本原因是监督体制不健全, 过去的反腐败机制重点防控公务员体系, 忽视了把村干部作为主体来监督, 给村干部腐败降低了腐败成本。

(四) 自治组织决策过程不公开, 民主程度低, 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村内除去选举活动外, 大多数村日常事务基本没有村民会议。很多按照正常程序本来应该由村民会议集体决策的事项, 由于农村民众整体政治素质较低, 对村民自治组织理解不够准确, 大部分民众误以为村内事务无论大小, 理所当然应该村干部说了算, 均由几个村干部“拍脑袋”决定。少数情况是直接由乡 (镇) 政府以及联系村内工作的公务员决策, 严重降低了集体事务决策的民主性。

(五) 村级组织干部总体素质较低, “大学生村官”缺乏归属感。

由于上个世纪整体教育状况不理想, 当下农村村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外加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欠发达现状, 村干部收入并不高, 稍微有点文化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 以增加家庭收入, 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儿童, 村干部也是从老人中“矮子里面选将军”, 选出来的村干部并不一定能胜任职务要求。而“大学生村官”尽管为农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大多数“大学生村官”普遍缺乏归属感, 大多数把“大学生村官”经历做为公务员考试的跳板, 或者临时性锻炼工作能力的平台, 较少愿意长时间留在农村。

三, 亟待进行的变革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机制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这也是当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较多问题的核心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快速有效推动变革, 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保障基层民众的民主政治权利, 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第一, 加强政治素养教育。民众作为民主权利的主体, 只有权利主体认识到民主权利的重要性, 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才能快速有效推进。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与农村民众普遍政治素养不高有关, 直接的原因就是民众受教育程度低。因此, 应当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民主政治建设宣传力度, 通过广泛宣传引导, 使广大民众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进而意识到自己手中权利对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第二, 健全村官选拔培养机制, 提高村官待遇。建设一支出色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人才队伍不仅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其重要, 对于经济建设等其他方面同样不可或缺。当前“村官”总体素质不高, 主要原因在于“村官”收入过低, 政治待遇有限, 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 虽然有对口的公务员考试, 但毕竟考入公务员系统的只是少数。因此, 有必要建立“村官”长效机制, 大力拓宽“村官”进出渠道, 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建立激励机制, 使“村官”即便不能进入公务员队伍也能保证基本的收入, 充分调动“村官”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

第三, 加快农村民主决策制度建设, 推动基层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在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 程序的公开、透明是决策公平公正的基础, 完善的制度建设则是公开决策的前提。村内事务尤其是涉及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 应当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相应的决策机制, 规范决策程序, 并强制推行, 确保决策过程广泛征求民意, 集中民智。同时, 地方政府应当降低对村内集体事务的干预程度, 对于村民能够自主决策的事务, 乡 (镇) 政府完全不干预, 对于村民难以自行决策或者村民内部出现重大分歧的集体事务, 乡 (镇) 政府应当广泛听取民意, 适当提出建议, 尽量加以合理引导, 村民自决。

第四, 建立完善的违法违纪惩防机制。在过去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中, 因基层自治组织资源和权力有限, 没有把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人员作为腐败惩治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基层自治组织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部分地区甚至存在集体企业或者矿产资源, 在监督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村级组织工作人员腐败, 建立健全的腐败惩防体系对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要。鉴于村级组织的特殊性, 司法机关难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相关违法违纪行为, 可以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监督委员会的形式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对包括选举, 村内日常事务等进行监督, 并通过司法机关指导, 确保监督到位。

政治民主建设进程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基层民主建设由于涉及到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而民众的政治素养参差不齐, 同时受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 基本不可能找出一个万能的方案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 这就需要包括立法机关、政府机关等相关部门联动, 通过高层立法, 基层立规, 结合实际, 推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最终实现高度发达的民主法治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于毓蓝.农村基层民主的政治文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陈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重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法制与经济, 2008, 5 (3)

3.谈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的村民自治 篇三

【关键词】村民自治 困境 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01-01

村民自治制度是公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后中国基层农村治理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其与城市社区自治制度一起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这种以乡村民间社会管理代替政府管理的单一体制,使农村村委会以及村民在管理乡村事务上获得了较大的自主权[1]。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我们虽然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效,但自治进程发展相对缓慢并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当代农村村民自治的制度困境

