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舞蹈教案

2024-10-25

娃哈哈舞蹈教案(精选10篇)

1.娃哈哈舞蹈教案 篇一

一教学内容

《走进音乐世界》第三册第二课第二课时,歌曲《娃哈哈》

二教学对象

二年级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与表演,使学生对祖国、对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及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认知目标:

(1)通过模仿,让学生能直观地学会歌曲,在模仿中掌握歌曲的旋律与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

(2)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学会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

3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这首新疆民歌的学唱——会唱——表演唱这一学习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通过对歌曲学习过程中的视、听、唱、演等形式的锻炼,加强学生节奏、动作的创编能力,培养其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1歌曲《娃哈哈》是一首新疆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

2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对新疆民歌和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的特色。

五教学重、难点

1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2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教学。

六教学材料

头饰、相片、节奏卡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四种有关连的事物,生猜想出处

2请生简介新疆风土人情,师总结。

3引出新疆歌曲——《娃哈哈》

4聆听《娃哈哈》,生谈感受

5学唱《娃哈哈》

跟钢琴哼唱

跟钢琴唱词

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

6学习新疆音乐的特色节奏——前八后十六

先用手拍击再分乐器进行练习

7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8新疆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

由舞蹈队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简易的动作

9、分组讨论、创编、练习舞蹈、打击乐器伴奏和演唱

10全班合作大型新疆歌舞表演(由学生主持)

11老师总结(由学生主持谢幕)

12在《娃哈哈》的音乐中离开课室

2..大班音乐.娃哈哈教案说课稿 篇二

“16岁的时候您在做什么?您的理想是什么?”

“我16岁时刚初中毕业,没有工作。17岁就去上山下乡。那时候比较单纯。到了农场,听领导介绍就很激动。(当时)到农场当个拖拉机手也是理想。我那时候根本想不到今天会办企业,做那么大。理想都是一步步来的。”

这一幕发生在昨天下午,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钱江晚报主办、娃哈哈独家支持的第二届“新少年作文大赛”的颁奖典礼上。被主持人问话的,正是作为赞助商的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这场颁奖典礼被放在了位于钱江新城城星路89号的娃哈哈未来城。没错,这里就是原来的娃欧商场。这也意味着,试水商业引起轰动的全国第一家娃欧商场正式迈出调整业态的步伐。

娃哈哈未来城的“第一鲜”:名校名园体验课

每年春天这个时候,都是中小学家长最心焦的时候。说起来不让择校,但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名校有限的资源和庞大的学生数,显然是不可调和的“冤家”。深谙教育的宗庆后和他的团队,没有给娃哈哈未来城做任何广告。只出了一招,邀请名校校长来开体验课。

在商场开办教育培训课堂,也许你认为这招并不新鲜。即将在杭州开业的万达广场,招商时也格外青睐教育行业的商家。而王健林没有的,宗庆后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所辖的名校校长、教师,乃至全市的优良教育资源,都对携手娃哈哈充满兴趣。

3月开始试水的名校体验课,200元一堂课,家长愿意掏钱,上完感觉值得。昨天下午,记者在这里看到,依然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相关的体验课。

我很高兴今天参观了杭报集团组织的儿童感觉美术展,它在娃哈哈未来城的一楼。源自韩国,风靡全的“Touch”“Touch”儿童感觉美术展。它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来感受美术。一共有6个场馆。

第一个场馆是通过感官来表达这种美术形式。里面有一块大板,上面有很多的五颜六色的小圆柱,把背靠在上面,左右来回移动,圆柱就在背上来回滚动,好像在给我按摩,liuxue86.com非常舒服。再往右边走,有一块大画板,上面画着很多花,花的中间有一个按钮,按一下按钮会出现很多昆虫的叫声,很热闹。后面是一颗大树,树上挂满了风铃,用手去碰一下,就会发出悦耳的铃声。真好玩!

最喜欢的是第四个场馆。里面有饼干屋,说它饼干屋其实是外墙上粘满了真的饼干,要是它没粘上去,这个饼干可以吃。它的屋顶看起来像面包,其实是——面包样子的拖鞋组成的!还有棒棒糖组成的大苹果,只可惜棒棒糖的表面涂上了一层胶水,否则就能拿来吃了,但妈妈看到有一个小朋友还是忍不住去添了一下棒棒糖,不知他有没有吃到甜味?

