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系统自检测试报告(通用6篇)
1.监控系统自检测试报告 篇一
蔚州公司兴源矿安全监控系统自检报告
按照《关于迎接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冀煤规划【2011】10号)文件精神和公司要求,我矿进行了周密组织,进行了认真自检,现将安全监控系统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一)监控设备选型
我矿现装备了KJ65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机)两套,其中一套工作,一套备用。该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系统结构简洁,便于安装和维护;
2、有故障闭锁功能,当与控制有关的设备未投入正常运行或故障时,自动切断该监控设备所监控区域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设备的电源并闭锁;
3、当与闭锁控制有关的设备工作正常并稳定运行后,自动解锁;对瓦斯、风速、负压、温度、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实时采集、处理、存储、显示、超限报警和打印;
4、系统操作平台采用Windows XP, 所有功能操作均具有在线帮助,可在中文菜单提示下完成。需要观看图形或信息只要方便地点击,即点即得所需信息。可随时显示监测数据、图形、曲线和报警点及数值;
5、报警点、断电点由软件设定或修改,实现区域内的超限自动断电。传感器超限时有声光报警显示,并在主机屏幕上有醒目的报警条显示,列出报警数值、地点及报警时间;
6、配置不间断电源,系统停电后仍可连续工作2~4h,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能,并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二)传输设备和器材选型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矿用信号电缆,型号为MHYUR1*4*7/0.52,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三)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1、回采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A、回采工作面的上遇角上隅角安设瓦斯探头T0,该探头报警
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
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B、在工作面回风10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1,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
范围在该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C、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瓦斯探头T2,瓦斯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为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
②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距回风口10-15米处安设一氧化碳探头及温度探头各一个,温度探头的报警值为30℃,一氧化碳探头的报警浓度为0.0024%CO。
③监测分站及瓦斯探头、一氧化碳探头、温度探头随工作面的采出及时移动。
2、掘进工作面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探头:在距工作面迎头不超过5米远的回风一侧安设瓦斯探头T1一个,随掘随移,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5%CH4,复电浓度<
1.0%CH4,断电范围在该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器设备;在掘进工作面内距回
风巷口10-15m的回风流处安设瓦斯探头T2一个,该探头报警浓度≥1.0%CH4,断电浓度≥1.0%CH4,复电浓度<1.0%CH4,断电范围在本工作面内全部非本质型电
器设备。
3、其它地点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①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瓦斯传感器: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及总回风巷道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安设瓦斯传感器;
②一氧化碳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各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一个,报警浓度为≥0.0024%CO。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大于300mm,距巷壁不小于200mm,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③风速传感器: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的测风站设置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量的地点。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④烟雾传感器:四采区各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15m处设置烟雾传感器。
⑤温度传感器:四采区五号煤变电所、西翼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内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⑥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安设风压传感器一个。
4、设备开停、风门开关传感器选型及配置
主要机电设备配置KGT9型设备开停传感器共14台,为及时监测主要机电设备的工况信息,将开停传感器卡在被控设备的负荷侧电缆上。井下主要联络巷风门共配置KGE12型风门传感器10台,为及时监测风门的开关信息,风门传感器安装在风门处。
(四)总站和分站设置地点、数目和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1、总站、分站位置和数目
系统总站设置在调度室,一套使用一套备用。井下监控分站均吊挂在距底板不小于300mm、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内,井下现有20台。
2、传输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传输电缆采用已取得“MA标志准用证”的型号为MHYUR1*4*7/0.52矿用专用信号电缆。传感器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是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和该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设计中选用的传感器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标准,并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
(五)系统防雷、防毒功能
系统监测干线引入调度中心及下井接口处均设有型号为TVS2TL-60防雷保护器。
系统主机安装有最新版本的正规杀毒软件,并有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的人员定期升级杀毒,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
二、存在问题
对照《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标准》,我矿安全监控系统在自检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
1、调度室没有录音电话,没有防静电地板。
2、带式输送机下风侧没有CO传感器。
3、掘进工作面风筒没有风筒传感器。
4、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大于3%时不能实现局扇闭锁。
5、没有风门声光报警装置。
针对存在问题,我矿进行了专门的安排部署,限定期限、责任到人。经复查,以上所有问题已于2月25前全部完成整改。
三、结论:
我矿安全监控系统符合《河北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标准(试行)》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建设合格,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兴源矿通防区
2011年2月24日
2.系统自检四部曲 篇二
查找病毒进程
任何病毒都有自身的进程,但有些病毒进程采用了障眼法,导致我们无法寻其踪迹。打开任务管理器,查找是否有可疑进程,这需要我们对进程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病毒很喜欢使用与系统进程相似的名字,比如用“svchost.exe”进程名冒充正常的系统进程“svchost.exe”,仅仅一字之差,我们在检查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如果出现这种不正常的进程,几乎可以肯定它就是病毒。还有一种可能性是病毒主程序的名称和正常系统进程名一样,但是路径不同。例如svchost.exe的位置应该是c:windowssystem32目录,若这个进程位于其它目录,也要引起注意。借助专业的进程管理工具Procexp,可以有效查出此类冒充的 病毒进程。