村民自治之所以发展缓慢,尤其是问题重重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法律法规和相关实施细则的不完善。从目前的法律建设来看,村民自治制度的相关法律建设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数量上远远不够,对村民自治作出明确规定的仅有《宪法》和《村委会组织法》。第二,规定不够细致,在《村委会组织法》当中,部分规定比较模糊,一些涉及选举,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缺少具体的专门法律或实施细则。第三,缺乏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整体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已有的法律缺乏这方面的发展。

二、当代农村村民自治的社会文化困境

通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2]可以发现,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大抵是以礼治为基础的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事实上,历史上的中国农村社会大多处于一种自治状态,但是这种自治远非现代意义上的自治。

(一)稳定乡村社会,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这种自治,或者说这种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并不是指政府完全放手对乡村的控制,恰恰相反的是这种自治是为了寻求一种皇权与乡村社会平衡,以稳定乡村社会,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二)许多大姓的存在,是影响基层民主选举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现在的行政村已与以往的自然村存在不同,出现较多的杂姓,但依然存在许多大姓,这也是影响基层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们已在强调基层选举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但许多地方的选举依然会受到宗族势力的严重干扰,有些地区甚至会出现恶性争斗。

三、当代农村村民自治的能力困境

基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传统的长老统治还是现在的村民自治,实际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的能人。以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四大村庄为例,每个村庄都有一位“能人”,如华西村的吴仁宝,南街村的王洪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先进村的成功无法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里排除出其他政治、经济因素)。

现阶段,村民自治要想得到很好发展,必须满足能人这一条件,有一个或多个能人带领村民实现自治。但是,这种“能人”很难出现。另外,必须要强调的是,“能人”现象并不利于村民自治的长期发展。

四、结语

看待村民自治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必须要认清当前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转型时代背景之下的特殊条件。因此,对村民自治的评价不能简单的概括为不合适中国农村。这一制度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关键是需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复杂的文化状况相磨合。

鉴于上述几种困境,当前村民自治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完成法律框架下自治的细则。2.出台政策(尤其是市场政策),吸引当地优秀的大学生或有政治素养的人回村任职。3.要坚持探索和实践,毕竟一项制度设计与实际的文化环境需要一定的磨合。

【参考文献】

[1]何 影.试析我国渐进式村民自治的现实困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61.

4.基层民主自治现状 篇四

民主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据近期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近80%约十一亿的人口都在农村,搞好农村基层民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做好基层民主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农村广大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主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要加强的民主监督,使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落到实处,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搞好我们的村民自治建设。

应该说,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还要看到,村民自治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还没能得到充分保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首先,完善村民自治,要发挥好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上要健全以村委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自治结构。这些机构的产生,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期实行民主选举。没有建立上述机构的,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的,要不断巩固完善,改进结构,提高效能,明确职责,促进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要充分重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使其在履行法定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和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中有所改进。其次,处理好村委会与村党组织的关系。

村党组织是村级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组织的正确领导,村民自治很难长久地规范化运作。结合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对村委会成员的教育,使其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跟党走的观念,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向基层群众传达中央精神的作用,把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其三,规范民主自治实践,努力提高村民素质。

“实践出真知”,村民自治实践,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本源,是检验村民自治制度成效的标准,要根据各地实际依法开展实践活动,如村委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届满时,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村委会要定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村民监督。在实际运作中严防形式主义花架子,不能搞政绩,形象和样板工程,不能“一刀切”

其四,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观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

村民自治观念是村民自治机制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要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结合的观念;大力培养和牢固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大力培养和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搞好对基层群众的培训,如编写简明易懂基层群众自治手册,在村两委换届选举时加大宣传,确保不漏死角,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治观念,提高群众自治能力。

5.基层民主自治现状 篇五

中国隆回网2006年07月13日作者:海飞 剑锋来源:网友上传麻塘山乡位于隆回县西北部,距县城120公里,全乡辖12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3749户,13395人,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20米,全乡农业粮食生产为主,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是全乡农业支柱产业,总面积1.5万亩。本乡地处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相对落后,劳务经济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年收入达1200余万元,较好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农村实行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推进了农村改革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加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25日至29日,我乡根据县新农村办的统一安排部署,抽调了财政、农经、组织、民政、司法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有针对性的选择4个村作为调研重点开展基层民主现状的调查,期间调研“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4个,召开群众代表座谈会5次,深入33个农户调了解情况,从中发现和暴露出基层民主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几点认识。