最奇特的还是第六个场馆——黑暗空间。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胆寒,其实它一点都不可怕,还让我好好的笑了一回。一走进黑暗场馆,我的脚上就粘了很多的小纸片。转换灯光之后,所有有增白剂的东西都能发光,包括我的衣服。地上的纸片一下子就变成了雪花,我们把纸片收集起来,然后一起向上抛洒,哇——下雪了,太好玩...

3.小小二班《哇哈哈哈》教案 篇三

主讲人:沙骋瀚

小小班健康《哇哈哈》教案

教学时间:2016年4月 15 日 教学领域:音乐 教学主题:快乐 适合年龄段:3岁左右 活动名称:《哇哈哈》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大意,学唱歌曲。

2、愿意在人前大胆的演唱歌曲。

3、体会歌曲中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初步理解歌词大意,学唱歌曲,从中体会歌曲中美好生活带来的快乐。

活动难点:愿意在人前大胆的演唱歌曲。活动准备:新疆舞《哇哈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视频:新疆舞《哇哈哈》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看一看。

(2)她们的服饰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那这会时哪个民族的舞蹈?

(3)看完之后小朋友们幼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新疆是我们中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们也很快了、活波、友好。那有什么动物在跳舞的也很快乐呢?接下来我们就快乐的听一听,跟着老师学。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范唱歌曲,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1)倾听教师第一遍范唱,在观看教师演唱中感受歌曲。(2)教师提问:我们的祖国是什么?(花园)花园里花朵怎么样?(真鲜艳)

(3)教师第二遍范唱歌曲,提问歌词内容。(4)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谁?(我们)(5)每个人脸上都怎么样呢?(笑开颜)

2、教师带幼儿玩游戏推推碰

三、结束部分 分组表演歌曲。活动反思:

1、优点:

2、不足:

4.脚丫乐哈哈教案 篇四

1.感知自己的小脚,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尝试用图谱的形式来表现舞蹈动作。

3.体验用脚来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知道箭头能表示不同的方向。

物质准备:彩色、黑色水彩笔每人一支,黄色纸板人手一份,音乐磁带,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你们来猜一猜:说有两个好朋友,会蹦会跳也会走。你有我有大家有,离它谁也不能走。

二、与小脚做游戏

1.动动小脚。

师:小脚都出来了,它好高兴哟!我们一起把小脚跷起来让大家看看,我们和它做个游戏:小脚小脚动一动,小脚小脚跺一跺,小脚小脚勾一勾,小脚小脚绷一绷,小脚小脚碰一碰,小脚小脚摸一摸,小脚小脚挠一挠,哈哈,小脚小脚真可爱。

2.说说小脚。

师:这么可爱的小脚,有什么用处呢?

3.画画小脚。

师:既然我们的小脚这么可爱,用处这么多,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画呢?(提醒幼儿将小脚放在纸板上画,观察并提醒幼儿用最舒服的姿势画脚印。)

三、听音乐自由跳舞

1.跟随音乐用小脚跳舞。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小脚还可以跳舞.今天我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跳一跳好吗?在哪里跳呢?(引导幼儿观察五线谱)这是五线谱,让我们的小脚做快乐的小音符,在线上和两线之间随着音乐跳起来!

(音乐停后)师:让我们的小脚休息一下吧!提问:你的小脚是怎么跳舞的?并请幼儿学学。

2.第二次跟随音乐用小脚跳舞。

师:请小朋友站在自己的脚印上,音乐开始时走到五线谱上。这一次,我要看看谁能动脑筋思考,想出新的跳法。

(音乐结束时幼儿回到自己的脚印上)提问:这次小脚丫又是怎样跳的呢?谁想出了新的跳法?

3.画出最喜欢的跳法。

师:小朋友不仅跳得美也说得好,能不能把好看的舞步用箭头图谱画下来呢?

师:画完的小朋友把你的笔送到旁边的篓子里,然后把图谱说给我听听,看你画的是什么好看的舞步。

4.幼儿展示图谱并讲述。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你们制作的图谱,这张图谱是谁的?是什么样的舞步?请你跳给我们看看!

师:他是这样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好吗?