检测系统启动项和服务
病毒为了随系统一起启动,通常会在注册表的启动项中动手脚。我们可以通过“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来检查系统启动项。
运行“msconfig”打开“系统配置實用程序”,切换到“启动”标签,在这里就可以对系统的启动项进程检查了。病毒会使用各种方法来迷惑用户,所以要仔细区分病毒的启动信息。比如上文提到的“svchost.exe”可能位于不正常的目录中,从这里就能看出端倪。如果有不认识的启动项目,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信息,查到病毒进程后就结束它。
“服务”也是病毒常下手的地方,病毒在“服务”中搞小动作同样可以实现随系统启动的目的。进入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服务”,查找病毒添加的服务。注意看服务的描述部分,这通常是找出病毒服务比较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病毒采用rootkit技术将服务隐藏,这就需要使用下文的系统内核检测。
检测系统内核
所谓的rootkit技术,就是通过修改系统的内核让病毒的进程、服务以及文件等隐藏起来,躲过用户的查杀,因此在做系统自检的时候,内核也是必须检查的地方。检测系统内核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例如著名的安全工具“IceSword”就具有系统内核的检测功能。
运行IceSword后,进入查看模块,选中“内核模块”查看其中是否有异样。接着再进入其中的“SSDT”查看功能,如果存在用红色字体显示的条目,就要小心了,例如著名的木马病毒“Pcshare”就会在这里被检测出来(如图2)。当然有时候杀毒软件的服务也会在这里以红色字体显示,但大多有明确的关键字,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好坏。
3.焦硐煤矿生产系统自检报告 篇三
纳雍县焦硐煤矿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根据省煤炭工业厅、毕节市煤炭工业局和纳雍县煤炭能源局关于2012年度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的要求,我矿为做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的工作,成立自检领导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副矿长担任,组织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地测防治水等专业技术人员对矿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自检,通过自查自检,消除了矿井的不安全隐患,为矿井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自查自检:
一、成立了自检自查领导组: 组 长:向海林 副组长:屈平、胡大红
成 员:严巨伦、邱德贵、刘平、柳建军、周方磊、刘心清、焦世新、邓兴忠、李昌兵、闫天满、费显华、李先裕
领导组下设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环保科、地测防治水六个小组,年检工作对照生产各专业进行详细检查。
二、自查自检重点内容:
1、有关证照持证情况:
我矿为技改矿井,采矿许可证号为C***0113884,有效期限:2011年6月至2017年4月;煤炭生产许可证编号为205224260497,有效期限:2011年11月7日至2023年11月7日;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为:(黔)MK安许证字【0516】,有效期限:2011年10月11日至2014年10月10日;营业执照注册号为52000002932452(1-1);矿长资格证编号为:MK14xxxxx,有效期限:2009年9月15日至2012年9月15日;矿长安全资格证书编号为:0911xxxxxx,有效期限:2009年9月15日至2012年9月15日。
一、生产能力自检情况:
我矿位于纳雍南面,技改后井田面积为3.057km2,根据省煤炭能源局文件批复,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矿井采区设计回采率为80%,今年度实际回采率为80%,符合矿井生产要求。
根据县局批复的2012年采掘计划,我矿严格按照“一采两掘”规定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不存在超层、越界、超深开采,也不存在承包、转包、租赁等其他情况。
2、主要生产系统自检情况: 井田开拓
1、主平硐
本矿用一条主平硐担负煤炭运输、运料、排矸、进风等任务,主平硐(x=2979041,y=35526562,z=+1598m,a=281°,β=+3‰)长430m;掘进断面6.17m²,净断面6.03m²,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井筒内铺设600mm轨距22kg/m钢轨、混凝土轨枕,电机车运输。
2、副平硐
副平硐用作行人、排水、铺设管线和安全出口之用,副平硐(x=2979004,y=35526567,z=+1598m,a=281°,β=+3‰)长413m;掘进断面5.64m²,净断面5.51m²,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
3、回风斜井
回风斜井用作回风和安全出口之用,回风斜井(x=2978928,y=35526629,z=+1621m,a=290°β=18°)长43m,掘进断面5.57m²,净断面5.38m²,采用半圆拱形断面,锚喷支护,表土段为砌碹支护。
(1)采掘布置
本井田内主采煤层为M5、M6、M30三层煤层,为近水平薄及中厚煤层,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1598m),划分两个采区,煤层中用区段下行式开采,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炮采落煤,采用机械运输、通风,由于一采区为平硐标高以上,因此无需主排水设备。采煤工作面设计采用炮采工艺。煤电钻(GMZ-1.2型)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刮板输送机运煤。
二、煤矿基本保障
(一)煤矿生产及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及人员配置情况 1.主要管理人员 矿领导由5人组成
矿长:陈远禄,负责全矿全面工作。
总工程师:曹安光,负责全矿技术工作及一通三防工作,分管瓦斯监控室及技术科、通防科工作。
生产矿长:黄树道,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及工程质量管理,分管调度室及各生产区队。
安全矿长: 杨尚坤,负责矿井安全工作与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分管安全科。
机电矿长:刘奇福,负责全矿机电主修、安装及日常保养,分管机电运输科。
2.机构设置
安全科:配备安全员12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隐患处理及上级所查出隐患的落实整改工作。
调度室:配备人员4人,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调度。
机电运输科:配备电工人员8人,负责全矿机电设备的安设及日常维护、维修工作。
炸药库:有专职库管员3人,负责全矿炸材的发放,回收及日常管理工作。
监控室:设监控员4人,负责井下瓦斯检测数据监管及打印保存工作。
通防科:设瓦斯检查员14人,负责全矿瓦斯与通风管理,瓦斯抽防探放水工作的监管落实工作。
防突队:防突员10人,负责全矿煤与瓦斯突出管理,“四位一体”监管落实工作。
瓦斯抽放:瓦斯抽放工4人,负责瓦斯抽泵房的抽放工作。生产技术科:由副工程师张波负责,设技术工作人员3人,负责矿井巷道施工测量、填图、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等安全技术工作。
3.各项安全生产事故制度及落实情况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结合有关文件规定,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工种和机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岗位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各岗位工各及管理人员均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
4.各类特殊工种人员配置情况。
安全员12人、瓦检员
14、井下电钳工10人、电瓶车司机8人、瓦斯监控员4人、爆破员9人、防突员10人、抽放工4人、。
三、煤矿生产系统及安全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及结论
(一)采掘生产系统 1.实际建设情况
10501首采工作面位于矿井西南翼,其运输平巷标高+1598m,回风巷标高+1621m,沿煤层倾向布置开切眼使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贯通形成生产、通风系统。工作面斜长100米。
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后退式回采,落煤方式为放炮落煤,刮板运输机运煤,工作面工作面采用DW12-300/100X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A-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进行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自检结论:采掘生产系统已形成,首采面正常采煤、备用面布置均符合设计,达到生产的要求。
