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2024-06-21

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共8篇)

1.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一

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 审批

一、项目审批流程

1、风险部对业务部移交的项目资料进行初审,具备可行性项目安排调查经理下户调查。

2、风险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合规性审核,审查财务数据独立给出意见,并按照公司授权执行否决权;

3、法务部对项目本身及合同文本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二、复议

1、复议项目指公司规定无须上评审会审批的项目,审批未获通过,业务主管提出复议申请的项目;或是已上评审会,但由于调查资料欠缺或反担保物不足,但资料齐全后尚可考虑审批的项目,此复议项目在评审会上直接由评审委员决议;

2、复议由负责该项目的业务部门申请,风险部组织并召集召开评审会进行审批,并做好《项目评审会会议纪要》;

3、对于评审会审批结论为不同意的项目,原则上不鼓励重新复议。确需重新复议的,应增加相应的反担保措施,降低项目的风险系数,以增加项目重新通过的概率,减少人力物力的重复和浪费;

4、提交给评审会的复议项目业务申报书应简要说明前次的审批意见,对前次审批中提出的不同意理由逐一作出分析,为审批中需关注的重要情况提供决策信息;

5、同一笔项目最多只能复议一次。

三、贷款评审委员会(评审会)

1、评审会即贷款审批评议委员会,负责对各报批项目和复议项目的审批;

2、评审会组成:业务部、风控部、财务部、总经理、董事会指派相关人员

3、评审会召集程序:

(1)、评审会召开前一天,风险部将会议内容、会议地点、会议时间等通知参加会议人员;(2)、业务部门必须在评审会召开前一天,将项目审批材料纸质或电子文本发至评审会成员,以便评审会成员预先阅读了解项目情况;

(3)、若参会的评审会成员人数未达评审会成员总数三分之二的,则会议改期进行。风险部应另行确定时间、地点,并通知评审会成员;

(4)、项目经理报告项目调查情况,风险经理报告风险调查评估情况;(5)、与会评审会人员质询,项目经理与风险经理答疑;

(6)、与会评审会人员从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具体评审意见;

(7)、会议评审采用签字表决制,参会评审人员须在《项目评审会会议纪要》上明确填写意见并签字,不得弃权,三分之二以上的与会评审会人员同意视为项目评审通过;

(8)、授权终审人根据贷审会意见进行项目终审,对评审通过项目,授权终审人执行一票否决权;

(9)评审会的会议纪要及表决结果视为档案的一部分必须进行归档。

第二章 放款

放款环节包括签订合同、落实反担保措施、收费、贷款放款审批。

一、签订合同

公司对合同的签订实行面签制。程序如下:

1、法务部统一拟定业务有关的所有法律文件,包括委托保证合同、抵押反担保合同、质押反担保合同、信用反担保合同及其他须准备的法律文书等,公司核准使用后统一由法务部出具。

2、需要签订法律文件时,风险经理告知法务部项目融资方案(包括借款主体情况以及反担保措施),项目经理按照法务部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做参考,法务部依据上述材料书面告知项目经理以及负责该项目的风险经理需要准备的法律合同文本并拟定相应其他法律文件;

3、需要当事人(包括股东代表、法人代表、董事会成员、共有人、反担保人/企业等)签字盖章时,须由项目经理和风险经理必须同时在现场面签;

4、若借款主体或反担保人要求对公司提供的法律文件进行变动的,风险经理应立即向风险总监汇报,并经法务部审核通过后,方能进行变动;

5、所有合同文本及相关法律文件在交由公司有权签字人签字前后必须经法务部进行合法性审核。

二、落实反担保措施

1、对获得批准担保的企业/自然人,必须以其合法有效、易于变现的资产作抵押或质押,或提供认可的第三方信用担保作反担保原则上不能重复抵/质押,根据审批情况,可同时采用一种或几种反担保措施。

2、反担保措施的落实工作,是在必要的法律手续齐备后,于放款前由项目经理与风险部共同跟进办理。业务量较大时,风险部可指派专人进行集中办理登记、公证等事宜;

3、反担保措施不能落实的,放款环节中止继续进行;

4、如最终经风险部确认反担保措施无法落实的,由项目经理重新修改融资方案,重新报批;

5、抵、质押物的抵、质押值计算,原则上应以我司签约认可的第三方评估公司给出的书面正式评估报告中的评估净值为计算依据;

6、借款主体所有股东、高管及财务主管原则上必须做个人连带责任保证;

三、收费

担保费原则上应在借款合同生效之日一次性收取。

四、放款审批

每笔业务项目经理必须填写《放款审批表》,经由业务部、风控部、财务部及最终审批人签字后方能办理放款。

第三章 贷后管理

一、贷后管理的岗位设置

贷后管理工作实行业务部与风险部双线管理的方式进行,各自按照不同的工作重点进行独立的贷后管理。

业务部门:定期走访客户,保持对客户的维护和管理,定期以《贷后检查表》的形式向风险部书面汇报贷后管理情况。

风险部:负责贷后管理制度建设,动态更新台账数据,客户风险分类,对业务部的《贷后检查表》独立进行抽查,工作量较大时可抽调其他部门员工进行贷后调查。负责安排财务一同对不良业务的清收催收工作

财务部及时向风险部提供客户的还本付息及欠款信息。法务部主要负责清收与代偿过程中的案件诉讼等法律事宜。

二、贷后管理的工作内容

放款后五天内,业务部门必须将完整的业务资料按《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到档案室归档,并录入业务数据库,保证后续贷后管理介入的及时性,保障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正常类客户,业务部门贷后管理人员至少每月对客户上门走访一次,向风险部提交《贷后检查表》,书面报告贷后跟踪情况,包括企业经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落实还款的资金安排、客户风险分类等。遇到风险,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化解风险,协助客户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对于关注类和风险类客户,视业务具体情况和领导批示加强贷后管理的频率。