师:这么多图谱,你们都看得懂吗?如果有看不懂的,我们请图谱的设计者来讲解和示范一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箭头图谱。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老师指图谱。我指的图谱是谁画的,就请这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带着大家一起跳自己设计的动作,好吗?(幼儿随音乐看图谱跳舞)

教师逐一出示图谱,幼儿不断变换舞蹈动作。教师请小朋友看着图谱跳,手指着哪个图谱小朋友就及时变换舞步。

四、放松活动

5.大班运动《哈哈小人》教案 篇五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2.发现绘画的充分可变性,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重难点:理解折线在造型变化中的作用并能有目的地运用。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1)你画的“小人”怎么了?(2)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2)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

(3)如果我想把脸和手臂都变长,怎么办?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6.狮子照哈哈镜教案 篇六

2、学习其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如果可能,带小朋友去看一看哈哈镜。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一猜:一只小猫碰到了一头狮子会发生什么事呢?等小朋友猜小猫被吃了以后,老师告诉朋友:狮子是想吃小猫,可是,小猫很会动脑筋,他把狮子吓跑了。小朋友想听这个故事吗?

2、老师讲故事。

3、提问:小猫是怎么把狮子吓跑的?提倡幼儿向小猫学习,多动脑筋。

4、简单介绍哈哈镜和日常用的镜子的不同。

5、让他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附: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和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

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

小猫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

狮子听小猫这么一说,糊涂起来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小猫说:“我家有一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

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他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猫家门口。

小猫家的镜子可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转一转。

“狮子,狮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还是小?”

狮子走进屋子,在镜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来的一面朝着他。他往镜子里一瞧,看见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猫说;“你看明白了吧,你的个儿有多大?现在你站到旁边去,让我来照镜子。”

小猫偷偷地把电钮一按,镜子转了一转,凹进去的一面朝着他。嗬,不得了,这镜子里的小猫比狮子还大呢。

“狮子,狮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还是比你小?”

狮子站在旁边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见镜子里的小猫这么大,这么高,嘴巴一张一张,真吓人。狮子以为小猫要来吃他了,转过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7.中班语言教案:长大笑哈哈 篇七

1、了解长大的意义。

2、知道并举例说明不断成长的事实。

活动准备

1、电视机、投影仪、幼儿用书

2、教师熟悉幼儿用书故事情境图,以备讲述主题故事时使用。

3、请家长帮幼儿带一件自己小时候穿过的或现在的衣物,教师也准备一件自己以前穿的衣服。

活动过程

(一)教师尝试着穿以前的小衣服,然后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怎么样呀?

(二)教师尝试着穿以前的小鞋子,然后询问幼儿,你们觉得这双鞋子怎么样呀?

(三)你们知道这件衣服和鞋子为什么不好穿了?

(四)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长大”(例如:长高了、衣服穿不下、鞋子变小了……)?

(五)教师通过投影仪放大“长大笑哈哈”儿歌图片,带领幼儿逐句念诵。

(六)教师借助幼儿用书“妮妮的粉红裙”故事情境图向幼儿讲述故事情节。

(七)教师以“妮妮穿粉红裙快乐的样子”和“妮妮的粉红裙绷开了难过的样子”两张图强调前后的差异,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问幼儿:

1.妮妮为什么喜欢粉红裙呢?

2.妮妮最喜欢的粉红裙后来怎么了?

3.为什么河马妈妈说妮妮已经长大了?

4.妮妮和好朋友达克长大了,有什么改变?