(二)通风系统 1.实际建设情况
主通风机选用FBCDZ-№14/2×45煤矿地面用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机型号YBFe225M-4,电机功率为45×2kW。风井口设防爆门,并设有行人安全出口。通风路线为主平硐进风→二平巷车场→10501运输巷→10501工作面→10501上风巷→风井→引风道→主通风机排至地面。
通风线路:
风流从主、副平硐→1598石门→10501运输巷→10501工作面→10501回风巷→10501回风联络巷→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风流从主、副平硐→1298石门→10502回风巷→10502回风巷掘进头→10502回风巷→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风流从主、副平硐→1598石门→10502运输巷→10502运输巷掘进头→10502运输巷→回风绕道→回风斜井→引风道→地面。
自检结论:通风系统按设计建设,供风量完全满足要求,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完全达到安全生产要求。
(三)运输系统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1运煤系统 ○由于该矿井的年产量为9万t/a,所以选择电机车粘着质量小于8t,即暂时选电机车粘着质量Pn=5t的CDXT-5/6型蓄电池式电机车,蓄电池电压:88V,牵引力7.056KN,牵引速度: 7Km/h=1.94m/s,配套矿车为1吨箱式矿车。
②辅助运输系统
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一台刮板输送机作转载机,型号SGB-420/30,输送量80t/h,设计长度100m,电机功率30KW。
运输设备都有专职人员每天对设备各部分进行检修、维护并及时填写各种记录,各种记录齐全。运输机全部具有煤安标志、防爆合格证。各种保护齐全有效,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自检结论:矿井运输系统中,电机车及采面刮板机容器的选型,主斜井轨枕、轨道的敷设与及其它配套设施基本达到生产的要求。
(四)矿井排水系统
1.我矿在一水平是上山开采,无水仓及排水泵。
自检结论:矿井排水系统在主、副平硐之上,井下水能自流出地面,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五)矿井供电系统 1.实际建设情况
矿井从纳雍县农场乡10kV变电所架设专用线路为该矿一回路供电电源,供电线路规格为LGJ-50钢芯铝铰线,单回长约15km;另一回路由化作变电所架设10kV专用线路为该矿供电另一回电源,供电线路规格为LGJ-50,单回长约6km;
根据矿井电力负荷计算结果,地面设备供电设计安装两台S11-M-500/10型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井下设备供电设计安装两台KS11-315/10/0.69型变压器。
两台KS11-200/10/0.69变压器二回路向井下掘进头主局扇供电,采用“双风机,双电源”供电。
MY-3×50型橡套软电缆为1回供电;MY-3×25型橡套软电缆为主水泵和局扇供电;另外,煤电钻、探水钻、岩石电钻等移动设备选用MZ型的煤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
井下电气设备馈电开关为KBZ-200A和KBZ-400型。井下电气设备装有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三大保护,掘进工作面实现了 “三专两闭锁”,采面工作面实现瓦斯电闭锁。
全矿安装设备34台(件),其中工作设备22台(件);设备总容量1398kw,其中工作容量888kw;计算有功负荷为526.8kw,无功负荷584.7kvar,视在负荷585.16kVA,矿井年耗电2634150kwh,综合电耗为29.27kw·h/t煤。
自检结论:矿井供电双回路,变压器容量满足井下及地面生产需要。各电器设备的安设符合设计要求,供电安全可靠。满足生产的要求。
(六)矿井压风系统 1.实际建设情况
经过计算,选用螺杆式压缩机LG-20/8G型空气压缩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一台检修,每台供风量20m3/min,额定排气压力0.8Mpa,配套电机:功率110W,电压380/660V。
设计干管及支管选用同一管径及管壁厚度的钢管,即压风干管及支管管路选用φ89mm热轧无缝钢管,强度较好。为了提高矿井的安全系数,井下每隔50m布置压风自救袋。
自检结论:矿井压风系统更优于实际要求,特别是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设,完全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满足生产的要求。
(七)矿井供水、防尘系统
1、在主要井筒北面+1656m标高建成250m3矿井生产、消防水池一座。工业场地最高用水标高为+1620m,与消防水池高差36m,大于规定的静压供水条件35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Φ89×4.5焊接钢管水池中的水引至工业广场用作地面生产与消防用水;井下一采区最高用水标高为+1605m,比消防水池低51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Φ89×4.5焊接钢管水池中的水引至井下,作防尘洒水及消防供水。
地面设室内、外消火栓进行消防,室外均为常高压供水,职工公寓为临时高压供水,地面由于储煤场、矸石山引起的飞尘、应及时洒水,同时对工业广场进行绿化建设。消防用水水量、水压由矿井生产、消防水池供给。
井下消防洒水为同一管道供水,井下消防洒水系统主要巷道每隔100m设置一带阀三通,采面运输巷及回风巷每隔50m设置一带阀三通。消防用水水量、水压由矿井生产、消防水池供给。
自检结论:供水、防尘系统建设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八)矿井通讯系统 1.井上、下通信系统
目前该矿有6部外线电话,内部有48门的交换机一台,各主要领导办公室、科队室、调度室、井口值班,各要害场所,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各硐室、机头、机尾均安装有电话,直通调度室与各办公室。
井下通信系统选用HY-128SOT600数字程控调度机,由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采用通信电缆引出,经主斜井到井下各硐室、采掘工作面及主通风机房,井下选用安全型自动电话机,现已安装32部。井下运输系统采用声光信号。
自检结论:该矿所 通信器材、设备选型符合要求,井上、下,矿内、外通讯正常,满足煤矿行政调度和安全生产需要。
(九)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 1.设计
选用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仪表所研制的KJ90N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KJ90-F16(A)分站。传输电缆:主机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R 1×4×7/0.43,分站与传感器之间采用MHYVR 1×2×7/0.28。信号电缆之间采用防爆三通接线盒(K-3)和防爆二通接线盒(K-2)连接。
2.实际设置情况
矿井现在使用的是煤炭科学总院重庆分院仪表所研制的KJ90NA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主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KJ90-F16A分站4个。传输电缆:主机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R 1×4×7/0.43,分站与传感器之间采用MHYVR 1×2×7/0.28。信号电缆之间采用防爆三通接线盒(K-3)和防爆二通接线盒(K-2)连接。设备购置及使用与设计完全相符;人员定位系统使用 KJ220-J(主机2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海狮牌视频监系统一套;瓦斯抽放计量装置已安装到位,并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网。
自检结论:矿井的监测监控系统,安设符合设计,设备和安设均符合要求,运转正常,报表打印、报警等功能正常,数据真实可靠,并按要求增设与上级部门的联网。满足生产的要求。
(十)瓦斯抽放系统
1.设置高、低压各两套瓦斯抽放系统。其中,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主要用于掘进工作面预抽解突,低负压瓦斯抽放系统主要用于采空区上隅角埋管抽放。高、低负压瓦斯抽放管路经回风斜井引出地面,在风井场地设置高、低负压联合瓦斯抽放站。地面及回风斜井内布置瓦斯主管,采面回风巷、回风联络巷、巷道内布置瓦斯支干管,回风上山巷道内布置瓦斯主管。
选择2BEA--303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用于高负压抽放,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最大抽放量52 m3/min,电机功率90kW,极限压力3300帕
轴速590r/min;选择2BEA--253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用于低负压抽放,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极限压力3300帕
轴速660r/min
最大抽速35 m3/min 功率55KW。
一趟低负压管路和高负压管路已安装到10501工作面,一趟高负压管路已安装到10502运、回掘进工作面。
瓦斯抽放系统通过竣工验收已正常使用。
自检结论:瓦斯抽放系统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十一)地面设施建设
