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024-07-12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精选13篇)

1.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一

钢琴基本功训练内容和方法

钢琴演奏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形式,在多元化艺术表达的今天,钢琴依然拥有着稳定的青睐者和追随者,在本文中,主要从基本功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作用,钢琴基本功的主要内容,基本功练习的主要方法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钢琴基本功训练的重要作用

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拉赫玛尼诺夫曾经指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必须具备快速、干净、灵活、清晰的基本技巧。”正如拉赫��尼诺夫所言,一位钢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必须身心合一,身随心动,将心中所想通过手指表达出来。演奏者在演出时不仅要全身心的投入,必要的演出技巧也必不可少,而基本功则是技巧运用中重要的一环,只有技术过硬,才能在演奏作品时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速度、逻辑,并能将音乐的主旨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并极富感染力。

二、钢琴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内容

钢琴的演奏涉及到多个层面,钢琴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基础着手,从基本功开始:

(一)手指训练

钢琴演奏主要用到的身体部位就是手指,手指训练,更多的倾向于对手指机能的训练。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最直接也最敏感部位就是手的十指,十指的协调、灵活使用是演奏好乐曲的关键,然而,由于手指机能不同,手的食指和中指相对于无名指和小拇指较为有力,而无名指和小拇指的独立性也较弱,对其他手指的依附性较强,在演奏时容易被牵动。

但在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为了使每个手指都能够平稳、独立、有力、协调的进行演奏,需要对它们进行训练,只有不断的训练和强化,才能使手指的灵活度加大,在演奏时更加得心应手。

(二)识谱训练

对一位想要学习钢琴的人来说,不会识谱无异于被判了“死刑”,但是识谱的训练,又不单单的是指单纯的对音符的识别能力,识谱能力的差异决定了演奏水平的差异,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识谱能力,才能演奏出优美、高雅的乐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初学者急于求成,只单纯的“认谱”而未“识谱”的前提下就盲目的弹奏曲目,这样弹奏的曲子毫无感染力,缺少韵味。

当然,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要做到“眼观六路”,在每一个键位找准并弹奏的前提下,眼睛要迅速的转向下一个音,只有这样,在使识谱的速度加快的同时,流畅的演奏曲目。

(三)音乐听觉的训练

钢琴演奏最主要的就在于听,只有听到了才能感知和判断,对听觉的训练不仅仅是指对高低音的分辨,也不单纯的是对耳朵的训练,它指的是将杂乱无章的音乐表达整合成有规律的清晰的思维,所以说,对听觉的训练中还内含了对心理功能的训练。

因为不同的曲目根据演奏者不同所表达的情绪也不同,要迅速的从中进行分辨就需要对听觉进行训练,例如在欣赏著名音乐家巴赫的作品时,就要通过对不同声部的交叉进行仔细的辨别才能明白其中的主题。

三、钢琴基本功的训练方法

钢琴基本功训练要讲求方式方法,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演奏曲目的质量。

(一)跳音弹奏方法

跳音,即顿音,跳音分为手腕跳音、手指跳音、手臂跳音。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学生们为了使腕关节保持弹性及掌关节保持稳定,会让手指的重力紧贴着琴键,并将手连同着手腕向上弹起,很多学生在演奏中感觉弹奏跳音和打琴键十分相似,这是由于手指下键和离键的速度慢导致的。

手腕发力在跳音弹奏中是很必要的,手指下键后立刻离键,这种效果活泼、轻巧,使整个乐曲充满了活力,别有一番韵味。

(二)音阶琶音弹奏方法

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音阶和琶音是经常运用的一种弹奏方法,在进行音阶和琶音的训练时要注意以下两个要领:一是要有正确的姿势,同时在弹奏时因为拇指较短,所以应该将它稍微的立起来,不能让它处于躺着的姿势,不然弹奏的过程中手腕就会高低不匀,从而影响了整个演奏的效果。二是要注意跨指和穿指弹奏时,手腕要平稳的移动,不要外抬,同时不要速度过快,尽量慢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对音阶和琶音的训练亦然。

(三)八度和分解八度弹奏方法

在钢琴弹奏过程中,八度演奏方法要求手指有力而坚定,手腕处于放松状态,肘部富有弹性,与背部及大臂协调配合。在对八度演奏时,小指的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在手指中,小指对其他手指的依附性强、独立性差,但音乐中的某些声部则要小指负责,所以要加强对小指的训练。

在进行分解八度的训练中,可以尝试着从体会拇指到小指力量的变化着手,训练时将大拇指当琴键上,然后使大臂的力量下沉,跳的时候将手指抬起,跳到下一音的时候,力量落到小拇指上。

四、钢琴基本功训练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探讨

钢琴训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任何一个问题的存在都将影响这个曲目演奏的效果及初学者对钢琴训练的领悟。

(一)钢琴训练中对声音的训练

对声音的训练,不单纯的是指演奏者对演奏技术掌控这么简单,每首曲目都包含了作曲者的心血和情感,演奏者只有能够真正的体会其中的深意,才能将曲目“完整”的演奏出来。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加深对曲目本身的了解,同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其次,要运用娴熟的演奏技巧根据曲目所表达的内容的不同起承转合,阴阳顿挫,将曲目中所涵盖的深意和情感直白的呈现给听者。

