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2024-07-24

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共9篇)

1.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篇一

注释: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2.2、岑波平.随文练笔请不要随意而作——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略谈[J].新课程学习,2009,(4):18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4、乔晓娟.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小学作文教学[D].苏州大学,2008:3.参考文献

[1]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何凤茵.小学作文起步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语文论坛,2007,(8):21-23.[3]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Sarah K.Clark, Cindy D.Jones, D.Ray Reutzel.Using the Text Structures of Information Books to Teach Writing in the Primary Grade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3,(4):265–271.

2.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篇二

关于学位论文写作中注释及参考文献的规范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注释要求:注释必须规范,一律采用脚注、自动插入格式;每页重新编号,编号数字形式采用①、②、③、„;每个注释要件及顺序依次为: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单位名称及出版时间、页码。

1.一般中文著作

例: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7页、第78—80页。

2.编纂类著作,应在编者姓名之后标注“编”或“主编”或“编辑”字样 例:朱学勤:《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鹭江出版社2000版,第34页。

3.论文集内论文,应先注明论文,再注文集等版本信息

例:罗荣渠:《扶桑国猜想与美洲的发现—兼论文化传播问题》。见罗荣渠著:《美洲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180页。

4.翻译著作(译文),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括注原作者国别、译者姓名

例:[德]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289—290页。

5.古典文献类著作,除应包括上述版本信息外,还应括注卷次

例:《史记》卷25,第1088页。

6.报刊文章

例:[法]巴斯蒂:《义和团运动期间直隶省的天主教教民》,马胜利译,《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第30页。

7.外文论著,应遵循国际学术惯例,凡文章篇名,应用“”表示;凡书名、报纸和刊物名,一律用右斜体表示

例:William Rehg,“Translator’Introduction”,in Habermas’s Between Facts and Norms,MIT Press,1996.p.IX;David M.Radmussen,How is Valid Law Possible?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20,No.4.1994.8.引用同一著作、论文,在本文同一页中再出现时,应采用简化格式 例:田余庆:前引书,第80—90页。

例:Gordon S.Wood,ibid,pp.84—88.9.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

10.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

二、参考文献的要件顺序及写作规范与注释要求相同,但每个参考文献的后面不要标注具体引用的页码

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写法 篇三

整体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与正文相对应

2、所有汉语著作名,文章名,论文名等都不用书名号,且不用斜体

3、汉语两个以上的作者名字中间用“、”隔开,英语的用“﹠”连接

4、所有的标点符号均为英文输入状态下的标点

5、英语作者所有的名都只取首字母,姓用全名

6、英语多个作者,除了第一个是姓前名后,其余的都是正常顺序,明前姓后

7、英语期刊内文章名,论文集内论文名等都不用斜体,且仅仅首单词首字母大写,期刊名,论文集名要斜体大写。排序:

1、按照字母顺序排序

2、英语类在前,汉语类在后

3、先写独著,后写合著 文献标识符:

[M] 专著,monograph.[J] 期刊文章,journal [C] 论文集,article collection

[A] 论文,article in a collection [D] 学位论文,MA.Thesis or Ph.D.dissertation [Z] 其他难于定类别的,others such as dictionaries [N] 报纸文章

[R] 报告,report

[OL] online materials Ⅰ、专著的写法:

作者名.著作名[M].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时间.汉语独著:

胡壮麟.语用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 2011.汉语合著:

胡壮麟、苗兴伟.应用语言学基础[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英语独著:

Joseph Levison在1988年,剑桥出版,Pragmatics Levison, J.Pragma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英语合著:

William Halliday 和 Joseph Hasan, 1979年在伦敦Arnold Publiser出版Cohension in English.Halliday, W.& J.Hasan.Cohension in English[M].London: Arnold Publiser, 1979.Ⅱ、期刊文章的写法:

作者名.文章名[J].期刊名, 发行时间, 期次: 引用页码.汉语:

汪峰,在中国外语,2003年第十期 10-15页 发表《英语学习特点》、汪峰.英语学习特点[J].中国外语, 2003,(10):10-15.英语:

Washington Irving 和 Benjamin Francklin,在Applied Linguistics,1999年第六期的7-12页发表。Modern English and Their Function.Irving, W.& B.Francklin.Modern English and their function[J].Applied Linguistics, 1999,(6):7-12.Ⅲ、论文集的写法:

汉语: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载论文集作者(主副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社,时间:引用页码.王晶.英语教学模式选用[A].载田中(主编).英语教学模式在中国的发展[C].上海: 上海外教出版社,2010:99-112.英语:

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In 论文集作者(ed.or eds.).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社,时间:引用页码.Ronald, L.An observation of the football culture in England[A].In Jim, G.& S.Pouer(eds.).Sports Culture on the World[C].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122-129.Ⅳ、学位论文写法:

4.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篇四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丰富中国传统节日

——以重阳节为例

署名:陈XX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有关学者对节日及节日体系的研究,探讨目前传统节日面临的困境:淡化与式微。传统农业社会背景的消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近代中国的移风易俗使得我们的传统节日慢慢走向衰落。本文根据传统节日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从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精神寄托三个方面,分析其中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同时传统节日的开发也可以更好的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物质和精神方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了解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社会、教育部门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五项开发、传承、丰富传统节日的措施。

关键词:传统节日 重阳节 吉祥物 文化生产力

一、前言

(一)中国传统节日概况

1、传统节日的概念

节日,是人类从远古以来为了表达丰收的喜庆、纪念重大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关心某种社会和自然事物等所形成的或设定的特殊日子[1]。周星认为应该将中国节日分成传统节庆体系、国家或政府主导的节庆体系和外来嵌入的节庆三大“板块”,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节日是节日体系中的传统节庆体系[2]。

在学术界,有学者将我国较重要的传统节日统计归纳为20个,即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又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重,都伴以相应的仪式性活动,如放鞭炮、祭祖、赛龙舟、赏明月等等[3]。

2、传统节日面临的困境:淡化与式微

《当前中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认知状况的调查》一文作者陈凤钦采用问卷法,分别对初

二、初三和高二年级段的共27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知道“洋节”的学生比知道中国传统节日的学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生多,对“洋节”感兴趣的学生直逼传统节日,被选中的一个最感兴趣的节日依其选择人数多少,分别是春节、中秋节、圣诞节和愚人节,虽然名列前两位的节日依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是已有两个“洋节”被选中,绝大多数学生说不出五大传统节日的名称。

目前,传统节日的淡化与式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我国传统节日产生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背景之下,其中“吃”的功能比较多,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产生的农业社会基础慢慢消失、节日功能慢慢淡化,功能的淡化进而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和节日意识的淡化,传统节日的淡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

其次,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向发展中国家迎面扑来,不少发展中国家都深受其强势文化的的影响。在中国,其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洋节,诸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而在中国有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则慢慢被人们遗忘。

最后,在太平天国时期、五四运动及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习惯把所有传统的东西都看成是封建和迷信加以扫除。就传统节日而言,太平天国率先将其抛弃。而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旧风俗、旧习惯、旧思想、旧观念)、立四新(新风俗、新习惯、新思想、新观念)成为一时风气。经过这短短近百年时间的“移风易俗”,导致了许多传统节日传承的中断,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清楚或根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3、丰富传统节日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则是其民族情感的鲜活展示和充分表达。尽管中国传统节日产生的社会背景消失了,但是传统节日中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等内在价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

当前,传统节日的淡化已经引起了国内相关学者的重视,他们正在积极地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也取得一定的成绩。2007年12月清明、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纳入了国家公布的法定节假日体系,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中国传统节日旅游开发研究的情况

1、研究现状

目前对节日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比较少,戴光全等对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 CSA)所包括的教育文摘(ERIC, 1966年以来)、社会服务文摘(SSA, 1980年以来)、社会学文摘(SA, 1963年以来)、世界政治科学文摘(WPSA, 1975年以来)等4个数据库收录的2300多万条文献进行的网上检索表明:西方从旅游角度对节日进行研究的最早文献出现在196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年。在我国则更晚,2008年4月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查询,我国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节日进行研究的文章只有几篇。2009年4月再进行查询,题目为旅游和节日的文章有所增加。

2、存在问题 [4]现有关于节日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章还比较少,现有文章主要以地方少数民族的节日为依托进行探讨,主要集中在:民族节日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政府行为;民族节日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民族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传统节日旅游产品开发这五大方面,缺乏综合的研究文献。

传统节日旅游资源,属于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开发与利用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资源,因此如何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节日旅游资源使其为旅游业服务是我们要考虑的重点。

二、传统节日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一)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以重阳节为例)

旅游资源按199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发布的标准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5]。按照旅游资源的分类,传统节日应该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类,是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产生于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吃”的功能比较多。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还较弱,这些节日表达了人们的人神观念、驱邪避祸观念,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我们将以重阳节为例,探讨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旅游资源。