风险部监督业务部门定期进行贷后管理,依据业务部门上交的《贷后检查表》,结合自身判断,决定是否亲自上门抽查。工作量较大时,可抽调其他部门员工进行协助调查。

风险部依据贷后管理情况,对客户进行风险分类确认,上报公司领导,将动态更新的还本付息信息及跟踪情况登记业务台账。

账务部应及时将还本付息的数据报风险部贷后管理人员,风险部负责贷后管理人员定期对台账进行更新,并上报公司领导。

第四章 风险预警

贷后风险预警管理的目标是促进本公司业务审慎、稳健经营、加强和提高本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全体员工风险管理责任感、实现全公司风险预警信息共享、第一时间预报风险、明确责任、防止风险蔓延。

一、风险预警责任划分

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财务部、风险部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公司总经理为第四责任人。

1、项目经理:客户出现风险信号时,业务主办应在第一时间上报风险部;

2、业务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收集风险信号和具体管理责任,并由部门负责人确保预警信息及相应处理意见第一时间上报,对重大紧急风险信号,可直接以电话、传真等形式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领导,正式书面资料可酌情次日报告;

3、财务(资产)部、风险部:负责对全公司业务风险监督管理日常工作、负责风险信息整理、通报和风险预警提示,拟定预案和风险退出办法、对重大风险预警信息负责向上级汇报并提请及时处理;

4、公司总经理:对重大风险预警信息做出批示。

责任人及各部门应按照风险部下发的风险预警提示、处置意见书认真落实相关措施,同时风险部负责风险提示、处置意见整改、跟踪督促、并对整改情况进行稽核检查。

二、风险预警处置方式

预警信号出现后,项目经理要及时汇报,并深入企业及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1、寻找风险信息源;

2、对风险预警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3、采取必要的应急保护措施,防范业务风险蔓延。

(1)风险程度较轻,但有必要引起关注的,由风险部提出风险预警意见书报上级领导签发“风险预警提示”。

(3)风险程度明显或存在道德风险隐患,由风险部、资产部、法务部提出风险处置意见,报上级领导签发“风险处置意见书”,同时各部门执行总经理下发的新任务。

第五章 资产保全管理

本着 “及早预警、快速处置、减少损失”的经营原则,为保障债权如期实现,特制定此办法。

1、业务部对风险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风险预警报告,第一时间报送风险部;

2、风险部根据业务部的报告立即核实,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形成风险预警意见书报公司总经理,同时抄报业务部总经理及公司业务副总;

3、风险部召集财务部、法务部提出风险处置意见,在与客户及反担保人进行初步沟通并对其资产进行初步了解后,资产保全部应拟定资产清收方案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就催收情况每周形成报告提交公司总经理并抄送法务部。

2、对于需要提起诉讼的,法务部应准备相应的证据材料以及客户的资产情况,配合律师进行诉讼。

3、对于暂时不需要提起诉讼的,由资产部负责全面催收。在催收过程中,资产保全部认为需要提起诉讼的,应告知法务部提起诉讼,法务部依据资产保全部的报告认为需要提起诉讼的,应与资产保全部进行讨论,并形成报告提交公司总经理决定是否立即起诉。

第六章 业务完结

客户还清贷款本息,结清所有欠款、费用等债权债务关系,到我公司办理完相关手续,退还权利凭证,注销抵/质押登记,退还质物后,业务完结。

财务部应在《业务结清单》上签字证明贷款本息费用全部结清,方能确认业务完结,风险部等其他部门方能办理退还权利凭证和注销抵押登记等后续手续。

2.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二

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的产品,努力提高检验报告质量,向社会出具高质量的证书,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信赖和认可,是质检机构存在的基础和价值所在,也是质检机构努力的方向。检验报告的质量事关重大,既关系到受检方的直接经济利益,又关系到质监机关执法裁定的准确性、公正性,更涉及到质检机构的形象和声誉。为此不少质检机构提出了出具检验报告零缺陷的奋斗目标,并建立了主检、审核、批准三级审核或职能部门终审四级审核的检验报告质量监管流程。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聚氰胺事件”、“砒霜门”等事件,给质检机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机遇和挑战,面对客户批量、高速、快捷的检测需求,现有的质检机构检验报告质量三级或四级监管流程渐现风险控制与效率不足弊端。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和建立了基于分类监控、分类考核的检验报告质量监管新流程,以实现流程的优化,效率的提高,风险的降低。

1 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

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是通过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明确检测服务实现的诸过程的输入与输出及过程的控制要求,对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类型的特殊要求加以风险识别,进而分类监控,分类考核。

1.1 检验客户风险识别

质检机构依存于客户,根据检验业务来源和检验目的,可将检验客户分为三类:

1.1.1 法定检验的客户。

法定检验要求实验室具有法定资格;法定检验是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和为国家有关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强制性管理进行的监督抽查检验和强制性检验,以及为行政执法、实施市场准入的禁限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1.1.2 司法鉴定、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的客户。

此类客户要求检测服务要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及程序进行;同时要求与申请人(或委托人)充分沟通,了解其检验或鉴定的目的与用途,有针对性对结果报告及检测服务实现过程满足其要求的情况进行说明,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明确并合理解决、经双方确认(最好书面确认)。

1.1.3 委托检测(或检验)、验货的客户。

此类客户要求检测服务实现的过程,依据标准或合同约定对产品检测(或检验)、验货,出具检测(或检验)验货报告,其结果报告仅对所提供的样品或抽样所代表产(商)品负责;同时在充分理解客户前提下,按所能提供的检测服务能力与客户共同商讨实现客户需求方案,其中包括检测依据、项目设定等并以合同方式给予确定。

1.2 检验报告风险分类检验报告风险可分为三类:

(1)风险A:风险较大的报告;(2)风险B:风险中级的报告;(3)风险C:风险较小的报告。在要求、标书、合同评审时,对充分理解各类客户需求,检验报告网络办公平台予以风险识别登记,见表1。