(二)钢琴训练中对多声部的训练

在钢琴演奏中,对多声部的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对多声部进行训练时,因为每个声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地位,所以要特别注意对各声部的把控力度,注意和旋的每个音节、旋律、伴奏都要清晰可闻,做到主次分明。

总之,在钢琴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注重对钢琴演奏基本方法、演奏技巧特别注意外,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要深刻的领悟曲目中所表达的深意,钢琴训练时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只有将基本功打扎实了,才能在以后的演奏中得心应手,才能取得质的飞跃。

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二

一、启发式教学法

也称作问答教学法, 这是目前钢琴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课前与学生谈话, 有助于减轻学生由于一对一上钢琴小课时所产生的紧张及不适应感, 放松学生的心情, 使其能够有一个放松自然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钢琴教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提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技术困难的地方, 要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用何种训练方式来练习;在音乐的处理上, 不能单纯的要求学生做强弱对比, 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哪里需要有力度的变化, 使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讲授作品时, 通过提问的方式, 启发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钢琴演奏实践有机紧密的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独立积极地思考, 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学会动脑。教与学能够在良好的互动中进行, 增强趣味性。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 在作品的艺术风格方面和音乐形象上, 更要通过启发使学生感悟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向。使之能在演奏时增加音乐的感染力。课后, 在与学生的谈话当中, 了解学生在课下遇到的难点、重点、困难, 帮助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当中, 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迷惑于困难, 有的放矢的提高其钢琴演奏能力。

二、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 就是在教授的过程中, 教师配合谈话讲解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奏, 来说明和印证所要教授的演奏技能或要表现的音乐内容的一种方法。他示意让学生直接示范的教学方法, 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赏析教师的示范以获取的知识和培养观察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发法。示范是要引导学生把感知和理解紧密的结合起来, 不是简单的向学生演奏示范, 更不是在向学生炫耀技术, 而是要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教师所要为学生讲解的教学内容。在示范中要注意配合学生的理解水品和教学内容, 以免学生急于模仿教师的演奏速度而不能扎实的进行练习。此外, 教师在示范某个演奏技术的要领时, 还应当适当夸大动作的要领, 同时放慢动作的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 使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动作的每个细节, 真正领悟演奏动作的全部含义和要领, 而不能按照正常演奏时的速度和动作来示范, 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教学示范应有的作用。

三、目标教学法

所谓目标教学法, 就是在开学之初, 依照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制定期中以及学期末的目标。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 在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之后, 力求达到整个学期所指定的教学目标。这样, 能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慢慢向目标前行, 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怎么去做。目标教学法即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对于不同特点、水平的同学设立不同层次的目标, 使其符合每名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又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目标的设置上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 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能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例如, 刚刚进校的学生, 对其目标应定为加强基本音乐理论及和钢琴基本弹奏方法的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 做简单的手指跑动的训练。主要学习严谨的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及车尔尼的手指跑动练习曲。而进校两三年的学生, 因其手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 此时, 目标应是使他们能够完成更具音乐性和技巧性的练习曲, 古典及浪漫时期的奏鸣曲和外国作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进入高年级的学生需要完成音乐会练习曲及俄罗斯、近现代派的作品, 使学生在毕业前对各个时期的流派及弹奏方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多方面曲目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增强对艺术的感知力, 使学生对钢琴演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从而更加成熟的把握音乐作品。

四、练习法

钢琴的学习是一项长久的工作, 需要学生反复、刻苦、不懈的练习与追求。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形成演奏技能、巩固所学音乐知识的基本方法。它是钢琴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适用于各个教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克服困难、自我约束、始终一贯的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品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明确阶段性练习目的以及每堂课提出的练习目标和具体要求, 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及自律能力。教师要正确的指导学生合理的安排和科学分配练琴的次数和时间, 教会学生各种不同的练琴方法, 而不是简单的提出练习目的, 让学生自己在课下去摸索。教师在提出练习目标和内容的同时, 要告知学生要达到这一练习目标可以采取哪些训练途径, 有多少种训练方法可供选择, 并指导学生如何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检查、讲评学生练琴的质量和内容, 不断的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 并同时培养学生系我检查的能力。

当然,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 除了这些方法之外, 还存在这大量其他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又同时建立在一个平台之上, 那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与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事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和言谈举止, 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 在平时生活中树立威信, 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能够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同时, 在专业方面, 教师应该不断的追求和学习, 积极吸收更多更好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演奏教学水平, 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更加要多了解国内外各种专业信息, 和最新的文化导向, 融会贯通中西方音乐的精华, 将其运用到教学当中。

摘要:本文阐述的钢琴教学方法是作者从事钢琴演奏、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方法, 希望会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钢琴演奏,钢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3.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三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一、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指出:“我们在优化情境时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学习与生活相连,突出情感的纽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因为美,因为智,因为情,因为境,使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情境设计才是适当的、富有实效的呢?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情境设计应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与生活世界相通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可以利用一切生活资源,广泛吸收有用的信息。强调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要与生活世界相通,其实质是情境的设计要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语文教材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大部分话题都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为此,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2.与教学内容相连

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的误区是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为求新求奇而创设情境,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等等。这种“情境”创设表面上在创设情境,实际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脱离了语文课本应有的学习内容,大大削弱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连,设置情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构教学内容,而不是为了让课堂看上去更“热闹”。