1、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人们在节日中注重饮食生活,这固然是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周期性的满足与享受,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它是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每一种节日食品都负载着深厚的民俗情感,节日食品的献祭、馈送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在重阳节中关于饮食文化的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吃螃蟹。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也曾对书中人过重阳节作了详细的描述:大观园的儿女聚在一起吃螃蟹、吃烫的酒、赏花、吟诗作对,在节日里边吃边乐,在吃的过程中传承高雅的中华民族文化。重阳节的特色食品是重阳糕,“糕”谐音“高”,用以表达人们对登高避祸的向往。

重阳节有重阳糕、菊花酒,春节有饺子,清明有凉食,端午有粽子,中秋有月饼,把这些节日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美食开发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又可以增加游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节日生活既是家庭的,又是社会的,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以家庭为主的内聚性节日。著名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重阳节茱萸习俗的真实体现。此外重阳节有登高避祸、赏菊花的习俗,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们还从登高引申出放风筝的习俗,以“风筝高飞”寄托人们登高的美好祝愿。

我们可以从佩茱萸、赏菊花的习俗,开发相应的赏茱萸、菊花游,既高雅又可以传承传统节日的习俗。重阳节如此,其他节日同样大有可为,清明踏青、端午挂艾叶菖蒲、中秋赏月,这些无不是祖先的丰富创造,我们同样可以从中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3、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

人们在重阳节吃喝玩乐既满足了人们“吃”、“玩”的需求,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重阳节起源之初是为了追求与上天互相通达,追求人神之间的平等对话,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中国的“老人节”,表现了人们对老人的爱戴和尊敬,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产生的特定基础和缘由,有其特定的含义,都是祖先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追求。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传统节日的精神寄托归类为迷信,正是这些寄托支撑着人们走过了无数的岁月,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风风雨雨。虽然其产生的传统农业社会基础已经不存在,但其意义会永远留存,适当开发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旅游开发可以促进传统节日的传承

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我国,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旅游开发传统节日产品,必定能够使传统节日再次得到关注,并且得到复原和发展。旅游开发传统节日可以进一步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旅游开发可以更好地丰富传统节日的物质生活层面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相关旅游企业可以加强节日宣传,推出旅游购物节,参与展销的产品可以是茱萸植物盆栽、茱萸饰品,也可以是菊花盆栽、菊花酒,还可以是重阳糕、仿重阳糕饰品,或加以各式各样的风筝制品等等。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很好地开发重阳节的相关商品,很好地继承、丰富传统节日的物质生活层面。

2、旅游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的精神生活层面

旅游业发展至今,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这种初级产品,更多的希望参与其中、更多的了解真实的历史,旅游产品正朝着“参与型”产品的方向发展。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在重阳节到来之时,着力推出与重阳节相关的线路,如亲子游,登高游,开发银发市场,打“尊重老人”这一块亲情牌。不同年龄段的游客一起参与节日活动,一起体验、一起了解、一起传承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好的丰富传统节日的精神生活层面。

三、从旅游开发的角度丰富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节日旅游开发也具有广阔的前景。怎样更好地开发我国传统节日旅游呢?需要政府、社会、旅游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传统节日旅游开发如果只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不思进取和转变,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肯定会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必须遵循保护和利用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措施,不断开拓创新,让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一)丰富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保持“原真性”原则

要实现在开发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节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旅游开发可能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甚至是不可补救的严重后果,为了更好地开发传统节日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坚持最基本的原则:原真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指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文化信息。

关于重阳节最早的记载是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书中记载汉武帝时已有重阳之俗,但认为重阳节来历无考。有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得出结论:重阳节来源于楚国,是楚人为求登天拜谒先祖祝融的传统节日,这个推论比葛洪的记载还要早一个半世纪[6]。关于重阳节名称的观点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古人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九有两个九故名为“重阳”也称“重九”。另外一个说法是中国古代分九州,九九代表神州大地,人们过重阳节是对国家政权的服从。重阳节起源何时、名称来历有太多太多的观点,我们应该尽可能一一了解、记忆。

随着商业因素的注入,配套商品的开发,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容易出现功利化和庸俗化的倾向。在重阳节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真实的遵照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内涵以及蕴含其中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精神寄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重阳节当中迷信的元素去掉,保留尊重老人、祈求平等对话这些积极的元素。我们要正确记忆重阳节所遗留的一切文化信息,防止出现功利化、庸俗化的开发行为。

(二)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1、政府角色定位:服务者

在近代中国,官方曾把传统节日视为封建迷信加以扫除,提出“新旧参半、官民各分”的格局,而“新的”总是处于更突出、更显眼的位置,从机关到学校,从事业到企业,几乎所有的官方正式场合,总是以阳历来纪时,“官的”又总是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权威[7]。经过一段时间的“移风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易俗”,中国吸收了不少先进的西方文化,而传统节日却在这短短百年时间慢慢淡化出人们的视野。