1.3 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的建立

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 17025:2005)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结合检验报告风险等级,建立了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如图1,包括三大流程:三级审核流程、审查把关流程、质量考核流程。

1.3.1 事前监控主流程:

检验报告风险C级,执行三级审核流程。日常委托检测(或检验)、验货报告,一般质量风险较小,经检验部门三级审核流程后,直接提交给发放部门发放给客户。

1.3.2 事中监控把关流程:

检验报告风险A、B级,执行毕审把关流程。毕审报告,包括法定检验业务报告;首次检验报告;不合格报告;司法鉴定、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报告;检测结果接近极限界限的报告等,质量风险较大,在三级审核基础上,须经职能部门审查把关之后,再提交给发放部门发放给客户。

1.3.3 事后监控质量考核流程:

检验报告风险A、B、C级,均抽查考核流程。成立质量考核小组,按一定比例,对通过审核流程发放的风险A、B、C等级检验报告,进行定期质量抽查考核,对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寻求改进。

1.4 检验报告质量监管流程的比较

1.4.1 检验报告质量三级监管流程

目前部分质检机构建立了主检、审核、批准的检验报告质量三级监管流程,如图2。检验报告质量三级监管流程效率有余,风险较大。

1.4.2 检验报告质量四级监管流程

目前部分质检机构建立了主检、审核、批准和职能部门终审的检验报告质量四级监管流程,如图3。检验报告质量四级监管流程效率不足,风险较小。

1.4.3 检验报告质量监管流程的比较

检验报告质量三级监管流程效率有余,但风险较大。检验报告质量四级监管流程风险较小,但效率不足。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兼而有之,对风险较低的检验报告,实施了质量三级监管流程;对风险较大的检验报告,实施质量四级监管流程,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

2 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实施效果

以检验报告一次交验合格率为考评项目,以报告质量考核奖惩制度、检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基础,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使检验报告质量指标落实到实处,检验报告差错率降到了2%以下,检验报告质量稳定提高,保证了出所报告质量。二是客户抱怨投诉明显减少,质量事故明显减少。三是全员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得到显著提高,检验报告质量是质检机构的生命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重视检验报告质量,视检验报告质量为质检机构的生命,严把质量关,持续不断的改进质量。

3 总结

检验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质检机构的形象和信誉。在现有检验报告质量分类监管流程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继续完善质检机构检验报告质量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质检机构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3.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三

【关键词】合同管理;流程;风险;控制;策略

一、合同管理遵循的基本流程

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其基本流程也涉及到多个方面,通常合同管理遵循的基本流程有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谈判、审核、拟定合同、签署、分送、履行、变更、保管、执行评价、纠纷处理等,将上述的流程进行归纳可以总体分为四个部分,即合同准备阶段、签订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

二、合同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1.准备阶段的具体风险

合同準备阶段各个步骤面临的风险有所不同,如合同策划阶段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合同在策划过程中所选取的目标并不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相符合,导致合同中制定的内容和企业实际生产和发展有较大的出入,在履行合同义务上导致出现较大的困难,其次是合同准备阶段故意规避企业的相关合同管理规定,合同调查阶段主要风险是合同对象的评价不科学或不全面,谈判风险主要在谈判过程中对合同中的内容做出了不正当的让步导致出现的各类问题,审核风险主要有对合同中的不合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修正。

2.签署阶段的具体风险

合同签署阶段的具体风险主要是在合同签订阶段的不正当行为以及合同分送阶段的风险,这种不正当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如故意欺瞒,签订的合同内容超越了自身的权限,合同签署后故意篡改、合同印章随意使用等。合同分送风险主要是合同在分送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导致的风险,如合同送往了不相关的人员或部门手中,分送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合同内容泄漏或者导致合同丢失、遗落等。

3.履行阶段的具体风险

首先是合同双方履行义务风险,即合同双方故意或者非故意的违约风险,没有按照合同中的规定履行自身的义务,这类风险由于通常在合同中都有相应的违约补偿条款,因此该风险都处理的较好。

其次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风险,该风险是指合同在转让或变更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需要变更的合同内容或者条款没有进行相应的变更,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没有按照相应的管理程序进行,三是合同转让没有和原合同当事人意见达成一致,上述的风险的都会直接导致合同变更或转让无效。

再者是合同终止风险,该风险是指在办理合同终止手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没有达到合同终止条件时进行合同终止行为;二是合同终止时并没有办理相关的合同终止手续。

最后是合同纠纷处理不当风险,合同纠纷处理不当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纠纷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行为风险,该类风险主要有:没有向相关的合同领导人上报合同纠纷和拟定采取的对策,没有合理的与对方进行良好的协商和沟通纠纷处理办法或者合同的处理办法并没有得到相关领导的授权,没有充分的收集对方违约的证据,没有按照合同的规定对对方进行问责等。

4.履行后的具体风险

合同履行后的风险是指双方在履行合同后或者合同终止后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合同归档保存以及合同执行评价风险。合同归档保存主要面临的风险是保管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合同损坏、丢失、遗落、泄漏、滥用等,而合同执行评价风险主要有为按照规定进行及时的评价或者评价内容没有切准重点,使评价内容无法做出指导作用。

三、合同管理流程风险的控制策略

1.降低风险的策略

当签订合同的双方在合同签订时,都会对风险问题进行仔细的讨论和分析,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以尽量的减小自身所承担的合同风险,从而减轻自身的损失,或者是在合同中约定出现何种的情况导致风险增加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规定出相关的内容以保证风险在承受的范围中。

例如,双方企业在签订一个合作合同时,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签订相对应的条款,如果双方对于合同纠纷的处理存在着顾虑,可以经过商议在合同中明确的写出关于双方出现合同纠纷时所采取的措施,如可以先进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选择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合同纠纷时,合同内容中也不要笼统一笔带过需要在甲方或者乙方的所在地仲裁部门进行解决,而是需要详细的写出冲裁部门的具体名称和地址,至于在甲方所在地的仲裁部门还是已方所在地仲裁部门可由双方协商制定,从而得出最终的协商条款,一旦出现合同纠纷或违约事件,就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和流程进行纠纷处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合同双方的权益。

2.分担风险的策略

分担风险是指企业在合同签订中,对于项目超出了自身承受范围的部分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共同承担风险,如一个资金量大的项目,企业并没有如此大的资金来启动,这时就可以邀请他们共同出资来进行项目建设,共同来承担资金风险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合同管理活动的流程包含的内容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合同流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合同准备、签署、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的管理四个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的风险,并提出了几点控制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伯森,万彩芸.BOT项目的风险分担与合同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2001(5):63-66.