3.体现丰富情感

教学情境要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性显得尤为突出。言语作品是有情物,解读言语作品的过程也是在情感作用下的认知和审美过程。充分利用语文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情感丰富的情境,把文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都融入其中。

4.具有美的意境

语文教学情境要具有美感。语文教材中含有无穷无尽的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或者说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精彩传神的细节刻画,真切感人的形象塑造,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等等都是能带来美感享受的丰富素材。教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予以描绘和渲染,使学生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之中,与作品里的人、物、情相融、心相通,学生便会情趣盎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种方法

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进行艺术地构思和创设。熊川武教授指出: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它可以是风气、习俗、事件、物质条件等表现形式。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具体的情境设计的方法。

1.安排活动

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长期的语文教育经验也表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表现出来并且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安排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活动营造的情境中,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活动方式可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精心创设,随机应用。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课、写作课、综合性学习中,更是要以活动为背景、为依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交流、体验、探究。

2.运用实物

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语文教学情景中要能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有时针对教材的内容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可以相互印证的生动材料,这些形象的具体的事物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也能创设出一种令人惬意的教学情境。一位教师在《秋天的雨》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出示了银杏树叶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体会“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在触摸感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体验领悟。

3.展示图像

文字是抽象的,而它所包含所表达的却又是无限丰富生动的形象。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图像资料,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可以作为图像资料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图画、动画、照片等等。但要注意,语文阅读终究是文本的阅读, 阅读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学生要通过文字产生再造想象,切不可以用图像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小说、散文、诗歌等,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只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文本阅读,就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反而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4.播放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使人产生情感的波动,勾起情绪的联想,形成一种主观的感觉。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播放,让音乐来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使之进入想象的天地。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充分运用音乐创设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情境:在授课之前先放一段阳山乐作曲的小提琴曲《夏夜》。《夏夜》所传达的那种宁静、安详的自然美正与《荷塘月色》中所描绘营造的那种情调相吻合、相协调。在此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再作配乐朗诵,一下子就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5.锤炼语言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意象、信息,都要依赖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开发,所以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也是创设情境教学的基础。广义的教学语言应包括声音语(声调节奏)、文字语(遣词造句)和态势语(肢体语言)。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在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语言叙述下,即使再生动的课文也会让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则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情感。特级教师韩军上课的一大特色就是诵读,“每诵,必情感由衷,情动辞发,不只自我投入,也能用自己的声音‘裹挟成千上百听众,与我一同潸然”。

6.扮演角色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透过人物角色的语气、神态等肢体语言,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达到将文中情化为心中情的最高境界。一讲到扮演角色,就会想到在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分角色朗读。但为了更好地发挥“角色”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时还可更进一步,让学生调动所有的肢体语言,进入“角色”中尽情体验。比如一位教师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安排了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做一回诗人叶绍翁,到前面来边吟诗边表演诗中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诗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建构。

参考文献:

[1]王晓辉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四

小学音乐的教学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3、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总体包括唱歌、欣赏、器乐、识谱等。首先从唱歌方面来说:

1、学习中外优秀歌曲。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能够独立地、有感情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提高与他人共同歌唱的能力,做到声音和谐、均衡,能够理解指挥的意图;

3、在小学基础上,进行唱歌基本技能练习,提高歌唱表现力。了解保护嗓音的常识,防止喊叫和用嗓过度。其次从欣赏方面来说: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乐器和演奏形式,听辨常见乐器的音色,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常见的音乐体裁。再次从器乐方面来说:

1、根据不同条件,可选学简易的乐器。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乐器;

2、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高演奏表现力,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单乐曲。最后我们从识谱技能的掌握来说:

1、在小学基础上,继续学习简谱或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听辨节奏、旋律和视唱乐谱的能力。

二、我们在音乐课堂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然而今天我们反思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习的几个月实习时间,发现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1、音乐课的内容设计虽形式多样,但缺乏目的性。教师们应该想一想,每一个教学环节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在各个环节上图有虚名,摆花架子,不管教学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达成的怎样,最后草草收场。如: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学习与聆听的环节上学生还没有静下来,没有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就急于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现,结果影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适得其反。

2、歌曲的学唱,教师应该清楚学生完的怎样,或怎样来完成。教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挖掘歌曲歌词与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达,挖掘与音乐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得音乐课更加生动、吸引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乐教学任务。

3、课改后使用新教材情况。小学应掌握的简谱、线谱知识程度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设计有没有过于简单,或者有没有过于难唱,超出标准的要求?

4、让学生创编舞蹈动作。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创编一一提炼一一再表演,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给学生一个美的启发。舞蹈语汇的积累很重要,教师的提炼与评价也同样重要。将学生们好的舞蹈创意或简单的舞蹈语汇汇编成一个新的、完整的小舞蹈,再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分享美的快乐。

三、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的现状,结合音乐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对其加以完善与补充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新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音乐教师应该向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通过这几年对音乐的学习和在实习期间课堂上的的实践与分析,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种类不断丰富。要想使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好地运用并服务于教学,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操作相关技能与使用方法,还应该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音乐课件制作的常识。教师在选择使用录音带、光盘、电脑软件时,应该精心挑选,细心操作,将最优质的声音效果与完美的画面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美妙、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2、音乐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因此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生活化、形象化,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用每个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全面发展。

a.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可以增加了音乐课的活力。如:我在教初二年级上册的《青藏高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描绘出歌词中所表现的场面和意境。同学们兴趣很高,有的学生画出自己站在青藏高原上;有的画青藏高原周围的风景等等。同时我又及时调及一些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供学生们观赏,再进一步调动学生绘画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学习歌曲,不但加强了各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而且也达到了教歌育人的目的。

b.音乐与语文课相结合。今年我在盐城某个中学担任临时老师时涉及到初一《渴望春天》一课时,我就结合季节顺其自然激发学生对春天事物、人物的变化进行观察、歌颂,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