矿井地面广场布置在+1598m标高左右,场内布置有机修车间、消防器材库、木料加工房、变电所、炸药库、矿灯房、澡堂、食堂、办公楼等;井口利用地形高差布置有地面储煤场,安装筛选设备一套,将井下的煤炭运至煤场后分块筛选;在井口西北面设有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池、沉淀池,对井下污水进行处理复用;在井口西北建有职工宿舍、厕所。
自检结论:矿井地面土建工程已按要求建设完毕,完全可以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
四、整体结论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矿井各安全生产系统、安全设施均按正常使用,现已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
2.各系统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3.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执行,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反映,尽快在现场得到落实,正常进入矿井正规安全生产程序,接受《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实现矿井合法、安全生产,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监控系统自检测试报告 篇四
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2013年第XXX季度自检报告
XXXXX县环境监察大队:
我公司根据《关于印发〈国家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和〈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规程〉的通知》(环发〔2009〕88号)的要求,开展企业自动监控设施自检工作,现将本季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企业生产及设施运行情况
本季度,我公司间歇性生产,生产约15天,用水量约1127000吨,废水排放量约112700吨,COD排放量约6.15吨。通过有序、规范的日常管理工作,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的正常投运时间达到我公司生产时间的100%,上传环保部门监控中心的数据量达到应报数据量的100%,设施运转连续、稳定、正常。
二、制度执行情况
根据《广西重点水污染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规定(暂行)》的要求,我公司认真执行自动监控系统日常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具体工作如下:
(一)、每日上午、下午巡检仪器运行状态、数据传输系统是否正常,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数据,如发现异常情况和异常数据及时处理,并按要求填写相关记录。
(二)、每周一次对监测系统进行现场维护,内容包括:
1、检查自动分析仪及辅助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主要及时参数,判断运行2、、、、、、、(三)、、、、、三、数据准确性分析
本季度,我公司进口/出口的废水/废气自动监控设施在XX年XX月XX日进行了比对监测,检测结果表明,各项考核指标均符合比对要求,通过了季度有效性审核。
本季度,我公司进口/出口的废水/废气自动监控设施在XX年XX月XX日进行了比对监测,检测结果表明,XXX考核指标未符合比对要求,导致未通过本季度有效性审核。经设备调试、重新比对后于XX年XX月XX日进行了比对监测,并通过。
四、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况说明
本季度,XX年XX月XX日XX时-------XX时,因停电(数采仪故障/雷击打坏设备)造成此时段数据缺失。
XX年XX月XX日XX时-------XX时,因校准设备,导致该时段数据异常,超出设备量程。
5.系统测试实验报告 篇五
万继王(20111081147)
任课教师:贾春花
班级:2011级计科(1)班
实验目的:
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普遍,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发布与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开发相应的管理系统和软件,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系统的过程,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软件测试作为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软件开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关键与核心是测试数据生成。软件测试的实质是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精心选取一批测试数据,形成测试用例,并用这些测试用例去驱动被测程序,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验证所得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此次实验是为了检验我们是否掌握本学期所学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并查找出被测试软件的不足或缺陷,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相应内容。还有就是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同时,了解软件测试概念,了解软件测试的主要内容,了解手动测试自动测试,初步掌握测试软件并能够进行简单运用。了解软件测试在当前计算机行业中的相关地位,了解为了成为软件测试工程师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实验内容:
软件测试前景: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正逐渐成为软件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的内容:1.确定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个给定阶段的产品是否达到前阶段确立的需求的过程;2.程序正确性的形式证明,即采用形式理论证明程序符合设计规约规定的过程;3.评市、审查、测试、检查、审计等各类活动,或对某些项处理、服务或文件等是否和规定的需求相一致进行判断和提出报告。
软件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测试,软件测试应该包括整个软件开发期间各个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如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文档、详细设计文档,当然软件测试的主要对象还是源程序。
实验测试步骤:
第一步,进入登录界面。在运行程序后弹出登录界面,有账号的可以直接登录,没有账号的要先申请账号(及注册),然后才可以登录。在注册账号时需要自己填写账号、密码、昵称和个性签名。这些东西都没有限制,可以是数字、字母、汉字以及三者的混合,头像的话是可以自己选择的。账号和密码是必须填写的,否则无法注册,其他的可填可不填。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界面:
账号申请界面:
账号申请成功界面 : 第二步,进行登录。登录之后可以进行密码修改和添加好友。登录之后我们 可以点击修改密码对密码进行修改,也可以输入好友账号添加好友。添加好友时输入好友账号,点击添加好友,弹出添加好友对话框,点击“是”,添加好友就成功了,若不想添加此好友可以点击“否”,就可以拒绝添加此好友了。
相关截图如下所示:
登录成功界面:
修改密码界面: 篇二:web系统测试综合实验报告
测
试
报
告
目录 1.1.1系统功能..........................................................................................................................4 1.1.2系统的体系结构..............................................................................................................4 1.1.3开发环境..........................................................................................................................5 1.2.1测试需求..........................................................................................................................5
1、功能测试.....................................................................................................................6
2、性能测试.....................................................................................................................6