4.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四

一、总

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强化以事前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落实院长科主任两级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医疗安全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切实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院长办公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查找医疗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专题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必须恪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3.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坚决抵制收受药品回扣及开单提成、红包等不正之风。

4.医务人员应当以整洁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态度来面对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方便;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应当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和解释病情,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三、医疗质量监督管理

1.院长全面负责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定期主持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评估,分析医疗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责任追究建议,建立完善相关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落实。

2.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单位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

3.建立相关专业的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各专业技术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

操作规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和检查评比活动。

4.建立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督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四、医疗风险防范、控制

1.告知与沟通

1.1,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告知要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因告知不足而导致医疗纠纷,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1.2,告知采取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方式。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书面告知适用于有告知义务的医疗管理、患者病情、诊治措施及风险告知,书面告知必须要有患方签字;见证告知适用于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方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或无患方家属而本人也无法签字的告知,告知时必须要有第三者在场,并签字证明。

1.3,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由其他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院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签字。

1.4,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者,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亲属签署知情选择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无法签署知情选择书,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知情选择书。

1.5,医务人员在各个诊治环节中应当积极与患方进行沟通,并解答其咨询,解答应当热情友善、耐心细致、通俗易懂、表达准确,重要的沟通应当记录在病历中,并请其签名。

1.6,手术及有创诊疗措施(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穿刺活检、内窥镜和血管内的诊治等),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及麻醉方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告知患方,并请其签字。

1.7,手术过程中,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患者组织器官等,手术者必须征求患者(方)同意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措施。

1.8,手术告知原则上由主刀医师负责,特殊情况可以委派有相应资质的助手告知,但告知内容应当经主刀医师审核同意。重大、疑难、多科合作、新开展手术必须由主刀医师亲自告知。

1.9,科室对非手术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自费药品和治疗方法使用等)的医疗措施及风险要实行告知制度,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采取诊治措施。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诊治措施。

1.10,科室必须对危重、大型、疑难、复杂、高风险、毁损性、新开展的手术或操作进行术前讨论,然后由主刀医师进行第一次术前谈话,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手术审批表》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并由医务处组织人员进行第二次术前行政谈话后实施。

2.首诊负责和值班交接班

2.1,第一次接诊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科室,首诊医师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2,急危重患者需检查、会诊、住院或转院,首诊医师应负责安排检查、会诊、联系科室和转诊医院,并联系护送人员。

2.3,救治急危重患者时,首诊医师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收治科室等决定权,任何科室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2.4,下班前,首诊医师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5,病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护人员应当按时交接班;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情和医疗措施交接应当详细,交接后应当签字并注明具体时间。

2.6,值班医护人员负责病区患者突发情况的临时性医疗工作,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

2.7,值班医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

2.8,值班医护人员在病区晨会交班时,应当将急危重和新入院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和待处理的问题。

3.三级查房

3.1,实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2,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3.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必须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报告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临时会诊处置。

3.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立即查看患者,并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4.病例讨论和会诊

4.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4.2,会诊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4.3,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4.4,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4.5,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或病情复杂须相关科室配合的,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

4.6,死亡病例讨论,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4.7,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科主任或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到。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4.8,科间会诊,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4.9,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参加并作总结归纳。主管医师应当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4.10,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应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执行。

5.危重病人抢救和报告

5.1,制定《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加强临床科室危重病人报告制度,及时向病人家属发放病危通知书,涉及多科室协作的危急重病人抢救,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各科室及其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安排。

5.2,抢救危重病人时,医务人员及科室主任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发现医疗事故或过失行为时,医务人员和科室主任应立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同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情况及时向院长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6.认真执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7.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7.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7.2,建立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类管理及审批制度。

7.3,对手术和高风险有创操作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得开展未经审核批准的医疗技术。

7.4,对手术和高风险有创操作人员资质实行准入制度,不经批准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7.5,严格执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不经批准的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中使用。

8.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为手术患者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

9.护理部门要按护理工作制度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按岗位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0.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11.认真落实“设备维修保管制度”和“医疗设备仪器的安全使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保证设备仪器的功能完好,保障医疗安全。

12.建立24小时电工值班制度,保证二路供电。经常检修备用电源设备,若遇停电,必须在5分钟内启动备用电源。

五、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

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如实书写病历并妥善保管,病历记录做到对病情及医疗处理过程准确真实描述,字迹清楚,不随意更改。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也要注明原由。严禁伪造、销毁病历;临床科室要完善运行病历管理措施,严格交接班制度,防止失窃被盗。

2.病案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为患方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建立完善复印复制登记制度,并在复印或者复制过的原始病历资料上加盖已复印标记;复印病历时,对患方提出的异议和意见,应当及时报告和反馈。

3.实习及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经医院考核认定胜任本专业工作的进修医务人员可以单独书写病历。

4.病历确需修改的,应当在保持原有部分字迹清晰的情况下修改(错字应当用双线划去)并签名、写明更正日期,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严禁医务人员在有复印标记的原始病历中修改各种记录。

5.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6.处方书写和保管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要求进行。

7.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认真书写其他相关医疗文书,出具执业范围内的相关医学证明文件。开具相应辅助检查申请单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正确完整填写各类辅助检查申请单,字迹清楚,检查目的、部位明确。