一、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管理

(一)民主选举制度得到全面推行,但选人用人上,不是出于公心,而是搞亲亲疏疏以“圈”定人的情况仍然存在。麻塘山乡12个行政村村委会班子系产生支部班子后再由选民按提名候选人以差额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主任、委员,根据“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政策导向,以“圈”定人得到相当一部分村民的认可,使选民无所适从,以致使村委会、村支部相互之间相互争权压势,相互掣肘。在被调查的4个村中,“两委”班子配合默契、村务工作出色村1个,“两委班子”配合情况及工作开展属中间状态的两个,“两委”班子关系紧张,村务工作举步维艰的村1个,这个事实表明,民主选举虽改变以经“少数人选少数人”,“在少数中选人”的绝对状况,选出了一部分优秀人才,相对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而且选举民主程度有了提高,程序上趋于周全,但“民主”两字仍待时日研究与推敲。

(二)全面建立了村民议事制度,但村干部民主意识差,村民代表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

是制约农村基层民主决策的瓶颈。大多数村在决定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时,虽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决定实施。被调查4个村中除学田村一年只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外,其余3个村均能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决定本村建议规划,社会发展和计划;村级5000元以上开支、集体资产的租赁承包、土地流转等重大事项,审查批准村务公开方案等,目前村民代表会议已被形象称为村中“小人大”,“一事一议”制度能较好的落实。虽然,目前村级组织按规定都能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里的重大事项,但村民议事会议的质量不高,不是流于形式,浮在表面,就是程度不高,最突出的问题由于少数村书记、主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有章不循,财务开支随意性、决策方面爱搞“一言堂”,大事小事要听他主意,工作不分巨细,都是他一个人点头才算,谁的主意也听不进去,开代表只是装装样子而已,把村民代表视为陪衬,致使农村工作出现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和集体资产流失,也导致村干部腐败现象发生,村民代表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自身素质差,目光短浅,少数村民代表在参加村务大事时,自始至终听不到他的声音,只“代”不“表”;或者与自己利益有关的事情就支持与自己利益无关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就反对,代表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只“表”不“代”;或者是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私下意见一大堆,当背后代表。

(三)民主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但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等制度执行还存在偏差。各村委会普遍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一系列制度把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秩序管理、村级组织建设和管理融于一体,建立了村务公开栏,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等机构,村民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法逐步成为管理村的主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推行了村帐乡管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实行“乡管村用”,要求乡农经站对村级集体资金,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上级用于村级建设事业的专项拔款,用于村级正常工作运转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借贷往来等属于集体所有的各项收入纳入到代理财务会计核算和审议监督的范围,但是一些村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按要求将村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收入,“一事一议”筹资款、种种代收等纳入到相应代管的集体资金中来,对村集体这一部分资金仍然由村财务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一个村两本帐的局面,一本帐在乡里,一本仍在村里,各管各的,互不相干。特别在调查中,发现全乡几个村中有2个村,村委会换届后,秘书人未打移交的特殊个案,与“一村两帐”揉合在一起导致未纳入乡代管的那部分村级财务,出现现金管理混

乱无序,会计帐目不清,各项开支缺乏约束和监督的问题,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为部分村和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制度的漏洞,主要表现为:利用两头报账或者制假账,有的干脆不设账,贪污、私分、挪用村集体财产。

基础性群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不公开,在公开内容、方式和时间上都与相关规定有较大的差距。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各村要求普遍推行,但同公开的目标要求,仍然存在不够完备: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的地点不适中,大多数村务公开栏设在村址,不便于群众浏览,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的群众要求;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公开较小的费用,不公开大额开支,个别村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由乡村干部唱“独角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五是有的村甚至不公开 ;

2、多头管理、渠道不通畅。围绕村务公开,各职能部门作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现象,纪委、民政局、农经局等多家单位从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得提高工作效率,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干部和村集体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村民,在当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的问题。

3、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有公开无落实,不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尤其个别村干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能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上访,影响稳定大局。