有些地方举办民族节日时先是请来大城市的歌舞团和歌星以壮其声势,进而是搭起高高的舞台,请来各级领导排排就座,满街高挂政治性标语和口号,这种“政府行为”极大的减弱了民族节日本来的气氛,降低了当地居民举办节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也冲淡了旅游者再来参与的动机,于是只能举办一两届就停办。

传承中国传统节日,需要政府重新定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者”。在传统节日的旅游开发中,政府应该起的作用是“搭台”而不是“唱戏”。政府可以为发扬传统节日提供良好的基础,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为群众庆祝传统节日搭建平台、提供方便,同时引导人们如何庆祝传统节日。但是不能硬性规定人们怎样庆祝这些节日,不能以主办者的角色主导群众庆祝节日的方式。

2、国家立法使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

历史上官方或官方代表人物是某些传统节日的或节俗的创造者,同时官方将一些节日作为假日。至少在秦朝,官吏已有休假制度,称为“告归”。虽然我国传统社会不同朝代的官吏休假制度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休沐假、事假、病假、赐假和节假。节日放假应该从汉代就开始了。通过国家立法把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是官方对传统节日的积极“干预”,是值得肯定和必要的。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老人节”若可以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一定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从而得以发扬光大。政府要做的是根据国情民意,逐渐把更多的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体系,给传统节日更多的时间。

3、官方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从我国传统社会官方与节日的关系看,官方在传统节日里举办礼仪性活动和官方代表人物以俗民的身份参与到节俗活动中来,是肯定传统节日价值的好办法,它直接推动了传统节日的发展。当下肯定传统节日的现实价值,也应该考虑对“官民同庆”这一途径的广泛沿用。

在重阳节到来之时,政府不应该主办仪式性的庆祝活动,但可以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民间的庆祝活动,以官方的方式肯定民间的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节日的传承。旅游业发展至今,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游览,更多的希望参与其中。官方应该发挥“服务者”的作用,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动手、人人参与的大众参与氛围。

[8]

(三)教育行业做好教育、传承工作,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了解他们、保护它们。有多少青少年知道重阳节的起源?有多少人知道重阳节是中国的老人节?答案不言而喻。要想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传统节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应该呼吁有关方面将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有关情况编入中小学教科书,让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在每一个中国孩子心中都留下深刻的认识。同时学校应该遵照教材的真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实资料,向学生传递传统节日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更好地在青少年中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师生积极参与节日活动,引导他们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传统进行理性思考,通过认真反思,批判地继承吸收,丰富和纯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重阳节到来之际学校可以组织“登高诗文”创作大赛、朗诵大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主题旅游。

再次,相关的旅游院校应该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传统节日文化旅游人才既要有一般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还要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向游客传递真实的节日信息,加深游客对节日文化的了解。

(四)大力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产品策划

1、加强传统节日的宣传

传统节日的淡化与式微,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缺乏相应的宣传,缺乏节日的氛围。在西方节日到来之时,商家大加宣传,玫瑰、情人节大餐、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贺卡等极大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相反,我们的传统节日几乎没有相关的宣传。

重阳节没有特定的假期,没有相关的炒作因素。行政部门没有相关宣传,商家、旅游经营企业没有推出相应的产品,大众也没有“过节”的氛围。如果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政府、媒体、商家、旅游企业形成合力,加大传统节日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整个社会充满节日的氛围。这样重阳节才能获得人们的关注,才有发展、丰富的基础。

2、旅游企业策划相关的传统节日旅游产品

目前纳入法定节假日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时间都是三天,为适应三天小长假的情况,旅行社、酒店、旅游景区已经联合制定相关的中短线路,受到人们的热捧。

虽然重阳节没有被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但是我们可以利用重阳节前后的周六日推出相关的产品。在重阳节,观光游线路可以推出亲子游、登高赏菊或赏桂游,也可以推出风筝游或寻访茱萸游;“参与型”线路可以让游客自己蒸煮螃蟹,参观、了解重阳糕的制法并亲自制作重阳糕;餐饮则可以提供螃蟹宴、菊花酒、重阳糕。开发重阳节旅游产品,不仅宣传了尊敬老人的观念,还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游客在特定节日了解特定的风俗习惯,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义。

(五)注入商业因素,开发传统节日配套商品

1、商业促销:现代符号

西方的母亲节、父亲节有节日贺卡,而中国的重阳节则缺乏相应的促销载体。西方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区别在这里凸显出来:商家在西方节日里有促销的载体,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则缺乏可炒作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可炒作的因素,加入现代商业促销符号,为人们关注传统节日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营造更好的节日气氛。