六、培训与考核

1.医院鼓励医务人员自觉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必须加强重点科室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

2.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组织2次以上全院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培训,科室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要求每月组织1次以上学习。学习和考核情况与科室和个人考核挂钩。新进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基础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3.定期组织全院性医疗业务和技术培训,不定期组织检查、考试和竞赛活动;各专业质控小组每季度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业务、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培训,分析本专业医疗安全形势,完善制度措施和操作规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科室要每周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医务人员要加强在职学习,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牢固掌握“三基三严”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六十一团医院

二O15年4月

报送院长,请审定。

END

5.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五

摘要:关注建设项目的流程审计,是对建设项目整个过程进行的监督。对促进被审计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减少投资损失,提高投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基本建设程序应遵循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展开剖析。使审计人员从直观简单入手,了解项目审计的概况。

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批准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初步设计批复。在此环节的审计工作,重点或关键控制点应该放在各项批准工作的程序执行和批准单位权限使用方面。项目批准环节 1.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行业内部相关的法律、政策及长远规划、项目建议书、方案确定和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如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地理、气象、地质、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资料、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必须的地图资料等)。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大体可分为三方面,包括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经济研究。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总论(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等)、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资源状况、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劳动组织及人员配备、预计效率等。

1.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根据基本建设程序,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之后,如果属可行,应向有关部门申报,待批准后即进入项目设计阶段。这里,对可研报告的批复实际就等于做出了项目决策。

对可研的审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项目建议书、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够具备相应的资质、研究人员的构成是否满足需要等;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是否满足项目建议书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审批机关投资决策及编制审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明确回答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确定的设计方案和估算的投资、成本和利润达到合理的精确度。

对可研的评估主要包括四核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的必要性(市场、资源和技术);二是建设条件(原材料、燃料等供应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建设地址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相应的地质水文资料是否清楚);三是经济评估(建设投资估算、成本估算、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利润预测、投资回收期估算以及投资方案的比选等);四是技术评估(工艺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引进设备是否符合国情;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等)。1.3 初步设计阶段的审计 1.3.1 项目初步设计

在我国,一般大中型项目采取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所做的具体实施方案,是编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确定工程总造价、制定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目录和工程概算书等几部分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建筑规模和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外部协作条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建设顺序和期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总概算。

1.3.2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初步设计文件按照规定补习报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文件批准后,不得擅自改动,凡修改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必须报原初步设计批准部门同意。对初设的审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重点审查有无初步设计及相应的设计概算,初步设计编制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采用的定额、价格、指标、费用标准等)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概算投资是否完整地包括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费用,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对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审查;二是合理性审查,重点审查设计深度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要求;规模标准与国际国内同类工程比较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主要设备的选型是否经济适用;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并合理节约等。2 项目前期准备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招投标审查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是招投标执行程序、队伍的资质、招投标合法性。

合同签订方面审查的重点或关键控制点是合同标的、价款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主要权利方面与招投标结果一致性,与《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一致性。3 项目施工建设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环境保护等审查重点。各重点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如下:(1)工程建设工期:计划工期的落实程度;保证计划工期实施的措施、手段、方法、可行性、合理性及投资支出的效益型。

(2)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可行性、经济型、合理性;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质量监督检查落实程度。

(3)工程投资:按投资构成划分为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各项投资的关键控制点由于投资支出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筑安装投资支出反映的主要形式是工程结算,工程结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是工程项目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取费标准执行的合理性,定额使用的正确性及合规性;合同结算原则、方式、方法的落实程度,成本列支额与结算额的一致性。

设备投资审查环节为身背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单、购货发票、成本列支总额。关键控制点是采购设备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合同规格、型号、数量、金额与实际到货的一致性,购货发票与成本列支的一致性。

其他投资,主要包括设计费、监理费、管理费等为完成工程建设补习发生的各项其他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一是各项支出与建设项目的相关性。二是各项支出所依据的合同、协议的合规、合法性。费用支出合同、协议合规、合法性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协议中的标准、结算方式、合同标的、执行义务方面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合同、协议中的费用计算与国家规定一致性。三是支出费用在成本中的列支金额与相关合同、协议中实际应支出金额的一致性。

(4)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合法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环境保护与工程实施的同步性。项目竣工环节

6.信审个人工作总结 篇六

本人于2012年10月份有幸来到**这个大家庭,回顾这半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半年来的学习与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信审这个是个看着枯燥简单的工作,其实做起来发现好多东西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开始来到公司的时候首先是跟贷后那里坐,一边学习公司大纲一边体验到贷后的魅力,之后就是跟着去实地,见识了下客户的实际情况,了解了都是什么样的人才需要钱。11月份由于来的新员工差不多,开始了历时俩星期的业务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学到了很多业务知识,发现信审还是挺复杂的,每天除了看大纲就是看大纲,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是如何审核客户的,模模糊糊的渡过了培训的14天,结果最终业务考试的时候还差点不及格,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工作还是没有认真负责,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之后又参加了公司的新人培训,认识了那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大家在一起了解公司文化和公司是怎样走到今天的。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吧,开始正式开始部门的工作,开始审客户了,开始的时候还是蛮紧张的,打电话之前都要想好几遍怎么跟客户沟通,审核的方法也没找到,就是一个一个的号码拨打,之后在师傅和其他同事的指导下,渐渐地学会了点经验,和工作方法。

二、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由于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而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与其任职都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总不敢掉以轻心,总在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或者跟贷后的同事也可以简单了解下违约客户哪些方面容易忽略,这样下来感觉自己半年来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已具备了一些信审的经验,能够比较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经过半年的锻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半年来,本人能敬业爱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信审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岗位,许多工作我都是边干边摸索,以致工作起来不能游刃有余,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有些工作还不够过细,一些工作做的不是十分到位;第三,自己的理论水平还不太适应公司工作的要求;第四,迟到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自己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为公司经济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我想我应努力做到:第一,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好合格的审核员,第三,注重本部门的工作作风建设,团结一致,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部门工作氛围。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维护公司利益,积极为公司创造更高价值,力争取得更大的工作成绩。篇二:信审工作内容 初审工作内容