(八)教师拿出自己和幼儿带来的衣服作比较,引导幼儿了解大与小的差异。

(九)分组讨论。

1.让幼儿体验并讨论衣服大小差异和长大之间的关系。例如:身体会长大,衣服不会长大,所以穿不下……

2.引导幼儿去发现身体还有其他部位也有因为长大而穿不下的现象,例如:脚长大了,鞋子就穿不下了……

3.请每组幼儿说说个人“长大的发现”,及自己上学后学到的本事。

4.鼓励幼儿们踊跃发言。

8.《照哈哈镜》作文指导教案 篇八

《照哈哈镜》作文指导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视频)同学们,刚才我看到大家都笑了,能说说原因吗? 2、那同学们照过哈哈镜吗?在哈哈镜中,你都看到了怎样的自己啊?(2人)[1、啊,完全都走样了!多滑稽啊!2、看到那样的形象,你的反应如何?]的确,照哈哈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镜中那扭曲变形的形象,实在让我们忍俊不禁,都得我们捧腹大笑。 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也照了哈哈镜,会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察漫画 1、(课件出示漫画)瞧,就是这幅漫画,谁在照哈哈镜呢?(小猫)那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先来概括一下这幅漫画的内容啊?(2人)[1、你在概括漫画时还注意抓住了小猫的动作,观察的真仔细。2、用这个词语来描绘小猫的表情特别恰当。] 2、刚才大家用了许多生动的词语,有的甚至还是成语来描述漫画内容,那好,我们就来一个“词语大比拼” 的游戏怎么样?(出示要求: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看一看小猫在镜中看到了怎样的自己;2、用恰当、生动的词语来描述小猫照不同哈哈镜的表情、动作,并写在作业纸上;3、交流时,看一看谁想到的词语最准确、最丰富。) 4、学生填表 三、交流漫画 1、展示的时间到了,相信同学们的词语一定很精彩。先来看第一个画面,同学们都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小猫?(3人)[1、挺形象,谁还有不同的词语?2、说了这么多词语呀,挺恰当。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2、根据这些表情、动作,你能体会到他心里想些什么吗?(板书:心理)[1、他的心里一定乐开了花。2、这样做对吗?不能以大欺小啊。3、看到镜中高大的形象,他一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镜中的形象是真实的他自己吗?看来他有些自高自大了。] 3、是呀,此时的小猫可得意啦,心里都乐开了花,这时它发现旁边还有一面镜子,于是好奇的它来到另一面镜子前,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看第二幅画面,你们又是用那些词语形容小猫的?(填表) 4、根据这样的表情动作,你能说说此时他又是怎么想的吗? 5、看,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生动的.词语来形容小猫,看来大家在词语大比拼的游戏中表现都很棒。但时,老师想说的是,光是词语还不能完全表现漫画的内容,打个比方吧,把漫画的内容就像比作一条小鱼的话,那么这些词语只是其中的鱼骨头,要想让小鱼鲜活、丰满起来,所以请大家想象着当时的情景,把漫画内容完整的说一说。先和同桌同学练练,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3人)[] 四、揭示漫画主题 1、先是得意,接着丧气,同学们,同样是照哈哈镜,为什么小猫的表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师小结:小猫照不同的哈哈镜心情就不同,看到自己高大魁梧时,就欣喜万分、手舞足蹈。相反,则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像小猫一样的人,你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2、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那样,生活中有一些人,当看到自己的长处是就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相反就会怅然若失,萎靡不振。忽而自责,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忽而自卑,觉得谁都比自己好。 3、这样做对不对呢?那么应该怎样做呢?也就是说,通过这幅漫画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小结:同学样说得很有道理。而漫画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表达形式,往往不需要文字就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让每一位读者在会心一笑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的真谛。 这则漫画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能过分自卑、气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进步。 四、评写漫画 1、下面我们就来动笔写一写这幅漫画,评一评这幅漫画。 2、友情贴士:贴士一:为漫画你一个恰当新颖的题目。 贴士二:写一写漫画,用恰当的词语对小猫的表现进行生动的描写,注意抓住细节。 贴士三:联系生活实际,表达出自己看完漫画后的内心感受。 五、总结 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细心地观察,孩子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同时还可以加入适当的动作、心理等描写,再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相信你的文章一定会大放异彩。 小猫的表现 不同画面 第一画面 第二画面 镜中形象 表情 动作

9.娃哈哈舞蹈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儿歌、铃鼓1个、圈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跟你们来玩几个民间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啊?

2、学习儿歌《炒黄豆》、《山上有个木头人》。

3、介绍游戏玩法。

《炒黄豆》:幼儿两两面对面站立、双手对握,尝试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最后一句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来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成相背姿势。再翻180度,还原成相对站立姿势,直接翻360度,来个大翻身。

《山上有个木头人》:教师背对孩子,边敲铃鼓边说:“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幼儿排队轻轻走向老师,当教师说完后迅速回头的那一刻,幼儿及时停住做木头人。这样反复多次,直到第一名幼儿碰到老师。幼儿四处散开,教师开始抓幼儿,被抓到的幼儿来当说词人。

4、游戏反复进行。

附儿歌:

炒黄豆

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

山上有个木头人

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动动就是老太婆,不准动!不准笑!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0.美术教案《哈哈小人》 篇十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

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

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

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

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上一篇:班级常规记录下一篇:足球校园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