3、兼容性测试.................................................................................................................6 1.2.2测试资源..........................................................................................................................6
1、人力资源.....................................................................................................................6
2、测试环境.....................................................................................................................6
3、测试工具.....................................................................................................................6
4、文档资料.....................................................................................................................7 1.2.3测试策略..........................................................................................................................7
1、功能测试.....................................................................................................................7
2、性能测试.....................................................................................................................8
3、用户界面测试.............................................................................................................9
4、安全性测试.................................................................................................................9
5、兼容性测试.................................................................................................................9 1.2.4测试标准..........................................................................................................................9
1、测试特性.....................................................................................................................9
2、输出准则.....................................................................................................................9
3、缺陷严重级别定义...................................................................................................10 测试用例设计.................................................................................................................11
2、录制的测试脚本.......................................................................................................14
3、执行测试...................................................................................................................14
4、测试结果...................................................................................................................14 1.3.2相册模块测试................................................................................................................14
1、测试用例设计...........................................................................................................15
2、执行测试...................................................................................................................16
3、测试结果...................................................................................................................16 1.3.3个人档模块测试............................................................................................................17
1、测试用例设计...........................................................................................................17
2、执行测试...................................................................................................................19
3、测试结果分析...........................................................................................................19 1.3.4日志模块测试................................................................................................................20
1、测试用例设计...........................................................................................................20
2、执行测试...................................................................................................................27
3、测试结果分析...........................................................................................................27 1.3.5链接测试........................................................................................................................27 1.4.1测试用例设计................................................................................................................30 1.4.2测试环境........................................................................................................................33 1.4.3测试执行........................................................................................................................33 1.4.4测试结果分析................................................................................................................34 1.1.1系统功能
(1)日志模块:撰写和发表日志。
(2)撰写说说模块:发表说说。
(3)相册管理模块:支持多相册功能,可将相册分类收藏,可以上传照片,创建相册,同时可以上传视频和制作个性相册等功能。
(4)音乐盒模块:可以收藏音乐,可以管理我的音乐盒里的音乐等。
(5)个人档管理模块: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
(6)留言板模块:查看留言和对留言进行回复。