3、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首先,音乐课要变得充满了生机,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其次,在课堂上学生改掉往日的沉闷与被动,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泼与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小头饰、小道具,制作打击乐器,编写小音乐剧本,扮演不同的角色,认识了五线谱,学会了简谱。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课。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地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趣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就是音乐教学的最佳手段。目前,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们乘风破浪,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为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5.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五

1解释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

答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体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准备的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关系。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根据具体工程的特定条件,拟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组织措施,可以保证拟建工程按照预定的工期完成,可以在开工前了解到所需资源的数量及使用的先后顺序,可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布局。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从施工全局出发,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符合国家或合同要求,统筹安排施工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文明施工,安全施工。

2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施工组织内容要结合工程对象的实际特点,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①工程概况②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③施工进度计划④施工平面图⑤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施工组织设计的分类

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广度,深度和作用不同可分为①施工组织总设计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③分步(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考虑哪些原则

答①重视工程的组织对施工的作用②提高施工的工业化程度③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④重视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⑤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⑥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⑦合理部署施工现场,实现文明施工。5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程序

6.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六

2018年二建《施工管理》章节习题: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前面学尔森小编已经更新了施工管理各章节考点,其中大家可以对应之前的考点学习完后,做些习题巩固掌握。

2018年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分章节习题及答案: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第三节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某建筑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承接了某单位迁建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项目包括办公楼、住宅楼、综合楼各一栋以及室外工程,其中新建办公楼设计了地下二层停车场,并设有大型设备层,地下室底面标高-17.5m,地下情况复杂,施工困难。公司针对整个迁建工程项目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属于()。

A.施工规划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组织总设计D.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针对新建办公楼的深基坑的施工,应当编制()。

A.施工规划B.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C.施工组织总设计D.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战略部署,并且是指导全局性施工的技术和经济纲要的文件是()。

A.施工总平面图 B.施工组织总设计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C.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D.施工图设计文件

4.某公司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已收集和熟悉了相关资料,调查了项目特点和施工条件,计算了主要工种的工程量,确定了施工的总体部署,接下来应该进行的工作是()。

A.拟定施工方案 B.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

C.编制资源需求量计划 D.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下列各项内容中应首先确定的是()。

A.施工平面图 B.施工进度计划

C.施工方案 D.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6.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结合工程对象的实际特点、施工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虑,一般包括()。

A.工程概况B.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C.施工进度计划D.施工安全计划

E.施工平面图

7.下列选项中,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A.施工方案的选择B.各项资源需求量计划

C.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D.技术组织措施

E.作业区施工平面布置图设计

8.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点击【二级建造师学习资料】或打开http:///category/jzs2?wenkuwd,注册开森学(学尔森在线学习的平台)账号,免费领取学习大礼包,包含:①精选考点完整版 ②教材变化剖析 ③真题答案及解析 ④全套试听视频 ⑤复习记忆法 ⑥练习题汇总 ⑦真题解析直播课 ⑧入门基础课程 ⑨备考计划视频 A.施工部署及其核心工程的施工方案B.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C.施工总进度计划D.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E.主要措施项目清单

答案:1.C 2.D 3.B 4.A 5.C6.ABCE 7.ABCD8.ACD 2018年二建《施工管理》章节习题: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本文涵盖了二级建造师单选及多选,希望大家记住以上考点考察方向,大家做完题一定要做好笔记,方便日后第二遍复习时查看。学尔森不仅有二级建造师考生们需要的重要资讯,还有各科目备考资料以及答题技巧。欢迎来关注!二级建造师施工管理考点:施工合同索赔专项。索赔近三年分值在12分左右,是占分比较多的考点。而索赔问题考点的难点在于工期索赔、费用索赔。

二级建造师复习资料:二级建造师考试考点-学尔森

提供二级建造师考试辅导资料、复习笔记、讲义等内容。欢迎广大考生访问学尔森二级建造师考试网,获取更多关于二级建造师考试的信息。

7.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七

一、“技能教学”中的变异策略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单元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 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 因此, 应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进行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1)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关键要素

“分数的基本性质”, 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大小不变”。其中, 关键要素是“都”“乘以或除以”及“相同的数 (0除外) ”。

(2) 关键要素变异维度的分析

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的变化 (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变化) 。

2. 学情调查分析

调研发现, 大多数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并不陌生, 但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 我认为教学这一内容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把分数的性质作为教学重点, 二是探寻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 教学环节设计