在重阳节,我们可以加入吃螃蟹大赛、重阳糕制作比赛等炒作方式,还可以销售茱萸盆栽、茱萸饰品,销售的主题可以是“趋灾避祸、祈求平安”。还可以进行商业设计,设计不同的小饰品并在里面装“茱萸”的果实,因为历史上人们佩戴茱萸有“去祸祈福”的含义。只要这些小饰品设计精巧、物有所值,一方面商家可以获利,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小饰物传承节日文化。

2、文化生产力:节日吉祥物

全国各地为何积极申报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呢?其重要意义在于宣传本地区,提高知名度,这能给地方带来无法用数字计算的利益。用专家的话来说:吉祥物是一种“文化生产力”。“圣诞老人”作为西方圣诞节特定的吉祥物,风靡全球已达十多个世纪之久,是现在节日吉祥物中的成功典范。吉祥物是人们在事物固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经过着意加工,用来表达人们向往和追求吉祥幸福、如意顺遂、欢乐喜庆、和谐美好等情感、愿望的事物,是凝聚文化的形象大使[8]。将吉祥物的设计与中国传统节日传承的历史意义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其形象大使的亲和力作用和文化生产力的应用价值,将会为保护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重阳节最早始于楚国神话中著名的“绝地天通”(即断绝天和地之间的联系通道)的故事。由这个故事引出了以后楚人于重阳节登高以求上达天庭拜谒祝融的习俗,登高习俗代表人们向往天上人间自由往来的日子。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创造、设计忠于历史、合乎民心的节日吉祥物,如设计一个以神话人物“祝融”为原型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追求平等、进步、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一定可以得到人们的支持。

人们喜欢过西方节日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的节日有相关的配套商品,我国传统节日要走出困境,也应该加入现代商业因素,开发配套的节日商品,这样,商家可以盈利,普通游客可以购买到自己喜欢的节日商品,绝对是一举两得的措施。

四、结论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21世纪,这些传统节日本身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开发这些节日资源,可以推动节日旅游市场的发展,更好的传承和丰富传统节日文化。

丰富和传承传统节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是一个不断延续的过程。究竟如何具体开发、设计传统节日配套商品,设计忠于历史、合乎民心的传统节日吉祥物,更好的丰富、传承传统节日,需要社会各界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讨、不断创新、不断努力。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注释

[1] 王晖.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之二[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8(2):71-76.[2] 刘魁立,萧放,张勃,刘晓峰,周星.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J].民间文化论坛,2005,(3):1-13.[3] 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理论界,2007,(9):104-106.[4] 杨香花.民族传统节日旅游资源特征、旅游开发价值与原则的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68-72.[5] 张伟强等.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2,158.[6] 陈涛平.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源新说[J].荆州师专学报,1994,(4):70-73.[7] [8]张勃.从传统到当下:试论官方对传统的积极干预[J].民俗研究,2005,(1):14-26.参考文献

[1]陈涛平.屈原与重阳节——重阳节起源新说[J].荆州师专学报,1994,(4).[2]刘林.重阳节的由来[J].现代养生,2003,(10).[3]李晖.九九重阳情 茱萸吉祥俗——重阳民俗文化研究淮[J].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6(6).[4]林继富.重阳节“登高”习俗漫谈[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22(1).广东江门艺华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系毕业设计(论文)

5.注释、参考文献规范写法 篇五

一、关于注释的说明

1、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注释采用脚注(每页页下注)的形式,注释位于页面底端,每页重新编号,编号采用①②③……的符号。

2、注释是对文章中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引用(注释中标明参见)他人成果部分的标注,也用于详细说明正文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3、注释采用以下体例:(1)论文类:

编号 作者(如作者系多人,中间用顿号隔开):《论文题目》,载《期刊 名称》(或论文集名称)年号(卷号)期号。

例如:

①王亚新:《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②参见金正佳、翁子明:《论建立行为保全制度》,载《人民司法》1997年第1期。

(2)著作、教材类:

编号 作者(编者):《书名》,出版社****年版,第***页。例如:

①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②陈桂明:《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36页。(3)译著类:

编号 [作者国别] 作者:《书名》,译者,出版社****年版,第***页。例如:

①参见[德]罗森贝克:《证明责任论》,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104页。

二、关于文后参考文献体例的说明

文后参考文献统一按照国标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 写,详见附件。

三、本说明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法律系负责解释,自制定之日起生效。

北京建筑工程文法学院

法律系 2007年3月12日

附件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电子版)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3]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E.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6.C# 注释规范 篇六