(7)用户模板:提供用户制定功能,打造个性,设置自己喜欢的风格。1.1.2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图: 1.1.3开发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sp2)(2)web服务器:apache(3)数据库:mysql(4)开发语言和工具:php+zend+phpwind(5)浏览器:ie6.0 1.2.1测试需求
此系统属于一般类型的应用软件,用户要求各功能正常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快,运行稳健,能满足10000人正常使用。此系统用户可以建立个人主页(发表日志,发表说说,相册管理,音乐盒管理,个人档管理等)。
此次测试的目的就是检查核心模块功能是否正常,验证系统性能是否满足应用需求。这次测试的具体内容如下:篇三:在线考试系统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系 别 软件工程系
专 业 计算机应用
班 级
姓 名 ****** 学 号 ********* 设计题目 在线考试系统
指导教师 ****** 起迄日期 2011.1.2——2011.4.20 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 我承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完成所规定的毕业设计工作,绝不弄虚作假,不请别人代做毕业设计或抄袭别人的成果。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注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老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设计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学校。学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
学生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在线考试系统
摘 要
通过考试系统webexam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应用最广泛的远程网络学习考试软件,适合政府、行业及企业的各专业网上考试、作业、练习等应用。它采用web方式,同时适用于局域网和internet,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可实现网上考试、作业、练习、成绩排行等功能,并能够答卷保存、自动判分、成绩查询和分析等功能
该系统同时拥有最开放的题库管理系统和最灵活的组卷系统,能够自动输出word试卷,提供excel题目导入导出、题库和试卷导入导出等设计,提供资源的快速收集和高度共享。在开发方法上,引入了当今流行的microsoft.net remoting 技术思想,把整个开发程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等步骤。该系统通过优化和再造管理流程,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高效和科学,数据更为准确,从而将人事部门从繁重的、耗时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更高层的政策性工作中去。关键词 在线考试系统 ; c#.net编程语言 ; visual studio 2008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1.1 课题研究背景...................................................................................................................1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1 第2章 系统分析概述.....................................................................................................................2 2.1 引言...................................................................................................................................2 2.2 系统需求分析...................................................................................................................2 2.3 系统概述...........................................................................................................................3 2.4 visual studio 2008的概述..........................................................................................4 2.5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概述....................................................................................5 第3章 系统方案总体设计.............................................................................................................6 3.1 系统设计思想及相关技术介绍.......................................................................................6 3.1.1 系统架构设计.......................................................................................................6 3.1.2 系统总体模块功能设计.......................................................................................6 第4章 数据库的设计.....................................................................................................................8 4.1 引言...................................................................................................................................8 4.2 数据库需求分析...............................................................................................................8 4.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8 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8 第5章 界面设计与实现...............................................................................................................10 5.1 主页设计.........................................................................................................................10 5.1.1 实现目标.............................................................................................................10 5.1.2 登录窗口.............................................................................................................10 5.1.3 注册窗口.............................................................................................................12 5.2 主要界面设计—用户登录信息画面.............................................................................13 5.2.1 实现目标.............................................................................................................13 5.2.2 主界面.................................................................................................................13 5.3 主要界面设计 —— addquestion.aspx.....................................................................17 5.3.1 实现目标.............................................................................................................17 5.4 主要界面设计 —— usermangement.aspx.................................................................18 5.4.1 实现目标.............................................................................................................18 结