1、首先审核贷款 申请人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

2、通过电话核实和网络信息查询申请人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收集并反馈征信信息,实施风险防范策略

4、按照要求对贷款申请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审核贷款企业资信条件,撰写调查报告;

5、与其他同事合作,完善核审流程,加强信用管理,降低风险及信贷损失;

一、资料是否齐全 主要分为以下

1、申请人身份证(不低于25周岁,不超过55周岁)

2、户口本

3、结婚证

4、征信报告

5、公司五证

6、公司章程

7、验资报告

8、摊位租赁合同或房产证

9、公司上下游

10、水电费(公司、个人)

11、个人和公司银行流水

12、申请表

13、初审意见表

14、授权委托书 以上是收到业务端的客户资料后首先审核资料是否齐全,如果某一项不全需要和公司客服去沟通补充资料,这个期间资料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过来,就继续审核下一个客户。

二、信誉情况

首先在企业信用网和法院失信被执行名单查询客户是否有法院被执行或客户公司信誉情况。

三、征信情况

审核客户征信情况是否良好,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查询并核实,不明白的或者有问题的直接给客户打电话询问。

四、电话核实

公司情况和家庭信息以及相关延伸问题。

五、撰写报告

把客户提供的信息和核实过的真实信息都记录下来撰写报告,报告分为

1、客户基本信息

2、公司信息

3、征信小结

4、联系人明细

5、电审小结 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详细撰写。

六、实地外访报告

如果客户综合资质情况良好,需要撰写外访报告,外放地址要星系,另外如果有疑问和需要补充和配合的相关问题都可写在实地外放报告上面,需实地人员配合。

以上情况,如果客户拒贷,需要和客服人员沟通,并表格记录拒贷原因。

如果客户通过初审,需建议额度,并把报告和外访报告递交到实地人员手中,并表格记录客户通过情况。

以上是本人初审的相关工作内容,需要和各个岗位的同事配合好工作,在工作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信用管理,降低风险及信贷损失,争取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篇三:一一贷审核部年终总结

一一贷审核部年终总结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是性格迥异的我们组成了这个鲜活、富有创造力的团队,共同创下骄人的成绩。

细致入微——把握每一个细节

审核团队作为一一贷基础职能部门,秉承平台平稳、安全的发展方向,努力完善和健全审核环节上的每一个细节,对平台的每位用户的信息;对每笔发布的借款标都做到严格、严谨。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我们的职责,保护每一位用户的权益是我们的义务。脚踏实地——统筹技术全局 专业、谨慎、高效是审核部门的宗旨。审核部门的成员具备多年的信审方面从业经验,拥有高水准的专业能力。让客户放心,让资金安全我们的审核部门的唯一目标。

业精于勤——电子技术的主导

引领发展的团队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吸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一一贷一直走在互联网金融高新技术的前列,审核部门拥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系统,采用国内外领先的审核流程。不断创新,运用科技和人工配合的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踏实上进——审核制度行为的督导

平台上线以来,审核部门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努力学习和完善部门的不足,建立成熟和齐备的工作流程。

者。篇四:授信评审工作总结

授信评审部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总行授信评审部认真贯彻总行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行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为基点,积极推动我行经营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我部根据总行领导的安排,在深入研究本行实际情况、本地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他行先进的授信管理经验,尝试建立适应我行发展实际和管理体制的授信业务评审体系。同时,深刻领会总行的工作意图,落实总行制订的工作思路和方针,重塑授信管理体制,提高授信评审的专业技术水平, 主动、认真地履行好部门职能,强化授信工作的尽职监督和合规建设。

第一、构建适应我行实际、有利我行发展的授信评审体

系。

2007年改革与发展,对授信评审部的工作提出了一个迫

切的命题,那就是建立一套什么样的授信评审体系,如何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授信评审部的定位问题、授信评审部每一位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授信评审部的整体素质问题。

首先,我部加强与改革领导层的沟通,深刻研究和领会

改革的整体思路和精神,切实明析我部在全行授信管理工作 中的定位和职能,明确内部分工,保证整个授信管理体系的严密和协调有序,为我部授信评审与管理模型和操作架构的建立打好依据基础。

其次,研究我行体制运行的整体情况和授信管理的现实

情况,考察学习他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对照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集团客户授信尽职指引、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关于授信管理的规定和风险指引,建立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二是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对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进行论证,一方面完善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另一方面使有关部门了解本部在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中的角色和作用,为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打好基础。三是进行穿行测试,调整完善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并做好与下线部门和上线部门的衔接。

再次,根据授信评审模型与操作架构,以及我行授信管

理工作的审慎性要求,细化授信评审部内部岗位分工。一是要完善内部岗位的设置,做到分工明确;二是要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做到权责明确;三是要建立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同时,针对不同的信贷产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

作流程,明确授信评审的重点、难点,要细化评审工作的操作流程,建立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业务发展,并符合审慎性要求的评审流水线,并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责任人,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第二、制订科学严谨、合理有效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办

法和操作流程。

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是统一授信的前提条件,根据总行领

导安排,我部的负责安排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一是要加强学习,针对性的培养企业等级评定方面的人才,切实提高我行人员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知识水平;二是认真研究长治市各类型经济实体,研究长治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针对本地区内各类型企业的特点,细分企业类型,拿出适应本地区实际和我行信贷政策的企业评价标准;三是结合我行管理体制和审慎性要求,制订我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操作流程,包括授信调查、等级评定、授信评审、授信额定、授信中止、授信调整和授信管理等各个方面;四是要细化等级评定的操作程序,针对各个环节和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根据新的存量授信,分批次、分类别推进授信评

级工作,建立适应我行实际、有利我行发展的授信评审与风险控制体系模型,加强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实行档案、押品的集中化、标准化管理,将风险预警、识别、计量、控制渗透到授信业务的各个环节,建立各类风险的处置预案。