注释规范包括:模块(类)注释规范、类的属性、方法注释规范、代码间注释

1.模块(类)注释规范

模块开始必须以以下形式书写模块注释:

///

///模块编号:<模块编号,可以引用系统设计中的模块编号> ///作用:<对此类的描述,可以引用系统设计中的描述> ///作者:作者中文名

///编写日期:<模块创建日期,格式:YYYY-MM-DD> ///

如果模块有修改,则每次修改必须添加以下注释:

///

///Log编号:

///修改描述:<对此修改的描述> ///作者:修改者中文名

///修改日期:<模块修改日期,格式:YYYY-MM-DD> ///

2.类属性注释规范

在类的属性必须以以下格式编写属性注释:

///

///属性说明 ///

3.方法注释规范

在类的方法声明前必须以以下格式编写注释

///

/// 说明:<对该方法的说明>

///

///

"><参数说明> /// ///<对方法返回值的说明,该说明必须明确说明返回的值代表什么含义> ///

4.代码间注释规范

代码间注释分为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

单行注释: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多行注释1 多行注释2 多行注释3*/

代码中遇到语句块时必须添加注释(if,for,foreach,……),添加的注释必须能够说明此语句块的作用和实现手段(所用算法等等)。

详细介绍见:

7.毕业论文注释规范 篇七

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请各位按照规范去标注)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厉星星.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E.R.& D.C.Oliver.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3): 62 – 67.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

[4]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5] Gill, 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Can the Subaltern Speak?”[A].In C.Nelson & L.Grossberg(eds.).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10] Almarza, G.G.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eds.).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pp.50-78.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7.专利

【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

[1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8.标准

【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

[14]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9.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10.电子文献

【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举例】

[16]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 //, 1998–08–16/1998–10–04.[17] 万锦.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 [DB/CD].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8.参考开题报告的写法 篇八

1.[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6.[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

1.[选题依据]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于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1.1学校体育保险需求调查的必要性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增强青少年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适度的冒险精神。而学校体育教育是对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培养的有效方法。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磨练其精神和意志力,在公平竞争中收获尊重和友谊,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上起巨大的作用。然而,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偶尔会发生一些意外,甚至酿成事故。如参加体操、攀爬、跳山羊、单双杠等所谓高危体育课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损伤(如肌肉拉伤、挫伤、骨折、脱臼、肌腱断裂、)或者更严重的意外伤害。由于伤害的发生,学校为了稳妥起见,不再安排类似学校体育活动,导致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呈下降趋势,这样下来不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如何转移学校、家长和学生在体育教育活动中的风险,让大家走出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困扰,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有危险的活动,这些成了我们所必须面对思考的问题。保险是转移风险的一个较好的工具,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和完善的学校体育保险体系。为了学校体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们需要做出一个系统性的、真实的、全面的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调查。

1.2国内外学校体育保险发展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是整个体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目前,美国的体育保险已经成为美国保险业的重要经营内容和巨大的保险市场。学校体育保险作为美国体育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保险险种,如巨灾医疗保险,校级重大医疗保险,中学全明星比赛保险,中学体育保险,中小学生意外保险,大学生体育保险等,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学校体育的顺利进行。

同样,日本保险业也非常发达,学校体育保险又是日本体育保险的重中之重。日本学校体育保险险种主要有:体育安全保险,学校教育研究灾害伤害保险,学校灾害互助支付制度,全国市长学校灾害赔偿保险,日本都道府西安学校管理者赔偿保险等。日本的学校保险不仅种类丰富,且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学校保险体系。

我国学校体育保险发展滞后,体育保险意识淡薄,中国保险业和国外相比是落后的,保险制度是随着“通商”传入我国的,学校体育保险极少涉及,更缺乏有力宣传,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缺乏保险意识。北大学生攀登夏邦马西峰前竟身揣一封学校寄给家长签名的登山同意书,而不是保险合同书,多么可悲可叹,对此我们更应该强化学生以及学校对于体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意识。我国当前对于学校体育保险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方志平的《我国学校体育保险的科学建构》只提出了观点,但没有进行深入的需求调查,提出由学生、学校、保险公司、教育行政部门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合力落实学校体育保险机制。1.3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调查的意义

从需求供给角度上分析我国学校体育保险的问题,对我国当前学校体育保险发展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许多文献只对我国的商业保险、社会保险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是没有学者对我过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现状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他们认为我国体育保险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相对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体育保险的供给是微不足道的,体育保险市场的供需呈现出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周爱光等(2002)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体育保险现状,着重分析了体育商业保险的供给现状,指出我国还没有专业的体育保险品种,一般将其纳入意外伤害保险和综合责任保险之中。张庆(2002)主要分析了我国体育保险的需求现状。从需求角度出发,他认为我国体育保险可以分为体育运动保险和体育产业保险,体育运动保险由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保险三大部分组成,着重对体育产业保险进行了分析研究。