论............................................................................................................................................20 致
谢............................................................................................................................................21 参 考 文 献...................................................................................................................................22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的崛起,远程教育开始发展,普及网络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其势头不亚于电子商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而普及远程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网络教育也随internet的发展而同步增长,同时,网络教育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国外的大学和社会其他部门都已经开始设了远程教育。但是,远程教育的软件的开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就要求有更好、更完善的软件系统到远程教育当中去,这就给软件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
远程教育包括很多环节。例如,教学系统、考试系统、和答疑系统等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在线考试系统,同时,它也是最难实现的环节。在我国,远程教育以蓬勃发展起来。但目前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大都都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在此方式下,组织一次考试,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人工出题、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评估和试卷分析。
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可以说传统的考试方法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考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应用不断扩大,如远程教育和虚拟大学的出现等等,且这些应用正逐步深入到千家万户。人们迫切需要这些技术来进行在线考试,以减轻教师的工作的负担以及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提高了考试的质量,从而使考试更趋于公正、客观,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篇四: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书
实验课程名称 软件测试
开 课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毛 雪 涛
学 生 姓 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4 — 2015 学年 第 一 学期
任务1:针对一个常用的通讯软件做黑盒测试,利用所学的黑盒测试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并做相应测试,给出测试方案和测试报告。
实验一.通讯软件飞信个人生日填写测试用例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项目拟对通讯聊天工具飞信输入生日日期进行测试。1.2项目背景
通讯聊天工具中都会有用户填写个人的基本资料,其中生日日期的填写需要进行则是。本项目即为用软件测试输入个人生日日期的正确性。1.3术语
等价类划分: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1.4参考资料
软件测试 佟伟光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示例 作者: chinaitlab 来源: chinaitlab 二.测试概要 2.1测试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f(day==29) { month=3; day=1; cout<<明天是:< 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如下: 用例一:输入日期年份超过界限,如输入:20151104; 用例二:输入日期月份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304; 用例三:输入日期输入有误,如输入:19931144; 用例四:输入日期包含非数字字符,如输入:1993佛说!; 用例五:输入日期超过8位数字,如:1993110402; 用例六:输入日期短于8位数字,如:1993114; 用例七:输入年份为闰年且输入月份为2,日期超过29,如:20000230,2.3测试方法 手工利用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法进行测试,主要测试目标为检验函数是否符合题目所给要求。即:输入是否符合规定条件,及程序的鲁棒性。 三.测试结果及缺陷分析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测试情况记录: 1、输入日期20151104,程序提醒“年份超过界限,请重新输入”。 2、输入日期19931304,程序提醒“月份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3、输入日期19931144,程序提醒“日期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4、输入日期1993佛说!,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非数字 字符,请重新输入”。 5、输入日期1993110402,程序没有提醒,合理的应该出现提醒“输入字符超篇五:计算机测试系统实验报告1 计算机测试系统机电控制 实验报告 2014年12月21日 一、实验目的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被控对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组成计算机测控系统,在了解相关硬件的基础上,采用有关的软件工具,结合相应的控制规律,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对相应硬件的访问控制,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测试控制。通过实验加深了解计算机测控系统的组成,掌握windows环境下对硬件访问控制的方法,掌握对被控对象的测试和控制的方法,以及对测试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测控硬软件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 pci9112数据采集卡,机电实验平台aedk—dj6等。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要求编程实现指针位置的测量和控制实验,原理如下: 本实验平台通过机械结构将步进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直线位移,利用电位器和数据采集卡9112内的a/d转换器,构成测位置系统。当步进电机运转时,带动电位器旋转,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电压值发生改变,通过a/d转换器采集电压值来确定指针位置。电位器输出的模拟量与指针位置成近似线性关系,即采集的数字量就能直接反映出指针的位置,具体原理如下: (1)电机通过橡胶传动带联动,再通过蜗杆和齿轮将电机的圆周运动转化为皮带的水平运动。 (2)皮带的位移用指针和刻度尺来表示,刻度尺共分为16大格,每格1cm,最小刻度为1mm。皮带移动带动右端一个多线圈电位器转动,通过改变阻值来改变反馈电压,此电压被同时送入控制接口插座in0脚(已经接到9112的16路模拟量输入端口中的0号端口)。当皮带在16cm范围内变化时,in0脚的位置反馈电压将在0~+5v范围内线性变化。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或采集此电压来计算当前的指针位置。(3)实验平台使用四相步进电机,电流脉冲由a、b、c、d四个引脚输入。a、b、c、d已经接到9112内16路数字输出端口的4、5、6、7四个端口上,即从9112依次输出0010h、0020h、0040h、0080h,可以使步进电机正转;依次输出0080h、0040h、0020h、0010h,可以使步进电机反转。 四、实验内容 1:总体设计 实验通过上位pc机控制实验平台实现电机的闭环控制。 