第三、加强授信评审工作的宏观性管理和指导,统筹兼

顾,有的放矢的做好授信规划。我部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 长治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总行有关会议精神和决议,做好全行授信业务的管理工作,明析授信业务发展方向和行业风险及政策导向,以“实用、适用、实效”为目标,明确授信业务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包括准入与退出政策、授信投向、授信投量、行业向投量、客户类型投处投量等,并通报各行业部,使各行业部明确全年授信工作的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发挥自身职能,全面提高授信管理水平。

第四、修订完善《总行信贷审查委员会工作规则》及相

应的管理制度。

结合我行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授信管理工作的实际,以风

险防范为主线,以授信尽职为要求,制订《总行审贷委员会审贷委员选聘办法》,明确审贷委员的任职标准和选聘程序,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追究,切实提高审贷委员会的决策水平和能力。

在总结以往审贷委员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修订《总行

审贷委员会工作规则》,针对不同授信业务的特点和国家关于授信业务的尽职要求和风险指引,明确不同授信业务的审贷规则,提高审贷透明度和审贷决策的科学性,合理界定审贷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和相应的责任。

第五、根据授信业务管理的要求,完善本部门岗位设置

和各项业务在本部门的操作流水。结合公司业务部和其他部 门的工作流程,充分考虑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操作流程的合规性、业务办理的可行性、便利生,完善本部门的岗位设置,明确各岗位任职标准和岗位职责,形成设置科学合理、职责分工明确,监督措施得当的部门岗位结构。建立不同业务的内部操作流程,合理界定权责范围,保

证各项业务操作在本部门的流转顺畅和评审有效,同时要将相应的考虑评价机制纳入到整个部门工作中,一是对操作流程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和评价。二是对操作流程制订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和评价;三是对操作流程的全面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四是对操作流程的审慎性进行审核和评价。力求通过严密的流程操作,严格控制各类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实现以客户为心,以风险防控为主线的业务流程再造。

第六、认真做好全行贷款的评审工作。全年召开审贷委

员会会议148次,累计审议各类贷款571笔,金额825921万元,其中通过435笔,金额539504万元,未通过136笔,金额共计286417亿元。召开授信委员会会议18次,累计授信37户,累计授信金额36亿元。累计办理企业评级73户,对移交我部审查的贷款料进行书面审查,以法律有效性与防范风险为重点,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目前国家产业政策的实际状况,分别对贷款质量、贷款风险、贷款行业信息、信贷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审贷会审查。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我行的有关规定,对每一笔贷款向-5-篇五: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个人工作总结

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绝非网络复制,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所在的单位)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任务,履行好×××(改成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所在的单位)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

导自己在×××(改成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所在的单位)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上学习、工作实践活动。虽然身处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但我时刻关注国际时事和中-央最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荣誉感。在×××(改成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所在的单位)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上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上作出对国家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工作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特别是学习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相关法律知识和相关最新政策。唯有如此,才能提高×××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的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定期学习×××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工作有关业务知识,并总结吸取前辈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工作经验,不断弥补和改进自身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己整体工作素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回顾过去一年来在**(改成有线通信审查员岗位所在的单位)

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工作的点点滴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工作学习上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岗位相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在理论学习上远不够深入,尤其是将思想理论运用到×××有线通信审查员工作

7.信审流程与风险控制 篇七

1 项目批准环节

1.1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行业内部相关的法律、政策及长远规划、项目建议书、方案确定和项目研究的基础资料 (如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地理、气象、地质、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资料、必要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必需的地图资料等) 。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 包括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和经济研究。建设项目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总论 (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等) 、需求预测及拟建规模、建设条件和选址方案、资源状况、技术工艺和设备选型、劳动组织及人员配备、预计效益等。

1.2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根据基本建设程序, 投资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之后, 如确属可行, 应向有关部门申报, 待批准后即进入项目设计阶段。这里, 对可研报告的批复实际就等于做出了项目决策。

对可研的审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 重点审查有无项目建议书、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研究人员的构成是否满足需要等;二是合理性审查, 重点审查可研报告内容和深度是否满足项目建议书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项目审批机关投资决策及编制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是否明确回答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 以及确定的设计方案和估算的投资、成本和利润达到合理的精确度。

对可研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的必要性 (市场、资源和技术) ;二是建设条件 (原材料、燃料等供应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可靠;建设地址是否合理;是否有相关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相应的地质水文资料是否清楚) ;三是经济评估 (建设投资估算、成本估算、销售收入和税金估算利润预测、投资回收期估算以及投资方案的比较等) ;四是技术评估 (工艺技术是否先进适用;引进设备是否符合国情;新技术、新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等) 。

1.3 初步设计阶段的审计

1.3.1 项目初步设计

在我国, 一般大中型项目采取两段设计, 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是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所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编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确定工程总造价、制订建设计划的重要依据。

初步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机电设备目录和工程概算书等几部分组成,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建设规模和资源配置;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选型;主要建筑物;占地面积和土地使用情况;外部协作条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建设顺序和期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工程总概算。

1.3.2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计关注风险点及审计要点

初步设计文件按照规定必须报国家或上级有关部门批准。设计文件批准后, 不得擅自改动, 凡修改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 必须报原初设批准部门同意。

对初设的审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规性审查, 重点审查有无初步设计及相应的设计概算, 初步设计编制的单位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 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 (采用的定额、价格、指标、费用标准等) 是否符合现行规定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概算投资是否完整地包括从筹建到竣工投产的全部费用, 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对设计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审查;二是合理性审查, 重点审查设计深度是否达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规模标准与国际国内同类工程比较是否合理;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主要设备的选型是否经济适用;建筑设计是否满足工艺设计的要求并合理节约等。

2 项目前期准备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设计、监理、施工、物资采购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工作。招投标审查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是招投标执行程序、队伍的资质、招投标合法性。