大多数的学者都对整个体育保险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没有从学校体育保险这个领域进行具体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说当前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如何是当前的一个盲区,没有可供参考的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的数据资料。所以,以具有代表性的成都为例,从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三个方面进行了解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在学校体育保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成都市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把成都市学校分为高中、小学、初中三类,细化到成都各个区内,每一区抽取一定样本,对样本的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研究。

2.2总体框架

2.3重点难点

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是:1)请教专家设计能够通过学校,老师及学生家长三方全面了解当前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的、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2)取得原始的、有力度的调查数据,用来了解我国中小体育保险需求的现状。3)对所获得的大量有效数据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本项目的研究难点:成都市中小学数量多,分布较为分散,对于问卷的发放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问卷投放,并且要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全面性、原始性。

2.4 主要目标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到反馈,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调查了解现如今成都市中小学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

3.[思路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3.1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学校体育保险体

系,结合我国国情设计调查问卷,并以成都市为代表,对成都市中小学校方,教师及家长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需求,得出结论报告。本项目以实地调研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地调研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3.2 具体研究方法(1)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目的是通过对学校、教师及学生家长的调查全面了解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现状。问卷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为学生家长问卷,了解家长对学生保险的支持度及其对体育保险的了解范围;第二方面为学校方面问卷,了解学校对体育保险的需求及看法;第三方面为教师问卷,了解学校体育中具体会出现的问题。

(2)施测方法

部分问卷由研究组成员进行施测,家长部分由研究组成员一对一进行问卷调查。部分问卷委托各校教研主任协助施测。采用统一指导语,对全校教师进行集体施测,不限定测试时间,但要求一次性完成,问卷当场回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完整性与真实性检查,有明显规律性反应倾向的问卷,以及漏答项目超过 3 条的问卷予以剔除。

(3)数据处理

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 SPSS22.0 进行数据分析。3.2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计划:

2015.06-2015.9 针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保险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2015.10-2015.12 咨询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

2016.01-2016.12对成都市的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实地取得资料 2017.01-2017.10 对所得的问卷进行汇总分类,并进行数据分析由数据分析的情况进行统计整理,得出初步报告

2017.11-2017.11 请专家评阅初步报告,提出修改意见 2017.12-2018.01正式提出研究报告,进行结题。3.3可行性分析

只有在了解了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学校体育保险政策与方案。本次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员均在成都范围内生活学习,可以就近进行调查。

主要研究人员是高校老师和研究生,均较好的掌握了其学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受过良好的研究训练,在调查问卷的设计,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处理上有一定的能力,在时间、学术能力和专业上均可以得到保证。

本项目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主要用到的设备是计算机和打印机等,且学校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办公场所。

4.[创新之处] 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学校体育保险在中国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我们需要了解中小学学校、老师及家长对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才能根据其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学校体育保险险种。大多数的学者都对整个体育保险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但没有从学校体育保险这个领域进行具体系统的调查研究。所以可以说当前学校体育保险的需求如何是当前的一个盲区,所以对学校体育保险需求现状,以具有代表性的成都为例进行调查研究,是为将来的学校体育保险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为创新之处。

5.[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是调查报告,其数据可以有以下三点用处:1)为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对学校体育保险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及数据依据2)为全国的学校体育保险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样本;3)为保险公司制定学校体育保险提供参考依据。只有学校体育保险制度相对完善才能确保学校体育的有效开展,开展具有挑战性的学校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既锻炼身体,又可以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少年强则国强”。以此说明该项目也是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6.[参考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中外参考文献。[1] Liu Wei.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J].[2] Liu Wei.Reliability analysis of redundant system with uncertain lifetimes[J].[3] Liu Wei.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J].[4] Liu Wei.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J].[5] Liu Wei.Information-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J].13(5): 2010 Sept

[6] Liu We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J].107-115 volume 15, April 2007, [7] Pope.The Demand for Life Insurance Products in the Japanese Market Place: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Business)[D].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999 [8] Outreville.J.F.Life Insurance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1996,l63(2):263~278