针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其一, 课前交流。我设计了对口令游戏, 即教师随意说一个数 (例如, 2、0.4、5/10) , 学生也要说一个与这个数相等的数, 以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大小不变”的思考。其二, 情景引入与探索。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某班组织“同看一本书”的阅读活动。小王读了一本书的3/4, 小方读了这本书的6/8, 小张读了这本书的9/12。他们三个人谁读的页数最多? (这本书共有120页) 。通过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 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同时, 我鼓励学生把探索、分析的过程表达出来。经过归纳、总结可知, 探索、分析“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涉及四个方法:一是利用数量相等的关系计算页数, 二是通过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计算页数, 三是利用“商不变规律”计算页数, 四是利用分数的直观图形 (见图1) 计算页数。其三, 归纳概括。一是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终让学生达成这样的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乘以 (或除以) 几, 所取的份数也乘以 (或除以) 几, 所取的份数占整体的多少不变, 也就是分数的大小不变。二是提供若干组例证 (分数值相等) , 引导学生分析、识别它们的共性, 最终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三是采用典型反例, 在差异对比中, 使学生对某些容易忽视的要素有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其四, 总结拓展。我引导学生回顾课前做的游戏。当整数相等时, 例如2=2, 数字没有变化。当小数相等时, 例如2.0=2.00, 0.4=0.40, 0.5=0.50, 数字有了变化。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或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当分数相等时, 例如2/5=4/10, 分子、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 分数值相等。回顾课前游戏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变异策略

“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方程”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它是字母表示数的运用, 不仅使学生体会代数的思想和意义, 更使学生初步领略“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变异策略。“图形中的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图形规律的过程, 并将这个探索过程上升到策略的层面;它的教学难点是同一图形具有不同的分割方式, 并转化为抽象的一般关系算式。

1. 教学内容的分析

“图形中的规律”这一内容探究的具体问题是:“用小棒做某种正多边形的边, 若要摆出n个这种正多边形相接为一排的图形, 且每两个相邻正多边形有一条边重合, 需要多少根小棒?”也就是探讨小棒根数与按这种方式排列的正多边形个数n之间的关系。

该问题情景和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变异维度。其一, 图形边数的变式。例如, 正三角形、正四边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等。一般选择从简单图形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开始探索。其二, 图形分割方式的变式。对于具有同样排列方式的图形, 图形分割的方式可以有多种, 不同的分割方式体现不同的规律 (关系算式) 。例如, 正三角形的排列主要有三种分割方式:一是把图形看成是n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 其中有 (n-1) 条边因重合而减去, 所以小棒数=3n- (n-1) ;二是将第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割出来, 后面其余的三角形都看成是由两根小棒构成, 所以小棒数=3+2 (n-1) ;三是将第一个三角形最左边的那条边分割出来, 其他的都看成是加上两根小棒形成的三角形, 那么小棒数=1+2n。其三, 探索的路径不同。主要有两个:一是从一个三角形入手, 随着三角形个数的逐渐增多, 寻找具有一般性的规律;二是从观察由多个三角形构成的整体图形入手, 使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整体图形的过程中发现小棒数与正三角形个数的关系。这一探索路径有助于学生对图形进行多样的分割与组合, 从而发现不同的关系算式, 使学生体会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2. 教学过程

8.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八

一、评语言

教师的课堂口语表达,应该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的积淀;是娴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完美结合,应该是带有书面语言色彩的口头语言。要讲究语法,符合逻辑;词汇要丰富,不能背书,背教案;要口语化、浅显化、鲜明化、条理化。应该是带有会话语言色彩的独白语言。讲课时,不能目中无人,声音不能太生硬;要柔和,有亲和力;要体现会话性、双边性。应该是带有情感色彩的庄重语言,要既庄重又满怀激情,要满面含笑,以情感人,不能乱说或过于诙谐。

二、评板书

板书,是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a所写的教学要点。要求运用简洁、明确、醒目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在黑板上提纲挈领地再现课文内容,是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它既便于教师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又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好的板书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高度概括、紧扣教材;图文形象、清楚明白;字迹美观、横纵成排”,具体说应体现这样几点要求。

1. 概括的准确性。要善于“画龙点睛”,抓住那些关键词语、关键问题,教诗抓住“诗眼”,教文抓住“文眼”。

2. 计划的精密性。不能主观随意,信手写来。先写啥后写啥应通盘思考,统筹安排。在版面的编排上要有讲究,一般应将黑板的版面一分为三,中间自上而下写课题、作者、课文结构和内容的要点,两旁或给字词注音释义,或写作者和背景介绍,或写重点词语,或画符号、图表。

3. 思路的条理性。既要符合课文中作者思路发展的逻辑,又要符合课堂教学进程的逻辑,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课文内容思维发展的逻辑。要通过清晰的板书将课文中深刻的内涵、复杂的感情、多变的结构、精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由远及近、从难到易地体现出来,做到纲目分明,脉络清楚,一目了然。

4. 内容的启发性。好的板书就像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学生拿着它打开所学课文的大门,自己去体验、领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每个字词、每处标点符号、每张图形表格,都应当能够促使学生联想和想像,加深理解和记忆。

5. 形式的生动性。一要灵活而不呆板。不能总是采用提纲式板书,要经常变换形式,既有提纲式、又有分解式,或者表格式,要因文而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得体的板书。二要多样而不单调。尽量把板画引进课堂教学,使板书与板画结合起来,要经常采用符号、图形来板示课文内容。必要的时候,还可适当运用彩色粉笔配合标示,以加强板书设计的艺术效果。