合同签订方面审查的重点或关键控制点是合同标的、价款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违约责任;主要权利方面与招投标结果的一致性, 与《合同法》、《价格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的一致性。

3 项目施工建设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工期、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环境保护等审查重点, 各重点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如下:

(1) 工程建设工期:计划工期的落实程度;保证计划工期实施的措施、手段、方法、可行性、合理性及投资支出的效益性。

(2)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合理性;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方案、质量监督检查落实程度。

(3) 工程投资:按投资构成划分为建筑安装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等。各项投资的关键控制点由于投资支出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

建筑安装投资支出反映的主要形式是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是工程项目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 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 取费标准执行的合理性, 定额使用的正确性及合规性;合同结算原则、方式、方法的落实程度, 成本列支额与结算额的一致性。

设备投资审查环节为设备采购合同、到货验收单、购货发票、成本列支总额。关键控制点是采购设备与批准投资范围、标准、规模的一致性, 合同规格、型号、数量、金额与实际到货的一致性, 购货发票与成本列支的一致性;

其他投资, 主要包括设计费、监理费、管理费等为完成工程建设必须发生的各项其他支出。其他投资支出审查的关键控制点, 一是各项支出与建设项目的相关性。二是各项支出所依据的合同、协议的合规、合法性。费用支出合同、协议合规、合法性主要包括:合同、协议中的标准、结算方式、合同标的、执行义务方面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合同、协议中的费用计算与国家规定的一致性。三是支出费用在成本中的列支金额与相关合同、协议中实际应支出金额的一致性。

(4)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合法性;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环境保护与工程实施的同步性。

4 项目竣工环节

该环节主要包括完工资产转资和工程竣工决算。资产转资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所转资产与批准建设项目内容的一致性, 所转资产与实际支出金额的一致性;工程竣工决算审查的关键控制点为竣工决算的完整性、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刘晓燕.试论建筑项目管理创新策略[J].中国市场, 2011 (49) .

8.人事档案管理流程的风险与防范 篇八

一、人事档案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完善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事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混乱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亟待人们加以解决。

1.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

当前许多人的人事档案质量不高,缺乏利用价值,其人事档案材料空洞的、形式的多,细致的、实际性的少;反映个人经历、学历、工资、政治面貌等一般情况的多,反映个人道德品质、业务能力、技术专长的少;反映过去情况的多,反映当前情况的少。尤其是一些材料定性结论多,定量描述少;或者只讲优点,避免缺点;内容空乏,个人总结和组织意见尽是套话,无法全面、公正的评价和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另外,由于鉴定审查不严、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也导致了人事档案造假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给人事工作带来诸多麻烦,同时也使得人事档案在对人们职业信誉维持方面的作用大大降低。

2.人事档案的管理不规范,档案丢失、变更、损毁严重

档案在归档后,需要大量的反复查阅。由于档案量巨大,当需要查询档案时,需花费按小时计,甚至一天的时间在档案室查找,耗时、耗力;档案资料没有安全可靠的备份,一旦出现人力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原始档案极易丢失、损坏,但恢复、修补困难。长时间保存,档案纸张、字迹也极易褪色、霉变,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一些档案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且纸质较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查询、翻阅的要求,而且,对这部分档案的直接查询,所造成的破坏将是无可补救的。

3.档案的整理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观念上重政治轻业务

整理人事档案是一项细致的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把个人材料归档成册是人事档案规范化的基本前提,许多单位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欠缺。材料混杂、散乱,甚至根本没有清理,有些单位档案虽已立卷成册,但没按要求的格式进行分类处理,给档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尽管我们对人的评价标准是从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来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然而,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我们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政治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评价人,并且将政治思想与品德作风、工作表现分离开来,因此是空头政治。在重政治轻业务观念的影响下,人事档案部门没有严格把属于反映个人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实绩贡献等情况的人事档案作为收集归档的范围,而是侧重于政治思想表现材料的收集,能反映个人业务能力的材料相对较少,即使有也是数量有限或者补充不及时。

二、防范人事档案管理的风险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风险,结合当前管理水平与实际,通过对人事档案的内容、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进行改革与完善以防范管理流程中的风险。

1.努力提高人事档案材料的质量

1.1强化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人事档案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增强组织人事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是解决当前人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

1.2提高人事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工作者面临着知识化、专业化的严竣挑战,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是档案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此外,还应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人事档案管理日益复杂、逐渐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党和国家最新的人才政策、人事制度以及当前人才流动规律,了解组织人事部门的现实需要,主动提供全面、准确的人事档案,为人事管理工作服务。

1.3补充具有个性的人事档案材料。

针对人事档案内容陈旧和“千人一面”的状况,有关部门应在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建设上注意补充能反映当事人个性的档案材料。具体而言,一是反映个人全面素质的档案材料,如反映当事人身体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材料,其中有关个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材料应是重点补充的内容。在反映心理素质的有关内容中,应侧重反映当事人的个性、合作与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二是反映个人业务考绩方面的档案材料。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而言,具体业务考绩的标准应有明显不同。

2.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水平

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地运用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科技手段与工具,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文件扫描、光盘存储等技术,实现档案的备份存储和计算机管理,减少原件的 损耗,并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3.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

应遵守《档案法》,以及上级主管部门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各单位还应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人事档案收集归档补充制度、检查审核制度、交接转递制度、查阅借阅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规章制度制定以后,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排除一切人情干扰,坚决按各种制度和规定手续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各种利用档案进行造假或谋取私利现象,一经发现,必须严加处理,做到违法必究。

鉴于人事档案分散多头管理的弊端,应进行相应改革。首先,打破各级部门条条块块都管人事档案的管理体制,实行相对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其次,应建立与现代人事政策制度相适应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干部档案管理制度。第三,将人事档案管理真正纳入整个档案事业系统,接受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宏观指导,而不应将档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事档案管理独立于该系统之外。

上一篇:格兰仕商务网站项目策划书下一篇:小班健康能干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