上位机通过labview虚拟仪器控制9112数据采集卡与下位硬件平台数据端口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下位硬件平台的闭环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下: labview 数据接口 2:前面板设计 labview程序前面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模式选择区域、控制区域以及显示区域。 模式选择区域如下: 该区域用来选择系统的工作模式,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时,程序自动控制电机转动,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设定系统的工作模式为“手动”时,通过手动控制电机的移动方向,使得标尺移动到指定位置。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系统停止运行。 控制区域如下: 该控制区域在系统工作在手动模式时起作用,在手动工作模式下,当按钮处于“左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左移动,当按钮处于“右移”位置时,标尺指针向右移动。 显示区域如下: 设定位置标尺用来预设定标尺位置,作为实际标尺移动的参考标志,实际位 置标尺动态的显示当前标尺的位置。 示波器显示两条曲线,曲线一显示的是标尺设定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二显示的是标尺实际位置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示波器可以动态的显示出指针实际位置曲线不断接近设定位置曲线,最后重合在一起。3:程序流程图 程序运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程序运行时,首先判断系统的工作模式,如果为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手动控制按键状态,如果为左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如果为右移,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系统处于手动工作模式,则判断指针实际位置是否等于设定位置,如果相等或者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则不移动指针,如果不相等则判断实际位置与设定位置的大小,如果实际位置小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右移,如果实际位置大于设定位置,则控制电机使得指针左移。4:关键部分程序实现(1)读取实际位置 前面是9112采集卡初始化部分,后续为电压采集模块,由于满度电压输出为5v,对应的标尺刻度为16厘米,所以结果上述运算可以得出标尺指针的实际位置。 (2)控制电机正转 廖宇杰:1D X带来更完美的影像 伦敦奥运会,是我第一次使用佳能1D X机身进行集中拍摄。7月27日至8月12日,在这段高密度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所使用的两台1D X没有出现任何的机器故障,为我可以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拍摄田径项目时,几次突然而来的雨水侵袭也没有影响到当时和以后的拍摄,这点让我尤为欣慰。 一、高感光下的画质令人欣喜 1D X拥有1810万的高像素,并且在高感光降噪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奥运会期间,佳能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还未上市的200—400毫米新型镜头试用,由于这款镜头的最大光圈是F4,使用该镜头内置1.4×接圈时最大光圈变为F5.6,这样对于高感降噪的能力就有了很大程度的需求。让我感受深刻并且欣喜的是,在ISO 2000的时候,图片细节依然细腻。由于1D X有了更多诸如新二代300毫米、新二代400毫米、新款200—400毫米这些优质镜头群的庞大支持,1D X机身的成像质量较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对于专业拍摄体育赛事的摄影师是一个惊喜。 开幕式我与另外七名摄影记者(法新、路透、美联、盖蒂、SI、NOPPX2)在伦敦奥组委摄影主管Bob Martin的认可下,统一身着全黑服装进入内场拍摄。由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采用开放式的表演舞台,体育场四周随时都有演员登场、退场,所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预先计划的线路流动拍摄。佳能新推出的200—400毫米镜头在这个时候给我的帮助很大。它的取景范围更广,1D X高感的降噪能力和新款镜头结合后,成像质量得到了突出的体现。当我按照计划到达女王所在的VIP区正下方时,规定的拍摄时间只有不到1分钟。正是由于机身和镜头都相对提升的结合,才保证我在短时间内拍到更多好的画面。 二、快速聚焦提升连拍成功率 1D X机身聚焦速度也更快、更准确,连拍速度达到了每秒14张。我自从业以来一直都选择手动点测光曝光、单点连续对焦这样最基础的拍摄方法。就单点对焦速度来说,以前拍摄足球运动员争顶时按下快门,可能5张里面有3张图的瞬间是可以使用的,另外两张焦点也在,只是也许球和运动员的距离不够满意。而现在5张里有4张甚至5张都可以实现我的拍摄意图,这样迅速的聚焦速度和快门反应,对我来说是前所未见的。 三、传输便捷助力现场发稿 1D X借助新型的无线传输模块,使用更加便捷。虽然这次伦敦奥运会没有允许使用无线模块,但是在“伦敦碗”进行的测试中,无遮挡、与无线IP接收端直线传输距离在200米左右时,成功率和速度都证明可以在以后的拍摄中投入使用。1D X机身自带网线插口在此次奥运会进行了大量的使用,较之以往需要相机接通过无线模块接入网线,直接连接远远比间接连接更加便捷和稳定。 经过半个多月的使用,1D X的很多性能都让我非常满意。希望佳能公司可以秉承“感动常在”的产品理念,继续为专业摄影师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创意,以便摄影师拍摄到更完美的影像。 任正来:1D X给我全方位的惊喜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历来是相机厂商拼刺刀的实战考场。今夏的伦敦奥运会也不例外。 我作为新华社奥运摄影团队的一员,带着佳能新推出的EOS—1D X单反相机赴奥运会赶考。经过羽毛球、排球、花样游泳、激流回旋、足球、帆船等赛事的实战检验,手中的1D X以其在对焦、画质、高感、传输及人性化设置等方面的突破性表现,颠覆了以往 1DMark III、Mark IV留下的遗憾,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带给我全方位的惊喜。 一、一按即有,对焦实现质的突破 经历过2007年大阪田径世锦赛的摄影记者都知道,在那一次佳能 1D Mark III与尼康D3正面碰撞的大战中,小马三的跑焦让老记们深感意外,也多少让我们这些佳能的爱用者有些心里打鼓。此次1D X不论在对焦灵敏度、聚焦可靠性、对焦屏覆盖范围、低照度条件下聚焦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摄影师一按即有,一拍即实,不再为跑焦发愁。在笔者负责的排球、羽毛球等“对焦老大难”的比赛中,1D X在运动员横向、纵向、迎面、迅速变向等多个方向加减速移动时,都能用AI SERVO模式实现轻松聚焦,给人信心。在排球、激流回旋、花样游泳等镜头前出现障碍物及水中比赛聚焦时,1D X也能实现不同对焦平面的瞬间切换,忽略障碍物迅速对焦,让人不会错过精彩瞬间。 此外,在AF对焦菜单中,1D X新增的追踪灵敏度和加减速追踪设定,让摄影师可根据所拍运动项目的不同,设定相应的对焦模式,用起来非常方便。 二、纤毫必现,全画幅实现画质飞跃 1D X是佳能首款能够进行高速连拍的全画幅相机,弥补了 1D Mark IV能高速连拍却非全画幅、1Ds Mark III是全画幅但连拍速度慢的遗憾。它具有出众的解像力,在色彩还原、影像层次、高光低照、皮肤质感表现力等方面,均实现了质的飞跃。 1D X在高感光度条件下的画质表现,尤其值得称赞。在笔者负责的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为保证选手顺利比赛,赛场光线昏暗,为取得高速的快门,相机需要在高感光度条件下拍摄。以往,相机ISO设定为2000时,即可能出现画面颗粒变粗、噪点成倍增加、画质明显下降的情况。但此次,笔者使用1D X在ISO 3200甚至ISO 4000的条件下拍摄,都能获得低噪点的优异画质,让人惊喜连连。此外,1D X在大晴天、晴天树影等高光比的条件下,表现出对复杂光线下的高宽容度,画面解像力十分优异。 三、网线插机身,即拍即传省心省力 1D X新增的网线传输功能实现了赛场发稿即拍即传,引领体育摄影发稿进入无电脑时代。在奥运会羽毛球赛场,笔者将赛场VLAN网线直接插入佳能1D X机身,将发稿照片即拍即传回编辑部,提高了发稿效率,减轻了在赛场边拼抢时效的压力。相对以往的外接无线发射器的无线传输,VLAN网线传输更加可靠、高效,让摄影师们可更专注于定格赛场的精彩瞬间。比赛中,摄影师还可利用录音功能,将选手名字,比赛说明等录入图片中,一起传回编辑部,实现采编互动,可以说比赛结束,发稿即结束,轻松而惬意。 四、自定义按钮,人性化设计体现新意 1D X机身前后密布的按钮,看起来多,用起来却一点都不麻烦。摄影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定义各种功能按钮。如我习惯将机身前右侧按钮设定为ONE SHOT(单次)— AI SERVO(连续追踪)的转换按钮,将曝光锁定按钮设定为瞬间切换AV模式功能,同时相机内设定焦点横竖自动切换,再不用在分秒必争的赛场上为更换焦点、变换拍摄模式而手忙脚乱。 【监控系统自检测试报告】推荐阅读: 网络系统自检报告10-01 监控系统故障报告制度08-18 监控系统可行性报告06-26 安防监控系统项目申请报告10-21 煤矿监控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实习报告08-22 系统测试实验报告10-12 药品管理系统测试报告10-20 地铁监控系统方案07-1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08-07 监控系统维护保障方案08-276.来自赛场的测试报告 篇六