[9] S.Husselsm,D.Ward,R.Zurbruegg.How Do You Stimulate Demand For Insurance[N],Working Paper,2003.3.31 [10] Weilinkesion.Sports Insurance Provider in UK.B&CE Insurance 2004(6)[11] 张亚宁.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12] 陈莉.中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初步思路[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13] 杨玉波.中国体育保险现状与发展初探[D].天津:南开大学,2005 [14] 刘兴润.中国体育保险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5] 张庆.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16] 王文胜.论中国体育保险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思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7] 朱洪军.我国竞技体育保险市场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5 [18] 李青山.中美两国体育保险之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19] 柴红年.中美体育保险的比较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2 [20] 高永标.我国保险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1] 杨霞.我国保险需求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2] 周爱光,杨晓生,陈慧敏等.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23(4):35~38 [23] 周爱光等.日本体育保险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5(6):23~26 [24] 周爱光等.美国体育保险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9):9~13 [25] 邱晓德.加入 WTO 后提高我国体育保险业整体竞争力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214~216 [26] 邱晓德.加入后 WTO 中国体育保险市场机制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6):15~18 [27] 邱晓德.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保险的现状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1999,5(3):57~60 [28] 李毳.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供求分析及发展策略[J].金融和经济,2007,5(5):54~56 [29] 王丽丽.我国体育保险的供需现状[J].中国保险,2007,5(7):42~43 [30] 郭美,沈建国.关于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中的需求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4):23~25 [31] 吴佑祥.我国体育保险的供求矛盾及对策[J].上海保险,2007,5(1):24~27 [32] 姚依娜.对我国保险需求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1(7):76~78 [33] 陈鹏.多因素激励机制下非对称保险中介市场均衡问题分析[J].中山大

学研究生学刊,2006,27(4):96~100 [34] 梁平,汤宇,我国保险中介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论坛,2006,5(286):91~93 [35] 李立松.保险经纪人市场有效性的经济学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5):66~70 [36] 孟宪菊,于文宁,姜大勇.我国体育保险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6,19(2):68~70 [37] 林宋贤,林宋荣.制约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39~41.[38] 郭荣富,于立勇,李新强.关于发展我国体育保险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5,26(4):53~77 [39] 彭芳,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财经论坛,2007,1(5):355~356 [40] 王艳玲,林建君.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保险体系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10~12,18 [41] 傅君芳.关于我国体育保险问题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3):89~91 [42] 商林危.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94~97 [43] 霍炎.浅析我国体育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5(5):23 [44] 沈倬.我国体育保险业的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5,5(7):5~7.[45] 李加明.构建国内体育保险体系之探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3,5(3):35~37 [46] 王雁玲,林建君.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保险市场体系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3,5(10):45~48 [47] 刘买如.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体育保险体系的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3(1):35~38 [48] 梁香青.发展我国体育保险业的思考[J].市场周刊,2004,5(12):36~37 [49] 何培森.我国体育保险的发展战略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5(1):8~11 [50] 阎姝.竞技体育保险制度的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04,6(4):45~46 [51] 李玲,方程.我国体育中介市场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5(2):254~255 [52] 赵清波,赵伟.我国体育保险经纪发展的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121~123

9.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和注释格式 篇九

[2]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 Rewriting &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Cao Xueqin, Gao E.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Trans.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94.

[4] Cao Xueqin, Gao E.The Story of the Stone [M].Trans. David Hawkes.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73.

[5] Susan Bassnet.When Is a Translation not a Translation? [A].Susan Bassnet, Andre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C].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6] 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

[7] 曹雪芹, 高鄂.红楼梦[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8] 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 2004(3): 3-7. [9] 刘楠.郭德纲相声语言特点分析[D].山东大学,2009.

Notes [1] A.S.Hornby.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4: 345.

[2] Gu Hongming.The Discourse and Saying of Confucius[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8: 45. [3]Ibid: 56.

[4] A.S.Hornby.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4: 347.

[5] 陈大亮.谁是翻译主体[J].中国翻译, 2004(3): 3.

[6] 同上:6. 说明: 1.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按照先英文后中文的顺序排列,每个文献作者为按照字母顺序排列,中文作者如果第一个汉字拼音相同,则按第二个汉字排列,如第二个汉字拼音相同则以第三个汉字拼音为准。

(2)英文文献作者姓名的顺序为先名后姓,若名字用缩写,其后要用句点,若用全名,名姓之间不加标点。

(3)每个文献之后要表明文献类型,专注为M,期刊为J,辞典工具书为Z,论文集中的论文为A,所引用的论文集为C,硕博论文为D。中英文相同。(4)若引用文献为网址则只需给出网址即可,位置位于所有文献最后。(5)引用期刊的必须在出版年代和期刊号之后标明起止页码,实例见参考文献。2.注释

(1)格式为参考文献最后加冒号添加页码即可。(2)引文通常只标单页,一般不跨页。

上一篇:蚂蚁的村落小学生作文下一篇:感恩父母老师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