(四)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得到落实,但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有待完善。各村委会普遍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布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宅基地安排,粮食直补资金,退耕还林补助等为核心内容的民主监督机制,使村委会工作置于村民监督之下,促进了廉政建设,提高为事效率。村级财务审计作为农村民主管理监督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尚未正常开展,在调查走访中,全乡几个村有40%以上的村近3年来未搞过村级财务审计,更谈不上村干部离任审计,乡农经审计站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流于形式,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真实性的实质性审查和对村级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的审查,以及对村级资金使用中是否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都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随意开支,现金收入不入账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且长期得不到查处。

二、存在问题分析

虽然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现在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特别是时下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上述问题的存在有政治的、主观的,历史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点:

其一,村委会与乡政府、村党支部关系没有理顺。一是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一级是自治组织,乡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是指导性的,可实际上乡机关变“指导”为“主导”,对村委会工作指手划脚,条条框框和干预太多;村委会仍然类似于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依附于乡政府而存在,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强,致使村民自治未能真正得到贯彻。二是“两委”关系差。有的村支部书记把村委会视为下属,对村委会工作任意干预,或者以班子决策代替村委会权利行使;有的村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重大事项不向支部、乡政府请示报告,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与片面性导致官僚主义思想作祟,对民主管理推行设置了路障。

其二,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是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是否会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解决不了思想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参与监督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经济工作其余事情不闻不问,什么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都是形式,思维导向上存在听之任之。

其三,受利益驱动,怕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善事,一些乡村干部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只顾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发个文件,开个会或建个形式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财务清理、民主管理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置之不理。

其四,教育培训不够。一方面,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还未真正落到实处,有时在内容确定和时机选择上其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握的还不够好,重视任后培训,忽视任前培训,重视农村科技知识的教育,忽视民主法制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缺乏自我加压,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涉及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如何开展工作的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规范知之不多,造成工作中越权、揽权、蛮干、盲干现象的发生。

三、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这一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实行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着力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村民自治的先决条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乡政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第一,理顺与乡政府关系,根据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乡政府与村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委会要依法搞好自治活动,积极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各项任务;第二,理顺领导体制。要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搞自治。党支部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意图变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村里的大事难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讨论后依法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在工作落实上,建立村委会向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制度。

(二)建立完善制度严格规定干部权限。现阶段应着重建立确定村民代表议事决策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小组),制度来实现村民自治,要在组成人员,职权和议事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制定的村务大事和有关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村干部财权要严格控制,建议设一个额度超过某个额度需经村务监督委员会批准才能支出,彻底改变“村官自治”为“村民自治”。

(三)要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村干部民主素质和村民议事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当前村干部、村民代表文化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淡薄,需从加强培训入手,树立村干部民主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依法办事能力,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和独断专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活动,树立村民代表主人翁意识和政治热情,让其明确作为一名村民代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解决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为了“走过场”现象。

6.社区民主自治建设问卷 篇六

1、你认为通过以下哪几种方式来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成效最明显?

(1)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社区志愿者队伍壮大(3)加强社区民主自治宣传教育

(4)完善社区法律法规(5)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壮大(6)其他

2、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找谁帮助解决?

(1)社区工作人员(2)亲朋好友(3)同事(4)其他

3、你所在的社区经常采取以下哪种形式加强居民交流?

(1)居民座谈会(2)上门走访宣传(3)组织文艺演出(4)开办宣传橱窗

4、你在社区活动中的主要身份是?

(1)组织者(2)参与者(3)观众(4)不参加

5、你认为政府在社区民主建设推进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1)领导者(2)引导者(3)共同参与人(4)少参与(5)不参与

6、社区民主选举时你的投票方式?

(1)亲自投票(2)委托他人投票(3)不投票

7.你认为我们社区最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交通问题(2)绿化、卫生、污染等环境问题(3)治安问题(4)餐饮娱乐业等社区经济发展问题(5)菜市场等综合配套生活设施的改善(6)社区就业问题(7)社区文化建设、知识培训教育等问题(8)社区民主决策问题(9)社区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10)其它

8、你是否曾经作为义工或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如果回答是请接着回答第九题,回答否的直接跳到第十题)

(1)是

(2)否

9、我参加了在以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可多选):

(1)社区绿化(2)义务打扫居民区卫生(3)捐款捐物(4)老年人服务

(5)残疾人服务(6)义务家教(7)其他

10.我认为要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我们可以(可多选):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社区意识(2)居委会等组织应主动与居民联系

(3)政府应减少干涉,让居民充分自治(4)社区各项服务应充分结合居民需要

上一篇:法治宣传汇报材料下一篇:中学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