6. 书写的规范性。要通过板书给学生的书写习惯以良好的感染熏陶,力求做到字迹端正,版面整洁,不随手涂鸦,乱画乱抹;不写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和不必要的繁体字;要尽量把字写得大方、漂亮。无论是文字,还是表格、图形,都要清晰、醒目,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三、评教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表达55%要依靠面部和体态表情,45%靠言语声音,可见情态的重要。教师在讲课中,一是要充满和蔼、热情的微笑,让学生感到愉快,气氛和谐;要会用慈眉善目的眼光组织教学,会用目光巡视课堂。二是要有适当的手势步移,手势、动作是教学中传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表达丰富情感的情谊手势;或者表达抽象意念的象征手势;或者表达摹形状物的形象手势,要根据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来决定,要让学生知道你所作的手势符合情境,学生能懂,决不能太随意,要让学生感到既可敬又可亲。如此,在学生中才有亲和力,学生也才敬佩你,愿意接近你,你的话学生也愿意听。有这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有的学生对于某一科比较喜欢,学的比较多,很多时候并不是他天生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更多的是因为受了这个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情态,尤其是在课堂上的情态,一定要力求恰到好处,要站有站相,走有走相,一举手一投足都既有助于教学,又体现美感。

四、评操作

9.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篇九

(一)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理念先行,重视先进理念对课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渗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具体地对课改理念的论述可大致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基本按照课程理论体系来展开,即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理念阐述,这类论述占多数,教育部《纲要》及上海《课程方案》基本属此类:《纲要》中关于课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体现了基本理念,包括: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等。大多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论述都是围绕上述《纲要》论述的六方面展开的。又如上海《课程方案》的“课程理念””部分详细阐述了上海二期课改的五方面基本理念,包括: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根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整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等。

第二类是从广义的角度,即按教育教学活动的要素来分析课程理念,较有代表性的如有学者将新课程的理念归纳为:教室是实验室、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教师即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家长是教育伙伴,等几个方面。

第三类是从教育教学价值观念来对课程理念进行分析,如有学者将主导课改的理念归纳为:教育民主、国际理解、回归生活、关注自然、个性发展等五方面。还有不少学者指出,课程是特殊的文化,课程改革应是课程文化的重构,包括课程文化精神的重建和课程文化模式的转型;新的课程文化应是合作、对话和探究的文化,等。此外还有对从课程本质到课程改革本质的研究,也体现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支持。

(二)二期课改的主要内容

1、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的改革

新一轮课改对培养目标的确立总体上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体现时代要求、国情和地方特点;二是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三是注重目标的多维整合,即综合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多维度的要求。

如国家《纲要》强调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同时对学生多维度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上海《课程方案》强调培养目标要依据上海城市发展特点,要体现21世纪的上海对于合格市民的基本要求等。分学段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进行阐述;学科课程目标从“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方面阐述。并从突出六大能力的培养,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并关注学生由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构成的“总学力”的发展等多个维度规定培养目标。

新课程内容的改革的重要特点,一是强调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全面体现基础性和现代性、发展性的结合,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结合,以及综合性、结构性等要求;二是主张课程内容的整合,包括各学段及各学科的整合(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综合课程的建设),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外语教育同学科课程的整合(双语教学)等。

国家《纲要》强调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及设置综合课程等。上海的二期课改强调加强各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科课程内和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整体设置了十二年一贯的体系,以内容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过程的共同特征为依据,建立了八大学习领域,即:语言文学领域、数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技术领域、艺术领域、体育与健身领域和综合实践领域,等。

有学者提出的“融合模式”将新课程内容的整合归纳为:整体设置各学段课程、加大综合课程的比重、在现行课程中渗透相关课程内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设置课程,等。对课程结构的改革是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国家《纲要》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开设选修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上海二期课改在课程结构上强调体现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规定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和高中以分科和综合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设置课程;构建以功能型课程为主干的多维度的课程结构,即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其中,基础型课程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即共同基础。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不同的基础;而研究(探究)型课程主要着眼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课程方案》要求加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基础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及研究(探究)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其各自优势,并实现课程结构的整合。

2.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

新课程以“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纲要》和《课程方案》都强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强调应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基本要求,要重视德育的渗透等。上海《课程方案》对课程结构的不同部分的课程标准分别采用了不同编制方法:基础型课程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信息科技学科为《课程指导纲

要》);而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和学前教育课程分别编制《课程指导纲要》和《课程指南》;

一些学者对课程标准的现代内涵及重要意义作了深入探讨,对课程标推达成以下基本共识:课程标准是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应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对学习某一学段共用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标准的描述应是可理解、可达到和可评估的;标准要求教师应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标准范围应包括完整个体发展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等。关于新课程的教材开发和管理的改革,在《纲要》和(课程方案)都强调了以下原则: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同时教材开发应充分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教材体系上,更注重重新整合教材,逐步形成包含书本、音像制品、光盘等一体化的教材。在管理方面要完善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要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选用制度。上海《课程方案》规定,拓展性课程学校可自编教材;研究型课程不编写统一教材。

3.课程实施、管理和评价的改革”

课程实施是保证课改成功的关键,在新一轮课改中受到决策层和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其改革要点包括:首先,在方针策略方面,国家《纲要》要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方针,上海《课程方案》则强调采取四方面“积极创新和稳妥推进”的实施策略,包括编制互动、由点到面上下联动、梯度推进分步实施、先进理念及实践提前渗透等。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新课程一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民主、开放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二是强调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其三。强调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教师的观念转变和积极参与,及考试评价改革等是实施的关键。其四,强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地方行政人员、教研人员、社区和家长等多方面人员参加的课程实施组织和制度,强调保障体系的建设等。

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的影响因素、条件、事实策略和模式等。还有学者强调指出,课程实施必须克服以往缺乏研究积累、理论支持和实践验证的游击式经验型模式,等。

新课程管理的改革也是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课改重申了第三次全教会关于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政策。三级课程管理的出发点是既发挥国家统一管理课程的优势,又发挥地方和学校管理课程的灵活性;目标是增强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关键是必须明确、合理划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权力,使三者各司其职。新课改尤其强调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强化学校在课程开发、实施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近年的热点,而地方课程建设的功能原则和策略等也受到关注。此外,新课改还强调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作为强化学校

课改主体地位,形成多方研究力量,提高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保证课改健康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国家《纲要》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课改的六大目标之一,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多维评价;在评价标准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评价形式方法上重视质性评价,强调方法形式的多样化;在评价主体上强调主体多元化即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在评价过程上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评价心理上强调评价促进学生自信、自尊和自主参与意识的增强等。在评价改革的研究中,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质性评价方法中的表现性评价等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4.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

教师在课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共识。可将有关研究和改革举措归纳如下:首先,关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受到广泛的关注。有学者指出:教师在新课改中应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在课程改革中应成为积极参与者,成为研究者、开发者、合作者、决策者等。

其次,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的探讨成为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教师的课程能力大致由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评鉴与选择能力及设计与开发能力等三部分构成,教师课程能力的发展表现出阶段性,其标志即最初基本以实施能力为主,然后逐步形成评鉴选择能力,再过度到设计开发能力占较大比重等。关于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人指出课程意识涵盖三个要素:教育信念与热情、教育知识与经验,及教育眼光与智慧。智慧是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核。教师课程意识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创新和课程评价意识等。

其三,有学者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课程的开发应是同步发展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生命在新课程中不断生长,同时,课程也将在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中不断生成与开发。

其四,课改中的教师培训受到国家的重视。国家《纲要》和上海《课程方案》都强调要加强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要以课改为核心内容,要根据课改需要,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确保培训与课改推进同步进行。

10.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十

关键词:高等代数;基本内容;主要方法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与经管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一般来说,线性代数课程主要是由行列式、矩阵、向量与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六部分组成的。通过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逐步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及运算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用线性代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拟对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所涉及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清晰明了,同时也将线性代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体现出来。

一、行列式

行列式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线性代数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

1.基本内容。n级排列及其性质,n阶行列式的概念,行列式的性质,行列式的计算。

2.主要方法:①行列式的基本计算方法——化为三角形行列式的方法,降级法(按一行或一列展开法、拉普拉斯展开法)。②行列式的其它计算方法——定义法,性质法,化为范得蒙行列式的方法,递推法,加边法,数学归纳法,拆项法,特征值法(方阵的行列式等于其特征值的乘积)。③一些特殊行列式的计算方法——三角形行列式,ab型行列式,范得蒙行列式,爪型行列式,三对角行列式。

二、矩阵

矩阵是线性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是线性代数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1.基本内容:①矩阵运算——加法与减法、数乘、乘法、转置、可逆矩阵。②矩阵的运算规律——满足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结合律,数乘对加法的分配律,乘法对加法的左右分配律。③几种特殊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形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④矩阵可逆的条件——n阶矩阵A可逆?圳|A|≠0?圳秩(A)=n?圳A可以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单位矩阵?圳A可以寫成初等矩阵的乘积。⑤伴随矩阵的常用性质。⑥矩阵的初等变换,初等矩阵,矩阵的等价及标准形。⑦矩阵的秩及其一般性质。⑧矩阵的分块运算。

2.主要方法:①矩阵的加法、减法、数乘、乘法、转置、逆以及混合运算。②矩阵可逆性的证明及逆矩阵的求法(伴随矩阵法、初等变换法、矩阵分块法)。③伴随矩阵性质的证明及应用。④用初等变换解一些矩阵方程:如,若AX=B(|A|≠0),则通过

(AMB) (EMA-1B),

可得?摇X=A-1B.

?摇⑤用初等变换计算矩阵的秩,矩阵秩的相关问题的计算和证明。⑥利用分块矩阵进行矩阵的加、减和乘法运算的方法。

三、向量与向量空间

向量与向量空间是线性代数的难点内容,主要研究向量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向量空间的基本知识。

1.基本内容:①向量的线性关系——n维向量,向量的线性运算,线性组合,线性表示,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等价,向量组的秩。②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基变换与坐标变换。③向量的内积——向量内积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标准正交基,正交矩阵及其性质。

2.主要方法:①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法,向量组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求法,向量组秩的求法.②向量空间的判定法,向量在一组基下坐标的求法,由一组基到另一组基的过渡矩阵的求法,同一向量在不同基下的坐标的求法。③向量的内积﹑长度﹑夹角的求法,标准正交基的施密特正交化求法,正交矩阵的判别方法。

四、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是线性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在理论上解决了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解的个数及求法、解的结构等。

1.基本内容:①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形——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线性方程组解的个数,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形。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表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表示。③克拉默法则。

2.主要方法:①用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即利用方程组的增广矩阵的初等变换解方程组的方法。②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法,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法,线性方程组解的公式求法。③用克拉默法则解一些线性方程组。

五、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在工程技术学、经济学以及数学的其它分支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理论、矩阵的对角化问题。

1.基本内容:①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性质,特征多项式,相似矩阵及性质。②矩阵的对角化——矩阵对角化的条件,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2.主要方法:①矩阵的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的求法。②矩阵对角化的判断法。③实对称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六、二次型

二次型的理论起源于解析几何中二次曲线和二次曲面的分类,是线性代数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

1.基本内容:①二次型与矩阵——二次型的定义,二次型的矩阵和秩,非退化线性替换,矩阵的合同。②二次型的标准形与规范形——配方法,合同变换法,正交线性替换法,正惯性指数、负惯性指数、符号差,惯性定律。③正定二次型——正定二次型,正定矩阵,顺序主子式,负定二次型,半正定二次型,半负定二次型,不定二次型。

2.主要方法:①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配方法、合同变换法)。②用正交线性替换法化实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③化二次型为复数域上或实数域上规范形的方法。④实二次型正定性的判别法。⑤实对称矩阵正定性的判别法。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线性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戴立辉.线性代数(第2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11.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十一

1.1 意义和应用前景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坚持培养实用能力的方向, 要打破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式的学科体系。教师为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必须对什么是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把握, 这样才会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产学结合为关键, 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作为学校培养新的复合型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直受到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学生的青睐。因此,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中, 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下对英语熟练应用, 并且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新的复合型当代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改革, 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强、技术能力硬的新的复合型人才。

1.3 研究基础

我院自2005年起, 已在发电、供热等专业进行了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 本人承担过2004级发电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

2 实施方案与计划

2.1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结合我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应用于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

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 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 而不是语言学家。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 要通过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中设法营造真实的和生活化的言语环境。

具体的教学可以分为三个模块:必修模块+指定模块+任意选修模块。

2.1.1必修模块 (基础英语教学阶段 ) 新生入校时第一学期进行英语基础学习。立足于学生高中英语水平的基础上, 注重体现与热动专业的相关性, 着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末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2.1.2指定模块 (专业英语教学阶段 ) 在第六学期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针对热动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业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使用英文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需要,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 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主要工作任务的实例, 通过听说、读写与翻译多种技能的训练, 熟练掌握岗位所需要的实用英语技能。

2.1.3任意选修模块是前两个模块的有效的补充 , 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它是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语言拓展学习需求开设的选修课。它是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给学生提供满足兴趣和语言学习需求的多种公共选修选课, 满足学生学业规划需求。

拟能解决的关键问题: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2.2 具 体实 施计划

(1) 明确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2) 丰富课程资源和教材体系 , 编写专业英语教材 , 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3) 重视课外自主学习指导 , 开设选修课 ,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举行英语口语大赛, 英语技能大赛等) 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 发表相关论文两篇。

2.3 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主 要保 障条件

(1) 调研法 :去电厂参观 , 学习热动专业知识 , 为专业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2) 调查问卷法 :通过问卷获得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3) 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学情况 , 分析概括教育现象 , 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 总结论文, 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成果

3.1 实施范围 、教学受益面

将对英语课程的改革实施起到参考及示范作用, 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3.2 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1) 公开发表关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的论文2篇;

(2) 编写校本专业英语教材1套 ;

(3) “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报告1份。

3.3 预期的主要创新之处

通过教学改革, 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在实现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 以产学结合为关键, 加快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取得新的突破。

摘要:本文结合本院《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研究教学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学环境以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应用于学院热动专业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 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实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12.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篇十二

四个方面:即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

一、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要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2,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善于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要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4,教师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其次要尊重学生。

最后要信任学生。

二、严谨笃学

严谨笃学,是指教师做事要严密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好学,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厚积厚载,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严谨笃学是教师为师之本,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2,教师要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

3,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三、淡泊名利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职业具有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特殊性。其特殊之处就在于付出的多,得到的回报少。真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特点和风范。

淡泊名利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不求名,不逐利,安贫乐教,无私奉献的职业风范。淡泊名利是教师的崇高美德,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师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四、自尊自律

自尊自律是指教师以事业心、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为基础,承认和重视自我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尊重自己的人格,并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很好地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尊自律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13.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 2.学会图片的旋转和裁剪。

3.掌握图片合成的方法,了解图片的“抠取”。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的要求,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完成相应的任务 2.通过同学互助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

2.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网络道德的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图片的色彩、旋转、裁剪等调整。2.图片的合成。

(二)教学难点:

1.图片色彩的调整。2.图片的合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需要处理的图片以及处理过的精美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能动性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片的缺陷,找出问题和不足,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

(二)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学习课本83-89页内容,通过自学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 1.课文中提到了哪几款图片处理软件?

2.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常见的图片处理方式?

(三)模仿学习

教师活动:演示用ACDSEE对图片曝光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简单介绍一下ACDSEE的常用功能,如剪切、旋转等。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对图片的调整。教师活动:演示用Photoshop抠图,合并图片等操作,简单介绍我形我速的操作。

(四)布置任务

教师活动:提供创作保护水资源宣传画的相关素材,以及最终的效果,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及看学件的方式,最终完成自己的作品。

学生活动: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通过查资料,相互探讨完成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五)总结

上一篇:乡村道路维修申请报告下一篇:吴桥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评估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